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重点语句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王重点语句(推荐4篇)

老王重点语句 篇1

《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老王》的作者是 杨绛,她的丈夫 钱钟书 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围城 》

2.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2.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强笑:(qiǎnɡ)勉强做出笑容。含义:对他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害怕、同情。] 3.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4.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上不安。] 5.“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7.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提示:从个人如何对待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从政策如何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从善良者个人如何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角度。]

8.揣摩下列句子特点,并仿写句子,理解划线句含义。(心理描写:概括+具体+结论)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9.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 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10.老王的性格,命运。用一句话概括:“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但老实厚道,心地良心,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11.揣摩加点词语好处。①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杨绛散文《老王》深度解读(2)

面对老王的死,老李的口气冷漠得如同鲁迅《祝福》中短工对祥林嫂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与老王有隔膜的不仅仅是杨绛一个人,与老王同处一个阶层的老李与老王也有隔膜,虽然这两类隔膜的意义可能不同。老李不仅是老王的“同院”,而且还代他传话给作者,大概是关系较为亲近的了,老李对他竟然如此态度,其他同行就更可想而知。“埋在什么沟里”?作者对此,无意多问,也无需多问。“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这在一般看客的眼里,就像打探他的“田螺眼”一样,是一个颇为吸引人的话题,人性里这里可怕的“旁观”,让我们生活在冷漠里,这只能令人更加痛心和叹息。同是底层人,与鲁迅《一件小事》中的车夫对老妇人的态度大相径庭。

车夫们和“我”——欺负与防范

在《老王》中,作者把老王和其他三轮车夫作了较为鲜明的对比,认定老王“最老实”。而其他的那些车夫,也许正是非议老王、说他“不老实”害恶病瞎了眼的那些人,他们却用小块的冰,赚到了大价钱。

作者在这里将老王与其他车夫进行了对比,老王从没有“看透”自己一家人是好欺负的,这也正说明有许多三轮车夫常常欺负、哄骗这对“不谙世事”的老知识分子。他们也许认为这对老年主顾是“老糊涂”,随意欺哄没关系,就像他们随意嘲弄老王一样。文革扭曲了人性,夫妻反目,父子陌路,人与人之间难有信任,人人自危,各自保身,一些车夫为了生计就暴露了人性的丑陋。

文学作品往往有留白之处,读者要“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会话含义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些什么,而是说话人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解释循环学原理告诉我们,要理解整体离不开局部,同样要理解文本局部也离不开整体。通过对以上个细节的探幽索微,我们厘清了“我”与老王、老王与同行、“我”与其他车夫等三组人物之间的关系,基本明白了老王的生存环境。杨绛的笑“是用泪水洗过的,所以笑得明净,笑得蕴藉,笑里有橄榄式的回甘”,这种态度,固然主要体现了作者建立于高度智性之上的恬淡和冲和,但也体现了其中作者深厚仁者之心的内在精神底蕴。“她不是那种飞扬踔厉的作家,正相反,她有缄默的智慧。”“她对人情的观察认识,对人世的体会感悟,对作品人物的把握描示,都比钱钟书来得自然”。杨绛先生在作品里展现了最高的智慧,她用最恰当的语言,向世人表达她对人性最彻底的了解,把人性各式各样不同的方面,最巧妙地加以描绘,笔下闪耀着机智与深刻。细加体会,我们不难明白杨绛先生的作品强烈地体现作者的“观察者”姿态,采用的是一种“走出事态之外的冷静的审视”,理智地“看”正是杨绛作品最基本的特色之一,作品无处不在体现着一种对人性、道德以及社会制度的深切关怀与反思。杨绛的“愧怍”,是对社会责任缺失的一种自我反省,也是对整个社会道德现状的忧虑和批判。应该“愧怍”不仅仅是杨绛一个“小我”,每一个比老王相对幸运的人都应该“愧怍”:面对老王的“不幸”,人们做了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这应该是杨绛先生在《老王》中“愧怍”的真正内涵!

读《老王》,我们不能用简单感人的道德故事来遮蔽作者对社会责任缺失的反思与对道德现状的忧虑。老王的“不幸”究竟是个人的“不幸”,还是社会的“不幸”,值得我们深思。由此看来,沪教版把《老王》编写在“平民生活”里,苏教版把《老王》放在“底层的光芒”板块中,固然读出了文本对普通劳动者善良与诚实的褒扬,但是我们在《老王》中更应读出杨绛先生对现实中国的思考。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散文《老王》,让我们感受到作家杨绛的道德良知,这也是我们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应该从作者身上学习的珍贵品质。

《老王》颁奖词

茕孑一人坎坷伛行人生路,破车一辆风雨搭载几多人。

演绎着你不幸的故事,书写着你孤独的忧伤。

目盲能识真善美,年迈却擎一重天。

优质而廉价的冰块,却影射出你那腔待人的热心肠。

抓住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有效朗读 篇2

关键词:训练;有效朗读;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关于朗读的目标中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成为笔者和诸多同仁一直关注的问题及探索的课题。现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语句、词语进行有效朗读,谈谈粗浅的见解。

一、抓课文中重点语段朗读中感悟

学生从学习理解语言入手,感悟文本的意义情感,需要经历一个“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过程,情感单纯的学生要真正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温度”十分不容易,而要达到叶圣陶先生对朗读提出的要求:“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则更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做必要、适当的指导,使学生感知“呈于象”,即将语言文字通过内心的视像转化为鲜明可感、有声有色的画面,而后“感于目、会于心”,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再表达出有声的朗读。课文中凡涉及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的地方,必然有不少重要的句子,抓住它、理解它并读好它,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坐收“四两拨千斤”之功;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必须死死咬住,进行切实有效的训练。《“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中,有这样的语句:“……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此情此景如不能唤起学生的感悟,势必坐失良机。有一教师在教学这个语句时,只是不断地强调朗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语气中要带着惊慌,可是,几次教学后学生读起来依然平平淡淡,朗读中丝毫没有惊慌、生命危在旦夕的感觉。能怪学生吗?不!他们年纪小,又没有亲眼看见,更没有亲身感受过这样的灾难,怎会体会到甲板上的恐慌?如果教师通过启发联想,唤起阅读思维,启发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思考四个不同的问题:人们为什么半裸着身子?人们奔跑着去哪?你都听见了哪些尖叫声?为什么不用“哭”而用“哭泣”呢?这样,学生“循步入境”“入境始觉亲”,就能逐步体会到船上人们的惊慌和无助,在深入思考后,再让学生朗读文本,相信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朗读的有效达成必定会“水到渠成”。

二、抓课文语段中重点语句朗读中体味

课文中常有看上去寻常的句子,却常蕴藏着“巨大教学价值”,对学生来说,又容易被忽视,教师就必须通过精心备课,慧眼识珠把它“拎”出来,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百味皆生”中实现朗读的有效训练。试举一例:笔者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从“卓越”一词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对课文主人公雷利的父亲的了解,之后,抓住易被学生忽视的关键句子: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进行朗读指导。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深切感受作为优秀观察员的父亲舍“小家”“小爱”,成全“大家”“大爱”崇高而伟大的内心世界。然后让学生畅谈该如何读,一方面提醒学生应抓住“我、妈妈、在场的叔叔阿姨、全世界”等关键词进行朗读,读出理解;另一方面则进行朗读技巧指导,点出在朗读“他呼唤的是……”时,应将气息下沉,从心底发出“呼唤”,在学生尝试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了范读,再让学生仿读、比较、自省、再读,在学生品尝到成功“甜果”时,对文本中最后三个“和平”进行朗读,学生将学到的朗读技法“迁移”过来,产生多种朗读方式:有的认为朗读时语气要一个比一个强,因为爸爸要让全世界每个角落都能听见和平的呼唤;有的认为,要一个比一个弱,因为和平的愿望深藏在爸爸内心,呼唤是发自内心的;有的认为在节奏上前两个“和平”要紧凑,后一个“和平”停顿一下再用气息推出,这样体现“和平”是爸爸的夙愿。学生的多种思维有理有据,不但证明全体学生被调动了起来,而且情动于“思”,思中有悟,不同的朗读反映了不同个体对文本的不同体验,学生这个时候不但乐于读,而且通过朗读感悟良多。

三、抓课文语句中重点词语朗读中感知

执教《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紧紧围绕着“探出头来”这个词和“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个重点句进行有效朗读。在和学生交流喜欢的句子时,有学生点到喜欢“探出头来”的“探”这个字。仅仅说喜欢显然不够,作者运用了一个“探”为什么让你喜欢,作者此处拟人描写的妙处才是课堂应当挖掘的。于是筆者又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学生说:“因为这是拟人的写法。”此时,顺势而发,追问:“拟人怎么就让你喜欢呢?”引导学生回到句子去读“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当学生不太肯定或者比较茫然、疑惑的时候,就让他读、读!学生经反复阅读后,发现这个句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雨后春笋”的鲜活画面,再联系上下文读,发现“许多”“成群”和这个“探”之间的言义关联密切,这句话明着写了笋的生长,但是作者没有说“长出头来”,而用的是“探出头来”,这不仅仅是一字之差,它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情感的表达。字、词、句“穿”起来反复朗读使学生马上豁然开朗,感受到这哪里是许多鲜嫩的笋,分明是许多鲜活的小朋友,是一个个好奇的“笋芽娃子”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充满个性理解的朗读呈现出来了!有的学生抓住“探”读得俏皮可爱,有的学生强调“成群”读得欣喜高兴,有的读得轻声神秘……个性朗读、多元见解。至此对于拟人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感受似乎可以结束,其实不然,课文中同样运用拟人表达方式的句子还有,让学生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通过字、词、句反复朗读并感受作者拟人表达的写作手法与情感;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必须靠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去领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句子里饱含的独特情感,学生在反复朗读、品读、精读中,思维和朗读能力都在升华,从而领悟、欣赏文中作者就是这样在看似不起眼的一处处景物描写中,将自己融入乡下人家,并对此情此景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到这里,本课教学任务似乎已完成,然而笔者却再次“借力打力”,从本课到指导学生悟学语文之方法:读语文书,注意留意看似不经意的字、词、句,想想为什么这样写……就这样以字连词、以词连句,以句连篇,感知全文。

期末复习四(重点语句6句) 篇3

(四)——重点语句

1.《窃读记》: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答:“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2.《钓鱼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答:“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过,不该。捕捉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的沮丧心情,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3.《地震中的父与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答:这句外貌描写既真是实现了当时父亲的样子,又体现出了父亲执着的信念和救儿子时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答: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那股风刮倒,意思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卑。有父母时常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5-6《七律 · 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老王重点语句 篇4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喜欢读书,(但)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升官发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 鞭打千里马不按照(驱使它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是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听它名叫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互相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译文:(此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别人说坏话,害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萧条凄凉,感伤到了极点而悲凉万分的心情了。

10、登斯漏夜,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那种快乐真是到了极点。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不因为外物的还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他们的)君主忧虑。

1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文: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吧。

1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5、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1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8、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人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的样子,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

方案设计练习

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陕西省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2分)

答案:主题: 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3分)

答案:①组织各小组长确定活动方式及推选评委;②可分为手抄报组、辩论组、故事组等分头准备;③各组分别交流展示;④评委点评;⑤语文老师总结。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简短演讲。(2分)

答案:同学们,在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我们懂得了同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名著阅读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作者:罗曼·罗兰(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1、主要内容: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主要人物形象或重要篇目:

①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耳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

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酒神》《哀悼基督》雕像。

③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用6年的时间完成《战争与和平》,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典型事例:①贝多芬遗嘱。②贝多芬写给友人阿其达牧师的信。③托尔斯泰传中的“忏悔家与宗教狂乱”。

4、艺术特色:①语言饱含深情,富有诗意。②风格多变

5、启示或感想: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快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1、主要内容:凡尔纳,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2、主要人物:尼摩船长: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是一位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

3、典型事例: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

4、艺术特色①构思巧妙、情节惊险②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5、启示或感受看了《海底两万里》它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把我们带入了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境。

【练习】

1、请写出一句与母亲有关的格言。

2、请写出二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

3、请写出二句与母亲有关的诗句。

4、某班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召开主题班会,你认为可以举办哪些活动?(至少两项)

5、“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的哪六个节气?

6、请写出二句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7、请写出二句与春天有关的谚语。

8、请指出下列自然现象给你的启示。

(1)麦穗低头――启示:

(2)蚂蚁搬动重物――启示:

(3)滴水穿石――启示:

(4)蜜蜂采花酿蜜――启示:

9、请结合具体事例解释“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意思。

10、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的盘王节,你能说出瑶族同胞这天过节的风俗有哪些吗?

11、某班准备编一本《家乡风物志》,宣传家乡的风景名胜。

(1)你准备采用哪些方式获得编 书的材料?(至少列出两种)

(2)为了推广江华,请你写一句广告语。

12、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准备带游客游览江华的哪些景点?请规划一条游览路线,并重点介绍其中一个景点。

13、请写出一幅对联。

14、《海底两万里》是》,第三部是《》),主要讲述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

15、罗曼·罗兰是著名的人道 主义作家,他写的人物传记

《》叙

述了、和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16、“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这是宋代米芾称赞唐代书法家的书

法名作《书谱》的话。

17、“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是唐代韩愈称赞同代书法家的话。

18、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用错的地方。

(1)“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3)“同学们,”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加油啊!”

(4)西游记这部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孙悟空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9、《与朱元思书》文中的“山”有什么奇异的地方,“水”有什么奇异的地方?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他有哪些爱好(或志趣)?

21、《马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宋濂年青时的求学经历可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23、《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24、《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哪几种?“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怎样?作者的胸怀是什么?抱负是什么?

25、《醉翁亭记》中作者的“乐”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乐是什么?

26、《满井流记》写北京的初春景象,抓住了什么特点?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解释加点词。

看书P179 T二、P181T

二、P184 T二、P204 T

二、P211T三

【练习】

10、请写出一句与母亲有关的格言。

11、请写出二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

12、请写出二句与母亲有关的诗句。

13、某班以“献给母亲的歌”为题召开主题班会,你认为可以举办哪些活动?(至少两项)

14、“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的哪六个节气?

15、请写出二句与春天有关的诗句。

16、请写出二句与春天有关的谚语。

17、请指出下列自然现象给你的启示。

(1)麦穗低头――启示:

(2)蚂蚁搬动重物――启示:

(3)滴水穿石――启示:

(4)蜜蜂采花酿蜜――启示:

18、请结合具体事例解释“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意思。

10、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的盘王节,你能说出瑶族同胞这天过节的风俗有哪些吗?

11、某班准备编一本《家乡风物志》,宣传家乡的风景名胜。

(3)你准备采用哪些方式获得编 书的材料?(至少列出两种)

(4)为了推广江华,请你写一句广告语。

12、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准备带游客游览江华的哪些景点?请规划一条游览路线,并重点介绍其中一个景点。

13、请写出一幅对联。

14、《海底两万里》是》,第三部是《》),主要讲述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

15、罗曼·罗兰是著名的人道 主义作家,他写的人物传记

《》叙

述了、和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16、“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这是宋代米芾称赞唐代书法家的书法名作《书谱》的话。

17、“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是唐代韩愈称赞同代书法家的话。

18、请指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用错的地方。

(1)“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3)“同学们,”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加油啊!”

(4)西游记这部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孙悟空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9、《与朱元思书》文中的“山”有什么奇异的地方,“水”有什么奇异的地方?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他有哪些爱好(或志趣)?

21、《马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宋濂年青时的求学经历可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23、《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24、《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哪几种?“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怎样?作者的胸怀是什么?抱负是什么?

25、《醉翁亭记》中作者的“乐”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乐是什么?

26、《满井流记》写北京的初春景象,抓住了什么特点?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解释加点词。

看书P179 T二、P181T

二、P184 T二、P204 T

上一篇:交通安全记心上下一篇: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