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诊治流程图(推荐2篇)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孕产妇结合孕产期保健,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及咨询服务孕期艾滋病感染孕产妇 梅毒感染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未感染孕产妇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定期检测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机会性感染定期随访 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疾病治疗监测肝功能定期随访产时产妇应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安全助产服务产后产妇应用抗病毒药物儿童应用抗病毒药物喂养指导与支持定期随访与检测预防机会性感染提供转介服务 儿童预防性治疗定期随访检测先天梅毒治疗儿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常规产后保健及儿童保健服务、关怀支持服务图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附件2 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初次接受产前保健的孕妇主动提供有关的检测信息采集血样本应用高敏感性的筛查试剂进行 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反应原有试剂+另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生产的筛查试剂(高特异性)进行复检 两种均阳性或一阴一阳反应提供疑似阳性咨询进一步做确认试验不确定提供咨询,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确认试验阳性报告“HIV抗体阳性”检测后咨询、指导加强随访等知情同意选择是否终止妊娠阴性报告“HIV抗体阴性”检测后咨询、指导常规孕产期保健 两种均阴性反应阴性反应选择终止妊娠,实施终止妊娠手术,避孕咨询选择继续妊娠,加强产前保健;进行CD4细胞等HIV相关检测;选择应用适当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方案住院分娩、安全助产;继续按照方案要求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所生新生儿护理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喂养指导、营养咨询等产后随访、咨询、指导纳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婴儿随访检测服务流程说明:* 筛查试验包括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等 #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 作为辅助诊断。确认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均在疾控中心进行。孕期每三个月和产后4-6周
对孕产妇各进行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同时在发现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时和孕晚期各进
行一次病毒载量的检测。
图2.孕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3 孕期末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孕期未接受HIV抗体检测的临产产妇主动提供相关检测信息,采集血样本同时用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生产的快速检测试剂进行HIV抗体筛查试验两种均阴性反应报告“HIV抗体阴性”检测后咨询、指导常规助产及服务一阴一阳或两种均阳性反应检测后咨询,知情选择干预措施临产后及时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适宜的安全的助产服务尽早进行确认试验,及时获得检测结果产后暂时未得到确认试验结果或确认试验结果为“不确定”阳性报告“HIV抗体阳性”提供咨询继续提供干预服务所生新生儿特别护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喂养指导、营养咨询等阴性报告“HIV抗体阴性”提供咨询终止干预不确定分娩前快速检测结果为一阴一阳者用高特异性ELISA试剂再次检测阴性反应阳性反应分娩前快速检测结果两种均阳性者提供咨询,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提供咨询终止干预提供咨询继续提供干预服务尽早获得检测结果感染妇女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系统所生儿童继续随访、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说明:#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 作为辅助诊断。
图3 产时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适用于孕期未接受HIV检测的产妇)附件4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 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
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新生儿护理、应用抗病毒药品、对家长进行喂养指导、营养咨询等,定期随访、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出生后6周采集第一份血样本制备成滤纸片干血斑(DBS)将干血斑转运到国家性艾中心参比实验室进行早期诊断阳性反应尽快采集第二份血样本,送检呈阳性反应报告“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阳性反应阴性反应阴性反应婴儿满三个月,再次采集血样本,送检阳性反应尽快再次采集血样本,送检阴性反应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阴性反应诊断儿童HIV感染,提供转介服务,随访并监测病情
按照未感染儿童处理,继续提供儿童保健及随访服务图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5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
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新生儿护理、应用抗病毒药物对家长进行喂养指导、营养咨询等定期随访、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未接受早期诊断检测、感染状态不明确者12个月进行HIV抗体筛查*试验阴性反应用另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生产的筛查*试剂再次检测阴性反应阳性反应18个月时再进行HIV抗体筛查*试验阴性反应用另一种不同原理阴性或不同厂家生产的阳性反应反应筛查*试剂再次检测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确认试验阴性阳性不确定报告“HIV抗体阴性”报告“HIV抗体阳性”提供咨询,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排除儿童HIV感染常规儿童保健随访诊断儿童HIV感染提供转介服务随访并监测病情说明:* 筛查试验包括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等 #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 作为辅助诊断。
图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6
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接受初次产前保健的孕产妇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RPR或TRUST等)阴性反应报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阴性阳性反应选用一种梅毒筛查试验进行筛查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如TPPA、ELISA或快速试验等)阳性反应阴性反应报告“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阴性采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复检阴性反应阳性反应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复检阳性反应阴性反应既往感染梅毒极早期梅毒部分晚期梅毒立即给予孕妇一个疗程的治疗每月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连续三个月三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孕产妇按照未感染梅毒处理孕产妇按照未感染梅毒处理诊断梅毒感染出现1次阳性结果孕产妇按照未感染梅毒处理给予两个疗程的规范治疗;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和随访继续进行常规产前保健住院分娩,产时安全助产;所生儿童按要求处理继续进行常规产前保健
梅毒阳性孕妇每月监测RPR1次,监测治疗效果
图6.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附件7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与
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
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母亲孕期没有接受过规范性梅毒治疗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特别是母亲妊娠期应用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母亲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梅毒治疗者根据母亲孕期治疗情况予以预防性治疗没有条件进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或IgM抗体检测有条件进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或IgM抗体检测采集新生儿静脉血,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试验*阳性阴性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无临床症状阴性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有梅毒感染症状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无论有无临床症状给予儿童预防性治疗每3个月复查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量试验*,观察临床症状给予儿童规范性治疗和随访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连续2次阴性6月龄后未转阴,始终维持在低滴度水平任何一次滴度不下降反而上升,结合临床症状进行18月龄后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每3个月进行梅毒螺旋体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任何一次转阴,停止检测18月龄后仍为阳性诊断先天梅毒感染排除先天梅毒感染,停止观察阴性上报先天梅毒报告卡,提供规范治疗、随访及转介服务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时间3、6、9、12、15、18月龄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RPR、TRUST等方法
#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TPPA、TPHA及应用该原理的快速检测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0月对126例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诊治分析。对照组63例, 试验组63例。126例年龄范围在21~38岁, 平均年龄 (28.5±2.5) 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产前血清筛查或产前输血前四项筛查确诊, 对于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症或其影响妊娠结局的全身性疾病患者进行排出[1]。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测试, 实验结果阳性患者进行TPHA测试。
1.3 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两项检查全部呈阳性为确诊[2]。
妊娠合并死胎诊断标准: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双项检测呈阳性且超声未见胎心搏动。
先天性梅毒诊断标准:母亲为梅毒感染者;有Ⅱ期或Ⅲ期梅毒症状;除了从母体感染外, 其他情况和潜伏性梅毒类似, 血清学实验呈阳性, 可见于肌肤损害和黏膜损害中。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驱梅治疗, 试验组给予驱梅治疗:所有患者均例行过敏测试, 对过敏患者给予脱敏治疗, 患者每日接受4次治疗, 每次口服5 mg可的松[3], 四天为一疗程。根据患者的梅毒分期给予不同疗程的苄星青霉素治疗。在患者两侧臀部深处肌肉注射240万IU苄星青霉素, 每周一次, 2~3周为一疗程。对于梅毒血清学检测降低不达4倍的患者给予第二疗程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t进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结局比较可以发现, 治疗组在死胎、早产和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 流产率高于对照组 (表1) 。
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不同治疗时间和分娩方式两种, 其中早孕和剖宫产对妊娠期梅毒结局的影响不大, 中孕、晚孕、产道助产的相关性较大 (表2) 。
3 讨论
妊娠期梅毒感染之后, 对患者和胎儿的影响较大。从表1的数据来看, 试验组在接受治疗之后可见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为30.1%, 对照组则高达53.9%, 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梅毒治疗可大幅改善胎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试验组在早产、死胎方面的发生率也小于对照组, 不过在流产发生率上, 试验组略高于对照组。
对于妊娠梅毒的相关因素, 从表1和表2来看, 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阶段和所采用的分娩方式对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都有一定影响。由于梅毒治疗可能会发生吉海反应, 这是造成早孕患者发生率低于中孕和晚孕组的原因之一。此外, 根据患者采用的分娩方式不同, 患儿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产道分娩的先天梅毒发生率要高于剖宫产。
对妊娠期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4], 两者的检测略高, 并行筛查检出率较好。对患者行臀部双侧苄星青霉素注射, 对于治疗妊娠期梅毒效果较好, 有研究发现其治疗有效率达到80%以上[5], 这与本研究结果稍有差异。妊娠期梅毒危害较大, 且多为阴性梅毒感染, 临床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测和治疗很有必要。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梅毒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 探讨合理的诊断治疗方式。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10月接诊的126例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分析, 对照组63例在检出妊娠合并梅毒但不予治疗;试验组63例检出梅毒后进行治疗, 比较研究妊娠期梅毒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和诊治策略。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梅毒34例, 发生率53.9%;试验组新生儿梅毒19例, 发生率30.1%;妊娠期梅毒结局与分娩方式、接受治疗的时间关系较为密切。结论 妊娠期梅毒对新生儿结局不良的影响较大, 相关因素较多, 需要把握分娩方式、治疗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治疗, 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出生。
关键词:妊娠期梅毒,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
[1]韦海鹏, 钟永军.妊娠梅毒患者的驱梅治疗及对微颤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 (3) :381-383.
[2]刘玉兰.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21) :3144-3146.
[3]陈建英, 马锦琪.住院妊娠期梅毒2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6) , 3355-3356.
[4]胡慧芳.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期梅毒的结局研究[J].海峡医药, 2013, 25 (3) :76-77.
【梅毒诊治流程图】推荐阅读:
肺部真菌感染诊治介绍11-04
一例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治报告01-30
梅毒检测试题09-14
艾滋病梅毒乙肝知识07-07
艾滋病、乙肝梅毒宣传板报06-05
艾滋病、梅毒、乙肝项目问卷调查07-13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宣传活动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