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老师名言(精选8篇)
2、相信命运,何为命,人字在上,小口在下,命就是天定的,你没权选择你的父母,你必须爱他们;你没法选择环境,你也必须爱之,不服命也不成,你得心平气和的,你得认命;何为运,走字底上一片云,那是朝霞,那是晚霞,那是流动的风采,那是飘动的彩旗,它时而还会是冰雹,是变化的,也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它全靠你的心!命在前,运在后,要想改变后天的运,你得延伸,你得拓展,你得努力,你得承受,你还得力所能及地改造它。(多么的好!又富有哲理)
3、要想把学力转为生产力,光议论是不行的,要关于琢磨,敢于实践。
4、摆正位置很重要,一旦摆错位置,有可能成为垃圾,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
5、不要嘲笑自己的文字,你就是你自己。要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6、文字,记录人生的跑道,记录自己的脚印,我的文字不是最好的,但我也写写我自己,不在于文才如何,在于自己好好的用心在积累。那些文字,是你人生永远纪念的丰碑。
7、一个女人,留在丈夫心里是青春美丽的时候;留在孩子心里是母亲鬓白双眼的期待;留给下一代,是一个个方块字,那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人生!
8、善写的语文老师一定是讲课讲得好的老师!语文老师不写,不知其可怜;语文老师不读,不知其可怜。
9、你不要埋怨,你做的都是为别人,终有一天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10、改良了今天,你就比昨天更出色,你就达到了跨越。改变自我,改变家人,改变学生,改变社会,改变一切,同样也改变了命运,这也是积善成德。
11、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追求内化为执着。这样你的种子才会散发无限的潜能,才能生根发芽,才会开出属于你自己的果子。
12、什么是教育?陪伴孩子走过童年的过程。一个语文教师就是一个牧羊人,你得找草源丰富的地方引领孩子们去,你既要有钻进去的力量,也得有飞出来的底气。教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教孩子读书积累的过程。
13、男人没有温度,是立不起来的破麻袋;女人没有温度,是没有光泽的破花瓶。
师:(出示画面)快看,它钻出了笼子。你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雏儿,更小哟,正是这个小家伙!”(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师:至此,课文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让我们再找出几句读读。
(学生找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我不动声色地写……”“……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等句子,读得很小心)
师: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读了一句)用“珍珠鸟”可没有用“小家伙”这样生动,没味道。
师:这是对人的称呼,不是珍珠鸟吗,为什么称为小家伙?
生:一定是特喜欢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称“小家伙”,表示心里特别喜爱。(连续有三五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我”不仅给它们的笼子装扮成家的模样,还要对这珍珠鸟“客客气气”的,当做家里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宝贝。真好。
师:刚才你们谈到“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生:那就是“不动声色”。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_____。”
(学生补充“受到惊吓”“吓得逃跑”“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师:然而,这都是“假如”。“我”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所以,“我决不……不……不……”(和学生又把刚才这几句读了读),如果说装扮笼子,感到作者的用心,这里真可谓———(师生一起说出)用心良苦。
[分析]
这样的教学,让我想到了养鸡———工业化养鸡。教师每天钻研科学养鸡方法,研究独家养鸡秘方,精心配制饲料,有时甚至还会想着放点生长激素,在鸡要吃的时候,甚至鸡不想吃的时候,进行投食,久而久之,鸡就有了条件反射。一看到人进来,顿时“热闹非凡,兴趣盎然”,乞求饲料,吃得饱饱的,结果鸡养得体肥肉挂,不要说让他们飞了,连跳都不会跳了,他们不会自己找食吃了,如果不投放饲料,鸡就会营养不良。相反,老农养鸡,基本没有科学方法,早上放出去,晚上把鸡呼进来,饿了不喂,饱了不管,鸡却养成了自己找食吃的习惯,东啄一下,西吃一口,营养全面,偶尔吃一只蚱蜢,就当一次美味,甚至遇到蛇,它也敢斗一斗,当然晚上回家,老农还是不会忘记扔一把米,老农还明白一个道理,不让它们吃得太饱,就是想着让它们明天找吃,结果鸡飞狗跳,鸡犬相闻。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鸡?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窦老师在课堂上围绕语言,想让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可是事情却适得其反。这一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教师精抓“小”,巧拨“小”,想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与鸟之间的情感。这一设计,教学精妙,深思熟虑。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精妙构思,对学生而言缺失了“找食的理由”。教师直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小”的语句,让学生读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预先设计的局里,作为学生始终都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自己找这样的语句。那么这样的“精巧引导”,对学生而言简直就是一种工业化养鸡,这样的牵引如何能让学生自主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呢?这是不是给学生设局,挖了个教学陷阱,诱使学生往教师的口袋里跳?结果导致学生没有了老师就不会学了。
这一教学设计,精心构思,行云流水,起承转合,天衣无缝。教师用什么方法,设计几个问题,何时抛出悬念,何时掀起一个课堂高潮,让学生互相交流几次,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等等,一切都像小说家所构思的小说一样,丝丝入扣,无懈可击。这哪里是教学啊,这简直就是国防部长诸葛亮先生为刘备主席制定的周密的作战部署啊!更神奇的是,教师在讲完最后一句话时,下课铃声竟准时响起。我惊诧于窦老师高超的课堂组织艺术和对时间的掌控能力。叹服之余,我产生怀疑———语文课堂难道真的完全可以预设?学生的思维运行就那么听从教师的安排?这种语文课堂,与“工业化养鸡”何异?语文教学真的需要这么“精妙的科学方法,独家配制的秘方”吗?
读课:窦老师的悄然改变
作为窦老师的一位粉丝,近几年听过她的不少课,《晏子使楚》《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等,窦老师的学养、才情,她的教学智慧、课堂魅力,一直深深震撼着我。她那用激情演绎的一堂堂语文课,让我始终有高山仰止之感。只是略有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教师的光芒常常把学生的精彩给掩盖了。记得在厦门听她的《游园不值》时,我发现,窦老师对诗歌的解读是孩子们无法企及的;去年在福州和杭州,两次聆听她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在惊叹于窦老师根据文本的特点,以评书的风格彰显朗读指导的无限魅力之时,也深感窦老师站得太“高”了,她已忘却了课堂的主人应是学生,教师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朗读、主动地理解、主动地发现。
然而,这次聆听窦老师的《牛郎织女》,却让我感到眼前一亮,这是我们熟悉的窦老师吗?这堂课,她以“预学、共学、延学”的结构来组织教学,80分钟的课以问一问、聊一聊、说一说的轻松状态行进着。透过课堂,我惊喜地看见她的学生观改变了,看到她对学生的尊重,看到她真正把学生放到自己的心里,看到她蹲下身子,不再一味展示教师的风采,而是把课堂让位给学生。这一“让”,“让”出了学生的无限精彩。无论是交流“预学”中的困惑,还是“共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后的汇报,既解决了同伴的不少问题,又生成了新的、更有思考深度的问题。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精彩的对话博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在窦老师以“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为话题的“共学”中,她先帮助学生理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用梳理人物关系的方法来概括故事梗概。接着,师生继续研究这一民间故事是“怎么写”的。在看似轻松的聊一聊中,学生发现民间故事写法的一些特点:情节的一波三折;巧设悬念;想象合理又离奇;一般以时间为线索;表达美好的情感。悟得民间故事的这些写作特点对孩子今后的阅读和写作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一环节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最后,窦老师领着孩子们聚焦“为什么写”,她秉承“主题阅读”的一贯主张,引领学生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这几个民间故事加以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密码,感受民间故事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到了课堂的“延学”环节,窦老师还让学生将阅读与自己的思考、当下的生活对接,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言。孩子们的发言虽然稚嫩,但率真,不乏真知灼见,博得满堂喝彩。
窦老师的《牛郎织女》是一次教学理念转变的尝试,是一次对自我的超越。她的课堂更加开放了,学习的方式也得以改变。学生主动地质疑,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基于问题组织课堂对话,课堂中不时闪现学生精彩的话语,这样的课堂,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孩子们不仅学习实践、运用语言文字,更是在主动积极的发现中学习语文,积淀情感!
读人:不知疲倦的窦老师
每次见到窦老师,她总是那么步履匆匆。这次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见到窦老师,心中充满期待。然而,第一天的活动,一直没能见到她的身影,接待我们的是学校的一位年轻主任,据她介绍,窦老师正随北京教委的领导同赴天津。第二天上午的观摩课过半,终于看到她悄悄进入会场,原来,她刚参加完一个会议。上午活动结束后,她用沙哑的嗓音热情地与我们各位学员打招呼,合影留念,并安排我们中午参观清华园。下午本是安排她的点评,却只看到学校里的两位年轻教师坐在台上。就在评课即将结束时,窦老师匆匆赶来了,与教师们说了几句话。原来,她刚到医院挂完点滴。接下来,本是她与我们这些学员的对话交流,但我们内心都充满矛盾,既期待这样的交流分享,又不忍让她带病继续工作,况且,明早还有她的观摩课。但她毫不犹豫地把我们带到学校的教工图书馆,与我们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
交流虽时不时因为窦老师剧烈的咳嗽而中断,但丝毫没影响她言语中流露出的自豪感。她特别引以为豪的是学校有一支强大的学术团队,有4个特级教师。她的管理团队有个特点——去功利化。她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老师。
记得曾经看过窦老师在接受搜狐网记者访谈时说:一个好的校长首先得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一个校长的思想有多远,就能带领教师走多远;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懂教育的校长,应该是长期坚持在“一线”,从“一线”里面走出来的出色的教育者;好的校长一定要充满教育情怀,能够把在一线里面的思想和经历化作一种情感和情怀,他(她)会将这个职业转化成他(她)的事业,更能够带领教师们走向明亮的一方。窦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校长。她立足学校的文化特色,为学校描绘美好的愿景,带领自己的团队共同学习。她要求清华附小的语文老师对于教材中出现过的作家,一定要读过他(她)的几本书,每人至少要阅读50位作家的作品,要有这样的文化垫底,才能去上课。“语文教师要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窦老师看来,文学素养的获得、精彩课堂的生成没有他途,唯有广泛地阅读。每学期初,她和团队的教师们就共同研究,把教材分成几类,培养教师审视教材的眼光,对教材中值得讲的定篇、样本,领着教师们认认真真研究几篇。
交流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在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提醒她还有一个会议要参加时,我们匆匆结束了这次的交流。在窦老师的生活中,有多少个这样繁忙而劳累的一天啊。在这样的日子里,她把疲惫和辛劳留给了自己,把灿烂的笑容和殷殷的叮嘱送给了他人。
读书:浸润书香的校园
在清华附小听了两天的课,学生的文雅和多识令我们感叹。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常常引来我们的啧啧赞叹,课堂也因为学生的精彩更添魅力。孩子们为何这样出色?漫步校园,我找到了答案。这是一个浸润着书香的校园,每一间教室的门前都有一个开放式的书架,架子上的书并不整齐,看得出是孩子们看过后随手放上去的。专用教室除了门前的书架摆着与专用室相关的书籍外,窗台也成了一个开放的书架,书脊一律朝外,需要的书顺手可取。图书馆前的“读小说”“赏漫画”“查工具书”“看绘本”等书架上,一本本书或立、或躺,图书馆前的走廊上是一组组放大的绘本,窗台前放着一个大箱子,贴着“还书放箱内”。就连楼梯下的小空间也不浪费,墙上写着“杂志与你交朋友”,摆着八张半圆形的书桌,一本本的杂志静静地躺在桌上。
以经典照耀童年,这是窦老师对语文教育的质朴理解。清华附小有个书单,必读多少本,选读多少本,都有明确的规定。清华附小的学生在6年里能读近200本书,并把读书纳入考试系统,纳入课程。窦老师曾无比自豪地介绍到:“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培养孩子读书这一块,清华附小做得还是挺不错的。据了解,4月份是清华附小的读书月,每周都有一次大的活动。第一周每天下午全体停课,学生各自在校园里选地方看书,教师也看;第二周是跳蚤市场卖书;第三周请作家来讲书;第四周把书编成剧本演。学校把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窦老师希望学校里的每一位语文老师不仅会讲课,还能一篇带几篇,一本带几本,让学生多读书。可以想见,在这浸润书香的校园里成长的孩子们是多么的幸福!
窦老师的座右铭是:“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她说:“生命是一条河,要流动,就要蓄积水的容量和力量。读书,就是给自己生命的河流蓄积知识的容量和精神的力量。”是读书,让她的教育、生活走得更开阔、更深远;是读书,让她的团队教师们成长得更迅速、更稳健;是读书,让她的学生们浸润在书香的校园中,更幸福、更快乐!
——窦桂梅“名家名篇”教学评析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
陈琳
内容摘要:本文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经典课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名家名篇‚文本特点‛‚教学内容‛‚课程价值‛的探索与追求分析,指出‚名家名篇‛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功能定位。从而引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文本教学的深入思考。关键词:窦桂梅 文学课 审美追求
特级教师窦桂梅近年来执教过名著(名篇)导读课,如《三打白骨精》《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她在进行这类经典文学作品选文教学时,始终把“文学教育”、“文学审美”作为明确的教学目的。她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将审美思想投入其中,引导学生品味文学性文本语言、意象、意境之美,力求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下面就以窦桂梅老师《三打白骨精》《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堂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她的名家名篇教学在“文本特点”“教学内容”“课程价值”等方面所作的探索与追求。
一
进行名家名篇教学,首先要明确名家名篇文本的特点。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至少有超过三分之一(有的小学语文教材版本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选文是“名家名篇”。所谓名家名篇,指的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底蕴、富有丰厚审美价值的文学性文本。对这一类文本价值功能的认识和把握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关键。
小学阶段的教材选文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章文本,又称实用文。还有一类是文学文本。对文章类文本,我们不需要过于咬文嚼字,深挖细琢。因为这一类文本,主要的作用是传递“信息”。教授传递信息的方法,只要通过对文章写作形式(特点)的把握,了解文本传达的信息内容,就可以说掌握了文本的教育价值。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记叙类、说明类文本就属于文章类文本。在教授这一类文本时,主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一定阅读方法提炼文本信息的能力,尤其培养捕捉信息、推理归纳信息的能力。但文学文本却体现出较独特的文化思想内涵,文学作品具有较深厚的人文背景和深沉、含蓄、繁复、多重的审美价值体系,情感的抒发表现得较为独特。
文学文本的语言与文章文本的语言,其能指和所指各有不同。现代语言奠基者索绪尔指出,语言单位是由音响形象和概念两项要素联合构成,前者叫作能指,后者叫做所指。一般来说,文章文本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含义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进而导致作品意义的不可随意改变性(1);而“在文学文本中,语言词汇的对应物不只是概念,而且往往重点不在概念,而在意象和意味”(2)。
文学文本承载着审美教育的功能,它能从多方面赋予阅读者情感、思想、语言等的审美价值。教师用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对学生渗透、启迪和熏陶。使学生在和文本语言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文学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在教学这一类文本时,要切忌讲成“读后感”,也不可单纯变成学生的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
窦老师在进行名家名篇教学时,将选文与原文对比、对照着读,这体现出对文学文本的尊重、对文学语言的敬畏。我国语文课本,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中,名家名篇选文基本上很少有原文呈现的,经过编辑删改的文本大多已经“面目全非”,这本身就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较为严重问题之一,也是令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深感困惑和困难的。经过编辑改动或删节的文本,配以结合课文内容编排的课后练习题,编者的思图充分显现,却几乎看不出原文的价值。如果这样,真让人怀疑,我们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些经典选文。
不可否认,经过编辑删改的文字是“简练”“规整”了,可蕴藏在文学语言背后的鲜活生命力也枯萎了。老舍先生《趵突泉的欣赏》(选入教材为《趵突泉》)的内涵本来是借趵突泉的“自然生命伟力”来唤醒和激发国民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精神;《猫》是通过作家眼中猫的各种“生命形态”来赞美率真、率性、自然、个性的生命形式,从而对这样鲜活、鲜明的生命表达由衷的赞美,并对即将到来的机械化时代必将造成生命力的衰萎表达了隐忧······但经过编辑对前后文的删改,却变成了写景、状物的文章。这样一些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失去了原生价值。这也是我们的文学文本教学,很难真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原因。
正像有观点认为的:“当前语文教学脱离作品的顽症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有日益扩散之势。无效分析已成为制约语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而对作品的有效分析则是检验语文教师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有效分析的美妙在于:既展示独特的视角,给予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的深刻启示,引发思维的震荡,同时分析文章本身也给人以美的享受。”(3)由于很多教师在解读文学文本时,没有很好地把握文学文本的文化内涵,因而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学文本的审美内容。
面对这样的现状,窦桂梅老师就成了一位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选文恢复其本来面目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她在教学中采取“名著导读”(《三打白骨精》)、“名篇导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方式,从教材选文出发,最终回到对原著(文)的品读、导读,达到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和人文素养提升的目的。而对文本原著(文)的尊重,也体现出对文本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创作规律的尊重,由此展开的教学,也才是符合文本特征的合理的教学。
二
文学教育,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只有深入走进文本,深入体验“咬文嚼字”的丰富意蕴,品味文本情感创设中的情感空间,分析人物语言、心理、动作背后的形象特征······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类文本的审美内涵。
为了达到对文学文本的深刻感悟,窦桂梅老师在教学中,遵循了文本对照的教学内容选取方法,采取了“文本细读”的教学内容。
文章文本与文学文本的差异,还在于文体形式的不同,而文体正体现出语言呈现方式和表达功能、效果的不同。因此窦老师在授课中突出强化了文体意识。如在《三打白骨精》教学中,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引出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情节发展中突出人物形象刻画。在《丑小鸭》教学中,强化童话的特点,从小鸭的出生、成长、童年、飞翔展开对小鸭“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的苦难生命历程的探寻,从童话语言特点入手体会童话文本的艺术特点。
强化文体意识,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文体知识,这是因为小学时期的教学以感性认识为主,强化文体意识正是为了让学生感性认识文本的文学性。尊重文本的独特性,这既体现出对文体形式和文本内容统一的规律性的认识,同时又是解读文学作品必须具备的“常识”。任何一篇作品,都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在对文学文本整体和局部的感知、感悟中,窦老师采取了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方法。
有关文本细读的理论在这里不赘述,对“文本”“文学文本”“读”“细读”等也不再做名词解释,文本细读,古今中外文学批评和鉴赏中,众多的风格和范式这里也不必详谈。但对文本细读,其基本的共识和方法,这里有必要加以说明。首先,文本细读中的“文本”主要指文学文本,这是由于文学文本的特殊品行决定的。其次,文本细读中,主要要围绕词义、语境、文学语言的内在美与形式美等,来进行感悟和解读。
在强化文本问题意识、突出文本文学特征的具体细读过程中,窦桂梅老师的名著(篇)导读课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这是文本细读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对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无论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汪曾祺先生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文中说:“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蓄就越丰富。”汪曾祺先生指出语言具有四性:语言的内容性,语言的文化性,语言的暗示性,语言的流动性。
学者指出:“文本细读的第一步是识文断句,一个字、一个标点、一个句子地往前看过去;如果是听别人诵读,也是要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地挺过去。‛(4)
窦桂梅老师在文学文本教学中,正是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来分析文学语言的韵外之致。她在《走向高贵的课堂》一文中,对自己执教《丑小鸭》一课,谈了备课思路和体会。说明执教本文就是要注意“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引导学生发现安徒生童话语言本身的密码,导读《丑小鸭》原译文,体会安徒生语言的诗意、幽默、丰富和含蓄等特点“;再”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将《丑小鸭》原译文种的部分语言与《我生命的童话故事》中的部分语言对照,发现语言背后的密码”。
同样,在《三打白骨精》《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的教学中,窦桂梅老师通过破译文本的语言密码,引领学生体验文学文本的深刻内涵。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窦老师让学生在“她死了”这句话后加标点,通过不同标点,体验作者创作时可能拥有的不同情感和情境,达到深度解读文本、深化情感体验的目的。在教学中,窦老师经常告诉孩子们:“原来,就这样的一句话,因为一个词语的添加,感受就大大不同,所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放过一个词,甚至一个字。”这种“一词、一字甚至一标点不肯放松的严谨”正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素养。
2. 创设情境、深化意境
作家萧红说过:“一件艺术品,必须要和作者的情感熟悉,甚至达到思恋的关系。”史铁生在散文《想念地坛》中写道:“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叩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奥地利著名病理学家佛洛伊德说:“一件艺术品,它可以追踪到精神生活中的那些纠结,我们将这种纠结称为情结。”(《创作家与白日梦》)可见,作家的创作是对人类灵魂世界的终极关怀;名家名篇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拥有丰富的情感和高雅的美感。
既然文学文本具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内涵,同时在艺术表现上又要“含蓄”“深沉”“丰富”······那么作家往往通过创设情境,来达到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控。窦桂梅老师正是通过引导对文本情境的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的。
作为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经典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世界童话历史上具有永恒的魅力。多少代人对那个在圣诞之夜冻死在墙角的小女孩给予了无限的悲悯和同情。二百多年前诞生在西方作家笔下的这一经典童话文本,在今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东方孩子眼里,究竟应该演绎出一个怎样的故事?又怎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窦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第一句话:“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对三句话的咀嚼中,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体验文本创设的情境。然后又引导学生细读“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通过对“谁”的情感体验来启发学生,想象在小女孩眼前出现的各种人,没有一个带给小女孩温暖,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中水到渠成地使学生“体会到环境的黑暗,更会体会到社会的冷漠”。接着窦老师饱含深情地说道:“仔细推敲你还会发现这两个字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读到这里你还仅仅感到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这是怎样的一种寒冷?”此后,又通过“火柴”“小女孩”“托鞋”“摇篮”等一系列文学意象的对比关照来创设情境,深化文本的情感内涵。在《丑小鸭》中,窦桂梅老师同样对“丑小鸭”的生存困境,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深切体验“小鸭”的内心情感。这种通过情境创设把握文本情感基调的文本细读方法,正是文学课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
3. 聚焦文化、深化主题
窦桂梅老师在对文学文本的品读过程中,能够从文本的文化背景出发,结合文本作家生平,提炼出文本文化主题,在对文本的层层深入解读中,带领学生深化对“文本主题内涵”的认识,品味语言文字的永恒魅力。
“主题教学”是窦桂梅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立的思想。“主题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本质地认识到文本价值,让课堂聚集最大的能量,即追求教学的“强度”和“密度”,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并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建构。
对一个文本的充分感悟和解读应该有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应该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空间。所谓“文化空间”,指的就是在感悟、领会文本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文本传达的“文化信息”,以此开拓出较为开阔的认知领域,让学生获得对“文学”“文化”的多重感悟,提高他们对文本的阐释和鉴赏能力。当然这对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的厚度和思想认识的高度,要求是相当高的。而能否做到这一点正是决定一个教师语文素养高下的关键。
对文学文本来说,主题教学更显其优势。文学文本的主题表现得隐晦、含蓄、曲折和复杂,它需要我们在阅读当中细细品味,耐心咂摸,品词、品句,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与情感内涵。
窦桂梅老师在《三打白骨精》《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分别用“向善”“高贵”“隐忍”对文本作了文化主题观照。窦老师将《丑小鸭》主题定为“高贵”,并对“高贵”作了诗意、含蓄、丰富的解读——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这14个字中的每一个语词,如‘苦难’‘梦想’等,都是通过对小鸭不同阶段的解读,结合相关文本的逐一呈现,最后串联起构成这句话,‘高贵’这棵巨树由此巍然屹立”(窦桂梅《走向高贵的课堂》)。窦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通过对安徒生生平和创作的研究,认识到:作为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作家,他的童话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体现了基督教“隐忍”的思想。窦老师把原文有而教材选文中删去的描写——小女孩死后的一句话“她和上帝在一起”找了回来,而正是有了这一句,才使得文本完整,更能够体现安徒生借卖火柴的小女孩所表达的生前“受苦”“忍受”,死后被上帝“救赎”上“天堂“获得“幸福”的思想内涵。
这一基督教文化主题的呈现,使得这篇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童话作品拥有了超越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精神,使人们在对小女孩不幸命运悲悯的同时,更对彼岸的理想世界充满向往和憧憬。窦桂梅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肤浅地解读文本,而是对经典文学文本作了纯正的文学性解读。
窦桂梅老师的文学文本解读中的“文化主题”阐释,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文学语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这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水平,都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三
当前,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深入思考语文课程的性质。文本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课程本质内涵的桥梁和媒介。对文本功能的认识,理应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目前,人们对语文课程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甚至很多时候,很多语文学科的专职教师,还把语文教育仅仅理解为机械的训练,而没有想到语文与社会、语文与自然、语文与人生、语文与文化的多重联系。可以说,对语文教育的认识过于狭隘和片面,是造成学生缺乏文学鉴赏基本素养的主要原因。窦老师选取名著(篇)选文教学,就是她看中这一类文本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文学阅读能力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分析。这一方面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学素养缺乏,另一方面更说明目前的教育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样一来,不仅无法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能领悟语文教育的真谛。
《北京晚报》2006年7月29日“文化新闻”栏目:《读图时代造就表层化读者——写渑呼吁读经典为成长充值》一文指出: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伴着麦当劳、星巴克、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长大的孩子们,在日益功利、浮躁、忙碌的当下,文学经典正远离人们视线。视觉图像力量空前强大的‘读图时代’,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阅读。‛‚我害怕读图时代的到来,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匆忙、快速的消费时代,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匮乏形成强烈的反差。一大批浅薄、没有耐心的读者,完全没有耐心读经典。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耳朵将无法欣赏美妙的高雅音乐,我们的眼睛无法欣赏凡〃高那美丽动人的金黄色。文学经典培养的是一代有趣味、有诗意的中国人,但这一切在慢慢失去。
语文是文学的根本,对语言失去敬畏,折射出文学的地位和质量正在下滑。要想做“有文化、有情趣”的中国人,我们必须提高审美品位。通过文学文本的解读,给孩子一双“慧眼”,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样的,学会文学作品中象征、隐喻、反讽等手法,心中拥有对理想世界的永恒向往和追求,才有可能实现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担负着塑造民族灵魂、建设精神家园的巨任,因此它也是我们终身享用的文化资源”的课程目标。
王富仁先生指出:
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应当回到人与语文的关系中来思考,回到语文教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中来思考‛。‚它不是否认语文的工具性,而是要把这个工具教导能自由使用它,并为人的精神发展服务的‘人’的手里‛(《当前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依据》),应当思考‚语文与人‛‚语文与文化‛‚语文与精神‛‚语文与社会‛等问题。
窦老师曾以《丑小鸭》教学为例,对自己如此花费心思从童话语言、文化主题等解读经典文学文本作了注脚式说明:
也许有人会说,课,有必要这么复杂吗?备课有必要这么细化吗?但我们务必要认真想一想,我们面对的是一篇什么样的文本!我们害怕亵渎了经典,我们宁可花这么大的功夫,来尽可能距离经典和大师近些,再近些。
也许还有人对这样的文学文本教学方式产生质疑:小学生是否能读得“懂”这样的文学文本?其实这并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人的语文素养是用一生来形成的。鲁迅先生指出文学作品“有远功而非实用”。今天我们让孩子接触文学大家、语言大师的经典篇目,目的就是通过日常语文教学,通过对名著(篇)的文学性解读,让孩子早一点接触作家的经典文本;通过回归经典,让经典承载的精神文化成果,能成为孩子成长阶段最充分、最丰富的养分。经典文学文本以其“深刻的思想、高雅的审美、丰富的情感、华美的文采”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它是值得我们终生享用的文化资源。要让学生通过经典文本而热爱本民族,乃至世界的语言和精神文化,语文教师就应担当起语言、文化传承者和建设者的责任。
窦桂梅老师的“文学课”以开放大气的语文课堂,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窦桂梅老师的“文学课”能够让学生“心怀虔诚,走进文学文本”,“点燃激情,拥合名篇内涵”,“咀嚼文字,感悟生命世界”,“升华情感,照亮人生之路”。
注释:
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由于作文要过老师那一关,一般写我的老师要写语文老师,因为那是最理想的选择,说得她高兴,上天没有地下也没有,诺贝尔奖不给她简直是有眼无珠。
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我们今天突然明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然后,主角就很伤心似的林妹妹似的怜花爱玉一番不被重视的一颗破碎的冰冷的十岁儿童的心,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这个时候,生病了之后,妈妈总是用那耶稣式的,用耶稣看世人充满怜悯的眼神居高临下地看了自己一眼就出门工作去了。写妈妈怎么爱我、怎么爱工作、怎么省吃俭用,怎么辛苦不睡觉,就是不写妈妈脾气不好啊、不讲卫生啊。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
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技巧重要,但不是学习作文的法宝。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最后妈妈深夜才回家,去叫主角,主角就是不理她。这时,老师会像奥运使者那样举着神圣的火炬,举着一把从地摊上买来的十块钱一把的降价雨伞出现在主角前(当然,我要这么写,就不美了)我一定要这样描绘,这时远方出现了一个身影,举着一把好看的小雨伞,带着神奇而又可爱的笑容。招办主任一脸茫然,没有啊!你说这怎么查?当然,给这个用脚答卷的孩子降了一等,这孩子倒霉了,其余的孩子怎么查?你得查报考时的档案,查他爸爸在不在,他妈妈在不在,因为那档案是五份月登的,父母怎么怎么的。
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
她有时也含沙射影的批评我。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作文、作文,说句实话。
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区别在于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而已。
我说,姑娘,坚持,没事!当然,也有我的原因,在纵容她,她爱写我也爱看。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
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在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创新怎么办的情况下,在我这个年轻的中年妇女还在困惑的前提下,我想起了《红高粱》中的一句歌词: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千万别回头!深一脚、浅一脚,想尽办法别崴脚。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
《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一定在感慨万千,议论纷纷。
接下来赶紧进入故事的高潮,那就是主角非得生病,不生病也得出事。我女儿今年在清华附中读初一,她去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冷眼看作文》,给小学作文一顿批判,说六年来作文的训练,除了难忘的事就是有教训的事,有意义的事最后变成万能的事。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
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可见我们国家的晚婚晚育工作做的是多么的充分和彻底。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
因为98年抗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
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主角的妈妈工作繁重,经常给学生补课,难免有时晚回家。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
接着,我再给大家讲讲我女儿的故事。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奇怪,中国孩子的妈妈都千篇一律。
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根据剧情的安排,老师一定不会带两把雨伞,也不会拿三块钱让主角坐人力车回家,更不会给他钱让他打车回家,非得要拿一把伞护送主角回家,这样才能感人,老师的形象才会高大。书归正传。
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这时候,老师又告诉我们,记事文章要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一定要有高潮,还要有经过,经过要突出重点,结尾要扣住中心。
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这是老师要求写的,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后面接着写妈妈我恨你,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
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我们都得反思自己,我们的作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就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受走向中学、走向高中,会怎么样?我们今天还要把技巧放在第一位去教学生写作文?我出了四本书,我都是情动辞发,都是自己感受的就拿起笔来表达它。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饭。
可他感觉妈妈对别人的孩子比对自己还要好,难免心理不平衡,气得内分泌失调,但也无可奈何。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
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但老师告诉她,你别这么写,跑题!我女儿给我谈了。
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我不会把技巧放在最前面。你没有怎么能像女人生出孩子呢?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
于是,主角对自己的妈妈就会生很大的埋怨。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比如说,有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下山,都不知道前面有个大坑。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完了,大家都议论,你们这安徽呀,经济太落后了,生活怎么这么可怕呢?35%的孩子不是没爸就是没妈,不是家里着了火,就是发洪灾了。
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这时候,就必须要让读者在这儿为老师捏一把鼻涕捏一把泪。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要说的太多太多。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我想用这样一句歌词来回答我们的作文究竟怎么走?就在这句歌词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
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
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轻轻松松的学作文,快快乐乐的学作文。但是从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高考的指挥棒没变。一个乡下的孩子失去了乡里的童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颠覆的一种可悲呢?老师们,我们该怎么办?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于是,一位上了年纪更年期的大妈却有着一位读着小学的孩子。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
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第二个人也倒了,但是他一边拍腿一边想,唉,为什么会有个坑呢,我怎么栽了呢?……这些经历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
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虽然叫写话了,我们作文教学还是要求孩子达到几百字,几百字。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
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窦桂梅作文教学演讲录
老师们、领导们:
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在崇高老师的带领下,他为了不让主角淋湿,愣是把雨伞往主角这边靠,自己的半个身子露在风雨中。
一位女老师说,唉呀!你们这,今年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招办主任当时脸就白了,没有啊,我们全安徽考生没有一个用脚答卷的呀!这个老师说,唉哟,我的天!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我还给了他最高分。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我理解老师们都很难,但是新课标下来了,我们就得改,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
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大家都知道98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写一位工作繁忙的敬业女性,日夜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拼命工作。
这时候,主角还要发一通感慨,哇,多好的老师啊!为了爱我,为我们付出了这样多,而且今天还坚持上课,我一定要报答老师的爱,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
君不见,孩子们惟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只生花妙笔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涂脂抹粉,非得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不重家庭的公众人物。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六年级有道作文题叫《闲不住的××》,作文要求写人,我孩子写的是《闲不住的声音》,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
接下来,我再讲讲咱们老师的故事,咱们老师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你们是武夷山的,别看你们是旅游区,也许工资不一定高到哪儿去?我原来老家在吉林,工资也很低,现在到北京了,还可以。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啊,那不是我的语文老师吗?于是,一个崇高老师的形象就被我给勾勒出来了。
可别人七月份考的,万一中间他爸爸妈妈死了呢?你也没法说,你说你怎么查?最后,这个事没办法,弄来弄去,只好顺水推舟了。《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35%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根据剧情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老师从来只让我们写正面的,不许写反面的。
这时,主角就目送老师离去。我女儿很有主见,写作文总是写自己的感受。一般这样的作文,老师铁定的要求我们开头从妈妈的外貌入手,而妈妈的外貌描写大多聚焦于斑白的花发、眼角的鱼尾纹、布满皱纹的双手,弄不好就模仿《春蚕》里老舍妈妈一手的茧子。
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
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们的孩子们应该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高于生活的眼睛。
但六年来,一写作文她就偏题。案发现场就在学校门口,根据剧情需要,天气描写必须要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主角没带雨具,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百鸟归巢各自飞,窗外雨哗哗,主角心慌慌,带着一颗不被同情的没有温暖的破碎的冰冷的心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在这样的要求下,主角先行定好,就是一名小学生,搞不好的话这个小学生的妈妈就是他的班主任。
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那遥远的城市生活。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
以上是我们学生的故事。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
今天我就说下面的一段话。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有一次,她评价这样一次作文,六年来没有谁不写的,叫《我的妈妈》。
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于是,就聊了起来。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
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
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重心要突出。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
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
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此类作文老师非得告诉我们有以下步骤,开头必须是我的老师一头短发,精神抖擞、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有时候像母夜叉),但是写作文必须要这样写。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
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
还有这样一篇看图写话,叫《雨中送伞》。我不明白,那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袤的原野,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那棵大樟树、路边的马尾巴花。
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要不半命题作文就是记一件××的事,还是那件事。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
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
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原来我写的是省略号。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
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
但是,存在就是真理。这样才能把老师的爱和为祖国作贡献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些我不想多多赘述,因为新课标大家都很熟了。
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于是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头也湿了,裤子也湿了,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于是,我还得要这样描绘一笔,风依然地吹着,雨哗哗地下着,我不禁打了一个哆嗦,转身一看,呀,老师的肩头全湿了,多感人的一幕雨中情啊!到了主角家中,崇高老师顾不了一切,不喝一口水,也不进屋,肯定站在门口,用手擦擦脸上的雨水转身消失在风雨中,而且还非常酷的帅呆了的一甩头。
总之,俗、俗、俗,苍白、苍白加苍白。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
再有,我们的饿写作技巧研究可以说是成绩卓著,上新华书店看看,什么快速什么法……但是,快速什么法你得肚子里有啊!有的前提下才能谈快速什么法。今天谈创新、谈新作文,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知道,我举的这些例子偏激了些。
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
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路上,师生二人相依为命,风雨同舟。
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读书也是学习作文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
我们的语文老师把省略号给我加了一句,我的眼睛渐渐地湿润了。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
读《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评课,因为在这之前,先得知道如何上好语文课。虽然工作多年,但是对语文课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拿到一篇课文究竟该如何上?怎样上才叫好课?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些答案。
读完之后,首先有感于窦老师的敬业精神,她为学生考虑的、付出的,也不是我所能及万分之一的。细细读来,窦老师对课堂上点滴的讲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的识字写字教学。因为自己前两年第一次教低年级,把写字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近两期的个人课题研究也都是围绕写字教学展开的,所以思考得比较多,尝试的做法也不少。在我的不断督促下,学生的字明显提高,可是这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到了三年级,作业量增大了,教学重点渐渐偏向了阅读和作文,学生的写字质量大大下降。看了《窦桂梅老师评课》后,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指导上的缺陷,窦老师追求让学生对字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既对学生记忆字形有莫大的帮助,对记忆书写也是同理啊,我在范写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写得更好,更规范,常常写写擦擦,不够流畅,打断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过程,而且显得写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产生的不良影响是使学生觉得不改就写不出好看的字来。对于老师来说,没有小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映射在学生身上。另外,窦老师对孩子们的评价语也不是一般的精彩,如“谢谢你,让我们在这个‘忍‘中体会出了又一层韵味……”这将带给学生多
么大的自信啊,又如“他谈出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也着重突出了‘但’字,强调了他的理解……”对课文的推进起了引导作用……回想起自己课堂上的评价语,“好,很好……”单一,枯燥,甚至有时几个一起评价一下,也难怪学生们找不到方向,又一次把自己的失误并强把责任推给学生。
课快要开始了, 窦校长一直都在喝茶, 看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上课伊始, 窦校长声音小小的, 但随着她那略带沙哑声音的引领, 渐渐进入佳境, 我仿佛随着孩子们一起步入了牛郎织女那美丽的民间故事中。
两个小时的语文课, 在窦校长看似随意而自然的引领下, 孩子们的表现让现场的观众时而深思, 时而开怀大笑, 没有一个人觉得厌烦, 没有一个人觉得时间漫长, 真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我叹为观止, 如此厚实、如此诗意的课堂, 背后该凝聚着窦校长多少年的苦读与研究啊!
窦校长点评时风趣的说:“这堂课真的只是一堂观摩课, 所谓观摩课, 是指只能观, 不能摩, 因为这堂课里面有一些不合常规课的东西, 比如时间。我想通过这堂课, 传达的是我的一种教育理念, 一种课程观以及学生观。”
窦校长一直都在研究主题教学, 这堂课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不仅仅为学一篇课文而教, 而是带领着学生学这一类文章。《牛郎织女》这一课指向的就是民间故事这个主题, 从民间故事的特点到解读方法, 再扩展到同类文章《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的读书报告单, 以及主要人物素描, 内容涵盖之深, 教材挖掘之深, 以及大雪无痕般的爱情观的引领, 都让我惊叹不已。
从这堂课上, 更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附小的每一间教室的课桌摆放均是按小组摆放的, 4人一小组, 从以前的学生看黑板, 到现在的学生看同学。小组合作化学习, 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相互补充。此外, 窦校长一直倡导的“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也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完美体现。上课初, 窦校长就检查学生的自学报告单, 每一个孩子都提出了自己疑惑的问题, 紧接着便小组内交流, 看看小组内能解决哪些问题, 又生成了什么新问题。窦校长从容自如地对应着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与生成, 引导学生从“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写”的角度一边聊, 一边进一步思考。从根据人物关系来概括故事梗概, 再到民间故事的写作特点, 从语言、情节、人物、线索、悬念、情感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解读。那么多的内容, 居然就在窦校长微笑吟吟间, 就在老师和学生随意的聊天中, 收放自如, 让我如痴如醉啊。
时事引读>>
2016年7月末,一篇署名为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致合唱团家长的一封信》悄然间在网上火了起来。信中提到,在带队孩子们参加国际比赛过程中,她发现一些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主动帮助别人、在文明礼貌和礼仪上缺乏教育,与在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形成了鲜明对照。在文章走红后,引发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的共鸣。出身名校的这样一群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由于该信赤裸裸地呈现了最真实的教育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的广泛关注。
素材聚焦 赛场外,文明礼仪缺失
窦校长在《致合唱团家长的一封信》中提到:
1.有些同学在文明礼貌和礼仪上缺少教育。出门就跑,不抬头看人,冲上公交车大声喧哗,不给年龄较小的弟弟妹妹们让座。在食堂吃饭,横着插队拿面包。看专业合唱演出,说话,晃悠座位,外国观众看不下去了,回头两次沟通,老师也教育,可置若罔闻。
2.没有节制,贪吃、贪玩严重。比如有的同学吃自助餐,拿很多,吃不了就扔在那里,餐厅人员直摇头。而且次次是这样,老师反复提醒,依然我行我素……
3.比较自私,不乐于帮助别人,生活中、学习中从来不主动帮助年纪小的、行李多的、身体不舒服的同学,有时候老师指定,还百般不愿意,最后到底也没帮。有几个高年级女生,跟公主似的,一说就给你脸色看。也许是青春期,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本文有删减,欲查看全文,请移步本刊微信公众号:zuowensucai,回复关键字“窦桂梅”即可)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清華附小合唱团的孩子在赛场外的表现,让人忧心。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努力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仅重视学习成绩,也应注意品德修养的培养。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窦桂梅老师名言】推荐阅读:
窦桂梅名言07-11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06-21
听窦桂梅老师和贾志敏老师讲座有感07-18
老师相关的名言10-23
关于赞扬老师的名言05-29
有关老师的名言诗句06-05
学会感恩老师的名言07-19
热爱赞美老师的名言07-22
有关老师的英文名言警句07-06
用来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