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创建工作总结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街道创建工作总结(精选8篇)

街道创建工作总结 篇1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来源:东街街道发布日期:2010/11/29 17:00:46访问次数:665东街街道位于福州市中心最繁华区域,为东街口黄金商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鼓楼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总面积0.86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3088人,流动人口(外口)4141人。辖区内有团省委、省立医院、省电信集团公司、省移动福州分公司、省市联通集团公司、省疾控中心、市公安局、大洋百货等省、市、区属单位上百家,是一个写字楼林立、商贸发达、交通便利、社区服务完善的中心城区。

201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法委、综治办的具体指导下,东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立足市、区关于平安先行乡镇考评要求,按照“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确保平安”的工作思路,强化综治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合力攻坚克难,大干150天,取得了案件同比下降,公众安全感上升等良好成效。2010年入室盗窃案件同比略有下降,确保了全年辖区社会的整体平稳,有力地维护了东街的和谐稳定。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综治领导责任,全面推进“平安先行街道”建设

2010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始终把创建平安先行街道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将其列入党工委和办事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加强组织领导、促进责任落实。及时调整充实街道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天泳任组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罗明伟、党工委副书记高守华、东街派出所所长陈冠伟任副组长,成员由综治办、司法所等部门及各社区书记、主任组成;层层落实责任制,街道综治委每年与辖区单位、各社区签订综治责任书,各单位的综治责任人再与下属部门和科室签订分解责任,将各项综治责任落实到实处。2010年共签订综治责任书52份;根据街道辖区的治安特点,经常性的开专题会议予以研究部署,积极破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10年共召开6次专题会议,对治安防范、四大员整合、无物业小区整治等问题进行研究予以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2、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四个”制度。一是经费保障制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综治信访维稳各项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在日常开支中予以倾斜扶持,共拨款55万元作为平安建设和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经费;落实社区综治管理员、平安中心户长以及治保会、调委会的经费保障途径,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基层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多渠道筹措群防群治经费。2010年街道综治委下拨3万元作为社区治安、调解、安全经费,并将位于竹林境的沿街店面出租,将租金作为群防群治经费补充,充足的经费保障为平安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考核评先挂钩制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

核内容,把综治工作与平安创建工作作为评选精神文明和党建先进单位的前提条件,对开展综治工作不力的社区及个人进行一票否决。三是齐抓共管制度。充分发挥辖区综治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齐抓共管,共同维护辖区安定稳定。2010街道综治委召开2次综治委全体成员会议、社区主干会议,由街道综治委主任林天泳书记亲自到场部署平安创建工作;此外综治委还在省移动、省电信等辖区综治责任单位召开了辖区治安分析现场会,省移动、省电信等单位就如何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做了现场发言;辖区综治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巡防,踊跃缴纳见义勇为基金,有效的打击了犯罪,维护辖区安定稳定,2010年共收到见义勇为基金3万元。四是督促检查制度。按照年初签订责任书的要求,街道综治委每年组织对辖区单位贯彻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并按照检查结果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有效提高了单位、社区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平安先行街道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营造扎实基层基础环境。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充分认识到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是平安创建的基石,始终坚持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平安建设不断进入新境界、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1、进一步规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及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全面开展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重点发挥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作用,在综治信访维稳建设工作上形成有领导、有机构、有分管领导具体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局面。配齐配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人员,现街道设有2名综治专干、2名安监员、1名社区矫正社工、1名社区戒毒(康复)社工,各社区也配齐2名治安主任;成立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及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中心主任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守华担任,各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站长由社区书记担任,强有力的人员配置推动了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加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及维稳队伍建设。加强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按照上级要求设置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五大块职能区;成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队,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守华担任队长,街道人武部部长、派出所所长及司法所所长担任副队长;成立维稳工作信息员队伍,在每个社区设立1-2名维稳工作信息员;现街道共有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队员30名,维稳信息员11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健全维稳快速反应处置机制,使辖区维稳信息能及时上报,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3、构建防控体系,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主要有加强完善“11211”工程建设,加强平安中心户长、保安联防员、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社区保安巡逻力量,现街道和社区共有保安队员48名、平安中心户长156名;顺利开展四员整合,建立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协管员队伍。做好协管员的培训,提高社区协管员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现共有社区协管员35名;继续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重点单位的监控巡查和打击力度,组织保安对辖区主次干道、小街巷、敏感部位和地段进行24小时全方位巡逻,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平安创建氛围。通过简报、专栏、标语、宣传手册、图片展览、动员会、座谈会、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移动手机短信等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开展以建设“平安东街、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扎实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今年3月与移动福州分公司在鼓楼区海峡影城举办的大型综治宣传活动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2010年共出法制宣传专刊30期、举办宣传讲座10场、开展各种大型宣传活动6场、印发分发各种宣传手册50000余册、致辖区单位及居民群众《关于创建“平安街道”的一封信》20000多封、制作宣传标语牌180面、宣传版面200多面、宣传雨伞1000具,提高了辖区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安全感满意率,不断提升平安创建工作水平。

三、开展严打整治和专项斗争,优化居民居住环境。

认真贯彻上级“严打”整治和专项斗争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扫黑除恶、防范和打击“两抢一盗”。

1、依据区综治委“抓贼有奖”的规定以及街道相关综治工作奖惩规定,制定了《东街街道打击盗窃违法犯罪工作奖惩暂行规定》和《东街街道反盗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暂行)》,拨出专款奖励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保持了反盗窃工作高压态势,2010年共对抓获盗窃分子的有功人员奖励3000元;

2、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区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物业小区及无物业小区的防范能力,大力推广物防、人防、技防措施。

3、针对“两车”时有被盗的特点和发案规律,要求“两车”承包者加强防范,社区保安巡逻队在夜间巡逻时发现无人看管的两车及时加锁,从而大大减少了“两车”被盗案件的发生。

4、发挥平安中心户长作用,成立平安鼓楼义务督导队和小喇叭义务宣传队,维护辖区治安秩序。

5、认真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分析会及座谈会,针对辖区案件进行分析并具体地提出整治意见,遏制案件高发势头。2010年共召开了12场社会治安工作分析会,有效促进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6、加强对辖区单位平安工作的督促检查,促进本地区综治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对盗窃案件高发的省立医院、津泰路肯德鸡餐厅、麦当劳餐厅、永辉超市等单位发函其主管单位要求督促整改,成效明显。

7、扎实推进有、无物业管理小区治安整治。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物业管理小区安防工作的提升,督促签订了新版物业合同;二是做好无物业小区的安防工作,特别是5座以上规模的小区,全部做到人防到位,技防跟上。三是引导协调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实现居民群众的自我管理和自我防范,努力形成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大格局。2010年街道拨出专款为无物业管理的鳌峰坊小区增装7个技防监控摄像头,在安泰中心楼上居民小区增装8个技防监控摄像头,逐步实现辖区内无物业管理小区全部安装技防设施。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充分认识到与“法轮功”作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加大了反邪教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力度。成立反邪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反邪教“四位一体”帮教体系,制定对“法轮功”练习者的帮教措施,使“法轮功”练习者得到教育转化;关心原法轮功练习者的思想动态,加强对“法轮功”练习者的回访,重要时段除采取24小时监控外,街道综治维稳中心负责人还带领综治办人员携带礼物上门探望,防止其思想反弹。现街道11名原法轮功练习者无一人继续参加练习法轮功。

此外,我们还将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纳入综治责任制,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活动,辖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未发生危害、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案件。

四、排查整治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根据福州市鼓楼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优化海西发展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鼓综委[2010]9号)文件要求,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守华同志任组长的排查整治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在辖区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管控社会高危人群和重点人员活动,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1、集中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强化规范化建设,强化调处责任落实,不断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和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街居信访网络,实行定期排查、通报、归口调处等工作制度,及时排查调处,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在街道一楼专门设立信访接待室,配备两名信访干部开展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我们还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大调解”格局,力争一般矛盾纠纷不出社区、较大矛盾纠纷不出街道、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区,筑起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健全矛盾纠纷调解三级网络及街居信访网络,充分发挥“李恒株调解工作室”和各社区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街道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0件,调处率100%;受理来信来访、“12345”网络以及上级转办件287件,接访35人次,100%及时反馈和回复。东街街道辖区内至今没发生越级进京上访和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信访事件。如今年4 月18日江西人张昌由诺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委派到福州东街口新都会财经广场21楼进行装修,不慎从21楼坠下身亡。事件发生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会同东街派出所、财经广场物业开展善后工作,制止张昌家属多次召集江西老乡60余人到省政府门口等地背黄状、打横幅上访的行为,组织张昌家属、装修公司、业主进行协调,终于使死者得到二十四万元赔偿,死者家属十分感激。

2、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主要有:(1)认真开展防盗窃专项整治工作,确保辖区可防性案件下降。2010年初,按照辖区盗窃案件比较突出的特点,街道综治委与福建省警官职业学院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投入经费7万元聘请8名警校学生在案件高发时段及地段巡逻,促使辖区盗窃案件下降;为确保被列为反盗窃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的大根社区案件下降,街道成立专门工作组进驻社区,帮助指导整改,促使大根社区案件同比下降;对排查发现第三季度防性案件高发的旗汛口社区实施黄牌警告,通过整改,旗汛口社区可防性案件同比略有下降;召开治安分析会研究排查出的突出治安问题,2010年召开了11场社会治安工作分析会,对辖区案件高发进行详细分析,及时部署整治方案,反盗窃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2)进一步落实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防范。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切实将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进一步做好东街辖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的治安环境。一是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守华担任,副组长由派出所所长担任。二是召开会议,周密部署。多次召开街居工作会议专门部署校园周边整治工作;三是开展拉网式大检查。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天泳、办事处

主任罗明伟、党工委副书记高守华亲自带领街居干部对校园及周边治安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摸底排查,做好高危人群的防控;四是按照要求每个学校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健全和完善校园门卫、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街道出资12000元为隶属街道的南营幼儿园配备了保安人员,并为该园安装了技防监控摄像头7个;五是加大宣传,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方式对辖区中小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学生、幼儿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目前东街辖区中小学校保安人员全部配备到位,技防设施齐全,治安状况良好,校园周边不存在“三厅”现象。

3、排查管控社会高危人群和重点人员,落实社会高危人群帮教责任,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经排查,辖区社会高危人群和重点人员68人,其中法轮功人员11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20人(应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13人已签定协议11人)、社区矫正人员13人、两劳释解人员31人、重点信访人员5人,排查管控率100%。对社区服刑人员,我们认真按照省市关于社区矫正的相关文件,并结合辖区实际,健全相关管理教育制度,定期走访,及时掌握每一个社区服刑人员的动向,教育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以认真踏实的态度,辛勤努力工作,为社会建设做贡献,现社区矫正工作运行良好,参加矫正的全体社区服刑人员没有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逐一详细建档,一人一档,并根据福州市公安局有关文件要求,与11名吸毒人员签订了《社区康复协议书》,根据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日常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尿检和家访谈话。现大部分已纳入社区戒毒(康复)管理的吸毒人员都较为配合该项工作,没有复吸现象;对 “两劳”释解人员采取定人帮教责任制,定期走访、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预防其重新违法犯罪。现 “两劳”释解人员思想稳定,帮教成果明显。

五、加大消除安全隐患力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辖区消防安全工作,通过月检查、节假日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领导带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新村楼院开展各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并督促整改。2010年来共出动街居干部、派出所民警600多人(次)、检查木屋毗邻区、单位、公共聚集场所、新村楼院等1580家、发出整改通知书51份,现场督促整改200多处,有力的推动了辖区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狠抓木屋毗连区的消防安全工作,从今年3月开始对五个社区木屋毗连区去年尚未更换的老化电线进行更换,并加装了空气保护开关及漏电保护器,大大的消除了木屋毗连区的事故隐患;对无物业小区消防设施缺失损坏及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大大提高了辖区预防火灾的能力。除常规宣传外,今年还组织了多场大型的安全宣传活动,如:今年4月街道出资16000元分别在海峡影城、军门社区居民区内开展消防文艺演出表演;9月16日,联合大洋百货开展了一次大型的消防安全演练;9月21日组织辖区单位代表、街道、社区干部观看安全生产教育影片《人命如天》,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及好评。

六、巩固平安创建成果,提高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

我们始终把“平安先行街道”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

力的措施,巩固推进了平安建设的创建成果,获得群众的由衷认可。结止目前,东街地区可防性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0.5%,辖区内没有发生一起影响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确保了东街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街道创建工作总结 篇2

劲松街道在2008年11月成立全国安全社区创建推进委员会, 全面开展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劲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凌云说:“朝阳区24个街道中, 劲松街道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算是晚的, 但是也有好处, 可以借鉴已经成为安全社区的街道的经验和做法, 也可以使我们的推进内容更丰富完善。”

创建推进委员会下设1个创建办公室和9个安全促进项目组, 并根据街道实际情况, 整合了辖区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资源力量, 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安全社区创建氛围;加强信息交流, 充分利用96156社区公共服务呼叫热线的信息交流平台, 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服务和信息咨询等帮助, 大量解决了地区居民遇到的安全问题;保障资金投入, 推进委员会通过上级政府或职能部门投入、街道投入、社会单位自身投入等渠道加大了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先后投入2 000多万元用于残疾人保障、社会治安硬件设备改造、交通设施增改、托老所改建等项目, 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安全设施、安装监控设备等方式, 保证资金用于改善辖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安全状况, 保障安全社区的建设顺利进行;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成立劲松地区志愿者协会, 健全参与机制, 拓宽服务领域, 组织辖区志愿者1万余人参与安全社区建设, 建立了民警、社会单位、志愿者为一体的治安巡防体系, 组建了一支由2 502人组成的和谐促进员队伍, 负责在社区里收集居民安全信息, 反映居民安全诉求,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做到问题随时预警, 矛盾即时化解。

根据社区诊断结果和危险源辨识, 综合本地区医疗、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提供的数据, 为了实现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 劲松街道组织实施了9个安全促进项目, 包括: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工作场所安全促进项目、交通安全促进项目、社会治安促进项目、公共场所安全促进项目——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试点项目、家居安全促进项目、学生儿童安全促进项目、老年人家居安全促进项目、残疾人安全促进项目。

安全促进项目组负责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组织专项治理, 如实进行伤害监测, 并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分析伤害数据, 制定伤害监测与防范工作制度, 起到改善安全状况的作用。同时, 定期对辖区居民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消防

劲松街道有企业2 500余家、大型密集场所20家、六小门店537家, 除八棵杨社区、大郊亭社区外均为老旧小区, 人员密集度高, 消防设施相对落后, 且劲松街道贯穿城市东南二环、三环、四环, 北靠CBD核心区, 南邻潘家园旧货市场商圈, 交通状况复杂, 外地来京人员密集, 消防安全隐患多、处理难度大。

根据辖区消防安全特点和前期的事故伤害调查及风险辨识工作, 劲松街道为10个社区配备消防协管员12人, 协助开展各项消防工作;成立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包括了街道消防协管员、社区居民、社会单位员工等300余人;并在2011年开展了以“珍爱生命、全民消防、共筑平安防火墙, 消防为我保平安, 我做消防安全员”的消防安全“橙丝带”主题活动, 招募“橙丝带”消防安全志愿者110余名, 发放各类宣传材料710余册;加强消防专项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劲松地区运动会, 摆放消防安全等安全知识展板, 设置有关消防演习的项目, 街道消防协管员参加, 并邀请华威消防支队现场讲解消防用具使用方法等知识。

此外, 劲松街道会同华威消防中队进行实地调研, 重新规划各社区的消防通道, 增加消防通道22条, 在消防通道制作了明显标示。重新规划后的消防通道更加合理、明显, 更有利于消防工作开展;制订了《老旧小区消防应急预案》《群租、合租房消防应急预案》等相关应急预案, 并按照预案要求, 每年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消防演练。

工作场所

近年来, 劲松街道针对辖区工作场所数量多、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岗前安全教育缺失、单位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等特点, 开展了一系列安全促进工作:对辖区生产经营性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按餐饮、商场、物业、危化、工地、医疗、地下空间等行业进行分工, 实施安监、城建、城管、综治、社区办、劳动科、武装部等安委会成员单位按分工直接或协助宣传、监管, 街道安监科综合监管的工作模式。同时通过对社区及物业公司直接监督管理, 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延伸到社区及楼宇等1 70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 形成地区大安全生产监管格局。为加强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 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 000次。另外, 组织开展了安全宣传教育, 引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交通安全促进项目

劲松街道辖区内界内干线道路6条, 界内支线道路7条, 并且地铁十号线南终点站坐落在辖区劲松桥周边。同时, 由于辖区内主、支路较多, 且商业网点集中, 餐饮娱乐及写字办公楼密布, 特别是辖区52路公交总站地带人员流动量大, 交通风险较高, 针对以上特点, 劲松街道开展了一系列交通安全干预与整治措施。

首先是对辖区高危路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工作, 协调交通部门增加警力和协管力量, 早晚高峰期间, 在辖区拥堵源头国贸桥、大北窑桥、双井桥以及三环路各进出口, 特别是劲松桥区增派民警及协管员全力疏导人流。其次, 52路公交总站地处辖区磨北社区与大郊亭社区的交界处, 沿途公交行驶路线经过长安街、公主坟、西客站等重点路段。劲松街道针对52路公交总站的特点和安全状况, 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干预措施和整治工作。一是利用中国移动的飞信应用软件, 开通了驾驶员叮嘱飞信平台, 把车队所有的驾驶员联系方式加入到此平台。能让全体驾驶员第一时间且同一时间得知分公司及车队部署的紧急通知和措施。二是促进项目工作小组对辖区52路公交总站进行了交通安全工作检查、指导, 保证在各个时期和阶段各种应急预案齐全, 如特殊天气应急预案、遇突发事件绕行预案等。三是每月利用驾驶员会议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 组织驾驶员观看交通事故的专题教育片, 用实例来教育驾驶员, 起到警示作用。

社会治安

凌云说:“劲松街道地处城乡交界处, 地区交通便利, 人口结构复杂, 流动人口多, 而且有的小区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呈倒挂现象, 治安防范能力较差。”

劲松街道于2008年2月正式成立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 并在10个社区设立了流管站, 共配备了34名流管协管员。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 切实做好调查, 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出租房屋管理, 实行“五包四定两监督”的工作方法 (处级领导包社区, 机关干部、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民警、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员包楼门、包楼层、包户;定任务、定责任、定制度、定标准;流管办和社区对流动人口管理员及相关责任人员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成立流动人口自管会, 开展系列针对流动人口特色活动。成立北京市首个以街道为单位产生的“劲松地区流动人口计生自管会”, 将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与治理违法生育行为结合起来, 形成劲松特色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自管自律”的模式。凌云介绍说, 今年2月份开始, 街道针对百环家园等流动人口多的小区的群租房加强管理, 使其符合安全的标准和条件。

公共场所

劲松辖区内大型商业场所、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共计87所, 公共场所具有人群密度大、财富高度集中、灾害影响大等特点, 针对这些场所存在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缺乏、操作技能差等问题, 街道将密集场所监管作为安全社区创建项目, 制定安全监管计划, 其中将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安全管理作为重点创建推广项目。

北京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 位于辖区大郊亭社区, 商业场所面积大, 人员数量多, 营业场所经营的商品都是易燃、可燃的材料。员工安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无论是市场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作业人员、店铺销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都有待提升。一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二是完善各类安全生产制度, 三是加强安保队伍建设, 四是完善安全设施改造, 五是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六是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同时, 公共场所安全促进项目将此类工作方法和经验在整个辖区公共场所进行推广与应用。

家居

通过前期的民意调查结果和风险源辨识工作, 家居安全促进工作分别从家用燃气安全和物业管理安全2个方面展开。在家用燃气安全方面对采暖设施进行专项检查及隐患控制, 开展直排式热水器大排查, 建立煤气中毒现场处置机制等。另外加强物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水平, 完善知识结构, 对保障居民的居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劲松街道将风度柏林小区同舟物业作为安全示范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安全干预和整治工作。在物业公司成立家居安全管理小组, 全面负责小区内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开展多种安全检查, 包括每周例行检查、电梯维护检查、消防设施定期更新检查、二次供水设备设施检查等。

学生儿童

辖区现有中小学校10所, 在校学生7 142人, 幼儿园8所, 学生2 587人。辖区内学生儿童属于社区的弱势群体, 年龄小, 安全防范、自我保护能力差, 相同条件下, 学生儿童的意外伤害与事故发生率较高。因此, 劲松街道以学校自我管理为主, 共同开展了学生儿童安全促进项目。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安全档案;注重教职工队伍及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培训;联合社区、社会单位, 持续开展不同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建立促进工作组, 改造校园周边环境, 开展安全培训,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开展劲松职高教学用具伤害预防项目;开展劲松一小、工大附中隐性伤害预防项目。

老年人

制定了老年人身心健康教育计划, 普及老年人疾病预防及心理健康知识。2008年至今共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500余次, 共有2.7万余人参加。在辖区10个社区分别建立10个日间照料室;投资270余万元改造地区托老所, 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养老居住环境;结合街道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 在辖区开设养老餐桌11家, 覆盖整个辖区, 为地区老年人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送餐服务;投资630万元, 建设劲松街道百姓大食堂, 解决离退休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吃饭难问题, 对65岁以上老人就餐给予8.5折优惠, 让居民吃得舒服、实惠;为行动不便的936户老年人家庭安装厕所扶手;每年对居民楼进行无障碍坡道改造, 共改造达200余处坡道。

残疾人

完善社区康复服务机构设施。整修10个康复服务站, 建立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 开展多种服务项目, 服务覆盖残疾人数1 500余人;建设覆盖地区的康复服务体系。2008年起, 为4 125人次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服务, 包括需求调查、康复服务、康复救助、社会救助等。服务面达到100%;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 保障残疾人居家出行安全。

近年来, 劲松街道多次被评为“交通安全宣传管理先进地区”“朝阳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011年底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安全社区的创建是抓手, 是跟街道日常工作紧密联系的, 只是更突出全员参与, 让街道受益、老百姓受益, 的确安全社区的创建给街道的规范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凌云说, “但是从整个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来看, 还有不足之处, 如医疗机构伤害监测和社区收集到的伤害信息不全面, 这就影响我们工作的科学性。”

潍坊街道综治工作的做法与启示 篇3

潍坊街道综治工作的做法与启示

●张天明 孙靖文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始终把推进综合治理、维护一方平安作为第一责任,把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执著追求,将基层社区的动员机制与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经验;启示;建议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始终把推进综合治理、维护一方平安作为第一责任,把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执著追求,二十年来连续十次获得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上海市保持这一荣誉最久的街道,2009年更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的光荣称号。如何将基层社区的动员机制与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潍坊街道的做法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本文主要介绍其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做法。

一、基本做法

(一)形成人人有责、群防群治的格局。一是街道成立综合治理全覆盖办公室,积极配合公安派出所、消防大队等部门推进综治工作,实现与公安的分类管理相吻合,对各居民小区、各行各业的全覆盖。二是广泛动员居民群众参与综治工作。组建“护楼队”、“小红旗”巡逻队、“特保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参与群防群治的居民群众达到居民总人数的8%-10%,随处可见臂带红袖章的老伯伯、老妈妈在小区巡逻。三是深入发动驻区单位参与综治共建。对410余家驻区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预防触电、燃气爆燃、火灾等各类事故的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责任,2010年共培训上岗350人。

(二)提高“物防”、“技防”水平。为消除火灾隐患,街道对1982年以前建造的6个小区的旧式公房公共部分的电线等进行整治,2010年投入资金约140万,全部完成了19个小区930个门牌号19522户的多层公房共用部位及车棚、独居老人家庭的电线整治,避免了因居民乱拉接等引发的各类事故的发生。为辖区内独居老人及军烈属等特殊居民家庭,免费上门更换燃气开关及橡皮管,消除泄漏隐患。为12个小区45幢旧式高层住宅楼增配874组灭火器及对其余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在房屋维修基金不足的情况下,街道出资三分之一资金帮助崂东小区5幢高层住宅楼更新了消防系统。

(三)建立安全巡查制度。街道联合有关部门对辖区202个地下空间每周检查1次,进行分类监管,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在迎博、办博期间,对社区宾馆旅馆、建筑工地、娱乐场所、地下空间、餐饮场所、商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特种行业、美容美发场所、学校、施工工地的用电用气、消防安全等情况进行大检查。2010年,共检查单位2613家,查出安全隐患93条,整改完成93条,整改率达100%,共处罚单位29家。

(四)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与演练。潍坊街道每年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日和上海市119消防日开展宣传活动,设点进行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公安、消防、供电、燃气、驻区企业等消防重点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举行形式多样的消防演练,以提高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的自我防范意识。春节期间印制居民家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的“温馨提示”5万份下发到每家每户,发放各种安全宣传资料到在建工地,并进行宣传版面巡展。

二、主要启示

(一)维护城市安全的基础在社区。潍坊街道党工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社区安全管理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持从严管理,“宁愿听到骂声,不愿听到哭声”,多举措查患堵漏,全力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上海“11·15”火灾引发的沉重思考之一,就是必须更加重视社会公共安全动员体系建设,群策群力弥补安全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灾害、减少损失。要从社区层面就高度关注、防范和处置台风、暴雨、高温、雷击、地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生命线工程事故等重大人为灾害,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二)筑牢社区安全要完善体制机制。潍坊街道把资源、力量在一线整合,把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把防线、篱笆在一线筑牢,真正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形成合力。街道党工委积极支持辖区公安、消防、城管等专业部门开展工作,及时沟通信息,加强联动指挥,建立补充专业部门力量不足的辅助队伍,从而不断提高社会信息联网、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的水平。二是发挥民力。街道党工委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楼组长、小区党员以及各类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群防群治工作网络。成立各类安全志愿者队伍,聘请消防安全指导员,建立社区业余消防安全组织。三是舍得财力。从2004年至2009年,共投入3300万元用于综合治理工作,其中用于技防设施1700万元。针对商业或住宅物业、公共区域或高档小区,积极尝试经费投入、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的新模式,使技防建设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提高防灾减灾的科技水平。潍坊街道在全市比较早地提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发展的理念,抓综治工作有规划、有项目、有检查,不断加强科技防范和专业防范力量建设。地铁运营、高楼防火、防汛防台、水电煤等市政设施、危险品生产与运输、疫病传染等是制约上海城市生产生活安全的主要薄弱环节,利用预警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防灾减灾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比如,1970年,美国拉斯维加斯老的米高梅饭店火灾之后,美国法律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装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之后,美国因高楼火灾引发的群死群伤事件便很少发生。宜“早规划、谋全局、集资源、协合力”,着力完善社会公共安全动员体系,提高实战性,包括研究具体的项目、方案、措施、工程,供一线部门实际操作。

三、加强上海城市安全运行与安全生产的若干思考

(一)促进针对薄弱环节的技术创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美国90%以上的民用住宅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上海民用住宅很少装有此类系统。建议尽快立法规定,上海高层建筑都必须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新建超高层、高层建筑要提高消防设施标准(包括自动洒水、楼层消防栓、应急照明等系统),特别要加强对楼龄较长的老式高层民用住宅的消防设施改造。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包括视频监控、声像报警、信息分析等),进一步制订规范、提高标准、鼓励使用;大力研发先进技术(包括无线网络、“全球眼”、GPS等)。

(二)加强分级分类网格化管理。一是进一步整合条线力量。世博园运营的经验表明,建立统一的指挥平台,有利于科学决策,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快速反应。借鉴世博经验并形成长效机制,有必要研究把市级层面主要的安全管理与突发情况处置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改变目前多头管理、衔接不畅的局面,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议将市应急联动中心做大做实,建立以110(匪警)、119(火警)、120(急救)、水电煤等市政抢修热线为主,各类主要突发事件的统一发现、统一研判、统一调度、统一预警、统一先期处置的主体平台,由市公安局、建交委、卫生局抽调力量合署办公,并与各相关单位建立紧密的联动关系。建议设立市地铁安全运营监管局,进一步确保地铁安全运行。二是条块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城市安全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在社区。应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政府安全管理的责任,促进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区县应急管理体系。建议各区县相应建立应急联动中心。三是进一步突出防治重点。要进一步研究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后果程度,对灾害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环节、重点问题、重点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摸分析,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治理最危险、最复杂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三)推进资源共享与专业处置。一是充分共享载体。探头、热线等目前分布在公安、城建、区县中,应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分级管理。二是提高研判水平。建立数据库、专家库,优化研判流程。三是增设发布渠道。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手机、网络、户外公告牌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有效发布信息。四是加强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比如,除公安消防部门外,在防火队伍建设上,还要建立社区的专业机构和志愿者队伍。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制保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制订完善本市的实施细则,建立完善防止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规章条例,通过立法确保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人才保障和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各类设施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明确灾后赔偿的责任与标准。

D669

B

1009-928X(2011)07-0044-02

作者单位:张天明:上海市决策咨询办公室,孙靖文:上海社科院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街道创建文明和谐家园工作总结 篇4

街道创建文明和谐家园工作总结

根据市区政府目标要求,从今年开始,我街以××社区为龙头,以××北路为轴线,科学整合沿××北路的×××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等五个社区的资源,形成了东起××路、西至×××路、南伸××大道、北依××大道的约平方公里的大社区文明示范板块。按照分布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今年××板块创建工作主要以××北路为轴线,辐射周边,在社区办公环境、社区服务网络、社区环境面貌、社区硬件条件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初步形成板块示范效应。通过××板块的创建,社区组织功能更加健全;社区设施更加完善;社区道路平整、硬化、无破损,给排水管网通畅,居民楼立面整洁,楼道畅通清洁;

社区服务网络完善,方便了居民生活;社区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社区文化、教育、体育各项设施齐合,居民安居乐业。全板块基本达到“洁绿、整齐、温馨、开放、和谐、示范”的标准。

一、理清思路、形成共识、明确××板块创建主题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每一个社区成员体均有其存在的资源优势,每个社区的资源不均衡。××板块社区建设过程是社区资源、社区力量科学整合的过程。整合社区资源,对于强化社区管理,完善社区功能,增强社区凝聚力,优化社区环境,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促进社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板块的创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以人为本,和谐家园”为主题,本着“为民创建、创建为民”为宗旨,按照“洁绿、整齐、温馨、开放、和谐、示范”为标准,以社区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构筑新型的社区自治管理模式;以

社区党建为龙头,积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以社区服务为重点,不断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以先进文化为主旋律,大力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社区共驻共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把示范板块建成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二、严格标准、加大力度、板块初步形成示范效应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环境为巩固和发展文明示范板块的创建成果,全街建立了以责任为核心的社区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全街各部门、各社区在板块建设中的责任的任务。各社区建立组织领导制度、基础设施管理办法制度、社区居民事务听证会制度,共同巩固文明示范板块创建成果,搞好长效管理。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区有关部门拿出板块内道路、房屋立面、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现阶段,区水务局、园林局、建设局、房地局已陆续进板块。目前,已改建泥

巴路×××××平方米,××余条,下水管网×××××米,立面整治××××平方,新增绿化×××平方,路灯××盏,拆违××××米。板块内主次干道率先基本实现无占道经营;搬迁了××小区垃圾转动台;新建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街道服务工作网络中心,可望年×月竣工。⒉加强城市管理,推进板块环境创新为了实现辖区环境创新式跨越,打造好××示范板块。年初以来,我街针对辖区实际情况,深挖内部潜力,采取分类处置、突出重点、管控结合的多种措施和办法,不断强化了长效管理、精细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街办事处还从全街×××多名低保对象中,选聘×××名热爱公益事业的低保人员组建“社区环境卫生义务协管队”,分组定时在各社区背街小巷巡查,对社区环境卫生方面的小问题当场解决,遇到的难题问题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为调动社区的积极性,街办事处每年安排××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示范板块社区基本实现了“六无”即无三乱、无占道经营、无油烟扰民、无违章搭盖、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漫溢。⒊建立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网络,拓展社会就业渠道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网络,××板块社区都配齐社保专干,建立了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为下岗职工和失业、待业人员建立了登记档案。在社区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的活动。通过各种渠道推荐安置×××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同时依托社区,立足实现城市应保尽保,初此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板块现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个,面积××××平方米,整个板块已基本形成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功能互补的社区服务网络。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板块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干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和公安派出所的职能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从抓基础防范入手,全面建设××示范板块安全防范第一条街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采取防范、控制、教育、管理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为全面创建××示范板块安全防范一条街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板块建立了以全体群干为依托,管段民警为主力,协管员、安保队员为骨干,辖区单位为纽带,门栋组长、治安志愿者和广大居民为基础的群防群治体系。×支安保队××名安保队员日夜巡逻在板块,成为保障板块社区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板块市民素质一是广泛开展了“学条例、守规范、讲公德、做文明××人”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辖区居民参加专题报告会、观看《条例》光盘、观看专题文艺演出、参与“学条例、守规范、讲公德,做文明××人”知识竞赛,使广大居民深刻理解了《条例》的内涵。二是在××板块×个社区开展了建立市民道德档案卡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公民道德档案卡,把为他人、为社会做的好事善举予以记载,定期在门栋的“道德评议栏”公示,并作为单位评先、推荐再就业的重

要依据,激发了全体居民争当好市民的内在热情。三是通过组织居民参加区“聚焦××看变化”摄影比赛活动开展“公民道德楹联征集”活动,大力宣讲“讲社会公德,做文明××人”典型范例,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饯行了道德纲要,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全板块涌现出了一批大文明门栋、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先进典型。⒍立足实际,打造板块社区鲜明的社区特色在××板块的创建过程中,×个社区立足本社区实际,打造鲜明的社区特色。××××社区引用科技社区理念,利用社区文明学校、文化娱乐广场平台,打造社区科技文化特色;××社区引用经营社区理念,将社区服务和社区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社区服务特色;×××社区针对辖区文明单位多的特点,创共驻共建特色;××社区利用社区治安良好的特点,创社区无盗的特色;××社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力打造亲民、务实的工作理念,打造亲民、务实社区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⒈

工作发展不平衡;⒉板块宣传氛围不浓,板块宣传效应没有显现,文化底蕴没有形成,板块文化没有定位;⒊板块特色不是很明显,“××风情街”如何体现,没有规划;⒋现阶段,在××文明示范板块创建工作中,我们只注重了基础实践,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学术探讨不够。

四、明年的工作思路××年是××板块建设的第二年,以街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龙头,在不断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立足板块社区自治,不断加强理论探讨,力争做到××文明示范板块理论出精品,板块建设创品牌,板块社区有特色,努力达到七个更高的目的:环境更加优美,设施更加完备、服务更加周到、治安更加良好、文化活动更加丰富、自治更加充分、社区更加和谐。具体措施是:⒈聘请××大学社区建设专家入驻板块调研,形成理论,适时召开××板块理论研讨会,扩大板块效应。⒉全面完成街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启动项目,以中心为龙头,形成街社区信息网络平台,把服务中心建成集行政与社会平台受理,培训服务、居民求助、信息网络服务、卫生医疗服务、中介服务及城市管理、流动党员管理、法律咨询、信访接待、司法调解、妇女儿童维权、工会维权、文化、青少年教育、招商引资等服务窗口。⒊成立××板块商议协事会或××板块发展联席会。联席会定位于民间组织协商机构,下设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街办事处主任、分管主任、工委委员、社会事务科科长及板块×个社区主任组成,人员定为单数,并聘请一名秘书长,理事长选举产生,由×个社区主任轮流担任,实行轮选。理事会负责整个板块的建设协调,秘书长只对理事会负责,负责日常工作。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与区有关部门协商,拿出整个板块的宣传方案,同时在××公园及××路上修建大型宣传长廊及人文景观,涉及并修建板块标识性建筑,对板块内广告招牌进行统一管理。⒌在××板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市民素质。⒍在完善社

街道创建工作总结 篇5

了有序推进。半年以来,我处已投入创文明城工作经费达962607元,清理垃圾广告89000余条,整治楼道1650个,庭院55个,疏通下水道2050米,更换破损下水管道1050米,清掏化粪池100余个,清理垃圾死角10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21000吨,修剪灌木、草坪20多万平方米,整治社区乱堆乱放233处,保持了社区每天一清扫和全天候保洁。安装沙井、昌北、庐南、丰和四个老社区的路灯照明线路7条。下面就所做的创文明城工作进行以下总结汇报:

一、党工委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1、多次召开文明创建工作部署会,传达上级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指示精神,安排部署街道的创文明城工作,特别是5月6日再次召开了全处干部职工创文明城市动员大会。进行工作再动员、再部署、鼓干劲、扬斗志。

2、制定《街道创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成立以区工委委员、街道工委书记为总指挥的创城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工作职责。

3、坚持每周开一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创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保证工作及时有序地进行。

二、加大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一是各村、社区都制作两条大型喷绘条幅,悬挂在社区明显位置,增强创文明城的氛围;二是各村、社区的小喇叭每天二次在居民播放创文明城的相关内容,以提高和增强居民创文明城的意识;三是各村、社区干部上门上户发放了市创建办及区创建办创文明城致居民的一封信共计二万三千份,动员居民共同参与创文明城工作;四是出版墙报、板报四期,宣传创文明城的目的和意义、有关要求、好人好事等内容。五是街道安排创文明宣传车,每天4小时在各社区间巡回宣传,动员居民参与文明创建工作。

三、落实长效卫生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根据干部的调整,及时调整街道爱卫会领导成员,加强爱卫会的领导力量。

2、开展迎奥运百日爱国卫生运动,进行了清垃圾,灭蚊蝇、蟑螂老鼠,整治楼道、庭院工作,全处共投放鼠药110千克,投放灭蚊蝇蟑螂药4000份,坚持每周五下午的卫生大扫除,保持了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3、坚持长效管理,街道每月财政上安排8万多元专项考核经费,用于对各村、社区的卫生考核,每周考核一次,月底兑现奖惩。

四、全面改造四个老社区的下水道

把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文明城的重要内容来抓,今年我处在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对庐南、沙井、昌北、丰和四个老社区的下水道、化粪池堵塞问题进行全面整治,疏通下水道2050米,更换破损下水管道1050米,新做雨水检查井20个,新砌窨井15座,清掏100余个化粪池,在改造后的几次暴雨中经受检验,没有造成大的积水。

五、突出了和谐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我处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突出文明创建的特色,街道提出打造文化型、文艺型、平安型、环保型、美化型、亮化型、爱心型七类和谐特色社区,提升社区建设内涵,打造社区建设品牌。在创建和谐特色社区的工作中,我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出台了考核标准体系,各社区开展50多场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如“迎奥运创文明城红谷杯”乒乓球赛,“迎奥运江边健步行”活动和以创文明城为主题的社区邻里节、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深居民的相互了解,增进相互的感情,提升了居民对创文明工作的参与度。

六、创新思路,认真打好围剿垃圾广告战役

针对垃圾广告屡清屡现,难于根除这一难题,我处创新工作思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提供张贴有用广告的场所,另一方面认真开展清理垃圾广告的战役,年初,街办专门组建了1支专业清理垃圾队伍,购买专用工具,在主干道等公共场所清理垃圾广告,由于设施较全,清除效果明显,共清理垃圾广告89000余条,南昌电视台偶然发现这一做法,并进行专题访谈报道。

七、认真为民为实事好事,努力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今年来,我处确立为民办十件实事好事项目,现在都全面实施,且至今已完成6项,安装四个老社

区的路灯及疏通了下水道、化粪池,安装6套健身器材,安装社区休闲桌椅200余套,协调解决2个社区的办公用房,为辖区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生殖保健服务330多人,投入10多万元对丰和花园社区进行全面改造,修建人行路面、绿化带及休闲设施,积极调处矛盾纠纷31起,解决信访问题8起,整治安全隐患10处,为创建文明城市营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

八、高标准做好了迎接省文明考核组的检查

街道作为南昌客厅的所在地,迎检的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实现迎检目标,在工作中街道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一项一项抓落实,从没有一点马虎,侥幸心理,为所属的居民区购置1864个灭火器,更换了破损的电表盖、水表盖,窨井盖416个,修剪灌木草坪二十多万平方米,整治“六小”店面28家,清运渣土、杂物1000余吨,更换陈旧宣传栏14个,对每个村、社区的软件资料全面进行检查,并多次对分管创建资料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保证了在迎接省文明考核组检查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今年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尽了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现在还没有骄傲的本钱,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在迎接全国文明城市的考核中,努力交上一份合格满意的答卷。

街道创建工作总结 篇6

***街道办事处 2014年11月28日

自2014年年初以来,***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无违建”创建行动部署,以“蹄疾步稳”的工作法,循序渐进,坚持务必依法依规、务必为民惠民、务必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切实把“无违建街道”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和谐***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防、控、拆”相结合,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行动安排,深入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强化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采取多项举措,有计划、有方案、保进度地推进无违创建,基本完成了各项创建工作目标。在区三改一拆办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街道村二级干部努力,现已全面完成,通过乡街道初验。

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认真做好“一户一档”建档及复核工作,严格按“七无一律”无存量违法建筑、无新增违法建筑、无非法“一户多宅”标准开展“无违建街道”创建工作,严格落实违法农民建房处置摸底公示、审核公示、结果公示三个环节,确保全面铺开、平等对待、不留隐患。完成全街道16个行政村一户一档建筑档案台账。以行政村为单位全面排摸本街道范围内违法建筑共计1118处。

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重点解决存量违法建筑,拆除违法建筑面积建筑面积126347.92㎡,补办手续70501.98㎡,罚没94502.81㎡,有偿使用52715.42㎡,古民居保护3687.9㎡,暂缓拆除95㎡。

以非法“一户多宅”处置为抓手处置农民违法建房204户建 筑面积61932.48㎡,拆除违建建筑面积59864.48㎡,无法拆除收回村集体处置4户占地面积410㎡,建筑面积824㎡,共计罚没款80余万元。

以联动巡查机制为抓手严格控制新增违法建筑,建立街道、村、综合执法队伍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对新增违法建筑零容忍,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以拆改结合为抓手做好复耕复绿工作:一是桥岭村矿区改造工程,将改造成20亩水田,62亩梯田,可新增耕地82亩;二是***山脚建立一处停车场3000㎡,拓宽道路,对道路两边进行绿化越5000㎡。截止到现在,拆后里面健米达112415㎡

二、工作举措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成立***街道街道“无违建”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各行政村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干部具体抓,班子成员包社区抓”的要求,强宣传、抓进度、保质量,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

(一)规范管理,完善体系

全面建立健全街道违法建筑防控治理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管理网络,做到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成立***街道“无违建”乡街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街道《农民建房处置实施意见》《违法建筑处置实施办法》、《农民建房管理办法》、《网格化建设实施办法》、《争创无违建村通知》、《违建村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开展“无违建”创建承诺,明确各村村级土地和建房管理村规民约,确保违法建房处置规范管理。二是完善规划体系。编制***街道控制性详规,优化集街道总体规划,明确《土地利用总规图》、《临安市城市南区控制性详规图》、《村庄用地规划图》,依法保障和管理农民建房活动。

三是完善防控体系。成立街道、村两级巡查队伍,坚持“分级管理、分片包干、属地负责、联合防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违法建设日常巡查防控和投诉快速处置机制。加强城建执法中队巡查力度,完善巡查发现、即时拆除的快速反应机制,组织***中队城管中队要求严格按照网格化分配,对负责区域进行巡逻。各行政村开展“一日两巡查”制度,督促联村干部和村干部,对于农民违法建房谎报、漏报、瞒报和工作不力的,将视情况追究相关联村干部及村干部责任。

四是完善信访处置体系。加大监督力度,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监督。完善信访处置机制,明确各类信访交办件的责任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分层落实责任,统一答复格式、提高群众满意度,明确专人进行督办,确保各类信访件按期回复,并及时归档备查。截至11月止收到市信访交办关于违法建筑举报65件,已全部办结。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加强宣传力度,为使“无违建街道”创建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我街道采用了新闻媒体、报纸、宣传手册、横幅、宣传车标语等形式,进行多层面、全方位查违控违禁违政策宣传。加强政策学习,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专门学习违法建房处置方案及实施细则,同时每个行政村必须开好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违建户会议等三个会议,学习政策细则及处理流程,统一村民认识、解除思想顾虑。加大曝光力度,通过街道短信平台向全街道各村村民发送即时拆违通报,提高影响力; 通过新闻媒体对于重点难点违法建筑进行曝光,提升震慑力,使各村村民排弃侥幸心理,把违法建设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多措并举,力促实效。

摸底全面细致。全街道16个行政村进行违法建房全面排查,违建农户在场、村两委到位、联村干部核对,对违建地点、面积一一进行排摸,确保没有疑义、遗漏。

处置分类有效。采取拆除、有偿使用、调剂、罚没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分类处置。一方面与土地整治相结合,拆除化龙村共计75户,有效缓解村庄建设用地紧张和改善村级环境。另一方面与公益建设相结合,合理调剂,祥里村调剂二户农户间农房160㎡,解决住房困难户问题。

(四)严格考核,责任到人

制定无违建村创建考核办法,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使各行政村逐步成为“无违建”村。各行政村严格遵照“无违”创建政策,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确保“无违”创建工作走向长效。

(五)专项整治,确保成效

一是狠抓沿路、涉水的违建拆除。结合“五水共治”、“十里画廊”精品线、“四边三化”等工作,重点对道路、河流两侧的违建进行拆除。集中对杭徽高速沿线、02省道、吴越大街、钱王大街延伸段等精品线道路沿线进行了专项整治(共计拆除违建点27处,拆除面积2333.5平方米)。

二是狠抓重点工程范围内的违建拆除。全年涉及重点项目30余个,街道坚持以拆违促进征地拆迁,为重点项目、重点工 4 程推进保驾护航,涉及重点项目的有16处,拆除面积12269.62平方米。

街道创建工作总结 篇7

一、基本情况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两省 (河南、安徽) 三市 (驻马店、周口、阜阳) 接合处, 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 辖9镇7乡3个街道办事处, 221个行政村 (居委会) , 9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79.6万人, 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平舆县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 当时在各乡镇 (街道) 设置了人事劳动服务站, 但有编制无人员, 没能开展实质性业务。

2005年, 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时平舆县在各乡镇 (街道) 设置了民政和劳动保障所, 承担乡镇 (街道) 民政和劳动保障事务, 归乡镇 (街道) 管理, 接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业务指导。乡镇 (街道) 民政和劳动保障所在做大量的民政事务工作的同时保证了劳动保障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 如对疆劳务输出、开展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调查、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实施等均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劳动保障职能弱化、工作人员不确定、工作经费缺位等问题和不足。

2010年, 根据新时期加强劳动保障基层基础工作需要, 平舆县将乡镇 (街道) 民政和劳动保障所更名为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 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为主, 乡镇 (街道) 管理为辅, 为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经过近一年的运作, 基本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 实现了统一标志、统一业务工作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工作内容、统一服务标准、工作人员统一挂牌上岗服务“六统一”。具体情况是:在机构上, 全县19个乡镇 (街道) 均设置了劳动保障所, 股级规格, 承担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 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为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刻制了“平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行政印章、财务印章和单位名称牌, 实现了统一标志;在人员上,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编制均为2名, 配备在编人员2名、协管员2—4名, 实现了工作人员统一挂牌上岗服务;在经费上,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经费供给形式均为财政全额供给,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的办公经费按每年不少于1.5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在场地上,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通过单独办公或与其他单位一起办公的形式配备1—2间办公用房, 面积在30—60平方米;在工作上, 根据工作实际, 平舆县将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工作主要职能归纳为政策宣传、调查登记、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岗位开发、就业援助、社保服务、维权服务、劳务输出、其他工作等10项, 实现了统一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在制度上, 平舆县制定了《平舆县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管理办法》、《平舆县劳动保障协管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实现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标准。

二、存在问题

1. 职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

200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8]5号)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 将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机构的性质界定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但随着城乡统筹就业的深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不仅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而且随着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全面铺开, 更多承担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职能上体现着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在乡镇 (街道) “派出所”的角色。

2. 经费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财政全额供给的经费供给形式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 但没有如“下乡补贴”的补助制度, 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个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年均办公经费1.5万元, 但与他们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基数不相称, 如平舆县19个乡镇 (街道) 的平均总人口5万多人,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年均办公经费分摊到其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年均为每人0.3元。

3.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县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平均办公用房不足50平方米, 且部分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办公用房是与乡镇 (街道) 其他所站合用或乡镇 (街道) 临时用房, 基本的办公设备也较缺乏。

4. 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编制仅为2名, 且缺乏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以会代训较为普遍, 整体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比较薄弱。

5. 信息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

比如在办公手段上, 自动化程度不高, 仍处于半自动化、半手工操作的状况, 电脑等信息化建设设备缺乏, 现有的设备陈旧。

三、工作建议

1. 加强项目建设, 在辐射带动上下工夫。

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步伐, 由上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 按照每年每县完成2—4个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项目建设的进度, 逐步建立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专用办公场所, 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逐步添置配齐办公设施。

2. 找准职能定位, 在规范服务上下工夫。

要从建设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在乡镇 (街道) 的“派出所”出发, 找准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的职能定位, 在规范服务上下工夫。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内部管理, 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要推行职位管理, 在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设立所长、基础管理、就业服务、社保服务、维权服务等五个职位, 明确职位职责, 量化职位标准, 做到人与职位相统一。

3. 完善投入机制, 在经费保障上下工夫。

推行以奖代补制度和专项工作补贴制度, 缓解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经费保障不足。健全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通过开展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务输出等服务, 享受就业服务补贴待遇机制, 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提高财政预算标准, 切实关心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子女上学、家庭生活等实际困难, 适当提高工作人员待遇,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 搞好业务培训, 在提高素质上下工夫。

要增加人员编制, 按照事业单位公开考录工作人员的办法, 公开考录一批科班人员, 充实到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加强对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 邀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分期分批地对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突出实际操作技能, 重点培训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等, 不断提升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要推行职业资格制度, 凡定编定岗没有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 必须经过培训考核,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5. 推进金保工程, 在信息建设上下工夫。

将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服务信息化纳入“金保工程”总体规划, 统筹兼顾, 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库。以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和统一联网、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 逐步形成省、市、县、乡广泛覆盖、一点登录、全面查询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 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整体功能。 (此文为“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主题征文来稿。作者单位:河南省平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街道创建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三给”工作法;在职党员;区域化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11-0041-03

当前,上海正处于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群众健康需求多元的新阶段,面对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松江区方松街道党工委不断创新区域化党建机制,整合、激活社区各类党建资源,运用“三给”工作法,即“给位子、给任务、给荣誉”,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中的积极作用,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做实区域化党建工作。

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成立于2001年1月,是松江新城的一个新型社区,也是松江政治、教育、文化、居住的中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快速变化,城市社区人口急剧膨胀的同时,社区党员数量也迅速增长,区域化党建随之呈现出诸多问题。

(一)区域化党建存在新“短板”。一方面,区域化建设的思维不开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社区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党员队伍结构越来越复杂,使得社区党建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与此同时,不少社区的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开党员大会等日常工作业务范围内,在扩大党在基层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方面,显得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载体运用不多,手段不够丰富,效果不甚理想。另一方面,区域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现行的党员进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以及辖区“共筑共建”活动在党建区域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这些运作模式,大多还处于一种“联谊式”、“人情式”、“援助式”的发展状态,往往以联谊活动的名义才能够说服辖区内的单位参与社区的活动,严重缺乏稳定性,不利于工作的长久健康发展。

(二)社区党组织不堪重负。由于方松街道成立至今只有短短14年时间,区域内各单位都是新近迁入的,各单位间在党建工作方面几乎没有联系协作的传统和经验。因此,区域内各单位党建资源分散,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势,难以发挥综合优势。与此相对应,要统筹区域内各单位党建资源,当前社区党组织专业力量还稍显薄弱。目前,区域内有在职党员8037名,远远超过街道党工委在册党员数量。这种超常规的组织状况已经使现有社区党组织的力量不堪重负。随着松江新城区的不断建设发展,区域内经济规模、单位组织、人口数量等呈不断上涨态势,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多,尽管近年来方松街道党建工作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毕竟原有党建专业力量跟不上区域规模日益扩大的形势,面临如何完善原有传统社区党建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的问题。

(三)社区在职党员处于“半休眠”状态。目前,在职党员八小时外余热难发挥。服务群众还有“最后一公里”。从整体来讲,大部分社区党建工作人员缺乏城市管理专业知识,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等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与日益拓展的社区党建工作不相适应,在面对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相关社会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如何探索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机制成为当务之急。一是服务群众“无位”,服务平台急需建立。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服务平台,而目前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少之又少。要使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除了靠党员自身的自觉性外,还要让每位党员都能找到社区服务岗位,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二是服务群众“无为”,服务载体有待完善。没有多样化的载体,党员在居住地无法实施才华和特长。服务对象、服务任务、服务内容不明确;活动时间不长、活动种类单一、活动形式死板等问题在方松街道的社区党建中依然存在。三是服务群众“无味”,党员参与内动力不足。在职党员作用实际发挥远未达到其应有的作用,最主要的因为其没有意识到社区也是发挥作用的又一新的重要平台,导致内生动力不足。

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重点关注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今年市委又明确要求“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建设各项工作”。其实早在2010年,方松街道党工委就创造性地提出“给位子、给任务、给荣誉”的“三给”工作方法,进一步形成了区域工作合力,有效打通社区党建“最后一公里”。

(一)“给位子”,搭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社区的平台。“给位子”就是为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提供一个参与区域化党建的平台,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管理、在参与中发挥作用,为推进区域化党建献计献策。按照量才而用、量力而行的原则,精心设计任职岗位。一是在社区各级党组织设置党委委员职务,发挥决策职能。目前,已有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等8家驻区单位的8名同志担任街道党工委、行政党组、综合党委、居民区党委委员。二是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中设置议席,发挥参“政”职能。为确保驻区单位党员参加比例,党工委要求每年一次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中,驻区单位代表比例不低于代表总数的50%。目前,40名社区委员会委员中驻区单位领导有29名,占委员总数的72.5%。三是在居民区党员代表会议中设置议席,发挥议事职能。目前在职党员代表已占代表总数的80%。四是在业委会中设置岗位,发挥管理职能。目前,街道正最大限度地吸收在职党员,228名业委会成员中有161名是在职党员,占总数的71%。部分居民区党组织把在职党员充实到居民自治团组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志愿力量当中,让在职党员成为居民自治和网格化管理工作上的“领头雁”。社区党工委提出“给位子”以来,不断理顺与各单位的条块管理关系,尽可能地争取到了驻区单位的支持,有了精心谋事的观察点、用心干事的立足点、专心成事的着力点,实现了在职党员的组织化,使其“有位”。

(二)“给任务”,通过项目化助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实效。“给任务”就是在推进区域化党建促进社区治理过程中,在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管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党工委以共同的政治目标、共同的社区利益和共同的发展需求,主动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一是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给任务。紧紧围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以服务增感情、强民生、促党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活动机制所体现的服务理念,成为联系党员与群众的纽带。二是通过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给任务。不断强化“双向联系、双向服务”的共建理念和共建措施,构建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活动联搞、工作互促的开放式基层党建新格局。三是通过运用新媒体发声传声给任务。充分发挥新媒体短、小、精的特点,及时向党员和群众传递正能量。“给任务”工作方法的推行,有效整合了社区的各类资源,而且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发挥作用拓展了空间、搭建了平台,许多居民区根据党员特长、爱好推出一系列活动,让在职党员“动起来”、社区“活起来”、党群“亲起来”,实现党员作用的制度化,使其“有为”。

(三)“给荣誉”,关键是激发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内在动力。“给荣誉”就是对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行表彰,更好地激励他们支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一是以表彰大会的形式给荣誉。街道党工委坚持每年开展“松江新城共驻共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专门对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激发他们参与区域化党建的积极性。二是以各类媒体宣传的形式给荣誉。街道党工委既借助《松江新城》、社区小报等纸质媒体,又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功能,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优秀事迹进行专题报道。三是以建“账”立制的形式给荣誉。街道党工委为每位到社区报到的党员建立了“五本台账”,即一张报到登记表、一份认领服务项目承诺书、一本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册、一张综合评议表、一封反馈信。每年对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两次综合评议,并及时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反馈,然后将评价结果与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进行共享和反馈。“给荣誉”方法的运用,给予在职党员应有的尊重,激励党员通过党的事业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不但增强了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体现了组织关怀的精细化,使党员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尝到了甜头,使其“有味”。

方松街道“三给”工作思路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实践创新,推动了区域内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共赢,充分发挥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为更好地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服务群众、凝心聚力的核心作用,街道党工委在动员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建立了“三个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形成区域化党建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群众组织机制。每一位在职党员在专业、岗位、职位、特长方面有差别,为使今后在职党员服务社区人人有舞台、发挥作用有平台,按照协商自愿的原则,对无偿、自愿、能以业余时间提供服务的在职党员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建立社区党员服务库。一是设岗定责。按照“因人设岗,因事设岗,因需设岗,以岗定责”原则,设置政策法规宣传岗、居家养老服务岗、文体活动服务岗、消防安全宣传岗、法律援助服务岗、民事纠纷调解岗、心理咨询服务岗等10类服务岗位,根据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完善。二是上岗履责。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自身特长、工作能力对党员“划组分类”,严格履行党员认岗、组织定岗、公示明岗、培训上岗4个步骤,切实增强上岗党员的责任感和光荣感。三是明岗督责。推行台账式管理办法,统一发放《社区党员履岗日志》,党员就履职情况随时登记。对履岗情况好、成绩显著的党员在社区党组织会议上进行通报表扬,对发挥作用不明显的及时谈话提醒,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责任进社区”。

(二)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群众活动机制。根据居民的需求,依据党员岗位的特点,明确党员服务活动的内容。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既激发了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在职党员的区域化党建工作热情,又丰富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以人为本开展常规活动。根据群众服务需求,设置常规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拓展在职党员的服务领域,大力开展以送教育、送技能、送信息、送政策、送医疗卫生等为主的服务项目,及时满足居民的“刚性需求”。二是树立品牌打造特色活动。为了让居民人人有个好心情,个个有个好身体,组建发展京剧、诗社、舞蹈队、绘画、声乐等民间特色文艺团队,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在社区广泛开展文艺汇演、朗诵演讲、老年健身舞表演等特色文化活动,满足居民的“弹性需求”,在家门口吃到文化大餐。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虚与实结合,既重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增强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同时又重视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巩固凝聚群众的思想基础。

(三)建立党员服务社区的激励评价机制。在职党员服务社区虽然是自愿无偿行为,但要获得稳定的服务队伍,必须要给予他们应有的价值承认,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区域内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积极性。目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激励机制还比较缺乏,应从两方面形成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一是实行量化考核制度。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作为党员个人创先争优的重要考核评价依据。对无故不完成的党员,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谈话。对于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将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党员转正或发展的重要依据。二是实行志愿服务晋级奖励制度。例如采取星级考评方法。党员完成志愿服务一定时间量以上晋一星级志愿者,多少小时以上晋二星级志愿者,多少小时以上晋三星级志愿者,多少小时以上晋四星级志愿者,多少小时以上晋五星级志愿者。对五星级志愿者优先推荐市、区评先评优。

区域化党建是执政党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为应对基层社会多样化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的“三给”经验,不仅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了社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而且充分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使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共治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越来越多的社区党员在小区自治舞台上挑大梁、唱主角,成为了社区自治工作的中坚力量,最终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了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教师

上一篇:夺冠中国女排观后心得体会下一篇:老板孩子满月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