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精选10篇)
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就是中国东方文化的中心。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4处,省级12处。1982年,国务院公布曲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2月孔府、孔庙、孔林(“三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一、曲阜历史沿革及城池变迁
二、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
自82年曲阜被公布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来,保护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1982-1992年)、第二个十年(1993-2001年)、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
1、第一个十年
1982年国务院公布曲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第一轮曲阜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审批,确定了城市向东发展
1983年省地县联合编制曲阜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984年,戴念慈院士设计的阙里宾舍开始建设
1985年,曲阜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年底批复,初步确立 “十字花瓣”格局,城市重点向南发展
1986年,建设新城、疏解旧城,南新区开始启动;10月23-25日,谷牧主持曲阜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座谈会,提出“东方耶路撒冷”的建设要求,撤销曲阜县,设立曲阜市(县级市)1987年,明护城河治理工程开始 1988年,环明护城河绿化工程开始
1989年,纪念孔子诞辰2540年,首届孔子文化节开始;
2、第二个十年
93年以来,以曲阜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为代表,优化旧城,起步新城,具体工作按年份分述如下: 1992年,六艺城竣工
1993年,曲阜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确立了把曲阜建设成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孔子研究中心、花园式生态城市的总目标;戴复东院士设计的后作商业街竣工;吴明伟教授设计的鼓楼门商城-广场开始建设
1994年.陈久昆先生设计的论语碑苑开始建设;孔府、孔庙、孔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995年,小沂河、小林河开始治理;华灯街、圣都商城的建设 1996年,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孔子研究院一期工程开始建设 1999年,大成路华灯街竣工;大沂河开始治理 2000年,孔子研究院一期工程竣工 2001年,杏坛剧场开始建设
3、第三阶段
2002年以旅游部门牵头编制的明故城旅游规划为起点,具体工作按年份分述如下: 2002年,明故城恢复规划编制完成(旅游局);明故城城墙开始恢复,颜府开始恢复,孔府西苑竣工落成
2003年,曲阜市总体规划开始修编;新一中落成,全市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004年,编制静轩路沿街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获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5年,欧亚城乡合作计划正式启动;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始编制,市人民医院选址春秋路进行规划方案的编制
三、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1、面临的机遇
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对东方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曲阜,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②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的龙头地位的凸现,山东省确立“山水圣人”旅游构架,给曲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③组群结构大城市的构想
随着济兖邹曲组群结构大城市构想的提出,加上曲阜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对外交通,曲阜将成为这个复合城市的中心城市,成为文化、旅游、商贸、行政管理中心 ④华夏文化标志城的建设
华夏文化标志城是展现五千年文明渊源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项目已进入策划阶段,对于曲阜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明鲁故城、宋仙源城提出更高的要求。
2、面临的挑战
①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内外有志之士对其期望很高,而作为县级市,历史文化名城繁重的保护任务与实际投入不相适应,与东方圣城的目标相去甚远,是一种小马拉大车的趋向。②西周鲁城、汉城、宋城等重大遗址保护区域的保护与开发发展观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欧亚城乡合作计划的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需要广大专家对此大力的支持。③随着地位越来越高,市场资金的关注越来越大,有效的吸收更有效地引导使其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方向是个难题。④市民综合素质未达到一个理想高度,未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价值,对保护与发展认识的淡薄,观念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宣传和引导。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反思
1、第一个十年
由国家级领导谷牧和山东省省长组成的曲阜规划委员会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曲阜的城市性质,提出了十字花瓣型城市构想,有效地疏解了旧城,并对单体建筑风格形式作了引导。
从中央到山东省,自86年起,国家分别连续三年拨付1000万、500万专项资金用于曲阜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为曲阜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第二个十年
新城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新城架构初具规模,随着以市政府为代表的单位的外迁,有效地疏解了旧城的压力。此阶段,对明鲁故城的重点地段以控制不以更新复兴为主。在此期间中央专项资金的减少,建设资金完全由地方筹措。
3、第三阶段
重新确定发展方向,形成框架,明鲁故城得到关注,发展旅游整合。
五、名城保护与发展总体构想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越来越重视,形成了一些思路,分述如下:
1、格局
确立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五大片区”、“三大轴线”的保护发展
(1)五大片区
①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片区
加快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规划设计,尽快促进其建设,带动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发展。② 鲁国故城片区
重点是鲁故城范围内36处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在鲁故城公园处拟建鲁故城博物馆,展示周代灿烂文化,强化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氛围。③明故城片区
作为重点发展区域,结合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突出四个发展方向: a.国际旅游目的地
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资源整合,突出文化底蕴,成为世界旅游者心目中的东方圣城
b.充满儒学思想的文化艺术之城
明故城突出文化、艺术、教育方面的职能,形式以儒学为代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重点突出博物馆城、儒藏图书馆的建设;结合城市性质、曲师大、济宁大学、孔子学院、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对明故城内高等教育设施进行有机的整合,作为以“四氏学”为载体的传统教育学院,作为对外教育交往的基地;探讨十二府恢复问题。
c.充满人文气息的活力
单纯旅游设施和博物馆,缺少人气活力,不能称之为城,保留一部分居民,保护好四合院格局的前提下,保持原来以居委会为单位的网络不变,重新打造富有人文气息的社区,使明故城不至于走向衰落,明故城内现有人口2万余人,人口为1-1.5万为宜,防止贵族化倾向、人口过少的现象。其中一部分用于休闲养老,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时尚生活,利用社会网络的稳定性,吸引人口的回流 d.生机勃勃的休闲娱乐之城
体现以上三点,保证为明故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明故城作为整个城市休闲娱乐场所,消除波峰波谷的影响,为城市青年人、为旅游者考虑,为游客观光体验式下,使明故城保持明显的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④黄帝城(宋城)片区
进行远期策划,寿丘、少昊陵、景灵宫、汉墓挖掘文化内涵,突出轩辕黄帝诞生地的人文气息,结合宋城开展民俗游。⑤高铁片区
随着高铁选址在曲阜,考虑东部儒学文化主题公园,使布局趋向合理。
(2)三条轴线 ①少昊陵轴线
形成远古文化展示轴线,构成城市东部一条完整的空间轴线。
②周公庙轴线
突出鲁故城的形制和布局特色,强化周公庙轴线。③孔庙轴线
曲阜城市发展的主轴线,表明了发展方向,也是文化轴线。
2、加强城市风貌的控制与引导 有机分为三部分:老城-新城-新区。
老城指静轩路以北,以恢复复兴为主,控制空间肌理,新建突出历史特色,建筑以古朴、典雅为主;
新城指静轩路与大沂河之间,作为过渡区域,主要新古典主义为主,提炼元素,控制外墙、屋顶等元素,体现历史风貌特色; 新区指大沂河以南,以展现时代精神为主,也应结合地方特色,不应以国际式为主。
结合城市特征区,形成划分城市特征区的相关控制导则,对重点近期项目的提出设计指引。
除单体建筑外,城市雕塑、城市街道,城市指示系统、城市小品(花坛、座椅、垃圾箱等)、城市照明、广告、城市绿化等等,都要在系统化的城市环境形象中,“各司其职”地体现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3、生态绿地与水系
结合大沂河、小沂河、明护城河、鲁故城河、蓼河形成完整水系。结合水系保护范围设立公园、绿地,完善生态绿地系统。
六、结语
一、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带来的旅游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在我国更是经过了30多年的持续发展, 成为国民经济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 2012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 同比增长12%, 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 同比增长21%, 占GDP的4%以上。从人数和消费上, 城镇居民占国内旅游的比重都在稳步上升, 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已占国内旅游收入的3/4。
在众多的旅游项目中, 人们大多对国家重点保护和建设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观光充满热情, 其主要原因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点鲜明, 旅游设施相对发展较快较完善, 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无论哪种名城类型, 都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它在全部的旅游资源当中更侧重的是人文资源设计, 包括古建筑和特色文化遗存, 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积淀, 有一定文化的社会群体消费的实质是一种古今社会文明传播交流和渗透的过程。现在这类消费群体日益壮大, 随之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推动了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
曲阜市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旅游业发展逐年提高, 极大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面临旅游竞争激烈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二、曲阜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伴随全国以及山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曲阜市的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结构趋向完善, 质量不断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旅游客源的大幅提高, 2012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295.4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07.1亿元, 2.经济实力的支撑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利用, 旅游产品体系趋于合理。继2000年, 孔庙、孔府、孔林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保持其风貌的基础上又开发建设了中国金字塔少昊陵、后圣颜庙、元圣周公庙以及尼山古代建筑群等旅游景点。3.旅游接待条件显著改善, 服务质量有较大提高。全国知名品牌商务连锁酒店如汉庭、如家、锦江之星、银座佳驿等相继落户曲阜, 即将竣工投入使用的五星级香格里拉大酒店, 也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接待的档次。4.“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黄金旅游线路更加通畅, 尤其是京沪高铁全线开通后, 交通的便利使得曲阜“三孔”游更具吸引力。
三、曲阜市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1. 机会分析:
多年来山东省一直位列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前茅, 尤其在2007年实施旅游品牌战略, 强力推出旅游形象标识后, 塑造的“文化圣地, 度假天堂”形象广告远播海内外, 全面展示和概括了山东旅游发展的新姿态。“三孔”旅游更是山东省品牌化战略的重要环节, 曲阜旅游业在全省着力开发旅游资源和营销策划旅游品牌的大环境影响下, 会得到更大的长足发展。2.优势分析: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曲阜是孔子的故里, 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誉, 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曲阜尊孔祭孔更是表达了景仰之情, 独天得厚的人文资源就此提升了曲阜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曲阜市的交通公路有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327国道以及日东高速公路在曲阜境内纵横交叉连接成网。2011年6月开通的京沪高铁不但实现了北京与上海的高速连接, 而且使处在中间节点上的曲阜市东站迎来大批的游客, 使500公里旅游圈的曲阜二日游变成现实, 交通便捷的优势为曲阜赢得了更多的客源。3.劣势分析: (1) 曲阜市作为县级小城市, 同比较发达城市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 近几年, 随着当地政府加大城市环境整治的力度, 整修河道美化沿岸环境积极实施市区内的棚户区改造工程, 建成后市区面貌会有所改观, 但历史欠账较多, 根本解决脏乱差的城市印象还需一段时间。 (2)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景区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长期以来, 来到曲阜旅游的多是半日游, 消费有限且若遇到无良商家往往希望而来失望而去, 影响了圣城的城市形象。 (3) 旅游景点单一, 除了“三孔”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外, 其它配套项目以及景点的建设进展缓慢, 不能满足游客更多方面的需求。
四、曲阜市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
1. 必要性:
曲阜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 县级城市的规模, 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约, 制造加工业和高能耗企业不能进入, 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的招商引资建设也相对进展缓慢, 唯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给城市带来了逐年稳步上升的经济效益, 据此曲阜已经把文化旅游产业排在工农业之前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另外, 在各地方普遍重视旅游业发展的情况下, 为吸引客源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在不进则退的市场规律影响下, 不断丰富完善其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是曲阜市旅游业发展中求生存的必然选择。2.发展对策: (1) “打铁还需自身硬”, 政府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强自身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整洁市容环境提高市民文明素养, 提高服务接待的质量, 切实体现“礼仪之邦”的风范。 (2) 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近期曲阜出台的10分钟内完整背诵出《论语》30条的游客, 将免费游“三孔”活动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既达到宣传的目的, 又与游客互动增添了趣味性, 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客源。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经济;曲阜市旅游业发展概况和开发的分析以及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
历史悠久人文汇璀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为世人瞩目。不但早在一百二十多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而且还是最早的天府之国。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众多历史名人也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史迹,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在汉中养精蓄锐,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举雄才、出奇兵,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建立了汉王朝。汉朝、汉族、汉字、汉文化等由此始称至今。西汉走向世界第一人张骞,从汉中奔向长安,开拓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死后归葬故里。汉初三杰张良功成身退于汉中紫柏山,韩信被封坛拜将于汉江之滨,萧何也在汉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故事。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人蔡伦也在汉中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战略要地也曾演绎了无数英雄故事。魏蜀相争,汉中既是曹操进攻刘备、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两大政治势力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碰撞,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老将黄忠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的激烈场景,有了曹操在汉中褒谷口杀杨修、马岱虎头桥斩魏延的历史悲剧。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一代名将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后由皇帝下诏修建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刘备、张鲁、班超、张飞、魏延等历史名人相继在汉中称王封侯,曹操、李白,杜甫,陆游等伟大诗人还在此留下了壮丽诗篇。
同时,汉中又是栈道之乡,褒斜道、子午道、荔枝道,傥骆道、米仓道,陈仓道和金牛道等连接秦蜀的千年古栈道大都经过汉中,也留下了千古传奇故事。汉中胜迹历历,史册煌煌。2006年,汉中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2007年7月,汉中又被世界名牌协会、中美贸促会等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鱼米之乡秀色江南
汉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陕西的鱼米之乡,是中华聚宝盆,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这片被巍峨秦岭和苍莽巴山环绕的盆地,被长江两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滋养的秀土,虽然位于中国西部,但却拥有与江南同样的秀色,是一处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就是修养生息和休闲度假之福地。水是汉中最具灵性的资源,正是因为有了汉江水,才有了汉中的来源,才有汉中的生生不息。而汉中盆地江、河、湖、塘星罗棋布,造就了汉中如诗如画般的美景,胜过了江南水乡的气质和韵味。
游历汉中,扑面而来的是满目苍翠,令人流连忘返。市内的黎坪、天台、五龙洞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奇峰怪石林立,泉溪池瀑竞秀,生物种类繁多,到处鸟语花香;多处溶洞幽深神秘,洞内熔岩千奇百怪,形态万千;石门、红寺湖、南湖等水利风景区及多处河流、峡谷等水域景观或壮阔广博,或烟波飘渺,或山水交融,或恬静神秘,或气势宏大,或险峻震慑,宛如天然的国画长卷。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西北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也是我国首个野外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生物资源库”之美誉,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以四大国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国内外科学界广泛关注;紫柏山风景名胜区山岳巍峨,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雾霭蒸腾,其高山草甸、紫柏天坑,世间罕见;西北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城固十万亩桔园,金秋时节桔红橙黄,游园采桔,其乐融融;全国第二大樱桃基地,西乡樱桃沟花开时节,山林尽染,绚丽多彩,十里飘香;还有汉中百万亩油菜,每到春季,沿江两岸百里金黄,蜂飞蝶舞,令人心旷神怡。
古韵民风魅力汉中
近年来,汉中把旅游业予以重点扶持开发,把“旅游活市”作为重点战略,立志把汉中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西部地区旅游枢纽城市。陆续包装推出了一系列旅游新产品,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使汉中旅游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通过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成了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星级饭店和A级旅游区。进一步加大了资源整合与包装力度,推出了汉中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线路50余条。
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汉中相继推出了茶园,桔园观光游,秦岭人与自然科考游、书法游、三国遗迹游、天汉访古游、野生动物观赏游、避暑休闲游等精品线路。举办了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陕南民歌节、张良庙旅游节、紫柏山登山节、茶叶节、荷花节、啤酒节、美食文化节和川陕旅游协作年会暨川陕旅游产品推介周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全市现有旅行社28家,高中档宾馆,饭店近50家,其中星级饭店30多家;有基本成熟的景区点50多个,其中国家级景区(点)21个,AAA级以上旅游区5家;能为旅游服务的各种营业性车辆达1000多辆,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2006年,汉中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1多万人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市场关注的新经济旅游城市。
汉中主要景区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自然保护区与科研、朱鹮保护与观赏、游览、会务、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自1981年5月在洋县境内重新发现野生朱鹮以来,就受到有关组织的极大关注,国家和省等有关部门与日本政府及有关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保护朱鹮项目。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集自然保护区与秦岭珍稀动植物观赏、生态观光、科考修学、探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秦岭南坡山岳型综合性自然风景旅游区。尤其以四大国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已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组织。珍稀动植物丰富,有珍稀植物2039种,脊椎动物248种,大熊猫80余只。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获世界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认证。被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理事会批准为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在中国近2000个自然保护区中,属由中央部门直管的三个保护区之一,荣膺中国“首届梁希科普奖”。
古汉台
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为汉王刘邦的行宫遗址,有着“汉基”的象征。关内有望江楼、桂荫堂、东西华厅、清晖阁以及镜吾池等,馆藏文物达12000多件,开辟有褒斜古栈道、石门十三品、汉中汉代史迹、宋代文物、馆藏古书画、汉中革命史迹和宗教造像艺术等陈列室。望江楼是汉中古城标志性建筑。
南湖
水面宽阔,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汉中近郊的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景区内集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为一体。
张良庙
西北四大古建筑群之一。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自然天成。有照壁、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拜厅及其两侧的方丈院和斋堂院、南北花园,竹园以及后山的第三洞天、草亭、授书楼等。
武侯墓
是中华民族智慧化身蜀汉丞相忠武侯诸葛亮的墓地,位于陕西省勉县城定军山下,距汉中市39公里。墓区占地360余亩,武侯祠
午子山
山东历史文化名村曲阜夫子洞村
曲阜市夫子洞村位于曲阜城东南,是孔子的出生地。夫子洞村有著名的尼山建筑群,现存尼山孔庙、尼山书院、山神殿、亭等大小27座,布局呈坐北面南,前为庙堂,后为书院,皆自成院落,正门为棂星门。尼山夫子洞、尼山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尼山夫子洞又称坤灵洞,相传为孔子出生处,位于尼山脚下,智源溪北岸石壁中,现洞深、阔仅两米余,有一张石床。尼山孔庙位于夫子洞西侧,是为纪念孔子诞生于尼山而建的祭祀庙宇,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庙内有观川亭。尼山书院建于尼山孔庙东北处,创建于1043年,后多次重建,系讲学授业和纪念孔子的处所,为曲阜旧时四大书院之首。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批复中指出,温州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根据温州市委、市政府“六城联创”总体工作部署,温州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随后,温州市先后出台了《温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温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制度》等多项措施,并陆续推进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文物古迹保护、东瓯历史文化挖掘等十大工程和九大项目。
据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遗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42处,市级名录以上的非遗项目691项。
接下来,温州市人民政府将根据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重视保护城市格局,注重城区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不得进行任何与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国函〔〕75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申报温州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将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你省及温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好重要保护地段的详细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重视保护城市格局,注重城区环境整治和历史建筑修缮,不得进行任何与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
三、你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加强对温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国务院
4月22日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多种文化品位和类型,是历史的传承和信息的载体,蕴含丰富的价值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对建筑、旅游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高的`参考、观赏等实用意义.笔者就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策略.
作 者:黄家美 王志稳 作者单位:黄家美(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王志稳(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凤翔县位于关中西部、宝鸡市域东北部, 199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我国民间艺术之乡、木版年画之乡和泥塑之乡。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凤翔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其区域发展也产生诸多难以协调的矛盾,一方面,城乡建设与居民生产生活发展不可避免地破坏到了遗产,遗产面临保护危机;另一方面,价值斐然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也并未像其他一些历史名城那样以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结合凤翔历史文化现有的资源特征,对其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序的空间梳理与整合,促进其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进而实现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并举,成为凤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核心使命。
2. 规划要点
2.1保护框架与基本思路
规划结合凤翔文化遗产资源的特征,深入挖掘历史名城构成要素及其内涵,并探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途径,确立了凤翔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在此框架下,规划的基本思路清晰可见,具体为三大内容、四个层次与三个重点(图1)。
三大内容: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个层次:县域、历史城区、传统地段、 文物古迹。
三个重点:秦雍城遗址、凤翔古城(含传统街区与东湖)、非物质文化遗产。
2.2县域保护
通过对凤翔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认真调研以及对历史文化总体特色的全面分析,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空间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凤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整体格局为:“双核、两园、二带、多点”。(图2)
双核——凤翔古城和秦雍城遗址;
两园——柳林凤酒文化博览园和六营西府民俗文化博览园;
二带——北部自然遗产保护带、南部文化遗产保护带;
多点——多个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和优秀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景区景点。
2.3秦雍城遗址的保护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秦雍城遗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秦雍城遗址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由于秦雍城遗址是凤翔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次凤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格按照2013年国家文物局通过的《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所规定的保护范围、管理规定及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到名城保护规划秦雍城遗址保护的专项方案之中。(图3)
2.4凤翔古城的保护
凤翔古城(凤翔县明、清故城)位于秦雍城之北,面积4.4平方公里。1985年,凤翔县政府将古城墙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凤翔古城由唐末岐王李茂贞所筑,平面呈梯形,东、 北墙较短,西、南墙较长,如“凤凰展翅”状,又有“卧牛城” 之称。城中道路成棋盘式路网格局,以原十字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其主要轴线。针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古城保护与当代城市发展相互掣肘的现象,规划在分析古城历史文化特色(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古城格局、传统街区、文物古迹三方面)的基础上,对凤翔古城实行整体保护。 具体策略采取分级分片的保护方式,并形成“一环、二轴、 两点、两片”的整体构架。(图4)
“一环”——明清凤翔老城城墙现今的遗存,为100m宽环城风貌整治带;
“二轴”——东 - 西大街、南 - 北大街两条县城主街, 为风貌重点控制地段;
“两点”—— 古城范围内的凤翔古城墙两段,包括关中工具厂西北角250米城墙遗址和城墙遗址公园;
“两片”——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三巷合一的“H” 形传统街区和东湖路(新庄巷—东大街路段)“一”字形传统街区。
在此基础上,对古城进行高度和视线通廊控制。在高度控制方面,对古城保护区内建筑高度实行分区控制,整体建筑控制高度要求不超过36米;此外,结合古城内不同的区域,分别规定了环城风貌整治带、十字主街周边与文物古迹周边的限高要求。(图5)在视线通廊控制方面, 确定两类视廊,6个通视区:一类为古城结构性视廊,即十字主街;另一类为历史景观点互通视廊,由城区内六处主要古迹点及开敞空间串联而成。(图6)
2.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凤翔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我国民间艺术之乡、木版年画之乡和泥塑之乡。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截至目前,全县共确定了木版年画、泥塑、 西府曲子、草编、刺绣、剪纸、皮影、漆器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9个,遍布全县12个镇,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4个,市级项目10个。(图7)在代表性传承人方面,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33名。
规划面对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利、利用不足的现状,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实施政策支持和机制建立、 提高保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改善文化展示场所及设施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非物质文化与物质空间载体的结合, 要求严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和社会基础,力求将无形遗产有形再现。
2.6历史文化整体彰显
为实现凤翔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展示与合理利用,进而实现文化遗产在当代的社会经济价值。规划重点围绕凤翔古城、雍城遗址两大文化主核和六营西府民俗文化博览园(图8)、柳林凤酒文化博览园(图9)两大主题园区, 联络县域范围内多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景区(景点),共同建构县域两大历史文化展示带(北部自然遗产保护带、南部文化遗产保护带), 彰显“先秦雍都、祥凤栖所、西府民俗、苏轼东湖、国脉凤香”的宏伟形象,最终将凤翔建设为国内一流、最具关中西府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展示方式除选择原状、复原、标识等传统展示方式外,还引入了馆场展示、公园展示和虚拟模拟展示更为综合多元的展示方案。在此基础上, 将秦雍城遗址公园、东湖园林(图10)、古城传统街区(图11)、柳林凤酒文化博览园作为重点展示项目。
3. 创新与特色
3.1对文化资源进行了有序地空间梳理
凤翔县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不仅赋存丰厚的文化遗产,更植生着孕育这些文化的“自然环境、山水格局以及景观地等自然遗产”,而文化遗产更揽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空间序列而言,不仅包括宏观尺度上整个县域的自然山水与古镇古村,亦包括中观尺度的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区,此外在微观尺度上更包括传统街区和文物古迹。就具体遗产类型而论,不仅包括地上的文物建筑、文物古迹、古树名木, 也包括地下遗址和多数已经隐没的文化景观和历史文化地标。因此,对凤翔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梳理,并将其整合为系统的遗产谱系,毫无疑问是凤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 凤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借鉴国内外文化资源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凤翔实际,经过反复甄别和科学比选,对凤翔多元而复杂的历史资源进行了有机地空间梳理,进而建构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在此框架下,规划对数量众多、类型多元的文化遗产资源,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片—线—点的空间序列进行全面保护,此举为制定适宜的保护原则、措施及方法,高效、全面、系统地保护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8. 六营西府民俗文化博览园展示效果
9. 柳林凤酒文化展示
3.2实现了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空间的有机结合
凤翔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大、内涵丰富。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地保护、传承、利用并实现其当代的社会经济价值,一直是文化遗产保护学界所面临的重要命题。本规划在对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倡导非物质文化的空间化与实体化, 以实现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 规划要求对已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严格保护其物质空间载体和社会基础, 将无形遗产有形再现,如设置历史典故标识牌、雕塑、民间传说,建立名人碑亭、命名老街老巷、开辟民间文化长廊、恢复传统习俗等,以全方位展示凤翔的非物质文化。此外, 规划强调将传统技艺结合其植生的历史空间进行文化展示与旅游经营,此举不仅实现了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再生,更通过遗产利用所创造的居民就业机会和区域文化形象,实现了凤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
3.3提出了隐没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凤翔虽禀赋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保存相对完整的有形文化遗产(尤其是在历史城区可观赏性较强的历史建筑和景观地) 十分有限。众多历史地标与文化景观或藏匿于地下或湮灭于无形。为此,如何结合凤翔资源特征,重点对其隐没的文化资源进行发掘与利用,以充实凤翔的历史空间进而彰显其历史名城的文化与特色,是实现凤翔历史名城保护的关键。针对这一现实,规划提出通过对古城现已无存但有据可查的历史环境要素和文化景观进行发掘与保护,对凤翔原有的文院、衙署、戏楼、寺、祠、庙宇、构筑物(古城、古文化遗迹)采用原址标识或复建。而多数历史要素与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标识特别强调了与公共空间营建结合,此举极大地提升了凤翔历史文化资源的可读性与系统性,为其展示与利用奠定了基础,有效实现了凤翔历史名城文化、生态和社会等多元效益。
10. 东湖园林展示效果
人力车夫说他也姓孔,对于曲阜的景点以及来由了如指掌,可以给我们当导游。当我们问及曲阜的三轮车为什么是客人坐前面,车夫在后面这个谜团时,车夫说:“礼通天地应,仪诚道自明。曲阜是儒家圣地,礼为先,所以客人当受更高礼遇。况且在乘客后面踏车,不挡乘客视线,可让客人尽兴。”看来孔子之道已深深印在曲阜人的脑海中了。
坐着三轮车逛圣城,感觉还真不一样,沿街风光尽收眼底,清风拂面,愉悦舒畅。大庄路、大成路、大同路、春秋路、弘道路……一条条跟孔子有关的路从我眼前掠过。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三孔”景点。“三孔”即孔庙、孔府和孔林。这是中国唯一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文物珍藏而著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孔”景点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孔庙。庙内古柏参天,林荫蔽日,鸟鸣啾啾,显得格外幽静和肃穆。信步走上碧水橋,一水横穿,碧波盈盈,水绕如碧,桥因水得名。过碧水桥便进入“弘道门”,“弘道”取《论语》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也是东方三大殿之一。殿高24.8米、宽45.7米、深24.89米。四周环有28根用整石雕成的龙柱,工艺精湛。
徜徉在诗礼堂,感受先哲当年教子学诗礼的执著,我的心头不禁升起对孔老夫子的敬仰之情。车夫更是从《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的格言到《论语》中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故事,一一数来,其渊博的知识不得不让人深感钦佩。
夕阳的余晖渐渐淡去,车夫拉着我们来到一家物美价廉的宾馆。念及车夫耐心周到的服务,我给了他30元,谁知他却坚持按约定收了20元,道声“再见”,从容而去。这让我有些意外,这年头,哪有顾客主动给小费而不收的呢?
目送车夫在华灯初上中消逝的背影,我想,这也许就是“东方圣城”的灵魂所在吧。
小贴士
美食 熏豆腐、孔府糕点、山东煎饼等特色小吃几乎随处可见,且价格便宜。
井陉县人民政府县长 田耀筠
http:// 2010-4-21
近年来,井陉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建设省会西部生态经济强县这个主题,围绕发展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发展,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2009年,全县经济建设实现新的跨越,GDP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亿元。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先后被授予中国拉花艺术之乡、中国钙镁之乡、中国感恩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等称号,全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坚持站位全局,科学谋划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们依据中央和省市文化建设精神,对照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针对井陉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发展文化事业基础较好等县情,明确了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打造文化名城的思路目标,提出了精品兴文、产业兴文、人才兴文和突出县城、活跃农村、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工作要求。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挂帅、县政协主席任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县四大班子齐抓文化建设的合力。围绕建设省会西部生态经济强县这个主题,制定了《关于打造文化名城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县发展总体规划,将文艺创作、设施建设、产业开发、人才培育等目标任务,具体细化分解到8个县领导、24个县直部门和17个乡镇,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县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
二、坚持城乡联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始终把文化基础建设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关键来抓。在县城,结合做大做美县城和三年大变样,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多功能文化大楼、县宣传文化中心、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韩信公园和谐广场和井字塔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提高了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层次和能力。在农村,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新民居建设,坚持农村公园、村民中心、新民居和文化广场“四位一体”搞创建,依山、依水、依路建园,建成各类农村公园168个、高标准村民中心27个、村级图书室100多个、宣传文化示范村18个,全县90%的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坚持一个公园一个文化主题,实施了24个重点农村公园文化提档升级工程,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农村公园已成为群众休闲锻炼的健身园、沟通交流的信息园、宣传学习的文化园,我县创建经验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得到推广。同时,狠抓了农村原有戏台的修缮和县内骨干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了一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戏台或文化广场的目标,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建了一个好的场所。
三、坚持多措并举,整合特色文化资源
我们十分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下大力做好“古、红、绿、俗”四篇文章。一是做好千年古县的文章。成立了井陉历史文化研究会,建立了井陉历史文化展室,图文并茂诠释井陉的由来变化。坚持古为今用,实施了秦皇古驿道、井陉古瓷窑、天长宋古城等19处国省保文物单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弘扬了历史文化,推进了旅游开发。二是做好红色教育的文章。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规划,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洪河漕百团大战聂帅救孤纪念馆,使之成为中日友好联系的桥梁。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孙庄育才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做好绿色生态的文章。结合绿色井陉建设,大力发展以仙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寺掌省级自然生态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文化。连续三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多行加密无缝隙绿化活动,共栽植各类树木500多万株,建成冠名林80多处,打造生态路30多条,新增绿地2.6万亩。在国省县干道两侧竖立“文化石”36块,建成生态文化路6条,提升了全县旅游文化的档次和品位。四是做好民
间民俗的文章。大力发展以井陉拉花、于家石头村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组织专门队伍,拨付专项资金,全面整合全县重点民间文化,使28个项目得到重点开发,《龟驮碑》、《抬阁转阁》等一批失传多年的民间花会重放异彩。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民俗文化暨于家石头文化研讨会、全国首届于谦文化研究会和两届中国•井陉感恩文化节,擦亮了井陉文化品牌,提高了井陉文化的知名度,全县初步形成了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大文化格局。
四、坚持突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
文化精品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一是注重提升井陉拉花品位。我们从实际出发,精心打造井陉拉花这个文化品牌,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全国比赛,屡获大奖,去年首赴澳门、香港、日本等地演出,倍受欢迎,井陉拉花不仅成为井陉文化的靓丽名片,而且成为“石家庄市十大城市名片”之一。二是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服务生态强县建设。近年先后编纂出版了《井陉历史文化》丛书、《井陉拉花》等26部文化力作。在全省率
中共武冈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 刘贻银
为借鉴外地古城保护、开发的成功经验,我到山西省平遥县进行过专题考察,并对武冈古城保护、开发做了一些思考。
一、平遥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经验
平遥,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整座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县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党政重视。平遥古城的保护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期间,县委、县政府对平遥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全力给予支持。二是思路正确。坚持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实现了古城管理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动作,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为先的管理理念,凸现了文化性、民俗性的旅游主题;坚持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确保合理保护、开发;坚持打造品牌和树立形象并重,提高了知名度。三是措施到位。硬件方面,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发了“日升昌”票号、县衙、文庙等12个风格各异而又相互映衬的文化旅游景点,并大力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软件方面,组织和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晋商文化进行研究、包装,连续举办了两届晋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大对晋商文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借助国内外、省内外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促销,另一方面借助文学、书画、影视作品等载体,大力进行形象塑造。此外,还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讲解员,使平遥知名度空前提高。该县2009年的旅游门票收入是1996年的80多倍。
二、武冈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潜力优势
从平遥来看,创建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具备五个条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灿烂的文化,宽阔的城区,巨大的商机。武冈目前已具备了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一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四季岩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湘西南唯一发现的距今4000—5000年的古人类洞穴遗址。自西汉文景置县起,已有2200多年历史。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武冈历来是湘西南地区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是文物众多。有香火鼎盛、道家尊其为“神州六九福地”、佛家称其为“楚南胜地”的湘西南道教、佛教中心—云山;有宋朝至民国众多名人摩崖石刻的“法相洞天”—法相岩;有文天祥赞颂“都梁称伟观矣”的文庙大成殿;有“盖天下”的武冈古城墙;有“绝似凌云一枝笔”的凌云塔;有“武陵春色”的武陵井;有陶侃手植的“双银杏”等。共有各类文物54处,其中省级2处、邵阳市级4处。此外,尚存远古时代的化石、石器时代的工具、历代青铜、陶瓷、玉器等各类馆藏文物1460多件,占邵阳市一半以上,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1件,是邵阳市馆藏文物、珍贵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县(市)。三是文化发达。宋末元初得道
真人李道纯、晚明监察御史曹一夔、“不世之才”潘应斗、晚清经世派著名诗人、书法大家邓辅纶、“湘中五子”之一的邓绎著书颇丰,名扬神州。民国画家刘以敬以绘滚龙、恕狮闻名中外。抗战时期创办的湖南省第六师范学校、湖南私立洞庭中学、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东方文化研究院斐声三湘。文化艺术活跃:民间舞蹈有跑马灯、打对子、蚌壳舞、舞龙舞狮等;民间曲艺有武冈小调、丝弦、渔鼓、令令罗、莲花闹等;民间戏曲有:祁剧、傩戏、木偶戏、阳戏、板凳戏等;民间工艺美术有仿古皮件制品、剪纸、木雕刻与竹编竹雕等;土特名产、风味食品有:铜鹅、脐橙、卤菜、米粉等。馆藏图书达13万余册,居湖南省县级图书馆之首,其中古籍珍本书13种,294册(卷),善本书1.31万册(卷)。四是城区宽阔。2007年省政府通过的《湖南省湘西地区城镇体系规划》把武冈明确定位为湘西地区次中心城市后,我们通过大力实施“南扩、北连、东接”战略和“一山、一桥、一场、一河、一条路”工程,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城市功能日趋完美。武冈卫生、教育在邵阳市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完全可以成为邵阳市西部地区科教文卫中心。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9.98万,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5.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24.7%。完全可以成为邵阳市西部地区人流、信息流、科技流、资金流、物资流中心。五是发展迅速。近年来,武冈市紧扣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大力实施“项目兴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商贸旺市”四大战略,致力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市出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局面。
三、武冈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思路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和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方能取得实效。当前,要重点做好“四统一”。
(一)统一领导。要成立古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正副组长,下设指挥部作为办事机构。由指挥部统一领导古城保护建设的组织、规划、开发、管理、促销和服务等工作,指挥文管、城建、规划、旅游等部门与经济、社会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分阶段打造好武冈古城,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立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古城的保护建设、开发管理工作,促进文化旅游业与农、工、商和服务业的融合和渗透,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统一规划。严格按照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遵循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创新与复古相结合,切实搞好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使旧城旧得“原汁原味”、新区新得“耳目一新”。一要突出特色。要在详细掌握古城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两街一河,两带五区”的独特功能结构,打造都梁路古州城精品文化街、西直街传统民俗商业街、穿城河滨水休闲区、环城墙生态观光带、资江滨水休闲景光带、以岷王府为核心的“王城文化区”、以古高庙为核心的“宗教文化区”、以木货街为核心的“传统民间手工业展示区”、以张家花园为核心的“原住民生活体验区”、以大廊庙为核心的“湘西南民族风情体验区”。二要突出重点。要注重加强对能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古树名木的保护,注重保护
古城的建筑风格和整体风貌,真正做到古老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与开放的统一。三要突出协调。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相协调,特别是要融城市规划、旅游规划、景点规划于一体。要确保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所做的《武冈古城保护规划》在保护建设过程中不走样。四要突出文化。要注重挖掘古城具有地方特色、有价值的诗歌文词、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工艺美术、雕塑绘画、衣冠服饰、风味饮食、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不断提高其档次和吸引力。五要突出品牌。打造城市品牌,必须挖掘武冈“文化沉淀”,进一步整合资源,按照唯一性、排它性和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和理念。我们常说“筑巢引凤”,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就是“筑巢”,景点、项目规划好了、有吸引力了,通过“城市营销”就可以引导各类资金参与项目建设,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产优势,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统一开发。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必须坚持古城保护修复与城市建设两头并举的方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新区、改造老区,使老区保护修复与新区建设相得益彰。无论是旧城区的改造,还是新城区的扩建,所有项目如城北开发、环城路续建、沿河大道改造和私人建房等,都要遵循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动工兴建。对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切不可急功近利,更要严加保护。在选择开发建设方式时,最好采取BT等方式进行整体招商,这样既能保证建设速度,又可保护旅游资源的完整性,防止一哄而上。要不断优化开发环境,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致力打造投资洼地,吸引外来资本、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开发。要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曲阜历史文化名城】推荐阅读:
曲阜师范大学10-05
小学作文:游曲阜01-01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06-27
驻马店、曲阜博物馆11-1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法07-24
历史文化名城江苏泰州12-18
曲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07-18
曲阜卫生信息化经验交流10-12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情况汇报01-02
精简版-山东曲阜孔庙的英语导游词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