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10篇)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乌江镇中心学校

关于呈报《2011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的报

区教育局:

现将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呈上,请指正。

附: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二0一二年一月十日

乌江镇中心学校

2011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甘州区教育局2011年工作要点,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甘州区实施《规划纲要》意见方案为契机,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团结和带领全体师生,完善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以严格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学校文化建设和提升教师素质为突破口,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渠道,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创新,注重内涵发展,优化育人环境,积极构建数字化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全面提高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统一思想,精心谋划,积极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任务,扎实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按照《区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就国检指标的七项内容进行了自查自纠,及时召开了工作安排会、推进会,依据《“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制

定了岗位要求,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了运行机制,使国检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开展。各校依据国检指标,查漏补缺,补充完善档案资料,各学校档案规范,内容完整,部分学校特色明显,顺利完成了档案资料的整理装订工作。各学校因地制宜,克服困难,科学地设计布置各室,挖掘整理各室资源,全镇投资60多万元对照国检指标的要求购置各类器械,发挥师生智慧,自制各类体育、教学等器械1750多件,多媒体课件500多件,充实了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圆满完成了国检要求的指标任务,极大地增强了教育技术装备实力,彻底改善了办学条件,为今后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制定了《“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方案》,全镇各学校制件专栏18个,横彩27幅,师生知识讲座18次,“两基”班队主题活动27次,书写标语250条,印发“告家长书”1400多份,制作宣传册1500多份,中心学校制作并报道“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8期,各小学制作工作简报共计54期,为“两基”迎国检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为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两基”工作得到了区镇督导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二)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各校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阵地,通过家长会、张贴标语、悬挂横彩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张掖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意见》、《甘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暂行规定》、《六条禁令、六项

注意》、《甘州区教育局关于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禁令》等法规、规定,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和岗位要求,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三)坚持德育为首,提升师生道德素质。

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完善学校德育内涵,不断创新育人措施,切实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校均坚持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和业务研讨活动,认真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育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弘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营造师德师风高尚、教风学风端正的校园文化氛围,牢固树立“以德立校、率先垂范、严于律已、无私奉献”的良好教师形象,狠抓学校“三风”建设,开展解读、践行“三风一训”活动,以“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为主要目标,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养成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作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乌江中心小学的“五好教育”、管寨小学的“阳光体育”、“德育系列活动”、大湾小学的“学校精细化管理”、天乐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一年来,学校加大了舆论宣传力度,各校在中心学校网站、市区教育局网站、未来导报及甘州在线等媒体上发表信息一百多条,全面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

(四)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全面落实教学工作“九要点”,即:备课要“深”,上课要

“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教学方式要“新”,教学活动要“勤”,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考核考查要“细”,突出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的个性体现和创新能力,抓实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过程,抓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提升各环节效率,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确保多媒体教室高效使用,丰富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抓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坚持“典型引领、骨干培养、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策略,实行“师徒结对”、“校长负责”的成长模式,重视年轻教师的成长。各学校都制定了教师发展目标以及培养措施,并组织教师制定了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为教师的成长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坚持业务学习制度。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学校利用每周四的业务学习时间,围绕校本教研提出的有关问题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研讨,使校本教研和交流做到了制度化,有效化;认真组织参加23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的学习;开展了以课改知识、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课堂评价、活动设计、作业布置、“三笔一画一话”、备课、说课、课件制作等为内容的校本学习与交流活动,不断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中心学校于十一月份组织近20多名青年教师开展了基本功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加强教学基本训练的热情,为打造作风扎实的教师队伍迈出了强有力的一步。

3.抓好高效课堂创建,提高课堂效率。积极落实中心学校提出的“四备四明”的备课要求,学校教导处对教案的签阅不只是

停留在数课时数上,而是通过看教案内容,看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使教师们的备课更加务实;积极开展校内研讨课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教师上好校内研讨课,并做到了有主题,有研讨,有实效。为激发青年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各学校都组织开展了教师评优课活动,镇中心学校于十二月份组织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活动;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将教师间互相听课的活动常态化,中心学校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将学校校长、主任及教师的听评课活动纳入了常规检查和考核的内容当中;坚持课后反思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要针对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反思,明确教学中的得与失,对今后教与学提出改进措施。一年来,教师人均撰写教学反思不少于 16 次。

4.加强了音、体、美、品德、科学、信息技术等学校薄弱环节工作的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工作条例》,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落实“阳光体育”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上好“三操一课一活动”,注重艺体课教学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各校积极准备,举办了“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庆祝活动及“元旦”庆祝活动。

5.学校领导深入毕业班了解情况,召开了毕业班工作会议,研究布置毕业班工作,从学校、教师、学生诸多方面入手,查找存在的问题,经常与毕业班教师交流,取长补短,逐步缩小差距,在本学年的毕业会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1年区教育局学校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考核中获得一等奖。

(五)营造和谐人文校园,提升学校品牌意识

1.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各校

能结合各自的特点反思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等,继续开展了解读践行“三风一训”、反思审视“三风一训”活动,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实现学校文化的重构,实现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提升,积极培育师生文化。

2.广泛开展了以“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自觉阅读教育著作,扩大教育视野,提高理论水平,确立现代教育观念。一年来,教师们人人有读书笔记,有读书心得,并及时上传到中心学校网站专栏;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引领与指导,中心学校在十月份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读书的活动,并9月26日至9月30日,定为本学期的校园读书周,12月12日至16日定为读书活动展示周,提出了创建书香校园的要求,为了配合此项工作,中心学校还先后开展了中高年级作文竞赛,五六年级数学竞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激发了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各学校还开展了书香班级、书香教师、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六)严格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努力维护教育良好形象 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经费拨付管理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学校预算制度,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深化校务公开,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乌江镇中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经制度,切实加强学校经费的管理、审批和使用,加大监

督力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加强校物、校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建立健全了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寄宿生的管理,努力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饭菜质量。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逐步形成了支持、鼓励勤工俭学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社会氛围。

(七)维护稳定,保障安全,营造宽松良好的教育环境 1.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关心老年教师的工作生活,关注个别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动态,在六月底,开展了全镇各学校调研活动,了解教师心中所想和学校实际情况,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也为安排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教师节来临之前,积极与镇政府协调,走访慰问教师25人,并成功举办了多年来没有的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和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和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综合能力,加强门卫值班管理和季节性安全管理,定期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禁毒宣传教育、矛盾纠纷排查和安全教育活动,做好学校安全目标责任书、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考核工作。全面落实校车管理办法,完善了校车资料,止目前,乌江中心小学、安镇小学共有5辆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一年来全镇九所小学均未发生安全事故。

二、今后工作的打算

1.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解决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和个别教师才高德差的问题。

2.要扎实稳步地推进素质教育步伐,切实解决好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3.加大教改力度,用改革的精神办教育。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贯彻至每个教师的心灵深处,以改革促质量,以改革求发展。

4.要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确立名牌意识,努力创建标准化学校,解决好办学水平差距大、教学质量提高速度慢的问题。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在讲话中, 郝平首先对与会各单位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进行了肯定, “在部党组的统一部署下, 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任务重、亮点多, 成果也很大”。主要体现在, “在工作方向上,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学生, 普及和开展体育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与国防教育, 努力促进了城乡的均衡发展;在工作思路上, 坚持依法治教, 重视制度建设, 建立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与国防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促使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工作策略上, 坚持德智体美有机融合, 狠抓基础工作, 通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队伍建设、资源建设来促进事业发展”。

郝平指出,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各有关部门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从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 推动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素质教育, 对体育、对美育作了重要论述:‘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纲要》重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 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规划纲要》的论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入手, 强调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这不仅提出了新理念、新任务, 也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

图为教育部副部长郝平, 在2011年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此外, 还应“改进工作方法, 采取务实措施, 努力提高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的水平”。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工作具有战线长、工作面宽;联系面广、专业性强;突发事件多、突击任务重;认识水平不一致、工作基础比较差等几个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和现状, 必须要注意工作方法, 研究工作策略, 讲求工作效益。“要抓好制订规则, 做好顶层设计。要加强宏观协调, 整合各方资源。要加强分类指导, 突出工作重点。要做好宣传工作, 营造舆论氛围。”

第三, 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切切实实真抓实干, 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做好“加强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加强美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学校国防教育工作, 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等四个方面工作的同时, 还要推进校园足球, 将校园足球活动纳入阳光体育活动中。此外, 还要抓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2011年值得关注的学校 篇3

在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情况下,集团以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形式,从满足相互需求开始,逐步探索出建立校企利益链和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从学校与企业合作到学校与工业园区合作,再到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一体的深化。集团于2009年由重庆工商职业学校牵头组建,以渝西、川南、黔北、滇东中职学校为主体,时间虽短,但发展迅速。2011年,发展成为涵盖30所中职学校,3个地级教育行政部门,3个科研院所,1个行业协会,58家国内知名企业的跨区域性集团,在校学生达到6万人。目前,集团发展呈现出发展规划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校企活动一体化,园区、集团管理一体化,利益分配一体化的特点,为其他地区组建跨区域、园校互动的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了样板。

天津职业大学

加强中高职教学领域的衔接,是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先行先试,在“三·二”对接合作办学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专业设置衔接方面,主要采取相近对接、拓展对接和宽口径对接三种方式。在招生方面,合作中职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通常在第5个学期结束后,要通过规定的2门专业核心课程考试,考试由学校与合作中职校联合命题,考试不及格取消“3+2”班的学习资格。取得入学资格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正式就读前,安排八周培训,让学生初步了解高职相关专业及发展方向,同时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聘请中职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统筹构建课程体系。2011年,学校进一步扩大“三·二”对接办学规模,合作校增至10所,专业增至13个,年招生数增至530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作为全国八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学校积极实施双导师、双证书、双专业、双基地、双语种改革,形成“五双”职教师资培养特色。在全国率先推行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创新工程,主要解决当前职教师资培养中存在的与市场无关联、与就业相脱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等突出问题。2010年9月,学校与浙江中贝九洲集团合作,在制药工程专业开办“九洲药业班”; 2011年6月,学校又与中国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亚龙职教师资培养改革实验班”。目前已与190多家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开展校企合作一体化的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大批职教师资经过专业实践,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成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的一道亮丽风景。

巨鹿县职业教育中心

依托河北省出台的“双带工程”送教下乡政策,对送教下乡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巨鹿县堤村乡薄庄村种植了万余亩金银花,学校依托原薄庄中学设立薄庄教学部,开设中草药(金银花)种植专业,招收首批50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学校根据县情和农村特点,突出农时季节要求,做到提前农时一周左右授课;专业课教师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向农民学员传送科技知识。“双带工程”教学点分散、面大点多,学校制定完善了教师、学员、教学点的管理制度,为学员兑付津贴补助,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2011年,“双带工程”在全县农村开花结果,建起14个教学点,招收2000余名学员。为职教带动贫困地区农村快速致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在201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之后,2011年又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其标志性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一进校就有远景、有目标,而且成长有步骤。具体内容是:以就业定位为第一驱动力,通过行业定向、订单定岗、课程定阶,为学生前途导航;以胜任岗位第二驱动力,建立 “三师团队”,创建“三通”教学环境,最终使学生“善技术、懂职责、有操守”;以自主学习为第三驱动力,通过建立“个人创业积分”和举办技能竞赛,激发学生乐享学趣;以创业发展为第四驱动力,通过养素质、育意识、练技能,培养学生创业素质。2011年,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提出全力开展 “创业型职业教育”。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开展校企合作“1+1”、“2+1”、“2.5+0.5”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零距离对接,培养具有施工型、能力型、成品型的人才。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学校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教强省”、建设“八大经济区”等战略部署,构建了“124342”办学模式,探索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学—做—工循环递进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234”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三线合一,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导向教学+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2008、2009、2010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列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名。

湖南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秉承“致用致美”的校训理念,系统构建并实施“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工厂即教室、师傅即教师、学生即学徒、作品即产品”的教学模式,以极强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引领艺术设计类教学改革。2011年,学校大力推进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建设,涌现了一批优秀主题特色空间,引领教育教学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改革的深入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2011年,师生在各类大赛中共获得1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大奖。2011年12月,学校在第六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上囊收5项大奖。同年,学院湘绣艺术学院、艺术创新研究会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保护基地在学校挂牌,在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始终瞄准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办专业,在全国高职高专中率先开办风能与动力技术、展览展示艺术设计、光伏等专业;率先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引进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主持和参与了全国机械行业、电切削工、风电机组装配工、“光伏晶锭制造工”等9个特有工种国家标准的制定。2009年11月,学校投入3000万元与港闸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紫琅科教城。2010年6月,科教城被认定为南通市市级科技孵化器,2011年4月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紫琅科教城已有26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学校还先后斥资收购了数家社会小型企业加以充实改造,并与有关企业采取“资源共享、成本分摊”的办法,建设了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011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办园区,园区促产业,产业带专业,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

2008年1月,学校牵头组建了海南省首个职教集团,带头组织实施“三段式”集团化办学,带动海南保亭、乐东、陵水等14个市县职教中心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办学格局,在统筹城乡职教发展中发挥了龙头作用。 学校坚持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建立起“过程监控、多级督查、即时反馈、快速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2011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暨选拔赛中,学校56名学生参加22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一等奖16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21个。学校还创立了“信函德育模式”和“零距离德育模式”,为破解德育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银川科技职业学院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我校在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中,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已任,高举素质教育大旗, 确定德育为先导,注重内涵发展, 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好人民满意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了总结成绩,寻找不足,及时整改,进一步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更好地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使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我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和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感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最大障碍不是资源问题、资金问题,而是十几亿人口素质问题。因为实施素质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件紧迫而伟大的教育工作。学校提出“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加强基础,发展个性”作为实施素质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逐渐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构建以人为本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以促进人格发展、认识发展和身体发展,“五育”并举,各科教学一起抓,好、中、差生一起抓,开辟课内外两个课堂,实践“减负增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其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民主办学,按制度办事。学校以《教育法》、《教师法》、《九年义务教育法》及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育行政法规和文件为依据,规范教育行为。加强行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

二、认真落实德育工作,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

1.认真落实德育规程,以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讲文明活动。为了将此项活动有序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从学生的一日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严谨的校风校纪。学期初,把第一个月设立为校风校纪整治月,同时还利用周一升旗时间、每天课间操、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台、家长会,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诵经典教育。

2.由德育处组织开展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八个一,即张贴一条班训,建设一个书报角,美化一个卫生角,建立一个室外绿化角,出好两周一次的班级黑板报,每周选择一句自己最喜爱的名言警句背诵,开展一月看一本书活动,推广一周一记活动。

3、以活动开展为平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成长需要平台,由教务处和德育处精心组织,设立“四大”节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三月份“感恩礼仪”节,结合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为妈妈唱支歌、我为老师献支花、雷锋行动在身边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熏陶师生的心灵。五月份“新近母语,快乐阅读”课题活动。通过开展“进校阅读”、“经典诵读”活动,“读诸子经典,明仁爱礼仪,创书香校园”期间,开展摘录笔记、讲故事、演

讲、征文等成果展览和竞赛,培养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九月份“行为规范”节,通过读、背《小学生手册》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诵读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唱读、背诵《三字经》等活动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化。十一月份“运动会”中,开展广播操比赛、田径、田赛、文艺表演等展示学生的才艺水平。教务处要求各班语文教师到阅览室给每位学生借阅书籍阅读,指导学生设计阅读笔记本,并让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阅读后填写好成长记录档案和阅读记录卡,与家长一起每周背诵一句名言,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抓好学生行为规范,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三、加强教研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⒈选准课题、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单”、“窄”、“死”等弊端,即教学内容单一,方法单一,范围窄,视野窄,教法死板、守旧,教师重于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自学、自立能力较低。学校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识到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构造一个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提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改指导思想,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革教学结构入手,要求各教研组均有教研或教改课题,除了教师本人撰写论文外,更主要的是把思路及理论实施于教育教学之中。以课堂教学和学法指导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学校坚持从主渠道入手,探索有效率课堂教学的教改和学法改革同步推进课题,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法改革的转变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

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首先,着眼整体发展,实行分层管理,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一个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整体发展水平。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如果用同样方法,同样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必然挫伤后进生积极性,又抑制中上学生的进取心,造成有些人“吃不饱”,而有些人“吃不消”,浪费教育资源,影响整体发展。

其次,立足个体成长,发挥个性特长。每个人的个性,素质有差异,教学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作为基础教育,学生个体以“合格+特长”为培养模式,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特长,成立不同学科的兴趣小组,不仅有文化学科,又有体、音、美、书法等学科的兴趣小组,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也全面展开,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节和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辅导开展活动,学校还举行各种竞赛,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均取得显著的成绩。

再者,重视扶差工作,力求共同进步。后进生转化是教学中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校稳定和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重点工作。首先要端正对后进生的看法,要求教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要做到“好的学生是老师掌上明珠,后进学生是老师的朋友”,纠正克服对后进生几种不良心理:⑴偏袒心理,⑵急躁心理,⑶惩诫心理,⑷权威心理。

其次,建立后进生帮教制度。每学年班科老师与后进生相挂钩,实行“一帮一”任务落实到人,建立后进生档案,进行跟踪管理,每学期科任老师要写书面总结,后进生转化成效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考评教师业务工作的一个依据。

四、加快评价改革,深化素质教育

我校在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加快教育评价改

革,建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与实施的关键环节。目前,我校已经逐步完善了以单项的学业评价发展为多元的、兼非学业的全方位评价,走出了一条在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方面具有发展性评价特征的新途径。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学生评价改革把握方向,为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我校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掌舵定航。通过学习,使我们重新审视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评价是提供信息、做出决定、促进发展的过程。评价最根本的目的是提供教学方面的准确信息,促进教与学的改进。评价即反馈,评价即激励,评价即帮助。素质教育是面对明天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放眼明天;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2.完善考试改革,为学生评价改革找准突破口。基于对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反思,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尝试了在“考试”评价领域的改革探索,从改革命题内容、方法和结果的处理入手,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制度作为改革评价的重点工作来抓。

五、推行减负高质,打造高效课堂

为贯彻市、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实市、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要求。本学年,我校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新理念,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减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特色。引领全校教师领会“减负高质”的科学内涵,切实掌握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关注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六、创设良好教育环境,坚持全面育人方针

人的发展,除了遗传因素和自身努力外,还受环境影响。青少年心理不稳定、不成熟,可塑性强,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明显。学校精心设计,全面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创设美观幽雅的校园环境。学校建设宣传栏、图书室、阅读室、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标语、开展多种多样课外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冬季运动会,举行感恩教育及女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其次,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在校内开展尊师爱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坚持挣脱“师道尊严”的束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搞好教师、学生、家长三点一线的关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建立老师家访制度等,让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学校推行素质教育。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十里铺镇中心学校

关于2011年教育综合工作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的自评报告

县教育体育局:

2011年,十里铺镇中心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正确领导

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决执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以全面履行年初与教育主管局签订的教育综合目标责任书为出发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现就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1、德育工作(8分):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办学行为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创建乡级德育示范学校11所,创建省市县文明校园6所,分别为十里中学、中心学校、王庄九年制、高一小学、鹃岭小学、高二小学;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创校园文化示范学校6所。本项自查8分。

2、基础教育(10分):初中入学率达到98%,小学入学率达到100%。两个常规管理步入正轨,教育质量稳步上升,教育常规检查四次以上,行管处人员分工明确,职能作用发

挥明显,团结高效,运作有力。本项自查10分。

3、素质教育(5分):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及培训工作,鼓励教师撰写素质教育论文,上交素质教育论文38篇。组织了“六〃一”、“七〃一”大型文艺活动。十里中学、中心小学、鹃岭小学被定为素质教育示范校学校。本项自查5分。

4、职业教育(9分):完成了职教招生任务,“人人技能工程”、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全面完成,创建了市级教育强乡。本项自查9分。

5、安全稳定(8分):严格执行签订的安全责任合同,扎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积极创建市级平安校园1所(十里中学)、县级平安校园4所(中心学校、刘家村小学、任家村小学、槐树庄初小),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分解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加强信访管理,控制上访,无越级上访及群体上访事件发生。本项自查8分。

6、教师队伍(7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职工政治学习,全镇师德师风良好;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持续进展,严格执行人事工作政策,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教师素质大大提高,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全面完成。本项自查6分。

7、信息教育(6分):远程教育资源管理规范,入网率达到了98%,使用经常化,使用率比较高。远程教育管理规

范,有9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显著。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论文、课件、课例、教(学)具制作活动完成向县局推荐任务。本项自查5分。

8、教育督导(6分):督导室完成对十里中学、王庄九年制、中心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中心学校、王庄九年制、十里中学完成自评,上报督导室;乡督导评估刘家村小学、陈坪小学、刘氏沟初小3所学校;通报督导评估情况,实施素质教育专项评估2次。本项自查6分。

8、招生考核(5分):考风考纪严明,考试过程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按时上报招生考试信息数据;报考高职(3+2)人数有明显上升。本项自查5分。

9、教育科研(8分):教育科研有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总结。政村以上学校确定有教科研课题,十里中学、王庄九年制申报了省级课题,中心小学申报了市级课题。中学、中心小学部分课题已结题,承担了新的研究课题。教育教学论文完成率达到了10%,开展教学标兵评选活动 ;按照《山阳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方案》评估了中心学校。扎实开展教研成果的评选活动。按时报送教研论文达183篇,其中县以上优秀论文68篇,中心学校被评为先进集体。本项自查8分。

10、民主管理(5分):工会组织健全,教代会规范、科学,今年召开教代会2次,校务公开率高,教职工满意率96%。

本项自查分5分。

11、后勤保障(6分):教育资金到位较好,“两免一补”足额到位,完成重点工程建设,创建A级寄宿制学校两所。本项自查分6分。

12、教育内审(5分):全镇财务管理规范,按时报审票据,按时记账,收支合理,管理规范。本项自查分5分。

13、勤工俭学(5分):“蛋奶工程”管理制度健全,设施设备齐全,管理规范。本项自查分5分。

14、体育工作(5分):全面实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工作达到8有。本项自查分5分。

15、综合工作(10分):党建、争优创先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工会工作按计划实施,效果较好。积极抓好教育宣传,教育工作在县级(包括《山阳教育》)以上报刊或电台发表或播出29篇;行风建设好,行风评议满意率达98%以上,无乱订辅导资料、乱办班、乱收费行为发生,创佳评差工作上水平有特色;按时上报各类数据和材料,信息畅通。本项自查10分。

以上各项自查98分,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十里铺镇中心学校 2011年12月 25 日抄送:档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6

(2011年10月1日)

一、基本情况。

大乌江镇共9个行政村,有户籍人口38040人,常住人口27591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8624人,两女绝育户296户,独生子女户2236户,两户(二女结扎户、独生子女)中已办理养老手册1035本,已享受养老扶助政策的有54人,办理一、二孩生育证307个。

2010年10月1日以来,全镇共出生339人,其中男孩186人,女孩153人,一孩出生183人,二孩149人,多孩7人;其中政策外出生32人。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8.%,比考核指标提高了3个百分点,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83.2%,比考核指标提高了8.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达100%,常住人口政策外二孩及以上绝育率达100%,人口信息准确率达99.9%,新增独生子女户117户,独生子女办证率达100%,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普查普治率100%(个别行动不便的对象实行的上门服务),新增“三结合”帮扶率达100%。发放独生子女户、两女绝育户合医补助金16户43077元,独生子女保健费67000元,高考助学金41000元,未婚独生子女死亡补助金3户9000元,独生子女户、两女绝育死亡补助3户1700元,服用叶酸发生神经管畸形2户2000元,放弃二孩生育奖励34000元。

2010年10月1日以来,全镇共落实手术800例,其中女扎140例、男扎6例、上环622例、人流引产32例。共征收社会抚养费965000元。兑现违约金15000元,扣押摩托车三辆。

由于全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是呈现越来越强的发展趋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走上了健康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继续坚持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挂包村党政领导带队、支书、主任、村干部及机关挂包单位干部参与全面突击手术,把手术对象明确到具体干部,确保“认识、领导、责任、措施、投入”五到位。严格实行《遵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过程调度管理细则》,在每月10日前召开计生工作调度会,从2011年5月1日起,手术落实实行日通报、周排名,社会扶养费征收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排名,(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今年以来,全镇共出动宣传车2000余次,进村入户到旮旯角角大力宣传《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面推进依

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政策,为全镇9个村刻制了宣传光盘各村通过高音喇叭进行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另外还专门为乌江村计生专干的家用车配备了标准的宣传音响。在全镇营造起了计划生育富宣传氛围。

(三)深入邻镇,全面清理。我镇通过全镇党员干部对流出到兄弟乡镇的手术对象进行了地毯清理后,提供详细的居住地后,再由党政领导亲自带领队,组织计生办站人员进行落实。今年以来,共落实流出到兄弟乡镇的手术69例,其中女扎16例,男扎3例,上环45例,人流引产5例。

(四)严格依法行政,增强振摄力。我镇对所有计划外生育家庭填发了计划生育执法文书,对拒不交纳社会扶养费的对象,选择了“钉子户”“难缠户”作为依法行政“典型”。按照法律程序对其进行实施依法行政强制执行。今年以来,全镇共下达依法行政执法文书45份。

下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做到警钟长鸣、警笛长敲。一是进步加强对手术库存的清理。二是牢固树立计划生育国策观念,把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口与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把计生“这根弦”绷得紧而又紧。三是充分发挥县、镇人大代表的监督职能,督促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二、硬化措施,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一是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二是建立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和服务制度。三是建好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四是建立联系报告制度。五是充分发挥团、妇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配合,共同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引导育龄群众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

三、加大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制制度。切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有效的奖惩制机制。一是明确考核工作职责,实行镇、村两级管理,分别考核的办法。镇政府定期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抽查,及时通报,结果直接纳入所在村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和挂包村单位抓计划生育考核内容。二是奖励兑现到位。对完成计划生育目标任务,成绩显著的村和个人,适时给予表彰奖励。

大乌江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们统计了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临床供血每年度的总量。主要血液成分: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的年度用血量。各个年度季节供血量的变化。

1.2 数据

2007年度, 红细胞悬液50731单位、血浆约555万mL、血小板1872人份、冷沉淀2312单位。2008年度, 红细胞悬液54188单位、血浆约535万mL、血小板1789人份、冷沉淀2723单位。2009年度, 红细胞悬液59553单位、血浆约568万mL、血小板1912人份、冷沉淀3544单位。2010年度, 红细胞悬液67940单位、血浆约664万mL、血小板2524人份、冷沉淀4156单位。2011年度, 红细胞悬液76505单位、血浆约726万m L、血小板2753人份、冷沉淀5488单位。

2 结果

在分析中我们发现红细胞悬液的用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血浆的用量, 近三年用量加大, 可能与临床蛋白制剂供应紧张及输安慰浆, 以血浆扩容, 误以为血浆能增加免疫力及增加营养等有关。血小板用量也是近三年大幅增加, 这与临床手术及外伤等抢救患者增多有关。冷沉淀的临床用量增长最快, 这与冷沉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可替代性有关。

举例2011年度每季度主要血液成分的临床用量:

自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临床用血总量:红细胞悬液76505单位;血浆7264680 mL;血小板2753人份;冷沉淀5488单位。

每季度用血情况:第一季度红细胞悬液17692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为5897单位;血浆1757305mL, 平均每月用量为585768mL;血小板689人份, 平均每月用量为230人份;冷沉淀1576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为525单位。

第二季度红细胞悬液20352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为6784单位;血浆1829955mL, 平均每月用量为610000mL;血小板697人份, 平均每月用量为232人份;冷沉淀1508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为503单位。

第三季度红细胞悬液19489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6496单位;血浆1804260mL, 平均每月用量为601420mL;血小板696人份, 平均每月用量为232人份;冷沉淀1174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为391单位。

第四季度红细胞悬液18972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6324单位;血浆1873160mL, 平均每月用量为624387 mL;血小板671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为224人份;冷沉淀1230单位, 平均每月用量为410单位。

通过以上分析全年用量以二、三季度用量最大, 但差距不明显, 与以往夏季、冬季用血量偏少变为全年无淡季的情况。这就给我们采血增加了难度, 夏季及冬季学生放假, 春节市民献血人数急剧减少, 可临床用血量没多少变化。

3 讨论

原因分析:近五年, 临床用血量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长, 往年麦季和夏季都是用血淡季, 但近几年未出现淡季。随着新医院不断建设增多, 老医院的床位增加, 医疗资源不断加强, 有全民医保的保障, 过去老百姓看不起病, 现在医疗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 老百姓现在能看起病, 医院患者的增加, 手术量增加, 用血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这就给我们血站的每个员工提出了要求, 如何跟上医疗水平的发展, 保障临床用血, 不能因为我们供血不及时, 影响患者的抢救, 加重患者的就医负担, 现在虽然暂时能保障临床的用血需求, 但比起往年, 出现库存紧张, 偏型的情况增加, 特别是大的传统节日期间, 天气不好, 学生放假等情况, 容易出现库存紧张的情况。特别是2010年全国许多城市出现“血荒”, 与日益发达的医疗水平, 出现滞后, 失衡。这就需要我们有忧患意识, 不断采取许多有效措施:如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 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表彰与奖励, 大力弘扬“我献血, 我健康, 我快乐。”, 在城市繁华地段设立采血点, 加强对农村人群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与发动, 提高农村人群的献血比例, 近几年农民鲜血比例逐年增加, 2011年达8.58%,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淄博市大专院校较少, 我们不能依靠大学生为主要献血人群。加强血站的内涵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服务意识, 方便献血者, 为他们提供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 提高采血者的业务技能。加强管理, 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保证血液质量、血液安全。在2010年底与2011年初对全市临床用血病例的随机抽查统计, 不科学合理用血的比例高达30%, 也就是说有30%的血液造成了浪费。我们与卫生局配合多次对临床医师进行有关输血方面知识的培训, 加强输血处方权的管理。对医院的用血情况及时掌握和了解, 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虽然用血量逐年增加, 但在全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临床供血。根据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 站领导及有关科室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 保证了血液的临床供应和患者的抢救, 指导临床严格执行血浆的适应症, 有效地保障了血浆供应。未出现一例因供血引起的纠纷。2011年血浆临床供应情况较往年相对缓和, 库存量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 这与之前严格执行的血浆配发制度, 临床血浆合理应用情况有所改善等有关, 对血浆用量明显偏高的医院。措施:医院做好沟通, 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浆, 采取必要措施限制血浆用量。

2011年临床供血量增加了, 工作量也就增加了。在全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急救患者的抢救用血, 我们的服务得到了献血者和临床的肯定。今后应继续加强职工服务意识及质量意识的教育, 为献血者和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结论

面对每年不断增长的临床用血量,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动社会各阶层人士, 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对与血站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降低不合理比例, 杜绝血液的不合理浪费。

摘要:目的 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临床供血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掌握近五年血液采集及临床血液需求量的变化, 以便根据用血量的变化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 应对临床血液需求量的变化, 保证临床血液的需求。方法 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主要血液成分, 例如: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每年的供给总量进行统计。结果 红细胞悬液2011年度比2007年度增长了51%;血浆增长了31%;血小板增长了47%;冷沉淀增长了137%。用血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这与国家医保制度的改善, 医疗科技的进步有关, 部分也存在不合理用血的情况。结论 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 扩大献血者队伍, 以应对不断增加的临床用血量, 保证患者的血液治疗。

关键词:主要血液成分,年度用血量,年增长幅度,措施

参考文献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试行) :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等[S].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8

一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和哲觉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教育事业,以各级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我镇实际,超前思考,精心谋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奋力而上,全镇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得到顺利推进。现将我校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抢抓“威宁试点”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政策,全力推进“五项工程”,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狠抓“校安工程”。2011年,全镇在建校安工程项目34个,年底优质竣工32个。竣工面积15323平方米,占所有校安工程总面积的35.5%,年内校安工程“三通一平”及其建设总投入810.39万元。各学校积极配合,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确保了按时、优质竣工,极大程度解决了校舍安全隐患的问题。

2、狠抓“优美教室工程”。2011年,投入16.12万元购置学生课桌椅1300套;投入近6万元粉刷教室墙壁近10000平方米;投入3万更换门窗近100道。学生学习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狠抓“农村寄宿制学校攻坚工程”——小学食堂建设。2011年投入资金30于万元改建15所小学食堂和2所新建食堂,打造了哲觉小学、铁厂小学、居乐小学、箐竹小学、海田小学等一批亮点学校。有效解决了小学生的午餐问题。

4、狠抓“教育信息化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一年来,全镇小学共安装多媒体10余套,在建标准化实验室6所,总投入近140万元,另有 “班班通”、“电子备课室”、“微机室”等项目正在积极争取中。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5、抓校园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工程。一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近50万元,按照“小而精”的原则分步实施这项工程,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基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镇有小学校点21个,教学班140个,在校学生5302人,学额巩固率达99%。一年来,通过优化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的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学业务、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镇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也明显提高。

2、学前教育加速发展。中心校将学前教育列为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狠抓落实,有效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办学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镇有学前班19个,在校学生597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新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3、坚持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各校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子女的入学和受教育问题,很好地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

4、巩固提高义务教育。“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虽然已经通过,但与全省、全区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校正在继续为实现高质量“普九”和高标准的“普实”而努力奋斗。

5、进一步强化教学这项中心工作,确保了“两个倾斜”,即主要精力向教学倾斜,公用经费使用适度向教学倾斜,加强了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进一步抓实备、教、辅、批、考、研、评等环节,以常规很好的推动了教学。

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为“两年提速,教育领先跨越”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能否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一年来,学校出资近5万元外派学校领导培训8人次,班子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下半年,通过组织程序考察健全了中心校二级班子,顺利推进教育人事改革各项工作;考察任命了16位小学校长和5位教务主任,加强了教育管理队伍。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是教育事业提速发展,领先跨越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一年来,教师送培到省22人次,送培到县218人次,特岗教师地区培训26人次,班主任培训18人次,培训效果良好。同时,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借贵州省建设年省委书记提出的“四要十不准”,地区教育局出台的中小学教师“十个不”承诺,陈波县长的“六个禁止”等进一步规范了教师行业风气。

四、建立建全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建立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评价、出勤上岗等方面的管理。二是建立公用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制度和财经制度,进一步规范公用经费的管理、使用,确保在经费上“不出事”。三是逐步探索以教职工聘任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四是建立校长管理考核制度,为县级实行校长任期制和轮岗交流制提供必要依据。

五、深度推进“五心教育”,全面引领小学德育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日常化、特色化。

“五心教育”活动实施以来,各校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五心教育”的内容,创新“五心教育”的形式,找准载体,将“五心教育”与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班级进课堂,在师生中入心入脑,以“五心教育”活动实实在在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和学生的道德品质,并达到“小手拉大手、学校带社会”的效果。

六、做早、做细、做实学校安全工作,确保了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安全。

各校全面落实有关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工作制度和各项要求。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细化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各类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和消防、避险、逃生等演练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和自护自救能力。经常性开展学校安全大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整改,整改到位。学校警务室建设取得实效,一年来,实现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率为零的目标。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我们一直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在上级各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形成合力,迎难而上,努力开创我镇教育工作新局面。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9

——龟山会议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科室站长、各位校长:

上午好!

今天,教育局安排大家在这里总结汇报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绝好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尤其是大家关于办学理念、办学举措、办学成效的经验使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下面,我也就歧亭中心学校工作以及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向各位作简短汇报,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思想决定行动

歧亭是一个教育基础很薄的乡镇,特别是办学条件在“普九”期间没有及时得到改善,全镇中小学没有一所值得一看的学校,甚至有危房仍在超期使用。在学校实行零收费的背景下,改善办法条件,实现办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这需要资金,更需要胆识,因为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

三年以来,我们在教育局领导,歧亭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振兴歧亭教育的突破口,遵循“经济实用、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原则,制订歧亭校园建设三年规划,克服多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捆绑使用,使长期保留学校的校园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过程的艰辛,换来结果的美丽。2008、2009两年,在中学兴建综合实验楼,创建规范化实验室,征地近二十亩,建成3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解决了学生体育运动和中考体育的场地问题;2010年我们在局项目办的帮助下,以香港道德会捐赠的40万元为主,筹资70万元,实现了兴隆寺小学的整体迁建。

今年上半年,我们一是从其它渠道争取资金十五万元,完善兴隆小学的厕所、浴室、会议室等校舍建设;二是依据规划自筹资金二十余万元,在镇小兴建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目前围墙基脚、主席台、绿化已经完成。今年春季学期结束后,把二十套用转房建设和香港道德会援建镇小食堂综合考虑,拆除危房三栋,移一条路电线杆三根,在校园北部建一排70米长的生活用房,到年底工程完工以后,硬化道路、拉直围墙,校园更开阔、美观、规范。

创新彰显活力

中小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是一个普遍问题,在歧亭由于历史上分灶吃饭,乡镇欠发教师工资造成流失严重,使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近几年来教育局、人事科给予了倾斜和扶持,补充中师生,派遣了资教生,这是一支难得的队伍,也是一到特殊的队伍,必须创新管理模式,把这些人留住、盘活乃至更好发挥作用。

1、要求不强求。

下面小学都希望有年轻的教师,一是教低年级的汉语拼音和英语;二是最好还能帮助管理寄宿的女学生。但本土女教师毕竟有限,我们考虑资教的女教师在初中往往不容易管住学生,到小学教课更有用武之地,但如果硬性规定就违背了政策,甚至他们放弃资教,还是以人为本,我们向资教生介绍各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倡鼓励他们到下面学校兼课,免费给他们提供一套床上用品和一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并买意外保险,解决后顾之忧,成立资教生党支部,由支部根据学生意愿筛选人员,到今年为止,自愿到小学兼课的有上十人。

2、关心不“关照”。

中师生分配有其它部门的领导要求对某某关照一下,我们是一刀切,都到缺编的学校去,但在生活、学习、培训、住用方面给予关心,黎秀峰尽管年轻,但家庭困难,我们年年作为特困户给予照顾,肖锦晖因业务能力强,工作不满两年就提拔为教导主任,吴倩推荐参加全市说课比赛。

3、讲收获不讲“收入”。

这批年轻教师虽然物质生活清贫,但经常性的唱歌、球赛、义务劳动等活动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很丰富,他们这一两年的收获满满。今年“三八节”代表歧亭镇政府参加全市乔丹杯羽毛球赛进入乡镇前六名,这是历史上最好成绩;以他们为主力参加中南片大家唱大家跳合唱比赛获得一等奖;参与辅导学生书法绘画比赛有两名省金奖、四名银奖,二十余人次优秀奖从项目到级别都填补上歧亭的空白,还有资教生沈蕾、万鹏彪经过在歧亭历练先后考上公务员,徐珍等同学考上了研究生。

文化引领发展 歧亭是历史古镇,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麻城一中三届状元李舒淇、鲁伟超、罗腊泳和今年录取北京大学的刘洋都是歧亭本土人才。同时作为三县市区交界的边缘地带,社情也较为复杂。为了旅游开发需要,当地党委、政府注重文化建设,营造文化和谐的大环境,由村文化员负责各社区、各村文明公约的张贴监督,我们结合教育部门的“六条禁令”,竭力建设教风优良的小环境,一是要求教师签订“六条禁令”承诺书,自强素质;二是以自编的乡土教材《杏花村》和校刊《杏花诗刊》为载体传承优良文化;三是借“六一”全镇文艺汇演和镇小庆“六一”系列活动展示教育形象,在街头巷尾传为佳话;四是在承办镇学委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汇演活动中和中考联谊活动中加强与各村、各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取得对教育的广泛支持和重视,协调好周边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使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

存在的问题:

一、歧亭镇块头小,位置偏僻,运营成本高,经济困难制约教育的长足发展,公办幼儿园建设有些力不从心。

二、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加重了教育的负担,新水厂投入使用后,用水价格相当于城区两倍,还解决不了中学、镇小的饮用水问题,而教育自身更是望尘莫及。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对歧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谢谢大家。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2011年数据, 人口数据来源于广州市统计局。

1.2 数据整理

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导出广州市及各区县疾控中心在岗人员相关数据, 将区县分成中心六区和周边六区县, 同广州市级建立三组数据。人力综合素质指标按照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方法计算[1]。

1.3 统计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检验, 显著性水平α=0.05, 多个样本率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法调整α。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广州市辖1个市级疾控中心、12个区县疾控中心。2011年广州市及区县疾控中心共有在岗人员1161人, 2011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5.14万人, 广州市平均每万人拥有疾控中心人员0.91人。广州市各区县每万人拥有疾控中心人员最多是从化市, 为2.014人;最低的是天河区, 为0.355人。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岗人员共有309人;12个区县疾控中心共有在岗人员852人, 平均每个区县71人, 12个区县总编制数为858人, 实际在岗人数与编制数大致相同。

2.2 年龄构成

2011年广州市疾控系统的专业人员年龄集中分布在25~54岁年龄段中, 其中广州市疾控中心45~54岁组年龄段人员所占比例最高, 占32.04%;区县疾控中心35~44岁组年龄段人员所占比例最高。35~44岁年龄组, 广州市、中心六区、周边六区县的比例依次升高;45~54岁年龄组广州市、中心六区、周边六区县的比例依次降低。

2.3 职称构成

广州市及中心六区高级职称人员较多, 而周边六区县高级职称人员偏少、无职称人员较多, 见表1。分析表明, 不同地区疾控中心不同职称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7, P<0.001) 。经两两检验, 广州市与周边六区县 (χ2=32.3, P<0.001) 、中心六区与周边六区县 (χ2=18.4, P<0.001) 职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广州市及中心六区高级职称所占比例高于周边六区县。广州市及中心六区无职称比例低于周边六区县。广州市与中心六区职称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3.8, P=0.0285>0.0167=0.05/3) 。

2.4 学历构成

广州市及区县疾控中心在岗人员学历均以大学本科/大专为主, 见表2。分析表明, 不同地区疾控中心不同学历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8, P<0.001) 。经两两检验, 广州市与周边六区县 (χ2=83.8, P<0.001) 、中心六区与周边六区县 (χ2=24.5, P<0.001) 、广州市与中心六区 (χ2=58.2, P<0.001) 学历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广州市研究生所占比例高于中心六区, 中心六区高于周边六区县, 而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以周边六区县最高。

2.5 人员综合素质

将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所占的比例加和, 进行综合评分显示, 广州市疾控中心人员综合评分最高, 中心六区次之, 周边六区县最低, 以此反映出专业人员综合素质依次递减, 见表3。周边六区县中某A和B两个广州偏远区县人员综合素质评分较低, 本科以上学历构成比分别只占29.73%和22.5%。

3 讨论

3.1 广州市及区县疾控中心人员配置数较低且严重不均衡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核心, 是发展卫生事业的决定性资源, 而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更是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 目前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负担仍非常明显, 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以及流动人口等带来了诸多公共卫生问题, 疾控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尚不适应现实需求。而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 承担大型活动越来越多, 卫生保障任务也越来越艰巨。随着中国疾病谱的改变和居民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这些都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挑战。

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平均每万人中疾控人员数仅为0.91人, 略高于2009年珠三角地区的0.79人/万人[2], 但却低于内地的成都市1.08/万人[3], 且各区县配置严重不均衡, 高低相差近6倍。天河区作为广州市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总量大, 人员流动性强, 健康需求大, 每万人拥有疾控人员仅为0.355人, 这也成为制约该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的瓶颈。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报告课题组调研表明:当今中国, 要解决卫生资源的有限性与公众需求的无限性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疾病控制和卫生干预重点, 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卫生实践和统计规律早已证明, 在所有医疗卫生干预手段中, 以疾病预防为核心的公共卫生服务是成本效益最好的, 必须优先选择[4]。因此, 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疾控工作, 在考虑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制定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时, 既要从达到的卫生服务目标测算卫生资源配置量[5], 正视目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面临的压力, 又要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人群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需要来进行测算[5], 综合考虑辖区内服务人口数、人口密度、服务半径、交通条件和流动人口等因素[6]。同时, 根据技术变化、消费者偏好变化和购买行为、经济形势、政府的政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7], 对需求进行动态预测, 动态管理人力资源计划及战略, 重新核定人员编制数, 适当增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数, 并且合理配置各地区人员数, 使得疾控事业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人员综合素质区域差异较大

近年来, 广州市及区县各级疾控中心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建设问题, 使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按照高级职称构成比国家建议的标准 (市级20.0%、县级10.0%) [8], 广州市及中心六区都已达到国家建议的标准, 但周边六区县没有达标。学历偏低, 无职称人员偏多, 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偏少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 人员能力素质达不到工作要求, 大量高中、初中甚至无学历人员充斥疾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在职称构成上广州市及中心六区要明显优于周边六区县, 而学历构成广州市优于中心六区、中心六区优于周边六区县。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问题更为严重, 广州市两个偏远区县, 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最低, 本科以上学历构成没有达到国家建议的标准 (县级35.0%) [8]。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消除人才地区差异, 协调均衡发展人才战略, 进一步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长效机制。目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 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及增长机制, 政策变动频繁, 缺乏稳定性, 缺少稳定和吸引人才的先决条件, 因此亟待完善绩效工资财政保障机制, 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 同时要制定系列优惠政策,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建立人员准入制度, 坚决把握入职招聘第一关, 加快高学历、高层次、专业对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各年龄层次专业人员的引进力度, 建立更加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梯度、专业结构、技术层级。另外, 要高度重视职工的继续教育及培训学习工作, 鼓励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院校攻读在职学历学位, 提供政策支持, 协调工作, 统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修与交流。培养学科带头人, 鼓励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家、省 (部) 、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同时为其申报科研课题及配套经费提供必要条件[9]。逐步调整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结构, 从而提高广州市疾控机构人员综合素质, 为进一步高效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R].2011.

[2]郝爱华, 伍菲菲, 刘勇鹰, 等.广东省2009年各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18) :4732-4735.

[3]王俐, 曾伟, 柴冰.成都市县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况及工作效果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 27 (6) :608-609.

[4]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报告—问题与对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5]凌莉, 方积乾, 柳青, 等.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测算及标准制定方法[J].中国医院统计, 2000, 7 (2) :79-81.

[6]孟军, 董柏青, 唐振柱.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3) :616.

[7]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56-67.

[8]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2006年)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3-81.

【乌江镇中心学校2011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小江镇党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07-02

上一篇:文明家庭实施方案下一篇:一个人旅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