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提升年学习心得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效能提升年学习心得(精选8篇)

效能提升年学习心得 篇1

效能服务提升年活动,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创平邑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2011年是我县面临重多发展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加速推进中心城县建设,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奋斗目标,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这是一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工程,是一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保证,也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开展“效能服务年”活动就是要以思想教育为基 1

础,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主线,以提高行政效能为关键,以制

度建设为根本,以全面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为重点,以人民

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以注重思想教育、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奖惩、不断总结完

善为抓手,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

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努力提高各级机关的执行

力和公信力,建设法治、服务、责任、效能机关,为加快平

邑经济社会的全面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必须切实改进干部作风,要标

本兼治,就要在改进干部作风上下工夫。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要彻底扫除破坏干部队伍形象的不正

之风,搬除阻碍改革发展的“绊脚石”。提高效能建设,集

中精力把工商工作做得更好,要在新的要求下提高自己履行

职责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公平办事的能力、开拓创新,要做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手上的日常工作,做到

有条不紊,从细微处抓好效能建设,从细微处体现服务水

平,要善于学习,注重实践,要勤于思考,学以致用。要自

我完善,不断超越。

三、要把“效能服务年”活动与管理服务工作结合起

来。要坚持服务优先,使管理工作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

有序,又有利于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优质服务和平安保障。要求我们要有更扎实的工作能

力,更强的责任心,要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深入研究我们工作面临的新情况,认真对待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彻底改变过去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由“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

总之,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我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促进我的工作作风、工作信心、工作决心、工作效能、工作措施等方面工作的转变。通过学习,明确了我局各科室、岗位工作任务和目标,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办事效率和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我局规划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和“干部作风改进年”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我的紧迫感,提升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增强危机感,树立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改善软环境,提升行政效能,推动了我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效能提升年学习心得 篇2

一、抓住学生的主体特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客体教育观向主体教育观转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只能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感知,在思考和探究中逐步形成。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学生学习知识效果的高低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是否运用协调一致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主体特性,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特性,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将对教师的热爱转变到对所任教学科的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抓住数学学科知识的生活特性,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设置出具有明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在有理数知识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某公司为促销瓶装矿泉水,提出甲、乙、丙三个降价方案;甲方案为买五送一,乙方案为打八折,丙方案为容量加20%,且价格不变,则哪一种方案降价最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此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和提升,主动自觉地融入到新知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挖掘。

二、抓住教师的主导特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总设计师,是基础学科知识的教授者、是有效问题的设计者、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问题解答的辅导者、是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自身能力素养的养成,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其次要做好指导作用,站在对新知深刻钻研、掌握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知识重难点指导学生,提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学的时间和空间,及时收集学生思维的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如解一次函数习题:“某书籍出租店为招揽生意设计了两种租书方式:一种是出租一本收费1元;另一种是办理会员卡租书方法,其中办卡费是12元/月,租书是每本0.4元。小明是该店的常客,若每月租书数量为x本。(1)写出零星租书方式应付金额y1(元)与租书数量x(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会员卡租书方式应付金额y2(元)与租书数量x(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小明选取哪种租书方式更合算?”我采用“转化角色”、个别点评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讲解。我只作适当的指点,让学生在课堂问题讲解中充分展示自我风采,并在学生和教师评价中找出解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建构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方法、检验答案等探索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抓住课堂的整体特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针对的是整体学生,实现的是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但传统教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模式,只注重对成绩优异学生的教学,没有将教学目标和视线放置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习能力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眼光投向所有学生,运用分层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学习目标和解题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如在“全等三角形”问题解答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能力学生提出三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如图4,已知△ABC≌△ADE, D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且∠BAC=60°,则∠CAE=%%%%。如图5,若AO=OB,∠1=∠2,加上条件%%%%,则有△AOC≌ΔBOC;如图6,△ABC≌△DEF,∠A=70°,∠B=50°,BF=4,求∠DEF的度数和EC的长。”分别要求后进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进行解答,同时要鼓励学习能力低的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使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获得进步和提升。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学习效能 篇3

一、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政治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为此, 教师在进行政治作业设计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感悟政治问题、政治现象,运用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存款储蓄”这一部分内容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到有关商业银行或当地信用社,了解各种存款储蓄的利率。(2)如果给你10000元,由你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请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3)从上述作业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对于这样的作业,同学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效果不言而喻。又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关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后,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作业——诗词赏析:

思考:(1)在上述两首诗词中,你看到了哪些东西在运动?哪些东西则相对没有变化?(2)你从中悟出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们不仅初步学会了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会了合作探究,提升了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器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趣味性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还可以是展示创作成果形式;作业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编试题,进行时事评论,制作政治手抄报,撰写政治小论文等,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政治学习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例如,在教学“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笔者设计了一项“调查自己家庭前一个月的收支情况,并提出家庭消费建议”的作业。课后许多学生进行了家庭消费调查并根据各自家庭现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消费建议。又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矛盾特殊性”原理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两道试题:(1)结合生活实例,列举矛盾特殊性的有关表现并进行归类分析。(2)鲁迅先生笔下《一件小事》中的人物——那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跑的“车夫”,相信大家一定还有印象。请问他的脸是一张怎么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他“饱经风霜”的脸刻画出来。并说说你进行上述“刻画”的哲学依据。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发展了智力,提高了思维水平。

三、注重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政治学习的主人”,在政治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例如,教学《文化生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后,笔者布置了“新闻发布会”这样的作业:(1)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很多。请你课后搜集一些有关嘉兴的民风民俗,说说这些民风民俗的文化内涵是什么?(2)下堂课请你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和调研感受、大家交流与分享一下。(3)这次调研得到的相关信息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又如,教学《经济生活》“外汇”后,笔者设计“人民币兑换”一类的生活情境作业题: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外汇兑换者,看银行工作人员怎样收钱、换钱,人民币兑换者怎样正确合理兑换、怎样收钱。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能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巩固对外汇知识的认识,了解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外汇兑换的单位换算,体验角色的乐趣,感受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等,可谓一举数得。

四、注重层次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以个体而存在的学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 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尽可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所谓“分层作业”就是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潜能的差异,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分层次作业的设置,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从较低层次的作业开始选择,以掌握“双基”,然后逐层尝试,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较高的层次作业。实施分层作业应注意设置方式的灵活性。对于新授知识点的作业,可以先推出第一、二层次习题,要求学生对第一层次必做,第二层次选做,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再推出第三层次习题,学生可以跨层次自主选择。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更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后,笔者留下了代表三种不同水准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第一层次:填空。

第二层次:单项选择题。

(2011年安徽文综高考题)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三层次:两道单项选择题。

1. (珠海六校2013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 E 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 E 点向 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B)。

2.(成都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前一时期,成都市决定对于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个人购买成都产整车且上本市牌照的车主,按照车价给予每辆车800~3000元的购车补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都生产的某品牌汽车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的相交点E会向E'方向移动。下面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D)

如此有弹性的“套餐型作业”,既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同时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有利于调动不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效果明显。

五、注重开放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创新者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努力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思”中解题,在“创”中做题,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创新者。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评价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合理地进行作业的变式训练(如上述分层作业中第三层次的两题选择题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激活思维、开阔视野,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框内容后,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作业:让学生进工厂、去超市,看看商品价格高低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们很欣然地接受了这项任务,他们自发组成小组,进工厂、去超市完成作业。到预定的时间,学生们都完成了任务。学生们完成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能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六、注重实效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得益者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作业设计的实效性,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1.主打“小(少)量作业”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针对以往作业设计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近年来笔者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注意选择或编制合宜的作业题目,坚决剔除可有可无的练习,高三文科班平时一节课后的作业量一般不超过10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同时,笔者还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解题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这样的变化,作业量虽小了,但练得扎实了。

2. 关注作业的难易梯度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如图2)表明,作业效率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即前者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后者的升高而降低。总的说来,就是作业效率在适中的激奋水平下最高。但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又以作业的复杂程度为转移,作业越简单,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会偏高;作业越复杂,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会偏低。所以,在进行高中政治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作业的难易梯度,分层作业就是基于这个道理而设置的。

3. 善用“易错题集”和“妙题集”

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思想与方法。近几年,笔者在进行政治作业设计时,注意整理学生平时的作业,收集一些学生常出错的试题,或解题思路简捷、巧妙的试题,每隔一段时间,汇总到一起,及时编制“易错题类” 和“妙题类”练习卷。笔者发现,这种试题的训练,对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效果十分明显。

4. 坚持以考定“练”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总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然而,事实却未必如此,那种“随意拿来”甚至率性而为的作业实属无的放矢,实效性必定大打折扣。笔者曾不止一次看到有教师布置了类似这样的作业,如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某个材料某些做法的合理性。这样的作业练得再多,效果也一定不理想。以下高考的相关情况,清晰地例证了笔者上述的道理。

(2009年浙江高考文综卷·41)(3)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10分)

(2010年浙江高考文综卷·40)(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

(2011年浙江高考文综卷·40)(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的?(10分)

(2012年浙江高考文综卷·40)(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

(2013年浙江高考文综卷·40)(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作风整顿效能提升年心得体会 篇4

心得体会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我们就应该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和干部的责任意识,对人民群众,我们要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首先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去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切切实实地为他们着想;熟记和使用安监局机关服务的语言规范,牢记禁忌语言,模范遵守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与群众交往、沟通时,一定要做到热情礼貌、耐心细致、态度温和,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切实转变那种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的衙门作风,满腔热情地为基层群众服好务,为叙永县域经济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学习,熟悉和掌握好有关法律、政策、法规,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我们每一位干部都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叙永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始终要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认真落实两个面向;始终牢记党员形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党纪国法,爱岗敬业干净干事。

效能提升年学习心得 篇5

XXX 科员

近期公司开展了以“作风效能提升年”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提升行工作效能。本人积极参加科内学习活动安,认真学习文件精神。X月X日下午,科内组织召开了“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对公司XXXX号文《关于开展“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实施意见》进了认真细致的学习。

动员会以后,认真对照文件精神,在工作中开展以“看工作标准、看制度规范、看作风纪律、看整体形象,比效率、比落实、比创新、比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四看四比”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对照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深刻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正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工作制度规范上墙,严抓工作纪律,提高科内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意识。此次“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的开展,使我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了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整改以下几点: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锻炼自己具备较好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

二、牢固树立“打造XXXX,建设XXXXXX”意识,增强工作责任

作风问题,关系到公司整体形象,我们的作风如何,群众并不会鉴定到某个人,群众只会对公司整体形象做出评价,因此,要牢固树立“打造XXXX,建设XXXX”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以大局为重,严格要求自己,使公司的公众形象不受影响。

三、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综合业务水平,更深入地研究业务工作

业务能力最终要体现在综合分析能力上,要密切关注公司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能够正确把握公司发展微观和宏观、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能够站在宏观的高度进行深层次地分析与思考。增强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更深入地研究工作上的基本业务并向纵深发展,使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协调能力

主动与有业务联系的相关部门联系,对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助配合,主动出击,积极沟通,增强工作协调能力。了解所办理的事项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将办理事项汇总汇报科室领导。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最短的时间出最高的效益。

2012年效能风暴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效能风暴”行动是省委实现转型逾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十大重点行动”之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县委、县政府着眼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逾越发展,加快与全国、全省同步进进小康社会的进程。本人就学习原文,贯彻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学习体会。

一、学习心得

1、展开效能风暴行动,是进步执政能力的必定要求。效能既是反映机关办事效力和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机关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和保障。展开效能风暴行动,就是要强化抢抓机遇意识、开辟创新意识、加快发展意识,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进步履行职责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以科学的公共决策、有效的公共管理、优良的公共服务,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建立党委、政府良好的执政形象。

2、展开效能风暴行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迫切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面临的困难、矛盾和挑战就会越多,我们就越要体察民情、尊重人民意愿、凝聚民心、消解民怨。展开效能风暴行动,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各部分各单位和广大

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聆听群众呼声,理顺群众情绪,把为群众排难解纷的措施落实到位,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题目,努力修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3、展开效能风暴行动,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展开效能风暴行动,就是要对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题目进行深进查找、认真剖析、全面整改,就是要着力解决各级机关工作效力不高、职能发挥不到位等题目,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学习体会

1、认真学习,夯实基础。“人不学习就要落后,落后就要被挨打”,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一名从事新能源发展的干部,如果不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学习,要向身边的同事们学习,向专家学习,平时要多学、多看、多听、多想,改变过去以应付检查而学习,走过场的思想,改变思想作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联系工作实际,查找自身问题。从思想上,行为上实事求是地查找工作作风上存在的差距,认真检查自己在思想、行为、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正提高。

任何时候都要敢于坚持原则,大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任何时候不回避矛盾,不当老好人,不推卸责任。要有扎实的作风,坚持既对上负责,也对下负责的原则,遇事主动协调、主动配合、主动服务。

效能提升年学习心得 篇7

近几十年来, 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了学习者如何学,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关于影响学习产出的个体因素。目前学术界讨论较多的个体因素包括学习者的个性、动机、焦虑及自我效能感等。本研究拟从教师中介作用的角度出发, 探讨运用何种适当策略来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英语学习成就感, 从而促进其语言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2 中介作用理论

2.1 中介作用的概念

维果斯基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 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 中介作用就是中介者运用“工具”帮助学习者进入和通过“最近发展区”, 从而促进其发展 (Vygotsky, 1997) 。费厄斯坦把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

叫做中介者 (Fuerstein, R.S.Klein&A.Tannenbaum, 1991) 。

中介者为学习者选择并组织他们认为合适的学习资料, 用其认为最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方法对学习者进行指导。此外他们还向学习者做出解释, 引导和鼓励学习者做出恰当的反应, 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2 中介作用的特征

费厄斯坦指出中介作用有12种特征:1) 重要性, 中介者须使学习者认识到某个特定学习任务的意义及其对个人、社会产生的价值。2) 超越当前目的, 中介者要使学习者明白某种学习经验除了达到眼前的目的外, 还有何更长远的意义。3) 共同意图, 中介者在布置学习任务时须知道其意图并要让学习者明白这个意图并对其做出反应。4) 胜任感, 中介者要使学习者感到自己能够完成给予的学业任务。5) 控制自己的行为, 中介者要培养学习者控制和规范自己的学习、思考和行动的能力。6) 确定目标, 中介者要培养学习者确定现实的目标和制订达到目标计划的能力。7) 挑战, 中介者要培养学习者迎接学习上的各种挑战的信心。8) 认识变化, 中介者要促使学习者有能力认识和评价其自身变化。9) 积极的态度, 中介者要培养学习者即使面对困难, 也有信心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的能力。10) 合作精神, 中介者要使学习者理解合作, 懂得合作。11) 个性, 中介者要尊重学习者的个性。12) 集体归属感, 中介者要使学习者感觉到自己归属于一个集体。

以上12个中介特征的前三个特征对所有学习情境基本适用, 特征1与3特别适用于英语学习。特征4-9与自主学习相关。最后3个特征是关于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发展的。这些特征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中介”调节提供了理论支持。

3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理论

3.1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定义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发表的《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时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学习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把握与感受 (Bandura, 1997)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者行为调节与改变的重要机制, 会影响到其行为的选择, 努力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

3.2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主要有以下四种来源:[1]直接经验, 是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中最强有力的来源, 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关于自身学习能力的亲历性掌握经验。成功的经验可提升学习者自我效能感, 而多次的失败则会使其自我效能感降低。[2]替代经验, 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而获得的间接性经验。当学习者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取得成功时, 其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反之则其自我效能感会降低。[3]言语劝说, 通过它学习者自我信念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言语劝说包括他人的劝说性建议、鼓励、告诫、劝告以及暗示, 可以用来说服学习者, 使其相信自己拥有获得成功的能力。但学习者是否接受劝说者的意见往往受劝说者的身份、地位和其话语的可信程度的影响。[4]情绪唤醒, 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生理状态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生成;而消极低沉、紧张的情绪状态则会市学习者产生焦虑感, 阻碍他们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判断。

3.3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效能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 其作为学习者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 对学习的作用是巨大的 (边玉芳, 2004) 。第一,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显著相关。研究表明, 在能力水平相同的情况下, 自我效能感强的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更加坚持不懈, 而且不大会在尚不清楚的情况时拒绝正确的方案。第二,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是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的。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会更多地使用认知策略, 更好地分配学习时间, 更密切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第三,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目标设置密切相关, 班杜拉曾发现, 学习的进步会增加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增加又能促进学习者为自己设定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第四,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 增加对学习的坚持性。第五, 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是归因反馈和学习成绩的中介。

4 发挥大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 提升学习者自我效能感

语言学习是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外界交往、互动的语言实践过程。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帮助学习者不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行为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师生互动过程 (江庆心, 2006)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 英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 采取正确的培养策略以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对于英语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成就感的形成, 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社会认知学派的观点, 影响学习者的因素有很多, 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

影响英语学习的内部因素之一即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而大学英语教师作为中介者则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环境因素之一。结合本文第二、三两部分的介绍, 笔者对如何发挥大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 提高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根据中介作用的前3个特征,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学习者准确理解学习活动的要求, 能使学习者能够并且愿意尝试着去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习者能专注地自主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的最终目标是鼓励学习者自主学习。此外,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把某一学习活动对学习者的要求准确地向学习者传递。教师通常可以这样做: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并让学习者重复教师的指示, 或是在教师讲解的同时让学习者分组演练。

第二, 胜任感和积极态度与学习者学会自我控制地学习有关。大学英语教师要激发学习者积极塑造自我形象, 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产生一种“我能”的高自我效能感, 这就是胜任感的意义所在。英语教师通常会碰到不自信的语言学习者, 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语言学习天赋, 害怕用英语表达内心的想法。怎样帮助这类学习者提高自信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一大挑战。费厄斯坦曾指出, 在外语学习中如果学习者存在害怕失败、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兴趣等情况时, 老师是难辞其咎的。因此, 英语教师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使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得到重视, 课堂活动成为成功的体验而不是失败的经历。

第三, 大学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也体现在如何帮助行为上。学习者要学会在课外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呈现信息。借助这一自主学习过程, 学习者最终会成为高效且胜任的学习者。简言之, 大学英语教学就是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语言, 促使学习者掌握自主学习策略。

第四, 确定目标、挑战性、认识变化这三点是对学习者学会控制自己学习理念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学习者来说, 善于确定学习目标、计划如何达到目标对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目标的航船终会迷失方向。学习者可以制定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这些目标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这方面来说, 大学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在于鼓励学习者乐于挑战自我, 并要注意使学习者不会觉得已经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伴随着学习者每一次取得的点滴进步的是, 他们的认知水平、交际能力等很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最终也将促进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好好把握这些因素。

第五, 积极态度是中介作用的第九个特征。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 其本身拥有积极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向学习者传递这样一个信念:无论学习英语在别人看来有多么难, 只要他们认为需要, 他们就能学会和学好英语。只要教师认为他们的学习者能够成功, 他们就会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习者获得成功。只要学习者有了自己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信念, 他们定会努力地追求学业上的成功。

第六, 合作精神、个性和归属感与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紧密相连。培养交际能力对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十分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播撒分享与合作的种子的途径来培养学习者, 使他们成为在学习过程中互敬、互信、平等、合作的学习集体。在课堂里, 鼓励学习者共同学习, 组织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互动练习已经成为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学习者在学习合作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要展示个性。因此在英语课堂里, 大学英语教师通过鼓励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任何形式的“脱口秀”展示不失为一种帮助学习者发展个性好方法。英语能力的训练不仅需要积极开展课堂活动, 而且还需要训练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为了体现这个意义上的中介作用, 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条件, 促进学习者对团队或社会产生归属感。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集体归属感的原动力不仅来自大学英语教师, 还来自学习者。

5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主要是借助语言实现的, 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亲身示范, 以积极的态度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借鉴不同的中介特征, 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并采用正确的培养策略以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最终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但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语言及行动来实现其中介作用的这些功能在语言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考虑与改进。

摘要:语言学习是学习者与外界交往、互动的语言实践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稳步推进, 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 采取正确的培养策略以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该文旨在研究大学英语教师在提升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方面的中介作用, 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与自信心, 建立英语学习成就感, 最终促进学习者自身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语言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2) :191-215.

[2]Fuerstein R S, Klein, Tannenbaum A.Med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Theoretical, psychological and learning implications[M].London:Rerund, 1991.

[3]Vygotsky L S.Thought and language[M].C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效能提升年学习心得 篇8

一、提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实践背景

当前的历史课堂,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较为肤浅模糊,在教学中实施这一环节时,存在无序合作、无实合作、无效合作的倾向。笔者曾经对人教版七年级《三国鼎立》一课的小组合作课堂展开关注,一堂课小组合作的次数共有四次,小组合作环节有分工、有建制、有评价,但是相比传统的“师问生答”课堂,笔者总感觉并未有任何实质性突破。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层次递进,要么是独自思考,要么是群起讨论,比如让学生填表完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结果、影响等。其次,小组合作仅仅体现于相互交流自己的答案,小组长或组内汇报人员将各自的答案进行简单叠加,缺乏质疑、生成、融合。如探究曹操在两次战役中胜败的原因,以至于有小组写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原因之二是将战船连在一起,出现“1+1=1”的状况。再次,合作的情境材料不指向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无法提供给学生研究的途径。如,让学生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进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材料二: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毛泽东

(1)你同意鲁迅的观点吗?你认为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是一样的吗?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眼中的曹操。

其结果就是学生复述伟人的评价,并未能真正体会历史真实与艺术作品的不同。可见,一堂运用了小组合作手段的教学,并非就一定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小组合作”的成效与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还存在不小距离。

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定位合作学习的价值

通过学生的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达成教学目标固然是合作学习所追求的,但如果仅仅将“合作”定位为获取知识的工具,这远远不够。一方面,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团队精神是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三大特质(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之一。因此,我们除了关注合作学习的模式、技术与策略,更要让学生明白,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个生活组织和精神组织。合作学习中必须坚持把握“弱化班级、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评价原则。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小组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小组的失败。如此,学生学习与进步不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全体组员荣誉的事情,组员之间就会形成相互督促的良好局面,小组合作时就不只是应付了事地将答案进行简单叠加,至少小组长或学优生不会仅关注自己的收获,他们会通过质疑、讲解等方式引领组员关注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更好地促进整个小组共同进步。也正是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逐渐地体验到小组讨论、交流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其终极目标在于合作精神的养成及其合作型人格的养成。

(二)有效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

在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教师说,历史学习没有必要合作,教材上答案找找、结论画画就行。倘若学习情境创设、问题的设问只是指向史实性描述,确实没有合作的必要。可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有效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是提高合作学习效能的筑基工程。

1.情境材料体现开放性

以笔者曾经观察的人教版七年级《三国鼎立》一课为例,“课标”要求是“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活动建议是“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赤壁之战”学生在小学课文里学过,“三国鼎立”在许多影视作品里体现较多,如果学习情境创设仅止于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展开合作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并没有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实现生长。笔者认为,这一节课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生长的关键点之一,是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直白地说就是在历史学习中有追求历史真实的意识,形成证据意识,学会搜集证据。围绕此生长点,授课教师提供鲁迅和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结果学生只是复述伟人观点,假如能选择一组记载历史真实的史料呈现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开放性材料中形成自己真实的体验,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就凸显出来。如,请阅读以下材料,小组合作探究阅读心得。

“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三国志·吴书传》

(译文:孙权乘船去侦视曹操军队,曹操下令弓弩乱发,因为箭偏射在船的一侧,孙权怕船倾覆,命令将船掉头,使另一侧也着箭,等船平衡后,驶船返回。)

这里既不是草船,也不是借箭,而且与诸葛亮无关,时间则是在赤壁之战后四年,艺术家移花接木到诸葛亮身上,编出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这是文学作品刻画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由于《三国演义》等影视作品的普及,使许多学生误以为这些作品就是历史真实,事实上《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在“火烧赤壁”中甚至是七分虚三分实。通过以上情境材料的创设既激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质疑、碰撞,也避免了学生人云亦云,当学生遇到“舌战群儒”“苦肉计”“借东风”“败走华容道”等信息时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去寻找全面对称的材料、证据来验证其真实性,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会如何获得、过滤、分析、使用信息才是关键。endprint

2.情境设问体现深度性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初步学会对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情境设问的不同深度将对这一目标的达成以及合作学习效率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三国鼎立》课例中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评价,可对比以下两个不同情境进行设问。

设问1: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各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请列举相关史实进行佐证。

设问2: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思考,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还是历史的进步?请试着说说理由。(注:示意图分别是东汉末年形势图、三国鼎立示意图、西晋统一地形图)

应该说,这两个设问都是要努力引导学生形成对三国鼎立局面的正确认识,但是设问1通过小组合作后,只能是分别复述魏、蜀、吴发展经济的做法。设问2却给小组合作留下了思考生成的空间,有的小组可能从形势图中看出这种鼎立局面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的小组则可能从民族融合的角度强调这一时期加强了与夷州的交往,注意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帮助其发展生产;有的小组可能会挖掘,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与江南地区的人民共同开发江南;甚至有的小组会强调,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统一的条件还未具备,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客观阶段,因此不能简单归结为是进步还是倒退。显然,设问2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探究,避免了合作学习的无效性。事实上,中学的历史课堂不应该过分关注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跟老师一致,而应该关注学生是否习惯在事实不全面的情况下悬置判断,是否能做到观点之前有事实、观点与观点之间有逻辑。

(三)多举措优化合作学习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效,细节成就未来。初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如果没有细节的完善作为保障,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浪费时间、效益低于传统课堂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把握合作学习的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必要性中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1.关注合作学习的层次性

小组合作学习绝不只有自主独学和合作群学两个层次,它至少包括了独学、对学(小组内两两结对)、组内群学、组间群学四个层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将不同能级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不同层次的合作学习环节中。如,《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对于《三国鼎立》一课的“官渡之战”没有提及,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本次战役的示意图,让学生独立准备后,小组内两两合作讲述给对方听,在给所有学生展示表达机会的同时,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赤壁之战”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准备。

2.增加合作学习的多样性

初中历史课堂学习中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单一,要么是教师讲学生听,要么是让学生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更多教师错误认为只要运用了合作学习,课堂形式就是活泼的,就体现了学生主体。讲故事、角色扮演、历史小论文、小调查等学习方式因为耗时较多,往往被教师束之高阁。事实上,如果整堂课都是就着历史材料进行独学、对学、群学流程化操作,学生必然会产生疲劳感。增加小组合作途径多样性是提高合作学习效能、实现学生活动从“形动”向“神动”飞跃的关键。比如,《三国鼎立》一课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个战役,可运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

(1)利用地图,组内两两互相介绍官渡之战。

要求:对于历史事件的介绍,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影响等要素。

(2)阅读课本“赤壁之战”这一目录,小组合作补充完成下图示例,并推荐组内最佳讲述者在全班详解图例。

要求:在下图的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找出曹操的进攻方向和败退方向,再找出孙刘联军进军方向和追击曹军的方向,分别填在右上角的图例上。

3.体现合作学习的选择性

历史课学什么?无非是教师和学生一道,通过分析一个个案例,提炼出历史的学科思想、学科思维。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设计都是为了达成这样一个目的,不同之处只在于素材而已。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活动,应体现选择性,避免让学生面面俱到地合作探究,并且不以寻求标准化答案为目标。比如,《三国鼎立》中探究曹操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的胜负原因时,就可以体现小组自主选择权。这样更能激发和开发学生资源,因为有些学生对官渡之战了解较多,有些则对赤壁之战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探究,往往才是有价值的探究,才可能真正实现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最后都会忘掉这些素材,忘掉战争爆发于哪一年,但他可能会沉淀下一种思维方式,他会用从过去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深度智慧,去理解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即将到来的各种事态做好准备。

4.确保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绝大多数时候发生于教师指令开始和结束,这就出现尽管学生并无学习困难,却因为教学预设了合作而合作,或是合作学习明明正在发生,却因为教学预设而戛然停止。笔者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的行为,而是发生在社交互动过程中的一种认知活动,更多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和同伴的交流。可见,合作学习应是学生自发的、内需的,时间的长短也应该建立在学情基础上。学生开始思考后,他(她)可能会产生问题,必然就主动去与他人对话。这时教师应像主持人一样,尽可能让讨论保持热度,让思想交锋激烈一些,火不够就加一把柴,如果一边的火太旺了,就给另一边加一点柴,教师要让爱发言和不爱发言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讨论情境中,得到思想的锤炼、砥砺。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可以让学生阅读下列图片并设计一个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展览馆,思考如何设计展厅、图片分别归类到哪一展厅,并说明理由。

学生如何提取图片信息?如何按一定的主题归类图片、设计展厅?这一教学活动不仅是多样性的(可按照经济发展的阶段或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分类),更具有挑战性,因此,设计好展厅,选好图片后,学生必然会跟小组内其他成员展开合作学习,他(她)需要将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向他人求助,也需要了解别人是如何设计的,更需要在和同伴的互动学习、比较鉴别中学会准确全面提取图片信息,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学习思维,加深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该环节的合作,即使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没有设计,它也会发生,这种不需要教师外在指令而产生的合作,体现出合作的必要性,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环节所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上一篇:冬天的童话的作文300字下一篇:第一次烧菜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