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文化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秦淮河文化(通用12篇)

秦淮河文化 篇1

[内容提要]:十里秦淮之地,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如烟如画的美景、美丽动人的传说爱情以及,凄凉感人的爱情以及千年的沧桑一直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宠儿。我国古代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秦淮种种历史文化。

[关键词]: 古诗 秦淮河 文化

秦淮风光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本名——淮河,又名‚龙藏浦‛。①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六朝时代达到鼎胜,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到了宋代逐渐复苏成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再度达到繁华的颠峰,金粉楼台、繁华椅丽。清末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直到1949年以后,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根治秦淮河,进行规模的治理,重点开发建设了秦淮风光,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六朝金粉,王谢候府的秦淮一直是文人诗词中忧伤美丽的意象,做为一个千年古都,在历经朝代变迁、草枯草荣后所以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是挖掘不尽的,自古,文人对于有‚十里珠帘‛

潮在悄悄的退落,月光若明若暗,江潮若隐若现,而远处,在茫茫的夜色里,两三点星星的渔火焰焰地闪烁着,那该是 对岸瓜州边停泊的渔船忽灭忽明的火光吧!如此夜色,完美到令人心痛苦。诗人便也无端的惆怅起来。于是,月美、夜美,连忧伤也便成了美。

秦淮的晨景和夜景之美在诗人咏叹下完美的呈现出来,那么说起秦淮美景便少不了风景明胜。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亲临金陵有感而发作下《金陵五题》,其中提到了两个风景名胜。

鸟衣巷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人们俗称其为‚鸟衣巷‛,鸟衣巷由此得名。东晋(317—369年)时,以王导、谢安为首的两个世家大族,都居住在鸟衣巷,人称其子弟为‚鸟衣郎‛。入唐后,王谢宅地沦为废墟。‚王谢古居‛③在鸟衣巷东,内悬王导、谢安画像。王谢家族中出现过‚王羲之、王献之、谢眺、谢灵运等文化巨人。‛‚王谢古居‛陈列馆的主体建筑为‚来燕堂‛、‚听筝堂‛和‚鉴晋楼‛馆中藏有六朝历史和六朝书画、雕塑、瓷器、生活等专厅,是人们了解六朝文化的窗口。

另一首《石头城》中提到的石头城则位于南京清凉山西,自虎踞关龙燔里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建的石头城,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公元前333年楚国灭了越国,楚威王设臵了金陵,并在清凉山上筑城‛④石头城由

楼、厅、堂高低曲折,错落有致。

进入园内,西边的郁金堂是莫愁旧居,屋内陈设大方,更有许多名联播送古色古香‚李尧栋的‘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孙依言的‘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画图间’;最有意思的是王恺运的一联‘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无漾,春时桃李又芳菲’,据说王恺运早年寓居金陵,听说金陵多才子,看不起外省人,便写了幅对联回击‘吾道南来,尽是镰溪一派;大江去,王非湘水余波’。这还不够,在一次关帝庙酒宴上,又挥毫写下了‘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低头’大煞了江南名士气焰。‛⑥

齐梁时期的《河中水之歌》对莫愁形象进行了描述‚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布,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⑦这首诗刻于郁金堂内壁,刻画出了莫愁光彩照人的形象。

清人袁枚钟情于莫愁湖,于是作诗‚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叛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柏云飞。‛

三、爱情

‚秦淮河十里珠帘是六朝时期贵族就集居地,隋唐后一度冷落,明清又再高度繁华,富贵云集,‛青楼林立,画航凌波,成

其一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揖。但渡无所若,我自迎接妆。其二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邻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其三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其中第一首诗以作者自己的中吻表达了对桃叶的爱恋,一句‚我自迎接妆‛表现出一种超封建礼教的疼惜和爱幕。因为在夫权社会,女子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因献之却炳弃了男尊女卑夫为天的传统把爱妾奉若上宾,可畏是举案齐眉,显出了浓情无限。

第二、三首则以桃叶的吻表达了对诗人的爱幕感激之情,诗中一句‚桃叶连桃根‛表现出了两人相儒以沫,生死不离的感情,着实令人艳羡。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长干行》也写出了一段爱情心史‚妾发初颜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住长于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干。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

岸密密的楼阁逼的窄窄的,连夕阳也进不来,显得愈加柔弱且幽暗,又怎么载得动前朝的烟云往事。尽管那轮明月依旧,然物是人非,又岂能在一忧郁的河流里强行去捞起一册湿漉漉的《桃花扇》。

新中国成立后,秦淮和虽不再是交通要道,但沿河整治使它成为一已历史文化与现代美观交融的景观走廊与游览胜地,现代人们对环境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历史上一直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商业区的秦淮河畔具有的优越自然和人文环境日益受到青睐,将会近来一个新的发展历史时期,秦淮这块千年之地深厚的文化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怀古思今。

[注释]:

1、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读,入长江。选自《秦淮河史话》第8页韩品峥、韩文宁,南方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2、张祜所作古诗《题金陵渡》选自〈唐诗精品〉58页,主编彭庆生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3、‚王谢古居‛因是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旧居,故此得名。选自《秦淮河史话》第27页韩品峥、韩文宁,南方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4、选自《秦淮河史话》第115页 韩品峥、韩文宁,南方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秦淮河文化 篇2

一、历史观的秦淮文化

关于秦淮文化的研究, 在文人学者和政府号召的结合下, 迄今著述颇丰, 文人着力研究挖掘秦淮文化的历史脉络, 向世人及后人昭示其文化形成的踪迹, 当如数历史珍宝件件桩桩, 另外, 则着力于研究秦淮文化发展的当代价值, 诸如遗迹保护、旅游开发。金陵客认为秦淮文化是一种地理文化。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 秦淮文化是南京的母体文化, 又是一种历史文化。秦淮文化的历史底蕴异常丰厚, 历来为世人瞩目。从秦汉以来, 中经六朝繁华, 虽隋唐宋元一度衰落, 却已成为文人墨客幽然怀古之地, 到了明朝, 朱元璋统一天下, 南京再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末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在南京的殊死战争, 辛亥革命定都南京与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无上光荣, 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辉煌胜利, 这一个半世纪以来南京城里的风风雨雨, 成为南京历史文化中最令人难忘的章节, 也是秦淮文化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历史因子。

秦淮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记忆, 对当地人们的理念、行为有深刻的影响。一个特殊地域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观念, 已经成为某种深刻的记忆, 在秦淮河水滋养的地方世代相传。因此, 尽管近百年来, 传统文化不断地遭到批判否定, 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在鳞次栉比中远离地基, 不同的城市开始越来越相似, 人们需要寻找城市的独特性依据, 需要在城市古老历史中发掘其与众不同的元素, 这时候, 地方传统文化宛如儿时的记忆开始悄然回归。

二、社会的秦淮文化

秦淮文化还是一种社会文化。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看, 秦淮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从文化性格上分析, 南京虽是古都, 却是偏安王朝的都城, 又地处富庶的长江下游, 所以南京人形成了不思进取的、悠闲风雅的故都文化心理。南京人之悠闲风雅, 如《儒林外史》里描述的场景, 是“劳动人民”卖完货后, 到永宁泉吃壶茶, 然后到雨花台看落日。 (1)

秦淮文化洋溢着香艳气息, 对此研究也颇多着墨, 这一方面确实是秦淮河房深赋的魅力, 另一方面从侧面体现着某一时期的文人气节和文化潮流。 (2) (3)

秦淮文化更突出的是塑造并影响了每一个时代的文人群体, 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读书观。秦淮自古就有爱书、读书、藏书、著书、刻书的风气。从周处读书台、二陆读书台传说开始, 到六朝中, 秦淮书香四溢, 咏吟声通及秦淮河两岸, 此风源流不绝。南朝宋人谢弘微是史载第一位秦淮藏书家, 虽贫贱, 但藏书数千卷。梁武帝萧衍爱藏书, 影响天下, “四境之内, 家有文史”, 这是秦淮读书藏书的顶峰。南京历代藏书达十万卷以上者有焦斌、朱绪曾、丁雄飞、黄虞援、袁枚、孙星衍、甘福等人, 成千上万卷者不计其数。千顷斋、五车楼、津逮楼名满天下;从无想山人、青溪居士、四音山人、梅痴居士、愚园灌支、无不悔翁等雅号上, 可想见读书人的稚趣志向;文学社团如社、白社、长干社、苔岑诗社等星罗棋布, 秦淮青溪是文人经常吟咏的场所;秦淮二妙、东城三金、长干三诗僧、秦淮四姬、金陵二王、白门四俊、石城七子、江东三大家等, 这都是秦淮文化中的佼佼者。 (4)

在秦淮文化的研究方面, 在文化的历史性和文化的实用性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为我们了解秦淮文化的由来发展, 以及秦淮文化的内涵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帮助, 也为在挖掘基础上的文化利用提供了资料史料, 故有今日南京之秦淮旅游开发吸引每年大量观光客前来消费, 古为今用, 发挥温热, 而我们认为秦淮文化的已有研究不仅有学术上的价值, 而且具备学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功能。

三、现代性的历史文化题材

从历史上看, “现代化”一词是用以代替“西方化”的, 因为人们承认现代化过程的普遍意义。 (5) 现代化过程虽起源于西欧, 但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其余各地, 因此表达这一过程的概念不能局限于地理上的“西方”, 而应当比它更广阔。 (6)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求, 不仅在于普遍以西方为标准, 而且表现出强烈的古为今用的意识。在对待各有特点的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开发态度上, “现代化”的要求日益清晰地表现出价值实现的急功近利。

文化通常不仅指文化的有形表现, 如音乐、语言和礼仪传统, 而且指与创新有关联的态度和价值观。而在中国当今, 开发利用古老文化的策略变得越来越趋向一致, 那就是重形式轻观念。在今日中国之城市文化研究和城市旅游中, 老街开发和项目多如牛毛, 几乎成为城市开发之必选。名气大的如云南丽江、湖南凤凰和芙蓉、杭州宋城、上海老街, 江南的周庄、乌镇、南塘、屯溪、高淳, 更有许多对游客影响不大的。老街跟风潮中典型的是传统建筑式样 (以式样为主, 材料上掺杂大量现在建材冒充古材) , 沿街商铺以售卖传统商品或地方土特为主, 有些老街项目还出现古装打扮。这些形式上的仿古, 成效显著者, 是极易被模仿山寨的, 因为其“仿古”主要在于形式上的高“仿”。故而, 急需深刻挖掘地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寻常”的文化魅力, 整理和提升其文化的独特性。

历史研究在重纵向性的同时, 也要重视其横向的比较。秦淮文化之盛年, 与中国同期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为其领先的特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比对, 了解当时秦淮文化的先进性, 后人在理解秦淮文化的内涵之时, 不仅要了解其构成成分, 更要了解这种文化对比其同时代的先进度, 以这种精神内核指导新秦淮文化的发展和价值实现。由于明清时, 秦淮河夫子庙 (贡院)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试场所, 极盛时超过2万个考试席位, 出产了超过历代状元总数一半以上的考试明星, 而明清时候国人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途径就是以科举为绝对之主要,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 当时因科考而繁华的秦淮文化应该能在某种程度上有领先朝局的先进性 (被模仿) 。

因此秦淮文化的价值意义, 应该表现在它对文人思想的影响性, 它对社会大众生活追求境界理想的影响性, 它对后世的影响性, 等等。

城市历史的保护, 绝不单指建筑物实体、街道形态等物质外壳进行复原、保护, 还包括历史文化内涵等在内的整体文化环境保护, 这才是根本。

秦淮文化作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的历史社会文化形式, 除了以乐律书画、文学文字、建筑桥梁等实际形式标明它的独特性之外, 更主要的是秦淮文化具有地域的认同感, 吸引人们形成趋同的价值观。因此, 在文化发展的追求上, 有必要对文化的认同感、价值观引起足够重视。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与科技

WENJIAOZILIAO

的互动结合, 使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思想的载体, 日益渗透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 (7) 城市是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成长起来的, 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名片, 每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闪现着它的文化光彩, 沉淀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说:“作为世界人们普遍向往居住的城市环境应该是拥有历史传统, 有新的文化艺术发展的城市……”城市本身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最能引人入胜、最能打动人心、最值得细细品味的东西, 是在这个城市中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和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文魅力。历史和历史所造就的独特人文魅力, 才是这座城市的真正意义所在。一个城市曾经营造的历史文化环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 直接关系到它能否延续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 能否引导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

摘要:秦淮文化发端于秦汉、六朝、隋唐宋, 繁华于明清民国, 历史观的秦淮文化是经历朝代而绵延不息的;秦淮文化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包括广泛的社会内容;从现代性角度出发, 秦淮文化之盛年, 与中国同期其他地域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为其领先的特质, 挖掘其领先特质是现代价值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秦淮文化,现代价值,历史文化选材

参考文献

[1]龚慧.秦淮风光带旅游商品策划对策与研究.企业文化, 2011.10.

[2]从史海书山到桨声灯影———秦淮地方志工作与秦淮文化.江苏地方志, 2011.06.

[3]许旸.宗法意识下的秦淮花灯艺术研究.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

[4]王玺.南京秦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社科纵横 (新理论版) , 2011.03.

[5]孙峰.让秦淮河水滋养文化名城.群众, 2010.05.

[6]李修福.历史文化名城原真性探讨———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红河学院学报, 2010.06.

[7]王长才.“清凉山文化”刍议.民主, 2009.12.

[8]王凯, 闫旭.秦淮滨水文化的挖掘与探索.江苏水利, 2009.12.

[9]王凯, 徐惠民.秦淮河———浓缩了南京的灿烂文明.江苏水利, 2004.10.

[10]张翠蓁, 姚亦锋.滨水景观设计及其历史文化承载再现的研究———南京外秦淮河规划.中国园林, 2004.10.

[11]王悦.秦淮船宴的研究与开发.美食, 2004.01.

历史文化保护的秦淮模式 篇3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文物可谓遍地都是,随便一锹挖下去都有可能挖到一座古墓。今年3月底,南京雨花区某施工单位在未经考古勘探发掘的情况下违规强行施工,导致5座六朝墓葬被破坏。不久前,南京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对六朝古墓被毁事件做出50万元的行政处罚。

“这也是南京针对破坏地下文物行为开出的‘史上最重罚单’。”7月4日,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检察长朱赫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南京破坏文物事件多发,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开始在保护历史文化方面下工夫。今年6月4日,秦淮区检察院牵头举办了秦淮区历史文化司法保护论坛。

“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努力打造秦淮区历史文化保护新高地。”朱赫告诉记者,目前,秦淮区检察院已成立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检察服务站,出台《服务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实施意见》,并搭建了一个多方参与的历史文化保护平台,使检察工作在景区立足生根。

文物破坏案件频发

“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南原秦淮区地处南京主城南部,自古以来文人荟萃,商贾云集,文化底蕴厚重,各类遗存众多,历史名人辈出,被誉为是古都金陵的起源,南京文化的摇篮。

2013年2月,新的行政规划后,原秦淮区与白下区合并,组成新秦淮区。原白下区坐拥各类古建筑、古遗址,历史文化也十分丰富。合并后,浓厚的历史文化成为新秦淮区的一大特色。据了解,新秦淮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17处、市级23处、区级17处。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这些历史文物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不仅破坏文物的现象偶有发生,还存在行政机关多头管理,违法行为管理职责不明、责任追究不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的职务犯罪常发,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等多种问题。”朱赫说。

2009年8月12日,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门口一尊清代文物——石狮被东部路桥公司的施工车辆撞倒断裂,车辆驾驶员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这两起事故,我们检察院都直接参与事故处理,也发现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一些问题。”朱赫介绍说,“瞻园石狮子受损事件”发生后,秦淮区检察院便发出了督促起诉书。我们的办案人员发现,由于文物鉴定机构与司法评估资质脱节,导致江苏省内没有一家具有文物司法评估资质的鉴定、评估机构,“这不仅造成省内文物专家对我省文物司法鉴定无发言权,而且直接影响省内文物的司法保护效果”。

为评估被撞毁损石狮的价值,江苏省文物局出函委托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鉴定为明清时期文物。南京博物院为该石狮出具复原修复的经费概算为200970元,不包含文物损伤费。南京文物公司评估证明受损石狮目前市场价值估价为60-80万人民币,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进一步评估该石狮的价值损失至少应在40万元。

最终,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最终按照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对石狮的评估价值诉至法院,要求东部路桥公司赔偿文物修理费200970元,文物损失费400000元。

但在案件审理中,被告东部路桥公司对于原告提供的评估鉴定结论有异议,以“原告方的鉴定委托程序混乱,鉴定机构无相应资质”为由,申请对受损石狮的年代、市场价格、价值损失及修复费用进行重新鉴定,以明确原告的具体损失。

秦淮区法院同意被告东部路桥公司提出的重新鉴定、评估的申请。经查询江苏省高级法院关于评估、鉴定机构名册,未发现省内具有对文物进行司法评估资质的鉴定、评估机构。于是秦淮区法院指定并委托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对受损石狮的修复费用、财产损失进行重新评估。由于该司法鉴定所为河南省司法厅批准设立,并报司法部备案,鉴定业务范围为:艺术文物司法鉴定和书画司法鉴定。该鉴定所出具的司法鉴定结论为:受损石狮修复费用为15万元左右,文物损失贬值费应在20万元左右。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出具的司法鉴定意见书被区法院作为定案依据。

2011年7月8日,秦淮区法院判决东部路桥公司赔偿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损失348000元。

“文物本身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影响力、艺术性的损毁是无可挽回的。”“瞻园石狮子受损事件”中,两家文物鉴定机构的评估价相差了25万余元,让朱赫感慨万千,他意识到,强化文物和艺术品司法评估机构建设已刻不容缓。

2012年,一家公司的法拉利跑车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中华门城堡上进行“漂移”,被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经过调查,这项商业活动经过中华门城堡管理所的同意,但是未经过南京市文物局的审批。

此事引起了秦淮区检察院的关注,随向其主管单位发出了检察建议,要求立即停止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及时依法处罚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挽回国有文物损失。

“瞻园石狮子受损事件”和“中华门瓮城法拉利漂移事件”,都曾在当地引起过热议。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也在这两起文物破坏案之后,进入朱赫的注意视线中。

现行历史文化保护的检察触角

朱赫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作为检察机关,对于历史文化保护,他们能做什么。秦淮区检察院曾以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为样本,作了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检察保护调查。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检察保护,一方面体现在处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引发的纠纷案。调研显示,经过多年经营,夫子庙景区已成为秦淮区的品牌和形象,与此同时,由于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存在职能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各类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不断发生。

据秦淮区检察院刑检部门统计,每年办理的涉及夫子庙等景区的刑事案件均在数十件以上,案件集中于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诸多方面,其中一部分案件是由于管理分散、执法力量不足、资源要素配置不充分造成的。如2012年11月的一个周末,马鞍山游客力某一家三口和上海游客相某一家六口,在夫子庙西牌坊大转盘处,为争抢出租车发生纠纷,在互殴过程中一人受轻伤。

nlc202309040807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过程中的職务犯罪案件,也是检察机关发挥作用的重点。据了解,近年来,秦淮区加强了对该区门东门西历史文化保护改造工作的力度,老门东、愚园、秦淮河河房等一批古建筑得到保护和修缮。国家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文物保护的改善民生,但一些贪腐案件也因此滋生。

调研显示,近两年来,秦淮区检察院共查处了十余件拆迁和城建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占整个区职务犯罪案件的一半以上。如区城镇综合开发总公司动迁员王某某贪污案,风光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动迁科长杨某贪污、受贿案,红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方某某受贿案,区拆迁办傅某受贿案,区房地产开发公司陈某某受贿案等,上述人员均是在拆迁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贪污房产或者收受有关人员的贿赂。

“也有一些历史文化破坏现象,是目前检察触角很难延伸到的。”朱赫有些遗憾地说。

朱赫所指的主要是城市规划带来的历史文化破坏。据了解,南京明城墙内老城约为40平方公里左右,未改造的仅剩2平方公里左右,在城市现代化和老城改造过程中,城南的历史街区仍然面临被拆除的困境。

记者了解到,1994年后的七八年里,城南金沙井、百花巷等传统民居保护区被破坏,2006年至2009年,南京市政府着手对秦淮河沿岸的安品街、牛市-颜料坊、船板巷、钓鱼台、门东、门西、南捕厅等历史街区进行拆迁改造,先后拆毁颜料坊、牛市、秦淮河两岸大量珍贵的河房以及南捕厅不少历史建筑。

朱赫介绍说,从新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看,秦淮区仅有门东、门西两片传统民居群划作保护片区面积,还不到明南京城的几十分之一。“这样的保护范围和力度与南京历史名城的地位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丰富的地下文物遗存正受到严重威胁,一些部门和单位盲目施工,导致地下文物遭到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

打造历史文化保护新高地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保护古建筑物的位置部署秩序和整个文物环境的观点。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在重视历史环境保护的国际潮流影响下,保护古城的思想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核心的多层次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文物、历史名城和历史街区保护的法律法规。而南京市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其对历史文化的规划与保护从未停步,1984 年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此后,又陆续制定出台了《南京城墙保护规划》、《南朝陵墓石刻保护规划》、《明孝陵保护规划》等8部规划,2010年又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保护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秦淮区检察院郭月芳看来,尽管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出台的规定不少,但法律保护整体现状令人担忧。她举例说,现行法规文件的内容往往以明确保护的对象、保护的内容与方法为主, 而对保护运行过程中具体管理操作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规划却十分缺乏, 如保护中具体范围的确定方式、保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与运行程序、监督反馈机构的设置与运行程序、保护资金的来源与金额比例以及违章处罚规定等均无具体规范。

“这就放松了法规在执行过程中自由裁量的范围与尺度, 加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本身涉及问题的复杂性, 造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规的执行存在相当大的弹性与出入。”郭月芳补充说。

“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护,但近年来,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提升执法公信力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保护历史文化和检察职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朱赫说。

朱赫认为,履行检察职能其中一个切入点是增强公民文物保护意识。秦淮区检察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一些公民对文物缺乏基本的价值认识,所到之处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或者期待在老街的改造开发中获取高额的经济补偿,思想上没有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有的地方在文物保护上角色定位不清,作用缺失,出现了许多修旧如新的案例,人为制造大量假古董。

为此,秦淮区检察院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讲座、培训班、知识竞赛、巡回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普及文物保护的法律知识。“我的构想是,最终可以在秦淮区领导、文化局、检察院的牵头下,建立一个历史文化保护联盟,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的运作平台,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律等多种手段,统筹规划、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朱赫说。

秦淮河 篇4

我们骑过一座直对着集庆门的桥,再向右一拐,前方不远的地方就是热闹的虹悦城了。与城墙并排的通往集庆门方向的一条马路的右边的就是一条河面宽阔的秦淮河了。现在的秦淮河仿佛成了波浪滚滚的“黄河”。那河水旋转着,翻滚着,好像着急着去什么地方赶集似的向着北方奔去。妈妈说:“这次的梅雨导致了部分地区被淹,比如江北的全景房免费升级成了“海景房”,一个不小心,成了东方威尼斯了。”我们推着车,贴着河堤的栏杆小心翼翼地“欣赏”这浩瀚的水景。因为水面看上去离路面大约有2米的高度,两岸的无数的柳树拖着长长的辫子在“洗澡”。一位胆大的人,提着鱼竿在垂钓。我好奇地踮起脚尖看看他的脚边的水桶,“钓到鱼了吗?”呵呵,那路人不吭声。真是应了那句“怕得鱼惊不应人”。

走走骑骑。“疑,前面怎么停了好几辆车子?”我故意卖了关子问妈妈。

“不知道”。

“呦,太没文化了,我告诉你,那些车为什么能停在那,而且不用担心被贴罚单。最近,全国普降暴雨,水流的速度增加了,相应的`水的浮力也变大,桥墩的重心力由此减弱。专家就想到借用重型卡车的重力来抵减水的浮力,保护桥的安全。”

“你怎么知道的?”

“看报纸的!”我略带得意地说。

夜游秦淮河作文 篇5

在画舫上,只见五光十色的灯光不停地闪烁,那灯光有的像“红的灯笼”,有的像“黄的金龙”,有的像“紫的葡萄”,有的像“白的花儿”,还有的像“粉的桃子”,可好看了!河上有几座石桥,桥上刻着各种各样的画,挂着色彩斑斓的彩灯,真美呀!画舫一直往前开,我们被一处又一处的彩灯迷住了,发出阵阵惊叹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幅壁画――“双龙戏珠“。

“双龙戏珠”有两条龙和珠子组成,龙的身子金黄金黄的,一对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龙须,锋利的爪子个尖尖的牙齿,真是威猛!两条龙围着珠子好像在争斗,更像在玩耍。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栩栩如生。整个秦淮河在彩灯的笼罩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让游客们不肯离去。

秦淮河导游词 篇6

南河,位于赤山湖之南。由原南、西二河合并而成,从赤山湖河口起(下葛村西北)直线向南经西溪桥至杨绪坝(虬山水库溢洪道)向东切岭接老河,裁弯取直过李家桥,再转向老南河至天王坝止为主河,全长16.3公里,上受瓦屋、丫髻、方山、浮山、虬山等诸山计212.55平方公里来水,汇入赤山湖下注秦淮。

中河,自湖东圩西头村起,经团结桥(原名崇福桥)、中河桥(原红星桥)、红旗桥至老赵龙桥止为主河,全长9.38公里。赵龙桥向上有两条支河,一条向南旧名白李溪,经曹村坝,上穿常溧公路至潘冲水库止;一条向东,经后倪坝至茅山水库止,上受茅山、长龙山、狮子山、老虎山等诸山计151.9平方公里来水,经赤山湖下注秦淮。

北河,原名淤香河,是赤山湖最初的九河进水之一,从赤山湖东河口起经义城桥、北河桥至二圣水库止为干河,是古破岗渎故道所经之地,上承135平方公里来水,经赤山湖下注秦淮。。

汤水河,以古汤水镇得名,下起江宁县夏三岔,向北经东、西水门、元桥、土桥至时庄滚水坝止,长13.3公里,为汤水河干河,上有黄梅、汤泉、唐家三条支河,总集水面积194.2平方公里,其中江宁县占113.4平方公里。

秦淮水系在上游山丘之间尚有小支河金戴、浦溪、李塔、上杆、郭庄南河及郭庄西南平圩区的二干河等6条,均由所在乡镇统一规划,调集劳力,予以整治。

秦淮河文化 篇7

一、重视优雅的昆曲

在选择音乐节目方面,明清时期秦淮河畔的乐妓注重演奏昆曲,且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特别喜欢演奏《荆钗记》与《西厢记》,其中单曲曲目中多演奏《仙圆》与《佳期》,这种独特的选曲风格一直延续至清末。秦淮乐妓多选择以生旦为角色的曲目,既和演出角色在年龄、性格方面相符,同时表演也非常雅致,体现在:①音乐唱词十分华美,当时的很多文人都参与创作,唱词雅致华丽,如《西厢记》中的‘皂罗袍’。②昆曲音乐“纡徐缈绕,清丽婉转”这和北方曲子粗犷苍劲的风格截然不同,其细腻的曲风与女性的温婉、柔美巧妙融合,受到广大乐妓的追捧[1]。

在音乐表现手法方面,秦淮乐妓的度曲和优伶戏曲表演有所不同,乐妓以清唱为主,即在无锣鼓伴奏的情况下演唱昆曲,曲风十分清俊柔和;而优伶则以戏曲表演为主。当时清唱昆曲是一种雅到极致的表现手法,发展至清朝,诗人龚自珍认为清唱属雅宴之乐,而演剧属狎游,二者是截然相反的表现方式[2]。可以说乐妓注重音乐的表演,而优伶则注重戏剧表演,营造锣鼓喧闹的氛围,在欣赏时观众多重视演出的扮相和剧情。在清代昆曲融入了类似与黄腔的地方性戏曲声腔,慢慢远离雅的风格。清唱偶尔也会加入伴奏,通常为鼓板,以缓慢的速度演唱,重视人声表演,且清唱备受文人的推崇,张岱在虎丘品曲时说:“一夫登场,不拍不箫,声音如丝,裂石穿云”,可见乐妓唱曲时不需伴奏,更不需演出配角,只需一人登场演唱就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轻视风流小曲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秦淮河畔的乐妓对于风流小曲多抱着十分不屑的态度,这在当时全国各地的乐妓文化中是非常独特的。在明代小曲常常和俚曲、俗曲、小令通用,明代王骥德曾言:“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可以说小曲是和说唱、戏曲相对应的音乐形式,以曲为主,侬腔,主要包括元朝流传下来的小令、明朝民间歌曲等,小曲在明朝不单单是俗曲与民间山歌的合称,还包括了很多文人创作的作品,明末以后,小曲发展成为有乐器伴奏的套曲。

乐妓演唱小曲主要有清唱、加伴奏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意境,如果是下等妓女演唱,多属于倚门卖唱的淫词艳曲,乐妓清唱则能唱出令人魂魄飞散的意境。虽然史书上记载清朝的小曲多伴随有檀板、弦子、琵琶、月琴,实际上还伴随有笛、箫、笙、鼓板等乐器,若在北方还伴随有浑、筝、蓁等乐器。小曲的伴奏多是由演唱者表演场合而决定,无固定形式,不同地区伴奏乐器不同,演唱者也可以一边唱一边弹,进行即兴表演[3]。

明清时期的小曲有数不清的曲牌名,比如:《寄生草》、《山坡羊》、《醉太平》、《泥捏人》、《银纽丝》、《乾荷叶》、《鞋打卦》、《桐城歌》、《闹五更》等等。很多小曲都是民间老百姓创作的,是明朝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发展至明末,小曲慢慢走出了词曲格调而变成了淫词艳曲的载体。如:冯梦龙的的《挂枝儿》对妓女生活进行真实描写:“攒些生活本钱,做些风流生意……估价也不十分贵,有三分钱的,五分钱的,好件东西也,主顾儿不误你……”

从这首歌词来看,写的是妓院鸨母养妓女谋生的内容,描述娼妓在明朝的生活现状。但是明清时期的小曲也不全是淫靡之曲,也存在一部分是文人雅士根据小曲曲名填词进行创作的。如杨荫浏老先生所言,固然小曲中有很多糟粕,但小曲是否淫秽不能单单以曲牌名确定,理应由内容决定,小曲中仍旧存在雅曲。若将明清时期秦淮河畔妓女演唱的小曲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文人依照民间曲调填词形成的小曲,主要由上等妓女(文化修养高)演唱;其二广泛在民间流传的小曲,主要由中下等妓女演唱,从这点可以看出乐妓轻视演唱小曲的理由,而乐妓最为不屑的是小屋中低俗的歌词。从音乐发展历程看,小曲在明末发展至高峰,但现今能看到的秦淮乐妓演唱的小曲并不多,到清代,乐妓演唱小曲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乐妓非常擅长昆曲、琵琶、小调及鼓板[4]。

三、崇尚典雅古琴与琵琶

通常来说,乐妓所熟悉的乐器主要包括笛、箫、鼓板、古琴、檀板、琵琶、三弦等,而在上述几种乐器中,明末秦淮河畔的乐妓尤其钟情于古琴,这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殊音乐文化现象。在明《板桥杂记》中明确记载有11位乐妓弹奏古琴,相比之下,清代记录只有3位,甚者有乐妓对古琴的喜欢达到痴迷的程度,像齐瑞春,谈古琴可以弹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现存的古琴演奏曲子有《平沙落雁》,有些乐妓既会弹奏古琴,也会演唱琴歌[5]。虽然现代人不能完全了解乐妓的古琴弹奏技艺师承何人,但从相关书籍的记录中,可知秦淮乐妓的弹奏技艺深受文人影响。至清朝秦淮河畔的少数乐妓仍会弹奏古琴,但已经和明朝蔚然成风的现象大相径庭,沦为个别乐妓的爱好罢了。

除却古琴以外,明清时期秦淮乐妓还擅长弹奏琵琶,有很多民间艺人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如:查八十,在《客座赘语》这本书中就明确记录了她弹奏琵琶的事情:“查曰:‘妓人琵琶,一扫四弦俱绝’……杨家世以琵琶鸣,酒半,查取琵琶弹,官人琵琶,与寻常不同,汝占板俱不是,曲半,问查来历,曰‘吾正阳钟秀弟子也,相持而泣,流连不忍别’……”这写的是查八十在南京妓馆中遇到故人的事情,女子听到弹奏琵琶的声音认出师傅钟秀之,并道出了两个不同派别其一为世代以琵琶鸣的杨家;其二为以查八十为代表的钟秀之派,且后者的琵琶声音弹奏技法独具一格,听众一闻便知[6]。这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在明清时期得到高度发展,出现了一批技艺精湛的艺人,她们活跃在秦淮一带,将自身技艺传授给秦淮河畔的乐妓。此外,乐妓弹奏琵琶和民间艺人有所不同,其弹奏多是采用歌曲伴奏的形式,独奏方式与众不同,现存清代《画舫余谈》中记录的琵琶曲目有‘雪夜’、‘藏舟’、‘絮阁’等。

四、结语

夜遊秦淮河 篇8

吃罷晚飯,夜幕已經遮住了最後一抹晚霞。我們一行在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甯女士的陪同下,從夫子廟登畫舫,夜遊秦淮河。

秦淮河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全長約110公里,流域面積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的主要河道,她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流入城裡的內秦淮河,東西水關之間的河段,素有“十裡秦淮”、“六朝金粉”之譽。兩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群,飛簷漏窗,雕樑畫棟,畫舫淩波,槳聲燈影,加之人文薈萃、市井繁華,構成獨有的金陵古都風貌——秦淮河風光帶。

品茗“雨花茶”,嘴嚼“狀元豆”,聆聽琵琶曲,歷來受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青睞。現在這些都已經讓“尋常百姓”領略。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龍藏浦”。歷史上關於秦淮河的傳說和記載甚多。《輿地志》稱:“秦始皇時,望氣者雲‘江東有天子氣',乃東遊以厭之。又鑿金陵以斷其氣。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斷之處。”陳沂《金陵古今圖考》中也認為,秦始皇“以望氣者之言,鑿釧阜,斷壟,以泄王氣。水自方山西北,巨流環繞,至石頭過於江,後人名曰秦淮”。其實,淮水改稱“秦淮”是從唐代開始的,據《健康志》記載,“秦淮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分別屈曲,不類人功,疑非秦皇所開”。很顯然,秦始皇開鑿秦淮河只是一種傳說。

入夜,華燈初放,月上東山,泮池內的大型彩色音樂噴泉,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噴射出各種藝術水花,星光點點、河波倒影。隨著船工、船娘那“吱呀”的搖櫓聲,兩岸的古建築輕輕地向我們走來……

秦淮河的夜繁華而不豔,迷人而不膩,且多了靈氣和江南才氣。青石板鋪成的甬道,兩旁一幢連著一幢,各式各樣古典建築風格的二層樓榭,在燈光的輝映下,或紅、或黃、或青或粉紅……和著秦淮河升起的陣陣暮靄朦朧而神秘。

秦淮河是六朝脂粉都,古代才子風流的餘韻縈縈,金陵八豔各其的傳奇與遭遇,盡彌漫在這夜色籠罩下的千年秦淮河上。姑蘇潼裡人來人往,黃包車夫拉著黃包車也不時從身邊吆喝而過,巷中間的商販們用一個連著一個的商鋪自然地將巷子分成兩邊,商販們清脆而不失熱情的吆喝聲彼此起伏,總能吸引眾多遊人的目光

遙想往事,這裡曾多次演譯過“金陵王氣黯然收”的悲劇,“煙籠寒水夜籠沙,夜泊秦淮進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是詩人在國難當頭時的傷感。南京城的帝王與北京相比多了幾分柔媚,少了幾分王者的霸氣,她帶有更多的文化性和書卷氣。南朝的梁武帝蕭衍,陳後主陳叔寶,南唐中主李景和後主李煜,他們溫情柔弱,崇尚文化,偏安一隅,在弄花吟月中,誤了國事,落得一朝之都“山松草野帶花桃,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村部蕭條”,面對強敵束手無策,使江山丟失,國破家亡,李白歎道:“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更讓李後主哀痛:“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苦難才能圓滿人生的整體,尷尬才能品出人生的韻味。這樣才能交匯成一幅壯美人生的畫卷,才能掌握人生的真諦。一次次的衰敗,一次次的繁榮,以她的風流聞名於天下,引得歷代文人墨客潑墨揮毫。世事茫茫難自料,清風明月冷看人。在漫長的歲月中,秦淮河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承載著過往的輝煌和曾經的衰敗,而默默地將其帶向遠方……

秦淮河的橋,多姿多彩,絢麗無比。橋上的燈籠在晚風中忽悠忽閃,畫舫在碧波中搖曳蕩漾,槳聲咿咿,畫舫搖曳,嫋娜地縈繞在我身旁劃過,令人無限遐想:我似乎看到了那昔日秦淮河之夜:華燈映水,畫舫淩波,一名名歌妓倚靠船頭,畫眉鳳眼,衣裙飄裾,彈著琵琶,吹著笙簫,或拉二胡,或擊胡笳,或悲切,或激昂,或逍遙,或淒婉……,多少王公貴族擁麗人懷,多少佳麗投懷送抱……,他(她)們醉死夢生,他(她)們淫樂無度……,那是多麼迷人的夜,那是多少尋歡作樂者的天堂,又是多少逼良為娼良家婦女的地獄……

秦淮河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那還是在讀了朱自清先生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散文之後,就被先生筆下如詩如畫的描寫所陶醉。雖然那些描寫已是89年前的往事,可而今站在秦淮河邊,是文字的功力,還依稀能讓人感覺到當年秦淮河的“繁華與風流”。當然,今日的秦淮河更是燈火搖曳,五彩繽紛的霓虹燈將秦淮河打扮的明豔無比。畫舫、霓虹燈將秦淮河在夫子廟這一段最繁華的河段打造的如同白晝。街上、岸旁依然是遊人如織。搖曳的燈光、衣著暴露的年輕女人,在這迷醉的夜晚顯得是那樣的豔麗……

秦淮河文化 篇9

秦淮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 祖龙东巡压王气,通淮凿断方山埭。

痴心虑后五百年,讵知亡秦在二世。

长源因此名秦淮,萦纡建业达水隈。

时塞时疏异沿革,秣陵终免淮为灾。

六朝往事难寻迹,王谢燕飞谁氏宅。

风流江令倦游归,惟见秦淮依旧碧。

杨吴窃据筑金陵,清波溶溶乃贯城。

十六红桥夹两岸,蜀娇越艳扬新声。

千金买笑轻一掷,缠头锦是寒女织。

会称盒子斗新奇,薛鸭袁羊珍食。

而今功令禁俳倡,歌楼舞馆都荒凉。

秦淮河说明文初中作文 篇10

寒风习习,微波粼粼。坐在秦淮河上缓缓前行的船中,两岸的酒家在朦胧的月色中一点点靠近,又一点点远去。仿佛历史也在一点点靠近,又一点点远去。

游船中的游客们拿着手机不停的拍照,不知是想要记录下如今的秦淮河还是想要透过这朦胧的月色将曾经的秦淮河一并记录下来。听着导游的讲解,思绪却在这夜色中飘向了遥远的南朝。

月色中的秦淮河,人来船往,河岸两边的酒家灯火通明。商女们一遍遍的唱着时下动人的歌曲,或拨弄琴弦,或长袖善舞。看客们饮着杯中酒,或抬眸凝望台上的舞女,或侧耳聆听宛转悠扬的曲调。好一个灯红酒绿,好一个繁华盛世,在秦淮河的粉饰下,一切都那么和谐,一切都那么美好。

坐落于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此刻显得那般突兀,与夜色中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酒家虽一河之隔,却隔出了两个世界的距离。

如今的秦淮河依旧是人来船往,灯红酒绿,热闹不已。只是河中人已是今时人。那千百年来的棹声桨影,划出的是时间无垠。只有那天上月无论世间如何变幻,始终如一的照耀着这片大地。

夜游秦淮河,看着那坐落于河边的亭台楼阁,听着关于遥远的过去的故事。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已经被掩映在了夜色的黑暗中,李香君的故居还在,那个有着侠骨柔肠的乱世名妓在这里度过的又是怎样的岁月呢?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篇11

对南京的秦淮河是倾慕已久的了,多半是看了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大师当年携手同游时留下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其时两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相约写下了文风不同、各有千秋的经典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终于有机会在阔别三十年后重游秦淮。傍晚时分张灯结彩,游人如织依旧,只是游船上马达声替代了当年的桨声。坐在船尾的江南女子摇着还留有稍许功能的橹,咿呀地渐离了热闹的夫子庙码头,静听着两岸曾经的澎湃与幽怨,波光荡漾离散了水中的光影,令人思绪翩翩。

从小喜爱读书,多半是没有钱买的,省下旱餐的三、五分钱直至可以买下一本心仪之册,现在还记得三十年前叶永烈的科幻书《小灵通漫游未来》是0.29元一本。这样通常会留有遗憾,记得有一本讲述大兴安岭打猎生活的书是0.48元,待攒够了钱。已经卖完了,令人至今耿耿于怀。有些愿望的实现需要时间,在看了伯杨的《中国人史纲》几乎18年之后才拥有。先前的小人书也不是一次性出齐,48本一套的《三国演义》用了5年才集齐,据说现在很是值钱了。曾经看过凡尔纳的《神秘岛》上集,留下的悬念直至十年后看了同事给孩子买的下集时才揭开。

读书可以延扩我们有限的时空。在用5年集齐了《上下五千年》后,知道了击楫中流的奋发与闻鸡起舞的刻苦,读三国了解了一条计谋可抵百万大军。广泛的阅读使我当年即便在图书馆看书时都是站着,因为读速的飞快让人觉得从书架走到座位都是在浪费时间。

对后来事业影响较大的应该是1995年底读的《巴菲特的道路》,当时的感觉是“如同茫茫暗夜中行船发现了一盏指路明灯一般”,让人明白了投资的真正意义,在接下来的20个月里有幸获得了10倍的投资收益,为日后到国外读书打下了基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此言不谬也,是千百年来读书人的动力源之一,难怪巴菲特也说:我主要的工作是阅读。当然光是傻傻地读书是不行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然后思考判断将划出不同的人生,有本事的人可以从书中读出财富来。

读书可以使人少走些弯路。我通常会被问起:今年回报多少、去年多少之类的问题。标准答案是:这个行业我做了十七年,现在还在。十余年来眼看多少牛人灰飞烟灭,明白的人应该明白。惯看秋月春风,这也是多阅读的益处吧。这个专栏的发出也是受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感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理想四步曲,能走到两步半已是不易了。

或许有人疑问这是投资专栏的文章么?很是佩服蒲松龄的本领,能在《聊斋》里将人们通常畏惧的恐怖妖精幻化成为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可爱精灵,所以不一样就不一样吧。在这上上下下波动的时光里。漫不经心地摇曳在这秦淮河潋滟的水光中,大盘指数却如同码头的喧嚣一般越来越远地抛离在身后,应该也是一种志异吧。未来会怎么样,我们需要一起读下去。

秦淮河文化 篇12

1 外秦淮河的滨水景观植物配置现状分析

根据现场的调研及问卷调查得知, 在外秦淮河的植物种类、色彩搭配、高低层次等方面, 秦淮河的滨水景观植物配置中, 在植物种类以及高低层次方面, 基本达到了令群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在植物色彩的搭配方面稍稍欠佳, 在后期的植物养护管理方面也存在些许不足, 使得群众满意度不是很高。总体方面来看, 目前, 南京的秦淮河两岸通过综合治理, 已形成了良好的自然驳岸, 多数地段采用了3级护坡的形式, 并有通道台阶可使游人有一良好的亲水环境, 也成功地解决了枯水季节的自然景观。在沿线的可绿化地段进行了环境布置, 特别是在石头城段, 已完成了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工程。在沿河的一级驳岸上种植了耐水湿的垂柳, 部分地段栽种了云南黄馨等绿化植物, 初步形成了沿河绿化格局。

但是, 部分河道景观绿化不合理, 植物的配置与周围秦淮河岸景观不和谐, 没有体现出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的历史感和伟岸。秦淮河的水生植物应与其河道的生态效益相配合, 或对其被污染的控制与调节。河岸景观过于硬化, 缺乏生态性, 水生植物的复层配置较为单一。缺乏亲水环境, 景观小品设置单一, 没有与周边绿化相配合, 材质过于生硬, 缺乏趣味性、生态性, 某些河段的植物种植过于浓密, 遮挡了游人眺望水面的视线。

2 建议

2.1植物的选择

2.1.1景观性。

外秦淮河多与南京古城墙相依, 从文物古迹的保护方面来看, 靠近城墙的景观设计。尤其是植物的配置就更为重要, 既要保护城墙, 又要兼具植物的景观效果。在离城墙较近的地方, 不宜种植根系非常发达的植物, 由于城墙的阻挡, 根系较发达的植物易造成不对称的或者歪脖子树等, 再有植物强大的根系对城墙的基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不宜种植靠种子繁殖能力强的植物, 以免造成某种植物的疯长, 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不宜种植攀缘性较强的藤蔓植物, 以免破坏了城墙的外观。在靠近河道一侧的植物可选用通透性较好的植物, 比如朴树, 其通透的枝叶, 古朴的风韵会更加体现出秦淮河及城墙的历史感。还有水杉、垂柳、合欢等树种, 与其它枝叶较为密集的树种, 比如悬铃木、香樟等树种, 合理搭配、疏密有致, 使水面若隐若现, 使得游人的视野松弛有度, 游览的心境也随着游览路线的推移富于变化。

2.1.2本土性。

本土性, 即有较强的地域特征, 能反映本土文化, 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水质, 易生长, 成活率高。植物群落只有形成稳定的多层次结构时, 才能呈现自然的风景和气氛, 才能发挥生态效益, 尽量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和适生性植物资源, 以体现本土性和大众化的绿化效果。多选用一些南京的市花市树等乡土植物, 如雪松、梅花、合欢、广玉兰等。

2.1.3生态性。

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建筑周围的生态平衡。构建人工生态植物群落, 从空间形态上形成物质、能量的循环通道, 通过植物吸收养分, 依靠分解者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此外, 生态植物群落能挥发多组分气体, 有利于空气电离并提高大气负氧离子浓度, 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 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 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就必须充实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 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 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 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 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 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 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 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中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 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 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 丰富园林植物品种, 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3 小结

从对秦淮河该段的河岸景观满意度调查来看, 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公众的满意度为价值取向, 本着长远的眼光和历史责任感, 科学合理地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使其成为人民群众活动游览的重要场所和展示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 李淑玲.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初探——以荆门市凤凰湖滨水公园的设计为例[J].北京园林, 2011 (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教师职责与核心素养下一篇:工程的监理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