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品味诗歌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三、自学交流 反复诵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
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
4.理解“树”的形象。
四、展示点评1.预习检查。
学生展示,师当堂纠错及评价。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二部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 “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在诗中作者借助想象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五、达标检测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磅bó( ) shǐ( )志 hàn( )海
香chún( ) yǒu( )黑 chì( )热
二)、诗文名句默写。
. ,中间小谢又清发。 2.俱怀逸兴壮思飞, 。
3.抽刀断水水更流, 。 4.塞下秋来风景异, 。
5.浊酒一杯家万里, 。 6. ,小桥流水人家。
7.夕阳西下, 。8.人不寐, 。
三)、请在原文上修改下列句子的语病。
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2.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3.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4. 由此看来,热带沿海和岛屿周围,到处都能长出椰子树来,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四)、填空题。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当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在诗中用 的修辞手法,充分展开想象,借 的形象,讴歌了美的心灵,抒发了人生理想。
雷真民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指导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1、初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2、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作用。
【学法积累】朗读点拨疏导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所了解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所知道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______周年而写的,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之情。(13,崇敬、怀念)
3.我所掌握的字词音、形、义。
4.我对课文的理解:
(1)用诗句填空。在诗中“有的人”一指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一指_________的人,我喜欢第____种人,鲁迅属于第___种人。(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2)“纪念鲁迅有感”中“感”是_____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感受、感慨,议论)
(3)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第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6、我有问题要与大家交流
二、课堂导学
(一)预习展示
(二)课堂探究
【一】导入课文。
(板书文题、作者)
【二】研读课文。
1.课文诵读
(1)听录音范读,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可以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感情等几方面评价)
(2)学生朗读展示,学生评价。
师: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反复朗读一定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下面请同学们或自主或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2)读诗歌第一小节,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板书加点的词语,下同)
①这节诗中有两个“活”两个“死”,你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吗?
明确:第一个“活”是指躯壳活着,第二个“活”是指生命永存。
第一个“死”是指灵魂腐朽,第二个“死”是指失去生命。
②为什么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明确:因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虽生犹死,他们的行为,为人民所痛恨,他们的生活,为人民所不齿,他们的生命,在人民心中早已腐烂发臭。
③这种人是什么人?
明确:反动统治者
④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明确:因为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⑤这种人是什么人?
明确:鲁迅及革命者。
⑥小结第一段的内容: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
(3)读诗歌第二至四段,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①第二至四段三个小节,分别从那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明确:从“对人们的态度”、“对人生的追求”、“对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表现。
②“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指给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③怎样理解“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明确:鲁迅先生以彻底革命的英雄气概,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④为什么“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明确: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欲,他们势必要欺压别人,剥削别人,所以他们活着,别人的利益就要受到侵害,别人就不能好好地活着。这句诗说明,反动统治者与广大人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
⑤在这三个小节的诗行中,你觉得那几个词用得形象生动。你能找出来品味一下吗?
明确:“骑”这个典型动作,加上“呵,我多伟大”这句典型语言,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残暴无耻。
“俯”这个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反动统治者想“流芳百世”。
“情愿”写出了鲁迅的人生选择,他选择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不能活”写出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对统治者的骄横残暴。
“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写出了鲁迅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精神。
⑥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除了副标题里提到“鲁迅”名字,诗中并未出现鲁迅二字,你能从诗中找出能使你想到鲁迅名着的提示诗句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提示性诗句略)好处:暗合题目,既含蓄、又形象,增添诗味。
(4)读诗歌第五至七段,小组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①“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明确: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但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界上,精神早已腐朽,灵魂早已死去,他们为人民所不齿,因此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②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③你能把两种人不同的表现及相应的结果连在一起吗?
明确:骑在头上------把它摔垮
俯下身子------永远记住
名字刻入石头------名字烂得更早
情愿作野草------青青野草
别人不能活------下场可看到
多数人更好地活------抬举得很高
男生读表现,女生读结果,教师板书。
④这三个小节的诗中,你认为哪几个词用得好,找出来品味一下。
明确:“摔”字表现了人民群众力量之大。
“垮”字写出了反动统治者失败的命运。
“记住”表明鲁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烂”字表现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的强烈憎恶之情。
“很高很高”是诗人对鲁迅的热烈赞颂,是对鲁迅的热烈拥戴,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鲁迅的无限爱戴。
(5)背诵全诗,归纳主题。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及革命者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了解文体知识及作家作品
学习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2、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3、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本文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一、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 ) 德馨( ) 苔( )痕
鸿儒 ( ) 案牍( ) 西蜀( )
二、合作探究
1.重点词理解,解释加点词
(1) 有龙则灵 (2) 有仙则名
(3) 斯是陋室 (4) 惟吾德馨
(5) 谈笑有鸿儒 (6)往来无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9)可以调素琴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4.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
三、课堂检测
1.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记述实事、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2. 《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雷真民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我会掌握说明文有关知识。
2.我要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3.写简单的说明文。
二、【自主学习】5分钟(读、记说明文相关知识)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①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③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总--分”式结构。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老师解题,学生介绍作者。
1.说明文的方法: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
四、【当堂检测】13分钟,(选做1、2题,必做3、4题)
1.说明文的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或好处
1.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便于读者更明白
2.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使说明的内容更,更具,使文章。引用古诗:使说明文具有诗情画意。
3.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使说明对象的……特点
4.准确地列举数据来说明 使说明的对象,、,力。
5.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的说明……;或使说明对象,。
6.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 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能准确,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8.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 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更加。
9.通过描摹事物的形貌来说明事物 使被说明对象、
10.用图表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明对象 使事物解说,使人,而且。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例一:“大面积”词
。
例二:“野生”一词。
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排除了胡编的。
五、【小结】4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写一篇说明文
雷真民
Lesson 45:Wang Mei’s First E-mail
共8课时,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的词汇:till yet problem advantage disadvantage 2.识别的词汇:chat
3.重点:⑴如何使用not…until…和from…till…./from….until…表达时间
⑵固定句型:①ask/tell sb.to do sth.ask/tell sb.to do sth.②怎样使用right now
一、自主预习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的提示完成单词:
① May I sto Li Ming, please.② Can I take a mfor you?
③ Li Ming won’t be at home teight o’clock.④ Who athe phone? ⑤ Don’t worry;he’ll be back soon.⑥ What are the aof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二、预习自测
把下面汉语翻译成英语
1.收到你朋友的电子邮件__________ 2.给你的笔友发信息_________3接电话_________ 4.等一会儿_________ 5别担心_________6.在网上交谈 _________7她最喜欢的节目_________8.一个好主意_________9.几秒钟_________
10.一个电子邮件地址 _________
三、重、难点点拨(知识拓展)1.I’mHe is not here.=He is not in.=He is not at home.=He is out.right now: at this moment / now
right now: at once / immediately立刻;马上
eg:我们马上出发.We set of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e ht o’clock.not…until….=not…till….直到…..才….from…till…./from….until…(时间上)从…时候到…时候
eg:The mother waited_____ morning_____ night for her son to comeback那位母亲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在等她的儿子回来.wait a moment : wait a minute wait for sb./ wait for sth.等待… ①他正在等公共汽车。
He is _______ _________ the bus.②比得正在等他的朋友.Peter was______ _______ his friend.③他正在公共汽车站等.He is________ __________the bus station.● 生成问题(解决学生预习中出现或新出现的问题)
四、当堂检测 ⑴巩固基础 完成句子:
1.Wait a moment.I have to______(接)the phone.2.Brian often____________(收信)e-mails from his friends in China.3.There are no________(问题)for the workers to finish the building intime.4.Could you take a ________(消息)for me, Jim?(2)选择填空
1.The teacher asked me ____ talk with others in class.A.not toB.don’tC.to notD.not 2.My mother made me ____ for her here.A.waitedB.waitC.to waitD.waiting 3.My cousin told me to ___ English.A.taught himselfB.teach myselfC.taught myselfD.teach himself 4.I am sure you will succeed _____.A.in the endB.by the endC.on the endD.to the end 5.Can I take a message Kate?A.withB.fromC.giveD.for
6.-----I called you again and again last night but there was no.----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A.answerB.askC.requestD.information 7.He won’t be backtwelve o’clock.A.atB.tillC.toD.from
五、课堂小结
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作好笔记
1、利用工具书解决重要实词的音、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重点语句翻译、理解,尝试背诵全文。
二、导学题:
(一)字词积累:
1、初读课文,为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吏事 ( ) 寡学术( ) 阖户启箧( )( ) 既薨( )
龌龊( )( ) 奏牍掷地( )( ) 补缀旧纸( ) 卒用其人(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及划线词。
1. 少习吏事
2. 寡学术
3. 及为相
4. 手不释卷
5. 每归私第
6. 阖户启箧
7. 读之竟日
8. 及次日 临政
9. 处决如流
10. 既薨
11. 发箧视之
12. 虽多忌克
13. 龌龊
14. 循默
15. 尝奏荐某人为官
16. 普明日复奏其人
17. 太祖怒
18. 碎裂奏牍掷地
19. 补缀
20. 普颜色不变
21. 复奏如初
22. 太祖乃悟
23. 卒用其人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回答)。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举例分析赵普的性格特征。(紧扣文中相关词句)
(三)资料链接:
作者________ (公元922年-公元992年8月14日),字则平,______(朝代)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封魏国公,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 他年少时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在赵匡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课中参与(实战演练区)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文言词“以”“其”“之” “为”“而”的意思。
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普又以其人奏:
4、跪而拾之以归:
其:1、未有其比:
2、普明日复奏其人:
3、普又以其人奏:
4、卒用其人:
之:1、读之竟日:
2、发箧视之:
3、跪而拾之以归:
为:1、及为相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而: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跪而拾之以归:
(二)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尝试翻译全文,特别是下列重点句子。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6、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7、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8、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9、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0、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课后参与(拓展延伸区)
一、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4分)
以语使 讶其文
及启封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2、选出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师惊异之,以语使”相同的一项( )
A、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跪而拾之以归 C、不敢以故人之私 D、徐喷以烟
3、翻译下面句子,翻译时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译:
4、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分)
二、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主持考试。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乃先具姓名以白上 当斫汝头以谢众
取舍汝当自决
6、翻译下列句子。(2分)
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7、回答问题。 文中太祖的一段话义正辞严,语气激烈,使用了“ _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反问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第16-20回
(一)补全回目
16、 观音院僧谋宝贝 ________ 17、________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 、观音院唐僧脱难 ________ 19、 ________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20 、 ________ 半山中八戒争先
(二)填空题
1、“只见半空中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个妖精是________ 。
2、“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________ 。”(人物)
3、 观音禅院 中, 老住持 金池长老 为谋占唐僧的 ,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________ (人物)借来 ________ 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________ 山的________ 怪趁火偷走袈裟。
4、悟空上山寻妖索袈裟。第一次与那怪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变作________
被那妖怪识破后,又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负。最后只能请来________ ,悟空变作
,顺口儿滚下那怪的肚里。最后,那妖怪到 ________ (地名)做了守山大神。
5、________ (地名)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 太公之女高翠兰 迷惑妖怪,后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逃到 ________ (地名),取出一柄 ________ 来战。那妖怪本是 ________ 临凡,只因投错胎,以相为姓,唤名________ 。 ________ 给他起了法名 ________ ,________ 又给他起了个别名________ 。
6、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 ________ ,遇到________ ,得《 ________ 》一卷。
7、 黄风岭黄风洞 ________ 的先锋________ 将________ 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nuò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________ 打死。(填人物)
(三)写出以下地名:
① 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闹聒聒,山禽对语;舞翩翩,仙鹤齐飞。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冉冉,杂草万般奇。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真个是景致非常幽雅处,寂然不见往来人。 ( )
② 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 ( )
③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薛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不遇幽人,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 )
④ 竹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 )
《赵普》导纲答案
一、刘宣苦读成才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日日夜夜(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春秋》,老师惊异(于)他的才能,把(这件事)告诉卫使,卫使便给他优良的待遇,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感到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开始认识了刘宣,而且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大了。
1、告诉 对……感到惊讶 等到 更加
2、A
3、(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4、(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二、宋太祖怒责宋白
译文: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假托是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适不适合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极其恐慌,更改红榜,让它符合人心之后再公布。
5.报告,告诉
砍 谢罪
决定
6、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
7、何为白我? 我安能知其可否? 加强语气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第16-20回
(一)补全回目
16、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17、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19、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20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二)填空题
1、“只见半空中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个妖精是 猪八戒 。
2、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duǒ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 黑风王(黑熊精、熊罴怪) 。”
3、 观音禅院 中, 老住持 金池长老 为谋占唐僧的 锦襕袈裟 (锦襕佛衣) ,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 广目天王 (人物)借来 辟火罩 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 山的 黑熊 怪趁火偷走袈裟。
4、悟空上山寻妖索袈裟。第一次与那怪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变作 金池长老 被那妖怪识破后,又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负。最后只能请来 观音菩萨 ,悟空变作 一粒丹药 ,顺口儿滚下那怪的肚里。最后,那妖怪到 落伽山 做了守山大神。
5、 高老庄 (地名)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 太公之女高翠兰 迷惑妖怪,后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逃到 云栈洞 ,取出一柄 九齿钉耙 来战。那妖怪本是 天蓬元帅 临凡,只因投错胎,以相为姓,唤名 猪刚鬣 。 观音菩萨 给他起了法名 猪悟能 , 唐僧 又给他起了个别名 猪八戒 。
6、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 浮屠山 ,遇到 乌巢禅师 ,得《心经》(摩诃般若bō rě波罗蜜多心经 ) 一卷。
7、 黄风岭黄风洞 黄风怪 的先锋 虎精 将 唐僧 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 猪八戒 打死。(填人物)
(三)写出以下地名:① 浮屠山 ② 黄风岭 ③黑风山 ④ 高老庄
侯晓旭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学习流程:
一 初读感悟。
1、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2、认读生字并注音:
( )( )( )( ) ( )
派遣 太监 魁梧 抱拳 扶老携幼
( )( ) ( ) ( )
瓷器 脱缰野马 撕裂 威胁
3、理解词语:
万里无云: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扶老携幼:
严阵以待:
4、再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二、尝试分段:
(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
第一段( ):写 (可几层?)给每层加个小标题,分别为
第二段( ):写 。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详略精当的写法。
2、通过学课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
学习流程:
一、 精读课文。
1、课文是怎样分别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2、郑和远航的船队所到之处,情况如何呢?
3、课文中写了几次风险,分别是什么呢?
4、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二、自我检测: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佛 ( ) ( )
率 ( ) ( )
2、判断,是比喻句打对号,不是的打错号。
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
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
3、按要求写词语。
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
形容风浪大的词语:
形容气势大的词语: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郑和第一次远航可以分成( )--( )--( )。
郑和远航,( ),( ),( ),达到了当时世
界航海事业 的顶峰。它表现了( )的探索精
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三、自我小结:
寨沙镇中心校池仁秀
教学要点: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三个连续动作的词语写句子,能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能仿写。
3.能找出重点句,了解蝴蝶谷的特点,能用画笔简单地画出蝴碟谷.一、读生字组词。
祖()源()景()赶()批()
季()茂()撒()丛()
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三、个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划下来。
3“山谷”指的是什么样的地方?
4.人们为什么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分析:
1.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蝴蝶多?
2.用“∆∆ ”标出蝴蝶动作的词语。学用三个连续动作的词语写句子。
1.早上我()进教室,()出书,大声地()起来.2.我的书掉在地上,我()下腰,()起来,把它()书包里.3.()
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
1、这段话有()句,主要写()
2、.文中介绍了几种情况下的景色?找出有关的句子.3.读词语,我能写几“金光灿灿 ”这种结构 的词语。
金光灿灿()()()
雪白 火红 天蓝 草绿金黄 银灰红通通 白茫茫 白花花 黑乎乎 黄澄澄蓝湛湛
绚丽多彩 万紫千红五光十色灿烂夺目 姹紫嫣红 色色俱全 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4.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这是一个()句子。把()比作()?
你能照样子写一句话吗?
()像().五、蝴蝶谷的景象是多么的迷人啊,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那么蝴蝶是怎样欢迎前来观光的游人的?自由读课文四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祖国的宝岛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1、积累字词:嗫嚅恍惚风靡翘望沮丧潦草妨碍不约而同(初级目标)
2、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概括出文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中级目标)
3、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生动、细腻地描写。(高级目标)
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走近作者
王安忆,母亲茹志鹃,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不作识记要求)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靡()脸颊()嗫嚅()沮丧()妨碍()倔强()huǎnghū()轮kuò()liáo()草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等到他不用牵也能走的时候,他却珍惜起那两条腿儿,不愿多走,时常要抱。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
(2)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渣片,神情有些沮丧。
(3)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整体感知
1、作者写了小男子汉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
2、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的事例来刻画这位男子汉的?你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吗?
3、课文的各小标题分别表现了“男子汉”的什么个性特点?请加以概括。
(1)他对食物的兴趣爽气、执著
(2)他对父亲的崇拜
(3)他对独立的要求
(4)他的眼泪
(5)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难点释疑延伸拓展
研读“他对食物的兴趣”部分,回答问题
1、找出并概括该语段所写的几件事。
2、作者强调一下“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的用意是什么?
3、为了表现“他”对食物的兴趣,作者运用了侧面表现的手法,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4、用自己的话,对该语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5、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男子汉的内涵新认识。
材料一:季羡林先生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名著。生病住院,90多岁的他在病榻上撰写了24万字的《病榻杂记》。
材料二:汶川地震发生时,九岁半的林浩与同学一起被压在了废墟下。爬出废墟后,他又返回来将两句同学背了出来。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
当堂检测
1、《学习与评价》P39基础题1、2、4、5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魂
前天中午十二点整,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的书,捡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一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我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
两个小伙子怒目相视,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让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音像银铃似的说:“别打架了,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已经揪在一起的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霎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油黑油黑的头发,提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着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
我想念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问题:
(1)“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这句中“有些人”指什么样的人?在文中指代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说:“没有人去劝,也没有人去拉”,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与前面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味“你真好,我不如你”一句话的含义,小姑娘好在哪里?“我”为什么不如“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魂”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肯定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读后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家的男子汉导学案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理理解2句子含义
(1)“历史真是螺旋形地上升。”这句话本来是说历史在前进的过程中总有着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前进了的、上升了的相似。这里作者用一种幽默的说法来概括“他”要抱和要走的规律。
(2)表现了“他”失败后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神态。
(3)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写“他”不愿意让人家搀“他”的手,形象地突出了“他”的独立性。
整体感知
1、从出生到四岁
2、①对食物没有兴趣;②援助妈妈,认为爸爸无所不能;③不让人搀,要自己买东西;④不为小事哭,为感动而哭;⑤上托儿所,回安徽。
3、②帮助弱小;③渴望独立、勇敢;④刚强;⑤勇敢,沉着,刚强,成熟
难点释疑延伸拓展
1、(1)男子汉吃青菜之事。(2)男子汉吃小笼包子、编谜语、吃大拇指的事儿。(3)男子汉想去少林寺,愿意为此在吃的方面作出有限的“牺牲”。
2、一方面体现儿童的天真,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愿意为去少林寺一些让步。
3、例如:(1)“他吃饭很爽气。”带他的保姆这样说他。(2)吃得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
4、这部分通过写“他”对食物的兴趣,来表现“他”作为一个男孩子的特点
5、不论年龄长幼、地位新尊卑、事业大小,只要在勇敢乐观地拼搏、追求积极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
当堂检测2
(1)只谋个人利益的人那两个因座位而打架的人。
(2)其他旅客精神麻木,怕惹是生非。国人素质需要提高,美丑分辨、见义勇为意识急需加强。
(3)人物观察得更仔细,“我”对小姑娘的赞美之情。
(4)小姑娘能够牺牲个人的利益而化解别人的矛盾,而“我”则做不到这一点。
(5)“魂”的含义是某种精神和品格。
(6)短文肯定的是要有正义感、同情心;否定的邪恶、自私。(本题答案灵活开放,言之成理即可。)
明安菊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3、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冲关提示:
1、自主学习要安静,动脑动手又用心。
2、交流探讨积极主动,发言声音洪亮,专心听,用心记,学习讲求高效率。
冲关起跑:
一、走进背景林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藏族同胞的信任以感激。
二、自主预习
1、把课文读通读顺哦。
2、自主学习生字。
拼音
生字
音序
排序
部首
组( )( )( )( )( )( )( )( )( )
词( )( )( )( )( )( )( )( )( )
3、圈画生词,多读两遍。
4、想想你读课文后的感悟。
冲关开始啦!
第一关(自读学生字):
1、我能读通读顺课文啦!
2、找出生字生词,会读会认哦!
第二关(读文知大意):
1、全文共有 自然段,按 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前后经过。
2、小组交流探讨:读诗歌后的收获
第三关(再读有感悟):
1、藏族同胞为什么躲进深山不敢露面?说明什么?
2、朱总司令和翻译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3、朱总司令当心藏胞们误了春耕生产,是怎样做的?
4、藏胞们是怎样评价朱总司令及红军战士的?
5、读这篇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说给大家听。
第四关(测评看收获):
1、看拼音写生字。
2、形近字组词。
3、多音字组词:藏、露、种、朝、结
4、自主出题目考一考。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反思05-30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学设计01-09
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如果我是一棵树07-02
我是一棵树作文400字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07-06
假如我是唯一的一棵树06-21
想象作文:假如我是一棵树02-09
假如我是一棵树作文100字01-21
假如我是一棵树小学生作文10-01
我骄傲我是班主任11-04
我骄傲我是职教中心人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