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相声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语相声(推荐11篇)

成语相声 篇1

乙:现在由我们俩给大家表演相声。

甲: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要说好相声需要具备很多条件。

乙:是的,是需要条件。

甲:首先,最基本的条件必须具备。

乙:什么条件?

甲:必须有嘴。

乙:废话,谁没嘴呀!我看你没长嘴,信口开河。

甲:我是说呀,你必须得会说话。

乙:不会说话那是哑叭!

甲:这就对了,哑叭就不能说相声,聋子就不能听相声,你看见用哑语表演的相声了吗?

乙:没有。

甲:相声演员不但嘴皮子厉害,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乙:那是,光会说话是不够的。

甲:就拿我来说吧,为了说好相声,掌握更多的知识,每天都在研究文学方面的书。

乙:哪方面的,有成果吗?

甲:我最近正在研究成语词典,成果特别显著,马上就发表论文,题目叫“关于成语的错

误和我的精辟见解”!

乙:吹牛不上税?有能耐当大家面把你的研究成果说说。

甲:不敢说,今天在座的都是老师,有文学巨匠,语言专家,汉字教授,哪有我说话的地方。我要说了,那不是圣人面前卖字画,关公面前耍大刀,悟空跟前玩金箍棒,杨二郎跟前遛狗了吗?

乙:不敢说了吧,我说你吹牛吧,还精辟呢?狗屁吧!

甲:非得逼我在这说?我可告诉你,等我说完了,被哪位偷袭去发表,得了诺贝耳文学奖,你得赔我巨额损失。

乙:行、行,你说吧。

甲:那我可要说了!你可别后悔!现在要反悔还来得及。

乙:我后什么悔呀!快说吧。

甲;要说这成语错的地方太多了,先说个简单的,知道“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吧?

乙:知道,不就是一根汗毛都不肯拔,形容人非常吝啬自私吗?

甲:错,那是自私吗?你想啊,人家就剩一根毛了,还要拔下去,拔完了不成光头陈佩斯了!所以这条成语得改,把“一”改成“亿”。如果他有一亿根毛都不肯拔,那才叫吝啬自私呢!

乙:你别说,有点意思。

甲:再听这条“道听途说”。

乙:路上听来的,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甲:错,那是路上听来的吗?那不是老道听他徒弟说的吗?怎么没有根据呢?

乙:你这是歪解。

甲:还有这条“背井离乡”,你让大家说,离乡就离乡吧,还要背井,井能背动吗?也得改,改成“背包离乡”。

乙:啊!

甲:再说这“风流倜傥”,还什么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这能对吗?分明

是天冷了出门,风一吹,又流眼泪又淌鼻涕,所以才叫风流涕淌。

乙:哎,可没有你这么改的?

甲:咋就不能改呢?知错就改是我们学习的优良传统。你再看“不知所措”,知道什么意思吗?

乙:谁都知道,形容人因惊慌而不知道该怎办。

甲:错,错,错!

乙:错?哪错了?您说说? 甲:你真不知道错在哪里? 乙:废话,知道还问您吗?

甲:大伙瞧瞧,这人不好好学习,多没文化!错了还不知道错在了哪,你这就叫“不知所错”。

乙:这都哪跟哪呀?既然你这么有学问,我说几条,你给解释解释?

甲:就我这学问,随便提,保证解释的你蒙头转向。

乙:就你这样瞎解释我是得蒙头转向。你说说“马到成功”是什么意思?

甲:马到成功嘛,哎,能不能换一个?

乙:不能换,你不是学问大吗?

甲:真不能换?

乙:真不能换。

甲:不能换拉倒,马到成功,马到成功,哎,有了。这条成语不成立。你想啊,马到能成功吗?只有人到了才能成功。改了,就叫人到成功!

乙: “半斤八两”?

甲:好像是彼此一样,不相上下的意思。可我就不明白了,半斤怎能和八两一样呢?应该改了。

乙:那是古代的秤,十六两一斤。

甲:那更得改了,都什么年代了,还用古代的秤,改成“半斤五两”大家不都清楚了。

乙:“轻如鸿毛”呢?

甲:也得改。鸿,是指大雁,在座各位说说,大雁毛还算轻吗?比麻雀毛沉多了,就改成“轻如雀毛”!

乙:“价廉物美”

甲:价廉物能美吗?如果廉价的都是好东西,谁还进精品店呢?把物字牛字旁去了,改成“价廉勿美”。

乙:“金碧辉煌”

甲:最错误就是这条成语。

乙:这条成语可没错啊,我们昨天刚学过,形容建筑物华丽光彩夺目,怎么会错呢?

甲:那你说说咱们凤阳朱元璋皇帝造的鼓楼华丽不华丽?

乙:当然华丽了

甲:那怎么现在我们看它一点也不辉煌呢? 乙:我们只是这么形容一下。

甲:瞧你,又不知所错了。告诉你听好喽,应该把“碧”改为人民币的“币”。你想啊:金灿灿的金币它能不辉煌吗?

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 篇2

破解传统的文化精神可以从形式入手由表及里。因为形式的形成和它的稳定性总是有其历史因由的。相声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文学史家们早就认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但“弄参军”并没有垂直向近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至宋代“滑稽戏”演化成更具行当特征的“五花爨弄”,其中的副净、副末——“副净色发乔(装傻),副末色打诨(逗趣)”,反而更向已具雏形的戏剧靠拢了。但由它们以及日后丑角们的晕染,喜剧色调和出入剧情内外直接同观众交流的传统却由此形成,并且始终寄寓在后世成熟的“花部乱弹”之中。直至清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脱颖而出,这就是戏剧史家所谓的“打猛诨入又打猛诨出”的历史过程。从行当角色变成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语言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喜剧意识。而形式的稳定性则是这一文化精神的滤器,它调动了戏剧以外积千年而凝聚的诸多幽默源流:民间的、文人的、艺人的,以及语趣、意趣、情趣、理趣,当然也包括说书的故事性、唱曲的抒情性、戏剧的情境性、模拟的智慧性等等,所谓的“相声味儿”则尽在“说学逗唱”的多元与综合之中。相声和其他民间样式一样,是最善于利用“拿来主义”的,但始终都不是销蚀而是强化其形式特征,使其具有传承的“形式意味性”。

在形式后面的是内容观念。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京津两地(乃至北方)市民阶层、特别是城市底层百姓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物态文化源于性。“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更为重要的“人欲”。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蹙眉颦泣而是笑脸张扬。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之被扭曲变形的“喜剧性”。《梦中婚》的幻觉、《醋点灯》的荒唐,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着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情是性的生成也是人际交往和伦理道德的锻铸锤炼。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于是渗透至传统的每一段落。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的伦理秩序因世道的骤变而被尔虞我诈、反目成仇、虚情假意取代。《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地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

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即是“天理”。在理性倒错的时代,一切硬性的制度和软性的契约都是畸形变态的,传统相声比近世以来任何一部讽刺或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畸形变态的一切:变态的生活准则、变态的社会心理、变态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美丑善恶是非都是颠倒无序的。《贼说话》《小神仙》等深刻地描绘这人心不古却又彼此迎合默契的一切。

精神文化归于心。魂魄只有存放在“心斋”人生得以安住才有了境界。但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身体欲望、情感理想都被金钱和权势吞噬精光,除去心浮气躁和肤浅虚夸之外还有灵魂精神吗?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小买卖论》这诸多“论”中,表述了人们的朝不虑夕、六神无主。虽然只是市井写生的一瞥,众生世相的一刻,但却有着“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和深度,其形象的生动性和思想的概括性为当今“主流相声”所无法比拟。

讽刺是传统相声的光华。与经过“阶级斗争”理论淬火,在“提高讽刺自觉性”后与“大批判”合流为一的“新相声”不同,传统段子似乎并不那么先验、激越、决绝,而是一种深谙人情世故,状态蕴藉,相当思辨的一种“软幽默”。它的着眼点首先不是教化训育,而是好笑好玩的娱乐本性。关于“可笑性”,上世纪就有“相声的笑是目的还是手段?”的讨论,但由于当时头上高悬着“为政治服务”宗旨,其争论自然是无果而终。可是,无论“目的”还是“手段”,笑都是必须和首要的。而在感官愉悦和心扉开启之间,就是色彩斑斓由低而高排列的色调就构成了“可笑性”。用合理的尺子“发现”生活中的不合理,或把不合理的现实“解读”出合理性,都是滑稽和喜剧的源泉。因之,笑本身就是一种发现或评价,正如果戈理在他的《剧场门前》所说:“在我剧中无往而不在的唯一正面人物就是笑。”古人所谓“寓教于乐”不是将“教”的观念高踞在笑的形象之上或之外,而是融为一体深入其中的。传统相声所谓的思想或认识价值也都是由其可笑性的深广程度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惟其浑然不觉才见出“乐”中之“教”,在“笑”中感受不同的品位。

传统相声的讽刺并不像“新相声”那样,按照“阶级划分”的准则对“外部”(敌人)“内部”(自己或同盟者)壁垒分明态度迥异。而是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多讽”的方式,不是“掀掉宴席、撕毁花环、踏烂偶像”,甚至以“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决绝,在诅咒和漫骂中不惜与对方同归于尽。传统相声比较客观和包容。客观是因为谙熟对象存在的各种因由,包容是由于采取了中正中和中庸的原则。一切都恰到好处不过不尤。相声所谓“俗不伤雅的内容、谑而不虐的风格、咸淡见义的方法、似我非我的表演”,是因为国人的意识里早就融入了“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民族文化精神。因之,即使如《糊涂知县》《日遭三险》那种对统治者讥刺的段子,也都可见在讽刺对象可鄙可笑的背后有一条可怜可悲的影痕。

传统相声的讽刺并非对人不对己,而是充满着自省和自嘲精神。“古今世界,一大笑府,我与若皆在其中。供人笑柄,不话不成人,不笑不成话,不笑不话不成世界”(冯梦龙《笑府》序)。只有把自己摆进去,不仅喜剧地看待世界,并且喜剧地看待自我,才能具有批判超越精神,也才能在省悟自己的同时包容对方。传统段子就在这一省一嘲之间坦露胸襟,在狭窄的生活罅隙间寻找心灵的自由。市民阶层人性的弱点、人格的缺陷、人道的偏颇,以及自私、贪婪、虚伪、僵硬、颟顸、麻木等“人类的通病”,都在各种段子之中有深刻的揭示。甚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仍然有某些“国民劣根性”的存在,时时提醒人们“引起疗救的注意”。

除了这些长处,传统相声还有化物态为心态的表现方式。它也与“新相声”创作中将主题的明确性、单纯性、具体性自觉表述出来,凸现艺术“再现”的魅力的方法有所区别。传统段子大多不为“一人一事”而作,并不耳提面命地指斥或讥刺某一具体的对象,而总是在或荒诞或滑稽的喜剧氛围中折射出复杂矛盾的心态,言此而意彼、曲意而深旨,在“表现”中言是若非、说非若是,或枪里加鞭或背后敷粉,在似虚若实半真半假的语境里,曲折含蓄地表明心境,不动声色地抑扬褒贬。因此具有形象的含蓄性、题旨的丰富性和审美的模糊性特点。如马三立《开粥厂》,人们就很难辨析它究竟是讽刺“为富不仁”的伪善,还是油滑市民的吹嘘,抑或是用寒酸至极梦幻饕餮折射现实的尴尬窘境?在“表现”中“再现”实是自古民族民间艺术“诗学”创作方式的承继。

传统教育题材相声 篇3

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乙:对,这话说得太对了!

甲:我问你,你吃了团年饭吗?

乙:都几点了,都快到初一了,还不吃?你以为真的是吃“年饭”啊!

甲:那你在家里没有经受过“忆苦思甜”的教育?

乙:什么?什么?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搞“忆苦思甜”?

甲:这你可就不知道了,现如今在我们家里,“忆苦思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

乙:有这等事?那你说说,你家里都搞些什么“传统教育”?

甲:你真想知道?

乙:说来让我们大伙也听听嘛!

甲:好,说说就说说,反正也不是什么丑事。

乙:这不就结了?

甲:每年的除夕,我们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年饭,分享各自的欢乐和喜悦。

乙:除夕的团年饭对所有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甲: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和团结和睦。

乙:对,这种团结和睦,互敬互爱通过团年饭,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和谐!

甲:就刚才,在家里吃一年一度的团年饭时,我可是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乙:嗯,说来听听。

甲:我清楚地看到,作为一家之主的母亲,她老人家看着满堂的儿孙围着她转,她像个小孩子一样高兴呢!

乙:她老人家的心里是何等的幸福啊,能不高兴吗?!

甲:母亲想,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啊!

乙:是啊,你们晚辈们。,回忆曾经的过去,追寻已逝的历程,常常会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

甲:我大姐的大儿子是1969年出生的,他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心声。

乙:他说什么来着?

甲:他说,小时候,我常常听老人们不厌其烦的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讲述着自己的苦难童年,描述得如痴如醉,情真意切娓娓而动听,但童年的我总感觉到是在听梦幻天书似的,进而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幻境,总觉得这一切感到好奇和好玩。

乙:是的,童年的往事是永远镌刻在心里的记忆,童年的旧事永远令人难以忘怀,童年的过去总是让人魂牵梦萦!

甲:记得有次开忆苦思甜会,散会后生产队的队长说一会发给每家每人一块忆苦饼,家里派个代表来领,说这一定得吃。

乙:对,这是上边交待的任务。

甲:当我的外甥拿到那块温热,属于他的忆苦饼时,一股从未闻过的清香让他兴奋莫名,黄澄澄的,有大人的半个手掌大,很象外婆做过的米糕。他尝了尝似甜非甜,粗糙、涩涩的口感。

乙:那他是没过个苦日子,觉得新鲜,好玩!

甲:这块大人们说是旧社会人们常吃的干粮,但他却吃得很香,而且吃完还想要,但大人不肯给,说小孩子一块已够多了,还一个劲地要他多喝水。

乙:那玩意叫“糠饼”,是用全米糠和面做成的,可不能多吃,吃多了是不易消化的,肚子会涨得难受的。

甲:那一晚上虽然不饿,但我外甥却总在想饼的味道和大人们丢掉的饼,好想好想再开一次会再发一块饼。

乙:没吃过当然觉得好吃啊!

甲:说实话,对于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吃蜜糖长大”的孩子们,要让他们理解他们从没经历过想象过的苦难,真的好难。

乙:而在科技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要让我们的孩子们抚今追昔早已成历史的“梦境”,真的是难上加难。

甲:你还别说,我家里的这次“忆苦思甜”教育,不光是我的感受很深,我大哥十五岁的孙子的发言,让我们全家都受到“教育”了!

乙:这怎么回事啊?

甲:因为他中考成绩“一塌胡涂”,我母亲关切地问他为什么几门功课不及格时,他居然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让一家人哑口无言。

乙:他都说了些什么理由?

甲:其实也不是什么理由,也就是给我们算了算帐。

乙:算帐?算什么帐?

甲:我说出来之后,你也许就不会怪他为什么考试不及格了。

乙:有这等事情?

甲:我问你,一年有多少个双休日?

乙:一年里有52个双休日啊!

甲:52×2=104天的休息日,扣除这些天数,一年是不是只剩下261天了?

乙:嗯,是的!

甲:一年里大约有两个月的时间不是非常热就是非常冷,而导致无法读书,因此扣除寒暑假60天的时间,一年只剩下201天了。

乙:这帐还真是这么算的!

甲: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节等法定节日占了10天,这几天你总不能不让我玩吧?扣掉后一年只剩下191天。

乙:还真有你的!

甲:每天睡觉8小时,就占了一年的122天,扣除后只剩下69天。

乙:他还真能算!

甲:每天三餐饭,包括吃水果的时间,就只算最少也得一个半小时吧,一年就占了23天,这样扣下去,一年只剩下46天了。

乙:他可是算账的一把好手!

甲: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占了一年的15天,扣掉后一年只剩下31天了。

乙:嗯,这才算到点子上了!说实话,这锻炼的时间该算上。

甲:每天1小时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时间,占了一年的15天,扣掉后一年就只剩下16天了。

乙:这也算啊?

甲:怎么?这不是时间吗?

乙:算,算!

甲:学校组织看爱国主义电影,参观教育基地或做家务等其他一些活动,一年中只算10天不为多吧?扣掉后一年剩下6天;估计一年平均生病5天,那么一年就只剩下1天了。

乙:啊?

甲:而这一天,还是自己的生日。你们说,我还有时间学习吗?

乙:这„„这„„

甲:这什么?我这读书有多苦啊!你们知道吗?

乙:想不到这读书的人还真的这么“苦”啊„„

甲:还有更让你生气的呢!

乙:还有啊?

甲:我的大外甥是一名即将迈向社会的大学生,几年的大学生活他说把他造就了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全才„„

乙:不错嘛!

甲:是不错,你接着往下听——(学腔调)在临近毕业之际,特将几年的学习成绩向关心和爱护我的大人和老人们汇报如下:

乙:还学得不错!

元旦相声 篇4

甲:今天是元旦,祝大家元旦快乐!乙:你打算怎么欢庆这个节日?

甲:我想作诗来庆祝,怎么样? 乙:作诗?你还会作诗?

甲:对呀!我坐哪哪湿!乙:你尿床啊

甲:我是说我坐哪儿,都能作诗 乙:呵,行啊!

甲:那当然!吟诗作对!无所不会 乙:呵,你还能做对儿呀!

甲:对呀!你听着啊,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乙:好啊,那我就考考你

甲:来吧 乙:我说上

甲:我给您对下 乙:下?

甲:对呀,上对下嘛,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乙:得,又说一遍,我说天

甲:我给您对地,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乙:行行行,我看你这几年念书全背这啦,不许再说啦

甲:这不显得我有学问嘛 乙:好好,下一个,我说言

甲:我给您对醋 乙:怎么对醋呢

甲:盐要对酱那算砸了,盐——咸了、酱也是咸的。盐我这儿对醋,油盐酱醋,五味调和。乙:那我要说好呢

甲:我给您对歹,好要对坏那算栽了,歹,好歹贤愚,这是一个成语。乙:那我要说士呢

甲:仕?我给你对炮,你那儿支仕,我拨炮,你跳马,我出车...乙:好么,我这五个字连起来就是“上天言好事”。

甲:上天言好事?那我给你对“回宫降吉祥”——灶王对儿,我四岁就会 乙:什么你四岁就会呀?你对回宫降吉祥了吗?我说上你对的什么?

甲:下 乙:天

甲:地 乙:言

甲:醋 乙:好

甲:歹 乙:事

甲:炮

乙:对呀,你听好了,我这五个字连起来就是上天言好事,你那个呢?

甲:下——地——醋——歹——炮。乙:你让大伙听听这叫什么玩意儿?

甲:下地下的时候那醋把炮逮着了,怎么着 乙:不象话!你这叫什么对子啊?

甲:这怨你呀,上天言好事你不一块说,你一字一字地往外蹦,我当然给你对下地醋歹炮了 乙:行、行,算你有理,那我可说上联了

甲:好,你说

乙:我给你来一个绝的,说“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

甲:又改绕口令啦?

乙:谁说这是绕口令啊,我这上联有讲——话说孔圣人周游列国,有这么一天啊走到一片荒野里,突然天降大雨,没有地方躲呀,可巧路边啊有棵老树,圣人啊就藏在树窟窿里——这叫“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呢——树窟窿里有了孔圣人了,这不是“窟窿孔”么;“孔出窟窿”——雨停了,圣人出来了,所以叫“孔出窟窿”,“窟窿空”呢——圣人出来了,树窟窿空了,所以就是”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

甲:呵,这么大讲啊!

乙:对呀,我这十八个字,你能对吗

甲:是十八个字吗

乙:是啊,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掰指头数)

甲:是十八个,听着啊,我给你对个现代的——“日吧嗒、哐哗啦、扑通通、哎哟哟、咚咚咚、滋滋滋”

乙:你这对的什么呀,是十八个字吗

甲:怎么不是,你听着——“日吧嗒、哐哗啦、扑通通、哎哟哟、咚咚咚、滋滋滋”(掰指头数)

乙:还真是十八个,那你这怎么讲啊

甲:听好了啊——

“日吧嗒”是说我正在屋里写作业,日——,外头放鞭炮,吧嗒掉我家窗户上啦,乙:哐哗啦呢

甲:吓得我把我们家花瓶打了,哐——哗啦

乙:扑通通

甲:我一屁股坐地上

乙:哎哟哟

甲:疼得我哎哟哟 乙:咚咚咚

甲:我把凳子绊倒了 乙:滋滋滋

相声我要读书台词 篇5

甲:谢谢,谢谢在家给我一个人的掌声。乙:哎,您这不对啊!甲:再拍手这些个都是给您的。乙:谢谢大家。

甲:再一次谢谢大家给我一个人的掌声。乙:您老争这个干嘛呀? 甲:其实台下的各位是来看你的。乙:哦不,看咱们两个。甲:嗯…… 乙:怎么呢?

甲:以您为主,以为为辅。乙:哪能这么说呀?

甲:谁不知道啊?XXX,在相声界这么长时间,能耐大啊,本事强啊!

乙:不敢当。哪及得上你学富五千啊!甲:相声也好,读书也好,都是好事呀!乙:嗯,好事!

甲: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是不是啊。乙:可不是吗?

甲: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有人不爱听相声。乙:可不,多了去了。甲:就说您这个人多高尚 乙:我什么高尚啊 甲:一心就想学习乙:我太傻了。

甲:好啊,我就爱跟这样的人一块聊天啊,谈事无的,因为本身我就是一个揍学问的人,知道吗?

乙:揍学问的人?做学问的人。甲:我这是古,古字。乙:没有这字根本就,甲:不是这么念是吧? 乙:就是做学问。甲:好,我是做学问的。乙:是吗?

甲:因为什么呢,你看我从大学的时候就是,出来之后吧,这么些年吧哈……

乙:你才几岁啊,还上大学?

甲:现在没上,将来也要上的,你就算,就……你听我说,别闹。

乙:您听我说,拦着,我问问您,跟您聊个天。

甲:谁认识你呀?我,我……因为什么…… 甲:这叫什么话?咱这聊半天了,我这,闲聊天,我问问您。乙:会聊天不会? 甲:你说!

乙:问您话,得有问有答。甲:啊,对!乙:您答您得挨着啊。

甲:好。你看,我也不懂这些,说点别的。乙:哎……对,最好聊点别的。说看书吧,甲:对,说看书,就得看书。乙:是!

甲:对不对,我就特别喜欢看书。啊,尤其是古典文学。我对古典文学非常地推崇!乙:您还喜欢古典文学?

甲:你瞧我这嘴啊。推崇!你看!我对古典文学推从!呀,说错了。乙:咳!

甲:我再来一遍啊!

乙:别显摆了,行了,我知道您喜欢这个!甲:我喜欢这个,这些个大文豪们,你说人家,人家,人家怎么弄的这个?(拍手)啊!乙:这文豪都烙烧饼去了怎么着?拍什么呀。甲:那个……书啊!乙:书,您看书,翻!

甲:怎么写的?四大名著,那在我心中是了不起的一座山!乙:是,好书!

甲:啊,四大名著,看看去!乙:是,我看了。甲:看看,学好,看看。乙:没不学好,我看了。甲:四大名著,都知道吧。

乙:当然知道啊。甲:三……三国演义…… 乙:啊,有。甲:对了? 乙:对!

甲:哎呀!哎……我说对一个啊…… 乙:压根就没说对过这位!甲:一脑袋冷汗!乙:蒙事呢。

甲:三国演义,对不对? 乙:对!

甲:你买四本,都来都来!三国演义。乙:啊?凑四本这就四大名著啊? 甲:红楼梦。乙:这就对了。甲:对吗?水浒传。乙:有。

甲:古典名著,多看看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乙:这话就对了。甲:是不是? 乙:有这么句话!

甲:我虽然不知道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啊……但是我,知道……好话!

乙:啊,不知道什么意思您就说啊? 甲:好话!

乙:是好话,您也得了解它。甲:我最爱看的就是西游记。乙:西游记好啊。

甲:西游记都知道。啊,这个,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人。这仨人没关系啊,一个头磕在地上跟亲哥们一样,哥儿仨站起来,是吧,一块成立了一个国家叫蜀国,啊。这边还有一个国家呢,叫东吴,哦……这边……

乙:您看书看串了您这个!那儿啊,跑三国去了这个? 甲:为什么?

乙:咳!行了,别想了。甲:老问那转!乙:行了!甭想了。甲:就是他们弟兄几个人吧,乙:师徒四人。甲:唐僧啊。乙:对啊。

甲:西天取经嘛!对不对,带着他们仨走。我最爱西游记,人情味很浓!乙:对,拟人的东西。

甲:哎呀,虽然说写的是妖魔鬼怪,但是很多故事很像是人身上的。乙:是吗?

甲:你比如说唐僧跟猪八戒,我觉得很像是父子二人。乙:怎么会呢?

甲:八戒又谗又懒,说瞎话不干活。唐僧最喜欢他。乙:这叫溺爱。

甲:是不是啊。有一个章节,我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啊,乙:怎么写的? 甲:特别有人情味。乙:说的是什么?

甲:猪八戒去问唐僧,师傅,他们都说我是世上最丑的,您说我是吗? 乙:唐僧怎么说?

新北京 新相声 篇6

相声是北京人传统娱乐的一种,时代更迭,老北京人好这口儿,新北京人对相声也没忘情。

每逢周末,北京各大茶馆、剧场座无虚席,放眼望去,80%都是学生和白领模样的年轻人。您再往台上瞅,一张张面孔都透着那么青春,别瞅太仔细了,没准还能发现青春痘。

谁说相声在衰落?看看网络上相声论坛里热闹的讨论,听听这震耳欲聋的笑声和欢呼吧,咱也甭解释啦!

作为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相声宝刀未老,越来越多懂相声、爱相声的年轻人加入了传承的队伍。相声非但没被E时代淘汰,反而在新环境中优游自如、根深叶茂。相声的魅力何在?

酒窝美女说相声

文/麻 雯

“房子的产权不是70年吗?我们俩心里签约也是70年。”贾玲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白凯南紧跟着补充:“谁要是违约了就赔对方400万。”

贾玲和白凯南是一对相声搭档,而且是比较少见的女逗男捧。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贾玲的招牌酒窝和白凯南“能够竖成11”的眉毛确实是一个亮点。当观众进入他们营造的喜剧氛围中时,会突然发现这段相声有点“另类”。

原来相声也可以这么说。

这些年,酒窝美女说相声

贾玲的家乡是湖北襄樊,来北京之前,她一直在学表演。2001年,19岁的她同时考中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班和相声班,贾玲选择了相声。到现在,她是班里10个女生中唯一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一个。

2002年第一次正式登台,搭档斜眼一瞟,看到贾玲的衣服在心脏带动下簌簌发抖。她一开口,声音都是哆嗦的,“常言道,什么都能有,就是不能有病。”就这样在颤音中开始了自己的舞台演出生涯。毕业后,贾玲留在北京继续在文艺圈子里摸爬滚打,除了说相声,她还要拍戏、演小品、作电视节目。相声圈子里,大部分演员都有兼职,这是行业内非常普遍的现象。“单纯说相声的收入的确不是很高,只有真正热爱它的人才会常年坚持在第一线。”

最初,贾玲对自己能否说好相声一直心存疑虑,“相声太难,不是我能做到的事情。如果在表演小品的时候忘一句词,我会很熟练地用动作、表情把它盖过去。但如果发生在相声中,就只能傻站着或者瞎说。相声的语言太重要了。”

男女相声的包袱一般都抖在男孩身上,拿女孩开涮总是不合时宜,所以贾玲身上“一直没什么戏”。虽然站在逗哏的位置上,但其实始终是捧哏。直到有一天,贾玲跟搭档去演出,忘了自己说了一句什么话,突然观众乐了。贾玲有点发蒙,接着衍生出一股无法形容的满足感——原来我也能把观众逗乐。渐渐的,她爱上了舞台上的感觉,渴望用相声特有的严谨的语言,面对面地向观众娓娓道来。

“我代表一个人物,我想对观众说,你知不知道我有这么一段相声特别好玩,让我来说给你听吧。就是这种感觉——分享。”

作为女相声演员,“傻丫头”和“花瓶”是贾玲极力避免的形象。“其实扎俩小辫也很出效果,但我不想。”在她的相声段子里,女孩总是个性鲜明,甚至有些强势。告诉你,其实女孩也可以是那么可爱、好玩、机智、聪明。

从玩腿到玩嘴

北京土生土长的白凯南长贾玲5岁,愿意别人叫他“老白”,可相声经历却远没对方丰富。白凯南似乎热衷于“半路出家”,他的老本行是对童子功要求甚高的“舞蹈”,可他十七八岁才开始进入中央歌舞团中专学了三年舞。大学转行学表演,直到2006年遇见贾玲,白凯南才真正与相声结缘。

在2006年的一档电视栏目中,两人分别出演不同的小品,通过一个作者的穿针引线而相识。当时这位作者创作了一个新段子,认为很符合贾、白的气质,向贾玲力荐白凯南。白凯南心中直打鼓,毕竟贾玲出道这么多年,还获过北京电视台相声大赛一等奖,大小算个腕儿,而自己压根儿是相声界的门外汉,害怕对方看不上。贾玲看了白凯南的小品后感觉挺有“眼缘”,断定这个“乍一看挺吓人”的小伙子是只“潜力股”,便爽快地答应了。从认识第一天起,贾玲和白凯南就开始搭档,两年下来,还“越来越离不开了”。

问到白凯南改行的原因,他调侃道:“以前伴舞的时候,观众都看我了,弄得歌手老跑调。太抢戏!现在腿玩不了了,改玩嘴了。”

尽管在此之前白凯南已经拥有很多舞台经验,词也背得滚瓜烂熟,但第一次上台说相声仍然特别紧张。那次是在东城区文化馆说相声《促销》,贾玲挑大梁,白凯南捧哏,台词大多是“嗯、嗨、啊”,他在台上“拘”着,感觉自己几乎淹没在对方的声浪里。

作为北京人,白凯南并未经历过北漂相声演员物质上的艰辛,但他最大的困惑则是“不知该怎么说才合适”。只有通过“多看多听真感受”来恶补基本功,白凯南渐渐意识到捧哏重在节奏的把握,说好了照样能大放异彩,正所谓“三分逗七分捧”。

“唱相声”是白凯南的绝活,灵感来自急智歌王张帝。他可以把相声的词放到音乐中,通过现代曲风和最新配器展现出来。白凯南打了个比方,像S.H.E《中国话》中的顺口溜,花儿乐队的《穷开心》就有相声《卖布头》的意思。这些不都脱胎于相声吗?

选择相声让白凯南找到了归属感,这一次他将坚定地行走在这条路上,直到完成那个70年的约定。

“说相声就像在跟观众斗智斗勇,你必须高明于观众,否则你说了上句人家就猜出下句来了,包袱不响。这种征服观众感觉很棒!”

每当看到相声俱乐部里热情的观众、听到满堂喝彩的时候,贾玲和白凯南便会相视一笑,想起彼此的约定。

70年的路程,有多远,走多远。

非“偶像派”相声演员

文/麻 雯

当高晓攀说出自己的职业时,相信大多数人会吃惊不小——“我是一个相声演员。”在人们的印象中,相声演员的相貌本身就带有一种喜剧元素,或怪或憨或滑稽,总能与表演相得益彰。相形之下,眼前的这个帅小伙显然长得太“正”了,在相声界很“另类”。

高晓攀属于80后,也是家中独子,可他明显要比同龄人有着更丰富的社会阅历。23岁,正是众多学子刚刚挥别校园的年纪,他们不是在跋山涉水地找工作,就是如履薄冰地奋战在基层岗位上。而此时的高晓攀已经开着去年购买的黄色QQ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飞驰,行色匆匆地赶赴下一场演出。

“偶像派”是怎样炼成的

高晓攀的家乡是河北保定,这个城市涵盖了他到北京读大学之前的全部生活。童年的高晓攀跟所有的男孩一样调皮贪玩,他强烈的表演欲望已初现端倪,爱唱爱跳,“很喜欢在亲戚朋友面前显摆”。尤其喜欢相声,孩子的理由总是很简单——可乐、好玩,于是从8岁开始每周六上午在青少年宫跟一位老先生学说相声。

相声只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延续到小学毕业,高晓攀读了一年普通初中后连跳两级,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保定分校曲艺班。这三年为他的相声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对相声的追求也逐渐明晰。

1999年,高晓攀遇到了相声表演艺术家冯春岭。这是一次让他感激终身的相遇,在往后的日子里,这个人将一再改变他的命运。

在艺校求学期间,经常会有一些演出的机会。一次表演结束后,高晓攀恰巧与冯春岭同坐一辆大巴车。当时冯春岭是保定市歌舞团团长,“在保定市非常有一号的人物”,他很和蔼地同高晓攀闲聊,给他讲解相声《打灯谜》的技巧,甚至还变魔术逗他玩。隔了一段日子,一天还在上课的高晓攀突然被神色紧张的副校长叫了出来,告知团长打电话找他。大家都在纳闷,高高在上的团长找这个毛孩子能有什么事?

相声简介 篇7

在我國的民間口頭文藝中,說笑話、講滑稽故事這一門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而「相聲」的藝術,它可以說是中國曲藝藝術品類中影響最大,最受聽眾與觀眾歡迎的一種,在中國,地不分東南西北,人無分男女老幼,?有不知道相聲,不喜歡相聲的;它又是中國曲藝藝術中最具喜劇特徵和幽默品格的一種,自古以來,即處處融入與表現於朝廷與民間日常生活的人與事的情境之中。在相聲的表演過程中,它運用了機智、詼諧、和幽默的語言,並透過說、學、逗、唱的技巧,充分地表現出我國語言特色及說話技巧的極致,藉以達到諷刺、歌頌和娛樂的功能。除此之外,「相聲藝術」既然是一種表演藝術,應該就會有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為演出或舞臺部分,屬於藝術的範圍;另一為相聲文學部分,屬於文學的範圍。所以,「相聲藝術」可以說是綜合了聲音、動作與表情造型的「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說唱藝術」的一種綜合性藝術,真實地顯現了通俗易懂、明快動聽,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和用詞廣泛、豐富多彩的「幽默必須高級雋永,趣味不可流於低俗的特色」。

2.兒童文化館—

幼儿相声剧本台词 篇8

甲:人人都有一双手,人人都有手指头。乙:废话,谁没有手指头。甲:指头有长有短,有大有小。

乙:没错,这是睁眼说实话。

甲:可是我越看越喜欢它(竖大拇指),越恨它(竖食指)。

乙:五指一握才成拳,怎么能说爱哪个恨哪个呢?

甲:唉,你是不知道,在我家“大拇指”是我爸,“食指”是我妈。乙:怎么越说我越不明白了?

甲:举例说吧,有一天,我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真高兴!乙:是该高兴。

甲:我一蹦一跳地回到家,高兴地喊了声“妈!”。乙:那你妈肯定也很高兴。

甲:可谁知,话音刚落,“食指”就来了。乙:怎么?你家还有客人?

甲:(伸食指)“食指”是我妈。“你怎么搞的,衣服脏成这样,又跑哪儿撒野去了?”

乙:唉,你妈可真厉害。

甲:我口渴了刚想拿苹果吃,“食指”又来了。

乙:又怎么了?

甲:(伸食指)“你怎么就知道吃,快点写字,写不完不能吃!” 乙:吃都不让了?

甲:我刚坐下写了两个字,就想尿尿。乙:唉,这尿也不争气。甲:哎呀,憋不住了!

乙:那就快去吧。

甲:不行啊,“食指”又来了,(伸食指)“你这孩子,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快做作业!” 乙:唉!

甲:就这样,“食指”的屡次出现使我做作业都没了精神。乙:换了谁都不会有精神。

甲:越没精神就越出错,越出错我妈就越批评我。乙:这叫“恶性循环”。

甲:你说我能不恨它吗?(伸食指)乙:“食指”在你家也真没趣,那“拇指”呢?

甲:“拇指”就不同了,GOOD!GOOD!GOOD!棒!棒!棒!你真棒!乙:看!一说就来精神了。

甲:这不,我作业刚做完,老爸就回来了。一推门就这样满脸堆笑,赞赏地说(竖大拇指)“儿子,你真棒!回家就知道学习。”一句话说得我怪不好意思。

乙:看,一句表扬,就象一缕阳光。

甲:为了回报老爸,我去给老爸拿拖鞋,取报纸,开电视―― 乙:看,给点阳光,他就会灿烂。

甲: 结果,老爸又表扬我了(竖大拇指)“我儿子真乖,就是知道体贴人。我说么,我的儿子是最棒的!”我听了,甭提有多高兴了!乙: 瞧他美的!

甲: 你说我能不喜欢它吗?(竖大拇指)

乙: 是该喜欢,连我都羡慕你家的“大拇指”了。

甲:“大拇指”表示的是赞美,“食指”表示的是批评。

乙: 天下哪个孩子不喜欢表扬?

甲: 所以,以后我要有了儿子,我就多用这个(竖大拇指)!乙: 唉,那还早着呢。甲: 你说,他们能一样吗? 乙: 是不一样,连表情都不一样,“大拇指”是这样的(笑脸),“食指”是这样的(凶相)。

甲: 我多么希望我妈妈也是这个呀!(竖大拇指)乙: 你妈会的,那不她来了!

甲: 啊(吓跑)?!乙: 唉,看把他吓的!

交通安全的相声

乙: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说段相声。这相声是有关交通安全的。甲:好,交通安全。(无精神)乙:我说今天你怎么无精打采的。甲:甭提了,倒霉呗!乙:说来听听.甲:你说现在走路怎么那么难呢? 乙:怎么说? 甲:前两天我来上学。,我是亲自走路来上学的这你知道吧? 乙:这听着都新鲜,你要不亲自,你还准备怎么着啊!甲:我的意思是我是走着来上学的。乙:哦你说步行不得了。

甲:我一出小区门就上了大马路了。乙:等等,你怎么不走人行道呢? 甲:我得过马路啊。

乙:哦,你们小区门口就是横道线? 甲:没有。

乙:那是不设横道线的小马路。

甲:也不是,双向六车道的大马路。

乙:那你这可是乱穿马路啊!你得走人行横道线。甲:走人行横道不得绕点路吗,那样太费鞋。乙:瞧把他懒的

甲:我一上马路那就热闹了 乙:嗯

甲:那马路上啊是车水马龙,我过不去啊 乙:早高峰嘛

甲:还行,不远处来了个小家伙,我一看机会来了。乙:小家伙? 甲:不大,也就十几米长,几十吨重吧,看着挺可爱,学名叫公交车。乙:这还小?

甲:它速度慢啊!一摇一摆一摇一摆的就过来了(做乌龟爬状)乙:有那样的公交车吗?

甲:我也没闲着,冲吧?我屏气凝神,气沉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二气缤纷,劲灌脚底,一个箭步,冲出去了。乙:瞧这劲废得 甲:再一个箭步,噌。。乙:过去了,甲:坐地上了。乙:怎么坐地上了?

甲:那公交车嘎一个急刹车,在我跟前半米停住了,把我吓的腿一软,扑嗵,坐地上了

乙:多危险哪!

甲:那公交车司机也可恶,还下来问:“小朋友,没事吧?你怎么乱穿马路呀!多危险啊!” 乙:是啊!

甲:我心里那个气啊,心里想:你要不刹车,能吓倒我吗 乙:人家不刹车那就轧着你了

甲:轧我?不怕!你压得到我的肉体,压不倒我的灵魂 乙:你是够混的

甲:那天晚上回家电视上也报道了一起车祸,一个学生乱穿马路,被车撞了 乙:是吗

甲:现场那个惨不忍睹啊一地的书,还有鞋。还有个人这么趴着(背过身做S状)

乙:您就别学了,是够惨的。甲:看得我一咬牙一跺脚,乙:准备好好遵守交通规则了 甲:换台了。乙:去你的吧

幼儿相声欣赏:接打电话

甲:这个接打电话呀!要讲究个电话礼仪。乙:这还有礼仪? 甲:这里学问大着呢!乙:您给学学。

甲:我给你学学------打电话。您好!我是北京6+1幼儿园,请问您是果品公司吗?请您帮我找一下李阿姨好吗? 您好,李阿姨,请问,我们幼儿园订的苹果什么时间能送到呀? 乙:噢!(恍然大悟状)听着是挺舒服。甲:那如果变一下你再听听。喂!(声音大,气势汹汹)是果品公司吗?李大丫在吗?就是那胖子,你是李大丫吗?我们订的苹果怎么还不到呀,你快问一下,如果再不到我们就退货了!(“啪”的一声电话挂了!)乙:是不舒服。

甲:你再听一下接电话 “叮铃铃,叮铃铃,您好!我是明明,请问您找哪位?” 乙:“我找你妈妈” 甲:“对不起,我妈妈不在,请问您是哪位,需要我帮您转告什么事吗?” 乙:“我是你王阿姨啊!你媽媽回来让她给我回个電話。” 甲:“哦,王阿姨好!行,等妈妈回来我让她给您回电话。” 乙:舒服

甲:你再听 喂?哪位?找谁?谁,大点声?!不在?啪!乙:不舒服

甲:打电话还有学问呢,就是别罗嗦,您听这位: 小明吧!想死我了,乙:你是哪位? 甲:你猜

乙:不好意思我猜不出来

甲:那你使劲猜,短头发,喜欢穿蓝色上衣,蓝色裤子,戴蓝色帽子,穿蓝色皮鞋,背蓝色书包„„(还要继续往下说)乙:真啰嗦!没完没了这位

甲:打电话要简明,我给学一遍:你好!你是赵本山叔叔吗?我是中国幼儿教育电视台6+1节目主持李小咏,我们近期要举办一期61特別節目,想请您和宋丹丹阿姨给我们表演《说事》的小品,您有时间吗? 乙:“有”

相声迈入科班时代 篇9

在北京电影学院2010年本科招生简章表演学院表演专业(相声、喜剧表演班)简介中写道:相声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指示精神,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广播艺术团联合开办相声、喜剧表演专业班。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文化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相声、喜剧表演艺术人才。该班以电影表演课程为基础,在学习传统相声艺术的同时,突出对喜剧创作能力的培养。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国广播艺术团王书伟书记,他告诉记者:中国广播艺术团下属的说唱团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曲艺单位,相声的传承与发展历来是团里的重大课题。相声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后,2008年,国务院命名中国广播艺术团为相声传承单位。看着金灿灿的牌匾,如何扛起这面大旗迫在眉睫。为此,团里制定计划方案,有小剧场建设、相声进校园、抓创作等20多条详细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办学。

对于相声历来拜师学艺的传统,王书伟表示与科班教学并不矛盾。“我們要继续发扬、保护拜师学艺的传统,二者不对立、不排斥。”据悉,广播说唱团不仅将广泛邀请曲艺界有能力的老师任教,还将担当起编写教材的重任。除了在联合办学上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外,广播说唱团还将为学生提供实习和优先就业的机会。

对于素来没有相声教学传统的北京电影学院设立相声本科班,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了怀疑和担忧。对此,北京电影学院表示,此前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总监冯巩已经在北影开设过大专班,此次相声喜剧表演班将吸取之前的经验,相声教学内容占2/3,表演教学占1/3。

冯巩对媒体表示,相声进入高等教育他们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年参与央视春晚的相声演员贾玲就是之前相声大专班的毕业生。这次开设本科班,也是希望培养更多高素质、有文化的相声人才,“学院派”相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姜昆也对这一事件表示力挺,认为当下的相声非常需要高等教育。在他看来,中国传统艺术以往都是口传心授,而学院教育则是对传统艺术继承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方式。虽然现在有些年轻人爱听、爱学相声,但“熏陶”怎么也替代不了专业教育。

在北京电影学院报考现场,许多考生表示喜欢相声和喜剧,学相声的同时还学习了表演,可谓学习了双专业。但也有很多学生对该专业不是很了解,只是通过“曲线救国”来增加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的几率。

相声术语 篇10

一块活———一个段子使活———表演段子

包袱———笑料倒口———模拟方言

下挂———重新整理皮厚———不容易懂

皮薄———容易懂码前———快一点

码后———慢一点格念———别说了

杵头———钱抛杵———给钱

杵门子———要钱对托———正合适

黄调———不搭调念嘬———不好

使相———面部表情夯头———嗓子

圆粘———招徕观众

包袱点———爱笑的观众

泥啦———效果不好

出蛊———发生问题

抽签———少数观众退场

开闸———大批观众退场

攒儿亮———心里明白

对儿春———对口相声

单春———单口相声

柳活———学唱的段子

海———大,多

蹶———小,少

硬买卖———挣钱多

册子———台词本子

醒攒儿———觉悟了

稀溜纲———逗趣的话

疃春———相声

咧瓢———笑啦

瘟———平淡,效果不好

起堂———观众走了

盘儿尖———面孔漂亮

撇苏儿———哭

瓤———饿

念啃———没吃饭

开门柳——即“垫话”,旧时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荤口——陈旧庸俗的语言。

发托卖像——双簧术语。背后的说唱,前脸的学其动作口型。

撂地——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

念年儿——旧相声术语。指没有听众或者很少,火年儿——旧相声术语,指听众很多

挑笼子——相声界行话,说相声“挑笼子”的,与唱戏的角儿的“跟包”有些相象,但又不完全一样。“跟包”背着角儿的行头靴包,拿着包头用具的提盒子、饮场的壶碗等等,是专门侍候角儿的,后台扮戏,台上饮场,都是“跟包”的活。“挑笼子”的虽然也提一个提盒,里面放上说相声的道具折扇、手绢,唱太平歌词的竹板,还有拍案的醒木,也有喝水的壶碗等等,但是无须侍候扮装及饮场。“挑笼子”的既要干演出的一切杂活,如打扫场地、摆凳子、打水、敛钱等,还要为师父“使活”,或捧或逗,或在师父说累了的时侯“垫场”,说个笑话,来个单口,或者唱段太平歌词。掌旋——旧时相声场子掌权的那种人叫“掌旋”,这是行话。跑江湖的人到处转,叫做“旋”,北京话音念做“学”。

抠溜——专用术语,即数来宝。

铺垫——顾名思义,不用多说了吧?

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贯口——就是麻利的,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演。经典段子很多,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开粥场》等.使活儿的——相声行话,即逗哏者.量活儿的——相声行话,即捧哏者.一头沉——即捧逗之间是主次关系.子母哏——捧逗二人便成了等重关系.怯口活儿,又叫切口。传统相声以北京话为语言核心,运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声的怯口活儿,是找寻不同方言之间因误说,误听而制造的误解,从中调笑,或可从讽刺里反省。

幼儿相声剧本 篇11

更新日期:2010-12-10

甲:这儿坐着这么多小朋友,爱好都不一样。

乙:怎么不一样啊?

甲:有的爱唱歌。

乙:唔!

甲:有的爱跳舞。

乙:唔!

甲:有的爱画画。

乙:唔!

甲:有的爱捉老鼠。

乙:啊?爱捉老鼠?

甲:爱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乙:哎,我说呢!

哎!说了半天,你爱什么呀?

甲:我爱哭。

乙:爱哭?你妈妈下班回来,给你买了大苹果,你可倒好,二话不说就“呜呜”地哭啊!甲:哪有这事啊!

乙:我说也是啊,那你不是爱哭吗?

甲:爱哭,爱哭也不能这个时候哭啊!

乙:那在什么时候哭哪?

甲:我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呜呜”地哭了。

乙:噢,原来是不爱上幼儿园呀!

甲: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没上过幼儿园,这么多老师和小朋友我都不认识。

乙:慢慢地就认识了。

甲:那我也不爱去,妈妈硬把我拉进去,交给幼儿园的老师。

乙:这多不好啊!

甲:我一个劲儿地哭,老师拉着我的手在院子里转悠,突然听到“呷呷呷、呱呱呱、咩、咯咯咯”。

乙:真热闹啊!

甲:这是大班小朋友在演节目呢。忽然一只小黄鸭大摇大摆地朝我走来了,到了我跟前伸长脖子就唱起来了。

乙:唱什么呀?

甲:“呷呷呷!”欢迎咪咪也参加。

乙:咪咪?

甲:原来大班小朋友让我扮演小花猫咪咪呢!

乙:那你就快去吧!

甲:那我什么也不会呀!

乙:可以学嘛。

甲:老师笑咪咪地对我说:“我当猫妈妈,你当小花猫,好吗?”我高兴地说:“好!”老师教,小朋友也教,一会儿就学会了。

乙:这多好啊!在奶奶家有人教你演节目吗?

甲:没有。

乙:有小朋友跟你玩吗?

甲:没有。

乙:幼儿园好不好?

甲:好。

乙:你再上幼儿园哭不哭啦?

甲:哭!

乙:啊!怎么还哭呢?幼儿园多好啊!老师教我们画画、跳舞、唱歌、数数、爬山、划船、盖房子、做游戏。

甲:什么?幼儿园里有山吗?

乙:玩滑梯啊!不是跟爬山差不多吗?

甲:那划船呢?

乙:荡秋千呀!不就是水里划船一样吗?

甲:盖房子呢?

乙:摆积木啊!

甲:现在我爱上幼儿园。

乙:呜呜呜„„

甲:我早就不哭了,我高兴地说:“妈妈,您走吧,再见!”

乙:那你现在不爱哭了?爱什么呢?

上一篇:同学你好的观后感600字学生作文下一篇:关于端午节的小学优秀作文:端午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