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雾凇教学设计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雾凇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人教版雾凇教学设计 篇1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理解题意

1、听说,我们四(2)班的同学能背不少古诗,我来考考大家。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

谁接下句?

2、真棒,这么快就接上来了。知道这里的“梨花”指什么吗?

(雪花)

3、是啊,诗人岑参用区区14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冬日春景图。今天,秦老师要带你们到遥远的东北吉林,去欣赏另一幅冬日奇景——雾凇。

4、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边写边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雾凇之美

1、那就让我们赶快出发吧!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美、壮丽、壮观)

2、课文哪里写到雾凇的美?

出示:

3、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雾凇的美?

出示: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美美地读词

5、不仅美在颜色,还美在壮观,从哪里读出来?

(缀满 十里)

6、瞧,大地冰封,万木萧条,可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却开满了玲珑剔透的霜花,如雪般洁白,如银般闪烁,是那样的纯净圣洁。

(出示:雾凇图)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7、你能把雾凇的美读出来吗?

指名读

8、美丽的景色总是让我们回味无穷,把喜爱融进你的朗读,一起再来领略雾凇的魅力。

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1、真好,告别凉爽的秋季,我们南通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真希望在自己的家乡也能看到美丽的雾凇,你们说,老师的愿望能实现吗?

2、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到写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齐读

3、原来雾凇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

4、吉林具备这样的条件吗?从哪儿看出来?

请和四人小组的成员一起仔细读读第二小节,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出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齐读

5、是不是饱和的水汽遇冷就会马上形成雾凇呢?继续读第二小节,完成填空:出示:(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气,( ),( ),( )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6、轻声读读所填的词,你感受到什么?

7、作者用三个叠词,生动而精练地写出了雾凇形成的过程。你能试着用一用些叠词吗?任选一个说句话。

8、是啊,雾凇的形成是缓慢的,悄无声息的。

出示: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了。

9、这个过程就是——凝结。(板书)

10、边读边想,谁能把雾凇形成的过程读好?

11、同桌合作,朗读第二小节。

男、女生合作

出示:第二小节

12、现在看来,我的不出家门看美景的愿望是不能实现了,前段时间,我们南通也出现的雾天,可是却没有出现雾凇,为什么呢?

13、我国的三峡水库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同样有饱和的水汽,但在它附近能形成雾凇吗?(没有一定的低温)

东北三省有些地方比吉林更冷,为什么没有雾凇呢?

14、由此可见,,雾凇这美丽而神奇的景观只会出现在条件完备的吉林松花江畔,难怪课文的 第一小节说:

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板书:奇观)

四、学习第三小节,再诵诗句

1、雾凇的美丽和神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畔,便会欣赏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出示图片

2、你最喜欢哪一幅?它像什么?和同桌合作,试着给它起个名字。

3、这么多的雾凇,各有各的姿态,真是——(出示)千姿百态

洁白光亮的雾凇使得树枝也晶莹剔透,仿佛玉石雕琢的一般,这就叫——琼枝玉树。(出示)

5、假如你是一名吉林的市民,清早起来,漫步在松花江边,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假如你是一名慕名而来的国内游客,观赏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假如你是一名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观赏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也一定会学着中国人的口吻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这里的梨花指什么?

五、拓展升华

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1991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观赏了这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他又一次来到吉林,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又赋诗一首: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2、这么美的景色,想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吗?请你给它设计一句广告词。

3、今天,我们来到遥远的东北吉林,观赏了那里的雾凇奇景,其实我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很多的美景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去欣赏,最后,老师想送你们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示)希望你们领略更多的美景。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将雾凇的美与家人分享。

(2)完成雾凇的自述。

提醒:可介绍雾凇的样子、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可用上文中的语句,也可搜集资料充实文章。

板书:

雾凇

过于饱和的水汽 奇观

遇冷凝结

人教版雾凇教学设计 篇2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 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关于自然景象特点的语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在上课前, 播放歌曲《夏天大雷雨》, 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一、激趣导入

1援播放雷雨的视频录像

刚才我们听了一首欢快的歌曲, 歌曲中唱的什么呀?今天,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雷雨的录像。 (播放雷雨的录像)

2.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刚才我们看到了雷雨的画面。有位小朋友也看到了这场雷雨, 并把他看到的、听到的都写了下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第18课———《雷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整体感知

请三位学生按1~3 自然段、4~6 自然段、7~8 自然段的划分接读课文。让学生知道本文的写作顺序, 理清课文脉络。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识记生词

(1) 自由读词语。

学生自己先读读词语。

(2) 学生领读。

小老师领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行的词都是“越来越……”形式的词语。

谁还知道这种形式的词语?学生自由补充“越来越……”形式的词语。再来一起读读词语。

3. 识记生字

(1) 同桌互读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的雨滴形卡片, 互相读一读。

(2) 讨论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3) 偏旁识字。

屏幕上出现的字最后一排是带虫字旁的字。看最后一行, 有什么发现吗? (最后一行都是带虫字旁的字。) 你还知道哪些带虫字旁的字?

(4) 从“虹”字的演变中, 体会中国汉字的趣味性。

(课件出示“虹”字从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 看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呢?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 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够呼风唤雨的龙, 经常悬挂在高高的天空, 弓着身子, 把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 古人就用了虫字做了偏旁。

三、课文细读

1.雨前:1~3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1 自然段, 看看雷雨来前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2) 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 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个别读, 说感受。

说一说读了这一句, 有什么感受。满天的乌云向我们压下来了, 都快喘不上气了, 怎么读?

这么炎热的夏天, 一丝风也没有, 感觉怎么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带着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读。

(3) 自由读第2 自然段, 看看还有哪些变化?

(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 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逃走了。”)

(4) 对比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出示句子:

“蜘蛛从网上滑下来。”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读一读,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哪个好, 为什么?

播放蜘蛛从网上垂到地面的视频, 让学生仔细看小蜘蛛是怎样垂下来的, 说说自己看到的。 (顺势讲解, 垂下来是这样直直地下来, 而滑下来是这样斜斜地下来。) 小蜘蛛真灵敏啊。作者用一个“垂”字把小蜘蛛写得活灵活现。用词是多么巧妙啊。齐读句子。

(5) (出示闪雷画面, 播放雷声。) 引导齐读“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就要下雨了, 小蜘蛛也逃走了。

2.雨中:4~6 自然段

(1) 自由读第4~6 自然段, 讨论: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小组合作读第4~6 自然段, 读完后讨论。

(2) 小组汇报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汇报这场雷雨的特点:大。 (板书:大)

(3) 为画面配音, 练习4~6自然段的朗读。

播放画面, 观看。试试为这段画面配上自己的朗读。

找三位同学来配音, 大家一起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小播音员。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第4自然段, 男生读第5 自然段, 女生读第6 自然段。)

3.雨后:7、8 自然段

(1) 请班里的同学推荐两位朗读小能手来读第7、8 自然段。听一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我们来评一评。

(2) 采访学生们的感受, 读出感情。

读读这一句 “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 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仿佛闻到了什么, 又看到了什么。

如果你是小蜘蛛,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小青蛙,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采访学生: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吧。

(3) 教师引导, 配乐美读。

在这炎热的夏日里, 一场雷雨为我们送来了清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欣赏着美丽的彩虹, 耳边传来声声蛙叫, 孩子们在水上嬉闹, 夏日里的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乐趣啊。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夸一夸这雨后的美景吧!

四、拓展实践

“巴西”教学设计(人教版) 篇3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教学案例不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案例设计中,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图文资料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信息,自主构建知识。这种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地理问题、并依靠自己的思维来获取学习信息,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让学生主动获得信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教学环节中教师做了充分预设,精心设计问题,并就问题解决给出许多图文分析的指导。但是留给学生的仅仅是按照要求去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如能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不断提问,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江苏省常州市地理教研员 朱志刚)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教学案例不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案例设计中,充分利用图文资料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图文资料的过程中主动获取信息,自主构建知识。这种教学设计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地理问题、并依靠自己的思维来获取学习信息,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让学生主动获得信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教学环节中教师做了充分预设,精心设计问题,并就问题解决给出许多图文分析的指导。但是留给学生的仅仅是按照要求去阅读分析并回答问题,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如能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不断提问,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江苏省常州市地理教研员 朱志刚)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口、交通、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知识。国家地理的每一部分知识既有独立的组成部分,又与其它部分的知识有所联系,体现了区域地理知识内容结构较强的整体性。“巴西”是西半球国家中重点介绍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拉丁美洲。新课程提出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学习“巴西”对于了解拉丁美洲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学生可以运用“巴西”的学习经验走向整个拉丁美洲的学习。此外,巴西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同处“金砖国家”的我国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它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因此通过对“巴西”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等相关资料说出巴西的人种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经济特点;举例说明巴西在热带雨林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认识巴西人种、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运用地图和相关课文资料,分析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各民族、各人种一律平等的思想;理解罪恶的殖民统治对一国发展的严重制约,树立热爱和平发展的思想;通过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人地关系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巴西工农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雨林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危机,探讨亚马孙地区环境保护措施。

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表1)

人教版雾凇教学设计 篇4

主备单位:杨庄一中

主备人:张治法 张丽 朱友萍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课前准备:三个小故事的情景录象;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将相和》。理解:“和”,就是和好。2.质疑激趣。“将”和“相”是谁?既有“和”就有“不和”,课文哪里写了他们的不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感悟体会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4.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四、有感练笔,抒发情感 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五、布置作业,延伸继续

1、将相同心协力保赵国,为什么赵国还是被秦国灭了?请查阅资料,写出自己的看法。

2、阅读《阅读语文丛书灵门石秀》中相应的文章,结合课文学习,以再品将相和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人教版雾凇教学设计 篇5

[课标要求]: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Ⅱ)

2、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不仅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 控制中心,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2、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教学理念]: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思维对话,创建和谐高效的生物课堂。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演示课件)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自制的染色质、染色体教具,自制的细胞结构模型及细胞核结构模型。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教学策略]

1、学案式教学,精心设计学案,以学案导学,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资料分析中的试验动态化、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异同点及关系。

[板书设计]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最流行的动画片是什么?

今天,喜羊羊的家族里来了三个新成员,分别是黑羊羊、白羊羊和灰羊羊,黑羊羊、白羊羊非常受他们的欢迎,而灰羊羊常常被冷落。灰羊羊想改变后代的命运,可正常情况下,灰羊羊只能生灰色的羊”

灰羊羊的梦想是生一只漂亮的小白羊,我们怎样才能帮她实现梦想呢?(配合2张幻灯片)

学生若答上:鼓励,然后指出这个方案的关键之处是取白羊羊的“细胞核”,从而引出课题。

学生若答不上:我们要帮她实现梦想,必须研究细胞核的有关知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学生回答:喜羊羊和灰太狼

学生思考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一: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1、分析资料探究细胞核的功能

以细胞核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谁在承担这个功能?为主线展开教学。

资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逐步放映实验步骤并提出问题:

问题1: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是什么体色?

理由是什么?

问题2:由此你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主要由什么控制?

问题3:据此能不能帮助灰羊羊设计一个方案,实现她生一只漂亮的小白羊的梦想?

资料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逐步放映实验步骤,边放映边提出问题:

问题串1:分隔后蝾螈受精卵的两半有什么不同?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此结果说明什么问题?怎样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这个问题?最后根据结果归纳总结该实验的结论。

问题串2.整个实验最突出的试验设计思想是什么?怎么对照的?围绕什么而对照?

(分隔后两部分的对照,自身前后的对照,都是围绕细胞核而对照的)

资料三:(变形虫去核及核移植实验)

对照图片简介变形虫的结构。

问题1.若想利用变形虫探究细胞核的功能,你会如何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指出:生物学家的设计和你们的设计一样,然后边放幻灯片片介绍每一步的不同结果。

问题2: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3:人成熟的红细胞还能生长分裂吗?为什么?

资料四:(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1.老师先对照图片简介伞藻的结构。

2.以图片的形式打出生物学家的操作流程图,让学生观察讨论试验步棸,然后表述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问题串1:伞藻嫁接实验: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该实验能否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要证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需再怎样设计实验?

问题2:根据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解释原因,并依据结果得出结论。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和延伸,问题1、2个别提问回答。问题3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然后交流评价。

问题串1: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个别提问回答。

问题串2:小组讨论然后找一个小组代表回答,有必要时,其他小组补充。

问题1:小组内先讨论后回答(根据前两个实验学生能答出:分割成有核与无核两部分,及核移植两个措施。)

问题2、3:个别提问回答.

小组内讨论后回答试验步棸。

问题串中第三问有难度,学生若答不上老师讲解。

学生完成学案

一、资料分析部分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迁移等综合性能力

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了解生物学家是如何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对照而设计实验步骤的。

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的能力,问题3: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训练学生思维的思辨性,渗透“单一变量”的思想。

2、列表归纳总结细胞核的功能。

二:为什么具有此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三:谁在承担这个功能──DNA

四: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老师讲解:

资料1和资料4主要体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

资料2和资料3主要体现了细胞代谢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老师板书: 细胞核功能---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

提出问题:

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是由细胞核的结构决定的。引出对细胞结构的学习。

老师订正黑板学生填写的有关细胞核结构的部分概念图。

逐步放映幻灯片,联系旧知识,采用比喻、举例子等方式老师讲解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突破难点。

核膜:双层生物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就像细胞膜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一样,但又不是完全分隔开,因为核内要不断地与核外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而核孔则主要是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核孔:分布在核膜上,是内外两层生物膜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打手势比喻)。联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及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讲解RNA穿过核孔出来,蛋白质穿过核孔进去。进一步指出,代谢越旺盛的细胞需要交换的物质和信息越多,为适应这一功能,所以核孔的数目就越多。

核仁:主要是一部分染色质聚在一起形成的,这部分染色质里的DNA主要控制合成构成核糖体的RNA,所以说它与某种RNA及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通常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

染色质,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呈细长丝状,因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若细胞要分裂,染色质就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棒状或杆状的染色体(用自制的教具讲解)。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比较表,找学生订正评价。

幻灯片出示两道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质和染色体形态结构都相同。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不同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

C:染色质上的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细胞内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

2.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A:核膜 B:核孔 C:染色质 D:核仁

由习题的答案引出问题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DNA控制的,比如(指某个同学)你长得像你爸妈,是因为你细胞核内的DNA一半来自你爸爸一半来自你妈妈;同样的草,羊吃了长羊肉,牛吃了长牛肉,是因为牛羊细胞内的DNA不同。所以细胞的代谢和遗传都是DNA控制的。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因此细胞核又被称为──遗传性息库。所以细胞核才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补全板书,刚好形成本节的概念图。回扣本节三大问题并以此进行本节的小节。

由建构概念图就是建构了概念模型引出模型建构法。再简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然后出示老师制作的细胞模型,依照模型归纳总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留5分钟学生整理学案

课下作业:

布置学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对已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下节课评选最佳作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应放第一位,还应考虑艺术性、成本低廉等等。

学生总结: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学生看书完成学案:

二、识别细胞核各部分结构.同时找一个同学到黑板填写细胞核结构概念图。

思考:口腔上皮细胞和胰岛细胞哪个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

学生阅读课本填写染色质与染色体比较表。

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课后完成学生能自学的老师不讲。

对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老师点拨。

学生在新知识与原有的相关概念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理解并掌握细胞核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这部分知识老师若不讲明白,学生靠死记是不可能掌握的。

在探讨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让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相关知识

课后感

人教版雾凇教学设计 篇6

New words:

1.consist of, be made up of, include包含,包括,由….组成

1)consist of -- 不用进行式,无被动式no pass.

= be made up of

The book consists of ten parts. 本书共十章.

is consisted of ×

is consisting of ×

The city of New York consists of five boroughs.

纽约有五个行政区.

North America consi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Mexico.(=these are all the parts that make it up)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他们是构成北美的所有部分.

2) include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es Alaska and Hawaii.(= these are two of the states that make up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他们是组成美国各州的两个州)

2.form vt. vi.1)形成,组成,构成,养成

form the habit of

form a sentence

A plan began to form in his mind.

School helps to form a child’s character.(比喻)上学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品德。

2)form …from由…构成,由…组成.

form … into组成,排成,分成,做成

She formed a clay into a bowl.

She formed a bowl from the clay.

3)form up排好队伍

Form up in line.

3.general adj.1)普遍的,公众的,普通的

It’s a matter of general interest.

The cold weather has been general.

2)一般的,大致的

get a general idea获得大意

Give me a general idea of the work.

as a general rule一般说来

general knowledge常识,人所共知的事

in general一般说来,总的说来

Women in general like to shop for new clothes.

3) generally adv.

generally speaking

Generally speaking, women live longer than men.

4.influence n. 1)影响 [u],表某种影响可作[c]

have influence over/ with/ on/ upon

A teacher has great influence over his pupils.

He had great influence with the miners.

2)a person with this power有影响的人

He is a good / bad influence on my daughter.

他对我女儿是一个有好/坏影响的人.

under the influence of在(人,东西).. 的影响下

3) v.影响,感化

Don’t let me influence your decision.

What influenced you to do it?

5.basis/ bases(复)基础,根据

What’s the basis of/ for your opinion? 你的看法的根据是什么?

base n.基础,底部

base sth. on sth.

be based on根据

The text is based on the novel written by Luxun.

be taken from摘自于

The text is taken from the play written by Shakespeare.

be set in以…为背景

The film is set in a small village.

6.judge v.

1)judge by 以…来判断,从…来看

Don’t judge a man by his looks.

judged by…

Judged by the ordinary standards, he was reliable.

2)judge from从…来看, 根据…可以看出

Judging from what you say, he ought to succeed.

Judging from the number of caars, he thought, there were not many people at the club yet.

3)认为,估计vt.

a. 跟不定式的复合宾语(多和to be 连用)

I judge him to be loyal.

I judged them to have finished.

He judged time to be about noon.

b. 跟带形容词或名词的复合宾语:

He judges it safer to go away than to stay.

c. 跟从句

I judged that you had forgotten to come.

7.1)own v.

a.拥有,占有,是…的主人have, possess

Mr. North owns that company.

b.承认vt.

I own I was weak.

I own that I may have made mistakes.

2)adj. 自己的

I saw it with my own eyes.

They had given their lives to save children not their own.

3)n.属于自己的东西(人)

This house is my own.

I only borrow it , it is not my own.

*of one’s own 自己的

I wish I had a little lab of my own.

I want a book of my own.

*on one’s own

a.(作状语)独自,靠自己的力量

He got the job on his own.

You came to London on your own?

b.(作表语)靠自己(生活),独自一人

He likes to be on his own.

8.employ

9.namely adv. 那就是,这就是说 that is,

Only one person can do the job, namely you.

Only one boy was absent, namely Harry.

There are three colors in the British flag, namely red, white and blue.

10.approach .

1) 走进,接近,快到

A boy of eighteen is approaching manhood.

As people approach old age their energy may diminish.

As winter approached the weather became colder.

The time is approaching when we must leave.

Text:

深思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 篇7

但在学生心中, 初中物理是一门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科, 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一定的畏难心理。所以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适时转变教育教学态度以及改善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式的物理教学侧重教师的“教”, “填鸭式”的硬性教学模式使课堂显得生硬。新形势下, 传统性的教学模式显得格格不入,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人教版初中物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这其中突出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探索、敢于创新、不甘失败的精神。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物理规律、原理直接教授给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本质出发, 运用现有的表面现象, 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出原理和科学规律。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在轻松、积极、活泼和兴奋的状态中积极思考, 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转变教学态度, 拓展教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应用学科。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实现成功的教学, 就不能只局限在课本内容, 要联系生活实际,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物理知识, 提高学生兴趣, 便于理解。如, 在讲解光速、声速等内容时, 就可以用雷电现象、飞机在头顶飞过的情景等生活实际来解释, 这样简单易懂, 便于接受。同时物理教师一定要认识到,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也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课题研究”等适应实际生活与学生需求的板块出现的原因。因此, 我们要有效利用这些板块。例如, 在讲解新能源时就与时代联系得十分紧密, 现如今中国作为人口大国, 发展需要很多的能源, 而能源短缺与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我们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就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注重正面教育, 改善现有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自尊心很强, 心理较为敏感, 思想易于极端化, 加之面对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来自学校、家庭、学校以、自身等多方面的压力, 使他们的内心更为脆弱。由于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学习难度较大, 因此更需要物理教师讲求授课方式的技巧性与科学性, 注重采取正面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 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耐心有效地辅导, 循循善诱, 适时鼓励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起克服学习难题的自信。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问题要百讲不厌,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进步时, 教师要及时表扬,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进一步增加学习动力, 同时起到对其他学生推进鼓励的作用。当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要掌握批评方式与力度,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不能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通过正面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促进科学文化知识与身心素养的双向提高。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更新观念, 转变教学态度及改善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活动”教学应用建议(人教版) 篇8

一、活动教学的理论指导

活动教学法,即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方法。

体验学习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认为,行动是获取真知的惟一途径,只有当学生主动从事活动,积极去“做”,才能注意周围世界,探索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去思维。人们最不容易忘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智力活动内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观察、操作和语言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外部操作活动,促进内部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实现智力活动的内化。对于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直接经验少,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活动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观察转化为抽象概念。另外,西南大学苏迎春教授也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效率最高。

二、活动教学的形式设计

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亲身体验参与,从而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地理课堂的常见活动有游戏、演示实验、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知识竞赛、课文朗诵、辩论活动、视听欣赏活动、拼图等。

1.设计活动,激发兴趣

针对初一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可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地理的乐趣,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例1: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P35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活动形式:学生快速抢答、拼图游戏。

活动过程:第一环节:按照6人一小组进行组内比赛。由组长根据空白的世界轮廓图轮流提问大洲和大洋位置及名称(教师可做提问方式的示范),组员抢答,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时间5分钟。第二环节:将全班按照座位分成3个大组进行快速抢答,每个大组派代表抢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多又准,坚持到最后的小组全体成员加1分,时间2分钟。第三环节:每大组派代表在电脑上进行拼图游戏活动,顺利完成活动,加1分,时间2分钟。第四环节:引导学生创作七大洲、四大洋的记忆口诀,时间3分钟。

总结反思:“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轮廓记忆,采用游戏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实践操作,在动中学

学生自己进行活动操作,既增强体验性,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例2:“地球的运动”一课中P15的“活动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形式:操作体验、板图展示、角色扮演。

活动过程:第一步,采用flash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旋转中心和方向是什么”,思考“地球公转运动可能产生怎样的地理现象”。第二步,教师结合地球仪进一步讲解示范,同时请一位学生扮演“太阳”角色,提醒全体学生仔细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有何特点”。第三步,请2位学生参与示范,一个扮演太阳,一个操作地球仪,其他学生观察点评。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常弄错地轴的空间指向。可以多请几组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直到所有学生发现错误的根源,教师再总结演示一遍。第四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公转演示图”,让学生结合教材P13图1.18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总结反思:这种让学生示范的活动式教学,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动”起来,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使教学更加有效。

3.模型展示,体验参与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入,给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思维和血液。在利用高科技的同时,地理课堂活动式教学的开展,还可有效利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画面和实物感官的刺激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习中,增强体验感,从中收获知识。

例3:“地形图的判读”一课,教材“活动”建议让学生参照图1.37和1.38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在模型中找到陡坡、缓坡、山峰、山脊、山谷,并对照图1.37观察其等高线特征。而对于本堂课的活动设计,笔者结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活动形式:体验参与、板图展示。

活动过程:第一步,展示预先搜集的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山体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弄清楚“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含义。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到不会陌生。第二步,实物模型展示“肉松蛋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实物模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实物模型在上课前应该藏好,到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更能达到刺激感官的效果,学习欲望也更强烈。第三步,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充分扮演好“导”的角色。把蛋糕置于手掌平放,假设手掌是海平面,蛋糕是某一山体。观察整个实物模型的形状、正面、侧面和底部。教师手持实物模型引导:“假如在侧面垂直咬一口,黑板上的等高线应该怎样变形?”请一位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画出变形后的山体部位是陡崖。当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效果出来后,引导学生总结等高线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教材P25图1.36掌握几个山体部位。flash动画展示等高线地形的三维立体图。完成P26活动1,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第四步,让全体学生以“手背”为实物模型,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完成形象直观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

另外,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可准备一条长绳,请12位学生体验参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气温年变化。

总结反思:体验参与的活动式教学,需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学校教学条件,笔者准备的实物模型,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4.“看听说唱演”,活跃课堂

对于11~13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还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有效的资料进行播放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flash等。

例4:七年级下册P6“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插入歌曲《亚洲雄风》的部分歌词,课上播放《亚洲雄风》的音乐视频并邀请学生一起大声唱出来,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地理课堂更加好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让他们简单地看或听更有趣、有效。

例5:讲授八年级上册P15“民族”一节时,播放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学生示范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傣族舞等。

总结反思:“看、听、说、唱、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只是单方面的独角戏,通过此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充分绽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活动教学的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等。而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有效”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活动式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式多样且灵活。

1.提高引导艺术,让学习有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好“导”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好奇、感兴趣。可使用一些调动式语言,如“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猜一猜”、“我们试一试”、“比一比,谁最快”等。调动语言最好以第一人称为主,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学科。若能使其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2.增强预设能力,重因材施教

活动式课堂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活”而“乱”, “活”而“无效”。要防止类似情况出现,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其次,针对各班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材”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材。相同教学内容的活动方式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班级,因此,需考虑到各班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差异、纪律情况等,做好课前预设,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范准备。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走进满堂课活动的误区,教师可以只针对某一个问题预设几分钟的活动。这种“预设”的能力,即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同课异构。

活动式课堂教学既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从做中学,在活动参与中得到体验、感悟,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另外,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可准备一条长绳,请12位学生体验参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气温年变化。

总结反思:体验参与的活动式教学,需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学校教学条件,笔者准备的实物模型,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4.“看听说唱演”,活跃课堂

对于11~13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还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有效的资料进行播放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flash等。

例4:七年级下册P6“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插入歌曲《亚洲雄风》的部分歌词,课上播放《亚洲雄风》的音乐视频并邀请学生一起大声唱出来,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地理课堂更加好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让他们简单地看或听更有趣、有效。

例5:讲授八年级上册P15“民族”一节时,播放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学生示范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傣族舞等。

总结反思:“看、听、说、唱、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只是单方面的独角戏,通过此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充分绽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活动教学的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等。而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有效”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活动式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式多样且灵活。

1.提高引导艺术,让学习有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好“导”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好奇、感兴趣。可使用一些调动式语言,如“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猜一猜”、“我们试一试”、“比一比,谁最快”等。调动语言最好以第一人称为主,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学科。若能使其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2.增强预设能力,重因材施教

活动式课堂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活”而“乱”, “活”而“无效”。要防止类似情况出现,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其次,针对各班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材”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材。相同教学内容的活动方式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班级,因此,需考虑到各班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差异、纪律情况等,做好课前预设,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范准备。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走进满堂课活动的误区,教师可以只针对某一个问题预设几分钟的活动。这种“预设”的能力,即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同课异构。

活动式课堂教学既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从做中学,在活动参与中得到体验、感悟,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另外,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可准备一条长绳,请12位学生体验参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气温年变化。

总结反思:体验参与的活动式教学,需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学校教学条件,笔者准备的实物模型,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4.“看听说唱演”,活跃课堂

对于11~13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还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有效的资料进行播放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flash等。

例4:七年级下册P6“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插入歌曲《亚洲雄风》的部分歌词,课上播放《亚洲雄风》的音乐视频并邀请学生一起大声唱出来,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地理课堂更加好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让他们简单地看或听更有趣、有效。

例5:讲授八年级上册P15“民族”一节时,播放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学生示范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傣族舞等。

总结反思:“看、听、说、唱、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只是单方面的独角戏,通过此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充分绽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活动教学的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等。而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有效”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活动式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式多样且灵活。

1.提高引导艺术,让学习有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好“导”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好奇、感兴趣。可使用一些调动式语言,如“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猜一猜”、“我们试一试”、“比一比,谁最快”等。调动语言最好以第一人称为主,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学科。若能使其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2.增强预设能力,重因材施教

活动式课堂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活”而“乱”, “活”而“无效”。要防止类似情况出现,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其次,针对各班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材”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材。相同教学内容的活动方式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班级,因此,需考虑到各班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差异、纪律情况等,做好课前预设,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范准备。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走进满堂课活动的误区,教师可以只针对某一个问题预设几分钟的活动。这种“预设”的能力,即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同课异构。

上一篇:继保班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党支部委员职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