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影响评价作业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评影响评价作业(共3篇)

环评影响评价作业 篇1

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法律保障作用。然而,在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过窄,缺乏替代方案,环境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作为经济建设活动所必须遵守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对经济建设的全面规划、工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新污染源的严格控制和老污染源的强化治理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高度重视,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环境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法律制度 存在问题 建议 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制度是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项目,在其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按照法定程序经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审批的法律制度。它是预防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模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首创于美国。继美国之后,瑞典、澳大利亚分别在1969年的《环境保护法》和1974年的《联邦环境保护法》中效仿美国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随后西方各国陆续将这项制度推广开来。我国在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原则规定了扩、改、新建工程时,必须要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这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确立。1980年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范围和内容。1981年和1986年又两度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1994年的3年间,执行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数分别为36366、34276和31476,分别占当年建设项目数的61%、57%和63%。1998年11月,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并予发布实施,该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适用范围、程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正式出台,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的规定,最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肯定了这项制度。

3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目前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实施以来,从实践情况来看,可能有些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我认为有几下几方面不足:

(3.1)战略环评范围过窄,政策、立法行为未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立法与政策对环境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一旦决策失误会给相当范围甚至全国的环境质量带来一些重大损害和危害。

(3.2)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我国环评有关法律对公众参与的规定仍然相当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如公众如何参与、通过什么方式参与以及在哪些阶段参与、公众参与的范围、公众参与的效果、如何保障公众参与等依然欠缺具体规定。

(3.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乏替代方案方面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为决策者提供关于拟议行动及其各种合理的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的信息,使其能够在决策时掌握充分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缺乏替代方案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真正目的无法实现。

(3.4)环保监管体制存在缺陷。环保部门与各类林业、水利、农业等等部门之间存在职权重叠,导致各机构之间互相推诿,或争抢管辖权。另外,对于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环保部门本应该在立项、审批、开工之前,就积极介入,全程跟踪,予以即时监督,随时督促整改,但是由于体制的缺陷,不能真正实现。而且一旦在中途发现问题强迫停工,就极易造成重大损失,使环保行为在进行经济考量时凸显得不偿失。

(3.5)法律责任规定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处罚力度不合理。一是对建设单位严重违反环评制度的行为处罚不合理。二是对环评文件审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规定不科学。对参加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方式,但对于参加评审的一些专家,法律似乎缺少必要的制裁措施;三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跟踪评价和后评价制度,现实操作中,环评单位和审批机关会对建设项目作出可行的决定的同时,提出各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和措施,但竣工验收后,该项目只要是能达标排放的,建设项目违反这些要求或未落实各类措施,未能得到相应的惩罚。

4加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的建议

4.1 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法规、规章和各项制度,清理有悖于环保法律、法规的政策和规定,提高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建立环境与发展专家咨询制度。各级政府要成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委员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规划实施以及重大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研讨和咨询,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和施工期环境监测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环保的环境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违法行为;对施工期可能造成严重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开展施工期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报告作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依据。4.2 加强规划指导,优化宏观布局

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我们要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切实做好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和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重点流域、开发区等环境敏感区域要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予以实施。必须依据环保、国土、城镇等各类规划和政策的要求,引导工业进区、产业入园,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污染集中治理。4.3建立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法律应明确规定环评书中应有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以使建设者可以通过替代方案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比较,选择最佳经济与环境效益的行动方案。国际趋势及国外的经验也表明,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是替代方案的分析。每一个重大甚至是很小的发展项目都会带来不良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所寻求的不是那些没有环境影响的发展项目,而是旨在找出任何情况下在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都是最佳的项目选择方案。4.4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要通过公开环境信息等方式,鼓励、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对环境管理的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环境问题较为敏感的建设项目(时,应实行审批前公示,需要听证的,应依法举行听证会,并实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制度;要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结果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及时在互联网或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开;通过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信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违法行为举报及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管,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

5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同我国经济建设一样,成绩与困难同在,挑战与希望并存。《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可以说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它要求政府确立起更加公开民主的决策方式和程序。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阻力与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及时解决。只要我们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会发挥环境管理的巨大作用,使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加进步与完善。参考文献:

环评心得作业 篇2

——仙游县某木材加工厂建设项目

在我的仔细聆听中,环境质量评价课程的学习在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对于这学期的环境质量评价课程的学习,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本书主要讲述了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目的及其发展概况、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以及几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例。通过王老师生动、耐心的讲解,使我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环境评价知识。

下面就福建省仙游县某木器加工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对某项目建设进行环境评价首先要对项目区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从而为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噪声、社会经济、人口、交通、农业与土地利用等。如果建设项目区本身的环境质量就已超标,则不适宜在进行项目建设;如果不超标才考虑项目是否可以在此布局。

所列各项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如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海域)、建设依据、主管部门、建设性质、行业代码、工程规模、总投资、主要产品、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情况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这是环境评价首先要了解的内容。又分别对主要产品年产量(规模)包括主要原辅材料名称、主要原辅材料现状年用量、主要原辅材料新增年用量、主要原辅材料预计年总用量分别给出了数字描述。从而给出了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对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情况等情况的描述,基本可以发现该项目所耗能源主要是电能,不涉及燃煤和燃气,因此对空气的污染相对较小;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用量相对较小。因此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2、本项目建设区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

介绍了本项目建设区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主要有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等。

3、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纳污水域沧溪水环境现状良好,基本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项目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达到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区域噪声环境基本上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

4、工程分析

报告书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主要原辅材料及年用量、项拟配备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因子等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了分析。认为该项目的环境问题是:①运营期员工产生的生活污水外排对纳污水域沧溪水质的影响;②运营期项目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③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屑)粉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④工业固体废物和员工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主要污染源产生排放情况分析:

污染源的调查,根据本项目的性质应按照工业污染源调查进行。污染源通俗的讲就是污染物的发生源,即污染物的来源。

工业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企业名称、厂址、所有制性质、规模、产品、产量、产值)生产工艺(工艺流程、设备条件)、能源及原材料、水源、生产布局、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种类、数量、成分、浓度、性质排放规律、排放口位置)、污染物治理(综合利用、污染物治理方法、运行费用、损益分析)、污染危害及事故的调查处理。

污染源调查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物料均衡法、排污系数法、实地监测法,本评价主要用的方法为排污系数法。报告书中提到了根据我国生活垃圾排放系数,住厂用工取K=0.5kg/人•天;项目员工定员5人均住厂,年生产天数320天,则本项目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0.8t/a。

6、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的,按其排放污染物种类、性质、数量、污染途径、及开发建设活动的方式不同,可分成许多类型,本项目所涉及到的属于直接环境影响、可逆影响、污染影响、轻度污染影响。按项目建设的阶段分可以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服役期的环境影响、服役期满后的环境影响。按影响的环境要素分类分为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等。本项目评价的分类按项目建设的阶段分别对水环境、环境空气、环境声、固体废物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评价。

(1)水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项目周围环境的特点和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生活污水排水量较少,水污染因子单一,可以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围菜地和果地的灌溉施肥,使其减量化、资源化,在区域内消纳平衡,则不会对纳污水域造成影响。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若工人长期吸入含有颗粒状物质的空气,颗粒物在呼吸系统内累积,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进而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

炎等。如不经处理会对员工和车间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对工程运营期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粉尘(木屑)进行评价,说明了产生的量、影响范围和由此产生的危害,并且提到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3)环境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设备的综合噪声级约85dB(A)左右。根据计算可得出:一般在车间隔体外距噪声源12.6米以外就可符合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根据对项目周围环境的调查,项目四周均为果园、旱地不存在环境敏感点。所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员工生活垃圾和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料边角、木屑。分别对木料、边角进行回收利用,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并及时处理。

7、个人体会

环评影响评价作业 篇3

1.有关建设项目的主要文件

●营业执照、备案通知书

●原环评报告及批文、竣工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或污水纳管证明); ●土地证、房产证;

●厂区平面布置图、车间平面布置图;

●企业关于使用天然气供热的承诺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概况材料。

说明:上述文件若包括下列某些内容,不必重复提供。贵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建设规模;

●项目总投资、分期投资情况;

●各类产品产量、用途;

●人员编制、开工班次、日工作时数和年工作日数;

●厂内生活设施建设内容。工程概况

4.1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各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图;

●文字介绍各生产线的生产过程,重点是各工序的原理、反应控制条件、流入和流出物料、运行的连续性和周期性;

●工艺的先进性和特点。

4.2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名称(包括化学名称)、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危险特性、毒性; ●日消耗量、年消耗量,或单位产品消耗量;

●物料平衡情况。

4.3 水、电、气、油、煤等资源消耗情况

●小时最大消耗量、年消耗量,或单位产品消耗量;

●水量平衡情况。

4.4 主要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

●名称、类型、数量、用途。

4.5 物料储运情况

●各类物料(包括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废弃物)的运输、装卸、储存方式及其污染预防和应急措施。项目污染源情况

●详细说明废水(含废液、生活污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污染源情况,废水和废气的产生量、排放量给出小时最大量和年总量。

●废水:各类废水来源、产生量、其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治理措施,排放量、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去向、排放规律(连续或间断等)。

●废气:各类废气来源、产生量(标准态)、气体状态(温度、压力)、其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标准态),治理措施,排放量(标准态)、其中主要污染物

排放浓度(标准态)、排气筒高度、排放规律(连续或间断等)。

●废渣:各类废渣来源、产生量、其中主要污染物含量,治理或处置措施,排放量、排放去向、排放规律(连续或间断等)。

●噪声:主要噪声设备名称、噪声值、空间位置(在平面图上标出)、每天运行时间、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

●同类企业或生产线的排污情况。环境保护设施情况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图形王国》及教学反思下一篇:长途客车休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