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追求教师心得体会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有追求教师心得体会(共10篇)

做有追求教师心得体会 篇1

追求幸福的教育

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

尹纪苓

作家王小波说:“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思想,它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一种自觉的追求,使生命挺立。人要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做有思想的教师,拥有幸福的教育”应该是我们毕生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以“读、写、科研”引领教育,成为思维的精英。

平庸的教师各有各的平庸,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相似的,他们都善思索,勤写作,拥有 各自独特的思想。读书学习、思考写作、教育研究是一切优秀教师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1、多阅读学习以养其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这句话深刻地点明了人、特别是教师要多读书的重要性。阅读的内容不妨驳杂些:《中国教育报》《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月刊》《中国教师》等优秀教育报刊,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钱理群、周国平等人的教育专著,这些教育界同行以及所谓的“门外汉”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及教育核心问题的论述,能极大地推动人的思考和探索,解决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难题,廓清眼前的迷雾,照亮前行的路;除此之外,还可以阅读一些哲学著作,如尼采的《看那这人》、罗素的《西方的智慧》、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等,阅读世界名著以及龙应台、毕淑敏、刘墉、余华等人的系列散文和小说,阅读《随笔》《思维与智慧》《读者》等大量优秀读物,这些文学、哲学作品和思想随笔能滋养心灵,温润生命,使人内心变得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博客是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它使你的阅读学习由现实的书籍走向网络。如果说书籍给人打开了一扇窗,那么网络则敞开了一扇门,将人带入一个广阔无边、幻化无穷的世界,带着海一样新鲜气息的信息扑面而来,剧烈地冲击着你,使你像驾驶着高铁飞驰前行,沿途的风景不由分说地飞入眼底,落进心里,五彩缤纷,应接不暇,使你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大,视野也越来越开阔。

这种持之以恒的“海量阅读”,能使你吸纳古今中外、先贤大师们思想的精髓,经过细细的咀嚼,慢慢地沉淀成生命中的钙,使灵魂挺拔,气质超然。

2、勤思考写作以砺其神。

有精神的底气,就有思考的灵气,多读书,多思考写作,就会拥有自己的思想,再将之 运用于教育实践,就会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如果拥有了独立的思想,那就拥有了事业的底气和创造事业的襟抱。而思想的房间里永远摆放着两把椅子,一把是“阅读”,一把是“写作”,“读”与“写”是思想起飞的翅膀,缺一不可。由最初简单的写人记事,到记述心理历程,表达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不间断的写作使人收益匪浅:思路清晰了,文笔流畅了,观察敏锐了,慢慢拥有了对世界、对人事的独特的思想。作为教师,可思考写作的东西很多:关于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每一次讲课、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次困惑„„教学实践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对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深入思考和记录,都可以使教学艺术不断改进,教学思想不断成熟。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正是这些不间断的思考和写作,令那些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思想与细节,保存在头脑中,使自己“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一个高度上,审慎对待自己的教学。这样的思考和写作真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守住了心灵,把困惑变成思考,把思考变成收获,在教学思考与写作中稳步前行。雨果说“思考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思考着、写作着往前走,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自我发展的必要途径。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在学习与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与写作中磨练和积淀。

2、善于以教科研引领教学实践。

“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要想成为一名有思维深度的教师,教科研是绝对不能缺席的。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思考研究,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育研究根植于教学实践,是对教学问题的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索;将之运用与教学实践,会取得显著效果,将教学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二者相辅相成,能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际,使你拥有更加明晰而独特的教学思想,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一种生命状态。持续的教育研究能培养对教学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增强在探索解决办法中深入的思考力。

阅读、写作、思考、研究,使你像蝉一样,在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地下生活后,终于钻出地面,沐着阳光和风,从过去的壳中蜕化而出,成为一个崭新的自己,等待振翅高翔。

二、做学生思维的启迪者和引导者,追寻幸福的教育。

1、用快乐激情点燃激情,营造和谐课堂。有这样一个故事:

塔布克是第一批因反对宗教统治流亡到瑞士的钟表匠,是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他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之前的情形却不是这样,那时,他们在自己的作坊里,都能使自己的钟表误差低于1/100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起初,塔布克把它归纳为制造的环境。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他认为,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怒中,想要圆满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比登天还难。据说,瑞士到目前仍然保持着塔布克的制表理念,不与那些工作采取强制性、有克扣工人工资行为的国外企业联营。他们认为,那样的企业永远造不出瑞士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在过分压制的情况下,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改变以往“一言堂”“独角戏”“拷问式”的课堂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满怀激情,面带微笑,与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见解,善于巧妙指出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这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会缩小,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乐于坦言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和谐课堂既使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又能激发他们对知识、对生活的热情,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2、以智慧思想启迪思想,追寻幸福教育。

有人说,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启迪思想。有思想的教师,会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有思想的教师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有思想的教师以自身丰富的内涵与睿智的思考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的,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 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然而我基础教育的现状如何呢?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曾调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缺少的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富于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于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得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学生思维的启迪者和引导者,让他们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操,享受幸福,成长为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有头脑、肯担当的正直青年。“有一种痛苦,其实是快乐,是直抵内心的快乐,那便是思考。”我始终认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如果教师的引导是“风”,那被搅动而起的“春水”就应该是学生直抵内心快乐的思考。

人因思想而伟大,世界因思想之林而生机勃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启迪智慧,让智慧引领课堂,让课堂溢满幸福。这是我们理想教育的毕生追求,“学习——思考——研究——写作”,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做一个深沉的学习者,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在教育这块自由的乐园中,用心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师生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快乐而幸福地舞蹈。

做有追求教师心得体会 篇2

教师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师

“没有信仰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肩负起科教兴国的伟大责任。”这是学习完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腾彪同志关于“三有”教育理念后的最真切的感悟。

我认为一个有信仰的教师,首先是教师要有专业的品德修养,这也是师德。在每个人的人生路途中,教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求。

1、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

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影响很大;

2、关爱学生要有实际行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勉强式的方法;

3、人生要有目标、有规划、有奋斗。有目标,有奋斗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教师要有拥有良好的心态。

只有心态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只有高品质的教师才会抗拒诱惑、淡薄名利。

当学生对学校极其相信、对学校里的老师极其尊敬的时候,他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当学生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信仰以后,所以一切看似问题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学校、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要看学生是否崇拜你。当学生对他的学校

极其相信了,对他的老师极其崇拜了,学生还会不听话吗?学生还会对你教的内容不感兴趣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让学生敬重你,这两点是很重要的。在言谈举止上,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当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在赢得学生好感的同时,还必须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从内心敬佩的老师。让每位学生都爱上你,愿意与你亲近,与你交流。古语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爱上你。

我个人认为,爱上你(老师)不仅仅在课堂,时时处处都可以,食堂里,寝室里,操场上,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只要让每位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你对他(她)的爱,那么,你也就得到了学生们的爱,因为这种情感是相互的,是可感可触的。教师用爱心去呵护学生

心灵,用爱心去启迪学生智慧,点亮学生的人生灯塔。每位学生都不是冷血动物,只是情未到深处。你一定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

当然,毫无疑问只有这些爱是不够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只具备了“德”,在“学识”上还要让同学门佩服你,崇拜你,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你想啊,学生崇拜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学识渊博,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不仅本科目知识很棒,提到其他的知识你也能表现的很优秀,同学们能不佩服你吗?

做有“思想”的教师 篇3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

人做事,总有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想法。人活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中。

有些教师太忙了,忙得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少时,教师就变成了一个“行者”。

“行者”没什么不好。中国曾经流行“知难行易”的说法,意思是说:只有少数人是“先知”,只有少数人知道行动的方向和行动的理由,多数人并不知道也无需要知道行动的理由,他们并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接受指令,去“执行”就是了。

于是,这个世界就切分出两群人:一边是思者(思想者),这是少量的精英;一边是行者(行动者),这是沉默的大多数。

照这样看来,“行者”其实是那些按照别人的指令去过日子的人。这些人在执行指令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执行有什么不好,直到要退休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为别人活了一辈子。

这样的人有“执行”的美德,也可能有“雷厉风行”的速度,有“四处行走”的忙碌。在非常时期和非常群体中,这样的人可能是那个时代那个群体中最可爱的人。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的人总得过日常的生活。日常生活意味着这个有自己的脑子,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赞成和不赞成,有自己的满意和不满意,有自己的保卫或者反抗,有自己的参与或者不参与。

总而言之,一个“日常人”如果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他必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的行动受他自己的脑子使唤,他的行动缘自他自己的想法。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会“三思而行”。他活在他自己的“问题―思想―行动―新问题―新思想―新行动……”的生活链条中。

教师为什么要做有思想的人,西方国家为什么强调为教师“赋权”?为什么一浪又一浪地呼吁“教师专业化”?为什么有人吁请“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

这不过是说:教师是日常人,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他不只是一个“课程”的旁观者、执行者、行动者,教师本人必须是课程的参与者、开发者、研究者。

可是,呼吁的结果多少有些令人感到尴尬和奇异:研究者、觉醒者在一边呼喊“教师赋权”、“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总有教师在另一边躲避“赋权”、拒绝“成为课程开发者”。

为什么?教师说,我们很忙。

教师确实很忙。没有不忙的教师,人们都在忙。

如果教师忙里偷闲,抽空坐下来,思考自己除了这样做教师,还可以怎样做并做得更好,这样的教师就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学者,成为一个思想者,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有思想的教师总是为自己保留一份“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心情;有了这份心情,教师就不仅行动,而且思想。这样的教师是为自己活着的教师。

如果每个人都为自己活得好好的,整个民族就有了希望。

做有智慧的新型教师 篇4

(实验学校 王丽娟)

身在一线多年,可算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在他们渴求有满足的目光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然而如此就足够了吗?面对地位日益提高的90后,00后,作为一名教育者,你没感到丝毫的压迫感吗?越来越多有个性的学生们,使我们在与他们每一刻的接触交往中,面对愈来愈大的挑战,有时甚至故意为难你,出难题让你下不了台。那么此时,你该如何应对呢?你是充满智慧还是简单粗暴呢?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也考虑到自己本身的魅力,当然前者更稳妥,更富有艺术。化干戈于玉帛,何乐而不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累积,我们都在做有智慧的老师。教师就应该板着脸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师也要改变。与时俱进,时尚大方,幽默风趣,认真而不迂腐,严厉而不刻板,与学生保持距离而无代沟,走得近又不失身份等等诸如此类都可谓是当今教师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试问你做到了吗?我做到了吗?做到了又做到了多少呢?

智慧之一体现在学生的管理艺术上。有次上课上到一半,我发现有个别同学蠢蠢欲动,注意力转移了,造成不良影响。我就停下来,大家都诧异的看着我“怎么停了?”我接着说了几句题外话:“大家坐着舒服吗?”没人回答,怎么平白无故问这?“大家都是人吧?所以说人的本性之一你也具备:贪婪,不知满足。你生在这个年代,蜜罐中长大,优越的环境中学习,你还不知足?追溯到古代,孔老先生那个时候。他教弟子是躺着的,弟子们都是跪着的;再发展到了私塾,先生是手拿戒尺端坐于前,弟子都是站着的;而到了你们,老师们是站着的,你们都是坐着的。”听到此同学们都笑了。“在西方国家,各科教室都是固定的,上什么课学生就去那个教室,而我们呢?是您固定了,我们老师在跑好不好?”他们又笑了,心领神会。“这说明什么呢?大家的地位提高的很快呀!请互相理解,珍惜别人的付出,认真听讲,就是你对老师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也不枉如此高的地位,对吧?”当我再继续上时,那几个也“改邪归正”了,其他劲头更足。

一个同事见上课玲已响,有位同学还迟迟没拿出课本,于是他开口道:“你桌子上弄得跟清洁区一样,是咋回事?”别的一听大笑。他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意识到错误,又不伤他自尊,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吧。

一天第四节课铃声还未响完,靠窗的,成绩还挺好的一个男同学“嗖”的跳到窗外,我还没反应过来。我问“那谁?”同学说“蔡岳岩。老师叫你呢。”其实他们也很可爱。音乐声起,我也没多说。再上课来时,我就提了提:“蔡岳岩,你还不走寻常路。”同学偷笑,都知道说哪回事。“你动作敏捷的都能当职业体操运动员了。”当时我们正学运动员话题。“下次再出去请走门。少些个性,多些共性。”他不好意思地脸红了,我想大家都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该再发生。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后,也就可以支配他们的行为。你说的话学生愿意听,也会照着做。这样就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另外的有智慧也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谁都会教,教好则是有智慧。什么叫教的好,考第一?太片面。课堂上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并运用知识,是我们借鉴的榜样。不同教师在专业水平上确有差别,但在追求教学效果上,还有些更重要的因素。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后巩固三大步骤。环环紧扣,缺一不可。备课自然要用心,整个过程必须在你脑子里条理化。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自己心里必须有数。课堂则是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能把握好课堂的老师,是智慧的体现。首先课前准备好必需品:课本,课堂笔记,练习本,练习册等。其次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严格要求,杜绝一切违纪行为,然后再谈学知识。后半学期来,我充分扮演好自己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鼓励他们自己找,自己划,自己读,自己概括总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切自然都源于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就拿记笔记来说,我们班至少有80%的学生的笔记可以摆到桌面上来。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相信知识在他们脑子里也像本上记得那样条理化,系统化。等上了初三,高中,甚至大学,就会自己学了,记什么,怎样记就不成问题了。当然不能忽视笔记本的落实环节。学语言,听、说、读、写应贯穿于始终,创设语境也尤为重要。再就是课后的巩固,也就是作业的设计。

西冰让同学回答"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有个男同学回答说他星期六早上中午下午在写作业,星期天早上中午下午还在写作业。不排除他有些顽劣,说的夸张,但却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作业布置的些许问题。作业类型很多,在这儿我只想就最常见的抄写多说几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抄可以,遍数不宜过多,三遍最理想,也最科学。在这个环节,我通常会有以下要求:1.一遍一遍写,不准三遍一起写;2.一遍一种颜色,最好明快些;3.重叠着写;4.每个字母写大,一笔一划,规范书写。5.写在一张8K白纸上。[莲山课 件 ]或者整理归类,按词性,按首字母。都是简单的要求,但却杜绝了应付差事,提高了效率。白纸与色彩搭配,规范了书写,陶冶了美的情操,赏心悦目,特别用心的,谁看了都是一种享受,多么有成就感啊!总之作业量不在多,而在于巧。教师应使这一每日陪伴学生的学习任务成为乐趣。若不然至少也不应成为令他们头疼的负累。提作业色变,那厌学情绪愈演愈烈也在常理之中。

教无定法。彰显个人魅力,提高个人素质,端正教学态度,运筹帷幄,指点迷津,运用好专业,讲究点艺术,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总会有所收获。

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篇5

什么是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通过培训我认为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最起码是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养的:

1、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应该是睿智、幽默的。其表现在语文老师自身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和很好的表达能力,富有诗情画意,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与学习中的美,使学生能快乐、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学科里学习、生活、成长。

2、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有丰厚的学识和文化蕴底的。如: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话、一笔漂亮的粉笔字,一个扎实的文化基础。有书卷气,博览群书,与人交流能出口成章且有美的语言。

3、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有爱心的,他(她)不仅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特别重要的是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学生是你教育服务的对象,他们从你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在跟你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例如在阅读分析一篇文章时,学生们有体验不到的地方,你能够体验到更深刻,这就能更好地给学生引领。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你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这种爱。

4、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有一颗童心。如:在语文教师的教学中,当你和学生分享一篇课文或着在分享(评讲)学生们的习作的时候,你能用一颗童心从孩子们的视角去欣赏、去观察,孩子们就会觉得你和他们的心很近。他们就会更加亲近你,同时更加喜欢你,敬佩你。

5、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应该有一颗慧心。因为老师的慧心能让孩子们感觉到我们的老师是很聪慧的,他(她)有那么渊博的知识,跟着你这样聪慧的老师学习他们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全面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跟着这样的语文老师学习,我们会不断地进步。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都是学生们喜爱的,这样的老师,学生们不仅喜爱他、亲近他,而且会很崇拜他。

6、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宽容的,他能和孩子们心贴心,善于鼓励赏识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循循善诱,在和学生的交谈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能修身样性,富有责任感,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7、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作习惯,从我们所教的学科来看,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激情.根据教材内容,要么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要么被作品感动得流泪。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6

读完整本书,我发现——教育的智慧来自于平凡: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似曾相识,我们的身边每天也在上演这样的事例。这七位老师正是从平凡中寻找到了教育的契机。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一堂又一堂平凡的课堂,真正的教育是一些又一些琐碎的教育细节。智慧没有大小,我们每个兢兢业业做事的教师都拥有令人敬畏的学识和无穷的智慧。

反思自己,每天也都在从事课堂教学实践,也一直认为自己非常地认真,但却没有研究的意识,没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只是一味地重复千篇 一律的故事。所以失掉了很多宝贵的教育契机。

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老师替你们养水晶宝宝,可以吗?》叶隽老师教一年级的时候,班上出现“水晶宝宝事件”学生都将水晶宝宝带到了班上养。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原本就容易分心,这股“水晶宝宝热”更是让他们无心向学,全心玩乐了。面对这样的事情,叶老师最终的处理方法,不是没收,而是告诉学生不想让你们养水晶宝宝,是因为它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同学们喜欢就让老师来替你们养吧,等他们生了很多宝宝后,期末老师将他们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并允许学生到办公室去看望水晶宝宝。“水晶宝宝事件”就这么平复了。这件事非但没有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还成为了老师与孩子们拉近距离的桥梁。

我们班上也出现类似的“秀笔风”“卡片风”,作为班主任的我都是采取了没收、开班会的方法,表面上班里是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没有从学生心里角度出发,真正地解决问题。如果我也能换个角度像叶老师这样想学生所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善于捕捉住了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做有策略的教师读后感 篇7

《做有策略的教师》读后感高凤绪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

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读《做有策略的教师》的感受,我读书演讲比赛的题目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拿到这本《做有策略的教师》,细细读来,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死板的教条灌输,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犹如坐在身边的同事跟我娓娓道来,在《难忘零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文中,我获得了强烈的共鸣,增强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践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信念;而在《使数学活起来——跳出数学教数学》和《一张纸有多厚——营造趣味课堂》的轻松阅读后,我对数学教学又产生了新的思考。

《难忘零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文中怀特老师的做法,不禁让人拍手叫好,让学生在零分中,感悟让大脑休眠的糟糕,在零分的获得后痛感教条主义的懊恼,在这种极端的反差中“质疑”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可以说到达了“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境界。怀特老师的教育智慧令人景仰,作为他的学生,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精彩呈现吗?因为给了学生质疑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说《木兰从军》写得文不对题时,我才有机会引领学生领略铿锵有力、言简意赅、辞约义丰的语言凝练美;而在清新唯美的《云房子》里有学生提出“没有了,没有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太啰嗦,也给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带来了新的深度。

《使数学活起来——跳出数学教数学》和《一张纸有多厚——营

《做有创意的教师》读后感 篇8

“好奇害死猫”是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它原来的意思是警告人们在生活中不要做个好奇心过剩的人,否则会招致灾祸。中国古话又讲“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意思是指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可能在生活中好奇心过重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教学过程中,好奇是学生对新事物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掌握真理的内在动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讲,除了课本中知识本身的的魅力外,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科目的性质和特点,选用合适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举几个例子,语文课老师可以讲一个小故事,然后老师提问学生有什么感悟,由此导入新课;英语老师可以尝试课前话剧表演,利用剧本表演的特点,营造出一种亲切欢乐的氛围,进而有效地导入新课;物理和化学老师可以实物演示,做一些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的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老师可以把历史歌谣引入课堂,形象地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政治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强化课堂主题;地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独特的地区人文生活的纪录片。

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是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的,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入,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时间复习巩固旧知识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新课导入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导入没有固定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必须声声击在学生的心坎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惊奇、疑惑、矛盾是心理冲突的现象,亦是产生认知的冲突方式。这些心理冲突具有两重性:既是认知的障碍,更是探索的新起点。在课堂上,如果用活动方式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起来,把枯燥的内容,变成有趣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教学变得轻松和愉快,也让学生们有了收获,同时对知识的记忆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趣的课堂导入要衔接高效的课堂教学才算成功,心理学家说过,学生在课堂的听课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弛,他们的自控力不可能45分钟始终贯注的,下课之前的注意力最容易涣散。因此良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师生谈话,竞争关系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形式。

一、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严谨、形象,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反应,老师随机的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调节教学节奏,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要注意“度”,“用力过猛”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的形象。

二、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参与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谈话模式是通过师生间谈话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检验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本身的内容就是教学中要展开的内容,通过谈话达到教育者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良性的竞争关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形式或个人形式的问题抢答,教师和学生一起掌握判定的主导权,这样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课堂小结是师生对一堂课总的概括,不管用什么形式,必须把教学内容的精髓体现出来,概括性较强的小结,既减轻学生负担,还可以为下节课打下基础,突出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巧妙的课堂小结能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在教学当中,老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学生既学会了新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像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做有追求教师心得体会 篇9

盼望着,盼望着,我渴望的寒假来临了,都说《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这本书很好。这个假期计划我就想好好把这本书看完,怎样做才配得上具有这种精神的教师?这些问题瞬间在我的脑海里一一闪现......当读完这本书后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工匠精神”是时下最流行和最热门的词汇。对于工匠精神,社会在期盼,时代在召唤,工匠精神让我们所处的社会真正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在教育领域,我们期待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教师应紧跟时代奋力前进,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做敬业专业、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型教师。

工匠精神”是一种做事极为认真、细心、执着、求精的精神,一切优秀劳动者的身上都有“工匠精神”的影子。“工匠精神”是一种社会急缺的、亟需我们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要具备“工匠精神”,教育行业和教师职业尤其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做工匠型教师,做教育匠人,是时代的呼唤和迫切要求。

这个很喜欢书中的这句话:“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的,教师要从教育事业中找到生命的价值。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书育人是他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所在,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书中几位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让我感动于他们做事极为认真、细心、执着、求精的精神追求。他们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他们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像当初轰动于世的《泰坦尼克号》,当铺天盖地的荣誉都落下来的时候,谁能想到这只是都年仅33岁的青年导演。在接受如此多荣誉之后,他的名字消失了,当大家都认为他已经满意他的成就而停下脚步蛰伏起来时,他却已十几年的策划推出更轰动全球的《阿凡达》。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卡梅隆的智慧是一种启迪。只有将心灵置于静湖之中,将浮躁拒之门外,心无杂念,才能使自己的梦想日渐丰满,最终绽放绚烂之花。

作者笔下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是那么的让人敬佩。同样,在我身边具有“工匠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大有人在,我把他们称为“最可爱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战场就是一间教室、三尺讲台,虽然我们不能像保家卫国的战士那样轰轰烈烈,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如既往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好多先进的事迹确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红云校区的领导个个具有“工匠精神”,做好了表率作用。邹校长为教育大家庭的一家之长,舍小家顾大家,以校为家。记得刚来丽阳的时候,就见到一个和蔼的老奶奶在仔细清扫校园。我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清洁阿姨还挺有气质的,可是最后得知这位就是学校的校长时,我诧异了。后来轮到我值周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校长每天都是如此早的来学校,甚至经常最后一个离开校园,那是在安静月光下离开的。她常常关注教师和学生的饮食和身体,但我却经常看见她却因为太忙而一个人默默地在食堂吃饭。眼见为实,她的这种工匠精神就深深感染着我,影响着我,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充满动力。在领导的感染下,我们的老师也个个都是“工匠精神”的标志。一股年轻的、有朝气的风在丽阳的天空飘着。

做有服务意识的教育人的教师随笔 篇10

既然教育是一种服务,那么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没有气急败坏,只有心平气和;没有大声训斥,只有循循善诱。或许这才像个服务的态度。

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心中要有一个明确、清晰且坚定的态度。那么,他将不会再恶狠狠训斥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将不会再对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不耐烦,不会再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训斥顶嘴的学生,不会再让犯了错或成绩差的学生的家长难堪。这样,教师失去只是架子,赢得的确是尊重。

上一篇:6.输电运维班工作交流下一篇:《浣溪沙》周邦彦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