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作文

2025-0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书与作文(精选8篇)

读书与作文 篇1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书虫,因为我很喜欢看书,家里随手可及的地方都是我的书,我喜欢看书一是因为我可以从书中学到很多知识,当然也可以读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喜欢看书,喜欢到洗澡都看,这一点没让我妈少吐槽我。

我经常会在洗澡的时候带本书进浴室,肯定有人会问我怎么把书带进去的,嘿嘿嘿,我就靠两招,第一招“裹巾大法”,我经常会裹一条大大的浴巾去洗澡,藏在里面不容易被发现,第二招“先下手为强”就是提前把书藏进浴室里,然后抓紧时间进去就行。通常我的这两招很管用,所以我能经常在洗澡时边沐浴边阅读不过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学我这样。

我喜欢看书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对历史感兴趣,所以我尤爱看跟历史有关的书籍。我看过《三国演义》《明朝那些事儿》《中华上下五千年》等许多书籍,都说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历史上发生过的许多事情:《三国演义》里长板坡一战,赵云赵子龙单枪匹马,在曹操大军中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十分威武霸气;《明朝那些事儿》中明太祖朱元璋的手下不仅有名将徐达、常遇春以外,还有智囊刘基刘伯温这样厉_害的谋臣,他享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美誉,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在历史上也没有几个,实力不容小觑。

这些历史书籍里,我最喜欢读的还是《明朝那些事儿》,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是关于明朝的历史,可能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布衣出身,发生在他身上的很多离奇的事情让我一直觉得非常的有趣和神奇,而且他的勤政廉政也为大明奠定了一个相当坚实的基础,所以对这样一个人打出来的江山,以及后来的发展历程,我都非常的痴迷,所以我对中国古代史的所有朝代中,明朝最为熟悉,就连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登基顺序我都能倒背如流。我最初开始看是从漫画版开始的,我当时觉得这套书的编写手法十分符合我们小孩子的胃口,文笔也非常的幽默,里面有一场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仗就是“鄱阳湖之战”,因为跟赤壁之战十分之相似,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而说到《三国演义》那就更不用说了,里面有太多的著名的历史故事,每一篇都能让我细细品味,和大朋友讨论起来也能津津乐道,非常长知识、长见识。

读书与作文 篇2

每天我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 利用电脑启动的这段时间打壶开水, 泡杯绿茶。等电脑启动完毕, 将必要的“活”干完后, 就在网上东转转西看看, 时间很快地溜走了。上完信息技术课后, 我再继续“趴网”。每天这样无聊地过着, 每天我都在谴责自己:“趴网”没有收获, 不如看看书。但要看的书在电脑旁摆着, 总是没看完一页就放下了, 心总是安静不下来, 一年还读不完一本书。人的习惯一旦养成, 就会形成一种惰性。虽然我觉得沉迷于网络很无聊, 但仍然没事就开电脑上网, 没头没脑地过日子。

放假空闲, 我和妻子、孩子去岳丈家小住几天。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 没有网络, 电视也被女儿和妻子抢着看。闲来无事, 我信手翻到一本《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 5个错误》, 读这本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读书时, 我有如身临其境, 在书中所列举的教师错误当中对照着、思索着, 有所省, 有所悟, 觉得受益匪浅。一口气读完此书还不过瘾, 我又翻来一本《第二个战场》, 读罢心灵再次受到极大震撼。我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书页在手中翻动的感觉远胜过浏览电脑上的滚屏。

尝到读书的好处之后, 我思考着“多读书, 少上网”的各种理由, 粗列之, 主要有三点。

其一, 上网乱心, 读书静心。网络资源丰富, 可以看新闻、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虽然通过网络搜索来阅读非常方便, 但是网络的信息杂乱, 网

/周晓敏

上读书终究不具备读纸质书的那种心境。网页上的相关链接和音乐、视频、游戏、F l a s h时刻“骚扰”着我的眼睛, 时刻要把我的注意力分散。读纸质书却不太会受各种杂乱信息的“骚扰”, 我也不必担心被其他各种信息扰乱了心情。遇上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可以回头多欣赏几遍或摘录下来。不管怎样, 读书能使我的心宁静平和。

其二, 上网伤身, 读书养生。上网的时候时间总是不经意间从我眼前溜走, 我总感觉上网的时间过得很快。玩游戏时, 可升级, 能加分, 玩输了又想赢回来, 迫使你继续玩;看电影时, 故事情节吸引人, 看完上集又想看下集;读新闻时, 读了这个页面, 又有很多链接, 七转八转又花时许久……伴随而来的是头晕、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厌食、恶心、情绪低落、思绪迟钝、常感疲乏等电脑综合征。读书是消浮躁、去杂念, 保持心平气和状态的最好途径。读书时可以静坐, 可以慢走, 读久了可以闭目养神, 也可以起身活动。有时顺手拿起放在茶几上的书翻翻, 一边品茗, 一边品书, 顿觉沁肺润腑, 其乐也融融;有时随便掏出枕边摆放的书看看, 慢慢地从书的意境进入梦乡, 是何等惬意。发自心灵的渴求而读书, 不刻意追求, 不急功近利, 保持内心的清静安宁, 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其三, 上网不利思考, 读书有利思考。就我个人而言, 上网不但使我身体困顿, 更重要的是使我无思无想。网络上各种观点和见解很多, 无形中我就被别人所牵引, 不知所措。读书的过程则是我思考的过程, 读书时我会思考书的内容、书的思想、作者的灵感之源、给我的启示等问题。在读书中我经常会想起新的思路, 找到写作的灵感。

写到此处, 你或许发现我的叙述太“白话”了, 没有华丽的词句, 那是因为书读得太少的缘故。而今我突然醒悟, 决定从今天开始多读点书。

《读书与治学》读书报告 篇3

而成。这本书专门谈论青年人应该怎样读书、怎样治学,全书共分为“怎样读书”“漫谈教学”“确立志趣”“训练思想”“治理国学”“论学书简”六卷。

【关键词】读书;胡适;治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第一卷,就“怎样读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于怎样读书,胡适在书中主要从什么是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以及找书的快乐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胡适在《读书》一文中就读书的方法讲到读书的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还有就是他在《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中讲到“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

第二卷,“漫谈教学”。就教学这一块看法,欧阳教授摘取了胡适先生的《中学国文的教授》《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黄谷仙论文审查报告》《谈谈大学》《大学的生活》《教师的模范》等六篇文章,主要讲述中学国文的教学方法、我国大学的历史以及学科选择的重要性、教师的模范作用等等。

第三卷,“确立志趣”。它摘取了《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赠言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纪念》《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等五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作为一个学生不管他毕业与否,都不能抛弃学问,即使毕业之后也应该培养一种“业余”兴趣。

第四卷,主要从“训练思想”上来进行阐述。欧阳教授摘取了胡适先生的《少年中国之精神》《思想的方法》《智识的准备》《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谈谈四健会的哲学》等五篇文章。这些文章主要谈论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思想;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接受,需要拥有自己的思想,并且用事实去证明。

第五卷,主要阐述的是“治理国学”。其摘取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治学的方法与材料》《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考证学方法之来历》《校勘学方法论——序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阐述的,治理国学需要一套科学的治学、考证方法。

第六卷,“论学书简”。欧阳教授在本卷主要摘取胡适先生的一些书信,主要包括:《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要“小题大 做”—复吴晗》《只有真话可使这个民族独立自主—答陶希圣》《文字不可轻作—致罗尔纲》《龟兔之喻—致吴健雄》《学术工作的“为人”与“为己”—致王重民》《思想不可变成宗教—答陈之藩》《存疑精神与宗教信仰—答朱文》《训练良好的工作习惯—复陈之藩》。胡适以这些书信与朋友谈论读书与治学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还应该找到科学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接受,应该具有自由的思想。

读后心得

在这些文章当中,有教人们怎样读书的,有教人们怎样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还有教人们怎样获得科学的治学方法的经验总结;同样,他的这些文章当中还有对我国传统学术当中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提炼以及对年轻人即使步入了社会也要坚持自我学习的劝诫等等。这些浅显易懂的话语都是出自胡适先生的切身体验,他将深刻的道理用最朴素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些话语当中包含了非常强烈的科学精神,体现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我国下一代的深深的关切之情。胡适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人们在读书的时候需要“勤、谨、和、缓”以及“不苟且”,还需要做到“有几分证据,说几分的话”,这些发自肺腑的经验之谈不仅对莘莘学子有很大“点醒”作用,对于那些已经毕业并踏入社会开始进入工作岗位的有志青年来说同样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胡适先生的这些至理名言对于现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学风,如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以及极度的夸饰等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对于人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与学习的习惯有着很好促进作用,有利于改善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

评价

胡适先生不愧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以及思想家,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就像孔子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德国的康德在哲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样,我们可以对他进行赞美甚至批判,但是他的成就是真实存在、不容忽视的。

《读书与治学》这本书是胡适先生一些与读书、治学有关的代表性文章的汇总,这些文字都是胡适先生终身积累的丰富的读书与治学经验以及研究。在文章当中,他的一些关于怎样读书、怎样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年轻人的劝诫和治理国学等等的见解非常的独到与精辟,值得人们去借鉴与学习。但是,同样他文章中的有一些观点与思想是不值得提倡与学习的,例如他将大学毕业生列为少数特权分子以及逃往台湾之后言论中对大陆的敌视与诋毁等等。

附注

本书虽为欧阳哲生教授汇编而成,但其中的文章都为胡适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所创作。

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4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第一步“修身”的根本便在于读书,可见古人之先见之明。放之现代,读书依然是重中之重。现代教育强调未成才,先成人。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读书中获取渊博的知识,但学会做人的道理总是最根本的。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书行数。元代的陶宗义如是说。为何各代文学大家,学识渊博者大都拥有高尚的品格?其根本原因只在他们读书多,知道做人的`道理多,所以不会任性妄为,恣肆凌意。反观现代,虽然教育在普及,文盲在减少,但仍不乏懒于读书者,这些腹中文字少的人又有几人具备令人敬佩的人格,几人明晓做人的原则呢?忠,孝,礼,义,信,不读书,从何得知我华夏文化的做人精髓?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作为我国古代典籍,是为儒生必读之书,这句教人做人的古语更为经典。读名家之言,知做人之理。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皆着重于“君子”,孔子讲究伦理道德以及各种君子之道。从幼儿必读的《三字经》到《百家姓》,《礼记》等等,各种立身之法比比皆是。阅读这些书籍,你会从一个懵懂小儿变成知书达理,身正至诚的君子。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这些令人向往敬佩的品格不都是在读书中所养成的吗?

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真正会读书的人能够在书中学会种种。且不说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有多少是教人做人,训之以君子之道的,便就是外国大家们所强调的也不外乎读书。高尔基说:“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世界闻名的犹太民族,他们对读书的热爱程度令所有人敬佩。犹太民族的人民又有几个是心胸狭隘,自私自立的小人的?他们读书如此之多,他们深知做人原则,在那样血腥的杀戮面前,他们犹自从容淡定,书助他们成就了伟大的人格!

读书与成长作文 篇5

一个圆圆的脸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小嘴巴很少开口说话。这就是文质彬彬的我。

读书好似爬山,书读得越多也就爬得越高。是书打开了我的眼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以前的我,总是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后来我开始读书,便渐渐地爱上了读书,如饥似渴。

记得有一次,我在外面玩游戏,那时的我还是个对书毫无兴趣的小丫头,整天就知道玩。就在我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看见一个好朋友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便走过去叫她:“我们一起玩游戏吧!”“我要看书,这本书很有趣。”“真的吗?”“嗯。”我半信半疑,就向她借了回家看。我打开书,看着看着,就被书里有趣的情节给吸引了,看得如痴如醉,一页、两页、三页……我快速地阅读,不断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中途,妈妈叫我吃些水果,可我根本无暇顾及,因为我正全身心地投入在书中,在书中“飞翔”,在书中寻找快乐。妈妈见我没反应,又连叫几声,可我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噔噔噔”,妈妈上楼来了,急匆匆地打开房门,见我在认真读书,便掩了门,出去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已经读了三个多小时了。妈妈见我读书时间太长,想让我休息一会,走来要拿我的书。“不要!不要!坚决不要!”我将书抱在胸口,作抗拒状。妈妈没有办法,只好让我继续阅读。我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页又一页……不过两三天,厚厚的一本书就被我看完了。

读书不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学无止境,因此我看的书也就越来越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似乎说的就是我了。

读书与梦想作文 篇6

小时候,大家总会说出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有的想当一名警察,有的想当一名教师等等。俗话说:“书是人类的阶梯。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去读书或者是努力读书实现梦想。记得我看过一篇新闻,故事中讲的是一名男孩。从小就喜欢读书。书,是一个温暖、亲切的称和,它如同雨后的太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人爱不释手。男孩为什么会去喜欢读书呢。因为家里很贫穷,父亲早已去世,只能跟母亲相依为命。他想让母亲过的好,母亲告诉他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自从那以后,男孩就刻苦学习,他意识到了,渐渐的喜欢上了读书,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就那样,长大了,成了一名有本事的人。

他说道:“小时后无论是早上还是中午甚至是晚上很晚,无论是家中还是学校,他都会去找时间看书,离不开书。他领会到了读书的乐趣,也领会到了那时还小,不怎么懂事。大了就知道要想实现梦想就要去读书来实现。我想过,为什么古时候人类为什么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一的去学习,去创造,去实现梦想。说大一点他们都是为了繁荣自己的国家,说小一点就是为了实现个人梦想去奋斗。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同的,小时候说的梦想,长大了真的能实现么?答案没有。因为大了,大家都遗忘了。根本实现不了,只有努力读书去实现。想改变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来换来最终的成果,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品茶与读书 篇7

书, 墨香轻飘, 让你明理益智。

读书时喜饮茶,

饮茶时爱读书。

茶水碧绿, 如初春枝头嫩芽;

茶色清澈, 像一块透明翠玉;

茶香袅袅, 似有若无, 妙不可言。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清明茶如蒙学读物, 浅显而少味;

立夏茶如甲骨鼎文, 艰深而晦涩;

谷雨茶有谦谦君子之风,

谷雨茶有翩翩少年之态。

读一本好书,

饮一杯好茶,

交一位好友,

找一个好伴,

人生之乐也!

饮茶时大口倾倒谓之牛饮,

读书时粗枝大叶谓之吞枣;

饮茶时慢斟细酌是品茶,

读书时细嚼慢咽是品书;

饮茶时讲究程序、茶器、水质是艺茶,

读书时讲究环境、心境、圈点是研书。

饮茶饮得全身通泰飘然如仙是茶道,

读书读得全心舒畅视界澄明是书道。

扳到茶壶就喝是过于口喝,

逮到书本就看是打发无聊。

书到用时方恨少,

茶到品时境界高。

泡一杯茗, 目视茶色, 口尝茶味;

营造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

捧一卷书, 目视其行, 口诵其声;

达到超然物外, 情致高洁的仙境。

在书边品茶, 沁人心脾;

在茶边品书, 甘心如饴。

茶道融书道, 道法自然;

茶道融书道, 道道相通。

流华净肌骨,

疏瀹涤心源。

茶之功效。

书之功效。

那清香袅袅的茶,

那泛着青铜之韵的茶,

那笑傲风霜雨雪的茶,

把最嫩的心尖供奉出来,

满山的气节和率直,

一个民族的写真,

心中藏纳了春天和大海。

意中有溪流, 一滴水感知江河;

境中有天地, 一枝叶彻悟山川。

中国茶神形俱致,

从容开阔的境界,

深藏内心的修为,

不停涤荡的修炼。

茶如同君子一般坦荡荡,

茶映衬出国家的精髓,

茶映衬出民族的希望。

座上红炉烹雪,

漫谈禅茶诗酒,

堂前碧叶舒展,

已度过多少春夏秋冬。

一杯茶让你释怀良久,

一本书让你豁然开朗。

茶与书相惺相惜,

曾巩与读书岩 篇8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伯父、父亲均擅长诗文。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曾巩从小便“生而警敏”,读书更是过目不忘。12岁时,他“语已惊人”,连欧阳修都赞赏不已。成年后,曾巩出游四方,访名师,交良友,博学众家之长,形成了言简意赅、温醇典重的文风,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要作家之一。后来,曾巩奉父命回家完婚。成家后,他一边耕种,一边潜心研读,同时指导弟弟曾布、曾牟等勤学苦读。为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曾巩在县城南山腰觅得一个天然岩洞,不久便在此洞内摆案搭榻,与诸弟长年在此习文读书,于是乡人都把曾氏兄弟读书的岩洞称为“读书岩”。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曾巩与弟弟曾布、曾牟同中进士,名惊天下,“读书岩”因此而名声远扬。

读书岩风景秀丽壮观。山岩松柏常青,修竹婀娜,树掩亭洞,红绿相间;读书岩下,盱水东流,白沙碧水,倒映如画;远望军峰山高耸入云,茶园橘海相间;近看九曲回廊,树影婆娑,石径通幽。曾巩曾在诗中动情地写道:喜有山围郭,仍怜水满津。清华闲耳目,潇洒长精神。秀色秋来重,寒声雨后新。宿云当户牖,流月过松筠。北圃分殊境,西湖断俗尘。

由于曾巩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故政绩显著,再加上他又是名垂青史的一代大家。读书岩因此引来了无数的文人骚客怀古抚今,朝拜参瞻。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瞻仰读书岩后,手书“书岩”、“听月”、“墨池”等字,并镌刻于读书岩、洗砚池的石墙上(可惜文革时被毁,现存的“书岩”、“墨池”等字是据后人的摹本重刻)。陆九渊、汤显祖等名家亦纷沓而来,为读书岩留下了“亭上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半墙石岩千秋胜迹,八家遗墨万古勋名”等佳句。

为了使后人更好地瞻仰先贤遗迹,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建昌府训导汪伦扩建读书岩,修读书岩亭,建曾文定公祠(南宋理宗帝追谥曾巩为“文定”,后人就尊称曾巩为曾文定公),以及思贤堂、瓣香亭等,基本上形成了读书岩今天的格局。

在明后的几百年间,读书岩曾六度兴废,到解放时已衰微破败。建国后,读书岩被列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省政府将读书岩修葺一新,

千年名胜在人民手中焕发新彩。1963年,田汉、十世班禅大师等到南丰视察工作时,参观了读书岩。田汉同志即兴赋诗一首:

风雨来寻子固家,插秧农夫劲弥加。

虽然未饫黄金橘,看遍南丰县里花。

不料“文革”浩劫,读书岩的亭祠堂阁均被捣毁,山上的大部分松柏被伐,甚至有人想用炸药炸掉读书岩洞,幸被附近村民的极力保护,才使得“读书岩”免遭劫难。

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1983年,南丰县人民政府又重修读书岩,不仅恢复了“读书岩亭”、“曾文定公祠”等旧制,还新辟了博物馆、“仰风厅”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欣然为“读书岩”题名。重修的“思贤堂”内,设有曾巩生平事迹展、曾巩手稿(或复印件)展,曾氏家族遗物展,以及田汉、萧涤非、舒同等当代名流的诗词书画作品等,形成了以读书岩为中心的曾巩纪念馆。1985年,曾巩纪念馆被定为江西省十大名人纪念馆之后,来读书岩考察、参观的学者、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上一篇:描写小金鱼作文200字下一篇:心理咨询室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