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教学设计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3河流教学设计(共8篇)

23河流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掌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中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了解长江、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长江、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河流长江、黄河、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三节――数以万计的河流。

〔板书〕第三节 数以万计的河流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 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

一、外流河与内流河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 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 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启发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板书〕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转折过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仅在汛期长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别,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找学生讲解〕冬季去南方、东部和留在北京过年在气候上感觉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学生总结(教师提示):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出示表4: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表。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出示中国水系图。

〔启发提问〕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

〔教师总结〕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那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河水主要来自哪里呢?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内流河的水主要来源?

(2)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水位高差悬殊。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冰雪融水量减少,山地减少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出示中国水系图,让学生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弱水以及孔雀河、和田河的某些河段都是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板书〕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出示塔里木河景观图、中国地形图。

〔启发提问〕(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盆地?(2)塔里木河水主要来自哪里?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

出示内流河、外流河示意图。〔启发提问〕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表5:内流河、外流河比较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转折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

〔板书〕京杭运河

(活动)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板书〕1.起止点、长度 出示京杭运河图。

〔启发提问〕(1)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2)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板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启发提问〕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修建了京杭运河呢?

〔教师讲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邗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沟通。到隋朝,隋炀帝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曲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第二课时

长江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视纪录片

《话说长江》片头,《长江之歌》在耳畔回响,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赞美的是哪条河流吗?正如歌中所描述的“她用甘甜的乳汁抚育了中华儿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历史的演变,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感受她的博大精深!

二、新授

1、读图2.17“ 长江水系”

(1)、在图中找出长江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看看他们分别属哪一个省区?(3)、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

(4)、对照图,找出长江的主要地形区。读图观察后汇报:

2、学习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1)分析图2.18“长江干流剖面图”。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横坐标代表长江的长度,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播放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归纳上游特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2)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曲流”?(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今年的大洪灾也是这段最危险。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江汉平原上的荆江河段呈现“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的险情,荆江河段在枯水期,堤内水已经明显高出堤外路面,倘到丰水期或是汛期,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可想而知。

有没有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多支流,多湖泊)归纳中游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3)、下游特征: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3、完成 “活动”

(1)、从上、中、下游看,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2)、玲玲说:“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就丰富”对吗?(3)、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的长江三峡,这里正在兴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对照图2-9,从地形角度,谈谈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坝的好处。学生讨论完成

三、拓展分析

1、阅读了解“长江三峡工程”讨论:

①、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②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不,如今年洪水)③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老师小结补充: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问: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④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这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2、理解“黄金水道”

第三课时

黄河

一、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

二、新授

1、读图2.21“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几个活动题,(1)、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2)、长江和黄河同时流 经的省(自治区)有①西藏②宁夏③青海④四川

(3)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一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4)、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有渭河和汾河。(5)、对照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并及时板书。

答案:(1)、河源—唐古拉山;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注入东海。(2)、上、中游划分地点:宜昌(湖北)中、下游划分地点:湖口(江西)。(3)、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5)、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2、分析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自然特征。上游: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地上河”

3、课件展示宁夏平原、黄河源头、壶口瀑布、华北平原的景观图,分组讨论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类型,说一说母亲河的奉献。

4、阅读教材 “河水一石,其泥六斗”、“黄河凌汛”、“黄河断流”并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①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②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总结:①黄河的忧患: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

②、自然原因地形上:黄土丘陵地区,地面坡度陡,坡 面长,流速快,流量大,冲刷力强。气候上:

7、8月份暴雨集中。地质上:黄土质地松软,易蚀。人为原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的植被;

开矿、修路、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废弃的土石入河,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6、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自己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三、拓展探究

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23河流教学设计 篇2

天然的河流有凸岸、凹岸, 有浅滩和沙洲, 河流蜿蜒曲折, 深潭和浅滩相间, 许多动植物依赖河流生存, 这些自然的地貌和物种群, 有利于河流的滞洪和水体的自净, 也形成了复杂、稳定、动态的河流生态系统。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都市利用密度迅速提高, 市区内河涌或被侵占, 或被覆盖, 或被裁弯取直;同时, 由于道路面积扩大, 地面的不渗透区域增加, 房地产业的大幅度开发, 农田、绿化、水面积和自然裸地减少。这些不仅严重影响河涌的行洪排涝功能, 而且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由于传统的河流整治主要只是考虑河流的防洪、排涝、排污、灌溉为主要功能, 即“一河两堤”, 在整治对策上, 单纯地采取了在河流两岸大量修建高标准的钢筋混凝土护堤;同时由于河流水面的缩窄, 为了保证泄洪和防止冲刷, 又大量地使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砌筑河床使河流被完全人工化、渠道化;不少河流已通过硬底化、封闭渠箱式改造, 被作为排污通道。渐渐的城市景观受到了破坏, 河流中生物的生育环境也随之消失, 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河水受到严重污染, 使河道变成了开敞式的“下水道”。水生态严重恶化, 无法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要求。

2 修筑自然化河流的工程实例

2.1 工程环境现状

本工程位于某市新开发区, 河涌的上游是低丘地区, 基本属侵蚀台地丘陵, 地势较高, 两岸的生态景观保护较好, 下游地形以坡度较缓的丘陵区为主, 流域范围内植被良好。河涌两岸竹林、山丘、田野、村落、工厂错落分布。现状水质较好, 上游段达到Ⅲ类水的标准, 下游段在各排污口附近河段水质较差, 达到V类。河流现时有一定的水自净能力。

2.2 功能定位

由于工程位于某市城市新发展区域的重点景观地段, 联系着该地区大部分的自然景观和现代城市景观, 因此环境建设要求标准较高“, 一河两岸”景观环境建设是该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涌整治后要体现现代科技与自然生态的结合, 在解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 满足美化环境、维持风景区的生态平衡, 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要求。

2.3 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 注重“创造性保护”和“生态恢复”, 优先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保护和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 解决保护水质、水土流失等问题, 并为水生和岸生小动物提供生存必要的空间和保护。打破传统河涌整治中水面与绿化相互分开的模式, 将“水”和“绿”有机联系起来, 形成完整的“水绿生态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满足防洪排涝安全原则。

该河流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河流的特点, 是组成市区水网的重要河流和排涝通道, 承担开发区防洪排涝的任务, 因此在河涌整治过程中, 必须首先满足防洪排涝安全。

(2) 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的生态原则。

在岸线平面布置上尽可能保持原自然河道的蜿蜒曲折, 保留河流现有的弯岔, 为各类水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空间。堤岸采用缓坡式生态型, 坡度节奏变化, 护岸采用土石等天然材料或环保的建筑材料, 并与植物护坡相结合, 保留沿河岸边的浅水湿地, 起到净化水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3) 以人为本, 亲水和亲近自然原则。

设计考虑为市民创造多样的休闲娱乐空间, 同时考虑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 在设计中注意设置人与河水直接接触的空间, 达到不论四季水面如何涨落, 人们都可达到亲水的目的。

(4) 立体设计, 注重意境的营造原则。

本工程建成后将是人们休闲游憩的场所, 故设计上从人们的视觉兴趣出发, 进行全方位立体设计, 运用堤、岸、坡、道路、平台以及草、灌、乔、水、石等自然素材营造丰富多彩的三维空间, 同时利用河水的涨落以及草木的季相变化等自然韵律以及草木等自然因素随时间而不断生长变化等现象, 营造丰富多彩的视觉空间。

2.4 河涌横断面型式和水面景观营造

依“亲水”和“生态”的原则,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将横断面设计为复式断面, 设置两级或多级平台, 采用生态型缓坡护岸, 使用土石等天然材料, 与植物护坡相结合, 在水陆交接处保留或营造岸边浅水湿地, 以净化水质和改善滨水生态环境的作用。

根据沿岸不同的地形, 将河涌的横断面大致分为三种形式:

(1) 上游段。

两岸的生态景观保护较好, 沿河有大片的竹林和小片蕉林, 河水清澈。设计考虑此段为旅游服务的特点, 保留原有竹林为基调, 搭配多种乡土植被, 用蜿蜒的人行园路贯穿河涌两岸绿带, 并设置戏水平台、休息凳、避雨亭等休闲设施, 为游人提供一个生态游的好去处。绿化植物除保留原有竹林、蕉树和果树外, 增加香花植物和耐阴耐湿的花草地被, 利于人们休闲旅游。

(2) 中游段。

此段河涌紧依天鹿南路相伴而行, 河涌的绿化景观设计考虑与道路绿化相结合, 并选用各类景观树种成自然混交林的基调, 根据开花季节的不同配置各类植物, 形成色彩斑斓、自然气息浓郁的林带。草坪地以耐湿、护坡效果好的植物为主。

(3) 下游段。

此段流经村庄, 是人口相对稠密的区域, 设计考虑此段为周边居民服务的可能性, 采用疏林草坪和林带相结合的种植方式, 用蜿蜒的人行园路贯穿河涌两岸绿带, 并设置戏水平台、休息凳、避雨亭等休闲设施, 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绿化树种以绿色为基调, 配搭部分景观花木和部分香花植物, 草坪地以耐湿、护坡效果好的植物为主, 营造出清雅宜人的“碧涌绿岸”亲水环境。

2.5 工程的设计特点及难点分析

根据规划, 该区域定位为“生态园林城”、“山水园林城”。工程的上游还规划了生态旅游区, 是整个区域的重点景观地带, 河涌作为其中的动态自然景观, 其整治是重中之重, 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 设计思路不仅仅停留在“风景如画”的一般园林设计上, 还要满足保护生态景观的要求。在满足防洪排涝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保持其现有的生态景观, 改善河涌水环境, 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2.5.1 解决行洪断面、消能工与生态景观的矛盾

本工程大部分河道均属山区河道, 河床地质条件良好, 河底纵坡较大, 根据有关资料提供的设计流量, 现有河道过流断面明显不足, 而且由于河底纵坡较陡, 对应于20 年一遇的设计洪水, 流速较大, 河床冲刷严重, 现场查勘已发现冲刷引起塌岸的现象。因此, 在拓宽行洪断面的同时, 应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消能工进行消能。根据不同河段河底纵坡、陡缓程度及河床深浅程度进行消能工的设置。同时尊重原有主流走向, 留出深槽, 确保河涌生态景观需水量, 深槽两侧大水时可行洪, 平常基本不过水。尽量保留现有竹林、植被, 深槽两侧可选种根深耐冲且株矮的植被固滩。

2.5.2 解决工程材料与生态景观的矛盾

工程的上游规划为生态旅游区, 整治后具有生态旅游价值, 尽量避免留下人工痕迹, 因此工程设计尽量少用圬工, 尽量选用天然材料。护脚工程除了有500m 是利用原浆砌石挡土墙外, 其余均采用干垒 (砌) 石护脚, 部分结合打木桩护脚, 石料尽量选用天然大卵石料和黄蜡石, 固滩护坡以植被为主。在利用原有浆砌石进行护脚的河段, 尽量通过护滩植被进行隐蔽。

3 结束语

生态河流是融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 它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目的, 设计时应以全新的视角加以探索和研究, 不应停留在传统的河流整治上, 仅追求防洪、排涝、排污和景观视觉等功能, 而应以自然和生态为原则, 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均贯彻“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 以河流生态的可持续性支撑城市生态的可持续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改善城市水域环境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单调呆板的水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追求多样化的要求。人们崇尚自然、渴望回归自然、希望亲水的意愿, 给城市河流整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兴化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河流;景观;规划

中国古代文明提倡择水而居,风水学说更是认为“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 河流对兴化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在城市整体生态格局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也对城市发展起着掣肘作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问题突出,环境风险不断显,四面环水更是给交通发展带来不便。

一、兴化水城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兴化位于江苏里下河腹地,中心城区地势平坦、四面环水、水网交汇、城浮水上,自古有“荷叶地”之称。东郊跺田更是港汊密集,河如阡陌,万亩黄花,一副“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处不黄花”的自然风貌,是里下河的风景标志。旧时兴化的河流、湖荡属淮河水系,水源主要来自淮河。

随着兴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问题——工业污染物排放造成了兴化河流污染,水质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旅游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笔者比较了一些资料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1995年6月出版的《兴化县志》、2013年修编的《兴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与有关部门的资料等。通过数据整理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一) 现有河流图纸资料不全,许多河流名錄上有,图纸上没有。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城市快速的扩展与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河流被填埋了。

(二)与河流相关的生态资源数据缺乏。例如河流水质的评估测定数据、河流及周边的动植物种类名录、河流微气候范围数据等缺乏。

(三)河流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对比1995年和2013年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河道变的越来越窄,盲沟死变多,水系不够通畅,淤积严重,水质明显变差,另外泄洪能力明显下降。以上官河为例,1995年的检测数据显示它的排涝能力是70m3/S,2013年的相关检测数据仅为33.4m3/S。

除了整理现有的数据资料,笔者还进行了实地调研。重点调研了直港河、大溪河、横泾河、高王河、车路河等的景观现状。

通过现场调研,发现问题如下:

(一) 市域内河流水系面积变少,城市河岸绿地被挤占蚕食。河流空间被商业区、住宅区等挤占,自然河叉、溪沟被填埋、暗渠化,导致河岸生态环境处于日益缩减、消亡的境况。

(二) 河流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兴化市区外大部分地区雨污分流尚处于建设阶段,河流水质受大环境的影响,污染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市区内河岸自然地形逐渐日趋平整化,河流岸线直线化,生态多样性消失,水域自净功能退化。

(三) 大部分河流观赏效果欠佳,且不利于人们开展亲水活动。目前兴化城中的许多河流两岸边都被高大的乔木绿化带遮挡,这些绿化带在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高低层次与疏密排布,效果单一且严重遮挡了视线。另外,河边慢行步道与亲水平台设施缺乏,这些都不利于人们接近和观赏河流。亲水活动类型较少,河流的休闲功能未充分开发。

(四) 河流功能单一。大部分河流水系演化为单调的泄洪道和排洪沟,原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功能逐渐丧失。

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规划中与河流景观相关的内容分析

兴化近期主要的城市规划编制成果有《兴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兴化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2012-2030)》,明确提出要彰显城市特色,突出里下河水乡城市的风貌。保护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遗产,展现水乡古城风貌,在《兴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对兴化城的旅游形象的定位——板桥故里、水韵兴化。将公共活动和城市绿道进一步引入滨水空间,并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水乡特色。针对这一目标提出了一些改进城市河道景观的重要措施。

首先,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划定城市蓝线,禁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保护河流及周边的自然植被以及动物等不受城市建设的影响。全面保护兴化中心城区现有主要河流水系格局。严格按照河道建设标准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全面进行疏浚,确保河道水流畅通。在污水截流和集中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调水、清淤和河岸陆域整治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河道的自净能力。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调度优势,通过人工调控改变水体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引入沉水植物,高等的挺水植物,逐渐改善底泥的营养结构……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二,在城市水系的总体布局方面进一步梳理和联通现有河道,同时解决城市防洪和高等级航道穿越城区问题。保持“老城区周边延续原有“十水汇城”格局(主要指下官河、上官河、白涂河、青苔河、车路河、姜埝河、直港河、卤汀河、横泾河、大溪河等十条河流形成向老城汇聚的放射状河流系统,),维护老城原有空间格局与景观特色,同时加强与乌巾荡联通水系组织。”过去乌巾荡主要的进水河道为卤汀河,由于河道改建等原因已经逐渐失去与乌金荡的联系。在“中心城区南侧新区对现状水系进行梳理,形成“三横四纵”的水系骨架。三横包括车路河、紫荆河、城南河,四纵包括卤汀河、直港河、城东河、跃进河。同时规划保留现状部分水系,并进行梳理和联通,与主干河流共同形成区域水系网络……”在省规划院最新编制的《兴化市戴南—张郭—茅山城乡统筹规划(2013-2030)》中,提出城镇改造结合水系,计划新开挖戴南、张郭连接的幸福河的支流和祈水湖水域。

第三,在河道两岸加强绿化建设,“规划在水系交汇、转折及局部放大等区域,构建大小公园和街头绿地,以水系串联主要块状绿地,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绿色宜居城市。”

第四,利用河道构筑城市慢行空间,改善人居与交通环境。“规划沿海池河、沧浪河、直港河、姜埝河、梓辛河、幸福河等水系空间构建环境优美的、开敞的休闲慢行空间。沿河两侧建设绿化带、休闲广场或滨河公园,通过自然缓坡、分层台地、平台踏步等多种手法,营造丰富的近水、临水、亲水空间,形成完整的滨水休闲步行系统。”

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是由政府部门、规划部门、水利工程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甚至是周边居民共同参与完成,涉及面较广。新一轮的规划措施如果能结合具体、有效的城市设计方法,兴化城市面貌将有会有重大改观。

三、国内外相关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分析

从20世纪中期开始,河流景观规划设计逐渐被许多国家所重视,“近自然化设计”的理念开始被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河流近自然化设计是在承认河流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河流地貌和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来达到河流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并同时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的一种综合整治方式。

日本是河流景观生态研究和实践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开始学习欧美的河道治理经验,主张“自然工法”,九十年代开始,日本河川治理中心相继出版了许多有关河流生态的专著,分别从规划设计到工程施工设计,深入細致地论述了河流景观生态化设计的方法与具体实施细节,特别提出注重河流的景观效果与居民亲水活动的开展。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ABC计划),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也被称为ABC在新加坡水域设计的亮点)来管理可持续雨水的应用。世界许多国家在河流景观治理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为人类积累了宝贵经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将自身的特点结合河流景观特征,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规划、设计和实践建设。以河流综合治理为目标的我国大型滨河开发项目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天津的海河沿岸规划、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项目规划、成都的府南河整治改造、沈阳浑河南岸规划、上海的苏州河整治再开发项目等,均以河流水生态环境改善治理为目的,同时将人文景观与河流自然景观相融合,为市民提供多功能的河流景观开放空间。

四、对兴化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些具体建议:

(一) 在生态保护方面:

(1)建立和完善河流资料,划定现有河流湖泊的岸线红线,立案保护。重点保护河道线形的自然状态,除非必要的通航、泄洪工程要尽量防止截弯取直工程,其次需要重点保护河流自然过程形成的各种河道结构,不得擅自填埋。完善本地区的河流生态系统相关的资料,尤其是动植物资料,这样有利于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2)兴化水域面积较多,可建设用地较少,在市区范围内,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要将生态保护与集约用地相结合,使两者在可持续发展下取得有机平衡。城市蓝线控制可以采用从宽的原则,蓝线不应仅包括水面或河道,还应涵盖相应的扩展空间,方能实现保护水系、控制建设和预留用地的作用,树立水体周边的“绿色缓冲带”,为城市下一步的土地整合和更新规划提出生态保护方面的控制要求,为水景与绿化系统的融合提供空间上的可能。对蓝线可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如水体周边有重要景观节点的,可以适当放大蓝线宽度。

(二)在景观营造方面

(1)结合微地形处理打造出有层次感的景观效果。

兴化地势低洼,观景多以平视为主,容易显得单调。微地形是在景观中依照天然地貌或人为造出的象微小的丘陵似的地形,一般高度在三米以下,仿自然界中的起伏变化地势,再根据地形的变化配置合适的植物与景观设施小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景观效果。

(2)营造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效果。

兴化是座历史名城,有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美的水乡风光,若是做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国际化设计会使它丧失自身特有的美。充分利用水乡的植物来体现地方特色,沿河道方向组织带状植物分区。同时对沿河的建筑样式进行改造设计,结合具体河流的景观特征来改造两岸的建筑,改变目前风貌不一的状况。在一些生态保护较好的河段,如直港河,适当保留或翻建一定规模的水乡农舍民居,而不是全部拆迁换成新建小区。沿河的建筑也可以采用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的设计方法来增加乡土气息。

另外,可以将河流景观融入到现代化的商务休闲区中。国内如杭州的南宋御街和南京最近完成的老门东地区的改造都将历史元素、现代商务与河流景观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推进亲水设施规划设计,为市民打造多种形式的亲水活动。

河流廊道为城市提供了多样的开放空间和开阔的景观视野,向来都是人们乐于前往的休闲场所。兴化市区的昭阳湖公园露天游泳场原是近年来人们消夏避暑的好去处,游泳场采用自然过滤的河水,水质较好,但因设计上的安全问题现已关停。满足人们亲水活动的需求,规划安全、有效的亲水设施可以体现出政府对人民的关爱,同时也使城市更具有凝聚力与活力。

亲水活动的展开受河流本身条件的影响,如河道的形状、流量、水质特性、景观特征等,要综合考虑地形的容许度、同水环境的适应、同自然环境的适应、安全性的确保、与景观的协调、同规划的整合性、对维护管理方面的影响、安全性的确保等方面。

兴化现有的航道一般紧邻河流建造高出城市地坪标高的直立式混凝土河岸来防洪和抗水力冲刷,但这也造成了城市与河流的阻隔。因此,需要考虑适宜的河岸形式以削弱城市与河流的隔离感,并为人们提供亲水的可能。可以根据河岸用地空间的宽窄,采用抬高城市基础面或是利用近岸建筑物形成空间过渡等方法,减小河岸防洪堤与城市界面的高程差。兴化大部分河流水流平缓,河口均宽在100米左右的有车路河(100米)、卤汀河(120米)和下官河(90米),这三条河流同时还是兴化的主要航道。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可以结合周边广场设置开展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在设计亲水活动时,应该将具有季节性色彩的活动融入设计之中,让人们在河流枯水和丰水期都可以享受亲水、观景、散步的闲趣。同时,可以在一些重点区域规划水上游览线路,通过码头让人们可以从主城区乘游船前往郊野的生态公园,享受田园风光,欣赏沿河美景。

总结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设计 篇4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标内容】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地貌学的所有内容,课标中的要求比较简单,强调用实例来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不过,地表形态的实例非常多,不可能一一列举,课标的意图应该是选取

一、两个典型实例来分析。从课标的内容看,强调了内、外力因素的区分。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对于不同的地表形态,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区分主导因素和辅助因素。地表是人类生存的其本场所,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课标中选取聚落和交通线路两个方面,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也体现了学以致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作为一个实例,与第二节一样,是对第一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运用,只不过第二节是内力作用为主的地表形态,而本节主要是外力作用为主的地表形态。学生通过第二节和本节的学习,可以学会分析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学会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教材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第二部分是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一部分又包括两个内容: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在“河流侵蚀地貌”中,教材先介绍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然后详细分析了河谷的形态及演变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教材主要介绍了典型的地貌类型:冲积平原。并对构成冲积平原的三个部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显然,在第一大部分中,关于两类河流地貌的形成占了最大的篇幅,同时配上了示意图来辅助说明。在第二大部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河流地貌的特点,说明了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形态、规模和集散程度的影响。

教材中设计了三个“活动”:张家界的河谷、黄淮海平原的地貌、聚落发展的预测,还插入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这些是用具体实例来辅助说明,资料比较丰富,同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能力。同时,学生对于河流有一定的认识,也都有一点直观概念。初中时学习过一些河流知识,学习过聚落的概念。但是,本节的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有一些新概念,如溯源侵蚀、河漫滩等,而且本节主要体现了地理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想象能力。对于条件好的学校,学生能力较强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对于一般的学校,可以简单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

.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板书】

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

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播放幻灯片2】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对河流的影响【播放幻灯片3】(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84部分,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播放幻灯片4】【教师讲解】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播放幻灯片5】【教师讲解】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播放幻灯片6】【教师讲解】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

3、河流的堆积地貌【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引导读书】【播放幻灯片7】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5~86部分,思考:

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板书】河漫滩平原【教师总结讲解】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板书】三角洲平原【播放幻灯片8】轻松一刻: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转折过渡】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板书】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启发讨论】【播放幻灯片8】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播放幻灯片9】(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课堂小结】略。【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88活动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2.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2)河谷的形成原理3.河流的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第二课时(重难点总结与点拨)1.流水堆积地貌

由于河床坡度降低,导致流速减小,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沙漠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搬运作用风力搬运

“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

“沙泥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

物质迁移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海滨地区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

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普遍

3、河谷的发育过程

4、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5、河漫滩是怎样形成的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6、哪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较强的吸引力?原因是什么?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7、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爱的河流教学设计1 篇5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题是“爱的河流”。河流,滋养着土地,孕育着生命,为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默默的奉献着自己。那为什么叫做爱的河流呢?在我们焦桥也有一条这样的河流,她滋养着我们焦桥的土地,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吗?她的名字叫孝妇河。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条河流(展示孝妇河简介)学生朗读

简单的了解了孝妇河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孝妇河。(展示图片)最后一幅图,大家看到这幅图有什么想说的吗?“桶底是尖的”为什么呢,二

1、在接下来故事里,你将得到答案。(展示故事,学生朗读)

2、同学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桶为什么是尖的呢?

3、听完这个小故事能告诉同学们你的感受吗?

4、其实从古至今有很多,关于孝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两个小故事

5、同学们,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能不能给你的同桌讲一下,你听过的或者是发生在你身边的孝与爱的故事。

6、好了,故事讲完了,现在让我们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寻找一下属于我们的爱的河流。“感受生活,说一说父母平时对自己的爱。”说完了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你对父母有了解多少呢?快速回答,敢不敢挑战一下?(问题展示,适当点评)

7、根据6的情况,谈一谈我们应该怎么孝敬我们的父母呢?难道要等我们长大之后吗,要等我们赚钱之后吗?看看接下来的视频;你来说说

三、小结

1、其实天下的父母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孝顺父母,其实不用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一句问候,一个亲吻,一条短信,一个拥抱,有时也会父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篇6

一、教

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7课

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不同的是本课侧重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方面。学生对河流不陌生,许多地方都有河流。人们往往把城市建立在河流的两岸,沿河而居,是因为河流为人类提供了维持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类似“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观察过河流的孩子很难回答。但是地球表面的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河流有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水怎样改变地形又是很重要的,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教学通过做河流实验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

(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四)教学重点: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六)教学方式

1、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本设计中,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河流,向学生提供祖国大好河山的录像,图像资料,课的结尾还把其他自然的力量对土地的影响带给学生,这样啊,研究内容就更加丰富,既尊重了个性,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2、从学生原有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教学。我在课前增加了一个“河流与土地”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与河流、土地有关的各方面素材,向周围有经验的人了解,查阅多种资料来丰富自己对土地、河流的了解。新知的引入,我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我在安排学生小组研究活动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在组员分工,研究内容上提出了要求,而且在讨论交流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归纳,这些都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为学生的下一个探究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

(七)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3、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地形图(课件)。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你能否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怎样改变地形地貌呢?

3、课件图片出示自然界中不同的地形地貌,如: u形谷、曲流、瀑布、三角洲、沙滩、冲积扇等等。

四、课外拓展活动

1、侵蚀和沉积是不是只有流水才能造成呢?

2、那么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3、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4、这节课上到这儿快结束了,可是我们科学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让我们在课外继续去关注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也会对土地发生作用呢?

(九)板书设计:

河流动力学教学效果改善途径探讨 篇7

因此, 对这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对于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但是河流动力学作为水利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对于刚开始接触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特别抽象的, 学生对此兴趣不够浓厚, 且很多知识点及公式本身具有很强的经验性, 理论推导不是十分严密, 使得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吃力, 造成这门课程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是作者在近年的教学及科研中对于该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认识。

1 注意绪论课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

绪论课是对学生的“启动”与“激发”, 绪论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 一两堂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启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快速明白这本教材的主旨和篇章结构, 从而达到认识教材轮廓的目的, 使学生熟悉教材的知识系统, 这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面对刚刚接触新学科的学生, 教师应以讲好绪论为前提, 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新学科的大门, 因此教师应当抓住该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加以精讲, 纠正学生头脑中的片面观点, 使学生吐故纳新, 建立起河流动力学基本概念。学生在全新的观念基础上去学习, 后续许多章节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轻松, 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学习绪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 认识到本课程在水利工程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绪论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关键点之一。讲解这一点应做到有理有据, 恰如其分, 不要过分夸大本课程的作用, 但一定要讲足讲透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使学生获得正确鲜明印象, 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绪论课教学中对全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讲, 并以示意图显示各章节内容的相互联系, 相当于全书的提要, 学生掌握了这一轮廓图有利于学习各章节错综复杂的内容, 甚至借助这一轮廓图自学所学的章节涉及到的有关内容使学习更为灵活、主动。当学完全书后, 学生再回味这一轮廓图, 更能促进各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在绪论中要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明确课程的基本框架。在课程进行中, 要求始终贯彻与专业紧密联系的思路, 尽可能多举一些与专业有关和有趣的示例, 使得同学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 也不妨留些悬疑与问题, 这样可以吊起学生求知欲的胃口, 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后续授课过程中, 逐渐解开包裹, 给学生答复。既解决了问题又回顾了先前的知识, 前后照应, 相得益彰。由于课程涉及到水流、推移质、悬移质、河床演变等, 因而内容杂、纲线多, 教学中注意各章之间共同点及差异点, 相互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抓住主线进行学习。

2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河流动力学课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 学生在学习时易感到枯燥难学, 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先进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授课环节的可听性。首先, 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总结出了“个体性”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设计, 强调课程的基本概念, 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解决问题的余地。根据河流动力学内容及学科发展, 给出一些相关的思考题或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到书本及参考资料中去寻求答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 在讲授“沙波的形成与特点”内容时, 首先将“长江上游卵石沙波运动规律试验研究”的录像通过多媒体播放5分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沙波在水槽中的产生、运动与消亡的过程, 接着分析各种现象的成因, 最后介绍上述知识点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更加形象地理解了课程的内容, 加深了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 形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授课过程中, 努力探求一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尽量实现自己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对于重要而又难以掌握的难点除了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外, 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由学生自由发言和相互交流, 从而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的内容的表现形式如表格、框图、示意图加以说明和表示, 将抽象的内容用动态和生动的图像和动画演示。比如, 在泥沙起动的教学中, 教材中经验公式多、数学表达式繁杂、研究成果多以图表表示, 学生理解有困难, 课件中结合相关科学研究成果, 以基于3D的动画演示, 形象逼真地复演泥沙在水槽中的输移过程。再如, 在河床变形计算中, 用visual basic编程, 将河床变形的过程、成果用动画形象地表示。还有, 为了表现沙纹上悬沙的运动特性, 采用Flash制作动画, 既直观反映整个运功的过程, 又节省大量课堂时间。

紧密结合科研项目, 及时总结科研中的体会, 将生产实际问题巧妙地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3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实际情况, 安排学生参观教师的科研试验项目以及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基础试验, 如在波浪水槽中量测波要素和波压强, 并要求学生把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对比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专业热情、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指导学生开展重庆交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认识实习的基地选在重庆港, 毕业实习的基地有连云港、杭州和宁波, 结合现场情况分析讲解河流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 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河流动力学教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是现代科学技术交叉综合整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体现。一方面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 特别是综合性实验技能, 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弯道泥沙输移及河床演变时, 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然后利用实验课, 让学生在实验室动手实践, 进行流速、水位、地形等的观察与测量, 以直观的认识弯道泥沙输移规律及河床演变特点。实践的多样性、综合性以及动手操作的机会, 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采取多样性的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河流动力学的课程特点改进考核方式, 建立习题库与试题库, 前者注重平时考核, 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后者有利于促进考试内容的应用性、灵活性与综合性。考试就如一根指挥棒, 学生往往根据考试方法及内容确定相应的学习方式, 单一的闭卷考试与河流动力学课程内容及特点不相适应。我们采用综合评定成绩, 实行“部分开卷”, 从而避免死记硬背, 也有利于考试内容的完整性, 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部分闭卷考试, 以30%计入总成绩;专题部分采用大作业或课程设计以40%计入总成绩;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以20%计入总成绩;实验课以10%计人总成绩。这样考核以求充分、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河流动力学知识情况, 并引导学生在掌握河流动力学知识同时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摘要:河流动力学作为高校水利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对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主要作用, 但由于该门课程知识点抽象且难于理解, 使得学生难以很好掌握, 根据近年教学及科研发现的问题, 提出了从重视绪论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改善教学效果。

23河流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自来水管道;牵引法;穿越河流;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9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54-02

自来水管道安装是实现自来水普及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地经济状况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体现。

1 管道穿越河流的施工现状

我国现阶段供水管穿越河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牵引法、开挖截流法(分期或全截)、非截流沉管法等。开挖截流法要将河流部分或整体截断,一方面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影响到正常的交通,而非截流沉管法虽对河道影响较少,但在水下开挖标准不易把握,沉管时水底的泥沙对铺管带来难度。

对于要穿越河流的自来水工程,一方面要考虑到安装 的质量及过程中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工程的时间,保证按时交工以确保人们正常使用。牵引法管道安装技术不用因切断河流而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又不影响到河流的正常通行,是首选的穿越河道安装的方法。

牵引法穿越河流法能很好避免以上问题,最大的优点是作业量小,对河道及交通影响少,安全隐患度相对比较小,唯一的不足是成本偏高。

2 牵引法管道穿越河流工程方案设计

2.1 前期工作

一座城市的自来水管道施工中有许多要穿过河流,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科学分析,精心规划设计,更好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

方案设计先要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况,即了解主供水管道及分枝管道现状,接着根据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等、而后结合当地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进行建施图设计,这是工程设计的前提。迠施图设计时要对施工地址作详细考察,收集相关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包括地形特征、地貌形态、关联建筑物、地下设施、交通运输条件等信息,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还要对上述内容进行测绘及制图,将具体情况在图上作出标志,要做好校核检测以确保内容及数据的准确性,为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打好基础。

2.2 管线设计

根据前期掌握的相关资料,管道穿越河流首先确定管道中心线的控制高程,这项工作是整体工程的关键,要尽量保证管道的顺弯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会对导向钻孔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河岸与河底高差不很大、且河面较宽的管线设计,钻孔进口与地面水平的经济夹角选取10~20 ℃较为科学,这样钻孔机负荷不至过大能耗较省。总之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计算,如土坝位置、管道位置、材料数量等,制订详实的设计,并绘制相关图纸。

3 牵引法工程施工

3.1 准备阶段

按照设计迠施图进行放线工作,对供水管道测放定向布设平面控制桩及高程控制点,按管线定位情况,对比观察河岸两边,选择地形较平坦、地貌不复杂、障碍物比校少的一岸作为布置牵引钻导机施工安放主场地,随后偏制施工组织设计,且报送业主单位等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然后依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三通一平的通水通电通路及施工场地平整,布署施工概况牌,安全警示标志、施工进度牌、用电规程、牵引钻孔机操作规程等挂立工作。并按施工许可证及安全生产许可证要求,配署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及电工员、机械员,所有进场施工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这是保证牵引管道穿河能否安全完满竣工最基本的前提。

3.2 施工过程阶段

①要根据河流工程实际,选用合适的挖掘机对钻导孔口周边修筑临时土堤坝并将上面地层压实,防止在开导杆孔口处水流渗入到管孔中造成坍塌影响施工。②开钻管孔。在临时土基坝构筑好后,按设计方案从钻导机一侧向河对岸钻导杆,导杆出河对岸后,换成与设计管外径略大一级的扩口孔钻头往回拉导杆至钻孔机处,再复钻向河对岸进行洗管孔,并严格按标准对直孔径、高程等进行校核。③管道的拉装。将事先准备好的焊熔接足够设计长度的管道,从钻出钻机对面的扩孔钻头处连接好,连接牵引前,须对焊好的管道进行压力试验,且达到设计压力标准。在牵引管道往钻导机方向拉时,应缓慢进行,直至拉出钻机孔口。④将拉出钻机孔口以及另一河岸不拉入导孔的两处管口,焊接入原有已装的供水管道,且要确保接口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河两岸接口范围,按设计装接阀门,以利于竣工投入运行的维护管理。用牵引方式将管道穿过江河,要严格按图纸设计位置操作,采用机械牵引管道,施工中要强化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3.3 质量检验阶段

待管道安装完毕后,要对每一项内容进行严格检测,如管道的平面布置、管道的高程等数据,要用专业仪器进行检测,还要再次进行管道压力试验,进行管道冲洗消毒工作,冲洗工作将误入管内泥沙要冲洗干净,消毒一般使用漂白粉液灌入泡48 h后排掉,待各项数据须达到规定的标准后,要对河两岸的接口弯头段进行加固,一般需浇筑混凝土镇等加固,墩的尺寸规格按设计或给排水标准图集执行,随后砌设河两岸的接口处阀门井,回填接口处周边位置的沟坑,清理临时土堤,恢复原来环境。

4 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4.1 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只有好的材料,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如大管道、小管道、接头管件、阀门、消防栓、焊接材料及相关的配套设备等,所有产品要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要选派专门人员进行采购,所生产的厂家是正规企业,所有产品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发放的质量许可证,并实行质量三包,以防因材料问题导致在使用过程上管道的损坏,影响到正常使用。所购买的材料要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并派专人全程管理,从源头上保证材料的质量。

4.2 关注施工的细节

①在方案规划上要精心研究,综合分析,尽量将问题考虑周全。如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安全应急方案等,每个施工阶段要调动多少机械、多少人工、多少经费等,作好规划,既节约成本,又能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标准,如在管道被拉入导孔之前,技术人员要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检测数据达标,才能进入铺设,安装一定保持速度均匀、密切观察管道的情况,不要出现忽快忽慢和突然停止现象,管节上面严禁站人工作,以防出现安全事故。管道连接质量是保证管道能否正常使用的重要参数,要严格按管道焊接技术专业标准要求进行,才能保证高质量。

4.3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

①加强安全监督,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生产是保障自来水安装工程的重要参数。要对整个施工过程加强安全教育与监督,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②加强过程中技术监督,要成立专门技术监督小组,加强对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技术的监督,如钻孔孔、铺管、填充、验收等各项内容都达到规定标准,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5 结 语

自来水管道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我们要加大研究力度,提升安装水平,更好地促进自来水管理铺设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连奎.中小城镇供水管道安装和管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6).

[2] 齐丽华,刘小峰,吉玲康,等.X80螺旋埋弧焊管对接环焊接头失效裂纹分析[J].焊管,2012,(6).

上一篇:房地产策划助理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跆拳道社团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