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的七大误区(精选12篇)
聋校语文学科是对有听力障碍的少年儿童“进行发音、听话(看话)、说话、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的,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聋生九年学习毕业后还是简单的事情也叙述不清,词序颠倒,思维混乱,需经老师详细揣摩方能知道个大概。这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悲哀。
一、教学对象认识不足
聋校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因听力障碍而造成语言障碍的儿童少年,这些学生是在部分或全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来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因此,我们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听力损失情况,残余听力的利用情况,入学前的语言基础(包括手语和规范的汉语)。必须仔细研究每个聋生的听力与其现有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与其语言基础之间的关系;家庭文化、家庭生活、周边生活环境与其语言基础的关系;手势语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与其规范语言的关系;等等,从而制定出适合于每个聋生实际的语言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研究每个聋生的接受语言信息—--理解语言信息—--运用语言进而达到真正内化,不断积累的特殊的途径、方法与手段,再来不断的调整计划,改变策略。各年级开始教学时也应如此。但是目前聋校的语文教学是针对教材制定计划,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案,完全按照正常人学习语言的方式进行教,按“想当然”的形式进行教。因而教学效率低下,成效甚微,真正是事倍功半。
二、教学观念僵化落后
聋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科学艺术的教是为了聋生主动积极的学。“学”是聋校语文教学的特别重要的内容。“教”是为了使聋生形成可喜的自学能力,完成由教到不教的转变,让聋生真正的“学”—--能“学”、会“学”、善“学”。而我们时常会听到老师课后说“这些聋生真笨,一点也不配合,连我的教学任务也没完成”。从这儿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教师注重的是自己的“教”。把聋生的“学语言”变成了老师的“教语言”。老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聋生来配合自己完成任务。因而,老师们的抱怨是一串又一串、牢骚是一阵又一阵、叹息是一声又一声。聋生是满脸的惶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长期下来,日积月累,造成了教师越教越吃力越怕教、学生是越学越笨拙越厌学的恶性循环的局面。课堂成了教师一相情愿的“表演”,质量成了教师的“单相思”。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目标找准了,我们的聋语文教学就有了方向。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中既有总的培养目标,又有各学科的基本要求。语文学科中又分“语言训练、阅读、叙述、作文、写字”分别提出了教学目标。可谓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拔苗助长”式的教学。具体讲是:在拼音教学时强调了字词教学;在字词教学时强调了句子教学;在句子教学时强调了篇章教学。因此,在中年级阶段教师就开始突出了文章的段落结构、段意、主要内容等方面的内容的教学。教师是滔滔不绝、乐此不疲。这种教学目标的模糊与错位,远远脱离了聋生的实际水平,只能是欲速则不达,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低下。
四、科学研究科教分离
对聋校语文教学来说,课堂教学实践是最主要的实践,课堂教学既是教学中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又是教学中诸多思想、观点、经验与成果的相互碰撞、相互促进,从而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学理念和教改实验方案及实施的研究基地。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扎扎实实的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才能达到“科研兴课”、“科研兴校”的目标。而目前聋校语文教学的科研中,不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更不从聋生的学习语言的实际来考虑,一味的追求时髦,不断的套用新名词,一会儿一个新概念,一会儿一种新模式。不管是书上的、网上的、报上的、杂志上的还是国外的,只要能使用一概“拿来”,这里摘一点,那儿凑一点,只要请一些专家出一点钱,就会使课题一个个规划,文章一篇篇发表,成果一项项获奖。把教师的注意引到了抛开课堂教学,热衷于写文章搞“创作”上。天长日久,“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颗星星”。
五、课堂教学摆形式弄花俏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聋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之一,是接受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渠道之一。只有使聋语姓“语”,对聋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使聋生日积月累,如“滚雪球”似的把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做大做强”,使之服务与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但是,目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模式是一个又一个,手段是更新了再更新,方法是换了一种又一种。特别是公开课搞得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花俚花俏。而揭开其帷幕,却是老师是导演兼主演“精彩表演”,学生是观众兼群众演员进行“适当参与”。是在一次次演练后的“正式演出”。反正听课的领导、专家、老师坐在教师的后面,既看不到聋生的手势,更听不清聋生的声音,不管聋生怎样都来个“你好他好大家好”。评课时“不易不易真不易”,一声声称赞,一片片掌声,满堂喝彩,人人笑脸。老师的“成绩”出来了,可学生的训练却落空了。
六、练习形式简单划一
在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练习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聋生将学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大部分是通过习题的训练完成的。它一方面促使聋生获得新的技能,另一方面促进了聋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这是实现“智——能”转化,培养和发展聋生智力与能力的必须途径。就练习形式而言要符合“科学性、系统性、渐进性、多样性”等原则。而目前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练习先是“死抄”而后是“死背”。“死抄”——抄字词、抄句子、抄问题(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也要抄)。“死背”——把抄写下来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去应付考试。教材上出什么题,就让学生抄什么题、背什么题。因此,造成了聋生在这课中学习的词语,就不会用在另一课中去;在这一环境中学习的句子就不会在另一环境中运用,更无从谈起在生活中应用了。使聋生对练习越做越厌做,对语文越学越厌学。
七、教学评估主观随意
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教学质量评估,具有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应该体现多样化、多维度、;评估的主体应提倡教师、聋生自评,学校领导、聋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估的方式应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质与量的结合。而目前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估如高考那样——“一张试卷定终生”。即便如此,单就试卷而言,主观随意性表现之一为试卷内容降低难度,不是根据《课程计划》与教材的要求来命题,而是“难的不考、活的不考、非课本上的题目不考”。如考查聋生的阅读水平,就随意拿出一段或一篇低年级学过的课文内容。不是检查聋生阅读的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而是演变成检查聋生对以前老师教过的课文是否记住了。表现之二是各年级的语文试卷内容雷同。如对比喻句这一种句子形式的考查,五、六年级有;
七、八年级有;九年级也有,并且基本是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表现之三是批改试卷时降低标准。如回答问题、写句、写作文等题目,不管写得通不通、答得对不对、意思表达得清不清都要给分。美其名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是“分数”很好看,聋生、家长、领导都很满意,其实是自欺欺人。
关键词:聋校,高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问题,对策
解读, 一般的字典、词典上都没有收入这一条目, 只有最新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入该条目:“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解读”就是对文本的阅读有一个分析、理解的过程。由于文本解读的对象 (主要指老师和学生) 有不同的背景、生活方式和个人阅历、能力等情况, 因此, 他们在解读同一文本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目前, 为了适应聋生的高考, 聋校也选用普通教育所用的必修教材。但近些年来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表明, 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在普遍下降, 浅读、曲读甚至错读文本的情况十分严重。教师“以其昏昏”地解读文本, 却要使学生对文本“昭昭”, 岂不是天方夜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 大量新文本进入语文教学的范畴, 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聋校教师文本解读的现状
1.“条分缕析式”。
主要表现在:一篇文章由词而句、句而层、层而段、段而篇, 逐级讲析。丝毫不顾及人的精神与情感, 进行程式化的“八股”般的写作, 对字法、词法、句法、段法、章法等, 层层技术化。正如韩军作过的精辟概括:“上语文课, 无非就是运用语法学、修辞学、写作学、阅读学、文章学甚至思维学、控制论等形式手段, 对课文进行解剖、分析, 由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概括总结出课文的造句、用词的特点, 由写作学、阅读学、文章学概括总结出课文的章法、结构的特点。让学生纯粹理性地把握。议论文就弄成‘立论、驳论——论点、论据、论证——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正面论证、反面论证’模式, 记叙文就弄成‘记人、记事——顺叙、倒叙、插叙——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模式, 等等。”这种沿用过去的老办法的做法将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点机械融合, 完全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 一点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在韵律、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之美。还有一种表现是盲目迷信作者的权威和教参的解读,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忘记了自我, 既定一个“标准答案”的文本解读, 泯灭了每一个学生自己的理解及每一个学生各自解读的个性。这样的解读或鉴赏, 与人文精神是尖锐冲突的。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这种解读方法导致对作品的唯一解释, 即认为只有符合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符合教参的解释才是正确的, 否则就是错误的。这种简单化、模式化的解读方式, 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单一性, 使学生失去了渗透自我生命体验的个性解读,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2.“随意曲解式”
主要表现在:以片面的、局部的理解来解读文本, 鼓励学生所谓“多元”来解读文本, 忽视了文本的既定意义。比如《荷塘月色》, 因为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这个敏感时间, 再加上教参中引用朱自清《一封信》里的话, 就片面认定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就是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学习《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后, 学生认为“麦当劳进入中国发展了中国文化”, 老师表示赞同, 等等。新课标是提倡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角度多层次阅读、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 但也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 解读文本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 而是学生与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历和认识特征都参与到新意义的建构中。但这不是说解读文本就可以以偏概全、以点盖面, 更不能对学生的解读不加引导而一味鼓励, 应该更加尊重文本原来的意义。
二、问题的成因
造成这些文本解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去寻找。
1. 客观原因。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干扰, 大致说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社会的浮躁对教学的影响。
目前的社会总体呈现出浮躁的倾向, 正如2006年全国高考那道有关我国国民图书阅读持续走低的题目中所说:“没时间”、“不习惯”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而来自社会的种种诱惑更使许多人, 包括我们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耐不住寂寞, 耐不住孤独, 因而也就无法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读书需要有安静的环境, 需要有平静的心境, 需要有宁静的意境。如果处在浮躁的环境中, 产生浮躁的心境, 就不会有宁静的意境, 那么就不会下功夫对文本进行深入地研究, 文本的解读必然会出现错误。
(2) 教育的功利性对阅读的影响。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 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应试。老师只要能够“揪”、“死揪”, 能够“往死里揪”, 只要能“揪”出高分, 那么“不管黑猫白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至于文本解读能力如何那是不重要的。一旦高考成绩不好, 不管你拥有如何高超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也将被打入另册。在这样的背景下, 许多人自然选择去做解题的机器, 宁愿去“揪”学生, 也不愿在文本的研读上下功夫。
2.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确实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热情, 但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安静的环境固然是读书的重要条件, 但并非是必要条件, 还要有平静的心境,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宁静的意境。可怕的是一些教师面对浮躁的社会, 迷失了方向, 满足于照搬教参过日子的教学方式, 使自身的解读文本能力日益低下。
(1) 功利性追求对自身提高的影响。
以前谈个人名利是可耻的, 称作“小资产阶级思想”, 是要受到批判的。现在追求个人名利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 成名成家是值得提倡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 超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到反面。现在有些人做事先问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有就做, 没有就不做。既然照搬教参就可以在应试教育中获得不错的“成绩”, 何必要辛苦地去钻研文本呢?更有些人研究课题、写论文只是因为职称评定的规定, 而不是因为自身提高的需要, 因此不会在文本研读上下苦功夫。天长日久, 文本解读的能力就大大退化了。
(2) “尚且过得去”思想的束缚。
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上尚且过得去, 也在一些评优课中获过奖, 教学成绩也不错, 应付考试有一套长期获得的经验, 甚至有些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小有名气。于是“尚且过得去”的思想就束缚了他们的进一步成长, 研讨文本的积极性也没有以前高涨了。虽然这几年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 但毕竟仍是个清贫的职业。要想提高本身的素质, 就需要付出与获得很不相称的努力。再加上个人的家庭负担、个人的娱乐需求, 花在文本解读上的时间就越来越少, 造成了文本解读能力的下降。
(3) 本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及基础的低下。
毋庸讳言, 近些年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质量在下降。由于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 待遇不高, 优秀生源不愿进师范院校就读, 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在毕业时另择高枝, 一些在中学教书的优秀教师又试图选择离开教师队伍。这样的结果, 是老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足, 教学基础低下。而且目前师范教育教学内容落后, 知识更新缓慢, 培养的目标又与中学教育实际脱节。
三、相应的对策
1. 宏观方面, 要解决主要的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1) 消除教学的功利性思想, 克服浮躁情绪。
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 就应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育是一种只有通过长期努力才能收效的行当, 万不可急功近利。搞教育要静得下心来, 坐得住板凳, 老老实实地读书做学问, 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事业来做, 克服浮躁情绪, 沉下去, 搞出点名堂来, 为自己的一生负责, 也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2) 加强阅读, 提高阅读的敏感性。
要在浮躁的社会中安一张平稳的课桌, 加大自己的阅读量。我们在辅导学生作文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加大阅读量”;同样, 我们要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也要加大阅读量。既要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 又要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既要读文学书籍, 也要读文艺理论书籍, 读文学评论书籍, 以提高阅读敏感性。量变引起质变, 只有有了量的积累, 才可能有质的突变。可以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 不要把读书当作任务, 可以把它作为休闲的一种方式, 在长期的积淀中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 微观方面, 要掌握一些文本解读的方法。
(1) 从总体思路上来说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了解作者发表该文本时的时代背景是解读该文本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比较难读懂的文章, 如果我们了解到刘亮程是在一个靠近沙漠的村子里长大的, 有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的经历;了解到他常在劳动之余写点文字, 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这个村子已经与他的生命连在了一起, 是他的精神寄托, 这样我们对他所说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了解了他享有“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赞誉, 我们就会以理智而冷静的心态来理解文章中那些既充满乡土气息又饱含哲理的语句, 从而准确地解读文本。
(2) 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来说。
(1) 理清顺序, 先自读体悟, 后参考借鉴。在拿到文本之后, 应该先自己阅读文本, 而不是先阅读教学参考和各种资料, 更不能根本不阅读文本 (尤其是自以为熟悉的课文) 。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接触文本, 让你的心灵和文本对话, 和作者对话, 平静地倾听文字的叙述, 倾听作者的叙述, 让感受和认识自然地在心里成长。散文家于坚在谈到人对自然的认识时曾说:“我们从文化中接受了太多的关于自然的认识, 使我们不再认识真正的自然;我们心中的鸟和树叶已经不再是鸟和树叶本身, 而是附着了太多其他东西的鸟和树叶。”只有在自己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后, 再去和教参和其他参考资料比对, 综合分析, 才能有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 形成自己的独到认识和见解, 而不是用各种结论简单叠加充塞自己的头脑。
(2) 分清本末, 重文本阅读, 轻方法形式。文本解读是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建立在教师自身充分阅读、详细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 因此, 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研读文本。有的人热衷于寻找所谓新的教学方法, 把时间花在资料搜集上的多, 花在教学构思上的多, 花在教学形式上的多, 花在练习设计上的多, 而花在阅读文本上的时间少, 相比较文本阅读来说, 这有点本末倒置了 (当然, 这也不是说教学构思、方法、形式等不重要) 。
(3) 善于创新, 常读常新。人有一种惯性, 也是一种惰性, 一旦形成了对文本的某种认识, 就很难改变, 不仅不能超越自己, 对其他不同的观点也常常排斥, 凡是有新的说法, 都不愿接受。这种弊端要不得。在阅读中必须做到不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解读结论, 不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解读, 不依循通常的解读途径, 而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比如《金岳霖先生》一文, 初步阅读中就觉得全文是扣住一个“趣”字展开的, 可到底是如何写趣的呢?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反复阅读之后, 终于豁然开朗, 发现文章是通过写先生的童趣、风趣、雅趣和士趣, 表现先生的个性和人品。比如《雷雨》是一部经典戏剧, 也是中学教材的保留篇目。长期以来, 很多老师用心探索了解读作品节选部分的不同途径和方式:抓剧情、抓矛盾冲突、抓人物性格、抓潜台词等通常的途径;从洋火、衬衣、照片、钱等道具入手进行解读;从人物台词中“我们”“他们”“我”“你”等称代的变化进行解读;从鲁侍萍对周朴园称呼的变化进行解读。尽管途径各不相同, 但都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再比如古文《季氏将伐颛顼》, 可以一改常规的阅读思路, 考虑根据具体的语境在表示孔子和学生对话的每个“曰”字前面加上修饰语, 巧妙地深入解读文本。
总之, 作为聋校的高中语文老师, 我们要正视目前聋校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误区, 通过自身自觉的阅读、体悟、创造, 提高自己的解读水平, 真正做到“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要有一桶水”, 不断提高聋校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
有的教师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唯恐学生学不会、吃不透,往往在一节课中设置4~5个目标,对优等生尚可,对学困生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事实上一节课能够实现1~2个目标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高效率的课了。例如,有位教师上离子反应的新课教学目标设置了4个: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3.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试问单凭一节课能实现这么多目标吗?
二、上课的误区——没有学困生的培养计划
提问和讨论是师生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既要充足的时间,又要层层深入,不断喷发出创新的火花。但限于时间,教师往往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讨论也只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舞台,学困生只是重在参与下的一群看客,根本就没有学困生的培养目标。事实上实行的是优胜劣汰,让学困生自力更生。
三、作业布置的误区—— 一刀切
学生作业偏多、偏难、偏繁,课堂讲,课外练,作业、配套练习、检测卷等,搞一刀切,要求全部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分基础题和选做题,一些学困生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就抄袭作业。甚至一些中等生也在作业堆里挣扎,作业负担重。
四、辅导的误区——中优生的专利
学困生辅导被边缘化。辅导一般利用自习课,一名教师到教室去答疑、纠错、指导,中优学生占有教师资源的机率大、机会多。差生很少得到老师的个别辅导,问题越积越多,包袱越来越重。校内成立的奥赛班、兴趣小组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据我们调查,临夏州二十三所中学就没有学困生辅导机构。但在费用收取时,超过了其他学生很多。有额外收费但无额外辅导。
五、评价过程的误区——唯分论
县、市评“十佳学生”“三好学生”无一例外的条件有:学生的成绩要优秀。学困生尽管进步大,仍被排除在外。目前,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要以高考人数和孩子分数论学校成败,论教育能力,论学生素质。学生成绩差一些,家长没信心供,学生没信心学。
六、课改中存在的误区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程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模式,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意见建议不被小组内其他成员采纳,讨论、探究、汇报结果成了部分优秀生的表演,学困生被晾在一边,成了旁观者。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被漠视。同时缺乏教师的精讲和引导,缺乏扎实的基础,创新能力、提炼能力弱。经几年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利于学困生成长。学困生需快进,更需慢走。
七、育人目標的误区——精英教育目标
目前素质教育采用的仍然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那一套绝对的、定量的评价模式,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用“升学率”“上线率”“名校录取人数”等一系列量化参数评价学校,给学校排名次,学校给老师排名次。无视评价对象的原有基础,看不到评价对象的相对进步。例2005年我校30名学困生入学平均成绩278,高考平均成绩331.6,增幅53.6分,最大提高幅度155分。但主管部门就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是对文、理状元及考上名校的学生大加表扬、重奖和宣传。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努力为学困生搭建平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增强自信心需要我们有爱心、耐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家装过程中,有不少业主在观念、意识等方面存在误区,导致“装好了就后悔”,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业主可根据住房面积,按照专业电工的设计,再综合家庭实际电器数量,合理安置电源插头,并留有一些待用插头,以利扩容。在家装过程中,有不少业主在观念、意识等方面存在误区,导致“装好了就后悔”,甚至无法正常使用。记者根据指导行家观点,汇总出目前业主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常见的七大误区。环保材料≠绿色家装随着业主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家庭绿色环保装修成为家装行业又一炒作噱头。大部分业主对绿色环保家装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选材是实现绿色环保家装的主要环节,而设计、施工等关联环节往往被忽视。尽管每样建材都是合格产品,但整套居室中所有建材释放的有害气体会产生叠加效应,叠加产生的有害气体就有可能超出标准,因此,单一建材选购环节并不能保证家装整体的绿色环保。因此,正确合理的设计只是实现绿色环保家装的第一步,施工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人工照明多≠漂亮光线是家居氛围的调节高手,但有些家庭灯光装完却像到了蹦迪场,感觉并不舒服。灯光的选用一定要适量,特别是射灯。一味地追求射灯,会形成“光污染”,且起不到设想的效果。一是过多的射灯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些射灯虽然看似瓦数少,但它们积聚了大量热量,短时间即产生高温,时间一长易引发火灾;二是浪费很大,目前市面上,一只射灯通常价格在20元左右,有的家庭往往一装就是60个—70个,花费达1000多元,这笔钱对工薪阶层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地板越大≠越好就装修效果而言,铺装小块地板接缝较多、显得凌乱局促,且接缝处污物难处理,容易滋生细菌,于是大尺寸地板开始在市场上流行。普通地板一般规格为12厘米×90厘米,大尺寸地板的规格可以达到14厘米×180厘米,面积是普通木地板的2.3倍。有的业主在选购地板时,盲目追求大规格、大尺寸的实木地板,但由于地板的尺寸越大,其内外张力差及湿胀干缩的程度也越大,相比之下,大地板更易发生变形。因此,对一般家居来讲,木地板越小越好,宽度不要超过10公分为佳。墙面砖厚硬≠耐用越厚、越硬的墙面砖一般是由地砖加工而成,陶土加上其他化学成分使其强度、硬度都提高了,但吸水性随之减弱,如此一来,跟水泥砂浆的附着力就变差,最坏的可能性是贴上一两天后,云端工作室,内部就会出现空鼓,严重的就可能脱落。墙面砖最好选购釉面砖,具有一定的吸水力,长度一般不超过60公分。在购买墙面砖时,首先要选择信得过的品牌,业主可当场喝一口水,将水喷至砖片背面,如果水一下就被吸光,则证明砖片吸水性过强,不可选。同时,贴墙砖之前,要将砖片泡水半小时,表面晾干后才能上墙。电源插头少装≠方便有的业主在装修时,从小处省钱,在这些省钱项目中,电源插头是必选项,这种做法有误。入住新居之后,家用电器的种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到时候想要再安装新插头,就很麻烦了。如果过多的使用拖线板,不美观的同时还有安全隐患。业主可根据住房面积,按照专业电工的设计,再综合家庭实际电器数量,合理安置电源插头,并留有一些待用插头,以利扩容。建议每个房间,有空间的角落,都可装插座。一般情况下,卧室安装4至6只(床两边、床前等)、厅中安装10至15只(音、视及四周)、卫生间安装2至3只(带开关)、厨房中安装5至8只(带开关),选择5孔插口为佳。更换防臭地漏≠一劳永逸卫生间、厨房泛臭,一般都是地漏在作怪。开发商选用的防臭地漏大多是塑料的,不耐用。因此,业主在进行房屋装修时,会把塑料地漏上部分换掉而装一个从市场上买来又贵又漂亮的不锈钢或其它金属地漏,这样就破坏了原来防臭地漏的水封部分,产生了厨卫泛臭问题,即使卫生间装了防臭地漏,如地漏内储水湾长时间无水补充,就没有了水封防臭作用,也会产生卫生间泛臭问题。行家建议,每隔一周,就往地漏里倒一杯水,相当于把储水湾里的水重新灌满,臭气就不会上来。另外,不建议阳台安装排水速度慢的防臭地漏,因为万一碰上暴雨天气,雨水就可能倒灌进屋,阳台简单地加装一块不锈钢的过滤盖板即可。布线留图纸≠无用此误区与少装电源插头的解释类似。一套住房在装修后,还有不停地美化完善过程,有时说不定还要重新进行装修。行家建议,在装修时,要绘制一张电源线和水管铺设布置图,并保存下来,如时间仓促,也可以用手机拍下来。但如果业主是委托家装公司装修,公司会
绵阳房产信息网 wyf 在房子装修完毕后,给业主一张内有详细的布线、铺管的光碟,提醒业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绵阳房产信息网 wyf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目前这种状况呢?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导致银根紧缩,整个资金供应链短缺,股市一直低迷,造成很多股民深度套牢,从而降低整个消费心理的预期,对电动车购买能力大大减低,致使当前电动车市场旺季不旺,甚至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另一方面,低价劣质车倾销市场,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致使消费者对电动车消费信心存在不足;电动车被盗事件屡屡发生,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
从微观企业自身来看,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笔者根据多年对电动车业的研究、分析及多家营销咨询顾问经历,同时也以经销商、消费者身份接触过众多电动车企业,对此深谙其道,本着对电动车业健康长足发展的态度,列出当前中国“电动车营销”的七大误区,来激起读者和电动车企业的思考,引发共鸣,达成共识正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误区一:求胜心切、战线太长
现在很多电动车企业,你去跟他聊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3-5年战略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你在这个行业将做到什么位置,你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做到这个位置;讲得具体些,就是你一年大约销多少,你的目标市场在哪里?哪些是你的重点市场?哪些是你的辅助市场?哪些是你的新品战略?如何去竞争?对手来了,是抵制、反击还是封锁?你是如何将你的战略一一部署实施的,有列出实施的时间表吗?有找到市场的切入点和引爆点吗?
可以这样讲,目前的中国电动车企业,你去问他,有80%的电动车企业说不出来。而且众多电动车企业有点钱还到处骚扰投资,觉得自己不得了,舍我其谁?
80/20黄金分割定律说明什么,企业80%的生意取决于20%的主要生意,企业80%的销量来源于20%的大客户和主客户,企业80%的贡献取决于20%的主要核心人员,企业80%的问题来源于极少数人,所以,你只要关心好20%的核心问题、核心人员、核心业务,就可以解决企业80%以上的问题,获得企业80%以上的效益,这叫最神秘的原则,也许,这个原则在你的企业不是80/20,比如说70/30、60/40,但基本上有一个大多数或少数。
我经常听到我们很多老板在说,“哎哟,忙死我拉!累死我啦!”那你活该,因为你把80%的精力投入到80%不该做的事情上,你说能不忙吗?那你活该;你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应该仔细考虑一下,那些是企业最重要的20%,你怎么抓住它,这样你会轻松下来,而且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要列出来,我在担任经理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每个月都要让大家在一起,找出公司最重要、最紧急的3个问题,然后解决它。根据管理学的研究,一个人每天不可能做完全部的事情,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问题是你那20%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有没有做完。
误区二:自以为是、浅尝辄止
根据行销专家们的统计,国外4000万搞营销的,有95%的人都是经过科班训练出来的;而在中国5000万搞营销的,科班毕业的不足5%,意思也就是说有95%搞营销的不是科班毕业,请问你的企业做营销的有多少人是MBA或者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有人会问,这个重要吗?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大家一定知道打篮球,如果经过专业训练,人家投篮的几率不能说百发百中,但最起码也能投10球,进9球;如果我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结果可能10球,能进3球也就不错了,差别就是他的风险控制得比较好。我们来看一下:
笔者跟踪电动车业相关媒体及市场的调查情况:
1、69%的企业不知道制定企业总体营销战略;
2、65%的企业不懂得制定完整营销管理体系;
3、71%的企业老板在构建营销网络时,不知道如何着手;
4、61%的企业不知道什么是营销管理;
5、45%的企业不知道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对竞争格局理不清;
6、51%的企业老板觉得科学的市场调查没有用;
7、50%的企业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定位是什么;8、有超过45%的企业,电动车没有利润,处于亏损;
9、在媒体投放上,有58%的企业广告、公关、促销浪费严重;
10、40%的企业不能处理好企业的长期战略与眼前效益之间的关系;
11、53%的企业不懂得整合运用广告、公关、促销;
这说明一个事实:电动车企业不缺技术、人才,电动车企业最缺的是人的思想!如何将人的思想给拉上去,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桎梏!别人有的厂房、流水线、检测设备等都可以买到,而人的思想不是用钱就可以买到,这中间就牵涉到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就是企业文化!顺便解释一下,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误区三:目无制度、决策随意
所谓的董事会是空壳,所谓的规章制度是白纸一张,笔者经常听到部分企业再说,我们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为什么实施不力?因为带头破坏制度的80%都是当头的(虽然实施不力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也简单的介绍一下),根据惯性思维通常我们会说是手下不行,导致总经理抱怨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抱怨部门经理,部门经理抱怨员工,反过来,员工又抱怨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又抱怨……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我很少听到有人检讨自己。
决策随意化,这我见到的太多,包括20上海展会,“台州某电动车公司”一拍脑袋,拿下8个展位,准备大干一场,几十仍进去,结果会怎么样,我不能断言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如果打水漂了意味着什么,“台州某电动车公司”的决策非常随意化,当初,他自己有没有想好,参加这次上海展会的目的是什么,公司花多少钱,找多少经销商,经销商的构成是什么,招商策略是什么,用什么来吸引经销商的眼球,为什么要做我们的车,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经销商意向达成多少个,签约多少个,打款、提货多少个,我相信他一定没有做过周密的计划。
误区四:观念陈腐、嚼别人馍馍
主要表现在产品老化、消费者观念、制度老化,举个简单例子,有一次,笔者听到“丁电动车公司”老总讲过这样一句话,“我做电动车营销不需要销售人员,他们没有用”,听到此话我大吃一惊!哇,这么厉害!后来询问了其它有关销售情况,该企业主要市场在山东,月销量在3000-3500辆/月,员工100人左右;与其合作的是山东某一家电商家,该商家在山东区域市场有他很强的分销网络、实力雄厚、有多年的家电销售经验、下线有14个网络,如此条件,与“丁电动车公司”合作应该是相得益彰!然后在合作前两个月,厂商双方都按照契约化的模式操作,款到发货,信守承诺!“丁电动车公司”觉得如此大的客户我得牢牢抓住,索性就做他一个大客户算了。于是到了合作第三个月,厂商矛盾产生了,商家知道原来你“丁电动车公司”就是我一家客户,你敢不听我的,“丁电动车公司”万万没有想到,商家开始移情别恋了,开始要求“丁电动车公司”全额铺货,此举令“丁电动车公司”进退两难,痛苦不堪,如果不铺,工厂陷入严重危机,铺货则风险太大,很有可能工厂受置于他人。如果当时“丁电动车公司”能够创新思维、采取另外一种模式,培养一支销售队伍跟踪该商家的下线客户,掌握客户资料、市场资源,就可以避免上述危机。我相信这样的故事决不止“丁电动车公司一家”,据说洪都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很多企业为什么你的电动车卖不好?就是因为你没有以你的消费者为中心,而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我能提供什么,就卖什么?一个东西好不好,是谁说了算,当然是消费者说了算,我说好就好,说满意就满意,反之,不好或不满意;
回想一下,是不是每次都是等到用人部门送上“加急招聘需求单”的时候,HR开始动作?匆忙地进行招聘,一般也容易使标准降低,或者忽略了应聘者的负面因素。
由于招聘周期一般需要90至120天,因此如果一位身处高位的要员突然辞职,接替他的招聘工作便需立刻进行;如要增设新职位,更应提前三至四个月进行招聘。
2、需求误区
用人部门交了招聘需求申请,就真的要是缺人吗?要知道,对于用人部门来说,人海战术是最轻松最简便的方法,也是部门工作遇到困难是的第一选择。况且,一些人力需求紧急的部门在“没人”的情况下依旧运转良好。
因此,针对第1、2点,HR需要对用人部门的人员现状进行盘点,那样可以知晓各用人部门人力需求的紧急程度,增强招聘计划的针对性。
3、学历误区
许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时一味的注重“高学历、高文凭”的倾向处处可见。不少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往往将学历视为唯一的“刚性”要求、甚至“一刀切”的现象,严重影响人才招聘的效果。
学历与能力并不能简单地浑然一体:学历的高低只能反映出人选接受教育的程度,而在同一层次学历的人群中,也同样存在着学问的差异。
所以,人的能力需要在不断实践加以培养,同样,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有效地积累工作经验,从而不断增强工作能力。作为企业,我们应当放开胸怀、扩展视野、海纳百川、不拘一格选人才。
4、经验误区
“要求3-5年相关经验”,乍看是没问题,没有经验怎么快速上岗?但工作经验多就是好的吗?如果是相同的经验重复使用N年呢?
而且,部分HR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看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还看工作年限,如果应聘者没有达到相应的规定时间,被录用的几率就小很多,好像是工作时间越长,能力就越强似的!
其实,HR不必拘泥于工作年限,毕竟能力跟工作时间没有很大关系,经验也如此,有心的应聘者,三个月可以学到别人三年才能明白的经验,反之,给他三年时间也不一定能学到只要三个月就能学好的东西。
5、判断误区
在面试时,可能会由于应聘者的优秀外表或某些出色表现,把其他如聪明、能干等优点,一并加诸他身上。而忽略了其存在的缺点,如团队合作能力弱、组织协调性差等等。
为避免“光环效应”产生的不良后果,需向应聘者索取一些他自己已准备的报告,或近期的工作总结,作为评估能力的客观依据。
6、薪酬误区
有不少企业的薪资较低,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一或由于视人才为成本而非可增值的资本,想廉价取才;二或想测试应聘者的忠诚度,希望员工具有创业者当年特定环境下艰苦拼搏、不计得失的热情和耐力,如愿接受低起薪历经时日磨练,忠诚无私地奉献并有所作为者,再予重用并增加远期回报。
也有企业为了吸引应聘者,就在招聘广告上打着“高薪”的名头,但实际薪资可能不到一半,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固然可以吸引一些为高薪而来的应聘者,但这样的应聘者也留不住。
7、角色误区
常有用人部门认为招聘只是HR的工作,而HR经过一番努力选送人员,却常被用人部门否决,并被抱怨总招不到人。
其实,在现代招聘管理中,HR只是招聘全程的组织协调者,侧重于专业指导和支持及人员初筛把关等,用人部门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侧重于合理评估本部门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及任职要求,提出本部门用人和培养计划,对应聘者专业知识技能的评价和录用决定等。
所以,以后招聘,HR千万别再大包大揽,该拉上用人部门的就得叫上,该用人部门决定的就得让他们拍板,别再弄错了角色。
综上所述,企业应正视招聘误区的存在,找出问题的症结,系统地优化,便可走出误区,使招聘更高效、更有效。
1.绩效考核七大误区
2.关于HR的七大招聘误区
3.“人才招聘”
4.HR在面试中的误区
5.走出绩效管理误区
6.HR智慧之内部人才招聘锦囊
7.HR需注意的12大人才招聘原则
8.HR人才招聘的三国智慧
9.人才招聘一定要知道的6个原则
【关键词】备课 复制 融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发现高中物理的备课和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引发了一些思考和想法,在此提出一并和同行们商讨。目前教师的备课活动有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备课等于写教案
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时代要求,备课就不能只停留在写教案上,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校内、校外,有形的、无形的,如物理学家为科学探究锲而不舍的精神,参观工业园区内企业生产应用物理原理的情况,通过网络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等。促进学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在备课中要注意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必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情感氛围。突出物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误区二:备课等于背课
有些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将备课内容牢记,上课时平铺直叙,教师成了演讲者,学生则成了听众。突出教师的主导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尤其与新课程提出的合作、自主、活动、探究相违背。
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从学生的内在需要中获取教学的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碰到教案预设生成中没有的东西,如果只是背教案就无法应对突变的情况。
误区三:备课等于抄已有的名师教案精选
许多教师有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即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将名师教案视为权威,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备课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使教师在备课中缺乏创意,形成惰性,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提倡教师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创新性的备课。如在许多物理演示实验中,可发挥每位物理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发出更多低成本,简易效果明显的物理演示实验,也可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上打破常规,总结出适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好的教学方式。
误区四:集体备课等于教案之和
教师需要有个人钻研,这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和前提,别人写的拿来就用,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集体备课不是集体写教案,要定位在人人参与,研讨并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上。
误区五:集体备课等于网上资料大拼盘
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显性教案,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而在于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如: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教育理念。同一个教案,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保证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充电,内外兼修,并非教案因素单独决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许多学校被广泛应用,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教案,使用演示文稿、幻灯片或是投影进行教学。但要切忌“教材搬家”“拿来主义”应着重体现教学思想、方法。课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系统。
误区六:集体备课等于个人一言堂
集体备课要名副其实地集体参与讨论,针对教学内容,让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的教师谈谈教学设计理念和具体操作策略。或者对一个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让其他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启发。取之所长补己之短。青年教师在讨论中要大胆开口,不怕说错;年长教师对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意见。
误区七:集体备课等于统一教育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集体备课,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志向、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教材的精华。
总之,我个人认为目前备课中出现的問题,会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会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会制约着教师个人素质的发展。提出以上几点看法与同行商讨交流,以求得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并继续关注和研究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使之与当前的课改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李永红,邢占洁.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1、不用底油
指甲油里的颜料是侵害指甲,使指甲变黄和易断的罪魁祸首,所以在涂上你心爱的指甲油之前,千万不能忽视先涂上指甲底油这一道工序。指甲底油能保护甲面不直接被颜料侵害,所以各位经常涂甲油的女性,这一个环节不可忽视。
2、不涂面油
面油能保护指甲油表面,使甲面上的图案和花纹不至于脆弱得不堪一击,你大概并不愿意让自己细心创作的杰作被刮花或损坏吧?那么,请不要忘了涂上一层面油作保护吧。
3、小看修甲工具
千万不要小看修甲工具,它能休整你的指甲形状,使其光华,在涂用指甲油的时候能帮助你更为精致到家,帮助你在指甲上做出各种花样。
4、不注意修整
指甲油被刮花或脱落了一定要重新洗掉再重新涂抹一遍,因为缺憾永远都是最突出和引人注目的,不要让小的细节破坏你的整体形象吧。
5、短甲涂深色指甲油
指甲形状短小的女性最好还是放弃涂用深色指甲油的打算吧,深色具有收缩效果,它会使原本短小的指甲更加短小,一点如红豆大的指甲说什么也不会好看的。
6、花色太多
同一款式的指甲花齐齐排满十个手指,纷呈的让人眼花缭乱,繁复的花样不适合“拷贝不走样”,还是统一中有变化符合美学原理。试试换成同一系列的不同花样,看看是不是更加吸引人?或者干脆是十只简约自然的法式指甲,倒又有一番经典的时尚感觉。
7、颜色不协调
其实学英语并不难,关键是选对方法,找准策略。很多人一开始就是看到英语就觉得无从下手,在这里我们为大家详尽说明一些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家尽快掌握英语。
第一误区就是把五种技能学习变成单一的看懂。大家知道我们习惯上把英语学习分解成五项技能,听说读写译。这样分解是否科学,在此暂且不论,有不少学习者往往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比如说,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人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这里的错误是把看懂代替了会说。看懂不等于会说。练习口语,内容不能难,目的是通过一些能看懂的内容来操练“上口”。也就是说,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练习,自己能说出书中相关的内容。口语教材的优劣首先要看语言是否能学到,是否地道。
第二误区是把知识当成技能。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学骑自行车。我给你一本题目叫“如何骑自行车”的书,把书从头背到底,甚至倒背如流。这时你有了专家级的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知识。但是你肯定不会骑。原因是骑自行车不是简单的知识问题,它首先是一项技能。要学会一项技能,核心问题是练,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学外语当然比学骑自行车要复杂得多,但它首先也是一项技能,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练,要把知识变成技能。知道不等于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不等于实际上会做。从知道怎么做到实际会做中间有个反复练习的环节,也就是苦功夫。学技能所遵循的原则是“做中得学”。
第三个误区是速成心理。必须认识到,要想学好英语,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世界上没有一个外国成年人不下苦功就能学好英语的。所谓的“速成”纯属无稽之谈。学好英语没有捷径,只有方法的好坏。比如记英语单词,低着头拼着命地默写,这就不是一个好办法。好的方法是大声地朗读,反复训练发音器官和耳朵,把声音铭刻在脑子里。这样既可以提高听力,又可以改进口语发音,还记了单词。默写只是训练了眼睛和手,可是它们不能替你听和说。
第四个误区是通过汉字记音。现在有人推广通过汉字来记英语发音,如“古帝拜”记good-bye。甚至把这种做法作为成果出版请奖。这是极其错误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大家千万不要这么做。错误的道理在本文有限的空间里无法讲清楚。
第五个误区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应试教育是重结果,带来的后果是整天做模拟题,找出打勾的规律。这是教育的大敌。质量和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过程。大家一定要遵照学习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真学。只要学习对路,好的结果自然会有。
第六个误区是对教师的依赖。大家要仔细揣摩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本质。任何一种学习,归根结底是在学生自身,而不是在老师。
第七个误区是缺乏系统性。现在市场上学英语的材料是铺天盖地。这是好事,但处理不好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今天用这个教材、明天换另一个教材,学习便失去了系统性。我不
是说我们不换教材,不好的教材,不适合的教材就是要换。但不能总是换个不停。好的做法应该是选中一套教材,以它为主,其余材料都作为补充材料。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要具备下面6个要素。一是自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毅力,四是自我管理,五是自我约束,六是求知的童心。我在这里作些简要说明。
先谈自信心。如何树立自信心有许多方法,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能伤了自己的自信心。一定不要过高要求自己,不能看到别人叽里呱啦说英语,就觉得自己不行。要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要想到的是积沙成塔,积流成河。而不是一步登天。
第二是决心。我们往往是多次下决心而从不付诸行动。所以大家在下决心的时候要把决心变成具体的学习计划。如制定周、月和学期计划,通过这些计划把决心变成行动。
第三是毅力。毅力就是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达是学好外语的大忌。我们今天学到的新东西,都是贮存在我们大脑的临时记忆里。临时记忆的东西有的只能保留几秒钟,最长的难以超过三天。假如你对贮存在临时记忆里的东西不进行再利用(recycling),把它们从临时记忆贮存到长期记忆中,大脑就会把它们自动清除掉(因为大脑要保护它自己,不能把所有的临时信息都存着)。所以,一定要有反复学习的毅力。这里说的反复学,不是说去机械地重复原来学的东西,而是创造性地使用学过的东西。如把原来的听力变成朗读。把原来的朗读变成听力等。
第四是自我管理。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一身数任的人,有工作上的责任,有家庭上的责任,有亲朋好友的人际关系上的责任。等等。这些责任如果处理不好,都将跟你们的学习发生冲突。所以自我管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第五是自我约束的能力。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成年人,享有很高的自由度。在学习上你们没有上课时间的约束和老师的约束,这既可以变成有利的条件,也可以变成不利的隐患。关键在你有没有自我约束力。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能抗拒住足球赛的诱惑而去做作业,你就有了自我约束力。
电视节目经常播出一些成功减肥的励志片,激发你的减肥欲望,之后你会制定出不切合实际的减肥目标。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在一周之内减掉10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减肥是安全的、健康的,或对你来说可实施的。
解决:健康的减肥标准应该是一周减两磅。
研究表明:那些在短时间内减掉过多体重的人,非常容易反弹。
因此,减肥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每减一磅,都是巨大的进步。记住,用多种方式记录减肥进程,而非仅仅数字,例如:衣服变宽松了,腰围减少的英寸。多想一下其它积极因素:压力减少,睡眠质量提高,更有活力,得病的概率降低了。
饮食上放纵
食或吃得更健康并非意味着:要放弃所有你喜欢吃的食物。但是,如果过度放纵自己,就会导致吃得过多,总有一天减肥会功亏一篑,之后你真的就是一个胖子了。
解决:如果你真的有好胃口,解决方案也简单:少量。试着不要在你面前摆放太多的食物,吃小包的薯条而不是大包。对于刚刚完成一次长跑训练的人,这尤其重要。训练结束后,你认为已经消耗了卡路里,因此可以放开吃。但是事实上,你饮食上增加的卡路里数量要远远大于消耗的。
用食物作为奖励
无论他们是否减肥,在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结束后,跑者们都习惯将食物作为奖励手段。但是这种奖励方式往往会致使你的减肥效果不佳。你可能会用各种理由满足你卡路里的需求。
解决:用其他手段而非食物作为奖励,例如一双新的跑鞋,一次足疗或按摩。
不按时进餐
许多人认为少吃几餐就能减少卡路里的摄入量,但是这种策略往往事与愿违。人类身体具有能量储存机制,所以当你长时间没有进食,储存机制消耗能量速度减慢,从而减少饥饿感。当然,错过一餐会让你更加饥饿,因此会增加下餐多吃的欲望。
解决:一天尝试吃5-6次,或一天3餐,中间吃一些健康餐点。你会发现,一天多餐不仅可以维持身体所需要的能量,而且也不会有饥饿感。例如,你没有时间吃早餐,可以尝试吃一些全麦面包或水果。
喝太多运动饮料
许多跑者认为,跑步或是其他训练后,理应喝一些运动饮料。但事实是,长跑过程中,你需要喝运动饮料补充身体消耗的电解质,但当不跑步时,你不需要不停地喝。不仅因为运动饮料富含高卡路里,而且营养价值很低。
解决:除非你跑了90分钟需要补充因出汗消耗的电解质,否则远离运动饮料。也避免果汁、苏打水、高热量的咖啡,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觉得太枯燥,试着挤一片柠檬或喝不含卡路里的苏打水。当然,也要节制啤酒和酒精的摄入,一周1-2杯即可。
过高估计卡路里消耗
许多人通过跑步或其它运动减肥时,过多依赖卡路里消耗表格的数据。问题是,这些表格卡路里消耗大多是平均数据,而且经常夸大消耗量。事实证明:跑步机或其它机器显示的消耗量往往比身体实际情况高15%-20%。
解决:使用数据作为跑步减肥的标尺可以,但是计算卡路里的消耗量不要依赖数据。减轻体重很难,但增加体重有时很容易。如果你真想知道跑步过程中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试着使用心率监测器,它比表格或跑步机上的数据准确。
控制卡路里摄入量
因为是在减肥,只有摄入更少的卡路里才能减轻体重。如果一直摄入相同数量的卡路里,体重很难减轻。
解决:持续减少卡路里摄入量,使用卡路里消耗计算器得出每天需要的卡路里数量,一旦达到了那个数据,你就需要采取措施,无论是通过饮食还是锻炼,消耗掉多余的卡路里,通常一周消耗大约500卡路里能减轻一磅。
“我每天跑4英里,150磅,不跑步时活动量适中,怎样确定每天需要的卡路里?”
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能大概计算出每天的卡路里量。
1计算基础代谢率(RMR):即每天维持身体运转所需能量,用体重数量x10,例如你150磅,每天的基础代谢率为150X10=1500。
2确定每天运动量(不包括运动时间)。如果活动很多,RMRx(60%-70%);程度适中,RMRx50%;几乎不活动(例如长时间久坐),RMR x( 30%-40%)。例如你属于适中,所以数据是:1500+(1500x50%)=1500+750=2250。
误区一:“英语知识”的误区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同学不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而是为通过考试而学英语。他们更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却没有努力去发展运用这些知识的实际技能。特别是同学们通常把时间都花在背语法规则、记英语单词、做阅读练习上,导致很多同学掌握了很多英语知识还是开不了口。可见,同学们如果不能完成英语学习中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学好英语将会遥遥无期。
误区二:要想英语学得好,就得先背单词
一个人的词汇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两个月的突击就能有显著的效果的。况且,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会被这种枯燥的背单词“工程”吓倒的,到头来还是会选择放弃。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词汇量在4000左右就可以和老外正常地交流了。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自己造句子的能力,用有限的词语造出不同的句子,举一反三,把不同的句子用在不同的场合,再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所需,去补充一些新的单词,理解地记忆,然后运用它们,渐渐地你就具备了驾驭英语的能力,从而快速走出“要学英语,先背单词”这个大大的误区。
误区三:我的语法不好,所以很难提高英语水平
我们身边的确有些人语法不好,分不清楚什么主谓宾、语态、从句之类的语法概念,但是和老外对话时照样侃侃而谈,写英文报告也头头是道。这些只有语感、不懂语法的人才是真正的英语达人。相比之下,那些总是在死抠语法的人和那些因为自己语法不好就羞于开口说英语的人都是陷入了这个误区。
误区四:学习的教材越多,英语学得越好
有很多人认为,要想学好英语,就得准备丰富的教材,越多越好。还有一些更极端的英语学习者到网上下载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材料,弄得自己比图书馆的学习材料还多还全,还乐此不疲。这些人如果问自己三个问题,就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了。那就是:我手上的这些教材真的都是我所需要的吗?我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把它们都学完吗?这些东西我学了之后能有用吗?建议大家在挑选教材的时候先对自我进行一下分析,判断出自己需要学习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对比与此相关的教材,选择一到两套来学,才是明智的做法。
二、七大策略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通过多年的总结,给同学们分享一些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会——听、说、读、写,因此要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很多同学在学英语的时候往往只是用了某一个感官,而没有想到在同一时间内五官并用。五官并用是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率。
1. 端正学英语的态度
你对英语感兴趣吗?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不感兴趣的事,你不可能做到最棒。你厌倦背单词、词组、句子吗?英语的基本功就来自于词汇和句型的灵活运用。离开了它们,学英语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你制定的英语学习计划是不是“一日曝,十日寒”呢?持之以恒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你对学好英语有信心吗?信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由此,你该明白学英语应该端正学习态度,从基础开始,不好高骛远;制定计划,要持之以恒;培养兴趣,要信心十足。用水滴石穿的毅力刻苦学习英语。
2. 制定长远目标,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及自身能力确立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动力,有了责任感、紧迫感及努力的方向。另外还要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的认知小目标,这样一开始上课,就会受到目标的激励,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才能定向注意,专心致志地去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争取课内外各种机会多练习英语
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能在交流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培养。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应该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的欲望,力争语言训练的各种机会,不怕因犯语言错误而被别人讥笑。
4. 课前预习,有备而听
预习是个人独立的阅读和思考。它可以培养学习者快速阅读抓主旨大意、抓主要信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分析综合及归纳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预习也像“火力侦察”,可发现疑难引起思考,一方面可促使学习者自己查阅有关资料、查阅字典,另一方面可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听课效率。
5. 专心上课,有心识记
上课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尽一切努力将所学的东西记住,需要时能运用自如。因此,上课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应培养瞬间记忆能力,强化“有意注意”,争取在课内有目标、有意识地去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当接触到该记忆的内容时,应该通过眼看、耳听、口念,将其迅速输入到记忆中枢,然后再复现出它的形象。在复现时快速用手指在桌上划出这个单词或一个长句中最难记的或最重要的单词,让自己在课内就能记住这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样能使自己真正产生“这节课确实学到不少东西”的踏实感、成功感,进而激发动机,提高兴趣,更有信心地去继续今后的学习。
6. 勤记笔记,巩固记忆
课内扼要记笔记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理顺思路,强化记忆,锻炼分析归纳、综合概括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也为日后复习提供一个复习记忆纲要。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大有好处。
7. 科学复习,减少遗忘
复习是学习之母。要解决困扰学习者最大的知识遗忘问题,只有靠科学的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而从时间安排上讲,复习既要及时又要经常。不仅在当天,而且在第二天、一周后、一月后以及就在你需要用它之前或者在考试前都应安排复习。从复习方法上讲,可采用强化复习、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按知识内在规律进行综合归类等复习方法,做到温故而知新,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复现,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有的学生认为名校的录取和高额奖学金是顺利获得美国签证的保障。
点评:学校的排名可能会让签证官有个直观的印象,但是绝对不影响是否发放签证的决定。至于奖学金,更不是签证的必要条件。即使没有奖学金支持,只要能提供充足的留学资金和合理收入来源,获得美国签证一般是没问题的。像广州就有获得哈佛大学全奖的学生被拒签。究其原因,是学生过分迷信名校和奖学金,而在签证准备方面的工作太草率了。
误区二:签证官看重学生背景
这种观点往往存在于毕业院校不是特别理想,或者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身上。他们误认为名校毕业,有非常高的托福、GRE、GMAT成绩。甚至长时间的工作经验才是签证官给他们打高分的标准。
点评:这些因素是大学录取时的参考标准,而不是签证官最关心的。不具备这些条件,但是把自己的学习计划设计得非常清晰,照样可以拿到美国签证。
误区三:家人在美国影响签证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凡是家庭有海外关系或者申请人父母已递交移民申请的,特别是出身于早期移民潮严重的地区。签证官会以有移民倾向为由拒签。
点评:学生签证申请人是否可以获得签证,主要是看他的学生身份是否有效,所要进行的学习科目是否有效,是否具有足够资金支付学习项目费用,以及他们是否有学成回国的计划。申请人是否有家人在美国,不会影响其获得签证的资格。
误区四:曾被拒签判死刑
有不少学生第一次签证准备不够充分,被使馆拒签后大多心灰意冷,认为以后签证无望。
点评:拒签并不可怕,只要静下心来分析被拒签的理由,对症下药,补充相关材料或应答内容,就能获得美国签证。美国签证的回避原则会确保第二次签证会被另外一个官员审理申请,而他更关心的是你这次申请的变化。
误区五:对存款期限要求极严
有的家长套用其他国家的签证要求,认为美国留学对资金的存期是非常重视的。
点评:美国签证对于学生保证金的存期没有明确的要求。资金存期长固然方便签证官相信资金的来源合法,但是只要解释得通,说服力一样很强。尤其是目前大量金融理财产品势头强劲,很少有家长会把大额资金长期存在银行,有的家长在孩子签证前一个月或者更短时间才备好存款,签证官同样给了孩子美国的签证。但留学专家提醒家长,即使美国签证对资金要求较宽松,有条件的话也最好能在专业机构的长期指导下准备资金。
误区六:成败取决于运气
美国采取面签的形式,常常给人一种主观因素比较大的感觉。因此有的申请人把成败归结于运气。
点评:客观地讲,这方面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其他国家在审核材料的过程中,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客观。实际上,所有的签证官都十分专业、敏感,并对签证政策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反而这种灵活的面签形式可以给学生一个申辩的机会,通过提供专业的材料和对答准备,在现场可以做到扬长避短。
误区七:学生签证有配额限制
每年越是接近开学日期,美国使馆的签证预约就越是困难,这给学生造成了有配额限制的错觉。甚至有学生为了保证一次通过,会跟学校商量延期,推迟半年申请签证。
点评:领事馆官员颁发签证主要基于申请人是否符合签证标准,而不设任何数量限制。后期签证比较难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些一签被拒的申请者都集中在那个时候二签,或者有些为了赶上开学时间申请了加急。所以,如果比较早地确定了学校。一定要提早准备,一来时间充裕,不扎堆,签证后有足够时间准备善后工作;二来万一被拒签,能为再次签证留有余地。
针对以上几点误区,建议学生在准备签证时应该着重准备以下几点:
1.足够的资金准备和合理来源的解释;
2.清晰的学习计划和对所读大学、专业的充分了解;
3.明确并且让人信服的回国计划:
4.严肃的态度和自信的英文表达;
5.不要试图换护照,改变签证地或者制作假材料回避问题,一旦被查出,后果不堪设想;
【聋校语文教学的七大误区】推荐阅读:
信息化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06-26
聋校语文第三册教案07-03
如何解决聋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06-21
聋校数学教学整合初探07-08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四大误区10-17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走出教学中的四大误区07-08
浅议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10-20
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及有效对策11-02
初三语文的教学反思06-26
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