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发展论文(精选10篇)
地区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要科学统筹
一、费力的招商引资、轻松的`资金外流,到惊人的存贷差 包头市经济是投资拉动型,又是老工业基地,上新项目、技术改造、内外引联对包头市的经济总体拉动是极其重要的.
作 者:宋炳刚 作者单位:包头市正信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刊 名: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THEORY RESEARCH OF UNITED FRONT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1. 优越的地理位置。
长三角位于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 水上运输便利, 地势低平, 气候宜人, 腹地广阔, 同时面临东海与世界相连接,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位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个地区的结合部, 相当于东北亚经济圈日益活跃的中心地带, 同时京津冀经济圈环绕渤海也为其经济的对外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位置。
2. 雄厚的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不断的进行着经济体制改革, 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东部与北部的经济发展迅速, 作为领头羊分别带动了周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更作为“中国21世纪初发展的双引擎”, 对两个地区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京津冀”和“长三角”这个经济圈里, 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 聚集着近百个产业园区, 还有数千家巨人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 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 丰富的人才资源。
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可谓是我国两大人才聚集地, 京津冀地区211高校达29所, 而长三角地区211高校也达到28所。两地人才资源可谓不相上下, 共同为两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足
1. 在经济发展主导力量方面。
京津冀地区经济是以政府主导为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合作中, 相对于企业行为、民间资本力量对京津冀发展的影响, 地方政府的指导力量明显处于强势地位。政府干预过多, 没能充分发挥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作用, 引起供需不合理, 制约经济的发展。但长三角地区经济以市场为主导, 在当前转型社会时期, 市场和政府两股力量, 应该是相辅相成, 由市场为主导, 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 政府应当做的是充分发挥其强制性作用, 通过制定市场各行业管理规则, 严格把关市场进入, 来完善市场体系。长三角地区合理的分配“看的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产业结构方面。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重叠、缺乏分工协作。在产业的基础设备构建中缺乏合理规划和张望未来的态度, 导致一些重叠现象, 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交通设施建设, 例如机场、港口等。这使得资源不能达到合理的优化配置, 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此外在分工协作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各成一体, 导致京津冀地区不光不能协作发展甚至造成相互竞争之势。同时京津冀地区没有形成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网络体系, 各城镇地区没有起到良好的发展中介作用。但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2003年1至9月, 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 同比增长10%以上。目前, 已有16座城市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苏州:近水楼台, 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 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 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 错位发展。“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 共同促进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明确, 上海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 同时浙江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江苏则要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 此种分工与协作有效的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大发展。
3. 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主导型的合作共生、协同发展是经济合作的重要类型。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两个超级大都市, 两者自身的发展都很快, 但两者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却相差很大。北京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其辐射带动能力却有限。事实上环渤海地区在目前和相当长时间内, 在经济发展方面难以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北京对周边地区, 即天津、河北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 甚至形成了“空吸”作用————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 造成周边地区发展相对迟缓。但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 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 其周边各个主要城市也主动和上海接轨、协调, 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 “长三角”在上海的带动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4. 区域交通状况。
协调性与畅通性是交通建设的核心理念。但是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只注重对外交通, 忽略自身地区的内部交通。其主要问题是城际交通网络发展不足, 没有起到很好的联系地区中介的作用, 网络的缺陷很难实现交通的合理配置。因此导致难以实现发展过程中的便捷、安全、经济的交通需求。长三角地区虽然也存在问题, 但是其行动上非常积极、主动, 已经形成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长三角经济地区的现代化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程基本完成。2013年初, 长三角地区一小时经济圈正式建成, 更是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总结
2013年以来, 北京市多方了解京津疏解需求, 主动提供发展诉求, 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 对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空间、生态、能源、基础设施等能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论证, 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实现了在对接京津方面思想融合、理念共鸣、措施对路。同时利用保定独特的区位优势, 丰厚的产业、科技和人才资源, 以及广泛的合作基础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可以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 抓住今后发展的重点, 努力实现经济地区的协调发展, 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经济圈, 希望以这些地区的协调发展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但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而言, 京津冀经济圈这个概念提出时间虽然比较早, 但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两个地区存在很大差距。毋庸置疑, 虽然我们划定了三大经济圈, 但由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不同, 京津冀经济圈始终在自己划定的怪圈中打转, 十年之中稳步不前, 本文通过比较长三角与京津冀, 来简要解读京津冀发展缓慢的原因。
关键词:长三角,京津冀,区域辐射,区域交通
参考文献
[1]张桂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2008.
[关键词] 环渤海 经济 优势 劣势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以及内蒙古中部地区,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人口2、6亿,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交往中心,在全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在北方经济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目前,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被经济学家喻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架马车”之一。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列举出来,这些因素包括: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本文将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区进行SWOT分析,明确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已经出现的和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解决办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进入东北亚和太平洋的门户,东北、华北、西北这三北的进出口业务基本都要在环渤海地区进行。而且环渤海地区是亚欧大陆桥的起点之一,距离韩国、朝鲜、日本都很近,区位优势明显。
2.资源优势
环渤海地区总人口2、6亿,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劳动力成本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这对投资是一种巨大的吸引。而且环渤海地区的劳动力质量普遍较高,是智力资源集中的地区,仅京津两地就有包括21所21工程高校在内的100多所高校,数百所科研院所,两院院士近700人,这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科学水平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科技和智力支持。另外,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山西是我国的煤炭之乡,山东和河北分别有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工业的发展。环渤海地区海岸线长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多,不仅可以开发丰富的海洋动植物资源,而且可以发展海洋经济、海水淡化等高新产业。
3.基础设施
环渤海地区交通便利,海陆空运输都很通畅。陆路交通方面,有北京、天津、大连、沈阳、济南、青岛等大型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在空运方面,首都国际机场是全国最大的客运航空港,天津也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北方航空客运中心”和“东北亚航空客运集散地”,其他城市的航空业,如大连、济南等,也都非常发达;在海路运输方面,该地区有大大小小的港口40多个,包括天津、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等五个国家级港口。基础设施的优势,有力的促进了环渤海地区的生产要素流动,并吸引了大量投资。
4.经济基础
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我国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依托原有经济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钢铁、原油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经济等高科技产业也迅猛发展,经济实力相当雄厚。
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劣势
1.环境问题
生态和环境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淡水资源缺乏——中国北方历来缺水,尤其是环渤海地区,严重缺水城市25個,占该地区城市总数的一半左右,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严重缺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沙尘严重,环渤海地区处在地理环境比较脆弱的期待,是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最为严重的地区,每年春季发生的沙尘暴都造成了环境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因此环境吸引力略差。
2.经济结构同构化严重
环渤海地区内部的辽东半岛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山东半岛经济区分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三大板块之间联系较少,没有形成紧密的贸易联系,还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差异性和互补性不明显,产业同构性较为严重,这种重复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区域内的竞争,不利于共同发展和面对外部压力。
3.国有经济比重过大
环渤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不仅远高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在总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为39、2%,环渤海地区的这一比重为41、2%,其中辽宁省高达52、9%,而同期江苏省和广东省的比重分别为16、4%和19、2%。区内国有企业过多,将造成机制不灵活,市场资源配制能力不强等问题,难以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
4.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
纵观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尽管北京、天津等城市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比起上海在“长三角”中以及广州、深圳在“珠三角”中的集聚辐射效应还有很大差距,其经济能力和带动作用还没有使之成为该地区的核心,与其他地区和城市群之间也没有建立起联系紧密、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
三、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机遇
1.天津滨海新区建设
2006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由地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滨海新区的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不仅为滨海新区和天津市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性机遇,而且将对整个环渤海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将极大的促进基础设施的改进、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支持以及跨国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2.2008年奥运会召开
当前,恰逢北京将于2008年召开奥运会的大好机会。据计算,奥运会可带动GDP增长将近0、3~0、5个百分点,环渤海地区于“近水楼台”,可大力发展奥运经济,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服务业、广告业、旅游业等,这对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将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3.韩日产业转移
韩国、日本对华投资增长,以环渤海地区的距离韩日比较近的趣味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基础,我们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将其产业吸引到环渤海地区来,以发展区内经济。
四、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威胁
1.同行业间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众多行业都面临着与国外大企业和先进技术竞争的姿态。环渤海地区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不仅要遵守WYO规则,而且要在技术和质量上占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优势。
2.国内竞争激烈
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在对外贸易、海洋经济等方面都存在竞争,而环渤海地区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必须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建设,完善产业结构、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才能使环渤海地区不至于在国内竞争中落后。
参考文献:
[1]王卓等:环渤海经济圈的整合研究[J].经济纵横,2007,(2)
[2]阎金明:发挥滨海新区龙头作用推动环渤海区域合作[J].港口经济,2007(3)
[3]孙虎军: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接思路初探[J].宏观经济研究,2007(1)
顾宝凤/文区域经济
·1999年2月中国中小企业CHINASME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欠发达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我认为:
一、应当认真研究市场问题,既要开拓国际市场,更要下大力气拓展国内市场。
市场开拓工作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开拓市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思路。但从面上看,当前应当在继续搞好国际市场开拓工作的同时,更大力地开拓好国内市场。据专家预测,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将达到高峰,我国出口形势十分严峻;同时,贸易壁垒不断增加,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不断加大。据介绍,进入美国超市的苹果有18道工序,质量要求相当苛刻。国家今年将进一步启动国内需求,市场必将逐步转旺,这为我们开拓国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一些企业的成功实践也为此作出了有力的佐证。春兰集团一开始就把在国内市场与日本空调角逐作为主攻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在批量和价格上赢得了绝对优势。维维集团总经理崔桂亮说:“中国有12亿人口,这是很大的市场,就某些食品而言,占领中国市场就等于四分之一世界市场。”维维集团正是牢牢抓住国内市场,短短几年在国内市场取得了90%的占有率,并一举击败了国际知名的“雀巢”豆奶。欠发达地区应当借鉴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近年来,欠发达地区不少地方也提出并实施了市场化运行工程,在引导企业走向市场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组织体系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基本还是计划经济的一套。欠发达地区应尽快成立市场开拓的组织。企业都应成立市场部,设置模式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确定,从而逐步构建一个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市场网络。据计算,厂家自销的销售成本要占其销售额的15%,而商家的销售成本占销售额的8%左右。推进工商联合,可以提高成本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北京“牡丹”集团联营的镇江电视机厂1998年来销售效益是前年同期的几倍,他们如何取得如此业绩?厂长一言以蔽之:实行了销售代理制,与商家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工商联合方面可以在两个层次展开:一方面搞好和当地商业企业的联合,建立工商定期协调会制度,由商业、供销等部门参加,明确销售当地产品的任务指标;另一方面搞好和外地大型商业集团的联合,按照互惠互利原则,鼓励当地企业通过资产或利益纽带,和外地商业企业建立共同体。政府可制订鼓励支持流通企业销售本地产品的激励措施。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既要注重增量带动,更要突出存量盘活。
对于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短期内上多少大项目,是不现实的,也是行不通的。实用的措施是存量调整,就是围绕现有企业、现有产品、现有项目搞技改,依靠存量盘活带动增量投入。目前,欠发达地区工业企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能力闲置,盘活这些存量资产,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不少企业
只要有少量的技改投入进行产品革新、技术引进,就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可采取以下几条措施盘活存量资产:一是建立政府盘活闲置资产引导基金。可以变“输血”为“造血”,从解困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建立盘活闲置资产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停产多年、但目前有市场、有效益项目的复产工作。每年集中盘活几个企业,既可以分流下岗职工,又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引导企业加快新品开发步伐。企业的问题往往都反映在产品上,有个好产品就不愁无市场,特别是目前运转困难的企业,更要把新品开发工作作为启动生产的“救命稻草”。目前,消费品市场基本都被规模化企业集团所垄断,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要想挤占这类市场,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应当把新品开发的立足点放到配套协作上,在配套中升级,在协作中壮大。企业不仅要拿出产品开发规划,不仅在近期内有适销产品,对三五年搞什么当家产品,也要有研究和开发。
三、既要吸引外资,更要融通民资。
1、非农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西部多数县经济结构调整还局限在农业内部,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力流动、城镇化水平提高等涉及城乡互动层面的调整还远远不够,有的甚至还没有破题。一些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组织社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2、县级财政拮据,发展后劲不足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普遍基础薄弱,呈现出典型的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少数县自身财力只能保吃饭,还有相当一部分县保吃饭都有困难。另一方面,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设在县上的银行基本上是只吸储,不放贷,资金流向城市的问题日益加剧。此外,大部分县域工商企业效益不好,相当多的企业名存实亡,传统财源陆续丧失,后续财源又跟不上,自身无力投资搞建设,基础设施欠帐过多。
3、人才瓶颈的制约较大
环境上的差异、交通上的不便、待遇偏低,导致西部县域对各类人才的吸纳和集聚能力较弱。人才和技术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普遍弱小,品牌意识不强,直接影响着西部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4、体制性矛盾比较突出
县一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缺乏集中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有的垂直管理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想的少,配合支持不够。一些县(市)党政领导调动频繁。乡镇领导三年一换届,任期偏短,影响工作的连续性。
三、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1、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众所周知,发展工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电、工业燃料和原材料等资源,还需要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方便的交通条件。一般而言,西部地区大多数县并没有特别的地理、交通、资源、能源优势。也就是说,大多数县域的经济发展,不能依靠“招商引资”,不能迷信于“工业兴县”。如果引入破坏生态环境新企业,那还将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的危害子孙行为。因此,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激发第三产业发展潜力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自然风光的俊美,又有人文风景的绚烂。为此,在旅游业发展中,要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自然风貌;尽量选择、利用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项目,以突出自己的独特地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争取旅游项目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突出民族风情和地方传统格调;积极探索旅游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进行开发与创新,开发出更多特色的、新颖的旅游产品给市场消费者,以挖掘当地第三产业的潜能,带动当地经济大发展。
3、开发当地“名、优、特”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传统名优特产品,特色产品较传统产品的开发,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讲,显得愈加重要。具体做法:(1)对县域内传统特色产品品种进行清查登记,利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再改造、再开发,研发新产品。(2)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对传统产品进行逆开发,确保传统特色产品的原料高质高产稳产。(3)制定统一的行业质量标准,强制依照标准生产,坚决取缔黑加工点和质量不达标加工企业,下大力气树立当地产品的优质形象。(4)统一市场管理,遏制价格大战和恶性竞争,并适当提高原料收购价和成品销售价,确保本地传统特色产品行业健康发展。(5)对各地名优特产品进行形象创新,加强品牌建设。(6)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对涉及自然资源开发的项目应加强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对涉及到野生动植物利用的项目,应经研究后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体现产品环保的形象。
4、大力培养和吸收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几座工厂,建几幢高楼这样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吸纳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不拘一格,招聘人才。县域经济要发展,技术是关键,而技术问题,说到底就是人才问题。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招揽人才,比如:为那些拥有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他们的工资和生活待遇拨专款解决;做好后勤工作,解除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对确实为当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坚决予以重奖等。
5、创建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不是什么与专业有重要联系的工作,但我们却也勤于学习,认真工作,在平平淡淡的忙碌之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与做人的道理。
本次实践是围绕着“冬枣之乡”——滨州市沾化县进行的,实践的主要内容是沾化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实践的时间为2011年7月22日——2011年8月21日,调查的对象为沾化县的部分村民及部分领导。此次以走访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农民对问卷调查的作答情况,得出该报告。
在调查中主要询问农民以下问题,并附有相关数据:
1、您主要以什么为生?
A、种植农作物(49%)B、个体(41%)C、其他(10%)
2、如果您要种植农作物,那您会选择什么?
A、棉花(23%)B冬枣(67%)C小麦(5%)D其他(5%)
3、如果您要做生意,那您会做哪方面的生意?
A、冬枣(38%)B海产品(19%)C棉花(27%)D其他(16%)
4、您认为近几年本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A、很快(67%)B、较快(24%)C还行(9%)D慢(0%)
5、您去年的年收入是多少?
A、5000以下(3%)B、5000-20000(12%)C、20000-50000(68%)D、50000以上(17%)
6、您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了解吗?
A、很关注,每天都看新闻(34%)
B、不算很了解,偶尔听别人说过(63%)
C、一点都不了解,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3%)
7、您对本县的领导带领大家致富所起的带头作用满意吗?
A、很满意(3%)B、满意(5%)C还行(60%)D不满意(32%)
在调查中我们还帮助农民伯伯们干过活,在枣树地里,我们帮他们剪树枝、种树苗;在棉花地里,我们帮他们折枝(俗称闷顶)„„几天下来,我们几个都不是来时的样子了,变得很黑,但是我们了解到了种地的艰难,懂得了珍惜。
在我们跟几位镇领导的聊天中,他们告诉我们,县里这几年发展很快,平均人均收入每年都在上升,甚至很多人的年收入达到了百万,近几年来县里陆续成立了果脯厂、海产品加工厂、造纸厂、盐场等为农民在闲暇时节提供赚钱机会的工厂,使农民的收入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尽管这样,但本县还是以农业为主体,第一产业并没有占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拉大贫富差距。
当谈到农村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时,他们告诉我们县里已经出钱修了路,同时在国家建设新农村的积极影响下,将在每村都安上路灯,方便人民;在每个乡镇上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村庄改建成楼房,利用空闲的土地建造几个棉纺织厂,使本地的棉花有更好的销路;同时扩大海产品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客人;利用该地“冬枣之乡”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从上述调查中,我们可以明显得出该地的经济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
该县虽然现在发展较快,但是经济增长却呈现一种不真实的状态,没有做到真正体恤农民。物价虽然上升,但是农产品的价格却稳定不变,同时,农产品的销售并不是很顺畅,有时候甚至将冬枣放坏了、将棉花放黄了也没有人来购买。从而形成了生意人塞满了腰包,而农民每年的所得刚够家庭的开销的情景。同时,县里选中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只是那些较富裕的村庄,从而更易拉大贫富差距。
(二)、以农业为主,发展只是阶段性的。
该地农民每年的收入在持续上涨,很大一方面缘于每年都有部分商人来此收购本地的农产品,但一旦没有外商来收购,该地农产品的价格便会大幅度下降,造成了大量农产品浪费的现象,致使部分人忍痛扔掉卖不出去的冬枣、满屋子都是白花花的棉花的场景;有的农民甚至辛苦一年连本钱都没有挣出来。该地虽然有几个工厂,但规模都不大,不能长久发展,甚至有的已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人们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了解较少,不利于自主创业。
该地的失业青年较多,多数是辍学回家的,他们大多都出去打工了,其余的人在家务农,他们甚至认为打工就能养家糊口,就能赚到很多钱,丝毫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同时他们由于缺少文化知识,大多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不知道国家的政策在时刻变化着,也不知道自主创业可以致富。这种情景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劳动力的剩余、是大量劳动力的外出和老人儿童的留守家园,导致的可能是妻离子散的结果,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领导的带头作用不是很突出,人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拥有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发展经济的基础。领导们大多只是说要怎样建设,让谁去建设,却没有付诸在实际行动中,这样的口头运动只会让更多的人感到反感,而不是积极主动地与领导交谈,从而明白自己将来应该怎么做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同时,领导们有时候说话不算数,造成了人们对领导们的不信任,这也是有钱人不愿在该县建厂、无钱之人出去打工的原因。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引进新技术与人才,在该地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司。
由于该地没有属于自己的公司,因此各种农产品的价格都要由收购的商人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同时,由于本地没有棉纺织厂,致使棉花的价格每年都呈波动状态,有时劳动人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棉花将会卖给谁,价格是高是低。若在本地建立棉纺织厂,一方面可以促进该地域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该地域的经济转型,保障人民的利益。
(二)、建立储藏设备,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该地域是“冬枣之乡”,因此冬枣成了每家每户必备的农产品。但是冬枣的保鲜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刚摘下的冬枣放不上两天就会脱水,失去了那股脆劲。如果在该地加强建设保鲜库,一方面可以储存摘下的冬枣,另一方面,该地的海产品也可以得到保障、渔民们从中受益。
(三)、大力培养人才,反对青少年的辍学。
应该在该地加强教育,聘请优秀的教师来教育孩子,并使老师有时进行走访的形式来了解孩子;同时,该地的领导可以组织家长们进行统一学习,讲授孩子辍学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的损失,告诉他们国家的优惠政策,从而鼓励他们开导自
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并且对孩子学习好的家长进行一定的奖励,使他们不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使自己孩子辍学。
(四)、领导应经常下乡与群众进行交流,了解农民们的心声。
领导们经常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使人们难以接近。该地的领导应该主动接待民众的来访,并经常下乡倾听劳动人民的心声,了解到他们心中想的什么,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并告诉他们政府下一步的计划,使民众心里懂得政府的关心,从而更积极地投身于建设中。
一、西部特色经济的基础
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 为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 极大促进了西部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 西部地区自身也有发展特色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条件
2010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 全国乡村人口数为74471万人, 占总人口的57.01%。西部地区以甘肃、广西和贵州为例:甘肃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13.69万人, 占69.98%;广西居住在乡村的为3090万人, 占66.38%;贵州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724万人, 占总人口的73.13%。可见西部地区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通过培训和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劳动力素质便可不断提高。
2、资源条件
西部地区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煤炭储量、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等在全国资源保有储量中都占据明显优势, 旅游资源、农牧业和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例如生物物种优势, 西部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土地资源优势,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最突出, 表现为土地、草地资源和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大。
3、多样地形条件
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大, 地形多样复杂, 有广西的丘陵、西藏的高原、四川的盆地、陕西的沙漠、青海的绿洲以及甘肃的河套等多样地形, 有利于发展具有地形优势的多样化特色农业。
二、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1、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1) 种植业
种植业是西部农业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 种植业发展迅速, 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例如甘蔗和甜菜就是制糖业的主要原料。广西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城市郊区以及邻近乡村, 阳光充足, 适宜生长, 原料质量高且供给充足, 交通便利, 加工方便。目前广西正向甘蔗机械化收割方向发展。
(2) 畜牧业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深入, 西部畜牧业成为农业中最具有竞争力和优势的行业之一。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 内蒙古牛羊数量增多, 肉类奶类食品质量增高, 推出了“伊利”、“蒙牛”等著名牛奶产品品牌, 在全国牛奶市场上都具有竞争优势。
(3) 渔业
近年来, 西部渔业也有所发展, 在养殖技术方面, 深入研究水产类如鱼虾的生存条件, 合理配制饲料, 注重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向生态养殖方向发展。例如长江上游和广西的红水河可以采用隔江划河的方法进行养鱼。
2、特色工业发展现状
有色金属和钢铁在重工业中占主导地位, 是制造业的根本, 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西部有色金属和钢铁立足比较优势, 规划区域, 突出重点, 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随着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现, 我国东部地区石油已近枯竭, 汽油量由东向西转移。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 是我国石油工业重要的资源接替区。
3、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西部旅游业发展迅速, 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基础设施的完善的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同时, 设立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新景点, 其中, 四川的九寨沟是近年来旅游景点开发最成功的一个;开辟了许多黄金旅游线路。新疆天山的自然风光线, 丝绸之路的大漠风情线比较著名。
三、西部特色经济发展对策
1、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1) 种植业
就目前西部农业发展而言, 规模化经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规模化经营不仅有利于减少农业的生产成本, 而且有利于统一收购统一加工, 容易树立农产品品牌面向市场。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均衡协调西部地区工农业的发展, 扩大需求刺激消费, 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促进创新机制与竞争机制的形成。
(2) 畜牧业
西部地区较为落后的畜牧业传统生产方式, 不利于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我们应该研究或引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加强草场建设, 进行规模经营, 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畜牧业的生产结构, 推广优良品种, 如细毛羊、三河马、三河牛,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 加大对特种蓄类动物的保护, 确保它们正常繁衍生存。
(3) 渔业
加快养殖技术的推广, 以增加各类水产品的产量, 丰富各地消费市场, 同时, 继续探索生态渔业的新路子, 确保水产品的质量, 生产放心渔类产品, 树立相应品牌形象。建立生产基地, 实现规模经营。
2、特色工业发展对策
加强有色金属和钢铁开采和管理力度, 向资源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对冶炼企业进行整合重组, 延长产业链, 逐步形成产业群;坚持可持续原则,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降低消耗, 减少污染, 提高经济效益。要增强油气的勘探开采力度, 加快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投产步伐, 同时, 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
3、旅游业发展对策
发展西部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是吸引游客以实现西部旅游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变, 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做好传统旅游观念向现代旅游观念的转变, 跟上国际旅游潮流, 改善旅游环境, 增添旅游景点, 树立品牌意识, 一切以游客为上, 使游客能够在这项消费中的效用达到最大, 只有这样才能更的更多的吸引游客。
综上所述, 西部特色经济在国家和西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呈现出特色产业竞相繁荣的新局面。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虽然刚刚起步而且面临重重困难, 但是,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它又极具旺盛生命力, 我们坚信, 在不久的将来, 它将会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促进整个西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摘要:西部大开发10多年以来, 西部特色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呈现出特色农业、特色工业、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竞相繁荣的新局面。本文就如何发展特色经济进行粗浅地探讨, 初步认识其经济基础和发展现状, 并简单描述与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提出比较粗浅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特色经济,特色农业,特色工业,旅游业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全国、各省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第五次人口普查, 2010.
[3]杨向翼.西部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问题及其对策[EB/ON].中国环境法网, 2009.
关键词: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策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持续的快速增长,社会面貌也焕然一新。一些沿海沿边地区凭借着地理优势,再加上国家和党的优惠政策,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落后地区,如在内陆省份相当一部分农村贫穷地区,地理环境优势不大,经济发展缓慢,主要还是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初始加工为主,使得经济一直得不到快速发展。
1.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1民生基础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与滞后都延缓了我国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发展经济的瓶颈。主要表现为相当多的落后地区仍像村庄一样,没有自来水供应,没有安装下水道,街道路面仍旧是泥沙路等;以及有的落后地区公共活动场所少,交通设施落后,没有一条交通高速公路通过,满足不了农民的生活需要等。这些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部经济资源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1.2产业体系不完善,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
落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落后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其中以传统的农业所占比重最大。常规农民基本上还是靠自给自足的生活为主,尽管有部分地区以发展农业产品为主,却没有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类似产品多,精品名品少,市场占有率也低;另外,大企业以及龙头企业也很少,只能依靠着中小企业来维持自身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以达到发展经济。总的来说,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建立自己的特色产业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合理分配升级产业结构,必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经济自然得不到振兴。
1.3 人才流失严重,发展后劲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曾经说过:“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这句话会出现,是因为很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考出山区读上大学后,就不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对于落后地区而言,农村大学生不回家乡,留在大城市发展,就等同于是人才的流失。没有属于自己的人才,谈何持续发展?政府对于人才回流也是无所作为,任由人才加速流失,使得本地经济发展越发滞后,导致马太效应的出现。对于考上大学有所作为的落后地区学生而言,不是他们不愿意回到自己的老家帮助建设家乡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是被现实所困住,无法回去。
2.提高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
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成为了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提高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将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与活力有大大的促进作用。
2.1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落后地区要充分认识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自身经济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考虑协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首先,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正所谓“路通人通财通”,作为物质生产活动和商品流通的支柱,落后地区的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先行发展交通设施。政府要分析基础设施的各项缺口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度,依靠国家投资以及借助鱼民间的资本,构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如修建跨省际的公路、铁路,把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链接起来,借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再来,水利工程、饮水工程,邮电、通信电视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项目都对也能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2.2发展特色经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着各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承担特定的社会分工,发展有自己地方特色的产业,如佛山的建筑陶瓷业,温州的鞋业等建立在当地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上的特色产业,都是它们的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首先需要培育自身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利用本地稀缺的资源,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谋求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能够得到提升;再加强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把特色经济做大做强,增加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而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2.3构建人才回流机制,开放地区引进外资
经济学家索罗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没有人才,也就没有动力,为此,落后地区政府一定要完善本地区的人才回流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一个不断增长的高水平生活标准,吸引考上大学的本地区学生回到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
另外,提高地区的开放程度也是落后地区的发展道路之一。外资的引进不但可以改善落后地区的资本环境,还可以为落后地区带来完善的人才增殖机制。政府要增强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优化本地区的投资环境,简化办事的程序步骤,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为外资的引进道路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环境。总归一句话,落后地区要发展经济发展,就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回流与引进机制,提高本地区的开放程度。
3.结语
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其摆脱当前贫困、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性发展,一定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好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加大自主创新产业的建设;鼓励外出大学生回乡建设,实现人才回流,同时引进外资,为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秀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燕; 落后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2006年04
[2]孟跃;曹泳鑫; 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陈新林; 落后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湖南湘西州为例[J]; 《时代经贸》2010年 第2期
地区经济发展受对外开放程度、企业结构、投资力度、发展战略等因素影响.要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对外经济工作的水平,加大投资及其管理的力度,加快国有企业调整与改组的步伐,切实改变中西部地区的.软硬环境.
作 者:黄永兴 乔荣报 作者单位:黄永兴(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乔荣报(马钢股份公司,球团矿厂,安徽,马鞍山,243000)
(一)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基础建设。
地方政府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纳入区、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和指导,按照“政府引导,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要求,从区到乡镇到村社层层成立劳务输出组织专门机构,在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劳务输出、政策咨询、劳务代理、养老及失业保险上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形成管理规范、市场配置、流动有序、多元化转移输出的新格局。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劳务输出管理体系。
(二)搭建劳务输出平台,畅通劳务信息网络。
大力发展劳务中介,降低农村劳务经纪人准入门槛,对依法成立的农村劳务经纪人实行税费减免或适用低税(费)率,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各种贴息、低息贷款项目上向农村经纪人倾斜。同时,设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平台专项基金,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组四级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逐步形成“上下对接、左右贯通、四级联动”的农村劳务信息网络体系,建立起涵盖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分布位置、收入情况和家庭状况在内的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档案,建成“区有数据库,乡镇有登记册,村有人头卡”的劳务输出管理信息系统。
(三)加强劳务转移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一是整合资源,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统筹整合农业、教育、扶贫、就业和移民等各种培训资源,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输出为目标,坚持公办、民办并行,鼓励多元投资办学,大力引进省(市)内外办学力量,实行联合办学、联招办学,不断扩大职教规模,创造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专业课程等皆能满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硬软件条件。二是创新模式,提高培训实效。积极推行“培训基地+就业基地”、“校企联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到技能、包就业输出、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新模式。加强对培训学校的输出就业情况考核,促进青年劳动力输得出,能就业,稳得住,能致富。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劳动力转移输出率。围绕市场需求,以初、高中毕业生、青年农民、下岗失业人员为重点开展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掌握法律法规、参加就业应聘等方面的知识,又具备外出务工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逐步使劳务输出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形成“外出务工一个人,致富创业一个家”、“带出一批人,发展一个村”的发展模式。减少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异地培训、下乡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四)推进配套改革,建立保障机制。
1.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籍制
度,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非农业户及其他类型户的划分,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的生活来源为条件,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建立以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模式,建立健全平等统一的就业、培训、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制度和政策,促进农民由就业转移向居住转移转变。
2.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将进城入镇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纳入社保范围,建立包括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在内的就业困难群体扶助制度,确保农民工的收入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出台对外出务工农民给予意外伤害保险补助的相关政策。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探索建立两种基金。一是农民工意外伤残(伤亡)保险基金。按照外出农民工自缴一半、政府补助一半的模式,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意外伤残(伤亡)保险,实行专款专储专用。二是农民工维权及法律援助专项基金。政府每年按一定数额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农民工维权及法律援助。
3.推行农村“全程代理”服务制,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一是村、组组建“助耕队”,以无偿或适当收取劳务费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帮助外出务工农民家庭搞好农业生产经营。二是推行“空巢老
人”委托赡养制。对年龄过大,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子女又不能在身边照顾的老人,由专门的托管机构或亲戚进行完全托管或部分托管,确保这部分留守老人在没有子女直接照顾的情况下同样能够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娱有所伴。三是推行“代理家长制”、“寄宿制”、“托管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推荐阅读:
工业经济与地区发展10-29
地区经济运行分析10-07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0-03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的思考07-09
关于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09-25
苏北地区融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09-22
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9-24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