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卫领导小组的通知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卫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用8篇)

创卫领导小组的通知 篇1

中共黄龙县委办公室 黄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调整黄龙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乡镇(社区)党委、政府、社区服务中心,县委、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市驻黄各单位:

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现将“黄龙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如下:

组 长:刘亚宁 县委书记

第一副组长:贾珉亮 县委副书记、县长、县爱卫会主任

副 组 长:雷 炜 县委副书记

田兆虎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崔红德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刘树成 县林业局局长

李德胜 县水务局局长

张 辉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夏秦豫 县司法局局长

薛晓平李向荣刘春生张 芹 郑斌虎 吕延林 石文学 张永健 袁广亚 赵延斌张华平宋高毅 郭 宏 王建忠 于奎利 茹官林 刘松涛 孙世平县统计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县科技局局长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县文体广电局局长 县安监局局长 县商务局局长 县粮食局局长

县扶贫办主任

县物价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档案局局长 县畜牧局局长 县信访局局长 县法制办主任 县城管局局长

创卫领导小组的通知 篇2

打断是“听话者在当前说话者正在说的句子中间开始说话,不让说话者把话说完”的行为(匡小荣,2005)。Sacks(1974)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会话中存在控制话轮转换的机制。理想的会话,应该是一方说完另一方接着说话,话轮转换出现在话轮转换关联位置(TRP)上。但是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打断。最早对会话打断进行研究的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Zimmerman & West(1975),此后Tannen(1983)、Kollock(1985)、Coates(1988)等分别从界定、模式、语用功能以及权利影响等语言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对打断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对打断研究的学者有李月娥、申智奇(2003)、刘虹(2004)、匡小荣(2005)、吴鹏、张璘(2007)等。但正如吴鹏、张璘(2007)所归纳的那样,关于打断的机构话语、应用、社会语言学、反映、目的等方面的研究还略显薄弱,有待深入。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简称LGD)是指将数名被评价者集中起来组成小组,要求他们就某一问题开展不指定角色的自由讨论,评价者通过对被评价者在讨论过程中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对他们做出有效评价的一种测评形式(刘勇,2008)。该测评形式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应聘人员的内涵素养和应变能力,被招聘单位广泛采用。LGD中参与者使用的话语无论从会话结构还是会话策略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参与者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恰当运用言语策略。打断是LGD中的多发现象,较好地运用打断,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表现机会,给面试官留下良好印象,增加被录用的几率。本文探讨打断的具体原因、类型、互动特点和打断对面试结果的影响等,认为在LGD中合理运用打断,可使打断者获得期望的结果。

LGD中的打断有何特点?对面试的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语料来源:第一,媒体网络。即各大电视台就业指导栏目及网络上有关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视频;第二,自行录制。笔者通过参加多场大型招聘会,在面试过程中实地录音,录音时间达300分钟,语料真实可信;第三,间接引用。人力资源管理学相关著作中提及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片段。本文将录音材料进行了转写和整理,转写规则见附注①。

二 打断的原因

口语交谈中打断的原因有6种:打断者发现当前说话者正在说的话语,是他想要立即作出反应的话语;打断者没有听清、没有理解或没有记住当前说话者话语内容的时候,打断说话者,要求说话者重说或给予澄清等(匡小荣,2005);民事审判中打断的原因有3种:法官发现是他要立即制止的话语(程序性打断、控制话题);没有听清或理解当事人陈述;调解,裁断性打断等(张鲁平,2006)。此外,医患会话、司法调解、电视访谈中打断也都有各自的原因(吕万英,2005;武宜金、李林子,2011;田甜,2009)。由此可以看出,不同交际场景,打断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因话语交际形式、交际目的和特有的竞争性与时限性,能体现LGD特点的打断原因如下:

1.说话者一(Speaker 1;简称S1)长时间控制话语权。

LGD的一大特点是时限性,众多参与者要在给定时间内尽量争取发言,获得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果S1的话轮过长,无疑会侵占说话者二(S2)的发言时间。S2为了争取发言的机会和更多发言时间,往往会打断S1。如:

(1)S1:再一个他也会看到我们的生产日期,是不会把过期的事实隐瞒掉的。还有这位同学说的,让业务员和这事件脱离关系啊,也不合适。刚刚那位同学说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想,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我们就可以朝着这四个方向吧::讨论……

S2:好好,我说一下。你的意思我们清楚了,我说一下啊。

(宝洁招聘实录,华美达酒店,2010-12-10)

例(1)中S1的话轮过长,S2为夺取说话时间,于是打断S1。S2用“好好”介入S1的话轮,表明“你说话的时间已经很长”,然后用“我说一下”接过话语权,紧接着向S1说明打断其话轮的原因,即“你的意思我们已经清楚,就不必再说了”,最后以“我说一下啊”开始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为自己争取到发言的机会和时间。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打断的形成机理(Bilmes,1997):

由图1可见,在说话人S1结束话轮之前,另一说话人S2试图争夺话轮,会产生两种结果:争夺失败,则S1继续控制话轮;争夺成功,则打断发生。例(1)是争夺成功。

2.S2的核心观点与S1的相对,或被S1误解。

LGD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竞争性。参与者各抒己见,并试图说服他人,以在讨论过程中建立一定的威信,成为主导,从而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②。如果S1的观点,尤其是涉及到关键问题的核心观点与S2不同,S2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不被S1夺去主动权,会不惜打断S1的话轮。这突出表现在S1误解了S2的意思,该误解会给S2造成不好影响,S2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会立刻进行反驳,如:

(2)S1:还有那个,刚刚这位同学说到了业务员跟这个这一事件能脱离关系。我觉得::这个好像应该不是很恰当的一个做法。[然后

S2: [那个我想说一下。我不是说要让业务员和面包脱离关系,我是说你可以跳出业务员这个角色……

S1:哦,对!

(宝洁招聘实录,华美达酒店,2010-12-10)

例(2)中S1提到了S2之前的观点,并认为该观点“好像应该不是很恰当的说法”,紧接着用标记词“然后”,意图转到自己的表述中去。此时,S2立刻打断S1,急切地表明自己“想说一下”,随后阐释自己刚刚的观点。S1听到后意识到自己误解了S2,以“哦,对!”表示自己的歉意。

3.S2与S1的观点相符,S2有更全面、深入的见解,借机发挥。

LGD不但考察参与者的反应速度,更考察其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同一个观点,如果S2能比S1表达得更全面、深入,那么S2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展现。如:

(3)S1:我觉得在雨衣和棉衣之间选择的话,我比较倾向于棉衣,嗯……

S2:=选择棉衣,大家有什么想法?我的想法是棉衣的保暖性更强,而雨衣在沙漠寒冷的夜间,恐怕没法起到保暖的作用。

(华科无领导小组讨论招聘实录,华中科技大学,2010-09-17)

例(3)讨论的内容是在沙漠遇险时选择几样必需的逃生物品。S1在雨衣和棉衣中“倾向于棉衣”,但是吞吞吐吐,显然并未想好后续的发言。S2立刻接过话轮,首先询问大家的想法,这样无形中进行了话轮分配,体现出一定的领导能力。随后表明自己的看法,即“棉衣的保暖性更强”,这就比S1无原因的结论显得高明许多。

三 LGD的打断类型

刘虹(2004)将听话者选择进入话轮的方式分为正常自选方式和非正常自选方式。其中,非正常自选方式指“听话者在说话者的话轮未完成时介入的自选方式”,打断无疑属于非正常自选方式。依照打断的动机和效果,刘著进而区分出三种打断方式: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合作型故意打断、非故意打断。我们采用如上分类,并结合LGD自身特点,将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再细分为关注类和非关注类。详述如下:

(一)非合作型故意打断

1.关注类非合作型故意打断

所谓非合作型故意打断是指:发生在转换关联位置以前,多是由于说话者或者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急于了解某种信息,或者急于对说话者进行反驳,强行打断说话人话轮(刘虹,2004:82)。通常打断者对说话者的观点持不同意见,从而有针对地进行打断。为了和下面“非关注类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对应,我们加上“关注类”三个字,意义不变。例如:

(4)S1:我觉得讨论的主题应该围绕在两个方向。那么这两个方向,我就::诶:我对这些人,比如说,就说,我们要选择一个逃出去的,大家都不同意的是8、7、6还有孕妇,那么我们觉得,孕妇那个逃出去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1也去掉了。那么2、3都去掉了。我觉得剩下的可能是4、5[两个人(.)所以说][大家再继续讨论 ]

S2: [没有,没有。 ][等一下,等一下。 ]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我觉得还是不要先划掉这么多人,这些人一旦划掉,可能我们其他队员有他们其他的理由和想法。

(华为公司招聘实录,东湖高新,2010-10-20)

例(4)中组员们在讨论一艘失事船只上不同身份的人,谁最合适驾驶唯一的一条小船去寻求救援。在S1的话论末,S2与其观点产生了分歧。S2首先用了两个“没有”试图打断S1,但是未成功。S1继续发言。S2又用两个“等一下”试图再次打断S1的话轮,并且加入了 “不好意思,打断一下”这样的强行制止发言的语句,才将话语权抢夺过来。S2的意见与S1不同,他并不赞同轻易地就将许多“命题中的人”排除在“驾驶小船去寻求救援”的名单之外,而是主张确定一套原则。S2抢夺发言权的目的是为了反驳S1的观点,所以是非合作型的,而其通过两次打断彻底地阻止了S1话轮的进行,成功地取得了发言的机会。

2.非关注类非合作型故意打断

在LGD中,还出现了听话者不关注说话者话轮,直接通过打断取得话语权的情况。打断者不顾被打断者发言的话题,而是开始一个新的话题。如:

(5)S1:贪污问题我们不能只从道德上去规范。因为道德只能在思想上抑制我们犯错误的心理,但是并不能在行动上制止我们犯错误的行为。道德约束可谓力不从心,在惩治腐败的问题上过于温和。我们……

S2:我来说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兴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

S3:听了这个案例,那还是让我们回到对惩治腐败措施的讨论上来。

(华赛公司二面,湖滨花园酒店,2010-11-03)

例(5)中S2打断S1的发言,并未对S1观点予以肯定或否定,而是重新引入一个话题,置S1的话题于一旁,不予关注。LGD中经常有参与者一心考虑自己的发言,对他人的发言不予关注;或是一心要将小组成员引入自己设想的思路上来,因此对他人的观点刻意不去关注。例中S3的发言提示大家,借用S2的案例,应重新回到S1的话题上来,讨论惩治腐败的措施,这表明S2的打断是一种对说话人话题不予关注的转移话题的行为。

(二)合作型故意打断

合作型故意打断是听话人没有听清或是不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时,打断说话人,要求澄清或者重复,以达到更清晰地理解说话人语意的目的,是对说话人发言感兴趣的表现,所以说是合作型的(刘虹,2004:84)。合作型故意打断可以分为帮助型、认同型、澄清型。这种打断一般发生在句子的完成位置上。

1.帮助型。

(6)S1:邓丽君小姐的葬礼就曾经被台湾媒体大肆报道,但是我想问一句,邓丽君小姐她希望自己死后自己的遗体曝光吗?哪天你死了,你希望自己狰狞的死相被……

S2:S1的意思我来说明一下,本着“死者为大”的宗旨,我们都尊重死者,尊重他的遗体,还是不赞成对名人葬礼进行报道。

( 新浪招聘实录,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2010-10-20)

S1、S2两人观点相同,都不同意对名人葬礼进行报道,S1举邓丽君葬礼的事例为的是加强自己论点的可信度,但是后续部分加入了主观情绪,且言语有些过激。为了避免S1主观情绪的表述遭到反驳,给其他人可乘之机,S2立即打断S1的发言,阻止其说话。“S1的意思我来说明一下”这句话是对S1话轮的解释,是一种帮助型的打断。S2顺势取得话语权,附加以自己的观点,使得不同意报道名人葬礼的论述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避免了S1过激言语的继续。打断者由于担心对方的话语招致不良后果,不想让说话者继续说下去,就通过打断来达到阻止说话者继续往下说,顺势取得话轮。

2.认同型。

(7)S1:选择出去的人是最重要的吗?我们要将留下来的人,组织大家的人,以及干活的人给他们各自的任务进行分配,要保证他们生存下来的概率最大化。所以选择留下的人也是需要权衡的一件事情,[那……

S2: [对对对,干活的人是保证留在岛上的能够生存下来的关键,那么这个经理人可以给他们分配任务,组织他们干活,保证岛上的人活下来。(……)

(华为公司招聘实录,东湖高新,2010-10-20)

例(7)中,S2用“对对对”等表示对S1观点的认同,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即在最后的话论中取得发言权,且未引起S1的反感。

3.澄清型。

(8)S1:追求金钱和追求道德统一的例子实在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如果大家想知道一二的话,就请看看我前面的事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追求财富,追求幸福是我们……

S2:但是,但是我还非常想听听你将对金钱的追求和对道德的追求有机统一起来中的所谓“有机”的办法和高见,要求是:不能重复,切实可行,举例说明,适合绝大多数人类……

S1:这位同学,那我反问你一句,不通过这样的方法,又怎么样实现你提出的如此之多的要求呢?

(华赛公司招聘实录,东湖高新,2010-11-03)

认同型、澄清型打断,也都是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说观点的肯定及解释。因此可以说合作型故意打断建立在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轮的关注及意见趋同的基础上。

(三)非故意打断

非故意打断是发生在话轮中某个句子完成位置,由打断话轮的人把这个句子完成位置当作转换关联位置的一种情况(刘虹,2004:86)。

(9)S1:首先我不告诉他这个面包是要销毁的,我告诉他这个是有用的,过期面包不能销售,但是可以是去做饲料的。不能告诉她这个面包是销毁的,让记者觉得是灾民求着你要拿你的面包,你可口可乐公司是做出了损失的,是把财富给了灾民的。 [不能让记者他知道这是]要销毁的。

S2: [ 诶:::我不是这 ]

S2:但是怎么才能不让记者们知道呢?想想看,挖掘信息是他们的天职。

(宝洁招聘实录,华美达酒店,2010-12-10)

LGD中的非故意打断,多由于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轮的关注所造成。例(9)中S2的“诶”是典型的预备发言信号。S2在S1句子的完成位置准备接过话轮发言,并认为S1发言在此结束。然而当S2听到S1继续发言时,发现自己对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失误,立即放弃了发言,让S1完成了话轮。这里,S2的打断就是一种非故意打断,建立在对转换关联位置判断失误的基础上。

刘虹(2004:86)认为非故意打断并不是因为故意或是有意识地争抢话轮,而多表现为合作型关注。这种情况下,打断者一旦发现对方尚未完成发言,会立即退出。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未实现打断目的的“打断”,往往无法取得发言的机会。然而,在LGD中,63.7%的打断者在非故意打断后,都会在下一个话轮中取得话语权,并将非故意打断中未完成的观点表达完整。本例中,S2就在下一个话轮中取得话语权,对S1的表述提出质疑。

LGD中三种类型的打断出现频数有较大差异。由于激烈的竞争性,参与者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生最多的是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占到我们调查的打断总次数的87.7%。其中,关注类非合作型故意打断占总打断数的58.1%,是最为常见的打断。合作型故意打断和非故意打断出现的次数均较少,分别占7.51%和4.74%。统计如下:

四 打断的互动特点

打断行为由打断双方构成,打断者在实施打断后,对被打断者的话语产生影响;被打断者对打断做出反应,如果允许对方打断,则放弃话轮,如果不同意对方的打断,则反过来打断对方,打断双方的角色互换。打断是互动行为,离不开双方的参与。LGD中被打断者的反应依据其是否容许被打断可分为两类,分别是礼貌型和对抗型。

(一)“礼貌型”反应

会话交际中,人们遵循礼貌原则,尤其会注意维护他人的面子。被打断者在面对打断时,由于对方已经插入话轮,开启了新的话轮,如果立刻与之争夺会伤到对方面子。在对方观点对自己并无太大威胁时,被打断者有可能选择允许对方的打断。匡小荣(2005)认为被打断者有两种方式允许对方的打断:1.中断自己的话轮,保持沉默;2.用“你说”“请说”邀请对方说出目标话语③。语料统计显示,绝大部分允许对方打断的行为都表现为前者,即“默许”。这与LGD的竞争性有关,被打断者很不情愿让出话轮,更不用说邀请对方说出目标话语。在默许对方打断后,被打断者往往会在对方话轮基本结束时,重新取得话语权,继续表达自己的意思。如:

(10)S1:我觉得要从效率入手去评定职工的价值。一个员工是否称职,得通过效率分析他对于企业的[贡献

S2:[但是效率呈现不出稳定性,而且不够人性化。效率体现不出来,就很难界定每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员工就会[失去

S1: [我们应该把每个人的贡献量化,才可能最大化地实现公平,[如果

S2: [我只是说尽可能地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提升整体效率。

(华赛公司招聘实录,湖滨花园酒店,2010-11-03)

例(10)中,S1、S2两人在被打断时,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中断己方话轮,让打断者发言。在对方观点基本陈述完毕之后,又通过打断,取得话语权,继续充实自己的发言内容。

(二)“对抗型”反应

在LGD中,被打断者在面对打断时通常较为反感,因为被打断就意味着自己发言时间和机会的流失。因此,被打断者往往不允许对方打断。即使前文讨论过的“默许”,也不过是顾及对方面子和自身形象,暂时容许对方发言,最终被打断者仍会取得发言权,使自己的表达完整。严格说来,仍是对被打断的反感,只是以一种较礼貌的态度应对罢了。语料显示,在面对对方打断时,被打断者无视对方发言的情形占到总打断行为的63.3%,这说明被打断者希望获取更多发言时间,维护自己的话语权。

在被打断者采取“对抗型”的反应,即不允许被打断的情况下,打断者的反应又分为两种:遵从和抗拒(匡小荣,2005)。

遵从指打断者在打断行为不被对方接受时,放弃自己的目标话语,让对方继续说下去。LGD中,打断者即使打断失败,未能取得话语权,也会在附近的话轮转换关联位置继续寻找机会发言。因为对某个话题的讨论时间稍纵即逝,为了有效表达对该话题的看法,打断者多会继续寻找机会取得发言权。如:

(11)S1:业绩也是评判效率的关键因素,不然没有统一的规矩则不成[方圆,

S2: [不过,这个问题

S1:没有业绩的评定就无法进行激励,整体公司的增长。

S2:这个问题要分情况讲,不是每个公司或是部门都可以以业绩论“英雄”的。不得不承认,有些领域不适宜以此作为评判标准,所以不应以偏概全。

(华中科技大学模拟招聘,华中科技大学,2010-11-15)

例(11)中,S2在打断未成功后,选择放弃自己的目标话语,让S1继续自己的话轮,但在S1话轮结束时,S2继续表明刚刚想要说明的观点。

抗拒是指打断行为遭拒后,打断者违抗对方的意愿,继续自己的话轮,完成目标话语。LGD中,除了前文提到的打断原因,抗拒最可能出现的语境是:打断者要求说话人对某一关键问题做出回应,说话人无视这一要求,继续自己的话轮。打断者认为该问题对整个讨论意义重大,或者一旦语流成为过去式,再讨论的意义不大,因此迫切要求说话人停下来,听其表述而形成打断。

(12)S1: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不就是一种不注重员工情绪,导致企业人心惶惶,影响工作效率的典型事例吗?再说……

S2:说到富士康……

S1:麻烦你等我说完。就是……

S2:这是个很典型的事例,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

(百威公司招聘实录,武汉大学,2010-11-05)

例(12)中S2第一次想要打断S1,S1用“麻烦你听我说完”,礼貌地拒绝了S2的打断。但是在S2看来,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及时展开讨论。因为在此之前,很多人也提到“富士康跳楼事件”,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进行讨论。因此S2紧接着申明,这个事例有代表性,必须讨论一下,对S1的拒绝提出了抗拒,成功地实现了打断。

五 打断对面试结果的影响

LGD对参与者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从形象、举止、应变等多方面严格考察参与者的素质和能力。其中,语言表达无疑最为重要。面试,说到底就是在交流中展现自己能力、获得录用机会的考试,交流最重要的工具——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运用语言策略,可以展示自身能力,得到考官认可。

良好地运用打断,可以影响讨论进程,使打断者从中获益,进而收获较为理想的结果。如例(2)中S2在被对方误解时,果断打断,成功为自己辩解,不至于让S1的观点造成他人对自己言论可信性的质疑。例(3)的打断体现了S2出色的综合能力。在S1话语不继时,适时地插入话轮,将问题抛向其他参与者,为下一个话轮指定话题,充当了小组讨论中指定话轮的主导者。同时不忘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且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并且由于和S1的观点相同,打断并未引发反感。S2很妥帖地利用打断,展现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例(12)中S2不惜两次打断对方话轮,迫使对方做出让步,成功地把问题引入到大家更为关心的、也更为重要的话题中,选定了可以预见的随后数个话轮的主题。此外,讨论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干扰会造成突发情况,此时果断地打断当下话轮,可以体现打断者良好的应变能力,如:

(13)S1:我觉得我们还是该把注意力放在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我们已经制定好的计划。[比如(此时,大屏幕显示进入最后一分钟倒计时)

S2:[时间不多了,那么我来做一下总结吧!

(华赛公司招聘实录,湖滨花园酒店,2010-12-10)

例(13)中,大屏幕显示进入倒计时是一个突发事件,S1并未意识到这一事件,仍准备继续自己的话轮。此时,S2迅速做出反应,以“时间不多了”从S1处夺取发话权,并首先声明由自己来做最后总结,抢得了最后一分钟的宝贵时间。讨论组中的其他成员要么未注意到大屏幕的倒计时提醒,要么还来不及做出反应,S2的灵活应变能力得以凸显。

面试结果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不能仅从一两个回合的表现就简单下结论。因此,合理地利用打断并不是被录用的充分条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时限性和竞争性都很高的LGD中,打断能使打断者在局部话轮对中获益。合理利用打断,打断者为自己争取到时间,以表达自己的目标话语,可以澄清误解,主导话轮等,无疑会给自己的面试结果加分。

六 余 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应用(二) 篇3

庐山真面目——讨论材料及其种类

因为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个问题进行不指定角色的自由讨论,评委据此观察他们在讨论中的关键行为以进行评价的。所以,讨论材料大多是一些模拟真实工作情景的,大家熟悉且有争议的,并且能够引起激烈讨论的内容。常见的讨论材料主要有两大类,即选择式和排序式。

首先看选择式讨论材料。此类讨论材料是让测评对象在多种备选答案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佳答案,并说明理由。备选答案一般具有同等程度的利弊,不存在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小组成员在众多答案中很难进行取舍。这种形式的题目很容易引起他们之间的激烈讨论,为了选出最佳的方案并达成一致,必须要有理有据,必须要尽力说服他人。实际测评中,这类题目的开发经常借助于选人、分奖金、选方案等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事情,如从多个备选人员中选拔一个人作为某部门的领导、年终奖金应该倾向于哪个部门、资金重点投入到哪个市场推广计划上等等。

下面的内容节选自一个测评项目的讨论材料,它就属于典型的选择式小组讨论材料,请大家参考:

您是公司的销售总监,专门负责产品的营销,公司现急需任命一位销售部经理,有这样几个人选:

销售部副经理刘冰,他个人能力不错,思维敏捷、分析问题透彻、能很快适应外界变化,但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如果选他做经理,日后很有可能处理不好和下属的工作关系。另外刘冰文化程度不高,可能难以服众……

销售部副经理马城,做事不喜欢张扬,生性随和,善于团结下属,办事百折不挠,但他做事不够果断,缺乏魄力,有时心太软。他手下的那几位表现很差的销售员,按理说早应该被辞退,可他却不忍心……

分部负责人王良,他有学历、懂技术、头脑聪明、管理经验丰富,在他的领导下分部的销售业绩突飞猛进,但有人检举他严重违反公司的报销制度,利用奔款大吃大喝,借以拉拢客户,他的业绩都是用吃喝堆出来的……

请您和公司其他部门的几位负责人讨论后选出合适的人选。

再看排序式讨论材料。此类讨论材料是让测评对象按一定规则,对讨论材料中的评价标准、影响因素或改进方案等内容进行排序。如:“请您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各项措施按照经济、有效的原则进行排序”。因为每人对经济、有效的标准理解不同,并且各项措施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以测评对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意见。此类讨论材料在设计上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引起测评对象的充分辩论,有利于评委的打分与评价。

下面的内容则属典型的排序式小组讨论材料,请您参考:

为解决城市交通难的问题,有关部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总结7如下措施(筛选过):加强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建设;加强交通法规教育;缩小市区,扩大郊区;建立一支高效的交通事故处理队伍;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或素质;严惩违章违纪……

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后,请您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各项措施按照经济、有效的原则进行排序。

按部就班——讨论材料的设计步骤

讨论材料的设计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首先,进行工作分析,了解目标岗位的胜任素质,确定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考察的能力指标;其次,对能力指标进行界定,并获取与该能力相关的关键行为;再次,收集与目标岗位工作实际情况相关,且能体现测评指标的案例,并从中筛选出难度适中、内容适合、典型性和现实性均较好的;最后,对筛选的案例进行改编、加工,根据测评目的,设定一些与工作岗位相关且符合讨论特点的情景或问题。

规圆矩方——讨论材料的设计原则

在改编、设计材料时应遵守以下四个原则:首先,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岗位的工作特点,采用现实工作中已发生的或与现实相似的事件或问题。其次,讨论材料要建立在评价指标和评价维度上,能够体现现实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再次,测评对象对讨论材料涉及的内容必须熟悉并感兴趣,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感可发,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如果讨论内容使测评对象感到十分陌生,或涉及他们的隐私,并引发他们的某种防御心理,则会限制他们在讨论中的行为表现,测评也有失科学、公道。最后,改编讨论材料时要根据测评对象的层级和岗位素质要求来设计材料的难度,题目过于难或易都不能引起测评对象的激烈讨论,当然,也就不能使其行为特征充分表现出来。

条分缕析——评价指标及其分解

无领导小组讨论独特的实现形式决定了其在考察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说服影响、分析思维等能力上的天然优势。但在实施前,必须确定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分解,找出典型行为,这样才能使评委在评价时有据可依。

以大家最熟悉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例。首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岗位要求对人际沟通能力做出界定,即它是指在准确理解他人和清晰表达自己意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技巧,以获得理解、寻求共识的能力。然后,将人际沟通能力分解为沟通意愿、表达、理解、反馈等4个维度,并详细界定每个维度的评价要点和讨论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关键行为并逐渐细化,以利于评委规范、科学地进行评价与判断。譬如反馈的评价要点:反馈及时、明显程度;反馈出现的频率;反馈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的程度:反馈时精力集中程度等。

在讨论过程中,测评对象可能表现出的关键性反馈行为有:发言时能够关注他人的反应;专心聆听他人的见解、关注对方的言行、语调、手势等,并及时给予言语或非言语的信息反馈;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不以自我为中心,确保他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对他人谈话的漏洞表示理解;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在肯定对方的基础上进行说服;能接受别人打断自己的阐述;与他人一起对议题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分析,了解问题的本质所在等等。

困难见巧——评委评分的技巧

评委在整个测评实施过程中,要观察测评对象的言语以及非言语行为表现,尤其要重点观察那些与测评指标相关的典型行为表现,包括测评对象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吸收别人的意见、修订自己观点,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处理冲突、矛盾和不同意见等等。同时,观察要兼顾讨论内容和互动过程两个方面。当然,讨论的互动过程远比讨论得出的结果重要。一些缺乏经验的评委总是重视测评对象讨论的内容,即评委进入了测评对象的角色,自己也去做题了,这是观察的一个误区,这样很容易导致评分偏差,给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打高分。

此外,为保证评分的客观、科学,使评分有理有据,评委在观察时要记录每位测评对象在讨论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这些行为是评分的主要依据。

讨论一结束,每位评委应立即根据测评对象在小组讨论中的行为表现和评分标准,打出每个测评指标上的初评分。为保证评分的准确性,评委最好不要在讨论进程过半前打分,因为那时观察的行为证据不够充分。待所有测评对象离开测评现场后,所有评委再进行讨论评分,逐一修正每位测评对象的各个测评指标评分,一般应遵循“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若评委们在某个测评对象的某项能力评分上出现争议,则需要就争议项列举相应的行为证据,重新给出最终评分。

创卫领导小组 篇4

为了使我校成为“卫生、整洁、文明、温馨”的大家庭,并能健康持续的发展,按照秀水乡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相关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成立秀水中学“创卫”领导小组,此会的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马永赛(负责宏观调控工作)

副组长:马彭云(分管具体的卫生工作,组织会员探讨及监督)

值周领导(负责当天全校卫生工作)

马关华(直接负责卫生工作,材料的整理及上传下达)张艳(负责寄宿制的所有卫生工作)

刘海云(负责图片资料的整理及宣传)

成 员:

1、秀水中学29位班主任;

2、各班的班长和劳动委员。

秀水中学

在创卫领导小组会议上的汇报材料 篇5

在创卫领导小组会议上的汇报材料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中心城区创卫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工作打算以及需要提请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向各位领导作个汇报。

一、创卫工作进度[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创卫工作开展情况。自2006年4月中心城区创卫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创卫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全市上下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市民为主”的创建方针,坚持“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以块为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巩固提高、长抓不懈”的工作原则,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创建最关键的重点、弱点项目抓起,发动全体市民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精心组织开展了六大战役、九项整治,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城区环境卫生进一步加强。通过重点整治,共清除垃圾死角650余处,疏通下水道110余条,取缔违章饲养家禽家畜场所52个,现场捕杀无证放养犬57条,清理地上口香糖34万块;拆除不规范广告700余处;整治搬迁石材加工厂7家,城区26个单位的锅炉烟尘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城区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涂乱画等不良现象基本得到根治;二是薄弱环节的卫生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15家农贸市场均已升级改造,其中新东门市场、珠泉菜市场、箭道市场、贸易广场农贸市场已改造到位;城区2984家小餐饮及“五小”行业单位已有2003家基本达标,占总数的73.6,培植样板单位33户,取缔无证和不达标小餐饮及“五小”单位244家;三是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建垃圾中转站8座,垃圾中转站由原来的7座增至15座;新建公厕8座,改造22座档次较低的公厕;新添果壳箱880只,背街小巷、居民区设置密闭式垃圾桶275个;改造小街小巷89条,改造路面103745平方米,管道10316米;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厂区办公楼、进厂道路等土建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0;医疗废物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完成80;城南排水设施改造进展迅速,城市服务功能、城市品位与档次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四是病媒生物防治成果显著。中心城区经过两次大规模的统一整治和投洒药物,现城区四害孳生环境基本消除,四害密度大幅下降。五是健康教育进一步普及。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宣传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创卫及健康知识宣传。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通过调度,目前,群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82,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76.7,健康行为形成率89.6%,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1.7,健康行为形成率78.7;路灯亮化率98%,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2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07,绿地率39.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5m2;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99.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49.67db(A);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8,计划免疫安全注射率100,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85,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100。

二、存在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中村“破、烂、旧”,54个城中村改造点改造工作尚未真正动起来;中心城区208条背街小巷尚有50条未改造,而且保洁质量底、管理松散;家庭式旱厕较多,尤其是城中村,有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改制企业楼院卫生管理严重滞后,卫生死角较多;农贸市场改造动作太慢,而且投入不足、质量不高、管理不到位;小餐饮扩“五小”行业数量大、分布广、空间小、布局乱、档次低、卫生差;“四害”密度超标,尤其是农贸市场、食品、餐饮服务行业苍蝇、鼠迹、蟑迹较多,有的单位蟑螂密度远远超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传染病防治差距较大,城区儿童计划免疫实施免费接种不到位;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没有达到无害化处理效果;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筹集难度较大;社会化公厕改造工作还没全面铺开;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乱吐乱扔乱倒行为依然存在,乱闯红灯的行人大有人在;各单位创卫资料收集不完善、整理不规范等等。

创卫领导小组的通知 篇6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创卫控烟领导小组个人工作总结

本,按照我县年初制定的控烟工作计划,我们通过健康教育、黑板报、开展各种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影院居民及观映的观众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等知识,认真学习有关卫生常识和健康促进知识,观众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控烟的意义,严格执行控烟规定,影院内、公共场所无人吸烟,住户禁烟、控烟意识增强。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在创卫控烟领导小组的统一___下,公司书记亲自负责,办公室制订计划,___实施,进一步完善控烟制度,并责成办公室主任专程负责,不定期的巡视、检查。

二、出台控烟措施

1、成立控烟小组,组长:保——、副组长:杰——、成员:永——、建——、华——、康——。控烟小组负责公司、影院及职工宿舍区创建无烟单位、无烟环境工作。

2、提倡不吸烟、不相互敬烟。

3、影院、办公室、候影厅、库房、楼道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

4、凡贴有禁烟标志的禁烟区,撤去烟具,严禁吸烟。如发现有违反者,禁烟小组有权对其进行劝阻、教育。

5、公司人员有义务对其他人员宣传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三、个人简历、加大宣传力度,收效显著

充分利用学习、开展活动、宣传栏、会议等多种形式,对院内居民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影院内居民的控烟知识,培养各住户不吸烟行为的好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办公室还利用政治学习及各种活动,开展干部职工的控烟、戒烟教育,进一步提___部职工的控烟能力。

四、领导带头,人人参与控烟活动

公司领导带头控烟,齐抓共管控烟工作。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控烟活动,人人争做控烟的主人,相互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公司、影院干部职工的控烟责任感,增强了控烟能力。

五、控烟宣传遍及单位和家庭

在___月___日世界无烟日,出专栏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国家对控烟工作有关法规,倡导规劝影剧院内观看节目的观众及单位居民戒烟、控烟。同时宣传影院的控烟措施、吸烟危害等,建议单位职工及住户控烟、戒烟,以身作则养成不吸烟的习惯做表率。

总之,经过努力,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了控烟的意义,为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和居住条件,确保居民好的健康习惯,促进良好的心态,为我县创卫控烟健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新城影剧院

打造成无烟影视城,为创建文明单位、无吸烟单位携手共努力。

范文仅供参考

创卫领导小组的通知 篇7

无领导小组讨论, 即Leadless Group Discussion (LGD) , 是一种常用的群体面试方式, 通常采用情景模拟、主题讨论等形式对测评对象进行集体面试。在测评过程中, 五至八名地位平等的测评对象组成团队, 不指定团队领导, 观察测评对象对某一案例或话题展开讨论的实际表现, 检验和评价测评对象综合素质的过程。在讨论过程中, 团队内部自主安排和组织, 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讨论, 产生团队领导并得出统一结论。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进行集体面试, 能容易观察和发现测评对象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各方面人格要素, 能有效填补笔试测评对测评对象的认识空白, 综合评价测评对象的能力, 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人选。

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人才测评、选拔的重要工具, 已得到社会广泛的认识和重视, 各学科领域根据各自需求, 针对性地开发和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从新员工的招聘面试到老员工的绩效考核, 无领导小组讨论备受青睐。如今的高校课堂教育中, 无领导小组讨论也得以引进, 在提高教学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 完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它能够帮助测评人员更科学、更全面地认识和甄别人才;能够针对岗位需求灵活设计讨论题目和方式, 目标明确;能帮助测评人员量化测量数据;也能在讨论过程中使参与人员得到培训。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开展流程

1. 准备阶段

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 测评者应当根据岗位需要, 设计选拔流程。一般包含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的测评重点均有不同, 因此, 在开始选拔前应当对岗位胜任力进行分析, 确定岗位的主要要求和测评目标。这是开展有效测评的前提。

第一, 确定测评要素及目标。根据岗位工作说明确认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要素。以“导生”一职为例, 需要通过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三种方式结合进行测评, 其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的主要要素为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组建与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危机问题的判断处理能力。

第二, 设计合适题目。一套合适的题目是整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关键。无领导小组讨论对于题目的选定有着严格的要求。以“导生”一职为例, 选择的题目为“请从同学、导生、导师、辅导员、父母、教官、学校领导中选出三种最具影响力的身份, 小组讨论并得出统一结果, 最后派一名代表阐释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讨论时间为15分钟。”此题目属于多项选择问题, 让测评对象在7种备选答案中选择有效的几种答案并进行排序, 主要考察测评对象的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意见冲突的解决讨论来观察和评价测评对象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组建与领导能力。

第三, 选定和培训测评人员。与企业招聘不同, 学校学生干部选拔的测评者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竞选岗位的设置和学校教学支持, 测评人员可以选择学生工作专职指导老师、辅导员、前任主要学生干部以及相关专业专家教师。

在进行测评前, 应对测评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明确测评的目的:让参与测评工作的成员了解本次测评工作的重要性, 为公平公正地作出测评评估做好准备。分析测评要素:部分人员可能对岗位了解不多, 因此应当在测评前向测评小组成员详细描述竞选岗位的工作性质和日常事务, 讲解本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重要考察因素, 帮助测评小组成员有针对性地观察讨论过程。统一评分标准:制定印发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表, 指导测评小组成员熟悉使用统一的评分表格, 保障测评的评分标准一致性。

2. 实施阶段

第一, 安排合适的测评环境。为保障无领导小组讨论不受外界干扰, 避免小组间讨论的冲突, 应适当安排独立的讨论空间。确认地点后提前通知参与测评的所有测评者和测评对象, 要求准时到场。讨论前适当进行简单布置, 安排测评对象座位摆放和测评观察者的坐席。一般情况下, 讨论区以半圆和圆形环绕而坐为宜, 测评观察者区域距离讨论区保持适当距离, 不宜太近或太远, 保障讨论区域不受影响且能全面观察讨论区域。

第二, 宣布题目与要求, 开始讨论。测评现场由主要主持人进行测评流程指引;阐述测评的意义和要求, 调动测评对象的紧张感和积极性;宣布题目和讨论要求, 开始讨论。注意:讨论期间, 测评者只观察并记录测评对象的表现, 不对讨论过程作指导和评价。

第三, 评分与总结。讨论结束后, 主持人引导讨论小组总结发言。小组代表发言完毕, 主持人针对本次测评过程作简单地总结和分析交流。与传统企业招聘面试不同, 在校学生干部选拔过程建议加入主持人总结分析环节, 帮助学生在竞选过程中了解自己表现, 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作用及意义, 帮助学生在竞选过程中总结经验取得进步, 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准备。

3. 结果分析

无领导小组讨论完毕后, 召集测评者讨论分析, 了解测评者对讨论过程的观察结果, 与测评数据进行对比, 确定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得分。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施过程的注意事项

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的深入开展中存在组织较难, 试题和程序设计要求严格, 对评价者要求高, 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等制约因素,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实践研究, 总结经验, 努力提高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实效性。

1. 题目设计难度大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要求很高, 增加了学校在案例选题方面的难度。首先, 题目应该吻合岗位工作需求, 难度适中。案例测试题目如果简单参照已往资料, 测评对象有可能已了解题目并做好模仿准备, 便不能充分帮助测评人员正确评价测评对象的岗位合适程度。案例测试题目如果由测评者设计, 对测评人员的要求较高, 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题目需要测评者深入了解该岗位需求和工作经历。其次, 在设计题目时, 要尽可能吻合各项测评因素。

2. 测评人员对测评对象的评价存在主观因素障碍

作为案例讨论方式之一, 无领导小组讨论始终很难摆脱案例讨论法本身所存在的主观因素影响。参与讨论的主要测评人员与测评对象主要是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部长与干事的关系, 在以往的工作交流中建立的情感认识各有不同, 这一因素有可能影响测评结果的客观性。其次, 参与考官对无领导小组的考试的评价容易受到自身主观因素影响, 特别是来自主观方面的偏见和误解, 最后可能导致考官在对应试者的评价出现不一致的结果。

3. 测评对象容易伪装真实想法

现在无领导小组讨论已经应用于各种领域, 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网络上共享的案例也容易搜索。因此, 在考察过程过程中部分测评对象可能不愿意谈及自己某方面的经历, 或存在表演或者伪装的可能性。

四对组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建议

1. 要求测评设计者对学生干部工作和素质要求有全面科学的认识

为了让测试对象在讨论过程中能够展现所需要的品质特性和工作技能, 测评设计应加强题目的设计和筛选工作, 针对不同岗位或性质的组别总结和选择不同的案例, 最好以最近岗位可能接触的案例为背景, 这样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干部对竞选岗位的认知程度、专业管理能力和创新的见解。

2. 要求测评过程具有统一评分标准并对参与测评者进行统一培训

讨论环节是一个容易受主观思想影响的环节, 测评者对讨论过程常常带有许多主观想法, 会因为某一个测评对象对问题讨论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类似或者相同而给予高分, 也可能会因为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而给予更多关注。因此在这个环节过程前, 应合理选择测评组成员构成, 尽可能采纳客观身份的外部人员参与测评组成员。测评前, 应该设定统一评分标准, 组织测评组成员统一培训, 对测评的作用意义以及主要观察因素进行阐述, 规范统一评分表的使用标准。

3. 要求测评设计者在测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定位, 加强讨论积极性

测评者在对各小组讨论过程中需主动引导测评对象加强讨论组织性。尽量安排独立讨论空间, 使讨论小组讨论独立, 小组间的交流不会干涉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 给考生一个良好的环境, 全身心投入到讨论中。在测评进行过程中, 安排主持人对测评过程进行引导, 最大限度调动测评对象的参与积极性。

摘要:在高校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 选拔手段越来越多。随着选拔手段的研究和发展, 各种方式方法的使用得到普及, 然后, 对于这些方式方法的正确使用和使用结果却未能尽如人意。本文主要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在高校学生干部选拔过程的操作流程和作用及意义, 提出操作过程中重点难点和几点思考建议。

关键词:学生干部选拔,无领导小组讨论

参考文献

[1]鲍粮库.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招聘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人力资源, 2007 (6)

[2]李维胜.MBA面试案例讨论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1 (3)

[3]罗斌.高等教育无领导小组讨论适用范围举要[J].三峡大学学报, 2009 (5)

领导小组走出“倍量增减” 篇8

“通过成立跨部门领导小组来组织实施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和政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其2010年3月出版的《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第一章中曾简略提及。

上世纪90年代初起,曾培炎曾先后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任职,在他看来,在重大决策具体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建立领导小组等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有利于减少层级、提高效率。”

“‘高配’领导小组在执行效力方面有着更高更强的一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周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历史基因和现实考虑

新中国建立之初设立的“领导小组”,同样是既存在于政府系统,也存在党委系统。表现最突出的是195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各组组长分别是:财经小组为陈云,政法小组为彭真,外事小组为陈毅,科学小组为聂荣臻,文教小组为陆定一。

通知同时指出,这5个小组直属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此外将政府工作也划分为五大块,中央与国务院的工作几乎完全对应。

除了这些常设性小组外,当时中央还设立了一些“阶段性”小组。

如1955年7月4日成立的中央原子能事业领导小组,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托领导全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工作的机构,成员是中共中央指定的陈云、聂荣臻、薄一波,有“中央三人小组”之称,一直工作到1962年12月中央专门委员会成立后撤销。

此外,还有1962年2月22日中央书记处正式决定成立的中央精简小组,在中央书记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处理有关全国精减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工作中的日常事务,原由安子文任组长的中央精简五人小组即行撤销。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机构的设置模式基本照搬了苏联的政府管理体制,在部门职责范围狭窄、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一旦遇到涉及面稍广一点的任务,就必须寻求同一级其它部门的支持和协助的情况下,通过专门设置跨越各部门之上、政治规格更高一级的领导小组来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事务,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周望说。

对此,曾培炎在其著作中也曾提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各个部门,大都按照专业和行业进行职能分工。有的重大任务一个部门难以完全统领,这就需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2004年4月5日,时任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长王一程接受台湾学者邵宗海访谈时认为:“中央工作领导小组是党在思想、组织、政策方面去领导群众,但并不取代政府全部职能。”

“倍量增减”现象改变

对“领导小组”的定义经历了屡次更名的过程。

在1993年前,中国的政治词汇中,“领导小组”的定义一直不固定,先后使用过临时机构、非常设机构以及序列外机构等名称。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设置的通知》,领导小组被称为“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

如今“议事协调机构”的固定称呼是在2008年之后。而它作为专有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 首次被列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领导小组的数量增减亦经历起伏。1981年,国务院一共有44个非常设机构。到1988年,增加到75个。经1988年清理整顿,到1993年又增加到85个,当年减为26个。此后1998年调整为19个,2003年调整为27个,2008年调整为29个。

周望将此称为“倍量增减”的现象,“某一时间段内,因为现实需要,大量设立‘领导小组’,任务结束后,会把这些‘小组’撤销。”

不过这种现象在2008年之后有所改观。“201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没有出现以往改革中的大规模撤并‘领导小组’现象。”周望说,这意味着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对领导小组的分类定位式改革收到了应有的成效,今后的机构改革应该会继续延续这一基本思路。

周望认为,2008年对于“领导小组”的认识和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集中表现在于,将实体机构化的“领导小组”与作为工作机制来操作的“领导小组”作了第一次明确区分。

“作为改革的配套手段,2008年之后有关于‘领导小组’的设立文件中,都明确表述了哪些属于实体性的议事协调机构,哪些属于阶段性工作机制,并尽量将两者用‘领导小组’与‘协调小组’、‘部际协调会议’等不同名称区别开来。”周望说,这样一来,实体化的“领导小组”在数量上得以大大压缩。

比如,2008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2008〕22号《关于成立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中曾明确提出:“领导小组属于阶段性工作机制,不属于新设立议事协调机构,任务完成后即撤销。”

国发〔2008〕13号文件中名列的7个领导小组中,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单设办事机构,撤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单设的办事机构,其他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由相关部门承担。

借重“一把手”能量

在处理关键时刻重大问题时,跨系统领导往往能高效快速成熟地应对。

如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轰炸后,一时之间出现处理重大国家安全事件应急机制空白的问题。而成立于2000年9月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应对2001年4月1日发生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时则发挥了强大的应急整合能力。

在基层,为高效完成经济发展任务,各种类似“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城市改造领导小组”、“大变样领导小组”等纷纷成立,并且慢慢由临时机构变为常设机构。它在完成本地经济任务上,无疑具有极高效率。

领导小组涉及的工作领域,一般都是复杂性强、协调难度大的问题,“领导小组本身并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只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机制。”周望说。

领导小组对于自身各种功能的施展,取决于能否成功“借用”担任组长的高层领导人或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权力权威,这是领导小组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因此个别部委特别是地方的个别部门,在申请成立相关领导小组时,都非常倾向于高层领导或地方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他们深谙如何才能发挥出一个领导小组的‘能量’。”

周望说,领导小组机制在其产生之初,还是为了最大化地提高协调各种事务的效率。在国外政府的组织体系中,也有类似的对应机构存在,机构负责人更多地是充当一种“主持人”的角色,议事和协调在一种较为平等的氛围下展开。

“从领导小组运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领导小组的会议上,各个部门是能够做到畅所欲言的,尤其是中央的情况明显好于地方。”他说。

上一篇: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年级组工作总结下一篇:文明礼仪伴我行 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