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1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2、学习记录时间的方法。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形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快乐星期天》课件、皮皮手偶一个、活动钟表每人一个、入场券每人一张、钟表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利用手偶出示谜语,激起幼儿兴趣。

皮皮:嗨,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还认识我吗?(认识,皮皮)

师:皮皮,你怎么不高兴啊?

皮皮:今天,妈妈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怎么也没猜出来。

师:是吗?那你说说,我们小朋友个个都是猜谜大王呢!

皮皮:是吗?那好,小朋友们,你们快帮我猜猜吧!(课件2)有方也有圆

指针告时间。响声十二下,开始新一天。

幼:钟表。

皮皮:哦,原来是钟表啊,小朋友们,你们可真厉害,谢谢你们!

二、回忆关于钟表的知识。

师:皮皮,今天正好我们要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不如你也和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皮皮:好啊!我就坐在这里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皮皮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可要好好表现,给皮皮做榜样啊!刚才,我们帮皮皮猜出了钟表,那小胖朋友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钟表啊?(2---3人)幼: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你们的见识可真不少,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圆形的钟表先生(课件3)小朋友们看看,钟表上都有什么?

幼:长针、短针、数字、、、、、、(2---3)

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大家还记得钟面上的两根指针都叫什么名字吗?幼:时针、分针。

师:小朋友们的记忆力可真棒。今天长腿先生和短腿先生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大家猜猜谁会赢?

幼:时针赢或分针赢(2---3)

师:好,比赛开始,小朋友们可要仔细观察呦!(教师演示拨针)分针赢了,因为分针跑了一圈,时针才走了一格,分针跑的一圈和时针走的一格,我们就叫它一小时。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认识时间的小儿歌,大家还记得吗?(课件4儿歌)

幼:记得。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指名一人后齐说)

三、学习记录时间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记得可真清楚啊!原来我们都只会说出钟面上的时间,今天,我教大家一种用笔记录时间的方法,大家可要仔细学哟!因为一会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呢!要是你学不会,可就帮不了别人了,小朋友们有信心吗?

幼:有。(课件4的9点钟面)

师:大家看,这是几点?(指名一人)(9点)那么9点整应该怎样书写呢?大家仔细看,先写数字9,在9的后面点2个圆圆的小点,记住一定要对齐了竖着点,再从小圆点的后面写两个零。(师边说边写)这就是9点整,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课件9::00)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大家接着看(课件4的8点半钟面)这是几点呢?(指名)那又该怎样书写呢?8点半我们也可以叫他8点30分,所以写的时候要先写数字8,同样在8的后面点两个圆点,然后再小圆点的后面写上3和0,(教师边说边写)(课件8:30)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学会了)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出示课件5)

师:这几个钟面分别代表几点呢?指名说,并让幼儿写到黑板上。好,他们呢都已经写完了,咱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呢写的对吗?第一个是7点整,这样书写对吗?(对)(课件

7:00)(奖励)9点、2点同上。

小朋友们真厉害,刚才我给大家出的都是整点的,下面我给你们来点难的,看看这次大家的表现。(课件6钟面)第一个是几点?(指名并书写)好,他已经写完了,我们看他写的对不对?(对。课件1:30)6点半同上。

皮皮:小朋友们太厉害了,你么都学会了记录时间的方法,正好,我要请小朋友们帮忙呢,上个星期天我玩的可开心了,还照了好多照片呢,可是我不知道怎样记录时间,你们能帮我这个忙吗?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帮皮皮吧。

(课件7图片和钟表)

师:早上,皮皮在刷牙,这是几点呢?(7点半)那好,记在你们的记录卡上吧,看看你记录的和我的一样吗?(课件7的7:30)(下面的同第一幅图)我们帮皮皮把一天的时间都记录下来了,你们可真了不起。(课件14)

四、游戏:羊村的任务。

师:听,是什么声音?(教师接电话)哦,原来是羊村的村长给我来的电话,他们一年一度的运动会马山就要开始了,它邀请小朋友们也去参加,你们想去吗?(想)要想参加运动会就要得到运动会的入场券,(教师出示入场券),你们想得到吗?(想)村长说了,要想得到入场券,就要回答对它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有)好,现在我把村长交给我的问题拿给大家,我们三个人一组,共同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好吗?同组的人要互相帮助,因为有一个人的答案不正确大家都拿不到入场券的,好了,我们开始吧!(幼儿活动)好,我们每一组都完成了村长交给的任务,下面我们来对照一下村长给我的正确答案,看看你们的对不对。(课件15---21依次出示,并检查幼儿的对不对)。

五、延伸:守时、惜时

好了,我们共同完成了村长交给的任务,大家真棒,时间不早了,我们可不要迟到啊,下面我把入场券发给大家,大家拿好入场券,我们去参加运动会吧!在出发之前我还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时间是一种神奇而又有趣的东西,它只往前走,不会回头,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大学数学,大班,教学

近年来, 由于高校扩招, 各高校学生人数增加, 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相对减少, 大学数学课程对于高校许多专业而言是必修课, 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关性较大, 所以, 大学数学课程是各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需要大量的数学教师到数学系之外的系部担任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但是,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 数学教师相对短缺, 很多高校大学数学的教学不得不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 一个大班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班级构成, 学生人数一般在80人以上, 有些学校可能达到一百五六十人.那么, 面对着学生人数众多, 数学课程抽象等现状, 大学数学课程大班教学应如何展开, 成为我们目前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并将研究的成果放到教学实践中去.

一、教学内容适当增减

1. 根据学生大学数学学习情况增减教学内容

大班教学, 由于人数众多, 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学得很好、很轻松, 有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 也有少数学生对于大学数学的学习感到十分困难.那么, 针对学生大学数学学习存在的这种差异性, 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才能顾及到大部分学生, 使他们学好大学数学这门课程呢?我认为, 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基础的数学知识为准, 先将必须要讲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懂得最基本的方法, 譬如:不定积分的计算, 首先要将基本积分公式介绍给学生, 这是必须掌握的, 然后就是第一类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第二类换元法计算相对较烦琐, 可以不做重点介绍.而第一类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中所涉及的题目类型很多, 难度也各不相同, 我认为教师应该把最基本的那几种类型, 计算量又不是很大的题目先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 然后再逐渐增加难度, 并且告诉学生哪些是最基础的, 必须要掌握的, 哪些是提高的, 可以选择学习的.这样, 基础好的学生有东西可学, 中等水平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地选择教学内容, 而基础较差或者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只要把最基础的内容和方法掌握了, 就基本可以过关了, 这样, 这部分学生的压力也就没那么大.

2.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增减教学内容

大学数学课程在各高校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大纲和课时, 一般来讲, 像工科专业大学数学课程的课时最多, 其次就是像经济管理专业、生化专业和教育专业, 大学数学的课时相对少一些, 那么, 课时多的专业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当然应该多一些, 而课时较少的专业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比如:像物理、电子工程、土木专业, “曲率”“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这些内容都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 而像经济管理等专业, 这些内容就可以不讲, 第一是因为课时不够, 数学课程讲得太快, 学生接受不了;第二也是因为与其专业的相关性不大.而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 倒是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导数、定积分知识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这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 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其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1. 以教师讲授为主, 传授基本概念

大学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很多, 如:定义、定理、公式等等, 笔者认为定义的阐述、定理的导出和公式的推导应该主要由大学数学教师来完成, 学生主要是看、听、理解, 而例题的演示也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 所以, 大学数学教师在例题的讲解上应该以所讲的数学概念为主线, 剖析例题的思路框架, 让课堂中所讲的数学概念在例题的讲解中具体化, 使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数学概念.

2. 增加讨论式教学,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插入讨论环节

大学数学大班教学, 虽然应该以教师讲授课程为主, 但是, 由于大班数学教学人数多, 相对小班数学教学来讲, 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难集中一些, 大学数学教师要想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大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那么, 应该怎样让学生参与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呢?我认为, 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插入讨论问题的环节, 会激发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而讨论应该怎样进行呢?我认为大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定义的阐述、定理的导出和公式的证明以及例题、习题的讲解中都可以适当地插入讨论环节, 让学生在不经意中理解数学问题.比如:定积分的概念的阐述, 教师在画出曲边梯形的图形以后, 可以让同学们先讨论一下:这样的平面图形应怎样求出面积呢?这时, 学生就不能闲着了, 他们必须去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老师还在等着他们的回答, 虽然有些同学是被动的, 但是, 通过讨论他们或许会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 长期训练下去, 学生就会习惯自己去思考, 而不是什么问题都要老师讲清楚才能理解.慢慢地,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2) 学生课后分组讨论, 课堂教学由学生分组进行

如果我们把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插入讨论环节说成是“小讨论”的话, 下面我们要讲的就可以说是“大讨论”了.

笔者认为, 大学数学大班教学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大学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虽然“小讨论”可以激起部分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但是, 我相信还是有不少学生不愿意配合老师, 不听课, 老走神.那么, 大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使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数学这门课程感到不厌倦, 反而产生兴趣呢?大学数学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根据高、中、低三个档次进行分组, 比如:两个班合上大学数学课, 可以将每个班分为五组, 共十组, 每组选一个组长, 教师选择一个比较容易自学的内容, 将一堂课的内容分解为十个部分, 分给各个小组, 让各小组课后先去讨论, 讨论好以后再选一个上课时间, 让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像教师上课那样到讲台上给全体同学讲课, 等各组按顺序讲完之后, 一堂数学课的教学也就完成了.这样, 所有的同学都充分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他们既是学生, 也是“老师”.相信, 这样的“大讨论”方式, 一定能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语言重点突出

大学数学课程抽象, 教师讲授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 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大班大学数学教学中, 有不少同学反映听不清楚老师讲课.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大班教学, 学生人数多, 教室大, 所以学生听不清楚老师讲课;另一方面也与任课教师自身的声音条件和教学语言有关.我认为, 上大班数学课的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扩音器, 这样学生听起来会清楚一些, 老师讲课也不那么费劲.另外, 上大班大学数学的教师在教学语言的处理上还应注重一些方法, 比如:语气是否应轻重起伏、语调是否要抑扬顿挫等等.

四、教学过程增加师生交流

大学数学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 教师要想顾及所有学生是很困难的, 从事大班数学教学的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呢?

1.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 促进师生交流

不少学生认为, 上大班课, 学生那么多, 老师一般不会向学生提问, 就是提问也不一定会问到自己.所以, 很多同学都是看老师上课, 听一听、歇一歇, 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但是, 大学数学教师如果能经常向学生提问, 并且一节课多问几名同学, 相信学生就会有一些紧张感, 不听课走神的学生就会少一些.

2. 教师走进学生中, 增加师生交流

大多数大学数学教师上课时都站在讲台上, 一边推导, 一边讲课, 而对于大学数学大班教学, 教师如果长时间站在讲台上, 而不到学生中去走一走, 虽然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还是会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但是一个大班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 不听老师讲课的.对于这些学生, 如果大学数学教师能够在不用黑板教学时往学生中走一走、看一看, 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那么, 在课堂上想开点小差、不认真的学生一定会引起重视, 逼着自己听课, 让自己融入课堂.

大学数学大班教学关系着各高校大学数学教学质量能否提高, 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大学数学大班教学, 并且将大学数学大班教学搞好.

参考文献

[1]严振祥.高等数学大班课教学的对策[J].大学数学, 2007, 23 (4) :25-26.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班教学有效方法

1提升学生的学习意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对象普遍为大一新生。这些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从迈进高职院校的大门开始就降低了自己的学习要求。原因有两点。一是大一新生刚从高考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脱离出来,走进大学后一味追求放松与自由,缺少了学习压力。二是面临歧视。有关专家在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歧视时,认为职业教育真正受到两类歧视,教育歧视和社会。在这些歧视的影响下,部分大一新生容易自暴自弃,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放弃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即使教师讲解内容再重要,讲解方法再精彩,而学生没有学习意向,一切都是徒劳的。因此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学大班教学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意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一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图。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会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感觉,每天都有新问题,每天都有新探索,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更新,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享受到生命的美丽。二是创设出有益于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学习气氛。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

1.2我们可以通过规范学习要求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求并把要求落到实处。订了学习要求,实际上是定了一个学习准则,他们必须按准则来行事。在实际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适当增加或者改进一些更适合他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放松行为进行约束。要求学生应该怎样上好每一堂课。但是在这过程中,并非人人都能遵照要求,或者有的同学不能坚持,没过几天就放松自己。这时就要把自己的要求以条文的形式一项项例出来,找其谈心,让他真正懂得你的所作是为他好,让他从心理上喜欢这位老师,从而有兴趣上数学课。比如上课的过程中,只要学生全体听课认真,积极配合我,我在下课时一定会表扬他们,他们这节课是非常的认真。实际上是在要求他们以后至少是下一节课也要如此。心理学家认为,刚学的知识在两三天遗忘的最多,最好在学完后24小时内复。因此我会要求他们每次课布置的作业第二天就要做好交给我。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做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二是避免部分同学因为遗忘所学的知识,以不会做为借口开始抄作业,而且很可能还会养成抄作业的习惯,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抄作业的现象

2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点滴

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定理比较多,这些定义和定理往往有很强的条件性和约束性。倘若不注意这些条件性和约束性,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教师在大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学生在听讲时容易会忽略细节,没有对细节仔细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困难。教师的针对性辅导又解答不了所有学生的疑问,尤其是在80个学生这样的大班环境中。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点滴的能力。

2.1阅读数学定义。找出关键字,句。划上醒目标记。不为数学知识的形式符号所束缚,应透彻了解其本质,比如导数的本质是极限。阅读出了这一点学生就不会觉得导数陌生,同时又进一步理解了极限。

2.2阅读数学定理于法则。首先要分清楚定理和法则的条件和结论,掌握定理应用的条件和范围,其次是推敲其约束性。比如在讲极限的运算法则时,很多同学会忽略是在两个函数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极限都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四则运算。这时教师要给予强调,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对细节的掌握。

2.3阅读例题。一般步骤是边看一边想一边做一边查。对具有巩固性和难度低的例题,大都可以这样做。对具有综合性,难度较大的例题,则可分段阅读,标出疑难处,以便询问。通过例题阅读,要求学生从中学会审题,理解解题的技巧,掌握推导过程及每个步骤的推理依据,并学会逻辑的书写格式。

变教师的主宰为主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大班教学效果

3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学习就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去进行学习,他直接依赖与教师的示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学习方法,许多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得到的。模仿虽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绝对不能机械的模仿,对此要正确的进行指导。

3.1模仿直接观察得到的东西,如课本和教师讲解中的叙述,图形,证明的书写格式,操作等。这里面更注意的是,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的习题不宜作为例题,因为它不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例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和知识的迁移。同时要注意对不易观察到的东西的模仿,如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解决问题的途径,证明的思考方法等。

3.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创造性模仿,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发展与提高应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目前我们的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养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严重束缚了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除旧,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智力品质中的独创精神。

3.3在学生建立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型后,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创新能力的高楼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智能之上,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学生才会出现创新的可能。数学的问题是多变化的,学生必须摆脱例题的模式,进行有创新的学习和探索,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寻求新的有创见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应遵循模仿与创新的学习原则,因为模仿与创新是辩证的两个对象,只有广泛的浏览学习,多样的吸取现有的各种解答方法,才能思维开阔,浮想联翩,产生多种思路,获得创新的成果。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篇4

四坝小学

陈晓燕

一、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备注

第一周

一、学习7的组成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学习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习7的加减

1、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学习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习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习二等分

1、教幼儿初步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分成几小杯

1.感觉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乐。

2.观察生活中水在流动的现象。

第四周

一、学习8的组成

1、教幼儿学习8的组成,了解8分成两份有7种分法。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增

1、减1)

二、圆柱体的游戏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并制作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第五周

一、学习8的加减

1、引导幼儿学习按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列算式。

2、教幼儿学习8的四组加减。

二、学习看点图列算式

引导幼儿观察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复习8的加减。

第六周

一、看点子图列算式

学习看两张点子图,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列算式。

二、按差异个数摆放图形

1、教幼儿学习在相邻的两个图形之间,用短波浪线作标记表差异个数。

2、教幼儿学习按标记表示的差异数目摆放图形。

第七周

一、学习9的组成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学习9的加减

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1、学习看分合式列算式,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9的加减。

第八周

一、改错题

(一)1、学习改错题中的得数,使得算式运算结算正确。

2、复习9的组成、加减。能熟练准确得进行运算。

二、改错题

(二)1、学习改错题的三种方法,使幼儿知道三个数的任一个数均可以改动。

第九周

一、两个特征分类

1、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的数目将算式归类。进行9以内的加减。

二、分类

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第十周一、认识时钟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特征。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半点。

二、记录时间

1、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记录方法,理解钟点和指针关系。

2、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和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第十一周

一、学习10的组成

1、要求幼儿有序的进行10的分解。

2、引导幼儿从9的分合推导10的分合。

二、学习10的加减

1、引导幼儿看实物图列算式,学习10的加减。

2、教幼儿讲述应用题。

第十二周

一、学习“0”的算式

1、学习有关“0”的算式。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

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

(一)会两个、三个加减符号的连续加减。

第十二周

一、复习10以内加减

(二)1、会把算式题目填写完整,如1+()=3

自编

二、快速口算

练习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间玩出题游戏。

自编

第十三周一、认识人民币

1、认识十元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钱币兑换,复习10以内加减。

二、超市

1、复习10的加法,并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四周

一、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教幼儿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2、让幼儿感受到客体和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向不同。

二、依样接画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排队规律的能力。

2、教幼儿发现规律并依着接画。

第十五周

一、学习四等分物体

1、帮助幼儿学习将物体四等分的方法。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补漏洞

1、引导幼儿学习根据物体缺口而选择形状相同的填。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数学游戏

第十六周

一、10的加减试题

1、会运算各类形式的加减题目。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5

数的分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分灯笼》源于“黑夜密语”主题中的数学活动,整个活动以“分灯笼”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幼儿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在听了陈老师的数学活动后,让我感觉,内容虽传统,但是形式新颖。通过活动能让孩子更快地梳理、感知数的概念,帮助孩子更快地学习数学。我们都知道: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征,再加上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够好,所以,在本次设计活动过程中,老师很注重幼儿的操作环节,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建构。同时,老师为孩子制作的操作材料简单而有趣,如:以往我们最常规的幼儿探索数的组成,可以用撒圆片(一面红色,一面绿色)的方法,孩子撒下去5片圆片,分成了几片绿色,几片红色。而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为孩子制作了一个有10个镂空灯笼的底板,一张前半部分是红色的,后半部分是绿色的纸条,让孩子用底板在纸条上拉动,这样就出现了红灯笼和绿灯,随着纸条的拉动,红灯笼和绿灯笼的数量也在变化,由此得到了10的各组成。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道具却深深吸引了孩子的学习欲望,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由此也让我感觉到了,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操作材料,但体现了教师的聪明才智,和为此所下的苦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为了孩子,教师平时要多思考,多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班数学守恒教学反思 篇6

一是目标上的把握比较不足,对于数的守恒概念还不是很清楚。

二是第一个复习环节游戏“摘果子”让幼儿拿出跟老师数字对应的数量苹果(苹果大小不一)比较不好验证,可以让幼儿到桌子上摆,这样老师更能清晰的验证,而且幼儿也能够有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是老师提问的问题比较没有针对性,导致幼儿一直在找物品的不同。

四是最后小结的时候,应该把前面三张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不同的PPT汇总成一张,让幼儿更清楚的区分,教师对这张进行小结比较有效。

五是操作材料还需要再细致的思考设计更符合本节课《7以内数的守恒》。

大班数学活动:简单规律 篇7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〇□〇□〇□,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〇□□〇□□〇□□,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〇□△〇□△〇□△,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大班额教学;同步分层学习方式;有效性

近些年来,许多小学都采用了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每名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取得更多的自信,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这种尝试几乎让每个学校都拍手称快,得到家长与学生的一致认可,也确实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些便利。然而小学能达到每个班都是小班吗?小班制教学能真正惠利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吗?事实却并非如此。以我现在所教的一个班为例:一年级的时候,全班人数已达到了57人之多,而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超过45人的班就属于大班,甚至超大班了。产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学校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它受到了种种条件的限制。学校刚开始规划的时候,只是一个大型小区的配套设施,容纳的学生量只有这个小区的规模。然而,随着附近的地段不断开发,住户不断增加,许多适龄儿童源源不断进入学校,而学校又没有条件扩班,只好一个班塞进这么多名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群体,作为一线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该何去何从?是想办法积极应对,还是坐以待毙,静观其变呢?

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课堂内容能完整地实施,我只能按以前的老套路方式教学,采用“满堂灌”或“一个人说了算”的单边活动进行教学,尽快完成教学内容,中途还要不断组织教学。经过一段时间,我很快就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变得很差,课堂上只有部分学生积极配合老师,举手发言,参与探讨,而有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进来,他们“坐享其成”,老师也根本无法关注到他们,全班作业质量不理想,订正人数较多,老师疲惫不堪,学生们也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整个班级成了优等生难找,中等生还是中等生,后进生得不到进步的态势,这样持续下去,无疑给自己今后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力。还有办法改变当前状况吗?出于一名老师的责任,我下决心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既能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老师也能事半功倍。于是我尝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同步分层”的学习方式,以此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

一、“同步分层”学习方式的意义。

同步分层是要求全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课堂内容、学习进度、活动参与中实现基本教学环节的同步推进,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步接受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后,在各小组内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研讨,老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指导后,由小组长根据目标达成度对本组组员进行个别指导,并做好记录,以期掌握与高层次学生同等的基础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一个老师面对全班学生的管理状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被重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育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力能力欠缺,而是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就是要给予学生必须学习的时间、个别指导和学习机会等。“同步分层”学习就是要在同步学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本应由老师“包干”所有学生的学习,现在利用学生中层次较高的学生代替老师完成对低层次学生的指导与评价,一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情感,二来有助于低层次学生改变失败者心态,形成自信心,激发他们的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从而不懈努力学习。同时解放了老师的精力,可以专心针对个别层次较低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我相信,随着实验的一步一步进行,学生的发展情况与之前一定会有所区别,每一名学生无论是在活动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同步分层”学习方式的实验。

基于以上想法,在这个大班中,我开始了自己的实验研究。

(一)分析学生情况,做好分层分组。

学情分析是实施同步分层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性格特点,平时表现与测试成绩才能确定其分组状况,更好地达到同步分层学习目标。首先,哪些学生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乐于合作还是有所抵触,教师要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其次是针对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可通过测验、抽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再次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风格,了解尖子生与学习困难学生,这样在分组时尽量综合搭配。根据班级人数与学生情况,我把每4人分成一组,共14组。(其中一组有5人)每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低、中、高。基本由一个高层次学生搭配2个中层和1个低层次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师总体把握,学生分层管理,互相帮助,自我提高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高层学生管好和带动其他各层学生,而低层学生就处在老师和高层学生两级管理之下,对他们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他们也多了一条学习的途径。高层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去管好和带动低层学生,并为小组取得更佳成绩打下基础,也为全班学生成绩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制定规划。

分好小组后,我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座位可按前后左右的形式,便于课堂讨论和平时监督检查。高层次学生的管理内容有:

1.新课预习。

高层学生检查低层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解答并探讨有关问题,力求上新课前得出共识。

2.注意上课答题情况。

低层学生上课答不出或不完整时,高层学生及时举手帮助解答,并一一记录,课后帮他们及时消化。

3.监督完成作业。

主要是当堂练习与家庭作业,老师会首先检查高层学生作业情况,然后由他们去检查组内其它成员的作业,帮助讲解,也可互相督促。家庭作业会有高层学生提醒组内学生及时订正交老师检查过关,还可以讲解不会的习题。

4.每周填写记录单并上交。

我设计了一个记录单,由组长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要求,想以此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有了实际的努力目标。

注意要求:

1.记录单由学习小组长负责记录。

2.每周内每人发言至少3次。

3.当堂练习、课堂本、家庭作业要打“√”表示完成。

4.一周后全部合格每人换一面红旗,并上交记录单。

5.各小组进行评比。

评比结果在班级开辟的专栏上定期公布。以此展开各组间的竞赛,对有进步的小组给予表扬,并适当加分,可请他们在全班介绍经验,以这种激励方式推动学习竞争气氛,以此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提供课堂学习机会,推进实验过程。

明确提出要求后,我又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努力创造一些可讨论,可实施这种学习方式的课例,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感受到学习的和谐、有趣,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延伸。例如:四年级中的一节《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课例中,我特意将“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进行分层指导,老师先批改高层次学生,再由高层学生批改本组其他学生作业,还展示了一本高层学生和中、低层次学生作业。

学生通过互相学习,迅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式,也很快融入进来,老师也能放手对极个别低层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了。

在后来的课堂学习中,老师的尝试由刚开始的一点点到逐步放手,当然这种尝试还是只限于课内的当堂练习,比如做一做和书上完成的一些即时练习。而课堂本和家庭作业还是由老师来批阅,只是高层学生督促错误学生进行订正及时上交,并且对不懂的学生进行讲解,如果无法讲解,可申请由老师来对他们一起讲解、指导。

三、实验初步结果的有效性。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验,我的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形成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老师教学任务完成得更轻松,能抽出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了。例如学生填写的记录单,就记录了他们的学习过程:

我还将本班学生的自身发展进行了一个对比。无论是低层还是高层学生,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远比没有实施同步分层时高,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气氛很活跃,班上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与其它班级相比,(全年级6个班)我们在同年级中已经由倒数第1名取得顺数第2名的好成绩。不仅在学业上,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自觉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高层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中低层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得到提高。他们有了乐于助人,相互合作的学习精神,每个学生的人格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下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虽然这种实验研究确实有其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也取得了一点成果,但我觉得还是存在着不足的。因为实施的时间较短,实施范围较小,学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而这个学习方式是否对学生学习占了主导作用,它的科学性、严谨性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是否值得推广还要看接下来的研究。

我想接下来的研究中能否考虑在这14个小组中成立一个中心小组,在组与组之间开展更深入的探究,形成更为科学的阶梯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互助也不仅仅限于组内,而要让组与组之间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最终我想实现由学生“主动发展”上升到“生命自觉”,要让追求“生命自觉”成为教育的姿态和生命的状态,让每一名学生知道做尽可能优秀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陈自卫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9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9

教育方法是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介,是实施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所以,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尽量从幼儿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手脑并用等多感官参与的形式,如:操作法、游戏法、探索法等。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运沙,自己记录,再和其他幼儿比一比,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比老师直接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幼儿自己的操作可以促进其思维由直接感知向表象发展,进而建构起抽象的初步概念。

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游戏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而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游戏有一定的动作和规则,教师将要求幼儿掌握的初步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到规则和动作中去,可以使幼儿在操作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引起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探索精神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教师尽量不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 篇10

1.感受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

(一)中1~10的数卡(2~3套),教学挂图

(四)中小动物楼房。

2.学具:操作材料,1个空白信封,铅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数字,你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教师:你家的门牌号码有数字吗?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四)及信封,以“小狗邮递员来到小动物楼房前不知道把信送给谁”为由,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

三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及楼上和楼下邻居的门牌号码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

四教师:你知道这些小朋友家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讨论:小朋友的家是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都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呢?为什么后面的数字都是一样呢?

2、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则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401、501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五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楼房”的作业单,交待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与要求。

六教师: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哪一层?然后为每家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别人能从门牌号码中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在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1、幼儿为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困难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七展示布置设计结果,相互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绒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

八教师: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够看出××(如小狗)住在几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它的楼上楼下邻居?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设计的门牌号码,感受数字在表示门牌号码时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

活动延伸: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 篇11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但是,就我们学校而言班级学生人数都在五、六十人左右,在开始新课程实验时,对于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感到很困惑,班额这么大,如何操作,怎样探究?就实际情况来讲,短时期内实现小班额教学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为大班额不能变小,我们就坐等不动。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小学数学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一、根据大班额的特点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搭配,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成效。

我今年教的是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刚开始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效果很不理想。小组活动时,组内优等生滔滔不绝,后进生被冷落一旁,沉默不语;有时为了分配任务而争执不休,不会合作;有时甚至借合作机会闲聊、说笑或干别的事;有时后进生根本不听从安排,组长组织不利……这些原因,我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并查阅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方法后,明白了这种种现象与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缺乏小组合作学习规则有关系。于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组:一是按学习能力好中差搭配;二是男女生搭配;三是按学生个性差异搭配;四是组合不同特长的学生;五是根据学生自愿组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对“同质”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互换,尽可能的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通过对各小组的成员进行不定期的调整,从而使分组逐步科学、合理。

二、根据班级学生实际选取恰当的小组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如学生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比较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联系时,让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和倾听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根据教学内容准确地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如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在学生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画图形的对称轴时,有不少学生在不是轴对称的图形上也画上对称轴,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模糊,这时让他们讨论,在争论和统一的过程中,熟练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认识,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画法;复习梳理知识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根据我校实际确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我校班级学生人数多的特点,我们确定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操作过程,即“明确目标——创设情景——指导合作——引导讨论——交流评价”。

明确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创设情景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新教材中编辑了大量的情景教学内容,图画精美,非常贴近生活,为我们创设情景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指导合作是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对组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使学生逐渐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生与生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交流评价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习的动力,进一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五、根据大班额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

我们将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概括为:引导、合作、参与和交流。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上一篇:形容见识的四字词语下一篇:我的“坏姐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