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广告表现手法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用的广告表现手法(精选8篇)

常用的广告表现手法 篇1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例子(1):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例子(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例子(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例子(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例子(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对 比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拟人

例如:

1.1871年目睹了(爆发了)英勇的巴黎公社起义。

2.饥渴的土壤在雨中畅饮。

3你看到暴风雨的愤怒吗?

4.花儿在微风中点头。

例句与用法:

1.诗歌中常把日、月拟人化.2.拟人文学上的一种修辞方法,如比拟或似人法,用以达到某种特别的效果

3.呼语直接称呼不在场或虚构的人物或称呼拟人的事物,尤指作为演讲或作文过程中的离题话

4.卡律布狄斯漩涡西西里海岸附近的一个漩涡,位于希拉洞穴的对面,被拟人化为一个吞噬船只的海怪

拟人

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

(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丙】

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④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

(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

(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

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

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悬念

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

最早提出发现与突转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第十、第十一章中认为发现与突转是情节的主要成分。

时空交错

如A.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贯串始终的是威利的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活动,作者通过威利的神思恍惚、自言自语,在下意识中听到笛声、笑声,把舞台时空自然地过渡、闪回至以往,又通过第三者的打断,使之回到现实,以此形象地展现人物一生的悲剧命运。

照应

一、时间照应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这段话中点到了“4月28日”这个不寻常的日子,这里照应了文章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因为李大钊烈士牺牲的时间是1927年4月28日,作者牢牢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这样的照应,给人以十分沉痛的感觉。

二、设问照应用设问照应,可以设下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第1自然段:“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先设疑,然后例举了“评论《水浒传》”、“谈论„碰壁‟”、“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最后用“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作结,与上面提出的问题照应起来。

三、前后照应《粜米》结尾写道:“经过一阵的嚷嚷——辩论米质的好和坏,争持斛子的浅和满,结果船埠头的敞口船真个敞口朝天了;船身浮起了好些,填没了这只船那只船之间空隙的菜叶和垃圾再也看不见了。”这段话照应了课文的开头:“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船里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农民面对资本家的压价,无可奈何,只好忍痛将米廉价地全部卖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

四、人物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前面提到:“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这里照应了后面“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阎振三受了刑,并没有供出李大钊。这里的照应,使我们认识到李大钊同志的革命行动和高贵品质,也教育了工友。

五、心理照应《粜米》中写到农民“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就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这里照应了第10自然段:“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农民好不容易遇上个丰收的好年景,一大清早满怀希望摇米出来,满以为可以多收入一点,生活得到改善,可是由于米价大跌,到头来反而不如常年的景况。这说明即使遇上好年景,农民依然逃不脱悲惨的命运。

六、物件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提到:“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课文后面又提到了书籍和文件:“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里的照应,说明李大钊同志忠于党,处处为党的利益考虑。

七、课题照应课文《彩色的翅膀》结尾写道:“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彩色的翅膀。”用象征手法,照应了课题,又说明了小昆虫已在海岛安居乐业,展示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建设海岛的美好心灵。又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也采用了这种照应方法,使文章更加严密,中心突出。

联想

冰心 《去国·最后的安息》:“她觉得翠儿是一个最可爱最可怜的人。同时她又联想到世界上无数的苦人,便拿 翠儿 当作苦人的代表,去抚恤、安慰。”

巴金 《真话集·“小街”》:“我不是在这里评论影片,我只想谈谈自己看过《小街》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影片给我引起的一些联想。”

活动任务对于联想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潜藏等待的猎人,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关于猎物的联想,这是由于定向的作用。兴趣、情绪状态等,也可以使一类事物的联想较其它事物的联想处于优势。例如提起森林,植物学家可能引起关于林中各类植物的联想,动物学家则可能想到林中可能有的各种动物。对于同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常易想到它的积极方面,在处于低沉情绪状态时,常易想到它的困难、不利的方面。

烘托

一、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二、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三、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

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例如:

①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②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鲁迅《药》)

③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鲁迅《故乡》)

④临近正午的时候,雾散开了。葫芦坝依然是青山绿水的老样儿。那些即使是冬天也不枯落的一簇簇翠竹和大片大片的柏树林盘,使这块坝子永远保持着一种青年气盛的样子;而那些落叶的桑树和梨儿园子,远远看去,灰蒙蒙的,像一片轻烟,又给人一种悠然迷离的感觉,加上这环绕着大半个坝子的柳溪河碧绿的流水,葫芦坝确实是个值得留恋的好地方!(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⑤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⑥你看,那位扎两只羊角辫的姑娘喜得满脸绯红,把两只装满金色玉茭的筐从田里提到田埂上,把扁担穿进绳套,汗也没顾上擦一把,便朝后边的姑娘们一招手:“同志们,走哇!” 语音刚落,只见三十二条扁担颤起来了,三十二条搭肩的毛巾飘起来了。……(赵占山《接过前辈的扁担》)

上面例①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例②写天气、鸟虫,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要借此来烘托出秋天后半夜的空旷、沉寂;例③写故乡的荒凉情形,是借此来烘托出作者在反动统治下的深刻的乡愁;例④用葫芦坝正午雾散的景象,暗示当时中央的整顿方针给坝子带来生气的形势,也衬托人物“绣”自留地之“花”的心情;又用远处“灰蒙蒙”之景,透露囿于历史条件,还会有陡变的风云。⑤写青年小伙子们总想跟小芹在一起说话做事,以此来烘托青年小伙子们对小芹的爱慕;例⑥写“三十二条扁

担颤起来了,三十二条搭巾飘起来了”,是以此来烘托三十二位姑娘英姿飒爽、健步如飞地欢快劳动的形象。

也有衬托的意思

渲染

2.指物像间的衬托。清 杜诏 《渡江云·徐鸣皋过访云川阁坐雨》词:“秋香湿透,渲染就,一片秋浓。” 茅盾 《动摇》三:“蜡梅和南天竹的鲜明色彩,渲染得满院子里富丽而又温韾。”

3.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拱托。秦牧《艺海拾贝·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形容贴梗海棠的艳丽,说是„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来了。”

4.指对事物铺张、夸大。巴金 《春》二一:“ 王氏 便把事情的经过加以渲染,有声有色地叙述一遍。”

记叙文中,运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愤,深化主题。

象征

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筝,象征着现实社会中孤独而迷茫、不断寻找真正朋友的人,太阳和月亮对风筝的态度,也象征了某些人对友谊和爱情的态度,而小星星们对待朋友的友好、热情、一视同仁,也反映了作者博爱的理想。

童话的象征,是通过童话形象或是由人物的全部活动甚至整个故事内容来表现的。反映在童话中的生活并非人们实际生活本身。童话中象征性的人物、事物,虽与被象征的人物、事物在某一特征上有互相类似之处,但彼此之间决不是在任何意义上都是贴切、一致的。不能简单地把童话形象的特征、行动、语言或某个细节拿到社会生活中去加以臆测或类推,以为必有所本,从而去判定某一形象代表什么人,某个情节影射什么,甚至和某些政治概念、阶级关系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它曾给我国童话创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其实,童话中的象征性形象只能概括某一特征,并不包括被象征者的全部。我们应从童话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性格,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的全部含义去看这个童话要说明的主旨,看它歌颂什么,讽刺什么,暗示什么,揭露什么,要看作者是否抓住了所要象征的某些人和事物的重要特征或性质,看他所采取的象征手法有无积极意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童话的象征。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一方面是指在练功方式上强调静功与动功的密切结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练静功时要体会“静中有动”。动,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

托物言志

常用的广告表现手法 篇2

【直叙】

从歌词开始就点明作品的主题思想, 直接叙述作品表现的内容, 不在语言上加更多的修饰, 也不借助于其他手段来曲折间接的表达, 这种手法称为直叙。直叙具有朴素、明朗、“开门见山”的特点, 是齐唱歌曲的歌词中常用的手法。《大刀进行曲》是运用直叙手法的例子, 另如《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这首歌词, 用直叙手法, 直截了当地唱出了雷锋同志光辉思想品德的各个方面, 简洁扼要, 易记易唱。

运用直叙手法需要有较高的概括能力, 要从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中, 从事物发展的复杂过程中, 恰当地选材和取舍, 否则易落入平板。

【夸张】

借助于丰富的想象, 对实际事物 (或人物) 的形象, 特征, 程度, 作用等进行适当的夸大, 这种手法称为夸张。这种表现手法, 常能使事物 (人物) 本身的特点, 得到更鲜明的体现。

夸张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往高, 大, 好, 强等方面夸张。如铁人王进喜同志的语句:“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京剧《海港》中高志扬唱的“装卸工, 左手高举粮万担, 右手托起千吨钢”都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工人师傅豪迈的气概。舞剧《白毛女》序曲合唱中, 用夸张的手法, 控诉了旧社会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 表现了贫苦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深仇大恨。

舞剧《白毛女》

穷苦的人啊,

地作床来天当被盖。

诉不尽的仇恨啊,

汇成波浪滔天的江和海!

压不住的怒火啊,

定要烧毁黑暗的旧世界!

另一种夸张手法是往低, 小, 坏, 弱等方面夸张, 这种手法在一般歌词中不多见。

鲁迅先生曾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 但燕山究竟有雪花, 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 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愿意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这就是说夸张必须在事实的基础上, 作者应从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出发, 恰当地运用夸张。如果脱离事实去夸张, 那便是无依据的主观臆造, 凭空幻想, 使人感到不真实, 有损于内容的表达。如“我爱那拖拉机, 感情深如海”“一朵棉花象座山, 压得汽车两头翘”。“情深如海”是有一定的表现范围的, 用以形容爱拖拉机, 不合适, 不贴切。“一朵棉花象座山”夸张得言过其实, 汽车也不可能“两头翘”显然这两句词缺乏真实感, 不可能达到启发人们想象, 渲染事物特征的作用。

【设问】

提出问题, 自问自答, 这种手法称为设问。设问的方法是先提出问题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 然后予以明确的解答, 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对要表达的内容起到强调的作用。这种手法是民歌中的“盘歌”“对口山歌”等形式的主要表现手法, 也广泛地运用在歌词创作中。

设问可以是一问一答, 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要问大车哪里去耶?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设问也可以是列举设问, 既先集中地提问, 然后总起来作回答。

【序列】

或以时间, 或以方向, 或以数字等为顺序, 依次引发歌词内容的手法, 叫做序列。序列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按时序列举的如:春、夏、秋、冬;一月、二月、三月……; 从前, 如今, 将来等。按方向列举的如:东、南、西、北; 前后、左、右;天上、地下等。按数序列举的如民歌中“十唱”“十绣”“盘歌”等。

《绣金匾》将时序同数序结合用于一首歌词之中, 朴实而亲切地表现了全国人民歌颂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的深情,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衬词】

衬词, 是在歌词句子的基本内容之外, 插入一些衬托性的 (可能用在句前、句中或句末) 字、词, 甚至完整的句子, 它对基本内容起着积极的表现作用。衬词可能是表一某些语气、劳动呼声或呼唤的意思, 如:啊、嘿、哟、哎等, 也可能是模仿某种音响, 还可能用具有明显意义的衬句来加强, 丰富歌词的基本内容。

摄影手法在广告中的表现 篇3

内容摘要:广告中的摄影表现手段要求摄影对实物的形体再现,精准的还原与实物一样丰富可感的外在质感。所以说,广告中的摄影表现其实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本文就摄影手法在广告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摄影 摄影手法 广告

一.广告摄影的概念与变革

在摄影技术被传播开来以前,广告这一块诱人涎下的大蛋糕一直是美术与文学的竞争之地。由于印刷技术的落后,摄影技术还没有像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播放媒介,所以很难在更大范围和空间传递有声有色的广告信息。摄影技术在广告领域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最早一批的摄影家们运用粘贴广告摄影画的方法将绘画与照片或裁或剪的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印刷广告照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故事情节和意图,达到了商业广告的目的。这种绘画与照片相拼凑黏贴的方法实际上就是“蒙太奇”的摄影剪辑技术手法,从那以后“幻灯合成、多个底片一起迭放和多次曝光”等广告摄影技术手段便应运而生了,这也是现代摄影所经常用到的一种技术手段。

二.摄影手法在广告中的表现

现代摄影广告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要求它的准确性、直观性、和可信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首先就要求广告中的摄影表现必须有其一定的逻辑性,不止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还更应该在精神和视觉上使人产生美的享受,不愿意错过它。运用彩色、设计、规格和特殊的技巧和手段使影像有吸引力,能够将内容成功的表现出来,吸引人们的关注,打开产品的销路。

影视广告在创意点的实施和具体表述中需要表现手法的支撑,留白式的表现手法是当今广告界里常用到的表现手段,大面积的版面拿来留白,一小段紧挨着留白的广告图文蹦跶出来不仅不会让人们去忽略它,反而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特意的留意它。一个广告产品的创意幽默有时候因为产品的性质的关系而必不可少,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通过人们都有的性情、脾气和举止行为以摄影的技术巧妙的保存下来,制造出耐人寻味又引人发笑的广告效应,不仅使人对该产品印象深刻,无形中还会燃起人们快乐的购买欲望。影视广告里还有许多的互动式的创意表现手法,不仅在界面风格和创意点上得到人们的认同,还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吸引着观众主动逐步的阅读和观赏了这个广告从而增强人们对广告的好感与亲和力,这样的方式适合具体的商品营销和品牌形象的树立、公益事业的推广。总的来说摄影的表现手法在广告中的应用主要有故事式、示范式、印证式、时间式、幽默式、悬念式、比喻式、解决问题式、名人推荐式、特殊效果式等多种表现形式。摄影广告在创意上面的讲究都离不开以上所描述的表现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甚至可以不止使用一种,还可以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方法。

三.摄影手法在广告中的表现所要遵循的原则

以上说到的广告摄影的表现手法在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一定的摄影构思原则和基本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应该先对比广告实物与意图的展示,思考在拍摄中应该使用怎样类型的模特、怎样的物品、怎样的背景、怎样的光线、怎样的构图、还有器材小件等等的运用都应该力求以最好的形式和广告意图和产品表现出来,富有吸引力,使人一目了然。当然这其中肯定离不开对摄影者摄影能力技术的要求。摄影广告是有多幅动态图所组成的,底片在制作过程还要考虑到如何使用色彩透明片的拍摄,所有的照片的组成部分都必须在摄像机中严格的按照它的大小进行拍摄,有时候还要把各个广告实物的组成部分分开拍摄到同一张片子上,还需要拍摄者计算多次曝光的效果和画面在完整图片上的精确位置。

摄影广告不止在广告本身上需要创新,在摄影者的摄影取材上也是需要创新,纪实摄影,人像摄影,街头摄影这些原本是不属于产品广告摄影的表现手法,但在广告制作中摄影师和广告制作人往往喜欢从这方面入手去寻找新的创新点以寻求新的更独到的广告效果。布列松在提出的“决定性瞬间”中说“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其决定性的瞬间”意思是被拍摄的形式和内容刚刚好在这一刻恰到好处的成为最完美和谐的画面。用原本不属于产品广告摄影手法的摄影手段去抓拍产品与“纪实、人像、街景”一样可以表达的共同的表相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是摄影广告应该致力追求的能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的目标。

四.结论

对于纪实技术、人像摄影、街头摄影这些原本不属于产品广告的表现手法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其拍摄的意图和主题。摄影师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视觉,尽量选择别人没有拍过的场景和主题去取景,然后通过画面表达自己的观念和立场,将自己独特的审美素养与拍摄中完美的构图和绘画美学相融合,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传达给世界,让人们所认识。摄影广告中的照片不仅可以用在报纸上,还可以用在杂志广告上,甚至在广告栏、汽车上、商品橱柜窗中和各个展销点上都可以运用,他们还可以放在年度报告上、邮件里、产品包装上等等各个方面。使用这样的发布渠道,可以使广告的效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得摄影广告总不至于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淹没在如潮水般的广告的世界里。

古诗中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 篇4

一、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诗歌中最基本的形象单位是意象。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古诗人喜欢用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杜鹃表示感人肺腑的哀怨凄悲之情,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飘零,阑干代表思念、寂寞和离愁,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

2.托物言志、托物喻理,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描写手法

1.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前一句直接描写了空山的寂寥静谧。山“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但闻人语响”,是用有声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也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连细微的“人语”都“响”,更显示了环境的沉寂。作者以动衬静,将“静”表现得很含蓄,更具韵味。

2.虚实结合。如杜甫《春夜喜雨》的前三联写的是实景,而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却是虚景,虚实结合,共同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3.对比。白居易《卖炭翁》中将卖炭翁与黄衣使者进行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白居易《买花》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束牡丹的花价就等于十户中等人家交纳的赋税。通过数量的对比揭露了官僚贵族买花竞相玩乐,挥霍无度的罪恶。

4.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5.烘托。它是通过景物描写、气氛渲染来表现某种情感、情绪的一种手法。如《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两个“笼”字渲染出一种迷茫飘渺的气氛,从中流露出诗人迷茫苦闷的情怀,这是非常典型的烘托手法。6.侧面描写。即对主要描写对象的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使主要描写对象更鲜明,更突出。《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着忘其犁,锄着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话刻画了罗敷容貌之美,句句言美,而未涉一个“美”字。作者极力描写“行者”、“少年”、“耕者”这些旁观者的神态、动作,还有对“夫妻”相互“怨怒”的场景描写,使罗敷亭亭玉立于读者面前。读者虽然没有看到罗敷的庐山真面目,但是她的美已经深深地留在了读者的心中,这比直接描写更具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创造出一千个罗敷形象!这是多么神奇的艺术效果啊!

三、修辞手法

古诗中的几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古诗歌常通过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主题,抒发某种感情。了解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深入理解、把握其主题。1.比喻。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限的哀愁如春天的江水滚滚滔滔,向东奔流。词人化虚为实,把愁绪刻画得让人可触可感。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感情的忠贞不渝,使抽象的感情变得形象具体,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拟人。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条河弯弯六淌,将翠绿的农田护绕,两座山推门而入,把一片青翠送来。赋予绿水青山以人的思想感情,把静止的景物写得生动活泼,富有灵性。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把思乡之请转移给水,偏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言有尽而意无穷。

3.双关。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晴”表面上指天气晴朗的“晴”实指恋人情爱的“情”,谐音双关,使感情表达得含蓄委婉,给人以清新的美感。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既指春天的风,更指皇帝的恩惠。4.借代。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红”代花,以“绿”代叶,再配上“肥”、“瘦”,说成“绿肥红瘦”,意谓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虽然“依旧”,可实际上却是叶多花少了。“绿肥红瘦”,多么形象生动、传神、精练!让人浮想联翩。孟浩然《过古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桑麻”:泛指庄稼,代指农事。

5.夸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知,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并不是真的吃敌人的肉来充饥,喝敌人的血来解渴,是用夸张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发誓消灭入侵者的豪情。

6.叠字。孟郊《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的细针密线和种种担心,互为表里。慈母之情,系于“密密”的一针一线之中。妙用叠字,字少而意深,言重而意永。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劲吹,黄叶纷纷飘落;波翻浪滚,长江奔腾而来。“萧萧”、“滚滚”两组叠字上下相对,一写声响,一写气势,使人如闻风吹落叶瑟瑟之声,如见长江波涛翻滚之状。7.互文。《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和战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如不懂互文,很容易误解为“将军经历千百次战斗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是说:雾气和月色笼罩着河面与河边的沙滩。8.用典。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典出《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羡鱼”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浅谈平面广告中的表现手法 篇5

广告表现作为创意的物化过程,必须明确广告的准确内涵,并用最有效的艺术手段去诠释广告的内涵。广告表现的主要功能就是创造广告的说服力和推动力,让广告受众愉快地接受广告信息的过程中,形成消费者所期待的心理感受,最终认同广告所表达的目的。

(1)写实的表现手法:以写实的手段表现产品的真实面貌或使用产品的真实情节,让消费者获得真实的感受,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动。

(2)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产品的外观或性质作适当的夸张表现,以此引人注目,同时能更加鲜明地强调产品的特点,即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

(3)对比的表现手法:运用形体的大小对比、黑白对比、色彩对比来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4)比喻的表现手法:把人们熟悉的事物同广告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者产生联想并领悟其中蕴涵的意义。

(5)抒情的表现手段:用优美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画面来表现广告主题,制造一种情绪或气氛,让读者有联想回味的余地,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商品、促进销售的目的。

(6)悬念的表现手法: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运用独特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使读者感到惊奇并产生悬念,进而吸引他们关注广告内容。

(7)连环画的表现手法: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宣传广告主题,用连续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起读者的兴趣。

(8)推荐的表现手法:为了加强广告的说服力,采用名人或使用者来推荐产品,往往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这也是现代广告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之一。

广告创意及表现属于广告活动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优秀的广告创意及表现能吸引人们的注意,给人们深刻的印象;能打破俗套,改变人们对某种产品或品牌的看法;能影响行为,促使消费者去真正购买和支持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或是服务。设计者一定要遵循人类的视觉思维将广告主题进行创意思考,转化为视觉语言后进行创意表现,才能最终将广告信息准确并付与技巧。广告的创意还要结合平面广告的特点进行,在进行构思时应充分考虑作品的原创性、与主题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完美的制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和预期的速求效果。

艺术手法中的表现手法 篇6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3表现手法: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常用的广告表现手法 篇7

如何围绕主题进行创意,这是公益广告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2008北京奥运会到来之前,我国电视媒体紧紧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和“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主题,创作、播出了系列公益广告,为本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氛围。中华民族在这千载难逢的百年奥运中,成功地展示了大国风范、礼仪之邦的风采。08奥运已经过去,但这些公益广告所表现出的创意视角及其所特有的形象塑造力和传播力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深度关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

分析这些公益广告,其成功之处首先在于过硬的主题与创意。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申奥之路,中华民族要以怎样的姿态承办奥运、办好奥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创意者针对这一时代特征,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将“民族文明、和谐社会、城市美化、礼仪之邦、传统文化”等要素融入了公益广告,并将其与发生在人们身边、为人们所熟知的人和事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予以巧妙安排、重新组合,这样的作品与受众对奥运的理解和憧憬不谋而合。其次,系列精品广告摈弃了“说教”,注重内心深处的感化,融情于理,以情感人,将一个理性的主题形象化、生活化。作品能站在公众的角度,以知心朋友的形象出现,容易引起人们的价值共鸣与心灵震动。其次,这些作品能调动艺术手段,利用艺术感召力强化主题,不仅创意新颖,使宣传的思想诉求于艺术美,令人耳目一新,带给受众强烈的心理和视觉冲击,而且准确表达和传递了主题思想,体现了“人文奥运”、“民族博爱”,给人以道德示范和人文熏陶的效果,可谓思想性、艺术性兼具。以下,试对电视台播出的几则奥运公益广告的创意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作一探究。

一、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叙事型公益广告

1、奥运会宣传广告之婴儿篇

广告开头,是对婴儿一些身体部位的特写:脸蛋、手、脚,并由婴儿的脚转场到体操运动员的脚,表现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训练的情景。接着,又是婴儿的手特写,转场到举重运动员的手,举重运动员将杠铃高高举起的画面在镜头中闪过……如此,镜头将一个个婴儿的动作和睡觉的姿势与运动员的动作和运动时的姿势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个类比和联想。在广告临近结尾时,达到了一个高潮:出现广告词“源自生命最初的梦想”,旁边是一个奥运会的奖牌,表示奥运金牌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这时,镜头给出许多不同种族和肤色的婴儿,恰到好处地表示奥运会是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的大聚会,最后,广告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结尾,点明了广告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广告的创意和主题,使作品极富震撼力。由于慢镜头的配合,背景音乐与婴儿熟睡的状态相匹配,给人以“生命之初的恬静”的感觉。婴儿的画面皆以白色为背景色,显得干净、整洁、纯粹、大方,运动员的画面则采用黑白色的灰度处理,婴儿、运动员之间的转场使用淡入、淡出的效果,这不但没给观众以唐突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节奏紧凑、内容充实。这些细节的突出,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婴儿即希望、即对未来的追求与奋斗的思想贯穿了整个广告。这则广告的创意是选用婴儿与运动员看似无关的两个元素,经过艺术表现过程联系在一起,构成生命和运动之关系,诠释“源自生命最初的梦想”这一主题。婴儿在这里暗示着人类生命的最初梦想,运动员则是为实现这一梦想而不懈拼搏的人。

2、奥运公益广告之掌声篇

这则公益广告以鼓掌、掌声为线索,以不同的画面及人物分别描述了“欢迎的掌声”(此处多以地铁站,观光旅游的大草原为画面),“鼓励的掌声”(此处多以运动场为画面)以及“文明的掌声”,最后以“让世界记住我们的掌声”为结尾,掌声贯穿全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画面总共58秒,最初是一个身穿红色旗袍的东方女孩的掌声,凸显“中国欢迎您,北京欢迎您”的意境;接着,掌声覆盖了开阔高远的大地,覆盖了各个年龄、各个阶层、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群,从城市到农村、从白领到企业家、从儿童到学生、从观众到运动员,隐喻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表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将以文明的姿态迎接奥运。这则广告的受众是能观看到奥运比赛和能接触到外国旅游者或参赛者的中国人,他们的掌声届时将给世界一个印象——关于中国的印象。广告也激励那些在赛场上看比赛的观众以及在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用热情的掌声来迎接外宾、鼓励运动员,以此来体现中国人民对外宾的文明和热情以及对运动员们的尊重、支持和鼓励。广告点明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塑造了中国深刻与久远的良好形象。

3、奥运公益广告之纪录篇它以“每天都有新纪录,奥运就在你身边”为口号,讲述了北京普通岗位人员创造一项项纪录的故事。

例如,通过两个送水员在送水途中相互竞争和鼓励最终创造了新的送水用时纪录的故事激励类似的递送业务人员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享受工作;交通协管员的路面违章零天数纪录,一个中年的交通协管员拦住了一位闯红灯的少年,创造了连续3天路面零交通违章的纪录,以此赞颂交通协管员们的敬业与努力,另一方面也警示观众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工地上工人们安全施工的新天数纪录,工地上,工人们刚刚创下了新的安全施工455天的纪录;消防大队新的合作纪录,消防员们通过艰苦的努力和默契的配合,创造了新的184次互助合作的新纪录,鼓励工作人员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这则广告的受众定位在北京从事服务行业及建筑消防等与奥运工程息息相关的行业岗位的人员。广告以他们的生活为题材,贴近民生、民情,起到了较好的榜样与警示作用。同时,广告也通过对这几个小故事的描述,激励普通岗位的工作人员用自己的勤恳劳动,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这样的方式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奥运会。

4、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这是一则相当传统而大气的公益广告,没有过多花哨的手法,在30秒的时间内将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伟大的气魄和满腔的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凝聚人类梦想,传承华夏文明,让世界为我们喝彩/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短短的几句广告词昭示了这则广告的精髓。这则广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凝聚人类梦想”,与之相对应的几组镜头分别是我国人民拿着国旗为奥运喝彩、体操运动员的手部特写及比赛实况、跳远的动作等等,接着,镜头过渡到第二部分——“传承华夏文明”部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舞狮、竹林、对联、锣鼓等,以及我国古今建筑的代表——紫禁城和“鸟巢”体育馆,都在这部分的镜头画面里有所体现。第三部分是“让世界为我们喝彩”,出现了更多现代化的元素,最后点明主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整个广告的配乐气势恢弘,与画面及广告的风格配合得很好。而第二、三部分一些镜头的叠加,更能给受众以美的享受。这则面向中华民族的公益广告并不仅能让人细细品味,还能鼓舞民族的士气、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画面与广告词配合得很紧密,30秒时间内所传达的信息容量是相当大的。整个公益广告节奏明快、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中国气质和民族特色,传达了具有5000年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北京奥运,迎接四方宾朋的内涵,表现了“人文奥运”的主题,具有很强的形象传播力。但由于没有过多的镜头过渡,难免给观众以杂乱感。

5、奥运公益广告之关爱篇讲的也是一个小故事。

一个在街上做慢跑练习的男子,沿途为带孩子的母亲挡球、帮忙碌的路人扶手中的文件、在桥上帮运货的师傅推三轮车、扶起路边倒下的自行车。看到路边有个易拉罐,他就把它当足球踢,想把它踢进垃圾桶里,但没踢进,后由另外一名正在跑步的女孩扔进了垃圾桶,“关心别人,快乐自己”的广告语出现在最后。“风成于上,俗成于下”,助人为乐、济危救困是社会进步亘古不变的主题,也应是公益广告拍摄的重要内容。这则广告所承当的责任正是倡导社会文明和社会公德,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其目的是规范行为并身体力行。广告的受众是每一个中国人,它通过对跑步者一路助人为乐的经历描写,告诉观众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举手之劳既帮助别人也可以让自己收获愉快。

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以名人为主角的公益广告

1、奥运公益广告之濮存昕篇笔者认为这是这些广告里最好的一则。

这则广告主要有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濮存昕在空旷的剧场内为观众讲述,另一个场景是与濮存昕的讲述相配合的画面,两个场景穿插进行。这则广告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前一部分,濮存昕把不文明现象比作黑暗、把公益广告比作灯,贴切而形象。当濮存昕说到“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时,配合的画面是一个个亮起来的灯泡,街边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来、高楼里的窗子一个个亮起来。“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告诉观众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诠释文明和体现热情。中间部分,在濮存昕的讲述中,观众见到了许多文明的行为榜样,一个个人们触手可及的文明行为的画面伴着濮存昕的讲述,更加亲切、感人并且深入人心。最后一部分,濮存昕把这些文明行为与奥运联系起来,呼吁大家“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濮存昕把文明的力量比作奥运会火炬,传递火炬、传播文明,用人们迎接奥运会的热情来鼓舞观众,震撼人心。这则广告的受众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热爱奥运、热爱文明的人。这是讲述与画面结合得很紧密的一则广告,它用“划时代”的2分钟时间,向受众传递了文明的行为和意识。广告中一个晨跑人将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桶;一个小孩取风筝在坐椅铺上纸后才踩上去;一个女士为了不吵醒熟睡中的婴儿降低了打手机的音量,这些行为配合音乐让人们感受到文明就在自己身边,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公德意识,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持人版关注篇

这是既有名人出镜又有叙事内容的一则广告。这则广告中出现了包括王小丫、鞠萍、朱军、周涛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他们共同见证了“关爱传递”的全过程。广告叙述了一个人帮助了在困境中的另一个人,那个受到帮助的人又去帮助另一个遇到困难的人,如此推延下去,由此“文明在身边,心心相传,爱心传递你我,文明就在身边”。这则广告喻示着文明的行为将手手相传,帮助别人的热心是会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的,从而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传达了“关爱无声”的主题。广告中主持人起到串场的作用,当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文明行为发生时,就会有一个主持人目睹,作为见证人,点头微笑,表示对文明行为的赞许。明星阵容与公益广告相结合,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真善美,立意深远,实现了公益广告品质与格调的统一,整个画面充满了鲜活的气息,极具说服力。广告充分利用了名人对于大众的知名度与感染力来表达广告的创作意图。

三、东南卫视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

东南电视台的奥运会公益广告的受众则是那些不能亲临现场观看奥运会的人。

“为奥运加油,随时随地”是东南台公益广告“奥运公益广告之看台篇”的广告语。与中央电视台配乐与画面十分搭调的手法不同,东南台的这则广告的画面相当安静,但它的配音却十分热闹。这些声音几乎都是比赛现场的讲解录音,有刘翔的跨栏比赛解说,有短跑接力赛的解说,有足球赛的解说等等。广告把居民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角落比喻成比赛场地观众席位的某个区:湖边乘凉的躺椅是东区看台上层的某个座位,公园的石凳是南区看台上层的某个座位,空旷的食堂是西区看台上层的某个座位,普通居民小屋的竹片垫子扶手椅是北区看台上层的某个座位,休闲餐厅里的桌子、椅子是东区看台下层的某个座位……这样的比喻使得许多不在北京的受众也能感受在自己身边的奥运气息,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参加奥运、为奥运加油。这是一则与众不同的公益广告,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以上公益广告宣扬人文精神、倡导文明行为、引领社会时尚、呼唤道德与人性的回归、呼唤社会的和谐,其针对性强、主题鲜明,能针砭时弊、体恤民情,符合奥运会前夕的社会热点、反映奥运会的主题意识,具有强大的形象传播力。毋庸质疑,08奥运系列公益广告的宣传是成功的。时至今日,上述公益广告的内容已渗透到各级各类媒体。除了电视之外,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只要你接触媒体,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奥运文化,感受到其巨大的影响力,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理想情操将因此发生改变。但也应该指出,北京奥运公益广告尚存在有待改善之处。比如创意仅从微观上对“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这一主题观念进行诉求,使宣传仅停留在“讲文明,讲礼貌,友爱互助”的层面上,没有把创意置于奥林匹克的大背景中而触及奥运的精神实质即伟大的人性。因此,其主题的创意深度受到了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播力和震撼力。按照《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精神即友谊、团结的精神,公平、公正的规则,强调的是自我超越、以人为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如能把这些也作为公益广告的主旨内容,应该是最能打动受众心灵的诉求点。

21世纪快速走向世界的中国必须加速提高国际公益广告的品质。我们需要更多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视野、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达到国际水准的公益广告。这将对我国的媒体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公益广告的发展提出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新思路。对这些新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必将促进公益广告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08奥运公益广告以其巧妙的创意、动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感染力征服了受众。它的成功,翻开了我国公益广告新的一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本文选取了若干个08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分析其创意思想和艺术表现,旨在总结经验,以此为起点,推动公益广告向高层次发展。

常用的广告表现手法 篇8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它们的概念。

所谓表现手法,其实也称之为艺术手法,也可以叫做写作特色。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材料,然后精心布局,并运用相关表达方式以及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

因此研究其表现手法有何特点,可以从选材到主旨情感去考虑,也可以从结构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语言表达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选材到结构再到主旨去考虑。表现手法具体特点如下:

从选材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对比(人物对比、景物对比等)、详略、象征、典故、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物寓意、借古讽今等。

从结构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点题引题、开门见山、总领下文、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铺垫、一波三折、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感情等。

从表达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

从语言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生动、平实、凝练、清丽、豪放、婉约等。

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在语文高考卷中每年都出现。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上善若水》第13题即是: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其分值为6分。其答案为:①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②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③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④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从以上答案看,②③两题就是从“选材”到“主旨”去审视的,①就是从“表达”去考虑的。④就是从描写去定位的。因此对照表现手法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加进很多答案。例如运用生动传神的修辞;运用一些典故;设置悬念;前呼后应;运用对比等等。

再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关于诗歌《咏素蝶诗》第12道题,其诗为: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其中第(2)小题是这样问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分值为5分。

其答案为:托物言志。(当然也可以说为借物喻人。)

首先我们看题目及所写的内容,它是一首咏物诗,因此我们肯定它是托物言志诗,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简介中了解。但我们也不能局限于选材角度,我们还可以从表达角度去审视,说是“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也不能算错,或纯粹从描写角度去思考也应该正确的,如运用动作“绕”“隐”“争”“归”“飞”“依”等及其生动传神的写出素蝶的情态。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现手法”时,应该从“选材”、“结构”“表达”“语言”到“主旨”综合起来审视,这样思考才能全面,以免答题时失之偏颇。

而表达手法,也就是表达方式,是作者在选取材料后,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例如写记叙文,就应该运用记叙为主,适当加上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就应该运用议论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抒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价值观。说明文,就应该运用说明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而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就应该运用描写为主,适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而言,要掌握的相关概念,才能区分它们各自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的一种方法。

我们要掌握以下记叙相关特点: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记叙顺序: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线索: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感情的变化;人事景物的特点。

4.人称:第一人称(作用:第一真实,第二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人称(作用:行文更加自由)

二、描写。描写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我们要掌握以下描写相关特点:

1.人物描写。①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烘托或反衬正面人物形象);

2.描写景物。①方法:抓住特征;运用顺序(空间、时间);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反复等);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想象与联想;②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三、抒情。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的一种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抒情相关特点:

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

四、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议论相关特点:

①论据:事实论据(史实、科学数据)、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警句);②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④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一种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我们要掌握以下说明相关特点:

①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作用: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②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达手法”时,应该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角度综合起来考虑,这样思考才能准确无误,以免答题中忙中出错甚至南辕北辙了。

所谓修辞,就是在遣词造句中,运用特色鲜明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法。它的特点就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互文、比拟、通感等。

由于我们对修辞比较熟悉,因此我就简要罗列一下常用的几种,并简要说说其特点和作用: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上一篇:我喜欢弹吉他小学一年级英语作文下一篇:打扫图书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