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利申请书(精选9篇)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动力专业和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同蓄电池相配合以替代目前正在使用的汽车内燃发动机技术。
目前世界上的汽车发动机主要是以一次性能源消耗为动力的技术,尽管在内燃机之外还开发了混合动力,但其耗用一次性能源的方法并未改变。
最近几年由于能源紧张,各类纯电动汽车也相继问世,但其单次充电后行驶里程短、造价高,尤其是在大型车上难以投入实用等,并未使汽车在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状况得以根本改变。(见《电动汽车最新技术》日本电气学会,电动汽车学会编,康龙云译一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由于能源紧缺所致,近年来风力发电技术发展极其迅速。但大都局限于水平轴,大动率的研究,提高和实用。对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则投入研究很少,忽视了其造价低、风轮半径小、风能利用率高等优点(见国家发改委重大装备协调办公室《重大技术装备简报》)。而对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巨大风力资源,更无人研究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取消现有汽车的内燃发动机、水箱、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燃油箱等动力系统。
在车体中底部安装动力蓄电池组并将其串联,保留现有的12伏(24伏)蓄电池供仪表、灯光等使用,小型车一般配置应用直流电动机驱动的电压要达到100-120伏,应用交流电动机驱动的要达到280伏以上,大型车均用交流电动机驱动,电压要达到300-500伏。蓄电池组配置的电力要保证一次充电后能使该型车连续行驶50公里以上(高级车可设定为80公里)。在现装置汽车发动机的位置安装一台6叶片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在汽车顶部大型客、货车的两侧部均安装10-18叶片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发电机均采用多级同步永磁发电机型,该机型具有在风速升高时发电量也随着增加的优点。当汽车依靠动力蓄电池组的驱动向前行驶产生迎面风力(这个风向始终是稳定的),其风力的高低见本申请书附表《汽车行驶时速及每秒风速实测记录表》。风力经进风口推动风轮机上的叶片旋转,经风轮机主轴带动主变向增速齿轮,发电机齿轮驱动发电机转动发电,产生的电力经整流、变压等方式不断向蓄电池充电。汽车行驶越快,产生的风速愈高,驱动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量愈大。根据测算当汽车行驶时速在20-30公里时产生的风机即可驱使风力发电机投入运转。而汽车除非是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没有以时速30公里以下的速度连续行驶50公里以上距离的情况发生。这样,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形成:启动(放电)、正常行驶(放充电同时进行)、停驶(充放电结束)的循环往复过程。当然,风力机的发电量不可能完全满足汽车永不停驶的要求,在设计配置时,将其设计成单次充电后能达到连续行驶400-500公里的标准即可,当连续行驶结束后,可根据蓄电池的剩余电量用固定电源补充充电。
利用汽车向前行驶时产生的风力发电,具有风向始终固定,风速极易测量控制,降低了汽车噪音,清洁环保,能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等优点。
在取消传动轴后,可把驱动电机轴前端装上主动锥形齿轮直接联通汽车驱动桥。改变汽车速度方式全由电力加速踏板控制,倒车用改变电动机旋转方向的办法控制。
本发明保留了现有汽车的12伏(24伏)蓄电池系统,用以驱动汽车的雨刷、照明、仪表以及其他需低电压带动的装置。
其他如刹车助力,方向助力,压缩空气泵等设备均列入电动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它将改变现有汽车依靠燃油驱动的现状,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由于去掉了发动机和燃油箱,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解决了电动汽车单次充电后连续行驶里程短,难以在大型车上实用的缺陷。降低了汽车噪音,最重要的是节约了能源,没有了污染。
附图说明
1、风轮机构造示意图;
2、风轮机上置、侧置、前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页是风轮机构造示意图,1是风轮机支架箱体,用来固定风轮机轴5上下用轴承7和轴相连和在汽车上固定风轮机,2是四边带有10度斜坡漏斗状的进风口,3是一正圆环用来连接叶片4和风轮机连杆4及风轮机轴5相连。6是风轮机转速测量器。8为风轮机叶片4上的不规则圆洞。有洞叶片和无洞叶片是隔片安装,洞口面积不超过叶片面积的30%,目的是为了风轮机启动平稳,叶片4上的半圆为10度,目的是为了集中风力承受点。9为多级同步永磁风力发电机及被动齿轮,10为风轮机轴增速变相齿轮及箱体。
图11箭头所指为前置风轮机的排风道,用此风量可为动力蓄电池组降温。图12为汽车大梁,图13为动力蓄电池组,图15为驱动电机,图16为手制动盘,图17为驱动桥,图18为大型车车体,图19为风速检测仪。在一
定的前提条件下,风轮机输出功率的增加只能通过加大叶片4的扫风面积和提高风速来解决。因而在配置时,在车型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放大风轮机直径。6叶片的风轮机为基本型,一般用于前置,它在低风速区域内功率代换系数较高。在每秒风速达到13米以上时,多叶片风轮机的功率系数要高出6叶片。所以在风轮机上置、侧置时除应尽量放大直径外,还应调整叶片数到10—20片。有洞的和无洞的叶片也相隔安装以保证风轮平稳运转。
整个风轮机为一箱体,上下左右为全封闭式,前端进风口为风轮机半径的二分之一。后端全部敞开以利排风。大型客车上置、侧置时最好设在车体尾部,大型货车上置、侧置时最好设在驾驶室偏后部位。
风速设定为低速车每秒35米,高速车设定为每秒45米。在进风口设一活动门,当风速仪监测到风速超出设定时,活动门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自动关闭。风轮机停止运转,风速降至设定风速时自动打开,风轮机开始运转。
实施例2(以小型车为例)
现我国最新电动汽车标准要求:最高车速不低于75公里,一次充电后能连续行驶160公里以上,每百公里能耗低于16千瓦/时。(见《电动车门户网》中国汽车协会电动汽车分会2009年9月1日网讯)。
1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
改进汽车的安全性, 有效地减少汽车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我国汽车行业近几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汽车碰撞试验以再现交通事故的方式, 用以分析汽车在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与车辆的相对运动状态, 乘员及车辆伤害状态等,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改进车辆结构安全性设计和增设汽车乘员保护装置。通过对试验车辆上安放假人的伤害值评价, 可以得到对汽车整体安全性能的综合评价[2]。
现有技术中, 汽车碰撞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移动屏壁撞车试验、台车试验及试验台冲击试验。
在移动屏壁撞车试验中, 如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公开号为CN102564719A的一种防正碰系统侧向来车标定试验装置, 图1中驱动装置驱动模拟板1移动, 模拟板1的面板与实车大小相同并具有实车的侧向轮廓, 试验车辆6从垂直于模拟板1的方向移动, 正碰撞系统中的控制系统4对前方侧向来车的标定设置五个阶段, 即正常阶段、跟踪阶段、预警阶段、二次预警阶段和碰撞缓解阶段, 并用车辆雷达探测车辆前方物体, 以此对车辆的防碰撞系统进行测试。
在台车试验中, 例如:由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提出的、公开号为CN10228837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碰撞模拟试验装置, 图2中试体15是仅具有骨架的机动车的白车身, 白车身中安装有座椅15a、转向装置15b、安全气囊15c、安全带15d等装备件, 并且安装有假人15e。试体15搭载在滑车11中的规定的位置, 在滑车11的前方的地面12上设置有对滑车施加后方加速度的发射装置21, 通过发射装置21对滑车11施加后方加速度的情况与滑车11上的试体15发生前方碰撞时受到前方加速度的情况为同样的形态, 能够模拟发生机动车碰撞事故。
3 专利分析
3.1 专利趋势分析
3.1.1 中国申请量分析
通过统计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 (CNABS) 中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中国专利, 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检索到615篇专利文献, 其中重点分析2001-2014年的申请量随年份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从2001年开始,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 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 快速增长趋势明显。
3.1.2 世界申请量分析
通过统计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 (DWPI) 和世界专利文摘数据库 (SIPOABS)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专利, 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检索到外国专利申请883篇, 因国外技术发展较早, 最早的专利申请文献出现在1971年, 重点分析从1980年至2014年的专利申请量。可以看出, 国外关于汽车测试技术发展较早, 快速增长出现在90年代, 而在2002年以后, 技术发展就趋于平稳, 可以看出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2014年甚至没有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相关专利, 而对比中国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由此可见, 中国在该领域还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方面。
3.2 主要申请人重点技术分析
以下将对申请量排名前几位的主要申请人进行重点技术的分析。
(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 自成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以来, 大部分关于汽车测试领域的专利申请都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申请人提出, 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专利申请集中在2010年以后。
吉利公司的汽车碰撞试验主要采用移动屏壁撞车试验和台车试验, 移动屏壁撞车试验在前已经介绍过, 下面介绍关于台车试验的重点专利申请。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2年3月1日提交了公开号为CN102854021A的汽车碰撞模拟台车装置。试验时, 发射装置7给台车提供加速度, 直线平台1.1带动偏转平台1.2及固定在偏转平台1.2上的试验车身3沿轨道2向前做直线运动的同时, 偏转平台1.2同时绕万向球4.1的球心做水平偏转运动及竖直平面内的转动。该发明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处汽车碰撞时汽车车身的运动变化, 为设计和制造安全性能更好的汽车提供了试验研究设备。
(2) 现代汽车公司。
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 世界20家最大汽车公司之一, 成立于1967年。
现代汽车公司在汽车碰撞测试中更多的是倾向于采用试验台冲击试验, 下面介绍两个主要专利申请。
现代汽车公司于2 0 0 4年7月6日提出了公开号为KR20060003998 A的一种汽车碰撞测试装置。刚性组合件2悬挂在框架1上并可以做摆动, 相当于一个摆锤, 试件3模拟被测试汽车, 摆锤通过摆动冲击试件3, 由此进行碰撞测试。
现代汽车公司于2 0 0 2年7月3 1日提出了公开号为KR20040011925 A的汽车侧面碰撞测试的模拟装置。碰撞柱10固定在固定装置20上, 运送车30载着被测车辆1向碰撞柱移动, 使被测车辆1和碰撞柱发生碰撞, 由此实现碰撞测试。
可以看出, 现代汽车公司的碰撞测试装置的原理简单, 成本相对较低。除了对整车进行碰撞测试之外, 现代汽车公司还较为关注于对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的性能测试。
(3) 神钢电机株式会社。
神钢电机株式会社成立于1917年, 是日本知名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其产品涵盖运动控制、输送、检测和控制系统等工业领域。神钢电机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技术较为集中, 主要就是采用牵引碰撞的方式, 下面介绍一个神钢电机的重点申请, 其它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专利申请都是由此衍生。
神钢电机于2001年6月29日提出了公开号为JP2003014575 A的一种汽车碰撞测试机构。主要方案为, 由绳wb牵引被试车辆向结构1行驶, 直至与之发生碰撞。这种方案也是对实车进行破坏性测试。
纵观前3位的重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 可以看出技术主要分布在几个主要的方向, 即移动屏壁碰撞、台车牵引和试验台冲击, 而作为申请量第一的吉利, 其申请量的突出还在于它不仅涉及整车试验, 更多的还涉及了和整车试验相关的技术, 如安装部件、试验假人结构、牵引部件等。
4 展望
通过以上对汽车碰撞测试的专利分析, 我们看到了我国技术发展的光明和困难。
从申请量可以看出, 虽然中国起步较晚, 但是技术发展步伐较快, 能够感受到中国在这一领域渴望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但是从授权前景看, 因国外的技术发展较早且技术全面, 使得中国提出的很多技术方案缺少独创性。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首先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目前, 国外的专利已经对我国的专利申请形成了壁垒, 也能够看出国内企业力图通过不同的技术路线绕过现有专利障碍, 研究出更加实用、更加节约成本的技术方案, 走自主知识产权之路, 并且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与国际巨头之间达成专利的交叉许可。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汽车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 车辆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一直是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使用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 也是促进汽车工程领域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汽车测试技术正是基于此目的, 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与技术, 迅速准确地反映车辆技术性能及各系统总成的技术状况, 以便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发现并及时排除故障, 保持或恢复其良好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
关键词:汽车,碰撞,专利技术,测试
参考文献
[1]严朝勇.汽车测试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丰元, 邹旭东.汽车试验测试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最近众多网站披露,苹果在8月刚申请了一项专利:自动设置个人定制环境。嗯,听起来有点儿莫名其妙。这其实是一套特别适用于汽车的技术系统,当用户打开车门时,可以让汽车中的座椅、方向盘、反光镜等设备,自动调整到用户之前设定好的角度和位置。
这听起来其实有些令人失望,这有什么高科技?很多中高档汽车都已经实现了记忆功能,把座椅的位置、椅背角度数据保存在车载电脑之中。但苹果认为,用户对座椅、反光镜等的偏好设置,应该成为一种便携的数据,可以随意使用,而不是仅仅保存在一辆车里。
根据苹果递交的专利申请文件,苹果的技术可以将用户的个人偏好设置数据,存储在一部移动电子设备上,例如 iPhone。当用户进入汽车时,iPhone 可以自动与车载电脑交换、传输存储的数据,完成多个设备的自动调整。这意味着他驾驶任何一辆支持该技术的汽车时,都能打个响指就可以很舒适的驾乘了。
但从汽车用户的需求上来看,没有多少人频繁换不同的汽车驾驶。那么汽车本身的设定存储就足够用了。苹果自己也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该技术更适用于租车市场或者新车销售。
苹果当然不会在专利申请中透露自己的真正想法。目前看来,这项技术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将用户某一类使用汽车的习惯数据化,并提取出来让它成为一种可流通、可再次使用的数据。
而随着 iOS in the Car 技术植入更多的汽车,以及对汽车中更丰富数据的抓取,苹果将有可能完全掌握用户驾驶习惯的数据。
苹果在汽车业务方面,表现得越来越积极。当谈到“iOS in the Car”业务时,库克表示:“它是我们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就像App Store、iTunes一样。我们提供的信息服务、Siri等等,对汽车来说也非常非常重要,这些都是人们需要的服务。我认为苹果能以独特且比其他人更好的方式提供这些服务。所以这项战略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而 iPhone 则成为用户使用汽车的数据中心,成为存储、交互这些关键数据最重要的移动设备。由此而产生的服务和技术,就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了。
即便是这项技术本身,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只要掌握了用户的个人用户偏好数据,然后就能够按照每个人自己的喜好,自动调整、规划他所处的环境,呈现出一个个人定制化的场景。汽车只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使用场景,家居、酒店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技术。其实Nest 就是这样的产品。
在此之前,苹果已经有一项汽车相关专利获批。这项技术是与车载触屏的手势操控相关。当用户在车内点触屏幕时,会感受到触觉反馈,从而让他可以集中注意力观察前方路况。
“iOS in the Car”非常需要一块功能丰富、但视效简洁的车载信息屏幕。它呈现地图的方式都是专为仪表盘匹配设计的:更少的位置标识,更多的明显街道标识。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有很多停车场标识和显著地标,但并没有太多其他地标信息,因为那会使页面显得凌乱不堪,让车主无法清晰找到相应位置。总之,“车内iOS”节省了很多能用Siri语音功能代替的按钮,这样也避免了太多按钮造成司机分心。
而这意味着,在Mac、iPhone/ iPod touch、iPad之外,苹果有了第四个、以Siri为核心的、面对汽车用户的独特用户界面。
但另一方面,如果苹果希望在一辆汽车中实现越来越丰富的功能,就需要更多的车内硬件支持,这对没有汽车制造资源的苹果来说是一个继续解决的难题。这家科技公司之前获得巨大成功的模式,是自己开发软件和硬件产品的闭环模式。
但如今它在汽车行业的表现,更像iOS的竞争对手安卓一样,要与更多的第三方硬件制造商合作。汽车业务将会让苹果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环保是首要发展主题。在工作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节能环保为工作宗旨,展开技改工作。
除雾器应用于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在湿法脱硫系统中是应用于吸收塔环节。在被净化气体离开吸收塔之前,除雾器要负责去除其中的杂质。除雾器的应用对于生产系统来说非常关键,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湿法脱硫系统的正常和可靠运行。
1、除雾器的工作原理
除雾器是以重力作用和惯性作用为工作原理。除雾器的结构中设有弯曲的烟气通道,当烟气以一定的速度通过弯曲通道部分时,烟气会被迫快速、连续的改变自己的运行方向,烟气中的雾滴会在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除雾器的叶片上。
除雾器叶片上的雾滴聚集量随着烟气的通过不断增加,最后雾滴汇集成雾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下落到浆液池内,而气体则顺着通道运动出除雾器,这样就完成了雾滴和气体的分离。
除雾器的工作效率和气体的流动速度相关,随着气流的速度增加,雾滴的惯性作用加大,除雾器的除雾效率会提高。但是除雾器内的气流运动过快,会导致气体二次带水,反而降低除雾器的工作效率。
2、除雾器的作用
除雾器在湿法脱硫系统中负责对吸收塔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除雾器起到了将水分与硫酸、硫酸盐和二氧化硫分离的作用。除雾器的应用能减少酸性物质对风机、热交换器、烟道的腐蚀与损坏,对和周围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长期以来,除雾器及其外型的结构一直采用钢衬四氟为材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外型图见(附图1),前面我们已经对除雾器的工作原理作了相应介绍,大家应知道气体流动过快,会生产水汽(这里暂时称为水汽,因为里面含有混合酸汽体,另外还伴有少量的粉尘),这样会大大降低其工作,同时除雾器内壁受到一定的腐蚀,最大缺陷是生产线正常运行时,会产生相当大的正压或负压,产生正压时(生产线发生故障时,才会产生负压),除雾器外壁为钢材质,足以承受其压力;产生负压时,除雾器内壁为四氟材质,很可能会导致变形,会影响气流的通畅(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内壁起泡的现象);此外除雾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使用时间长了,联结部位会出现密封不好,这样会腐蚀外壁。
3、技术开发
发明│①
③│
名称│
──┬─────────────────────┤(发明)
④ │姓名├───────────
发├─────────────────────┤
明│地址│②
人││
──┼─────────────────────┴───────────
⑤ │姓名或名称电 话
├─────────────────────────────────
│邮 政
申│地 址□□□□□□
请│编 码
人├─────────────────────────────────
│国籍或总部所经常居所或营业所
│在地国家名称所在地国家名称
├─────────────────────────────────
│代表姓名
──┼─────────────────────────────────
⑥ │名 称地址
专├─────────────────────────────────
利│专利局给出的代理机构所在地区
代│□□□□□□□□□□□
理│代理机构代码邮 政 编 码
机├─────────────────────────────────
构│代表人姓名登 记 号
──┴─────────────────────────────────
⑦□已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
□已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请求费用减缓
□可能涉及国家重大利益
────────────────────────┬───────────
⑧申请文件清单│⑨ 附加文件清单
1.请求书份 每份 页│ □要求优先权声明 □
2.权利要求书 份 每份 页 项│ □优先权证明材料 □
3.说明书份 每份 页│□要求提前公开声明 □
4.说明书附图 份 每份 页 幅│ □实质审查请求书
5.说明书摘要 份 每份 页│ □不丧失新颖性证明
6.摘要附图份 每份 页 幅│材料
────────────┬───────────┴─┬─────────
⑩上述以外的发明人│⑾上述以外的申请人│⑿申请人或代理机构
││ 签章
││
││年 月 日
────────────┴─────────────┴─────────
2.说明
专利是指国家专利机关依照《专利法》的规定授予发明人、设计人对某项发明
创造在《专利法》规定的期限内享有的独占实施权。
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产品、方法或者改进所提出的
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
新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
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取得专利权的条件是: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
实用性。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
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
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
件中。但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
新颖性:①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②在规定的学术
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③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
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但是,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①科学发现;
②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④动物植物品种;⑤用原子
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但对动物和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的
规定授予专利权。这是申请人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之一。
取得专利权一般要经过申请--初步审查--早期公开--请求实质审查--
进行实质审查--公告--异议--复审--批准九个步骤。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通常不需要经过早期公开、实质性审查阶段而直接进入公告。申请是第一步。
申请要填写申请书,交由专利机关。专利机关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经初步
审查后,即可早期公开,自申请人提交申请之日起18个月内,将申请的内容在专
利公报上予以公布,供公众自由阅览。专利局对此专利申请给予临时性保护。
专利的申请是取得专利权的先期条件。申请专利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1)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
利要求书等文件。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
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2)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
(3)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
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以
及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等文件,并且应当写明使用该外观设计的产品及其所
属的类别。
(4)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如果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
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
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
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5)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
内,又向专利局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申请人要求优先权 的,应当在申请的时候提出书面声明,并且在三个月内提交第一次提出的专利申请
文件的副本;未提出书面声明或者逾期未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
先权。
(6)一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属于
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一件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种产品所使用的一项外观设计。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
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申请人可
以在被授予专利权之前随时撤回其专利申请。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
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记载的范围,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
(7)发明专利是指对一种从创造活动中产生的对现有技术问题的崭新的解决
方案所授予的专利。发明人对自己的发明可以依法向专利机关申请专利。因此,就
需要填写发明专利申请书。填写发明专利申请应当注意的问题有:申请发明专利,应当提交发明专利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摘要等文件,申请文件一
式两份,允许使用复印件,但申请人或者代理机构签章不得复印;填写申请书必须
使用中文,外国人名、地方如无统一中文译文时应注明原文:本表填写不下时,可
以另附白纸填写,但必须与本表规格大小、质量相同,续写时,应当注明栏号;其
专利文体 =说明文 + 议论文 + 法律文书
(一)说明文
说明文:客观地说明事物,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要求:讲清楚,说明白,突出特征、揭示本质、条理清晰。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说明文强调科学性、客观性。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要求说明对象明确,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点;要求语言准确、简明和平实。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它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性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2.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一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上下、左右、内外各部分的组成情况)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三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3.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二)议论文
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1)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明确论据时,要格外注意概括的事实。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
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另外,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专利申请中只有立论。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三)法律文书
即权利要求书,就好象法律条文一样,一个萝卜一个坑,当人家侵犯你的专利时,就看他是否符合相关条款的表述。如果完全符合,则表示侵犯了你的专利。
二、专利申请书的写法
三、初写专利申请书易犯的毛病
下面阐述一下专利的申请步骤:
第一步:确定专利申请的类型。专利申请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发明专利:针对产品方法或者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产品的性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使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针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第二步:整理相关技术资料, 提交专利技术交底书。
专利技术交底书由客户方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 技术交底书包括发明创造的名称、所属技术领域、发明具体内容等。资料的提供可以由专利代理人介入、协助来完成。
第三步:双方签订代理委托协议, 开始撰写全套专利申请文件。专利代理人在拿到专利交底书以后进行相关的检索和分析, 开始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期间同发明人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 (可以通过电话、邮件、Q Q、M S N、面谈等多种方式) 以确保专利申请人的准确无误的表达发明人的发明创造。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时间一般在一到两周完成, 视专利复杂程度情况而定。
第四步: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文件, 拿到专利受理通知书。在客户确认专利申请文件没问题之后, 专利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交全套专利申请文件, 拿到专利受理通知书。
第五步:客户领取专利受理通知书, 专利申请阶段结束。
客户领取专利受理通知书, 专利申请阶段的工作结束。
第六步:发明专利审查阶段 (发明专利有这一步工作, 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没有这一步) 。
第七步:专利授权阶段。经国家专利局审查通过后, 专利被授权, 客户交纳相关费用, 领取专利证书。
第八步:按时交纳年费。按照国家的规定按时交纳专利年费。
在申请专利时要将讲究策略。实施专利战略, 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护身符, 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方案也多种多样。有几种形式应引起重视。专利申请策略是指对是否申请专利作出决定目的不同, 申请策略也不同。 (1) 以自用为目的的申请。申请专利是为了自行实施, 在实施中取得垄断地位。多数专利申请属于此例。 (2) 以专利保护为目地的申请。申请专利的目的不在于自行实施, 而是为了通过专利保护手段保障技术转让时的权益。 (3) 以削弱竞争对手优势为目的的申请。申请专利主要不是为了自用, 甚至自己并不打算实施, 但若申请竞争对手申请专利会使其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 此时申请专利就会抑制和削弱对手的优势。例如日本东芝公司和松下公司联手取得了DVD数据格式的竞争优势。 (4) 以干扰竞争对手视线为目的的专利申请。为了让竞争专利对手造成错觉, 掩护主攻方向免遭对手袭击。
当企业出于以下考虑时, 可以不申请专利:
1、避免公开暴露技术方案, 如果申请了一项技术专利, 将向全世界公布该项技术信息。有时这样做会使企业技术方案过分暴露。为此, 可不申请专利, 而将开发的技术加以保密。
2、延长技术保密的时间。专利保护的时间是有限的, 如果不申请专利, 他人又难以破译该项技术, 可不申请专利, 以便该项技术可以长期保护而不受专利保护期限的限制。如美国的“可口可乐”, 至今都没有申请专利。
3、公开技术使竞争对手专利无效。如果企业并不打算实施某项技术, 若申请专利又会耗费一定的财力, 而对手申请了该项专利后, 则会使其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此时可公开这项技术, 使对手拟申请的技术失去专利保护。
在进行专利转让时, 首先:一、要了解技术贸易的模式, 可分为如下:1、普通许可:许可方 (即专利权人) 允许被许可方在规定的区域内使用其专利, 许可方仍保留使用该项专利的权力。2、独占许可:被许可方取得在规定区域内使用其专利不仅如此还有权拒绝任何人 (括许可方) 在该域内使用该项专利。3、独家许可:被许可方有权在规定区域内使用, 但许可方仍有权在该区域内实施。4、分售许可。被许可方可以在许可方的同意下以自己的名义许可第三方实施许可方的专利。5、交叉许可。两个专利权人以技术互惠交换的形式相互使用对方的技术专利。6、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转让。原专利申请人将其申请权或原专利权人将其专利权转让出去。
二:企业在引进专利前应做好调研工作。1、检索一下专利文献, 从中找出众多同类技术, 然后货比三家, 择优筛选。2、了解专利法律状态:是何种专利。是已申请但还未授权的还是已被授权的或是失效的专利。3、了解该专利的技术成熟程度。是处于实验室中试阶段还是已进入生产阶段。该专利以往的推广应用情况如何。4、对该专利进行经济分析。产品销售如何、利润有多少。5、国有国情、厂有厂情, 该专利能否适合在本企业投产?还需引进哪些技术和备?
三:双方应认真签订专利许可证合同。合同有以下条款:1、前言;2定义;3合同的标的、指技术范围的确定和说明;4费用的支付:了解一次总算支付、了解提成费、 (按销售额或利润确定提成比例) 、入门费加提成费、技术入股 (专利权人以其专利技术作为股份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5、支付。规定技术资料的范围、交付时间、解决地点、验收方法;6技术改进:签约后一方对该专利技术的改进成果归谁;7、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被许可方获得技术资料后可能无法制造出合格产品, 还需许可方进行提供培训和指导;8、保密条款:主要涉及KNOW-HOW被许可方对许可方负有保密的义务;9、担保条款;10、争议的解决;11、违约;12合同的生效期限、终止及延期。
四:签订合同时应注意:1、合同条款不可违反国家法律;2、合同的条款应完整;3、合同内容应描述详细、正确、准确;4、合同文字要叙述准确、不可模糊、模棱两可。
欧美国家、俄罗斯和日本专利情报工作并驾齐驱。日本非常重视专利情报, 日本的专利情报为日本成功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做出了极大地贡献, 迅速促进了日本的工业技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 日本专利情报中心不惜代价, 广为收集所有工业发达国家的专利说明书和专利文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汽车;尾气;温差发电;余热;热电;专利
一、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发展背景
当今,全球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出大量热能,将这些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温差发电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大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而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能量随着尾氣排放到大气当中,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1]。这些热量的回收不仅有利于尾气废热能量的重复利用,而且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目前,回收利用汽车尾气废热的方式是采用温差发电系统,将高温尾气中的热能收集并转换为电能,用于供给汽车上的耗电部件。这种温差发电可以合理利用尾气废热等低品位能源将热能有效地转换为电能。
二、汽车尾气温差电技术的专利情况分析
在CNABS、DWP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其中涵盖了全世界各国的专利申请,采用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密切相关的分类号与关键词,经过去噪以及去除同一申请人同日申请的相同的实用新型,得到关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经过对摘要的阅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并对经过筛选的专利申请文献进行重点分析。
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发明专利申请当中,国外公司申请占大多数,达到总申请数量的63%,国内申请占总申请数量的37%,可以看出对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以国外公司为主。就图1所示的国外各国申请量对比图来看,作为汽车工业领域较为发达的德国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方面的申请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这说明注重汽车排放技术的德国,对于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高度重视;美国、韩国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强国,在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的申请量位居第二、第三;而作为最早开始申请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相关专利的日本,在申请总量上次于上述三国。
国内申请人类别分布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国内申请人当中,有61%的申请人为高校,其次是个人申请,占申请总量的23%,而企业申请量最少,仅为16%。相比较国外专利申请人当中绝大部分为公司申请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仅停留在研究阶段,而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
汽车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涉及热电元件材料以及发电器结构两条主线。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最先开展对温差发电的研究,因此在早期的专利申请中占主要地位,其在2003年申请的专利(JP2005137188)废气净化装置中,通过设置可以将从废气向热电转换元件的热传递状态改变为高传热状态和低传热状态的可变传热装置,当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时,使从废气向热电转换元件的热传递状态为高传热状态。继丰田之后,德国的排放技术有限公司针对热电元件的结构进行改进,同时美国的BSST有限责任公司针对温差发电器的换热功率以及转换器申请了相关专利。在热电元件材料方面,美国的康宁公司、通用汽车以及我国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提交了相关申请。
三、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发展建议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消耗的能源也与日俱增,使得车辆的节能备受关注。利用发动机余热发电不仅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因此汽车温差发电技术用于车辆发动机的余热利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上述专利技术分析来看,国外大型汽车相关公司已经意识到温差发电的优势,并已经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目前,我国在汽车温差发电技术方面仅停留在研究方面,还未能实现产业化。因此,汽车温差发电技术在我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我国企业应加大在这一方面的创新研究力度,这不仅能够使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还有助于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
参考文献
独立权利要求通常采用两段式写法,即分为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前序部分写明要求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和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必要时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特征部分使用“其特征是……”
或者类似的用语,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区别干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即本发明所具有的,而未包含在最接近现有技术中的区别技术特征,这些特征和前序部分的特征一起构成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限定了其保护范围。
采用这种方式撰写的独立权利要求既清楚地说明了本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关系,又强调了其自身相对于现有技术做出改进的实质内容。
有必要说明,将独立权利要求分为两部分撰写并不影响其保护范围。
相反,与不划分两部分的独立权利要求相比,这种撰写方式具有如下诸多优点。
第一,有助于审查员理解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及其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关系(包括相同之处和区别特征,下同),从而有助于审查员对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能尽早做出更准确的评判,因而能加快审查程序。
第二,便于公众理解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及其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关系,方便相关领域的公众决定是否采用此项专利技术,从而有利于专利许可贸易合同的签订及专利使用费的`确定。
第三,便于公众理解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及其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关系,为那些与本专利技术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对手提供更多、更确切的信息,以便在授权后决定是否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
第四,在一定程度上可使独立权利要求更为简明。
因为对于那些记载在前序部分、属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内容不必进行过于具体的说明。
正是由于上述几方面的优点,要求独立权利要求按两部分撰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对于改进型的专利申请案,按两部分撰写能清楚划出本专利与现有技术之间的界限。
如何撰写高质量的专利申请【2】
一、如何撰写专利申请书
如何撰写专利权利要求书是每一个想自己提交专利申请文件的人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
因为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是整个专利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请求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一旦提交后,一般不允许扩大保护范围,实用新型专利通常还没有机会再作更改,而批准后,它即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撰写出一篇优质的权利要求书直接涉及申请人的利益,十分重要。
权利要求书的一般要求书可分为独立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两种。
独立权利要求应从整体上反映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它包括全部的必要技术特征,其本身可以独立存在。
它的技术特征的集合是该专利的最大保护范围,第三人生产的产品只要不用到其中的任何一个技术特征所不构成专利侵权,因此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切勿写入任何非必要的技术特征,否则将不构成侵权;同时,也切勿将权利要求(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写得较为宽广,使之其权利不稳定,易于被无效,新法修改后即更会遭遇公知技术抗辩。
从属权利要求是引用独立权利要求或几项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又含有若干新的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必须依从于独立权利要求或者在前的从属权利要求。
每一个独立权利要求可以有若干个从属权利要求。
有多项权利要求的应当甩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
编号时独立权利要求应排在前面,它的从属权利要求紧随排在后面。
(2)权利要求书的写法
1.独立权利要求分两部分撰写:一是前序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主题名称和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二是特征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这是权利要求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应紧接前序部分,用“其特征是……”或者类似用语与上文联接。
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共同限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从属权利要求也分两个部分撰写:一是引用部分:写明被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发明或实用新型主题名称。
例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二是限定部分: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附加的技术特征,它是独立权利要求的补充,以及对引用部分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限定。
也应当以“其特征是……”连接上文。
通常,从属权利要求书应尽可能从多方面角度来补充、完善该专利的技术特征。
3.权利要求书撰写中常见的错误
a.纯功能性的权利要求,这是初写者常出现的错误。
通常情况下,产品必须用结构型的技术特征来撰写权利要求,方法必须用步骤或条件式权利要求,不能采用功能或混合式,这种写法容易超出说明书范围,扩大了保护范围。
二、如何撰写高质量的专利申请
专利制度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转提供了重要的规则。
按照这一规则,拥有专利是拥有市场主动权的前提,而拥有专利的关键不但在于专利的申请,更在于专利权的获得、有效的市场运作。
只有在申请阶段保证申请文件的质量,才能保证专利权的获得及其有效性,进一步保证市场运作的收益。
高质量申请文件的显著特性是:问题抓得准、内容清楚充实、权利要求有效、保护范围恰当。
实践证明,下述措施可能有助于保证申请文件的质量。
一、技术交底书应当具有最低公开内容和最低公开量
一般认为,技术交底书的最低公开内容最好能够足以指导代理人把握正确的撰写方向和重点。
因此,最低公开内容应当包括技术方案导引、本发明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说明、本发明之所以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推理,以及本发明具体实现需要的其他内容。
上述内容的核心是本发明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地导引出与本发明最接近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或者没有合理地说明本发明所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原因,都会影响代理人准确无误地把握撰写方向和重点。
尤其应当使代理人了解,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实现涉及的问题还是本发明应用涉及的问题。
最低公开量,用以为代理人进一步挖掘技术内容提供基础。
为此,应当使代理人获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和本发明的完整内容,以明确需要进一步挖掘的区别特征。
尤其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果是装置,需要突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实体特征和关系特征;如果是方法,需要突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动作特征和限定特征,这样有利于以所述关系特征和动作特征为基础挖掘细化的技术内容,从而保证申请文件的准确和充实。
二、有利于文件撰写和技术交流的原则
匹配原则是文件撰写和技术交流的基础。
通常,申请人会按照技术交底书或审查指南的撰写要求提供技术资料。
但是,代理实践中发现,大部分的技术资料都有一定的缺陷,尤其在计算机、通信和电子领域中,申请人所提供的技术内容随意性很大。
例如,倾向于技术报告或者缺少实质性的技术描述等。
匹配原则,能够使所撰写的申请文件的各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内部更具逻辑性和相互支持,在和申请人进行技术交流时,能够帮助或提示代理人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挖掘进一步的技术内容。
三、申请文件的审核原则保证申请文件质量的审查环节设置在代理机构和申请人处。
审核的基本原则包括匹配原则、镶嵌原则和替换原则。
代理实践证明,所述三原则能够帮助审核者用最短的时间审核出最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撰写内容是否清楚充实、权利要求是否有效,以及一些小逻辑错误,如概念混乱,前后不支持等。
【汽车专利申请书】推荐阅读:
专利申请文档05-29
专利申请流程09-16
专利申请协议10-03
软件如何申请专利10-31
发明专利申请书样本07-15
外观专利申请书模板12-14
专利费用减免申请书格式09-25
申请专利需要准备什么06-26
论如何专利申请07-19
发明专利申请流程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