二上数学复习计划

2025-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上数学复习计划(精选9篇)

二上数学复习计划 篇1

一、复习内容

(一)表内乘除法

1、乘法、除法知识部分。包括表内乘法、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乘法口诀是计算的基础,难点是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明确乘除意义。

2、乘除应用题,复习数量关系,增加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的学习。部分学生掌握的乘除应用题数量关系不是很扎实,要从数量关系着手,要重点复习“倍”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弄清“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几?”的解题方法,使学生明确数量关系 ,正确解题。

(二)空间与图形

1、强化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继续通过练习来加强认识。

(三)统计与可能性:能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重点是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难点是对分类标准和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理解。

(四)角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分类、角的画法和大小比较。

二、复习方法

1、精选习题

围绕复习的主题,通览教材,把其中经典的题目单独呈现,让学生再次练习,围绕平时作业、单元测试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供学生反复训练,或者从资料中查找综合性强的典型题目,作有益的补充。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抓学生的薄弱环节。

2、复习时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个别同学单独辅导,练习时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练习时注意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竞争与合作的伙伴。

3、减少失误、培养做题习惯

(1)培养学生静心,认真做题的习惯

(2)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4、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上数学复习计划 篇2

复习二次函数,能够串起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三项式。在复习前,要让学生细致梳理其他三个“二次”。这样,二次函数知识将能够起到以纲带目的作用。这个环节,也就是“学讲计划”中的“课前先学”。这样复习能够形成知识网络(复习其他知识点也是如此),效率也较单独地复习各个知识点要高得多。

例如:二次函数y=ax2+bx+c(a≠0),若△=b2-4ac>0,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其横坐标设为xl、x2,xl、x2则为ax2+bx+c=0的两个实根;而x1、x2则为不等式ax2+bx+c>0(或<0)的解集的分界点;二次三项式ax2+bx+c则一定可分解为a(x-x1)(x-x2)的形式。若△=0,则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视a>0或a<0时分别为x≠x1,x2或无解;二次三项式则一定能写成完全平方形式。若△<0,则ax2+bx+c=0没有实数根;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0)要么解集为会意实数,要么无解(视a的正负而定),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一定无法分解。由此可见,四个“二次”现象上的联系,均可以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上找到答案。这样复习,学生印象深,效果自然好。

再如,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大值为25/2,且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2<x<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分析:由已知ax2+bx+c>0的解集为-2<x<3,可以得到ax2+bx+c=0的两个根为-2和3;知道了方程的两根,即知道ax2+bx+c可分解为a(x+2)(x-3),故可设y=a(x+2)(x-3)即y=ax2-ax-6a.由y最大值=25/2,可解得a=-2,所以y=-2x2+2x+12.这个例子有机地综合应用了四个“二次”的有关知识,若不以函数为主线,综合考虑知识间的联系,则势必思维受阻或束手无策。

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解题能力上。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将做大量的习题。我们可以少做一些,但要充分发挥这些习题的作用,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而不要仅满足于做题的数量。每解一道题,都要认真探索解题的途径,总结它用到哪些基础知识,继而变更问题,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一题多变,这是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之一。

分析:这是教材上一道题,它旨在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我们完成这道题的证明之后,不妨继而思考下列问题:(1)若∠B与∠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D=?能否证出?(∠D=900-1/2∠A)(2)若I'为△ABC的垂心,则∠B I'C与∠A的关系怎样?(3)若I''为△ABC的重心,则∠B I''C与∠A有关系吗?(4)若I'''为△ABC的外心,则∠B I'''C与∠A有关系吗?(5)联想到常见题:证△ABC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6)若△ABC的外心、内心、垂心共线,则△ABC为等腰三角形。与平时复习中遇到过的题设条件类似的题都可以放在一起想一想,如:(7)延长AI交BC于L,作IH⊥BC于H,求证∠ZIL=∠HIC.(8)延长BI交∠C的外角平分线于M,求证:∠M=1/2∠A.(9)若设AC<AB,P是AL上任一点,求证:①∠ALB>∠ALC;②AB-AC>PB-PC.(10)过I作ZY⊥AI交AB、AC于Z、Y,求证:①ZI2=BZ·CY;②BI·CY=BI·CI.每做一个题目,都要先让学生在课前尝试完成,然后在课内讨论解决。这样,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由于他们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讨论中,他们不会面对题目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干耗时间。相反,他们会非常积极踊跃地参加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复习过程中,在学生“学”和“讲”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地点拨,讲其当讲,特别是在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活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该出手就出手,不能畏首畏尾,要正确看待教师的授业解惑,教学改革并非全盘否定传统,而是对传统批判地进行扬弃。“学讲方式”践行的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并没有禁止教师讲话。该由学生讲,还是由教师讲,关键是看学情;课堂上会生成诸多预设之外的东西,必须灵活处理,学生困惑所在,正是教师引导点拨之处。不能把“学讲方式”变成束缚课堂教学的枷锁,不能置学情于不顾,把任何问题都一股脑地交给学生来“讲”来“做”。

在复习过程中,实施“学讲计划”,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转变观念,要防止“学讲计划”的模式化,否则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会受到教学形式的制约,思想僵化不能进步;不了解学情的教师是无法驾驭课堂的,更谈不上践行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既完不成教学任务,更达不成教学目标;不把握自己身份职责角色定位的教师,就不能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与启发,使学生在学习的困境中处于无助状态。在践行“学讲计划”的理念的过程中,我们要做智慧型的、创新型的教师,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拓者。

摘要:如果在初中数学复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学讲计划”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梳理知识,课内相互“教”,那么复习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上) 篇3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上)

科目 数学 班级 二(36) 任课教师 刘娟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而且学生上课状态有待加强,有部分学生静不下心来听课。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本 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要求 教具准备 第1-2周 一、长度单位 4课时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直尺、米尺、卷尺、小方块、回形针、等 第2-4周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3课时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口算卡等 第6周 三、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三角板等 第6-8周 四、表内乘法(一) 13课时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乘法口算卡等 第9周 五、观察物体 4课时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电脑课件等 第11-13周 六、表内乘法(二) 13课时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乘法口算卡等 第14周 七、统计 3课时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15周 八、数学广角 2课时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16-19周 九、总复习4课时 单元复习,重点复习,综合复习

二上数学复习计划 篇4

班级

姓名

一、古诗填空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梅,凌寒独()()。

遥知()()(),()()暗香来。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垂纶,侧()莓苔()映()。

()()借问遥招(),怕得()惊()应人。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入海流。

欲穷()()(),更上()()()。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

飞流直下()()(),疑是银河落()()。

夜宿山寺

(唐)李白

()楼高百尺,()()摘星辰。

()()高声语,恐()天上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下,天()穹庐,笼盖()()。

天()(),野()(),风吹草()()牛羊。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绝,()径人踪()。

孤()蓑笠翁,独()()江雪。

二、补充句子:

十年()(),()()树人。

树高()(),()()归()。

树()根()(),()()志不立。

()()皆图画,()()不文章。

一畦()韭(),()()稻花香。

忠厚传()(),()()继世()。

()()()()甲天下。

()()天堂,()()苏杭

五岳归来()()(),()()归来不看岳。

()籍是人类()()的阶梯。

有()者,()竟成。——《后汉书》

志()存高()。——《诫外生书》

有志()()年高。——《传家宝》

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雁(),九九()一九,耕()()()()。

三、课文填空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牛马有,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

送给自己的。

有风

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

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不

你就

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粗心的小朋友却。

《场景歌》

海鸥,一

沙滩。一

军舰,一

帆船。一

鱼塘,一

稻田。一

垂柳,一

花园。一

小溪,一

石桥。一

翠竹,一

飞鸟一

队旗,一

铜号。一

“红领巾”,一

欢笑。

《树之歌》

高,榕树,梧

树叶像手掌。

树秋天叶儿红,四季披绿装。木

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

活,开花满院香。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世界很新奇,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

你拍五,我拍五,有猛虎。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

在嬉戏。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田家四季歌》

里,春风,花开草长蝴蝶飞。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

夏季里,事,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

秋季里,稻上

。谷像黄金粒粒香。身体虽,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

暖又轻。一

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黄山奇石》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

着腿,地蹲在山头,着翻滚的。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手臂指向前方。

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

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日月潭》

日月潭很深,湖水

。湖

有个的小岛,叫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叫日潭;南边像,叫月潭。,湖边上飘着薄薄的雾。的晨星和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

二上语文计划王利华(精选) 篇5

王利华(2011—2012学年度上期)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还是延续一年级教材的思路,全书共十五个主题单元,其中包括两个集中识字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和一个开放单元《书的世界》。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一共24篇主体课文,读背古诗7首,自读短文12篇。

二、本期教材目标:

1、认字432个,规范写字220个。

2、部首累计至70个左右。学习利用汉字的规律,重点是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个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看上下文猜字,查字典,问别人。)

3、学会独立使用部首查字法。大约1点5分钟一个字。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学会三步预习法。

6、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7、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9、不少于16次课内习作课,能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学会写留言条。

三、本期海量阅读目标:

1、背完整本《成语接龙》

2、背完半本《日有所诵》

3、每周5则日记,一期16次习作。

四、班情分析

本班学生38,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文明守纪,好学上进,接受能力也较强,集体荣誉感强。在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刚入学时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特别是几个男生)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新课程较大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本学期在教学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使他们体验学习所获得的成功和乐趣。

同时需要加强家校联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培养孩子勤学乐学,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

2、还学生一片成长的舞台,促进学生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4、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5、开展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五、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表:

每周7节语文课,两节上写话课,一节口语交际课,三节新课,一节练习课。每天早读《日有所诵》,课前三分钟《成语接龙》。

9月:1---4单元 10月:5---8单元 11月:9—12单元 12月:13---15单元 1月:复习

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王利华(2011—2012学年度上期)

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主任计划如下:

一、常规教育方面

从热闹的假期踏入新学期,学生的心神松散,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再次适应学校紧张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见师长热情问好,上下楼梯学会礼让靠右行,教给学生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室内的黑板报教育作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利用班队课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努力目标,又有约束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2、课间纪律

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文明活动,寓教于乐.三、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收拾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常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2、班级卫生:每天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进行爱护环境和花草的教育.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仍将采取班干部竞争上岗,让每个班干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做事认真有责任性的人,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齐心协力搞好工作,建立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班集体。采用月班干部竞选上岗轮换制。

五、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六:家校联系

1、继续趣味课堂。

2、继续三问手册

还给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这学期,我仍将会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上述措施只是我对班级本学期的初步打算。

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低段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上期)

一、活动目的:

围绕学校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以学习新课改、实践新课改为重点工作,努力加强低年级语文组的识字教学、写字教学,使之成为低年级语文工作的特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提高低段语文教学质量。

二、工作任务: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2、规范细致地做好常规检查。

三、具体工作:

(一)教学常规

1、做好常规工作的检查,督促教师做好日常备课、上课、批改工作。配合教导处,检查备课、复备及教学反思的撰写工作,抽查班级的作业,及时反馈,不足的给予指导。每月教师对日常备课、听课、批改进行自查,年级组内教师进行互查,教研组教导处抽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表,与每月和期末教学考核相联系。

2、加强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因此,在开学伊始,要抓实抓好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

⑴、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讨论与合作的习惯。

⑵、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独立完成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仔细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自学的习惯。

⑶、良好的读书习惯。包括边读边想的习惯、自觉读课外书的习惯、养成摘记的习惯、掌握几种读书的方法(默读、轻读、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3、重点建设好低年级组识字教学的有效与高效性的研究

只有带着研究和探索的教学才会更有效、更高效。本学期,我们将在识字教学方面重点进行有效性与高效性的研究,着重研究以下几块内容:

⑴、识字教学资源的研究。比如说,让教室的墙壁、板报、广告牌都成为学生识字的源头。

⑵、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尽量注重情趣性、启发性、互动性、自主性。

⑶、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自主识字的兴趣、相互交流的习惯。

⑷、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展示活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识字比赛、朗读比赛、课外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小片断习作展示、读书小卡片展示、读书小调查„„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1、重温课程标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念正确了,我们的课改实验才不会偏离航向。

2、认真搞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3、继续开展“一课多磨”活动。落实好串门课,推门课,教研课,若水课赛课等

四、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全组讨论,制定低年级段语文教研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任务。一年级新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测活动。

2、重温课程标准,重点学习一、二年级相关要求。

3、课题前测。

10月份:

1、“快乐识字、主动识字”,生活中识字。

2、(上教学研究课),执教者整理好教学设计,写好教学反思,主评者写好书面点评稿。

11月份:

1、一年级写字比赛,二年级查字典比赛。

2、一年级拼音验收(高年级学生去考核一年级学生

检测学生的拼读能力)

(上教学研究课),执教者整理好教学设计,写好教学反思,主评者写好书面点评稿。

12月份:

1、低年级学生学习常规检查

2、课题研究。

3、编拟“我满意的一份期终试卷”

4、(上教学研究课),执教者整理好教学设计,写好教学反思,主评者写好书面点评稿。

1月份:

1、制定复习计划,迎接期末考试。

2、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材料评比(一篇优秀教案(教材)、一篇听后感或教后感、一篇论文、一篇案例与反思四选一)

3、检查听课、作业批改情况。

4、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浅谈2012年中考英语复习计划 篇6

从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 其试题容量大、覆盖面广, 要求也愈来愈高, 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 更突出了对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特点, 英语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 为了做到着眼全面, 突出重点, 点面结合, 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 在过去有限的复习时间里, 我们制订了以下总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阶段 (2012年3月下旬-4月下旬)

内容:七、八、九年级共六册英语教材的初步复习工作, 单词第一次全面复背。

工作安排:七年级两周, 八年级两周, 九年级三周。每周听力练习二节, 半月一次测试。

复习方法:教师辅导——学生强化记忆与训练, 以课本为中心, 关注重点词汇, 词组。

指导思想: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部分已遗忘的共性, 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 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 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 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这一阶段我们计划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知识点, 讲透语言知识点的运用, 对各单元、各话题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同时重点把握基础词汇、词组和句型。

在教材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 3月20日开始总复习, 先七年级开始, 七年级上下册各两次, 八年级开始每两单元一个课时, 根据复习期末复习提纲, 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再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 再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编写一些练习给学生加以练习。复习初步计划24个课时, 刚好在一个月内完成。

二、第二轮复习阶段 (2012年4月下旬-5月中旬)

内容:整个初中英语教材所学内容, 进行专项全面复习。如:单词, 词性, 时态, 语法, 写作等。

工作安排:三天左右一个语法项目, 学习完二个项目后就进行一次测试, 并做出测试分析与总结, 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所不了解和难以掌握的内容及时进行巩固与复习。

复习方法:教师系统讲解——学生专项训练。

指导思想:以词性带动, 渗透语法。以中考考点为导向, 精讲的基础上,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 着力方法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对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单项选择、短文填词、词汇运用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 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 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 强化分类练习。如:名词 (名词的类, 名词的数, 名词的所有格, 主谓一致等) 。

形容词、副词相互转化互用及涉及的原级, 比较级, 最高级等。

动词:分类, 时态, 语态, 动词不定式, 以及动词的固定搭配, 情态动词及其句型。

代词:主格, 宾格, 物主代词, 反身代词, 疑问代词, 副词和不定代词相互转化及其运用。

还有介词, 句式, 主谓一致, 虚拟语气, 定语从句, 宾语从句, 直 (间) 接引语, 进一步系统时态语态及其各类句式的归类运用。

三、第三轮复习阶段 (2012年5月中旬-6月初)

内容:综合复习英语这一学科所学习过的全部内容, 主要以综合测试为主。

工作安排:此阶段主要以做全真模拟习题为主要项目, 考点及专题复习。

在第一、二轮复习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 以学生为主, 对所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 查漏补缺。通过精心设计的综合练习, 彻底消除学生的模糊意识, 强化考点。

1、完形填空, 做此题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重视首句的开篇启示作用。短文的主题句, 往往是每篇文章的首句, 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束处。

(2) 通读全文, 弄懂大意。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掌握大意切忌只盯住一个句子仓促解题。快速阅读时还要注意找出关键词, 抓住了关键就抓住了故事的线索。

(3) 复读全文, 核定答案。还原检查, 看是否顺理成章, 从语意和语法两方面检查无误后便可完成。

2、阅读理解, 解答这类题目时, 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浏览问题, 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迅速抓住文章内容, 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 尽可能快速阅读, 并重点抓住文章主要信息。

(2) 对待文章中的生词和难句, 要学会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意, 对于文章中比较复杂的长句, 只要抓住重点和关键。

(3) 阅读短文后的选择题, 包括题干和选择项, 明确问题的要求后, 再细读全文或有关段落, 最后选定答案。

(4) 答完一篇短文的全部题目后, 要重新检查一遍试题, 对大, 仅从字面理解还不够, 要根据上下文和中心思想进行归纳和推断。

3、书面表达, 除了认真审题, 端正书写等常规性的训练以

外, 平时让学生多写作文, 互相修改, 从自己的作文中发现错误, 改正错误, 总结错误, 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讲清日记、书信、通知、电话留言等的写作方法。

4、听力题, 尤其是中考前的一个月, 应加强训练, 做到每天都有听力练习, 以便提高听力应试能力。

四、模拟训练 (2012年6月上旬)

模拟训练是考前大练兵, 是中考前的热身训练阶段。运用一些模拟题, 模拟考试时间、考场要求、答题方式等, 对学生进行应考、应试技巧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考前心理辅导 (中考前)

针对具体个性不同的学生, 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 排除他们的考前紧张心理。总之, 经过我们如此精心设计的考前总复习后, 在2012年中考中, 英语科成绩取得喜人的效果。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 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努力向同行学习、向弟兄学校学习, 探索出一套符合我们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摘要:学生强化记忆与训练, 以课本为中心, 关注重点、词汇、词组、语境, 以词性带动, 渗透语法。在第一、二轮复习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 以学生为主, 对所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 查漏补缺。

关键词:复习内容,工作安排,复习方法,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德春.Jim Greenlaw Project English[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

二上《数学广角》-公开课反思 篇7

西街口镇中心学校王艳红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

a、创设情境活用教材

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发现规律。b、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以自主探究和同桌合作相结合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同桌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教学程序: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提供了选择、探索、变革和创新的权利。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对原有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做了加工和整理。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的情境,整节课,都是在围绕“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一事情发展的顺序为主线,让学生从中初步感知排列、组合的意义,并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我是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 1

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兴趣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个性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为此我在课的开始就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使学生在愉快、好奇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

第二个环节:感知排列

接着我就与学生一起准备进入数学广角,但进数学广角必须要过密码门,而要开启密码门就得排列数字破译密码。这部分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创设了一个帮三个小朋友破译密码开启密码门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学习、动手摆摆看,在交流中体会出按照一定的顺序摆出6个两位数。我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排列出6个两位数后我设计了验证密码,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并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给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思想。

第三个环节:感知组合进入密码门后很自然的就导入了下一个环节感知组合。

我是这样设计的:三个小朋友带我们破译密码进入数学广角后非常高兴,为此他们准备握手庆祝。让学生初步感知组合。

接下来又设计了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来到数学广角商店买东西,先是红红买了一本5角钱的口算作业本该怎样付钱,让学生帮助红红想好5角钱的不同组合方法,哪种付钱方法最简便?接着老师又引入黄黄买了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请同学们同桌合作看最多能搭配几套?通过学生的操作、交流体会出共搭配了4套服装。,又一次的练习了组合,并让学生体会到组合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组合还向学生渗透了优选法。这个环节的设计都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四个环节:巩固拓展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帮三个小朋友搭配早餐。这个任务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在事情发展有趣的活动中运用新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与三个小朋友分别后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总结。目的主要是体现事情发展的完整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为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改变了教科书的编排顺序,灵活地使用教科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通过衣服、早点的搭配等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在课堂上我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以“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情境为主线,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本节课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验证等数学活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的探究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在破译密码时用数字卡片来摆一摆、搭配衣服时说一说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清晰、有条理的有顺序的思考问题,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求知欲,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力求为学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本节课让同桌的同学交流,你是怎样搭配衣服?用“1”“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学生在积极、活跃、自由的交流氛围中,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让个体的经验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交流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中有序的思考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转变角色,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有序思考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因层设计了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我通过比较亲切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例如“真是棒极了!”、“你们愿意吗?”等,使学生完全是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4.巧设情景,使环节有效衔接

我尝试用密码门、数学广角商店、餐厅等情景的引入,将数学广角作为一个游乐园处理。这些与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在实际教学时使得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学生兴趣浓厚。

5、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本节课在设计时考虑到在一种轻松有趣的游戏环境中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解决中学会有序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练习题的设计力求游戏化,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机制运用得少,致使学生没有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一次很好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机会,情感目标没有充分实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及时评价尤其重要。如能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给予鼓励和价值判断,就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在教学破译密码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才能编得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方法时,对于有序排列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得还不够到位,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教学难点,致使在后面有多个搭配物的更深层次的“搭配衣服” “搭配早餐”活动中个别同学有漏配和不按顺序配的现象。

3、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训练学生要把话说完方面强调不够,今后要注重在数学课当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篇8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P67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使学生知道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的三个盲人,为什么对大象得不同的结论呢? 教师说明:三个盲人由于他们摸的地方不同,所以得到了三个不同的结论。今天我们要学会观察物体。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魔方或不同颜色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请三个同学从不同位置(正、反、侧面)去观察这个物体。 提问:你最多看到几个面的颜色,你看到什么颜色的一面?要想看到其他颜色的一面,你需要怎么办? 2、出示一个准备好的动物玩具,请三个同学从正面、后面、侧面去观察,说出你看到物体的形状。 提问: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全貌吗? 教师说明:由于从不同位置同时观察同一个物,只看到物体的某一部分,它们的形状是不同的。 3、出示一个闹钟,请全班同学从正面、侧面、后面看到。 提问: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一个同学没有看到分针和时针,只看到有几个旋钮,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 4、教科书P67例1。 提问:小明、小亮和小红他们正在观察什么物体?你能说说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他们三人,为什么看到恐龙玩具的图形是不同的呢? 教师说明: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全貌呢? 教师说明:只有从不同位置去观察,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能知道恐龙的全貌了。 三、练习。 1、分小组请同学坐到桌子的四边。 (1) 观察玩具,说说都看到物体的哪部分?互相交换座位继续观察,又都看到什么? (2) 观察一摞数学书,互相说说都看到什么? 2、教科书P67:“做一做”,在书上连线。 3、教科书P70练习十五的第1题,连线。 4、教科书P103的第7题,连一连。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轴对称。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形,引出课题。 出示:蜻蜓、蝴蝶,树叶、脸谱图形。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板书课题:“对称”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对称吗?(意思对就可以) 二、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对称?哪些是不对称图形? △ △ △ □ ( ) 教师说明: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对称的。 三、剪一剪。 想一想,用你准备好的纸怎样剪才能得到对称的图形,几个人可先商量,然后再动手剪一剪,说说你怎样做就得到对称图形了。 教师说明:把纸对折一下,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出的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任何对称的图形都有对称轴。 请同学指出上面教师出现的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儿? 四、教科书P68的“做一做”。 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五、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我们人的身上有对称的物体吗? 教师说明:生活中的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对称给人以美感。 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折一折,画一画。 六、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P70的第3题。 讨论:怎样就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的图形? 教师说明:要画出某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线段的对称图形。方法是①先数对格距。②在对应的一方数好同样的格距点好点。③连起来,即成对称图形。 请同学在书上画一画。 镜面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9的例3。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出示教科书P69的例3放大图或看书。 提问:水果怎么能有岸上的小房子呢?镜子里怎么会又出现一个同学和桌面上的东西呢?湖面或镜面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穿衣镜前的实践活动。 提问: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镜子前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 请同学分别到镜子前,面对镜子站好亲自体验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怎样运动,是不是像你们刚才所说。 教师说明:请你想像一下,当你左手拿书,右手拿铅笔的样子,镜子里会是怎样拿的? 请三个同学要求到穿衣镜前试一试,观察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说给同学听。 教师说明:当我们拿东西照镜子时,发现了左手拿的东西,在镜子里变成右手拿,右手拿的东西变成了左手。这就说明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提问: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利用镜子做的对称活动,镜面反映出的东西正好和我们相反,这叫做镜面对称。 板书课题:镜面对称。 3、练一练。 教科书P71练习十五的第5题,请同学说一说,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并圈出来。(可以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拿出镜子照一照后再判断。) 二、学生动手实践。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镜子,照一照书上的图或字。你从镜面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用镜子照一照纸上的钟表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事先印好的钟表图形。) 教师说明:通过同学们用镜子照着书上的图、钟表的图和字,你们发现镜面上的力学和字都是反方向的。 3、教科书P71“智慧狗”给我们带来的思考题。 提问:题里给的数字和时间都是哪里的数字和时间? 提问:从前面我们做的实践活动,知道镜子里的数字和时间都是什么样的?(反方向的) 请你看镜子写出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最后,教师带领同学运用两次镜子像能还原的道理,帮同学们验证一下,也就是拿出一面镜子对着教科书照一下,镜子里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4、发现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提问:镜面对称现象在我们周围你发现过吗?有哪些? 教师说明:镜面对称现象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镜面对称反映出的物体的形象与方向都是相反的。

高三数学学习复习方法、复习计划 篇9

一.回顾知识、总结方法、突出重点

1.继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抓住重点知识抓住薄弱的环节和知识的缺陷,全面搞好基础知识全面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备考指南与知识点总结)中学数学的重点知识包括:

(1)集合、函数与导数。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

(3)数列。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4)立体几何。此专题注重点线面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5)解析几何。此专题中解析几何是重点,以基本性质、基本运算为目标。突出直线和圆、圆锥曲线的交点、弦长、轨迹等。

(6)概率与统计、算法初步、复数。此专题中概率统计是重点,以摸球、射击问题为背景理解概率问题。

(7)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此专题中不等式是重点,注重不等式与其他知识的整合。

2、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突出抓好两点:(1)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正确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数学概念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对数学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务必弄清其来龙去脉,掌握它们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正用逆用、变用)熟练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证明和运算。

3、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构造知识网络,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例如以函数为主线的知识链。又如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的知识链。

4、认真领悟数学思想,熟练掌握数学方法,正确应用它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在平时的做题中必须提炼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以之指导自己的解题。

数学思想数学在高考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四种:

(1)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以概念的划分,集合的分类为基础的解题思想,是一种逻辑划分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实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正确,不重不漏,合理,便于讨论,科学分类的步骤是:明确对象的全体——确定分类标准——科学分类——逐一讨论——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函数与方程是贯穿中学数学的主线,函数是客观实践中量与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的反映,方程则是这种关系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形式。

(3)变换与转化思想:在研究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常采用某种手段进行命题变换,以达解决问题的目的。常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把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②把较难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较易的问题。③把没解决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常见转化方法有:直接转化法、换元转化法、数形结合转化法、构造模型转化法、参数转化法、类比转化法。

(4)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应用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①寻求解题的切入点 ②简化解题过程 ③ 转换命题 ④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完整。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利用图形进行思维简缩,对选择、填空题的求解住住能大大简化思维过程,争取解题时间。数形结合住住借助:① 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② 方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③ 以几何元素,几何条件建立的概念。④ 数与式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二.强化思维、规范答题、反思提高

1.加强思维训练,规范答题过程

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大家要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通过训练过好四关:一是审题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逐句逐字看题,找出关键句,发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口;二是运算关,准字当先,争取既准又快,为此,同学们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是非常必要的;三是书写关,要一步一步答题,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认真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学会踩得分点。四是题后反思关,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想要以少胜多,贵在反思,形成题后三思: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二思方法运用是否熟练?三思自己的弱点何在?熟练的前提是练熟,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

2.加强客观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选择、填空题都是客观试题,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性、形数皆备、解法多样形、题量大,分值高,实现对“三基”的考查。

每次小题训练应不断强化自己选择题的解法,如特值法、数形结合等,另外,在解答一道选择题时,往往需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会在高考时充分利用题目自身提供的信息,化常规为特殊,避免小题大作,真正做到准确和快速.通过训练,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在40分钟以内完成十道选择题和四道填空题,并且失误控制在两题之内。

选择题的方法:(1)特殊法:是“小题小作”的重要策略,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一般性的突出表现,是矛盾的一般性的集中反映。特殊法就是利用数学问题中的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来简化解题过程的一种方法,只能用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解答.一般有特殊函数法,特殊数列法,特殊值法,特殊图形法(特殊位置法).(2)图解法:就是利用函数图像或数学结果的几何意义,将数的问题(如解方程、解不等式、求最值,求取值范围等)与某些图形结合起来,利用直观几性,再辅以简单计算,确定正确答案的方法。这种解法贯穿数形结合思想,每年高考均有很多选择题(也有填空题、解答题)都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既简捷又迅速。

(3)直接法:涉及数学定理、定义、法则、公式的应用的问题,通常通过直接演算出结果,与选择支比较作出选择称之为直接法。

(4)代入验算法:就是将选择支中给出的答案或其特殊值,代入题干逐一去验证是否满足题设条件,然后选择符合题设条件的选择支的一种方法.在运用验证法解题时,若能据题意确定代入顺序,则能较大提高解题速度.适合于题干提供的信息较少时或结论是一些具体的数字时,我们可以从选择支中先选较为简单的数进行验算,逐一验算是否与题干相符合。(5)特征分析法: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如数值特征、结构特征、位置特征等,进行快速推理,迅速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特征分析法.(6)排除法:是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和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一特点,在解选择题时,先排除一些肯定是错误的的选择肢,从而达到缩小选择范围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并提高答题速度。

(7)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四个选择肢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析,达到否谬误肢,选出正确肢的方法,称之为逻辑分析法。(1)AB同真必假,(2)AB同假必假,(3)AB真假不同,则CD必假.3.及时总结反思,发现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在做成套完整的模拟题后,将多套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放在一起比较,才能诊断出你哪一类题容易做错,这就是诊断性练习。只有找出错误和不足,重做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准对策,并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及时查漏补缺,将问题解决在考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错题集,注明错误原因与反思心得,时常翻阅。

三.几点具体建议

1.每天数学时间安排:20分钟完成课后作业,20分钟总结反思当天内容(知识、方法、思想),20分钟看备考指南或知识点总结(全部内容)。

2.重视“做着别扭”的题型和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和突击措施。

上一篇:采访日记400字下一篇:安全驾驶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