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推荐9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是指该项目总投资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
第二条 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明确资金列支标准和报销审批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和财务
管理符合公司制度及相关政策文件要求而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充分参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暂行办法》的文件要求。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重大项目相关公司所属部门。
第二章 专项资金管理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必须由公司财务部统一管理、单独设账,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预算内容
和比例支出及控制,对因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变更调整的支出,必须按公司制度和项目流程要求进行变更申请及审批,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变更,否则财务部拒绝执行。具体有关费用标准按本规定和公司相关制度执行。
第三章 专项资金例支范围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列支在科技项目管理中,按以下内容严格管控:
设备购置及使用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
及租赁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原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耗各种必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
品而发生的采购、运输、装卸和整理等费用。
专用业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本公司自身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限
制,必须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设计资料、专业培训费用等。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差旅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
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相关的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任务等活
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开支标准和会期。严禁开支礼品费、招待费、旅游费。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而发生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它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
员(如在校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公司聘用的参与重大专项研究任务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在聘用期内所需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可以在劳务费中列支。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基本建设费:是指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等基本
建设支出,应当单独列示,并参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执行。
其它费用:是指在重大专项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上述支出项目之外的其它直接相关的支
出。其它费用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四章 付款单据审批流程
第六条 所有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票据,填写报销单应注意:根据付款性质填写对应单据;严
格按单据要求项目认真填写,注明附件张数;金额大小写须完全一致(不得涂改);
简述费用内容或事由。
第七条 申购审批流程:
需求人员提出申请-----需求部门最高主管批准-----总经理批准(按申购金额的权限,如需)----采购人员确认----发出采购订单----供货方确认----采购人员提交付款申请---会计经理审核---会计部最高主管批准(根据申购金额的权限,如需)----总经理批准;
第八条 报销流程:报销人根据工作活动,按财务制度整理报销单据,填写对应的费用报销
单,经部门经理或以上级别人员审核签字,由会计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根据金
额权限,如需),完成报销手续。
第五章 附则
第九条 本规定由财务部制定,并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补充;
第十条 本规定由总经理办公室批准即日起执行。
2006月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规范管理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促进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布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1],对项目申报、实施、监管、验收提出了系列要求,并要求每一个项目都必须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包括项目工程技术、产能、质量、安全以及财务等多项内容验收,其中财务验收作为项目实施的过程专项资金使用记录,是项目验收的重点审查工作。笔者近年来参加了多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验收财务工作,发现相对部分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于国家财政拨付的高技术发展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造成了专项资金管理的混乱和低效率,导致项目在财务验收过程中问题重重、十分被动。本文从项目承担单位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了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一、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专项资金财务管理的要求
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来源,主要为两部分:一是专项资金,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二是配套资金,来自于项目承担单位的自筹资金,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项目主管部门要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加强监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所申报的高技术专项方向使用专项资金。
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笔者总结了项目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要求,主要有:
(1)项目承担单位收到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后应按项目进行单独核算,设立专账,专款专用;
(2)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专项资金;
(3)会计科目设置规范,核算内容和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4)资金开支审批程序和手续应完备,相关财务档案资料保管应完善;
(5)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进行项目决算审计,并组织财务审计专家对项目进行财务验收。
高技术项目财务验收目的就是需要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评价,核实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高技术产业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由于经费管理是以项目实施方案的预算为核心,那么作为财务验收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工作,在经费支出审计上,主要围绕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审核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二、高技术项目专项资金财务验收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高技术发展项目验收是以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实施方案以及批复文件为依据,对项目完成情况、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主要依托财务验收进行评价。笔者通过多次参加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验收财务工作,总结出项目承担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有:
1.预算方面的问题:编制预算掺杂水分,提供虚假配套资金承诺,其目的是人为扩大项目的投资规模,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2.资金来源方面的问题: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或不及时足额到位。
3.项目承担单位的预算执行、会计核算以及内部管理的问题:
(1)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不严格执行预算,存在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的行为:报销与项目无关的费用;摊销立项前不合理费用;所开支的劳务费、会议费、差旅费不按规定范围和标准进行报销;超标准发津贴、补贴;超额提取管理费等等。
(2)专项资金未单独核算,造成专项资金实际使用情况难以核算。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纳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用立项前已购置的固定资产抵作专项经费使用。
(4)预算执行过程中重大事项未报告主管部门,获得相关批准,如:项目建设规模的调整、产品方案的调整、投资总额的调整等重大事项。
(5)财务人员缺乏高技术专项资金管理经验,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计核算不符合相关会计准则要求。
在笔者参与的多项高技术产业专项的财务验收工作,以上问题都或多或少出现过,问题严重的导致项目不能通过验收,需进行二次验收,费时费力,问题较少的,也需及时整改,修正。所以,了解高技术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及验收要求,在项目实施之初,就建章立制,确定好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三、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会计科目设置的特殊性
国家高技术产业项目承担单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业单位,一类是企业单位。国家高技术产业专项经费属于国家财政拨款,因此不同类型的单位应根据其相应的的会计制度要求进行科目设置,会计核算,不能简单一概而论。
项目承担单位如果是事业单位,其会计核算需根据2012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该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如何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更加细化的规定,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等核算口径,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等进行明细核算[2]。
项目承担单位如果是企业,则应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为会计核算根据,该准则对企业收到财政专项资金的核算进行了规范。按照准则的规定,企业收到专项资金,首先需根据批复文件判断这项拨款是属于政府补助,还是政府的资本性投入。然后应对区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还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前收益或暂计入“递延收益”后计入收益。为满足财政专项资金的核算要求,准则规定为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设“研发支出”会计科目。通过“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研发支出”三个科目核算的配合,使企业收到和使用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四、国家高技术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措施探讨
基于高技术产业项目财务验收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财务管理,落实关键控制程序,完全可以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工作是项目实施之初,建议项目负责人、项目单位的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批复文件,按照上述文件的要求,建章立制,制定符合专项资金管理要求的财务制度,认真履行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将风险控制化解在日常工作中。
其次,在项目财务验收审计之前,建议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所有资料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完成内部审计:
(1)复核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及其批复文件的内容与项目完成情况是否一致;
(2)复核项目专帐、项目验收汇报材料与项目实施的现场情况是否一致;
(3)根据项目已批复的实施方案预算进行审计。在经费支出审计中,建议当翻阅项目经费支出的每笔会计凭证,特别是使用高技术专项资金的支出凭证,不仅审查支出内容及票据的真实性,而且还需审查与项目目标的相关性、政策符合性和经济合理性;并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各项支出的合理性;
(4)对不符合项目预算的开支,分析说明预算执行偏离的原因;
(5)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项目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满足项目验收的标准,对不符合项进行一一落实整改。
最后,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项目财务验收。
综上,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财务验收中发现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专项经费的会计核算科目,使得会计核算有章可循,同时对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总之,在不断总结经验、提供工作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将为实现高技术产业项目的既定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将为实现高技术产业专项的历史使命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技术发展项目专项资金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项目验收实际工作出发,探讨了国家高技术发展项目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为项目承担单位顺利通过财务验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项目,专项资金,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措施探讨
参考文献
[1]苏善江,何跃群,税雪.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联性[J].商业会计,2013,(11):93-95.
为加快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制定了《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此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附件: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水利部
2013年9月24日
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地)负责编制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小Ⅱ型项目)规划;在此基础上,水利部、财政部组织编制全国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重点小Ⅱ型项目)规划,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修订和增补。
重点小Ⅱ型项目包括:
(一)水库完成注册登记,坝高10米及以上且总库容20万立方米及以上,水库溃坝后对下游乡镇、村庄、基础设施等防洪安全有重大影响,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主体,经安全鉴定或安全评价结论为三类坝的小Ⅱ型水库。
(二)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小Ⅱ型病险水库。
未列入重点小Ⅱ型项目的小Ⅱ型病险水库为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下简称一般小Ⅱ型项目)。
第三条 财政部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全国小Ⅱ型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并参与项目前期及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
水利部及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小Ⅱ型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并参与项目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中央财政对重点小Ⅱ型项目给予资金补助,一般小Ⅱ型项目建设原则上由各地自筹资金。
第五条 中央财政对重点小Ⅱ型项目的资金补助从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中央专项资金)中安排。
中央专项资金按照“早建早补、晚建晚补、不建不补”的原则,分年度予以补助,对全面完成小Ⅱ型项目任务的地区予以适当奖励。
第六条 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实行总额控制。
控制总额=各地纳入规划重点小Ⅱ型项目个数×平均每座水库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投资额
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投资额,原则上按平均每座重点小Ⅱ型项目不超过240万元控制。项目投资额较高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第七条 中央专项资金对重点小Ⅱ型项目补助,先按不超过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总额的95%控制,在各地完成全部纳入规划的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后,再安排剩余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控制总额的5%。
第八条 中央专项资金奖励,由财政部商水利部根据各地小Ⅱ型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确定。
第九条 中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下拨。资金拨付到各地财政部门后,各地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收到中央专项资金后一个月内落实到具体实施项目,及时拨付资金,并在收到中央专项资金后两个月内将预算下达文件或拨付资金清单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第十条 各地将中央专项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轻重缓急原则。优先考虑病险程度重,垮坝失事后影响范围广、损失大,与水库下游经济社会关系密切,除险加固后效益明显的水库,对遭受洪灾、地震破坏严重以及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影响大的项目要优先安排。
(二)优先安排前期准备充分项目。优先考虑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扎实,且地方积极性高的项目。
第十一条 各地在全面完成重点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的前提下,中央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省级财政主管部门须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向财政部、水利部上报结余资金情况,经审批后,结余资金可用于其他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重点小Ⅱ型项目建设资金如有不足,由各地自筹资金解决。
第十二条 地方财政部门要将中央专项资金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中央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和核算,及时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十五条 财政部将会同水利部对中央专项资金安排、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并在目标建设期终了,对各地小Ⅱ型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开展总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中央专项资金应补助金额和奖励资金进行清算。完成任务的,将兑现全部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并适当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减或收回中央专项资金补助。
第十六条 对于截留挪用、虚报投资完成骗取中央专项资金等行为,中央财政将相应扣减其年度中央专项资金或停止安排其下一年度中央专项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水利部负责解释。
[摘要] 通过对我国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比较全球基金项目的管理模式,找到解决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的途径,提出围绕公共卫生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来促进公共卫生机构改革深化,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思路。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从2003年开始,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在2 0 0 6 年国家投入资金达2 2 2 亿元,到了20 1 0 年,国家投人的资金急剧增长到1221 亿元,中央公共卫生这一项资金来说就增长了将近六倍【1】,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加大的同时却出现了项目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和项目启动实施与项目的专项资金使用脱节及项目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等一系列新的问题。现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此展开探讨,提出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应做好项目实施的跟踪、监督管理还应重点把握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即就是项目技术方案的下达与项目的资金下达同时进行;项目启动实施与资金到位使用同时进行;项目总结验收与项目资金规范使用结算同时检查的“三同时”管理方式。切实做到在国家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加大投入的同时逐渐解决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改变拨款方式、购买公共卫生技术服务、项目资金采用前期垫付和设立专门项目资金管理部门等新的操作模式。1公共卫生项目下达与资金到位“三同时”原则
1.1公共卫生项目下达必须与专项资金同时下达,才能保证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项目技术方案的下达是在卫生部门内部进行,而与之配套的资金拨付是在财政部门进行。项目专项资金的拨付主要来源于中财和省财,而这部分资金都必须通过相应的人大预算审议,所以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和审批的多环节导致项目下达后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常常推迟到12个月左右的时间其项目资金才到位,致使项目不能如期完成,降低了项目实施的时间效益。
针对专项资金拨付往往滞后1年左右时间的现状,卫生部门内部在下达项目时可以做相应调整。首先,一切项目均待专项资金审议通过后再下达项目执行任务书,其次,提前对就要下达的项目配套资金向财政申请拨款。切实做好项目的前瞻性规划,无资金保障的项目坚决不下达。这样就可以根本解决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常常滞后项目实施的尴尬局面。1.2项目启动实施必须与资金到位同时进行
目前专项资金的拨付没有从财政直达项目承办单位,导致项目的技术管理跟项目资金管理脱节,项目资金没有对项目具体实施运行产生支持作用,致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失去了项目专项资金的真正意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现在的项目资金拨付管理模式是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按照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由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将项目资金依次拨付到省级或(市级)最后到县一级的财政部门,县财政把项目专项资金打包拨付给县卫生局,而县卫生局与项目承接单位是地属的上下级关系,县卫生局基于其自身财政经费困难等因素,没有把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接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所以,项目下达必须与专项资金同时到位的资金拨付思路只是解决了资金拨付滞后的外部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专项资金及时到达项目承接单位(疾控中心)的根本问题,存在专项资金到位与项目启动实施仍然滞后的局面。这个环节的问题是卫生部门自身内部存在的拨付不规范的问题,导致了专项资金管理没有跟项目的技术管理同步进行,出现了资金管理方没有参与项目的实施以及对项目考核结果进行专项资金结算的问题。失去了专项资金对项目的财政支持作用和专项资金的奖励绩效与惩罚疏懒的作用,形成了干得好的项目单位跟干得差的项目单位一个样,干得多的跟干得少的一样,按时完成的跟未按时完成的项目单位一个样的新的大锅饭。近10年来,国家每年对公共卫生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从几百亿上升到千亿之巨,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由于缺乏对项目的绩效考核,无法确定以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任何项目的启动实施都必须与资金到达项目承接单位(疾控中心)同时进行。形成项目与资金捆绑进行的局面,使项目资金真正能够做到专款专用。发挥专项资金的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保证项目专项资金避免出现层层截留和挤占滥用现象的有力措施。
1.3项目技术总结验收与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同时检查
我国在项目资金的管理现状是:项目资金拨付到卫生部门后资金就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管,卫生部门内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公共卫生单位没有对专项资金管理进行专账专户管理和由于财务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缺乏,使得项目的专款专用根本没有得到执行,甚至把专项经费跟单位的事业公用支出相混淆或者把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混合起来共同使用。这种由于专项资金缺乏监管导致的资金使用不正常现象,长此以往将呈现国家拨付的专项资金越多,项目完成的质量和进度越差的不利局面,项目资金的管理不仅要从源头治理,还必须进行过程监管。因此,提出在项目技术上的总结验收时与项目资金规范使用结算同时检查的新思路。
以往的项目总结验收,都只是疾控中心对项目完成的技术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当发现项目完成质量不高、完成进度拖后等情况时,项目承接单位大多以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推脱自身责任,为了充分调动项目承接单位的积极性,改进项目检查方式,即在项目检查验收同时检查项目资金是否规范使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施专项的审计,避免项目资金被任意挤占滥用现象的发生。
2公共卫生项目资金拨付与使用管理模式探讨 2.1改变公共卫生项目资金拨款方式
即由原来各级财政拨款到卫生主管部门改为直接拨款到项目承办单位--疾控中心,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借鉴全球基金【2】的资金拨付方式采用资金由项目上级承办单位负责向下一级项目承办单位拨付和全程监管,由财政部门对资金管理进行时适审计的模式,全球基金项目的资金管理运行模式的经验是值得推广的,这样专项资金就会如数如期到位,加快了资金的流动和项目启动实施的进度。2.2尝试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前期垫付制
针对项目资金拨款常常滞后的状况,如果能够把项目的管理考核纳入项目单位的绩效考核,把能如期完成项目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那么项目资金在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采用项目单位垫付制【3】的方式就成为可行,同时由于拨款方式的改变,对垫付资金的返还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也避免了资金拨付不规范带来的诸多弊端。
3公共卫生财务管理应适应项目资金管理新模式
3.1建立专款专户、专门机构的项目资金财务管理新模式
要求承办单位从上到下都设立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专项资金的拨付、结算和监管,同时建立计算机联网【4】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时适监管,项目负责人必须参与项目资金的运筹和管理,这样可以敦促基层项目单位尽快完善人员、物质的配备,为项目尽快实施奠定基础。
对现行的财务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来的事业经费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分离,设立专门的项目资金管理部门。
3.2建立公共卫生技术或服务购买机制
曾有文章提到卫生保健服务是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来对待【5】,在项目管理的资金运用上也可以引入购买公共卫生技术或服务的方式。既然是购买行为就应该签署购买合约,由国家项目委托人跟项目承办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签署项目合约。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所提供的项目专项资金用于购买项目承办单位的技术(监测、调查)或服务,如果这种方式可行,购买技术或服务就要结合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付款,最后根据项目的完成与否给予财务结算,根据项目完成的效率和效益评价【6】给予奖励。如果购买技术或服务能够实施,就可以引入市场理念,通过项目实施养人,打破公共卫生机构只能靠编制进人的现行模式,项目承办单位完成的项目越多收益越高,这种良性循环,可以使项目承接单位进能人,进设备,公共卫生机构完成项目能力就更强,通过市场手段来促进公共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
如果购买技术或服务能够实施,就可以允许私有制的公共卫生机构与公有制的公共卫生机构并存,这样有助于公有制的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市场竞争,促使公共卫生机构改革更有利于符合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也可以尝试公有制的公共卫生机构中有私有制的公共卫生机构的模式。
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确保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质勘查专项资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项目。
第三条
项目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制与审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资料和成果管理、监督检查等。国家外事管理对境外项目有限制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项目应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相关技术规范,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按规定严格落实项目管理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等制度。
第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或委托的实施单位必须具备从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相应的资质等级,并按规
定实行项目登记备案。承担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施工和监理不得由同一法人单位或有隶属关系的单位承担。
第六条
建立项目审查专家库。专家库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专家库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执行。
第七条
在项目立项论证、设计审查、招投标、验收等环节中有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二章
项目管理职责
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建立和管理项目库,组织项目立项论证和评审,提出预算安排的初步建议,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组织完成项目的验收。
省国土资源厅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及业务推进。
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部署项目设置总体方案,草拟项目申报指南,开展项目立项论证,建立和管理项目库,提出预算安排建议,组织开展项目设计和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的审查,督促项目实施,组织开展项目资金绩效目标考评和项目验收,发布项目重大进展和成果信息等。
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申报、立项论证、预算审查工作,配合做好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审查工作,负责项
目预算资金安排,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时下达项目资金,配合做好项目资金绩效评价、项目验收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立项报告、续作项目评估报告、项目资金绩效目标、项目设计、项目资金绩效自评价报告的编制;严格执行招投标相关规定组织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组织质量检查、野外验收与成果报告的初评;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杜绝发生责任事故;编制提交成果报告,对项目立项、设计和成果验收等资料的真实性负责;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为野外检查和验收工作提供所需资料和必要条件;按规定保管和汇交各类地质资料。
第三章
立项论证
第十条
根据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要求,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确定项目支持方向和重点,明确项目申报要求。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编制项目立项申报资料。
第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财务部门牵头组织立项论证工作;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对申报项目评审论证,并对审查通过的项目按照顺序纳入项目库滚动管理。
第十三条
省国土资源厅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预算规模和入库项目顺序,提出预算安排建议,财务部门汇总报厅长办公会研究。项目预算安排建议书应包括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周期、主要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成果资料提交时间、经费预算、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等内容。
第十四条
省国土资源厅财务部门根据厅长办公会集体研究的意见,综合各类项目预算安排建议,集中提请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计划和预算。
第十五条
列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的省级技术开发项目实行先实施后补助的形式,由业务主管部门根据《江苏省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提出预算安排建议,按本办法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程序报批。
第四章
设计编制与审查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自收到项目计划和预算批复60日内,组织编制项目设计,提交省国土资源厅审查。
第十七条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设计进行审查,根据专家审查意见,下达设计审批意见。
第十八条
对需要修改完善项目设计的,项目设计提交单位应自收到设计审查专家审查意见之日起15日内,完成项目设计的修改,经项目设计审查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提交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复核后下达设计审批意见。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要求组织开展工作。项目设计及其经费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变更。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等相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项目的承担单位必须按照《地质勘查单位质量管理规范》(DZ/T0251-2012)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原始资料的管理,严格遵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技术规范,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规划调整,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影响,在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内,确需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调整变更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履行报批程序。
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类项目设计中涉及项目工作部署、施工手段、主要实物工作量和经费预算等需要调整变更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变更申请,并编制设计和预算调整方案,按原立项程序报批。
对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中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涉及实施区域(地点)或施工
期限变更的,由项目承担单位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局提出变更申请,报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仅项目施工量变化需调整预算的,由项目承担单位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局提出变更申请,报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批准。
第二十四条
项目因不可抗力撤销或者中止的,项目承担单位按原程序报批后,依据完成的工作量和规定的预算标准进行财务清算,并将剩余经费原渠道缴回。其中省全额投资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申请,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财务清算。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组织项目初步验收。在规定时间内报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和最终验收。经批准中止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按批复意见编写阶段性报告或总结,报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和最终验收。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中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设计未变更或设计变更是由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由县级国土资源局报请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最终验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项目设计变更是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由县级国土资源局报请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审核,报省国土资源厅最终验收。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中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以外的项目由承担单位报省国土资源厅最终验收。
第二十六条
按规定应进行野外验收的项目,应在现场进行野外验收。
地质勘查项目在完成野外实物工作量30日内,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野外验收申请,并做好验收需提供的各项资料的整理工作。省国土资源厅收到申请15日内,确定验收方式和验收专家组人员组成,并与项目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
野外验收意见明确需要补充或调整野外工作量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组织补做野外工作,经省国土资源厅认定后,方可转入最终成果报告的编写。
第二十七条
综合性、科研类项目在成果报告评审前,省国土资源厅应组织专家对野外记录、测试数据等原始资料进行核查。工作内容含软件开发、数据库建设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交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完成专门测试工作,并出具测试报告。
第二十八条
项目实施结束申请最终验收之前,项目承担单位应完成项目财务决算,项目资金绩效自评价并编制项目资金绩效自评价报告。财务决算应经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项目审查后的结余资金按原渠
道缴回。
未进行项目资金绩效自评价的,项目财务决算未经审查或审查发现问题未整改到位的,不得提请项目验收。
第二十九条
省国土资源厅受理验收申请后组织最终验收。对项目成果报告或竣工报告,以及项目绩效情况等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书,并评定质量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被评为不合格等级的成果报告或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需按照专家组评审意见限期整改,重新上报评审,且不能评为优秀等级。
项目承担单位自收到评审专家意见之日起60日内,完成成果报告修改或其他整改工作,经评审专家组组长签字确认,提交省国土资源厅复核后下发审批意见。
第三十条
评审主要依据项目设计和批准下达的设计审查意见、设计变更批复意见、绩效目标和完成情况、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和整改情况,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等。
第三十一条
探求到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以上的地质勘查报告,按相关规定由项目承担单位向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申请资源储量评审,经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后,办理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境外项目野外验收由项目承担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并提出野外验收意见。原始资料验收应在野外验收完成后进行,由项目承担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组织,无
上级主管单位的,由归口管理单位组织,并形成原始资料验收意见。
第三十三条
由设区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最终验收的,参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资料和成果管理
第三十四条
按规定需要汇交地质资料的项目承担单位或经委托的实施单位应在成果报告审查认定后,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汇交地质资料。
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按照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中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验收通过后,项目施工单位负责监测和维护工作,监测和维护期一般不少于2年。期满后,项目承担单位办理余款拨付手续,并将项目交付当地人民政府。
第三十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勘查成果,由省国土资源厅按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地质勘查成果信息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对外发布。未经许可,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成果信息。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省级地勘主管部门应积极做好项目立项、项目设计、项目预算、项目资金
绩效目标的审查,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项目成果的验收等工作。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监督,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第三十八条
项目设计审查、质量检查、评审和验收结果记入项目承担单位或其委托的实施单位执业档案。
第三十九条
项目实行工作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定期书面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处理和纠正项目执行和项目经费使用中的问题。
第四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或其委托的实施单位应当加强项目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或其委托的实施单位发生伪造资料,弄虚作假,擅自转包项目、改变项目设计,擅自调整项目经费预算,未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和项目工作报告的,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收回已拨项目经费、取消项目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对骗取、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和《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 对因组织实施不力或者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项目撤销、未通过竣工验收的,除应当将剩余经费
如数上缴外,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当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项目承担单位今后不得申报和承担地勘资金项目。
第四十三条
项目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组成员在项目审查、论证、招标和管理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省级以下财政支持和社会资金投资的项目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发布日期】1999-06-22 【生效日期】1999-06-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山区、库区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
(1999年6月22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拟订)
第一条 第一条 为确保我省深山区、库区扶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充分发挥深山区、库区专项扶贫资金(以下简称“两区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资金、项目管理及考评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两区资金是指省政府筹集的集中重点用于解决我省深山区、库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资金:即财政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其他扶贫资金。
第三条 第三条 两区资金全部用于省重点扶持的岳西、太湖、金寨等13个深山区、库区县(市、区),并以这些县(市、区)中的贫困乡、村、户作为资金投放、项目实施和受益的主要对象,不得自行扩大使用范围,改变资金使用方向。
第四条 第四条 两区资金的分配。以贫困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结合贫困程度、移民人数、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资金分配方案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下达。
第五条 第五条 两区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门管理。省和各有关县(市、区)设立“两区资金专户”,安排专人负责。资金拨付,省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一只笔审批,将两区资金直接拨付到县(市、区)资金专户;县(市、区)实行集体研究一支笔审批,根据不同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一次或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到位,也可先施工后拨款。各县(市、区)应为两区资金落实一定的配套资金。
第六条 第六条 两区资金重点用于:贫困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群众直接增加收入,能在一到两年内解决温饱的种养业项目;移民及山区小水电等项目。省对县(市、区)全部实行无偿拨付,先拨付80%,其余20%待项目完成检查验收后拨付。县(市、区)对进村入户的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有经济收益的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可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既可以滚动扶持,也可以一次扶持。各县(市、区)实行有偿滚动使用的资金比例由各县(市、区)根据情况确定,但上限不得超过省分配两区资金总量的60%。以工代赈资金不得有偿使用。有偿使用的入户资金不得收取占用费。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的资金,采取无偿方式。为便于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同一项目以工代赈和财政发展资金的安排一般不要交叉。对于以实物形式扶持的,可由扶贫和财政部门,按各村户所分配的各种实物量,集中统一(尽可能招标)采购,以节约资金。
第七条 第七条 两区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项目计划按省下达资金规模指标编报。编报程序:贫困户向村提出发展种养业等项目申请,由村委会商贫困户提出项目内容,经村审核、汇总,与村发展经济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项目,一并上报乡;乡根据各村上报的项目汇总平衡后报县(市、区),县(市、区)由扶贫办牵头,组织计委、财政、交通、库区办等部门选取项目,报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为简化环节,根据省委、省政府“资金到县、权力到县、责任到县、任务到县”的要求,财政发展资金100万元以下项目的审批,下放到县(市、区)。由县(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后报省扶贫办、财政厅备案,并抄送审计部门。以工代赈资金,鉴于国家计委有明确的政策,仍实行省级计划管理。以工代赈资金项目和100万元以上财政发展资金项目,由县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由扶贫办牵头,组织省计委、财政厅联合会审,共同下文批复执行,抄送同级审计部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项目计划,如因客观原因确需调整项目的,必须报省扶贫办会同省计委、财政厅审批。
第八条 第八条 实行项目责任制,每个项目都要确定项目主管单位、承建单位、项目建设负责人,并签订有关合同,明确经济责任、质量责任和应达到的目标。对30万元以上和国家及本省规定应当实行招标的项目,要实行公开招标。对进村入户的资金和项目,要经村民民主评议,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提高资金管理的透明度。
第九条 第九条 各级扶贫、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密切配合,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跟踪问效,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认真审查预决算,防止和杜绝因工程预算、决算不严或工期过长而造成的扶贫资金的浪费。县级财政部门在终了要编报两区资金决算和使用情况报告,分别上报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计委和省审计厅。审计部门按照省、县项目计划、调整计划及年终决算依法进行审计。对在审计中发现的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改变资金使用方向,挤占挪用甚至贪污两区资金等违纪违法现象,要严厉查处。
第十条 第十条 根据分解任务进行考核。到2000年底,深山区、库区要有80%(30.6万人)以上的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其中,1999年解决17.2万人,2000年解决13.4万人。对各县(市、区)的考核按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和本办法拟定的考核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贫困户考核标准:(1)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30元(1998年现价);(2)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以上;(3)户均1亩以上有稳定收入的经济山场或经济园;(4)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5)住房有明显改善,消除危房;(6)人畜饮水清洁。
县(市、区)考核标准:(1)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对所有贫困户建档立卡,进行微机管理。(2)制定扶贫攻坚规划和实施计划,脱贫任务分解到乡、村、户,并按项目组织实施。(3)两区资金全部用于两区贫困村,正常渠道分配的扶贫资金向两区贫困村倾斜;资金使用符合规定,投向明确,来龙去脉清晰可查;工程性项目要有合同,有预决算,有实物成果;进村入户资金要张榜公布,有据可查;用于加工业的扶贫资金要明确能带动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4)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落实到户。(5)资金管理、项目申报严格按本办法的要求执行。(6)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帮扶到户办法,如小额信贷、领导定点、单位包扶、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等。(7)围绕贫困户有1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的要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8)采取自力更生和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在通路、通电、通广播、通电话、农田水利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方面有较明显的进展,其中村通电到2000年底达到100%,村通公路、通电话达到90%以上。(9)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对目标和工作任务考核实行百分制,逐项考核(具体见深山区、库区扶贫攻坚考评表);实行定期督查,县级半年检查一次,年终自查考评。在县(市、区)自查考评的基础上,省每年督查一次。考评实行分级负责,乡(镇)村考评由县(市、区)负责,县级考评由市地负责,全面考评由省统一组织。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扶贫攻坚成效突出、措施得力、如期实现扶贫攻坚目标的县(市、区),经考评验收,省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并在此基础上对名列前五名的县(市、区)给予增加扶持资金的奖励。对扶贫政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予以通报批评,其主要负责同志要向省委、省政府说明原因,并责成限期完成任务。乡(镇)、村的考评办法由各县(市、区)自行制定,并上报省扶贫办。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本办法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附:深山区、库区扶贫攻坚考评表。
附: 深山区库区扶贫攻坚考评表
县(市、区): 年 月 日 考评得分:
--------------------------------------- | 项目 | 考 评 内 容 | 考评办法和依据 |
|----|-------------------|------------| | 任务 |1 |解决贫困人口,完成温饱任务比|根据贫困监测和贫困户抽查| | | |例 | |
|----|--|----------------|------------| | |2 |年人均纯收入730元 |抽查到户测算 |
| |--|----------------|------------| | |3 |贫困户住房改善,消除危房 |到户调查 |
| |--|----------------|------------| | |4 |人均占有粮食200公斤以上 |以贫困户调查测算 | | |--|----------------|------------| |实现目标|5 |户均一亩经济山场或经济园 |以贫困户调查测算 | | |--|----------------|------------| | |6 |户均一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 |以贫困户调查为准 |
| |--|----------------|------------| | |7 |贫困村通路、通电、通广播、通电话|以贫困村抽查为准 | | | |进度 | |
| |--|----------------|------------| | |8 |自然村人畜饮用清洁水 |以贫困村、户抽查为准 |
|----|--|----------------|------------| | |9 |县、乡、村是否建立健全扶贫档案 |以查阅档案和实地抽查为准| | |--|----------------|------------| | |10|是否制订温饱计划,并分解到乡|以贫困村、户抽查为准 | | | |、村、户 | |
|主要措施|--|----------------|------------| |落实情况|11|培训期数、人数 |以文件计划、农户调查为准| | |--|----------------|------------| | |12|帮带单位、人数、户数 |以查阅档案和实地抽查为准| | |--|----------------|------------| | |13|扶贫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户 |以贫困户调查为准 |
|----|--|----------------|------------| | |14|两区资金进村入户比例 |以批文和入户调查测算 |
| |--|----------------|------------| | |15|重点贫困村投入比例(主战场)|以批文和村户调查测算 | | |--|----------------|------------| | | | | |
| |16|资金入户率及贫困户使用资金比例 |以批文和贫困户调查测算 | | | | |
|
| |--|----------------|------------| |扶贫资金|17|用于种养业、基础设施、移民搬迁占|以查阅实施项目为准 | |使用情况| |专项资金的比例 | |
| |--|----------------|------------| | |18|两区资金有偿使用比例 |以查阅文件抽查农户测算 | | |--|----------------|------------| | |19|项目申报、资金拨付是否按程序进行|以批文和乡村户调查测算 | | |--|----------------|------------| | | |有无超范围使用、擅自改项或挤占挪| |
| |20|用扶贫资金情况 |以抽查批建项目为准 |
| |--|----------------|------------| | |21|资金到位率 |以批建项目抽查测算 |
|----|--|----------------|------------| | |22|县乡领导是否定点扶贫到村 |查阅文件和到村调查 | |领导责任|--|----------------|------------| | |23|县、乡、村层层是否建立责任制,签|查阅文件、档案资料 | | | |订责任状 | |
--------------------------------------- 续上表
---------------------------------------
评 分 标 准 |分数| 备注 |
------------------------------|--|----| 完成任务得满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扣分 |15| |
------------------------------|--|----| 以抽查户按比例计分 |5 | |
------------------------------|--|----| 按任务比例计分 |4 | |
------------------------------|--|----| 达到得满分,达不到减半扣分 |4 | |
------------------------------|--|----| 达到得满分,达不到酌情扣分 |4 | |
------------------------------|--|----| 贫困户培训2次以上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4 | |
------------------------------|--|----| 根据原有状况和进度计分 |4 | |
------------------------------|--|----| 达到得满分,达不到酌情扣分。|4 | |
------------------------------|--|----| 建立健全档案得满分,未健全的酌情扣分 |4 | |
------------------------------|--|----| 制订计划,分解任务得满分少一项扣一分 |4 | |
------------------------------|--|----| 技术培训到户得满分,未到户酌情扣分 |4 | |
------------------------------|--|----| 帮扶到村到户得满分,未结对帮扶到户的减半扣分 |4 | |
------------------------------|--|----| 优惠政策落实的得满分,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4 |贫困户税|
| |费减免 |
------------------------------|--|----| 全部进村入户得满分,达不到的酌情扣分,低于70%不计分 |4 | | ------------------------------|--|----| 达到70%以上得满分,达不到酌情扣分,低于50%不计分 |3 | | ------------------------------|--|----| 资金到户率达到50%以上并全部用于贫困户得满分,达不到或只部|3 | | 分用于贫困户的酌情扣分,低于30%不计分 | | |
------------------------------|--|----| 比例达到80%满分,达不到酌情扣分 |4 | |
------------------------------|--|----| 有偿低于60%满分,高于60%没分 |2 | |
------------------------------|--|----| 严格按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得满分,存在问题扣分 |3 | |
------------------------------|--|----| 按批建项目实施得满分,擅自改项扣2分,挤占、挪用加罚10分 |3 |情节严重| | |从严处理|
------------------------------|--|----| 及时足额到位得满分,未及时到位按比例扣分 |4 | |
------------------------------|--|----| 领导定点到村,每年调研不少于4次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5 | |
------------------------------|--|----| 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5 | |
---------------------------------------
制表单位:省扶贫办
1 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绩效考评的必要性
“绩效”是从管理学引入到公共支出管理的一个概念,它是效益、效率、有效性的统称。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isal)是指识别、观察、测量以及开发组织中人的绩效的过程。美国于1993年通过的政府绩效与成果法(Government Performance Results,GPRA)成为当前该国科技计划及政府部门开展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2]美国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分析出效益存在和效益产生的滞后性、无形效益难以量化、无偿性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失浪费的或然性,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绩效评估成果具有不同期望等问题,逐步建立了一套绩效评估系统和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为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3年财政部制定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实验室项目绩效考评指标》,2005年财政部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财政部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开展了进一步推进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为强化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工作,财政部于2011年再次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
对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目前高校执行的是《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绩效考评方面还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评体系。由于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监督、评价,加上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存在着“重申请,轻论证”“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绩效”等一些不正常现象,导致高校专项资金困难与损失浪费并存,专项资金支出效益低下。因此,有效推进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工作,对促进高校专项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发挥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遵循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S-Spectfic特定的、M-Measurable可以测量、A-Attainable可以实现、R-Realistic具有相关性、T-Timebound有时效性)[3],并结合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目标、类别等特点以及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执行项目列入学校编制的建设规划,3年一个规划期等具体情况。我们基于具体项目设计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见表1)。
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注重专项资金安排的规划性、预算性、安全性及管理的规范性;注重执行过程的程序合法性和程序规范性。同时,按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重点检查和考评建设项目对学科、专业、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公共服务能力的贡献度。由于本指标体系指向明确,针对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层面的绩效考评,指标具体细化,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指标考核标准及主要观测点上具有系统性、执行性、可比性。[4,5,6]
3 绩效考评实践及效果
对“十二五”期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我们实施持续跟踪考评3年监管机制。2014年,学校对2000年获批的1 5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树立了绩效意识
通过绩效评估,使项目建设单位明确专项资金使用结束并不是项目建设的结束,增强建设项目全程建设过程中的绩效意识,增强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责任感,保证了专项资金支出管理科学化和制度化,绩效发挥持续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3.2 提高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绩效考评,增加支出透明度,对项目的运行及效率情况提供及时、有价值的信息,促进项目管理;各项目单位对已经建成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评估报告,促使项目改善管理。[7]以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未来项目管理活动,从而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3.3 依法理财 提高效益
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是公共财政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绩效跟踪考评机制,使专项资金支出管理能逐步规范,逐步树立依法理财、依法监督理念。[8,9]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提升了财政监督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单位理财自觉性,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4 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结果的作用
一是学校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对项目单位后续项目建设提出处理意见,并作为下一批规划建设项目审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和绩效考的意见,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水平。三是被考评的项目单位,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分析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内部管理的措施,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在绩效考评结果中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
3.5 建立专项资金绩效监督长效机制
登录www.zxzj.sheitc.gov.cn 或www. sica. org.cn 查询《项目指南》、《项目申报书》等附件,申报要求、申报渠道、申报方式、联系方式等详情,。网上申报的受理时间为2014年3月17日10时至3月28日16时。线下受理的时间按分类,分别为2014年3月28日或3月24日至3月28日,按要求按时提交材料。各会员企业根据《项目指南》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申报。
上海市出台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为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上海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按照《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沪府发【2012】26号)的规定,为落实《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人员专项奖励办法》(沪经信法【2012】557号)的奖励政策,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出台《上海市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沪经信法【2013】 878号)。
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拨付2012年度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人员专项奖励资金的通知”,“2012年度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人员专项奖励资金”已经统一拨付至设计人员所在企业。据统计,共有42家企业(其中31家设计企业、11家装备制造企业)的1810位设计人员得到奖励,奖励金额共1754.7万元。
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政策要点:为了加快推进本市信息化建设,落实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结合上海市实际,制定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截至2018年12月24日。原《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财教〔2008〕54号)同时废止。
支持方式:對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等的项目,采用无偿资助的方式。对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等的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专项资金的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200万元;重点支持项目的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每个项目的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500万元;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的项目,可由专项资金给予全额资助;对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资助额度一般按照合同金额确定;符合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
申报条件:在上海市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组织,并应当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良好;具有承担项目建设的相应能力。
政策依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沪经信法〔2013〕879号(登录www.sica. org.cn“产业政策”查询全文)
中微半导体等企业被认定为上海市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根据《关于本市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沪府发【2012】26号)、《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人员专项奖励办法》(沪经信法【2012】557号)和《上海市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沪经信法【2013】878号)的相关规定,按照“企业自主自愿申报”的原则,市经信委组织了2013-2014年度上海市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认定工作,经过企业申报、专家初审和市复审,共有11家企业符合认定条件。具体名单如下: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盛美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睿励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新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清华紫光科技城将投资130亿元落户山东济南
2014年1月14日清华紫光科技城项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紫光集团将投资130亿元,在济南建设大规模研发基地。
清华紫光科技城项目包括在济南创新谷和济南高新区分别建设的两个研发基地。项目将于2018年底之前全部建设完成,届时,用于引进研发项目的建筑面积将达90万平米,项目建成后,将引入不少于500家科技研发企业,其中包括大批世界500强、国内电子百强企业和上市公司。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紫光集团总裁赵伟国宣布:展讯通信将入驻科技城,实现十倍速发展。这意味着紫光集团收购展讯后,已迅速开始实施其进一步战略。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集团产业覆盖高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地产等多个领域,是国务院认定的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技术企业,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新华网)
大唐电信2.3亿设子公司大唐微电子 优化集成电路业务
大唐电信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大唐微电子设计有限公司。这一子公司肩负的“使命”在于提升公司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力,以期成长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平台,将来对子公司联芯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整合。
新公司注册资本23340万元,由公司以现金出资,经营范围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相关业务。新公司设立后,公司将以持有的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95%股权和联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对新公司进行增资,股权交易价格以审计评估结果为准,增资完成后新公司注册资本将增至77799万元,后续增资事宜报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另行审批。
公司表示,新公司设立后,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在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对公司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格局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节约成本,增加盈利。
大唐电信的产业格局由四大板块构成,集成电路设计是其要害部门。当前,集成电路行业受国家政策红利推动,未来几年将是高增长的趋势。按照公司的规划,未来集成电路业务将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大唐微电子、联芯科技和汽车电子。
大唐微电子主要生产智能卡芯片,未来金融IC卡国产化和移动支付的爆发将为其提供广阔前景;联芯科技在国产终端芯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目前公司在tds的3G市场份额超过 30%,公司的4G五模芯片有望2014年上市。(中国证券报)
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来源:水规计[1998]330号作者:水利部日期:98-08-21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安排原则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信息反馈
第七章 附则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计划单列市水利(水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指标精神,切实管好用好国家新增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使其在推动水利建设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部制订了《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请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最近,国家决定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为了切实管好用好该项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水利产业政策》等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新增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是中央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设项目按计划全面完成。
第二章 安排原则
第三条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主要安排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工程等甲类续建项目,重点是中央甲类项目,适当支持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甲类续建项目。项目安排要充分体现水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时效性。
第四条 项目安排重点是:大江大河大湖防洪保安工程,特别是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支流的堤防加固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防洪控制性工程、重点海堤防洪工程、重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城市防洪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等;兼顾重点江河流域水土保持和以节水抗旱为主的水资源工程,适当向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优先安排收尾项目以及明年汛前能够发挥防洪效益的项目。
第五条 适当考虑开工建设一些总体规划已经国家批准并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流域控制性工程项目。
第六条 项目的选择要科学、合理,注重提高投资效益。资金安排要瞻前顾后,今年安排资金项目不能竣工的,各级政府和项目主管单位要充分考虑和负责落实后续工程的建设资金。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七条 项目在开工实施前,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完备前期工作。新开工项目要严格按基建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工程建设的范围、规模、标准必须符合流域总体规划要求。涉及省际间的工程项目、干流及重要支流治理工程项目,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或流域机构审查;省内项目,按国家投资计划下达程序由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审查。各类工程项目未经审批不得开工建设。
第八条 根据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各项目的前期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否则,不予安排审查。
第九条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规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项目业主承担并予以落实。各级勘测设计单位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集中力量,按轻重缓急,做好工作,确保设计质量。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十条 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计划,要严格按项目管理,专款专用。资金拨付要迅速足额到位,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拖延、截留和挪用。
第十一条 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和计划组织工程建设。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不得扩大建设规模,不得提高定额标准,不得越权调整计划,更不得将专项资金挪作它用。
第十二条 各项目业主单位要认真编制单项工程施工计划,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流域控制性工程和涉及跨省、省际边界水利工程及列入国家基建计划的水利工程的单项工程计划须报部直属流域机构审批。
第十三条 地方要负责落实好项目的配套资金,与中央安排的资金同步到位。专项资金要与其它各类资金互相衔接,打捆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按分级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计划、财务、审计、施工和质量等各个环节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措施,严肃法纪,强化监管手段。
第十五条 各级计划下达部门是专项资金的责任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各级水利部门是项目实施的主管单位,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计划和质量负责。
第十六条 各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对严重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六章 信息反馈
第十七条 各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十分重视专项资金使用的信息管理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类项目管理信息,分析整理,建立专项资金信息系统,及时上报信息。
第十八条 各地要在每月10日之前,将项目综合完成情况(包括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和完成情况、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材料)逐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于今年底和明年5月底上报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淮河治理工程、太湖治理工程以及大型灌区、节水灌溉、险库加固、水土保持等专项工程,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已经颁布的有关办法进行管理。
【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11-09
汉中市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10-06
专项资金项目验收报告11-10
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考评报告12-10
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10-05
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工业节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09-20
重大项目管理办法06-05
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