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员计算题解题(共8篇)
施工企业甲是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总承包服务单位,其中消防工程由于甲无消防资质,由甲在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分包给了消防施工单位乙。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要求甲施工单位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甲认为并无必要。没有进行编制。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甲的项目经理李某在现场的巡查过程中不慎摔倒,需要休息半年,甲单位以李某无法继续负责相关工作为由与其解除了劳动合同,李某认为甲单位违反了劳动法相关规定,将甲单位告上法庭。
1、本大型商业综合体工程由()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单项选择题)
A.建设单位 B.政府主管部门 C.施工企业甲 D.施工单位乙
正确答案:C
2、施工单位乙的意外伤害保险由()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单选题)
A.施工企业甲 B.施工单位乙 C.政府主管部门 D.建设单位
正确答案:A
3、施工单位甲必须对本工程的()进行检验,并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多项选择题)
A.建筑设备 B.水泥 C.建筑构配件 D.商品混凝土 E.模板
正确答案:ABCD
4、甲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并没有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判断题)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甲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一直径为16mm的钢筋,经拉伸,测得达到屈服时的荷载为72.5kN,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为108kN。试件标距长度为80mm,拉断后的长度为96mm。
1、该钢筋的屈服点为()lVIPa。(单项选择题)
A.375 B.360 C.420 D.350 正确答案:B
2、该钢筋的抗拉强度为()MPa。(单项选择题)
A.555 B.5306 C.535 D.640 正确答案:C
3、列关于钢材性能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
A.该钢材的伸长率为20% B.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C.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D.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3 E.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33 正确答案:AB
4、该钢筋的屈强比合理。()(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屈强比小的钢材,使用中比较安全可靠,但其利用率低,因此,屈强比也不宜过小。()(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某工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2:4.26,水灰比为0.6,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300媳,实测现场砂含水率为3%,石含水率为1%,采用250L(出料容量)搅拌机进行搅拌。
1、该工程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为()。(单项选择题)
A.1:2.2:4.26 B.1:2.23:4.27 C.1:2.27:4.3 D.1:2.3:4.26 正确答案:C
2、每搅拌一次水泥的用量为()。(单项选择题)
A.300kg B.200kg C.100kg D.75kg 正确答案:D
3、下列关于混凝土配合比说法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
A.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都以水泥的质量为l 3 B.实验室配合比是以骨料为干燥状态为基准进行计算的 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三个基本参数为水胶比、砂率和水泥用量 D.该混凝土的砂率为34%.E.该混凝土每搅拌一次砂的用量为170.0kg 正确答案:ABDE
4、每搅拌一次石的用量为322-7kg()。(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搅拌一次水的用量为45kg。()(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某干砂500g,其筛分结果如下:
1、该砂的细度模数为()。(单项选择题)
A.2.74 B.1.82 C.2.61 D.3.2 正确答案:C
2、中砂的细度模数μf为()。(单项选择题)
A.3.7~3.1 B.3.0~2.3 C.2.2~1.6 D.1.4 正确答案:D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
A.砂按技术要求分为工类、Ⅱ类、Ⅲ类 B.细度模数计算式为:
C.颗粒级配是指砂中不同粒径颗粒搭配的比例情况
D.良好的颗粒级配砂达不到节约水泥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E.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择级配在1区的中砂 正确答案:ABDE
4、该砂属于粗砂。()(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混凝土用砂的要求是尽量采用空隙率小,总表面积大的砂。()(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雨后发现淋雨的女儿墙混凝土已经崩溃,甚至露出了钢筋。淋过雨的混凝土地面也产生了不均匀的体积膨胀,局部地面隆起开裂十分严重。经分析,该现象是由于硅酸盐水泥安定性不良导致。
1、硅酸盐水泥的保质期为()个月。(单项选择题)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2、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是根据规定龄期()划分的。(单项选择题)
A.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B.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 C.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D.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正确答案:A
3、造成硅酸盐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多项选择题)
A.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过多 B.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镁过多 C.水泥熟料中氢氧化钙过多
D.生产水泥时掺石膏过多E.水泥细度较粗 正确答案:ABD
4、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应不大于300m2/kg。()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某单位宿舍楼的内墙使用石灰砂浆抹面。数月后,墙面上出现了许多不规则的网状裂纹。同时在个别部位还发现了部分凸出的放射状裂纹。
1、陈伏是指将石灰膏在储灰坑中存放()d以上。(单项选择题)
A.2 B.7 C.15 D.28 正确答案:C
2、案例中,墙上个别部位还发现了部分凸出的放射状裂纹,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石灰中含有()。(单项选择题)
A.欠火石灰 B.过火石灰 C.石灰石 D.生石灰
正确答案:B
3、下列关于石灰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
A.凝结硬化快 B.耐水性差 C.可塑性好 D.吸湿性差 E.强度低
正确答案:BCE
4、本案例中,墙面出现许多不规则的网状裂纹,其原因是石灰浆中存在大量的游离水,硬化后大量水分蒸发,导致石灰内部毛细管失水收缩,引起显著的体积收缩变形,从而出现开裂。()(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石灰是一种水慢性胶凝材料。()(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重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搅拌站电子秤失灵,产生故障,使减水剂掺量过多,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缓凝现象,长时间不凝结。为保证工程质量,有将近200m3的混凝土采用了人工清除。
1、下列属于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的是()(单项选择题)A.缓凝剂 B.减水剂 C.引气剂 D.泵送剂
正确答案:A
2、下列属于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的是()(单项选择题)
A.缓凝剂 B.早强剂 C.减水剂 D.速凝剂
正确答案:C
3、下列外加剂中具有缓凝作用的有()。(多项选择题)
A.缓凝高效减水剂 B.速凝剂 C.膨胀剂 D.缓凝减水剂 E.缓凝剂
正确答案:ADE
4、所有混凝土外加剂均能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氯盐是很好的防冻组分,可推广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某一施工项目现场,工人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现坍落度过小,工人直接通过加水以增加其流动性。
1、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内聚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产生离析和分层现象的性质称为()。(单项选择题)
A.流动性 B.稳定性 C.保水性 D.黏聚性
正确答案:D
2、混凝土的强度指标中,以()为最大。(单项选择题)
A.抗压 B.抗拉 C.抗弯 D.抗剪
正确答案:A
3、下列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做法,错误的有()。(多项选择题)
A.工人应立即加水以增加其流动性 B.工人可以增大砂率以增加其流动性 C.工人可以增大水灰比以增加其流动性 D.浇筑工应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水泥浆量 E.工人可以减小水灰比以增加其流动性
正确答案:ABCE
4、砂率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石子的质量占砂、石子总质量的百分数。()(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为了保证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易于成型,水灰比不宜过小;为了保证拌合物有良好的黏聚性和保水性,水灰比也不宜过大。()(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息息相关,但由于其材料自身特点和使用环境,使得混凝土存在严重的耐久性问题,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中规定,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级的混凝土称为抗冻混凝土。(单项选择题)
A.F15 BF25 C.F50 D.Fl00 正确答案:C
2、混凝土的抗渗性可用抗渗等级来表示。P8表示最大渗水压力为()MPa。(单项选择题)
A.0.08 B.0.8 C.8 D.80 正确答案:B
3、材料吸水后,将使材料的()提高。(多项选择题)
A.耐久性
B.强度及热导系数 C.密度 D.表观密度 E.导热系势 正确答案:DE
4、混凝土的抗渗性可用渗透系数表示,渗透系数越大,抗渗性能越好。()(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碳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全部是不利。()(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己知一块烧结普通砖的干燥时质量为2487g,浸水饱和后质量为2984g,测定抗压强度时,测得其受压面积为Il5mmX118mm,抗压破坏荷载为260kN。计算该砖的抗压强度(精确至0.lMPa)。
1、该砖的质量吸水率为()。(单项选择题)
A.15.2% B.16.7% C.20.0% D.20.5% 正确答案:C
2、该砖的抗压强度为()MPa。(精确至0.lMPa)(单项选择题)
A.9.4 B.18.4 C.18.8 D.19.2 正确答案:D
3、烧结空心砖的强度等级是按抗压强度划分的,包括()(多项选择题)
A.MU15.0 B.MU10.0 C.MU7.5 D.MU5.0 E.MU2.5 正确答案:BCD
4、尤等品的砖适用于清水墙建筑和墙体装饰,一等品与合格品的砖可用于混水墙建筑()(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1m3的砌体需要512块砖。()(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某一混凝土施工实验室配合比为1:1.80:3.60:0.50,经搅拌后做坍落度试验,测得坍落度值偏低,拟采用增加10%的水泥浆办法调整。
1、调整后的水灰比为()。(单项选择题)
A.0.5 B.0.54 C.0.55 D.0.57 正确答案:A
2、调整后的混凝土砂率为()。(单项选择题)
A.26% B.31% C.33% D.66% 正确答案:C
3、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多项选择题)
A.材料的性质 B.水泥浆量 C.水灰比 D.砂率 E.养护条件
正确答案:ABCD
4、石子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混凝土的保水性大小可用保水率表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3 某工程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如下所示。
1、该工程立面图命名说法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
A.①一⑥轴立面图为南立面图 B.A-C轴立面图为南立面图 C.①一⑥轴立面图为北立面图 D.A-C轴立面图为北立面图
正确答案:D
2、该工程的室内外高差为()。(单项选择题)
A.0.250m B.0.300m C.0.350m D.3,500 正确答案:C
3、详图索引符号中的数字表达的含义有()。(多项选择题)
A.详图所在的图纸编号 B.详图编号 C.详图尺寸 D.轴线编号
正确答案:ABC
4、该工程外墙厚度的是240mm。()(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该工程的散水宽度为600m-m。()(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以下是工程图常用图例符号,请结合各符号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1、建筑施工图中用于的标注标高的图例为()(单项选择题)
A.② B.③ C.④ D.⑤ 正确答案:D
2、图例①的含义表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题)
A.这种表示方法叫作详图索引标志 B.图中圆圈中的“分子”数“5”表示详图的编号
C.图中圆圈中的“分子”数“5"表示画详图的那张图纸的编号 D.图中圆圈中的“分母”数“3”表示画详图的那张图纸的编号
正确答案:C
3、上述图例符号中能够表达建筑物方位的图例有()。(多项选择题)
A.① B.② C.③ D.④ E.⑤
正确答案:BCDE
4、完全对称的构件图,可在构件中心线上画上工程图例对称符号⑤。()(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既能表达风向,又能表示建筑物朝向的工程图例④称风玫瑰图。()(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16 识读下列房屋建筑施工图并回答问题。
1、通过阅读,本图名称是()(单项选择题)
A.建筑平面图 B.建筑总平面图 C.施工平面布置图 D.建筑立面图
正确答案:B
2、以上图示采用()投影法绘制。(单项选择题)
A.正 B.轴侧 C.斜 D.中心
正确答案:A
3、通过阅读,图示反映出的内容正确的选项包括()。(多项选择题)
A.2幢新建建筑物
B.1幢拆除建筑物 C.1幢计划拟建建筑 D.周围道路 E.测量坐标X/Y 正确答案:ACDE
4、图中拟建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为23.05-22.30=0.75m。()(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本建筑物所在地形图反映的室外地面绝对标高是23-05m。()(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观察下图并结合制图标准相关规定,回答绘制建筑平面图的相关问题。
1、假想用一个水平剖切平面沿底层门窗洞口切开后得到的平面图,称为()。(单项选择题)
A.建筑平面图 B.标准层平面图 C.施工平面图 D.底层平面图
正确答案:B
2、层平面图的朝向一般用()图例表达。(单项选择题)
A.详图符号 B.索引符号 C.指北针 D.对称符号
正确答案:C
3、绘制建筑平面图时,图上反映的主要内容有()。(多项选择题)A.屋顶坡度 B.门窗位置 C.房间位置
D.楼梯、走道平面布置 E.墙柱
正确答案:BD
4、底层室内地面标注的标高均为相对标高。()(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绘制建筑剖面图的剖切符号及编号在建筑总平面图上表示。()(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识读图形,根据房屋建筑施工图的形成规律回答问题:
1、房屋建筑施工图一般在H面上作((单项选择题)
A.立面图 B.剖面图 C.测绘图 D.平面图
正确答案:A
2、房屋正面投影图中能反映形体的()尺寸。(单项选择题)
A.宽和长 B.宽和高 C.长和高 D.长宽高
正确答案:B
3、在三面投影体系中,房屋的V和W面的投影遵循()原则。(多项选择题)
A.长对正 B.高平齐 C.宽相等 D.长宽等 E高宽等
正确答案:AB
4、房屋建筑施工图中的各图样用正投影法绘制。()(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由于房屋形体较大,施工图一般都用较大的比例绘制。()(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0 某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图如图所示,保护层厚为25mm,钢筋弯起角度均为45°。
1、②号钢筋的计算简图为()。A.A B.B C.C D.D 正确答案:A
2、③号钢筋的直段长度为()。
A.4505mm B.4650mm C.4750mm D.6000mm 正确答案:B
3、③号钢筋的斜段长度为()。
A.1804mm B.1838mm C.1910mm D.1980mm 正确答案:B
4、③号钢筋的下料长度为()。
A.6000mm B.6488mm C.6738mm D.6698mm 正确答案:D
5、④号钢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为()。
A.3d B.5d C.10d D.100mm 正确答案:C 某地新建住宅小区,全部为砖混楼,建筑层数3-6层,部分为砖基础,部分为砌,石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拟采用现场拌制砂浆,砂浆配合比由当地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现场机械搅拌。
1、大放脚有等高式和间隔式。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及一皮砖,轮流两边各收进()砖长。(单选题)A.1/4 B.1/2 C.3/4 D.1 正确答案:A 2、7月中旬砌筑施工时,某日气温最高达到32℃,按相关规范水泥砂浆应在()h内使用完毕。(多选题)
A.1.5 B.2 C.2.5 D.3 正确答案:B
3、以下关于砖石基础的特点描述中正确的有()。(多选题)
A.抗压性能好 B.整体性能好 C.抗拉、抗剪性能差 D.施工简便、材料易得 E.造价较低
正确答案:ACDE
4、以下关于砌筑施工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皮数杆间距为20~25m,转角处均应设立 B.砌体砂浆的取样频率为每250m³砌体取样一组 C.常温施工时,砌筑前1d应将砖、石浇水湿润透
D.砖基础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E.砖基础最下面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正确答案:BDE
5、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是材料员的岗位职责。(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间距9m,楼盖为梁板结构。第三层楼板施工当天气温为35℃,没有雨。施工单位制定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商品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采用木模板,由木工制作好后直接拼装。其施工过程如下:模板安装用具有足够强度和风度的钢管做支撑,模板拼接整齐、严密。楼面模板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整体在同一个平面上,不存在凹凸不平的问题。钢筋绑扎符合规范要求。但是,施工现场没有设计图纸上按最小筋率要求的HPB300钢筋(Φ12@200),需要用其他钢筋代替。施工单位,经与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决定用HRB335的钢筋代替,按等强度折算后为Φ12@250,以保证整体受力不变。钢筋验收后,将木模板中的垃圾清理干净,就开始浇筑混凝土。浇筑前首先根据要求取足够的试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之后开始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10d后经试验室试验,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起过了75%,施工单位决定拆除模板。拆模后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在梁的中部、雨篷外边缘、楼梯等处采用局部临时支撑。拆模后发现:(1)梁板挠度过大,超过了规范的要求;(2)混凝土局部有蜂窝、麻面现象,个别部位形成空洞;(3)楼面混凝土局部有开裂现象。
1、对跨度为9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进,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单选题)
A.1/1000~3/1000 B.3/1000~5/1000 C.2/100~3/100 D.3/100~5/100 正确答案:A
2、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应按钢筋代换前后()想先的原则进行代换。(单选题)
A.强度 B.刚度 C.面积 D.根数
正确答案:C
3、钢筋代换时,应征得()的同意,相应费用按有关合同规定并办理相应手续。(单选题)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D.加工单位
正确答案:C
4、对于跨度为9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为()。(单选题)
A.25 B.50 C.75 D.100 正确答案:D
5、参与编制材料、设备配置计划是材料员的岗位职责。(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工程设计未注明吊顶起拱高度、主龙骨和吊杆固定的安装间距。在施工中,对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抹灰采用加强网防止开裂;饰面板(砖)采用湿作业法施工。工程完工后;依据《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进行了验收。
1、客厅吊顶工程安装主龙骨时,应按()mm起拱。(单项选择题)
A.9~27 B.12~36 C.18~42 D.24~48 正确答案:A
2、本工程轻钢龙骨主龙骨的安装间距宜为()mm。(单项选择题)
A.1000 B1300 C.1500 D.1800 正确答案:A
3、本工程防止开裂的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最小不应小于()mm。(单项选择题)
A.50 B.l00 C.150 D.200 正确答案:B
4、饰面板(砖)采用湿作业法施工时,应进行防碱背涂处理的是()。(单项选择题)
A.人造石材 B.抛光砖 C.天然石材 D.陶瓷锦砖
正确答案:C
5、本工程墙、地饰面使用天然花岗岩石材或瓷质砖的面积大于()m2时,应对不同产品、不同批次材料分别进行放射性指标复验。(单项选择题)
A.100 B.150 C.200 D.300 正确答案:C 某公司承接国际公寓工程,该工程总面积约30000㎡,地下2层,地上12层,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刀墙结构,结构跨度大,形式复杂。该工程的业主已委托该市某甲级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监理单位要求该施工企业开工前编制好该工程施工质量计划,做好质量预控工作。
1、施工项目质量计划由()组织有关人员编制。A.项目总监 B.项目经理 C.企业负责人 D.项目技术负责人
正确答案:B
2、施工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有()。
A.人 B.材料 C.机械设备 D.环境 E.工艺方法
正确答案:ABCDE
3、质量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可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通常采用PDCA循环方法。PDCA分为四个阶段,即()。
A.计划 B.执行 C.检查 D.总结 E.处置
正确答案:ABCE
4、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包括了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7
5、把质量管理各方面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个责任主体、每个部门、每个工作岗位,以便使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检查有考核。要将质量责任制与经济利益有机结合,把质量责任作为经济考核的主要内容。这是指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中的()。
A.分层次规划原则 B.总目标分解原则 C.质量责任制原则 D.系统有效性原则
正确答案:C 某住宅项目包含A.B两栋相同的住宅建筑。总建筑面积86000㎡。施工时分为A.B两个施工区,项目经理下分设2名栋号经理,每人负责一个分区,每个分区又安排了一名专职安全员。为组织好施工,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应的施工方案,并对特殊作业人员提出了要求。在施工时,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经理认为,由栋号经理负责每个栋号的安全生产,自己就可以不问安全的事了。事件二,施工过程检查发现,有1名正在进行焊接作业的焊工,持有电焊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事件三,起重吊装时,有一名具有起重作业特种作业证书的起重工,因病休养8个月刚刚上班,正赶上大型设备安装,项目经理安排其负责设备吊装作业。
1、施工单位的()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现场的安全施工负总责。(单项选择题)
A.项目负责人 B.技术负责人 C.安全员 D.栋号经理
正确答案:A
2、)以下()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多项选择题)
A.电工
B.超重机械安装拆卸工 C.架子工
D.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 E.钢筋工 正确答案:ABCD
3、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活动中,从事可能对()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作业的人员。(多项选择题)
A.社会环境 B.本人 C.公民 D.他人 E.周围设备设施
正确答案:BDE
4、事件三中的起重工持有起重作业的特种作业证书,所以本项目施工中其承担起重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项目经理已经安排了栋号经理管理安全工作,就可以不对单栋建筑的安全负责。()(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某单位承建一工业厂房工程的施工建设任务,根据要求编制了该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按计划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提出对原设计方案变更,由于工程变更,使施工进度未能按原计划执行。
1、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因素有()。
A.人的干扰因素
B.材料、机具、设备干扰因素 C.地基干扰因素 D.资金干扰因素 E.环境干扰因素
正确答案:ABCDE
2、进度控制的措施包括()。A.组织施工 B.技术措施 C.经济措施 D.风险措施 E.合同措施
正确答案:ABCE
3、建立进度控制小组,将进度控制任务落实到个人;建立进度报告制度和进度信息沟通网络是进度控制措施中的()。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经济措施 D.合同措施
正确答案:A
4、对工期缩短给予奖励;对应急赶工给予优厚的赶工费;对拖延工期给予罚款.收赔偿金是进度控制措施中的()。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经济措施 D.合同措施
正确答案:C
5、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采用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的方法,以应急检查为主,定期检查为辅,对进度实施跟踪控制。()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宾馆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4层单体3幢和六层单体1幢,为组织好施工,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该项目的资源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1、资源管理应以()为目的。(多项选择题)
A.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B.资源使用最高化 C.动态控制 D.成本节约 E.资源使用集中化
正确答案:ACD
2、施工项目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多项选择题)
A.人力资源管理 B.材料管理 C.机械设备管理 D.风险管理 E.资金管理
正确答案:ABCE
3、施工中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即将资源进行适时、适量的优化配置,按比例配置资源并投入到施工生产中去,以满足需要。()(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包括()。(单项选择题)
A.企业固定工 B.临时工 C.供应商送货工 D.合同工
正确答案:C
5、施工项目的机械设备管理主要是指作为大型工具使用的大、中型设备,小型机械不在范围之内。()(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某建筑公司是广东省一家中型国有建筑企业。公司管理层基本上都是广州本地人,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作为一线的建筑工人,大部分来自原广州郊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民(随着城市的扩建,也转变成为“市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呈现勃勃生机,各行各业日益发展。广东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建筑业更是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在这种大好形势之下,该公司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承担了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项目,逐渐成为广东建筑企业的排头兵。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力资源泛指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在项目管理中包括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和参加作业的各种工人。()(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项目中人力资源的使用,关键在()。从劳动者个人的需要和行为科学的观点出发,责任权力相结合,采取激励措施,并在使用中重视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多选题)
A.明确责任
B.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C.提高工作效率
D.不断获取项目所需人员
E.将其整合到项目组织之中,使之与项目团队融为一体
正确答案:ABC
3、项目资源管理的最根本意义在于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4、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动态管理。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外在规律,有效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种资源,使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负责项目材料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标准是材料员的岗位职责。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如图所示的起重机平面简图,A端为止推轴承,B端为向心轴承,其自重为P1=40kN,起吊重物的重量为P2=lOOkN,试求A.B端的约束力。
1、图中水平杆件受力处于()状态。(单项选择题)
A.受拉 B.受压 C.内力为零 D.不确定
正确答案:A
2、FNB=()(单项选择题)
A.120kN B.-120kN
C.60kN D.-60kN 正确答案:B
3、FAx=()(单项选择题)
A.120kN B.-120kN C.60kN D.-60kN 正确答案:A
4、FAY=()(单项选择题)
A.120kN B.-120kN C.140kN D.-140kN 正确答案:C
5、桁架内力计算前应进行如下假设:(多项选择题)
A.桁架的节点是铰接 B.符合静力平衡条件
C.每个杆件的轴线通过铰的中心 D.,每个杆件的轴线是直线 E。荷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节点上 正确答案:ACDE 34 根据图示梁受力简图,1、支座反力FAX=()。(单项选择题)
A.0kN B.45kN C.30kN D.lOkN 正确答案:A
2、支座反力FAY=()。(单项选择题)
A.0kN B.37.5kN C.45kN D.30kN 正确答案:C
3、支座反力FBY=()。(单项选择题)
A.0kN B.37.5kN C.45kN
D.30kN 正确答案:D
4、C点弯矩Mc=()。(单项选择题)
A.30kN B.—300kN C.45kN D.-45kN 正确答案:C
5、根据多余约束情况,几何不变体系分为()。(多项选择题)
A.约束平衡结构 B.静定结构 C.超静定结构 D.超约束结构 E.稳定结构
正确答案:BC 某两坡坡屋顶剖面如图所示,已知该坡屋顶内的空间设计可利用,平行于屋脊方向的外墙的结构外边线长度为40m,且外墙无保温层。结合《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回答并计算下列问题:
1、根据《清单工程量计算规范》规定,以“㎡”为单位,应保留小数点后(数字。(单项选择题)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正确答案:B
2、单层建筑物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不足()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单项选择题)
A.1.20m B.1.40m C.1.60m D.1.80m 正确答案:A
3、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当设计加以利用时。()超过()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多项选择题)
A.净高 B.层高 C.2.00m D.2.10m E.2.20m 正确答案:AD
4、坡屋顶内空间利用时,净高为1.2~2.1m的部位计算一半建筑面积。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该两坡坡屋顶建筑面积为l80㎡。()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某建筑工程编制招标控制价。已知工程设备费为0,分部分项工程费400万元,单价措施项目费32万元,总价措施项目费18万元,暂列金额10万元,暂估材料15万元,专业工程暂估价20万元,总承包服务费2万元,计日工为0;根据背景资料,回答并计算下列问题:
1、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工程,对于投标人来说施工图预算表现为()(单项选择题)
A.投标报价 B.招标控制价 C.设计概算 D.合同价
正确答案:A
2、实衙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招标工程,对于招标人来说施工图预算表现为()
A.投标报价 B.招标控制价 C.设计概算 D.合同价
正确答案:B
3、工程造价中其他工程费包括的内容有()。(多项选择题)
A.暂列金额 B.总承包服务费 C.计日工 D.工程设备费 E.专业工程暂估价
正确答案:ABCE
4、工程量清单项目编码,应采用十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计工日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发包人提出的施工图纸以外的零星项目或工作)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某工程建筑面积35000㎡,建筑高度115m,为36层现浇框架一剪力墙前结构,地下2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由某市建筑公司总承包,工程于2010年2月18日开工。工程开工后,由项目经理部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施工项目质量计划,要求材料员做好现场材料管理工作。现场材料人员接到材料进场的预报后,做了以下准备工作:①检查现场施工便道有无障碍及平整畅通;②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场地平面布置图的要求,选择好堆料场地,要求平整、没有积水;③必须进现场临时仓库的材料,按照“轻物上架,重物近门,取用方便”的原则,准备好库位,防潮、防霉材料要事先铺好垫板,易燃易爆材料一定要准备好危险品仓库;④夜间进料,要准备好照明设备,在道路两侧及堆料场地,都有足够的亮度,以保证安全生产;⑤准备好装卸设备、计量设备、遮盖设备等。
1、水泥进场时,应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工作。()判断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2、材料员对水泥资料验收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水泥进场时检查水泥出厂质量证明(3d强度报告)
B.查看包装纸袋上的标识、强度报告单、供货单和采购计划上的品种规格是否一致 C.散装水泥应有出厂的计量磅单 D.散装水泥不需要有出厂的计量磅单
正确答案:D
3、材料员对水泥资料验收质量验收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查看水泥包装是否有破损,清点破损数量是否超标 B.用手触摸水泥袋或查看破损水泥是否有结块
C.检查水泥袋上的出厂编号是否和发货单据一致,出厂日期是否在100d以内 D.遇有两个供应商同时到货时,应详细验收,分别堆码,防止品种不同而混用 E.通知试验人员取样送检,督促供方提供7d强度报告 正确答案:CE
4、砌块验收正确的是()。
A.砌块数量验收一人参与
B.一般实行抽几车点数,点数时应注意堆码是否紧凑、整齐 C.砌块数量验收不可以重新堆码记数
D.验收后填制《材料进场计量检测原始记录表》,每月至少办理收料一次
正确答案:D
5、砂石料均为露天存放,存放场地要砌筑围护墙,地面必须硬化;若同时存放砂和石,砂石之间必须砌筑高度不低于1m的隔墙。()判断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某工程为20层办公楼,首层为大堂和会议用房,2层为出租用房,3层为待租用房,4层以上为办公用房。建筑主体已建成,工程进入装修阶段;合同装饰范围为:办公、首层全部进行装饰、待租用房只进行隔墙、门安装和公共部分(包括走道)的施工;出租用房由租赁单位自行装修。该工程结构、初装修、水、电已施工完成,通过竣工验收,并完成了备案。因施工需要搭设了临时建筑,为了降低成本,就地取材,用木板搭设工人宿舍;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1、如果场地比较紧张,由你来布置库房和现场临时办公室,你认为应该布置在()层。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2、为了加速周转,减少资金占用,脚手架料采取租赁管理办法,实效甚好。()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3、该施工现场搭设临时建筑如搭建木板房时,有()要求。
A.必须支搭时,不需经消防监督机关批准 B.高压线下不准搭设木板临时建筑
C.木板临时建筑的周围应防火,疏散道路畅通,基地平整干净 D.木板临时建筑应按工地场地布局图和临时建筑平面图建造 E.木板临时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正确答案:BCD
4、对于装饰装修工程,下列()不符合施工现场对易燃易爆材料安全管理要求。
A.油漆、涂料、稀料必须集中存放
B.设专人管理并远离施工现场,远离火源、配电箱、开关箱柜 C.油漆涂料施工现场可以动用电气焊等明火作业 D.应增加施工现场空气对流及有害有毒气体的排放 正确答案:C
5、按工具使用方式和保管范围工具分()。
A.个人随手工具 B.班组共用工具 C.消耗性工具 D.专用工具 E.通用工具
正确答案:AB 施工现场的施工工具不仅品种多,而且用量大。建筑企业的工具消耗,一般约占工程造价的2%,因此,搞好工具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很重要。
1、下列()不属于工具管理的主要任务。
A.及时、齐备地向施工班组提供优良、适用的工具
B.推广和采用淘汰落后的工具,保证施工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C.采取有效地管理办法,加速工具的周转,延长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具效能 D.做好工具的收、发、保管和维护、维修工作
正确答案:B
2、()按工具费定额发出的工具,要根据品种、规格、数量、金额和发出日期登记入账,以便考核班组执行工具费定额的情况。
A.储存管理 B.登记管理 C.发放管理 D.使用管理
正确答案:C
3、企业对生产工具实行租赁的管理时不需要进行()工作。
A.建立正式的工具租赁机构,确定租赁工具的品种范围 B.测算租赁单价
C.工具出租者和使用者签订租赁协议
D.班组不需要设置专人办理租用、退租和赔偿事宜
正确答案:D
4、使用期或价值低于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称为低值易耗工具,下列()完全属于低值易耗工具。
A.手电钻、灰槽、苫布、搬子、灰桶 B.手电钻、灰槽、水准仪、搬子、灰桶 C.手电钻、千斤顶、苫布、搬子、灰桶 D.手电钻、灰槽、苫布、扫帚、灰桶
正确答案:A
5、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管理上对于单位价值很低、易耗的手套、肥皂、口罩等采取()形式为主。
A.全额摊销 B.分次摊销 C.一次列销 D.多次摊销
正确答案:C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地方出台了许多建筑材料规范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2,月28日公布了《钢混: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第第1号修改单,将标准里有关HPHPB235内容删除,且相关内容由HPB300替代。问题:
1、标准的制定和类型按使用范围划分为()。(多项选择题)
A.推荐性标准 B.强制性标准 C.国际标准 D.国内标准 E.国家标准
正确答案:CD
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属于()(单项选择题)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企业标准 D.地方标准
正确答案:A
3、标准代号GB属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标准。()(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推荐性标准用代号“()”表示。(单项选择题)
A.JC BHG C.GB D.GB/T 正确答案:D
5、QB-CNCECJ010104-2004中,()为代表发布顺序号。(单项选择题)
A.QB
B.CNCEC C.J010104 D.2004 正确答案:C 2011年8月5日,某公司购得直径10mm的HR33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21t,运至现场后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三根钢筋,每根长1m,其中一根留样,两根送检进行拉伸检验。8月12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判定拉伸检验不合格。问题:
1、抽样的目的是从被抽取样品单位的分析、研究结果来估计和推断全部样品特性。()(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抽样一般程序的第一步为()。(单项选择题)
A.制定抽样框 B.制定抽样方案 C.界定抽样总体 D.预估样本质量
正确答案:C
3、抽样设计在进行过程中要遵循()原则。(多项选择题)
A.全面性 B.目的性 C.可测性 D,可行性 E.经济性
正确答案:BCDE
4、热轧钢筋组批规则要求()为一批。(多项选择题)
A.同一牌号
B.同一炉罐号 C.同一使用部位 D.同一规格 E.同一交货状态
正确答案:ABDE
5、热轧钢筋每个检验批不超过()t。(单项选择题)
A.10 B.30 C.60 D.100 正确答案:C 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参建一幢住宅楼工程,2012年3月10日,对基础及主体工程中所用中砂采用见证取样,取样数量80kg,取样地点为施工现场,取样方法为随取随送,由监理单位进行封样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1、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是指在()见证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有关建筑材料进行现场取样或制作试件。(多项选择题)
A.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 C.监理单位 D.供货单位
E.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BC
2、()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多项选择题)
A.见证人员 B.施工人员 C.项目经理 D.监理员
E.取样人员
正确答案:AE
3、建筑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三方试验室。()(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4、见证人员只要能通过业主授权就可以从事见证工作,但只能承担所授权工程的见证工作。()(判断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5、以下哪些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多项选择题)
A.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A.正确
B.错误屋面使用的防水材料
C.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D.内墙面粉刷所用石灰
E.用于非承重墙的混凝土小型砌块
正确答案:ABC 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强度等级为C25,结构实体检验留置的同条件养护试块为10组,试块取样、试压等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各组试块的强度代表值分别为(MPa).23.5,20.6,26.5,25.4,23.8,25.3,24.5,27.1,23.2,22.3。计算并评定(λ1=1.7;λ2=0.90)
1、求平均值mfcu=()。(单项选择题)
A.24.2 B.23.2 C.25.2 D.26.2
正确答案:A
2、求最小值fcu,min=()。(单项选择题)
A.20.6 B.23.2 C.23.25 D.23.8 正确答案:A
3、标准差Sfcu=()。(单项选择题)
A.1.852 B.1.962 C.2.226 D.2.325 正确答案:B
4、适用公式:平均值:()(单项选择题)
A.mfcu-λ1Sfcu≥0.9fcu,k B.mfcu×1.1—λ1Sfcu≥0.9fcu,k C.mfc≥1.15fcu,k
uD.mfcu×1.05≥λ2fcu,k
正确答案:B
5、综合评定该工程的混凝土强度为()。
A.合格 B.不合格
正确答案:A 建筑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说到底就是项目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将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在一定时间内变成实物,其管理的目的是保质保量将建成的建筑物如期交给建设方。通过学习安全生产有关法律知识,应将安全生产理论运用到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中。
1、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多项选择题)
A.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B.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 C.管理具有一定的任务和职能 D.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E.管理的本质是提高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ABCD
2、管理包括()等基本要素。(多项选择题)
A.管理的主体 B.管理的客体
C.管理的手段及管理的方式方法 D.管理的意义 E.管理的目的
正确答案:ABCE
3、管理的本质是()(单项选择题)
A.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B.创新
C.处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D.处理上级和下级关系
正确答案:B
4、安全生产中有关管理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有()。(单项选择题)
A。每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应该创新
B.网上下载新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挂出来是管理创新的具体表现
C.许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资料的内容相同或相近是管理基本特征的表现 D.施工现场管理没有创新就不能称之为管理 正确答案:A
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安全管理人员。()(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原则。只有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认真领会和应用各项原则,才能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更应熟悉和掌握有关安全生产中材料的各项原则。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这是企业各级领导(包括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等)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正确为A,错误为B)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2、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原则的含义是()(多项选择题)
A.企业所有员工均应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B.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C.农民工、临时工也要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D.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E.安全生严管理人员(俗称“三类人员”)的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培训应每3年进行一次 正确答案:ABCD
3、“三不伤害”原则正确理解是()。(多项选择题)
A.建筑业的许多伤害是自己伤害自己,因此要强调“不伤害自己”
B“三不伤害”原则正确表述顺序是“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 C.“三不伤害”原则正确表述顺序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D.“三不伤害”原则正确表述顺序是“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 E.“三不伤害”原则正确表述顺序是“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 正确答案:AC
4、“四不放过”原则不包括(。(单项选择题)
A.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B.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C.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D.没有经济处罚不放过
正确答案:D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项选择题)
A.“五同时”原则是指安全生产检查中同时要关注质量、进度、效益、卫生和环境等五个方面
B.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经营工作等项活动中,有关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自始至终地参加这五个工作环节,且有发言权和否定权
c.企业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经营工作的的同时应开展安全工作
D.企业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
正确答案:A 材料员是施工项目部极其重要的岗位,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质量,作为材料管理人员,必须清楚材料的性能、检测;材料、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未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的,责令限期改正。()(单项选择题)
A.处于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B.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C.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D.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正确答案:C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工程监故隐患未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者暂时停止施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单项选择题)
一、“八字方针”过好物理审题关
审题不过关是制约很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 我建议在审题时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1.“眼看”是前提。
眼看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 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 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 搞清含义。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物理条件, 特别是一些隐含的物理条件,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眼看”时不要急于求解, 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 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 是解题之大忌。“眼看”过程中, 边思索、便联想, 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 正确还原各种模型, 找准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2.“嘴读”是内化。
“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 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 这是一个物理信息内化的过程, 它能解决漏看、错看等问题。例如, 平时学习中, 成绩较好的学生, 拿到一道题目, 不管是难还是易, 他都会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小声读或默读, 特别是遇到一道陌生的题目, 他会更加兴奋, 认真、仔细地去完成。逐字逐句研究, 把做出一道难题看成一种快乐;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不然, 看见难题有畏惧感, 脑中“我做不出”的意念缠住了做题的思维, 这时可通过“嘴读”的方法寻找一些灵感解决问题。
3.“手画”是方法。
“手画”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草图和变化的过程。草画图形, 搞清物理过程, 还原物理模型, 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 这是解决中很重要的一环, 也是解题突破口。搞清物理过程必须认真审题, 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象、分析、判断, 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图景, 使物理过程更为直观。
4.“脑思”是关键。
“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 准确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 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目, 一般不会太难, 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 但这时切忌掉以轻心, 因为这些题看似简单, 但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 一不留意就会掉入陷阱。遇到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题型或一时无从下手的难题, 千万不要认定自己一定做不出来。最要不得的是, 遇到一道难题, 看了几眼, 做不下去, 就看下一道;刚有了思路, 却又放弃, 去想下一道, 如此反反复复, 俩道题一道也做不出来, 可时间却又所剩无几, 又担心前面的题目会做错, 又转而检查前面的题目, 结果两大题没完成, 前面的答案又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这样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遇到难题, 不必吓得不敢下手, 从简单的方面考虑, 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 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即使得不到最终答案, 也会获得步骤分。实在做不出来, 也不要勉强自己, 影响全卷的答题。
因此, 考生在答题时, 应该在认真、快速读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个题目所涉及的范围, 用到哪些知识和规律, 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等等。在对问题进行快速诊断, 大致把握解题方向的前提下, 再动笔解答。
二、“三部曲”规范程序化解题
解物理计算题时, 要求在平时的计算训练中, 注意规范化解题, 按照自己的思维程序表达。一般来说, 物理计算题评分时, 有列式分和求解分, 我们可按照“三部曲”来规范计算题的解题过程。
1. 必要的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能反映解题思路, 展示思维过程。写文字说明时, 要根据题意, 弄清哪些文字必要、需要写, 哪些不必要、可以忽略, 做到详略得当, 言简意赅。必要的文字说明, 有以下几项:
(1) 指出研究对象;
(2) 设定字母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 使用恰当的连词或连接语言;
(4) 叙述一些重要的物理状态;
(5) 描述重要的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
(6) 叙述所运用的具体的物理规律;
(7) 揭露隐含条件。
写文字说明要防止俩种倾向:一是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够完整, 缺乏内在的逻辑;二是啰唆, 分不清必要与不必要。
2. 写出物理公式。
写方程式是应用规律, 由已知推演到未知。因此方程式要按照原始公式、应用式、重要的演算式、结论式的顺序, 清晰简洁地展出。写方程式也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开始写出的方程式是演算步骤中的式子, 而不是原始公式或应用式。
3. 代入数据写出中药的演算过程, 并得出最后的答案。
在列好相关物理公式的基础上, 就要寻找物理情景中出现的数据, 并代入公式, 并简练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 得出最后的解答, 写上单位, 并做好适当的说明。如果是纯字母的题目, 一定要检查最后的答案中出现的字母是不是已知的字母。
解答物理计算题一般要经历审题、物理过程分析、选准物理规律简洁表达三个过程,同时还应增强得分意识和分析讨论判断意识.以下从这五个方面谈谈高中物理计算题的解题策略.
一、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审题的过程就是认真读题、分析题意、收集题目信息的过程.审题不过关是许多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一些学生往往见到计算题不知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其原因常常是不知道怎样去审题.我建议在审题时努力做到以下六个字:“眼看”“手画”“脑思”.
1.“眼看”是前提.
“眼看”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方法,一定要全面、细心.在读题时不仅要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性条件,更要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它们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描述,或是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
高考物理计算题之所以较难,不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往往使考生们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这也正考查了考生思维的深刻程度,这些隐含条件往往隐含在关键的词语之中、题目的附图之中、所设的物理模型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之中和题目的所求之中.因此,必须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题目附图,多角度地收集题目中的信息,绝不轻易放过每个细节,并借助联想和理论分析,挖掘并转化隐含条件.有些隐含条件隐蔽得并不深,挖掘起来很容易,如题目中说“光滑平面”,就表示“摩擦可忽略不计”;题目中说“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藏较深或不常见到,挖掘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2.“手画”是方法.
“手画”就是针对题述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画一些必要的简图,然后借助简图分析这些状态和过程的特点,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和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可以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
3.“脑思”是关键.
“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全面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个题目的条件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必然联系,这些联系就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关系来解题要根据这些关系和题中所述的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关系和题中所述过程遵循的那个物理规律相对应,有的对应关系十分隐蔽,需要认真分析和揭示,有的对应关系可能有多种,就会出现解法有多种.
【例1】如图1所示,绳长为L=1.8m,其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系一质量为1kg的小球,现将小球举到绳的上端悬点处由静止释放.若天花板距地面高为h=3.6m,小球经t=1.2s落地,求小球拉断绳所做的功.(设绳被拉断的时间不计,g取10m/s2)
解析:首先要将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分析清楚.本题共包括三个过程(如图2):第一个过程,球由静止下落至绳刚刚被拉直,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第二个过程,球将绳拉断,小球克服拉力做功;第三个过程:绳断后小球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下抛.
根据上述的过程分析,我们可以分别进行具体的定量计算:
第一个过程: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为L=1.8m,可知其下落的时间为t1=■=0.6s,在绳刚刚被拉直时,小球运动的速度为v1=gt=6m/s.
第二个过程:小球的初速度为v1,拉断绳后的末速度未知,设为v2,据题意知,此过程的时间不计.
第三个过程:小球以初速度v2做竖直下抛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3=t-t1=0.6s,位移为s=h-L=1.8m.由此可根据s=v2t+■gt2求出小球在第三个过程的初速度(即第二个过程的末速度),解得v2=0.由于在第二个过程中小球的初速度为v1=6m/s,末速度v2=0,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因拉断绳的时间不计,故可不考虑拉断绳的过程中小球的位移大小,因此只有绳的拉力对球做功,据动能定理有W绳=■mv22-■mv12,解得W绳=-18J,即绳对小球做负功.所以小球拉断绳所做的功为18J.
点评:审题就是通过审阅题文和题图,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过程,想象物理图景,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活动.
二、把握阶段性、联系性、规律性,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
物理计算题是由简单的物理过程、简单的物理知识叠加而成的,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途径.近几年高考物理计算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学生普遍感觉有一定难度.其实只要有了分析综合题的正确方法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好这类题也不是难事.在分析时要注意物理过程的阶段性、联系性与规律性.阶段性——将题目涉及的整个过程恰当地划分为若干阶段;联系性——找出各个阶段之间由什么物理量联系,以及各个阶段的连接点,比如“速度”这个物理量一般不发生突变,它既是上一阶段的末速度,又是下一阶段的初速度;规律性——明确每个阶段分别遵循什么物理规律.因此只要对物理过程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列出相关式子,就可以使问题得解.
【例2】下面是一物理演示实验,它显示:图3中自由下落的A和B经反弹后,B能上升到比初位置高得多的地方.A是某种材料做成的实心球,质量m1=0.28kg,其顶部的凹坑中插着质量m2=0.1kg的木棍B,B只是松松地插在凹坑中,其下端与坑底之间有小空隙.将此装置从A下端离地板的高度H=1.25m处由静止释放,实验中,A触地后在极短时间内反弹,且其速度大小不变;接着木棍B脱离球A开始上升,而球A恰好停留在地板上.求木棍B上升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10m/s2.
解析:此题是一个多物理过程的问题(如图4),包含如下物理过程:
第一:由①到②的过程,球和棍一起自由落体.可解得v1=■
第二:由②到③的过程,棍运动状态不变(来不及改变),球与地面作用后速度变为等大、反向.
第三:由③到④的过程,球与棍相互作用,内力远大于外力,因此沿竖直方向动量守恒.
作用后,球静止,棍以v3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 m1v1-m2v1=m2v3.
第四:由④到⑤的过程,棍竖直上抛.令h表示B上升的高度,有:h=■=4.05 m.
点评:每一道物理题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而解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弄清全部的物理过程,勾画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图景.
三、选准对象、状态、过程、规律,培养学生简洁表达能力
高考《考试大纲》中有这样的表述:在“理解能力”中有“理解所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在“推理能力”中有“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些都是考纲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物理题的解答书写与答题格式,在高考试卷上也有明确的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计算题简洁表达就是要说清三要素:对象、状态(或过程)、规律.如下例中,每一步的解答都包含了这三要素.
【例3】如图5所示,MN、PQ两平行光滑水平导轨分别与半径r=0.5m的相同竖直半圆导轨在N、Q端平滑连接,M、P端连接定值电阻R,质量M=2kg的cd绝缘杆垂直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在其右侧至N、Q端的区域内充满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现有质量m=1kg的ab金属杆以初速度v0=12m/s水平向右与cd绝缘杆发生正碰后,进入磁场并最终未滑出,cd绝缘杆则恰好能通过半圆导轨最高点,不计其它电阻和摩擦,ab金属杆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取g=10m/s2,求:
(1)cd绝缘杆通过半圆导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v;
(2)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
解析:(1)cd(对象)通过半圆导轨最高点(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规律)
Mg=M■,解得: v=■m/s.
(2)碰撞后cd(对象)滑至最高点的过程(过程),由动能定理(规律)
-Mg·2r= ■Mv2- ■Mv22,解得v2=5m/s.
两杆(对象)碰撞过程(过程),由动量守恒(规律)
mv0=mv1+Mv2,解得v1=2m/s.
ab(对象)进入磁场后(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规律)
■mv12=Q,解得:Q=2J.
点评:做计算题时要学会简洁表达,说清三要素:对象、状态(或过程)、规律,减少丢分,使会做的题不丢分.
四、过程分析、规范列式,增强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
平时在习题解答过程中要强化文字叙述、结果表达,提高物理过程分析中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答题的准确性、思维的严密性在高考试题中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设置评分说明时,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步骤都有适当的给分点,即过程分析,列式得分.
【例4】 图6所示为一根竖直悬挂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下端拴一小物块A,上端固定在C点且与一能测量绳的拉力的测力传感器相连.已知有一质量为m0的子弹B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0射入A内(未穿透),接着两者一起绕C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各种阻力都可忽略的条件下测力传感器测得绳的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7所示.已知子弹射入的时间极短,且图7中t=0为A、B开始以相同速度运动的时刻,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提供的信息,对反映悬挂系统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例如A的质量)及A、B一起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你能求得哪些定量的结果?
解析:令m表示A的质量,l表示绳长, v1表示B陷入A内时,A、B的共同速度,v2表示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
A、B碰撞,由动量守恒:m0v0=(m0+m)v1 ①
A、B整体,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Fm-(m+m0)g=(m+m0)■ ②
A、B整体,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2l(m+m0)g+■(m+m0)v22 =■(m+m0)v12 ③
A、B整体,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m+m0)g=(m+m0)■ ④
A、B整体,一起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2t0 ⑤
联立方程组①~⑤解出反映本身性质的量:
m= ■ -m0,l=■g.
守恒量: T=2t0
机械能:E= ■(m+m0)v12=■g.
点评:此题很少考生能看懂求什么,能做出最后答案的更是凤毛麟角,但这不应该影响有得分意识的考生获得应有的分数.要坚信:只有不会做的计算题,没有不能得分的计算题!本题通过审题,绝大部分考生是能分析清楚几个关键的状态和物理过程的,也知道各关键状态和过程遵循哪些物理规律,从而可以轻易列出①~⑤,即使不知道求什么也已经获得了10分.切记:得分的法宝是:过程分析,列式得分.
另外原始的基本方程是主要的得分依据,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如果有多个方程式,一般要分别列出并进行编号,以便于计算说明.
五、关注情景、条件变化,增强分析、判断、讨论意识和能力
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判断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试题中,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这一命题立意的题型,也是区分优生的重要手段,而且很好地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这种题型对考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严密性要求较高,因为任何物理问题都是由物理情境和条件组成的,物理情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必然会使物理现象和相应结果发生变化.对在什么条件下遵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在什么情境下发生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必须全面考虑.另外经数学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在物理上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实际以及所得结果的物理意义如何,都需要进行讨论和判断,这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科学态度.
【例5】如图8所示,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与滑块B(可视为质点)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B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当B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细线长为L、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B重力的5倍;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
(1)求B的初速度大小v0和细线被拉断瞬间B的速度大小v1
(2)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x满足的条件
(3)x在满足(2)条件下,讨论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解析:第一问以圆周运动为桥梁,涉及机械能守恒和向心力的计算.
■mv02+mgL=■mv12
T-mg= ■
解得: v0=■,v1=2■
第二问,要求分析、推理,寻找隐含条件:若A与台阶只碰撞一次,碰后必须满足:|2mvA|≥|mvB| 由动量守恒mv1=mvB +2mvA.
对A应用动能定理:?滋mgx=■×2mvA2 联立可得A与台阶只能碰撞一次的条件是:x≥■,第三问,求A与台阶碰前的速度,这是一个受几何约束的问题,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x很大意谓着什么?x很小意谓着什么?要找临界条件. 设x=x0时,A左端到台阶板前瞬间,A、B恰好达到共同速度vAB,由动量守恒mv1=(m+2m)vAB 对A应用动能定理:
?滋mgx0 =■×2mv2AB 解得:x0 =■.
①当x≥■时,AB共速后A与挡板碰.则A与台阶碰前瞬间的速度:vA1=vAB=■
②当■>x≥■时,AB共速前A就与台阶碰撞,对A应用动能定理:?滋mgx=■×2mv2A2.
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A2=■.
点评:分析、讨论、判断,是区分优生的重要手段,要引导学生从物理情境和条件的变化入手,全面深刻物理现象和结果的变化.
高考计算题尽管分值只有36分,但由于区分度大,所以仍然是决胜高考的主战场.对计算题的解答,只要我们充满信心,以沉着、冷静的心态,灵活、机敏的思维,孜孜以求的精神去面对,我们就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作者单位: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原创题精选:读写任务(参考范文)
Students deal with the problem differently when they disagree with others. Some will listen to others patiently, which is an a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However, some will turn their back on others.
When my friend and I have different ideas, I will listen to him patiently first. Then I will think over his ideas and try to find out their advantages. Finally, I will put forward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idea politely, trying to get an agreement between us.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中考化学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中考化学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中考化学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中考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1、中考化学文字叙述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考题经常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对学生的题目分析理解能力较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所求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最终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且不参加反应)-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沉淀或气体)。
2、中考化学表格计算
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表格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决这类题的办法: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通常利用差量法求出反应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或者减少增加的各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3、中考化学图像计算
图像计算在于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函数图像直观的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函数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经常是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应该仔细分析函数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点一图趋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图像变化趋势,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
4、中考化学探究实验计算
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几个不变”,即:
(1)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3)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㈠、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㈡、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例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解:
㈢、守恒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例
1.某不纯的烧碱(Na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NaOH
90.4%。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
解:
㈣、平均值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例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
A
MgO
B
Na2O
C
CO2
D
SO2
解:
㈤、规律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组成的混合物,由实验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是()
A.20%
B.40%
C.48%
D.80%
解:
㈥、极植法:
例1.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40
C.56
D.65
解: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
=0.25克。由题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答案选A。
㈦、图解法:
例1.某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O3,其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27
B、23
C、39
D、56
小结图解法适用于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比或能将百分含量转化成元质量比的相关计算。
㈧、巧设数据法:
例1: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
=Na2CO3+H2O↑+CO2↑和NH4HCO3
=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㈨、十字交叉法:
溶液部分涉及有关溶液的浓缩及稀释问题的计算,计算量有时比较大且计算步骤较多,很多学生理不清思路,东一下,西一下,无从下手,如果能使用十字交叉法,对此类计算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1: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㈩、估算法:
有些选择题涉及计算,像这类计算题大多不用计算出确切的数值,只要大约估算一下,再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得出答案,这样不但不会出现计算失误,也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争取了大量的时间。
例1.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烃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
A.CH4
B.C2H2
C.C2H6
D.C8H8
答题技巧记得牢,作答迅速分数高:文物(图片)、图片、图表,是特殊的历史材料,只要完成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步骤,剩下的作答与其他类型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我们对这类题首先要消除神秘感,然后,掌握从这些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就可以了。
(1)文物材料的处理方法:从历史文物中获取信息的主要种途径有:
一、文物图片直接显示的信息,对此我们只需要抓住其外形和文物上附着的文字、图案即可。
二、命题者对文物图片所做的文字注释或说明。这种文字注释,一般是由于解题需要命题者才加上去的,因此这些信息有效率极高,必须高度重视。
三、虽然题目给出的是文字图片,但我们解题时需要把它当成文物实物,充分想象能从这一实物中获取的信息。如一块出土的纸的残片,如是真的实物,可通过摸感受其光滑程度,还可以通过一定手段知道它的制做材料。
例1:文物是重要的历史历史资料。人们从先秦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材料一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铭文,铭文 32行、498 字,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全文可分五段:
1、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
2、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
3、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
4、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
5、赏赐毛公车、兵、命服。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
材料二据《国语》记叙,春秋未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战争中失败后逃往齐国,其子孙成为齐国农
民,“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意思是说,把
过去宗庙里作牺牲祭品的牛,用于田间耕作。孔夫子三千
门徒中有一名姓冉、名耕、字伯牛的,还的一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又有名司马犁的,以耕和牛分别用于名和
姓,说明当时以牛为耕已是常见的事了。
请回答:
(1)你能通过《毛公鼎》及其铭文获取哪些历史信
息?
(2)结合材料二,说明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的发现有何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仿照材料一,对右图《嵌错赏
功宴乐铜壶》作以简要的介绍。
参考答案
(1)鼎作为商周时期重要的青铜器类别,鼎的某些
用途与铸造原因(从文字说明中获取);西周晚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把图片想象成真正的文物);西周晚期的政
治状况(从文字说明中获取);西周晚期的文字及书法艺
术(从观察图片表面获取)。(说出其中三点即可。)
(2)材料二说明春秋后期,牛已用于田间耕作,牛尊铜牛的鼻子上装有鼻环,表明这是一头驯养的耕牛(通过观察图片表面获取),以实物证实了材料二记述的可信性。
(3)《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出土于四川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铸造的青铜器。壶身刻着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等多种场面,画面形象生动。它表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已从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讲解:解答第一问,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材料给出了《毛公鼎》的时间,但这样的时间表述我们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学习中很少运用,作为历史资料不便于利用,因此,作答时应将其进行换算,将二千八百
多年前,变为西周晚期。其次,由于铭文处于鼎的内侧,我们难以在文物图片中看到,即使看到了,当时-1-的文字我们也难以解读,所以,文字说明就成了我们认识《毛公鼎》史料价值的重要依据。第二问,牛戴鼻环至今仍常见,为的是便于驾驭,另外,此牛尊图片是在教材讲述有关牛耕内容时出现的,这也是我们作答的重要依据。材料二以文字材料说明牛耕的普遍,但文字记载并不具有绝对的可信性,文物可对文字材料进行印证。第三问,要先对材料一进行总结,看其分为几部分,然后再依据所学知识,对《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作对应的介绍。
(2)图片材料的处理方法:从历史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图径主要有:
一、对图片本身进行观察。如是历史地图,应抓住地图反映的主题内容,掌握其分布情况,或反映的基本局势;如是其他图片,则通过图片内容,确定其主题或内涵。
二、通过图片的文字说明,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图片内容说明、图片来源、图片形成时间等。
例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
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
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
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是中国
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
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
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
自古以来,人们从多个角度,对京
杭大运河进行着不同的解读。唐代
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里
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
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论禹功不较多。”
材料二 《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与
《元代大运河》图
材料三运河沿岸的一组风情图
(1)据所学知识及《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
大都会》图,分别指出连接海河与黄河、黄河与
淮河、淮河与长江、长江与钱塘江的各段运河的名称。
(2)结合所学隋唐史的知识及《隋唐时期手
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说明大运河之“功”。
(3)对照材料二中的两幅图,指出大运河出
现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一变化有何作用?依据隋唐及宋元时期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说明出现这
种变化的原因。
(4)京航大运河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康熙、乾隆南巡是运河航运和运河文化发展的最高峰,清末民初大运河逐渐衰落了。当今,我们在怀念大运河昔日辉煌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它的未来。切实保护并科学利用运河,让古老的运河永远充满活力,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请结合材料三,谈一下你在这方面的见解。
参考答案:
(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①隋朝开凿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使南北交通贯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大运河走向得出结论,其实教材中也有明确表述。);②大运河对沿线的农田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沿线农业生产的发展(教材中有明确表述);③隋唐时期许多工业市镇分布在大运河沿线附近,说明大运河带动了沿线工商业的发展(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手工业与大都会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④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只要言之有理,说出3项即可。)
(3)元朝时期,运河截弯取直(通过观察、比较两幅图中的大运河得出。)
。作用:大大缩短了运河
航程,更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
原因:长安、洛阳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4)①从水利角度看,充分利用运河古河道,实现南水北调,缓解北方水资源缺乏状况。通过对古运河河道的整修,恢复大运河的通航能力,开辟现代贯通南北的水上交通线(通过图片《京航大运河台尔庄庄段》得出。);②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在有条件的城市与河段,利用大运河航道及沿岸的文化资源,开发大运河的旅游项目。并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运河沿岸再次成为我国繁华地带(通过观察《古老的杭州拱宸桥》、《扬州瘦西湖》、《沧州运河岸边的乾隆碑》等三幅图片得出。);③将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进行利用与开发,只有利用起来运河才会重新焕发当年的活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综合结论。)(只要言之有理,说出两点可。)
讲解:第一问有关隋唐大运河之功,教材中有所表述,但不够全面。本题通过《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说明大运河之“功”,这实际上,暗示大河与手工业、大都会分布有密切关系,解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找出这种关系,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更加全面地表明大运河之功。第二问要求能将隋唐时期的大运河与元代大运河图进行比较,说明大运河的变迁,通过观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第三问要求谈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如没有题目提供的四幅图片,学生难以着手,图片起到了提示与启发作用,几幅图片等于分别告诉我们,大运河本身是一种文化遗产,大运河沿岸还有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大运河有的河段至今在交通运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了这样的启发,再回答第三问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
(3)图表材料的处理方法:从图表材料获取信息,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通过对不同对象同类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相关认识或结论,这种情况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处理;二是通过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认识或结论。这种情况处理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必要时应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曲线图进行分析。当然,有的题目这两种情况均存在。另外,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还要注意一些有关图表的注释或说明,它对我们获取与利用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例3: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东亚地区除了已经迅速崛起的日本外,其它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也十分迅
速,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读下面数据图表回答问题: ——《东亚经济白皮书》(1)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迅速最快的国家或地区在什么地方?分析最快的原因?(2)根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发展的格局有什么变化?出现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2005年《亚洲经济
实现较快增长》图表,谈谈你对亚洲经济发展前景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进入60年代后,东亚地区的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
国香港地区经济发展迅速,70年代迅速转变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原因:抓住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第一问所问问题与图表关系不大,教材基本上有相关的表述。)
(2)东亚地区的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经济仍然保持发展的势头,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年均GDP增长率超过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通过中国与亚洲四小龙不同时期数据的比较得出。)
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方面,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功。
(3)图表显示,不管是亚洲各国政府,还是国际权威机构,均对亚洲经济增长充满信心,当今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已不再限于个别国家的和地区,而是呈现出整体发展的良好势头。亚洲将逐渐改变落后面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图表中的数据,及有关数据的说明得出。)
讲解:通过图表数据可以看出,70年代与80年代相比亚洲四小龙变化不大,而中国大陆经济发展速度则明显增加,这意味着中国大陆经济在东亚地区将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题目所问的东亚经济格局的变化,就是就此而言的。图表《2005年亚洲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中的数据分为三部分: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预测;部分国家政府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预测;世界权威机构对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预测。只有全面综合分析三组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只记方法不练习,纸上谈兵无意义。提高水平靠实战,给你几题练一练。
1.唐秦王李茂贞是唐末重臣,卒于公元924年。其陵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塬飞机场西端的陵原乡陵原村。2001年4月,宝鸡市考古队正式对秦王陵进行保护性发掘。
观察以上三幅秦王陵出土文物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三组文物材料,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结合三组文物资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文物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2.根据中印两国2006年6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签署的会谈纪要,中国和印度7月6日分别开放仁青岗边贸市场和昌古边贸市场。其中乃堆拉山口曾经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
下列是关于我国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与西藏、印度联系的交通图:
请回答:
(1)根据图1,说出该交通线
开辟的有利条件。
(2)图2与图1相比,有什
么不同?请分析其原因。
(3)图3所处的历史阶
段,除了改善西藏地区的交
通,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还采
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其社会发图1:汉朝海上交通图 图2:唐朝对外交通图
展的?
(4)图4的交通状况对
于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具有什
么重大意义?
3.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
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
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
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图3:“一五计划”时期的西藏公路图4:青藏铁路示意图 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
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把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来实施。阅读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城市的发展承载着历史,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了解中国千年的历史看________,了解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________,了解中国几十年的历史看________。(请在横线上方填上最合适的城市名称)
(2)由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且发展不均衡,请说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城市数量少于中、东部经济地带的主要历史原因。
(3)《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中显示,从B到D工业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城市化进程很快,试分析其原因。
(4)依据《示意图》所展示的城市化发展趋势,说明我国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4.阅读下列三幅图及图解:
图①《政治竞赛》 图②《撕裂的美国地图③《解放黑人奴隶宣
图①《政治竞赛》反映了美国1860年总统大选的竞选情况。身材高大,健步如飞,跑在第一位的是林肯,如影随形的是他的竞选伙伴SteDhen Douglas,跑在第三、四位是代表南方利益的John
C.Breckinridge和John Bell。
图②《撕裂的美国地图》反映了林肯当选总统,北方工商业资本家在西部建立“自由州”的要求将变为现实,南方7州退出联邦,蓄谋叛乱。左边正使劲把北部和西部控制在手中的是林肯和Stephen Douglas(共和党)。拿着刷子、胶水,正努力把南方诸州粘合在一起是John C.Breckinridge和John Bell(民主党)。
图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反映了这一宣言的颁布对内战进程的巨大影响。蹲在总统宝座上的猴子指林肯,手中拿的是《宣言》,欣喜若狂,正在捧读的是黑人奴隶。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根据图①,指出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图②说明美国内战爆发前国家处于什么状态?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③反映了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看这个宣言的?
(4)简述这场内战带来的积极作用。
5.交通工具的演变,记录着人类文明发
展的进程。请根据下列交通工具演变图组回答
下列问题。
(1)简述近代史上交通工具所使用动力的演变过程。
(2)分析相应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原因。
(3)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对世界历史发
展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训练题参考答案
1.(1)可以了解唐朝生活器皿的种类;了解唐朝的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造型工艺水平;晚唐的服钸、发式;乐舞表演艺术;晚唐社会上层的生活方式等等。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它能够使我们获得许多在历史书籍中没法汲取的历史知识;文物可以使我们对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如陶瓷制作的工艺技术等;文物可以对文字描述的历史,予以充分的印证;使历史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历史研究或历史学习者的感性认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汉朝丝织业的发展;科技文化领先,航海技术先进;统治者实行开放政策。
(2)原因:不同:图2较图1海上交往的区域有了较大的扩展。原因:A、唐朝时,江南特别是沿海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通过海上与国外交往较陆上更为便利。B、唐朝时,造船航海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航海条件较汉代有了较大改善。C、唐朝对外政策更加开明,对外交往更加频繁。
(3)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引导西藏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青海和西藏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强各民族团结,有利于西藏的繁荣与稳定。
3.(1)西安上海深圳(如填其他城市名称,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如洛阳可代替西安)
(2)古代前期西部一度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后来经济重心出现了向东、向南转移的过程,尤其到明清时期,所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多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开辟的通商口岸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促进了这一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因之也多分布于这一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4)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是由工业革命开始的,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而加快。因此,我国在实施城市化战略的过程中,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在农村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城镇的兴起。
4.(1)导火线是: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2)内战爆发前美国处于分裂状态。根本原因: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矛盾。
(3)图③反映了作者是站在南方奴隶主立场上,说明南方叛乱者对《宣言》的仇视和恐惧。
(4)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5.(1)变化:从人力、畜力、自然力转变为用蒸汽机,后又发展到以内燃机为动力。
(2)原因:①工业革命期间,马车和帆船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机器生产的需要。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并广泛推广,促进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火车机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相继问世。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学技术成就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电力、内燃机等新能源、新机器的应用和创制,汽车、飞机等相继问世,得到迅速发展。
(3)影响:①扩大了交通工具的种类和适应范围,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工业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推动工业革命深入发展。②为世界各地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战争的形态,扩大了战争的规模和范围。
一、先看材料解析题的引言部分, 掌握题目的中心。这一点往往非常有利于最后一问的解答, 只要考生紧扣中心, 基本都能得分。切忌跑偏主题胡写一通。
二、读题目, 找出题目问什么, 用笔将它圈起来, 防止漏答。通常不建议学生先读材料, 而且如果材料复杂有可能导致考生紧张影响答题。
三、看分值, 估算得分点。做到看菜下饭 (多少分答几点) 。
四、明确问法。怎么问就怎么答。
一般而言, 材料题主要有三种问法, 问法不同, 答案的来源也有所区别。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克服思维定式, 具体材料具体分析, 既不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找现成的答案, 也不要把老师的话语当成标准答案, 而要根据材料的具体信息精心作答。可以肯定的是, 这种题目的答案一定隐藏在材料中, 考生要立足材料加以筛选, 归纳整理, 寻找答案要点。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种题目的答案要求考生联系材料的背景知识, 放到特定的时代和国家寻找答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这种问法的答案要点很显然有两个来源:材料和材料的知识背景。
五、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访问材料, 很多学生怕读材料, 特别是材料较长时更容易使考生紧张。其实不然, 据我统计, 材料较长的题目更容易拿分, 原因在于较长的材料往往包含了更丰富的有效信息, 只要考生耐着性子对材料加以筛选、概括整理, 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特别是“根据材料概括”的题型。
六、考生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晰, 最好是分点回答, 让阅卷老师很容易找到答案, 同时把有把握的放在前面, 把握不大的放在后面, 如果是两分的题目, 答案要点可能是两点, 考生可以选择回答三点以上, 尽量多答会使得分的机率变高!
下面我们列举一道高考真题具体说明。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23题 (15分) 近代世界史上, 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 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 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 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 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 ……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 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 占下院总人数的21%, 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 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 二者加在一起, 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 开始了产业革命, 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 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 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5分)
(2) 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4分)
(3) 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 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分)
首先看引言部分, 明确本题考什么。发现本题主旨是考查“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明确了这一点, 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直接解决第四问: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这其实是我们经常讲到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其次看题目:考查工业革命的原因, 这更使我们信心大增, 毕竟这是每位老师重点讲到的问题, 再看问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这种题型的答案主要依据教材, 最后看分值“5分”, 这也在提示我们可从“政治制度、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方面回答。
第二问共有两个关键词“建立及特征”, 建立的标志应该没有问题, 而“特征”的答案既有大家熟悉的“议会权力至上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也有材料中提到的“贵族占据议会多数”。
第三问“新的斗争”, 我们可以从材料中“1830年”马上获得启发, 这应该与英国1831年的议会改革有关, 究其“原因”一定要从材料中加以提炼, 至少要从材料中概括三点, 切忌思维定式。
提供答案, 仅供参考:
(1) 原因:君主立宪制 (或资产阶级代议制) 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2) 建立:通过光荣革命 (或《权利法案》) 而建立。
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
(3) 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
(4) 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总体而言, 高考的材料解析题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考生要从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 掌握科学的方法, 每题得到基本的7~8分应该没有问题。
摘要: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是比较难的。学生在解答中要找正确的解题方法, 以此来提高得分。
孟凡盛, 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培养了多名省、市理科状元,多名学生高考化学获满分。
在复习的过程中,若能熟练地选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节约答题时间,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1:守恒法
1.原子守恒法
原子守恒是指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相等。对于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确定恒量后,常常省略中间过程的探究,直接利用原子守恒关系进行求解。
【例1】(2015·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模拟)将35.8 g Al、Fe、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6.72 L气体(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 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
A.66.4 g B.50.8 g C .44.8 g D. 39.2 g
解析: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氢气6.72 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6.72 L÷22.4 L/mol=0.3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n(Al)=0.3×2/3=0.2 mol,故金属铝的质量为0.2 mol×
27 g/mol=5.4 g,金属铝提供电子的量是0.6 mol。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Al3+、Fe3+、Cu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3.44 L÷22.4 L/mol)×3=1.8 mol,故Fe、Cu共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8 mol-0.6 mol=1.2 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铝离子全部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不会出现沉淀,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由电荷守恒可知,反应中金属铁、铜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1.2 mol,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等于35.8 g-5.4 g+1.2 mol×17 g/mol=50.8 g,故选B。
2.电荷守恒法
电荷守恒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整体不显电性。
【例2】(2015·河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 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解析: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则含有n(NH4+)=0.02 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则含有Fe3+;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
体,则n(Fe3+)=2×n(Fe2O3)=2×(1.6 g÷160 g/mol)=
0.02 mol;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则含有n(SO42-)= 4.66 g÷ 233 g/mol=
0.02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1×n(NH4+)+3×n(Fe3+)=
0.08 mol,负电荷总数2×0.02 mol = 0.04 mol<0.08 mol,所以一定还含有阴离子,而CO32-会与Fe3+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只能含有Cl-。若无其他阳离子,则Cl-物质的量是0.08 mol-0.04 mol=0.04 mol ,c(Cl-)= 0.04 mol÷0.1 L = 0.4 mol/L,若含有其他阳离子,则c(Cl-)要大于0.4 mol/L,因此B正确。
特别提醒:电荷守恒法常用于判断混合溶液中离子的组成、计算溶液中某一离子的浓度、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等。解题的关键在于要能够准确地把溶液中所有的阴、阳离子全部罗列出来,再根据电荷守恒写出对应的关系式。
3.得失电子守恒法
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
【例3】(2014·重庆卷)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他有机物)。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 = 。(η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解析:阳极生成的H+经过高分子电解质膜移动至阴极,一部分H+与苯一起得电子生成环己烷(C6H6+6H++6e-=C6H12),还有一部分H+ 得电子生成H2 (2H++2e-=H2↑,阴极的副反应),左边(阴极区)出来的混合气体成分为未反应的苯(g)和生成的环己烷(g)、H2,设未反应的苯蒸气物质的量为x mol,生成
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 mol,阴极生成的气态环己烷为(2.4-x) mol,得到电子6(2.4-x)mol,阴极生成y mol H2得到电子2y mol,阳极(E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 -4e-=O2↑+4H+,)生成2.8 mol O2失去电子物质的量为4×2.8 mol=11.2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6(2.4-x)mol+2y mol=11.2 mol;阴极出来的混合气体中苯蒸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10+y)=0.1;联解得x=1.2 mol,电流效率为6×(2.4-1.2)÷11.2×100%=64.3%。
特别提醒:得失电子守恒法不仅适用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中,在原电池、电解池中也同样适用。其基本的表达式为:n(氧化剂)×单个氧化剂得电子总数=n(还原剂)×单个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技巧2:极端假设法
针对具有不确定计算关系的问题,采取极端假设的思维,通过确定物质间量关系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进而确定其取值范围,可达到简化处理的目的。
【例4】(2014·全国卷)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12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 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 mol≤ne≤a 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a mol
解析:C项,采取极端假设法进行讨论,改变温度,若反应中只生成KCl和KClO,转移电子a mol,若反应中只生成KCl和KClO3,则转移电子a mol,故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范围为a mol≤ne≤a mol,正确;D项,改变温度,若反应中只生成KCl和KCl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产生KClO3(最大理论产量)a mol,错误,故答案选D。
特别提醒:极端假设法常用来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或计算各组分的含量、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范围等。通常先分别假定只有单一组分进行讨论,分别求出极大值和极小值,再合并得出所求量的范围。
技巧3: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针对二元混合物计算的一种特殊方法,若已知该混合物中两种成分的含量及其平均值,需要获取这两种成分含量的比例关系,则可采用十字交叉法。
【例5】(2012·新课标卷)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样品,测得n(Fe)∶ 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解析:根据十字交叉法进行巧解,即FeCl2中
n(Cl)∶n(Fe)=2,FeCl3中n(Cl)∶n(Fe)=3,而其混合物中n(Cl)∶n(Fe)=2.1,用十字交叉法:
即n(FeCl2)∶n(FeCl3)=9∶1,则 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0.1+0.9)×100%=10%。
特别提醒:十字交叉法主要运用于计算某种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或体积比)、某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混合烃的组成成分等。
技巧4:数形结合法
【例6】(2015·河南省中原名校模拟)标准状况下,向100 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
B.氢硫酸的酸性比亚硫酸的酸性强
C.b点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水的电离程度大
D.a点对应溶液的导电性比d点强
解析:b点时H2S恰好反应,消耗SO2为0.112 ml÷22.4 L/mol=0.005 mol,由反应2H2S+SO2=3S↓+
2H2O可知,n(H2S)=0.005 mol×2=0.01 mol,则c(H2S)=
0.01 mol÷0.1 L=0.1 mol/L,A错误;d点时,亚硫酸浓度约是0.1 mol/L,pH比同浓度H2S溶液小,H2S的酸性比H2SO3的酸性弱,B错误;b点溶液为中性,水的电离不受影响,而c点溶液显酸性,水的电离受到抑制,C正确;H2S和H2SO3均为二元酸且d点溶液酸性比a点强,故d点溶液导电性强,D错误,故选C。
【材料员计算题解题】推荐阅读:
建筑材料计算题02-09
建筑材料计算题汇总02-15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03-12
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技巧10-25
材料概括题的解题方法12-28
材料计算规格11-29
材料员专业知识练习题判断题09-21
快递员工资怎么计算12-28
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简历06-02
基金计算题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