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学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
(一)一、单项选择
1、()有权制定和修改民事、刑事、国家机构及其他基本法律。A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 中共中央
2、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A 行政机关 B 法人 C 知识产权 D 起诉权
3、在我国国家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所属各部委 D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4、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 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 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5、下列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属于行为的是()。A人的出生 B 人的死亡 C 时间的经过 D签定合同
6、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A.可以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B.应先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拒绝赔偿的,方可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C.只能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 D.只能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7、下列各项物权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是()。A承包经营权 B所有权 C抵押权 D土地使用权
8、依据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A配偶 B父母 C子女 D兄弟姐妹
二、判断
1、法制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法治却不一定与国家和法制同步出现。()
2、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统一体。()
3、我国婚姻法规定,因胁迫、欺诈等结婚的,受胁迫和欺诈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消该婚姻。()
4、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5、通常情况下,知识产权可分为工业产权和著作权。()
6、按照诉讼的任务和诉讼法律关系的不同,诉讼可以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7、法院调解是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8、世界贸易组织是根据各成员国立法机关批准的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而设立的永久性组织。()
三、名词解释
1、法律体系
2、国家结构形式
3、婚姻法
4、刑事诉讼
四、简答
1、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2、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及特征。
五、案例分析
甲乙等人在某县聚众赌博,甲在输掉全部赌资后,认为乙在赌博中作弊,用匕首将乙当场刺死,并用匕首威胁在场赌徒交出赌资8万余元后逃跑。后甲在该县贩毒时被当场抓获。问:(1)甲犯了什么罪?
(2)人民法院应适用什么刑法制度?(3)本案应由哪一个人民法院管辖?
法学概论(专科)期末模拟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
1、在我国,“公民”是指()A.在我国领域内出生的一切人 B.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的人
C.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并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2、在共同犯罪中提供犯罪工具,主动参与犯罪活动,指示犯罪目标,排除犯罪障碍的一般属于()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3、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A 行政机关 B 法人 C 知识产权 D 起诉权
4、民事法律行为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A有设立、变更、消灭特定法律关系的目的 B行为人的意思表示
C行为符合法律且不违反社会与公共利益 D行为人有民事主体资格
5、所有权人因所有权被侵害而请求保护时,有一种保护方法是必须适用的,那就是()
A确认所有权 B排除妨碍或停止侵害 C赔偿损失或返还不当得利 D恢复原状或返还原物
6、在我国,民事违法行为()A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B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因而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C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也不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D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不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民法而不属于商法的是()A 公司法 B 破产法 C保险法 D物权法
8、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是()A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 C危害行为 D危害结果
二、判断
1、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2、不成文法是指不以法律条文形式表述的法,不成文法主要以判例的形式出现。()
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4、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方式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两种。()
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6、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7、国际私法调整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制定者也主要是国家。()
8、政治犯可以引渡,也可以不予引渡。()
三、名词解释
1、宪法
2、公务员
3、民法
4、民事诉讼
四、简答
1、简述法律规范的种类。
2、简述行政行为的特征。
3、简述结婚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
甲(1984年12月24日生)乙(1986年12月10日生)兄弟二人在其邻人丙的教唆下,多次进行抢劫。2000年10月18日在一次抢劫时被同时抓获。甲乙丙三人各负什么刑事责任?为什么?
法学概论(专科)期末模拟试题
(三)一、单项选择
1、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 国家意志性 B 权利义务 C 国家强制力 D 社会关系
2、按照法律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律分为()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实体法和程序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A人民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5、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警告 B罚款 C免职 D行政拘留
6、规定人们必须做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称为()A.禁止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确定性规范
7、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其效力()A与法律相同 B小于法律 C多数情况与法律相同 D多数情况小于法律
8、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除了享受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之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C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D除了其本国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之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二、判断
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自由,是公民参加各种活动和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
2、我国刑法对溯及力采取“从新兼从轻”的原则。()
3、被称之为“帝王条款”的民法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
4、我国民法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从民事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开始计算。()
5、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
6、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客体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7、结婚登记的程序分为申请和登记两个环节。()
8、按照诉讼的任务和诉讼法律关系的不同,诉讼可以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三、名词解释
1、法律规范
2、公司
3、合同
4、知识产权
四、简答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2、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3、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内容。
五、案例分析
某甲于2006年去世。生前曾留下三份内容相矛盾的遗嘱。第一份是2004年重病时他口述并由其两位远房亲戚在场记录;第二份是2005年他自己去公证办理的;第三份是他在2006年自己亲笔书写的。他去世后,有关继承人之间为此发生争讼。
问:(1)在处理他的遗产时,应以哪一份遗嘱为准?(2)法律上的根据是什么?
法学概论(专科)期末模拟试题
(四)一、单项选择
1、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中,法律是由()制定的。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所属的部委 D.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
2、上级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工作。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社会主义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4、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国家司法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 D.公民个人
5、下列属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是()A.年满18周岁,智力正常 B.年满16周岁,有独立收入
C.年满18周岁,有精神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 D.年满10周岁
6、下列属于行政机关依法自行强制执行的方式的是()A.警告 B.强制征收 C.行政拘留 D.逮捕
7、犯罪客体指()A.犯罪所侵害的对象 B.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
C.刑法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D.犯罪所使用的手段
8、下列案件中,一律不公开审理的是()A.强奸案件
B.特别残忍杀人的案件
C.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D.有不良社会影响的案件
二、判断
1、法制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法治却不一定与国家和法制同步出现。()
2、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自由,是公民参加各种活动和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4、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原始社会不存在法律。()
6、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统一体。()
7、按照诉讼的任务和诉讼法律关系的不同,诉讼可以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8、法院调解是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三、名词解释
1、刑法
2、婚姻法
3、民法
4、诉讼
四、简答
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3、简述结婚的条件
五、案例分析
甲丧偶,有四子均己成家各有子女,并与甲分家单过。一日,甲同长子乙乘车外出,坠入山涧双亡。甲有一笔财产。问:
1、此案当如何继承?
2、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少?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方法论近期的研究热点问题, 其指导思想是在理论授课之后, 通过系统的“理论—模拟—实践反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应用较为简单的理论在复杂或不确定环境下完成正确操作或提高成功操作概率的能力[2]。 情景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一种仿真环境中体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 令学生自觉在当中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十分符合现代高校教育中要求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的要求。 因此, 在土地法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土地法学课程开展模拟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的需要
土地法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制度、建设用地管理法律制度等。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执法和从事土地监察的能力, 为独立处理土地违法案件, 调处土地纠纷, 参与土地行政诉讼等活动打基础。 目前土地法学这门课程仍以传统的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为主, 这种模式不仅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 反而由于缺乏实践, 导致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将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引入模拟教学法, 令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更加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 最终实现灵活运用的目标, 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管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土地法学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批专业课, 是学好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兴趣, 将会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此课程理论部分占的比重很大, 对于非法学专业并且从未接触过实际事务的学生来说, 要想掌握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非常不易。 引入模拟教学法, 在模拟情景当中, 让学生体验到仿真的土地纠纷处理、土地行政复议等过程,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模拟教学法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内容分析
已有学者将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划分为六个步骤[3]。 笔者根据土地法学课程的理论性及专业性较强的特点, 将其优化为4个阶段:理论教学、情景模拟设计、实施情景模拟、总结评价。
1.理论教学阶段。 本阶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似, 教师按照教学计划与教案, 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 在需要实施模拟教学的章节重点强调。
2.情景模拟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确定主题、设计情景和人员组织。 主题是根据理论知识的重要程度和学生的兴趣而确定的, 例如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当中的土地征收制度。根据主题进行情景的设计, 情景的设计不宜过于简单, 否则将失去演练的意义, 最好有一定的复杂程度, 让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在情景中能够提出不同的见解。 在设计好情景之后,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 设置角色数量、说明角色背景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3.实施情景模拟阶段。 学生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角色实施情景模拟表演, 未参加表演的学生需认真观看, 找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需认真观看, 随时控制整个表演主题、控制表演秩序, 避免出偏离主题的现象。
4.总结评价阶段。 在情景模拟接受后, 要进行总结与评价, 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总结和评价。 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表演情况进行小结, 包括对角色的理解, 在表演中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回答和决定, 以此重新整理知识点、理清思路。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对情景模拟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针对表演情况, 对每个角色进行评价, 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 修正学生在表演中间的错误, 再次强调重要知识点。 教师评价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模拟活动中吸取教训, 提高专业技能, 提高专业素质[4]。
笔者按照这种教学模式, 以学生兴趣较浓的土地征收为例, 设计情景模拟设计方案 (如图1) 。
三、模拟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适用范围。 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采用模拟教学法, 有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例如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法律制度, 就不适合采用此方法, 应针对一些需要学生重点掌握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实施。例如土地征收、土地承包经营权、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等。另外, 由于受到总学时的限制 (例如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土地法学课程只设置32学时) , 若每次理论教学之后都实施一次情景模拟教学, 则耗时较长, 总学时将会超出32学时的限制。
2.教师角色定位。 在实施情景模拟的过程中, 教师要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 由过去的“主演”向现在的“导演”角色转变[5]。教师不应过多干涉学生的表演过程, 而应转变为在观看时发现学生由于掌握知识不够扎实而导致决策错误, 在总结与评价阶段, 对于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问题, 加以纠正和点评。 对于过程中出现的偏离主题等突发情况, 应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 把控情景模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教师可为自己分配角色, 适当适时地参与到情景模拟当中。
3.实施结构。 模拟情景的实施不一定在某个章节之后立刻实施, 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 可以在一个知识点后实施, 也可以将几个章节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 设计出相对复杂的情景进行模拟实施。 情景的模拟应突破固定的情景剧的表现形式, 可以通过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体现。
4.准备时间。情景模拟的目的是通过仿真练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因此, 在实施前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收集资料、复习知识点、熟悉角色。但注意准备时间不应过长, 过长可能导致学生在课下按照既定的剧本编排, 为了表演而表演, 甚至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平时成绩而将情景模拟变为一种形式化的表演, 从而偏离了在情景模拟中思考、灵活应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利根, 梁亚荣.精心设计案例教学培养应用型土地法学人才[J].中国农业教育, 2003, (6) :17-18.
[2]韦燕飞, 周兴, 严志强, 等.模拟教学法在“土地规划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1) :139-142.
[3]杨延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5) :91-92
[4]董琼华.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2) .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犯罪嫌疑人
2.立案
3.书证
4.拘留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人员中,不能称作犯罪嫌疑人的是()。
A.正在被侦查的人B.正在被审查起诉的人
C.正在被审判的人D.正在被通缉的人
2.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的机关,应当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司法行政机关
3.法律限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最长时间为()。
A.12小时B.15小时C.20小时D.24小时
4.划分地区管辖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地B.最先受理地C.被告人居住地D.被害人居住地
5.一般不公开审判的案件是().
A.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B.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C.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D.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6.被告人某甲犯故意杀人罪、贪污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死刑,决定执行死刑,在上诉期限内,某甲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提出抗诉.此案死刑复核程序是
()。
A.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即可
B.直接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C.由高级人法院复核同意后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故意杀人罪报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贪污罪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7.拘传只适用于()。
A.犯罪嫌疑人B.自诉人C.证人D.辩护人
8.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是(),A.证人关于被害人品行的证言B.被害人关于张某抢劫其财物的陈述
C.鉴定结论D.杀人凶器
9.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以内审结.
A.10日B.20日C.30日D.60日
10.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被毁物品现场的勘验笔录B.被害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陈述
C.证人关于被告人实施犯罪情况的证言D.鉴定人关于被毁物品的鉴定结论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二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有权决定或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有()。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执行机关
2.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有()。
A.违反有关公开审判规定的B.违反回避制度的C.剥夺了被告人辩护权,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D.应当组成合议庭审判而采用独任制的3.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遵循的程序有()。
A.侦查人员2人以上
B.被告人应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一切提问
C.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D.逮捕了的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4.下列人员中,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有().
A.被害人B.自诉人C.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D.犯罪嫌疑人
5.下列关于补充侦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不适用补充侦查
B.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中,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必要时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C.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在经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后,应自行侦查,必要时可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D.合议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被告可能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而起诉和移送的证据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材料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6.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包括()。
A.贪污贿赂犯罪
B.偷税抗税犯罪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犯罪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
7.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理由有()
A.是本案当事人的亲属
B.接受本案当事人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
C.在本案中担任证人
D.本案当事人过去曾与其发生过民事法律关系
8.下列证据中,既属于原始证据也属于间接证据的是()。
A.尸体D.现场发现的烟头C.被撬坏的门锁D.沾有被害人血迹的衣服
9.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
A.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B.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C.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D.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10.自诉案件审判的特点有()。
A.自诉人在宣告判决以前可以和被告人和解
B.法院可以进行调解
C.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D.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筒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刑事诉讼有哪些特点?
2.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及其在适用上应受的限制.
3.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14分)
朱某和其同母异父的哥哥武某及他们的生母李某一起生活。武某经常虐待李某,情节十分恶劣。1996年4月1日,李某去世,武某为独吞全部财产,威逼朱某离家出走。朱某不从,武某便殴打朱某,致使朱某身上多处受伤.10月5日,朱某向县人民法院控告武某虐待李某和故意伤害自己,并要求继承李某的全部财产。由于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轻伤)这两个罪都属于自诉案件范围,法院决定立案审理。鉴于朱某同时提出了遗产继承事项,法院遂决定对遗产继承事项以附带民事诉讼形式一并审理。经法庭审理,判处被告人武某虐待罪有期徒刑一年,故意伤害罪一年二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并根据继承法有关规定,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李某的遗产全部由朱某继承。
请回答:该法院以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的做法是否合法?理由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模拟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犯罪嫌疑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和被检察机关审查是否提起诉讼的人。
2.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3.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4.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I:S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单项选择超(每小题1分,共10分)
1.C2.C3.A4.A5.D
6.C7.A8.B9.B10.C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CD2.ABCD3.ACD4.ABC5.BCD
6.ACD7.ABC8.ABCl)9.ACD10.ABC
四、筒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刑事诉讼的特点有:(每个要点2分)
(1)刑事诉讼必须由法定的专门机关主持进行,其他国家机关无权进行.
(2)刑事诉讼活动必须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
(3)刑事诉讼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刑事诉讼活动的内容是解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犯了什么罪,是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处以什么样的刑罚的问题。
(5)刑事诉讼必须是在特定的诉讼形式下进行。
(6)刑事诉讼的目的是通过准确、及时、合法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从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2.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只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判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3分)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3分)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3分)则不受此项限制,可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3分)
3.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有: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包括一罪和数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4分)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4分)
(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4分)
五、案例分析题(14分)
该法院以附带民事诉讼判决被告人武某丧失继承权的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4分)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见,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必须是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损失,所造成的损失必须是物质上的损失。(5分)
一、填空(6分)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认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三种。
2、我国现行宪法是________年颁布并实施的;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制度。
3、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五种,分别是管制、拘役、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备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5、现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6、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五种,分别是管制、拘役、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惟有()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A.道德习俗
B、宗教信条 C.法律
D、社会章程
2.公民的通信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内容。A.人格权
B、言论自由权 C.个人自由
D、建议控告权
3.在刑事诉讼中,没有上诉权的人是()。A.被害人
B、自诉人
C.被告人
D、被告人的近亲属和辩护人
4.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A.遗弃罪
B、抢劫罪 C.故意杀人罪
D、强奸罪
5.下列行政行为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执行 C.行政裁决
D、规定行政措施
6.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但尚未同居的()。A.其婚姻关系尚未成立
B、可通过申请撤销婚姻登记来解除婚姻关系
C.想婚姻登记机关送交结婚证,婚姻关系即可解除 D、必须办理离婚手续,才能解除婚姻关系
7.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经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是()。
A.离婚案件和解除收养关系案件
B.解除收养关系案件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 C.离婚案件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 D.离婚案件和商业秘密案件
8.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A.可以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B.应先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拒绝赔偿的,方可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C.只能向产品销售者要求赔偿 D.只能向产品生产者要求赔偿
9.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行政机关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可以判决()。
A.变更
B、撤销
C.部分撤销
D、被告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10、以控制权关系为标准,可把公司公司分为()。A.资合公司与人合公司
B、总公司与分公司 C.有限公司与无限公司
D、母公司与子公司
11.著作权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客体中的()。A.行为——作为
B、行为——不作为 C.智力成果
D、物
12.在我国,“公民”是指()。
A.在我国领域内出生的一切人
B、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的人
C.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并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13.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
A.继续存在B、缩小范围 C.中止
D、解除
14.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A.6个月
B、1年 C.2年
D、4年
15.与原始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是()。A.习惯
B、道德 C.宗教
D、法律 16.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以上的多数通过。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会全体代表的1/2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1/2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会全体代表的2/3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
17.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切犯罪的必要条件是()。A.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 C.危害行为
D、危害结果
18.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A.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
B、行政法规设定 C.法律设定
D、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
19.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配偶
B、父母 C.子女
D、兄弟姐妹
20.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A.已满14周岁
B、已满16周岁 C.已满18周岁
D、已满20周岁
21.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小时。A.24
B、12 C.10
D、8
22.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大涉外民事案件由()。A.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D、专门人民法院管辖
23.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行政机关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可以判决()。
A.变更
B、撤销
C.部分撤销
D、被告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4.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是()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日。A.10,5
B、15,10 C.20,15
D、15,5
25.在我国,“公民”是指()。
A.在我国领域内出生的一切人
B、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的人
C.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并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26.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形式有()。
A.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公司
D、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
27.联合国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秘书处 C.国际法院
D、安理会
二、名词解释 1.行为能力 2.行政许可 3.国际法
4.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 5.刑事诉讼辩护 6.具体行政行为 7.合同
8.有限责任公司 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10.民事诉讼第三人
三、简答题(24分)
1.什么是法律规范?它有哪些特征?
2.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3.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包括哪些? 4.什么是法?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简述在行政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理由。
四、论述题(16分)
1.试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的关系。2.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哪里?
3.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存在的异同。4.试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五案例分析(19分)1.甲(15周岁,中学生)与乙(14周岁,中学生)埋伏在一隐蔽地点,伺机行劫,某厂女工张某经过此地,甲唆使乙去抢张某的坤包,乙一把夺下张某的坤包,转身逃走,张某与行人,一同追赶乙,甲见状悄悄溜走。乙被追至死胡同,无路可逃,捡起地上石块,将追他的张某砸伤。张某的坤包经清点里面有2000元。问:被告人甲、乙的行为构不构成犯罪?为什么? 2王某,男,20岁。王某与陈某(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教好。一日王某与其弟去河边洗澡,陈某也一同前往。在洗澡时陈某要求王某带他到深水处玩。王某虽觉得自己没有熟练的游泳技能,但自信能满足陈某的要求,当即表示同意,并真的将陈某带至离河岸七米多远处,陈某游泳,王某自行洗澡。不久王某感到身体累,便离开陈某自行上岸。陈某在深水中体力消耗较大,又无人帮助,挣扎不动,弱水死亡。
问题: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3.王某,16岁,一天,她到工艺美术公司以1200元购买了项链,她父母认为她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行为,要求公司退款。而王某提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待业青年,她表示不愿退货。问:王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其父母要求公司退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法学概论期末模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C
2、C
3、A
4、A
5、D
6、D
7、D
8、A
9、A
10、D
11、C
12、D
13、D
14、C15、A
16、D
17、C
18、C
19、D
20、B
21、B
22、B
23、A
24、A
25、D
26、A
27、D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行为能力——是指法律所承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或特定民事权力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
3.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4.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使另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5.刑事诉讼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委托的辩护人针对控诉进行辩解和反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活动。6.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相对人、就特定事项依职权作出的能够直接引起相对人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
7.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8.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诉讼活动。10.民事诉讼第三人——是对他人发生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来的人。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行为规则。它具有以下特征:
1)国家意志性。法律规范通过国家强制力来宣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态度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态度。
2)概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是对同一类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抽象概括,而非就个人、个别事件所作的专门性规定。
3)可预测性。法律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标准、模式和方向,人们依据法律规范可以预测到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在法律上的后果。
2.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一概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实施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人,只要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构成犯罪,就应当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
3.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事实,是认定案情的根据。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4.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创制的,反映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和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具有以下特征: 1)法律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法律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 3)法律的内容体现国家意志性;
4)法律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发生作用; 5)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充分全面地反映我们国家的人民民主政权的阶级本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凭借其拥有的权力,建立包括立法制度在内的各种各样制度,成为其他各项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而且其他国家机关均由人大产生,受它监督,向它负责。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6.行政诉讼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是由行政案件的特殊性决定的:
1)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国家行政管理权,只要掌握事实和法律依据,就可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无须相对人或第三方的同意,且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发生效力;
2)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所处的实体法地位并不平等,因此由相对人负责举证困难较大,且有失公平原则; 3)作为原告的相对人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对行政机关的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和具体行政行为均不能完全了解,举证能力明显较弱;
4)由被告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可以约束行政主体不具备法定要件之前,不得毫无根据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以保护作为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
四、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1.犯罪客体不同于犯罪对象,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只是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物)或者社会关系的主体和参加者,它本身不是社会关系,是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4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区别的概念,其联系表现在:犯罪行为就是通过对犯罪对象即具体的人或物来侵犯刑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即犯罪客体。(4分)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6分)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不决定犯罪性质。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的存在,而犯罪对象则并不是一切犯罪的必备要件。
3)任何犯罪都必然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侵害。
2.我国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表现在:
1)公民在权利的享有和义务的履行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说:第一,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公民的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第三,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9分)
2)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平等地受到司法保护。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要以恰当的法律程序,以同样的标准对于公民权利案件给予同样的裁判。(5分)
3.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之间有相似之处,两者都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都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4分)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5分)
2)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在客观上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事实上也采取了避免结果发生的措施。(5分)
4.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平等原则。其含义包括:第一,民事主体资格平等;第二,民事主体地位平等;第三,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第四,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2)自愿原则。其含义包括:第一,自己行为,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第二,自己责任,即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所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3)公平原则。其含义包括:第一,民法在规范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上,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第二,民事主体在各类民事活动中贯彻公平原则;第,三法官办案,法律无明确规定时,应依公平原则作出裁判。
一、单项选择题
1,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A.有效的 B.无效的 C.部分有效的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立法必须以()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领导人的讲话
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5.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A.国内法和国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A.法律适用 B,法律制定 C,法律遵守 D.法律实施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A.法律草案 B.议案 C.法律草稿 D.法律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 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0,法律关系是由()保证的社会关系。A.国家法律 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 D.国家司法机关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C.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枪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主体
13.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A.法律后果 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 D.法律制裁
l5.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法律制裁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A.权利和义务 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 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律关系的主体。A.不能成为 B.可以成为 C.部分可以成为 D.必然成为 19.法律的公布是指()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主席 C.国家司法机关 D.法律制定机关
20.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的社会规范。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的基本特征是:()。
A.法由国家机关公布 B.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 范D.法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 E.法由经济基础决定
2.法的规范作用有()。
A.指导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E.预测作用
3.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A.法具有客观性 B.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 C.法应随经济条件而发展 D.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4.法治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
A.与人治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 B.依法办事的原则 C.良好的法律秩序 D.代表某种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A.法治是指法律制度,而法制则不是
B.任何国家中都有法制,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法治 C.法治不必蕴含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必有法制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人民群众 B.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社会组织 D.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家机构 7.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立法可以分为()。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 C.法的修改 D.法的废止
8.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
9.我国现阶段立法指导思想为()。
A,党的政策方针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党的基本路线 D.统治阶级的愿望 E.外国的法律思想
10.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为()。A.以宪法为依据 B.从实际出发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E,保持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1.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是()。A.责任法定原则 B.因果联系原则 C.责任相当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
12.根据法定解释的主体或性质的不同,法定解释包括()。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 D.宪法解释
13.认法程序分为()。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查 C.法律草案的讨论 D.法律的通过 E.法律的公布
14.依责任的性质,法律责任可以划分为()。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15,法的渊源主要有()。
A.宪法 B.部门法 C.地方性法规 D.国际条约 E.实体法
16.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A,法律规范的规定 B.权利主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 D.合法行为的产生 17.法律效力是指()。A.对人的效力 B.对物的效力
C.对行为的效力 D.空间上的效力 E.时间上的效力
18.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A.准确 B.从重 C.合法 D.从轻 E.及时
19,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具有如下特征:()。A.它是由特定主体依法定职权来进行的活动
B.它是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C.它是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D.它一般都要做出适用法律的文书
20.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A.法的制定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适用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其有哪些特征? 2.什么是法律关系? 3.什么是法律体系?
4.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有哪些区别? 5.什么是法律效力?
6.法律责任?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7.什么是权利与义务?两者是什么关系? 8.法治与法制有哪些区别?
9.简述我国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原则、立法体制及立法程序。10.简述法律实施的的内容。
11.简述我国的行政执法体系的构成与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12.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3.什么是法律解释?其有哪些类型? 14.什么是法律监督?其有哪些类型?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A 7.A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C 15.D 16.C 17,D 18.B19.D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CDE 3.ABC 4.ABCD 5.BD 6.ABD 7.ABCD
8.ABCD 9.BC 10.ABDE 11.ABCD 12.ABC 13.ACDE 14.ABCD
【土地法学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土地法学案例分析题10-25
《宪法学》试题及答案11-06
刑法学 试题及答案12-17
法学经济法试题及答案11-04
监狱法学模拟试题答案06-11
电大民法学试题答案11-15
法学概论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10-23
土地誓言的阅读题及答案11-05
法学概论试题三07-06
法学概论.doc作业答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