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共13篇)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 篇1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这就告诉我们,教学模式的内涵较为丰富,它可以集中多种适应模式要求的教法与学法。在理论上,教学模式是从宏观上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实践上,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教学程序。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基于此,笔者近年来把“小语阅读教学模式”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①初读课文:在语境中识字;②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③读懂读好课文: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好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此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规律,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之目的。整个过程的安排符合教育学“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理论,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这是该模式合乎科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准。

下面就此模式的具体操作做如下说明: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还要读出感情;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学词、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做法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句的理解来体现由读正确到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习读书的过程,还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指导和语言的积累,如果有时间有条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性阅读。

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般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路子:三分钟说话,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读文→标出生字,生字正音→标出词语,认读词语→读句→读段篇,最后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主要任务:复习巩固字词,读懂课文,读好课文,说话训练,发展思维,积累语言,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路子:先复习字词,再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由读懂课文到读好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最后进行写字指导。

三、需要说明的几点

1、关于第一课时

①检查预习三项内容:标自然段,标生字,标词语。(逐项落实到“语境识字”的具体环节中。)

②要突出“语境识字”:教师出示生字并注音,集体正音(教师第一次出示生字要注音,目的有二:正音与复习汉语拼音),学生自由拼读、认读,指名拼读、认读、全员跟读(在识字过程中可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这里特别说明的是,二类字只要求整体认读,不要求分析字形,不要求写会,不要求组词说话);标出新词(带有生字的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全员跟读;出示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句子(认字、读词、读句子,教师要进行相机指导:范读或教读,全员练读,指名读)。

③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要求学生做到“六不”要求:不错读、不加字、不丢字、不重复、不断读、不唱读。)

教师查读,逐段进行,进行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读书的指导,要体现由段到篇的指导与读文的过程。分段读文,发现问题,面向全员,具体指导,范读教读,重在学生练读。要重视让学生读整篇课文。这样,读书的方式多,有层次,指导细,效果好。(此时,学生学习时间已长,读课文的遍数已多,可能会精神疲惫,产生厌读情绪,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④写字的指导要具体,要细致,要求要严格。(汉字知识虽然不作为考试内容,但教师绝对不能忽视之。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笔画笔顺,起笔落笔占格等,指导要具体,要细致,要求要严格。)

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书写一类字(学会的字)要注意两个层面: A、写正确:出示一类字认读→记忆(让学生编字谜、顺口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相互交流)→组词说话。

B、写好看:先观察字的写法(尤其注意发现关键笔画的占格、写法),然后教师在“田”字格内规范板书并指导,最后学生书空、描红、书写。

低年级的每个课时都要安排“写字”活动。

2、关于第二课时

①在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之前要安排复习巩固字词这一环节,这一点十分重要。②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要淡化“读懂”,注重“读好”。

就“读懂”而言,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第一种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这种方法适应那些内容比较浅显的课文。如,一年级下册中《荷叶圆圆》一课,让学生自由读文,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读文后会读懂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停机坪,小青蛙把荷叶当歌台,小鱼儿把荷叶当凉伞这些意思的;又如,二年级下册中《画家和牧童》一课,学习1-4段,“你能读懂什么?”学生读文后会读懂“戴嵩是有名的画家”,“看戴嵩的画的人很多”,“人们出大价钱买戴嵩的画”,“人们纷纷夸赞戴嵩的画”,等等。

第二种方法:设问引导。有一些课文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每段或某几段讲了什么。如一年级下册中《称象》一课,曹冲称象的办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提出“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他的办法分几步完成?”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又如二年级下册中《画家和牧童》一课,学习第5、6段,让学生读文,标出牧童和戴嵩的话,教师可提出“读了牧童的话,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读了戴嵩的话,戴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会到牧童人小胆大、戴嵩虚心和蔼的人物特点。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发展了语言,训练了思维。

就“读好”而言,教师指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逐段地抓住“提示性的语言”,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加动作表演读,教师范读,等等)练习读文,使学生逐渐地读出人物的感情。具体操作如下:

在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并谈一谈自己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相互补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让学生逐渐地读熟,读出感情,甚至做到熟读成诵。要体现由段到篇的朗读。

指名朗读。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被指名的学生”能够把这一段读好,读出了效果,让他生评读,接着全员练读;二是如果“被指名的学生”没有把这一段读好,没读出效果,教师应该范读,让学生评读,接着全员练读,教师查读。

背诵积累。如果“课后练习”要求背诵这一段或小节,教师要在学生读好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背诵这一段或小节。教师一定要实实在在给学生背诵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背诵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不是朗读技巧的展示,“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对文本感悟后发出的真实呼唤(于永正说:朗读就是生活中的说话),也是教师了解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种手段。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 篇2

一、开拓低年级阅读的积极兴趣

1、调节课堂活跃气氛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要以课本阅读为载体, 通过重视课本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自我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从而创造性地扩及课本以外的知识, 达到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双向丰收, 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互补, 让学生在课本阅读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比如《难忘的一天》中的“表演过后, 邓爷爷还亲切地问了我的年龄。我说刚满十岁。邓爷爷听了, 赞许地再一次和我握手, 并对身边的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一段可以这样在课堂上开展起来:

老师:表演过后, 邓爷爷还亲切地问了我的年龄。 (放下手中的书, 走到某学生面前问起他 (她) 的名字)

学生:我说刚满十岁。 (学生回答)

老师: (笑声, 哈哈……握住学生的小手) 邓爷爷听了, 赞许地再一次和我握手, 并对身边的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学生们不仅喜欢上这样的课, 而且积极配合, 同时缩小师生之间的知识和交流隔阂, 是现代教育模式的新起点。

2、激活多项课外兴趣

在现代教育理念出现新转机、教育模式灵活化、校外阅读广域化的今天, 由于农村网络教育的落伍, 同一低年级的农村学生总会出现识字不多, 阅读速度偏低, 理解不到位等现象, 所以在农村教学中, 应该积极提倡校外阅读、网络阅读、流行于写作, 从传统的农村语言实现农村和城市两边结合, 从一目一字到一目多字、一秒几行的良好趋势。小学低年级阅读的基本内容一般以童话, 历史故事。人物传奇及浅显的配图寓言为主, 主要强调思想性、故事性和通顺性。多以篇幅短小精悍、朗朗上口, 而且主旨理解不易偏向哲学化, 这需要把阅读与现实生活有机统一起来。大力提倡农村学生积极订阅和购买适合自己阅读的杂志、画本、小说, 努力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长久习惯。遇到自己阅读有抵触性的课外书籍时, 尽量避免不读或放松阅读的情绪, 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良好发展。至于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 我们竟可能依托学校的电子阅览室, 新闻报, 手机报, 也可向当地的图书馆去借, 更要发挥学生家庭藏书的功能。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低年级学生毕竟处于感性思考期, 善于模仿和自我随意发展, 思维灵活多变, 而且多善于个性化展示, 因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是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的关键所在。

1、阅读交流,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保证课堂时间充

足的前提下, 最大可能的在课堂开展阅读交流, 教师在课堂, 尽量以趣味活动为主线, 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 讲故事的心理需求, 展开课堂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和个人感想, 如以故事谈论会、故事叙述赛等形式, 展开课堂阅读自由交流活动, 充分体现以学生自由阅读交流的模式,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心里产生我“愿意听”和“乐意听”的状态,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低年级学生往往在读到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时, 总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 所以通过课堂交流活动, 往往会弥补了这种极度交流的欲望, 使得学生所储存的信息得到了良性循环, 而且有助于澄清学生遇到的一些较为模糊的认识和理解偏激的概念和中心思想, 老师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 无论在课堂或者课外, 积极鼓励学生读健康的书和有用的书, 使得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就能得到张扬, 促使学生在课外不断阅读,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水平, 提高自身修养。

2、组织良好的阅读比赛。

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挑战新强, 不愿服输, 积极上进的特点, 各年级组和代课老师应该多开展与学生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比赛活动, 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育设施条件, 合理抽出时间进行朗诵、演讲、哑剧、歌舞等比赛。期间, 学生为了自己的名誉和集体荣誉感, 就会积极主动地外比赛做准备, 每次比赛后, 学校组委会和老师评委通过即时点评、提出建议和发奖状鼓励表彰, 积极多方位激发学生自我荣誉感和自信心。使得学生们也乐此不疲, 努力积极参与其中。竞赛作为一种具有刺激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活动, 为了获取胜利, 学生必将做前期的比赛准备, 不断扩及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不仅仅是课堂以内四十分钟的训练, 而且也是平常知识的综合积累。只有从培养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入手, 在不断地学习、阅读与交流中, 才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的甜头, 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长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终身受益。

1、健康阅读的习惯。

随着农村网络的普及, 手机上各种不健康的小说和影视作品泛滥, 加上农村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严重影响了农村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老师通过大力倡导农村低年级学生保持健康阅读, 是农村低年级学生走向文明阅读的必经之路。

2、专心阅读的习惯。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的读书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网络上各种流行语已经适应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步伐, 必须专心阅读, 养成专心阅读有助于自我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3、勤于动笔的习惯。

电脑和手机等各种便捷工具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学生不愿意去动手写作, 而是通过各种不动笔的形式去完成任务, 所以我们提倡低年级学生积极动笔、善于动笔, 勤于动笔, 做动笔的好孩子和好学生, 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 实现阅读和写作全面发展的良好趋势。

总之,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要立足现代农村教育模式、农村教育发展理念, 共同打造适合低年级现代阅读的长久之计。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教育领域内的各个环节与新型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电子阅读室基本普及、计算机教学模式取得良好进展、网络教育模式衔接到位, 农村教育也出现了信息化教学的转机, 但是由于农村教育领域基础条件的滞后, 不足以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理念的跨越发展, 根据我多年在农村教学的经验来谈谈如何全面推动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水平取得新的突破。

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 篇3

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和低年级课文全文注音的优势,教学开始,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松鼠的花生哪去了?他能找到花生吗?花生到底在哪?这些问题可能提的不是很逻辑,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几方面要求:①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②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③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

二、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读与思考相结合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教学中应把读与思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大松树和小松树》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大松树和冯伯伯分别说了什么?小松鼠为什么那么骄傲?大松树的态度又是怎样?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性阅读

低年级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首先,把握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坐井观天》一文通过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表现了青蛙的无知及小鸟的耐心与见识,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把握语速与语调。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①默读课文,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②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③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真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

五、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家》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仿照用“(   )是(   )的家”写话,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4

阅读内容:

《少先队员》(新苗圃20xx年第11期)“童话森林”部分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阅读描写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为主角的小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接受知识的灌溉,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勤发现,大胆想象的能力。

设计理念:

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领悟做人的一些道理,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心灵的启迪,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少先队员》(20xx年第11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猜谜语比赛:耳朵长,尾巴短,兴吃菜,不吃饭。(兔子)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猴子)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

2、是啊,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它们要干什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小动物,阅读几个描写小动物的小故事。

二、指导阅读。

(一)阅读小童话《假面舞会》

1、翻开书第28页,学生借助拼音阅读故事。

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什么地方有趣?看看故事中介绍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参加舞会?你最喜欢谁的扮相?

3、这个故事中的对话很有趣,有很多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记一记。带着自己的感觉,美美地读一读。

4、交流所画的词句,读出语气。

(二)走进“童话森林”

1、过渡:阅读完《假面舞会》这个故事,让我们继续走进小动物的童话城堡。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小童话《快乐小屋》和《下一个就是我》。想一想:这两个故事的主角是谁?你最喜欢哪个故事?

3、交流阅读收获,教师评点小结。

三、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阅读了有关动物的几个小故事,对一些小动物有了更多的了解,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收获可真不少。“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希望课后大家能多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去获得更多的知识。

2、介绍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安徒安童话》、《笨笨猪》杨红樱著

《小猪唏喜呼噜》孙幼军著、《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等。

第二课时:阅读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同步拓展第五课《鸡妈妈的新房子》

阅读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指导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获得课外阅读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了解阅读途径,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从而达到教学延伸的目的。

阅读重点:

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歌曲唱片、学生读书笔记。

课前预习:

课前阅读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老鹰抓小鸡》歌曲。会唱的同学拍手跟着唱。

老师问:这首歌写了什么动物?(老鹰抓小鸡)

对你们真棒,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童话,阅读描写鸡妈妈的文章。

二、学习童话《鸡妈妈的新房子》

1、谈话导入: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童话城堡:出示课题:走进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前言、目录。

出示故事书,打开前言。老师讲解:从前言可以知道书的大致内容。你们接着看目录,目录下面是故事的题目。目录里的故事在几页,我们一看就会知道。

3、推荐童话作品:《鸡妈妈的新房子》

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走进童话故事《鸡妈妈的新房子》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故事的题目。

4、投影示阅读要求:

A、读童话故事,把好词好句找出来,摘抄在读书笔记里。

B、我知道这个故事讲什么?

C、我喜欢的人物是谁?

D、我想说的是____________。

E、我要推荐的.课外书是————。师读阅读要求并讲解。

三、自主阅读童话故事《鸡妈妈的新房子》。

引出话题:师:你们的朗读太精彩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什么事?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1、鸡妈妈造的新房子好吗?

2、鸡妈妈听了鹅大哥的话为什么不高兴?鹅大哥说了什么话?

3、夏天到了,鸡妈妈的新房子又闷又热,她后悔没有听鹅大哥的话,后来她是怎样做的?

4、狐狸对鸡妈妈说了些什么?

5、狐狸吃掉小鸡后,鸡妈妈又怎样做?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阅读,边读、边找、边想。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鸡妈妈的新房子》。其他同学补充。

四、辩论:假如你是鸡妈妈,你会听狐狸的话吗?

五、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收获了什么?或者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六、小结读书方法:

1、刚才我们把读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再一一解决了,这也是

我们读课外书的一种方法。

2、我们以后读书有序、读书有法。如:我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3、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我喜欢鹅大哥,因为他提的建议很好。除了鹅大哥外,还喜欢谁?以后把你想的整理出来或记录下来。摘抄在读书笔记里。

七、拓展阅读:

这个故事很好看,我要推荐给朋友看。

推荐同类故事

了解阅读途径。

八、小结:

小朋友,我们阅读课外书只是刚刚起步,希望大家能多阅读一些好的课外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第三课时:我和《365夜故事》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借助拼音来阅读《365夜故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对《小马过河》的阅读指导,以点带面,使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活动重点:

1、具体指导阅读《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2、通过表演,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使他们有所收获。

3、通过“介绍我最喜欢(最不喜欢)的故事人物”和“小小故事会”的活动,来分享课外阅读收获,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活动过程:

活动一:指导阅读《小马过河》

一、故事导入:

1、师: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经典故事,想听吗?

师配乐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2、师: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就来自这本注音读物《365夜故事》,想不想亲自读读,再次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呢?

二、精心指导:

1、借助拼音自渎故事,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练练。

2、阅读交流:

(1)小马过河遇到了什么困难?

(2)牛伯伯和小松鼠分别是怎么说的?

(3)小马最后过河了吗?它是怎样过河的?

(4)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集体交流,讨论,老师相机点拨。

3、分角色表演。

(1)四人小小组合作表演。(小马、马妈妈、牛伯伯、小松鼠)

(1)师: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像这样精彩的故事,在这本《365夜故事》中,还有很多很多,它能领我们步入一个个童话王国,感受它的有趣,领略它的精彩。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开展阅读竞赛。

以四人小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哪组同学读的故事最多。两周评比一次。

活动二:介绍我最喜欢(最不喜欢)的故事人物

一、在小小组内介绍自己最喜欢(最不喜欢)的故事人物,并说说喜欢(不喜欢)的理由。

如:▲我最喜欢《猴子和鳄鱼》中的小猴子,因为这只小猴子非常机灵,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一点儿也不慌张,能自己想办法摆脱危险。

▲我最不喜欢《懒熊买西瓜》中的熊哥哥和熊弟弟,因为他们两个实在是太懒了,结果一个好好的西瓜被他们糟蹋了,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他们学习,我们要做勤劳的好孩子。

二、上台介绍自己最喜欢(最不喜欢)的故事人物,尽量跟别人介绍得不一样。

三、小结: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设计 篇5

(1)、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概括方法。

(2)、填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采隧道的方法不一样,这两种方法是根据的不同而设计的;它们的好处是什么

(3)、画出上述两种方法的示意图。(温馨提示)填完题目后,想想你采用了什么方法完成题目的,再说说做题的步骤。

2、生交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四、课外阅读练习,学用迁移,提高能力。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6

永定小学 丁建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章很多,但具体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却很少,本文试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在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上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语文 阅读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可见,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但是对于刚从幼儿园上来的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还很低,甚至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在笔者看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不纯粹是一种“阅读”的教学,不纯粹是一种只注重文本本身“多读”的教学,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

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先在于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可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活泼好动的一年级的孩子身上,又如何实施呢?

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小朋友们,读书啦!读书啦!身坐正,脚放平,眼离书本一尺,左手轻轻按,右手慢慢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乃至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

二、激发朗读兴趣,多读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因为,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收拢学生在下课时松弛的心,保证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方式:

1、通过故事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直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小学低年级学生都对故事特别喜欢,特别是童话故事,更受他们亲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很多都可以运用故事来导入。如《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们想知道吗?伴随着这个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很快进入课堂学习中,非常积极。孩子们在课的一开始就进入主动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2、采用谜语或儿歌引入,切入主题。在《小松鼠找花生果》一文导入时,我出示了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鼓励学生猜一猜,小松鼠到底去找什么呢?由此自然地引出课题,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再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面对人文性较强的文章,就可采用谈话引入,由声情并茂的谈话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境界里。如《人有两个宝》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人的大脑和小手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情,说一说,你的小手能做什么呢?家里的喜欢你的小手吗?为什么?这样就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孩子们在教师描述的情境中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激发了孩子们朗读的兴趣。

在兴趣的激发下,让孩子们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三、教师当好指挥家,调动各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教师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蚂蚁和蝈蝈》一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蚂蚁”的勤劳,引导学生理解重

点词句“有的背,有的拉,满头大汗”,让后通过教师范读中语音强调来帮助学生体会“蚂蚁”的勤劳。果然,教师范读之后,学生都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蚂蚁的勤劳”就这样蹦出来了。然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到重点词句“有的唱歌,有的睡觉,自由自在”,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体会“蝈蝈”的懒惰,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就能流利地读好课文,表达出感情。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兔妈妈,男生扮演小黑兔,女生扮演小白兔,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兔妈妈教育小黑兔要“敢于和高手比”的道理。教师不必过多指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学习《小松树和大松鼠》、《小松鼠找花生果》、《蚂蚁和蝈蝈》时,都可以让孩子们戴上头饰,通过表演、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同时培养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5、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表达得真有感情”„„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

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要是声音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等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互为补充。

关于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 篇7

一、创设阅读情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阅读活动之前设置良好的阅读情景有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行阅读活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既要注重在阅读课程之前进行有效地引导,也要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在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课程之前,设置简短而富有情趣的故事或者问题,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望。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能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而不是把阅读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之中,并且和小学生一起进行阅读、表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不是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学生在情景中进行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阅读的情景性,能够让学生在类似的情景中快速回忆起所学的知识,阅读效果更佳。

二、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选择阅读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也可以选择阅读教材之外的书刊杂志上的内容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选取时,多选择童话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浅显易懂的故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既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文学常识的积累,提高文学修养。在阅读内容选择方面,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或者过于枯燥、晦涩难懂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可能使学生由于看不懂阅读材料而对于阅读活动本身产生抵触心理,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三、转换阅读方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阅读方式之间的转换,而不是一种阅读方式一直进行下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材料和阅读后习题来确定对于阅读材料是进行精读还是略读,或者进行跳读,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对于阅读中生动形象的不同角色,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不必囿于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进行阅读的单调形式。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组内互相朗读等各种方式来进行,阅读是一件安静的事情,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同。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后的讨论,就某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谈谈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发言,尽量不要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阅读之后的相互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思想,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在进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的偏差,并且学会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

四、传授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如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外进行阅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所以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课程之外进行自主阅读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于各种阅读方法进行练习,并且在阅读之前让学生略读文章猜测大意,然后根据测试题有针对性地对于特定的段落内容进行精读,经常性地进行类似的训练,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在各种阅读方法中选择更合适的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60-01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以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阅读教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更是引人注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但是对其阅读习惯的培养则会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成效就成为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一、培养阅读兴趣,奠定阅读的心理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要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为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以往的学习都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是应该尽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获得阅读带给自己的独特的快乐,引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渴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驱使他们不断进行阅读的最好的动力。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在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中提高阅读能力。如果教师仅仅是一味地进行课外讲解,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喜欢展示自我的冲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尽情展现阅读带给自己的收获,发展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内加强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感即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它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们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就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进行精读感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从一词一句中感悟语言的精妙,最后在总结提升,实现整体与细节的结合,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在有插图的课文中,可以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中的情节,把读图与读文结合起来,一方面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采用画线法来标记重点,采用提纲法来归纳段意,采用提取法来归纳文章中心,促使他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选择适当材料,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将教材作为一个依托,适度向外拓展。在课内阅读时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而在课文阅读时,主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选择课文阅读内容时,要坚持和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原则和符号儿童阅读心理特点的原则。学生如果将书本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儿歌最感兴趣,喜欢有插图的直观形象的书籍。这些书籍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积累鲜活生动的语言素材。

四、采用多种形式,内化阅读习得的语言

将阅读习得的语言加以内化,使其自觉地运用到说话与写作当中是将语文学以致用的基本方式之一。要达到将语言内化的目的,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加强对语言的应用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比如对课文进行情景表演就是儿童非常喜欢的表现形式。儿童有愿意用动作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冲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编、自导、自演,使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更加透彻。另外进行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训练,也是将习得语言内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仿写、造句等方式将课本中习得的优美的语句进行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对习得语言的应用能力。比如学习过《秋姑娘》一文后,可以让学生用书中的结构和语言风格来写一篇《春姑娘》的文章,在班中进行交流,这样就将听、说、读、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阅读中习得的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内化。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灵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囡囡.浅析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小学三年级阅读课教学计划 篇9

课时安排:三年级9课时

阅读主题:走近杨红樱方法渗透:抓重点词句体会书中的人物形象(抓重点词作批注)

第一课时:走进杨红樱阿姨。介绍杨红樱的基本情况,挑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2―3部作品,教师简单讲述故事内容并介绍杨红樱的其他作品。宣布本学期将围绕《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书籍开展的一系列有意思的课外阅读活动。

第二课时:带《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进教室自由、安静地阅读。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进行亲子阅读。

第四课时:抓书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书中的人物形象。从描写人物的词句入手,体会书中人物的性格、情感进而读懂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五、六课时:杨红樱好书推荐与好书交换。学生挑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最喜欢的一本向其他同学进行推荐,可以讲述书中最有意思的故事,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书中最有意思的句子等等,最后评出“最佳推荐小书虫”。将自己喜欢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一两本书与其他同学交换同一系列中的其他书籍。

第七课时:“趣味伴读”联谊会。三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小朋友共读一本书。

第八课时:“我笔下的故事人物“漫画比赛。针对《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把书中最喜欢的故事人物以漫画的形式画下来,可用书中的词语、句子或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人物的特点。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和展示。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 篇1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体制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目前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改进。本文着重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策略研究,旨在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新课程理念;阅读教学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教师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阅读不仅仅只是语文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更是小学生接触语文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接收到文字的信息,并加深印象,能够起到不错的启蒙作用。但就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生硬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适合他们的阅读课堂应该是有着轻松、积极的阅读环境,阅读文字的声音是热情向上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间体现着对阅读内容充满的无限的探索欲的,师生能够在阅读课堂中共同感受到文字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然而在目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其教学模式生硬、教学思维死板,一堂阅读课下来,老师按照其备课进度教授完这堂课的知识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程度却不高,阅读教学质量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在上课之前,老师都有很认真地备课,为每一堂课的教案殚精竭虑,然而在课堂上,任何一段阅读内容都会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导致小学生会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想要老师解答,但是,为了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进度,大多数教师会忽略掉学生的问题,既不能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去教授课堂内容,又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能很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中对教师与学生的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教师与学生的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教学方式的错误。在不断地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认识到只是单一的授课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改变了教学方式,将课堂阅读时间留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看似重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对教师与学生这两个重要角色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在阅读教学中,与其他的课堂教学相比,更讲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不用说将教师与学生分离开来。这种严重重视一方,然后又忽略一方的教学模式是非常不可取的。教师应该怎样引导,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去认真考虑的事情。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进行引导式的自主阅读教学

作为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是天马行空的,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很高的兴趣,会有很多的为什么,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但专注力又不够强,此时身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鼓励他们

将他们对课文阅读的一些见解,一些感悟努力地表达出来,或者跟最好的朋友,或者是老师、同学都可以,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与其他人沟通完后,要求其与教师也进行沟通,比如说“你讲得那么好,老师也想要听听”之类的,鼓励学生与老师沟通,如此这般,不仅可以双重训练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根据阅读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小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进一步地阅读。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阅读中含有大量的优美文字,但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并不是很丰富,并不能很好地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此时就需要我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发散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审美观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授一堂阅读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查找到相关的图片、诗歌还有视频等,帮助小学生理解文字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的同时,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关的图景,不断丰富其想象力,感受其中的美好。如此既可以保持?W生的专注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更快速地习得知识。这就要求对于每节阅读教学课程,教师都需要坚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每堂课都生搬硬套,不仅不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影响对其审美观的培养。

(三)积极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从进入校园开始,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事实上用于阅读的课堂时间并不是很多,因此需要教师积极组织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布置课外阅读作业,限定时间,并要求学生记录其读后感,还可以组织课堂演讲,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与同学分享其阅读的内容以及读后心得体会。比如,有学生来推荐早读的课外阅读内容等等,表现好或者被选中的学生都有累计奖励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积极阅读,还可以促进其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低年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授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努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读” 篇11

一、一目双行,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借助拼音,既看汉字又看拼音地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拼音,这一步读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每个字的正确读音,重点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难读的字的读音。充分发挥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采用竞赛的方法读课文。以竞赛形式出现,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求知欲望增强了,这样不但使学生会读生字词,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多名学生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进一步检查生字读音是否准确,并且渗透形、义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课文中,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动手标出文章自然段的序号。

二、交融情感,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意味着学生与文本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也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通过“首席”的谈话,引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广泛涉猎语言文字,才能破译、领悟文本,提高精神境界,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引领,学生对文本所要传递的知识、思想、情趣进行思考、感悟,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交融情感,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以多读作为前提。语文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一个思想、容量较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尤其是学生不能马上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及情感时,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逐步走进文章里去,才能触摸到文章的脉搏,与文章产生内容、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三、教师范读,激发读书兴趣

新教材对教师范读课文的要求比较高。由于全文注音,学生时刻可以判别读音正误,因此,教师的范读只有准确无误,才能确实起到示范作用。新教材内容生动、有趣,低年级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性,只有教师范读正确,吐字清晰,表情达意恰到好处,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四、分段读文,反复体会课文

读课文时,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先读再说,说后再读,读中有导,导中有读,让学生人人读、个个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反复体会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表现出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如读懂吴王的话时,我教学生读时放慢速度,声音高昂,要有威严。读懂少年的话时,我要求学生语速稍快,语调低调,两眼睁大,尊重吴王的感觉,经过反复阅读,我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懂吴王的那种威严,感知哪种主观,这样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升华,体验情感交融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了。例如《放小鸟》,我让小朋友们看图,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从“拍拍翅膀”这个词语中体会到小鸟很高兴,看到小鸟飞上了蓝天,他们也格外高兴。最后,孩子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时,那高兴的情感溢于言表,对情感的体验也水到渠成。讨论填空、深化情感。“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 ___________。 “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离不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如果不放小鸟,我、小鸟和小鸟的妈妈都不会高兴的。”,“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要吃害虫,我们要保护鸟类。”,“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我觉得:给小鸟自由,这才是真正的爱小鸟。”……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读课文,理解和感悟的,是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的。阅读中,学生的多元解读还超越了文本的内容,丰富了文本的内涵。通过学生阅读文本,为课文补白,练习填空这样的语文活动,融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思想教育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看图,体会小鸟的想法,体会作者放走小鸟的原因,追求的就是更深刻、更真诚地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在扣击中,情感不断升华,各种情感水乳交融。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 篇12

一、创设情境, 直观为读作前奏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要抓住契机巧设情境, 激活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自然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 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 并把语言训练贯穿其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实物演示、图片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生活展现和语言描绘。创设情境, 缩短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自觉进入作者创设所处的情境之中,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的插图, 并且大部分插图都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 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先看图, 再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然后图文对照响亮地、清晰地、字正腔圆地读课文。如, 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书中的插图, 再说说蜗牛的样子。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 所以学生说得非常到位。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 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启发动脑, 思考为阅读导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我们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 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 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让他们自由讨论:比赛的内容、过程和比赛结果怎样?从太阳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读的读, 说的说, 思维异常活跃。

如, 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课时, 学生在初步感知了心急的猴子拔了种、种了拔之后提出:“猴子最后一无所得, 都怨那些多嘴的鸟。”这个意见虽提得突然, 却正切中理解课文的难点, 提得很有价值。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讨论,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 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训练口语, 说话与阅读共舞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 首先加强朗读和背诵。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方法, 也是培养情感、积累语言的得力手段。读书朗朗上口, 熟读成诵, 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其次重视复述练习。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促进语言发展。通过读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低年级教材中, 有一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读熟之后, 把故事转述给别人听。由于故事本身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 往往就在故事的情节中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奠定了说的基础。

四、形象再现, 表演为读作渲染

低年级学生好动, 表现欲强, 加之教材内容易懂, 趣味性强。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 让学生参与课文内容的表演。表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化抽象为形象, 突出重点。如, 读《狐假虎威》时, 先分角色, 让学生戴上标志性的头饰进入角色, 使学生在表演中体悟到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威猛。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这样, 学生得到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五、放手涂鸦, 画画为写作间奏

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

如, 在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 由于篇幅较长, 我采用范读、导读、赛读、分段读、配乐读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朗读背诵。由于学生对丹顶鹤很陌生, 如何帮助他们背诵?我让他们根据第二自然段画丹顶鹤, 记住它的样子及外形特点, 是画“在天上展翅飞翔”的丹顶鹤, 还是画“在地上引吭高歌”的丹顶鹤, 按自己的喜好来定, 学生兴致很高。虽然画作稚拙逗人, 却均符合文中句段描述。在画的同时, 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已流于笔尖, 烙进心里, 达到感悟美、再现美、创造美的目的。

六、适时练笔, 写话为读续尾声

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 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于永正老师说:“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 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 谁都能把语文教好, 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 抓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或精彩段落, 引导学生仿写。尽管是小学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中有时也需要续写。因为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言未尽、意未完的空白点。抓住空白点训练写作, 是读写自然结合的最佳方式。如,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最后“小鱼来了, 在下面嬉戏/雨点来了, 在上面唱歌……”我引导学生写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学生很高兴当上了小诗人, 一段段诗句优美动人, 想象奇特。

总之,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把听、说、写、思、想、画等与读书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 奏响阅读主旋律。

摘要:阅读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通过读的多样化,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大脑、双手等多种感官, 奏响阅读主旋律。

关键词:情境,读书,背诵,写话

参考文献

[1]顾丽芳.与编者对话:阅读教学的应有视角.江苏教育, 2013 (02) .

[2]王燕.浅谈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徐州教育科研, 2012 (4) .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13

皋兰县段家川小学 魏艳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可见,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太困难。但是对于刚从幼儿园上来的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还很低,甚至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对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今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不纯粹是一种“阅读”的教学,不纯粹是一种只注重文本本身“多读”的教学,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可见,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可以说对于一个人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到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又要作何理解?如何实施呢?

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小朋友们,读书啦!读书啦!身坐正,脚放平,眼离书本一尺,左手轻轻按,右手慢慢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

二、激发朗读兴趣多读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在学生朗读中或朗读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从而保持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教师当好指挥家,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5、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等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互为补充。

上一篇:升降机劳务承包合同下一篇:浅谈中国写意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