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精选5篇)
当前,我市各级领导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少数领导干部仍不同程度存在着与群众沟通不足、隔阂加深,不负责任、遇事推诿,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追求虚名、劳民伤财,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等脱离群众的倾向和问题,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确保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
一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专题教育。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标准。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公开服务群众承诺,开展“创先争优树旗帜作先锋”活动,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幸福肇庆,结合岗位工作把承诺的事情做起来。要严格按照先进和优秀具体标准评先定优,评出一批一心为民、兢兢业业、干净干事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二要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强化群众工作理论武装。要把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政策作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群众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特别是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评,结合党性分析,定期检查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情况。三要结合“双到”工作增进群众感情。要坚持把扶贫开发“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用实际行动强化宗旨意识。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开展“新三同”(同商、同吃、同建)活动,积极解决农村基层“三难”(经济难发展、生活难提高、矛盾难化解)问题,增进群众感情,促进帮扶对象脱贫致富。
二、加强培养锻炼,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要在加强培训中提高素质。要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在主体班次中开设群众工作的教学专题,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学习和掌握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法和手段,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大力开展“一线工作法”等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参加信访接待和带案下访活动。推广肇庆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校+高校+农村”的培训方法,组织学员到社区、农村体验基层工作和生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要加强应对媒体和网络舆情的专题培训,提高领导干部与媒体、网络打交道的能力。二要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要坚持和完善干部挂职锻炼、干部交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新任领导干部担任信访专员等举措,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尤其对未经受过基层锻炼,未到过艰苦地区、复杂环
境锻炼的领导干部,要优先安排下去锻炼。要有计划安排领导干部定期到基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上一天班”,让领导干部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处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具体工作中接受锻炼。要深入开展“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讲百姓话,办百姓事”活动,与群众交心通气,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三要在开拓创新中提升水平。要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充分掌握、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完善民情民意热线电话、行风热线电话,搭建领导干部网络问政和网上信访平台,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探索开展民情调查、民意咨询、民意随机抽查,及时准确收集、分析、归纳群众的意见建议。要创新与群众交流的内容,学会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交流传递党的意见主张,拿出管用措施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完善制度,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
一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要求,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的、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把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规范、督促领导干部带头定期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比如,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结合各自分工,建立农村、街道、企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交朋友;采取体验式、私访式、寻亲式和私谈式等方式开展调研,克服调研考察过程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二要健全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考核评价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的内容,赋予一定的权重。要重点考核干
部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以及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成效,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群众观。要改进考评办法,变单向考评为立体考评,把评判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扩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参与度。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工作上来。三要健全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监督问责机制。要加大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不作为、乱作为的领导干部,综合运用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方式,采取挪位子、摘帽子、降格子、扫面子等措施。继续坚决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以权谋私的案件,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目的。
四、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树立重视群众工作的用人导向
一要选好配强执政为民的领导班子。要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幸福肇庆的战略目标,结合县镇村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注意选配开拓进取、科学发展的班子,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班子,重点抓好党政一把手的选配,真正做到好中选优。要着眼于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既要考虑专业、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个性特点和工作阅历、工作经验上的互补性,特别要充实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二要树立重视群众工作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情况作为“德”的一项重点内容,作为选拔干部的第一标准。要重视培养、选拔适合基层工作的强人能人,让那些对群众感情深、基层工作有经验
一、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尊重执政规律, 树立正确的服务观
(一)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 也有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过贵民、重民的思想。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19世纪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 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法国革命中的力量, 认为历史并非从国王开始, 而是从人民开始。这些观点, 在当时虽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但终未超出英雄史观的范围。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的发展轨迹也充分证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 体现了历史的主流, 反映着历史发展的方向。无论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中, 还是在改朝换代的斗争中, “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失天下”,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要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1. 切实尊重群众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决依靠人民群众和相信人民群众, 永远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也是我党群众观的核心要求。既要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又要教育引导群众。
2. 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幸福。
人民幸福是共产党人的根本追求。《共产党宣言》指出,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都应该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3. 站稳群众立场对群众负责。
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 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 就是因为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特别注意引导群众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学会换位思考, 多用群众的眼光、多从群众的角度来想问题办事情。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 绝不能干劳民伤财, 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
4.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坚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的去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群众至上, 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才能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使党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 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巩固发展。
(三) 尊重执政规律, 转变服务观念。
我们要学习并尊重执政规律, 要认识到群众有权选择执政党, 执政党却无权选择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 就没有党的执政基础, 党与群众之间客观上存在着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但这种领导是带领和引导, 而不是强迫命令。党的领导作用能否充分发挥, 从根本上取决于党能否以有效的全方位服务来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因此,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摆正与群众的关系, 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认真转变我们的服务观,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才能有效开展群众工作。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做群众工作的目的, 是为了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最大限度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这一目的, 需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创新适合群众需要、有利于发挥群众作用的工作方式。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社会转型期, 同时也正是社会矛盾凸显期, 出现了利益的失衡、观念的交错和情绪的不稳, 各种不利于发展和稳定的因素开始聚集, 群众工作也呈现出新特点:
(一) 群众基础多元化。
表现为大多数对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是认可的, 但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感情认同, 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认同。
(二) 群众阶层多元化。
新经济体的出现使人的社会身份发生深刻变化, 群众阶层由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转化为现在的“两新组织”和由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受聘于外企的管理技术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构成的“六个新阶层”。
(三) 群众素质提高化。
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显著增强, 执政早期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条件信任和服从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对个体权利的追求。
(四) 权益诉求的多样化。
经济利益诉求居于核心地位, 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
(五) 诉求渠道多样化。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形成了新的表达诉求渠道, 成为群众参政议政发泄情绪的缓冲阀、调节器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使群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六) 反映问题多元化。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人民内部矛盾不可避免地大量出现, 且呈现趋利性、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基层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权属纠纷、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社会保障、村委会选举等众多等领域。
(七) 矛盾纠纷复杂化。
主要反映在:一些潜在问题容易演化成突发事件, 非正常死亡事件已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新热点;对于法律渠道、民间渠道能够正常解决的事情, 动不动就到党委政府机关访、闹甚至打、砸, 以致越级访、重复访和集体访增多, 加大了解决难度;干群关系出现紧张和对抗化倾向, 利益纠葛、不恰当的工作方式方法、协调不力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因素, 造成了干群关系的不和谐。
三、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刻感情, 把群众工作做实
全党必须牢记,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工作, 一是必须从思想上充分尊重群众, 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 多办人民群众想办、愿办、盼办而又自身无法办到的事情。二是要在感情上紧紧贴近群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他们身边、党员就在他们当中。三是要在工作上充分依靠群众。群众的身上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虚心学习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最朴素也是最实用的经验, 学会发动群众, 依靠群众的力量去开展工作,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打好做群众工作的基础
广大党员干部的形象, 代表的是党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 侵害了群众利益;有的对待群众态度生硬、简单粗暴, 损害了群众感情;有的讲排场、比阔气, 淡忘了群众疾苦;有的以权谋私、消极腐败, 消解了群众信心, 等等。这些风气败家祸国, 涣散党心民心。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是领导干部真正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 正确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 关键在于过硬的工作作风。作风是无形的力量, 领导干部的作风好, 对于做好群众工作至关重要。现在, 群众对一些干部最反感的就是作风漂浮问题。在党的光辉历史上, 干群关系一直是鱼水关系。然而现在一些干群关系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油和水的关系, 领导干部浮在上面, 跟人民群众溶不到一起, 合不到一块;蛙和水的关系, 需要群众的时候就跳进去, 不需要群众的时候就呆在岸上;火和水的关系, 背道而驰, 互不相容, 尖锐对立。因此, 干群关系要回归到鱼水关系, 领导干部必须改进作风, 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来感召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 不断加强自我改造, 要切实维护团结, 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 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又广泛集中群众智慧, 形成精诚团结, 合力干事的工作氛围。
五、吃透党和国家的政策, 把群众工作做到位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组织、宣传、教育、发动人民群众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工作, 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 是有效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和奋斗目标的工作。结合实际工作, 不断总结和思考, 提高实际工作方法的能力, 通过学习, 不仅要对先进积累加以吸收, 还要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新工作中去, 逐渐掌握做群众工作的艺术和技巧, 在执行过程中既到位又不走样。
六、能说会听, 把群众工作做细
(一) 对群众以说服为主。
一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要领导群众、服务群众, 就要和他先交朋友, 学会换位思考;二要说群众关心的、有建设性的话。普通群众关心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而不是讲大道理摆大政策;三要说大实话。人无信不立, 业无信不兴, 国无信不强。在个人诚信、商务诚信和政府诚信中, 政府诚信处在核心位置, 是一个风向标, 一旦政府失去诚信, 整个信用大厦就会倒塌。现在, 部分群众对政府和干部存在“习惯性不信任”现象, 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权威数据, 常常面临社会公众质疑。说到底是在群众观上出了问题, 主要是有些干部与群众想法不对路, 说话不中听、不算数。长此以往, 必将严重透支党和政府公信力。只有说大实话才能化解“信任危机”, 增强公信力。
(二) 善于听群众说话。
毛主席说, “让人说话, 天不会塌下来, 自己也不会倒台。不让人说话, 自己就难免有一天会倒台。”我们要主动适应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的新形势, 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让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有事能解决, 紧紧依靠群众做好工作。
七、坚持依法办事, 把群众工作做合理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既要强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化人, 同时必须坚持依法办事, 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做好群众工作。要保证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行为“过硬”, 关键是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要严格依据法律, 把握好“合法”原则。党员干部一是要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越是群众关心、越是事情重要、越是矛盾突出的问题, 越要坚持依法办事。二是要做到心中有法, 虑必及法, 言必合法、行必守法, 增强依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在处理各项事务过程中, 加强普法教育, 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 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理性表达合理诉求。
摘要:坚持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 是我党执政法宝, 是我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坚持做好群众工作,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使群众当家作主的荣誉感增强。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明强, 贺艳芳.地方政府治理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2] .马瑞华.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的问题[J].现代企业文化, 2011, 26
[3] .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责[J].当代陕西, 2011, 10
[关键词]凝聚力工程;群众工作;长宁区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9-0034-03
“凝聚力工程”自1993年从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诞生,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被习近平称为“社区党建最早、最长的典型”。从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新目标,“凝聚力工程”的内涵不断丰富、方法不断创新、成效不断提升。20多年来,长宁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从“四百”大规模走访活动开始,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夯实执政基础的“大事”,“凝聚力工程”日益成为心系群众的实事工程、执政为民的民心工程、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始终坚持把“凝聚力工程”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首要抓手,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使之成为我们党执政的坚强战斗堡垒;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在传承中创新突破,在凝聚中与时俱进,推动 “凝聚力工程”扎根于社区、拓展到区域、影响至全市。
一、注重“三个导向”,弘扬“四百”精神
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弘扬“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精神。
(一)注重问题导向,多渠道掌握社情民意。坚持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长宁区委常委定点联系社区,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协调解决难点问题;长宁区四套班子领导定期走访联系大企、大学、大院、大所等区域单位,主动了解需求,对接服务;街镇处级干部直接联系社区3-5名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诉求。完善市、区党代表联系社区制度,做到每位党代表至少联系一个居民区,实现185个居民区全覆盖,累计反映和解决城市建设、社会民生、安全稳定等各类问题建议近1200个,形成“10日我倾听”等党代表接待工作品牌。以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为骨干,依托“两新”组织社情民意网、电子联络日志、支部网站等渠道,完善党组织情况、企业情况、员工情况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掌握“两新”组织动态,构建经常性走访联系工作机制。
(二)注重需求导向,多样化回应群众诉求。围绕群众的“急难愁”和“需盼求”,把改善民生作为做群众工作的核心内容,将旧区改造作为头号民生工程。1993年以来,长宁区累计拆除旧区建筑面积约31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约8万户,并将于“十二五”期间,在上海市率先完成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任务。着力打造群众的安居工程,自2008年起完成总量近500万平方米综合整治的目标,约10万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大力推进城区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安居惠民工程、公共环境质量、管理理念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区环境品质实现了新提升。群众在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过程中更加认同城区发展目标,形成与民共商、与民共建、与民共享的良好格局。每年围绕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安排推进一批实事项目,设立街镇“拾遗补缺”专项资金,持续推进“五小工程”等惠民项目,编制《民生白皮书》。近5年来,区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累计达250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50.43%。
(三)注重项目导向,多元化服务公共利益。针对群众医疗需求先行先试,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及“社会组织医疗帮扶”四项救助模式,探索“四医联动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机制,累计为1.1万余名困难群众办理就医卡,投入资金6000万元,受益人次达60万,切实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负担,该项目被评为“2012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不断完善“幸福养老”指标体系,长宁区养老机构床位数人均占有率在中心城区居于前列。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区、街(镇)两级联动处置平台和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实现区社会管理联动中心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相衔接。率先开通“市民热线962347”,将53条热线归并为一条24小时受理的市民热线,目前共受理群众各类需求11555件,办结率为99.8%。全面推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口受理”、“全年无休”工作模式,创新便民利民新机制。
二、健全“三项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坚持党员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用心编织“知民情、聚民智、暖民心”的工作网络。
(一)健全直接联系居民群众工作机制。开展组团式联系群众工作,通过划块明责、组团聚力、亮牌承诺和普遍走访,整合居民区、街镇机关、区域单位力量,组建了1300多个团组,做到一般对象全覆盖走访、重点对象必访常访。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群众自助互助服务机制、社区窗口受理服务机制、上下级党组织协调协同服务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块区、解决在居民区、解决在社区,目前累计解决各类意见问题1万余件。深入推进“困难群体关爱行动”,动员区域内1100余家单位党组织与1.6万余名社区困难群众“一对一”结对,实现帮扶全覆盖。持续开展机关党组织“双结对”活动,自2005年起,推动115个机关党支部与185个居民区党组织、18个敬老院、近1000个困难学生家庭的长期结对,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健全凝聚服务职工群众工作机制。在“两新”领域,持续6年深入开展“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初步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区委组织部、区社工委牵头,区虹桥办、临空办、“凝聚力工程”学会组成,区商务委、发改委、卫生、司法、文化、体育等职能部门联动,各街镇协同的运行模式。通过定期问卷调查,主动回应楼宇、园区等“两新”组织和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快商务环境配套建设,组建“沟通交流、发展融资、法律维权、白领午餐、学习培训、卫生保健”便利服务联动组,累计推进329个重点服务项目,创建了16个便利服务示范点,定点挂牌33家白领午餐服务点,项目化、社会化、品牌化建设不断加强,增强了“了解企业、服务企业、凝聚企业”的工作成效。
(三)健全常态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延伸党的群众工作触角,将党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相结合。逐步形成“三级网络、四级管理、均衡覆盖”的志愿服务网格化阵地,实现了志愿服务队伍由以青年为主向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志愿服务管理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建成上海首个区级志愿服务中心,依托“上海虹桥志愿服务网”,为志愿服务项目化、常态化、社会化运作提供了保障。目前,注册志愿者人数11万人,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系列志愿服务品牌。围绕“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诚信企业”、“长宁好人”、道德讲堂、廉政文化建设等活动,着力推进企业、社区、机关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区域内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搭建“四个平台”,激发社会活力
坚持社会发展到哪一步,党建就跟进到哪一步;社会拓展到哪里,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一)搭建融合互动平台,促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从社区向区层面拓展。成立“凝聚力工程”学会,建立“两级机构、三级网络”组织架构,设立15个社区分会(专委会)和138个居民区工作站,共有会员单位1407个,联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892家,提高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发挥“信息的纽带、服务的桥梁、党建的载体”三大功能,引导会员单位开展合作共建项目达248个,建立了9900多人的义工队伍,参与贴近群众和企业职工需求的服务活动,成为区域内党组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融合互动的有效平台。
(二)搭建创先争优平台,促进党员作用发挥从注重个体向形成合力拓展。在世博先锋行动中,建立党员、党组织到社区“双报到”制度,区域内272家中央和市属单位党组织、335家“两新”组织党组织、1.5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承担任务,积极参与地铁安保、站点守护、小区“红袖章”等志愿服务。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长宁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创建面达210万人次,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目标任务书”384项考核指标,2300余项具体创建任务,动员37家区域单位完成20多个合作项目。在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中,提出“安全、稳定、有序、活力”的目标,推出城区管理大联动、安全稳定大预防、各方参与大协同等创新举措。
(三)搭建居民自治平台,促进社会管理从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向群众广泛参与拓展。搭建群众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在社区推行重大事务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制度,探索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民警“四位一体”运作机制,较好地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工作机制,培育形成了虹储自治家园、“大众论坛”、“葫芦缘议家社”、“1+6”议事会、“夕阳红”读书会、“佳家乐自治社”、“家园发展促进会”等一批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工作载体和品牌。
(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促进党组织工作从一家做向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做拓展。建成长宁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创建东虹桥法律服务园,制定实施《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暂行办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首批认定了工青妇、“凝聚力工程”学会、社会组织联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街镇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等20家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为全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支持和服务。依托海联会、侨商会、知联会等统战社团牵线搭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金项目服务长宁区域发展。坚持党建带群建,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推动党群组织组建联动、项目联动、资源联动,广泛团结带领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提升了党的社会动员能力。
四、推进“四项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重心下移,始终抓基层一线,抓基干力量,抓基础阵地,努力把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
(一)推进区域化组织体系建设。面对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和“两新”组织蓬勃发展,2004年9月,华阳社区建立上海市第一家社区(街道)党工委,随后社区党组织“1+3”领导体制在长宁区各街道全面推开。社区(街道)党工委有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行政组织党组、社区综合党委和居民区党委分工协作,提高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加强虹桥开发区、临空、多媒体、慧谷白猫等园区和经济楼宇的党建工作;建立区律师党委、卫生工作者协会党总支、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党总支等,实现对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律师事务所等新社会组织的覆盖。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为100%,“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25%,基本实现“凡有党员、必有覆盖”。
(二)推进职业化工作队伍建设。坚持开展“班长工程”,将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纳入区干部大教育格局,纳入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评选范围。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工作人员和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等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打通渠道、提高待遇、加强考核”的基本思路,配齐配强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形成了选拔配备、教育培训、待遇保障和考核激励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竞争性选拔机制,率先从制度上打通优秀居民区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注重典型引领,连续15年共开展五轮居民区党建工作“金银奖”评选活动,涌现出朱国萍、俞静等一批基层先进典型。坚持将区域单位党组织纳入先进表彰范围,首次在全区“两新”组织中评选产生10家党建工作“五星奖”,培育了晨讯科技党委、金雅明、顾颂珍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全国、市级典型代表。
(三)推进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的平台作用,形成1个区级中心、10个街镇分中心、254个园区(楼宇)及居民区服务站点的三级党员服务网络。坚持资源分享、共同参与,每年开展公益文化、就业援助、健康关爱等系列服务活动,受益党员群众达2万余人次。大力培育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形成196个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工作室,为群众提供矛盾化解、物业管理以及心理、法律、健康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蓉之林”物业咨询工作室、经为摄影工作室、海松工作室、张劼律师工作室、禁毒妈妈义工工作室等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四)推进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主动回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拓宽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创建“一网覆盖”区域党建信息化服务模式,建成“一网、一库、一平台”(凝聚网、区域数据库、区域管理平台)。区域党建数据库已收集录入6702个区属、区域单位党组织,12.59万名党员的数据信息(含组织关系不在长宁的210家驻区单位、4482个党组织、71348名党员)。绘制全市首张党建信息电子地图,实现了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的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区域化党建信息化工作水平。
区人大常委会
机关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建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推动机关行使领导职能、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也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如何着力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摆在机关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机关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在组织结构上以上代下。目前,相当一部分单位机关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被党委、党组取代。传达指示、照本宣科成为机关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不能按照党章规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机关党的建设被作为可有可无的、附带性的、枝节性的工作。
2、在工作运转上以政代党。过去我们经常讲要防止以党代政,实行党政职能分开。但现在一些机关单位却重业务轻党建、重工作轻思想,该开的党组织会议常被行政会议替代。久而久之,机关党组织建设变得“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3、在党员管理上以学代教。近年来,中央在全党开展了
1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也下发了相关制度文件,可以说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有了一套严格而规范的制度。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单位党组织教育党员的方法仍是老一套,学文件提要求、上传下达算了事、上仿下效走老路,脱离实际、假大虚空,致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成了应景式的形式主义。
4、在党建效果评估上以考代抓。有的机关基层党组织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对组织建设不闻不问,把抓党建工作变成了年初计划吹大牛、年中活动随大流、年底考评争大头。而没有深入党员之中真正了解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深层矛盾与问题,也了解不到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考核评估助长了不正之风,效果可想而知。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机关单位一把手对机关党的建设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建强建好机关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意义。二是有的行政领导私心较重,舍不得放权,认为党组织发挥作用会削弱行政一把手的权威,认为权力不集中会出乱子或闹不团结。三是有的单位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把上级的要求和制度规定臵若罔闻,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放任自流。四是机关党建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机关党建工作没有一定的模式、标准和要求,在党务工作上只有一个大概的意见和部署,不敢拿出硬杠杠和高标准,更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措施。
二、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建议
机关党建科学化,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索机关党建工作规
律,并且用以指导机关党的建设,使机关党建工作越来越符合党建工作规律的过程,也是党建工作内部各种要素及其配臵不断优化的过程,更是实现党的各项建设形成合力,永葆党的先锋队性质的过程和活动。
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核心的一点就是遵循规律、选择路径、组织实施。同时,还要注重方向方略方法。方向就是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方略就是机关党建工作应该有战略思想,从战略到规划、到部署、到方案,系统化谋划、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方法就是合适的平台、抓手、载体。
1、坚持三个常抓,把握机关党建重点。一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常抓,努力探索并逐步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二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常抓,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改变过去那种口号式的政治说教,化虚为实;三要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常抓,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加强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提高机关党组织加强监督的能力。
2、激活三个板块,凸显机关党建活力。一要创新党建活动内容。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时代性和规律性,及时注入党建工作新的内容,激发机关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各类富有意义的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和文
化娱乐活动,使机关党建工作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二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思路,科学谋划,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力争使机关党建活动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示范性。要通过组织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晚会、入党宣誓、廉政书画展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机关党建工作真正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三要创新党建活动模式。广泛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星级科室”、“星级党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开展创五星争红旗、党建品牌引领、党建综合示范点建设,打造典型带动、示范引导的模式推动机关党建工作深入发展,注重发现、挖掘、培养、宣传机关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人物,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以点上的经验促进面上的工作。
3、创建三项机制,夯实机关党建基础。一要完善党建考评机制。要细化量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组织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民主生活会、五型机关建设等重要考核指标,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党建绩效考核体系,创新机关党建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引导各机关党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具有“龙头”效应的载体活动和精品工作,有效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活力,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二要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坚持定期召开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推行机关各级党组织党建联席会议和党支部书记党建座谈会制
新形势下,对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水
平的建议
摘要
十八大召开后,工业公司党组适应新的形势,围绕“两个一”的愿景,制定了“3181”发展规划,力争***年销量进入行业前*位,***成为中式卷烟代表品牌,****成为具有更大荣耀和尊严的公司。***总经理在工业公司工作会议上把多元化企业改革作为工业公司整体改革的试验田之一,要求搞好研究探索。邵厂长针对我公司提出了“加大新产品技术研发力度,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新要求。*我们需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保障反腐倡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日常工作和管理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关键词烟草行业/纪检监察/廉政建设
加强烟草行业干部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烟草行业干部廉政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必然要求。对于烟草行业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为了弥补制度的漏洞和监督制度的实施,就必须全面的加强企业廉政建设,企业的管理者才能依法经营,才能保障员工的根本利益。也只有通过廉政建设,才能彻底的根绝腐败,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才能实现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加强烟草行业干部廉政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使得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有效的协调。烟草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无论在员工数量还是经营规模上江,都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如果烟草行业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和保障,就必须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对烟草行业的廉政建设,来预防腐败,进而调动起员工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烟草行业干部廉政建设工作也是国家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企业将管理工作的重点都投放到了生产和效率量个方面,面对于腐败的监管力度往往不足。这就为企业的生产安全和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很多不安的因素。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腐败防御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我廉政意识,才能帮助他们抵制住腐败思潮的侵袭,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
如何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纪检监察队伍身处反腐倡廉工作第一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也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加强全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促进纪检监察干部带头遵纪守法,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对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烟草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学习,建设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把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放在首位,增强学习的动力、能力和毅力,加强党性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使纪检监察干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用政治的眼光观察形势、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和重大考验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提高正确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科学判断反腐倡廉形势的能力和按照反腐倡廉规律开展工作的能力。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学习法律、经济、金融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掌握反腐倡廉工作的必备知识,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使纪检监察干部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有预见、有对策、切实提高业务素质。注重学用结合,提高履职能力。着眼于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学习反腐倡廉思想理论体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规律和精髓;着力学习研究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等知识,积极探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思路,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努力实现在保障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反腐倡廉上实现新突破。
二、勤奋敬业,建设一支奋发有为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特殊、任务繁重、易得罪人,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风险系数较高的职业,这就需要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敬业爱岗,始终做到以心正服人,办事不离 “章”、行为不越“轨”,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工作方法上,把惩防体系建设的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在工作指导上,抓好决策部署、检查督办、责任落实;在工作落实上,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考核,形成高位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在组织协调上,健全宣传教育工作、执纪执法、查办大案要案等联席会议、协作配合、信息反馈和情况通报等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反应迅速、沟通顺畅的运行机制 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切实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负众望。要强化争先进位意识,敢与强者竞争,敢向高手挑战,敢同先进争先,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干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劲,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一要忠实履行职责,始终保持党性坚强、政治过硬,做到在政治上清醒坚定,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当好党的忠诚卫士,当好法律纪律的忠实捍卫者。二要积极履行职责,主动深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前沿,想思路、提对策、强措施,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激浊扬清、保驾护航、清障开道的作用。三要创造性履行职责,既要有敢闯、敢试、敢干、敢为人先的勇气,又要有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的思路和办法,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工作创造性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措施新对策,不断提高保障、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严格监管,建设一支廉洁自律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纪检监察干部战斗在反腐倡廉的最前沿,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只有比别人更清正廉洁、更遵纪守法、更经得起检查、更自觉接受监督,才能赢得别人尊重,才能更好地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加强教育管理,营造规范有序氛围。坚持经常性教育与经常性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节操,维护自己的形象;要注意纯洁“社交圈”、“生活圈”,绝对不能把对朋友的“友谊”和“感情”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要带头执行和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党纪、政纪,尤其要带头执行和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树立纪检监察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切实做到“保持思想纯洁,做高尚的人;保持信念纯真,做伟大的事”。
加强作风建设,营造勤廉敬业氛围。加强党性锻炼和优良作风养成,大力发扬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怕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精神,集中精力抓落实,心无旁骛干实事。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依法办事,秉公执纪,坚决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永葆党的忠诚卫士本色。
提高烟草行业反腐倡廉工作水平的建议
一、突出烟草行业监察部门的职能,增强部门的独立性。
企业应该不断充实自身的监督力度,加大对部门内部监督工作的经济投入和人力投入,培养出一批政治觉悟高、专业技能强的干部,并且突出纪检工作的权威性和重要性。积极推广“一票否决制度”,并且赋予监督部门更大的权限,全面加强对企业各项工作的监管。
二、健全机制,大力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针对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重要环节,如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纠风和执法
监察等,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建立科学严密的业务流程,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办案回避、公务回避等制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不适合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要坚决调离。
三、结合实际,开展自查。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推荐阅读: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商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06-22
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09-10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05-26
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7-10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09-19
加强学风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10-14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10-04
加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