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王艳《幸福是什么》说课稿(精选8篇)

王艳《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来说《幸福是什么》这一课的教学,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的主题是“中外童话”,本组学习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魅力。

(2)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通过默读,了解文章内容,简单复述文章内容。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三位青年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句子。,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3)说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童话”展开的,同学们通过本组文章的学习,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幸福是什么》是本单元第二篇童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4)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一)、说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生字、词语,自读自悟,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了解童话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三个青年认识幸福的句子和智慧女儿的话,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幸福的真正含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主动探究、品词析句、展示交流的学习能力。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幸福是什么》是本组的第二篇童话,前面已学习了讲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学生对童话的语言和表达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围绕导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我主要采用 “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抓重点事例、重点句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探究幸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采取:朗读感悟法、补白想象法等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乐于学,勤于思,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大环节:

一、歌声导入,揭示课题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幸福快乐的氛围,导入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用《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拍拍手,跺跺脚,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会在这样轻松的氛围当中说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有的同学会说幸福是有了新书包新衣服;有的会说幸福是爸爸、妈妈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学校的奖状……。当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理解的幸福后,我用这样一句话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那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再来体会幸福还有可能是什么?同学们读完后一定会对幸福有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幸福是什么》吧。”预设3分钟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略读课文方法,抓住导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最后让学生了解到在这十年间三个青年身上发生的事情,体会三个青年通过劳动实践,懂得幸福就是靠劳动,尽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预设1分钟。

三、合作交流,品味幸福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重在让学生结合“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来谈自己对三位青年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句子的理解。并采用补白想象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三位青年分别在治病救人、火车上、轮船上、做消防员、做花匠、耕种田地的过程中是如何感受到幸福的。如:

假使此刻你就是这位青年医生,当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你___,当病人消极绝望的时候,你___,当你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疑难杂症时,你___,当你日以夜继的翻阅医书,终于挽救了命悬一线的病人时,你,当你千辛万苦挽救的这位病人对你表示谢意时,你(他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呢?)(有想法的可以选自己最有感受的跟同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谁先来汇报。(适时点评: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诚恳的话语,鼓起了病人生活的勇气)透过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医生。

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勤劳踏实)

2.你能想象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具体做过哪些工作吗?(预设:如果你是轮船上的乘客,你会对这位船长说些什么?如果你的行李正好被这位搬运工装进火车,你要对他说什么?)

3.当你坐在飞机或者火车上时,乘务员对你问好时,你的心情如何?(开心、喜悦、满足)读出这种感觉(点名读)

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三)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当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印象的基础上,全班一起再来理解“智慧女儿”的话,就更为容易。

(如此设计,意在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的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句段,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情朗读,从而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

预设20分钟

四、拓展延伸、找到幸福

我的意图是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以突破教学难点,当学生写好时,当堂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教学到了这个环节学生其实对幸福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再总结引导到:

今天我们跟三个牧童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不过刚才通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发现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此时我在音乐播放的的同时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融入情景感受幸福。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

朗诵幸福小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对第一位青年来说(幸福是“治病救人,使病人恢复健康”的欣慰。)

对第二位青年来说(幸福是“勤恳工作,对他人有用的”的付出。)对第三位青年来说(幸福是“耕种田地,养活了许多人”的辛劳。)

对 来说,幸福是 的。预设10分钟

总结:只要用心付出,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

师:上课前同学说幸福是母亲的陪伴,做完作业的快乐,现在你能更深层次的谈谈对幸福的理解吗?

四、总结写法,感悟童话的特点 童话的故事性较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文学体裁,总结和运用更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此环节我引导孩子们结合《巨人的花园》谈谈童话的特点,更好地为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1.本文让你感觉最奇特的地方在哪?(智慧的女儿)

2.你觉得,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不直接说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青年自己寻找,这样更能体会的幸福的真正含义。)

小结:童话除了人物奇特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童话的想象非常丰富,故事性强,容易吸引读者,每个童话都讲了一个道理。)今后,我们在编童话的时候,如果借鉴这些特点,你写的童话会更吸引人。预设5分钟

师总结:(指板书)今天这篇童话告诉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让别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1分钟

四、说板书设计 幸福 是 什么 ↑ ↓ 为人治病 靠劳动 勤恳工作 尽义务 耕种田地 做益事

这堂课的板书主要以课文主要内容与童话揭示的道理相辅相成,重在唤醒学生对童话这种文体本身的特点领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理解幸福的含义,既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同时理清学生思路。

五、说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1、教师评价: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

2、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认识到自我的价值。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原创专题 篇2

《幸福是什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二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都是童话故事。本篇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二、说教法

根据童话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采用了引导自学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和课文的理解。在学习完课文时采用情境表演学习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童话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部分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意。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略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寻找幸福感。

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思考幸福是什么并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并了解文章大意。

3、自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4、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5、分角色合作表演,激发表演兴趣。

《我是什么》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的科普短文。文中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学生运用电脑自学生字15个。

2、通过多媒体演示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

其中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第三自然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数计划为一课时。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介绍水的科普短文。水与学生朝夕相处,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会对自然现象有不同的感受,也会对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我所教学的班级又属于玉林市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课程推进项目实验班,班级安装有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老师可以通过控制台监控学生的电脑,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从学生实际和班级的有利条件出发,选择多媒体演示法、自学辅导法、技能训练法和网络交流法进行教学,潜在的优势如下:

1、用多媒体的虚拟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多媒体模拟蒸发实验,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在学习生字时,学生可通过与电脑的人机交互学习,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3、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突破教学。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的限制,他们对许多事物缺乏想象力,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运用多媒体的集成性图文并茂,形象地演示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4、利用多媒体的丰富性解决教学难点。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我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动态的信息,这样既能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也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些直观感性材料,因此,在学法上,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在导入时通过多媒体摸拟蒸发实验,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疑问去读书,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提问的能力,还使学生主动地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利用各种媒体信息进行自学,为学生提供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在教学水与人们的关系及内容的时候,根据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信息量大,形式丰富多彩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导航下,通过网络索取水做好事和坏事的资料,与大家同共分享、交流,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为了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自我检测,巩固发展这一环节巾,学生通过留言板的形式进行反馈,评一评自己或别人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与表现,培养了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实验导入,质疑激趣

1、课件播放蒸发实验。

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让同学们自渎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点击识字进入学习。(识字中包括跟我学考考你和小资料库几项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任意选择进入)

3、猜字小游戏。

4、还有哪些字词记不住的,勇敢说出来,请小老师教一教。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再次读课文(朗读或默读)。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用笔标出有关词语。

3、找山我的几个名字。

4、水的变化中你发现水变成什么是你最难理解的?

⑴水的`形态变化:

①同学互相介绍水的形态变化。

②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③画一画。

④课什展示、理解落、打、飘、滚、贴等动词。

⑤指导朗读。

⑵水的不同状态:

①这段话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②利用课件展示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是怎样的情景。

③指导学生读出由静而动、由慢而快的变化。

⑶与人们的关系:

①水的温和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有时候很暴躁?说说你对水的评价。

②学生交流收集的水的好事和坏事的资料。

③用赞赏和悲伤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5、齐读全文。

四、自我检测,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1、下面的字词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升、袍、披、冷、雹、晨、

露、冰、晶、冲、毁、灾、猜。

2、课文我读得:

流利、有感情( )很流利( )再努力( )

3、想一想,评一评自己这本课的的收获与表现。

五、拓展延伸,实践领悟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2、做蒸发与结冰的实验。浅盘子里的水哪里去了?碗里的水放到冰箱中去怎么变成冰了?

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疑问去读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积极性,体现了兴趣先导。

学生自行操作电脑,自己学习,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合作学习。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脑游戏对识字进行检查、巩固。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既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又渗透了阅读习惯的培养。

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使他们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动态信息,弥补了传统教学呆板固化的不足,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说课稿--什么是周长。潘正刚 篇4

潘正刚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验证与交流,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因此,我对本课做以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活泼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获得对图形和空间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面认识和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做好铺垫.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力目标:初步探索测量计算几种简单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图形的周长。难点: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新课标重视以体验入手,让学生主动感受知识。我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力争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在知识点的教学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图形入手,有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有图片、有实物,其重点还是要抓住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教法上,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搭建探究的平台,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互动中生成新知。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的含义

创设两只小蚂蚁围着树叶边线赛跑的情境。通过课件的动态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

(二)联系生活,建立周长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个是“描一描、说一说”,让学生动手描一描两种树叶和图形的周长,直观感知周长的意义。在学生充分动手之后,通过课件的演示,将学生易犯的错误展示出来,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是“封闭”的――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另一个活动 “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说物体的周长。这个活动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三)实践操作,强化周长的概念

1、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课本上几种图形的周长,在本环节最大的亮点就是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用皮尺量;有的学生用线绳量;有的学生用直尺量;有的学生用卷尺量。学生将知道不同的图形,测量的工具可能不同,就算是同一图形,也有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估一估、量一量。

一个气氛活泼的活动。先让学生估计、测量老师的腰围,随后同桌之间相互测量。借助这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学生发现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拓展练习,深化周长概念

两只小蚂蚁又要比赛了,而且改变了比赛的场地,再次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平行推移的演示,学生发现图形不同,周长可能相同,培养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五.设计的特点

《幸福是什么》优秀评课稿 篇5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篇幅较长的童话。讲述了三个青年在智慧儿女的引导下,寻找“幸福”真谛的过程。为此本文借助童话史诗般的文字告诉人们“幸是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这篇文章的主旨很明确,但是要让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语言,感悟哲理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设计了以关键问题“文中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认识幸福”为核心,引领学生去探寻“幸福是什么”这一文章中心。又以“填写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记录单为任务驱动,驱使学生层层剖析“幸福是什么”的本质。教师以这两条主线进行组织与教学,指导学生自学。

在这两条主线的教学中,教师还通过十年前、十年后的三个青年做事的行动与语言等,通过朗读,感悟“幸福”的含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漫谈“幸福”,课后再谈“幸福”。

课前,导入时,请学生自由谈“幸福是什么?”。学生在课前对“幸福”没有真正的理解与思考。所以学生谈的最多的则是:

“给爸爸妈妈干活,就是我的幸福。”

“爸爸妈妈相亲相爱,这就是我的幸福。”

学生在课前谈的“幸福是什么”。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只能说是对“幸福”的模糊感知,是对“感恩”情感延伸到“幸福”之中。

学生带着核心问题在文中梳理三个青年寻找幸福之路,将梳理的成果记录在记录单中,此时,教师再次让学生谈透过这三个青年的寻找幸福之路,再来谈谈“幸福是什么?”。此时,学生能悟到:

“要劳动,不让爸妈受累。”

“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别人快乐了。我就快乐了。”

别小看了导入时的闲谈“幸福”和总结时的再悟“幸福“。这两处看似随意设计,老师随口一问,恰恰显示老师对文本的精巧预设。导入时“谈我的`幸福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基于显示对“幸福是什么”的原有任职和理解,是向山在没有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是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对幸福最本真的认识。可以称之为对幸福的前认识。而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山读、悟、写之后,对“幸福是什么”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感悟到“幸福不仅仅是享受,更多的则是给予。给予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所以总结时的“悟幸福是什么”是向山对幸福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重新修正和新构的,完善了学生对“幸福观”的准确认识,帮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幸福观”,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心理健康、善良阳光的人。这就是本文教学透过文字向学生渗透德育等非智力情感因素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感染学生。

幸福鸟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幸福鸟》。下面我就对本课第二课时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幸福鸟》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幸福鸟,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动人的西藏民间故事。文章歌颂了旺嘉不畏艰险,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故事情节生动,描述具体,语言通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语言。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能力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②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幸福来之不易,要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得到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情感。难点: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

二、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好奇心强,因此本课教学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就是情境教学法;同时我秉信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之能和谐发展。”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比比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代讲,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即赏析教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的,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四个板块进行

一、播放歌曲,感知乐趣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将学生带进对幸福的美好的憧憬里。

2、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提升认知

(一)前后对比,直观感知

上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旺嘉家乡前后两张图片,(课件出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画面)抽生说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看看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两幅画面的?学生通过图文对比看过之后体会到了旺嘉家乡人们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我相机指导朗读变化前读出人们悲凉、对幸福渴望的心情,而变化后的家乡采用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这样的比较后,我随即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出示文字比较)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感悟对于这样开头和结尾两段结构大致相同,句子几乎一一对应,首尾照应的特点十分鲜明,这就是——前后照应。

(二)重点品读,强化感悟

旺嘉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接下来我把重点放在文本的的二部分:重点分析,图文演示,读讲结合,突破难关。我首先提出学习要求:通过多媒体出示图表,让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填写。(课件出示 ——表格)实施中,我把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令自己感动的一关找到并读出自己的体会。我没有完全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依次来讲,因为多媒体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开图文动画(课件演示),两者的结合有效的帮助了学生理解文本。

例如在了解第一关时,当画面定格在这(课件出示——第一关动画),旺嘉那血淋淋脚印出现在画面中,这揪心的一幕令他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在为旺嘉担忧的同时又被他的坚强勇敢所感动,那一瞬间,无需更多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抓住学生此时的情绪,我出示文字灯片,请一个合作小组的同学朗读。(课件出示)“妖怪吹了吹长胡子,平坦的道路立刻变成了乱石滩,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huá)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引导学生画记动词,体会旺嘉的勇敢,再相机指导朗读,并分两大组有感情地比赛读。学生们在这样的学法中更进一步提升了对文本思想上的感悟。

虽然多媒体能很好的辅助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会有缺陷。例如在旺嘉过第三关时,(课件出示——第三关动画)画面中得的旺嘉摸索着前行时的艰难学生体会还不够深,于是我让一个学生闭上眼睛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当学生跌跌撞撞走上来时,他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更领悟到旺嘉爬雪山的艰难。我抓住契机让该生用自己的体会读文本,再大组读,齐读,做动作配合读,孩子们的情绪更高涨,升华了。

最后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学生汇报时,我不对学生进行限制,喜欢先汇报哪部分,就先说哪部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自读感悟、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等方式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读懂课文内容。

(三)引导想象,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所以,当旺嘉终于站在幸福鸟面前,幸福鸟驮着旺嘉飞回家乡时,我打出课件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旺嘉会对幸福鸟说些什么?乡亲们看到旺嘉又会是怎样的情景?旺嘉和家乡的人们会过上怎么样的生活?我让同学们随着旋律充分想象,畅所欲言,我告诉他们:你们的想象有多美,他们的生活就会有多幸福!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当音乐嘎然而止,同学们都还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回到现实时,他们内心里的情感还在涌动,喷发。“同学们,你们知道幸福是靠什么得来的?”这样直白的问话显然是多余的了,因为在整堂课,读、讲、听、看、想等的设计里已经水到渠成的让他们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同时他们也在暗自为自己加油打气,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旺嘉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不畏艰险敢于追求幸福的人。随即我进行了课文总结,点明情感目标,并给他们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体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我将板书设计为三部分:盼望幸福;寻找幸福;得到幸福。这样简洁明了,又突出了文章的内涵。板书:

盼望幸福 寻找幸福 得到幸福(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反思】

语文优秀说课稿——《提醒幸福》 篇7

一.教材简析 1.课文出处

《提醒幸福》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选自新教材(2000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第一单元。

2.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

3.课文特点

本文作者以自己对幸福的深刻理解和体验,给我们道出了“为什么提醒幸福”,“幸福的含义是什么”和“怎样享受幸福”。文章语言清新,含义深刻,在娓娓道来中让人有一种心灵的震撼。

4.《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变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优美而富丽的语言 2.感悟幸福、珍惜幸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本文优美而富丽的语言

2.难点: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中感悟幸福、珍惜幸福 四.教法选择: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学法指导:根据新课程要求,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六.教学时数安排:本课为自读课文,拟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新课导语

同学们,幸福是人生最美好的滋味。在你十几年的生活历程中,给你印象最深,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贴近生活,引出话题,初步感悟幸福。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

(1)作者对幸福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解,哪些地方最能引起你的共鸣?(2)既然我们已经感受到幸福,为什么还要作者提醒幸福呢? 设疑激趣,引导阅读。(二)内容研讨及语言品味

课文中有许多文字优美、意味隽永的句段,尤其是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研讨品味这两类修辞的句子。

1.品味文中有关幸福的比喻句,学会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2.品味文中有关幸福的排比句,学会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3.品味语段,质疑讨论。

在以上语言品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段的品味,从中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 作者在文中提醒我们要重视身边的幸福,珍惜眼前的幸福,那么作为学生是否应该只停留在享受眼前的幸福当中呢?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看待幸福?如何创造幸福。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反复朗读使学生对幸福的体验得以升华。学生的朗读、评读、师生的研讨构成了教学活动全方位的互动,使教学形式的平等对话真正得以实现。

这样设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敢于质疑并在质疑中思想得到升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布置作业

举行一次亲子活动并写一篇有关对幸福体验的日记。活动指导:

同学们,享受别人的关怀是一种幸福,给予别人一份温暖也是一种幸福,为了让同学们在生活中体验第二种幸福,请同学们回家进行下面的活动:

1.给妈妈送一份有意义的礼物或帮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然后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

向快乐和幸福出发说课稿新 篇8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学习。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向快乐与幸福出发》,对于今天的说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说板书、六是说教学反思,以下我将做具体介绍。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余国良主编的《心理健康》教材,此教材内容贴近中职生。旨在普及中职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以及良好行为的养成。全书图文并茂、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而此次说课的内容是成长篇中第三单元第12课《向快乐与幸福出发》,本课时是成长篇最后一篇,它是篇章的结尾,在本章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认识自我快乐成长的必备知识,同时是上一课“做情绪的主人”的知识承接内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适应的能力,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职生。

(二)教学目标

依据本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了布鲁姆的三维目标,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阳光心情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心理潜能的发展,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法等方式,在分析案例,参与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处理消极情绪、自我控制、自我修炼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中职生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生活中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觉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职生。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三维目标明确教学预期,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教学重难

针对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调适情绪的方法以及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化解和修复负情绪;(2)破除用绝对化和过分概括化等非理性思维看问题的习惯。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此知识点较抽象且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无此方面的理论基础,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班级是高二年级中专57班学前教育专业,该班级是由傣族和哈尼族组成的女生班,思想活跃、善于思考问题,对课程的活动参与积极性高,学习主动性强,动手能力强,有很强的班级团队意识,并且对心理健康知识非常感兴趣。但近来班级的氛围比较浮躁,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有微妙的变化。据调查学生出此情况,主要有宿舍成员不打扫宿舍卫生,引起宿舍矛盾;班级参与学校技能比赛,参赛选手选拔冲突问题;自己的绘画原料莫名丢失等。所有问题堆积在一起,学生难以调适心里的烦恼,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堆积,找不到调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情绪释放突破口,重新找寻快乐。

(二)说教法:

根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讨论交流法,体验法等,引导学生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教学案例引发学生深思,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进行预防式教育。

三、说学法

有人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学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集体讨论和情感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挥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习,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反思。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分配:本节课45分钟课程导入3分钟、分享快乐5分钟、寻找快乐18分钟、获得快乐心理体验13分钟、传递快乐3分钟、小结及作业布置3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班级成员分为5组,每组10人,围成圈坐好,教室布局左右各两组,教室中间偏后一组。

(2)教师准备一张1K设计好的板报

(3)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彩色小卡片,卡片上制作出代表自己快乐心情的文字或绘画。

图片导入:

上课伊始,我便向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张人人板着脸严肃的照片,一张人人微笑的照片,并提问学生:以上这两张图片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我来引出每个人都希望快乐并幸福着,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向着快乐与幸福出发”来一个探寻快乐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追寻快乐的共鸣,导出新课。

学习新课:

(一)分享快乐

活动内容:快乐卡片

每个学生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快乐卡片在小组内分享,分享结束,在一首《欢乐颂》音乐声中将快乐卡片依次粘贴到教师准备的1K板报上。教师总结快乐是可以分享的,积极的情绪是有感染力的。这里给大家展示一小段活动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逐步导入新课内容,引发学生对快乐的感受,以及体验快乐心情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二)寻找快乐

1、在学生感受到快乐之后,我引出让我们来帮助一个心存烦恼的朋友找寻快乐,进入快乐之旅第二站,在“寻找快乐”这一站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引导学生探寻“寻找快乐”的方法。首先主要以心灵故事王晓荷的案例故事为主线,通过假设自己为王晓荷的同学,以帮助王晓荷寻找快乐为目的,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流程有我先播放动画案例故事,之后提出问题故事中的王晓荷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以及产生此情绪的原因?(2)假如你是王晓荷的同学,你要怎么帮助王晓荷摆脱烦恼,找寻快乐?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完把观点整合,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我将要点写在黑板副版上,方便之后归纳。【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性较强的视频展示案例,丰富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着帮助人的心理去完成任务,增强学习趣味性,让学生讨论,小组成员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终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我进入到第二个环节,我也来给王晓荷支支招,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像王晓荷同学一样的事件,被众多的情绪包围,有喜有怒,有开心、快乐,也有焦虑、痛苦。那积极地情绪会成为我们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消极的情绪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还可能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这样一段话的过渡,引出实际上情绪是可以调节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有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调节法,合理化想法,主动寻求心理援助法,我在讲解调节情绪的方法的过程中,引用实际生活例子以及王晓荷的故事,进行讲解。对学生容易产生极端化想法的内容,进行解释,比如合理发泄法中,将不合理的发泄法以漫画的形式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理智调控法,从中带领学生破除用绝对化和概括化等非理性思维看问题的习惯,突破难点知识。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细致讲解,比如说合理化想法中的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通过引入伊索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次在这里我加入一个活动,请学生品尝柠檬水活动,通过请学生品没加糖和加糖的柠檬水,以及提问假如加盐的柠檬水会怎么样,让学生感悟出其实要想快乐的生活,可以在生活中加入调味剂,当然看你加什么样的调味剂,可以是糖,也可以是盐,快乐是可以选择的,看你怎么选。为此引导学生可以把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当做调味剂,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儿,加点调味剂,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此部分内容的设计完成了教学目标,其次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适时归纳重要知识点,侧重重难点突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引导学生掌调节情绪的方法。

3、通过我的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此刻引入第三个环节,心灵交流。我鼓励学生敢于在组内与同学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发生过的情绪冲突事件,让组内同学为其摆脱消极情绪支支招。学生运用情绪调节方法帮助身边同学,可考察学生掌握情况。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三)获得快乐心理体验

1、在学生掌握了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之后,我引入第三个环节获得快乐心理体验,这里有两个活动,创编故事和情绪面对面活动。首先进入到第一个活动创编故事,在这里我出示了老太太的烦恼故事的漫画,漫画中没有任何提示,只有人物情绪。然后请学生根据漫画自编自创故事,之后再请听故事的学生谈谈听完故事的感受。我归纳出:任何事情,换个角度想想,心情会不一样。这里给大家展示一小段上课视频。

【设计意图】创编故事的活动设计,结合了学前教育的专业优势将专业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专业带给大家的乐趣,学生自主创编,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再通过故事,感悟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2、之后我进入到第二个活动情绪面对面活动,在活动前说明活动规则:要求出10人参与游戏,5人一组围成内外套圈,内外圈人要求两两相对站好。要求一开始内圈同学当镜子,外圈同学当照镜子的人,外圈同学在老师的口令下做动作,动作要求有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我的口令是喜、怒、哀、惧。之后内圈的同学模仿外圈同学的动作,两个动作之后,互换角色。做完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参与的同学和没参与活动的同学纷纷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出: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面对生活。这里给大家展示一小段上课视频。

【设计意图】情绪面对面活动的设计,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教学中来,融入到快乐的氛围之中,通过活动,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是可以选择的,看你怎么对它。

3、活动完成之后,课堂将进入尾声,那让老师来总结一下其实一个人想要快乐很简单,只要你去选择快乐,在生活中加入可口的调味剂,并且记住生活和学习中,凡事儿换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原来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试着去把自己的坏情绪修复好,试着尽可能的不用坏情绪去影响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当你面对他时,你笑,生活笑,你哭,生活也会哭。试着去帮助其他人,试着将你的快乐传递开,你会发现快乐时刻就在你身边。

(四)传递快乐 《幸福快乐歌》

我说明今天的课达到尾声,我们用歌声去传递快乐,让我们一起歌唱幸福快乐歌,全体同学起立,请一位同学开头。

【设计意图】:在课堂结尾,以唱歌结束,起到升华的一个作用,可以让学生对本堂课印象深刻,相对应的对本堂课学到的知识产生催化效应,更好的吸收。也让学生明白让自己快乐了,才能传递快乐,传递快乐靠行动,做一个有爱、快乐的中职生。

(五)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完成情境问卷,遇到这些问题,你该怎么办?(1)参报技能比赛自己准备了好久,却没被选上

(2)没打扫宿舍卫生与舍友吵了一架,舍友联合其他同学不与我交往(3)今天上课没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对你表现不满(4)妈妈心情不好,迁怒于你

2、结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及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本节课带给我的感悟与收获?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向快乐出发。因此在评价学生情绪时,采用情绪检测法和自我评价法。在情绪检测法中,采用情境问卷法,通过设计一些与本班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在自我评价中,通过写学习本节课我的感与收获来考察。

五、说板书

一、分享快乐

二、寻找快乐

三、获得快乐心理体验

四、传递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系统的板书使课题内容脉络更加清晰,有趣的课题,吸引学生对整堂课的期待,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课堂氛围,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反思:

【王艳《幸福是什么》说课稿】推荐阅读:

上一篇:星巴克感性营销下一篇:827考研试题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