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会上的发言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会上的发言(共11篇)

工作会上的发言 篇1

蓬安县鲜店乡铜鼓寨村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鲜店乡铜鼓寨村支部书记罗志安,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铜鼓寨村试点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简要汇报。2010年,鲜店乡铜鼓寨村革命老区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老促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我村的较快发展,实现了群众的增产增收。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鲜店乡幅员面积29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辖14个行政村,104个合作社,距蓬安县城31公里,距仪陇县城7.5公里,是蓬安县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鲜店乡是蓬安县乃至南充市著名的革命老区,铜鼓寨村又是当年红九军与土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该村现有“三红”后代11户、45人。铜鼓寨村辖11个社,291户,1071人,耕地面积1584亩,其中田669亩,地915亩。2010年末,全村有劳动力572人(外出务工455人),人均纯收入2480元。

二、工作成效

1、多方筹集发展资金,为试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年来,我村多方联系,努力争取,共筹集建设资金37万元,其中通过市老促会争取资金13万元,向县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6万元,发动群众自筹资金8万元,确保了老区工作的顺利推进。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年来,在项目资金的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下,我村新修便民路1公里,维修村道公路4公里,改变了落后的交通状况;新建山坪塘2口,维修山坪塘2口,维修蓄水池2口,打饮水井1口,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

3、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强,促进老区群众增产增收。2010年,我村把发展优质肉鸡养殖作为促进老区群众增收的有效措施,向市老促会争取资金5万元,重点扶持我村优质肉鸡养殖业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农户进行规模养殖,给予年出栏鲜鸡500只以上的大户每只10元补助。在乡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在我村培育年出栏鲜鸡1000只以上的大户3户,已建养殖鸡棚32栋,初步形成年出栏优质肉鸡6万只,存栏量达到4万只,产值达100万余元的养殖规模。

4、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对我村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一是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建好了一个垃圾池,完成农户“三改” 20户。二是多方面筹措资金修建饮用水井12口,解决了360余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三是积极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完成4公里社道路水沟整治,改善了社道路通行状况。四是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2个农村便民超市,满足了村民的购物需求。

三、主要作法

1、加强组织领导。村上成立了以支部书记罗志安为组长、村主任王运林、村妇女主任为副组长,党员、群众代表为成员的试点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矛盾纠纷调解组、资金筹集管理组、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组,同时明确了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既明确分工,又互相合作,使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村二级广播,并采取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全体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革命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坚定战胜贫困、走向富裕的信心,坚决克服两眼向上的依赖思想,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群众既要做老区建设的受益者,又要做参与者,积极为试点村建设献计献策,出资出力,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3、引入激励机制。一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优质肉鸡养殖大户每只10元资金补助,提高了群众养殖积极性。二是将项目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的社倾斜。三是对在试点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和群众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

4、培育业主大户。为了把铜鼓寨村的产业做大做强,我村十分

注意对业主大户的培育,先后培育了种植业大户罗志安,养殖大户罗朝利、罗正洪等,这些业主不但自己发展壮大了产业,还带动周围群众发展种养业,促进全村产业的发展。

5、瞄准重点人群。一是把特别贫困的农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从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把“三红”后代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三是把农村“低保”对象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他们的生产生活给予帮扶。

6、加强项目管理。一是加强在建项目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村上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项目监测小组、质量监督小组和资金管理小组,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了监督管理。二是加强对建成项目的后续管理,建立健全了项目后续管理的各种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充分发挥项目的使用效益。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1年,我村革命老区建设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上级党政加快老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调动老区群众发展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快老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老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抓重点,全力实现种植、养殖发展目标。今年,我村将发展以种植和养殖为重点的支柱产业。一是继续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种植业,力争今年在1、2、3、5、6、7、8社内栽植优质核桃300亩、15000株。二是大力发展乌骨鸡养殖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充分发挥业主的示范效应,在全村发展以乌骨鸡为主的养殖业,争取

年内实现全乡出售鲜鸡10万只的目标。

2、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为重点,加大小微水利建设力度,计划今年维修堰塘5口,新打机井2口;新建村道水泥路1公里。

3、抓新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计划2、3、4、10社的16户农户共建农户集中居住点2处,使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尊敬的各位领导,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离群众的希望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村相比,我们更是自愧不如。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取,下狠功夫,花大力气,扎实把我村的各项建设抓出新成效。

谢谢大家!

工作会上的发言 篇2

一、贴近产业办专业, 推行人才精细化培养

学校积极适应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和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深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需求发生的变化, 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 大力培养专业技能高超的应用型人才, 缓解了本地工业企业的“技工荒”问题。

1. 抓专业调整。

市场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最直接的“风向标”。学校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 加强专业设置的动态管理, 适时调整专业布局, 改造旧专业, 建设新专业, 重点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相适应的对口专业。学校目前设置的机械数控、光伏技术、现代物流、宾馆旅游等专业, 与当地先导发展的氟硅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商贸旅游业等现代新兴产业紧密对接, 推动专业发展的市场融入。

2. 抓课程改革。以提升老牌专业、巩固主要专

业、发展新兴专业为基本思路, 加强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调研, 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课程设置的经验, 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和课程的开发。以能力体系为中心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 突出传授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确保课程内容能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的前沿。率先开设光伏技术专业, 自行开发课程, 所编写的教材在全省推广。成立由企业家、技术专家、教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 从岗位和岗位群能力分析入手, 把握各类技能型人才的个性特点, 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抓分类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有其特殊性。学校力求每一位学生“进校是铁、出校是钢”, 坚持实行因材施教, 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并举并重, 追求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 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学校育德与育才相结合的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 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示范基地”。在确保全日制教育质量的同时, 学校还积极发挥资源优势,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会化培训, 近三年来共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返乡民工、企业员工、高级家政员等万余人次。学校还开展区域劳动力的合作培训, 承接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 安徽省黄山市, 四川省仪陇县以及河北等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的委托培训, 培训规模达到上千人次, 打造了四省边际地区的职教品牌。

二、学练结合促成才, 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

学校采用“车间与教室合一, 产品与作品合一, 教师与师傅合一, 学生与学徒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1. 注重教室和车间的一体化建设。

学校将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二为一, 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交融, 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流程。一是课堂设在车间里。在教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改变过去教室只能教授理论、实训室只能动手训练的格局, 我校电子电工、机械数控等专业90%的理论课都在实训室或实验室完成。二是教室近旁建车间。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建好企业车间, 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管理,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教与学零距离的接触。目前, 校内建成了国家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各1个, 建立了机械数控、光伏技术、模具设计、服装工艺等8个车间。三是车间近旁有教室。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并在企业开设临时教室, 方便学生现干现学。到目前已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成为学生实习、就业的“双基地”。

2. 注重教师与师傅的一体化培训。

学校规定, 理论课教师必须参加技能培训, 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接受理论培训, 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每年寒暑假派专业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 到国外进修, 到国内大型企业实地学习, 开展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研讨。每月有针对性地选派带队教师, 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蹲点实习, 每周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训室学习。目前, 学校“双师型”教师已达96%以上。

3. 注重学生与员工的一体化培养。

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交融, 实现学生—学徒、工人—员工的一体化培养。校内实训室按企业要求推行“7S”管理, 学生进入生产车间就是一名工人, 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 让其感受企业环境, 接受系统管理。学校开设工作经历课, 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安排一到两周时间, 到校内车间进行实践体验。采取工学结合的方法, 每一位学生到对口专业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半,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注重作品与产品的一体化应用。

把企业生产线建在校内实训基地上, 企业产品的生产标准作为学生技能培训的内容, 生产性实训所完成的作品符合标准的即成为企业的产品。学校与浙江红五环集团共同建设营运的集教、产、研于一体的机械实训基地, 既是学生的实训场所又是企业的生产车间, 可以承接60种产品的加工任务。去年, 学校又引进浙江盛邦模具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 既满足模具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 又实现学生作品向产品的转化。

三、多方合作扩需求, 实现技能人才市场化就业

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校坚持创新合作模式, 加大与企业、行业、区域的合作力度, 推进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促进学生多渠道就业。

1. 联姻企业, 人才输送从“现货”向“期货”转变。

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联合培养”为基本方式, 我校与3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 开展“订单式”培养, 形成学校为主体, 校企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已开设了“申洲国际班”、“乐叶光伏班”、“威盛电子班”、“红五环班”等30多个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的模式, 有效改变了用人单位过去“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现货”行为, 为企业培养了“期货”式的后备资源, 既增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又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使学校成为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库。

2. 携手行业, 学生就业从“零售”向“团购”转变。

针对行业性人才需求相对稳定的特点, 我校加大与行业的合作, 先后加入浙商理事会、浙商研究会、衢州市数控技术协会等10多个行业协会, 作为协会的主要成员牵头组织或参与技能大赛、校企对接恳谈会、项目投资洽谈会、人才培养座谈会、企业与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等活动。我们积极利用这些平台, 大力推荐学校和学生资源, 连续三年开展校企对接现场招聘会, 几百家企业同时上门“团购”, 70%以上的学生当场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就业的“零售”现象, 多年来一直保持100%的学生就业率。

3. 连横区域, 办学方式由“个体”向“集团”转变。

学校与西部学校建立紧密关系, 分别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专学校、青海省西宁世纪职业学校、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职教中心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培养、联合招生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合作意向。前年以来, 我校先后在江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永丰分校、青铜峡分校, 学校办学走向集团化发展, 拓展了办学空间, 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

工作会上的发言 篇3

一、围绕桥头堡建设搞好人才发展规划

一是认真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快建立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各地各部门围绕“十二五”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把人才发展“四优先”要求落实到“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中。三是注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研究指导。成立人才发展研究促进会,立足云南省情,重点加强对人才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着力破解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立足实际盘活用好现有人才

一是健全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制定出台《省委联系专家管理服务暂行办法》,确定565名省委联系专家,加强联系和服务工作。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展“百名专家智力服务百县”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决策咨询参谋等智力服务。二是突出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启动实施“工业人才队伍开发行动计划”,分批选送到国内知名高校、国(境)外培训,以及企业自主培训,累计培训工业人才3.6万人(次)。三是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

三、紧扣产业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工程。认真组织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科技、金融、工业、生物产业、物流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充分发挥来滇挂职干部的作用。在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通过“博士服务团”、“央企入滇”、对口帮扶等项目,引进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来我省挂职和服务。同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滇挂职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三是抓好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工作。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暂行办法》,在户籍迁转、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保社保、职称评定等13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在信访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篇4

*县卫生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大会议程安排,我代表卫生局作表态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党风建设尤其是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上召开的这次信访工作会,更加提高了我们对抓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卫生局作为开展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护、保障群众健康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非常紧密。同时,卫生系统是在职职工和离退休干部人数较多的部门。因此,卫生局是信访重点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牢固树立积极的稳定观,树立“群众信访无小事”理念,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各项任务,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认识,转变观念。近几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合疗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看病就医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因合疗筹资、医药费用报销、医疗事故等方面发生的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由此引起的信访问题逐年上升。对于此类信访案件,我们将认真开展分析,查找原因,挖掘根源,从提高系统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入手,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面对困难敢于逆流而进、拼搏奋进、激流勇进的工作作风,做到化压力为动力,化矛盾为感情,换位思考,带着感情处理信访纠纷。

二是抓关键,强化责任。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各单位的信访工作网络,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各项信访工作制度。信访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好,把信访工作列入局属单位岗位责任制目标进行考核。我们专门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人负责,挂牌接访,并确定信访联络员,全面负责督查系统信访工作。

三是抓重点,超前处置。一是认真抓好医疗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从根本上减少医疗纠纷。二是认真搞好新型合作医疗的服务,严格依照规则办事,热情为合疗群众服务,妥善化解纠纷,从源头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三是积极关心和认真落实好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

全市教育宣传工作会上的发言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两年来,XX教育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教育面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实力正在不断增强,教育经验引起了省、市关注。教育宣传作为教育生产力,正显现出它的巨大作用。作为XX教育的实践者、宣传者,我们以国家、省、市各项教育政策为依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热情服务教育工作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为我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摇旗呐喊、鼓劲加油,为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树立崭新的教育形象、焕发勃勃的教育生机作出了应尽的贡献。现将我区教育宣传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做如下汇报:

一、调整思路,找准对象,务求教育宣传取得实效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就是效益。我们立足区域,放眼省内外,成为近年来我区教育宣传的新思路,为创建和谐教育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民群众对我区教育的理解度、支持度前所未有。

一是加强区域内宣传。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要让我们服务的学生满意,学生家长满意,让我区教师安心乐业。教育涉及面广,关乎社会和谐安定,教师队伍人员庞大,思想复杂,利益诉求多样。教师的不稳定,必将带来教育的失衡,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我们迅速调整宣传思路,强调区内宣传为主,区外宣传为辅,加强XX教育网站、各学校网站建设,开辟电视专栏,租用LED屏,改革《教育工作》期刊,实行“教学开放周”,印发校报校刊等,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近距离向学生家长进行广泛宣传,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实行大容量,广覆盖宣传,抢占舆论主阵地。我们以记实的手法,在XX电视台、LED屏宣传XX高中班主任XX的一天,对全区上下认识和理解教育产生 1

了巨大影响,家长、社会真正了解了市场经济时代我区教师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宣传了教育,激励了教师。

二是树立“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被宣传对象”意识。教育形象需要每一位教师去维护,教育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创造,教育事业需要每一位教师去推动。因此,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代言人。目前,全区各学校已发展近300名教育宣传骨干,平均每校有5人的宣传队员,教育局每天收到的信息稿件平均在40篇左右,在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教师达2000多人次。以工作带宣传、以宣传促业绩,不断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归属感、亲和力和成就感。

二、创新方式,激发活力,大力夯实教育宣传平台

长期以来,区教育局始终把教育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宣传工作方式,探索可行办法,开辟有效途径,促使教育宣传平台变得更加广阔、更加坚实。

一是建好一个网站。我们不仅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更注重借助网络新兴媒体的力量。我们把XX教育网站作为主要宣传平台。XX教育网站自2003年建立,经过多次升级改版,目前已成为教育信息发布、教育政策宣传、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已成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区教育工作动态的主要窗口、便捷途径。网站资料日益丰富,网站更新迅速及时,信息质量不断提高。去年接收、处理各校报送的教育新闻信息近万条,均点击率超过500人次。我们以此为依托向上报送了大量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信息,仅2010年,有499条信息被市教育局采用,采用量位列全市前列。现在,我区城域网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它的建成必将为我区教育宣传带来深刻的影响。

二是推出两个专栏。为了进一步扩大教育宣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我们还在XX电视台开辟“教苑风景”、“教海拾贝”两个教育专栏,每周播出6期。

三是办好一份简报。《教育工作》是教育宣传的又一平台。

主要刊发领导讲话、校长治校方略、教师从教心得、城乡交流体会、教育教学论文、特色学校建设等内容,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四是建好一个阵地。区政府电子政务LED屏,位于城区中心地段,我们采取租赁的方式,使之成为我区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每天早晚在黄金时间播放两次,每次播出半小时以上,每周播出10小时,每周更换一次。视频由教育局办公室专班自己采、编、播,容量大,质量高,更新快。LED大屏幕已成为宣传我区教育改革、学校发展、教师事迹的重要阵地,广大市民了解我区教育的重要窗口之一,进一步营造了XX区人民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激励了广大教师热爱教育、奉献教育、享受教育的热情。

三、加强教育宣传的三点体会

我们立足区域,放眼省内外,加强区域内宣传的思想指引下,我区教育环境产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对我区教育的理解度、支持度前所未有,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宣传上,我们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是搞好教育宣传必须领导重视。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提出“教育宣传就是教育的生产力”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教育宣传专班。特别是我们的局长对宣传工作尤为重视,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宣传工作,经常给宣传工作人员交任务、点题目、压担子、出点子、改稿子,他每天浏览全区各学校网站,并及时推荐优秀稿件,亲自撰写编者按;每周到LED屏前观看视频效果,倾听社会反响,指导策划宣传,为各校筹拨宣传经费,购买宣传器材设备,建立宣传奖励基金。现在全区各学校80%以上都配齐了高级照相机和摄像机,17所学校建立学校网站。正是靠着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策划,我区教育宣传工作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在教育局的带动下,全区教育系统对教育宣传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明确,真正把宣传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了推进教育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是搞好教育宣传必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近年来,我区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创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这一重大宣传主题,按照“育人为本、优质高效、高位均衡”来策划宣传,效果显著,教育亮点频现。

大力宣传均衡发展。当前我区正在为迎接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做准备,着力创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致力于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此,我们进行了大力宣传,其中《湖北教育》以《教无择生,生无择校》、《连锁统一配送,送出的是温馨》、《一场由信息化引发的教育革命》为题、教育部网站以《保育寄宿制: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宜昌XX统筹实施义务教育校住宿生交通安全管理》为题、湖北教育信息网以《统筹城乡教育,推进均衡发展》为题、《三峡日报》以《XX区致力打造教育强区》、《保育寄宿制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XX区投资近亿元大力调整中小学校点布局》、《有学上,能学好,一个都没少》等为题,对我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了多角度、立体式、高密度的持续报道。省委政研室来调研后,撰写的《保育式寄宿制 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探索》,受到省委书记XXX的高度重视,批示要“以适当的形式在全省推广。”三峡电视台以《大山里的幸福学生》,详细报道了我区X镇政府在全省率先实施在校学生生活免费供给制。我区开展的“阳光运动一小时”校园集体舞汇演活动,被《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刊发。这些宣传,使我区推进教育均衡的做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X年我区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X年被教育部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样本区。近两年,省内外来我区参观考察均衡发展工作的兄弟单位达20余个,300余人次。

加强宣传先进典型。塑造教育楷模,用典型引路,努力为教育树旗帜,为教师树样板,是增强教育宣传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为了搞好典型宣传,我们高度重视典型的发现和抓取,要求各个学校注意发现典型,善于总结典型,及时推荐典型。近年来,我们先后在湖北教育网、湖北卫视、《三峡日报》、XX电视台、三峡XX网、LED屏等媒体和平台上推出了倾情家访先进典型、X初中教师X;全区城乡交流先进个人、甘当支教使者的X等20名教师;献身边远农村教育的黄X等25名优秀青年教师;细心关怀贫困智障学生的闵X老师;爱生如子的孙X等12名优秀班主任以及全区十大劳模王X、十大文明标兵李X、十大道德模范曾X、张X等。同时大力宣传个学校学科组的宣传,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举办春节团拜会,我们隆重邀请全区优秀教师、班主任、扎根农村教育的教师代表200余人参加;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城乡教师交流表彰大会上,我们从优秀教师群体中精选报告人,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让他们的奉献精神大放光芒,激励全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常规方式与新颖手段的结合,提高了典型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宣传教育教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是当前的中心工作,是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我们所有的宣传平台都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从各学校的打造高效课堂的动态、具体做法、教育教学体会、访万家日记、典型人物等全覆盖宣传,每天更新网站内容,按时出刊《教育工作》,网发“高效课堂”简报、编辑“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简报,向上级部门推介创新做法、先进典型教师。

三是搞好教育宣传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宣传队伍。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宣传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我区教育系统精选了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事业心强、文字功底扎实的教师从事教育宣传报道工作。为打造一支优秀的教育宣传队伍,我们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举办通讯员培训班,聘请市、区知名编辑、记者进行讲座。近年来,教育局宣传专班成员采用“菜单式”培训模式,主动走进基层学校,对宣传骨干和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

每年举办一次优秀宣传作品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稿件的质量。同时,我们将教育宣传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校长工作业绩考核范畴,单设考核指标和分值。将宣传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学校和各科室,对宣传情况实行月统计,统计即通报,年底根据量化分数确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凡是任务数达不到要求的科室不能参加优秀科室的评比,凡是任务数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和校长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在全县低保工作会上的发言 篇6

抓好民心工程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青龙街道低保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作一个简要汇报。

青龙街道于2008年10月31日成立,辖9个城市社区、3个农村社区和4个村,现有常住人口8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及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低保政策法规,严格执行城乡低保申请审批的“九步工作流程”和“三查三评两公开”制度,加强动态管理、阳光审批,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截止2009年9月底,青龙街道共有城市低保对象5343户、8593人,月人均享受低保金额127.5元,比全县人均享受额的137元低9元。农村低保125户、270人,1—9月累计发放低保金930万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不该保的坚决不保”。

一、加强对低保工作的领导,确保低保政策落到实处 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低保工作,把低保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一是多层次、受低保和新申请低保的家庭逐户入户调查。入户调查必须做到“三查”。即:一“查”其家庭生活现状,看住房面积、装修档次、家具购置、生活水平;二“查”收入水平,看有无工资、养老金、房屋出租、设备租凭等收入;三“查”就业情况,看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人员是否就业、有无重特大疾病和残疾人。同时走访邻居、知情人了解其是否有瞒报、虚报收入现象,从而掌握低保户家庭收入的第一手资料,为评定低保户打下坚实基础。每季度对原享受低保户入户调查率达到了96%,对每季度变动、新增户入户调查率达到了100%。通过“三查三看”有效减少了骗保现象的发生。二是坚持民主评议。各社区根据入户调查情况,首先由社区两委会议进行初评;再由街道社区干部、户籍民警、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低保评议小组进行再次评议,由调查人介绍入户调查情况、社区支书介绍初评情况,再由评议代表发表意见,逐户进行筛选、比对,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对评议通过的家庭交街道审核小组核评,通过民主评议,有效杜绝了人情保现象的发生。三是坚持三榜公示。第一榜公示由社区民主评议初步通过的享受家庭及享受人名单和享受金额,公示三天,对有反映和举报的进行再次入户调查和核实,如确有隐瞒收入骗保,立即取消参评资格;第二榜是街道初审后进行

情况,有效杜绝了多头享受、瞒报收入骗保现象的发生。三是完善举报投诉机制。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以纪工委牵头、财政、民政工作人员参加的督查小组,不定期对低保享受情况、低保金到户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一经查实,坚决查处,今年共接到电话举报、当面举报36起,对举报属实领取了养老金和退休金的21户42人予以停发,做到了举报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调查率达100%,处理率达100%。

工作会上的发言 篇7

一、一点认识

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在优化流通结构,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是转化流通发展方式,实现流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服务等新兴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商务活动的组织方式、交易模式、盈利理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破了商务活动的区域界限,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的特征日趋明显。而标准化则是商品和服务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通的基础。

信息化使一对一、面对面的传统交易方式,向多对多、虚拟化的交易方式转变,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虚拟化了,通过网络来完成交易。如果商品、服务和流程没有严格、统一、透明的标准,供需双方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交易活动就很难顺利进行。只有加快标准化,在统一的标准指引之下,才能使贸易和经济合作层次更高、空间更广。

由于标准化建设没有跟上,使得一些本具优势的传统产业“走出去”受到影响。比如,2014年我省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了“山西美食走进联合国”活动,组织了一批餐饮企业和厨师,为联合国官员和各国外交官提供中餐。活动非常成功,但各国外交官普遍认为,如果说这是真正的中国餐,那么原来他们品尝到的中餐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餐。这就是中餐没有标准化的问题。我们看麦当劳、肯德基就没有这些问题,到哪里都是一个味道,有利于全球化。为此我们在省质监局的指导下,于今年6月出台了《山西刀削面制作规范》,就是想让享誉海外的山西面食能在标准的统领下走出山西,寻得更大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商务厅党组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一直作为重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加强流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

根据要求,省商务厅成立了流通领域标准化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厅长担任,成员由省级流通行业协会的负责人,部分处室领导组成,流通发展处负责日常工作。具体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政府标准化的政策,承担流通领域标准化的规划,牵头组织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负责标准化工作的绩效评价。2015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促进流通现代化、营造法制化营商坏境的意见》,以政府名义将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上升到政府的意见中,在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为搞好流通工作奠定了基础。去年商务系统出台了4项标准,今年截至现在已出台1项。

(二)突出两个工作重点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商务标准化的要求,我厅突出了现代流通方式标准化和居民服务业标准化两个工作重点。

一是推动现代流通方式标准化。2014年,我们经过积极争取,太原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级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今年太原又争取到了国家级智慧物流城市试点的机会,我们以此为契机,在全省开展了流通领域标准化专项行动。以托盘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建设。美特好、唐久便利、山西振东制药等8家企业被确定为全国试点企业。参与企业平均物流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

二是促进居民服务业的标准化。2015年,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家庭居室保洁服务规范》《家庭餐制作服务规范》《家庭母婴护理服务规范》《家庭养老服务规范》4个地方标准,现已贯彻实施,今年已于6月30日制定颁布了《山西刀削面制作规范》,我厅以《山西刀削面制作规范》为引领,搞好山西面食宣传、推广工作,推动山西面食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三、今后打算

一是继续做好现代流通方式和居民服务业的标准化工作,继续推进流通领域标准化行动计划,重点指导示范企业加快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做好推广。

二是做好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6年到2020年,我们将完成《山西摄影行业服务规范》等两项标准的修订和《家庭病患护理服务规范》等12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叶落大地》研讨会上的发言 篇8

人在土地上生活,这恐怕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是土地对于中国人来讲,任何朝代的兴灭,任何革命,在中国都与土地有关。四五年前我写过《一块土地》,写一块土地收上来分下去,再收上来再分下去,每一次下去或者上来都是一种革命,完成了中国现代史的土改,公社分田到户,开发村中村等等。

当然《叶落大地》我看完以后,自己比较欣赏的还是上部,尤其是从山东逃过来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怎么在这儿开荒,写得特别好,山东人在这一块土地上从此被接纳,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层意思是,这本书看完以后,我觉得叙述很沉着,比她的第一本《叶落长安》要好,在我读的时候也赞叹,第一代人的故事通过这种叙述很感动人,也感动了我。节奏的把握使我赞叹作者的成熟和老道。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或者是这之前的时候,大家更强调的是一种怎么写的问题,探讨的是写作的形式,但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从某种角度来讲写什么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要不然大家都会写一些无关痛痒的题材。这一本书写的是土地,当然是一个老话题,具体在写作上,我觉得这一本书写得很好,好多作者好多书前半部分写得好,后面就不行了,就是节奏上气息上没有把握好,到最后就没有劲了,顺着故事跑了,草草收场。这本书就没有,叙述特别沉着。

第三层意思,当这个故事逐渐铺开的时候,我在阅读的时候,最担心的是故事结局的巧合安排,因为从我个人爱好来说,不喜欢故事编得太团圆,但是这本书我看完以后是没有的。虽然后边宋轩堂出现、小红出现,但一切很自然,宋和冬莲没有成婚,小红吸大烟不认生母,这就避免了刻意,可见作者写作的感觉和经验,使作品顺溜发展时有很涩的东西。

上面的这三点是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比较欣赏的地方,很简单,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概括,就立意、叙述上、故事安排上、描写上说这些感觉。说是很简单,但这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几点,以此构成这个小说是很成功很有魅力的小说。

另外我还想再谈一点,这个时期陕西的几个女作家的长篇我都看了,吴文莉、王妹英、周瑄璞,都是长篇,我觉得写得都很优秀,而且在我读的时候遇到精彩的地方都画了符号,自叹不如。共同的特点都是宏大叙事,人物鲜明,文字老道,但是同时也是同样的写法,都是写的几代人。我看完以后就在想,为什么要这样写?随着时间写下来,是为了家族的兴衰来表现一个时代呢?还是这样写顺手呢?尤其第二代和第三代写的,我觉得还是不如第一代好,一个家族是写出来了,但要表现什么?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自己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这同时牵扯到一个问题:历史如何进入小说,因为当中外作品中出现北京、巴黎、纽约这些人们都知道的地方,出现二战、抗战、出现十月革命、文化革命大事件的时候,全人类的人都知道。因为你这个故事不是一开始以这个事件为背景的,前面是虚构的故事,到后面变成非虚构的故事,这就冲淡了“大地”的意义。

总之,这是一本让人读出兴趣,读出想法,读完还能回味很久的一本书。吴文莉我很熟悉,画也画得特别好,小说写成这样,我认为是很有才情的,向她祝贺、向她学习,而且我见人就极力推荐宣传这书。吴文莉这本书的后面,韩霁虹有段文字,她们二人的后记我觉得非常好,有深度又有文采,她表扬吴文莉又很巧,听者只能说,对!对!她写过几个编辑手记,这是在别的书里面没有过的,这种现象也应该引起文坛的注意。

我认真读了这本《叶落大地》,简单说这些。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同志们:

硕果累累的xx年渐渐远去,充满希望的xx年已经悄然到来。“团结拼搏,和谐竞争”的外校人,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取得了一定成绩:一年来,我们一是高标准通过了xx市示范学校的复评验收,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六化”育人模式;外语、艺术两特创优的学校特色文化构建;创建放心食堂、文明寝室、平安校园、绿色生态校园,满足家长对学生在校“安全、健康、成才”的需要等工作都受到了复评专家组的高度肯定,学校办学水平不但提升。二是教育质量再攀新高。2012年我校初中上重点线人数首次突破xx大关,达到xx名,上线率达xx%。我校高中xx人参考,共有xx人上本科线,本科上线率达到xx%,再次荣获xx市高中 “教学质量三等奖”,初中继续荣获xx市“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一等奖。三是学校积极争取政府投资二千多万元,对学校办公楼、礼堂进行维修改造,铺设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增修观礼台和体育器材室,增设文化景点,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提升了学校品味。目前学校上下风正、气顺、劲足,全体教职员工安贫乐教,敬岗爱业,全体学生潜心学习,奋发向上,“以校为家”,“发展至上”,“校兴我荣”在我校已蔚然成风,优秀的教职工团队成就了外校昨天的辉煌,也必将为外校新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深知,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的指引,离不开教育行政部们和教育业务部门的的亲切关怀和细心指导;前进道路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位兄弟学校的热情鼓励和真诚呵护;每一点进步的积累,都浸润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汗水。因为懂得,更加珍惜;因为珍惜。倍添动力。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提升名校品质,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深入践行学校办学理念,不断围绕学校存在问题加大整改力度,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建强教师队伍,增添发展后劲。制定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建立长效机制,搭建平台,以校本研训为载体,继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三项工程”。即,师德建设工程,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骨干队伍建设工程。全面实施教师队伍“三梯队”建设规划。力争教师群体素质全面提升,骨干数量不断扩充,名师队伍提升上档。

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政策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三项工程。落实教学楼整体加固维修工程,开展规范化教室建设,加强教学楼整体文化设计,实现高中部班班通和教师人人通,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落实校园路面黑化工程,完善路灯、路标建设。实施艺术楼、初中楼、教学楼、科技楼主体连接工程,不断提高服务师生水平。落实校园文化分期实施项目,重点做好校门、教学楼前广场、教学楼后花园、塑胶运动场等地文化景点和绿化的规划落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三是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学理念的践行,大力实施“四个创新”。

一创新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绩效考核量化制,坚持以法规范人,因需设岗,按劳分配,做到人人都有事,事事有人为,事事有标准,人人有评价;二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以党风促校风,以教风促学风,坚持以德引导人,全面树立“团结拼搏,和谐竞争”这一外校精神,推进“三风”建设进一步好转。三是大力推行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大力营造落实“情暖工程”,以情凝聚人,构建师生和谐、同伴互助的校园人际关系,形成共建合力。

二创新德育,推进教育生本化。进一步抓好“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和成果物化,进一步抓实“志愿者活动”载体的丰富和规范,形成学校德育“双亮点”,进一步抓牢“六化”德育模式的整体构建和规划,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三创新教学,促进教学优质化。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和新课程改革落实力度,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学科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夯实课题研究,形成全员参与格局,使科研兴校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生长点和教师成长的增长点;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体系,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四创新服务,实现关爱人文化。进一步落实贫困生、德困生、留守儿童等“三生”关爱活动,加大满意食堂、生态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力度,提高服务师生水平。

我的发言结束,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在乡镇综治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篇10

在乡镇综治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镇党委、政府向始终关心、支持我镇社会治安稳定工作的各级领导致以忠心的感谢![本文章来源于-http://]

回顾200*年,我镇的政法综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法委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认真落实严打整治、治安巡逻、铁路护路、普法宣传、民调帮教、信访稳定等各项综治措施,构筑了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省铁路护路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本文章来源于-http://]

200*年我镇将依此次政法工作会议为契机,牢固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稳定为第一大局、安全为第一责任”的观念,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强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讲就是“抓住一条主线,找准一个载体,突出一个重点,夯实一个基础,凸现两大亮点”。抓住一条主线:即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加大普法宣传,提高法制意识,深入排查摸底,化解基层矛盾,推进依法治镇进程;找准一个载体:即以创建平安xx为载体,实施打防并举,群防群治,消除苗头,确保稳定;突出一个重点:即围绕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强装强卸、敲诈勒索、阻挠施工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夯实一个基础:即狠抓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健全组织,完善设施,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各项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位;凸现两大亮点:即铁路护路和非公有制企业综合治理。以“创建安全文明铁道线”为载体,建立铁路护路长效机制,保持铁路治安长期稳定。做好企业创安与农村创安的有机结合,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综合治理力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推动我镇的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同[本文章来源于-http://]志们,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全区今年的政法综治工作指明了方向,xx镇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构建和谐、安全、文明的新xx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工作会上的发言 篇11

今天,非常荣幸,能代表英汉大词典编纂处,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编纂工程的主体构想。本次活动之所以称为概念发布会,并不是迎合时尚,玩弄辞藻,而是要说说我们想做的新鲜事。

虽然词典编纂是一门因袭性很强的手艺,但我们明显有别于前人的地方,大体上有两处。

其一,我们会对《英汉大词典》做高度数字化处理,让这部体量庞大的工具书最大限度地适应互联网环境,在各类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iPhone,iPad,MacBook和PC上,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各项强大功能。

在我们看来,数字化阅读是不可阻挡的天下大势,我们经历的这场转变,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不亚于人类刚刚开始普及纸质阅读。数字化给予词典的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残酷地拷问着词典在物理维度上的存在,又对词典的文本容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大度。通过数字化,纳须弥于芥子,两千多页的词典可以化为我们手机屏幕上一个小巧的应用图标。而这图标的背后,却是一座如宇宙般昼夜不断膨胀的语言信息库。

对于《英汉大词典》第三版,我们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配上超链接,略加修改地把文本从纸面迁移到屏幕上,更要把数字化做精、做透、做活,实现“高度数字化”。

新媒体涌现的今天,我们会发现,在手机上读完一篇一千字的文章,比在印刷出来的报纸上读完,要费力不少。这是因为手机的屏幕只有这么大,而不断翻屏只会让读者越来越不耐烦。对于释义详明、例证丰富的《英汉大词典》,数字化之后,可能出现同样问题:当你在do,make,go,set这类超长词条的页面翻了几十次屏后,你真的确信你再翻下去,一定会定位到你所需要的内容吗?为此,我们甚至要把整个词条拆散,重新构建用户友好的查询界面。

由于脱离纸质,高度数字化的《英汉大词典》要尽力摆脱传统电子词典“见木不见林”的弊端。我们将借助语义和语用关联,打造圆融浑成而又不断蜕变进化并且表面和内部生长着无数触角的体大思精的英汉语言知识体系,帮助使用者通过对比、联想,精准掌握英语核心词汇,对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揭橥的语言普遍现象“浑言则互明,析言则分别”做出跨越世纪的回应。也就是说,《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会秉承传统,进一步照顾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在保证“求解”的前提下,做好“求用”的工作。这里说的“求解”就是基本的语言信息查阅,而“求用”就是对写作、翻译的具体指导。事实上,我们还有一个更宏大的计划,那就是以《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为核心,为中国这个英语学习的超级大国打造一座集权威和便携于一身、与时俱进的英语学习平台。

“高度数字化”是对词典传统存在形式与信息呈现体系的光荣革命。与此同时,我们要大胆尝试的第二个任务是《英汉大词典》的“深度社会化”。就像早前“澎湃”和《东方早报》报道的那样,这不是简简单单地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读者互动,而将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文化运动。

大约十年前,我跟随导师陆谷孙先生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陆先生最终建议我以《牛津英语大词典》为论文的研究对象。写完论文后,我有幸去牛津大学,亲身了解这部号称英语终极权威的词典是如何编纂的,也向当时的主编约翰·安德鲁·辛普森先生请教了不少理念与技术上的问题。《牛津英语大词典》卷帙浩繁,1989年第二版后,再未印行过新版,如今已经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整体而论,它是英语单语词典领域的独孤求败。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托赖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编者们发动了整个大英帝国的阅读界为这部承载了民族自豪感的词典搜寻千年文献中的例证。于是,为《英汉大词典》发动全球读者搜寻语言素材,成了我论文杀青之后的梦想。

现在,我们的IT团队已经基本完成了内嵌于微信的《英汉大词典》语言素材搜集工具,再内测一段时间后,争取在本月面世。只要有互联网连接,读者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为我们的事业添砖加瓦,提供第一手的新词、新义、新例。通过拍摄上传、划定范围、尝试汉译、建议定位、扫描编码这几个步骤,轻松完成三百年前折磨着塞缪尔·约翰逊博士的那份“无害的苦差事”。

这里,要突出几点:首先,可追溯信息源的例证争取涵盖用英语书写或翻译的各学科经典著作,渗透到英语所及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巩固《英汉大词典》与整个世界文明的紧密关联,确保《英汉大词典》在可预见的未来拥有不可撼动的学术地位,也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们二十年的内容为同类产品猖獗盗用的顽症,进而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品牌管理工作。

《文心雕龙》引用《周易》的一句话“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作者刘勰扩大了“辞”的语义,以此强调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这差不多也是我们想要贯彻在《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中的根本语言观。

当然,对于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环境中攸关国计民生的一些学科,例如法律、医学、金融,我们会视为重中之重,在选词收例方面有所侧重。事实上,这些年,我在上述各行各业的朋友,乃至宗教界、艺术界的朋友,都在专门学科的英语词汇上,给了我很多启发。希望在即将启动的编纂工程中,他们,还有更多的专业人士,特别是复旦大学各学科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可以成为我们“读者融入计划”中的一支生力军。

其次,对所有参与这项计划的使用者,语料一经审核通过,我们就会在词条页面的相关位置标记出提供者的姓名或ID,所在城市、地区和国家,以此致谢致敬,同时通过后台统计,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提供合格的语言素材达到一定量的读者,给予诸如网络版使用权限或衍生文化产品的热忱回馈。

第三,我们强调的是“采纳合格的语言素材”。所谓“合格”,必须在体现英语用法和体现汉语译法这两点上,至少有其一。我们还要拓展视野,不仅关注英美的语言变化,也要大胆采集体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之特色的英语素材。此外,《英汉大词典》的汉语,也就是汉译部分,也要照顾到港澳台的不同表达,体现现代汉语在地区分布上的丰富性。今春以来,我们在英汉大词典编纂处内部已经尝试过好几轮这样的语言素材搜集工作,理清了思路,认清了难处。与此同时,我们邀请了几十位在主要英语国家和地区生活、学习、工作的《英汉大词典》读者,在微信群里,24小时为我们搜集身边的英语标识语和广告语——说24小时,是因为大家生活在不同的时区。

热情读者提供的语言素材可能是巨量的,对我们来说,多多益善。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所以,《英汉大词典》绝不会走某些网络百科词典那样任由访问者增删修改的道路,因为久经考验的权威性要求我们必须把“搜集”和“采用”这两道工序区别对待,前者向全世界开放,就像杨校长说的,这是开放的、海纳百川的系统;后者的权限必须牢牢掌控在我们的核心编辑团队手中,万不可放任文本大而无当,这可以说是我们《英汉大词典》奉行的“民主集中制”。

能把上述两点,也就是“高度数字化”与“深度社会化”切实地执行好,第三版也就算成功了。总而言之,今天这场发布会,就是要向广大读者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素以“高大上”著称的《英汉大词典》已经下了“接地气”的决心,要融入读者的生活,也要让读者融入《英汉大词典》。

我的老师陆先生主编了《英汉大词典》第一版和第二版,第二版还有我的两位师兄于海江博士和高永伟博士担任执行主编。师长们的学术成果,巍巍峨峨,仰之弥高。陆先生在第二版序言中引用了《荀子》的话:“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我将以此为座右铭,也遵照杨校长的指示,重温在座各位师长的谆谆教诲,在喧嚣浮躁的时代风云中,努力做一个守得住清贫寂寞的辞书工作者。

说到这里,心情不免有些小激动。想起1994年初夏时节,当时读初二的我去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想买一部大一点的英汉词典。犹豫很久,我选择了《英汉大词典》,那是第一版的缩印本,陆老师的大名就印在封面上,花了98元。当时我口袋里只有100元,而其他差不多大的英汉词典都要100元以上……又想起后来上海中学住读时的无数个晚自修,每次解析几何做得人仰马翻之际,都会从写字台边的书架上抱起《英汉大词典》,随便翻到一页,挑两个词条读读,似懂非懂,换一片天地,放松自己……一晃,20年过去了,还有太多太多与《英汉大词典》打交道的瞬间,渐渐都模糊在记忆里了。

但我今时今日的理想却毫不模糊,那就是让《英汉大词典》在增进中外文明互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上海最闪亮的文化名片之一,而在为这番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也编织我自己的学术“中国梦”。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上海200433)

上一篇:司机入党思想汇报下一篇:高一历史半期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