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普通高中招生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潍坊普通高中招生(精选8篇)

潍坊普通高中招生 篇1

一、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

用品: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10ml)、量筒(50ml)、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细口瓶、质量分数大小相同的纸片、回收固体氯化钠的容器;氯化钠固体、蒸馏水、标签纸

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用品:试管、试管架、试管刷、胶头滴管、镊子、玻璃棒、玻璃片、铁钉回收容器;石蕊溶液(滴瓶)、酚酞溶液(滴瓶)、生锈的铁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

三、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的性质)

用品:试管、试管架、试管刷、镊子、药匙、砂纸、坩埚钳、酒精灯、火柴、金属回收容器;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用品: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气管(60度、120度各一)、胶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棉花、药匙、试管架、试管刷;高锰酸钾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收集及检验

用品:铁架台、铁夹、试管、试管架、试管刷、单孔橡皮塞、导气管(90度长短不同两根)、胶皮管、集气瓶、玻璃片、镊子、药匙、小烧杯、石灰石回收容器、酒精灯、火柴、木条;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六、酸碱盐性质实验

用品: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玻璃棒、玻璃片、试管刷;石蕊溶液(滴瓶)、酚酞溶液(滴瓶)、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硫酸铜溶液、PH试纸

潍坊普通高中招生 篇2

本文从公开的网站上收集了全国22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对高中招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2013年中考招生工作实施意见》 (部分地区文件名略有不同, 若省一级文件缺失, 则以省会城市替代) 。剔除政策文本中有关考试的内容, 对高中招生部分进行编码分析。从招生对象、招生录取批次与特殊学生录取、录取计分方式三个方面, 考量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回应, 并分析招考分离的趋势下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

(备注:括号内为各省市的简称。其中, 一半的西部省份都没有公开省级层面的中考政策。这对于本文从省域层面分析政策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一、招生对象的限制性与倾斜性:对机会均等的 回应

中考是一项地方性考试, 各省市规定招生对象为具有当地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受此规定限制的主要是两类群体:往届生和非当地户籍的毕业生。在城镇化过程中, 非当地户籍毕业生限定的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所以, 很多地区在招生对象上对于往届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做出了特别规定。

1.以考试资格规定抵制应试教育:对往届生的限制

往届生是单次选拔考试下催生的特定学生群体, 他们复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在一年一次的中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复读过程完全是应试教育。为了抵制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中招生对往届生进行了限制, 主要通过限制报考学校和分数调控两种手段。

限制报考学校是一种较为严苛的限制方式, 仅有4个省市做出了相关规定, 主要是限制重点高中的报考。分数调控政策是对往届生相对宽松的限制。如北京市规定, 往届考生按每科减1分后进行录取。

在单次考试的背景下, 考分与预期不符的学生除了复读之外, 还有其他的政策路径可以选择进入如愿高中, 如择校生政策。在招考分离, 并且一年多次考试的背景下, 此项政策规定将成为历史。

2.给予更多的平等机会: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政策开放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城镇化背景下由于户籍制度限制产生的特殊群体。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 目前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近1500万[4], 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成为尖锐的社会问题。如不解决其在流入地的教育问题, 他们只能在原籍接受教育, 产生所谓的“留守儿童”问题。为了随迁子女的健康发展, 体现教育公平, 异地中考和异地高考的呼声不断出现。2013年, 42%的省市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中考作出了规定, 这些地区对随迁子女的招生限制分为三类。

首先是省际限定。开放异地中考的地区除北京、安徽未做明确说明外, 都规定考生须具有本省学籍。与中考直接联系的上层制度是高考, 目前高考仍然是按省进行的, 所以异地中考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意义不大。

其次是在当地居住的年限。政策中主要强调居住方面的证件或证明齐全。如海南省规定, 考生父母亲至少有一方为在海南省常住人员, 须提供本省公安部门出具的其法定监护人的居住证件。在当地居住年限的规定限制了流动的不确定性, 减轻了教育管理的压力。

第三类是对可报考学校的限制。有省市规定只可以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如北京;有省市限定报考的高中只能为第一批录取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 如四川成都;更为开放的地区把报考学校与居住年限结合, 居住时间越长报考学校范围越宽泛, 如黑龙江哈尔滨。对报考学校的限制是防止不确定的、流动性强的教育人口冲击本地教育人口的受教育机会。

城乡二元格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我国城乡之间教育机会分配的基础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采用机会均等的分配政策无疑是传递了本来的不公平。所谓的公平并不是消除一切不平等, 而只是消除那些使某些人受损的不平等[5]。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继续接受高中教育应当是其基本受教育权利。但这种自由权利受到一定制约。每个人都拥有最广泛的平等基本自由, 且相容于他人所拥有的相似的自由体系。[6]享受权利应当以不侵犯别人的自由权利为前提。在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条件下, 大量具有流动性的人口涌入或离开给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教育造成更多的不可预见性, 引发教育资源的缺乏或闲置。所以, 即使半数以上省份限制异地中考并不能说是不合理的, 却不能说是公平的。有学者指出户籍制度的“门槛”是异地中考的主要障碍[7]。但如果不放开户籍限制而单独放开异地中考, 以教育变革带动社会变革, 也是一条可行之策。短期内, 开放和限制异地中考仍然会是两条发展路径。

二、招生录取批次与特殊学生录取:对程序公平 的回应

高中招生中最敏感、最受关注的环节就是录取, 也是最容易产生寻租和腐败现象的环节, 但其过程越来越趋于公开和透明。由于我国高中学校是分级分等的, 为了保证考生在录取过程中的公平, 各地政策划分了不同类别学校的录取顺序。这些顺序映射出诸多教育问题。

1.精英选拔式的固定录取批次

各地高中招生录取总体分为五个批次, 顺序为: (1) 提前批, 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部分高中 (尤其是优质高中) 的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二是免试直升与破格录取;三是特长生。 (2) 省级重点高中统招生与择校生。 (3) 市级重点高中统招生、择校生。 (4) 一般普通高中统招生与择校生。 (5) 民办高中、高职、中职 (师) 招生。个别地区对师范学校的招生批次安排在第一、第二批或第三批。

从上述录取顺序我们不难看出, 高中招生依然按照选拔式的理念进行, 录取顺序决定了精英教育的体系。普通高中在中等教育中占据了绝对有利的地位。普通高中首先挑选了最优秀的学生, 并且不同层次的学校拥有不同层次的生源。这种规定无疑对家长和社会的精英教育理念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考生和家长把上重点高中作为最高目标。

精英选拔式的录取方式也禁锢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招生录取顺序决定了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无法实质性提高, 职业学校招收到的学生只能是所谓的“差生”, 即使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发展, 受招生录取制度的制约, 职业教育不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与多年前把中等师范学校录取放在第一批不同, 现今的绝大部分省市都把中师列在录取的最后。这种录取顺序是近年来教师素质下滑不容置疑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看, 步骤固定的录取方式给考生划定了不同的等级, 给学校划定了固定的生源。学生没有选择权, 学校没有自主权, 学校和教育很难富有更多的活力。实现教育均衡, 招生录取的顺序是改革的重点。打破固定的录取顺序, 逐步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是促进教育活力, 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2.促进初中校均衡的分配生

精英选拔式的录取方式不仅损害了普通高中之外其他类型学校的发展, 并且导致下一层级学校的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划片招生, 保证生源相对均衡, 但家长们为了子女能上一个等级高的高中, 择校热依然不减。同时, 学校之间特别是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 导致很多薄弱学校的优秀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为此,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 (教基〔2008〕6号) 提出“将优质高中名额中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这类名额分配的学生一般被称为“分配生”。2013年, 74%的省市对分配生进行了规定。

就分配生的入围资格看, 一般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或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没有不合格, 且至少两门以上优秀。入围门槛不算太高。此外, 部分地区也有一些其他的限制, 如天津要求学生有当地的正式户籍, 学生在学籍所在校就读, 且初中不择校。就分配生的录取资格看, 部分地区对分配生的中考成绩设有最低分数线, 如河北石家庄的分配生录取线为该所高中统招线下降50分。

分配生占招生人数的比例问题是分配生政策的核心, 比例越高其促进初中校均衡发展的力度越大。很多县级市把已经把指标100%分配到初中校, 如山东招远和河北衡水。本次政策文本中涉及省市比例从80%到15%不等, 见表2。

总体来看, 分配生占总体招生人数比例在东部地区比较高, 西部省份相对较低。在保证高中精英教育的背景下, 分配生的比例应不断提高以促进初中校的均衡发展。但分配生名额如何分配到初中校是能否促进初中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杠杆。各地一般按照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规模的相应比例分配, 对于那些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显得不够公平。陕西、新疆明确指出对薄弱初中要予以照顾。有些地区出台导向性政策, 强调指标倾斜性分配给高中录取率高的学校或者课程改革先进校, 如山东济南。这种倾斜式的分配方式在今后可能会成为一种重要政策趋势。

3.狭隘定义的特长生

特长生的录取排在统招生录取之前, 具有更大的政策便利, 也体现了对于真正具有先天禀赋学生的重视, 体现了教育公平。但实际上, 在政策执行中“特长生”被窄化为“竞赛获奖生”。多个地区规定:特长生通常意义上是指在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辩论、表演、实验、文学创作、工艺制作、电脑制作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③。

多项研究表明大部分特长生进入高中、考入大学后选择的是非特长的专业, 以体育生为例, 55.8% 的人选择文史类专业, 21.7%的人选择理工类, 其他专业为22.5%, [8]特长生好像已经不是为该方向做人才储备, 而仅仅是学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捷径。家长们热衷于让孩子参加特长生招考的重要原因是其成绩要求往往比其他学生更为宽松。如海南体育特长生升学考试成绩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为该校统招生最低 录取分数线的30%, 艺术特长生为50%。可见, 特长生“没文化”的现象与政策规定不无相关。为了使特长生的录取更加合理, 各地对特长生招生名额进行了限制, 比例在3%-10%不等。这一比例与人群中一般5%为天才学生 (Gifted Students) [9]的比例一致, 是比较合理的。

总的来看, 给予考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空间是打破僵化和窄化的特长生制度的发展之路。

4.“高价”的择校生

在统招生中有一类特殊学生, 称为“择校生”。高中不是义务教育, 择校体现了学生的自由选择权, 但是各地文件中所提到的“择校生”实际上是俗称的“高价生”, “分数不够钱来凑”。择校生给高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并且给一些在考试中发挥失常的学生更多的升学机会。但公立学校招收“择校生”总有“乱收费”之嫌。因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择校生的招收必须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 并且比例不得超过招生计划的20%。”

“限人数”是最容易规定的, 将近三分之一省市限定择校生数在招生人数的10%~20%以内。其次是“限分数”, 如甘肃兰州要求择校生的录取分数不得低于统招生分数线20分。最难规定的就是“限钱数”。31个省、市中仅南京市限定择校费, 规定每生择校费最高不超过3万元, 并不再收取高中三年的学费。

“择校”是教育更加自由和民主的一种表现, 在将来, 择校现象也不会消亡, 但公立学校内部以何种形式择校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特殊学生的加分政策:隐含的不公平

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 除了对所有考生以平等的评分规则之外, 对于一些有特殊禀赋或者弱势群体或者特定人群在政策上需要给予倾斜。各地在招生政策中规定了可以加分的群体。

为了保证加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各地将加分对象限定为应届毕业生, 且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选择加分最高的一项, 加分不可累加。各省市的加分幅度各有高低。加分力度最大的是山西省、河南省, 符合条件的考生最高可按批次录取分数线分值的10%降分录取。在百分制计分的情况下, 对考生而言这是非常可观和有吸引力的分数。

有三类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各省市都可获得加分: (1) 少数民族学生; (2) 归侨、华侨、台胞子女; (3) 符合规定的军人及人民警察子女, 如因公牺牲、荣立军功。除此以外, 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加分对象, 见表3。

综合来看, 中考加分可分为两类: (1) 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性加分。这类加分一般是针对处于与主流文化相对不利地位的少数民族学生, 在东北三省对小语种考生也有加分; (2) 对特殊才能群体的鼓励性加分。这类加分有些是考生自身的优异表现, 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另一类考生是父母有优异表现, 如高层次人才子女, 农村独生子女。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对从事环卫工作10年以上职工的子女可享受加分, 这是唯一照顾艰苦岗位员工子女的规定。除了考生本身的禀赋之外, 考生父母有了优异的表现, 考生也可以得到分数评价上的倾斜和鼓励, 可以看出, 在我国, 考试升学是备受重视的社会制度, 并且已经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杠杆。如父母是否为军人、是否为华侨归侨此类规定突出了考生的社会禀赋, 而教育制度的安排能够使得人们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以及社会利益的差异只有在源于人们的选择和努力而非其禀赋 (包括自然禀赋和社会禀赋) 的条件下才是公平的, [10]可见这类规定对于多数考生的教育机会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四、普通高中招生公平的未来指向

1.指向教育活力

从招生政策的梳理中可以看出, 政策的规定是细致入微的, 考生听命于区域的统一分配, 学校被简单地排队, 学生被简单地排队, 两者进行了简单的匹配, 学校没有自主招生的余地。对于学校而言, 生源是受制于制度规定的, 是相对固化的, 学校失去了办学的活力。对于教育机会而言, 学生需要更多的选择权, 教育需要更多的活力, 所以未来普通高中的招生需要更少的僵化制度规定, 更多的灵活操作空间, 给予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2.指向教育均衡

探讨教育活力的问题, 不得不面对的是现存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现有的制度传递各级教育的不均衡, 强化了各类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分配给初中校是一种打破初中校不均衡的手段, 但仍然在高中层面上强化了优质高中的优质生源, 高中之间的均衡发展难以实现。固定的录取批次强化了普通高中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 职业高中学生源被硬性剥夺。未来的普通高中招生首先要解决高中阶段学校的均衡问题, 还要解决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均衡问题,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初中学校的均衡问题迎刃而解。

3.指向个性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这种发展是学生的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也是根据学生个体化特征的个性发展。让每个人成为自由的独立个体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中考招生中也从未忽视过这个问题, 并且给特殊禀赋的学生留出了特长生和加分两条通路, 但是更多的学生被整齐划一的录取形式所规定, 特长被淹没。通过给予高中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给予考生更多的考试形式和机会, 是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8/156490.html

[2]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74.html

[3]区域划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tjzs/t20110613_402731597.htm

[4]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2list4.jsp?infoId=1335255129920252&firstId=1335248530248144

[5]威尔·金里卡著.刘莘译.当代政治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103.

[6]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 (修订版)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60.

[7]吴霓.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 2011, (11) :9.

[8]王玲, 余清风.陕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8) :89.

[9]张英伯, 李建华.英才教育之忧——英才教育的国际比较与数学课程[J].数学教育, 2008, (6) :2.

高中招生,不要恶性竞争 篇3

楚天都市报2008年7月10日报道:昨日上午,襄樊一中和三中的20多名老师,在数百名初中毕业生面前大打出手。目睹此景,学生目瞪口呆,家长摇头不止。

一名知情老师介绍了双方打架的原因:这几天,襄樊一中、三中均在三十七中设有招生宣传点,双方在宣传各自学校时,有“损害”对方学校的言语。其中,襄樊一中拿出一份2006年当地媒体的报道,称三中有虚假宣传。而襄樊三中则拿出一份教育系统内部的“高考成绩分析表”在校内散发,宣称该校的高考成绩优于一中。襄樊教育局曾严令禁止对外使用此表,特别是在对外招生时使用。为此,双方有教师言语不和,最后动起手来。

记者从清河口派出所了解到,双方教师已被教育部门派人接走。一位知情民警称,按相关法规,本可将其中一名教师拘留,但考虑到双方受伤不重,且主要是为了化解矛盾纠纷,这才让教育部门主持调解。

可以看出来,高中招生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其实,这种激烈的竞争从网友对此事的留言中也可以略见一斑:

“襄樊的中学教育现状很糟糕。校长、主任、教师为了招到学生,使出浑身解数请客、送红包,学校之间互相诋毁,给初中毕业班班主任送钱,一名学生500至600元,一名初中毕业班班主任一年可收入3至4万元,一所高中一年光此项开支就高达100多万元,教师和老百姓怨恨极大。”

“我是襄樊的一名教师,现在有暑假恐惧病,怕放假,放假有招生任务,我们给初中毕业班班主任送钱买学生,还要请毕业班班主任吃饭,请洗脚等。”

招生竞争的起因

高中招生竞争的加剧,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内部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竞争性,竞争讲究的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育竞争愈演愈烈,作为教育竞争的重要环节,招生竞争是重灾区。

就教育本身来看,教育政策的变化也是高中招生竞争加剧的重要原因。

过去,公办学校一统天下,虽然各学校之间有竞争,但竞争并不激烈,而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后来,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为了壮大民办教育的力量,国家还提供了优惠的政策。现在,国家的政策已经见到成效,民办教育的力量逐渐壮大,已经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登上了教育舞台。民办教育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而诞生的,它一开始就被投入市场,它的生命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它的诞生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在我国,激烈的高中招生竞争还是新现象,游戏规则还不成熟,一些教育制度还有漏洞,这给不正当竞争留下了空间。对于这种恶性竞争,教育主管部门如果不管不问,必将阻碍教育的正常发展。

五花八门的竞争手段

对学校来说,生源就是生命,因此,每所学校都非常重视招生问题,特别是私立学校和公立发展中学校。为了争夺优秀生源,一些学校不择手段。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笔者对这一现象非常关注,根据报刊报道和本人耳闻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在高中招生中,一些学校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抛弃诚信,广告欺诈。

教育被称为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人们心目中,教育是神圣的,但现在它却遭遇了诚信危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的作用不容小视。许多学校都相中了广告,于是不惜财力进行广告宣传。如果宣传内容属实,一切都无可厚非,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老师在公立学校时是中级职称,但一进私立学校,马上被宣传成了高级教师;有的老师在公立学校时没有发表过论文,但一进私立学校马上被说成了“发表论文七篇”。当然,广告欺诈不仅仅在私立学校存在,有些公立学校也有,某些基础较差的学校在这方面也不逊于私立学校。

这种现象在本文开头的新闻中也有所反映。新闻中“双方在宣传各自学校时,有‘损害’对方学校的言语。其中,襄樊一中拿出一份2006年当地媒体的报道,称三中有虚假宣传。”这段话其实就是“抛弃诚信,广告欺诈”。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备受人们的重视。如果教育失去诚信,还有哪个人讲诚信?如果教师失去诚信,还有哪个人讲诚信?失去诚信的教师如何教育出拥有诚信的学生?

教育是关系祖国未来的千秋大业,教育失去诚信,其影响不是短期内能消除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学校的招生广告严加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对优秀生班主任请客、送礼、许愿。

在报志愿前,有些学校要派专人请各初中初三班主任的客,给他们送礼并许愿。他们许的愿通常是:如果班里的优秀生报了他们学校,考得非常好而且进了他们学校,按学生的名次给班主任送钱,而且钱的数目非常可观。在一些落后地区,初中老师工资非常低,平均月工资只有四百多块,而且经常被拖欠和扣发,奖金也不多。所以,招生者的承诺对初三班主任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初三班主任便千方百计替他们拉学生。除了宣传他们的学校之外,个别初三班主任还诋毁传统名校,有的甚至采取中考过后收起、扣留学优生准考证的方法,强迫学优生放弃传统名校而改去其它学校。

本文开头所引的网友留言说的就是这个情况,虽然地区不同,价格各异,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中考成绩出来后到优秀生家里诓骗。

为了招收学优生,个别学校不惜牺牲诚信。有的学校对学优生及其家长许诺,免除该生的一切费用,另外每月发放生活费二百元,学优生办罢学籍,生活费没影了,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补交学杂费。

当然,有眼光的学校会放长线钓大鱼,保持诚信,以便为下一年的竞争做准备。

中考过后,各高中你拉我的优生,我拉你的优生,你诋毁我,我诋毁你,忙得不亦乐乎。其间,发生了一幕幕闹剧。

A高中老师去某村拉B高中的学生,来到某村村口,发现B高中的车从后面不远处开来,A高中老师心里有些发慌,但是B高中的车却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便掉头走了。原来B高中老师来拉A高中的学生,见A高中已来人,便吓跑了。

教育需要竞争,但教育竞争应该是教学质量的竞争,教学管理的竞争,而不是欺骗的竞争。不正当的竞争误导了学生和家长,破坏了教育的形象,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行政手段加以制止,同时尽快建立起相关法规以保证教育竞争积极有序地进行。

招生竞争对教师的影响

高中招生竞争是一场关系学校生死存亡的大事,而老师是学校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因此,高中招生竞争对老师的生活和心理都会产生一些影响。

老师一向是自命清高的,但现实的逼迫使他们放弃了清高,走向了一条务实的世俗之路。

某年,中考过后,骄阳似火,但生源大战却打得比天气还热。某县各高中校长均发出一道命令:各教职员工速回老家拉学生,家在县城或外籍人士拉县城的学生,务必保证报本校的优秀学生全部报到,少一个,工资按百分之八十发放,拉一个报外校的优生奖ㄨㄨ元。虽然大家都知道罚是吓唬人的,但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各位教职员工不畏酷暑,奋不顾身地投入了这场火热的战斗。

老师一直是清贫而清高的,这场战斗却使他们经历了磨练,抛弃了清高,他们:

师生反目,同乡成仇。

中国人一向很重乡情,但竞争不相信乡情。在这场战争中,老师不得不撕破乡情的面纱:现在是各为其主,你不要怪我不仁,我也不说你不义,咱们就看谁的手段高明吧。有的本来是很亲密的师生,但现在却不得不互相诋毁,互相攻击。在利益面前,乡情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好话说尽,斯文扫地。

为完成任务,老师不得不像旅游区景点的小商小贩,好话说尽,死缠硬磨。人家干活跟着人家,人家吃饭,自己在旁边喝矿泉水、啃面包,有的老师把人家缠烦了,人家就说:“你们整天缠着我干什么?你们某某中学离了我就不能生存了吗?”此时,老师就想:如果他来到这所学校,分到我的班里,我如何去管理他?

认识了学校,认识了自我。

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老师整天呆在学校,不能了解外界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走出去拉学生,老师了解了外界眼里的自己。通过与外界接触,老师了解了学校教学与管理上的缺陷,增强了危机感与竞争意识。

生源大战中的老师摆脱了书生气,增强了灵活性,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我。虽然有些失落,有些茫然,但他们很快接受了现实。应该说,这是生源竞争对老师的积极影响。

恢复正常的招生秩序

高中招生恶性竞争是应试教育孕育的恶果。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用单纯的升学率和考上名牌学校的学生数量以及有无状元来衡量学校业绩。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学校也用这些来衡量老师。这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做法违背了教育规律,破坏了教育公平。再扩大点说是社会浮躁情绪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消除这种恶性竞争的唯一方法就是施行素质教育,这已为山东省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所证明。去年6月份,山东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中招生秩序》的文件中,已经对规范高中招生秩序提出了要求,《规范》又作了明确规定。各普通高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招生行为的要求,不作违规招生宣传,不违规提前招生,不到规定区域外招收学生,不超出学校合理规模招生。高中不违背“三限”政策招生,不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不接收已按规定程序被其它学校录取的学生。各市要对所属中学的招生范围作进一步的规定,避免因界限不清造成生源的恶性竞争。同时,要认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的要求,尽快研究中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在省厅的努力下,山东省今年高中招生秩序井然。

潍坊普通高中招生 篇4

5一、培养目标 年潍坊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简章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等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

(一)不明白事项及时和张老师联系。招生安排具体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与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我校采取笔试及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考核专业综合系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各种应用能力等。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进行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或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各招生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我校对符合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项目的推免生)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手续(包括现场确认信息、照相、缴费等),且不得再参加统考。有关推免生的信息面向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办法”。我校对接收的学术型推免生、专业学位推免生在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均给予优先考虑,热烈欢迎广大优秀应届本科生踊跃报考我校推免生!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1.网上报名:报考2015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2.报名流程:考生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为确保报考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考生网上报名时要认真填写各个栏目,特别是学院代码、研究方向代码、考试科目代码等。为了确保我校能将考生录取通知书(每年7月初发放)等及时寄到考生手中,请考生务必在“通讯地址”栏内写准确本人的详细地址。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结果。考生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4.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5.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6.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有关报考规定,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校联系。

(二)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我校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

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对填报报名信息时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初试

(一)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五)考生初试成绩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不再邮寄纸质成绩通知单。

七、复试

(一)考生复试时需交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应届生需交验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并提供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应届毕业生证明)等,以供资格审查。骗取考试资格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复试资格,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情况,将扣留伪造证件。

我校对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考生,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等权威机构的认证证明,认证证明合格后才准予复试和录取。

(二)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我校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在4月初公布。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5月底前完成。

(三)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除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外),复试时,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同等学力加试的科目,是在考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进行的。具体参见我校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科毕业、本科结业、本科毕业未取得学位证者、跨专业报考者均被视为同等学力。

(四)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由我校在复试中进行。

八、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由招生单位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九、体检

体检工作具体要求见我校复试通知。

十、录取

(一)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二)考生如果因名额所限不能在所报专业内被录取,我校可根据本人志愿调剂至有多余名额的校内相近专业或者外单位。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我校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对在校生,我校通报其所在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建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我校通报相关纪检部门及其所在单位,建议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十一、其他

(一)学费与奖助学金

潍坊普通高中招生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l、课题名称:教师队伍现状包括影响教师发展的外在围紊,如学历、经济状况、继续教育状况等,也包括教师自身素质,比职业道德和态度,胜任教育教学情况及教育理念等。“发展对策”主要指方法、措施、途径及策略等,2、课题提出的背景;

今年六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基础教育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了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措施。作为落实《决定》的重要措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时推出了新世纪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全国选点进行新教材实验。根据我市实际,市教育局决定从今年始利用三年的时间全市普遍试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纲要》和新的课程标准推出了全新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要求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和评价新课程。要顺利完成此次课程改革的任务,基础在教师,关键也在教师。本课题研究对贯彻落实课程《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具有重大意义。

3、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近儿年,为了工作的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做7大量关于教师队伍的调查,但大都集中在学历达标、数量的供求关系、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调查,对教师内部素质状况(比如职业道德、胜任教学、教育理念、教学操作等)的调查尚不多见。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师内部紊质的调查研究和发展对策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基本趋势。

4、谍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及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①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深程纲要(试行)》和新课程标准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为在新世纪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②为教育局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措施提供依据。

(2)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必将丰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理论。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明确城乡普通中小学教师内在素质的现状。

(2)明确影响城乡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的外在因素(学历、经济状况、继续教育状况等)66现状。

(3)探索新形势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构有效模式和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项目

(一)城乡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1、教师队伍数量供求关系的调查(教师和职二分别统计)

2、教师工资情况调查

3、教师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调查

4、教师学历达标情况调查

5、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调查(离职进修、函投、短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自学、参加课题研究及教学研究、参加研讨会等)。

6、教师胜任教育教学情况调查(按课程改革要求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种类型)。

(二)提高教师素质的对策研究

1、关于转交教师教育现念有效策略研究

2、关于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措施的研究

3、关于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估机制的研究(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性评

价为主的机制)

4、关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有效策略的研究

5、关于提高师范院校毕业生实习质量的研究

6、关于组织教师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有效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分工及措施

(一)研究项目(一)

教师数量供求关系由人事科负责;

教师工资由计财科负责;

教师职业道德、学历情况及继续教育情况由师训科负责;

胜任教育教学情况由普教教研室负责。

(三)关于项目(二)

转变教师观念t建立有效评估机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由普教室负责,其余教师培训策略、提高毕业生实习质量由师训科负责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统计法:对教师数量的分类统计用统计法

(二)调查法;对项目(一)的调查用调查法

对于初中、小学两个学段.每学段选取三个县区,每个县市区选取三种类型(城镇、经济条件较好曲乡镇、经济条件较差乡镇)的乡镇(学校)各一处,进行间卷调查、座谈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对于高中:从潍坊一中、二中、七中中选一处,其余随机抽三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好、中、差三种类型的各一处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和个别专访。

(三)经验总结法和实验法:

对于项目(二)的研究主要用经验总结法和实验法.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编制提高教师素质的计划方案,然后分别确立不同类型的实验单位,将编制的计划方案拿到实验单位实施验证,在实施验证中不断修改完善预定的计划方案,并进一步进行归纳概括和理论升华。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

(一)成立由刘长春书记为组长纳课题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各科室的研究工作。

(二)建立子课题组,实行子课题组分工负责制,各子课题由相应科室的主要负责同志负责。

(三)调查工作2002年下半年开始,12月底比前各子课题写出调查报告,总课题组汇集各子课题报告,写出总报并汇编成册。

潍坊普通高中招生 篇6

今年的历史试题结构严谨,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符合历史学习与认知规律。具体特点如下:

1、立足基础知识,重视主干内容。

试题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如考查了儒家思想、商鞅变法、经济重心南移、科举制度、鸦片战争、近代化探索、改革开放、新中国的外交、启蒙思想、科技革命、美国南北战争、苏俄新经济政策、两次的世界大战、欧盟等。试题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淡化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强调知识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选择题通过创设材料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非选择题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所选材料通俗易懂,设问明确,有一定难度、梯度,重视学生有效信息提取的能力。

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历史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试题中的“谭嗣同选择牺牲,孙中山选择革命,张謇选择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什么”、“‘时间开始了’‘时间又开始了’”等题目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而进行的探索,更能感受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进行的奋斗与努力„„。这些题目的创设会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在这方面试题特别重视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能力等。如第21题第(3)问,通过古代“君臣礼仪”的变化这一史实,得出“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的结论。

4、体现时代性,关注社会现实,突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使学生学会理性反思,从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第22题,题目通过五个“„„之路”,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23题通过“法德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等。

瑕不掩瑜,尽管个别设问有超纲之嫌或有一定难度,但从选拔考试的角度,这份试题仍不失为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潍坊普通高中招生 篇7

“十一五”时期, 阳泉市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一个覆盖城乡的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体系已初步形成, 普职两类教育逐步走上了均衡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作为阳泉市招生考试管理部门, 我们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为阳泉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过编制和实施招生计划五年规划, 调控普职两类教育协调发展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阳泉普通中等教育迅猛发展, 一度出现了“村村办初中、乡乡办高中”的“红火”场面,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最多时达到近60家。从90年代开始, 我市加大普通高中结构调整力度, 压减整合普通高中学校, 把有条件的转办为职业高中, 到“十五”末期, 全市普通高中压减到15所, 中等职业学校扩大到17所, 但招生状况仍呈现出“普热职冷”的趋势。2005年, 全市共有19611名学生参加中考, 其中普通高中录取8204名, 中等职业教育录取2821名, 普职招生比例为3:1。为扭转这一不良趋势, 由招生部门牵头制定了《阳泉市“十一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五年规划》, 提出在坚持做到每个县区办好一所普通高中、一所职业学校的同时, 严格执行普高招生计划, 不得突破当年省下达的规模轨制计划 (每班不得超50人) 。并规定, 招生计划一经下达, 各县区和学校之间不得进行调剂。这样就把当年初中毕业生的一半甚至一多半留给了职业学校。通过发挥招生计划的导向功能, 使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得以协调发展, 既基本上缓解了“普高热”带来的社会压力, 又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实行招生计划县域 (学校) 管理, 引导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均衡协调

为了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 我市成立了“普通高中招生录取领导组”, 组长由教育局局长担任, 副组长为教育局分管普教的副局长和市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局党组成员) ,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招生考试中心, 负责其工作的具体实施。该机构的职责就是统筹全市普通高中录取, 规范高中阶段招生管理, 严格控制过热的普高教育, 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 我市针对普通高中招生跨县区“择校”的现象, 制定出台了招生计划由市统一管理, 按县域、学校划分的政策, 严禁各普通高中学校跨县区招生。2007年, 又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将优质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县域内所有初中的中考招生改革, 直接分配的比例逐年递增到招生计划的50%。对普通高中招生我们通过取消调节生指标、压减扩招生计划、坚持“四限” (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限时间) 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等措施, 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多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两个“集中管理”和一个“统一划定”。所谓两个“集中管理”, 一是普通高中招生全市集中管理 (包括统招生、扩招生) , 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均按我们市考试中心确定的录取批次和录取时间进行;二是招生与学籍相结合集中管理。具体做法是录取期间, 由我们考试中心牵头, 实施市教育局普教科与市考试中心合署办公, 一次性完成招生录取和学籍注册。这样避免了录取和注册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有效地控制住了普高乱招生的现象。同时“普通高中招生录取领导组”明确规定, 没有经市招生考试中心统一录取的考生, 学籍管理部门不得予以进行学籍备案。这样形成了招生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普通高中录取完毕后, 招生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分别向市纪委报送录取与注册数据, 由纪检部门督察, 同时各普通高中学校也公示录取与注册的学生名单, 以便让学生、家长及广大社会监督。一个“统一划定”就是全市普通高中各个批次的录取分数最低控制线由录取领导组统一划定, 同时坚持“宁缺毋滥、铁板定钉”的原则。生源好的普高学校不能突破本校计划而无限制地招生, 生源差的普高学校也能因计划未完成而降低录取分数最低控制线进行招生。“十一五”时期, 全市每个县区、学校的普通高中招生从未突破省给我市下达的招生计划, 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留足了发展空间。到2010年, 全市每个县区都有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省级合格职教中心, 高中阶段教育从布局覆盖、办学规模、教学设施、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均实现县域间均衡发展。

三、通过实行灵活自主的招生政策, 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们在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同时, 积极采取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中职招生政策, 全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一是按照招生计划, 结合县区、学校实际, 分县区、分学校进行招生任务责任分解, 招生计划到县、到乡、到校。同时我们每年都要对县及所属初中学校进行完成职教计划任务的考核, 考核的内容包括各县、校输送到各级职业高中、省内外中职、高职以及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等除普高以外的人数。二是坚持实行“五个放开” (即计划、时间、分数、年龄、地域放开) 招生政策及“随招随注”等灵活便捷的学籍管理办法。三是积极开辟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渠道。如多年来, 我们招生部门规定:中考时考生的志愿一经填报, 任何人一律不得改动。在这个大原则下, 为了引导考生合理分流, 我们又实施执行了以下规定:考生第一志愿一旦填报职业技术学校, 则不能再改报普通高中;而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普通高中, 则可以改报职业技术学校。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可以重新补报职业技术学校而不受任何限制。

通过以上措施, 我们已初步实现了由“重普高”向“普职并重”的过渡, “十一五”期间,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递增, 已由2005年的2821人增加到2010年6545人, 年均递增幅度为1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27%增长到2010年的48.1%, 年均递增3.6%。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数调整发展到17所, 其中拥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5所,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7所。阳泉的中等职业教育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实现了赶超发展、跨越式发展。

四、通过宣传中职教育发展成就与资助政策, 吸引更多的城乡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为了扭转广大城乡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 我们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 通过各类电视媒体, 以及组织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深入县城、乡村和学校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展示我市中职教育的办学成就;另一方面, 我们通过编印专门的宣传手册, 积极宣传中职学生国家和省市资助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 我市每年都要组织2-3次中职学校办学成就集中展示活动, 共出动广播宣传车近百台次, 制作宣传版面近百平方米, 编印各类宣传资料近30万份, 确保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通过我们的努力, 全市中职学校招生中来自农村和农业县区的生源比例逐年上升, 由2005年的不足40%增长到2010年的近80%, 且生源稳定、流失率低, 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五、通过发挥招生部门的桥梁引路作用, 创新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渠道、新模式

近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招生考试部门与外省、外市学校联系广泛的优势, 通过为外省市学校与阳泉本地职业学校之间“牵线搭桥”, 积极引导职业学校转变办学思路, 创新办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十一五”期间, 我们共为市一职校、市交通职业学校、市技工学校和市工业学校等本地7所中等职业学校, 与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4个省市的13所学校、企业, 以及阳泉本地的阳煤集团、兆丰铝业等重点企业, 组织牵线“联姻”17次, 配合学校发展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新的办学模式, 使阳泉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和省内外就业市场得以充分结合, 进一步推进了地区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如市交通职业学校与天津工业学校、连云港航空学校等联合开设了机械制造和航空服务专业, 招生人数占该校当年总招生数的30%。2011年我们充分发挥招生考试部门的纽带作用, 将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校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介绍推荐给我市广大考生、家长, 在我们的努力配合下, 考生、家长和该校双向沟通了解, 2010年我市有50多名毕业生选择了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再如阳煤集团技工学校, 近年来已为地方乡镇煤炭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近千名。目前, 阳泉已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采矿技术等省级示范专业 (点) 11个。其中, 市交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全国汽车工业协会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市体育运动学校连续第二轮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就业范围覆盖煤炭、化工、餐饮、服务、汽车修理等十余个行业, 就业地域从阳泉和山西省内的太原、晋中等地, 逐步拓展到省外的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9省 (直辖市) 16个地市。

总体来看, “十一五”时期, 通过我们招生考试部门和全市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阳泉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到2010年底,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59%。普职两类教育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从招生规模看, 实现了大体相当。2005年, 全市19611名中考学生中, 有8204名选择了普通高中, 占到42%, 有2821名到职业学校就读, 占到14.3%, 普职两类教育招生比例为3:1;而到了2010年, 普通高中招收8420名, 占到51%, 中等职业教育招收7545名, 占到48.1%, 普职比为1:0.91。

———从资源配置看, 实现了整体优化。“十一五”期间, 阳泉各级财政先后投入上亿资金用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学条件改善, 其中投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达3059万, 全部用于各类职业学校、县区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 共完成新建或改扩建任务2.6万平方米, 装备标准化车间11个, 添置近700万元的实训设备, 进一步增强了阳泉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

———从布局覆盖看, 实现了均衡协调。全市15所普通高中学校中, 6所学校被评为“山西省示范高中”, 而且均衡分布在全市所辖的两县三区。全市1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占到85%。阳泉已基本实现了每10万人口拥有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每个县区分布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 (职教中心) 。

———从生源结构看, 实现了合理分流。普通高中教育在控制规模的同时, 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高考成绩连续十几年稳定在全省领先水平,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以“出口”带动“入口”, 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 吸引大批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读, 实现了中考毕业的合理分流。

潍坊普通高中招生 篇8

今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印发《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16—2020年,全区普通高校招生实施教育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分五年共安排1.3万个招生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增加农村建 档立卡贫困户考生的升学机会,提高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方案》下发后,今年我区就首次安排了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2 000人,其中本科1 000人,专科1 000人。广西招生考试院在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中创新录取机制,专门设置了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本科批和专科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目前,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本科批的录取工作已完成,该批次考生填报踊跃,生源情况良好,共录取997人。

今年高考录取工作实施前,我区经过调研论证,及时调整了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的报名资格条件。一是将国家专项计划考生户籍条件由“高考报名时具有34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户籍且连续满6年”调整为“高考报名时具有上述34个县户籍且连续满3年,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二是将高校专项计划考生户籍条件由“高考报名时户籍地为5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且连续满6年”调整为“高考报名时户籍地为上述50个县的农村且连续满3年,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

为了避免专项招生计划的空缺和浪费,使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拥有更多入学深造机会,广西招生考试院在录取工作中做了有大量工作:反复模拟投档,尽量减少投档后的退档情况发生;对首轮投档未完成的计划,全部通过宣传渠道向考生公开并提醒考生填报征集志愿;主动与线上生源不足的高校协商,适当降分录取。此外,我区还组织各市县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及有关高校和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动员符合条件的学生报考,并通过区内主流媒体和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招生考试院官方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吸引大量考生踊跃报考。

目前,我区上述三项计划的录取情况良好,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录取1 963人,计划完成率为96.3%,地方专项计划录取200人,计划完成率为100%,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46人,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录取任务。

(责编 谢宗军)

上一篇:审计证据失败案例下一篇:永不褪色的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