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务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共10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的参加由地税局组织的专题座谈会,座谈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2010年是集团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 “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经营战略,继续秉承“诚信为本、合作共赢、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企业精神,遵循“品牌、责任、规范、服务、效率、细节”的经营理念。”积极开拓县内外市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项目开发,建筑面积、经营投资、营业收入等方面都创造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好水平。保持了集团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势头。纳税额也创造了信合集团发展史上的最高水平。能够取得这样好的业绩,与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信合集团公司向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县经济迅速发展,一大批规模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我县财政与税收的重要源泉。而税收,作为链接企业与国家利益关系的最主要桥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0年全县税收 1
总额达到2.5亿元,增长20.7%,占县财政收入56.2%。这些绝大多数来自于企业。我县税务机关坚持政策公平、执法公正、服务优质的宗旨,搭建了为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一是搭建新型办税服务平台。以纳税人需求为中心,构建新型纳税服务体系,整合各类征管资源,积极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办税指南等服务;依托税收信息化,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实行数据信息统一集中处理,简化办税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一窗式”服务;进一步优化各类税收减免审批程序,压缩审批环节,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足额享受“税收优惠”,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二是搭建执法服务平台。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将纳税服务延伸到执法的每个环节,以规范税收执法为切入点,增进与纳税人的沟通联系,和谐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加强对税务执法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规范涉税检查,减少检查次数,依法保障纳税人权益,营造宽松的企业发展环境。三是搭建服务考核监督平台。完善服务质效内部考评制度,对税务人员服务制度、服务承诺内容、服务时限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采取问卷调查、定期回访、组织“外部评议”等形式,让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税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监督。同时,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
2建议,瞄准企业税收服务需求,创新服务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四是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将政策宣传辅导作为企业服务的重点,定期送政策上门,引导纳税遵从,在使其及时了解掌握税收动态和最新税收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专业优势,从税收的视角分析研究经济形势,为企业生产经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税收筹划,提振企业发展后劲,为企业发展助力。树立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良好形象。
自总社六届五次理事会决定大力推进总社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来, 全系统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当前各级联社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管理信息化, 即运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网络, 建立上下贯通, 快速反应的信息通道, 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 反映企业诉求。联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是否落实关键在联社的领导,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 如果没有一个功能完备的信息化系统, 就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也无法在企业和政府间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各级联社所属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要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加快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全面提升经营和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 总社系统所属企业构成比较复杂, 既有制造业, 也有商业和服务业, 不同行业信息化工作推进的重点有很大不同, 需要因地制宜, 有所侧重。由于我们研究对象主要是工业, 我的发言主要结合轻工企业的情况谈信息化建设。
首先, 讲讲信息化与产业升级。信息化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技术进步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从1-8月轻工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 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 达到18%-40%。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排位靠前, 说明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加大。对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查, 在技术改造投资中, 三种技术在改造项目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是节能减排技术;二是信息化技术;三是自动化技术。在这三种技术中, 信息化技术的渗透力最强, 无论是节能减排, 还是自动化在转换成生产力时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参与,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信息化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比如工业机器人, 最近富士康公司宣布, 未来三年内在国内所属企业中新增100万台机器人替代手工。目前, 机器人在一些轻工行业也得到了应用。如一些技术装备先进的家具企业从木材干燥到加工装配完全实现了程序化控制, 红木家具生产普遍使用了电脑雕刻机, 加工过程由计算机控制, 工业化生产。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在“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原因很简单, 就是我们的发展道路与发达国家不同, 人家工业化时代信息化还没有兴起。我们则不同, 我们还处在工业化阶段, 世界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了。我们要实现追赶, 就不能走国外发展的老路, 国家制定的战略是通过“两化融合”, 两步并作一步走。实践证明, “两化融合”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 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既然信息化与产业升级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那么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自己所在单位和管理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呢?
总体讲, 我国目前处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 重化工业快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快速兴起, 传统优势产业的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削弱, 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我国信息化水平是什么状况?一些研究机构作了专题研究。主流观点是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高, 多数企业还处在办公自动化阶段。这种分析基本上代表了轻工行业的现状。目前, 虽然轻工行业信息化水平总体不够高, 不同行业间发展也不够平衡。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成效也很显著, 企业信息化已深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 正在从局部应用向综合集成应用方向发展。那么我们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呢?大体上可以做以下描述:
——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中企业一般都具备了网上办公的功能, 初步实现了各种信息采集和发布、数据统计汇总、内部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远程通讯、视频通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实现了内部资源整合共享。
——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化企业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介绍产品的宣传网页, 建立了与之配套的企业数据库, 一些企业与公共信息商务平台对接, 实现了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在构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系统中, 一些企业搭建起功能强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实现了运输、仓储、销售联网, 实现了产品统一配送、服务统一规范、信息同步反馈、售后服务全程跟踪、内部经济往来电子化结算, 减少了流通环节, 缩短了流转时间, 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研发设计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了广泛应用, 企业基本上摆脱了手工绘制图纸的传统方式, 各种专业技术开发软件成为必备的工具, 虚拟制造, 网络化制造, 敏捷制造, 精益制造, 绿色制造, 清洁制造开始在一些行业兴起, 大大减少了产品研发周期, 提升了企业技术研发的水平和能力。
——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技术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线检验等重点的生产环节和重要的工艺流程上普遍实现了自动化, 光声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技术得到应用, 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流程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产品智能化一些电器类产品具备了智能化功能, 如网络家电已经从概念向应用型产品转化;智能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嵌入式技术在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缝制机械等众多行业的产品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各级中介服务机构和产业集群建立了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成果。
2010年, 我们选择造纸、家电两个行业的一些企业作了问卷调查, 经过分析样本企业中有30%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 近半数企业处于局部应用阶段, 10%左右企业处于综合应用阶段, 5%左右企业进入深度应用阶段。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比较专业, 我们无需作深入了解, 但需要对基本现状的描述有所把握, 这样有助于对自己所在单位和所管理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做出分析和判断。
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使用成熟的管理软件和智能化设备, 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 但计算机和智能化设备基本上处于单机运行状况。局部应用阶段主要是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了局部联网, 并具备了一定水平, 但优势主要集中在块状上, 还缺乏完整性。综合应用阶段则是各环节实现了协调、集成式发展,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和网络化分布, 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深度应用阶段则是基本实现了设计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集成。
第二, 讲讲信息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提到这个问题也许大家会提出疑问, 管理信息化只是提升服务水平的一种手段, 怎么能和企业文化发生关系呢?我们知道,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 不仅包含企业的服务宗旨、经营理念、发展信条等要素, 也包括行为规范等内容。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关键是过程控制。采用信息化技术, 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增加质量控制点等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 将整个管理过程置于全程控制之中, 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增强责任人的工作责任感。同时, 管理信息化能够使管理更加透明, 在一定程度上将上下级关系、不同岗位之间的关系变成协同关系, 减少相互排斥的现象。网上交流方式不仅增加了反映问题的渠道, 也更容易了解职工真实思想和诉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管理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 一般行为都比较规范, 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普遍较强, 各岗位的协作关系也比较紧密, 通过实施不断的管理流程优化, 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在这方面日本人、德国人做得最好, 他们的产品是世界公认的质量经典。分析其原因, 一是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二是有先进技术作保障的过程控制, 真正做到了“人机合一”。这种高素质和高技术的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和设备的效能, 是成功秘诀。我们要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 用信息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创建方式,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 介绍一下我们近期在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在联合会和总社领导的支持下, 与北大方正集团共同开发了“轻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系统”, 已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信息汇总、数据分析等智能化管理, 具备了远程视频会商功能, 构建了具有良好拓展功能的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运用这套系统, 我们开展了轻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向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和企业提供了配套服务。目前, 已经与中国皮革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家具协会以及山东省、宁夏自治区轻工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实行信息资源共享。这种服务模式得到了工信部等政府管理部门的肯定。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与总社系统的各级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 通过建立的企业信息直报系统和预测预警平台, 提高行业的能力。
今年, 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 特别是中小企业问题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总社系统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最近, 国家有关部门频繁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 听取企业意见。我们要抓住时机, 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 争取政策支持。反映系统内存在的问题, 总社是一条快捷的通道。我们与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建立了信息直报制度, 大家的信息可以直接报送给国务院有关部门。我想, 如果大家的诉求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或特殊性, 需要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 可以在向地方有关部门报送的同时通过总社的信息渠道报送。
最后, 谈谈如何提高在“两化融合”方面的能力。从我们接触企业的情况分析, 有以下几点非常重要:首先要找准两化融合的切入点。由于信息化领域十分宽泛,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因需而建、急用先建, 注重实际效果, 有计划地推进。其二是统筹规划, 充分考虑选择合理技术方案, 防止由于技术方案选择不当产生的重复投资的情况。其三是培养一支专业化队伍。其四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许多企业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设备后, 由于推进的力度不够, 事倍功半。尤其是管理信息化工作, 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 要让大家放弃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 接受新事物, 一定会受到传统思想的阻力。关键是领导的决心和持续推动的耐力。其五是要及时总结推进信息化取得的成果, 用事实转变职工的观念, 增强信心。
第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宁市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运行、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推进等多重叠加机遇,南宁市始终把抓发展与抓人才结合起来,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振兴之本、转型之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第二,拓宽渠道,大力集聚各方人才。一是依托平台优势聚才。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开发区、人才小高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平台开展引才工作。建立14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积极促成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仅南宁留学人员创业园就吸引了来自美、英等10多个国家的海外創业人才100多人,转化高新科技成果30多项。二是紧贴产业发展聚才。围绕调结构、促转变、推动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如南南铝公司年产20万吨中厚板项目,聘请了国内外资深专家及领军人才参与项目建设。南宁高新区引进了国内专家开展技术攻关,研发的啤酒专用酶制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酶法海藻糖技术成为国家标准。横县“茉莉花专家大院”吸引了法国哈桑博士和国内的陈宗懋院士等专家“加盟”。袁隆平院士在武鸣县建立了超级稻制种基地。围绕发展总部经济,以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三是竞争择优多措聚才。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采取公开选拔、公开招聘、公开推荐、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面向全国公开选任了一批党政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坚持定向开发人才,以挂职或任职的方式从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重点高校引进博士100多名。
第三,创新载体,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一是举办“人才活动月”。从2009年起,每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举办“人才活动月”,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专题论坛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人才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创建博士服务站。2010年,南宁市创建了广西首个博士服务站,搭建联络服务平台,引导博士服务站高层次人才为推动南宁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博士的智囊作用。三是建立后备人才社会实践基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现已建立了23个社会实践基地,吸引优秀学生到南宁实践锻炼,实现了人才引进关口前移。四是创立“南宁市杰出人才贡献奖”,对南宁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分别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本市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开展重点领域项目研究时,最高可给予5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们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资产7000万元,年营业额近40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400余人,运输车辆200余台,年运力200万吨。公司党支部是今年新成立的,没有发展新党员,现有5名党员中全部为管理人员,都是把组织关系转到企业来的。支部成立以来,支部坚持“找准定位抓规范,推动企业党建与发展互动双赢”的理念,做了一些工作。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支部成立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作为新成立的非公企业党支部,开展党务工作是个新课题。成立之初,我们面临着作用发挥难、党员人数少、开展活动难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大胆实践,逐个突破。一是找准“三个定位”,加强阵地建设。我们深知,起步阶段,只有找准非公企业党支部在整个企业中的定位,找准党员在员工中的定位,找准党建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定位,党支部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今年,我们建立了支部会议室、党员综合活动室,设立专项活动资金,强化阵地和经费保障。
二是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对企业员工进行调查,经过摸底,在驾驶员、维修工人中有近20名党员,根据自愿原则,目前,我们正协调镇党委帮助这些党员员工把组织关系转过来,进一步壮大企业党员队伍。
三是结合企业发展愿景和经营实际,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环境优势。作为运输企业,主动担当是责任,服务社会是情怀。我们以争当运输“龙头”的精神,努力在提供就业机会、参与公益事业等方面做出实绩。今年新增车辆45辆,新增100余个就业岗位;新上的元通综合汽贸及液化天然气站项目于8月份顺利开工;以“扶贫帮困献爱心”的风尚,在“六一”、“七一”期间,捐款捐物4万余元,支持开展助学等活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环保优先、节能减排”为导向,探索开展甩挂业务,逐步淘汰高耗车型,今年新增燃气车辆20辆,为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好!
我的发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谈谈我处今年的工作,第二是对落实矿长下井带班制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今年以来,我处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处室和分局的紧密配合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了2011年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根据2011年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要求,按照职责划分,积极参加市县国有及乡镇煤矿的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认真做好全省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发证以及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等工作,认真地履行了各项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全省市县国有和乡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今年截止目前,全省市县国有和乡镇煤矿共发生事故2起,死亡3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发生事故6起,死亡7人相比,均大幅度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参加了春节前后、“两会”期间的重点监察和整合技改、安标设备和建设项目的专项监察。我处监察人员分别到平凉、张掖、酒泉、白银、兰州、金昌、武威等市的15个县区开展监察活动,对查出的问题都都下达执法文书。春节前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春节煤矿放假和复产验收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县认真做好春节期间的煤矿安全工作,由于措施得力,确保了煤矿在春节和复产过程中没有发生事故。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今年以来共办理变更和延期安全生产许可证17户,在办理变更和延期发证过程中,严格执行政务大厅颁证流程,严格对资料进行审查,对办理情况及时在我局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保证了变更和延期审查发证工作顺利进行,整个发证工作做到了公正、廉洁、透明。
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规定。今年以来,共审查了3户煤矿的安全设施设计进行了严格的审查。
对群众举报的隐瞒事故和非法生产行为进行了查实。根据局领导的批示,我们会同监察分局和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共同对举报情况联合调查,调查结果已上报有关部门。
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我处严格按照《 2011年党风廉政责任书》的要求开展工作,严格执行“九条纪律”、“十不准”,把廉政建设贯穿到监察执法等各项工作之中,每办理一件事,都召开处务会议研究决定,做到了事事有根据,件件有着落,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双汇报”制度,切实做到了廉洁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严格执行“监察日志”和“廉政监督卡”制度,签订承诺书,提高了每个监察人员的廉政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做到公开、公平、透明,从源头上杜绝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下半年是煤矿安全的重要时期,压力更大,任务更重,我们要紧紧围绕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进一步落实我处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全处监察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廉政意识,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上下互动,齐抓共管,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控制较大事故,杜绝重大事故,继续保持市县国有和乡镇煤矿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第二个问题,我主要谈谈落实矿长下井带班制度。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33号令《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已于2010年10月7日颁布实施。从今年我局几次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的情况看,煤矿矿长带班下井制度在一些煤矿落实较好,尤其是在生产能力较大、管理正规的煤矿落实较好,但在一些较小的煤矿(3万吨、6万吨)落实不是太好,存在一些问题:
1、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随意由煤矿指定“名义上的副矿长”或技术负责人以及矿长助理代替下井,真正握有实权的矿长、法人代表、投资人等很少下井。
2、不建立矿长带班下井的制度。对矿长带班下井的时间、下井的任务、下井的次数、交接班情况不进行具体规定。
3、无矿长下井带班记录或记录不全面、不真实。
4、矿长下井带班的情况没有在井口显著位置公示,也没有在煤矿公示栏里公示,群众无法对矿长下井情况进行监督。
5、针对矿长带班下井的行政处罚比较少。
许多事实和实践经验表明,只要煤矿领导坚持带班下井,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或降低事故范围的。2010年10月16日,河南省平煤集团平禹四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当时该矿一名副总工程师正在井下带班,但他发现风流不正常瓦斯超限的征兆后,立即通知调度室向各作业地点下达撤人命令,由于他果断处置,组织井下工人有序撤离,使井下270人有239人安全撤离,从而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所以,井下发生险情,是否有领导果断处置,组织职工有序逃生、自救相当重要。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局《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已经颁布实施,可是,一些煤矿的负责人还是只追求产量、利润,重生产、轻安全,矿长下井带班制度流于形式。国家要求矿长带班下井,是让矿领导深入现场加强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置,从而及时排除隐患、保证安全。为了防止煤矿领导作假,国家明确规定了矿长带班下井公示、举报、查处等制度,然而,一些煤矿不在安全生产投入上想办法、找出路,而是设法钻政策空子,使规章制度成为“摆设”,给监督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其结果必然是留下安全隐患。方针政策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此,为了使矿长带班下井制度落到实处,本人建议:
1、切实加强矿长(法人代表)带班下井带班制度的监督监察。不论是省局还是分局,都要把矿长带班下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监察。
2、要督促和监督地方政府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认真落实矿长下井带班制度。把矿长带班下井作为落实煤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来抓。
3矿长带班下井情况必须在煤矿公示栏内向广大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矿长没有做到位,没按规定办,工人有权不下井。我局应该向煤矿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地址,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的举报,对受理的举报,已经查实,要从重处罚。
4、加大对矿长(法人代表)带班下井情况的监察,严格执行国家局《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煤矿,必须严格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对矿长不是法人代表的,监管部门和煤矿要对法人代表的下井次数也要做出明确规定。
各位主任:
大家好,放眼一望,办公室主任基本上又换了一茬。感谢局办公室组织这么好的一次座谈会,让我们又能欢聚一堂。说实在的,我在办公室工作期间,一直在建议组织召开大家一起来坐坐,大家都能相互认识一下,能交流一下各自的做法经验,这对我们都有好处。
工作上的布置和要求,等会杨局长讲话时会提到,这里我就不多说。我只就文字综合工作简单讲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立根树本。所谓根,就是不断学习。毛主席这么伟大的人物,还谦虚的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何况身处在目前信息知识爆棚时代的我们呢!学习主要是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我们的本行,就是财政业务知识,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不是外行话,一个是个人素养的提升,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个人的知识素养提升了,自然能下笔千言。所谓本,就是加强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几年市局一直要求县市区报送调研报告,并且纳入考核当中,但真正能把问题讲通讲透的、能真正用于实践的不多,这是个短板。今后市局和县市区都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
二是要钻坚仰高。做工作不能将就,而是要讲究,简单的应付工作,现在恐怕很难了。我们的领导,都是有水平的领导,简单敷衍应付,领导不满意,我们这种做文字工作的自己心里也难受。说句老实话,我虽然断断续续搞文字工作很多年,但现在每次递上一个稿子给领导审阅,心里总还是战战兢兢的。因此,我们做工作,还是要自我加压,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也同样对办公室(研究室)从事文字的其他同事。一个再简单的文字材料,也要反腐推敲修改,决不能敷衍了事。做文字工作,是个辛苦活,是个脑子累心里累的工作,但我相信,我们能弄出一篇或几篇出彩的文字材料,心里的成就感还是满满的。
三是要心平气和。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意思是搞学问的人要耐下心来坐十年冷板凳,毫无怨言;文章却写得实在,没有半句浮华的空话。这个标准可能有点高了,活在当代,难免会有一些浮躁的心理,而且我们也不是单纯坐在象牙塔中做学问的学者。但是,这话既然说出来,对我们还是有些借鉴意义的。如果心静不下来,写出来的材料绝对不可能会是精品或者高水平(这一点我很佩服林平主任,看他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其实腹中的锦绣文章波澜壮阔)。要做到心平气和,我觉得还是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乐天知命,清心少欲。一个人总是处于一种激进和激动之中,这是欲望太多的表现。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往往达不到自己的欲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工作做不好,心情不舒畅,如此反复,就大为不妙。还有就是“乐天知命”,我们的孔夫子圣人都主张“尊天信命”,我们这些凡人就更应该懂点信点命,工作努力了就好,没有什么提拔一类的好事,也不要太心焦太烦躁。当然,如果大家认为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也能理解,其实我自己也只是在往这方面努力的过程中,可能有时表现得还很不堪。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经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工作,分析研究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瓶颈和采取的对策措施,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促进我省建材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省建材工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经信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年初确定的“六个重点”,突出提质增效,突出创新驱动,突出减量调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省建材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出现积极进展,年初确定的目标顺利实现。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去年我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305家,实现销售收入6323亿元、利润488亿元、利税772亿元,三项主要指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分别同比增长10.64%、4.53%和4.48%。全省重点监测的16种建材产品中,有12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水泥电杆、玻璃纤维纱、花岗石板材、水泥排水管增速较快,增长均超过10%。水泥产量1.64亿吨,下降0.77%,位居全国第三位;平板玻璃7618万重量箱,下降4.1%,位居全国第二位;陶瓷砖8.52亿平方米,微增1.34%,位居全国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5亿元,增长31.8%,占全国建材工业总投资的9%,居全国首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水泥、平板玻璃投资分别下降26.62%和48.84%,技术玻璃、水泥制品、轻质建材、砼结构构件投资增幅均超过56%。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去年我省附加值较高的轻质建材、墙体材料和玻璃纤维及制品销售收入合计2127亿元,占全省建材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3.64%,首次超过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陶瓷的32.69%。产能过剩产业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水泥产量增速在全国过亿吨的11个省份中排名第十位,平板玻璃产量增速比全国平均低5.19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全省水泥熟料企业由2005年的308家整合到2014年底的86家,熟料企业年均产量由32.4万吨提高到2014年底的100万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平板玻璃企业年均产量由“十一五”初期的317万重量箱,提高到2014年底的1180万重量箱,增长了2.7倍。重点围绕高性能纤维和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积极发展建材新兴产业,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2014年12月份投产了第二条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金晶集团在进军高档汽车玻璃领域之后,投资建设的防火玻璃一期项目于2014年11月份投产;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向华为公司独家供应的高科技陶瓷背板2014年8月份应用在了全球首款搭载蓝宝石屏幕的4G手机上。
(三)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
去年底泛华北四省二市在济南联合发布《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自律公约》,我省水泥企业停窑45天,淄博潍坊片区另外主动延长5天,累计减少水泥熟料产量1200万吨以上。据测算通过停窑减少煤炭消耗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332万吨。推进水泥生产脱硝工作向前发展,截至去年11月份全省有5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完成脱硝改造,完成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目标任务的81%,并提前完成2014年度目标任务。青岛继续走在全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前列,出台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生产导则》,为山东省建筑垃圾再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维统科技等11家建材企业入选了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第二批)。年内全省发展散装水泥1.06亿吨,位居全国第二位,水泥散装率提高到64.85%,高于全国平均值7.27个百分点。使用散装水泥创节能减排综合经济效益47.88亿元,其中节约标准煤244.44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06.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5.5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8万吨。
(四)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
去年全省建材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8.4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建筑用石加工、水泥制品产销率达到99.88%、98.76%,分别同比提高3.34和0.1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企稳回升,年内全省建材产品出口26.8亿美元,居全国建材工业第三位,同比增长13.96%。成功主办第十八届和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第八届青岛石材工业及机械设备博览会、第十二届莱州国际石材展览会,承办第十届青岛国际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博览会。开展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知名品牌”和“诚信企业”评选工作,青岛崂塑建材集团等3家企业入围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23家企业的23个品牌荣获“知名品牌”,22家企业荣获3A级“诚信企业”称号。
(五)行业管理与服务得到新提高
落实“管理创新年”活动,引导企业改进管理、降本增效,年内全省建材工业销售利润率7.63%,高出全国建材工业0.66个百分点,成本控制较好,期间费用较低,其中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94%、2.35%和1.03%,分别低于全国0.74、1.1和0.3个百分点。代省政府编制山东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三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4-2020),谋划行业转型升级思路。分析行业运行数据,准确把握运行态势,做好形势分析和预警分析。建成“山东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质量管理系统”,已经完成系统运行测试。加强水泥质量管理,完成333名化验室主任的登记注册和发证工作,完成229家水泥企业化验室的现场评审考核。对已经通过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的26家企业进行年度监督检查。推荐泰山玻纤邹城公司等7家玻纤企业上报玻纤行业准入申请。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督查,重点对石膏矿山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和督导,201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组织企业参加2014年度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审,全省共有17个项目获奖,占全国各省市获奖总数的10.6%。在预拌砂浆行业举办物理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全省有70家预拌砂浆企业的134名选手参加了决赛,评选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0名。组织召开华东一环渤海地区建材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切实推动山东建材工业与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合作。
(六)自身建设取得新成就
去年,我们圆满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任务,各项整改措施全部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成效。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各项制度措施得以不断完善。协会机关及直属企事业单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困难企业人员救助、财务资产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纪检监察工作和行业工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绩。政务信息工作取得突破,报送的《我省推广应用节能玻璃进展缓慢》不仅被省政府办公厅以专报的形式采用,而且被国务院办公厅综合采用。加强史志工作编撰力量,强化了工作措施,史志工作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协会机关连续13年,省散装水泥办公室连续3年保持了“省直文明单位”称号。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省建材设计院、省水泥质检站、省经纬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等直属单位以及中材地勘山东总队、中材兖州济南公司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
从总体上讲,2014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碰到的挑战比想象的多,但是全省建材工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趋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经信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座的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科学认识和把握建材行业发展新常态
李克强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经济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前者是增长目标,后者是发展目标。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决策部署,对传统的建材工业来讲更具有科学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和贯彻落实。
(一)正确看待换挡减速
新常态给我们的最直接感受就是经济增长的换挡减速。经济增速适当降低,有利于缓解资源、能源、环境的承受压力,也有利于为调整优化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空间。当前,传统的建材工业赖以高速发展的基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顺势要把精力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换挡减速不是刹车停车,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但是在当前形势下,保持行业平稳增长的难度在加大,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在增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去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2013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虽然预计今年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将拉动建材产品需求增长,但是房地产投资需求不会明显改观,对建材产品产销形势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去年以来,我省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2.1%,建材企业“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2.2%,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0.5%)的增长速度。行业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2.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在亏损面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亏损额增加了16.92%,说明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在加大。三是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凸显,库存压力加大。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2014年底我省建材工业产成品存货118.98亿元,比2013年底增长24.2%。其中,水泥、建筑用石和玻璃纤维及制品三类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均超过25%,建筑卫生陶瓷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5.11%。四是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紧缩的金融环境及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的呆坏账风险将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截至去年底,我省建材工业应收账款336.79亿元,同比增长12.78%,增幅超过同期销售收入增幅2.14个百分点。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依然运行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制约建材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难以有大的改观,为此我们必须稳字当头,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在大力提质增效的同时,促进建材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
(二)牢牢把握动力转换
新常态表面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本质则是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在新常态下,建材工业依赖于向规模、数量要效益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步履艰难。近年来,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形成的双重压力,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不断显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多数传统建材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整体技术进步驱动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影响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利润率偏低。例如平板玻璃产品深加工率仅约为40%,建筑陶瓷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存在明显差距,难以适应建设建材工业强省的发展要求。二是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建材新兴产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处于规模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其在建材行业总量的比重仅为约10%,还难以支撑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建材新型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发展的新需求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生产与设计应用存在脱节的现象。
今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指出“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我们也不能被动地顺应增长速度的换挡,要主动把握好全行业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大力强创新、调结构、换动力,切实推动建材工业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三)紧紧抓住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
深刻认识建材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既要把困难和问题考虑地更多一些,分析地更全面一些,也要坚定信心,看到新常态中蕴含的行业发展新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整体处于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国际环境有望适度好转,经济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国际机会。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也为我省有条件的建材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以较低成本开展国际并购、获取能源资源和市场等提供了较好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宏观政策环境总体稳定向好,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和我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创新驱动等一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将有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今年我省加快108个省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拟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鲁南客专等重大工程将为建材企业发展带来利好。从行业自身看,我省建材工业经济体量大、门类全,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建材产业逐步提升,产业集中度相对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更加多元,内涵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正在显现,这些积极因素都将多点支撑全省建材工业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和绿色发展,切实增强了稳增长、促转调的信心和决心。
三、2015年重点工作
2015年作为全面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经信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全省建材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努力保障建材工业稳定增长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全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系统,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等作为分析监测重点,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及时发现新特点、新动向,切实搞好发展形势预判。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建材工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加深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持紧盯市场、细分市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巩固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深入实施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对接国内省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住节能玻璃等绿色建材推广机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依托“好品山东”网上营销平台,全力助推建材企业的网销化进程。做大做强行业展会,提升专业会展的品牌拉动作用。
(二)加快推进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宣贯水玻陶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去年我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制定了《加快推进山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全省选择了22个产业重点推进转型升级,建材工业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三个产业位列其中,为此我们代省政府草拟了三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这三个方案剖析了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标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了发展趋势,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实施路径,完善了保障措施,是指导我省“水玻陶”转型升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将是这三个方案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场新变化和行业发展新趋势,加强宣传、抓好落实,确保起好步,如期完成2017年短期目标。二是做好产能调控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严控产能过剩产业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规项目,进一步完善产能退出机制。总结推广水泥产业经验做法,在建筑陶瓷、石材等产业加快建立利用节能环保标准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机制。这次水泥错峰生产既缓解了供暖季空气环境保护的压力,又解决了冬季水泥库存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好评。今年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建设水泥错峰生产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探讨在夏季用电高峰实施停窑的可行性。
(三)切实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培育建材新兴产业。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为指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重点,以产业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创新能力强、实力雄厚,发展基础好的企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在高性能纤维和新型功能材料领域,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和特色产业链。二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总结推广水泥产业兼并重组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努力营造中小企业、弱势企业主动向大企业、强势企业靠拢的良好市场氛围,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切实提高建筑陶瓷、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等产业的集中度。协调推进滕州玻璃、莱州石材等建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协作配套和聚集创新能力,促进各地差异化发展。
(四)扎实推动建材工业绿色发展
一是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在全行业推广高效节能电机、低温余热利用、低辐射镀膜玻璃、高效节能变压器等技术装备。积极响应省经信委开展的“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以及“探索实施能效领跑制度”,引导用能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开展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加大传统建材企业节能监测力度,在水泥、平板玻璃产业落实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二是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消费。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绿色建材研究,尽快制定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引导企业大力创新建材产品供给,激活绿色消费需求。激励传统建材企业转型发展,拓展产品的绿色环保功能,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绿色建材特色园区建设,壮大绿色建材产业。三是做好散装水泥推广工作。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有关政策措施和省政府第219号令,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重视全省散装水泥机构建设,加大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推进建材工业两化融合
一是加强建材行业首席信息官联盟建设。依托全国建材行业首席信息官联盟,引导我省建材企业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结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向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有效遏制过剩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启动全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质量管理系统。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力度,及时更新数据,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能力,增强对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简化企业信息报送流程。三是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革新工艺和流程再造。促进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生产执行系统,自动处置和排除各种生产故障;运用模型化技术,优化各项工艺参数和管理参数,提升生产和经营管理效能;运用集成化技术,将企业协同管理系统、生产安全管理系统、能效管理系统、企业风险防范与管控系统等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机融合到生产和经营管理之中。四是探讨“互联网+建材”趋势。“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个传统产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一定是一加一大于二,关键就在于创新。面对时代潮流,需要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变革发展思路,创新商业模式,抢抓市场机遇,推动建材工业两化深度融合。
(六)激发建材工业整体发展活力
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争取更多的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鼓励优势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动员企业广大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积极参与2015年度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奖活动。加强服务指导,支持建筑陶瓷、水泥制品、石材等中小企业创新,提高“专精特新”水平。二是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上水平。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科学分析所处环境,搞好企业和产品定位,制定自身的“十三五”战略规划,抢占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根据省经信委安排,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大典型引路和先进方法推广。抓好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行业准入管理,积极推动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进入国家公告。三是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省建材职教培训集团和实训基地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企校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继续开展争当首席技师活动,开展各层次的技能竞赛,进一步加大培训与考核鉴定力度,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七)围绕行业重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省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积极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一是推动我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向前发展。与兄弟省市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在我省进展缓慢,与水泥大省的身份不相符。今年我们要创新调研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深入了解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有关情况,发掘并促进解决制约水泥窑协同处置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并以调研为契机,大力宣传和呼吁水泥窑协同处置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中的作用。二是提高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近年来,在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领域,青岛无论是地方立法、政策配套还是监管平台建设,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全市建成投产了十多家综合利用企业,潍坊、淄博也有企业在积极探索。但是从全省来看,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还较低,多数地方对建筑垃圾处理局限于简单堆放或填埋,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将通过专题调研总结推广青岛立法经验和潍坊、淄博的具体做法,大力推动我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事业向前发展。
(八)编撰“十三五”规划与史志建材篇
“十三五”期间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建材强省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尽快对全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尽快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迅速起步,抓紧实施。规划的编制首先要深刻认识我省建材工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要注重集合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要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打开规划编制的思路,努力做到主题鲜明、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今年省史志建材工业篇就要完成编撰任务,明年省史志办就要统一印刷发行,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我们加强编撰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倒排工期,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3年,市级和10个县(市、区)、310个重点帮扶贫困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成绩全面创优。
韶关市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成效表现在:一是组织领导上,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帮扶制度。二是资金投入上,310个重点帮扶村至目前共落实帮扶资金9.27亿元,平均每村299万元。三是项目建设上,启动帮扶项目6884个,平均每村22个。四是开发成果上,重点帮扶村去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44元,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056元,分别比帮扶前增长32.3%和70.2%;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4.09万元。4个重点县(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韶关市将以此次现场会为新起点、新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举措,推动韶关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振兴发展!
○ 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统筹推进。
○ 坚持把增加“四项收入”(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着力点,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 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有效途径,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实效。
○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永久的工作队。
珠海市
珠海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和阳江、茂名两地的支持配合下,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坚持帮扶与合作相结合,坚持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双到”工作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珠海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33亿元,帮扶阳江、茂名的80个贫困村、26万人,实施扶贫开发“双到”项目590个,平均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3.3万元,比帮扶前增长333%,村民人均纯收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986元和5741元,比帮扶前增长64.8%和118%。
今年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关键年,珠海市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三是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让贫困地区变得更美丽、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我们的共同愿望。珠海市将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圆满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各项工作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 创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业扶贫机制。扶持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基地对接市场的流通平台,实施绿化苗木定点采购。
○ 创建促进村集体和农户稳步增收的利益带动机制。一方面,建立社会投入利益联结机制;另一方面,建立财政资金帮扶带动机制。
○ 创建基础设施先行的民生保障和改善机制。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先导性工程来抓,建设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民生项目484个。
○ 创建精准长效的扶贫开发工作沟通协调机制。
广州市天河区
根据广东省、广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部署,天河区承担兴宁市9个镇16个行政村、1666户贫困户7386人的帮扶任务。帮扶一年多来,天河区“双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省2013年度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中,天河区16个帮扶单位全部评为优秀,帮扶的中官村被评定为广州市“幸福安居示范村”。预计今年底,帮扶的16个贫困村平均每村集体收入可由2012年不足2000元增加到10万元,其中最低为8万元,最高为23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可由2012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6000元,其中最低为5000元,最高可达1.1万元。目前为止,贫困户脱贫率达85%。
下一步,天河区将继续按照省、市的部署,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二是着力加快示范村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帮扶任务提前完成;四是突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大力促进优势互补。
○ 突出一个“快”字,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工作对接快;二是方案制定快;三是资金落实快;四是项目推进快。
○ 突出一个“活”字,狠抓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投入促发展;二是因地制宜推项目;三是招商引资强“造血”。
○ 突出一个“准”字,狠抓民生保障。一是建好基础设施;二是筑好安居工程;三是办好民生实事。
○ 突出一个“强”字,狠抓队伍管理。一是精心遴选扶贫干部;二是选好配强村班子;三是选派强有力的帮扶单位。
广东省纪委 省监察厅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对口帮扶韶关市乳源县一六镇团结村。团结村有15个自然村963户3288人,其中贫困户145户444人。一年来,我们因地制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重点,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在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用心用力用情,努力使扶贫工作成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到目前,已完成项目25个,正在实施项目10个;村集体年收入从5000元增长到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5579元预计今年底增加到9236元。
贫困是社会运行的薄弱环节,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以“抓新农村建设形成示范、抓特色农业发展形成品牌、抓村组织建设形成合力”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力争将团结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坚持“三个注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注重精准扶贫,取得实践成果;注重规范扶贫,形成制度成果;注重互动扶贫,不断在培养扶贫人才上取得成果。
○ 做到“三个尊重”,积极探索扶贫工作规律。尊重农村具体实际;尊重村民自主选择;尊重农业发展规律。
○ 坚持“三个突出”,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突出特色农业发展,打造农业品牌;突出村组织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突出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刚才,**宣布了我的工作变动情况,并对我今后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殷切期望。首先,我对组织的安排表示满意,尽管**工作不是很热门,但我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就信奉这样一句话:“位尊位卑皆是人民的公仆,酬薄酬厚都是人民的血汗!”同时,对**和各位领导的关心厚爱表示衷心感谢!对这十多年来关心、教育和帮助我的领导、同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人生自古伤别离”,工作的需要不以我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要遵照组织的安排,离开****,离开与我并肩战斗的同事们,我此时的心情颇不平静。“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回顾在****工作的10余年,我辗转难眠,有太多的感慨和留恋,依依不舍之情由然而生。这里有关心爱护、教育培养我的各位领导、老同志,有给予我无私帮助、朝夕相处的同事,是你们的教诲,让我这十年光阴没有虚度;是你们的扶持关照,让我在风浪中勇敢前行,度过了值得终生回忆的无悔岁月。虽然区区10年不过是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弹指一挥间,但****良好的环境,同志们朴实的作风,待人热情真挚的情感,都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此时此刻,无论多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完我对大家的谢意;无论多么动听的声音,都诉说不尽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从今后,虽然我的人离开了****,但我无论走到哪里,心仍然还在这里,****都将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每一位同事都将是我相知相交的终身朋友,我将怀着感恩的心,一如既往的关注****和大家的情况。我相信在**领导下,只要同志们携手并肩,团结一致,真抓实干,****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过去,由于我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不大会处事,在工作中,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做到恰到好处,伤害过同志情感与和气,在此我深表谦意,恳请谅解!
也请同志们相信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把你们的好作风好品德传播过去,当一棵树,播撒绿荫也壮大自己;成一条河,灌溉田地也丰富自我;作一条路,虽然千踏万踩也能延伸自我!最后,我恳请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到**检查指导工作,来我家里作客,我会热情地接待你们!
如今将要离去,真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此刻,我把各种情感汇集成对大家的良好祝愿!祝你们身体永远健康,家庭幸福和睦,万事顺心如意!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沿海强市、和谐X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也是在全市财政系统负重奋进,攻坚克难,取得喜人成绩的新局面下召开的。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半年工作会议及全省财政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2020年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安排部署目标任务。刚才,X等五个县(市)做了典型发言,讲得都很好,其余县(市、区)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也已印发,希望大家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市局有关领导同志结合分管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讲两个方面意见。
一、迎难而上,强力攻坚,2020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20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在异常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下,困中有为,应对得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成绩。
(一)财政收入实现新跨越。今年以来,我市组织收入工作十分严峻,收入增幅回落、全省排位下滑、税收增长失衡、短收县市面广等矛盾和问题凸显。面对严峻形势,为了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确保”目标(确保X月底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全部财政收入增速居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确保全部收入总量全省第三位次不下滑),各级财政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
一是借势借力,主动作为。将财政收入形势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建议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组织收入工作。
二是加强协调,积极督导。市财政局先后X次召开县(市、区)财政局长会议调度收入工作,实行“一对一”督导办法,每一位班子成员分包一个县(市、区),现场督导入库进度。积极与国地税协调,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入库计划。
三是立足自身,抓好非税。组织开展非税收入征缴工作专项检查,加强票据管理,加快非税收入缴库进度。经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懈努力,截至X月底,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X亿元,占预算的X%,同比增长X%。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X亿元,占预算的X%,同比增长X%。收入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增幅排全省第六位;全部县(市、区)财政收入均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有X个县(市、区)的收入增幅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
(二)财政支出取得新成效。各级财政部门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四性”原则,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把握均衡性,着力抓进度。我们强化支出调度和督导,对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定期通报,加强量化考评。202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X亿元,占预算的X%,同比增长X%,一般预算支出进度比上年同期提高X个百分点。
二是把握政策性,优先保民生。强化教育投入,全市共完成教育投入X亿元。倾力服务“三农”,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近X亿元;争取省以上财政支农资金近X亿元;落实水利建设资金X多万元;落实村级“一事一议”奖补资金X多万元。全力支持医改、低保和就业工作,全市共安排新医改资金X亿元;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X元,参保(合)率稳定在X%以上;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均补助经费标准提高到X元;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20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X亿元,同比增长X%,争取上级再就业专项资金近X万元,拨付就业资金X多万元。积极筹措资金近X亿元,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省下达我市任务全部开工建设。
三是把握支撑性,大力促发展。2020年,争取各类发展性专项资金X亿元;着力扩大城乡消费,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兑付资金X亿元;发放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资金X亿元;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渤海新区建设的各项政策,足额兑现新区激励性财政体制,快速协调落实省专项借款和补助,申请黄骅综合大港回购贷款贴息资金X亿元,争取中央资金X亿元,支持港口建设;支持中心城区建设,筹集资金X亿元,支持运河景观带改造等重点城建项目。
四是把握安全性,逐步转方式。公务卡改革稳步推进。X个县(市、区)全部启动了改革试点,共有X个预算单位实行了改革,公务卡试点改革面达到X%;财政专户管理日趋规范。制定下发《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暂行办法》,开展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共撤并财政资金专户X个;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加强。电子化采购平台在不断探索中着力推进,监督手段不断完善。X-X月份全市共完成采购预算X亿元,实际采购X亿元,节约资金X万元。
(三)改革创新探索新路径。2020年,在推进财政改革方面,我们着力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项目绩效评审工作。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资金等X个预算项目开展绩效评审,取消和延缓X个项目立项,X个项目建议调整预算,审减资金近X万元;启动X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组织实施了市体育馆运行维护经费等X个项目的绩效评价。
二是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改革。认真做好公务用车清理工作。起草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对全市公务用车编制重新核定,严格按相关规定审批购置新车;改革市直单位接待费管理办法。自X年起,原由财政集中列支会议接待费的单位,全部实行会议接待费定额包干使用办法,直接列入部门预算。
三是稳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覆盖评审、全过程评审和全方位参与,进一步规范评审流程,明确了评审结论作为下达预算、拨付资金、批复财务决算和有关部门办理资产移交、产权登记的依据,打造了财政投资评审独具特色的“X模式”。截至X月底,完成项目评审X个,实现送审金额X亿元,审减X亿元。
四是稳步推进基层财政建设。健全规范乡镇财政制度体系,改善乡镇财政所办公条件,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集中培训。今年,全市共计划完成X个财政所的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X个。
(四)财政监督迈出新步伐。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大监督格局,确立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控”的大监督理念。完成了对X市本级安排的科技研发资金的检查及处理工作;组织开展了X-X年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等五项资金的专项检查工作。
(五)队伍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是结合“爱X、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强化“四个财政”理念,制定出台《四个财政建设考核评比办法》,进一步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开展财政工作“往深处做、往实处做、往细处做”活动,创新干部培训模式,组织“书记讲党课”、“科长大讲台”活动,增强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和业务素质。
三是积极办好《领导参阅》和《X财政》内刊。2020年共编发《领导参阅》X期、《X财政》X期。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大量有益的决策参考,得到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扬。
四是扎实推进行风建设。全市财政系统连续X年获民主评议行风经济社会管理类第一名;X%以上的县(市、区)获当地民主评议行风经济社会管理类第一名。
总之,我市财政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全年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凝结着每一位财政人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市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明确目标,定向突破,推动财政工作再创佳绩
当前的财经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各级财政部门要早作准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稳中求快、稳中求好”的工作主基调,抓住当前中央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有利时机,按照“增收入、节支出、严追加,保民生、促发展、防风险”十八字工作思路,狠抓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一)凝神聚力,狠抓重点
今年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四项:
第一,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市出现了多年以来没有的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情况,加上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2020年虽然实现了“双过半”,但形势更严峻,矛盾更突出,任务更艰巨。因此,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把组织收入工作,作为的重中之重、头等大事,确保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X亿元、增长X%,一般预算收入完成X亿元、增长X%的既定目标。
一是大力推进综合治税,完善涉税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控力度,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
二是认真落实收入征管目标责任制,继续实施组织收入“一对一”督导机制,加强收入研究和分析,当好党委、政府参谋。
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利用新版“非税收入管理系统”,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既要确保应收尽收,又要防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等违规收费。
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树立开放财政理念,抢抓机遇,认真研究中央和省相关政策,加强对接,抓好项目申报,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支持。
第二,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按照“五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原则统筹调度,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一是积极保工资。对公教人员工资性支出,要足额安排,不留缺口。上级下达的财力性补助,要优先保障工资性项目。
二是全力保运转。充分考虑部门、单位工作急需,及时拨付专项业务费,最大限度地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
三是优先保民生。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力度,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文化惠民工程实施。
四是倾力保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开发区)建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中心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足额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五是着力保稳定。深化基层政法和纪检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支持维稳项目建设,确保“十八大”维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在加强“五保”的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按照“均衡性、有效性、安全性”原则,加快支出进度。对预算有安排但2020年未动支的大额发展性支出,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进度及早拨付到位,争取早支出、早见效,确保X月底达到X%、年终结转率低于X%的目标。需要强调的是,要坚决杜绝为快而快、为执行而执行的现象,严格执行预算拨款制度和程序,禁止超预算、超进度拨款,防止简单的库款搬家和以拨代支,尤其禁止违规将国库资金拨至财政专户的行为。
第三,超前谋划明年预算盘子。受国内外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预计明年财政形势仍不容乐观,收支矛盾将更为突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增强大局观念,早想一步、深思一层,把握“科学、精细、节约”原则,编好明年预算。
一是科学测算财力水平。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充分考虑增减因素,做好收入预算编制。
二是精细编制部门预算。督促预算单位围绕区域中心工作和自身实际,科学、合理测算明年支出;要实行彻底的零基预算,打破各部门原有基数,按照轻重缓急和比较效益高低配置资金,做到有取有舍、有增有减。
三是集中财力办大事。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坚持厉行节约,严控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第四,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实施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财政管理的有效手段。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内涵、健全机制、抓住重点,从“大”上做文章,以“全”字为抓手,积极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
一是做到“全覆盖”。只要有财政资金的地方,就应该看到监督人的身影,财政资金走到哪里,监督人员就跟踪到哪里。
二是做到“全过程”。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要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真正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
三是做到“全方位”。监督工作要涵盖所有业务科室,要深化监督工作是监督部门和其他业务科室共同责任的理念。
(二)真抓实干,破解难点
我下面所列举的四个难题,既有历史性的、政策性的、普遍性的,也有阶段性的、现实性的、特殊性的,都需要我们加以研究,深入探讨,共谋纾困之策,破解之方。
第一,提高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破解可用财力偏低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全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一般预算收入占比却呈下降趋势。根据今年2020年数据,从设区市角度看,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占比为X%,低于全省平均水平X个百分点,比最高的廊坊市低X个百分点,虽全部财政收入比廊坊高X亿,但一般预算收入少X亿;从县市区看,只有xx、xx、xx、xx、占比超过X%,最低的新华区占比不到X%。一般预算收入占比低,造成了我市财政收入质量差、可用财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乃至更长的时期,各级财政部门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培植财源。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抢抓国家对经济实行预调微调的有利机遇,积极支持产业聚集区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争取更多的新项目开工建设。足额落实国家对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强调研,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强化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地方税源。积极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落实和完善财税扶持政策,科学分配产业发展资金和技改资金,支持传统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大力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是加强征收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一般预算收入征收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对地方财力贡献率较大的税费超收奖励比例,调动地税部门调节税种、促进增收的积极性。
第二,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破解教育投入不足难题。年初,财政部核定我省X年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为X%,省厅将全省目标进行分解,给我市下达了X%的目标,同时也给各县(市、区)下达了目标,运河区、沧县目标高达X%以上。2020年,完成教育投入X亿元,占预计目标X亿的X%,各县(市、区)均未达到时间进度要求,全市还需完成X亿。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各级财政部门要做足做好三方面文章:
一是加强调度,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准确测算,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
二是加强分析,掌握统计口径,做到应统尽统。继续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扶困助学力度。
三是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将增收收入优先用于教育投入,足额征收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教育基金。
第三,严控一般预算支出,破解预算追加难题。近年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各级财力也相应增加,但随之而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列入年初预算的,支出进度上不去,未列入预算的却在一味追加。大量追加预算的发生,严重侵蚀着预算的刚性,影响着财政资金效益。今后,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到“三严”:
一是严控一般预算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党政机关办公经费开支,严控会议规格、数量、规模,对不符合规定的评比、庆典一律停办。
二是严控“三公经费”,继续实行零增长。近日,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了X年“三公经费”预决算,我们也要做好公开“三公经费”的思想准备。
三是严控预算调整和追加。按照市政府要求,除中央和省出台新的重大政策性支出和落实法定增长事项外,原则上不再追加支出预算。对于超收收入,原则上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结转下使用,不得用于安排经常性支出。
第四,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破解债务风险难题。近几年,各级运用政府性债务资金改善民生、支持城市建设,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虽总体处于可控水平,也应予以关注。据统计,全市债务已达X亿元,市本级为X亿元。随着我市进入偿债高峰(今年本级需偿还X亿元,明年需偿还X亿元),加之去年以来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导致偿债压力空前加大。为进一步发挥政府性债务的积极作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我们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切实担负起债务归口管理职责,建立规范的政府债务运行与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二是科学编制政府性债务预算,准确测算偿债规模,设立偿债准备金,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维护政府信誉和形象。
三是严控新增债务,合理确定债务规模,严格新增建设项目审批。加强政府性债券使用管理,加大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力度。
(三)改革创新,打造亮点
按照“三个一”(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要求,积极开展“爱X、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大力推进“四型财政”建设,深化财政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财政工作新亮点。
第一,在推进“四型财政”建设上出亮点。X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发展型、和谐型、法治型、效能型“四型财政”,努力打造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支撑。各级财政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举措,全面加快“四型财政”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组织。要把建设“四型财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作为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总纲,健全领导机制,完善建设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要内外并举,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研究谋划、参谋建议和组织推动作用,加强不同级次不同部门间的沟通联系,上下协调,左右联动,齐抓共管,营造全面推进“四型财政”建设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协调推进。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督导检查,完善激励机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阶段性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提升财政工作服务全局的水平和能力。
三是注重宣传。积极向本级党委政府汇报,主动加强与对口部门协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好上下沟通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对“四型财政”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凝聚工作合力。
第二,在深化财政改革上出亮点。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发展活力和动力。
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健全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和支出管理制度,加强国库资金调度管理和增值运作,扩大公务卡试点范围和使用规模。
二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着力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问责”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强基础工作力度,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探索适合X实际的绩效管理新模式。
三是加大投资评审力度。扩大评审范围,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财政投资项目建设标准体系,提高项目库建设水平。
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收入上缴管理,加大资产处置审核力度,最大程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探索建立政府公务仓,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调配使用,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
第三,在提升服务水平上出亮点。牢固树立“财政部门就是服务部门”的理念,服务中心大局、助推事业发展、建设基层财政、保障民生诉求。
一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加强调研,强化信息反馈,服务领导决策。
二是服务同级部门,建立沟通机制,主动听取部门意见和建议,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开通紧急突发事项资金拨付和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绿色通道”,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三是加强对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完善基层财政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乡镇财政机构管理体制,落实基层财政人员各项待遇,加快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财政干部的培训力度。
四是树立以人为本、理财为民理念,进一步落实涉及民生的各项政策和资金,完善便民服务举措,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第四,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出亮点。要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要求,抓好班子和队伍建设。
一是结合“爱X、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开展“四型财政”、“四个服务”创建,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提升财政干部的政治素养、大局观念和精神境界,激发大家“想干事”的热情。
二是坚持民主、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加大干部轮岗力度,搭建“会干事”的平台。
三是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学习渠道,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提升财政干部“干成事”的能力。
四是全面加强行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形成干部队伍“不出事”的氛围。
【在税务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推荐阅读:
在税务系统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07-18
局长在半年工作总结座谈会上的发言稿06-30
在宁德市工业经济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05-28
在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10-24
优秀领导干部在2021年群团组织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09-12
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05-25
在全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06-25
在民主党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