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活动有感
“阅”读“阅”美好
——**小学读书活动分享
有人说没有阅读的人生,就算一个人外表再光鲜亮丽,他的内心也是一片荒芜,寸草不生。为了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内心丰盈,我们**小学本学期结合咱们教研室倡导的读书工程,将
“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暗暗定下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和读书的行动告诉学生——孩子,开始阅读吧,让阅读成为你人生中最自然的事情,就像你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良好氛围,让“读”成为一种感染
阅读这件事说起来很容易,做到自然而然却不是那么轻松。因为这需要学校、家庭、老师、孩子、家长需要共同创建一种自然的读书氛围。怎么用你的行动去告诉孩子阅读的美好?从学校的领导到老师做了诸多的准备,首先就是改变周围的环境,创造阅读的氛围。阅读的环境分两种,一种是物质的环境,我们肉眼可见;一种是人文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物质环境上,从学校的大环境入手,我们先要把学校的图书馆打造好,色彩艳丽、富有童趣的图书馆足够吸引孩子的视线,让他们爱上图书馆这个大阅览室;其次是班里的阅读环境,每个班主任十分重视班里的阅读氛围,图书角、阅览架、阅读角,有的班级甚至铺出一块地毯,设置上软软的沙发供学生们课件休息阅读,这样的读书氛围可谓十分浓厚。不仅如此,走廊的文化墙、班内的展示墙也是班主任熏陶孩子们读书热情的阵地,一条条读书的名言警句,一张张学生们精心自制的书签都在告诉孩子们:阅读吧,你会变得很美丽。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阅读,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变成阅读的乐园。
人文环境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地影响到孩子们,但却是对孩子们影响最深远的,意义最重大的。我们老师也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先从自身做起用阅读的行动给孩子做榜样。老师们通过“彩虹阅读计划”制定了自己的读书目标,一本教学专业的书籍,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专业上提升自己,生活上丰富自己,更是向孩子们证明老师也在坚持阅读,你们也要赶快行动起来。时间久了,很多班里的老师也有了自己的办法和阅读时间的分配,比如响应学校的号召,把早读的时间定为师生共读的时间,有的老师也合理地规划了阅读时间,中午午间读书,下午自习课的暮读让孩子们充分利用学校的闲散时光,与书为友。不仅如此,很多老师更是阅读的有心人,带着孩子去郊游的同时,也把读书分享会搬到了户外,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和书籍一起呼吸,在阅读中欣赏自然的美,在自然中感受书籍的香。
21天,让“读”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做的还不只是让阅读改变孩子,我们更希望阅读能改变是一个家庭,更甚者是一片区域的文化氛围。把阅读的快乐带给家庭,让亲子关系得到改善也是我们的目标,为此学校制定了21天读书计划,这个21天读书计划看中的就是孩子回家后是否能自觉阅读,家长们能否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在陪伴的同时开始自己的阅读。21天也许未必能把阅读的深刻感悟种在家长和孩子的心里,但是至少能把阅读的习惯植根在家庭生活里,相信习惯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进而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至少你会在家长的微信群里看到这种改变。为了奖励能够坚持21天自觉坚持亲子阅读的家庭,学校都会定期张贴喜报奖励孩子们,并且学校在白天读书之后还会由校长亲自颁奖,评出“书香家庭”。如果说一开始只是为了荣誉,家长们开始在朋友圈定点打卡向老师展示读书的成果,但是时间久了,这真的就变成家长炫耀的资本,这种炫耀和现在社会上的那种秀晒炫不一样,而是真的是对读书本身的一种敬畏和骄傲,如果坚持下去,相信阅读融入一个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它正在融入当中。
方法多样,让“读”更加有趣
学校的21天读书计划只是一个序幕,很多班主任更是想到了很多办法让阅读这件事变得更加有趣。我们学校最大的阅读优势就在于我们紧靠济南市图书馆。有的班主任就充分利用了这个资源。比如3年级的郑红老师她把阅读兴趣小组的地点就选在了图书馆,每周都会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小组去图书馆活动。她的读书分组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照同读一本书的方法分组,比如按照书的体裁来分小组,不仅如此,郑老师还调用了当下流行的手段——听书。她的“阅听阅快乐”版块利用手机流行的听书APP为孩子们呈现了一个个经典的童话故事,还让孩子们在听的同时感受朗读的魅力,同时还进行了聆听训练,可谓一举三得;有的班主任还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讲座和心性培训去开拓孩子们的阅读视野。比如一年级五班的郭虹老师就带领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图书馆里听了许多阅读课。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做法也激起了我们年轻老师的干劲。
个人心得,让“读”成为一种分享
作为年轻老师的一个代表,我也分享一下自己阅读活动的心得。我这学期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吧阅读这件事情和语文教学相结合。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视野、知识、领悟的开拓而服务的,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一年级下学期先利用绘本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主要的思维模式,因此绘本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我选择了大绘本链接阅读的形式串起了一个阅读链条,这些绘本和我们平时训练孩子说话的绘本不太一样,这些大绘本里了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网络:天文、地理、国学、历史都包含在内,通过大绘本的枝干再去推荐小的绘本,既能让孩子积累丰富的知识,还能让孩子系统感知某一方面的知识,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的同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孩子的视野拓宽后,对于上语文课最大的帮助就是你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丰富了,孩子们对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读,因为他们通过绘本积累的多了,自然也就会有丰富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好我们的语文书。这本新编的语文教科书真的是让我们老师去实践这句话——那就是我们是用教科书去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我们可以把阅读这件事和语文紧密相连。比如借助一个单元的同种题材的课文开展群文阅读。像第八单元的连续两篇的关于狐狸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同学们去搜寻更多关于狐狸故事,然后再通过阅读单的形式引发学生对狐狸形象的一个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的也许就只是狐狸这么简单,他的阅读搜寻范围会随之扩大:《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北欧童话》这些成本的书都能通过课文的延伸渗透到他们的课外阅读当中。不仅是教学中的课文,一个词语或许也能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通过规划课后的词语和语文园地的词语然孩子们自己去找找词语的规律,在规律中联系知识、渗透阅读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带动物的成语就能激起孩子们的对成语的兴趣,利用这个单元的小知识点让孩子再去搜寻更多的关于动物的成语,并把《中华成语故事》带进课堂,在阅读一段时间后举行一个成语故事竞赛激励孩子更多地去阅读。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深挖教材的机会,也许从教材的某一点入手,你不经意间就点燃了孩子阅读的热忱。
世事难料,变幻无常。唯有随遇而安,不变应变,方能继续坚守心中的至爱武学——形意拳学。无序且忙碌的工作之余,总是喜好捧着古今明人的武学巨著,喜欢翻阅唯一钟情的期刊——《精武》,沉醉在武学温暖的海洋里。近来几期没有上乘之品出现,又因习练形意拳缘故,对水火居士的四篇《戴家心意拳精义分享》美文反复用心看了又看,用脑想了又想,用意练了又练,收获匪浅,感悟颇多,想做狗尾续貂,一则感激无缘相见的水火居士,二则求教于行家里手,从而使自己的武品升华、武技精进、武道自然。
古语说得妙“文如其人”。遥猜“水火居士”之名含义有二,“水火”可否是取阴阳之意,既对立又统一,变而不变终达圆融;“居士”是否指自谦为业余的在家的修炼者,谦谦乃君子之风也。名号是心愿、心想和心声,之所以哕嗦与“武”无关之言,是因为只有知其名方能“识”其人,“识”其人方能解其文,万请各位读者朋友莫谈嫌莫埋怨,好戏不怕迟。
分享之一名为“胁肩累足”与“美人挂画”,标明是戴家心意拳的“习用不二”。诚为练习及运用的真传秘法,道出戴家心意拳“拳打己本性”、“行拳如走路”的宗旨,重申“取其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法则。不信请仔细认真对照《逝去的武林》一书封面薛颠的十二形拳照,一是以文说拳,一是用拳释文,互为对照,相得益彰。“犹兮若畏四邻”的提法和“武到极处便是文”一脉相通,《逝去的武林》一书里面唐维禄说“你凶,我悚;你悚,我比你还悚——这才是我的徒弟”的话语佐证其说来历之真,古传形意拳的宗旨是“保家卫国”,大名鼎鼎的形意门人李存义前辈把他叫成“国术”,取其保家卫国之意。“美人挂画”又点明本拳注重本能的特色,方会委曲求全,从而达到“阴阳而不测,无为而不为,拳无拳意无意”的神拳境界。
我还想说个题外话,水火居士懊悔地称厮术为屠龙之技,说是“上不报国,下不养家,毫无用处,徒增烦恼”,我以为大可不必。随时而进,武术亦然,报国非独上阵打仗一条路,更何况当今作战远非昔时的赤膊相拼、短刀相对,做好本职即是报国,用一技之长为人服务,娱人娱己,成人达己,成己为人。在崇尚“礼尚往来”的国度里养家何难,君不见电影《少林寺》上演之后众多武学大家名师们一个个富可敌国、富得流油,当然只要不是误人子弟之流,则愿其如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笔者绝非是嫉妒与眼红,一则自己只是痴迷于武学而并没有行走在江湖之上,二则自己的工作足以衣食无忧、养家糊口。在此真心祝愿水火居士好心必然有好报,好人一生能平安。
二、练得身形似鹤形,云在天上水在瓶
我之所以选用这一诗句作为标题文眼,是想借助佛家禅机道明拳学真谛——自然与本性。想必会合于心意拳,进一步弘扬水火居士分享的真义。
“打人如亲嘴”是拳经上“打人如走路”形象、生动的比喻,也是“手打三分脚打七”的另一种说法。“走路”左右平衡,前后一致,上虚下实,自然而然,当然这是大人的动作,而小孩子刚学时,跌跌撞撞,摇摇晃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走得稳稳当当,进而还会飞奔跳跃,·这和拳学的锻炼过程何其相似,都是由不自然慢慢到自然。难陉拳经讲:“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义自现”,还有“百炼功纯方自然”之说。“文武同源,文武一道”,大家想必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句,既然为文如此,那么习武也是同样一个道理的;“亲嘴”二字简单易懂,无需多费口舌,但是比作“打人”之用,明白其意之人恐怕不多吧。拳经讲“打人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形意前贤尚云祥说的“打人如亲嘴”就是“穷追不舍”的意思,八卦大家程廷华还讲“练拳如亲嘴”,手动身动心更动,把郭云深的三步功夫说得明明白白。诸君可否从中得到消息。
?
廉洁读书活动心得分享讲话稿 ? ?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 ?
大家好!我是**公司综合办的**,很荣幸可以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廉思廉践廉》。
? ?
古人云,读书使人明智。“以书为友,可知哲理;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当“读书思廉”之风吹拂“城投集团”这片沃土,我捧读廉洁书籍——《清风长留天地间》。阵阵书香带我领略一代廉吏包拯、海瑞,感人至深的沧桑画卷,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牵动人心的先进事迹。书中的人和事帮助我树立牢固的道德防线,并在提高自律能力方面有借鉴作用。今天,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分享我在读书过程中对如何做好一个城投人的感悟和思考。
? ?
一、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维护城投好形象 ? ?
物洗则洁,心洗则清。《清风长留天地间》犹如“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的心。书中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正派官
员深受百姓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民心,他们的故事久久流传。让我感悟到“清”就是清正廉洁,“风”就是这些清正廉洁的人物携身带来的一种社会风气,还有一股浩然正气。掩起卷,深刻思考,他们无不是自律自省之人。严于律己就是对自己工作的高度负责。有些大错,也许在一开始,只是生活或工作中的小错误,但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求不严,随便怠慢,长此以往,便成大患。高标准是高品质的基础,严要求是高质量的保证。同样,作为城投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集团的利益。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时时严格要求,事事严于律己。
? ?
二、强化责任感,敢于担当 ? ?
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就是担当。焦裕禄初次来到兰考时呈现在他面前的景象是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毫无生机,但他毅然留了下来。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担当,这种舍我其谁的勇气,兰考人民才能走出重重困境。作为综合管理部的一员,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对时间及工作质量要求都高,我们需要遇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把它当做一种光荣、一份责任、一项使命。
? ?
三、加强廉洁学习,用信念牢筑思想防线 ? ?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学习要深入,要有针对性,不流于形式。如果平时不学习,放松了自我教育,长久下去就会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思想就会就放松警惕,那么贪欲就会逐渐滋长,廉洁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在办公室里,各类文件的接收与流转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的思想境界,陶冶自我情操,给自己敲警钟,及时矫正工作中的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作为一名群众更应和党员学习,端正思想作风,让廉政文化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工作本领。
? ?
作为城投的一份子,我深感光荣,我应切实做到对岗位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克服华而不实,漂浮虚荣的工作作风,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真正把全部心智用在工作上,为集团的发展不懈奋斗。
? ?
廉洁读书活动心得分享讲话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 ?
大家好!我是工程公司合约办的张庆有,很荣幸能有这
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廉洁作风的心得体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读诗词忆古思今强作风廉洁自律》。
? ?
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廉洁的诗词,其中很多文人墨客的廉洁品德也让我们自叹不如,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 ?
廉,本义为厅堂的侧边。《说文》中“廉,仄也。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通常指边,与角相对,继而引申出正直、清廉等。而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 ? ?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 ?
清正廉洁的作风是一种道德操守,自古以来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广为传颂。北宋有名的清官包拯在《书端州郡斋壁》中写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所钦佩,他的品质也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 ?
清正廉洁的作风也是安全幸福的保障,元代吉雅漠丁《题画竹为董文中赋》:“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以竹为喻,巧用双关,以清白与好友共勉,暗藏了清廉可致平安的道理。反之如果做人做事丧失廉洁作风则会害人害己,悔之晚矣。如唐代宿州太守陈璠《临刑诗》中写到:“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道出其悔愧已晚的心声。党的十八大以后,仍有部分官员顶风作案,不收手、不收敛,最终也只能是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 ?
以上诗词带着历史的沉思,带着清廉的劝戒,带着高洁操守,为我们今天弘扬清廉文化、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我们伟大的领袖习主席也经常借古警今,借诗言志,让党员干部对作风问题有了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 ?
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 ?
——《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 ?
张伯行的行止事迹说明,小事小节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良好作风是在小事小节中建立起来的。习近平全文引用《却赠檄文》,警醒全党谨记由量变到质变的深刻道理,因为“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说到兰考县我们还不由得想起“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他不畏艰苦,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焦裕禄精神”也广泛流传。
? ?
清风作伴,读古思今。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告诫全党“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力度空前,只要处于人民的对立面,不管高居何位,都逃不脱法律党纪的严惩,如徐才厚、苏荣之流。认真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全党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保持政治定力,坚定立场方向,聚焦目标任务,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引向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作为城投公司的一员,我的主要工作是造价管理、成本管理,从而缩小投资偏差,在工作认真、严谨细致的同时,更要严格自律,不以权谋私,不徇私舞弊、收受财物,向身边优秀廉洁的党员同志学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在读廉洁的同时还要思廉洁,把廉洁自律八条准则牢记于心,要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首位,维护党和企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 ?
最后,我们要以公司为家,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探索创新,共同把城投这个大家庭建设的更加美好。
? ?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
廉洁读书活动心得分享讲话稿 ?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 ?
大家好!? ?
谎言再美丽,总是害人害己的,终究也会被人识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种美德好比盛开的鲜花。我们从小要养
成诚实的品格,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 ?
《廉洁修身》是一本弘扬廉洁文化的书。里面主要讲了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认真负责、自律自省、遵纪守法、真情奉献和志气理想这八方面的内容。
? ?
其中,诚实守信这个部分使我感受最深,“司马光卖马”就是这个部分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司马光吩咐管家说:“我这段时间少出远门,用不着马了,请你把这匹马卖吧。”管家正要把马牵到集市上去卖,司马光忽然叫住了管家说:”这匹马毛色纯正、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就是夏季有肺病。这点你一定要跟买主讲清楚。”管家听完司马光的话笑着说:“难道有卖西瓜的说瓜苦的马?咱卖马怎么能把人家看不出来的毛病说出来呢?”司马光听完管家的话连连摇头,说:
“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管家听后感到非常惭愧。
? ?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司马光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所感动。那匹马的毛病虽然别人都看不出来,但司马光却还是坚持要管家把马的毛病告诉买主。司马光这种难能可贵的诚实很值得我们学习。
? ?
但是,再想想现在,想想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是诚实的呢?有些同学很懒做作业,每当家长问做什么作业时,就撒谎说没有作业,或者说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而当老师问为什么没有做作业时,又撒谎说作业放在家里没带来,或者是没有作业本了……有些商家也很喜欢用美丽的谎言来吸引消费者。他们把捏造的事实套在自己的商品上。前些日子,我和外婆去逛街的时候,就看见这样的事。那是一个卖膏药的小摊,卖膏药的人正在大声喊道:“快来看啊!神奇膏药,不管你哪里跌疼,只要一贴,保证三天就好……”其实,那并不是什么神奇膏药,所谓的神奇膏药只不过是那个人编织出来骗人的美丽谎言。
? ?
谎言再美丽,总是害人害己的,终究也会被人识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种美德好比盛开的鲜花。我们从小要养成诚实的品格,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参加实验小学读书爱心接力活动有感
雨后的区实验小学长兴校区,一切是那么的清新、整洁。一年一度的爱心读书接力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作为家长代表有幸亲临现场,和孩子们一起体验到了淘书的快乐。
孩子上小学后,在学校和老师们的引导下,开始有意识的读书,家长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肯定的说现在的每个家庭都有不少的藏书吧。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书也就越积越多,一方面,买书算的上笔不小的开支,再有就是有些书读过后就静静的躺在书橱里,也确实可惜的很。实验小学的爱心读书接力活动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让高年级的同学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让书循环利用起来,以极低的代价,得到极好的享受。在卖书、买书、淘书、议书中感受着书的魅力和乐趣。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作用数不胜数,中国的古贤曾告诫我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法国作家雨果也说过:“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将发出火光”可是,现代的快节奏让读书也变的成了一件奢事。试想,一天天的碌碌中,能得几分与书共舞?
幸运的是,陪着孩子,我也渐渐找回了读书的乐趣,每每得有闲暇,父子俩倚清灯,捧长卷,从《小蜜瓜》、《小豌豆》,到《小鹿斑比》、《列那狐》,从《格列佛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到《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只是静静地捧着一本好书,整个身心就能全部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读至妙处,如清泉奔涌出心底,打着旋儿,撒着欢儿,灵魂在不自觉中送向了遥不可及的远方。读书不仅能够洗涤浮躁的尘埃污秽,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
对教育和学习而言,读书的目的更是训练思维,点燃老师和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实验小学的很多很多活动,目的就是让全体师生家长一同捧起书本,享受读书的乐趣。通过读书活动,培养孩子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修身齐家的远大理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见贤思齐、先人后己的价值取向。
河西小学
何光均
上周五,在庄严的212团礼堂,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生动的专家报告会。报告会请来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两名专家,一是省专家组成员、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另一名是省专家组成员、陶行知研究协会理事、绵阳师范客座教授、阆中教育局局长汤勇。两名专家分别围绕“成长、思考与读书”和“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什么”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讲解,让聆听者们享受了一场美味的精神盛宴,下会后都表示对自身专业的成长给与了很大的帮助。整个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与会者们专心致志,边听边记,时而爆发出阵阵掌声。
陈教授的讲座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人因思而变、读书充实提升生活、让生命多一些读书的故事”四个方面对教师的读书与成长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尤其是在讲到人因思而变时,鲜明的提出“反思”是非常必要的的观点。任何人或事,若不反思,就会停止不前,不会看到新的事物和观点。知识和能力、见识都会停留在最初的概念上,也许一直就会坚持自身错误的看法。陈教授通过引述“青蛙与小鸟”的故事,青蛙通过小鸟的提醒实现了经验的改造。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育人,何尝不想小鸟们能多多提醒我们,我们需要进步,需要与时俱进。的确,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因为学生个性丰富多彩、处于未定型的生长变化中,使教师的工作情境充满了复杂性和流变性。所以,教师通过研究自己的实践情境,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境做出比较、判断和选择,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让思想成为行动,动脑子做研究的过程。让思想成为行动体现了教育者负责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也对教育负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质疑,又在不断地体悟,在质疑中改进,在体悟中创造,聪明地干活,成功而有效地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符合科学规律,更符合学生的成长。事实证明,现在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老一套的方法也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了。但我们更要有广阔的胸襟去接纳别人,去听取别人,因为在我们身边从不缺乏小鸟,比如身边的同事,我们可爱的学生,还有我们自身,以及书本,都是我们很好地“小鸟”,关键看自己是否是“青蛙”了。
作为我们,身为人师,读书更具备着非凡的意义,首先,读书能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是自身的突围,是享受生活的一种形式,是改造生活、提升生活的方式,摆脱寂寞、孤独的形式。读书可以使我们变得优秀,变得强大。其次我们的读书更起到了范本的意义,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必然能带动一批爱读书的学生的。
如果说陈教授的讲座是一杯浓郁的咖啡的话,那汤局长的讲座更像一杯优雅的清茶。汤局长通过自己作为一个老教育人的经历与经验,告诉了与会老师们作为一个教育人应该坚持什么。他告诉我们,教育人要坚守教育的本真,坚守自己的使命,更要坚守专业的成长,他提出优秀的教育者都是读书读出来的。他告诫我们在舞台上当观众的人是可悲的。我们既然选择了作为一个教育人,站在了三尺讲台,站在了学校管理者的位置上,我们就应该在我们所处的舞台上唱好我们的戏,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应该无所适从。
一、从兴趣入手,采用丰富多彩的引入方法形式
在分享阅读中,强调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强调要在成人和孩子之间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强调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等等,而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把阅读活动和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让孩子喜欢阅读。因此,在进行分享阅读活动的时候,必须把它看成是一种成人和孩子共同进行的游戏活动,而不是一种教育行为。
(1)以故事封面、插图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和谈论故事的封面来引入故事,首先引导幼儿先充分观察封面。如“普尔小姐在哪里”读本,我出示图书的封面,问孩子:“你看到普尔小姐在干什么?她手上拿着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贺卡?普尔小姐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这个故事可能讲什么?”然后,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幼儿此时非常想知道自己所创编的内容与故事内容是否吻合,阅读图书的兴趣就高涨起来了,阅读时就会特别认真、仔细。
但是如果教师不能预测插图对于幼儿理解故事会有多大帮助,就应该在阅读之前,先把封面、插图蒙起来,让幼儿想一想故事可能说的是什么,这就要求幼儿进行充分的想象,同时可以达到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目的。
(2)以故事标题引入。一般来说,故事的标题是一个很好的理解线索,在开始介绍一本书时,教师可以先把这个故事的名称告诉幼儿。如果故事的名称在幼儿的口语中是不熟悉的,可以让幼儿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举一个例子,以帮助幼儿理解。例如在阅读故事《懒惰的熊》时,就可以先问幼儿“懒惰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谁很懒惰?为什么?”这样不仅加深幼儿对词语的理解,更能引起幼儿对阅读故事的兴趣。
(3)以情境引入。
教育活动采用情境化的策略,由来已久,生动形象的情景便于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化解难点。但以往创设情境易留于表面肤浅、形式化,学习的内容与具体情景相分离。现在我强调的是通过情景使学习的意图、内容和形式有机地交织,使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达到对分享阅读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为幼儿建构知识经验提供有效的支持。如在指导《狼和小羊》阅读时,我先出现一只羊手偶,孩子们就问了,羊为什么来到我们班?当知道受伤了时又猜为什么受伤,再出现狼手偶,从而引出阅读材料,孩子听得认真,很快就会自己阅读了。
(4)以思考线索引入。
有时仅仅看插图,并不能为幼儿提供足够的信息来编撰一个大致合理的故事时,教师就应以问题的思考线索引入。例如:在阅读故事《亮石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体温的方法引发幼儿陈述图画内容,“我想知道这块亮石头有什么本领?”这样可以引发幼儿不同反应。同时,在阅读与回答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句子进行讲述,让幼儿熟悉故事语言。
三、迁移相关生活经验,增进故事的理解
在分享阅读的时候,幼儿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到他们目前的阅读和理解。在引导幼儿阅读之前,教师要先了解幼儿目前所拥有的、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知识有多少,他们还需要哪些信息。如果幼儿已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与故事情节有关的经验,就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提问,以便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去理解当前的故事内容。比如,在学习《超市》这一读本时,我们先通过了解,知道孩子都是去过超市的,所以已有一定的相关经验,于是在活动中,我首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过程化——操作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先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然后自然过渡到大书阅读的环节,最后将孩子们对与“超市”内容相关的各项知识经验的积累,层层深入到区角活动中来,增加了孩子对“超市”的整体认识。
四、多样的反复阅读过渡为主动阅读
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孩子会主动要求大人重复讲述那些他们已经熟悉的故事。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在第一次听故事的时候,常常由于故事情节的吸引,很难回到现实中,发表自己的感想,而在第二次讲述以后,他们已经知道了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命运,于是开始变得从容不迫,從而总会有所新发现,因此,分享阅读中强调同一个故事的阅读活动要反复进行多次,当幼儿在熟悉故事后,教师就鼓励幼儿创造一些与故事有关的活动来扩展阅读经验。(1)读故事。让幼儿把自己较熟悉的故事读给同伴听,这对于幼儿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可以从同伴的肯定中获得阅读的快乐,增强阅读的情趣。
(2)演故事。幼儿在读完故事后,可以加上场景和道具,把故事情节运用语言、动作配上相应的表情表演出来。(3)画故事。看完一本图书后,可以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情节画下来,讲给同伴听,与同伴进行分享。随着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孩子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最后会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阅读。
五、搭建家庭阅读平台,激励自信的阅读态度
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专家指出,家庭教育的参与与配合,对婴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工作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能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
1)关于创意
悦读会,很多人都会选择书籍,电影,旅行来分享,绕过这些常规,剩下的我就都可以讲。最终我选择了这个热点话题——世界末日。在选定话题后,还有点沾沾自喜,却发现挑战才刚刚开始。世界末日本身内容是很空的,我可以往里面放任何东西,但放哪些怎么放是个大问题,虽然思想可以跑到任意角落去撒野,但要把思想换成行动是需要努力的。我在不断的思索,期间有很多想法冒出来,但技术上的欠缺导致我不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在焦头烂额的时候,还会后悔选了个莫名其妙的主题。没有规则反而想念规则了。我一直在思想上折磨自己,郁闷的时候古典音乐给了我很大启迪,听着音乐心情也平复很多。最后ppt出来的效果和我当初预想的不一样,想要创新却发现自己还是走在老路上。在此,技术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的延伸,所以要不断学习ppt制作技巧,使ppt真正变成一个辅助工具,需要它出现时就像呼吸一样自然。2)关于喜悦
“悦读会的悦,是喜悦的悦。”这是在悦读会培训时,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在我理解,喜悦,大于等于高兴,它是一个文艺的词汇,口头语不常用它。喜悦比高兴更具有力量,喜悦由心而发。所以在悦读会上,我需要找到主题中与人心相通的地方,从这个渠道把内心的喜悦传递出去,获得与听众的共鸣。世界末日是一个稍显沉重的话题,我没有避开它的沉重,而是选择直面它并由这样的危机导出一个普世价值观:珍惜生命。生命是有限的,不要等到生命消亡的时候,才懊悔一直都在盲目的行走,远离了真正热爱的人和事。不过当时想的时候没有如今写下来这样清晰,演讲的时候这个主题突显的不是很明显。所以日后思路混乱的时候,要记得带上纸笔,写一写。3)关于思考
我演讲的末日没有太多百度一下的东西可以借鉴,很多是靠自己坐在板凳上瞎想。凭空编造,这,就是个问题。
Q1:2012世界末日——这个似真非真的东西我要怎么把它拿到台上讲? 思考:如果我走常规,各种介绍玛雅预言,这有违我选题的初衷,且对于听众来说,并无眼前一亮之感,只是在炒冷饭而已; 解决:我日思夜想后,决定把末日同生存危机感结合起来,把一个飘渺的东西与人的情感相联系,才会有望感染到听众。Q2:当末日真正降临时,我会做什么?
思考:危机就要来临,生的欲望以及许多压抑的情绪会集中爆发; 解决:这就有了我的三个模块,把对未来,对自己,对身边的人的情感集中展现(在此问题引导下终于找到要讲什么了)。四.小结:
1)这是一个充斥着眼球经济的社会,事物所能吸引到的关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的经济效益;
2)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而且要找到正确的问题。
3)想得再多也要付诸实践,要找准想象与现实间的平衡; 4)不要忘了出发的时刻,给自己定下规则,再去实行; 5)演讲稿可能会成为演讲最大的束缚,自然的流露是最佳;
6)演讲不止是嘴巴在传递,眼神,手势,面部表情都要和听众有很好的交流;
7)演讲要明确主题,且主次分明,多花时间学会把核心的部分简洁,明了地告诉给听众; 8)ppt制作要加强。
我与大家分享的书籍是钱钟书的《围城》;这部作品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还是在大学的时候,书是在路边摊上随手买的;第二遍,是在这个寒假,书是特地去新华书店买的;之所以要在寒假里认真的读第二遍,一个原因是今天我要站在这里,另一个原因出自同事说过的一个笑话:
“在读高中时的一节语文课,讲文言文,课文是红楼梦里的一个片段,然后老师就问在座了学生,哪位同学读过《红楼梦》,全班只有一个男同学举了手,然后老师就问这学生,“你什么时候读的,读了多少”?学生回答道:小学的时候读的,都读完了;老师惊奇不已,于是接着问:你读懂了吗?学生回答说:读懂了,书不厚,而且我记得每页都还有插图”;原来这学生读的是卡通版的小学生读物呀!然而我又想起我第一次所读的《围城》好像是中学生读本,会不会跟原著不一样呢,于是就去新华书店又买了一本,读了这第二遍;并且读之前还看完了根据本书编导的电视剧。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片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也是含意最丰富的一部小说,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那么《围城》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
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鸿渐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文纨嫁给了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也明白方并非自己的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我们可以从很多个方面去品位《围城》,但是不管从哪个方面去品位都会觉得非常有意思的;而我觉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小说中描写的“爱情”;主人翁方鸿渐先后经历了四个女人,分别是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四个女性可以说是综合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特点;其中方鸿渐最倾心的是唐晓芙,我想应该也是作者所偏爱的女孩,不然怎么会把她描写的这么好呢,书中是这样描写唐晓芙的:方鸿渐初见唐晓芙时: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然而方鸿渐与唐晓芙最终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娶了各方面都比较一般的孙柔嘉,这其中的缘由,我想只有亲自去品读才能够体会到,所以,推荐大家去读这部作品,真的是很好的一本书。
这部作品,取名为《围城》,那么什么是围城,书的封页上写有这样一段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于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细细品位这段话,真的是很有感触,这段话真是对人生的深刻揭示;想想我们自己,对于职业而言,我们都是围城里的人,由于我们的职业现状,工作琐事多,时间长,付出多,回报低,工作久了又有职业怠倦;结婚了的顾不了家庭,没结婚的又没时间或者说没条件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某些时候是否想着要逃出去呢;但是再想想,逃出去又能怎么样呢,无非弃了这座城又进另一个围城罢了;对于爱情而言,我们这里既有围城里的人又有围城外的人,暂且不去说围城里的人是否想要逃出来,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围城外的青年人应该很想进城的。然而围城又何止是职
业和婚姻呢?我们的人生有很多的“围城”呢!那思想的“围城”才是最难冲破的。
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不也是处于“围城”困境吗?不妨先说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曾经问过我的两个朋友一个同样的问题:假如太阳掉到大海里去了,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呢?他们的回答截然不同,前一个骂我天真烂漫、愚昧无知;而另一个则不以为然地答道:“那就一定会变成一大锅鱼汤啦。”我俩听后不禁捧腹大笑。大笑过后,我却在沉思,会有多少人给我类似的答案呢?
第二个故事:有一位资深的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分别给在校的大学生和一群小朋友看一个画在纸上的圆圈。在校大学生们的回答几乎一致,“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已,没什么特别”;而一群小朋友的答案却是无奇不有,答案有很多,就只是没有一个回答说只是一
个普通的圆圈而已。
上述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年纪越大,学识越渊博的人想象力就越差,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是被模式化的教育培育出来的,都被标准的答案所套住,如果人类真的被这样的模式套住的话,那么就不会再有“夸父逐日,女娲造人”这些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因为它们给予人类的都是荒唐。
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处在“围城”困境,我们要冲出围城,开放自己的教学思维,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只会读书,只会做题的机器,我们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和改变社会的能力;我看到了我们的努力,我们付出的实践,比如我们开展了社团,十个一,远足等等活动,这些都是我们所付出的行动,我想只要我们坚持用心做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越来越优秀,学校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分享
绵阳市石塘小学:赖红梅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作者简介:张德芬,1962年生于台湾,台大企管系毕业,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1994年开始定居北京,取得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的执照。
2002年开始,辞去国际知名公司高薪工作,专心研修瑜伽以及新时代的各类心灵课程。自著有身心灵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同时翻译有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 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多部作品。
主要内容: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描述女主角若菱怎样在迷失自我的路上重新遇见未知的自己。此书以高级白领若菱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在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的主人,更糟糕的是,我们逐步成为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努力。所以,我们“认为”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此书带你一步步看清大多数人困惑的成因,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和研究主宰我们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操纵我们的身心。书中也提供了如何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帮助我们从困难中解脱出来。
这本书非常通俗易懂,文字简单,语言简练,以一位都市女白领若菱为主角,描述了她向一位老者学习并重获新生的历程.若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人物形象,家庭关系不和,工作不是非常顺利,各种因素让她心情异常压抑,觉得自己命苦而又无力改变,好像全世界都在与她作对,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她的情况真的跟现实中很多人很想像,或者说她就是我们的写照.你是否发现我们常常因为学习上,工作上的一点挫折而愤懑于胸 是否发现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恶言相击获不择手段而火冒三丈 是否发现我们常常因为事情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发展而怀疑自己或归过于别人。
作者以一则故事开始:“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 “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 “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可笑的故事.但它却很好的让我们来思索:其实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却都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
书中带着你一步步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看到大多数人困惑的成因,且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主宰着我们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地在操控我们的身心。当然,书中也提供了如何解除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随著书中女主角生活上的起伏和冲击,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也随之展开。书中一些重要的配角人物本身的经历和成长,为我们见证了这些人生智慧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女主角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为什么我们总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似曾停下脚步来问自己内心里真正的感受?我们是否有那么的了解自己?我们真正在追求的是什么?金钱?名誉?地位?权势?得到了的东西是否有预期的那样快乐?总是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误解、沉沦,追求着种种角色扮演的被认同感。书中老人说:“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是啊,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在工作、生活中我就是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因而不断的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当每次得到后,喜悦总是那么的短暂,内心依旧迷茫、痛苦。也如书中若凌所言:“活着好累!”,此书老人的话让我蓦然惊醒„„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回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近。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能量和振动频率,你对和自己振动频率相似的人会看得比较顺眼。正面、负面的能量都会吸引或影响周围的其他人和事物。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产生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如果一个人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经常有倒霉的事发生。)
我喜欢本书中的每一句话,最经典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两个意思。(1)外面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个来完成,那意味有点像我的”nobodyelse"一样。(2)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个一样,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书中的老人就是个智者,第一章中的“我是谁”,让我 蓦然惊醒,我问自己: 我是谁?而我和作者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是谁,所有的定义只是一个代号,并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义,只是从外 由内看自己,而且看不到真正的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其主要的原因 是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戴上了一层层的角色面具。而真我恰好被这些面 具包围了,所以但我们随着生活的改变,包围真我的面具越多,我们 就离真我越来越远。“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我非常赞同作 者的这一观点,因为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凭着我这二十年的生活感悟 领会到了: „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就是台上的演员,我 们的人生观念就是导演,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要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书中对于我们所有人所追求东西而下了定义(功课一)——爱、喜悦、和平。这一点解开了藏在我心中多年的困惑——我们在世界上生活到底为 什么?我们最终所最求的不就是爱、喜悦、和平吗?他是由内至外的 散发,而不是由外来物质所获得的,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而奋斗。当然,不能说每个人想要的都一样,虽然追求的目标一样,但所追求的爱、喜悦、和平想要的程度不同,是我们的目标有所不同,生活就有了差异。(什么阻止了我们与真我沟通)
身份认同:人生就像一场戏,从小到大,我们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为了演好不同的角色,我们都要因地因时地戴上一些面具。形成的“小我”逐渐认同了我们所“拥有”的如“家庭、财产、工作、事业等”是我们身份的一部分。
思想:从小,我们就被冠以很多的“应该”,“你应该要勇敢、要正直、要能干。。”而那些“应该”的对立面,即“不勇敢、不正直、不能干。。”就一定会被我们否定和压抑,而存留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这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这些没有释放出的能量,会不时浮上台面,造成我们的困扰。
觉察的能力: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情绪认可的方法:我们喜欢或讨厌的一些人或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或需 要,就像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的内在,当我们看到了自己受到外在事 物触动时,不能只看表面,要往内看,看看自己以前的旧伤有没有碰 触到,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没整理好,不能把能量浪费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当我们面对外在的事物影响到我们 的情绪时,我们要把那些的当作是为我们包装的的礼物,不同礼物就 有不同的包装,他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但是当我们鼓起勇气,一点 点的大开包装合,我们会发现里面的礼物值得我们去珍藏。最后让我深深的懂得,其实一切的问题都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要 我们去适应这社会,并不是让我们来改变这社会来改变自己,只要我 们改变自已,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人外在事物都会随之改变。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
这本书我看的既艰难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个衔接很顺畅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艰难的是,看的时候有点点震动:原来,了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个过程。有些时候,我好像感觉到自己所有的过去和思想都被颠覆了。但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至少在某些方面给我们一些提示,让我们做更好更快乐的人。它告诉我们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
至于书中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通俗的说就是想什么就会有什么。我理解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准备:关心自己,聆听身体;不执著外在事物;叩问心灵喜悦和平。
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应该属于你的,或者是与你的更高目标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
另外,还有吸引力法则。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样东西的振动频率,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那样东西。
最大的秘诀就是,我们用视觉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你想要的东西必须越真实、越清楚越好。
当然,你外在的努力格外重要,没有努力是无法心想事成的。除此之外,必须懂得感恩!
书中的老人真好,不遗余力的去帮助每个受伤的人。真希望自己也可以遇见他。可事实上,如果能够勇敢一点,其实可以拯救我们的老人就是自己。最后一章,老人写给若菱的信让我深深的感动。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茁壮成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是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总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 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现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 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 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虽然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让我们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读书分享活动有感】推荐阅读:
读书感悟分享06-30
读书分享文化苦旅07-12
读书分享发言稿12-01
麦肯锡方法读书分享10-26
读书分享会读后感12-06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分享11-13
义工活动感想分享11-15
美国校园活动经验分享09-28
幼儿园家长读书会活动有感10-14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