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培训一年总结(共10篇)
在2012年9月,我非常荣幸地成为济南市第二届名师培养人选的一员。对我来说,名师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不断的追求:追求专业的提升、追求共同的发展、追求青春的无悔。
西南大学朱德全教授曾说:“名师要具备人品好(师德好)、考得好(即教学质量高)、说得好(善于梳理)、讲得好(理论与表达完美结合)、写得好等要求”。一年来,我以此“五好”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践行,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教学的执着,根据区名师工作领导小组对于名师的工作要求,在学校领导和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我努力工作,敬业爱岗,乐业奉献,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学生欢迎、家长认可、学校满意的名符其实的名师。努力按照教育局名师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履行名师培养的职责,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三学年学习与工作回顾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做师德的表率
(一)学习理论: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一学期研读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和《小学语文问题诊断与解决》以及有效教育的相关理论书籍,通过网上浏览收集各种教育教学新的理论知识,不断学习增强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领悟,在教学中,能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学随笔等。把教育博客看作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把写教育博客看作自己的爱好,把教学反思及时通过教育博客进行教学研究,发挥辐射作用。通过教育博客这一重要的交流平台,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引起大家的讨论,使大家在交流讨论中共同进步。
(二)拓展思路:为开阔眼界,进修学校和区教育局组织我们到上海和潍坊聆听了不同层次的教师、专家的讲座、报告,更新理念,逐步优化思维。每次组织的报告,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2013年11月23日,王玉琚的《思维,在“平台互动”中激活》、2013年11月25日的台湾语文教育专家赖庆雄的作文教学讲座《做一盘启思作文的好菜》、2014年11月29日全国教育名家吉林片区精品课堂展示刘德武的《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钱守旺的《如何构建有深度的语文课》、吴正宪的《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烙下语文的印》。2014年11月27日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学术报告《课堂因融错而精彩》。让我们分享到了他们从事教育生涯以来积累的最宝贵的经验。通过这些相关的理论学习,反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找准突破口,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分享智慧: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合作、乐于学习的团队。在这样一个团队中能时时感受到热切的学习氛围、学习思辩的快乐,因为值得学习的对象就在身边。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总能感受到伙伴们闪耀智慧的思维火花,总能欣赏到领衔人让人茅塞顿开的点睛之语。智慧的分享让我视野开阔,思想升华。如2014年5月20日开展的常规课研讨,由孙岱青老师执教的《东方之珠》,5月27日开展的“有效教育”课堂教学研讨,由钱鹰老师执教的《教材整合的思考》,单元组成员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进行评课,评课中名师们能用深刻的灵活的语文理论和有效教育的理论进行细致深入的评课,让我经历了一次智慧碰撞的过程。
二、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做教育科研先行者
(一)扎实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六班的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我一如继往地把自己的所有的爱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扎扎实实地做好教研、科研、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同时在我所热爱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知识与能力并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求实研究
1.分层教研,全员参与。
在教育教学上,我始终起着领先的作用。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组织和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组织同行评课学习,起到了带头作用.为使我校有效教育实验向纵深方向发展,任课教师能在理解有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熟练操作有效教育的要素组合课型和平台互动课型及两种评价方式,本学期分别组织开展了两次校级教研和两次组级教研活动。即“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研讨”和“平台互动”课型。重点研讨“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及如何围绕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来搭建问题平台,接着由任课教师开展了组级教研活动,教研中任科教师都能以有效教育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扎扎实实、较有成效地开展活动。使任课教师对有效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专业引领,经验分享
在实施新课程和有效教育教学中,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热点和难点,为老师做讲座《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和《怎样写教学案例》,在理念上引领教师不断更新。
在实施有效教育的两种课型中,自己也承担了多节语文课的研讨:《识字4》,《东方明珠》《小河与青草》,通过听课,使任课教师对有效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校级教研课:平台互动课型的方式的研讨中,指导刘伟红老师备课,上课,评课。使她执教的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受到了全乡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阳光教学开放周中,指导青年教师王金凤和苟程程两位教师上的语文《威尼斯的小艇》和《诚实与信任》,受到了区里有效教育验收组领导的好评。
所主持进行的省级课题《课内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历经三年的时间,于今年6月圆满结题。多数教师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不断研讨、不断互助,做青年教师的领路人
为了充分发挥名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在2011年,我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建立的名师工作室机制,成立名师工作室团队。工作中,我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平台的作用,搭建互学、互动、互相研讨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工作室”、“博客”等,上传文章、心得或发表评论,主动参加名师工作室的网络互动,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发挥自己对其他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到目的。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提升了自己,带动了他人,实现了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共同提高之成效。
在工作中,我经常深入教研组,参加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倾听各科教师的意见、想法,及时整理选择采纳推广;在课题研究中,我深入班级、课堂,与老师和学生谈心,让他们给自己提建议,说想法,经常开展教师活动等活动,促进名师的影响力。
一年来,名师工作室成员,积极研究课题、认真参与集体备课,主动深入班级听课,研究教学行为,总结研讨教材教法,从多方面促进了专业的提升和发展。另外,在名师工作室的带动下,我校的课改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发展。另外,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在2013年12月份,成功举办了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全校21位青年教师展示了“反串互动”课改课,在2014年3月份,举办了“一周一课一评”活动,在名师工作室的带动下,出现了段跃荣、张以锋、董泰国等全区知名度很高的课改优秀教师。
四、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带动教师整体发展
回顾自己所做的工作,我觉得进步不小,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在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无愧于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称号。
1、向各位名师学习,博友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做名副其实的名师。
2、不断学习业务和理论知识,大胆创新,更新教法,积极研究,总结反思,使自己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教学特色的名师。
---2017年遵义市名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根据市教育局办公室通知,我在西南大学参加为期一周(自2018年12月17日至12月22日)名师拟培对象的培训。培训主题是“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观察与教学指导”。西南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们,重点观察与指导了遵义本土专家及学员教师的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当场分析指导,全体学员积极参与研讨和自我反思。开班典礼上,遵义市市政府督学杨升平同志强调,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这是教师发展内需的动力。我想,继续教育培训学习能否当成内需的动力,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愿心。本次培训,我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让老师们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教师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为什么有些人经历得让人羡慕,有些人经历得让人心酸。没有个人的幸福生活,一定不会有更好的工作效果。没有更好的工作效果,一定不会有更好的幸福生活。当然,不靠工资作生活来源的除外,犬儒主义式的幸福也不在此列。是什么关键性因素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我考虑过智商、情商和挫商,考虑过方法、技巧和能力,也考虑过背景、勤劳和勇敢......所有这些都没有给我比较满意的答案。通过西南大学的专家、教授和我们名师班智者的言行点化,我越来越感觉到:愿心,才是催生良性循环的关键因素。一切工作和生活状态是否进步或趋于良性循环,是否充满生机与活力,主要取决于人是否愿意。当然,愿心也能催生恶性循环,这里暂不赘述。
我们,遵义名师班53人在这个略带寒意的冬天,再次相聚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第7教学楼103教室,再次见证了:教育界有很多人在用心做教育!通过本次培训,我们了解到,刘院长、郑部长等近十名专家、教授以及我们的尹侠、宋培迅等很多同学,他们做了那么多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和科研课题,培养出来那么多像星星般闪耀在各工作岗位上的徒弟和学生。我们班主任,这么年轻漂亮这么有才华,她随意说了一下论文选材的事,一周至少读40篇相关论文每晚至两三点钟,其他如分析、调研、立题等等,成形少则三两月,多则一两年,还有修改和完善工作也需很多时间。另外,所有工作还有可能全都作废。我们的宋培迅老师,是我们班唯一的正高级教师,也才四十几岁,他一个县级课题一年就正式出版了69本校本教材,我们抢着拍他的那种小本子,他有很多很多个。你再看他们讲台上的风采:有的精神饱满激情飞扬,有的气质不凡而其言蔼如,有的口若悬河幽默风趣。他们用独特的风采诠释着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和忠诚。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积极的愿心,愿意为教育教学事业满工作量和超工作量工作,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他们不仅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色彩。愿心,催生了这些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的良性循环。我们身边,正在像这样愿意用心做教育的人还有,但是为数并不多。要推动遵义教育整体发展,除了这少数几个引领示范的人才以外,最主要还是依靠这支将近九万人的庞大队伍。这支队伍中,也有教育事业愿心不够的人,他们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对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斤斤计较。他们认为自己每天除了上两节课外,学校安排的什么工作都是额外的要加班费的。他认为按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每天两节课以外的4700分钟,他全部用来批改作业了用来备课了,所以没有任何时间接受学校(公立的,私立学校他肯定不会这样算的)任何工作安排。幸好此类人才不多,否则整个教育界一定死气沉沉毫无生机!需知在一个学校里,嘴上明说且实际行动表现出不想工作优秀或进步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要说普通教师,就是21日晚的茶话会上,我们名师班举手愿意当班主任的人才几个人。通过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遵义市名师班的一员,我有责任思考、行动和发声:要使我市体制内的教育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状态,建议各级相关组织首先着力思考教师愿心问题。教师愿心高涨,我市教育可再创辉煌,教师愿心平平,我市教育可平稳过度,教师愿心低落,我市教育肯定滑坡。教育工作可以有显性检测指标。但是,教书育人,主要还是靠良心,这是隐性指标,是道德范畴,无法纳入法律范畴考量。本人认为激发我市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教学更多愿心,可以采用并最大化实行“公创原则”。本人认为“公创原则”是解决是否愿意的最佳途径。
本人长期思考并始终实践着这一原则,它可以使公办学校内的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愿意积极工作和学习。公创原则具体来讲,一是量化考核细则的“三公”原则,即公开、公平、公正。二是激励对象的“三创”原则,即创新、创绩、创德。整个团队在“公创”环境下,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就可以实现“三有”目标,即有理想、有行动、有进步。而且,只要是正常人,在这种“三公”考核环境中,他会输得心服口服,赢得坦坦荡荡,从而支持创建更优化的“三公”考核环境。当然,不靠工资作生活来源的除外,犬儒主义式的幸福也不在此列。反之,如果团队(特别是体制内的团队)考核没有实现“三公”,那么就很少有人能发自内心去实现“三创”,管得再严也不会有多大效果。只要有人感觉到管理者不“三公”,他用人类最原始的几种反抗方式之一,就足以认管理者无计可施,更何况教育这个本就不好评估的行业。
从教二十三年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欢迎这种“公创”环境,只有在不公的环境中才有出彩机会的极个别师生不欢迎,但从未影响整个集体工作和生活的良性循环发展势态。比如奖励制度,我主要奖励进步,优秀当然要重奖。因为针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优秀从来高不可攀,更不可估量,众生希望渺茫;唯有进步人人可及,也好估量,众生机会均沾。正如本次培训,如果一直都是最优秀的老师才能上台展示自己,那么,我们培训的这五年,90%以上的老师,就一直在台下鼓掌,而且一鼓就是五年。我所带班级,实行进步奖应该有二十多年了,绝大多数学生都站上过领奖台。我名师工室以及能发言的团队里或会议中,我都竭力主张和推荐过进步奖。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如果暂时不能助力“公创”环境的建设,那么就要冷静地面对现实,默默地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与我们相遇的学生,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出彩。只要我们的学生在进步,组织迟早会给我们一个更好的平台实现人生价值,要相信组织和自己。
本次培训方式独特,很多老师在这次培训中都加深了认识和了解,这次培训使大家真正开始相互沟通。越是了解越多,越是让我们见证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使我们更加谦虚和谨慎。相信本次培训,绝大多数老师都会受到很大的震撼,估计有一部分老师回到工作岗位时,学以致用效果会很明显。优秀教育工作者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能见贤思齐,从而变得谦虚。谦虚之人才能虚心学习,虚心学习就能谦受益,受益多了也就自然成了优秀教育工作者。这一切都要取决于一个人愿不愿意自我发展和促进团队的发展。
整个培训期间,包括平时生活中、课堂上、茶话会上,我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育负能量的语言,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居然没有任何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说过一句怨言。他们全都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教学正能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真不愧是上级组织精心挑选的遵义市名师培养对象。仅从这一点来看,大家真不愧为遵义市广大人民教师的忠实代表!仅从这一点来看,遵义名师班的示范引领作用已经根植于这个团体灵魂深处!仅从这一点来看,遵义市名师班已经初步具有宣传机和播种机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遵义名师班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我发展和促进团队发展的强烈愿心。
我对所有专家、教授和老师的成长经历和所主讲的课题进行解读,我还是得到一样的答案:愿心,催生良性循环!
遵义市第五十二中学 李尚素
注册培训活动总结
我校在开展的“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注册培训活动中,在校长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培训老师的辛勤工作,历时三天已圆满结束,注册培训圆满结束。这次培训活动,校委会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了全体教师动员会。这次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本次活动有很多亮点,值得学习借鉴,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反思和改进,现总结如下:
一、本次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教师都能够认识到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参与,踊跃参加,主动参加活动,参加培训活动教师既有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同志,他们都能够把本次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展示自己和学习交流、充实提高的机会。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校修订了《“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方案》等材料,精心准备,大胆尝试。有多位同志利用班班通白板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还课堂于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转换得以体现。这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尝试和推广,这也是后一段时期学校在教学教研方面重点要做好的工作。
三、培训教师准备充分,基本功扎实,效果良好。培训教师能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广泛收集资料,深入挖掘教材,注重学法、教法研究。从课前导入,目标设置,课堂组织,倾听、点拨等各个方面教会受培教师注册方法。教师培训思路清晰,教学手段丰富多彩,驾驭课堂能力强。
四、本次活动也暴露一些不足。
一是有个别同志参加活动很少,不愿学习,不求上进。希望老师们要加强学习,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用过硬的业务能力,优异的教学效果去赢得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认可。
二是极少数授课教师仍然没有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三是少数教师准备不充分,课堂容量大,时间较紧,教师练的少。
2011年8月13日10时30分,聊城市经济开发区首届名师带徒全体学员在宋主任和雷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赴京研修学习的列车,将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研修学习。这无疑是开发区教育管理中心领导高瞻远瞩下的重大举措。
热情洋溢和富有个性的开班仪式使我深刻了解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成长历程,校训精神和育人理念;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是国内校长,教师培训的领跑者,懂得了本次培训学习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整整一周的在京研修学习,很多国家级、重量级的专家、教授,博士给学员们分别从国家教育纲要、教师的价值、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教师研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像充满激情与个性的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张梅玲;极其幽默风趣但怀才不遇的知名博士赵希斌;多才多艺、信手拈来的北京市模范班主任高金英;知识渊博、对教育纲要烂熟于心的教育部原司长王文湛;有高尚人格魅力,推广团队研修并建立工作站的特级教师吴正宪;经验丰富理论性强的心理学博士张焰;对课堂教学了如指掌、学校管理经验极其丰富的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
白天培训学习,晚上研讨交流。我忙碌着、充实着、幸福着、快乐着。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报告如同一份份的精神大餐纷至沓来,让我经历了一次次头脑的风暴、一场场心灵的启迪、一次次情感的升华。使我明确了学习教育纲要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给我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增强了研修、科研意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会了课堂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每晚的研讨交流学员们都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畅所欲言。常常为了专家、教授们的一个观点争的面红耳赤,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喋喋不休;时而掌声四起;时而赞叹不已……确切地说这次培训成为了我教育生涯的加油站。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的那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又油然在我耳畔升起,这次的培训与众不同,给我很大的震撼、触动和鼓舞。具体感受如下:
一、教师要具有阳光心态。教师要有状态,有精气神,展现给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由于学生的向师性,同样会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我们每个班中都有一部分学困生,其实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把更多的爱洒向学困生。有句话说的好,“微笑若给优生,如同锦上添花,微笑若给学困生,如同雪中送炭。”课堂上教师要敢于让回答问题的孩子毫无遗憾地坐下,学生回答的好要表扬,回答的不好也要变换方式表扬,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每次回答问题都举手,可以给学生私下结秘,特别是学困生先秘密约好,“如果不会回答,举起左手,老师不叫你回答;如果会回答,举起右手,老师叫你回答。”这样让学困生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会理直气壮的说:“我是重要的、我是有所作为的、我是最棒的!”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都可以张贴培养孩子自信的名言警句,像“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你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新我最行。……此外,班级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学科底蕴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学科底蕴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高度。如果学科底蕴不足,那你的专业化发展肯定是有限的。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至少要有二三百个故事,还要会讲笑话,会变魔术。”也就是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必要时信手拈来。那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呢?
1、多读书。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是犹太民族,每年人均读书64本,而我们中国人均读书仅4.5本。一个没有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确都应该静下心来读读书了。要让读书成为习惯,此外读书还要取法乎上,要读一流作者的书,不读大师的书,就无法站在教育的最高点。
2、交高人。和平庸的在一起你会更平凡,和大师、名师在一起你会更智慧。
3、勤反思。现在我们教师缺少的就是工作后的反思,有的人说:“一个教师坚持写3年反思就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反思的重要性。
4、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我们每天都在习惯中行走,缺少的是教学中的再创造。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说过:“每节课改变一点点,3年后你会有惊人的改变”。
五、教师要用心工作。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能把事做好”,也有人说:“积极的人像太阳,消极的人像月亮,态度决定一切”。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教育事业看作生存的一种需要,而应该看作体验人生价值一种追求。教师只有用心工作,才会感到不累,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鼎屏小学:甘平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坐在这里和各位分享我这次学习的收获。
4月10号至12号,我和任丽老师有幸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与成果展示培训会,这次培训会时间安排得非常紧,我们听了秦德林、李秀伟、钟志农和胡艳芝4位名师的讲座,他们的思想、言论一次次撞击着我的灵魂,让我有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中途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我们觉得累并幸福着。
今天,我就谈谈听了秦德林老师《如何成为名师》讲座的一点感受吧!秦德林: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特级教师,国家职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先后任教小学语文、中学政治、中师与大学教育学;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南通市教育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小学教师生命发展研究”等,近几年先后应邀在省内外作专题演讲300多场。
秦德林老师告诫我们,走名师之路首先要明白三点:奉献在先,坚定不移;积淀在前,坚持不懈;核心在做,坚忍不拔。而成为名师,自身必备三要素:素质、机遇、勤奋,而勤奋是最关键的一环。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名师呢?从三方面入手:那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古人云:“立德者,方能立人;立人者,方能立功!立德立人立功者,方有真言立!”而立德、立功、立言即是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名师之路的必然选择。对于教师来说,三者更是缺一不可,因为不仅自己要做还要教人做;而且次序不能颠倒,因为,做人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做事是教师的立职之本,做学问是教师的立岗之本。所以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
教师做人的基本要求:做一个坚守规范的人,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做一个致力创新的人,做一个心态平和的人。对于这四点要求,我认为做一个善于合作和心态平和的人最为重要。我们教师不是一个单独的群体,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同事,更有学生家长,我们只有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才能事半功倍,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而做一个心态平和的人就更有必要了,我们经常感叹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老得很快、病多,就是因为我们心态不好,性子急。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调整心态: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真正去做“得失不计人常乐,宠辱不惊心自平”的人。
忠厚做人,实在做事,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教师做事就要勤勤恳恳,要求善、求美、求真,要全身心地投入,力求做出成绩。我们可以每日三问:该做的事有没有做?能够做好的事有没有做好?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有没有做得更好?
想要成为名师,除了会做人,会做事,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会做学问。怎么做学问呢?简单的说,就是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敏于反思,乐于写作。“我们总是很忙,我们总是很累,哪有时间思考,哪有时间写作?”我们就是这样不断为自己找借口,于是与名师失之交臂,与成功一步之遥。于永正老师说:“不要懒惰,不要强调自己忙,一定要拿起笔写东西,从一节课写起,从点滴小事写起。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师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教育家来。”那么,我们可以写什么呢?教师写作就是把自己在学习、实践、反思中的体会、感悟、心得等等记录下来,就是把你自己的感性经验加以抽象概括而后进行系统化和条理化,就是把你自己的教学历练和情感通过适当的形式反映出来。秦德林老师认为,能够把体会、感悟、心得和经验用文字的形式留下来,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使命和光荣职责。教师写作的意义不仅如此,它还能修养人生,提升道德;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超越现实,面向未来;成就事业,发展自我。所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很荣幸的参加了偃师市首届名师培养对象的培训。讲课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他们所讲的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培训,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启发,又将是我人生一笔财富!所以由衷的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升的机会。
一、通过培训,了解了前沿教育,对我的思想起到引领和导向的作用。郑州市回民中学崔振喜老师解读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之后,详细介绍了一个国际化标准测评体系--主要测试的范围数学能力,阅读能力,科学能力的PISA测试。使我耳目一新,让我能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捿径。
二、通过培训,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名师的信心。由于教学需要,化学专业的我却只能长期从事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无论在数学或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我总是为自己找出许许多多的不进取的理由。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所讲的“课程履历”视野下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到“跨界思想”使我明白作为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经历,丰富的阅历和综合的知识结构,能通方能达,不通则不能达。学科跨界是一种新锐的思维,真正的教育智慧蕴藏在生活之中,只有教师的职业事业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人生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而我的教学经历何尝不是别人没有的财富。耿希玲老师说职业的生涯没有设计,专业的发展将会停止,专业不发展,职业发展也会不前。为自己明确目标,认真的走在成为学生爱戴的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研究型名师的路上,就一定会成为名师。
三、通过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要改变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心态和人生价值,心态决定高度,心态决定成败,心态是第一竞争力,也是第一生产力。
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用自已的人格魅力、德行情操、业绩赢得尊严。蒋永生老师列举亲身经历《辣椒面儿的故事》、命题作文《我的爸爸》、苏霍姆林斯基的《送你一朵美丽的玫瑰花》等,令我沉思。又一次让我强化了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的观念,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这样,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虽然说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学生是个鲜活而又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学生犯了错,老师要怀有宽容的心。该批评的要善意批评,该规劝的要好言相劝,该谅解的定诚心谅解。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宽容、博大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照亮学生的一生。
四、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本次培训主要围绕初中历史教学中新史观在新课标中的要求和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建议这一主题开展。
首先,张校长介绍了新史观出现的必要性——是为了进一步的适应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的当今社会,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我们从不同的社会视角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在过去发生的一起,以最寻和把握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就历史教学而言,就是要在继承和发展旧有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基础上多角度的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线索,弄清在旧的史观中无法和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提升学生把握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然后,张校长就最新的历史观点,结合新的历史课标提出了自身的看法。新的史观主要包含了五大历史观点:整体史观,现代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观(近现代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这五大史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弥补了旧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在认识和解决新的社会现象的难以做出合理解释的问题,更进一步的结合的时代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和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一元性的特点。就历史教学而言,这就要求教师在正常的书本知识和世界观价值观教授之外,更多的给以学生多角度的认识和分析,形成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不断更新的,可是续发展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总引导学生就多种史观进行思考、辨析、认识。
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 荆萍君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聆听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教授专家的报告讲座,每一场讲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下面我就名师学习、在基地研修和返回工作岗位之后三部分做简单总结。目的是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真玉。
一、名师学习研修情况部分体会和收获
首先:聆听知名教授、、专家讲座,使我耳目一新。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学科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走进学生思维,学有效地教学,教生活中的知识”。专家们鼓励我们一线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反思。要求我们做高素质的教师,做有品位的教师。每场讲座结束之前,学员都会和专家们进行互动交流,对学员的困惑,专家们都一一给予解答。我为我能走进名师而庆幸,我为我在名师班结识这些专家型的教师而感到庆幸,我为我是他们的学生而有点小小的骄傲感。所以我用眼睛关注着他们,我用笔记录着他们,我用心采撷着他们。这些老师学历高、经验丰,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他们的课堂不但全面,而且细致,有对最新学术的精彩解读和分析、有课堂实 例的反思、还有耐人寻味无穷的经验之谈。每天能倾听他们对学科教学的理解,感悟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让我感觉到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享受。常常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教授们独到的视角、深邃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二、在基地研修情况部分体会和收获
听完知名教授、专家讲座后,我们学员又进行基地学习和交流培训,我学得到了不少的 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真是不枉这次学习和交流培训课。现在我就这次基地学习和交流活动简单的谈谈自己的一点点感触。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真经。
首先,我听了李老师的课总体的感觉是上的太好了。他上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一是他对教材做了个性化的处理。而这一处理又没有脱离课本也没有超出教材的要求,恰到好处,这是第一点,其次,对突破教学难点方面也做了很好的铺垫,所选用的例子就是学生能感觉到的或是就要学生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方面也做的很到位。再次,对于布置课后作业做精心的设计,比如这节课他布置的作业没有给同学们简单的对本节课知识简单的回顾,而是把下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和难点知识先让同学课前预习,为下节课做更好的铺垫,问题设置得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思考,有讨论的地方,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更愿意去探究问题。最后,在辅导学生订正作业、试题题目也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是教给学生方法即怎样审题、怎样抓住中心词,之后又怎样组织答案,如何与课本连接起来,进行发散思维的选择组织答案等等。在互动环节,学员们与指导教师就怎样备课,怎样收集素材以及怎样调动课堂气氛等相关问题 做了深入的交流。各组的学员们,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试上了一节基地学习和交流培训课,我们组在指导老师的点评下,又学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更加清楚自己的薄弱方面,这为以后加强薄弱方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通过此次本次深入基地学习和交流培训课,学员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如何更好的上好课,这为即将返回农村学校 中学讲台,上好课的学员们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在岗学习研修情况部分体会和收获
我们带着学习得来的理论和新的知识、技能返回了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自己做了一个自认为符合自己的计划:一是把学习得来的理论和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教学当中去,并且制定符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的计划,比如因为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的普九学校,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接受能力都有所欠缺,不能向城市的学生那样,见识比较广,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比较好,如果按教科书所要求那样去上课,在省市的学校可能效果很好,但是在我们农村的普九学校里,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学习回来后,在七年级的教学课上,就尽量把教材处理本地化、通俗易懂、读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所用的方法、教学实例,不再担心这样做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处理教材做法是否行得通,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来为教学服务,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懂怎样处理和利用,生怕这样做为误人子弟或者影响。二是我在返回工作岗位时撰写一些平时想写的教学心得体会,如果说到通过这次名师的收获是什么,那么这也算是一大收获吧,因为在我没有去培训之前自己根本就不会这样利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经过这次培训之后,自己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在专家和教授的耐心细致的辅导下学到了。教学之余有空就在自己建立的博客上,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以及自己想到的教学反思等等,到现在我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三篇博客短文和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计划以后让博客来为自己提高业务数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促进自己业务的提高与进步服务,为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打下基础。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名师项目研修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这是我汲取教育教学知识营养大餐的学习,也是促进我专业化发展的 好机会。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次学习到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科研型老师而努力。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争取能在CN刊物上发表作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需名师指路。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在此,我粗浅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独具匠心、充满智慧的课堂
我们分别听了全国名师刘飞耀和程翔教学不同学段的《故乡》,陈延军老师的《挑山工》、薛法根老师的《半截蜡烛》、以及赵志祥老师的《三笑》等课。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风趣幽默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一线老师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赵志祥老师的文言文《三笑》让我们见识了优秀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功底和素养,让我们见证了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的成功实践。亮点一:基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目标意识。“三笑”分别选自三国魏国邯郸淳的《笑林》、明代冯梦龙的《笑府》和赵南星的《笑赞》,三则小古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言精品,而且“找奶奶属牛”文本更能为学生所津津乐道。亮点二:基于由浅入深编排体系和剥笋探新教学策略的过程意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特别是“屁颂”这则小古文,教学过程更是精彩纷呈,韵味无穷,整个课堂处处洋溢着笑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书声琅琅的吟诵中感受文言文的乐趣。亮点三:基于师生灵活互动的评价。在赵老师的引领和策动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高昂投入、趣味盎然,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补充完善,更多的是赵老师妙语连珠的点评与激励,都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入到“更上一层楼”的境地。赵老师设计的《三笑》小古文教学却踏入了“天上人间”的境界,“天上”指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人间”指能对接学生当下的生活,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二、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研讨围绕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教学侧重点,紧扣语文课堂的转型展开研讨观摩。我们的课堂之所以会把握不准教学的重难点,是因为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领会不了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今后我们想上一节好课,就应该理解教材,领会课标的实质,要知道,教材只是例子,教材只是引子,我们要通过例子挖掘出经典背后的内涵所在。
三、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教学
聆听了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何捷老师的《晏子使楚》,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毛玲霞老师、赵昭老师、张龙老师的词语教学,扎实到位:或归类,或以点带面,或图片猜字等方法,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赵昭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精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在文中找词。接着在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能从中对比词语的不同,从而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我觉得词语教学新颖,有趣,扎实。
四、轻松愉快的课前互动
在课前创设这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们用聊、猜、玩的方法,尽可能的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此刻,使我深深认识到想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堂,前提就是要孩子们喜欢上你。如:赵昭老师在课前让学生猜猜自己的名字,以此来拉近与学生距离。赵志祥老师与孩子交流谈话,我与图片上的三位老人比帅,来逗乐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
五、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这十几位老师,都是在学生展开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并且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让人深切感受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新定位并有效运用。老师们诠释了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引导。从阅读文本入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去发现,去感悟。
总之,感受颇多,学习让我的精神在思想中得以洗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体验、总结、运用。要上好课,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学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向专家看齐,向同事学习,以专家和同事的引领、辐射,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聚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严格要求自己。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210月25日至10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名师之路”培训。首先,非常感谢校领导为我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面对面地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本次培训,以《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反思性实践研究》为题,无论是名师的示范课还是专家的报告,充分展示了数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名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让一个从教二十余年的我,给自己的教学重新定位,在寻找缺点中转变教学思想。细细品味,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它们的报告更是让人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1.从名师们的讲座中收获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曹培英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教者要跨越实践与研究的断层,走出误区,创新实践。张齐华老师的《我们和“学习”的零距离》,从质疑当前教育的现状,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一些让人焦虑“假学习现象”,再到儿童数学学习的七大维度的探究。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从儿童的动作、形象、和逻辑思维的三个过程,阐述了教者要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识,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在春风化雨里提升。
2.每节课都让人耳目一新。每位名师都创造性地使用和整合教材,不脱离教材,也不背离生活实际。老师的《体积和容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前录制一些小视频,以一连串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分辨体积和容积,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每位名师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问。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图形中的秘密》一节课,整个课堂大部分都是学生在辩论,老师再推波助澜。在这节课中,教者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还教会学生认真聆听、仔细思考的习惯,一节数学课变成了一场辩论赛。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就必须得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脚踏实地地上好每一节课。
名师之路培训心得体会33月27日,学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此次学习再次让我零距离接近名师,使我在许多方面都获益非浅。
吴琳老师的一流教学风格,课堂上的真、善、美都值得我学习。魏星老师的风趣幽默,惊心动魄的教学、惊心动魄的课堂、惊心动魄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薛法根老师、王林波老师……无一不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但让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要数来自北京市的王文丽老师。
王文丽老师本次执教的内容是《月之故乡》整节课以《月之故乡》这首诗的教学过程给我们展示了她绚丽的个人风采。
面对素未谋面的孩子们,王老师的亲和力始终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在座的老师们都被王老师的优秀形象所吸引。课堂上,虽然孩子们对老师不熟悉,表现的很腼腆,但王老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为孩子们开创了广阔的思维想象。激发学生大胆去想象,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自我发挥的机会,激起了孩子们学诗的热情。王老师善于表扬,语言时而朴实、真诚,深深打动在场的所有人;时而诙谐幽默,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由发挥续写诗句。在王老师的引导下,一声声深情的朗读荡入整个会议大厅。也荡入了每个老师的心扉,会场上王老师用她甜美的嗓音,配着优美的音乐竟唱起了这首诗,引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孩子们也被老师感染了深情地朗读着这首诗,整个会场都沉浸在一种这浓浓的月光之中了。
王文的老师《月之故乡》在无痕的教学中,为学生诠释了什么是诗意。整堂课在层层的朗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升华,使学生深刻的去感悟、去体会。在反复的吟诵中,学生去尝试写诗句,接诗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写诗。这很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语言文字的运用。
最后,王老师告诉我们有诗心的老师,才能孕育出诗性的学生。有诗心的学生,心思细腻,心地善良,从内向外都洋溢的书香气。
吴琳老师的一流教学风格,课堂上的真、善、美都值得我学习。魏星老师的风趣幽默,惊心动魄的教学、惊心动魄的课堂、惊心动魄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薛法根老师、王林波老师……无一不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但让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要数来自北京市的王文丽老师。
王文丽老师本次执教的内容是《月之故乡》整节课以《月之故乡》这首诗的教学过程给我们展示了她绚丽的个人风采。
面对素未谋面的孩子们,王老师的亲和力始终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在座的老师们都被王老师的优秀形象所吸引。课堂上,虽然孩子们对老师不熟悉,表现的很腼腆,但王老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为孩子们开创了广阔的思维想象。激发学生大胆去想象,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自我发挥的机会,激起了孩子们学诗的热情。王老师善于表扬,语言时而朴实、真诚,深深打动在场的所有人;时而诙谐幽默,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由发挥续写诗句。在王老师的引导下,一声声深情的朗读荡入整个会议大厅。也荡入了每个老师的心扉,会场上王老师用她甜美的嗓音,配着优美的音乐竟唱起了这首诗,引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孩子们也被老师感染了深情地朗读着这首诗,整个会场都沉浸在一种这浓浓的月光之中了。
王文的老师《月之故乡》在无痕的教学中,为学生诠释了什么是诗意。整堂课在层层的朗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升华,使学生深刻的去感悟、去体会。在反复的吟诵中,学生去尝试写诗句,接诗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写诗。这很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语言文字的运用。
最后,王老师告诉我们有诗心的老师,才能孕育出诗性的学生。有诗心的学生,心思细腻,心地善良,从内向外都洋溢的书香气。
【名师培训一年总结】推荐阅读:
名师研修培训个人心得06-03
名师课堂培训心得11-10
名师培训心得体会11-11
名师工作室培训心得07-12
名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11-17
名师送教培训心得体会05-24
“名师大篷车”英语培训心得体会10-25
全国教育名师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11-15
名师带徒研修总结12-25
名师数学工作总结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