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赏识教育大事记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周弘赏识教育大事记(精选3篇)

周弘赏识教育大事记 篇1

1980年6月 ——周婷婷出生于中国南京市。

周婷婷一岁半因药物中毒导致双耳全聋。三岁半在父亲周弘(及其家人的悉心教育)下,开口说话并学习认字进入普通小学读书;八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打破当时世界吉尼斯纪录;十岁和父亲周弘合写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十一岁升入中学,同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之一„„

这期间,周弘的教育方式吸引了众多人们的目光和兴趣。家长纷纷向周弘讨教取经,周弘到英国讲学,并举办全国聋儿家长培训班等等。

1995年5月 ——周弘与南京江涌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一起提出“赏识教育”。

1997年2月 ——周婷婷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作了《我要做中国的海伦·凯勒》的精彩报告,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1997年8月 ——首次周弘家长学校、赏识教育培训班举行。

1998年4月 ——南京周婷婷聋童幼儿园成立。

1998年8月 ——由周婷婷和王峥主演的电影《不能没有你》开拍。

2000年8月 ——《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2000年9月——赏识教育的倡导者之

一、赏识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杨瑞清被评为全国十佳中青年教师,并在人民大会堂作演讲。

2001年12月,赏识教育研究所从南京搬迁至广州,赏识教育正式落户广州。

2002年3月,周婷婷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之一)的荣誉称号。

2002年7月,亚洲近千名学子共集广州,参加赏识教育第一期赏识教育好孩子快乐营。

2002年8月,赏识教育首期家庭和谐研修班开班。

2002年9月,周弘应邀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赏识教育首次走出国门。

2002年10月,30多名学员自新加坡、台湾两专程赶至广州参加赏识教育第二期家庭和谐研修班。

2003年3月,周弘应邀为中国党校举办的全国各地市教育局长、校长培训上课。

2003年5月,周弘、周婷婷荣膺第六届全球热爱生命奖。

2003年9月,赏识教育全国第一所实验示范学校在深圳宝安中英公学挂牌。

2004年2月,赏识教育为湖南贫困地区捐价值十万元的书籍。

2004年6月,周弘参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赏识教育研讨会》,由中央教科所举办。朱小曼等教育部领导出席会议,《人民日报》进行了头版报道。

2005年1月,赏识教育为湖南贫困地区捐款60819元。

2005年5月,赏识教育首届赏识讲师预科班圆满结业。

2005年7月,赏识教育视频语音聊天室开通,周弘老师等名师定期登录聊天室和网友实时交流。

2005年8月,三门峡移动组织赏识教育讲座邀请周弘讲演,创新福利方式同时亦标志赏识教育开始走进企业。

2006年2月,周弘作为特聘嘉宾在山西长城经济广播开展空中家庭教育课堂。

2006年2月,《赏识你的孩子》英文版在新加坡出版发行。

2006年7月,赏识教育的专题节目——广西电台《赏识的天空》节目隆重推出。

2006年10月,周婷婷的第一本书——《墙角的小婷婷》出版。

2007年5月30日,CCTV新闻《新闻会客厅》播出赏识教育专题节目:《竖起你的大拇指》

2007年6月1日,CCTV2《财富故事会》播出赏识教育专题节目:“教会家长赏识自己的孩子”

2007年6月19日,赏识教育工会成立。

2008年3月,赏识教育开启构建和谐团队的春天——和谐宣言发表暨党政工团成立。

2008年3月,为了将赏识教育“家庭和谐”理念服务到全国各地更多的家庭,赏识教育研究所成立专家研发小组,在现有培训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与结构的调整,并围绕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研发了针对“孩子快乐学习、综合素质培养”的《好孩子加油站》课程与“陪伴成人心灵成长”的《老邻居俱乐部》课程。

2008年3月和谐宣言后,进行了庭院工程大工程。充满绿色和爱意的环境,像柔软人心的温馨家园,让我们在一种追蝴蝶环境中学习成长;

2008年3月,完成新的营结构体系——项目责任制。让每个人的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在体制上让人感受到自己是事业的主人。

2008年6月,赏识教育“垦谈会”召开,出台新的讲师制度——赏识教育讲师班成为培养赏识教育推广人才的摇篮。

印尼文《赏识你的孩子》出版发行,赏识教育走入印尼家庭,造福更多人。赏识教育与中迪企业的战略合作——开启了赏识教育品牌向企业延伸的尝试。

《翘起你的大拇指》的出版,中国第一本全面讲述家庭教育的书籍出版面试。

马来西亚沙巴正中学曾桂安校长辞职,专职从事赏识教育推广传播。使赏识教育国际化。产生了进一步的动力。曾校长是载入赏识教育史册的人物。

2008年12月1日,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亲爱的小孩》播出赏识教育专题节目。

CCTV1、CCTV少儿、CCTV4、CCTV10、广东卫视、湖南卫視、山东卫视、深圳卫视、河南卫视、昆明电视台、太原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台播出赏识教育专题节目。

周弘赏识教育大事记 篇2

作为父亲,他曾经创造了一个奇迹,将从小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作为教育家,他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功。如今,作为“赏识教育”的开创者和推广人,他行走全国,要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千千万万个家长。甚至,他要向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的教育方式挑战。

在养猪都要培训班的今天,教育孩子什么都不要,符合规律吗

“我的报告就是一场‘叛变总动员’。”作为这场“叛变”的领跑者,周弘所背叛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

“赏识教育总是向孩子竖起大拇指,而传统的教育是这样”,周弘边说边伸出一根食指,“是挑毛病。”

“孩子考了80分,妈妈批评:怎么才80?考了90分,还是挨骂:怎么才90?终于考了100分,把卷子拿到妈妈面前,妈妈说了一句:瞎猫终于碰到死老鼠了。这就是我们挑毛病的教育方式。”

这样的教育,让孩子感受不到自己被赏识,被爱。

也许有的家长委屈: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还感受不到爱?而周弘认为,问题正出在这里。也许物质贫乏的年代,父母省吃俭用,让孩子吃饱穿暖,孩子看在眼里,就明白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但在这个时代,光靠物质上来表达爱已经不够了。很多父母对孩子是物质上溺爱,精神上挫折的教育,还怪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中国的家长太爱孩子了,却又太不会爱孩子了。在养猪都要培训班的今天,教育孩子什么都不要,符合规律吗?”

在周弘看来,家长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拉拉队员,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为他们加油喝彩。“而大部分的家长却‘不务正业’。”

许多家长向周弘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周弘的回答始终是两个字:“态度。”

“賞识”的态度就是秘诀。周弘提出了一个新名词:“花苞心态”。

“人不可能没有毛病,就像大自然不可能没有夜晚。我们讨厌毛病,就是恨自己的半个生命。赏识教育让我们喜欢生命的另一半。不是把它当成讨厌的毛病,而是可爱的花苞。

“赏识教育,就是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把孩子的毛病都当成是可爱的花苞。孩子说话慢,没关系,一定能学好;孩子走路不稳,家长为他加油鼓劲。那个时候,我们都相信孩子能行。”

如果按照花苞心态来看待孩子所谓的“缺点”。就会发现,粗心的孩子渴望细心,胆小的孩子渴望胆大,慢的孩子想快……这些都不是缺点,而是花苞。这一朵花开了,那一朵也很快会开的,只是时间问题。也许迟开的花是最美的。

周弘满怀激情地向家长们呼吁:放弃挑毛病吧,选择“找光明”。多向孩子竖大拇指,多跟孩子说“太好了”,相信孩子“你能行”。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为了得到父母的赏识来到人间。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逼出来”的教育家

很多家长领教过周弘的厉害:逃学、早恋、网瘾的孩子,一到他这里,用不了几周都变成好孩子了。而这位神奇的赏识老爸,用自己的话说,“是被逼出来的。”

和许多“老三届”一样,周弘的经历坎坷,当过兵,当过翻砂工,在机床厂当过技术员……前半生的经历,似乎怎么也和“教育家”沾不上边。

开始研究教育,是源于他生命中最大的一次不幸。1980年6月,女儿周婷婷出生了。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有维持多久,一纸“先天性耳聋”的诊断书让周弘的心坠入冰点。医生说得很肯定:“这在全世界都是康复禁区,将来只能上聋哑学校”。

绝望之余,一部电视剧《血疑》让周弘又燃起了勇气。大岛茂为了1%生存可能的女儿幸子,付出了无尽的父爱。他的父爱是沸腾的,我的父爱也是沸腾的啊。周弘决定了,要为女儿尽全部的努力。

他与妻子一道背着女儿走上了大江南北寻医问诊的漫长道路,即便听说哪里有个江湖医生,周弘也要去试试。听说针灸能医耳聋,婷婷的耳朵上被扎了五万多针,至今耳朵还是青的。

婷婷三岁半时,父母不得不放弃治聋,转为治哑。

????他还记得晚上骑车背着3岁半的婷婷,一路指着路灯不停地向婷婷耳朵大喊“灯———”见一个喊一遍,喊了40分钟,婷婷却始终不明白。

? 发“哥”这个音,婷婷学了三年。

在向女儿耳聋的命运抗争中,周弘开始研究教育。他啃下了一本本心理学、教育学的书。他发现,所有聋儿的父母,包括自己在内,对待孩子总是同情、怜悯的态度。在同情、怜悯下长大的孩子,脾气坏,总是对家长撒气。

周弘开始反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女儿。他问自己,如果我是女儿周婷婷,我有没有这么平静,这么乐观,这么坚强?恐怕自己做不到。他发现,女儿不是自己同情的对象,而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她才应该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从这时起,我就向她永远的竖起大拇指。”这次认识上的彻底转变,被周弘称为是一次“顿悟”。

以后,教育女儿,周弘的态度永远是“太好了”。

根据口型发音的婷婷说话有些古怪,她担心地问爸爸:“我的声音好听吗?”周弘笑了:“你的声音好像一串串珍珠,棒极了。”

婷婷第一次做应用题时,十道题做错了九道。谁知周弘看了,错的题目没有打叉,对的题目打了个大大的勾:“真是了不起,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

每篇作文,周弘用红笔将好句子划出高声诵读,让全家热烈鼓掌。周婷婷高兴得梦里都想好句子。

在爸爸的不断鼓励下,婷婷的信心也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她非但没有读聋哑学校,在普通的小学还连跳两级。

8岁时,婷婷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

10岁她又与父亲合写了一本12万字的书《从哑女到神童》。

16岁时,她被辽宁师范大学破格录取,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大学四年里,婷婷不仅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还掌握了口语。2001年,她选择到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读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因为加劳德特大学是全球聋研究的中心。?硕士毕业后,她又同时被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如今的周婷婷,阳光、自信而又快乐。

直到现在,婷婷最喜欢谈心的对象仍是爸爸。婷婷说:“父亲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一直都影响着我,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这是我的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

生命成长的最终目标是幸福感

周婷婷出名以后,很多聋儿的家长带着孩子从遥远的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来到南京找周弘。为了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创办了“周婷婷聋童幼儿园”。

这个幼儿园实行的是“追蝴蝶”的教育法。学校的标语只有:“老师你快乐吗?孩子你快乐吗?祝你们时时快乐日日好心情。”

幼儿园里没有专门的上课下课时间,孩子们可以坐在桌子上唱歌,可以趴在地上画画。老师们经常带他们到公园去看花、看草、看小动物。每个人身上挂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聋儿,请你和我说话。他们一点也不自卑,“快乐得就像小鸟一样,眼睛里没有一丝阴影”。

在教学上,周弘提出了“母语玩字法”——不管孩子能否认得汉字,只要他们看见什么,指到什么、统统写下来,让孩子认读。一支笔便成为最简单的教育工具,手心、手背、墙壁、地板都可以用来写字,孩子们玩得开心,学习的速度也惊人。奇迹一个接一个:六岁的全聋儿童刘开语已能认读两三千汉字,而且轻松地通读并理解了《21世纪少儿百科全书》;河南的聋童胡林熹,四個月学完了小学三个年级的全部课程,日前已经能够解答六年级的习题了。

就这样,周弘不仅培养了一个周婷婷,而且培养了一批“周婷婷”,被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周婷婷”们有的被评为省十佳少年、有的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美国特殊教育代表团到这里来参观,惊叹说,美国的聋童教育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接下来,是许多正常孩子的家长来取经了:聋孩子到你那都有那么神奇的变化,能不能把我的孩子也教成‘神童’?结果,赏识教育用在正常孩子身上效果更是出奇的好。他发现:“所有孩子都没问题。搞了半天,全是父母出问题了,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孩子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爱老师,不爱学校。“食指向下挑毛病”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受到挫折,感到恐惧。而赏识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不好意思不好的环境,而孩子们更是好得让你不好意思”。

在周弘开始全国演讲,推广赏识教育理念的同时,他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入。“是不是听了一场演讲父母就可以态度彻底改变?如果你恨整个世界,赏识孩子是没有用的,他会看出来你是假的。”

就这样,他顺着生命的河流在探索,从教育孩子转而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赏识教育理论也在不断的成熟完善,转而探讨如何实现和谐的人生:自身和谐、夫妻和谐、团队和谐(含家庭和谐)、亲子和谐。

“生命是个整体。首先要爱自己,这是自身和谐。其次是婚姻的和谐,爱人都没爱好,怎么爱别人呢?之后,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自然会改善。”在讲座中,周弘也毫不吝啬地和父母们分享了自己幸福婚姻的经验。

随着赏识教育的完善,周弘带领他的团队又完成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将赏识的理念贯彻到企业中”。企业和家庭一样,是一个团队。成功的团队肯定是一个和谐的团队,而管理者的“赏识”心态会将征服的力量转化为信服的能力,将‘雇佣军’转化为‘志愿军’。“赏识”管理不仅解决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家庭幸福、快乐工作问题,而且也实现了企业自身快乐成长的目标。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优秀 篇3

婷婷一岁半,进了厂幼儿园。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周弘,婷婷发高烧,已经送到厂医院了。周弘赶紧跑到医院,看见女儿像疯子似的狂呼乱跳,医生说,刚刚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可能有点疼,过会儿就好了。

一个疗程的针打下来,每打一针,婷婷都会疯狂地哭闹一阵。几天后,女儿的烧终于退了。可是周弘发现,无论怎样大声地呼叫女儿,婷婷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周弘傻了似的,一把抱住女儿,大声地喊着:婷婷!婷婷!婷婷呆愣愣地看着爸爸。

婷婷成了一个聋儿。诊断书中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

“那一刻,天仿佛塌了下来,我恍恍惚惚地抱着女儿回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周弘回忆起那一刻时,眼圈又红了,嗓音哽咽。

幼时的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她几乎不会笑。在幼儿园里,总是缩在角落里,谁也不和她玩。想拉屎拉尿却不会表达,常常拉在裤子上。数九寒天,周弘看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心都碎了。

那些日子,电视台在播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每次,周弘都抱着女儿一边看一边落泪。电视看完了,周弘问自己,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也要用最深情的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路开通。

从婷婷3岁开始,周弘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用针灸电疗的办法,试图让女儿复聪。5年中,在耳朵周围的几个最疼痛的穴位,医生给婷婷扎了上万针,那是连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痛,婷婷绝望无助地恸哭……

婷婷终于有了极其微弱的听力。周家人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婷婷开口,哪怕只是最简单的词。傍晚,周弘从婷婷奶奶那里接女儿回家,骑着车,他反反复复地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朵边上喊“灯,灯,灯……”骑40分钟,喊40分钟……

当婷婷终于能含混不清地说鼻子、眼睛、嘴巴等最基本的词时,她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婷婷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想饼干了用手比划一个圆,奶奶就知道她的意思了。这样下去,她只能永远是个哑巴。

一天,婷婷午睡起床,习惯地又向奶奶比划了一个圆形。奶奶抱着饼干桶坐在孙女对面,就是不给她吃。

“饼干!婷婷说,饼干。”奶奶想让婷婷开口。

婷婷就是不说,咿咿呀呀地抗-议着。

不说就不给吃,奶奶固执地一遍遍重复着“饼干,饼干。”

婷婷大哭,奶奶也跟着掉眼泪。

祖孙俩整整僵持了40多分钟,终于,婷婷的喉咙里滚出两个音:“布…单。”

石破天惊!

奶奶立刻递上一块饼干,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地发出了“布单,布

单……”奶奶激动地抱着孙女,一块一块地把饼干塞到孙女手中。

婷婷终于开窍了,她朦胧地意识到用口语交流的意义。半年后,她能说“阿姨再见”这样的完整的句子了。

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差得太远了。周弘又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女儿的眼睛是好的,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说话与识字同步的方法来追赶健全的孩子呢?我开始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婷婷看,她笑我们就写笑,她哭我们就写哭,她说星星我们写星星,她说月亮我们写月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一次,婷婷妈妈出差到外地,我们到车站送行。火车启动的时候,婷婷一面跑一面哭,喊着“妈妈,妈妈”。我立即抓过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依依不舍’。我想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

就这么追赶了两年,婷婷6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够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周弘决定把女儿送到普通小学,而非聋哑学校。他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健全的儿童,和健全人一样有着健康的体魄和思维能力。

婷婷7岁那年,周弘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书的第一段话就让周弘有了触电的感觉: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的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早年留学德国的铃木在回国后,发现日本的教育出了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铃木终于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堪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重要的要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让他们永远充满了自信。

此前,周弘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探索。到这个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我的观念变了,我教孩子的方法也变了。首先我要让婷婷相信自己是天才,我在她的课桌上的玻璃板底下压了一张《天才儿童行为表》,只要她看书忘了吃饭睡觉,我马上就指着表上的第一条对她说,你看,这上写着,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这给了她一种积极的暗示。

“我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我们做家长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其成为燎原之势。怎么夸张?记得我第一次给婷婷做应用题,十道只做对了一道。也许这时候有的家长巴掌就过去了。我没有。错的地方不打叉,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勾。然后发自肺腑地对她说:‘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听了这话,自豪极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的多,升初中考试,数学考了99分。

“孩子学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让孩子读范文,拿孩子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孩子越没信心。一篇作文再差,总会有一两个句字写得好吧,我就用红笔把好的句子划出来,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我们一起为她欢呼。慢慢地一句变成两句,两句变成三句,她越来越爱写,能不出好作文吗?”

婷婷10岁那年,她写的6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

无论怎样,周婷婷是个双耳全聋的残疾孩子,她比普通孩子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她比普通的孩子更需要自信自强的信念。用周弘的话来说,她需要一种“伟人气质”。让她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甚至别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8岁时,父女俩在陕西扎针,父亲偶尔从一本书中学到了一种快速记忆法,他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编成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讲给小婷婷听。父女俩一边讲,一边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中,婷婷记住了这1000位数的排序。8岁的聋童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这在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消息。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能力给了婷婷许多的暗示。婷婷从4年级跳到6年级,别的孩子已经学过一年英语了,而她还是零起步,更何况她还是个聋儿。父亲鼓励她说,婷婷,太了不起了!3岁半还不会讲话,现在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背圆周率1000位。双耳全聋的孩子竟然自学英语,婷婷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996年秋,周婷婷从南京一中高中毕业,被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尽管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婷婷的大学生活却适应得很快。平日与人交流,婷婷一般是看口型,但南方人口型与北方人口型不一样。刚进校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但很快同学们就开始喜欢上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开朗的小同学。同宿舍的姐姐都称她为“阳光女孩”、“快乐天使”。

大学四年里,婷婷不仅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还掌握了口语。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也许婷婷是第一个能说一口英语的聋人。至于计算机,婷婷更如鱼得水,她是学校网吧里的小明星,还开设了自己的个人首页。她以自己亲身感受和经历提炼而成的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被指导教授张宁生称赞为“可以成为载册的精品”。《大众心理》杂志也前后分三期连载,很多聋人读后给周婷婷写信,称这篇文章对他们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

清秀而充满了灵气的周婷婷告诉记者,申请就读加劳德特大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单考托福就是很难的一关。她整整用了3个月时间,才考出了今天的优异成绩。托福考试过关后,想申请进入这所在世界上对聋人心理研究最多、最新的学校也并非容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婷婷不断通过国际互联网一遍又一遍地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经校方研究后,正式向周婷婷发出了录取通知书。

2002年,周婷婷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同年留学美国,在赴美读书之前,周婷婷像海伦·凯勒一样创作了自传小说《无言的歌》,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波士顿大学开学之际,周婷婷非常激动,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真的很幸运!能被美国名校录取为博士生!我很希望以此改变人们的观念,残疾人可以做得和普通人一样好,甚至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出色更优秀!”她表示,不管再大的困难,她会尽最大的努力,好好攻读博士学位,将来学以致用,为祖国千千万万残疾人做一些事情,坚忍不拔地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周婷婷在美国留学的三年时间里,充满着汗水和艰辛,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比如语言问题,这曾经是她学习和周围环境交流的最大障碍。她不仅要学美国手语,而且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水平,以便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手语是聋人的“本民族语言”,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她和周围的聋人朋友在手语交流上已经不成问题。如今,她不仅会美国手语,而且英语书面语更是没有什么问题。从外表上看,她不像患有失聪问题的残疾人。她能借助助听器和看口形,用汉语与熟人对话。婷婷的神奇人生,被拍成电影《不能没有你》,而且她主演了这部电影,放映后,全国为之轰动。

周婷婷的人生故事激励了许多人,不仅有残障人士,而且有身体健康的普通人。3岁半时父母亲就发现自己的女儿已是全聋全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一边为女儿四处求医治病,一边创造了一套赏识教育理论,帮助女儿学习。结果奇迹出现在这个家庭,聋哑的女儿不但开口说话了,而且借助于助听器进入省重点中学读书,辞职专门教育女儿的父亲,还被聘到南京市聋哑学校作了一名副校长。现在,父亲周弘已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的主任,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伴随着女儿的成长过程,周弘逐步将赏识教育的研究视角从聋障儿童转入正常儿童。几年间,他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为家长、教师、学生做了近2000场认识推广赏识教育方法的报告。一次演讲报告结束后,周弘要求家长们在纸条上写出自己孩子的十大优点,结果100多位家长中竟有一半人写不出。他大声疾呼: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本该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被异化了,做家长的完全忘记了对子女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精神生命的人的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更忽略了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都视自己孩子是“神童”,一味地相互攀比,甚至不惜拔苗助长,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

我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赏识教育给人的是一个法宝,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岂止儿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渴望赏识与成功。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是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中国青少年中心的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周弘出任主任。

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

记者问婷婷,这次被加劳德特大学录取,父亲有没有帮忙?她认真地说,从托福考试合格后,就不断地通过互联网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才被录取进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生。

作女儿的是怎样评价父亲和他的事业?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小时候并没有觉得赏识教育有特别之处。长大以后,当我遇到许多事时,再回头想想,赏识教育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药剂专业求职个人简历下一篇:美国学生是怎么读书的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