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教学总结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段式教学总结(精选12篇)

三段式教学总结 篇1

教育是一种以团结、真正合作和主体间一致为特征的共同体。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学校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培养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三段式教学法。“三段式”教学法,即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科学地解决了听课时的“绊脚石”。

一、“三段式”教学法对任课教师的作用 1.明确了教学任务和目标

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具体指导了教师授课方法。确定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责任,即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培养符合社会的人才标准。

2.充分利用自我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专业重要性。3.教师要精于把课程知识和自己学习的经验(包括具有教育性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乐于和发展共有知识,善于在参与中引领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教育。

二、“三段式”教学法对学生的作用

1.预习:学生可以发现自我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会带着问题与质疑听课,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2.笔记: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学生爱学善学,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成绩。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能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思路走,以便更好学习掌握知识。笔记简练明白,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加强了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弥补了课后对知识遗忘的不足。

3.复习:对前面已学知识进行及时系统再加工,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从而形成惊人的记忆力。也是对知识的提高和升华,对学习内容有新的体会,领悟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三段式教学法是学校重大教学检查内容,它不仅明确了教师的教学重点也下达了学生学习任务,促进了学风建设,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了课堂纪律管控。“三段式”教学法也是学校狠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更好地懂、更好地用,是以听为主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多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好成绩,从而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为推动并贯彻落实“三段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程期末成绩,制定了新 的期末成绩考核标准。即将学生平时这三项考核列入期末各科成绩中按百分比来计算。

在“三段式”学习法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些问题。多数学生对预习内容不够明确,大多数学生停留在翻看水平上,如何预习需教师给予具体指导。

课堂笔记:笔记内容,多停留在抄书上,自我添加的内容少,对教师课堂补充内容缺乏系统地总结、归纳。同样,这些问题也需要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做些指导,最终教会学生怎样记笔记。

课后复习:多数学生完全只停留在课后习题上,很少能全面系统地复习所学专业知识,这方面的不足需要任课老师在作业布置上灵活些,避开一味抄写的作业布置。在完成本堂课教学任务后应布置些能够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总结复习的一些作业题。预设围绕本章节内容问题,让学生顺着这些思路去复习巩固当课内容。

三段式教学总结 篇2

(引子:想唱就唱)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的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是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式课堂;充分发挥模仿的作用,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适合各学段教学,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目标, 设计不同的环节和学习要求;模仿、试唱、表演, 给教师提供发挥各自能动性的空间;师生互动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为学生即兴发挥和创造提供帮助;“三段式”课堂结构、步骤简单, 框架清晰, 方便操作, 适合最基层学习大面积推广。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是我们茌平县教育局艺体教研室刘成军局长创立的, 经过全县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实践推广, 已经形成了我们茌平县音乐教育的一个特色。我参与了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 在上《春天举行音乐会》这节课时, 就运用了这个模式, 我是这样来理解并运用三段九步式教学模式的。

引子部分也就是想唱就唱这一课的导入环节, 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上课状态, 有利于音乐教学, 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论利用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大脑进行刺激, 让学生想唱就唱, 让学生自己做主, 自己选择愿意唱的歌曲, 目的是让学生放开喉咙, 大声的、自然的、自信的歌唱。其形式很多, 例如独唱、小组合作齐唱, 全班齐唱、合唱、歌曲接龙、举行赛歌会等等, 在我上的这节课上我运用了赛歌会的形式, 让学生唱关于春天的歌曲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 将学生很快地带入一个本来的音乐课状态。

一、课的第一个环节是模仿

1. 节奏模仿。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学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我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聆听自然界中的音响, 再来用人声模仿生活中不同的声响, 并用打击乐器演奏出自己模仿的音响;接下来我运用了动物合唱的形式, 我先模仿动物的叫声, 学生再来模仿我, 最后形成了一首悦耳的交响曲。

学生在节奏模仿中, 其音乐表现欲望得到了激发, 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2. 旋律模仿。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看, 创造欲望人人都有。比如, 我们常可以听到儿童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 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的流露。尽管稚气十足, 但毕竟是其创造真情的再现。

在这一环节, 我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前面的节奏模仿进行旋律创作, 他们的创作基本上来源于对一些乐段的模仿, 但也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后来学生又模仿我对教材内的一段旋律的演唱。这样的模仿即对下面的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 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即兴创作的平台,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音乐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歌曲模仿。

在本课中, 第一遍边听边用la音模唱, 让学生关注歌曲的思想感情, 并在聆听音乐过程中体会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第二遍还是用同样的方法, 重点关注歌曲的节奏与速度、风格。

二、课的第二个环节是试唱

1. 个体的自主学习, 在学习中发现自己遇到的困难, 因此我提出一个问题, 你认为哪个地方不好唱或者是难唱?

2. 进入小组合作学习, 让前边的困难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帮助集中大家的智慧, 团结协作, 去攻克难关。

3. 小组展示, 由其他小组提出肯定与否定的意见, 各小组之间互助合作。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间比赛的形式, 展示学生的合作成果。在我掌握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下我又及时的范唱了歌曲, 帮助学生将歌曲中的困难彻底解决。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课的第三环节是表演

表演部分是音乐课中最精彩的部分, 是学生在掌握了歌曲的基本部分后进一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 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舞蹈、伴奏、指挥、歌词创编、音乐剧、文学、绘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对音乐的理解。

1. 全体学生的体态律动。

让学生尽情地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环节, 我和学生一起跟随动听的音乐舞动了起来。这一环节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 全部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

2. 分组讨论, 确定表演形式, 并进行创编。

教师巡视并提供低音的音乐背景。在这一环节, 我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 使其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对音乐不同的理解。创作过程是最重要的, 不需要多么精彩, 学生在创造中得到了情感上的愉悦, 使音乐课课程的第一大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得到了体现。

3. 表演。

表演是更深度的感受和体验音乐, 表演结束, 小组互评, 教师点评, 使音乐课得到升华。我在课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这个环节, 我的学生运用了舞蹈, 打击乐伴奏、创编歌词、有感情的朗诵故事甚至唱古诗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本课进行了拓展与综合, 使学生了解祖国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的关系, 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等等, 拓展了学生审美视野, 增进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使音乐这一门特殊课程的文化传承价值得到了发展和升华。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实践体验中, 使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理解音乐表现与情感内涵的关系。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 全部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在面向全体的同时, 尊重个人的情智, 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表现方式, 甚至对音乐不同的理解。

“三段式”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使学生走进音乐, 亲身体验音乐审美, 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而且, 每个环节都有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内容, 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作文教学的三段式教学方法 篇3

一、低年级以说、读为主

写作要提前起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应把小学一二年级的作文训练作为初级阶段。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要以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二是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低年级阶段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要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学生想说话的欲望。在说话能力的培养上应采用下列方法:

1、在字词中以字带词、以词带句。

2、看图说话,从简单的看图叙述到细节描述及情节串讲。

3、启发想象,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说话的逻辑性。

4、讲故事、复述课文。

学习说话也是循序渐进的,要遵循“理解词义——说短话——说长话”这样一个认识过程。

写作准备阶段的另一项工作就是阅读。多读多看是这一时期儿童满足探究心理的迫切需要,尤其当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后,课本的知识和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他们急需从外界,特别是从书籍中打开一个窗口,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随之增长。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二、中年级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多种辅导形式

经过低年级的说、读及写作提前进步的训练以后,就进入了写作要求较系统、明确的第二阶段。进入中年级,要求学生的作文从段到篇要有一定的内容,条理清楚,中心突出,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迎合和满足学生的喜新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和培养学生发挥自己想、自己做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表演式

老师把作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编织故事,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交流、表演出来,最后让学生用文字叙述。这样就可以做到有文采、有内容、有个性。

2、贴图作文

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画图剪下来贴在作业本上,然后将图中的意思加上自己的想象用连贯的语言写在旁边,这样能使学生欢迎,特别对学困生的写作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兴趣培养

老师的铺导要力求在学生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调动兴趣、辅导方式要创新,避免一种方法的单调重复。

三、高年级的兴趣专一性培养和一题多作

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高年级阶段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要侧重在写作质量的提高上。在儿童心理转折和过渡的这个特殊阶段,要爱护和继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这种兴趣向专一性方面发展。并且要在探究心理的基础上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开手让他们自觉地提高观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开拓前进的道路。

在作文教学中可采取一题多作的教学方法。一题多作就是一个题目让学生连续多作几遍,写一篇即得一篇的好处,写多写熟了才能随心所欲。因此,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两条规律:一是必须符合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要因人施教;二是必须顾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其内在的联系。

三段式教学 篇4

“三 段 式” 教 学

乌苏市第五小学

安雪梅

2009年12月5日

2009年12月4日,学校“语文教研组”组织了听课活动,通过学校四年级李莉老师讲的《卡罗纳》这一课,让我感受到“三段式教学”的实施对语文教学的指导。

“三段式”教学法在李莉老师的这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1、初读交流、把握中心。教学课文时,我们首先要通读课文,读是提醒孩子们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李莉老师在引入课题后,说:“大家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一环节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语文首先要通读,通过交流把握好中心。

2、精读交流、重点理解。学课文要精读课文,精读中同学们肯定各有感受,大家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对文章重点句或段的理解。李老师在这一环节中,重点抓住了课文中描写卡罗纳不幸的三句话,分析出了他的不幸。接着李老师问:“你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和感受卡罗纳不幸的呢?”学生答“通过重点句子。”这里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找出重点语句,学习“我认为他又是一个幸福的孩子。”课文中体现幸福的这一部分。这是学习的重要而又精彩的环节,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解决了课后许多的思考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3、读写交流、意文兼得。读了别人的文章,就要有收获,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组织学生积累或练笔,交流积累或练笔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让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李老师运用得恰到好处,在课的最后一环中,她设计了拓展内容:“①、面对卡罗纳遭遇到的不幸,你想对卡罗纳说些什么?②、代表卡罗纳向每一个关爱他的人写几句话,感谢他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伴着《爱的奉献》这首歌,学生写出了精彩的感想,使得文章“言外之意”达到了升华。

了解三段式教学法 篇5

提高学习效率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今年四月份我们一部分老师去河南濮阳四中听课学习的课堂实录。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而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思考、争论、板书、讲解。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课堂?这是怎样的一种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该做些什么?下面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做一下介绍。

一、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教学改革

我们知道,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革命使我们获得死知识,新信息变得容易。(如我们打开互联网,在百度搜索上输入“食盐”会出现4,780,000篇搜索结果,用时0.270秒。我们打开其中的任何一个网页,都会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也就是说我们学习这些知识的作用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如何搜索信息,从中选择信息、如何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就更为重要了,我们的学习重点要从知道什么,记住什么转化为如何分析、利用知识的思维过程上来,教学内容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其实航天、宇宙探索、生命科学、环保、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应用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教育内容、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旧的学习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学会自己学习。

未来的社会是现代化的科技社会,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教学改革。我国也于本世纪初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全国各地也纷纷掀起教学改革的浪潮,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江苏省东芦中学和江苏省洋思中学、河南濮阳四中等学校创造了有效教学的奇迹,创造了让每位学生学好、让每位学生有效发展的奇迹。

去年,有着先进教学理念的黄校长接任我校校长以来,就确立了“以教改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并组织我校部分老师先后去杜郎口中学、藁城九门中学、濮阳四中等地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领导为我们制定了“以学案为载体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并在2009年初开始在原初一年级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那么“以学案为载体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二、以学案为载体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我校“以学案为载体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追求。

学案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人手一份,为“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提供了物质依据,起到了引导我们阅读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学案是联结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学习过程的纽带。

三段,指的是自学、互动、检测三个学习过程。

自学。也可以称为预习,是三段式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我们依据学案自学教材、教辅,积累教材内外知识,并发现哪些是通过自己可以记住,懂得和简单运用的知识,哪些是自己不懂或不会运用的知识,然后自己记录下来,准备在互动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语、数、外三科是有单独的一节课进行自学的,这给我们提供了时间保障。这个过程可以培养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更能培养我们发现问题的精神。

互动环节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如果说自学是发现问题的过程,那互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生生互动的单位是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相互问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学习解决一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师生互动时与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在生生互动时,老师在观察和个别辅导学生,了解学生情况,随时解决一些

零碎、枝节的小问题。生生互动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小组互动中我们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友谊,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体验成功。师生互动时,我们要处理自学和生生互动后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说出我们的收获和困惑。老师也可以抛出重点和难点的相关问题,引起再次讨论。师生在互动交流的愉悦气氛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检测是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有效手段,是我们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过程,由懂到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再次生成问题的过程。

以学案为载体的三段式教学法目的是培养我们的发问精神,创新能力,让我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遵循教育规律,提高课堂效率的外在形式。

我们作为初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呢?

三、我们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不同于小学,学科多,学习任务大。小学学习中常用的读书,听课和复习这些学习方法在初中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养成预习,记笔记,多做题等习惯。

1、我们要学会预习,学会自学。功课难了,不预习不行了。预习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增强记忆效果,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做好预习呢?首先我们要真的想去学,有学习动力;其次要有计划的预习,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也不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再有就是要有时间保障,我们住宿式学校自习课较多,自习课是自由学习课不是休息课,我们要充分利用自习时间进行预习。最后预习要讲究方法,找出哪些是我们自己能理解、记忆学会的东西,并在课前掌握好,还要找出哪些是我们不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提出问题,听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讲解。

2、要学会记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说的都是笔记的重要性。我们预习时要做好读书笔记,记下不理解的知识内容;上课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记下别人对问题的看法,记下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课下整理笔记,使知识内容完整化,系统化,条理化;监测后要整理错题,记下正确思路和错误原因等。笔记最好随身带,以便随时复习、巩固和记忆。

3、要用好学案。学案是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的文本。学案上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我们明确学习任务,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案上有预习提纲,指导我们有目的的自学课本,查阅教辅资料,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问题;学案上有学习方法指导,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学案上有课堂检测,能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找出学习中的不足。每节课的学案我们都要在课前完成,课上补充,课下巩固。

4、要勇于表达自己。自己预习了,就会知道自己哪儿会,哪儿不会,会的地方要善于表达出来,这样可以锻练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帮助别人和同学共同进步;即便是拿不准的或不理解的问题,也要表达出来,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得到同学的帮助,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5、要学会倾听。课堂是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是你我共同的天地,我们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能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不懂的知识,学到别人个性的表达方式。倾听的过程,也是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会提高自己的注意能力和思维的缜密性。当我们的想法和他人不同时,也要认真听完他人的发言,然后再用自己缜密的思维,简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教学内容多了,教学模式变了,但我们要学好的决心不能变,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不能变,我们勤动脑,多思考,多动手,善观察的习惯不能变,我们的认真和细心不能变。

祝大家天天进步!

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学习心得 篇6

4月13日我去实验一小学习,此次是一种“授之以渔”的平实课堂展示。新课标已实施多年,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实验一小的课堂也渐渐向传统教学模式告别,“一言堂、满堂灌”越来越不适应今天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学校提出了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找到了一种适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思路就是“自学指导、合探解疑、巩固延伸”。通过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情况也很好,很多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首先在精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好自学提纲,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提纲中都要体现来。自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可合作交流,老师巡回给予必要的指导。这一步是体现自学指导。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在老师的组织下由学生自己解决自学提纲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引导、启发、指正。师生合作共克难关。这一步是三段教学中的合探解疑。课前设计出精典的练习题,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做,此举可以巩固和加深本次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学生在指定时内完 成老师精选的习题,最后检查反馈,以期达到巩固和补救的目的。这是三段中的巩固延伸。

此种模式要求教师课前要精研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了然于胸,重难点心中有数,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自学提纲,提纲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案的设计以怎样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而展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过程和方法皆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点拨者,是为学生在学海的征途中指引方向的人。巩固练习的习题要力求经典,教师精心选题,按照小坡度、密台阶、大题量的原则设计。要使学生能当堂完成,教师能当堂检查,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可以这样说,短短的学习结束了,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带着领悟之后的信心,带着自己对教学事业的热情,反复在心里品味这些经验之谈,热切地期待自己的破蛹成蝶之日!

三段式教学总结 篇7

一、“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理论基础,提出“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 努力打造“自主、高效”的课堂. “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是:预习领悟———展示交流———反思改善.

“三段式 ”课堂教学结构的关系是 :预习领悟是展示交流的基础,展示交流是提升学习质量的互动过程,反思改善是人人达标的保障. 具体内涵如下:

1. 预 习领悟

预习领悟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收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达成预习目标. 教师在本环节的任务是以“问题”为线索, 预设学习目标, 下发预习提纲. 学生的任务是在预习提纲的指导下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做准备.

2. 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环节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交流和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启发. 通过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推进学习进程,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3. 反 思改善

反思改善是对展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一步解决,保障人人达标,以练习、活动、竞赛等形式对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本环节,教师要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特别关注 “弱势群体 ”, 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 让他们动脑想 、 动口说、动手做,要耐心检查他们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关注优等生的需要,为其备有拓展延伸的知识内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能. 如教学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时,与例题类似的问题达到人人掌握;另外,还设计一些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解决,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善,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反思存在或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领悟其中的道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要让学生通过反思,互相取长补短,厘清思路,完善认识,提升认知水平.

二、用好“三段式”,体现“三结合”

我们要求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结合”:

1. 三维目标的结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教学的动力, 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必须注意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认真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机地整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备感困惑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仅凭教材提供的例题、 习题来落实情感态度目标,往往很难实现. 因此,发掘教材中蕴含的资源,创编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和学生愿意谈论的某些数学话题,有利于数学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

2. 学法与教法的结合

“三段式 ”课堂教学 ,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从改变课堂教学的结构入手,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现代教学观认为, 教育的真正含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因此,以学论教,不受备课的束缚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做起.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相统一.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 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 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 使学生逐步养成 “数学思维”习惯,养成勤奋刻苦、求实创新的精神.

3. 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数学教师重视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与学生经验、教学手段与学习方法、 学生之间的差异等教学资源之间,时不时会跳出不和谐的音符,所以教师不仅要开发利用每个个体资源,还要整体把握和有机整合所有教学资源,及时了解学情,把握教学形式的 “度 ”,把学生激到 “愤 ”和 “悱 ”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产生, 可遇不可求. 我们应该以期待性的教学运作, 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预设,并且努力使整个预设空间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尽量做到把握时机,生成美妙的“意料之外”.

三段式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三段式” 听力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70-01

一、引言

众所周知,听是语言四项基本技能中占据首位的。但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大部分教师较重视阅读、写作,而忽视听这一技能。这一方面受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也和英语听力教学资源、有效的教学设计欠缺相关。往往在听力教学过程,听前给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听中教学策略匮乏、听后语言输出活动缺失,从而严重影响听力教学的效果。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听前、听中和听后运用“三段式”教学策略,来优化听力教学过程,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二、初中英语“三段式”听力教学实施过程

(一)听前的导入

听力教学的第一阶段即听前阶段( pre-listening),这一阶段,就是要通过听前活动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听力状态,做好心理、思维各方面的准备,明白听力任务。通常我们普遍做法是让学生感知新语言知识及背景知识。而实际上,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设计出既满足听力准备需求,又贴近学生实际的听前活动,努力调起学生想听的兴趣和准备听意识。比如:

1. 听音乐

在听力之前播放动听的英文歌曲,一能激发学生想听的兴趣;二能够为学生做听力进行心理铺垫。英语歌曲也能够强化语音知识,纠正发音,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如在教学听力材料“Finding treasure:之前播放一曲“Hokey Pokey”,学生在听唱的同时即享受了音乐的轻快,又感受了方位的变化,这样就为接下来的听力教学做好了听的准备。

2. 看视频

当前网络中丰富的英语视频资源,为听力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材料,用恰当的视频来辅助英语听力教学,不但使得听力课堂生动有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听的兴趣,强化效果。比如,在8年级上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单元的听力教学中,我们可以自己设计某一地方旅游景点的视频,同时配有英文介绍,学生们兴趣盎然地享受着视觉旅游,尤其对各个景点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为进行听力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还可以用读图片、讲故事、游戏互动等,尽可能地在听前使听力教学情景化、交际化,使学生消除恐惧、排除听力的心理障碍,从而能有一个愉快、积极的心态去听。

(二)听中感知

听力教学的第二阶段即听中阶段( while-listening),这是学生信息输入的重要阶段。首先是让学生泛听、了解大意。就是指导学生不要力求听懂每词每句,而是要抓住关键要点,关注文章的头、尾,了解文本大意,初步感知丈本。尤其是利用关键词进行合理的猜测,这是一个有效提高听力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如在Unit 5“Wild animals”的“Helping wild animals”中,在准备听有关Tigers的信息前引导学生注意Looks,Abilities,Qualities这几个加粗的关键词,同时提出“what does the tigers look like?What can the tigers do?”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其次,精听、捕捉细节。就是让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能捕捉文本中更多的具体内容,听中能够锁定具体信息如时间、价格等数字,专注于what,where,who,which,whose,when,why这些特殊疑问词的提问,从而培养学生抓住要点捕捉详实信息的能力。最后是倾听深入语境,彻底领悟文本。听力内容属于有声音、无图像的交流,我们应让学生学会通过语境来感知并判断说话者的意图。例如,在听时注意说话者的语调如停顿、升降调、重读等等;对外出旅游、餐馆就餐、生病住院、师生对话等话题,可根据经验做出判断,清楚真实意图。

(三)聽后内化、创生文本

听力教学的第三阶段即听后阶段(after-listening),这是学生信息输出的重要阶段。听力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材料内容是什么,更应该让学生消化、巩固所听内容,也就是要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深加工,力求让学生通过听促进说、读、写其它技能的发展。为此,在听后阶段,我们应该以任务为主线,搭建“支架”平台,设计相关听后活动。例如:(1)运用思维导图,复述文本。以图片、思维导图等为线索,设计文本概述、文本复述来内化文本,让学生对所听文本树料进行重复、归纳、概括和重组。(2)设计开放性问题,追溯文本。以听力题材为依据设计开放性、拓展性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快节奏、深层次进行探究,以向文本更深处漫溯。(3)依托话题、主旨或意图,开展拓展性活动。就是以听力话题、主旨或意图为依托,紧扣热点(如环境、交通、旅游、公平等)设计自由演说、辩论等活动,做到“学中用,用中学”。这可以很好地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结语

乔氏三段式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篇9

丁延清

有人说,天下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三段式的。元代作家乔梦符说,好的开头要像“凤头”,好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好的结尾要像“豹尾”。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把“三段式”理解为“一篇文章有三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不一定就是三个自然段。我们把这三个部分分别叫做“开头、中间、结尾”。

在写作文前,学生们先想一想,开头怎么写,中间该写些什么,如何来结尾,想好了再下笔。一旦下笔,我们就要求学生,要一气呵成完成作文初稿。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后来,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叫做“乔氏三段式作文法”。

一、模式概说

M20—什么是蒙氏三段式教学法 篇10

所谓三阶段教学法是幼儿学习实物及其名称的方法,即通过成人与儿童之间对物体的命名、辨别、发音三个阶段,使用幼儿能记住物体的名称(概念)。通常是在有两种以上的物品才可进行。幼儿在三阶段教学法中获益良多,且能够简单明白地将词语和已有的观念联结在一起。尤其是透过感官教学,将对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蒙特梭利的“三阶段教学法”源于塞根的“三阶段的指导法”。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们很难从这些让他困惑的词语里简单明白地分辨出哪个才是(大人要告诉他)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要具有这种选择和分辨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蒙氏说:“话说得愈少,教学效果愈好。”因为说得少,孩子更能专注在老师所说的教具上。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所用的语言要有下面三个原则:

1、简单。例如教三角形摸一下说出形状就好。不必说角,边的概念。

2、客观。教学前不要加入太多个人经验、感觉。以免孩子用我们的方式来看事情。

3、正确。指的是发音要正确,名称要正确。以免因不正确的发音影响孩子正确的学习。

学习三阶段的次序和具体做法,是按以下的次序进行:

第一阶段——命名:本体的认识──其目的是在建立实物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先由物体──名称)。一次给予孩子最多三样有共同感觉特性的物品,例如:三枝不同颜色的色笔,告诉孩子:“这是红色的笔。”帮助孩子将物品的感官特性和语文做联结。再如将粉红塔最大与最小的两个立方体放置幼儿面前,告诉他:“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第二阶段——辨别(指认):对照物的认识(由名称到实物)。成人要确知前一阶段的效果如何,让孩子分辨红色的笔在哪里?或是请孩子将蓝色的笔传递给你,这个阶段是帮助孩子加强记忆物品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另如上述粉红塔例中,询问幼儿:“大的在哪里?”“小的在哪里?”

第三阶段——发音(确认):类似物间的辨别(事务的确认和辨异)──用手指着物品,请孩子说出物品的感官特性,例如:指着红色的笔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的笔?”由孩子说出名称。再如老师指着最大的粉红色立方块问幼儿:“这是什么?”指着最小的方块问:“这是什么?”

浅谈对外汉语听说课三段式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法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无论在学科体系、语言习得理论,还是在语言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受到不同时期教学流派的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课堂教学法研究一直是一线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调查中,62.1%的留学生认为“听”很重要,57.3%的留学生认为“说”很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杨惠元指出:“教授和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听到说、从听到读到写。听说读写,称之‘四会’,‘听’是四会之首。” 可见“听”和“说”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而两者又以“听”为首。对外汉语听说课是在华留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汉语基础上将所输入的信息进行消化理解,并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但是不管是初级的、中级的还是高级的留学生都把听说课视为畏途,因此如何开展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合理设计听力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掌握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因此对外汉语听说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已经掌握一定语言基础的留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言语交际,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将听说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提炼为“三段习论”,即“听前预习-听时练习-听后复习”。实际上,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的。预习阶段要导入新内容,介绍背景文化等;练习阶段不能心急求快,要粗听、精听相结合,回顾强化知识点;复习阶段要延伸到课外,将课堂讨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三、重视预习,创设情景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输入提出一系列假说,他提出“i+1”输入模式,认为教师应寻找合适的材料导入新内容,符合“可懂性输入”原则,提高输入的有效性。“i”表示学习者现阶段的学习水平,“i+1”表示下一阶段的语言水平稍稍高出目前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通过预习、设置语境、观看图片视频、导入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习得一定的语言知识。学生听懂并学到了新东西,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过去单一枯燥的听力教学模式,打造全新的“视-听-说”立体课型,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情境设置中,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设置课堂语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具

用实物或者图片来导入知识信息不仅简单直观,而且生动有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社会现象、文化符号等。涉及较为复杂的内容时,学生会产生听力障碍,因而可以采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导入更加全面和清晰。比如《民以食为天》一课,涉及到中国几大菜系,中国人对此家喻户晓,但外国学生却是一无所知,因而可以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视频资料,从而有助于其掌握课文新内容。

(二)介绍背景,导入中国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还要对学生讲授汉语表达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思维”。中级阶段的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信息不够,所以要在课堂上导入中国文化知识,满足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同时为听力内容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时,因为原文提到了古代四大美女,所以背景文化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四大美女的传说作简要介绍。还可以引导留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者组织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四、听力环节要粗中有细

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非常重要,语言习得必须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一)粗听粗记,弄清文章主题,复述文章大意

预习听力材料,如果是选择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一读听力答案的几个选项;如果是一段短文,不妨布置几个相关的问题,问题不要太多也不要涉及得太细。听完之后复述大意。听对话可以让学生复述对话内容,听短文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复述短文大意。学生复述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记录,对学生复述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调、语法错误等问题要一一纠正。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因人而异,尽量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精听速记,能够概括要点,回答问题

例如学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时,在第二遍听全文时,教师要对前面的问题再做一些补充,将学生在第一次听的时候没有听清楚的地方,以及重要的生词和句型展现在黑板上,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拓展训练。在精听环节,教师要训练学生以下几项语言技能:语音模仿能力,复述课文能力,快速记录能力,猜词能力,抓关键、跳障碍能力。在精听环节还要适当地导入新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师朗读,学生回顾内容,强化知识点

教师用自然的语速朗读一遍课文,学生一边复习全文,一边感受教师的自然语速。因为录音材料往往语言比较夸张,发音很清晰,语速也比较慢,而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却不是这样的,这就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语言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却听不懂人们的交际语言的重要原因。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语速作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接触到真实自然的汉语发音。

五、复习巩固,从“能听懂”到能“说出来”

对外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除了课堂上设置不同的视听说练习外,课堂外的语言巩固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听后复习阶段,要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情境语言练习,开展文化实践活动,打造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

(一)分配任务,小组讨论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直接参与学习和开口表达的机会。教师应当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比如学习《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一课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讨论“你的理想是什么?”,另一个小组讨论“谈一下对‘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资料,收集材料。课堂上让一位学生代表小组到讲台上向大家叙述观点。

(二)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一些与本次课或者下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比如学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并能简单讲述其中某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他们认为的美丽风景、漂亮的海报、可爱的玩具等,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大家上讲台描述;或者运用课堂掌握的句型写一篇作文、一封信,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和采访活动。

(三)语言文化实践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每学期安排1~2次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赴当地特色景区或者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等进行文化考察,可以在学校或者宿舍周边的超市、食堂、小店、书店、菜市场等场所进行日常汉语交际实践,还可以举办全校性留学生文化活动和各类有趣味性的汉语大赛,给留学生搭建各类平台,使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习得汉语。

六、结语

对外汉语听说课是视、听、说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界面,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关文化实践活动,打造课堂情境化、课外大实践的听说课教学模式,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

1992,(4).

[2]白雪林.中级汉语听和说[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

[3]崔永华,杨继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出版社,1997.

[4]胡晓清.中级汉语听说教程(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5]潘晓霞.中级汉语听力课课堂互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9.

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篇12

1 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内涵探究

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把教学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阶段进行。在足球教学中则体现为技术教学、竞赛规则教学和模拟正式比赛教学, 将足球知识文化与各类形式的比赛贯穿于教学之中。如今三段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已然占据重要地位, 有些老师备课本中虽然并未标明各阶段名称 (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 改成了“激发兴趣、技术学习、比赛锻炼”, 本质与三段式并无差别。

1.1 准备部分

主要通过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足球技术, 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前半节课教授理论知识, 后半节课教授具体的技术如颠球、点球、开球等。这部分是足球教学的起点, 要注重在各种细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在理论教授时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技巧或者在实践时以竞赛的形式使学生在足球基本技能上进行比拼, 既能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也强化了学生的足球基本功。准备部分的工作看似简单, 但是要做好也不容易, 需要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使学生的足球基本功 (包括理论与实践) 足够扎实, 以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及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

1.2 基本部分

在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的基本部分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各类足球文化并熟悉足球竞赛规则, 这个部分是为了强化准备阶段学生的基本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 是准备部分的延续, 也是一个新手与老手之间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部分中足球文化的教学十分重要, 不仅对于基本部分甚至对于整个三段式教学, 足球文化知识教育都是重中之重。因为任何一项运动的兴起都是源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例如乒乓球风行与我国却在其他国家受到冷落, 足球在欧洲兴盛在中国与美国却难以为继。因此进行足球教学就需要基于一定的足球文化, 即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进行足球运动还要使学生明白足球包含历史文化。

1.3 结束部分

让学生参加足球比赛, 体验正式比赛的乐趣, 并能综合前两个阶段的知识进行实践,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足球的了解与感受, 使学生真正的爱上足球并能把足球运动当做一项终生爱好继续进行下去。这个部分是整个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的尾声, 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足球文化与基本足球技术同自身融为一体的阶段。

足球三段式教学模式中的“三段”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一个相互融会贯通、紧紧相连的教学体系, 科学考虑了学科性质特点、人体生物规律等方面因素。在此教学模式中, 以足球竞赛为平台, 足球文化为着力点, 而技术与规则为足球比赛做铺垫, 三者分为三份而实为有机的整体。

2 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三段式足球模式的建立中, 可有多种不同方法, 而其本质却无异。本文就以范例的形式介绍此种教学模式该如何建立。

将教学时间设为为一学年, 将一个学年分为12个课时, 其中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占4课时。

2.1 准备部分教学

准备部分需要教授学生一般足球技术理论、足球基本技术。在足球技术理论方面, 学生需了解足球技术对与比赛的重要性;动作技术原理、力学原理、人体四肢活动原理身心素质对足球技术的影响, 锻炼体质协调性与柔韧灵敏性的技巧。在足球基本技术方面, 需要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踢球、停球、运球的方式方法;了解提高这方面能力的联系方法等。在教学方法上需着重用理论循循善诱, 以启发思想,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教学进行时, 灵活运用练习法、讲解法等方法针对学生个体特殊情况进行教育, 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2 基本部分教学

基本部分包括使学生深刻感受足球文化、了解熟练足球竞赛规则。在教授足球知识文化方面, 教授学生足球起源、兴起的历史与足球的现状等;播放足球相关影片;了解足球名人;了解各地区足球联赛。在足球竞赛方面, 教授学生足球规则内容、规则精神与裁判法等。在教学方法上, 尤其需注重情景教学法, 使用幻灯片、视频、falsh等对学生进行教学讲解, 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并使学生对足球知识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产生一定的兴趣, 同时能准确把握竞赛规则条文的概念。

2.3 结束部分教学

结束部分的教学要结合上两个部分教学内容, 分理论与实践进行教授。理论方面, 对足球比赛的认知、足球比赛的作用与意义、比赛阵型等。实践部分, 可组织进行不同形式的比赛, 定期组办小规模的联赛等。在教学方法上, 以模拟情节演练、讲授法、情景教学, 透过具体例子进行教育。多进行11人比赛, 11人比赛规模大, 进行时间长, 与正式比赛接轨, 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方法方面, 注重启发式的教育, 多结合示范法、情景教学、纠错法进行教学。

三段式教学模式需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表现育人的主旨。在方法上强调足球运动参与人员的主体性和足球运动各种能力的发挥。同时, 不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 使健康高尚的体育品德融于学生的个性中, 从而构建一个学生乐于并爱好的教学环境。

3 理论基础

3.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发展到现在, 确定了以人为本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三段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强调关注学生至尊、自知、自信, 及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比赛中有目的地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 这就是学生提高行事能力、交往能力及发展认知水平的过程[2]。

3.2 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解各种足球文化、足球运动经验丰富能掌控一场足球比赛、熟练各种足球基本技巧、掌握足够的教授知识与心理学知识等。

3.3 基于团队运动的规律

足球是一项依赖团队的运动, 队伍中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运动过程中各种战术策略丰富, 需要每个队员进行有效的配合。这无疑是锻炼学生融入团队、进行团队合作的有效手段。同时, 足球比赛是两队的比赛, 其中又包含着竞争, 这对于学生感受竞争、培养竞争能力、端正竞争心态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4 三段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 通过检测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目标

统筹教学任务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把握教学的目标, 但在某一阶段尾声, 教师往往未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测, 而对教学目标完成度模糊不清[3]。而在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中, 各个部分的目标都是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的, 教师在开课前就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并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有效的统计。

虽然三个阶段组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体, 但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对独立的。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层次性, 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的难度、学生活动请来合理安排目标。

4.2 教学反馈途径要方便顺畅

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需要与学生互动交流, 因此教师就要有目的性地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与学生之间平等交往, 多倾听学生的意见, 要使学生乐于与教师沟通。在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部分, 都能发现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素质细致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 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与结构。

4.3 不断更新活动内容

处于年少青春的学生性情多变, 教师要根据这类特点制定有规律性的教学内容调整方案。课堂教育要注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适度迎合学生的喜好, 令学生乐于接受,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5 结语

综上, 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不仅现实上能提高学生的科学锻炼能力、身体体质、体育认知能力等, 而且在内容安排上也很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欢迎, 恰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而且长远来看, 若将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普遍推广, 中国足球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迅速崛起。

参考文献

[1]武云飞.新说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教学, 200 (95) :14-17.

[2]杨佩璇.三段式体育教学的生理学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 2011 (6) :57-60.

上一篇: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论文下一篇:梦幻童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