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与答案

2025-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岳阳楼记》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与答案(精选6篇)

《岳阳楼记》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与答案 篇1

,完成小题(8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欧阳修。(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B.第②段生动展现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C.第③段以禽鸟、游人衬托太守以众人之乐为乐。D.全篇充分表现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答案

【小题1】《醉翁亭记》 宋

【小题2】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3分)

【小题3】A(3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名篇,其作者和作者的生活朝代一般是不会不知道的,但要注意把字写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文言文课文,不但要知道字词句意,还要能知道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觥筹交错交错” “者 也 ”等。“觥筹交错”中的“交错”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即“交互、错杂” ,故应译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者 也”表示判断。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第①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的说法是错误的。文中的任何语段都不是孤立的,要把它放到全篇中去理解。第一段中的太守因景美而乐,但不能说“只是”,因为根据下文太守的“乐”更在于“乐民之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练习题 篇2

一. 庆历四年春……属于作文以记之。

1.“庆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宋仁宗赵桢的年号。 B。唐太宗赵桢的年号。 C。宋高宗赵构的年号。

2.文中赞美滕之京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重修岳阳楼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写作缘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B。百废俱兴。

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属于作文以记之。

4.解词:①守: ②制:

5.翻译“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6.本文段选自_____朝____家_____家_____写的。“记”的意思是_________.

7.滕之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

二. 阅读2.3.4段做题.(02年哈尔滨;01年天门巿)

1. 解释加点的词,给未加点的词注音。

①胜 ②晖③汤 ④霏

2.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佳木秀而繁阴 B。而或长烟一空/不能指其一端

B.前人之述备矣/水陆草木之花 D。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朗读划线的长句,“情”字要读拖音,其它处要注意连读和读断,请在要读断处(两处)标上“/”。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2.3段写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两种感情,1段中体现由情入景而领出2.3两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3段后面的议论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且与2.3段所写的情感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2.3段中概括说明“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找出来,并讲讲,作者这样写,好处在哪里?

6.概括第三段文字的中心:

7.“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

(99年前各省中考题)

9.解释文中两个“观”字:

①观②观

10.用原文填空:

①1段中从空间上总写洞庭湖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3段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登楼览物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借代修辞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1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B。描写,记叙结合 C。说明 D。议论,抒情结合

1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 去国怀乡(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 )④西蜀之去南海( )

1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与选文第一段所指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___________的特点。

15.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________,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__;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语气语调。

1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04大连)

①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②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

17.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04常德)

答:

18.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04吉林)

19.《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嗟乎!……吾与谁归?(00年南京,01年黑龙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求 ②微 ③尝 ④或 ⑤先 ⑥斯

2. 下列句中的“异”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之 B。使内外异法也 C独在异乡为异客 D。永州之野产异蛇

3. 文段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③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B。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

B. 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

6.“二者之为”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2年聊城巿)

7.“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下面三篇课文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作了解释,请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述出来。(02年武汉巿)

答:

8.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02年广东省)

答:

9.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投诸渤海之尾 D。辍耕之垄上

10.在文中,“进”是指_________;“退”是指___________。

11.课文中,与“不以物喜”一句在内容上相照应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与“不以物喜”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C.所以动心忍性 D。属于作文以记之

14.“居庙堂之高”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意思是指________。

15.“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

16.“是进亦忧”中“是”的意思是_________,具体指______________。

17.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04年岳阳)

A。这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反而肯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

C。“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无常。

D。“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

18.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答: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04年黄冈)

A.感极/而悲/者矣 B。而/或长烟/一空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

20.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幅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A 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增其旧……上 属于作文以记之

3.C 4。①任太守 ②规模 5。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6.北宋 政治 文学 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一种文体

7.说明滕之京“不以已悲”,可看出他的阔大胸襟不同于一般迁客。

二.1.①美好 ②日光 ③shāng ④fēi 2。C 3。……湘,/迁……此,/览……乎?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悲:去国怀乡……畏讥。 喜:心旷神怡……偕忘。

好处:便于将常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便于前后照应,自然转入议论,表达中心)

6.写洞庭湖全景。 7。唐贤今人诗赋。 承上起下

8.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②看了自然景物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③略

9.①看 ②景象

10.①衔远山……际涯。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心旷……偕忘 沙鸥……游泳。

11.B 12.①B ②C ③B ④A 13.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就象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4.壮阔,浩渺 15.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

16.为天下先忧后乐 与吏民同醉同乐 17.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9.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三.1.①探求 ②无,没有 ③曾经 ④或许 ⑤在……之前 ⑥这种 2.B

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①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②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③(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④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思想感情.

5.C 6.感极而悲(去国…而悲) 其喜洋洋(心旷…洋洋)

7.只要是课文的内容相关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8.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议论 9.C

10.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1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2.设问 对偶 引用 反问 13.B 14.在朝廷做官 为在朝廷做官

15.古仁人或品德高尚的人. 16.这样 居…君 17.D

18.“古仁人之心”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作者对“古

仁人之心”的追求,正表达了以天下为已任的远大志向。

《岳阳楼记》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与答案 篇3

(一)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知朝③之贾④。‛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 《战国策〃燕策》)【注释】①旦 :早晨。②市:集市,市场。③一朝:一天。④贾:通‚价‛,价钱,这里指报酬。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比三旦立市()(2)人莫与言()..

12、对文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去照顾一下我的马。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回头照顾我的生意。C.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去照顾我的生意。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马转几个圈儿,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

13、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 注:【毛锥子】毛笔的别称,这里指诗文写作;【皤】白色。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意致闲淡()泫然不能自已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愀然以悲 船载以入 ..B、为毛锥子所窘 不足为外人道也 ..C、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 何陋之有 ..D、是则真可哭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 ..

3、谈谈作者在本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许金不酬 ①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②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

④⑤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注】(①苴:枯草

②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 ③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④薄:撞⑤ 盍:为何、何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向许百金

许 :(2)‚若,渔者也 若: .. 2.对划线句子‚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原因!B.是有许多金子而不酬谢我的人!C.这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D.这是有许多金子而不酬谢我的人!3.商人最终沉入水底淹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分)

(四)温人之周 温人①之周②,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 对曰:

‚臣少而诵《诗》③,《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选自《战国策》)【注】:①温:魏国温城。

②周:东周。

③《诗》:《诗经》。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温人之周()(2)君乃使吏出之()..2.选出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A.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认为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B.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认为自己不是客人,这是为什么呢? C.你既然是周人,却又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D.你既然是周人,却又承认自己不是客人,这是为什么呢? 3.温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主人?(用原文回答)从文中看,温人是什么样的人?(4分)

(五)原宪甘贫 孔子卒,原宪①遂亡②在草泽中。子贡③相卫,而结驷连骑④,排藜藿⑤,入穷阎⑥,过谢原宪。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⑦者谓之病。若宪,贫 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⑧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注释:①[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弟子。②[亡]流亡隐居。③[子贡]孔子弟子,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④[结驷连骑]随从马车接连不断,前

呼后拥,指出行排场盛大。⑤[排藜藿]‚排‛,披,分开。藜藿,一种高过人

的野草。⑥[穷阎]‚穷‛,陋。‚阎‛,巷门,此指里巷。⑦[行]实践。⑧[怿]喜悦,高兴。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原宪遂亡在草泽中_____________

⑵过谢原宪_____________ .. 2.对画线句‚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富叫做贫穷,学习道义却不能实践才叫做有病。B.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富的人称他为贫者,学习道义却不能实践称他为病人。C.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富的人称他为贫者,学习道义却不能实践的人令人担忧。D.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财富的人使他贫穷,学习道义却不能实践使他有病。3.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4分)

(六)吕蒙深明大义 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jī)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xǖ)欷(xī)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选自(三国志〃吴志〃甘宁传》)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徒跣:________________(2)负卿:________________ ..2﹒对划线句‚汝是为臣下非法。‛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作为臣下是违犯法律。B﹒你们为臣私下做非法勾当。C﹒你们为臣私下是违犯法律。D﹒你作为臣下做非法勾当。3﹒请简要分析文段中吕蒙的性格特点。(4分)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公何不为王谋伐魏().⑵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

2、对文中划线句子‚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邹忌以为是这样,于是劝齐威王派田忌伐罪魏国。B、邹忌以为是这样,于是说服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C、邹忌认为他说得在理,于是劝齐威王派田忌伐罪魏国。D、邹忌认为他说得在理,于是说齐威王应该派田忌伐罪魏国。

3、阅读这则故事后,你认为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八)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臵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

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节选自刘元卿《醒世恒言》)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陈之饮器

陈:________________(2)盍少尝之 盍:.. ________________ 2.对划线句‚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且最终还不免想到死亡,这是为了贪婪造成的啊!B.可是最终还不免想到死亡,这是贪婪的结果啊!C.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婪的结果啊!D.而且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为了贪婪造成的啊!3.请结合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猩猩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九)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饮。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 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丘命引至庑下,坐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恃才傲物()(2)颖士常造门()..

2、对画线句‚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颖士看见老人懒散无助,在店铺喧嚣张凌辱他。

B、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无助,放肆地凌辱他。C、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很放肆地凌辱他。D、萧颖士看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在店铺凌辱他。

3、文中的萧颖士为什么一生做官止于扬州功曹而没有再升迁?这对于你有何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①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 以德感人若此。【注释】①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表示对人的态度。②刑戮是甘:(我)甘心受刑被杀 1.解释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遗布一端()(2)是有耻恶之心().. 2.对‚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的翻译,正确的是()。(3分)A.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把欠人家的钱还了。B.有时到路上就返回来,有时看到他的家就回来。C.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D.有时到路上就返回来,有时看到他的家就把欠人家的钱还了。3.王烈是怎样对待小偷的?(用原文回答)他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参考答案

(一)1、(1)接连地

(2)说话(交谈)

(各1分,共2分)

2、D(3分)

3、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或:只要自己的东西是好的,不妨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4分)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二)1、情趣、停止

2、A

3、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局限于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狭隘了一点,而古仁人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开阔的胸襟,表现出宏达的思想境界。(要关注‚比较‛答题规范,古仁人1分,作者2分)【解析】

2、试题分析:A项中‚以‛都用作一般连词,连接方式与行为。B项中的‚为‛一为‚被‛,一为‚向‛。C项中的‚之‛一为‚的‛一为宾语前臵的标志。D项中‚则‛一为‚真的‛一为‚如果‛。

(三)1、许:答应 若:你

2、C(是:这; 许:答应; 者:……的人)

3、商人的出尔反尔、不讲诚信;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或:旁者明哲保身,不愿出手相救。答对两点则可得满分)译文: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再一次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又落水了。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却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四)1.(1).去、前往(2).使……出,意为释放(2分)2.B(3分)3.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1分)温人了解周君的心理状态,他是个直率和执著,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人。(3分)

翻译:魏国温城有一个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并且问他说:‚你是客人吗?‛温人毫不迟疑的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 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临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说我是客人呢?所以我才说是‘主人’。‛周君听了,便把这个人释放了。

(五)1、于是

告谢、问候

2、A

3、原宪以贫富之辩暗指子贡迎合世俗而去当相,勾结小人,为了仕途而求学,为了牟取财利而去教人,不行仁义,而特别讲究车马的装饰、衣着的华丽,忘记了老师的教诲,子贡领会了原宪的言外之意,所以惭愧。(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孔子逝世以后,原宪就跑到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隐居起来。子贡做了卫国的国相,出门车马接连不断,排开丛生的野草,来到偏远简陋破败的小屋,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整理好破旧的衣帽,会见子贡。子贡见状替他感到羞耻,说:‚难道你很困窘吗?‛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财产的叫做贫穷,学习了道理而不能施行的叫做困窘。像我,贫穷,不是困窘啊。‛子贡感到很惭愧,不高兴地离去了,一辈子都为这次说错了话感到羞耻。

(六)1(1)光着脚(2)辜负(各1分)2 A 吕蒙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2分,答对性格中的一点得1分,每多答对一点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过2 分)在甘宁背信弃义的情况下,吕蒙听从母亲的意见,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怒而攻杀甘宁。(2分)参考译文: 甘宁的一个厨子曾有过失,投奔吕蒙,吕蒙担心甘宁杀他,因此没有立即让他回去。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拜访吕蒙的母亲,吕蒙便叫出(那个)厨子,送还给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他)。一会儿(甘宁)回了船,便将(那厨子)绑在桑树上,(甘宁)亲自挽弓射死了厨子。事后,(甘宁)脱了衣服躺在船里。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甘宁听说后,故意高卧不起。吕蒙的母亲赤脚步行出来劝谏吕蒙说:‚吴王待你如亲骨肉,托付给你大事,有什么私人恩怨而攻击甘宁呢?甘宁死的日子,纵使吴王不问罪,你作为臣下也是违犯法律。‛吕蒙向来孝顺,听了母亲的话,马上豁然释怀,亲自

到甘宁的船上,笑着喊他说:‚兴霸,老母亲做好了饭等你去吃呢,赶快上岸走吧!‛甘宁涕泪俱下哽咽着说:‚我辜负了您啊!‛于是甘宁与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母亲,欢欢喜喜地宴饮终日。

(七)1.⑴讨伐、攻打⑵派遣(一个1分)2.C。(注意区分‚以为‛和‚说‛的翻译)3.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4分)(前面两点一点1分后一点2分)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宰相,田忌是齐国的上将,两情面感不睦,互相猜疑。公孙闬献策给邹忌说:‚足下何不劝说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打赢战役,那是您筹谋好,大可居功;一朝战败,田忌倘使不死在疆场,回国也肯定冤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在理,于是劝齐威王派田忌伐罪魏国。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连忙找公孙闬磋商对策。公孙闬就派人携带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卜筮,自我先说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全国,此刻欲图大事,请你卜筮一下,看看吉凶怎样?‛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拘系卖卜的人,在齐王眼前证验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奔逃难。

(八)1 2(1)放臵(或陈放、安放)(2)为什么不3 C 猩猩聪明,能够识破人家的引诱;(2分)可猩猩贪心,最终受不

了引诱而喝醉酒被活捉。(2分)参考译文: 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的事。喝醉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还把草鞋拿来穿上。这时候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结果互相践踏,乱作一团,一个个都被捉住。那些后来的猩猩也是同样的下场。猩猩可算是很聪明的了,知道憎恨人家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都是贪心造成的嘛。

(九)1、(1)依靠、凭借

(1分)

(2)通‚尝‛,曾经

(1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2、C(3分)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3、因为他过于傲慢,无意中欺侮了偶遇的吏部尚书。做人不可太傲慢,否则即便有真才实学也没有大的成就。(或过于傲慢的人,必将会因此遭到不良后果。)(4分)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自恃才华,傲慢无比。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正赶上暴雨狂风。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非常放肆地欺侮。很快雨停,云去天开。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萧颖士急忙打听,侍从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名字叫丘。‛刚开始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王尚书)没有接见他,他很惊愕。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中个进士吧。‛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十)1.(2分)(1)赠送(2)以……为耻,为……感到耻辱(感到耻辱)

岳阳楼记阅读练习题答案 篇4

这些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

7、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然而,(此地)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8、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9、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 山岳也潜伏起形体;

10、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 旅客无法通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

1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特别是)在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1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的了。

1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

1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篇5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________

②增其旧制 制________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________

④前人之述备矣 备________

⑤或异二者之为二 者________

⑥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________

2、选出词意、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感极而悲者矣

B.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C.然:满目萧然 然则北通巫峡

D.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不敢与之争

3、根据提示,用原句填空。

①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极为赞赏的。

②“古仁人之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_________________,“退”指__________________。

4、出自本文已沿用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找出二个)

5、翻译下面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做太守 ②规模 ③通“嘱”,嘱托

④详尽 ⑤两种心情 ⑥(既然)这样,那么……

2、B

3、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气象万千、一碧万顷

5、①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岳阳楼记复习题和答案 篇6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滕子京的政绩;赞扬滕子京的语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重修岳阳楼盛况的句子是:

3.“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有何作用?说明滕子京治政有方,变化之大,并引出重修岳阳楼一事,为下文“不以己悲”作铺垫。

4.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博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5.交代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6.概括第一段内容:

7.总领第二段的句子是哪句?

8.第2段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9.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

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10.从空间上突出洞庭湖广大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1.时间上写早晚景色多变的句子;写尽湖光山色的语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具体指哪些内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前文哪句话?

1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起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5.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浮光跃金 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16.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什么人? 或喜或悲的迁客骚人。

17.“二者之为”指的是:(用原文回答)⑴

18.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19.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两方面阐述的?它的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说的;“居庙堂之高……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

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已任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23.“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异在何处:

24.“进”和“退”分别照应“ ”和“ ”

25.“斯人”暗指 ,照应开头。

2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字所涉及的内容是: 、。

27. 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28.用“/”标出朗读停顿: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29.作者:范仲淹 字希文 朝代称谓: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范文正公集》

30.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上一篇:小班户外游戏总结下一篇:德育创新之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