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精选8篇)
网络结构
本系统为全IP的开放式体系架构,由IP综合调度机、调度台和调度终端三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平台,融合多个网络,提供多种服务、业务应用,多种通信方式,统一管理,实现统一指挥,多方联动、资源共享、协同调度。
A.IP调度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调度台和调度终端都必须连接到IP调度机才能够正常工作。
B.调度台:所有的调度功能都在调度台上实现,包括:点击呼叫,监控调度终端,及禁话、轮呼、组播、夜服、应急会议等调度功能。
C.调度终端:用来接收调度台调度。支持普通话机、固定电话、手机、可视话机、软电话、USB电话、IP话机、WiFi手机等多种类型终端可供用户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系统优势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有序指挥,运转高效。
2.应急措施固化于处理模型中,从容处理,科学指挥。
3.联动执行或应急方案的快速生成及处理、联动下发、执行跟踪。
4.操作灵活、方便的调度台功能齐全,点击呼叫,快速指挥,快速响应,协同应对。
5.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政局稳定。
6.开放式体系架构,充分利用原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投资少、见效快。
7.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系统特点
·全IP开放式体系架构,模块化设计,统一指挥,多方联动,资源共享。 ·融合多个网络:开放式设计集成、兼容现有通讯网络,协调通用、同步发展,做到互通、互用和兼容。
·集成度高:系统将应急会议、语音信箱、录音监控、点击呼叫、FAX等功能集成于一体,集语音、视频、数据于一体,资源共享。
·扩展能力强:灵活开放的系统接口,可依用户需求灵活定制开发,无缝的集成各种新业务应用和其他业务系统。使得系统扩容只需增加异地分机即可,无需重新购买核心设备。
随着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数据及多媒体业务以迅猛的态势超越传统语音业务。在此背景下,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ystem,IMS)应运而生。
IMS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通过采用标准化的业务能力而不是业务的方式,提供一个接入无关、便于业务快速部署的结构[1],能够满足终端用户更新颖、更多样化的多媒体的业务需求。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等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2]。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大企业需要积极拓展的领域。
IMS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3GPP中所定义的IMS是由提供IP多媒体业务(如话音、视频、文本、聊天等)的所有构架在分组传送网上的核心网元构成。IMS由多个逻辑的控制组件组成,主要功能实体有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媒体网关控制功能、出口网关控制功能等[3]。IMS通过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及呼叫控制功能,以及互通实体(如边界网关控制功能、媒体网关控制功能、媒体网关功能、信令网关功能等)实现与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及核心网电路域的通信,并增加了媒体资源功能以实现多方通信业务[4]。
1 IMS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和“三集五大”建设,对天津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行政交换网的覆盖水平和业务要求不断提高。目前公司行政交换网采用电路交换技术,业务方面主要提供语音、传真等窄带通信业务并接入公网,同时为调度交换网提供备用路由;覆盖公司总部、地市供电企业及直属单位,另外部分发电企业也接入了行政交换网。
受制于电力通信专网覆盖水平,目前行政交换网尚未全面覆盖所有县供电企业以及供电营业厅、乡镇供电所等外部办公点;程控交换设备也难以承载视频通话、统一通信等多媒体增强业务,无法与企业信息化系统同步发展;承载网络方面,交换网由传输通道独立承载,与IP骨干数据通信网各自独立运行,主要适应语音通信等窄带业务,一方面限制了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未充分发挥IP数据网统计复用的带宽优势。面对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寻找便于开发新业务、降低网络成本、便于统一维护管理的技术新途径。
软交换和IMS是继电路交换技术后先后出现的2种NGN交换技术,在公网和专网中已有大规模成熟应用,是当前2种主流的交换技术体制。2种技术体制各有优势,其中软交换技术应具有的基本特制概括为多业务、宽带化、分组化、开放性、移动性、兼容性[5],同时商用规模大、网元设备简单、运行维护难度低、部署灵活,通过控制与承载分离,定位于传统窄带业务的IP分组化;IMS技术网络架构更先进、业务开发环境更开放、标准协议更统一、屏蔽了接入层的差异,通过业务与会话控制的进一步分离,定位于多媒体业务发展以及固定移动业务平台的融合。
基于国家电网公司交换网的网络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很高,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交换网的现状及目前承载网的架构,综合分析认为,在技术先进性方面,IMS采用业务、控制、承载分离的架构,相比软交换以及电路交换技术更先进,适合多媒体及增强类业务的部署和开发;在产业链生命力方面,程控交换设备产能已逐步萎缩,软交换设备运营商已不再大规模扩容,IMS则是三大运营商目前的主流交换核心网技术,产业链方面最为成熟;在投资成本方面,软交换和IMS在投资占比较大的接入网及承载网部分均采用相同的设备,核心网设备根据采购策略的不同,平均投资相差不大。国家电网公司行政交换网技术演进以IMS技术为最终发展方向,在公司行政交换网中引入IMS技术进行网络建设[6]。
2 通信网承载IMS系统组网方案
2.1 组网原则
1)基于现有数据通信网原则[7]。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拥有一张建设完善的数据通信网,在进行IMS业务网络承载需求与建设模式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数据网自由资源,包括设备、带宽、VPN以及IP地址等资源,在结合现有数据通信网的基础上,提出IMS的组网方案。
2)满足业务需求原则。利用IP网络承载语音业务,默认的承载网QoS指标包括:延迟、抖动、丢包率、可靠性[8]。承载网选择必须满足IMS系统的带宽需求,具有处理突发数据的实时传输能力,具备良好的服务质量保障[9]。
3)可靠性原则。承载网的选择上必须确保物理和逻辑2个层面的高可靠性。物理方面,IMS承载网组网方案须采用双上行或口字形组网来防止单点故障;逻辑方面,通过等价路由、增强型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VRRP)等技术保证网络高可靠性。
4)安全性原则。IMS承载网组网方案要充分考虑网络安全性原则,采用访问控制、协议保护以及防火墙部署等多种安全手段,保证网络安全。
2.2 组网方案
鉴于上述组网原则,IMS设备直接承载于数据通信网上,为减少IMS系统级的主备切换,同时满足IMS业务对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等特殊要求[10,11],天津市电力公司选择如下IMS组网方案。
省公司A机房部署2台运营商边缘设备(Provider Edge,PE)(PE1、PE2),第二汇聚点部署1台PE设备(PE3),省级数据通信网通过部署在A机房的国网PE1和第二汇聚点的国网PE3接入国网数据通信骨干网。省公司新增2套IMS用户边缘设备(Customer Edge,CE)设备,分别部署在省公司A机房和B机房,1条路由与省公司PE设备实现互联,另一条路由直接与国网PE设备进行互联,确保IMS系统的可靠运行。省公司A机房IMS CE与B机房IMS CE设备之间新增2条不同路由的物理链路,采用链路聚合Eth-trunk将2条物理链路捆绑成1条逻辑链路,配置为二层端口。每套IMS系统配置2台组网交换机,全部IMS设备的主用端口接入主用汇聚交换机、全部IMS设备的备用端口接入备用汇聚交换机。IMS设备通过IMS组网交换机汇聚后,分别采用千兆光纤链路实现与IMS CE设备互联。IMS CE设备保护采用VRRP+双向转发检测协议(Bidirectional Forwording Detection,BFD)的技术实现50 ms切换。IMS系统组网架构如图1所示。
图1中,A机房IMS CE为主用,B机房IMS CE为备用,连接核心网设备(se2900),接入信令和媒体流业务。当CE1整机重启或断电时,通过VRRP协议,CE2被选为主用。同时核心网设备通过BFD协议能够快速感知到CE1设备故障,从IMS CE1快速切换到IMS CE2这条链路。
2.3 SDH传输设备承载VRRP二层协议测试方案
由于实际工程中,主备机房间大多情况下无法直接采用光纤直接连接,而是通过传输设备相连,而通过传输设备承载是否可以满足IMS业务的传输条件,这是制约IMS系统承载网方案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为验证通过SDH传输设备承载VRRP二层协议的可行性和性能,天津电力公司利用IMS建设项目现有组网架构搭建测试方案进行针对性测试。
2.3.1 IMS CE设备与IMS汇聚交换机采用传输通道
1)测试组网方案。选取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IMS CE2设备,IMS主用汇聚交换机,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分别与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与省公司A机房IMS主用交换机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与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新增传输通道互联,省公司A机房IMS主用交换机与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新增传输通道互联,天津公司传输通道采用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MSTP)通道实现,链路带宽4 M。测试期间其他互联组网通道断开。组网架构如图2所示。
2)测试过程及结果。(1)断开IMS主用交换机至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之间链路,测试PC是否可正常访问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的环回地址。断开链路后,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之后恢复正常访问。交换机与IMS CE链路中断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2)切断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电源,测试PC是否可正常访问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的环回地址。切断电源后,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之后恢复正常访问。基于方案1的IMS CE电源切断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2.3.2 IMS汇聚交换机间采用传输通道
1)选取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IMS CE2设备,IMS主用交换机,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IMS备用交换机。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与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与省公司A机房IMS主用交换机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B机房IMS CE设备与省公司B机房IMS备用交换机采用光纤直连;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与省公司B机房IMS CE2设备新增传输通道互联,省公司A机房IMS主用交换机与省公司B机房IMS备用交换机新增传输通道互联,天津公司传输通道采用4 M MSTP通道实现。测试期间,其他组网通道断开,IMS汇聚交换机间的组网架构如图5所示。
2)测试过程及结果。(1)切断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电源,测试PC是否可正常访问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的loopback地址。切断电源后,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之后恢复正常访问。基于方案2的IMS CE电源切断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2)断开省公司A机房IMS CE1设备,IMS CE2互联链路,测试PC是否可正常访问省公司A机房IMS CE2设备的loopback地址。断开互联链路后,出现不能访问的情况,之后恢复正常访问。IMS CE间互联链路中断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2.3.3 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2种测试方案的论证,得出结论:通过SDH传输设备可承载VRRP二层协议,实现设备或链路中断后的自动切换;切换时间在10 s左右,可以实现跨城市部署设备的网省,为IMS国网全面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3 结语
本文通过结合天津市电力公司的经验,对IMS系统承载网的组网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尤其针对跨城市部署的网省需要通过传输设备作为链路延长的方式,主要探讨验证通过SDH传输设备承载VRRP二层协议的可行性和性能,通过本文的验证攻克了IMS系统部署过程的一大难题,促进了IMS系统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小云.IMS2.0业务架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2):139-141.
[2]张澜.基于IMS的融合通信业务前瞻[J].中国多媒体通信,2003(8):18-19.
[3]陈卉.下一代网络中的软交换和IMS[J].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2008(6):36-37.
[4]李延军.NGN与软交换的技术演进研究[J].知识经济,2012(8):93-94.
[5]王向群.NGN中的软交换与IMS[J].电力系统通信,2007,28(2):38-40.WANGXiang-qun.Softswitch and IMS in NGN[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2007,28(2):38-40.
[6]罗松,苏晓旭.国家电网公司IMS行政交换网业务发展需求和展望[J].电信网技术,2015(6):37-40.LUO Song,SU Xiao-xu.Requirement and outlook of SGCC IMS administrative exchange network[J].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2015(6):37-40.
[7]施亚磊,林正华,何海波.IMS在电力行政交换网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5):82-87.SHI Ya-lei,LIN Zheng-hua,HE Hai-bo.Application of IMS in power administrative switch-network[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6,14(5):82-87.
[8]李华亮,陈玲,魏斌.IP网承载IMS解决方案研究及验证[J].电信技术,2014(S1):221-223.
[9]孙志颖.IMS技术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信息通信,2014(2):235.
[10]李奇.探讨电信软交换IP承载网组网思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30-31.
该服务热线中心,采用华为3Com基于IP呼叫中心的服务热线解决方案。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把呼叫中心的技术平台与现有的业务平台及业务数据库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及改善中心总体服务水平。
需求特征
中心分为总局中心(含数据、分析中心和执法部署)、支局中心(含数据分析和执法部署)、地区中心(受理、信息直报点)、分局受理中心(含受理点)四级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各地的消费者只要拨打热线电话,通过呼叫中心平台的存储、转发、查询、交换等处理,迅速受理申诉举报。同时将信息直接共享至各级行政部门,有利于提高办案办事执法效率,实现“统一受理,分级处理,集中管理、统计上报”的现代化业务要求。
总局和支局建立的数据中心、分析中心和执法部署中心,能够按照事件的性质不同,统一部署行动工作。
各级受理过程中各种统计数据,通过计算机智能化分析,准确地显示市场活动及工作力度,便于总局迅速地作出决策、采取有效部署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方案概述
整个系统部署采用坐席分布部署的方式,各级机构间需要实时保持语音及数据的交流,同时坐席分别部署到各级机构,业务接口可进行二次开发,因此利用IP网络实现语音及数据的实时交互将成为最佳的选择。
华为3Com IP融合通信平台可作为呼叫中心平台,和业务受理系统集成,提供分布式坐席和内部通信应用解决方案。综合需求所述,基于IP的NBX网络电话系统作为呼叫中心硬件平台,具有技术和市场先进性,可满足系统对分布坐席,业务定制开发,性能稳定性,以及通过IP数据专网通信的需求。
在支局中心部署呼叫中心、数据库业务服务器,在重点部署坐席,根据需要,在重点地区可选部署坐席。统一通过支局中心部署的呼叫中心平台进行排队,和选择接听坐席。数据库和呼叫中心服务器部署在支局中心。各地区提供本地外线呼入能力,即不加拨区号,呼叫将都从本地接入,节省用户电话费用。
支局中心负责统计和集中受理业务,以及应用系统和坐席的管理工作。各地区的分布坐席,受理各地市投诉、执法业务。系统基于IP的网络架构,很容易和总局中心数据中心互通,做到统计上报的功能,达到“统一受理,分级处理,集中管理,统计上报”的建设目标。
系统特性
华为3Com“数字化12315”提供的业务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服务功能,这类功能包括消费者投诉举报服务、消费者电话咨询服务、投诉举报结果查询服务等;二是面向系统本身的功能,这类功能包括投诉举报调度、系统数据维护、业务受理统计分析及报表等。
业务受理
支持人工接听、记录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电话,也可以受处理电话录音留言、电子邮件等多种手段。
来电识别和录音
根据呼叫者电话信息,自动确定呼叫者地点,并在受处理台文字信息处理屏显示呼叫者地点,自动识别特殊单位或地址的电话,根据信息提供相关需求表。同时对所有来电均可录音,备案待查。
执行调度
系统记录了相关部门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号码,可以利用电话外拨功能对相关责任部门或协助部门进行通知处理。系统能够采用语音、短消息二种方式向车队或下级部门下达出动指令。
局长管理
局长可以通过Web访问方式对整个中心包括受理、处理、案件管理、统计等进行全面查询及管理,并在计算机上播放相关录音。
电话咨询服务
系统的语音导航(IVR)功能,集成业务系统。消费者可以咨询相关的常识或注意事项等内容。
坐席业务统计分析及报表
系统统计记录坐席的相关信息,能自动对所有坐席的受理过程及操作状态进行量化记录和处理,并可查询统计和生成报表,作为管理依据,以辅助各级工商机关领导实现决策分析。
我公司因业务不断发展,业务覆盖地域广泛,为实现更好的语音通信效果的同时降低通信费用,我公司决定对现有的语音通信系统进行升级。现在我公司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采购,诚邀各位有实力的供应商参与投标。
一、技术要求
具体的技术要求参考附件《武汉统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语音通信项目技术要求》。
二、基本入围条件
1、本项目整体打包对外招标,不单独接受单项投标,要求设备提供、运营、实施三方组合投标。投标单位应提供相关资质等级证书及同类工程质量实绩,符合性评审、技术性评审以及商务性评审不符合规定的标书视为无效投标。
2、投标人应具备通讯线路(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的施工建设经验,需承担过专业的通讯设计、安装调试1000门以上电话的实施经验。具有良好的与通讯线路(电信、移动、联通)运营商协调、处理问题的资源及共同调试的能力。
3、工程分开报价,单独列明每期的设备报价、施工费用。本项目工程计划使用年限为十年,以十年为标准列明每年的运维费用和相关培训费用。
4、能提供本地化的服务,能满足我公司年增300门电话的发展需求,列出每增加一门电话的费用。
三、相关事宜
1、本次招标不设标的,以最佳解决方案和性价比最高的设备、最佳的售后服务服务、最低的报价等作为评标的依据。
2、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投标人可以进行澄清,但不得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澄清要通过书面方式在评标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澄清后满足要求的按有效投标接受。
3、招投标结束后,中标人应及时组织人力,在10-15天内进行施工。中标人在施工过程中接受我公司相关部门监督。
4、项目完成后,我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对该项目在一月内进行初步验收,三个月后复验。
四、投标截止时间
截止时间:2011年11月 10日17(时)25(分)前,统一发送至武汉统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采购部收,必须在报价上加盖公章,注明联系人及电话,密封投递,否则无效。逾期收到或不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一、背景
应急通信是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突发性紧急情况,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为保障紧急救援和必要通信而提供的一种快速响应的特殊通信机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电力设施产生破坏时,当正常通信不能保障时,为了能可靠有效地进行应急通信,指挥抢救任务,组建一套车载通信系统是保障我们电力抢修效率的重要保障。
根据我单位工作性质及实际情况,我们要能在佛山基本实现可靠的语音通信,要求能覆盖半径100KM,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之下,经过筛选采用短波车载通信电台来实现上述要求。
二、通信应急系统解决方案
1、图示:
现场工作人员(单兵携带式短波电台)抢修现场(分指挥车)应急指挥中心
2、基本配置要求:
(1)应急抢修车(2)短波通信电台
(3)单兵背负式短波通信电台(4)相应规格天线
3、备选的电台型号:(1)柯顿NGT SR短波自适应电台参考价格:45000/台
理论通信距离:3000KM
主要特点:
新型手持台:这种便携式手持台能以一种方便与连贯的方式进入编程和过程调用。它提供先进的人机界面,更高效的操作和更简易的网络管理。该手持台支持从传
统的简便话音操作,到具有自带CALM的复杂呼叫过程在内的各种需求。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把信道,功能和地址等信息编进机器里去。进入这些功能只需通过一系列热键。
内置的地址本能够贮存多达10个地址,并能很容易地通过菜单调用。这种便携式手持台能够安装在易见的任何地方,提供全面的信息显示。紧急选呼:NGT SR电台具有一种独特的紧急情况呼叫装置。求救信号能够自动地发送到选定的站址。
多信道:NGT SR电台具有400个信道的能力。
简易安装:在各个方面NGT SR电台都被设计成很容易安装,无论是在固定的还是在移动的环境中。设备很小,能够安装在便利的任何地方。
智能化监控:当电台处于静噪状态时,各种信道都能被监视到。任何被扫描到的信道,呼叫就可以被收到测试与保护所有的Codan电台都被全面地保护,以免诸如天线损坏、电压过压、反向极化等带来的系统失效,而这些故障常常能够损害别的品牌的电台。每一个注册用户都能够得到为期一半年的保修单。
高级功能特性:CODAN自动链路管理CALM/ALE(可选)CODAN 自动链路管理CALM 与现用的FED-STD-1045ALE系统兼容。CALM通过发现最好的可用频道从而使系统性能最佳化。CALM收集一个频道的轮廓,以便电台能选择到最佳频道,即使是刚开始启动或切换上的电台。
新站能够自动地被网络管理系统所识别。CALM根据它所知道的台站类型(固定台或者移动台)优化频道选择。每秒钟可以扫描多至10个频道。
轻松交谈Easitalk:NGT SR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处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以使干扰最小化及减小噪音。Easitalk操作简便,充分的测试表明,它的性能不会因使用者语言不同而受影响。
内置测试BITE:设备内置的测试装置(BITE)是一个能够被用户初始化的进程,它用于测试和报告系统某个方面的性能。
呼叫装置:NGT SR电台能够进行选择性呼叫(selcall)和电话呼叫(Phone call)以及寻呼。所有的入呼叫都具有时间标记,以便精确地识别每个到达的呼叫。电话呼叫Phone call:这种功能使得电台能够发起电话呼叫,这需要通过安装具有电话转接器的基站。
信息呼叫:使用信息呼叫,你不需要外加的计算机,就能发送或接收多达90个字符的文本信息。信息能被加密,成功发送时将得到确认。
选择性呼叫Selcall:选择性呼叫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灵活性。操作者能够呼叫单个电台并且只有此电台响应,在等待呼叫时勿需监听。被叫电台将发出信号表明信息已经收到。
GPS(可选)GPS卫星接收机能够连到电台上,以完成下列功能:以经纬度生动地显示你当前的位置。发送位置信息给另一个台站。请求另外一个台站的位置信息。当使用跟踪软件时,这种GPS选项能够提供完备的跟踪系统以加强安全。除此外,还可以使用密码将GPS数据进行扰码,以确保只有经过授的使用者才能够得到这个位置信息。
其它功能:射频增益:可选择性的增益性能使电台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进行更好的接收。
计算机控制:NGT SR 能够通过计算机的RS232 接口进行控制。这对寻呼、GPS 跟踪与登记及其它自动应用有帮助。
远程诊断:电台的装置能通过另外的远端站进行测试诸如信号强度,电池电压和功率等参数。射频设备能够自动地发射其性能参数,以使技术人员决定维修和技术支持是否需要。
传真、数据、电子邮件和互联网:传真与其它数据的发送可以通过连接9001HF 传真与数据解调器;完全的数据发送可以通过9002HF 数据调制解调器;要使用电子邮件和互联网,用户必须接入到合适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器。
(2)宝丽2050全能数字化电台 参考价格:45000/台
理论通信距离:3000KM
产品简述:
宝丽公司第四代产品2050全能数字化电台,创建了全新的理念,达致当前短波应用技术的顶峰。从结构看,一部2050电台可实现固定、移动、背负各钟用途;从功能看,2050电台涵盖短波陆基、航空、海事所有功能,而且实现了通信功能和状态参数处理的完全软件化;另外2050电台环境特性符合欧洲美国军标,同时也能够提供跳频、加密等军用和安全功能。
功能特性
软件化功能和参数设置完全软件化; 强大的软件平台,广阔的新功能扩展空间; 全能涵盖陆基、航空、海事所有短波通信功能; 用于固定、车载、船载、背负各种台站; 控制头分体线操作,最远250米、无需MODEM; 兼容柯顿等世界主要厂家的信令和系统;
军用级振动、防水、温度等环境特性符合美国军标; 具有跳频、加密等电子对抗功能; 软件化的功能
网络通信功能,FED-STD-1045A/B自适应选件;选呼,市话拨号,GPS跟踪;RS-232接口(编程、控制);手编短信(类同手机短信);航空专用信令和航海专用信令选件;军事和安全功能;
跳频选件(无主站,即时同步,隐含码);通道加密选件(数字化音频跳频);信道优化功能;背景噪声抑制;动态静噪(静噪电平跟随噪声);4种可选音频带宽;所有常规短波功能;
扫描、报警、频补、调谐接收;全息信道编程,通信历史记录等
4、单兵背负式短波通信电台
备选型号:2110短波自适应背负电台 参考价格: 理论通信距离:3000KM
主要特点
先进的呼叫及协作功能:2110可兼容柯顿NGT电台的语音呼叫、选择呼叫、GPS系统呼叫、状态呼叫、远程诊断呼叫及信息呼叫等多项呼叫功能。紧急报警呼叫更是可以在发射紧急呼叫时可将GPS位置信息发射出去。
智能的自动链路管理系统(CALM):柯顿的自动链路管理系统(CALM)包含了FED-STD-1045自适应功能技术,在24小时链路质量分析(LQA)基础上,它可以智能提供优选信道,缩短链路建链时间。除此之外,选配件MIL-STD-188-141B自适应功能技术,更可以提供600个信道及20个工作网络,与军标电台兼容。
精巧快速的内置天线调谐器:2110开机50毫秒即搜索到已存储的100多个调谐频率,天线调谐时间少于2.5秒。
可长时间工作:2110是目前为止耗电量最少的便携电台。120mA的待机电流,可使标配电池的便携电台工作几天,这就意味着用户不再需要备用电池以减轻用户出行重量。
语音加密功能:为了其他安全方面的考虑,2110对传送信息及位置信息也是加密的。可确保语音信息传输安全。
抗震、抗毁性能符合MIL-STD-810F指标:可以在恶劣的坏坏境中工作。防水性能好:2110提供的防水连接头,包括手咪话筒,扬声器,按键以及扩展的数据端口等等。可浸没在1米深的水中而不损坏。
重量轻:2.5公斤,电台和电池外壳采用超轻合金及超性能工程塑料制成。是当今世界上最轻,经过认证的短波便携台之一。
5、天线
柯顿9350短波车载鞭天线 参考价格:15000/根
三、选用短波通信技术的原因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
1、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
2、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3、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由于电离层最高可反射40MHz的频率,最低可反射1.5MHz的频率。根据这一特性,短波工作频段被确定为1.6MHz-30MHz。
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
如前所述,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表介质特性。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利,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海面传播1000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衰耗大,而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样(潮湿土壤地面衰耗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地波传播不需要经常改变工作频率,但要考虑障碍物的阻挡,这与天波传播是不同的。
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是很不稳定的。在天波传播过程中,路径衰耗、时间延迟、大气噪声、多径效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
在调幅信号中,使用单边带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减少信道拥挤,并且将发射功率节约了约四分之三,还能减少信道互扰,抗选择性衰落能力强,一部100W单边带电台的实际通话效果,相当于过去1000W以上双边带电台,因此在选择短波电台时我们优先考虑单边带的短波电台。
同时,为了解决短波通信盲区和通信质量的问题,我们要在采购时了解清楚其天线的配搭以及工作频率的选择问题。
短波电台的先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气特性和工艺结构,这方面先进与否决定了性能指标的优劣和设备的可靠性;二是使用功能,具有多种先进功能的电台不仅用途更广泛,而且也说明制造者的科技实力。
电气特性涉及的内容很多,这里只简述三个方面:
1、频率特性。好的电台频率稳定性比差的电台高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频率稳定性高的电台,不但话音清晰,信号等级高,而且是支持高速数传的必要条件。在评价频率稳定性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全频段各频点的稳定性要一致;二是要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稳定,不能机器一发热就产生频漂。
2、通道特性。这一特性描述信号在通过高频、中频、低频几个通道后的畸变程度。当进行短波数传时,这一问题非常突出。使用通道特性差的电台,无论怎样改造,数传速率都上不去,原因之一就是高速数据脉冲通过不佳的通道后发生明显畸变,使其难以被识别。
3、干扰和抗干扰特性。这方面的性能在技术说明书上都是以dB(分贝)值表示的,我们统称为dB指标。电台发射方面的dB指标不好,说明你传给对方台的信号不好,而且干扰其它台;电台接收方面的dB指标不好,说明自身容易被别人干扰;二者都是不能容许的。
工艺结构方面,主要看电路集成度和模块化程度。集成度高,可靠性必然高。模块化除了提高设备可靠性外,还使扩展功能和维修十分便利,是当今电台工艺的主流趋势。
再来看使用功能。社会需求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短波通信日益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像用于半自动优选频率的自适应功能和全自动优选频率的自优化功能,用于计算机和传真机的数据传输功能,用于保密和抗干扰的跳频功能,用于组网通信的数字选呼功能,用于卫星定位的GPS监控功能,用于连接有线网的有线无线转接功能,等等。在具有这些现代化功能的电台面前,那些只能进行简单通话的电台就显得太原始了。目前在国内有一种现象,就是很多单位致力于在一些单功能电台上添加数传、自适应等功能。这固然是由于有大量旧式电台要改造,可能还有造价方面的考虑。但可以肯定这种现象是过渡阶段。正像现在大家都用GSM手机,再也没有人使用土造的手持电话一样,未来的短波领域也势必普及先进的多功能电台。此外,先进优质电台的售价呈下降趋势,也越来越接近我国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
哪些电台先进而且优质,要具体分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国内常见的多数日本电台,其电性能、可靠性、功能等与欧美和澳大利亚名牌产品不在一个等级上。
附:备选方案
一、在通信中,由于波长问题,微波通信由于其大容量的特性,在应急抢修中,若是需要对现场情况有图像等了解,需要视频资料等情况,那么微波通信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微波通信在车载应用中传输距离达不到短波的长度,所以我们需要在建立中继台,在车载中继系统中,通信车机动应急指挥平台是快速反应的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有机集成的机动应急指挥平台,是后方固定应急指挥平台在事件现场的必要延伸、补充和备份。现场机动应急指挥平台以后方固定应急指挥平台为中心,是可移动的分指挥中心,负责现场内的通信与指挥调度,并与后方的固定应急指挥平台保持实时通信和信息交互。现场机动应急指挥平台之间互为节点,实现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
机动应急指挥平台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机动灵活、稳定可靠,适于多种恶劣环境下的现场指挥。
2、即可作为现场独立的指挥枢纽,又可作为一个前端通信节点。
3、组网快捷,通信手段多样。
4、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与兼容性,可根据不同事件改装和集成。机动应急指挥平台解决方案
机动应急指挥平台包括应急通信车和应急指挥车,两者即可独立执行任务,快速建立现场指挥部,也可联动工作,满足处理重大事件时综合指挥调度需求。
通常以越野、SUV、皮卡和小型商务车为载体,配备中转台/集群微型基站、部署DS-6801+VS-5700单兵,互联互通集成箱和其它便携野外装备,实现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音视频通信和应急现场互联互通,车内配置头枕屏和遮阳屏显示器,实现图像的实时显示,供电系统采用取力式发电机,保证系统在行车和驻车时不间断供电。
通常以大型面包车、方舱等为载体,车内配置多媒体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单站集群通信系统,VS-5700单兵+无线图传接收机/发射机,3G设备,动中通卫星设备,救援系统终端,实现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音视频通信,供电系统采用大功率发电机并配合UPS及外接市电,保证系统的正常供电。
第一章 概述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科学设计、功能完善、节约成本、快捷高效”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通信系统。
二、建设目的建立统一、快速、高效的应急通信系统,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以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映灵敏、运转高效为目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通信保障能力,以最大限度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的依据
1、《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应急预案〉的通知》(云无管〔2006〕4号;
2、《**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昭政发〔2005〕54号);
3、《**市无线电台站址规划》(待定稿)。
四、技术标准
1、gb 12638-90《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
2、gb 13617—92《短波无线电收信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3、gb12572-90《发射机频率容限》;
4、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5、gb12046-89 《无线电发射的标识及必要带宽的确定》。
第二章 计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市辖10县1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介于北纬26°34′—28°40′,东经102°52′—105°19′之间。北与四川宜宾等10余县市毗邻,东和贵州威宁等3县接壤,南与云南会泽县相连。全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最高海拔为巧家县的药山4040米,最低海拔为水富县的滚坎坝267米,平均海拔1685米。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特点,我市地震、泥石流、滑坡、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群体性重特大事件时有发生。在发生重特大事件时,原有的有线、无线电通信会遭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破坏,不能满足应急期间通信需要。为了提高政府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应急通信需求,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应急通信系统。
二、设计方案
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建立卫星通信和地面短波、短波通信两个系统,互相独立、互为补充。
(一)卫星电话
1、卫星电话是基于卫星网络,以提供话音、数据为主的全球个人通信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卫星网络、地面网络、移动用户。系统业务允许在全球任何地方进行语音、数据通信。通信的特点是星间交换,直到所拨打用户所在地区上空的卫星。66颗低轨卫星分布在6个极平面上,每个平面分别有一个在轨备用星。在极平面上的11颗工作卫星,就象电话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一样,进行数据交换。七颗备用星随时待命,准备替换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工作的卫星,保证每个平面至少有一颗卫星覆盖地球。卫星在 780公里的高空以27000公里/小时的速度绕地球旋转,100分钟左右绕地球一圈。每颗卫星与其他四颗卫星交叉链接,两个在同一个轨道面,两个在临近的轨道面。
地面网络包括:系统控制部分和关口站。系统控制部分是铱星系统管理中心,它负责系统的运营,业务的提供,并将卫星的运动轨迹数据提供给关口站。系统控制部分包括:4 个自动跟踪遥感装置和控制节点,通信网络控制,卫星网络控制中心。关口站的作用是连接地面网络系统与铱星系统,并对铱星系统的业务进行管理。
2、卫星电话优点是,通信无盲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进行通话,在抢险救灾中能及时、快速的传递信息,大大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缺点:一是受地形和大气影响比较明显,在阴天多雾的气候状况和隐蔽地点通信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法进行通信;二是使用和维护费用昂贵。
3、基于卫星电话的特点,拟购置2台。其中1台作为主设备,另外1台备用,并在卫星信号不理想时在相邻合适地点使用。
(二)地面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
采用短波、超短波交叉覆盖方式进行。
1、短波通信系统
(1)短波通信特点
短波通信主要靠电离层反射,通信距离远,有噪音。近距离通信稳定,远距离受天气影响。
(2)布局
全市考虑4台短波电台。其中1台设置于市应急办,1台设置于市信息产业办公室,2台为车载台。
(3)应用
关键词:空管通信网络,PTN,IP,传输
民航空管作为一个高信息化, 高集成的产业, 专用通信网络的构建是实施空中交通管制的基础, 同时由于空管行业行政体制和现行管制区域的划分, 传输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目前构建的传输网络均按照全国、地区、分局三级网络进行构造, 以地面传输为主, 卫星传输作为应急手段。分局级空管业务传输网络主要以管制中心为核心, 覆盖至所辖台站, 随着空管设备的更新发展和台站的不断建设, 大量的设备监控、动环监控、视频监控、网络信号将融入通信网络, 原有的电路交换业务也正在逐步转向IP化传输, 业务类型将由传统的64k、2M等低速小颗粒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时分复用模式) 业务转向FE、GE等大颗粒IP业务。因此, 研究新一代分组传输网络在民航空管通信网的应用势在必行。
1 空管通信网络承载需求分析
1.1 业务类型特点
随着空管事业的发展, 空管通信网承载的业务将呈现以下特点。
(1) 业务范围更加广泛。除传统的电报信息、台站信号传输、气象情报交换、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等系统外, 运行调度信息系统、流量管理系统、人事、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企业信息门户、应急中心系统、IP电话、以及台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防监视系统等大批以空管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新应用需求必然要通过通信系统联网, 通信承载业务范围更加广泛。
(2) 业务对带宽的需求迅速增长。骨干通信网需要为增加的大量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撑, 实现空管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可靠连接, 而IP类业务越来越多且发展势头强劲, 导致传输网的带宽急剧增长, 现有以2M为基数的传输中继带宽无法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
(3) 业务类型迅速转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传输的需求, 包括话音业务在内的大量业务应用迅速向分组化、网络化转换。数据业务的突发性强, 带宽占用量大, 势必会对数据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联网范围、网络带宽、服务质量、网络管理及应急保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4) 业务可靠性需求。现代航空管制越来越依赖设备的保障, 导航、监视、地空通信、AFTN、气象、情报各类信息均成为业务保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空管通信系统作为现代空管系统的神经网络, 其网络可靠性成为空管系统可靠性的一个基础。
1.2 网络架构特点
分局级本地网包括传输和接入两部分, 其中传输仅限于本场及本场附近台站, 通过自建光缆和微波组建SDH环网, 远台则租用运营商电路接入本地网。
以TDM为内核的SDH/MSTP (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 多业务传送平台) 网络将难以满足业务日趋IP化的要求。而目前本地网TDM的接入设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本地网中至台站接入设备多采用PCM复用器以保障业务信号的延时, 但不易于满足台站运行所需其他业务如安防监控、动环监控、信息系统等IP化传输需求。
可见, 现有传输网络显然无法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目前, 以MPLS-TP为主流的PTN技术已在电信网络中逐步推广应用, 其不断完善的OAM (运行、管理、维护) 网络保护及可扩展性已经满足电信级网络的要求。在空管本地通信网中部署PTN网络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路由器等分组接入设备技术不断发展, 设备可靠稳定, 运营商提供的线路也不再限于E1/E3/STM-1, 开始提供大容量IP化专线业务。依托IP化的传输、接入设备和线路组建面向IP业务、大容量、高可靠性的下一代数据承载网络已势在必行。
2 技术体制介绍
2.1 PTN
PTN是一种以分组为传送单位, 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 兼容TDM、ATM和IP等各种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它基于分组的架构, 继承了MSTP的理念, 融合了Ethernet和MPLS的优点, 是下一代网络中分组业务主要的承载技术。实现分组化传送有两条技术途径:一种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PBB-TE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Traffic Engineering) , 主要由IEEE开发;另一种是基于MPLS技术的T-MPLS/MPLS-TP, 由ITU-T和IETF联合开发。目前, MPLS-TP在实际应用中已领先于PBT技术, 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建设的PTN网络均基于MPLS-TP标准。
PTN的主要特点包括: (1) 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 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端到端的组网能力, 提供了更加适合于IP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 (2) 支持环网保护, 点对点连接通道的保护切换可以在50ms内完成, 可以实现电信级的业务保护和恢复。 (3) 继承了SDH良好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 具有点对点连接的完整OAM, 保证网络具备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 (4) 完成了与IP/MPLS多种方式的互连互通, 可以无缝承载核心IP业务。 (5) 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信道的建立和设置, 实现了业务Qo S的区分和保证, 可以灵活提供SLA。 (6) 通过分组网络的时钟同步技术提供分组的时钟和同步。 (7) 可灵活的架构在以太网上, 也可架构在PDH/SDH/OTN/WDM上。 (8) 采用PWE3 (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端到端伪线仿真) 的方式提供对TDM业务的支持。
2.2 双路由器热备
路由器作为成熟的分组接入产品具有丰富的接口, 可以满足民航空管业务传输所需的IP/RS-232/E&M/POS需求, 但接入路由器往往属于中低端产品, 单电源, 单主控, 无支路保护功能, 在可靠性方面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使用两台路由器组成一个虚拟的路由器进行业务接入。双路由器之间互相切换采用BFD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 +VRRP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的技术, BFD是一种高速的独立HELLO协议, BFD能够与相邻系统建立对等关系, 然后, 每个系统以协商的速率监测来自其他系统的BFD速率。监测速率能够以毫秒级增量设定, 确保业务的及时切换。
2.3 运营商线路
运营商为大客户提供的专线服务原主要依托SDH/MSTP接入网络提供E1/E3/STM-1线路, 2008年后开始提供基于MSTP接入设备的MSTP线路, 近期PTN专线也开始向市场推出。从目前台站的传输需求看, 由于PTN线路存在拥塞的问题, 暂时不适于民航空管的业务传输。而E1线路带宽较低, 多条E1线路又增加了IP接入设备的复杂程度和成本。E3/STM-1带宽和成本过高。MSTP线路基于固定带宽, 直接提供以太网接口且带宽扩展灵活, 价格相对低廉。对比上述三种专线方式, 可以认为MSTP线路是目前基于IP的民航空管台站专线接入的最佳选择。
3 方案设计
3.1 本场通信网络采用PTN+PCM复用器/路由器
如下图1示, 本场采用PTN进行传输组网, PCM复用器/路由器设备接入PTN网络。目前VHF信号仍采用电路交换方式传输, 为确保语音信号的延时, 语音信号仍需接入PCM复用器进行传输, 今后VHF信号IP化后可通过路由器等分组接入设备进行传输。IP数据可以直接通过PTN网络进行传输或通过路由器接入, 低速数据如雷达信号等可通过PCM复用器/路由器接入网络。PTN环网保护类似于SDH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在环上同时建立保护和工作路径, 环网保护采用环回方式。环回 (wrapping) 是一种本地保护机制, 它基于故障点两侧相邻节点的协调来实现业务流在这两节点上的流量反向, 从而完成保护倒换。当网络上节点检测到网络失效, 故障侧相邻节点通过APS协议向相邻节点发出倒换请求。当某个节点检测到失效或接受到倒换请求时, 转发至失效节点的普通业务将被倒换至另一个方向。在转向方式下, 受故障影响的业务流的源宿节点会把业务流直接由工作路径倒换到相应的保护路径进行传送。
3.2 外台采用路由器+MSTP线路+PCM复用器
【关键词】通信电源监控;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N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52-02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忻州电力通信网络的不断扩张,原有的轮巡制式的通信电源监控232数据汇集装置容量已满,导致部分运行中的通信电源不能接入监控系统,加之轮巡制式采集数据周期较长,电源监控在线数据返回较慢或有时中断,已不能满足通信系统运行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采用TCP/IP协议经Internet传输和以HTML语言为特征的新型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监控信息和数据采用TCP/IP协议,在专网内传输。为了完成对通信电源的实时监控,保证通信电源的稳定运行,本系统在智能设备硬件的基础上,利用TCP/IP协议和智能设备通讯协议,完成了监控中心与通信电源的通讯,实现对通信电源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并将通信电源的相关运行数据存入数据库,方便对通信电源的维护和管理。客观上讲,随着电力通信网的日趋发展和壮大,采用IP方式改造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取代原有的的轮巡式电源监控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用以实现通信电源在线监控更加快捷、稳定,推动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1 IP监控系统的功能介绍
IP监控软件带有Web浏览功能,可以通过telnet、FTP等协议访问监控主机。从监控网管的监控画面可以显示局站的名称及其IP地址、告警状态及其他的一些重要的系统参数,如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负载量等。监控窗口画面还可以显示一些子页面的连接,包括活动的告警、历史的告警记录、设备参数以及配置参数等。
为使电源监控系统提供Web浏览功能,通常需要在监控中心配置一台Web服务器,把监控软件以Web页面的形式做在服务器上,监控台就是装有浏览器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在任何能接入专网的地方以一定的方式和权限登录这台Web服务器,就可以对系统内的通信电源设备进行“三遥”操作,实现一般监控软件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对于保存在监控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内的各种实时和历史数据(如告警记录、报表等),只需在系统中安装一个用于FTP功能的服务器,维护人员通过提交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通过FTP的方式登录和访问。
2 监控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
2.1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电源设备通过协议转换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再将数据存入数据库,以方便随时查询。
监控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2.2 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网络,采用Internet的数据传输模式,监控中心对各支局进行不间断的巡检,向串口服务器发送数据采集、遥测和遥控指令,串口服务器接受指令后将各监控模块采集的设备运行的各种参数和实时数据转化为服从TCP/IP协议的数据,发送回监控中心,存入数据库服务器以支持远程数据浏览和查询及数据统计工作,如设备出现故障可自动报警,其监控网络结构如图2 所示。
2.3 监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通讯电源监控系统的界面如图3所示,其模块组成如图4所示。
基础设定模块是用于人员的权限设置,监控中心和各局站的参数设置;实时监控模块主要是监测电源相关运行数据,例如电流、电压等,设备出现故障可进行声音和图像告警;数据采集模块是完成通信电源监测数据的采集并将其写入数据库;数据库维护模块则是完成数据库的管理;曲线图表模块是采用曲线的方式显示通信电源在某一段时间范围的实时数据,如电压、电流的变动情况;数据查询模块可根据用户要求查询通信电源的实时运行数据、告警信息、遥控命令、月统计和值班状况等信息,并可输出相关报表。
3 IP方式电源监控系统在忻州电网中的应用
本技术方案基于分公司局域网平台利用IP传输协议,实现监控信息流的传递,达到遥测、遥控的目的。
地调站 忻州站 城南站 …… 柳塬站
如图串口服务器将监控单元采集到的各站端新泰达电源运行参数通过骨干数据网传回到分公司地调中心站,电通中心为各站端串口服务器、监控中心服务器提供专用的IP,该IP段划分在特定的围栏内,确保与监控与外界网络隔离。
4 结束语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条件。本系统正是结合这些最新技术,实现了对通信电源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并实现了对通信电源运行数据的远程Web浏览。本系统在忻州通信电源监控中采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电力通信》,中国电力出版社。
[2] 贾继伟等编著.通信电源的科学管理与集中监控.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8
[3] (美)Jesse Liberty编著,刘基诚译.C#程序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5
[4] Kris Jamsa等.NET Web服务解决方案应用编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ip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推荐阅读:
典型地铁通信安防系统解决方案10-23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06-12
光纤通信系统概论09-09
电力系统通信网络10-07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图11-19
统一混沌系统同步及其保密通信11-24
浅谈高速公路数据通信系统09-28
管理通信和网络系统工作总结02-02
嵌入式系统的通信规约管理平台设计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