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精选7篇)

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篇1

生科院2012级生态班 学号:20121105918 姓名:XXX

任课教师:

张X 摘要: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现存体形最大的虎亚种,是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省,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猎物数量减少,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及时开展有关东北虎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对了解东北虎生存现状和制定保护策略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中国野生东北虎数量仅有20只左右,分布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3个不相连的“孤岛状`’分布区内。人为干扰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和猎物种群下降是造成野生东北虎濒危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野生东北虎保护计划包括改善虎栖息地质最、控制猎物种群、开展环境教育、解决人虎冲突、完善保护区网络等多方面措施。长期以来,地处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地带,由中国政府在2001年成立、以保护野生东北虎栖息地为主的珲春东北虎保护区,一直是野生东北虎出没次数最多的地带,因为它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虎豹保护区接壤,总面积逾10万公顷,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本文主要分析东北虎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东北虎;分布;种群数量;评价;对策;保护措施

目前,世界上确定有野生东北虎分布的国家仅有俄罗斯、中国,朝鲜历史上曾有东北虎分布,但现在是否还有野生东北虎分布还是个疑问。根据2005年统计数据,全世界野生东北虎数量在450一550只之间,其中,俄罗斯有野生东北虎431一529只(334一417只成年虎,97一112只幼虎户];中国有野生东北虎20只左右〔2一3〕;加上北朝鲜的可能数量,乐观估计也绝对不会超过姗只,比大熊猫(A汤娜欢众mel-~肠uca)还要稀少。虽然中、俄两国和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国际组织均致力于保护野生东北虎,也略见成效,但前景依旧不容乐观。1中国野生东北虎的分布与数量生存现状

目前,野生东北虎仅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和中国东北(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俄罗斯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区域面156500km,主要集中在滨海边疆区(约有123(XX)kmZ),整个俄罗斯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区被分割成了独立的3块,且严重孤岛化,只有约500以)kmZ的虎类分布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其中只有8910k月尹的区域被划定为野生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位于锡霍特山脉中部的锡霍特一阿林生物圈保护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野生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它和位于滨海边疆区南部的乌苏里斯克自然保护区、拉佐夫自然保护区一起保护着俄罗斯最大的野生东北虎集中种群。中国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两个行政区。其中黑龙江省的适宜分布区域约为4knZl,为孤立

/ 10

的3个岛状分布区,分别位于完达山东部、张广才岭南部和老爷岭南部z[];吉林省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区也被分割成3个彼此独立的孤岛,分别是大龙岭分布区、哈尔巴岭分布区、张广才岭分布区,总面积8溯时3[];其中大龙岭分布区和哈尔巴岭分布区与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东北虎分布区相接,张广才岭分布区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南部东北虎分布区相连。故而,实际上中国的野生东北虎分布区为3个孤立的“岛状”区域,分别是完达山东部分布区、老爷岭南部分布区和张广才岭南部分布区。这一分布格局已经有将近10年没有大的变化1998年和2()X5年的两次调查结论均支持上述分布区域[1]。吉林省野生动物调查队2以万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位于长白山保护区西南部边界的老岭林场发现1只野生东北虎的踪迹,而该区域历史上确曾是东北虎的分布区,故而该分布区有恢复的可能①。而且最近的调查表明,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区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但野生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却明显扩大了,证明保护区工作还是可以取得成效的。完达山东部分布区,行政区划位于黑龙江省,总面积约200叹〕kmZ,其中东北虎的适宜生境只有约2《】1〕km字,目前分布有野生东北虎5一6只(1~2舍,2早,2幼体),比1998年调查的3一4只略有增加【4】。其中该分布区在饶河县南部大通河至小木河之间,以及饶河县北部西通至西林子之间,有两处野生东北虎过境迁移生态走廊与俄罗斯最大的野生东北虎栖息地锡霍特-阿林分布区相连接,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国内最适宜、最有保护前景的东北虎分布区【5】。老爷岭南部分布区,行政区划主要为黑龙江省的绥芬河、东宁、宁安等县市和吉林省的辉春、汪清、安图等县市,总面积约23kmZ,其中东北虎的适宜生境面积约4X(X)kmZ。该区域又被分割成两个小的分布区域,一个是靠近中俄边界的绥芬河、东宁、浑春小区,一个是安图、汪清北部的哈尔巴岭分布区。目前国内唯一的有野生东北虎分布的自然保护区—浑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绥芬河、东宁、浑春分布小区南部,在不考虑黑龙江、吉林两省调查数据存在重叠的情况下,该小区分布有7一11只野生东北虎(3一5舍,2一3早,1亚成体,1一2幼虎),近年的监测表明该区域东北虎的数量比1998年调查时增加了2一4只,其中挥春自然保护区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增加了l一2只[卜7〕。该小区通过老爷岭南部三岔河至暖泉河之间的生态通道与俄罗斯的乌苏里斯克自然保护区相连s[],是目前国内野生东北虎保护与研究最活跃的区域;而哈尔巴岭小区在1998年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东北虎的踪迹,只是根据

/ 10

访问调查和生境调查,认为有1只东北虎分布川(2以万年的调查结论相同①)。故将之定位为东北虎的潜在分布区和联系老爷岭种群与张广才岭种群的生态走廊似乎更为合适。近期的监测表明在老爷岭北部的双桥子至凤凰山一带也发现了东北虎在俄罗斯境内存在迁移活动,该区森林植被保存完好,人为活动影响较少,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在未来或可作为老爷岭北部东北虎的潜在分布区图。张广才岭南部分布区,行政区划为吉林省的敦化、蛟河两市和黑龙江的五常市,总面积约6〕I,k甘,其中东北虎适宜生境约为l以x〕k甘,该小区1998年调查时确认为3只虎,2雄1雌,其中黑龙江境内1只雄虎,吉林境内2只,2的5年黑龙江省的调查数据结果仍为l只[’j,吉林省2以巧年的调查数据为3只①,不考虑分布区域重叠因素,该区域东北虎大概在3一4只,且均为成年虎。该区域为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境内的唯一不与俄罗斯虎分布区接壤的分布区,也是野生东北虎数量最少的分布区,甚至有专家认为该区域不过是东北虎的游荡区域而已。但有多只野生虎的踪迹至少表明该区域一定程度上适宜野生东北虎的生存,因此保护意义非常重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野生东北虎分布在3个相对独立孤岛状分布区内,乐观估计数量在20只左右。与俄罗斯接壤的两个分布区老虎的数量均略有回升,而内陆分布区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排除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回升是从俄罗斯迁移过来的说法。这也为制定我国的东北虎保护对策提供了一个思路—“借虎生虎”(借俄罗斯的野生虎种群壮大我国的野生虎数量)。2野生东北虎主要的致危因素

造成目前东北虎濒危的主要原因,除了东北虎自身的生物特性之外,人为活动与干扰是导致东北虎陷入绝地的罪魁祸首。

2.1食物不足

东北虎的主要食物是野猪(腼、corj瓦)、马鹿(Cer-二e娜hus)、抱(明陀。erolus)等大型有蹄类动物。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研究表明,食物不足已经超越偷猎,成为制约俄罗斯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头号问题川。这里的食物不足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食物的绝对数量不足;二是食物的供应基地面积不足。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森林利用方式导致的生境斑块化现象严重,不仅造成了东北虎食物供应基地的萎缩,也使有蹄类数量难以保持稳定,造成东北虎食物的绝对数量不

/ 10

足;同时,不合理的狩猎规划和难以禁绝的偷猎也在一定程度上“虎口夺食”。在中国完达山地区进行的有关东北虎猎物种群的初步研究,也支持上述的结论s[]。近期由于黑龙江省林业厅同意在牡丹江等地人工猎杀野猪,引起了很多争议。而反对的声音正是集中在野猪是东北虎的主要食物这一点上。有专家认为目前在野猪数量不清楚的情况下,不宜进行猎捕活动,从东北虎的猎物需要考虑,主管部门下达狩猎野猪许可证前,确实应该进行慎重而科学的论证。

2.2偷猎和误伤

①引自吉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内部资料)吉林省林业厅2006.8(内部资料)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东北虎全身是宝,尤其是虎骨入药在我国历史悠久且疗效显著。在“虎骨、犀牛角”贸易公约生效以前,东北虎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猎捕作为中药原材料。甚至在该公约签署生效很长一段时间后,俄罗斯的老虎走私贸易依然因为这种需要而非常猖撅,这也是我国在野生东北虎保护上曾长期为人所垢病的原因所在。随着1995年政府收枪制攀行动的长期开展,目前在我国直接猎捕东北虎的现象已经很少了。但猎捕其他动物,尤其是大型有蹄类动物,所设置的机关对东北虎的威胁依然不小,近年仅见诸报端的误杀东北虎事件就不下3起,我国又有多少东北虎能经得起这种“误”杀呢?环保志愿者双刃5年在吉林挥春自然保护区的巡护活动中,短短几天时间就发现了2多件非法偷猎工具和陷阱等严重危害东北虎安全的猎捕装置6。偷猎一方面直接威胁东北虎的生命;另一方面偷猎者猎取野猪、抱等有蹄类动物,间接破坏了东北虎的食物资源。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打击。

2.3栖息地日益减少、分割、破碎化

我国的东北虎栖息地已然破碎为3个独立的“孤岛状”生境。虽然这3个分布区内森林面积也不算小,但适宜东北虎栖息的生境面积并不大。研究表明,完达山东部适合东北虎栖息的生境面积只占总面积的11.63%[2];而因为人口增加、城镇建设、森林采伐、道路修建、开矿、从事林区副业生产等活动,导致东北虎的栖息生境分割、减少,在完达山东部林区,有40%左右的森林已经完全不适合东北虎的栖息8[]。栖息地的破碎化,不仅导致东北虎适宜生境的萎缩,造成食物短缺,直接威胁东北虎的生存;而且也进一步使东北虎陷入孤立的境地,形成“异质”种群,从而威胁到东北虎的繁衍。同时,栖息地破碎化也增加了

/ 10

人与虎、家畜与虎相遇的几率,导致虎害现象发生,近年东北虎伤人害畜的报道很多,一方面说明我国保护野生东北虎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老虎数量增加了;另一方面则令人忧虑,说明东北虎的适宜生境变小了,老虎不得不频繁和人接触。3野生东北虎的保护对策

野生东北虎既是具有巨大保护价值的旗舰种,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不可多得的保护物种。通过实施科学严密的东北虎保护计划,将会惠及东北林区的大多数相关物种,进而促进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3.1保护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001年,国家林业局启动六大林业工程,虎(包括国内分布所有亚种)作为关键种列入重点濒危物种保护项目名单,野生东北虎的保护迎来了春天。但从各地的实际保护与管理工作来看,仍存在如下几个比较突出的困难。一是资金短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东北林区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两危一困”的局面;同时东北林区的自然保护区也多数是森工企业转制的,职工多,包袱重。在一个吃饭还成问题的地方,让地方财政拿出有限的钱粮进行保护,不太现实。目前,东北虎的保护还是应该以中央投入为主,可以参考大熊猫保护的集资模式,重点是抓好保护经费的监督管理。二是东北虎损害补偿机制不健全。兽害补偿也不是一个新问题,但直到目前,也还是一个令方方面面都头疼的问题。表面看,这也是一个“钱”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制度的问题。由于无法明确责任人,“国家补偿”成为一句空话,折射出我国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的一个大漏洞—缺乏可操作性。其实兽害问题,尤其是大型猫科动物的兽害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个国家都在进行探索,并已经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我们大可以奉行“拿来主义”。具体说来,“三管齐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先是确定“问题个体”,找出实施兽害的问题老虎,予以严密监视和控制;其次是加强“反捕食”教育,采取诸如合理处理家畜尸体、设里牧场围栏、夜间家畜进圈等措施,使被害者提高警惕,让老虎无从下口;再次是完善补偿措施,实行适当的经济补偿是必要的,但要区分具体情况,不能滥用川。三是人员缺乏。这里的人员缺乏,不仅仅是专业人员缺乏,更重要的是指一种全社会保护意识的缺失。现在的问题是,一提到保护,就是主管部门和保护区那几个人的事情,“少数人在干,多数人连看都不看”。我们的很多同行,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往往是’`你们干这个(研

/ 10

究、保护动物),有什么用?”难怪有专家认为,目前首要的保护任务是教育问题,宣传问题。笔者认为,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环境教育,应该纳入主管部门和保护区的日常工作。

3.2保护对策

保护野生东北虎,壮大野生东北虎种群,维持并逐步恢复野生东北虎的适宜栖息生境,人虎共存、和谐相处,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3.2.1建立、健全国家级保护区

网络,控制并逐步恢复破碎生境,加强东北虎栖息地保护化我国目前的东北虎保护区非常不健全。我国以保护野生东北虎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两处,一个黑龙江省的七星硷子自然保护区,目前已经没有虎了;另一个是吉林浑春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三个野生东北虎分布区之一的老爷岭南部分布区的最南端,难以发挥中心辐射作用。而被很多专家认为最适宜野生东北虎生存的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地区,目前还没有建立保护区。考虑到保护区的实际保护投入,目前野生东北虎保护最好应该纳入国家级保护区保护网络。可以考虑在完达山东部东方红林业局内建立一个国家级保护区,在老爷岭南部大海林林区建立一个国家级保护

区,同时将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的凤凰山自然保护区作为野生东北虎的潜在分布区和重要的境内迁移生态通道进行建设,并注意保护已经监测到的几个中、俄之间,黑、吉之间的东北虎迁移生态廊道,使东北虎保护区成为一个整体保护网络,尽量降低生境破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3.2.2开展环境教育项目

制定兼顾当地居民利益的专项保护计划,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制定保护野生东北虎计划,必须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首先要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详细的调研,找出人、虎冲突的主要矛盾,设计方案趋避之;其次,应结合环境教育项目,重点培训当地居民(尤其是狩猎者)和支持当地大学生的环保社团活动,让当地居民和相关保护组织共同参与到野生东北虎的保护项目中来;同时,在有关东北虎保护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当地居民的意见,最好是能吸收当地有经验、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群众基础的人进入东北虎保护计划专家行列,保证

/ 10

当地居民的发言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组织机构,保证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

3.2.3长期开展查处偷猎、盗猎行动,保护有蹄类野生动物

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大型野生有蹄类动物,如野猪、抱、马鹿等,保证东北虎的食物供应。据估计,每只成年东北虎每年需要6刃只大型有蹄类动物,这个数量还是相当大的,而完达山东部林区的研究显示,该地的野猪、抱数量以每年or%的速率递减,前景堪忧图。保护有蹄类动物,首先要保护栖息地,控制森林采伐面积,减少林区内活动,减低破碎化影响;其次,要长期开展打击偷猎专项行动,在目前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掘自愿者作用,辉春、可可西里等保护区的自愿者守护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另外,要做好特殊年份和特殊季节的管理,如在大雪季节,应在适当地点进行人工投放食物,以保证有蹄类顺利越冬。

3.2.4加强国际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建立跨国界自然保护区

俄罗斯无疑是开展野生东北虎保护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国家。其实在俄罗斯的东北虎保护计划中,也将与中国合作在完达山、老爷岭边界建立跨国界保护区作为保护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3],既然两国的专家都有这个建议,那如何推动这项合作的顺利实施,将是今后工作中应予以重点考虑的事情了,也许某个国际保护组织介入充当中间人会比较合适,当务之急,可以考虑在中俄东北虎迁移通道上拆除部分地段的国境铁丝网;另外,中、俄两国还应该从政府层面合作进行海关稽查老虎制品走私工作;此外,从保护栖息地的角度考虑,加强两国间木材的进出口管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广泛寻求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在野生东北虎救护上的合作与交流,在保护计划、研究项目的资金支持,保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教育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社区共管工作的推进等方面都将大有裨益。

3.2.5加强科学研究

有效解决人工圈养种群的合理利用问题,减轻对野外种群的压力现在有一种激进的绝对保护派,一提到保护,就不让利用了,尤其是涉及到重点濒危物种时更是如此,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目前我国人工圈养的虎(所有亚种)种群数量接近1500只,仅仅东北虎林园就有上百具老虎的尸体,老虎本身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原料,但由于“老虎、犀牛角”贸易公约的限制却无法利用,每年还要花费巨资封存, 7 / 10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虽尽力争取,但由于无法区分野生虎和人工圈养虎制品,国际上仍然不允许使用虎骨。也许日后通过科学方法能有效

区分出野生虎与人工圈养虎的差异,这部分资源的利用就有望开禁,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野外种群的偷猎压力。而目前国内部分媒体大肆鼓吹的圈养虎“野化放归”,时机还不够成熟,暂时不宜提倡。

此外,保护野生东北虎还应该采取诸如对现有东北虎野外种群进行长期监测【6】,掌握野生东北虎的详细信息,以利于保护与管理政策的制定;并结合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在适当时机优化野生东北虎栖息地外围的生境,以扩大野生东北虎的栖息地等等一系列有效措密切联系和协作……从西周的貌琳出战,到唐朝女皇武则天将大熊猫张皮作为国礼慰抚东汰日本,再到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携大熊猫到美国说战,大熊猫以它和平、快乐、健康、吉祥的形象征服了多少晓勇刚烈的民族,纷纷放弃武力争斗和怨恨,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何等的魅力和崇高,还不够文化、不够震撼和穿透力吗?打造大熊猫文化品牌,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重新认识和定位大熊猫文化品牌及其核心价值。象国酒茅台、海尔电器这些知名品牌能跨出国门,叫响世界,就是当人们追忆它们的时候能不约而同想到它们的代表形象,并能体会到这些品牌的核心价值—那些具有文化意义的生命所在。大熊猫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象征,大熊猫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和谐文化(和平、吉 祥、快乐、健康、关爱)。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大熊猫和谐文化的真谛,将有助于向各国民众宣扬及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观。这也和当前我国政府近年来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策略一脉相承,不谋而合。

3.2用整合策划的手段来规划大熊猫文化品牌

首先要把大熊猫资源和文化特色按区域进行资源整合,统一大熊猫文化发展和对外宣传的整体形象;其次要运用科学手段对大熊猫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找准大熊猫文化有感召力的亮点,唱响卖点,全面整合和提升大熊猫文化的整体品牌形象。一旦大熊猫文化的整体品牌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就要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同时注意大熊猫文化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三,要对大熊猫文化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大熊猫文化发展和对外宣传力度,并坚持不懈。

3.3用市场化来打造大熊猫文化品牌

/ 10

近年来,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和冲突是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大熊猫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样,正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人们的意识和消费领域,这些都归结为大熊猫资源的独特和大熊猫文化品牌的魅力。比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入大熊

猫栖息地进行生态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大熊猫保护区大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大熊猫文化资源优势,把生态旅游业作为实现保护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优先启动项目,引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支持性保护,是传承大熊猫文化的最好方式和必然选择。纯粹为保护而

保护,实行封闭式管理,只会使大熊猫保护事业走入困境,也只能使大熊猫文化临近更加“濒危”的边缘。与其限制和封闭,不如运用市场化来打造大熊猫文化品牌,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利用,并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保护基金,还能解决大熊猫保护资金短缺的问题。

3.4推动大熊猫文化品牌产业化

大熊猫文化的整体品牌也是一种无形的价值资源,我们整合和提升大熊猫文化品牌形象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宣传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提高公众保护大熊猫的意识;另一方面,必须开发具有大熊猫文化特色的产品,逐步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大熊猫文化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推动大熊猫文化品牌产业化。让大熊猫文化品牌产生的经济效益反馈到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筹集大熊猫保护基金,最终为大熊猫保护事业服务。4保护意义

4.1东北虎具有自己独特生态价值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这个系统越稳定。反之,系统就变得越脆弱,越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变化。因此不只是东北虎处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任何物种都具有各自调控、调节生态平衡和物种平衡的作用。

很多动物身上都具有某方面非常优秀的基因如果这个物种消失了。它具有的优秀基因也就消失了,这对人类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4.2东北虎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中国文学、绘画等方面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虎的描写。如果这种动物

/ 10

灭绝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讲是一个缺损。另外东北虎是现存虎类中个体最大、体色最美的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据介绍目前对东北虎的保护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栖息地的保护;一种为异地保护。我国政府分别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进行栖息地的保护。进行异地保护的主要是各动物园。世界自然野生动物基金会已将东北虎列为全球十大濒危动物之首为了让东北虎不要成为灭绝动物表上的新成员我们要保护它们。

参考文献: [1]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虎现状及其保护.野生动物,2《X巧,27(2),19~23.[2]于孝臣,孙宝刚,孙海义,等.黑龙江省东北虎的分布和种群数1.野生动物,2仪X),21(2):14~16.[3]李彤,蒋劲松,吴志刚,等.吉林省东北虎的调查.兽类学报,华东师大硕士学位论文,乞”5.么刃1,21川:l一6.〔s]张常智.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现状及东北虎生 [4]孙海义,卢向东,田家龙,等.黑龙江省东北虎野外种群监测境利用研究.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么x巧.研究.林业科技,2005,30(6):33~35.Lg〕[5]孙海义.东北虎及其迁移生态通道.大自然,21义巧, [6]:18一Zlx拓,27(引:or~13.20,崔多英,等.浅议当前野生东北虎的生态价 [7]刘宇.吉林挥春自然保护区野生东北虎生态学问题研究.上海:

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篇2

民勤县是甘肃省的文化大县, 拥有独特的沙乡文明, 民勤小曲戏作为沙乡文化中灿烂的一枝, 曾经广受老百姓文吴海妮的喜欢, 不仅风靡于民勤城乡各个角落, 而且自清中叶起就流传至内蒙古临河、磴口、阿拉善区、右旗、新疆等地。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转型, 文化形态改变, 在传统文化环境中滋养成长起来的民勤小曲戏受到了严峻挑战, 究其原因, 其根源问题在于传统与现实的断裂, 人们价值观与审美趣味的时代改变。

民勤曾经是一片土沃泽饶, 可耕可渔的美好家园, 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条沙漠巨龙的欺压下, 风沙、缺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民勤人民历来就有“重教尚学”的优良传统, 在生态恶化的今天, 父辈们更是教导子女好好念书, 走出这片并不特别美丽的土地。政府也迫于生态的压力, 鼓励移民。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 从农村涌入城市。在强调竞争、创新、独立、重法理的现代社会, 崇尚礼序、人情、信义、忠诚的传统文化被冷待了。经强势文化洗礼的年轻一代更愿意接受城市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现代娱乐方式, 对民间文化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在广阔的、权威的全球化话语体系的笼罩下, “地方文化”、“地方历史认同”、地方传统性娱乐方式慢慢在年轻人的意识中变得陌生, 无意义, 随之被“淘汰”。在此, 我们没有贬低现代化的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也没有理由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让人们继续回到没电、没电视的时代, 但是现代化、全球化对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传统文化消失了, 人们将逐渐走向精神的荒原。所以对民勤小曲戏的保护工作是非常急迫的和重要的工作。

通过实地调查, 笔者认为民勤小曲戏的保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承渠道不畅, 教育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 导致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脱节;

2、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 缺乏保护资金, 智能资源和规范的保护措施;

3、政府文化部门资金贫乏, 阻碍了全面和正面开展保护工作。

下面笔者谈谈对民勤小曲戏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民俗保护意识

1 9 5 5年,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 (Gillian Steward, 1902-1972) 在《文化变迁论》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生态学”这一学术概念, 他认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是不可分离的,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文化生态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气质、习俗、礼仪等一定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它不可移植, 不能复制, 不会再生, 如果不及时将一些珍贵的文化生态加以保护, 它很快就会失去自己固有的特征, 开发就失去了价值” (1)

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体现在生活的空间和传承的方式上, 要传承必须有文化空间。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首先要建立民俗的保护意识。民勤小曲戏是民勤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是一个浓缩了地域文化的载体, 它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养育它的民间风俗。

民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民间传统, 它与戏曲共生共存, 息息相关。“戏曲依托于节日, 节日伴随这戏曲。戏曲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观众与戏曲的亲和力也大大加强了。” (2) 从古至今, 民俗节目都是聚集民众的有效方式, 它构成的特殊环境对广大民众的行为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 戏曲文化在民俗环境中得以展现, 民俗为戏曲表演提供了舞台。

逢年过节, 小曲戏唱个不断, 父辈们说过年看戏是习惯, 如果没有小曲戏就觉得缺少年味。节日给爱好演唱的艺人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小曲戏为节日增添了不尽的快乐。民间有“游百病”的习俗, 正月十六那天, 社火队锣鼓声声, 小曲戏吹拉弹唱, 无论男女老少, 都穿着喜庆的衣服早早来到大街小巷感受节日的欢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 喜庆的气氛可以驱邪避灾, 带来好运, 这就是“游百病”的来历, 也是人们传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方式。

民勤县文化馆利用戏曲与节日的特殊关系, 大力开展小曲戏保护工作。每年春节组织文艺汇演, 并给优秀团体一定的奖励, 提高艺人们的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2、鼓励传承方式的多样化

民勤小曲戏属于草根文化, 在相对闭塞的自然社会环境中, 其传承在很大意义上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没有职业化表演团体, 也没有专业培训机构, 业余教唱成了传承的主要方式, 限制了人才的培养。现在唱民勤小曲戏的人很多, 但唱得好的不多, 许多爱好者投师无门, 只能跟C D学唱, 长时间没人指导, 导致小曲戏越唱越走样。为了民勤小曲戏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如积极组织调动专业人员组成专业培训机构, 定期到各村、社给民勤小曲戏演艺人员和爱好者进行技艺辅导和培训, 并给老百姓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提高全民保护传统民间文化的意识。除此之外, 还要积极培养专业的剧本创作人才, 创作出符合民众的审美观念和心理需求的现代剧本。同时,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 正确高效的指导实践。

3、注重受众群体的培养

无论哪种艺术表演, 表演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来自于受众的认可和享受。观众群是艺术传承的坚实基础。戏曲表演是一个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的完整过程, 是表演者与观众的活动过程, 它必须依赖社会, 拥有相当规模的接受群体才能生存下来。目前, 民勤小曲戏的观众主要是5 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儿童以及2 0岁以上的青年人几乎没有。笔者在调查时曾采访过部分年轻人, 他们大多表示不喜欢小曲戏, 原因是看不懂, 许多年轻人甚至根本不认识小曲戏, 经常把小曲戏错当秦腔。这样的窘况, 主要是由于民间文化传承渠道不畅所造成的。现在的民勤小曲戏艺人, 多数是因父辈爱唱或爱听, 潜移默化, 慢慢培养了兴趣。观众心理学认为:主体先前的经验, 尤其是童年时代的经验是主体对于特定的直觉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定势结构影响因素之一。 (3) 而现在年轻的一代已经失去了那样的环境, 对传统文化不了解更谈不上感兴趣了, 这是影响民勤小曲戏受众的关键因素。

此外, 教育部门也是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 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目前, 学校多以升学率为最高宗旨, 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地方戏进入中小学课堂,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非遗保护措施, 教师可以通过欣赏、讲解、教唱、组织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民间文化的了解, 同时请老艺人到学校演出和举办讲座。组织中小学学生参加比赛, 一方面有助于学习传统的民间文化, 更重要的是增加受众的感性积累和理性认识, 唤醒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而且不同年龄的人群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表演和文化感染。

4、借助现代传媒技术

2 0世纪8 0年代以来, 戏曲在文化市场中的曾一度“失语”, 虽然在方方面面的舞台改革后悄然复兴, 重新拥有了“话语权”, 但是仍然没有改变“边缘化”的命运。当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很多, 笔者认为在智能经济发展的今天, 戏曲艺术表演形式与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具有一定的差距, 是主要原因。戏曲要真正走出困境, 不能仅仅靠内部局部调整和政府等外界力量, 而是要在保持其价值不变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传媒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 开拓新的舞台。如将戏曲与电视结合形成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电视形式;利用互联网扩大传统戏剧文化辐射的范围加快转播的速度等。民勤县文化馆将要建立民勤小曲戏网站“绿洲魂”, 宣传小曲戏文化, 同时也给热爱小曲戏的人们搭建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非物质文化如果一旦消失, 将是永远的, 不可再生的。民勤小曲戏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普遍存在的难题, 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新的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创造一切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条件, 一点一滴从实际做起, 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玉寿《民勤小曲戏》.黄钟音艺出版社.2 0 0 0

(2) 刘承华《“保存”与“生存”的双重使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3) 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社会科学2 0 0 5.1

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建议 篇3

一、定义

原生态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结合民间艺术与民俗,未经商业化,有自己独特文化,保存自己独特风格的歌曲,乡土味十足,未经过任何修饰,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愈加精炼,曲调渐臻完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原生态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讲究韵律、比兴等传统的诗歌创作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二、基本内涵

原生态民歌的基本内涵,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通过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创造的。第二,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自己的生活发展时情感的自然流露。第三,是环境与生活所创造并被普遍接受。第四,原生态民歌文化保留了民族生存过程最精炼的信息,是本土文明延续生长最基本的精神要素,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具有丰厚饱满的文化内涵。

三、现状

1、在日益现代化的生活中,在商品社会时尚文化的冲击下,我们距离原生态民歌越来越远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很难有机会领略纯正民间歌谣的韵味,更无法真正体验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原生态民歌充满质朴个性的文化传统及其丰富内涵,因而势必形成群体价值取向的偏差。因此,原生态民歌总是被遗忘的对象。

2、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原生态民歌失传最快,保存更困难,应该优先得到保护,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对文物遗存的保护中,原生态民歌总是被遗忘的对象。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汉语普通话的推行、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破坏,一些传统民歌失去了演唱环境。随着老歌手相继去世,不少优美动听的民歌也随之而去。一个民间艺人的消失,往往就是一个民歌博物馆的消失。

3、由于缺乏明确的教育思想引导,以传承和传播音乐文化为己任的专业教学领域,在经历了“文革”时期对民间音乐的全盘否定,以及港台歌曲对原生态民歌的强烈冲击后,原生态民间音乐教学渐渐被边缘化了,民歌、戏曲、曲艺课程越开越少,甚至被无端砍掉。

4、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悄悄地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失去了以往依托的民歌背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满田园气息的生活淡了。歌唱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内心曾经拥有过的原生态也渐渐淡出。

四、保护建议

原生态歌曲的保护与继承显得尤为重要。保护原生态民歌是时代的需求,我们以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久弥香而自豪;几何时,在不知不觉中那传承了几千年的骄傲与自豪渐渐弱化淡化,不知愁滋味之青少年尚无法体会那份锥心之痛,而国人却理性地发出了拯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文明精髓的呐喊!

1、原生态民歌是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传承与建设同样重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追求更高生活品位和多样化的精神愉悦方式的今天,原生态民歌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吐故纳新,赋予原生态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让我们的原生态也时尚起来,年轻起来,丰富创新的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衔接。

2、原生态民歌,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内涵,应从思想上宣扬原生态民歌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重视挖掘保护原生态民歌应从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及原生态民歌,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并加以传承。保护单位要争取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擅自破坏和诋毁者,给以强有力的处罚和回击,要制定可行的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到文化产业机构,必须从骨子里重视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和建设。文化部门制定保护目标,不能以近期小利而至千古遗恨。

4、保护传统文化要从人员抓起。必须配备专业人才,一些戏论和对传统文化、古代文化、各种传统理念的窜改,虽近期能收到很好的卖座率,尤其是文艺工作者,为了近期利益或者标新立异的目的,篡改了许多原生态民歌的内容或者戏谑了许多原生态民歌的内涵,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制止管理力度。不能让非文化的文化占据主力市场,或者保留其娱乐大众的一面,但是不能作为文化保留下来。这样才能不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真正的古文化失真。

5、尊重和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学校利用一定的课时传授原生态民歌,高校设立原生态民歌专业,更好地传承挖掘原生态民歌。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篇4

一、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一)面临就业歧视与就业压力。农民在进城成为农民工的第一步———就业上便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可追溯到五十年代中期。1957年12 月, 国务院通过《关于各单位从农村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都明确要求城市“ 一切部门的劳动调配必须纳入计划, 增加人员必须通过劳动部门统一调配”、“ 不得私自介绍农民到城市和工矿区找工作”。从这时起, 城市居民优先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就形成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 这一不平等的就业制度使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均衡的矛盾逐步激化, 于是改革开放后, 农村剩余劳动力便大量涌入城市,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这一就业制度, 但城乡劳动力的平等就业权远未实现。

(二)工作待遇差, 基本权益不能得到合法保障。正是由于这些歧视性制度的存在, 劳动者职业的有无与好坏不再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态度而取决于人的某些特定属性, 受歧视的群体就要支付更高昂的代价,他们只好去竞争那些本地人不愿意干的重、累、脏、险性质的工作, 而且往往是报酬低、待遇差的临时工作岗位。虽然现阶段经过一系列改革, 农民工拥有了更多的平等权, 但这一制度并未彻底清除。另外, 农民要想进城打工, 还必须交纳各类或多或少的费用。仅仅是办理能在城市就业、临时居住的各类证书要花去几乎是普通农民工一个月的收入。假如要通过职介所找工作, 再加上其他杂费, 一个月收入也不够。因此大多数农民就被迫转入地下, 成为城市“黑工”。这样一来, 劳资双方建立的劳动关系不具合法性, 便无法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来规范,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便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三)居住条件恶劣, 生活质量差。由于前面两点原因和户籍问题,农民工不可能在城市购买住房, 有厂房的工矿企业的民工便睡在拥挤的集体宿舍, 没有厂房的, 例如最突出的建筑行业, 民工只能挤在狭小拥挤的临时工棚, 这些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家。而农民工失去一份工作、换工作更是家常便饭, 没有工作又没有地方借宿的时候, 露宿街头也是常见的事。正是因为他们无法在城里经营一个家, 无法在城里安置他们的父母、子女, 于是每到春节前夕, 便有南来北往的农民工为了从一个不是家的住宿地回到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住宿地而挤满全国各地的大小车站。这不仅对农民工来说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 对社会来说会造成诸多的不便与浪费, 而且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四)子女难以享受平等的教育服务。进城打工者大多为青壮年, 而这些人中又很大一部分已有妻小, 一般都是夫妇一同外出打工。很多外出打工者希望能把孩子带到自己打工的地方接受教育。但这并非易事, 在城市中小学读书, 很多城市会因农民子女户口不在本城为由拒收他们或收取高额的借读费、建校费、增容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 这只能让许多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当然也可进入政府批准的民办私立学校, 但这类学校同样是收费较高, 往往是俗称的贵族学校, 其收费当地普通居民都难以接受, 更何况农民工。2006 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明确提出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等等。而做到这些, 在目前情况下也实为不易。因为这不仅涉及我们现行的税收、财政、户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也涉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更具根本性的诸多复杂因素。

二、原因分析

(一)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及相应不平等的就业制度使农民工处于不公平的处境。在改革开放以前, 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是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和工业发展落后的问题,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做法是把农民限定在其土地上以保证粮食的生产, 同时实行以农补工的政策, 由此实行了城乡分治、属地管理为原则的二元制的户籍制度, 在这一户籍制度下, 农民是难以离开其土地的, 而且农民和城市人口享受的各发面的权利是不平等的。这也是造成现在农民工无法享受和城市人口平等的人身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等的直接原因, 还包括相应的不平等的就业制度, 也就造成了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二)农民工自身缺乏在城市谋生并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一项调查显示, 只有15.9%的农民在外出之前进行过相关的专业培训, 绝大多数农民工未进行过任何培训。这使农民工自身也难以抓住一些好的就业机会。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农民工没有在城市生活的一些相关知识, 使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无法合理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却又难免受人歧视。政府给予的政策再优惠、环境再宽松, 如果农民工不能在这样的政策下获利、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 又有何用? 比如就业制度, 即使每一行业都不限制农民工进入, 但农民工就真能胜任吗? 真能进入吗? 因此, 这一点也是造成农民工生存现状的重要原因。

(三)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不完善,也没有有效的贯彻执行, 使农民工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农民进城后产生了很多关系和问题, 包括劳动用工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等关系,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等问题, 这些关系和问题与以往的情况可能有一些不同点,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根据我国的基本法律来规范, 另一方面又要根据特殊情况完善已有法律或者制订新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保证其有效的贯彻执行。而现阶段就业受歧视、子女入学难、被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大范围的存在, 社会保障更是无从得到。这一切或者是因为政策制订不全面, 或者是因为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而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四)社会各个层面的对农民工这一问题认识存在误区。在对待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这一问题上, 各方面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误区。首先对企业来说, 他们是欢迎农民工更多的进入的, 但他们的欢迎是基于可以给农民工较低的工资、较差的福利保障和工作条件的基础上的, 由此也造成了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其次, 对城市居民来说, 二元制经济体制下, 他们享有一定的特权与福利。长期以来, 他们便将此视为理所当然, 并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城市中心主义的思想, 他们往往从表面看, 认为农民工进城妨碍了自身利益, 而这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对立, 同时也是造成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歧视的原因。再次, 对于政府来说, 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很多问题, 比如失业率、社会治安等问题, 他们很多时候会认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 而给农民工人为地设置一些进入的障碍。

三、改善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思路探讨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也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顺应并规范其发展, 而不是人为地设置障碍抑制其发展;另一方面,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的农民工不理想的生存现状, 也应采取措施改变, 否则即使农民大量成为农民工,也是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的。结合社会现状与相关成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改革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入手。如前所述, 传统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客观上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但仅仅是允许农民“离土离乡、进城进厂”是不够的, 因为在我国的社会现实中, 大部分的权利, 包括财产权、教育权、社会保障福利权等, 实现与否都与户籍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如果在这

些权利上存在差别,就不可能把一个农民真正变成市民,农民工不合理的现状就难以改变。所以必须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同时改变把农民和市民分开对待的传统做法。相应的, 与户籍制度密切联系的就业制度也应在改革之列。不管是什么劳动者, 取得任何一个职业的依据应是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户口和身份背景。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 而这种给农民划地为牢的做法不改变, 我们便在基本的制度层面上就不能保证统筹城乡发展。(二)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这一点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的优惠政策、宽松环境只是外因, 农民工的个人因素才是内因, 而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到城市务工的农民,靠什么来谋得自己的“市民待遇”? 谁又来给农民工落实方方面面的“市民待遇”? 而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使其掌握能融入城市并在城市立足的技能便是落实“市民待遇”的重要方面。

(三)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和执行。基于前面提到的原因, 有关政府部门应一方面完善制订相关法律法规, 从更高更规范的高度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同时加大主动执法的力度,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和企业建立定期的、经常性的劳动保障检查和监察制度, 即时发现并纠正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 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比较明确和全面的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但如果这些意见和措施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将起不到任何作用。

东北地区工业的环境保护研究 篇5

摘 要: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环境保护作为防止或降低各种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所进行的积极行为,对东北地区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治理、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不足,并为提高东北地区工业污染治理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 工业 环境保护

引言

国家提出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东北地区的环境污染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大都是污染密集型产业,污染强度较高。因此,加强工业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走上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这需要遵循工业环境保护的基本规律,落实工业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

一、环境保护投资概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环境保护投资是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即在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中,用于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环境保护投资主要包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老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投资和新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用于饮用水保护,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和城市绿化等方面。它属于间接投资,虽然投资数额较大,但与工业污染防治关系不密切,投资面很广且效果较难确定。老污染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主要用于对现有企业已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尤其是重点污染区域、重点污染企业的综合整治。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投资,主要用于防止新污染源产生,比如清洁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目的是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老污染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属于污染防治直接投资,与工业污染防治密切相关。

二、东北地区环境保护的现状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地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1.5%,才能基本控制住污染;提高到2.0%-3.0%时,就能改善环境质量。国家统计局的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后东北地区环境保护投资情况如下表所示:

2003-2006年东北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亿元)

2003 2004 2005 2006 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 166.5 215.6 209.7 242.3 环境基础设施 111.4 138.2 138.3 148.7

工业污染建设“三同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源治理 23.0 32.3 46.7 61.9

时”投资 32.1 45.0 24.7 31.8

辽 1.47 1.73 1.61 1.58

吉 0.89 1.20 0.94 0.99

黑 1.27 1.16 0.85 0.8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环境统计数据,http:∥/ 数据显示,环境保护投资总额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增高。东北地区环境保护投资水平与全国投资平均水平(1.2%-1.3%)基本相当,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稳定在1.0%-1.5%之间。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东北地区的环境保护投资可基本控制住环境污染,遏制污染加重的趋势。其中,辽宁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较大,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稳定在1.5%-2.0%,可基本控制住污染;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均不足1.0%,环境保护投资水平较低,不能起到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的作用。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工业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三废”排放量及几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量来看,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工业环境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东北地区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年排放量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如东北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998年的220880万吨下降到2006年的178846万吨,下降了近19.03%;但工业废气的年排放量却不断增加,2006年,东北地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11.64%,是1998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两倍还多。这说明,东北地区环境保护投资在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的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遏制住工业废气污染排放量增加的趋势。

东北地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的去除量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量(包括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和处置量)随着投资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这说明工业“三废”污染物处理量与环境保护投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环境保护各项投资组合成一个整体因素同因变量发生一定的依存关系,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同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投资和建设“三同时”项目投资这3个自变量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同因变量的依存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在不同方向、不同程度上对工业三废污染控制产生影响。

二、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环境保护的意义

工业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工业废弃物对自然界污染等方面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破坏了人类共同的生存条件,造成严重的社会公害。高度发展的工业生产力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如森林的过度开采,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二是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如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的排放,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三是某些工业产品的滥用,如化肥、农药等广泛大量应用,造成土地肥力减退及对人类间接污染等问题。因此,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役的打响,工业环境保护投资如何在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切实履行环境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监督服务职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工业环境保护投资要在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有所作为,应紧密围绕“振兴”这条主线,要按照“吉林省、黑龙江省建设生态省,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要求,制定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环境保护的原则

根据国内外工业环境保护的实践,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搞好工业环境保护工作,一般遵循四条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要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就必然投入一部分建设资金。从长远来看,在环境保护上花钱是必要和有利的,因为它可以避免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工业污染的治理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对污染的预防。贯彻防治

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就是要对已经产生的污染进行积极治理的同时,严格控制和防止新的污染源的产生。第三,综合治理,综合利用,是搞好工业环境保护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对“三废”的回收和提炼,重新生产出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可以起到化害为利的作用。开展综合利用,不但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而且可以节约能源,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第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环保技术,彻底解决工业环境保护问题。在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如通过大力研究、开发、应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实现“无污生产”。

三、东北地区工业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面临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的双重艰巨任务。加强工业环境保护,建设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整洁优美,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使人民生活富裕安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一)加大环境保护投资,提高地区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整体环境投资水平不高,除辽宁省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稳定在1.5%-2.0%外,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不足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后,东北地区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增加投资,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指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老污染源治理投资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投资在不同污染物的控制上都发挥着效益,但目前环境保护投资仍然不足,资金仍是制约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之一。目前,我国污染仍很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污染物的产生量也会不断增加,只有不断增加投资才能控制污染进而改善环境。合理确定资金使用方向。近几年乡镇企业污染却存在着“失控”问题,污染削减水平很低,我国乡镇企业在近期内仍是高速发展阶段,污染物产生量会不断增加,乡镇企业的污染控制将成为实现中国未来环境目标的关键所在。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三同时”投资效果较好,因此,要增加“三同时”投资,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另外不同行业污染排放程度不同,不同污染物治理难度不同,有些

行业应该优先投资,优先集中使用资金,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加强乡镇企业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作为污染综合治理的直接投资,应该对污染处理量起较大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应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投资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监督,保证污染处理的设施的高效率运营。

(二)利用经济手段,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

经济手段是调节一切生产关系的最有效杠杆,这应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的市场投入的机制。例如,对治理污染项目给予优惠的资金贷款;对超标排污的企业征收排污费;对“三废”治理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等。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工业环境保护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靠企业一级的微观活动是不行的。例如,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大量使用化工产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对“三废”的集中处理问题,必须依靠社会的全面规划,统筹解决。当前要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要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出发,对环境保护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环保监督管理职能

振兴老工业基地需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规,健全工业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设,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执法不严,因此,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地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破坏环境保护法的,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在法律责任制基础上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如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理顺环境管理体制,这既能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同时又能大力发展环保技术。

用好法律手段,不仅要执法,同时还要做到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服务。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要树立忧患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意识和执法寓于服务之中的服务意识。特别是在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中,要改变那种“坐堂审批”的工作方式,做到“超前思考、提前介入、密切配合、主动服务”,积极为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同时把好环境审批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项目、国家明令禁 5

止和淘汰的项目、严重违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项目,坚决不批。另外,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着力破解的关键问题。项目建设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发展振兴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的关键环节。因此,环保部门要围绕产业基地和接续产业建设,在产业布局、项目选址等方面做好支持和服务等保障工作,当好政府的参谋。

(四)加速推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要真正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引导与调控作用;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形态,完善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总体功能,拓展老工业基地发展空间。在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的工作中,重点搞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医疗废物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污染防治能力,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同时,继续通过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等形式,抓好城市空气质量#主要江河出境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达标治理工作,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城市噪声综合整治工作。还应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逐步使城市功能实现由制约型向适应型的转变。不断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突出城市建筑特色,提高城市环境文化水准和艺术品位,努力塑造“通透、大气、舒朗、开放、”的北方城市风格。在现有大连、大庆、长春三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基础上,创建更多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切实以最优的环境质量,增强东北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有利条件和保障。

(五)正确处理节能与减排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节能与减排是工业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有时甚至互相矛盾。通过节能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从而也能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数量,达到减排的目的;但在采取各种污染防治措施、设置环保设施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从而伴生新的污染物的产生。如何正确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解决矛 6

盾的关键。如在环保指标的制订上,除了须考虑要达到一定的环境目标外,也应充分考虑要达成此目标需要消耗的能源及其所产生的新的污染。目前从行业环保标准和企业环保标准的制订情况来看,对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严格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污染控制工作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环保部门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企业建设,加大松花江、辽河流域及渤海湾水域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同时要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削减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引导地方和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逐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缩小资源依赖性产业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结构性污染问题的解决。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污染治理提供保障。例如在对粉尘污染的环境治理上,应充分考虑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而不必拘泥于某一单一的治理方法。比如在对生产过程无组织扬尘的治理方面,往往单一采用设置除尘系统对扬尘点的粉尘进行捕集,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治理手段确实能有效地减少无组织粉尘的排放,但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何能在减少甚至消除粉尘无组织排放的同时,又能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新污染物的产生,这就需要考虑多种治理手段并用,减少除尘风量。如采取良好的密封(闭)措施,减少烟粉尘的无组织外溢,可有效地减少除尘风量;对含尘浓度较低的气体,采用无水喷雾抑尘技术,可替代或部分替代除尘设施。

(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积极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吉林省、黑龙江省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做好粮食加工与增值工作,大力发展畜牧业,是进一步做好农村环保工作的基础。要按照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轻农业带来的面源污染,增加环境容量。环保部门应积极促进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规划引导和典 7

型示范,逐步建立健全有机食品生产、市场、监控和保障体系。同时,要切实做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基地建设与环境监管工作,保障农产品安全。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方面,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治理原则,采取新技术推广与建立示范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治理一批、带动一批。

(八)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并优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目标。环境保护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统一起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具体做法上,要积极推进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生态资源开发区、生态良好地区建设。抢建一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做好规划和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全面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生态环评和监管工作,遏制“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控制建设行为人为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特别要加快大小兴安岭、五大连池、镜泊湖、长白山、向海、辽东湾湿地、大连蛇岛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要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在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中做好生态恢复与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在生态建设上将会有资金投入,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准备一批生态保护方面的项目,打造一批有竞争力并对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建设项目。

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工业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国民经济能否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的依存关系是平等的。天人合一则双赢,天人相欺则俱伤。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创新、研究和探索高效、持久的运转机制,保证环保规划的实施。要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建设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建造绿色的甜美的家园。参考文献

[1] 段海燕,王贵辉.东北地区环境保护投机与工业污染控制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8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篇6

我为这些小物摄影,一张张精美的像片我小心翼翼地放进像册里。我抱着动像册睡着了……

我再次来到这里,想再次观赏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时,发现一切都变了!在路上,有那些动物们的尸体,还有那些被砍伐的树木,我一下子就惊呆了。

我们立即起草了一份通告,上面写着:

通告 我们应该保护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的朋友,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动物就与人类相互依存。人类与动物同样都是生命,人类有生存的权利,动物也同样有生存的权力。那为什么人类还要捕杀这些小动物呢?如果有一天,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那么我们人类离死亡也就不远了。这也就是动物保护工作者为什么竭尽全力去保护那些动物,特别是那些濒危的动物。这样的社会环境状况下,作为北京的市民又是新世纪的主人,需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如果我们再不保护那些动物,我相信,那我们也就离死亡的界限就只差那么一小步了。

我呼吁北京的市民们,为了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保护动物协会 ×年×月×日 我把通告贴在了野生动物园的门口,并立即组成了“保护野生动物”协会,我任会长。

我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去附近的几家工厂。让他们不要排出有害物质,因为这样会毁坏环境。另一组去家家户户说服教育,让他们不要在捕杀动物……

过了几天,我们收到了几封信,在每一封信中都写到,我们以后一定不再捕杀动物了,也不再排出有害物质了。我们这次活动成功了!

东北虎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篇7

关键词:东北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转,辽宁

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媒体与城市化进程中焕发活力

二人转艺术的危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 , 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使其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 同时 , 二人转在大众传播传媒的压力下也被无奈的边缘化。

在新世纪, 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对二人转这个在东北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外一系列优秀的编剧、演员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地推出了东北喜剧小品, 东北农村电视剧的热映也进一步加速了东北民间喜剧文化的复兴。

近年来, 二人转已成为东北三省都市人消遣的一种方式, 二人转完成了它的城市化裂变。目前二人转在城市中的演出场所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在大剧院, 如刘老根大舞台, 观众的上座率很高, 演员的出场费也很可观;二等为中等规模剧场, 演员大多有着丰富的演出经验;三等大多在一些洗浴中心或酒店, 具有临时性质。这样的规模分类是市场化操作的必然结果, 弊端是演出水准参差不齐。大量小剧场里的二人转成了“搞笑二人组合”, 与传统二人转艺术相去甚远, 而且普遍存在低俗现象,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魏三到孙小宝 , 今天著名的二人转演员都是笑星 , 二人转离真正的叙事性已越来越远。似乎所有其他的主题都是累赘 , 搞笑成为二人转受欢迎程度评判的关键标准。”二人转作为东北文化的代表和内核, 体现了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但一些地方剧团在演出过程中, 为了搞笑、吸引观众、赚钱, “在丑逗旦捧的搭配中, 女性呈现出越来越年轻, 穿着越来越暴露, 调情越来越直白的现状。”面对这一现象, 刘老根大舞台在开业之初便大力提倡“绿色二人转”, 笔者认为这是二人转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二人转不断地发展, 一些新形式的说唱在舞台上也应运而生, 翟波的神调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神调俗称跳大神, 是二人转主调之外的一种曲调, 多在农民庆丰收或巫医说病时演唱。目前观众听到的神调已经发展成类似快板和rap的说唱音乐, 台词内容较随意, 形式比较灵活, 受到了部分年轻观众的欢迎。因为它既不是传统的乐调, 也没有固定的演唱曲调, 所以演唱难度很大, 考验演员的唱功。

二、雅俗共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二人转作为黑土文化的代表, 一直以来都在都市的边缘存活;而话剧一直被称为殿堂艺术;把二人转和话剧糅合到一起, 是不伦不类还是组合出新, 见仁见智。但很多戏剧专家看过《秋天的二人转》后, 称这是一部‘让二人转实现绿色转型’之作, 同时仍不失‘底层言情’的特色。”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尝试着对传统二人转进行改造和加工, 《霸王别姬》就重点在“舞”上下功夫, 增加了许多舞蹈动作, 透出现代气息。新编二人转《梁山伯和祝英台》, 唱腔优美, 众多配角演员的扇子舞幻化出蝴蝶翩翩飞舞的效果,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剧的导演、二人转专家马力认为:“新时期的二人转艺术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它可以是幽默诙谐的, 也可以是载歌载舞的, 就像是百老汇的音乐歌舞剧一样。二人转应该是多元化的, 完全可以从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中吸取精华, 并根据观众的需求不断变化和整合。”

三、艺术的后劲源于创作者的文化底蕴

如何传承民俗文化, 把祖先在长期劳作中凝结成的艺术符号进行总结、梳理, 并使其发扬、发展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搜集保留历史文化遗迹, 更重要的是发扬传承。一味地讲如何保留经典唱段, 或是贬低观众和演员审美趣味低俗是不合理的, 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生活方式的改变。

另一方面, 多媒体网络极大程度地改变了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 雅至古今中外各种艺术形式, 俗至搞笑段子一条龙, 以海量信息的趋势呈现在网络消费者面前, 观众足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新鲜资讯, 但是浅显、非专业化、不具有权威性的信息也轰炸着消费者的大脑。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参考文献

[1]赵鶄鶄.二人转艺术传播现状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26.

[2]谭绪人.二人转清风新年吹北京[EB/O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1787/10935/992445.html, 2003-12-22.

上一篇:假如我是为主题的作文下一篇:大自然在说话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