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尝试教学(共8篇)
本学期,我指导09、10级武术班的专业武术教学,另上09级《武术养生》。《武术养生》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虽然上过一期,但为了让学生听得仔细,深入了解,我仍然搜集大量有关资料,以提高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水平。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组织清晰化,讲解生动化,动作示范准确化,教学内容合理化,并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感受独立组织带课,并写课后体会,一起加强评比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技改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环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教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中国传统教育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不能突破一位老师,一间可是的时空界限,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独立创造性,不足以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课程由你挑,老师任你选,从教育意义上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丰富课程内容,改变学习方式,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等具有划时代意义。
1.1 教学方式单一,难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武术作为一项高级运动项目,其复杂技术动作决定教师必须言传身教,因此也奠定教师的绝对权威。传统的工体武术课教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由于武术动作多,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目标,不可能留给学生太多的独立思考空间,这是武术项目特点决定的。正因为这种被动式学习,学生或是压抑地去接受武术动作学习,违背学生意愿的教学导致学生的独立性跟主动意识差,造成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局面。
1.2 忽视剖析技术原理,理论学时缺乏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套路不单纯是简单的技术组合,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攻防知识。笔着在走访部分高校的公体武术课堂时发现,大多数武术教师都是只对技术动作进行简单的叙述,示范,却极少教师对武术动作的攻防,技术原理进行详细的剖析。以高校公体太极拳的教学为例,太极拳讲究“含胸拔背”:含胸着,使气沉于丹田,利于脚跟浮起,拔背者,力由脊发,所向无敌,这是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的。另一方面,太极拳包涵丰富的健身理论跟养生知识,教师应多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以扩大学生对武术的知识面,大多数公体武术课教师只注重对技术的教学,甚至从来不开设理论课,这种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学习,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别说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了。
1.3 教学内容少,不能满足学生习武需求
选择公体武术课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对武术感兴趣的,他们希望能在公体课中学到更多的武术知识。站在学校的角度,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公体课开设的内容以初级长拳类和刀枪剑棍的套路教学为主,对于对抗性的散打课程,因安全因素,极少会开设,对于民间传统武术,考虑到师资力量跟水平,基本不会涉及这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特别是受到武侠电影的影响,总以为武术是那么神秘,他们到公体武术课来,一定能学到很多武术的东西。然而站在教师角度,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情况,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很多武术套路是不可能的,武术动作比较复杂,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短时间内很难领会到武术的精髓,因此,更多地是选择教授简单的套路,教学内容极少。总体而言,现在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的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习武需求的。
1.4 课堂气氛僵化,违悖快乐体育原则
开设公体课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然而公体武术课的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的系,他们除开平时的上课学习,很少有时间聚在一起交流,这是导致课堂气氛僵硬的主要原因。虽然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间互不认识的局面时有发生,这种陌生的学生,师生关系常常弄到课堂气氛尴尬,因为他们互相交流时间真的很少。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是不利的,学生间应互爱互助,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以达到共同的提高。本来上公体武术课是一个快乐,放松身心的过程,因为同学间不认识,难以体会到快乐的身心感受。
2 互联网+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改革新尝试
根据传统公体武术课弊端问题,结合时代互联网的技术,为公体武术课的改革开创出路。基于现在微信群,QQ群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教师可利用这些网络平台提高公体武术课教学质量。
2.1 改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公体武术课班级为单位,建立专属微信群、QQ群,这种由网络搭建的虚拟学习平台,却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传统公体武术课教师由于教授教武术动作没能给学生留太多空余的时间,那么在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群上畅所欲言,倾听下学生心声,当学生对武术动作的见解,对课堂的感受或是对教师上课可能出现的教学错误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发给教师时,教师一定能体会到不同的感受,这对课堂质量的改进会提供很大帮助,也真正意义上体现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内心想法得到教师理解时,上课效率,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上课积极性,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有一定帮助。
2.2 完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当公体课武术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开设理论课时,互联网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这跟上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一样。教师在网络上搜索与上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武术的健身,养生理论文章,通过打包,压缩,以文件形式上传到微信群或QQ群,供学生下载学习,学生也可以搜索相关的理论,或是对武术动作的体会,发到群上相互交流,教师加以指点改正,那么对于上公体课缺乏理论教学的这一块便会迎刃而解,只有技术跟理论同步进行,学生才能体会到武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武术的魅力,才会真正投入到公体课学习中去。
2.3 充分利用可视化视频,鼓励学生创新
如今网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武术视屏,这些资源大可为师生利用,教师鼓励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视屏,上传微信、QQ群,与同学一起分享,另外可以自己录制视频,发送给老师给予纠正,结合线上线下的学习,学习成绩会提高。学生也可以在群上晒自己的武动作照片,视屏,这种迎合90后生活风格的做法,学生积极性肯定会大大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相互间的交流,学生上课时再也不用感到很尴尬了。师生间的感情因此也会慢慢变好,课堂氛围的活跃,师生的上课心情,上课效率会大大提高。另外教师鼓励学生对武术动作进行创新,然后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自学及自练的能力。
2.4 搭建网络考核平台,突破场地气候界限
期末的技术考核是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后阶段,然而遇到下雨天等恶劣天气,考核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是室内场场地影响不大,但高校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室内场地供教学的。此时网络的微信群,QQ群恰巧能搭建一个考试平台,学生可以录制自己的视屏上传给老师,老师对动作加以评定,这样就能突破时空的界限,使学生在宿舍也能考试,提高考核效率。
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对技术加以利用。在21世纪,技术就是金钱,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这种通过互联网与教育逐渐融合的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改进,学校只有迎合时代要求,教育才会生生不息。互联网+高校公体武术课是一种创新,利用微信群,QQ群进行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学生应不断加强学习,使网络技术真正融入学习,融入生活。
参考文献
少林武术文化是中国“和合文化”的杰出代表。爱国、和合、崇德习武、孝敬师长的少林精神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宝贵财富。登封市商埠街小学于2013年开始承担国家级十二五少先队课题《弘扬少林武术文化,从小练就过硬本领的实践与研究》,把少林武术文化引入校园。
一、课题研究带来的契机
开题论证会后,学校确立了三个研究目标:1.引导少年儿童争当“少林武术文化”小传人,在“知、学、练、比”上下功夫,以武育德,以武健体,积极弘扬少林武术文化;2.引导少年儿童从小练好过硬本领,有科学梦、创造梦、英雄梦,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打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基础;3.找准少林武术文化与少先队活动的结合点,丰富少先队的活动载体,形成具有少林武术文化特色的少先队教育模式。研究内容从三个方面入手:少先队活动与少林武术文化结合研究;校本课程研究;创办“少林武术文化节”活动模式研究。学校把“通过校本课程研发,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定为研究的重点,把“用少林武术培养少年儿童过硬本领和常规少先队活动与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定为研究的创新点。
实施过程中,学校牢牢抓住两个基本点——“研发卓越课程”与“练就过硬本领”,形式上在“创建英雄中队”与“少林武术文化艺术节”上下功夫,理念上以“立德树人”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引领,积极探索适合少年儿童的课程,把弘扬少林武术文化和学生的爱国强身健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把弘扬少林武术文化与培养队员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融文化渗透与学校教育之中,从小处入手,把大的思想教育具体到每一个活动中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学校重新调整体育运动项目,每学期低段的队列队形比赛和中高段的队列队形暨武术操大赛已经成了验收武术训练成果的重要赛场。队员们喜爱的花样跳绳运动已经列入校本课程,并在不断的研发实践中,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同时,抓好两操建设,把少林武术文化融入到少先队活动中,课间集体活动以武术操和一分钟花样跳绳为主,自由活动以各小队跳长绳为主。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极大地激发了队员学武术、跳好绳的热情。特别是“红领巾少林武术文化艺术节”活动模式的建立更增强了弘扬少林武术文化的信心。艺术节活动为期一周,由中队特色展和过硬本领作品展两部分组成。过硬本领比赛以“六星”评比为主,“六星”分别指武术之星、器乐之星、书画之星、故事之星、花样跳绳之星、校园歌手。闭幕式上,学校优秀社团和“六星”获胜者的优秀节目展演和表彰掀起了艺术节的高潮。随后的中期成果汇报会、英雄中队创建等活动,赢得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二、从小练就过硬本领的实践
少年儿童的过硬本领是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五自”精神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中的过硬本领主要体现在学习本领过硬、意志道德过硬、武术本领过硬、身体素质过硬、体育艺术2+1工程项目过硬。学校围绕主题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项活动:
(一)学长霞精神——练过硬本领
任长霞,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在登封仅工作了三年,却赢得63万人民的爱戴。她在各种岗位练兵中勇夺第一,在侦破案件时能不避危险、不徇私情,都是因为拥有过硬的本领。经全国少先队工作专家李启民、柯英、皇甫鸿昌、张培俊的指点和课题组成员的提炼,学校探索出少先队员学习英雄的结合点:努力学习、勤奋做事、诚信做人、练好本领、奉献爱心。为在队员心灵中树立起英雄的丰碑,学校积极开展了“学长霞,从小练就过硬本领”活动。学校的五(3)中队和四(3)中队被命名为登封市英雄中队——任长霞中队。各中队组织全体队员学习任长霞先进事迹,通过参观任长霞先进事迹展览馆、出黑板报、听广播、设计手抄报、开展主题中队会等方式,提高队员对英雄的了解,在全体队员的心目中树立起光荣的英雄形象,通过开展“学长霞 练本领”“学长霞 见行动”等实践活动,队员们对身边英雄人物的了解更加真实,对英雄精神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队员们还把长霞精神内化为行动,到老年公寓献爱心,到社区当环保小卫士,走进景区做小导游,在学习上比进步、练本领,在家庭尽孝心、知感恩,在社会上争做文明小公民……长霞精神已经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彰显,在英雄中队的引领下,将英雄品质、长霞精神发扬光大。
(二)建红领巾社团——练过硬本领
课堂是练就过硬本领的主阵地。为了落实“练就过硬本领”的目标,学校为队员创设了更多练就本领的场所,各学科老师在结合中队学情的情况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落实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学校所拥有的课程有十个分类,46个活动团体,从德、智、体、艺四个层面全面铺开,有感恩课程、礼仪课程、故事课程、书法课程,还有手工课程、思维课程、趣味课程等,围绕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主要开设了《唐诗古韵》《童话写作》《书香表演<夏洛的网>》《神奇七巧板》等许多课程。这些以中队为单位,以学科教师辅导为主的全员参与性质的红领巾社团,在培养队员们过硬本领的同时也收获着道德意志的成长。
红领巾小社团是练就过硬本领的训练场。学校对红领巾小社团设置进行重新梳理,搭建更多适合儿童成长的平台,使队员在不断的深入学习中练就过硬本领。主要红领巾小社团有:武术、陶笛、管乐团、合唱、儿童形体与舞蹈、花样跳绳、玩转魔方、国画、线描、剪纸。这些社团的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激发队员学习的兴趣,严格学习纪律,明确学习任务,每学期都要进行过硬本领的汇报,少先队员的学习成效得到了保证。特别是学校花样跳绳社团被评为“登封市星级社团”,在郑州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体育节跳绳比赛中荣获第三名。
《一》教学目标及意义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从它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兵法思想、伦理道德等丰富的传统文化。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必修内容之一。
(2)武术具有壮内强外的健身,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等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培养在思想上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了解武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和内容,同时懂得如何去欣赏武术;能够较好的完成1-2个完整套路和一定的基本技击术。通过系统的训练达到能够代表合肥学院参加各种等级的比赛任务的目的和提高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原则上安排是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剑、基本技击术等内容。要求大多数的同学较好的掌握每学期实践课的内容,了解武术基本常识和部分理论。(2)实践教学中对初、中、高级会员要区别对待。对于准会员主要是以完成基本套路为主同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武术运动基本认知水平,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中级会员应注重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在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选择,积极加以训练指导,通过组织各种竞赛,积累比赛经验、提高他们的比赛能力;对于高级会员应重点围绕承担的赛事任务组织有效的训练、参加各种比赛。
(3)课堂教学与训练要注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内容重点讲解和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其他内容要求学生有所了解,使其对武术运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布置课外训练作业、参与和组织教学比赛等培养学生比赛能力、比赛的组织能力和裁判工作能力;
(5)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具提高教学效果.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既要克服枯燥关,不打击对武术兴趣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难点是动作方向、路线变化多,记忆易遗忘,人数相对多,教学很难针对到每个人等问题上。
(2):掌握具代表性的几个动作套路;难点:培养表演能力,和提高欣赏水平,及武术意识的培养.(3):运用个人技术特点与动作套路的有机结合、保证激烈比赛所需要的队员的体能;难点:领会并贯彻教练意图的能力、临场的应变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武术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指导法、练习法和评价法。指导法主要包括讲解、示范、领做与口令、纠正错误。练习法的形式主要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和双人练习,而练习的方法主要有模仿练习、重复练习和默想练习。评价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提问、抽查与检验和教学比赛来实施的。(2)充分发挥武术教练员在教学训练中的组织、示范和带头作用。将教学组织与教学比赛、训练、学生裁判员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训练、竞赛的组织与教学、训练、竞赛的效果同步提高。
仅以长拳类的基本功练习方法为主,将武术基本功分为肩功、腰功、腿功、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跳跃、平衡、跌扑滚翻和组合动作进行教学。武术基本功是初学者的入门功夫,更是武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武术基本功
第一节 手形与手法
手形.手法
第二节 步形与步法
步形,步法
第三节 跳跃与平衡
跳跃,平衡
第四节 跌扑滚翻
抢背,鲤鱼打挺,鲤鱼打挺,单飞脚,双飞脚,旋风脚,外摆莲,侧空翻,旋子,转体360 第五节 基本动作与组合练习
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第六节 腿功
《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
《弹腿,蹬腿,踹腿》
《前扫腿,后扫腿》
<<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弓步压腿,扑歩压腿>> 第七节 发力练习
直立推掌,直立冲拳,马步冲拳,弓步推掌,弓歩冲拳。„„„„
《二》武术套路教学
武术套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教法,但总体来说,武术是集健身、修身、防身于一体的中华国粹,它以特有的踢、打、摔、拿、击、刺等技术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各种套路、实践和教学经验。从教学步骤分析
武术教学首先从基本功开始,以后逐步过渡到套路练习,一般先从拳术练习开始,然后进行器械练习。教学中要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逐步掌握武术运动的技术。1 基本动作练习
学生的基本身体条件、技术基础、意志品质等各有差异,因此,对基本功的练习要有不同的要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发现和总结,因材施教。结合武术术语进行讲解、示范、慢速领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运动方向路线以及手型、步型的变化,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动作要领,为后续套路教学奠定基础。2套路中的组合练习
武术套路是将各种不同动作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在一起的练习,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因此,在学生基本功提高的基础上,先把套路中的部分动作进行组合练习,要让学生按顺序熟记动作名称,教师边说名称边示范动作,同时学生一边念动作名称,一边练习动作;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练习动作时,教师讲出第一个动作名称,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说出第二个动作名称,这种手、脑、口并用的接力式练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然后教师的示范速度相对加快,逐步变为正常速度,并且对动作进行分析讲解,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改进动作细节并能较准确地掌握套路技术。3完整套路的练习
武术套路一般由十几个、几十个单势动作有机组成,动作复杂多变,形式要求各异,如太极拳的演练,每一招、每一式都以柔和、缓慢、轻灵为主,行功走架如行云流水,动作之间节节贯穿,绵绵不断。而长拳练习要求节奏鲜明,快速有力,舒展大方。通过教师对每个动作的分析讲解与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体会武术的技法;手眼身步法,呼吸与劲力,以及运动节奏的配合,以便进一步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4从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武术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此,要快速掌握武术套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必须注重教学方法。5完整法与分解法
在武术的练习中,不管是徒手还是器械演练,套路中的动作路线、方向、架势结构、发力特点都比较复杂,对于初学者,要完整掌握套路,必须通过一定的步骤,层层深入,最终掌握完整的动作。
完整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练习内容从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地完整教给学生的一种方法。完整法能给学生以完整的概念,因而它是武术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法。对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一般采用完整法。但是武术套路是由几十个动作所组成,包括起势、收势和每个单势动作。教学中可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
分解教学指的是把一个完整的练习内容合理的分解成若干部分,并按部分多次练习,然后达到完整地掌握运动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分解法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所以,必须与完整教学法及时配合。对动作难度大,手法、步法变化复杂的单势动作,如旋风脚、侧空翻等,可运用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方法;有些动作虽然难度不大,但方向变化较多的单势动作,也可用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方法;对攻防含意较强的动作,可进行攻防性分解。当学生理解动作含意后,再转入完整练习。5直观示范法
直观示范法是教师本人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所学习的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动作路线、技术结构和运动方向等。在教学中,采取直观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示范给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因此,示范要根据套路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而且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以及速度,可做多方位的示范。教学时,应按照各类拳种、器械的特点,先进行一次正常速度的完整示范。通过示范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全貌,形成完整概念。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人数和队形决定,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或对运动路线变化方向考虑不周,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示范时还要注意示范面的选择,以单个动作来说,示范面可分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四种。示范的选择要根据教师的意图而决定。就套路示范来说,由于动作方向变换较多,在教学时一般采用背向,以使学生建立与教师相同方向的概念。6 从练习方法分析
练习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课的任务与内容要求,有目的、有意识的以自身反复实践来掌握练习内容的一种方法。练习是掌握动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最有效的方法。7 先粗练,后细练
粗练,即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弄清和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及来龙去脉,对于手型、步型的准确性要求不高,对套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细练,让学生更加明确方向路线,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姿势更加优美,步型更加准确,身法能体现出武术的风格。8先集中,后分散
武术教学多采用集体练习,它不仅便于教师纠正学生的技术错误,也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更快地掌握动作,集中练习时,可采用领做或口令指挥方式进行练习。当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可进行分组练习。分组练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而且也便于教师巡视指导。当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动作后,要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单个练习。这个方法能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提高对套路的熟练程度,也便于教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和改进技术。9比赛性练习:
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它以这种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当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动作或完整套路时,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通过比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学生互评、老师点评,便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养成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取的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层次训练 1:初级班 ——少儿武术基本功、基本拳法、腿法、步法、柔韧性、灵敏度、协调性等
国家规定五步拳、十步拳、少年八步连环拳、初级刀、剑、枪、棍、侧手翻 2:中级班 ——武术腾空基本功、腾空飞脚、旋风脚、旋子、侧空翻、武术造型 国家规定拳、少林拳、少林罗汉十八手对打、国家规定刀术训练、棍、枪、剑 3:高级班 ——前后空翻特技、武术对练、影视特技、十八般兵器、国家规定套路、国际竞赛套路、传统民间套路、霍元甲谜踪拳、鹰爪拳、螳螂拳、蛇拳、猴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
《四 》结 语
人数:25人 第9次课 2017年10月31日
一、课程教学目的
1、通过学校使学生对武术运动中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进一步能够使课堂有一定的规范性。
3.通过学习能够使同学将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灵活运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作业条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这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简述一些武术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讲解示范法
(一)讲解
讲解要做到用语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讲解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采用不同的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启发性,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1.讲解的主要内容
(1)动作规格:讲解动作规格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规格要求,有助于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2)攻防含义:讲解攻防含义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实质,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和使用方法。
(3)基本技法:基本技法是指武术动作中经常出现的带有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向前冲拳定势时总是拳背(平拳)或拳眼(立拳)朝上;又如,冲拳、推掌总是要求拧腰、顺肩;再如,拳收到腰际时总是拳心朝上。(4)关键环节:讲解掌握动作的关键,能帮助学生较快地学会动作。(5)易犯错误:对易犯错误的动作进行讲解,可以提醒学生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
2.讲解的方法
(1)顺序化讲解:武术动作的讲解,一般先讲下肢步型、步法,再讲上肢手型手法,然后讲上下肢配合方法。(2)术语化讲解:武术动作名称是按照动作结构、形象和运动方法而取名,一般能表达动作的全貌,如“弓步冲拳”、“马步架打”等。讲解时,把动作规格和动作术语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记忆动作和正确理解动作要领。
(3)形象化讲解:指以常用的自然现象比喻动作形象,如讲“提膝亮掌”犹如金鸡独立,将“仆步穿掌”比喻为燕子抄水一般。
(4)单字化讲解:指把动作过程归纳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进行讲解,如“腾空飞脚”,可把蹬地起跳、摆腿、提腰提气、拍手拍脚击响的过程归纳为“蹬、摆、提、拍”四个字讲解。
(5)口诀化讲解:指把动作要领或动作顺序编成顺口溜进行讲解,如讲解弓步,口诀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莫晃动”。讲冲拳、推掌的高度,口诀为:“冲拳不过肩,掌指齐眉尖”。
(二)示范
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示范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优美,并突出武术特点。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是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获得动作概貌的主要手段。1.完整示范
完整示范能使学生了解动作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完整示范。
(1)对新授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能帮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
(2)对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3)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采用完整示范。2.分解示范
分解示范是针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所进行的教学方法,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细节,更好地掌握动作的完整性。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1)动作结构和方法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分为上下肢两部分或几个小节来进行示范教学。
(2)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攻防含义的顺序进行示范教学。(3)富于顿挫的动作,可按动作结构的顺序进行示范教学。武术套路中顿挫性的动作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节奏的鲜明。这类动作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①在一个动作里含有轻重之分的特征,可按轻重对比因素划分细节进行教学;②在一个动作里含有突然改变方向的特征,可按突然变向的部分划分出细节进行教学;③在一个动作里含有擒纵或拿打的特征,可按一擒一纵或一拿一打之分进行教学。
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因此不宜将动作分解过细,应尽快地向完整动作过渡。分解示范与完整示范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一般应遵循完整一分解一再完整的原则。3.示范面与位置
示范是为了要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和示范速度的选择与运用。
(1)示范面: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这四种方法。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一般情况下,单个动作可采用正面或侧面示范;组合动作和套路动作可采用背面示范;领做武术操或准备活动时可采用镜面示范。如马步动作,为了使学生弄清两脚开立的宽度和脚尖正对的方向,可采用正面示范;要看清挺胸、塌腰、膝盖不能超过脚尖的规格,可采用侧面示范。
(2)示范位置: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人数和队形来确定,要有利于学生观察为原则。一般可站在横队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如四列横队,可以让前面两列学生坐下或蹲下,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示范动作;也可以采用二列横队相对站立,教师站在中间示范。示范时尽量使学生避免面向阳光或迎风。(3)示范速度:示范速度可分为慢速和正常速度两种。示范速度应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而定。一般较易掌握的动作可采用正常速度进行完整示范;对于较难掌握的动作可采用慢速示范。示范与讲解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武术教学中,有时可先讲解后示范,或先示范后讲解,还可边讲解边示范。一般来说,对于新的教材内容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以示范为主;对于复杂教材内容和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以讲解为主。
(三)领做与口令
在教学中,领做与口令指挥是教师示范和讲解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动作,也便于学生统一行动。1.领做
领做是教师做动作来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通过领做使学生初步掌握套路动作的方向和路线。领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领做位置要恰当:教师领做的位置一般应站在套路运动方向的斜前方,要与学生的运动方向一致。当动作方向发生改变时,教师的领做位置也要随着学生运动的方向而转换,同时应利用学生重做或口令提示要领的方法,使教师有时间走向所变换的位置上继续领做。这样,不仅能避免学生的记忆发生混乱,而且有利于掌握套路动作。
(2)领做与口令指挥相结合:教师的领做应稍慢一点,便于学生观察与模仿,同时要用简明的语言提示与口令指挥有机结合起来。武术教学中,在传授新教材时应以身领为主,口令配合,使学生模仿动作更准确;复习教材时应以口令为主,身领为辅,有利于帮助学生熟记动作。2.口令
当学生已基本学会动作后,教师可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正确地运用口令,能统一学生的行动,达到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
(1)常用的口令:即一动一个呼号,这种口令适用于简单的动作和基本功练习,如有些动作需要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的连贯练习,可在原一动一拍的基础上附加口令。一般是发力的动作口令要短促、宏亮有力,过渡性的动作口令可适当放慢。口令的高低、长短、快慢一定要符合套路的演练韵律。
(2)提示性口令:指在发出口令之前,加上动作名称或简明术语作为预令进行启发提示,如“搂手弓步冲拳——1”。这对初学者或容易遗忘的动作可用提示性口令。
(3)单字口令:根据动作结构特点,选择既能提示,又能强调动作要领的单字口令,如“提膝点剑”动作的“提膝”可用“提”字,“点剑”动作可强调“点”字。
二、练习法
(一)练习方法
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掌握和提高武术技术技能的主要方法。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模仿练习、重复练习、默想练习等。1.模仿练习
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主要是为了弄清和记住动作的运动路线、方向及方法,并能初步学会动作。因此,在模仿练习时教师不要随意更换动作练习的方向,同时将课前培养的学生骨干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排在队形的四周,有利于提高模仿练习的效果。2.重复练习
学生初步学会动作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重复练习,以使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教师对重复练习的形式、时间、次数要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确定。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各种练习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3.默想练习
默想是学生通过意念活动,重现大脑获得的动作表象,达到强化动作和技术的练习方法。默想练习一般在新学动作之后或复习动作之前进行采用,能帮助学生加深动作印象,同时也是有利于学生消除疲劳、调节运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课上采用默想练习的时间一般不宜太长,每次约1—3分钟。
(二)练习形式
武术课组织练习的形式一般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单人练习等。1.集体练习
集体练习是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共同练习的形式。它主要由教师用身领或口令来指导学生练习,便于统一行动要求。在口令指导集体练习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错误动作,以便及时纠正。2.分组练习
分组练习是集中指导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的形式。分组练习一般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课内容后,由教师提出要求,各小组长或学生骨干带领本组同学进行练习。分组的形式有以下两种:(1)若干组按指定场地练习,教师轮流指导。(2)一组练习,多组观摩,教师评议。3.单人练习单人练习是学生单独完成动作演练的形式。单人练习一般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学生单独进行练习,有助于掌握和巩固动作,同时能消除学生对老师或同伴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练习的能力。在单人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指出错误,因人施教。
三、纠正错误法
纠正错误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掌握动作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一般常用的纠正方法有以下五种。1.慢速分解领做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和协调性较差而出现错误动作时,教师要耐心地反复讲清动作技术要领,可采用动作分解、慢速示范、多领做等方法帮助纠正。2.静耗体验
由于学生肌肉本体感觉差,不能有效地控制动作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强调其动作的规格和要求,可采用站桩的静耗、控腿等方式,使学生增强有关肌肉用力的感觉来帮助纠正错误动作。3.保护帮助
由于学生怕出危险而做不好动作时,教师可采用一些有效的保护和帮助的方法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并让学生放心地体会动作要领,逐步克服动作中的错误。4.语言提示
由于学生遗忘动作或对动作要领不清楚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采用提示动作名称或动作要领来启发、诱导学生完成正确动作的运动过程。5.对比分析
由于学生不理解动作性质和作用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可根据动作的攻防性质找出差异,并通过正误对比示范法,使学生弄清动作的不同之处,达到帮助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师在纠正错误时,如属于共性错误的应采用集体纠正,特殊的错误应采用个别纠正。同时要启发学生分析错误动作的因果关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法
(一)观察与提问 1.观察
观察是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程度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观察中,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要及时反馈指导。例如:教师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后,及时评议练习中的长处,同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使学生及时知道每次练习的效果,以利自我调整。2.提问
提问是教师随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扼要说明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武术知识和技能情况的主要方法。提问的内容要简明,要与讲解的内容相一致,如分析动作的规格与要求、劲力与协调、精神与节奏等。同时,教师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抽查与测验 1.抽查
抽查是教师随堂让单个同学或二、三个同学进行演练,检查武术动作是否正确、协调,套路动作是否连贯熟练的一种方法。抽查时,对于接受能力快、技术动作掌握好的和接受能力慢、技术动作掌握较差的学生均要重点抽查,以使同学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2.测验
测验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的武术技术进行阶段性考查或学期考核的方法。测验是检查教与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来确定测验的内容,制定出评分方法和标准;测验中要以学生现场独立演练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并作出客观的评价;测验后要认真地加以教学总结,以便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与提高,争取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比赛
——武术:基本功和动作组合3——(2)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武术是我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是一项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运动项目。小学阶段应将培养武术学习的兴趣和姿态放在武术教学目标的首位。通过武术基本手型和步法的学习,使得学生初步建立武术组合动作的套路概念,激发民族自豪感。习武先要习德,武德教育要从“抱拳礼”学习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培养学生“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树立崇尚武德的精神。
二、相关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武术基本功组合套路为主教材。本教材共设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是以武术基本手型、基本步型、基本动作组合套路为主的学习,其动作简单明快、刚柔相济、张弛有致、造型优美、有较强的健身性和观赏性,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的套路有一个初步了解,为五年级学习“五步拳”奠定基础。综合活动通过“捉尾巴”、“撕名牌”游戏的辅助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享受“快乐体育”教学所带来的体验。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借班上课。虽然教学对象是完全陌生的一批孩子,但四年级学生的共通点;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运动技能虽一般,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动作认识有自己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掌握动作要领较快。教师在教学中少讲解,多示范,多提示;多采用激励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三、学习目标
(一)掌握武术基本功及组合动作,明确组合动作步法的方向路线。
(二)学会游戏“捉尾巴”、“撕名牌”的方法和规则,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发展身体协调、灵敏性等素质,提高下肢力量。
(四)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克服困难及团队协作意识。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武术基本手型、步法动作正确、到位。难点:武术组合动作步法线路清晰。
五、主要教学环节设计
(一)课堂常规:教师整队,检查服装,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热身活动:明确学习任务,充分伸展肢体,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主教材部分:本课伊始教师以武术的简单套路组合动作示范,以此激发起学生习武的兴趣和欲望。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演练完成基本手型和步法学练内容。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进行直观教学,语言提示给予学生鼓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基本功组合演练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可展示自我和体现自我的平台,以此增强学生的习武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讲解示范、引导提示、游戏等教学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各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营造自主学练的学习氛围。
(四)综合活动:学会游戏“捉尾巴”、“撕名牌”的方法和规则,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学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困难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增进与培养。
(五)放松部分:学生跟随教师听音乐放松上下肢肌肉,得到身心的愉悦。
六、安全措施:
(一)课前进行场地、器材的检查。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国家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中国在世界中逾发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中国文化即将成为世界人民所标榜的热门文化。武术称为 “国魂”, 高校武术教学应该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武术表演, 手眼身法步, 精神气力功, 速度、力量、肢体技击形态的展现, 让人振奋, 流连忘返。如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不可或缺武术节目, 2015 年的 《江山如画》让全国观众享受了武术带来的视觉盛宴, 张震老师的八极拳意蕴十足, 劲道浑整, 一式多力转换自如的精彩演绎, 让人美不胜收。
二、“花拳绣腿”成为高校武术教学的普遍印象
武术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儿时酷爱武侠片的大学生有着较深的武术情结。然而, 大学生对高校中的武术课程教学满意度普遍不高, 兴趣先浓渐淡, 普遍反应———武术不过是 “花拳绣腿”。 “花拳绣腿”反映了大学生对武术期望与现实教学之间, 较大心理落差的失衡状态。
高校武术教学一般以初级套路为主, 从武术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 一直延续至今。“穷者变, 变者通”, 现在的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和理念为何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武术的期许呢? 考察认为, 高校武术教学应对以下三点进行思考。
第一, 武术教学内容应具有技击性和实战防身意义。防身技能应属于基本生存技能范畴, 每位大学生都应具备这种能力, 学习武术防身自卫技能也是大学生学习武术的重要动机之一。
第二, 武术可以指导学生强身健体, 运用武术的方法自觉锻炼。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将中医的丹田和气的理念引入, 通过武术动作和意念引导气的运转, 气的运转实际就是氧气带动血液全身流动的过程, 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特别是帮助血液到达不易抵达的微循环末梢。
第三, 中国武术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身心体验, 有着中国特色的文化吸引力。如今, 高校武术教学规定套路只讲动作应该怎样标准, 这样以来, 就教学要求而言与体操、田径、篮球等体育项目并无本质上的感知差别。传统武术显著的身心体验和文化吸引力表现在 “内求”, 如意念, 要 “以意领气”, 再 “以气促力”, 然 “气催力整”, 则 “意气合一”。内练一口气, 外练筋骨皮, 内外兼修才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运动体验, 取得不同的锻炼效果。
笔者认为, 高校武术教学应将以上三点作为基本要求, 结合传统武术文化调整武术教学思想, 既是学生所向, 也是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使然。
三、武术教学要旨———气、桩、整劲、短打———武术文化形而下之展现
就武术而言, 高校的武术教学除了 “体育”意义之外, 还应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武术文化怎样得以彰显呢? 这是关键问题。武术即属于一种技能, 武术文化的最终体现一定是落实在武术的教法和内容上, 也就是武术文化通过较为具体的技能与理念表现出来。
有学者 “研究对一些传统武术拳理、要诀进行了收集、论证和考察, 发现传统武术可归纳为气、桩功、整 ( 合) 劲、短打四个技法特征”[1]。通过多年习练传统武术之经验, 认为: 气、桩、整劲、短打能够较好的反应武术文化。
《孟子》: “气者, 体之充也。”古人对 “气”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气是维系生命的基本元素, 传统武术中运用到套路、功法、技击实战中。武术中谈到气, 就不得不联系到 “意”。意指意念, 科学上表达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或属于心理学范畴。传统武术“意念”可起到指挥和支配体内气体转换的作用, 通过肢体运动使“气”周身往复流动, 即可对脏腑起到按压和按摩的作用。
桩, 顾名思义, 其作用是稳固。万丈高楼平地起, 都需要坚固的地桩。武术所指的 “桩”, 作用亦是稳固重心的重要练习方法, 让其腿部和脚下更扎实, 不易失去重心, 保持更好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桩”之所以稳固, 是因为根基伸于地下, 就如树根向土地里面延伸一样。
整劲。整是指整体、整合, 相比零散的、单一的, 更有凝聚力。劲是指更坚实的力道。传统武术的整劲实际是气和桩协调训练的成果, 武术内外合一的体现形式, 整劲是全身力量的最大化, 因为整劲不止是身体四肢的协调, 更重要的是通过内在气的运转 ( 就像台风的势态) , 让其动作更有冲击力和渗透力。
短打。短指发力时间短和靠近目标的距离短。短打是气、桩、整劲的更高层次, 是传统武术代表性的技击形式。由气和桩的基础练习形成整劲, 由于气的转换形成体内发动机制, 动作幅度小, 不易发现, 催促动作短而快。
综上所述, 气、桩、整劲、短打是传统武术文化的具体体现。从教学角度来讲, 气、桩、整劲、短打应该贯穿高校武术教学的始终。短打为最终目的, 气、桩、整劲是基本功———作为过程, 教学中应循序渐进, 层次分明。武术之博大精深, 当然还有其他———笔者未认识到的武术因素, 还需同仁共同探讨, 对拙文谬论之处批评指正, 伫立为盼。
参考文献
[1]刘创, 付植红, 谢先伟等.论传统武术视野中散打的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 2012, (4) :86-89.
1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少儿易疲劳,但易恢复。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 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少儿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少儿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肺活量较小。同时,由于少儿氧运输功能较差,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故在运动训练时,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做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1.3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
2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2.2 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实验证明:知道效果,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鼓舞信心和勇气,产生增力的情绪体验,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
3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3.1 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
3.2 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3 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武术尝试教学】推荐阅读:
武术教学方法05-27
武术训练与教学09-21
少儿武术教学计划07-19
武术教学的心得体会10-21
学生写字辅导教学尝试07-03
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12-14
尝试教学法教案设计05-24
武术少年拳第一套教学设计06-07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简介06-16
激活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