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压力(College Pressure)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的压力(College Pressure)(精选11篇)

大学生的压力(College Pressure) 篇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由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他们逐渐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面对自身的生理发育的变化,而且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压力主要包括:

■时代压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论是什么人,稍不留神,就会落后于汹涌澎湃的信息潮流。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承受着更加尖锐的挑战:他们一方面必须努力完成在校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一方面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塑造能够融入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诸如此类的高期望值,必然给他们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生活压力

所谓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经济压力。学生上学的费用一般来自家庭。由于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所需费用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则影响更大。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出现了“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的现象。这对于尚未自食其力的贫困生会造成更大压力。(2).自理自律压力。目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学习就是一切,长期忽视一般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因而不少人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很多人不会或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面对挫折和新的环境,往往缺乏相应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也就形成了这部分大学生的压力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恒不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还要做出进一步努力。他们或是拼搏于考研、考硕博连读的行列,或是参加各种技能的培训班,为的是努力获取各种“证书”。过多的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就业压力

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竞争加剧:竞争择业,竞争上岗,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之中。在这一背景下,连续多年的扩招本来已经加大了大学生竞争就业的力度,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特别是城市里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使得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尤其在大学生、研究生择业相当集中的单位(三资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党政机关),以及择业相当集中的地区(北京、上海、沿海发达地区),已经逐渐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局面。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形成大学生诸多压力中最主要的压力源。

■人际交往压力

现代大学生交往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交往技巧与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压力还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与老

师、同学关系的处理上。一些学生对人际交往和自我缺乏正确认识,惟我独尊,不注意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事事处处都希望符合自己的心愿,不顾及他人感受。一些学生又谨小慎微,生怕与同学发生分歧或矛盾,所以一再忍让,宁可自己不舒服也不愿意表达真实感受。而一旦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处理。还有一些学生则封闭自己,心里很想与别人交往,但不知道如何交往,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更有一些学生则完全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意识,远离人群,整日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恋爱压力

大学生处在由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转变阶段,对异性有强烈的兴趣、好感是正常的,有恋爱的要求也是自然的。追求爱情的恋爱过程是最让大学生心动,同时也最令大学生心烦的问题。大学生在追求异性的过程中会面临压力,处在这种状态的大学生情绪波动比较明显,时而兴奋不已,时而心情沮丧。处在恋爱阶段中的大学生也会面临压力,主要是如何保持和发展这段感情,如何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恋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而最大的压力是由失恋所带来的。通常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和敏感的。很容易因失恋而全盘否定自己,如不能及时排除对爱的绝望,则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造成巨

大的心理压力。

■社会压力

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高变化性的社会,在这里一切具有短暂性,多样性和新奇性,知识迅速产生又迅速老化。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新概念所倡导的人才模式则是这样一幅前景: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仅要有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更要有自主、和谐健全的人格特征和素养;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善于人际交往。

面对着如此多的压力有许多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各种生理、心理以及行为方面的危害,如精神失常、自杀、心理变态……而且在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呈上升的趋势,关于大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自杀、残杀他人、精神失常的事件更是频繁发生。这已引起了政府,学校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所以解决、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而大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自我纾解过于繁重的压力,以下是一些比较适合大学生自我缓解压力的方法,可以提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控制技术

(一)肌体反应控制技术

许多情况下,面对压力,人的肌体就会产生紧张反应。为了控制这种反应,我们需要学会一些有效的、不使用药物的放松技术。

1、体育运动 例如:游泳、打篮球、跳绳、瑜伽或其他各种体育运动,自己外出散步效果特别好。

2、静思 静思可以有不同形式,包括听音乐、自己演奏乐器或静心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

3、逐步放松 这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和有选择的放松技术,基本方法是让你身体某一部分(如胳膊)的肌肉先绷紧,然后再有意地使它放松。

(二)引导想像

你可以为自己选择几个你觉得安全、宁静和惬意的场景(海滨、湖泊、树林等等),想像自己真的臵身于这些环境中可以使你放松。要达到这样的视觉效

果,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放在一个舒服的位臵上,身边没有其他人,想像得尽量真实,试着去感觉、品尝、呼吸或倾听,找到真正处于这个场景中的感觉。每天想想几次,每次大约5分钟,当这些场景对你变得熟悉和具体的时候,就可以达到帮助你减轻焦虑和使你放松的效果。

矫正无效行为

1、放慢节奏 你可以对自己说:“关键是我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一时的进展速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达到目标,欲速则不达。”

2、计划 计划性是克服压力的有效武器。你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前面那些要做的事情,重新计划一下,排一个先后顺序。要把精力集中在那些值得做的事情上,学会把那些杂七杂八的琐事撇在一边。更重要的是,每当你感到压力时,要记住三个字:简单化!

3、维持平衡 严重的心理压力常常是由于你让其中某个因素(如工作或学习)占了过大的比重。其实,当你认为自己在“虚度光阴”时,也许正在做着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尽量在“必要的压力”和“放松”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三)寻求社会支持

当我们把压力问题说给家人和朋友听之后,他们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碍压力事件的缓冲器。压力被表达出来,这会产生令人难以臵信的帮助。

大学生的压力(College Pressure) 篇2

就业,亦称“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的概念仅仅指的是“初次就业”。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高峰,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惑和各种压力。

1 从精英转向大众及就业形势带来的压力

目前,高校连年扩招,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从培养精英而趋向于以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大众教育。大学生面临着从“精英”向“大众”转化的压力。

1997年,我国高校招生并轨后,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从1999年起,我国大学连年扩大招生规模。2003年,扩招后的首届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总量达212万,而全国约有63.6万名毕业生未能就业。至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0万,2010年,高校毕业生超过630余万,2011年达660万,按照近几年数据显示的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在70%-75%之间,也就是说今年有165-198万人在毕业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如此看来,大学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待业人数也呈上升趋势,社会消化增量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这对毕业生就业来讲,无疑是巨大的压力。

1998年以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其实是处在一种“精英教育”阶段,在这种传统的“精英教育”背景下,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就是“精英式”的就业。而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已不再作为稀缺资源。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仍然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至于压力增大。

从全国就业环境来看,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的局面,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紧张态势,不可能不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分析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

为了减轻扩招与全国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所带来的压力,高校要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2 专业结构失衡带来的压力

高校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不能把责任全归咎于扩招。高校毕业生只是整个就业大军里的一部分,就是不扩招,也要毕业。据资料统计,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而OECT(经济合作发展)国家在1998年平均为26%。所以说,我国高校毕业生占总人口比例偏低,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扩招无可厚非,大学生就业难归根结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结构失衡等的普遍存在,给毕业生带来“无用武之地”的压力。

我国高校专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专业的供需矛盾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校毕业生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分配就业,毕业即意味着就业。造成了供方———大学没有按照市场需求办学。目前,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即使其专业设置众多,某些专业随着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一个阶段,之后依然不能够马上满足市场的需求。例如学校新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个年限,这就出现了供求失衡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教育问题时,多次指出两个“不适应”: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高校应积极行动起来,“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既是高校自身职能和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直接指向。而就大学生本身来说,为了减少因专业带来的压力,为自己开辟一条就业的“绿色通道”,应当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避免学科知识过于专业化。

3 就业歧视带来的压力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有切身体会的毕业生来说,各种各样的歧视屡见不鲜,这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也造成很大的压力。

3.1 性别歧视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生的就业比男生更困难。2011年2月,陕西省妇联公布了《女大学生招聘中性别歧视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受访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12个百分点,同时约六成女性在求职时曾遭遇性别限制。在对6个抽样城市的问卷调查中显示,44%的受访女性在求职中遭遇了尴尬的婚孕歧视。某高校的一位女生到一家单位面试后,为遭遇到的性别歧视愤愤不平:应聘部门负责人明确告诉她:“你的条件完全符合要求,我们部门也十分需要人手,但我们单位主管领导要求只进男生,宁可岗位空缺也不许招聘女生。”一位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多年的教师说,像这样在应聘中遭遇性别歧视的女大学生为数不少,种种明里暗里的限制性要求,成为挡在女大学生就业路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挫伤了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还可能助长部分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

3.2 相貌歧视

参加过招聘会的大学生不难碰到诸如“形象好气质佳”类似的招聘条件,似乎找工作像是参加“选美”,以貌取人已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潜规则。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除对大学生的政治表现、学业成绩、个人能力有要求外,还附加相貌、身高等条件。其它条件相同时,缺乏形象资本的毕业生通常会在某些场合受到排斥,失去很多求职机遇,一些相貌平平的女大学生对之感触颇深,而个头不高的男生也会受到冷漠的待遇。

3.3 疾病歧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

等的就业机会”。《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也明文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然而现实中一些患有疾病类的人却在就业面前迈的很艰难。如2011年“中国首例艾滋病就业歧视案”一审二审原告败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和关注。

3.4 户口歧视

尽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中第十四条保障就业权益提到,各城市应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就(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但户口制度依然是许多毕业生的绊脚石。当他们满怀憧憬准备离开学校奔赴社会舞台时,许多人才切身感受到,穿越户口那层薄纸竟是如此之难。“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让许多学子感到了压力。

就业歧视有违社会公平,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一是使部分人失去了平等发展的机会,影响了人才的公平竞争,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毕业生得不到公平就业机会,容易使一部分人对社会产生抵触甚至对立情绪,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防止各类就业歧视,维护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权利。我们希望能落到实处,如果没有一个人尽其才的就业环境,没有一个让人才实现平等发展、自由发展、和谐发展的平台,会给大学生施加很大压力。

4 家庭观念带来的压力

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得不考虑家庭的需要,如父母的价值观、家庭经济等。而这相应地也带来一定的压力。前面已提到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许多家长不太了解这情况,他们依然相信:他们的孩子可以通过高考摆脱贫困地域或农业人口的身份,应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寄希望于上大学的孩子身上,很多贫困家庭为供子女读书已经倾其所有,投资教育,他们愿意也舍得。可随着逐年攀升的大学学费,几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在毕业时能有一份好工作呢?据统计,现在,一个大学上下来就要花近10万元(情况不等),这样高的消费,使学生和家长对就业的期望值再次提高,就业难度继续加大。如此循环下去,学生的压力就更大。

另外,由于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家长的观念也不尽相同,多数家长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到层次较高的单位。而这或大或小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因为自己不可也不能推卸的对家庭对含辛茹苦的双亲的责任。

面对如此的情况,这就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而且也需要家长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随着经济体制及经营模式的转变,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在增加,只要大学生愿放下架子,家长理解支持,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是有路可循的。

5 综合素质缺失带来的压力

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大学生时,要求人才必须综合素质高、专业过硬,具有创新能力以及人品素质高等。从近几年来人才招聘的情况观察,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不能学以致用,实践能力较差

有很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招来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开展工作。因此,“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条件卡住了很多大学生。虽然这只是他们的片面之辞,想追求一种最高的利用价值。但从另一方面看大学生的确在这方面还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相对而言,学校迈向市场经济的脚步慢一些,计划经济的惯性犹在,造成教育和实践的脱节,应届毕业生无法立马上手工作。而企业处在市场的最前沿,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抉择,转轨速度非常明显,因此对人才的看法和用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学校教育的一些观念却相对滞后,培养出的学生无法立马适应社会的要求。

5.2 择业期望值高“玉在椟中求善价”是很多毕业生的就业心

态,但找“饭碗”还得审时度势。据调查,现在大学生就业理念呈现一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智联招聘”日前发布了2011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及求职偏好调查报告。在选择职业最看重的因素中,职业发展前景以41%的比例居于首位;其次为薪酬福利,占到了16%;办公环境也是毕业生看重的求职要素,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在就业观上仍残留着传统的成分。

5.3 缺乏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除一些基本的硬件,如学历、文凭外,90%以上的招聘单位都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王副院长表示,在近年来的招聘中发现大学生较为欠缺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表示更愿意录用肯吃苦的毕业生。可见,大学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吃苦精神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适应时代、胜任时代重任成功求职的必备素质。

5.4 随意毁约“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已签

约的毕业生仍会继续寻找工作,一旦找到自认为更好的就业单位,就会很随意地和已经签约的单位解约。也有一些为考研“保底”争取单位的毕业生,如果考研成功,也会与用人单位解约。用人单位对此感到无奈,也很被动。毁约使学生的个人诚信度打了折扣,也降低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信任度。

5.5 技能单一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不少外企表示最需要“懂专业技术又精通英文的复合型人才”。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造成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明显差距的原因,主要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和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有关。在学校教育方面,正确的定位即是解决学校发展和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学校在教育方面应该按序列性和发展性要求,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全方位体系。现实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不仅需要记忆和传播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好酒也怕巷子深”,大学生本身要改变就业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使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只有这样一来,才能在就业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

有调查研究报道,大学生压力源排在首位的是就业压力,其次是生活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的过大会导致学生、家长心理压力大,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1。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研究江苏省某高校文科、理科、医科三个大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3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文科类学生100名,男生42名,女生58名,理科类学生100名,男生47名,女生53名,医科类学生100名,男生61名,女生49名,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88%,其中文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8份,理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7份,医科类回收有效问卷99份。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表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地方实际,问卷自编而成,包括自我定位,职业选择,职业期望,社会地位等4个维度,总共20个项目,项目分级1-5分,分数越低,表面压力越小。

1.2.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经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文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1.11±2.13),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98.87±1.17),理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0.12±1.31),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101.12±2.07),医科类就业压力最低分是大一学生得分(90.17±1.82),就业压力最高分是大四学生压力得分(99.61±1.56),三大专业的大二大三年级得分居中,并且三大专业的压力得分高低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

3 讨论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推论,各个学科的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可能是高年级学生即将要面对择业,在择业过程中需要思考的职业取向和备考准备的压力有关2。低年级学生刚进大学,焦點主要集中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

因此高等教育在低年级也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就业方面的宣传,高年级学生要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推进工作,学校要多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大学生更要化压力为动力,调整心态,准确定位3,早作准备争取早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赵丹娣,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75-377.

[2]林梅、杜宁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2.

浅谈大学生恋爱的压力管理 篇4

摘 要:大学时恋爱的最好时期,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大学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大学的恋爱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恋爱,近几年,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大学生为情所困而选择轻生的新闻……本文主要从恋爱的成因以及特点、恋爱中的压力来源、解决这些压力的办法等方面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这个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压力;压力管理

1引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诺1943年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认为人有社会需要,既归属与爱的需要,包括对爱情、友谊、亲情的需要等。爱情是人类道德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生经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而且体现着人类文明进步程度以及社会道德发展水平。大学生恋爱是正当的需求,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研究背景及目的

2.1 研究背景

在大学校园中,经常能够看到男生手捧玫瑰,在女生宿舍楼下吃吃等待,望眼欲穿,也经常能看到一对对情侣在食堂共同进餐,卿卿我我„„大学生的爱情是单纯的,它不掺杂其他的情感,也就是这样,大学生的爱情才是每个人都很向往的。但是大学生也存在很大的恋爱压力,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

2.2 研究目的

通过对现在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恋爱问题以及压力来源的理性分析,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面对这些问题,并且找出适合的压力管理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恋爱。大学生恋爱的成因

3.1 自身心理生理因素

大学生恋爱的生理因素为生理发育成熟。性成熟之后的冲动会是大学生对异

性产生一种强大的渴望心理,这种渴望心里会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恋爱欲望强烈,积极构思配偶的理想模式,并试图付诸恋爱实践,这就是大学生恋爱的生理因素。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可分为情感需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方面。大学生已经经历过初高中教育,自我形象逐渐清晰,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情感需求渴望满足;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等都会使其有一种想被人呵护、安慰的需求,这也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一些男女大学生虽暂时没有谈恋爱的需求,但因同宿舍的同学谈恋爱,看到人家亲亲热热,自然会激发起恋爱意识和行为。而大学生由于心里还不成熟,再加上大学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竞争心、攀比心严重,大学生在决定做事之前往往经不住慎重考虑,常常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而行动。

3.2 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的心理形成往往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主要以经济为主导,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化的价值取向,赚钱多少成为衡量价值的标准,这对大学生价值观和恋爱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新传媒的兴起,外来西方开放文化的流行、以及现在电视剧以及电影等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限制级镜头,促进了大学生对爱和性的需要、使原本含蓄的性变得更加暴露,也是转变人们恋爱观,促进大学生恋爱的一个因素。

3.3 学校教育因素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学校更注重学习成绩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忽视。教师没有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恋爱的动机。致使有的大学生因人际相处困难、学习考试、就业等感到很大的压力;有的大学生因对信念、价值和自我把握不定,而产生茫然、沮丧和没有归属感的情绪、故而通过恋爱找人分担,从而起到缓解压力和摆脱孤独的作用。

3.4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环境中重要的一环,但多数的父母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或者工作太忙,或者有的父母经常吵架等因素,导致孩子很少或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交流,由于家庭缺乏感情支持,导致有的孩子会考虑通过恋爱来寻找感情支持。大学生恋爱特点

4.1 恋爱现象普遍化,性观念开放化

今天,大学生恋爱现象已不再零星发现,其大众化、普遍化有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出当今大学生恋爱的明显特征,迫其背景轨迹,至少源于两条:一试从学校维度看,对大学生恋爱的容忍度渐次宽松。二是从学生维度看,大学生主体意识和成人感增强。“钟情”和“怀春”心里得到进一步认同,男生和女生交往的性斥心里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从大量研究的结论看,大学生也不像改革开放前的一些传统的判断标准了,而是对性爱道德的极大宽容,性行为的发生率极大。

4.2 爱的权利增强化,恋爱责任降低化

大学生恋爱观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在这种口号的引领下,部分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还有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虚空,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往往只注重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除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恋爱只存在于校园,一旦毕业离开学校这种恋爱关系往往立马结束。大学生只注重恋爱过程,强调唉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的“将来完成时”未免失之偏颇。

4.3 恋爱方式公开化,传统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而传统道德逐渐淡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再加上大学生是一个信息来源渠道广、接受性很强的群体,开放性越来越强,这是导致现在大学里面恋爱方式公开化,功名正大,洒脱热烈,不在搞“地下工作”,升值有一些同学恋爱举止不文明,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做出过分亲密的动作等现象的原因。同时,由于恋爱观的改变,甚至有多角恋等这样的事情发生。大学生恋爱的主要问题和压力

5.1 恋爱中的大学生的问题及压力分析

5.1.1 经济压力

维持感情需要浪费,但是,制造浪漫也需要玫瑰和钻石。现在的大学生谈一场恋爱需要多少成本?是谁在为他们的恋爱买单?身处热恋之中的学子们有事怎么看待他们无法回避的“恋爱成本”问题呢?

谈恋爱不能只是“乌托邦”式的空谈,必然要考虑到现实的因素。有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恋爱成本主要花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起吃饭、逛街、游玩时所花的钱;通讯费;送礼品的开支等等。大部分同学的恋爱基金大致是每月生活费的一半。

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另外一项较大的开支是送礼品。对于情侣来说,两人庆祝生日、周年纪念日、情人节等节日是必须要送礼物的。玫瑰、毛绒娃娃、巧克力、衣服等是比较常见的礼物,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大学生情侣也要送礼物来表明心意。

5.1.2 性格不合

其实在大学校园中,双方并不一定是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才恋爱的。他们有可能因为空虚寂寞,有可能是被外表所吸引,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发现两人根本性格不合。

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

5.1.3 学习压力

众所周知,恋爱是需要时间来滋润的,可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有的人一旦恋爱,就会出现主次颠倒的现象,每天只顾着谈恋爱,却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成绩下降,甚至挂科,影响学业。5.1.4 就业压力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很多大四的学生都是因为两人工作地域差异而导致分手。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5.1.5 失恋

恋爱中的压力并不是只有在恋爱中才会有,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失恋。而失恋在大学校园中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由于、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一生。

其实大部分人认为,如果他们失恋,他们能尽快从失恋的痛苦和忧郁中解脱出来,及时、合理地调整情绪,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和正常的生活中去,他们认为长时间地沉没于失恋的悲痛之中是不理智的,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长时间的坏情绪会伤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还有一少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接受失恋,它会使自己陷入悲观失望中不得解脱,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产生报复倾向,更有甚者,还有人曾企图自杀以解脱痛苦。5.1.6 家庭压力

大学生恋爱中来自家庭的压力较少,因为大学中的恋爱还是比较单纯的,恋爱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家庭方面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家庭经济情况并不能支撑其恋爱成本,还有一种较典型的就是家人最其交往对象不太满意,其实这种现象还是较少的。

5.2 未恋爱的大学生的问题及压力分析

大学生的恋爱压力不单单只是只有谈恋爱的人才会有,单身的人可能会压力更大。

未恋爱的同学其实大部分都希望在大学校园中找到自己的爱情,但是可能是因为自卑心理,只是他们心中埋藏感情也没有勇气表达;或者是找不到自己认为对的人,这些都可能是他们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心理。典型的就是单相思,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虚空、烦恼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大学生对恋爱产生的压力的管理

6.1 改变恋爱消费方式

6.1.1 提倡AA制

恋人一起吃饭或一起旅游时,女生应该主动提出AA制,因为男生一般好面子,不好意思提出来。6.1.2 情人礼物有讲究

恋人之间互送礼物时,不妨为对方亲手做一份礼物,既实用又让对方感动。

巧克力和玫瑰虽然浪漫,但是花费太大。并且巧克力容易让人发胖,而玫瑰容易凋谢。

6.1.3 用网络代替电话

由于话费较昂贵,所以没有急事时,可以选择上网聊天来节省开销。

6.2 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6.3 正确对待失恋

当失恋来到我们的身边,面对失恋,我们一定要正确面对失恋,不能失去理智,要冷静反思。失恋的痛苦往往来源于不甘心自己的初念如此短暂,不甘心所有的付出还是没有结果,但失恋有时也是一笔财富,假如对方的品行不端,这种人根本就不值得爱,及时分手未必不是件好事;假如对方的选择是出于理智的考虑,发现你并不是他理想的伴侣,这是正常的情感变化,恋爱不成友谊在,应该尊重对方的选择。

同时,失恋之后不能沉迷于失恋之中,要勇敢走出来,失恋不能失志,要自我调节,化悲痛为动力,投入学习中去,这不仅可以让人遗忘失恋的痛苦,还可以让自己在学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6.4 学校需要加强恋爱教育

如何解决和缓解大学生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和压力,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高校教育者需要做好爱情观教育工作,一定要明确爱情观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把大学生爱情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从道德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同时,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无疑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此,学校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同样,家庭和社会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三者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爱情观具有稳定性和认知的一致性。然而在现实中,经常出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中的教育资源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爱情观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只有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合作,形成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才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营造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高二学生的压力英语作文 篇5

The pressure is heavy on students who just want to graduate and get a job. If I were an employer I would rather employ graduates who have this range and curiosity than those who narrowly pursued safe subjects and high grades. I know incalculable students whose inquiring minds cheer me. I like to hear the play of their ideas. I don’t know if they are getting A or C, and I don’t care. I also like them as people. The country needs them, and they will find satisfying jobs. I tell them to relax, but they can’t.

Nor can I blame them. They live in a brutal economy. Today it is not unusual for a student, even if he works part time at college and full time during the summer, to increase to 5, 000 in loans after graduation.Encouraged at commencement to go forth into the world, he is already behind as he goes forth. How could he not feel under pressure throughout college to prepare for this day of reckoning?

Along with economic pressure goes parental pressure. Inevitably, the two are deeply integrated.

Poor students! They are caught in one of the oldest webs of love and duty and guilt. The parents mean well: they are trying to steer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toward a secure future. But the sons and daughters want to major in history or classics or philosophy—subjects with no “practical” value. Where’s the payoff on the humanities? It’s not easy to persuade such loving parents that the humanities do indeed pay off. The intellectual faculties developed by studying subjects like history and classics are just the faculties that make creative leaders in business or almost any general field.

当代大学生压力释放及形式的研究 篇6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以及日日艰辛地练习,我们终于进入了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未进入大学之前,我们对大学充满了幻想和期待,那时我们认为大学就像是天堂,无忧无虑,也没有压力,可当我们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虚幻的,与我们的想法相差太远,大学不是没有压力,而是压力隐藏的太好,让人感觉不到,却又无形之中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大学里不是没有压力,而是恰恰相反,压力数不胜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它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独立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恋爱压力、以及时代压力等,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父母以及自己心理的压力也逐渐加入到大学生压力的队伍之中。看着别人轻轻松松地上可课,考试时轻而易举地拿到高分,而且还令人羡慕的拿到了奖学金,自己勤恳地上课、钻研课本,考试之前,认真复习,却拿不到高分,奖学金也没自己的分,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很逊色,于是夜以继日的学习,给自己定目标,给自己压力,强迫自己学习;上了大学,原本以为自己会很快乐的生活,可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让我们必须考虑就业的方向、地点,随着高校的扩张,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越来越难解决,在校大学生也越来越关注此事且日益担心着自己的未来;走出了高中生活的牢笼,迈入了大学这一自由的天堂,期待着开始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让自己觉得一切都值得,可当开始了一段感情之后,却发现一切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谈一场恋爱原来也会有压力,有诸如金钱此类的压力;心理压力又是另一严重的问题,应备受重视,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的最频繁时期 ,面对各种纷至沓来的心理压力 ,有些学生将会做出出走、自杀等消极反映,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面对如此多的压力种类,我们有时具有不仅仅只有一种压力,或许我们会苦闷、烦恼、压抑,但这些反应都没用,对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毫无用处,当有了这些压力时,我们就好像是生病的人,生了病就要看而且要对症下药,对于如何释放压力也是如此,我们也要针对压力的形式寻找正确的方法来释放压力。虽说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且迫在眉睫,但世上的事没有不可能,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去找。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它广泛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甚至于心理健康,如何解决释放就业压力这已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经过调查,释放此种压力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要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人际关系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但许多企业更加重视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里,我们要多参加一些学校活动,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大学生要完善自我,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塑造自身生存本能,我们要明白知识不曾直接改变人们的命运,它改变的是人们;而命运捏在人们手里,因而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大学,大学生学到知识,知识改变大学生,意味着,接受教育是一个从知识贫乏到知识丰富的过程。而更多的知识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自由,可以让大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要敢于吃螃蟹,敢于经办“汤包店”。要明确“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第三,要制定一个长达十年的人生发展规划,从第一次就业始到后面十年,都要计划在内,我们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事情且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干成功;第四,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喜欢的方向,给自己量身定做,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能为社会奉献什么。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第五,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不要盲目的去求职及应聘,明智的求职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每个人应有自己独特的思路,而且规划的路线及目标越明确越好,这样才能给招聘者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有理想、专业的工作。

心理压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适度的压力能使人情绪处于兴奋而产生动力 ,使个性潜力良好发挥。但压力过大 ,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压力比其它任何影响因素更多地消耗学生的能量;压力能毁灭自信心 ,使学生感到自己无能,我们也该为心理问题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通过搜索一些资料,我理解到心理压力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学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给自己定位准确 ,扬长避短,以前我们是佼佼者,现在我们是普通一员,因此,我们首先要逐步接纳自己是普通一员的事实,接纳自我;第二,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压力诉说给自己最亲密的人听,以寻找她们的大力支持;第三,和知心朋友小聚,小酌几杯,向朋友吐露失意和痛苦,让温馨的友情分担心中的烦恼和失落;第四,跑到无人的空旷地方声嘶力竭地大喊,发泄出来就好;或者和朋友去歌厅唱歌,这样心情会好起来;第五,去跑步,跑步可以锻炼身体,锻炼和提高人的意志和忍耐力,或者可以去爬山,看海,感受壮丽风光,拥抱自然,融入自然,既可以发泄,又可以放松,并享受自然美景„„

大学生的压力(College Pressure) 篇7

一、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上述两所独立学院的83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涉及中医学、护理、广告学、市场营销等专业毕业班, 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33份, 有效率83.3%, 其中男生381人, 女生452人。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 (陈宇红编订) 、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

大学生就业压力分值3.288±0.895, 比理论数3略高, 说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

2. 大学生焦虑、抑郁现状

表1显示, 42名 (5.0%) 大学生有轻度焦虑, 49名 (5.8%) 大学生有中度焦虑, 61名 (7.3%) 大学生有轻度抑郁, 44名 (5.2%) 大学生有中度抑郁, 其余无焦虑、抑郁。

3.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表2显示, 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致焦虑、抑郁, 三者显著相关。

三、大学生就业压力致焦虑、抑郁现状分析

就业压力、焦虑和抑郁与性格特征、外界诱发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对象为医药类、师范类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 有一定的代表性。

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稍高水平, 焦虑、抑郁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然而, 少数学生仍存在就业压力及焦虑、抑郁情绪。这部分学生焦虑、抑郁水平较高则与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受挫等因素有关。

四、大学生就业压力致焦虑、抑郁现状的应对探讨

本次调查显示, 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充满担忧。学校需要采取措施,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就业指导的应对策略

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认可度不高, 因而存在着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易受挫的现状, 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二是有业不就。大学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而各基层就业项目则无人问津。就业时等待观望的心态较浓, 导致有业不就的状况日益突出, 从而造成扎堆就业, 竞争激烈、压力过大导致焦虑、抑郁心理。学校应开展生涯规划、职业定位、创业技能培训等, 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减少压力源, 降低就业压力。部分投递简历后久无音讯的学生, 因挫折感而出现焦虑、抑郁心理, 学校应积极贯彻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政策, 增强就业技能, 提高抗挫能力, 从而降低或消除学生焦虑、抑郁情绪。

2. 心理方面的应对策略

为了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和选择心理调适方法上更有针对性, 我们一方面组建了医学心理学、中医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大学生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四支队伍, 另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设, 在拥有心理档案电子管理系统、心理沙盘、宣泄人、心理音乐放松系统等设备的基础上, 还以每年人均5元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

学校定期展开对毕业生就业压力等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但就业压力增大是由复杂的社会因素引起的, 只有消减压力源才是解决大学生焦虑和抑郁产生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樊富珉, 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 2000, 20 (6) :40—45.

[2]吴湘韩.就业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五大问题之一[N].中国青年报, 2006-10-9.

如何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 篇8

关键词 考试压力;学生;分数

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勤奋学习,抓紧一分一秒,争取获得好成绩;作为家长,我看到我的儿子学习这么努力,精神压力这么大,整天烦恼,我也很心疼。因此 ,我对考生的考前焦虑症是深有感触的。残酷的考试,是每个学生、老师、家长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近段时间最让人头痛的问题。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必胜的信心。抱怨是一种不良情绪,抱怨最不利于把事情做好,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把事情做得更糟糕。参加高考就是做一件事情。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好呢?这需要学生、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一、信任和尊重学生

我经常对学生讲,读书只占人生的很少一部分,不要背上太沉重的思想包袱,要针对自己现有的基础和能力,对自己提出合理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无论学生订什么样的目标,具体考哪类大学,我都信任和尊重学生们的选择。我从来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特别是高三下期,由于考试的压力大,学生的心情特别烦,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对他们采取和风细雨般的批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们真正感受老师真正的关心和爱抚。老师的信任和尊重,无疑是学生应考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二、给予自由的空间

在学校,考前最后阶段的复习,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他们的作业布置合理安排。中差生,可以做最基础的作业,优生可以少做。有的优生偶尔没完成作业,我也不会责备他们,由于考试压力过大,有个别男女生交往过密,有早恋倾向,想以此减压。针对此情况我就在私下找他们谈心,分析利弊,主动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旁敲侧击做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过这一段心路历程,我与学生真心的交朋友,“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学生,只要感受到老师的爱,就会听从老师的话,他们会从心底里感谢老师为他们所作的一切。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来缓解考试的压力。我要求家长不要整天唠叨,作为家长,绝对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家长也不必刻意去关心孩子,不要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过分的关心会让孩子不适应,产生愧疚感,觉得对不起父母。

家长的正确做法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去谈论考试结果,因为结果还没有出来就去谈论结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不懂分数的意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三、体育锻炼也是减压

高三上期末,我班大多数学生不参加课外的体育锻炼,有的学生甚至不做课间操,我鼓励他们加强锻炼,同时我还找时间陪他们锻炼,体育锻炼也是减轻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下午放学后,我经常陪学生们一起打乒乓,学生们看到班主任也在参加体育锻炼,劲头更足了。每当看到我的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我都毫不吝啬的公开表扬。我班有名男生身体素质好,喜欢打篮球,在艺术生专业考试时,我让他参见了河北传媒学院的单独招生,他的体育表演专业成绩优异,直接通过了河北传媒的艺术考试。在那个学生参加河北传媒学院的专业考试之前,我曾经夸张地在班上表扬他说:“你真是个体育表演的天才。”那个学生听了,当然高兴极了,后来直接通过了河北传媒学院的艺术考试的,我班学生们的艺术专业考试成绩优异,专业考试结束以后,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后来在高考中文化考试成绩全部过关,我终于把他们全部送进了理想的大学。

四、学会倾听,理解宽容

因为考试压力太大,学生之间容易发生摩擦,有时为一件小事,他们就大动干戈,吵架。当老师的就要学会倾听,理解宽容。每天我都会找三到六个学生谈心,有时是我办公室,有时是走廊,有时是学校的操场或寝室等等。谈的内容比较多,学习,人生,早恋,家庭,学校,有时我什么都不讲,就是倾听,学生们讲完他们的烦恼后,他们的压力得到释放,心情自然也就愉快了。这也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爱生如子,要体现在行动上,只有老师用真心换学生的真心,学生才会信任和尊重老师,也才能让学生心情轻松地学习和生活。

五、妙趣横生的读报课

以前我的学生,不太喜欢上读报课,因为我爱讲班上当天发生的各种事情,如违反班规要接受惩罚等,爱批评学生。学生们有些厌烦。现在我的学生们特爱上读报课,我的读报课有一个话题,讲笑话,讲幽默故事,另外读一,二篇励志文章或者介绍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我先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消除学习的压力和疲劳,再读两篇励志文章,激发学生们的斗志。在读报课上,我给学生们讲述中外名人各种各样的趣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成长时的趣事,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闯业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故事,我让学生们明白一个道理:条条道路通罗马。

我最喜欢对学生们讲的一句话是“竞争靠考试,考试靠发挥,发挥靠心理,心理靠调节。” 高考是我们人生必经的一个里程,它也将让我们人生辉煌,那就让我们把足够的耐心,高度的细心,坚定的决心,必胜的信心装在心中,把紧张,害怕,不安,悲观,失望抛到脑后,向着梦想的舞台前行。燃烧自信,点燃希望,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梦想。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1 篇9

题目:关于广东省就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姓名:李达晓

学号: 10101229

班级: 2010级化学与药学系中药学12班

完成日期:2012年8月31日

指导教师:薛立伟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

关于广东省就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3日到8月31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茂名市

调查对象:广东范围内各高校大一到大四学生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 采访调查 电话调查

调 查 人:李达晓 调查分工:独立完成前言: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

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

明,心理压力会削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这种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

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

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当今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焦虑的心理便随之产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界处,对未知

世界的好奇与无能为力使我们更容易产生这种我们无法消除的焦虑心理。我希望

通过这个调查报告找出困扰着大学生心理的压力源所在,寻找发现心理压力对

人们日常生 活、健康的影响,给大学生打预防针。同时了解实际缓解压力的方

法。旨在让更 多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问题始终是敏感问题,人们不自觉地忽视或是不能正确 面对。这需要学生、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 承受和调试能力。帮

助大学生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主体:此次活动以广东省内高校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 问卷调查为形

式,共发 放问卷 28份,回收28 份,其中有效 28问卷 份,有效率100%。通

过调查与分析,从个人前途及就业方面、学业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家庭方

面、经济方面,恋爱等方面作出调 查我总结出当今大学 生普遍面临的一些心

理问题。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源包括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等。

.由调查可知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情绪压力。

选项

就业

学习

情感

人际关系

其它 小计 16 17 5 8 3 比例57.14%60.71%17.86%28.57%10.71%

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的压力以及产生的原因,后果一一进行分析:

一.学习压力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应放在首位。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学习,为自己增值。那么,大学生在学习中是怎么样的呢?根据这次调查显示,有50%的人认为学习中有压力,但会带

来动力;也有32.14%的人认为这种压力会影响情绪就连所学的课程,也成了学习

中困扰被调查者的主要根源。大学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中学有很大的不

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然而大学则不同。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内容

多,教材有取舍,授课方式是以教师指导性讲解、学生自学为主。然而许多学生

特别是刚进大学的新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仍然抱着过去学习的心理,沿

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便有茫然失措的感觉,进而不

知道该怎么去学,从而由兴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久而久之倍感学习压力,产生厌学心理。认知是刺激和反映的中介,外界刺激

正是通过认知这一中介发生作用而使人产生各种心理行为。有些大学生由于认知

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心理挫折而在学业上出现令人失望的事情。

同时专业发展问题也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类是由于高考填志愿盲目追

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如电信、计算机、电子等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热

门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时倍感压力,困难重重。另一类是由于高

考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专业的分数线,只能服从分配调剂到学校生源不足的冷

门专业。这类学生觉得自己以后的前途暗淡,不能静下来学习,倍感消沉。另一

极端类型却是成才压力导致超负荷运转,“累”、“苦”、“难熬”。有些大学

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他们普遍重视专业实用课程和社会急

需课程的学习。热门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而长线专业和面向艰

苦行业的学生则想方设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不惜花钱去辅修有实用价值的热门课程,如计算机、外语、法律、财经等等。他们废寝忘食,超负荷运转,长

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重重。

二.就业压力

毕业生主要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就业,二是考研。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化,越

来越多的同学选择考研这一条路。调查显示有38%的同学选择考研,48%的同学

选择就业,14%的同学还不知道将来的去向。

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28.67%同学表示比较担心,有64.29%的同学表

示有一点担心,仅有7.14%的同学表示一点也不担心。调查显示有35.7%的同学对

自己的就业前途感到担忧,说明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前途都会感到困惑担忧。就业

前景的不明朗,竞争的越演越烈,使即将踏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大学学子感到压

力逼人。

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年我国毕业的大学生就有几十万,尽管国家大量增设

就业岗位,但各种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面试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因

此找工作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工资低也是造

成压力的重要因素。近来,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河北省一农民工把他的月薪和他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干了2年的儿子的月薪相比较,父亲的月薪为3500元,儿子的为2500元。竟远超出他大学毕业的儿子的月薪。由此看来大学生们有就业的心理压力是理所应当的。但要想办法把这种心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化压力为动力。

三.人际关系压力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非常大。对于大学生而言,人际关系同样重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些,因为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

学生。

据数据显示,大约有21.43 %的学生表示大学里与同学相处有压力,不自在。其

中有3.57%表示总是这样有压力,17.86%表示较多时候有压力。39.29%表示很少

有这种情况。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妙龄,向往与异性接触是很正常的心

理。追求异性或被异性追求时,只有17.86%的学生认为有很大的压力,大部分

则认为压力论情况而定。由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存在一些问

题,但更多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与人交往不参杂太多的利益关系,所以

人际交往方面相对于其他的压力较小。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生

活。因此 不断地提高交际能力是大学生自我提高的重要一环。

结尾:对于以上提出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还要提出可行的解决的办法。

1、明确学习目标,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有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会有意或无意地放纵自己,没有了学习目标,生活变得

杂乱无章,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是目标不明确,盲目学习。这

些旧而旧之就造成了学习的压力。因此,明确自己在大学的目标,有步骤地去完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习压力就会减轻了。

2、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我社会上各种工作岗位上对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找到份好工作很难,但

不代表不可能。只要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专业方面扎实勤勉,不断充电,相信就业的心理压力会减少。

3、提高心理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给大学生带来了形形式式的心理压力。处理这些压力的能力直接影

响他们的人生。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

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错综复

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

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

关于大学压力的记叙文 篇10

对于那些只想从大学毕业并且找到一个工作的人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如果我是雇主,我宁愿雇佣那些有好奇心的博学之才而不是那些只选一些容易过的且能达高分的课程的学生。我认识无数学生,他们的好奇之心使我兴奋不已。我喜欢听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不知道他们得的是A还是C,我不在乎这些。我也同样喜欢他们所散发出来的人性魅力。国家需要他们,他们也会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我告诉他们要放松,但他们做不到。

但我也不能责怪他们,因为他们生活在残酷的经济时代。今天对一个学生来说,即使他在念书时兼职打工,在暑假全职工作,在毕业后欠下5000美元的债务也是很平常的。在毕业典礼上他们被告知即将踏入社会,而事实上,在踏入社会之际他已落后于他人了。为了面对这个清算日,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怎会感受不到压力呢?

与经济压力同时存在的还有来自父母的压力,这两者不可避免地融合在一起。

可怜的学生们!他们被古老的爱、责任、负疚感所包围。父母们本意是好的,他们正把自己的儿女引向一个安全的未来。但这些孩子却想主修历史、古典文学、哲学这些没有“现实”价值的专业。学人文科学的报偿在何处呢?要说服父母相信人文科学有所报偿并不容易。由学习历史和古典文学所培养出来的能力正是商业及其他一般领域有创造力的领导人所必备的能力。

大学生的压力(College Pressure)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措施

当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校园生活,产生心理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其是近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来独往,忽视人际交往,遇到问题或者急功近利或者莽撞冲动,往往因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容易走极端。只有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1.学习生活环境变化与优越感消失

从上学开始,学生就被家长和老师灌输着“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往往只围绕着考试的课程而进行,综合素质课程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偏少。教师每天要对学生进行功课辅导,督促学生学习。而进入大学后,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现实与自己憧憬的大学生活差别很大。大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高中而言,大学的主要生活环境是班集体,主要的生活区是宿舍,而且大学的日常管理略微宽松,学生相对自由,因此,对于很多在平时习惯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学生来说,在进入高校后,往往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能合理支配课余时间。一些在中学里的佼佼者在大学里变得普通,难免会丧失优越感,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2.学习压力大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的很多活动都是围绕学习而展开的。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大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习的压力。大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强,学习的目标不再是对知识的单纯理解和储存,而是通过学习知识养成能力和素质,重视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鼓励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但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中,传统的、片面的对知识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造成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占了重要位置。因此,“学会学习”成为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

3.就业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大学生都期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岗位紧缺,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争取有限的就业空间。以医学专业学生为例,社会与医疗机构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如英语、计算机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及高学历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专业学生整日忙于学习,却仍倍感压力。看到一些同学毕业后转行,很多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缺乏认同感,认为再努力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有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就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4.情感受挫影响心理健康

大学时代,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很多学生对来自异性的情感充满期待,情感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对爱情缺乏正确的理解,加之情感承受能力弱,有时候无法将自己的感情生活与现实生活区分开。一旦在情感上受挫,很容易在生活态度上产生悲观情绪,甚至走向极端。这也是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5.虚拟网络世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在网络的普及发展,使得网络成为每个大学生都能够使用的一种工具,但是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容易沉浸在虚拟空间中而放纵自己,易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性格也会变得冷漠,严重的会丧失本性,影响心理健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混淆以及人生观的混乱等。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可行性措施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扩大他们的就业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尽可能地消除负面影响。

1.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加大相关宣传力度,让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压力难以排解时,愿意选择心理咨询这一方式。心理咨询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的忧虑,开发身心潜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心理咨询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可以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针对就业及考研等学生比较关心的热门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讲解,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响应祖国号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学生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减轻心理压力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要善于保护自己,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减轻心理压力。首先,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学会正确认识与分析自身所面临的压力,遇到压力不是逃避,而是积极乐观地去应对。压力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又能使人消极沉沦,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变压力为动力。其次,要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才能正确地认识压力,处理压力,才能帮助自己战胜困难与挫折。当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再次,要学会正确了解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正确评价。只有自己才能准确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自身的压力程度,正确地处理压力。如果发现自己心理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自我调节。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切忌好高骛远。最后,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 如自我意识调节法、情感调节法、语言暗示调节法、理智调节法、注意转移调节法、合理宣泄调节法、交往心理调节法及审美心理调节法等,找到适合自己发泄情绪的渠道。

三、结语

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其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缓解压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教会学生在交往中用理解、宽容、友好、信任、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融利己于利人之中,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也有利于学生缓解自身的压力。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够成长为合格的专业人才。大学生应学会提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认知的能力,学会自我调节,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与此同时,全社会都应当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为今后培养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斌,刘洁,郭永.医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3,(12).

[2]李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

[3]严由铭,黄爱民,刘联,龚莤,黄声兰.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

[4]侯慧,程雅璐,姜峰.医学生压力及压力源相关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9).

[5]朱江.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试与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6]林林,王玉芹,相静.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

上一篇:16-17八年级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快乐工作才能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