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学生自我伤害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防学生自我伤害(共8篇)

预防学生自我伤害 篇1

(发布:stacy 来源:原创 发稿时间:2010-11-8 阅读次数:1017)

一、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其附近的以学校教师或学生为施暴对象的恃强凌弱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世界性现象,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南非、巴勒斯坦等,校园暴力事件非常频繁,给教育发展带来极大危害。

二、校园暴力有哪些形式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

(一)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校园暴力的形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以暴力手段争长论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二)语言暴力主要指通过语言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行为。

(三)心理暴力主要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如恐吓、侮辱、排斥、歧视、孤立等行为都是心理暴力行为。

三、如何应对和制止校园暴力

(一)不崇拜暴力文化。首先,我们应该远离那些充斥着暴力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及游戏等,不给暴力文化以存留的空间;其次,不要受暴力文化的影响,贸然模仿影视或游戏里的暴力行为。最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多接触有益身心的文化。

(二)不参与校园暴力。我们大家明白,道理是讲出来的。珍惜生命的同时,也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我们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文明用语“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10字 应常挂口中,不讲粗言秽语。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不拉帮结派。宽以待人,互相尊重,相互礼让,相互体谅。

(三)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因素是引发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同学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压力。当我们面临心理压力时,一定要做到:不要让压力占据我们的头脑,保持乐观是控制心理压力的关键,我们应将挫折视为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要养成消极的思考习惯,遇事要多往好处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主动努力与他人沟通,应尽量敞开心扉,表达心情,诉说心声,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平衡心理,通过外界的帮助来完善思维,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而避免遇事激烈冲动,自作主张。与他人交流,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都有利于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

(四)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了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我们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知识,不仅要了解和青少年相关的法律,还要了解国家的其他法律法规;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 们应当自觉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培养守法的观念,并形成对法律的坚定信仰,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

预防学生自我伤害 篇2

日前, 某校一学生因家庭纠纷而在校跳楼自尽, 一学生又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割腕自杀。类似此种自我伤害行为, 若不予重视, 那么其所衍生的伤害事件后遗症是很严重的。为此, 我们应该如何来预防学生自我伤害的产生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生命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孔子曾说:“天地之性, 人为贵。”可见, 重视生命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而近年来, 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我们往往忽视了生命教育。一些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生活情感的困惑, 精神苦闷、忧郁, 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来。年轻生命的离去, 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想这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因此, 家庭、学校、社会应该运用各种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并学习充实生命内涵的方法。

二、结合家庭、学校与社会, 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防治网络

我们知道, 学生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在学校, 因此在建立防治网络时, 应该以学校为主体, 由学校管德育的老师带领及协调, 结合家庭、学校及社会整体资源与人力, 形成一个有效的防治网络, 共同商议并制定青少年自我伤害防制的方案与实施方法, 来进行事前的预防, 危机的调适及事后的处理。这套防治网络建立的重点应在事前预防, 比如可以建立心理热线和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干预。

三、进行日常生活教育, 努力培育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今日之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大部分娇生惯养, 每天除了功课, 还是功课。即便是周末也会上各种补习班, 从钢琴到书法、绘画, 从外语到奥数、作文, 可以说在忙碌的学习和长辈的宠爱中, 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蒙台梭利曾说:“唯有透过行动, 才能表现出更高生命的层次。”因此, 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教育, 帮助其成为生活的自主者、行动者。而当他们进入新校时, 我们更要培育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面对陌生环境, 有的学生会变得茫然无措。这就需要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 对他们进行生活辅导, 培育其适应能力, 让他们尽早适应

赵伟建

新环境、开始新生活。当他们拥有了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 也就有了处理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可以避免自我伤害事件的发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可以舒缓人身上的压力。比如学校可以举行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各类比赛、郊游参观等活动, 社区可以在节假日进行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这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认识和评价自己, 也利于培养他们自立自理的能力, 并在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疏解心中的压抑、焦虑, 在交往中培养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实践证明, 经常参加集体文体活动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 抑制焦虑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常人。因此, 学校和社区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五、努力营造温暖接纳气氛, 使当事者有被尊重被关怀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 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 是前进的动力, 是向上的能源, 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对于曾有自我伤害想法的学生, 一定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我们得接纳他们所采取的不当行为, 因为他们本身正处于情绪的低潮, 他们需要尊重并谅解, 而非批评与指责。对自我伤害者的尊重与谅解,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可以拉近彼此间距离, 从而营造出一种温暖接纳的气氛。在这样的情况下, 再来找出他们自我伤害的原因, 并提供你认为可行的观点或处理方法。当他们感受到了尊重与关怀后, 也许会放开心胸去接纳不一样的观点或处理方法, 那时事情或许也就有了转机。

学生心理伤害及其预防 篇3

关键词:教育过程;心理伤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53—02

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

一个刚刚步入校门的小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生长发育以及逐步社会化的时期。他们在与人的积极交往中,开始接触人、了解人、理解人,学会协调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其独立性、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也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羞愧感等。儿童的这种主体自我意识如同温室的幼苗,是极其脆弱的,一旦受到伤害,就将会对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难以预知的消极影响。因此,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加倍爱护,才能使其健康成长。然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缺乏“人性”的内涵,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不时地给学生心理带来伤害。

(一)教师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

教师置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于不顾,随便出口伤人,常常采用侮辱性或讽刺的语言批评学生,在公开场合公开学生的错误,抓住学生的一些“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考试考的不好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不可救药了!”这种当众侮辱性的批评,教师还认为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殊不知,当众出丑的做法,会极大地刺伤学生的自尊。

(二)教师公开揭示学生的隐私

这里的隐私主要指学生生活中不愿让其他同学知道的一面,如离异型家庭、一些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家长被判刑、家长有生理残疾,以及学生曾对教师说过的“悄悄话”、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情况、日记、信件等,这些都属于学生的隐私,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些隐私极为敏感,一旦被教师公开揭示,便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刺激,进而可能会产生过激的行为。

(三)教师对学生施加过重的压力

诸如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罚做过多的作业或回去叫家长来校或罚停课等,还有的教师随意叫学生在办公室里或教室门外罚站,事后不作任何教育或疏导,这些软体罚即影响学生的学业,又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创伤。

(四)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偏爱

偏爱是指教师不能把爱公平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而出现的厚此薄彼的一种情感偏向。教师的偏爱影响着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教育行为,而这些有影响者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的偏爱,不仅会使得被冷落的学生产生心理异常,同时也会使得受宠的学生心理发展上出现偏差。由于偏爱而导致我们的教育行为失当,进而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偏爱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种伤害。

二、心理伤害的后果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权威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不管他是对是错,都可能成为学生们行动的指南,甚至还有可能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信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后果是严重的。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不象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后果能立即显现出来,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心理伤害要比学生体罚文明的多,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教师采用的嘲笑、侮辱、蔑视、恐吓、谩骂、贬损等不文明的语言及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致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导致了自卑、羞愧、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谎、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等现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不仅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损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摧残其心理健康,而且还可能导致他们心智失常,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引发了厌学、弃学逃学,甚至违法犯罪等后果。

三、如何预防对学生的心理伤害

美国著名心理学者基诺特博士所写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他说:“我得到一个恐怖的结论,发现我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我可以用个人的方法去营造学习的环境,也能用每天的心情去决定学习的气氛。身为老师,我掌握无比的权利,使学生过的悲惨或快乐,我可以作为折磨人的工具或激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侮辱人或使人开心,也能伤人或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的反应决定了危机是扩大或是缩小,是教化或兽化学生。”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中的“权利”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而每个人一生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体验到成功、失败、挫折大多发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此,学校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主要场所,更是培养健康的人格、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公民的阵地,而教师在其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关键作用。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牢固树立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统一起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重塑职业道德,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的良好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现代社会要求每位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健全的教师人格和高尚的品质。为此,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学识与修养,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善于理顺教学之外的事务线索,防止让校外的生活扰乱了自己的教学,更不要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中,学会自我调节,减少或消除对学生的心理伤害。

(三)以生为本,重视心育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纪的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并为学生创设积极、乐观、主动、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树立自信心。

一个生活在纷繁复杂社会里的人,不可能不受到伤害。做为一名教师不能使学生仅仅止步在一个无伤害的环境下成长,他们长大后总是要接受各种命运的挑战,所以我们教师在尽可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抗伤害和接受困难与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学会自我调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我们对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及其造成的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分析,并深入、细致、有针对性地解决所存在地问题,积极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范淑香刍议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5)

安全和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制度 篇4

安全和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制度

一、学校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保卫干部负责检查、监督、维护、管理学校设备设施的安全工作。

二、教育教学活动安全管理

大队部负责监督管理学生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安全制度,并监督年级组长及班主任履行安全责任制,共同组织好学生的各类活动。

教务处负责监督管理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体育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及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教育工作

大队部负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宣传相关法规和学校制定的各项安全制度。做到节假日、大型活动和平时的安全教育相结合。

四、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

1、发生学生的伤害事故后,在学校安全工作和预防学生伤害事故工作领导小组的支持下,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告知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属于重大事故的,及时报请有关部门,请求援助。

2、发生学生的伤害事故后,学校安全工作和预防学生伤害事故工作领导小组需在24小时内将情况报学校保卫保密科及主管科室;属重大事故的,学校须在2小时内报告市教育局保卫保密科及主管科室,同时报市教育局办公室、法制科,请示事故协调处理指导意见。

3、凡属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事例,学校在电话及时报告后,以书面文字报告材料报送相关科室。

4、事故发生后,学校要及时调查事故原因,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录事故真相。必要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并请求公安卫生等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5、学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除报市教育局主管部门外,还应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事故3日内,重大事故24小时内)报保险公司,由其安排专人负责处理学校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后续工作。

五、事故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由于校方责任而出现的学生伤害事故,依照《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应对学校领导干部或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并酌情给予行政处分。属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预防学生自我伤害 篇5

此次调查共有10个省市的28570人参加,在调查表中所罗列的12种安全隐患中,交通事故是中小学生和家长最担心的伤害。据统计,全国每年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中小学生就占30%。

对于最担心受到伤害的场所,中小学生选择的是公共场所,家长选择的是学校。最担心受到伤害的安全隐患,中小学生和家长都选择了交通事故、上学或放学路上被劫、玩耍受伤。

有关专家指出,安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以体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为基本途径,在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同时,积极组织广大少年儿童开展自护自救训练,加强少年儿童安全知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使他们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

预防学生自我伤害 篇6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5号

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6年11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2006年11月3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处理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期间,以及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以下简称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举办者、学校、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四条 学校应当依法履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有义务配合学校落实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服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第五条 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公正、合理、及时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第二章 伤害事故的预防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的领导,建立教育、公安、文化、体育、卫生、环境保护、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建设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学校安全管理协作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

第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部署、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指导学校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有关应急预案和学生伤害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开展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校内防火和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区域的治安、消防、交通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段,加强对学校周边区域的巡逻,及时制止和查处危害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定期对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学校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三)在学校附近设立学校标志,并在学校门前路段设置车辆禁停、警示、限速等标志标线,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施划人行横道线,设置提示标志,维护交通繁忙路段学校出入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应当加强对载运学生的车辆、船舶的安全管理,取缔无牌无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船舶,及时制止和查处超载等违法行为。

第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的食品、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依 1

法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监督学校改进卫生工作,加强对为学校及学生提供服务的生产经营者的卫生监督管理。

第十条 国土资源、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及其周边区域的危及学校建筑物、活动场所、通道等安全的山体、水流进行定期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告知有关部门或者学校采取禁止使用或者通行、限期整改、设置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等措施。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新建中小学校的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中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

第十一条 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工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以及学校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区域建设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制止和查处下列行为:

(一)建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对学校安全有危害的项目的;

(二)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构)筑物的;

(三)进行有污染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和学生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在校园周边两百米范围内设立歌舞、电子游戏、互联网上网服务等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的;

(五)在学校门前及其两侧五十米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杂物的;

(六)设置影响学生安全或者正常通行的设施设备的;

(七)依法应当制止和查处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学校举办者和学校应当提供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的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

学校举办者和学校不得将操场等教学场地用于停放校外机动车辆,将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设备用于其他用途的,不得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特点、民事行为能力,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自我保护和自救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学校应当利用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体育、实验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应当符合国家、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习、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文化娱乐和其他集体活动,应当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专人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三)提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物品和服务,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

(四)对所选择的实习单位和向学生提供设施、设备、物品和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必要的安全保障条件,提供的设施、设备、物品、服务是否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

(五)在具有危险性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设施设备上和校内施工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六)加强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应当停止使用,及时采取防护、警

示措施并予以维修或者更换;

(七)对有危险性的设施设备、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辐射材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并对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统一收集、分类贮存,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运输、处理;

(八)对因患有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从事教育教学及辅助工作的教职员工,应当及时调离相应的工作岗位;

(九)依法履行消防职责,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十)建立健全校车及其驾驶人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及其驾驶人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十一)建立学校门卫管理等内部安全保卫制度,由专职保安或者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门卫和其他保卫人员,对进入学校区域的来访人员和车辆加强管理;

(十二)建立学生请销假制度,对学生请销假进行登记;

(十三)建立健全住宿学生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做好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护工作;

(十四)对监护人书面告知以及学校自行发现的有特异体质或者疾病不适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给予必要的照顾,对不适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建议其请假或者休学;

(十五)对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以及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突发疾病或者人身受到伤害的学生及时予以救助;

(十六)改变放学时间以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有未到校、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情形时,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十七)发现学生行为可能危及自身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十八)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抢险、救助、防护措施,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十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学生军事训练规范和安全事故预防制度,明确训练的科目、形式、课时、教员、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责任,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军事训练的安全保障工作。

学校应当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军事训练的时间、科目和强度,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十六条 学校教职员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得有侮辱、歧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伤害学生的行为,不得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

学校教职员工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者学生遭受侵害时,应当及时告诫、制止、保护,必要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主动向新入学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了解其身体健康情况。有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学校,并向学校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与疾病有关的书面材料;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特殊情况无法告知的,可以委托他人告知。涉及学生隐私的,学校应当保密。

第十八条 为学校、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习和生活设施设备、场地,以及其他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物品和服务的学校举办者以外的单位、个人,应当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所提供的设施设备、物品、场地和服务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

在学校内施工作业、参观访问或者开展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学校的安全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协助有关部门和学校做好学生伤害事故预防工作,保护学生人身安全。

第三章 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第二十条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据过错责任原则确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一)学校未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

(二)学校教职员工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一)学生在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擅自离开教育教学活动区域,学校已经尽到管理职责的;

(三)学生在非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擅自进校或者自行滞留学校期间发生的;

(四)学生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其监护人未书面告知学校,而学校又难以知道的;

(五)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以及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突发疾病,学校已经及时采取救助措施的;

(六)学生因自身原因或者相互之间的过错导致伤害或者死亡的;

(七)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八)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或者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不应当由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经履行教育、管理、保护职责的,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纪律,实施了按其年龄、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已尽告诫、制止等义务,但学生拒不改正的;

(三)明知学生有特异体质、特殊疾病,但未及时书面告知学校的;

(四)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因学校和学生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由第三人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有未尽职责范围内相关义务的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制止或者防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实习单位或者向学校、学生提供设施设备、场地、交通工具、食品以及其他物品和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因过错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学校有过错的,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章 伤害事故的处理

第二十六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将受伤害学生就近送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保护事故现场,保全相关证据,并及时通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保险公司。

医疗机构对受伤害学生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不得拒绝、推诿或者拖延。

第二十七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立即向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接到学校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违法犯罪活动、交通事故以及出现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情况的,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公安、卫生等部门。公安、卫生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对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疫情、中毒等情形,学校应当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依法落实防控措施。

第二十八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并通知保险公司参与;学校无法调查处理的,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发生重大学生伤害事故,由学校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教育、公安、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并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受伤害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以参加学生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有权了解学生伤害事故及相关调查处理情况,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当如实告知。

第二十九条 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民事赔偿事项,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处理,或者向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等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 教育行政等部门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指派专人负责,调解时可以邀请其他学生家长、法律专家、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等社会有关方面人员参加,听取他们的建议、意见。

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当自接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调解。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调解。调解结束或者终止,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涉依法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的调查处理,不得侮辱、殴打、恐吓学校教职员工、学生,不得侵占、损毁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设施设备和其他财产,不得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当自伤害事故处理结束之日起三十日内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向其所在地教育行政等部门报告;重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结果,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当自伤害事故处理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部门报告。

第五章 伤害事故的损害赔偿

第三十三条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人,应当根据过错程度对受伤害的学生给予赔偿。当事人均无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公平原则,由当事人适当分担经济损失。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人不承担解决受伤害学生及其亲属的户口迁移、房屋调配、工作调动等与学生伤害事故无关的事宜。

第三十四条 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费用的范围和标准,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十五条 因学校教职员工在履行职务中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进行追偿。

第三十六条 学生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受到伤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没有侵害人、不能确定侵害人或者侵害人没有赔偿能力的,相关受益人应当在受益范围内对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第三十七条 政府应当组织学校办理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保险,保险费用由省财政统筹支付。

当政府举办的学校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金额大于校方责任保险的赔偿金额时,其差额学校承担有困难的,由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八条 禁止将校方责任保险费用向学生摊派。

鼓励和提倡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学生伤害事故预防措施不落实,经有关部门督促限期改正而逾期未改的;

(二)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负有主要责任且情节严重的;

(四)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导致损害加重的;

(五)瞒报、缓报或者谎报学生伤害事故的;

(六)拒绝、阻挠学生伤害事故的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隐瞒事实真相的。第四十条 学校教职员工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予以解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校可以依据学籍管理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制止,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侮辱、殴打、恐吓学校教职员工、学生的;

(二)侵占、损毁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设施设备和其他财产的;

(三)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

第四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履行相应职责,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或者在学生伤害事故调查处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中小学生,是指在国家或者社会力量依法举办的全日制的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受教育者和在其他学校全日制就读的中等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

(二)教职员工,是指校长、教师以及学校的其他职工;

(三)学校的举办者,是指举办学校的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民办学校的出资人;

(四)教育教学活动期间,是指在校内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期间,寄宿制学生住宿期间,以及学校组织安排的校外活动期间;

(五)人身伤害,是指死亡,肢体残疾,组织器官、精神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影响人身健康的损伤;

(六)重大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发生学生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两人以上,以及三人以上集体性受伤害事件。

第四十五条 幼儿园中的儿童以及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中的中小学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校就读的大学生。

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1. 2 使用工具

1. 2. 1 大学生调查问卷: 自我设计大学生自我伤害调查问卷。经过信度和效度检测。

1. 2. 2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1. 3统计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数据审核,应用SPSS15. 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 1 大学生自我伤害率及分布情况

在省内外12所高校,发放问卷185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0份,有效回收率为97. 30% 。根据综合调查问卷,1800名学生中,年龄在16 ~ 25岁之间,筛选出有自我伤害的大学生481人,自我伤害率26. 7% 。有自我伤害的男生264人、女生217人,自我伤害率分别占总人数的14. 7% 、12. 7% ( χ2= 82. 027,P = 0. 000) 。

1800名学生中,来自农村、城镇、城市分别为961、377、461人,自我伤害的人数分别为279、106、96人,自我伤害率分别为29. 0% 、28. 1% 、20.8% ( χ2= 10. 045,P = 0. 007) 。具体分布见表1和表2。

2. 2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行为方式

在大学生自我伤害的481人中,自我伤害方式以吸烟为最多,其次是打自己、掐自己、拽头发、咬自己、酗酒等。具体见图1。

2. 3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具体差异

2. 3. 1 文理科间的差异: 理工科( 28. 9% ) 学生自我伤害率明显高于文科( 22. 6% ) ( P = 0. 000,χ 2 = 7. 337) 。

2. 3. 2 性别差异: 男生自我伤害率 ( 39. 1% ) 明显高于女生 ( 19. 51% )( χ 2 = 82. 027,P = 0. 000) 。

2. 3. 3 省内外就读的差异: 省外就读( 31. 7% ) 的大学生自我伤害率略高于省内就读( 26. 6% ) 的学生( χ 2 = 1. 948,P ﹥ 0. 05) 。

2. 3. 4 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 自我伤害率独生子女( 27. 0% ) 略高于非独生子女( 26. 8% ) ( χ 2 = 0. 011,P ﹥ 0. 05) 。

2. 3. 5 月均消费水平的差异

月均消费在500元以上的大学生自我伤害率( 30. 1% ) 、300元以下( 26. 2% ) 、300 ~ 500元( 25. 2% ) ( χ2 = 4. 118,P = 0. 128) 。

2. 3. 6 家庭情况

父母离异( 29. 8% ) 的自我伤害率略高于非离异( 26. 6% ) 家庭的学生( χ2 = 0. 402,P﹥0. 05) 父母经常对孩子施暴( χ2 = 47. 137) 、在孩子面前吵架( χ2 = 32. 394) 惩罚及惩罚方式越重( χ2 = 18. 198,χ2 = 26. 352) 、学生对父母管教态度及方式不满意( χ2 = 38. 461,χ2 = 18. 888) ,父母吵架感觉对其有影响( χ2 = 17. 743) 的自我伤害率显著高于同组的学生( P﹤0.01) 。

2. 3. 7 成长经历及与亲子关系情况

从小没有跟父母长大的学生,自我伤害率( 33. 1% ) 略高于跟父母长大( 26. 2% ) 的学生( χ2 = 3. 550,P = 0. 060) 。

童年有负性情绪记忆( χ2 = 20. 489) 并影响性格发展( χ2 = 14. 432) 、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 χ2 = 16. 397) ,自我伤害率显著高于同组的学生( P﹤0. 01) 。

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经常对父母说的学生,自我伤害率显著低于同组的学生( χ2 = 29. 075,P﹤0. 01) 。

2. 3. 8 大学生自我应对方式

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积极调整情绪( 比较乐观对待) 的大学生自我伤害率明显低于其他群体的学生( χ2 = 15. 441,P = 0. 000) 。产生负性情绪: 悲伤( χ2 = 72. 790) 、苦闷( χ2 = 55. 734) 等的大学生自我伤害率明显高于其他群组的学生,P﹤0. 01) 。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出去散心( 28.0% ) 的学生的自我伤害率略低于不出去散心 ( 26. 2% ) 的学生 ( χ2 = 0.688,P值 = 0. 407) 。找同学或朋友倾诉 ( 26. 2% ) 略低于同组的学生 ( 57.2% ) ( χ2 = 0. 399,p = 0. 527) 。

2. 3. 9 个人生活习惯

平时有与同学动手( χ2 = 40. 481) 、模仿电视等情节( χ2 = 25. 040) 、无个人兴趣爱好( χ2 = 17. 508) 、有药物依赖( χ2 = 13. 324) 的学生自我伤害率显著高于同组的学生( P﹤0. 01) 。

2. 3. 10 人际关系

与同伴关系不好、孤独是自我伤害的主要因素。无知心朋友( χ2 =13. 663) 的学生自我伤害率显著高于同组的学生( P = 0. 000) 。

2. 3. 11 自我接纳程度

大学生主观性格特征( χ2 = 11. 516) 自我伤害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 01) 。认为自己性格内向的大学生 自我伤害率最高; 认为自己性格外向的其次; 认为自己性格中等的最低。

2. 3. 12 自我满意度

大学生对自己性格( χ2 = 16. 397) 、生活( χ2 = 55. 104) 、形象( χ2 =49. 460) 、经济( χ2 = 14. 629) 及学习成绩( χ2 = 5. 840 ) 不满意的学生自我伤害率明显高于满意的学生( P﹤0. 05) 。

2. 3. 13 学习成绩情况

大学生自我伤害在学习成绩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χ2 = 21. 295,P= 0. 000)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我伤害率( 39. 6% ) 最高,其次是学习十分优秀( 37. 9% ) 的学生,学习一般( 25. 7% ) 和优秀( 22. 0% ) 的学生的自我伤害率最低。

2. 4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人格特征

艾森克问卷包括E、P、N、L四个因子,将所测EPQ问卷的得分,E、P、N、L四个因子与自我伤害作非参检验,结果显示P、N、L与自我伤害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5,6],P( p = 0. 000) 、N( p = 0. 000) 、L( p = 0. 004) 。大学生自我伤害者的P、N、L分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E与自我伤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 0. 518) 。

3 大学生自我伤害的相关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通过对前面各单因素的卡方检验结果,对P值≤0. 05的变量进行logistic筛选,结果如下:

上述父母训斥、同伴关系不好、孤独、失恋、童年负性情绪记忆影响性格发展五因素是自我伤害的危险因素,随着分值的增高,危险因素增大。这五因素分为是和否两个等级。管理情绪乐观,对自我伤害是保护因素。

积极调整情绪( OR值 = 0. 618 < 1,P = 0. 023) ,对自我伤害是保护因素。可减少或避免自我伤害。父母训斥: 其P值为0. 000,小于0. 01,OR值= 14. 851 > 1,是自我伤害的高度危险因素,父母训斥是不训斥自我伤害的2. 698倍。父母减少或避免对孩子的训斥可减少学生的自我伤害率。同伴关系不好: 其P( Sig) 值为0. 000,OR值 = 18. 262 > 1,是自我伤害的高度危险因素,同伴关系不好是同伴关系较好的自我伤害的2. 905倍。同伴关系越不好,自伤的机会就增加2. 905倍。孤独: 其P( Sig) 值为0. 000,小于0.05,OR值 = 8. 247 > 1,是自我伤害的危险因素,感到孤独是不孤独的学生自伤的2. 11倍,学生越感到孤独,自伤的机会就会增加2. 11倍。失恋: 其P值为0. 000,小于0. 05,OR值 = 11. 373 > 1,是自我伤害的高度危险因素,失恋的学生,自伤的机会就会增加2. 431倍。

4 结论

4. 1 大学生自我伤害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 理工科高于文科; 农村略高于城镇、农村和城镇明显高于城市。

4. 2大学生自我伤害的发生与家庭状况、成长经历及亲子关系、消费水平、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学习情况、人格特征、对自我接纳程度、生活、形象、经济、学习满意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4. 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自我伤害受多种因素影响,是管理情绪乐观、父母训斥、同伴关系不好、孤独、失恋以及童年影响性格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预防学生自我伤害 篇8

《条例》共设6章60条,在内容设置上,坚持了事故的预防与事故的处理两者并重的原则,既明确规定了各方的预防职责,又合理界定了事故责任的区分,规定了事故处理的途径、程序及赔偿办法等内容,突出了“预防和依法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立法目的。《条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强调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覆盖面广且主体突出。《条例》将事故的预防放在重要位置,总则第二条就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适用本条例。事故预防的时空设置得非常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条例》强调了事故的预防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既详细规定了学校、政府及相关部门、学生及学生监护人或抚养人等责任主体的责任,也兼顾了保险机构、新闻媒体以及为学校、学生提供设备、场地、服务等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内容设置尽可能做到全覆盖。《条例》尤其突出了学校、政府及相关部门、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责任。比如,学校作为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中的重要一环,《条例》花了大量篇幅,对学校在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特点,分别对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在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上的职责作了特别规定。《条例》同时还针对我省留守儿童较多、中小学生溺亡事故易发等实际情况,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二是规范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处理工作,范围明确且程序清晰。为使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得到依法、公正、合理、及时的处理,《条例》界定了处理的适用范围,只限于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明确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医疗机构、学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各方面应该采取的行动或措施;规定了事故纠纷可以选择自行协商、申请行政调解、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多元解决途径。《条例》设计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处理的第三方调解制度,对调解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人民调解员的聘任、事故纠纷调解的方式方法、经费保障等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条例》还明确规定了危害公共利益的6种禁止行为,并对6种行为的依法处置进行了规定,对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界定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明确合法且有利预防。事故责任的划分,是学生家长和学校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防止产生和妥善解决事故纠纷的关键。各方的责任越清晰具体,越有利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调解和处理,也越有利于事故的预防。《条例》规定了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11种情形,能够倒逼学校落实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条例》对学校免除责任5种情形的设置,既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又考虑到了一些学校为不承担事故责任,尽量少上体育课、不开运动会、不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条例》同时还对学生及其监护人,以及第三方应当承担的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上一篇:青岛版四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下一篇:采购业务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