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http:///
背景
我国职业病危害分布广,涉及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以及计算机、医药等新兴产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职业病危害严重。张德江副总理在今年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指出,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相对薄弱,全国检测检验的技术支撑力量不足,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因此,为了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构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二十七条的规定,在总结《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1号),吸收、参考安全生产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起草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机构监管办法》)。范围
关键词: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本《机构监管办法》所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建设项目提供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或者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等技术服务的机构。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以及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的规定: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鉴定、化学品毒性鉴定、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由卫生部门负责,因此,上述技术服务机构不在本《机构监管办法》调整的范围之内。分级与业务范围
关键词:中小企业,向基层倾斜,三个等级
为了向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机构监管办法》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二十七条的规定,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层级设置上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改变了原卫生部门两级管理的体制,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权限下放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3个等级,分别由国家、省级、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认可并颁发证书。
小提示:2级改为3级,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权限下放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关键词:业务范围,甲级,乙级,丙级
《机构监管办法》根据甲级、乙级和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界定了不同的区域范围和业务范围(业务范围仅针对建设项目):甲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并且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等必须由甲级技术服务机构来承担。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只能在其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并且,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跨设区的市的建设项目等必须由取得乙级以上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只能在其所在的设区的市或者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范围从事除本《机构监管办法》第七、八条规定的建设项目以外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资质条件
《机构监管办法》根据技术服务范围和对象的不同以及对技术能力的不同要求,针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乙级和丙级3个资质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条件。注册资金和固定资产
关键词:必需的设备仪器,不含房产
考虑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能承担的责任风险大小以及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的必须资金要求,结合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所需的设备仪器状况,对甲级、乙级、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对固定资产的限制,主要是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具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工作所必需的设备仪器等(此处固定资产不含房产)。人员条件
关键词:专业,技术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确保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结果的客观、真实、科学、公正,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的实际需要,《机构监管办法》要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技术人员,专职技术负责人具有与所申报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和工作经历。此外,承担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质量控制、工程控制等方面技术人员必须经职业卫生专业培训合格。
小提示:专职技术负责人要有相应职称和工作经历,技术人员要专业培训合格。技术评审制度
关键词:专家,专业,客观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查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例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检测技术能力审查,需要对机构的检测仪器设备、检测人员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各种仪器参数及校准等依照有关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给予具体的审查,机构的评价能力中的工程控制方面又涉及到具体的工程技术参数和指标,检测、评价的质量控制会涉及到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因此,《机构监管办法》借鉴相关领域经验做法,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设立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查的技术评审制度,对专家库的建立、专家组的组成以及技术评审的方式、程序等做了具体规定。设立技术评审制度,目的是利用职业卫生专家的专业能力和相对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申请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进行技术把关,以确保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批结果的客观、公正、科学和社会公信力。
目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公开选拔了一批专家组建了总局的职业卫生专家库。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尽快建立省级和市级职业卫生专家库,为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小提示:建立专家库,组成专家组,发挥专家技术优势,提供技术把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要求 关键词:依法独立开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应当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对出具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承担法律责任。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机构监管办法》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的行为规范、提高服务效率和保证服务质量、签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合同、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技术服务的收费、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键词:禁止
针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禁止性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职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中,不得泄露服务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伪造、变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证书,不得超出资质证书业务范围从事技术服务活动,不得出具虚假或者失实的职业卫生技术报告,不得转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不得擅自更改、简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程序和相关内容,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故意贬低、诋毁其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
关键词:新设定,处罚条款
为了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机构监管办法》对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评估检查、资质证书有效期满的续展、资质证书变更、资质证书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确保行政许可的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机构监管办法》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申请、受理、技术评审和认可程序、时限,以及变更、延续、注销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以提高认可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为保证依法行政,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
本《机构监管办法》中所涉及法律责任除《职业病防治法》中的规定外,还依据部门规章的权限新设定了部分处罚条款。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的行政处罚,由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但是,撤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原发证机关做出决定。前后衔接
关键词:资质认定
关于卫生部门原认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的前后衔接问题,《机构监管办法》中给出了明确规定:
2011年12月31日前,依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并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换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印制的资质证书。资质证书有效期满后,继续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资质延续。卫生部门原认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本《机构监管办法》的规定,依法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并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小提示:原资质证书有效,但需换证,期满需申请资质延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31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已于2002年7月1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张文康
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服务的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化学品毒性鉴定、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效果评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项目。
第三条 凡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取得卫生部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项目,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第四条 卫生部负责对从事下列项目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资质审定:
(一)化学品毒性鉴定;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
(三)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
(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
第五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从事下列项目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资质审定: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二)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
第六条 取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甲级和乙级)的技术服务机构可以承担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但下列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应当由取得甲级资质的机构承担:
(一)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审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二)核设施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三)卫生部规定由甲级资质机构承担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七条 取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甲级和乙级)的技术服务机构,同时取得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资质。
取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不再重复申请乙级资质。
第八条 从事化学品毒性鉴定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设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区域卫生规划,遵循合理配置职业卫生资源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 资质审定
第十条 卫生部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指定的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办事机构)承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办事机构的职责是:
(一)受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申请;
(二)组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考核;
(三)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的咨询;
(四)承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专家库的组织和日常管理;
(五)承办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设立国家和省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专家库(以下简称专家库),专家库专家承担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的技术评审。
第十二条 专家库专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具有连续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五)身体健康,能够胜任资质审定工作。
专家库专家任期四年,可连聘连任。
第十三条 专家库专家不得参与本人工作单位或者与自身有利害关系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评审。
被评审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得聘请专家库专家为顾问。
专家库专家不得参加被评审机构的可能有碍公正评审的活动。
第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专家库专家进行定期复审,并根据资质审定工作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五条 申请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有专门从事相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
(三)具备符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条件的专业人员、设备、技术能力和经费;
(四)有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条件由卫生部另行制定发布。
第十六条 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表;
(二)法人资格证明;
(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文件;
(四)拟开展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及资质等级;
(五)在申请职业卫生服务业务范围内,能够证明具有相应业务能力的材料;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申请表之日起15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同意受理的,应当在60日内由办事机构组织专家组,对申请单位进行技术评估。专家组应当由从相关专家库抽取的5名或者7名专家组成。
第十八条 技术评估工作采取资料审查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资质审定技术评估工作现场考核的程序和内容为:
(一)申请单位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二)依据申请资料进行现场核查;
(三)考核技术负责人及其他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四)抽查原始工作记录、报告和总结;
(五)必要的盲样检测。
专家组自现场考察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办事机构提交技术评估报告。
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专家组技术评估报告之日起30日内完成资质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二十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有效期为四年。
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予以公告。
第三章 资质管理
第二十二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并对出具的技术报告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 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认证的项目内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技术服务的客观、真实。
第二十五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和程序,简化手续,方便服务对象,并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十六条 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六个月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向原认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续展,原认证卫生行政部门复核后,对合格的,换发证书;逾期未申请续展的,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过期失效。
第二十七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当向原认证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并在全国性报刊上公告。
(一)分立或者合并;
(二)停业、破产或者其他原因中止业务;
(三)法定代表人变更。
第二十八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或者出借。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遗失的,应当及时申明,并向原认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二十九条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年检,并组织经常性监督检查。年检和抽查结果应当备案,并在全国性报刊上公告。
第三十条 通过年检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由原认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在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副本上加盖合格印章,正本上贴附年检标识。
第三十一条 未申请年检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视为自动放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第三十二条 抽查内容包括:
(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是否具备执业能力;
(二)是否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开展工作;
(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所出具的报告是否符合规范;
(四)是否履行了技术服务合同的条款;
(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是否完整;
(六)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
(七)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违纪现象;
(八)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三条 年检或者抽查不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三个月内进行改正,改正期间暂停其职业卫生服务工作。改正期结束,合格者准许继续执业;不改正或者经检查仍不合格的,由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取消其资格,并收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
第三十四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
第三十五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技术服务工作中,对涉及委托方的技术、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第四章 罚 则
第三十六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申请资质或者年检、抽查时,采取弄虚作假、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虚报资料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不予核发资质证书或给予停止使用资质证书3至6个月直至收回资质证书的处罚。
第三十七条 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审定卫生行政部门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资质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
(二)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三十九条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年检或者抽查复核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
(封面样式)
申请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
填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
填 写说 明
1、本申请表由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填写后报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2、填写时,文字要简练,不得涂改,空格处以“无”字填写,并用A4纸打印。
3、单位名称、地址等项目要填写全称,勿用简称。
4、“单位性质”一栏填写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
5、“申请证书级别”一栏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甲级”或“乙级”,申请其他项目的不填此栏。
6、呈报申请表时,须提交下列材料:
a.申请单位简介;
b.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c.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d.主要技术人员名单; e.实验室有关资料; f.相关仪器设备清单;
g.曾经完成的相关工作总结报告等;
7、本申请表一式二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表(首页样式)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地 址
成立日期 注册经费
法定代表人 职 务
联系人 职 务
电 话 传 真
邮政编码 申请证书级别
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
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
(签字)
年 月 日申请单位:
(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2 编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受理通知书
:
你单位 年 月 日提供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申请资料,经审核,符合要求,予以受理。现决定于 年 月
日前赴你单位进行现场评审,请你单位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作好准备。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办事机构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3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评审表
考核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地 址 邮政编码
申请日期 考核日期
申请服务项目
考核组意见
(考核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资质审定办事机构审核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卫生行政部
门审批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4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
批准文号(省市简称)卫职技字(年份)第 号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地 址
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项目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有效期限 至 年 月 日
批准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报批稿)》
起草说明
一、制定本办法的必要性与依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出现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无论是执业行为还是服务质量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我国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缺乏统一管理;存在部门保护、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等有碍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卫生服务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法制管理缺乏力度,尚未完全引入市场竞争与技术准入机制。为提高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水平,规范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行为,适应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等条款明确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由依法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机构承担。因此,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先后通过职业卫生地方立法,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全国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设区的市级以上的机构有204个,县级2000多个,共有职业卫生技术人员3万人左右,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含副高)以上专家2000多人。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技术基础。
二、起草经过
2000年5月12日,受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的委托,由中国预科院劳卫所、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卫生法学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卫生监督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职业卫生、卫生立法方面的专家和人员组成了起草小组,在立法调研的基础上,于2000年5月底拟订了初稿。利用互联网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不同方面、不同地区的意见,五易其稿,于2000年8月1日形成了送审稿上报卫生部法监司。同年12月12日卫生部以卫法监卫发[2000]146号文向各省卫生行政部门书面征求意见,到2001年2月底共收到17份书面修改建议。同时法监司多次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修订论证会,反复修订十余稿,历时近两年,形成了报批稿。
三、草案内容及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草案内容共分五章四十条,包括总则、资质审定、资质管理、罚则与附则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范围
根据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的现实情况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界定《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法规明确规定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化学品毒性鉴定、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职业防护设施与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效果评价、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项目。
至于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性健康检查,虽然需要有职业技术人员参与,但它属于职业病临床医学范畴,按照法律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故未列入。
(二)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证制度
按照市场竞争和技术准入机制及国内外对职业卫生服务通行的现代管理模式,都对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准入管理,改过去单纯行政许可为技术资质审定,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等规定,本草案第三条规定“凡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取得卫生部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项目,从事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三)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两级认证
为充分利用全国的职业卫生资源,通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和行业所属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的积极性,并考虑不少地区职业卫生技术人员或者技术水平问题,保障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经反复征求意见和研讨论证,草案原则上保留了过去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管理内容即卫生部负责草案第四条规定的四项资质审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其第五条规定的三项资质审定。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量大,其技术要求有高有低,对此,草案第六条规定对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由卫生部负责甲级资质审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乙级资质审定。
(四)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证专家库
行政认证不能替代技术评审,技术评审是行政认证的基础。由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证工作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参加认证评审的成员必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职业卫生专家,其专家人选应当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项目和专家条件选聘,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资质审定专家库的设立,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格认证有了技术保障和质量保障,也保证了技术评审的公开性、公平性。
(2000年5月15日卫生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11号发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
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强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管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是指外国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称合资、合作外方),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在中国境内(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除外,下同)与中国的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称合资、合作中方)以合资或者合作形式设立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正当经营活动及合资、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证。
第五条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称外经贸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和外经贸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设置条件
第六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与发展必须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
第七条申请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中外双方应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合资、合作的中外双方应当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并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一)能够提供国际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二)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和设备;
(三)可以补充或改善当地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资金和医疗设施方面的不足。
第八条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独立的法人;
(二)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三)合资、合作中方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或权益不得低于30%;
(四)合资、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合资、合作中方以国有资产参与投资(包括作价出资或作为合作条件),应当经相应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有关规定,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机构对拟投入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经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拟投入的国有资产的作价依据。
第三章设置审批与登记
第十条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先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二)合资、合作双方法人代表签署的项目建议书及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合资、合作双方各自的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银行资信证明;
(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拟投入国有资产的评估报告确认文件。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并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初审意见,并与申请材料、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一起报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第十一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及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进行审核后报卫生部审批。
报请审批,需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设置申请材料;
(二)设置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设置地设区的市级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拟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是否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审核意见;
(三)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于设置该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审核意见,其中包括对拟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规模(床位、牙椅)、诊疗科目和经营期限等的意见;
(四)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卫生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十二条申请设置中外合资、合作中医医疗机构(含中外合资、合作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和中外合资、合作民族医疗机构)的,按本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要求,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和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后转报卫生部审批。
第十三条申请人在获得卫生部设置许可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向外经贸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申请申报材料及批准文件;
(二)由中外合资、合作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签署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合同、章程;
(三)拟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合资、合作各方董事委派书;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法律、法规和外经贸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外经贸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予以批
准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获得批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自收到外经贸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凭此证书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申请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或者少、边、穷地区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或申请设置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和内容属于国家鼓励的服务领域,可适当放宽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条件。
第十五条获准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类别和规模,确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受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
第十六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命名应当遵循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名称由所在地地名、识别名和通用名依次组成。 第十七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不得设置分支机构。
第四章变更、延期和终止
第十八条已设立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变更机构规模(床位、牙椅),诊疗科目,合资、合作期限等,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审批程序,经原审批机关审批后,到原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涉及合同、章程有关条款的变更,由所在地外经贸部门转报外经贸部批准。
第十九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合资、合作期20年届满,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合资、合作期限的,合资、合作双方可以申请延长合资、合作期限,并应当在合资、合作期限届满的90天前申请延期。延期申请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外经贸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卫生部和外经贸部审批。审批机关自接到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
第二十条经批准设置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在审批机关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有关登记注册手续;逾期未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核准后,撤销该合资、合作项目。
第五章执业
第二十一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作为独立法人实体,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医疗机构执业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医疗技术准入规范和临床诊疗技术规范,遵守新技术、新设备及大型医用设备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五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聘请外籍医师、护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
及其卫生技术人员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七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布本机构医疗广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办理。
第二十八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价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税收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监督
第三十条县以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每年校验一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由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机关办理。
第三十一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关规定,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二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对于违反本办法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外经贸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外经贸行政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批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变更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中外各方未经卫生部和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并开展医疗活动或以合同方式经营诊疗项目的,视同非法行医,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在大陆投资举办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不予以批准。
第三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外经贸行政部门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规定。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卫生部和外经贸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自2000年7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维护老年人及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养老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以及《河南省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是指除政府行政部门以外依法成立的组织、法人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举办的(含公建民营)各类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康复、精神慰籍和日间照料等服务的服务机构。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养护院、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等,以及民政部门认可的其他名称的为老服务机构。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办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享受政府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受民政部门委托,所在地依法成立的养老行业协会可承担指定内容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我省有关规定,保障收养对象合法权益,自觉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第六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参加所在地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或成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自律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自律机制,制定或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业的行规行约,对违反协会章程或者行规行约、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会员,采取相应的行业自律措施。
(二)有向国家机关反映涉及本行业利益事项的建议权,制定或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技术和服务标准,组织开展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等级评定。
(三)开展行业统计、培训和咨询,促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四)协调或参与协调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之间及社会办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争议
(五)开展其他行业自律、服务、协调等活动。
各级民政部门应当支持行业协会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并加强对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连锁经营。其形式是由一家注册登记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负责,联合若干家小型养老机构组成的养老服务连锁机构,小型养老机构为连锁机构的分支,不具有法人资格。连锁机构的管理者应具备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完备的连锁机构管理制度,做到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模式和服务规范。
第八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按性质可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企业和公司化管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民办非企业管理的,在民政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各类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均应需取得民政部门核发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并进行法人登记后方可正式营业。
第九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级审批登记、分级管理的属地化管理原则。省级批准设置的大型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所增养老床位数应纳入机构所在地养老床位发展规划,并接受所在地民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同时享受当地制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民政部门应当联系、协调卫生防疫、公安消防、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等部门共同做好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置和审批
第十条
设置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符合当地养老机构的发展规划,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办人是单位的,应当具备法人资格或者是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申办人是公民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完善的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有合法的且符合养老机构建筑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的服务场所。
(四)老年人单人间居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双人间不小于14平方米,三人间不小于“平方米,合居型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
(五)床位数达到30张(含30张)以上。
(六)有基本生活用房和室内外活动场地,有与业务性质、范围相适应的生活、洗浴、康复、医疗设施。
(七)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当符合卫生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
(八)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应具备每张床位2000元。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内设医疗机构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筹办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申办人应当向项目所在地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筹办申请,民政部门根据审批权限逐级上报审批。申办人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筹建申请书及可行性报告。
(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拟办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合法场所的证明文件;拟新建的,应当提交行政区域内发改、国土、规划、环保部门的备案、用地、规划、环评等有关文件。
(四)拟办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五)其它需要提供的资料。
申办人需填写全省统一的《河南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筹办审批表》一式三份交由受理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
区(县)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筹办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根据本办法第十三条之审批权限进行逐级承办。符合要求,手续齐全的,发给审批权限本级民政部门的筹办批复。对不符合要求的,民政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新建养老机构的筹办期一般为两年。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筹办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筹办审批程序,申请办理延期筹办手续。
第十三条
审批权限: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境外组织或个人在我省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省政府商务部门审核后,由省级民政部门审批:新办需加冠河南省名的且设置床位在1000张以上(含1000张)的养老服务机构,由省级民政部门审批。其他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由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民政部门审批或自行规定。
第十四条
凡设置床位在30张以下(含30张)的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县(市、区)民政部门在审批时只能冠名X X社区托老所(站)或X X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按民办非企业性质管理的为老服务中介组织可不受床位数限制,具备必要条件后,可直接由市、区(县)民政部门批准置。
第十五条
经同意筹办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应当向批准其筹办的民政部门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时,应填写们可南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设置审批表》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二)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办批复。
(三)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
(四)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查意见书。
(五)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
(六)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七)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证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专业护理人员的持证率要达到80%以上。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书面审查,并根据养老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符合设立规定的,核发《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符合设立规定的,应当提出整改意见,书面告知申请人;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授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第十七条
申办人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应根据养老机构性质,依法履行登记手续,并向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社会办养老月艮务机构在进行法人登记后的一周内须到属地的县(市、区)民政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第十八条
《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由省级民政部门统一印制下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印制和伪造;颁发机关对其正副本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填写清楚。
第十九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服务范围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登记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因停业或其他原因需要解散的,应当在解散前3个月向民政部门报告,妥善安置服务对象。民政部门应当协助做好安置工作,并加强监管。
接受政府补贴的社会办养老机构解散时,应当在民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指导下开展清算工作。
第二十一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立、变更等相关信息。
第三章
服务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规范和要求,依照核准的服务范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规范、服务标准,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等级,实施分级护理服务。
(二)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符合要求,服务对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10需要半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l:5;需要全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l:3。
(三)制定适合老年人的营养均衡的食谱,合理配置适宜老年人的膳食。
(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康复活动、文化体育活动。
(五)建立疾病预防制度。社会办养老月艮务机构不得接纳患传染病、精神病的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对入住后患传染病和精神病的老年人,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通知其监护人转送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
(六)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老年人看护工作。
(七)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老年人使用的餐具,定期清洗老年人的被褥和衣服,保持室内外整洁。
第二十四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善待收住的老年人,不得歧视、虐待、遗弃服务对象。
第二十五条
入住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人应当遵守所住养老机构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设施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护理等级自主确定收费标准,也执行行业指导价格,并报所在地民政、物价部门备案。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收费应当使用相应票据,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明码标价,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七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二十八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与其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王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
第三十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定期对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
第三十一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凭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手续,按有关规定享受扶持优惠政策。
第三十二条
按民办非企业性质管理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需改变其房屋、设施的用途的,需报民政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三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内有关规定接受捐赠、资助,并按照章程的规定和与捐赠人、资助人的约定使用。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向民政部门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范围以及服务费用的收支情况等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五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审验制度。业务主管部门每年3月底前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一次审验。年审由《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证书》核发机关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或授权委托养老行业协会依据本办法规定的要求进行。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需按规定提供如下资料:
(一)《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正、副本。
(二)社会办养老服务务机构上的工作总结和本的工作计划。
(三)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财务报表。
检查人员经书面审核和实地检查(内容包括规范执行、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做出综合评价,结果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类。
审验合格后,由承办人员在《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证书》副本上加盖“X X审验合格”印章;在正本上贴花。
年审不合格的,发通知限期进行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暂停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连续两次年检不合格的单位,收回《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正(副)本。若需继续运营,需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第三十六条
本省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实行星级评定划分,具体标准和实施方法由省民政厅另行制定下发。
第三十七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场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服务质量、卫生、安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区)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短期内无力整改、拒不整改、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撤销批准或会同工商、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予以取缔。
(一)未经批准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的。
(二)未按规定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的。
(三)拒不接受民政及其他有关部门按规定进行的检查、评估、审验及其他管理行为的。
(四)审验不合格继续开展服务的。
(五)擅自改变其房屋、场地、设施的用途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擅自转让、出租、出借养老机构的房屋、设施的。
(七)未按本办法的规定向老年人提供服务,与当事人之间没有其他特殊约定的。
(八)不向所在地县(市、区)民政部门备案的。
第三十九条
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有关部门还应当取消给予的扶持优惠措施,并追缴违法行为存续期间已经减免的相关费用和所接受的政府资助。
第四十条
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违反法律、法规,侵害收养老人合法权益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可以要求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一条
相关部门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由政府投资兴建,按事业单位管理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参照此办法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学期开始,延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部门已整合,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树立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纪律方面
(一)旷课现象的处理
本学期开始学生旷课情况由任课教师进行统计,任课教师将旷课生名单填写到教学日志上,由教务处统计,学生处每周汇总一次。
1、旷课累计10节,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由班主任通知家长或监护人(有条件的家长到校);
2、旷课累计20~30节,并给予记过至留校查看处分。由班主任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到校同系管理主任、班主任商讨,并和学校签署保证书;
3、旷课累计40~50节,给予留校查看至勒令退学处分。由班主任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到校和系管理主任、班主任办理相关手续,如家长(监护人)或学生本人有悔改决心,并签署保证书,视情节给予试读机会,如再次出现旷课现象,直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并通知家长到校办理退学手续。
注:学生每人次旷课达到40~50节,扣班级考核分10分。日常考核折合旷课节数计算方法
1、晨读:缺席或迟到2次——按旷课1节处理;
2、晚自习(住宿生):旷两节——按旷课1节处理;
3、夜不归寝(住宿生):1次——按旷课1节处理;
4、全院或系组织的各项活动(集体会议、集体活动):缺席1次——按旷课1节处理;
5、迟到、早退:累计4次——按旷课1节处理;
(二)打架(私藏管制刀具)事件的处理
1、私藏管制刀具:学生私藏、携带管制刀具如及时上交保卫处后,将不追究责任;如在检查中发现,没有及时上交保卫处,将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2、在校内学生之间如发生一般性冲突,没有出现轻伤害的事件,给予主要责任人记过至留校查看处分,并通知家长到校,扣班级考核分5分;
3、在校内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或群殴事件,出现轻伤害的事件,经学校调查后,过错方应按价赔偿当事人医药费,如影响面较大,但没有达到严重后果的,视情节给予责任人留校查看至勒令退学处分,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到校签署保证书,扣班级考核分10分;
4、学生之间发生一般性冲突,出现打电话找社会人员到学校进行群殴或打击报复等现象,影响面较大的,给予留校查看至开除学籍处分。
4、学生在校内发生打架事件,影响面大,违反治安处罚条例的,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学生在校外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违反治安处罚条例的,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并给予勒令退学至开除学籍处分。
(三)吸烟现象的处理
吸烟的危害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而且对防火安全够成严重威胁。学院规定不允许在校内公共场所(教学楼、寝室、教室、卫生间、走廊、实训场所)吸烟。
1、在公共场所发现吸烟现象,一学期内,第一次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通知家长,在一周内到财会科交纳50元爱心捐款,并扣班级考核分5分;
2、累计第二次,给予留校查看处分,在一周内到财会科交纳100元爱心捐款,并通知家长到校签署保证书,并扣班级考核分10分;
3、累计第三次,直接给予勒令退学处分,并通知家长到校办理退学手续;
注:在教室或寝室内发现烟头,按“谁承认,谁负责”处理,如均不承认,责全体学生共同承担处分。
一、定 义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包括以下几种服务:
1、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的定义:
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
要点解读——本办法的预付卡是对第三方发卡机构进行监管,;对百货、超市、美容、美发、健身等商户发行的消费卡,此办法未纳入管理之中!
2、网络支付定义:
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3、银行卡收单定义:
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
4、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对《支付业务许可证》不做数量限制,鼓励所有具有资质的非金融机构在支付服务市场中平等竞争。办法实施前未经批准但已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可在《办法》实施后1年内依法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逾期未能取得者将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
支付机构不得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
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
申请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六要点与分析及建议
1、申请时间
央行表示,该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实施前对已经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应该在2011年9月1日前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没有取得许可证的,将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即应在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2011年9月1日前)申请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2、申请门槛
根据办法,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1亿元;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3000万元。
办法对支付机构的准入门槛规定并不高:
(一)为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截至申请日,连续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或连续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处理支持服务2年以上;
(三)截至申请日,连续盈利2年以上;
(四)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
3、服务范围
根据《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其中网络支付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办法》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4、“许可证”时效
《支付业务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5年。支付机构拟于《支付业务许可证》期满后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续展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准予续展的,每次续展的有效期为5年。
5、货币资金管理
《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应当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核准范围之外的业务,不得将业务外包。支付机构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支付业务许可证》。
《办法》还规定,支付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应当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不得通过支付机构相互存放货币资金或委托其他支付机构等形式办理。支付机构不得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
对于备付金,《办法》指出,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
6、终止经营条例
《办法》指出,支付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有权责令其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一)累计亏损超过其实缴货币资本的50%;(二)有重大经营风险;(三)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三、政策解读
(一)“许可证”申请门槛将使一半企业离开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申请门槛的规定,符合申请全国性支付公司许可证的公司初步统计仅有支付宝、易宝支付、财付通等少数几家公司,而全国300多家支付公司有一半的注册资本达不到3000万或1亿的门槛,这就要求想要在此领域立足的企业必须通过增资来获得“准生证”。
但由于支付企业的经营特殊性,市场所存在的企业数量越多,门槛越低,会导致涉及行业内的整个金融体系出现紊乱无序现象。因此,此《办法》门槛设置并不高,对现有市场的主要厂商影响不会太大,虽有一半企业将离开,但有可能被监管淘汰的企业也主要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小企业。
而值得指出的是,关于“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条例。日前,在国内支付领域排行第四的快钱网上支付因为赌球案件被公安部通报批评。公安部通报称,在江苏苏州侦破的“乐天堂”开设赌场案中,抓获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钱”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梅某,经查,梅某与境外赌博集团勾结,协助境外赌博集团流转资金30余亿元,“快钱”公司从中获利1700余万。这一事件将为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敲响里警钟,也或将使快钱几年在行业积累付诸东流。
(二)非金融机构的三大类支付企业均将被监管
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企业数量众多,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办法》的推出,将令第三方市场在未来一年内均处于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办法》中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目前第三方支付主要的业务种类覆盖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卡和票据跨行清算及集中代收代付等各类业态。其次是提供预付卡业务的公司。如目前销量比较大的资和信、家乐福等企业,均从事礼品卡等业务。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以营利为目的,采用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还有一种是从事银行卡收单的企业。目前多家银行外包的收单业务将被纳入监管范围,他们主要是通过销售点终端(POS)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
(三)货币资金监管将得到有效控制
关于货币资金监管,作为央行核心职能之一,保持金融稳定意味着央行始终扣紧防范金融风险的弦,即使游走在金融业边缘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也不能脱离央行的视野。《办法》出台后将能有效防范两种潜在的支付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一种是第三方平台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钱会给法院冻结或者给人家查封等,导致支付风险。还有一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去挪用到公司自己的投资或者是经营资金,那么就会导致因为这家公司经营投资失误而产生的风险。
另外,新兴支付手段的大量沉淀资金带来的风险,也增大了洗钱、套现、赌博、欺诈等非法活动的风险,信用卡网上套现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且虚拟货币对实体货币的正常运行也造成一定冲击。此次《办法》中“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明确了对支付机构的沉淀资金的可控限度。
也指出了对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可依法对支付机构的公司治理、业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状况、反洗钱工作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从而规避用户、银行、企业等各方风险。
(四)“国家队”介入将加快支付业竞争激烈化
针对第三方支付出台的专门管理办法,也与“国家队”被称为央行网银互联应用系统的“超级网银”在8月份上线紧密相关。该网银系统将接入国内多家银行自建的网银,以加快银行端的效率。而该《办法》则是央行为构建从银行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完整监管体系做足准备。
此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便有分析道,“超级网银”推出将对对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民营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对民营支付企业原本已经树立起的市场地位是一种威胁。可虽然国家队的介入,对行业有垄断的威胁,但目前民营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只要尽快采取行动,以从不同角度去抓住自己的那根救命稻草便可立足市场。
四、政策建议
《办法》的出台为行业发展创造了必要法律环境,也为个人用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一些制度保障,也将处于“半阳光”状态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进入了“完全阳光化”状态。但之后的支付企业的生存将更为激烈,其将受到银行业的网上支付、国家队“超级网银”、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电子支付等多重有力夹击,“完全阳光化”也即迎来了竞争的白热化。
建议一:第三方支付应加强防风险体系 避免被淘汰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建议:第三方支付应及时“消化”《办法》所示条例,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所涵盖的领域越广便能扎根越深,需要确立自身的行业竞争优势,借力打力。
在面对银行业的网上支付、国家队“超级网银”、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电子支付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需不断提升技术、加强防风险体系、及时更新反洗钱套现体制等,推陈出新,避免被行业淘汰与监管部门重罚出局。
建议二:第三方支付企业须加强自身管理 严格按《办法》运行
对于《办法》,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办法》的有效执行仍需后续出台相关细节的监管法规,例如支付企业的资金沉淀问题,《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而付款
者肯定会使用多家银行账户,这时就要求支付企业要在不同的银行账户之间不断进行划算和结账,会增加成本和费用,影响效率;此外还有对外资企业的从业资格、及支付公司的在具体行业的从业范围和资质等都需要考量。
建议三:企业严格《办法》规定 将在反洗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社会福利机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审 批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
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
第七条 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凡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筹办申请。
第八条 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
(四)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审核。
第九条 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当地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审查,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条 经同意筹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应当向民政部门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第十一条 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机构,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下列基本标准:
(一) 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二) 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三) 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四) 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五) 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第十二条 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 申请《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二) 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办批准书;
(三) 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
(四) 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五) 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
(六) 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七) 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证明;
(八) 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查,并根据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发给《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合格的,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四条 申办人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五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家属(监护人)签定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孤儿或者弃婴时,应当经民政业务主管部门逐一审核批准,并签订代养协议书。
第十六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
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应当张榜公布,并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提交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第十八条 社会福利机构中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护理人员、特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其收益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分配使用,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条 社会福利机构的资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社会福利机构将其所属的固定资产租赁或者转让时,须经民政部门和登记机关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开展捐赠活动。不得接受任何带有政治性等附加条件的捐赠。
第二十二条 社会福利机构在对外交往中应当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 社会福利机构变更章程、名称、服务项目和住所时,应当报民政部门审批。更换主要负责人,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社会福利机构分立、合并或者解散,应当提前3个月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送有关部门确认的清算报告及相关材料,并由民政部门报请当地政府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进行年度检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民政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审批和年检工作实行政务公开,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二)未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擅自执业的;
(三)年检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四)进行非法集资的;
(五)未办理变更手续,其活动超出许可范围的;
(六)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执业的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的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补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解读】推荐阅读: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解读10-27
职业卫生监管办法11-04
职业卫生管理论文05-30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9-08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11-05
公司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07-02
安全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09-12
关于加强本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11-08
职业卫生要求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