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镇青年就业工作总结(通用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目标,着眼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我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交流、学习与展示的平台,展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达到以赛促教,以赛选优的目的,全面提高我镇教学质量。为使此项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二、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长:冯光富
副组长:倪先艳、赵正坤
成员:赵荣玖、杨治国、唐修妲、周忠贵、赵安云、郭开鹏、吴永俊、查安发、杨芳
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中小学教学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拟定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制定有关评选标准及竞赛规则,全面组织、监督、指导教学竞赛工作。
2、评委组(1)语文组: 组长:杨治国
成员:范长雄、冯载庆、罗成云、陆光武 统计:吴永俊(2)数学组: 组长:唐修妲
成员:赵正坤、倪华兵、查安发、余顺友 统计:唐修泽(3)音乐组 组长:杨芳
成员:昝小红、高海秋、谢燕、陆瑜 统计:夏明飞
摄影:李武华
收集资料、写简报:李武华 打印荣誉证书:张金龙
评委小组职责:评委组负责组织、指导全镇教学竞赛活动的赛程及评选工作,公布竞赛评比结果。
三、参赛教师
从全镇一至六年级的在职在编的语文、数学和音乐教师中选拔(含特岗教师)。
四、竞赛内容及要求
(一)课件制作竞赛
1、参赛科目:小学语文。
2、以完小为单位,每个完小1人参加(其中放羊2人),中心校2人参加。
3、参赛方式:计教师现场由课题,在规定的地方和时间完成课件制作,课件完成后在指定时间和地方展示课件并讲解课件运用的媒体手段及方法,许委在听完竞赛教师讲解后,对课件进行点评并评分。
(二)课堂教学竞赛
1、参赛科目:小学数学
2、.参赛方式:选定课题,选手备课,课堂展示,评委打分,认定颁奖。
(三)音乐教师技能竞赛
1、参赛科目:小学音乐
2、以完小为单位,每个完小1人参加(其中放羊2人),中心校1人参加。
3、参赛方式:参赛教师采取抽签的方式,对所竞赛内容依次进行表演及展示。
五、竞赛办法及活动步骤
(一)竞赛办法
不同的竞赛内容分开进行。
(二)活动步骤
竞赛采用课堂教学展示方式,整个竞赛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组织发动,9月4日至9月11日。结合学校实际,由中心学校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做好准备,参与竞赛活动。
第二阶段:初赛,9月11日至9月20日。以完小或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初赛,对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并对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总结。按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选拔出语文、数学、音乐教师各一名参加决赛。
第三阶段:各完小确定参加决赛人员,并对复赛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审核复赛人员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等内容。暂时定于9月27日至28日在镇中心学校举行决赛。各参赛教师于9月26日下午到中心学校抽取教学内容课题及参赛时间、节次。
六、竞赛奖励办法
1、被选拔参加复赛的教师颁发校级学科竞赛获奖证书。
2、复赛中语文和数学分别评选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音乐分别评选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颁发镇级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并分别给予相当于100.00元、80.00元、60.00元现金的奖品奖励。
七、活动经费
(一)奖品:贰仟贰佰捌拾元(¥2280.00元);
(二)购买荣誉证书约叁佰元(¥300.00元);
(三)评委、参赛教师住宿费约肆仟柒佰陆拾元(¥4760.00元);
(四)评委、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伙食费(预计96人,4餐正餐,30元一餐)约壹万壹仟伍佰贰拾元(¥11520.00);
以上四项共计约壹万捌仟捌佰陆拾元(¥18860.00元)。
八、活动要求
1、各完小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要结合本完小实际,成立以完小校长为组长,由完小教导主任为组员的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竞赛活动,全程参与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指导。
2、全校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次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教师课堂教学”初赛。
3、各完小要加强教学竞赛活动的宣传工作,组织教师加强学习交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让优秀教师“亮”起来,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4、全镇各完小都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教案设计的有效性,深入推进有效课堂的构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5、参加复赛的选手须提供教学设计5份,于赛前交镇中心学校评委组。
6、每所学校(含校点)选派2人参加观摩活动。
九、食宿安排
1、参加决赛教师、评委和领队及各学校观摩教师的食宿由镇中心学校安排。
2、带班的班主任的伙食由中心学校安排。
十、活动总结:杨治国
十一、未尽事宜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备注:家在珠街的参赛教师和评委自行安排住宿,学校不予安排只安排伙食。
广南县珠街镇中心学校 二〇一八年九月三日
附件1 珠街镇2018年秋小学语文教师课件制作竞赛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和方法,提开我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加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台力度,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根据广南县教育局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相关要求特制定小学语文课件制作竞赛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冯光富
副组长:倪先艳、赵正坤
成员:赵荣玖、杨治国、唐修妲、周忠贵、赵安云、郭开鹏、吴永俊、查安发、杨芳
竞赛评委: 组 长:杨治国
成 员:范长雄、冯载庆、罗成云、陆光武 统计:吴永俊
二、参赛对象、科目及名额 参赛科目:小学语文 参赛对象:全镇各完小
参赛名额:以完小为单位,每个完小1人参加(其中放羊2人),中心校2人参加。
三、活动时间
2018年9月27-28日。
各参赛教师9月26日下午15:00点到教务处报到,在教务处集中安排竞赛相关事宜。16:00评委集中教务处开会。9月27日-9月28日开展竞赛,27日早8:10-11:00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课件制作,27日14:00在中心校进行展示
并点评,28日上午接着进行展示并点评,然后举行颁奖典礼。
四、参赛地点
珠街镇中心学校原六(2)班教室
五、竞赛方式
教师现场抽课题,在规定的地方和时间完成课件制作,课件完成后在指定时间和地方展示课件并讲解课件运用的媒体手段及方法,评委在听完竟赛教师讲解后,对课件进行点评并评分。
六、具体要求
1.基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设计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教学整体策略,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营造民主、种谐的教学氛围,体现师生共同成长。
3.参赛作品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限,课件内容必须为现场制作,严禁原版抄袭、拷贝别人作品。
4制作课件环境为无网络环境,资源包由评委组提前准备并提供给参赛选手。
5.参赛教师现场抽出自己序号、抽选参赛课题,现场制作课件,制作的间为2.5小时,提交的作品必须完整,保汪正常运行,课件做好后统一拷贝到指定是方,课件不得出现参赛人员信息(如姓名,学校信息等)并在课件封面注明某号竞赛教师,如出现学校及本人信息则为零分。
6.竞赛教师展示演讲的顺序及课题在当天早上7:45抽签决定。7.课件展示及评委点评期间,其余参赛的教师必须到现场进行观摩、学习和交流。
8.请张金龙老师布置好比赛场地,保障比賽的正常进行。
9.为保证竞赛顺利进行,请注意往返途中的安全和食宿安全,参加竞赛教师、评委和领队及各学校观摩教师都由中心校统一安排伙食。
10.各校于9月21日前将参赛教师人员名单报教务处唐修妲老师。
七、评奖办法
此次竟赛分别评选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颁发镇级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并分别给予相当于100.00元、80.00元、60.00元现金的奖品奖励。
珠街镇中心学校 2018年9月11日
附件2 珠街镇2018年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教革,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教师的成长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参赛对象、科目及名额 参赛科目:小学数学 参赛对象:全镇各完小
参赛名额:以完小为单位,每个完小1人参加(其中放羊2人),中心校2人参加。
二、课堂竞赛方式:同课异构
三、竞赛时间:2018年9月27日至28日。9月26日14:00选手报到,抽上课顺序,9月27日一28日竞赛。
四、竞赛地点:珠街镇中心学校一(1)班教室
五、竟赛内容、方式:由教务处根据中心学校的教学进度,选定本学期一至六年级课题。按抽签比赛顺序于比赛前一天抽年级、课题,根据所抽课题自行设计1个课时(40分钟)的教学内容参赛。
六、评审小组: 组长:唐修妲
成员:赵正坤、倪华兵、查安发、余顺友 统计:唐修泽
六、竞赛要求: 参赛选手基本信息于2018年9月21日前报送教务处 唐修妲老师。
2.各校可派新分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3.参赛选手课前需交教学设计一式5份给评委。
4.各校要精心组织预赛,全面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认真选拔优秀选手参赛。
5.各校由主管教学教务主任带队,认真组织参赛和观摩学习。7.注意往返途中安全和食宿安全,参赛教师、领队和被抽为评委及各学校观摩教师都由中心校统一安排食宿。
七、奖项设置:分别评选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颁发镇级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并分别给予相当于100.00元、80.00元、60.00元现金的奖品奖励。
珠街镇中心学校 2018年9月11日
附件3 珠街镇2018年秋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素养,加大骨于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优化课堂教学,搭建魅力舞台展示音乐教师风采,彰显自身价值,特制定本方案。
一、竞赛名称:音乐教师技能竞赛
1、参赛科目:小学音乐
2、以完小为单位,每个完小1人参加,中心校1人参加。
3、参赛方式:参赛教师采取抽签的方式,对所竞赛内容依次进行表演及展示。
二、组织领导 组长:杨芳
成员:昝小红、高海秋、谢燕、陆瑜 统计:夏明飞
三、人员分工及职责
杨芳:评委材料准备、参赛音乐及场外抽签、音响。李武华:照相及信息。场地布置:杨晶、杨芳、肖敏
四、竞赛时间及地点
1.竞赛时间: 2018年9月27-28日 2.竞赛地点:珠街镇中心学校音乐室
3.2018年9月27日14:00到中心校报到抽签;
五、竞赛内容、方式:考察音乐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及专业基本功能力。教师需具备教学、专业技能、团队协作三个基本素质,采取抽签的方式,对所竞赛内容依次进行表演及展示。教师不仅要反映扎实的教学素养、过硬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竞赛内容要求:(一)模拟课堂(选材范围为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到五年级,比分占50%)1.音乐模拟课堂:教师须在规定时间内及无学员参与的情况下,把预设教学过程通过导入、讲解、示范、拓展、讲评等方式呈现。本次音乐学科模拟课堂具体内容根据教学教材范围抽签而定,着重考察教学设计和专业基本功等教学技能。
2.模拟课堂评价标准:教学思路清晰,体现音乐教师良好专业基本功,重难点预设准确。解决方法实效,教学方法、方式运用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精神饱满,服装得体,教学效果好。
3.模拟课堂要求:参赛教师按照所抽教学课题及顺序依次进行比赛,现场讲授,限时25分钟,超时1--3分钟内扣2分,以此类推。(课堂所需教具、学具自备;抽签后,教案、课件于2018年9月27日以前上传到杨晶老师处一份,教务处唐修妲一份,需备注参赛学校)(二)专业技能展示(声乐、舞蹈、器乐任选一项进行展示,比分占25%)1.声乐
(1)比赛形式:歌曲演唱
(2)比赛內容:自备参赛曲目一首;通俗、民族、美声、原创等形式,自带服装、伴奏带;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感染力,形式不限。(限时3-5分钟以内,伴奏于2018年9月27日以前上传到杨晶老师处一份,教务处唐修妲一份,需备注参赛学校及歌曲名称)(3)评分标准:发音清楚,音色清晰而有质感;含音准、节奏、表现力、感染力等内容,演唱完整能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儿童歌曲有适合的动作表演,衣着得体、举止大方,对观众、评委有礼貌。
2、舞蹈
(1)比賽形式:舞蹈表演
(2)比赛内容:舞种及舞蹈内容、类型不限。参赛选手自备服装、伴奏带。(限时3-5分钟以内,2018年9月27日以前上传到杨晶老师处一份,教务处唐修妲一份,需备注参赛学校及歌曲名称)(3)评分标准:对舞曲音乐的理解准确,舞蹈动作吻合音乐旋律,富有节奏感:表演过程中动作流畅协调,有表现力和技巧性:动作展示稳定灵活,表演者精神饱满、台风端正;表演过程中流露出良好的艺术气质,营造出良好的舞台效果。
3.器乐展示: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自选一种。参赛选手自备服装、伴奏带。乐器不限,钢琴、手风琴、古筝、架子鼓由竞赛场地提供,其余乐器自备。(限时3-5分钟以内)
(三)小组合作一唱游(比分占25%)以临时抽签组合,通过编排贯穿音乐律动、游戏、表演、集 体舞等艺术形式配合完成。
比赛内容小学音乐1——5年级教材选取。
八、食宿安排:参赛教师、领队和被抽为评委及各学校观摩教师由中心校统一安排食宿。
九、奖项设置:分别评选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颁发镇级学科竞赛获奖证书,并分别给予相当于100.00元、80.00元、60.00元现金的奖品奖励。
关键词:就业观;高校共青团
一、当前青年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情结较浓。大学生以职场新人的身份迈入社会时,他们务实努力,内心有着较高的职业理想,并非常希望把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工作中。但是当从学校生活的中心降落到职业等级的边缘,在基层被人“指使”“支配”做这做那时,他们内心便萌生着失落感甚至是委屈感。因此,在择业时,他们普遍倾向于大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二是求稳情结较浓。有的人认为,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一生。在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目中,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是稳定的象征,工作稳定,能解决编制,能保留干部身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会下岗等。因此,在择业时倾向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而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就业,想去自主创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三是自卑情结较浓。大学毕业生对外在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现实也是深刻感知的。他们也经常在自问:社会还有多少饭碗留给我们呢?因此,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太肯定,在用人单位面前往往出现怯场,无法积极准确地推销自我,展现自我,因而,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第一深刻印象和认可。当在择业市场受挫后,部分大学毕业生产生悲观情绪,感觉就业无望,对找工作不够主动,要么是依赖有组织的供需见面会试试运气,要么是在家苦苦等待所谓的机遇降临。
二、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的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开展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所在。一是在教育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青年学生在基层的建工立业中实现人生抱负;二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确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不断增强创业意识,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确立起“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三是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帮助他们正确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积极调试自我,特别是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站在青年学生的角度,用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同时加强心理辅导,树立学生信心,从而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2.发挥校园文化引导功能,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实的就业创业形势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消除这个心理落差,主要是靠市场机制来调节,但是,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一是发挥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培养、选树优秀青年典型,是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的有效途径。团组织通过表彰宣传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典型,用身边典型的成功经历来教育和带动青年,努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基层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下乡进村、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促进青年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意識的形成。三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他们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
3.加强青年学生就业指导,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成功转变离不开就业工作的指导。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青年学生的就业培训指导。一是加强学生就业能力指导。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了解掌握青年的就业愿望和需求,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就业技巧与礼仪培训、模拟招聘等活动,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能力。二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职业定位。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作用,依托学生职业规划社团这一载体,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从青年自身的实际及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帮助青年制定有科学依据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青年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青年充分、正确地认识自身条件,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路线及策略的基础和起点。
参考文献:
[1]张志平.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808-5809.
青年失业大爆炸
2011年,全球范围内有640万年轻人因为劳动力市场形势不佳,而选择放弃找工作或延长学业。如果将这一数字考虑进来,2011年的全球青年失业率实际为13.6%。这些因就业前景不好而继续求学的年轻人最终进入劳动力市场,将给就业形势带来进一步压力,最早要到2016年,全球青年失业率才会有所降低。
受2011年政局动荡影响,北非有超过1/4的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比2010年上升5%。西亚地区青年失业率为26.5%。在欧洲中部和东南部,2011年青年失业率略降至17.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青年失业率同样小幅回落至14.3%。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青年失业率为11.5%。东南亚和环太平洋地区的青年失业率为13.5%。(图1)
报告认定:“即使在最具经济活力的东亚地区,青年失业率依然是成熟群体失业率的2.8倍。”
持续十年收入受损
在最近一期《财政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刊物)中,哈南·摩西(Hanan Morsy)写道: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在失业率增幅方面,青年较年纪稍长者要高得多。(表1)
听上去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意大利在过去40年里忍受着高达30%的青年失业率;西班牙则是32%。
曼哈顿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安娜·罗思说:“这一代人面临的问题是,经济没能为他们创造足够就业岗位,与人们懒惰与否无关。”因为,较之成熟群体的失业率,青年失业率往往对经济周期更为敏感。
在经济危机中开始求职会给人带来长期的、负面的后果。因为,在未来工作机会增多的时候,雇主们可能会跳过今天的失业者,从下一批刚刚毕业的新鲜面孔中挑人。这使得在经济衰退期间毕业的学生,将忍受持续十年的收入损失。
耶鲁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莉莎(Lisa B. Kahn)的研究显示,在美国,对于一个白人男性大学生来说,毕业时失业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他的起步工资将降低6%~7%。
不过,青年失业的伤痕效应在法国就不像在英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那么持久。在法国,这些“不幸”在经济萧条中完成学业的青年,常常做兼职和临时工。因此,在三年之内就能赶上那些“幸运”的青年。(图2)
例外的德国
尽管德国青年失业率也比之前要高,但也只刚刚过了8%。德国人在教育和就业间有非常好的协作关系,包括其学徒计划在内的协作,收效显著。
在德国,青年失业率一直徘徊在比整体失业率高2~3个百分点的范围内,而在法国或西班牙,青年失业率通常都是整体失业率的2~3倍。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德国拥有相对低的青年失业率的根本原因在于,雇主和青年群体对该国职业培训体系几十年来的坚持。1969年,德国就开始对其教育领域进行全面检讨,之后施行的学徒计划(Duales Ausbildungs system),也就是双重培训系统(混合了读书和实践经验),为其维持较低的青年失业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今,美国、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基于这一系统的政策。但各国不断攀升的青年失业率表明,要复制这一模式并不容易。
让市场创造就业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政府应向聘用年轻人的企业提供税收等优惠刺激,同时为帮助年轻人创业设立“企业家项目”。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部执行主管萨拉萨尔·希里纳奇斯认为:“青年就业危机可以化解,但前提是决策者必须把‘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当成头等大事,且增加对小企业、私有行业的投资。”
国际劳动研究所所长雷蒙德·托里斯认为,目前,各国主要精力仍用于平息金融市场危机。发达国家尤为如此。大家争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财政困难以及如何帮助银行方面,而并未检讨银行在引发这场经济危机中的负面作用。更糟糕的是,各方缺乏恢复经济的远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削减社会保护资金以及劳工权利。这对于经济和就业增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相对于金融目标,就业目标被冷落在第二梯队。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创造就业岗位并提高收入的解决办法很快就将无法奏效了,因为劳动力市场的排异性正在固化,社会不满与日俱增。如想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除了让市场创造就业外别无他途。
(文章选自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 Jetty chong 译)
一、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框架
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主要包括面向应届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支援政策,面向自由职业者等就业不稳定群体以及青年失业者的就业支援政策,以及培养激发青年职业意识的相关措施。
(一)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日本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主要包括“(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紧急支援项目”和“应届毕业生采用相关要求”。
1.《关于(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紧急支援项目》。该政策始于2002年4月,主要由日本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来实施。具体实施机构包括公共职业安定所和学生职业中心,前者主要对高中毕业生中的未就业者实施支援,后者主要面向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未就业者提供就业援助。这些支持和援助措施,主要通过为青年提供职业体验以及开发实践性职业能力机会的方式来开展。
该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未就业毕业生中希望就业的人数的统计,制定个性化支援方案,实施就业支援以及开展“试雇用”等。其中,“试雇用”自2003年4月起实施,对象为毕业后未就业的青年,由公共职业安定所根据求职者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职业经历等情况,为企业选择合适人选。原则上试雇用期为三个月,由雇用方企业付给被雇用方一定的报酬。该制度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促进青年正规就业。政府对相关企业给予“青年安定雇用促进奖励金”,企业为青年提供职业讲习、职业实习以及推荐到专修学校等参加委托训练的机会。
2.“应届毕业生采用相关要求”(以下简称“要求”)。2009年,面对大学应届生就业签约率远低于上年同期的严峻形势,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联合发布紧急对策,面向贫困生提供最优先的就业支援。该“要求”旨在通过强化相关机构的合作促进应届生就业。
该“要求”的具体措施包括,为公共职业安定所配备就业支援专门人员,充实大中专院校的就业支援,将职业指导制度化;要求企业拓展人才采用方式,如中途采用、通年采用等,鼓励未就业青年的回炉深造以及参与地方活动等;对未就业青年建立新的生活保障制度;国家设立“紧急支援行动小组”,各地方自治体、团体、学校、产业界紧密协作;创设应届生体验项目,对参与该项目的企业给予奖励金,开展面向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训练,扩充相关的生活支援给付制度等。
(二)面向自由职业者以及青年失业者的就业政策
针对自由职业者以及青年失业者,相关政策措施主要包括“青年自立·挑战计划”和“自由职业者正规就业计划”。
1.“青年自立·挑战计划”。该计划是2003年6月10日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内阁府联合在同年4月召开的“青年自立·挑战战略会议”上提出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唤起青年的劳动欲望,促进青年职业自立能力,以此来控制青年失业者的增加。该计划的实质性措施是设立“面向青年的一站式失业服务中心(通称job cafe)”,对青年失业者提供就业服务。
2.自由职业者正规就业计划。该计划开始于2005年,首年度对象设定为20万人,2006年增加到25万人,2008年则增加到35万人。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青年就业机会,尤其是解决大龄自由职业者的稳定就业问题。主要面向35岁以下青年,通过一站式失业服务中心、日本双元制和试雇用等机构和方式具体实施。如在公共职业安定所设立面向自由职业者的就业服务窗口,举办以正规就业为目的研讨会、联合招聘会,开展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职业介绍、就业后期的跟踪指导等。
(三)强化青年职业意识能力的相关对策
在日本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中,强化青年职业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比如,“青年自立·挑战计划”中对青年职业意识及能力支援就有以下规定,“促进职业教育、职业体验等,通过有组织的系统的体验学习、实习等推进青年勤劳观、职业观的形成;建立日本双元制,企业实习和教育训练相结合,确立青年劳动者实践能力开发体制:实施就业指导咨询员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培养专业的青年就业指导人才等。”此外,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04年7月推出“青年就业基础能力支援项目”(Youth Employability Support Program,简称YES项目),将企业录用员工时所重视的“就业基础能力”归纳为5个方面,即职业意识、沟通能力、商务礼仪、基础学历、资格取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认定讲座、考试”(1784个讲座、316项考试)制度。
二、日本促进青年就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体现了及时性和针对性
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主要依据当年度的就业形势来制定或进行调整。比如,2002年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厚生劳动省出台了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的支援政策。针对2004年以后日本自由职业者人数减少,但25岁至34岁大龄自由职业者就业情况未见明显改善,NEET群体就业状况改善也并不明显的状况,日本政府出台了“青年自立·挑战计划”以及“自由职业者正规就业化计划”,以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并促进其向正规就业转化。再如,2009年l2月,面对就业内定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很低的状况,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联合发布紧急就业对策——“应届毕业生采用相关要求”。由此可见,日本促进青年群体就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体现了及时性,而且不同就业人群,如应届大学生、自由职业者、青年失业者采取不同的就业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nlc202309021503
日本注重政府的领导责任和宏观调控,地方在中央支援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当地公共就业机构联合或委托地方公共团体对共同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政策。中央与地方、各地方之间以及地方与公共团体之间彼此协作,联合互动。如“青年自立·挑战计划”,在2003年6月出台之后,于2005年4月又召开了地方的青年自立·挑战战略会议以及该年度地方政府间的相关合作会议,使政策逐步得以细致化,不断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设置上,公共职业安定所、青年自立塾等促进青年就业的实施机构均是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由各地方团体协助建立的,其服务网点几乎遍布日本全国。
(三)加强财政投入和建立补助金制度
日本的各项青年就业政策的出台均伴有相关财政投入以及补助金制度作支撑。如“青年自立·挑战计划”,2004年相关预算为810亿日元(约合50.44亿元人民币),“自由职业者正规就业化计划”2007年度预算额为218亿日元(约合13.57亿元人民币)。“应届毕业生采用相关要求”国家提供相关支援费用7.2兆日元(约合4483.37亿元人民币)。相关的补助金也各自有明确的额度和专项预算,如“试雇用”制度中政府给予相关企业的“青年安定雇用促进奖励金”,给付标准为每人每月5万日元(约合3100多元人民币),最多3个月15万日元(约合9300多元人民币);接收企业若在试雇用期间委托专修学校等对该青年实施教育训练,政府则支付其所需费用等。
三、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注重系统性,发挥各项相关政策的综合效应。青年就业形势往往与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因此,促进青年就业、有效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经济刺激政策、促进就业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共同作用,发挥这些政策促进青年就业的综合效应。日本促进青年就业政策的系统性比较强,在年青人接受普通教育阶段就注重职业教育,在年青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又通过开展职业培训等措施促进正规就业规模的扩大,并持续关注其职业能力开发和职业生涯发展。
二是注重协调联动,共同解决青年就业难题。尽管促进青年就业工作由劳动部门主管,但这并不意味着仅靠劳动这一个部门就能把青年就业问题解决好,而是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甚至相关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协调联动。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尤其值得借鉴,比如,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11年1月提出《关于未来学校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方向》,与之相配合厚生劳动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活动。厚生劳动省联手文部科学省提供职业教育信息,并共同开发相关教材。厚生劳动省携手经济产业省,共同推荐“青年支援企业”。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公共就业服务是确保各项就业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手段,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投入、拓宽就业服务范围是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措施。日本在2009年开始建立一个互联网系统,提高了青年人寻找短期就业机会的工作效率。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为促进青年就业提供保障。财政资金投入不仅为促进青年就业提供保障,而且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日本政府在2013财政年度增加了3.8亿日元(约合2366.2万元人民币)预算,用于加强学校与职业安定所的合作,促进应届毕业生寻找工作。日本厚生劳动省通常每年对于“确保青年雇用稳定”的预算额大约为350亿日元(约合21.8亿元人民币),2013年这部分预算额度较上一年又增加一倍。
(作者:邸妍,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保障标准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车红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Latin America’s jobs-creating economic growth has not been stavaong enough in recent year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outlook for young people trapped by unemployment and informality, the ILO said.
“We are faced with a political challenge that calls for a determination to apply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policies to confront labour market precariousness,” said Elizabeth Tinoco, ILO’s Regional Director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presenting a new report entitled Trabajo decente y juventud: políticas para la acción (Decent Work and Youth: Policies for Action).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young people take to the streets, as their lives are marked by discouragement and frustration because of lack of opportunities. This has consequences on social stability and even on democratic governance," Tinoco added.
The report, which compares data from 2005 to 2011, shows that at the end of this period, youth unemployment reached almost 14 per cent. Although the rate dropped 16.4 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to 2005, workers aged 15 to 24 years are facing greater difficulty in finding a job, even more so in the case of quality jobs.
The youth unemployment rate remains twice as high as the overall rate and three times that of adults. In addition, young people represent 43 per cent of all the unemployed in the region. In the lower income group, the youth unemployment rate reached more than 25 per cent, while it is below 10 per cent in higher income sectors.
The report also shows that almost 6 in 10 young people who work are in informal employment, which generally involves low wages, job insecurity and lack of protection and rights.
Only 37 percent of young people contribute to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and 29.4 percent to the pension system. Only 28.2 percent of youth in employment have a written contract, as compared with 61 percent for adults.
Of particular concern is the high number, about 21 million, of young people known as NEETs -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About a quarter of these young people are seeking work but can’t find any. Twelve million of them, mostly women, do household chores and the remaining 4.6 million are neither working in the household nor looking for a job.
Meanwhile, th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who study full-time increased to 34.5 percent in 2011 from 32.9 percent in 2011.
“There is no doubt we have the best educated generation in history. For that reason we have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take better use their potential and give them the opportunity to start their working life on the right footing,” said Tinoco.
国际劳工组织最近的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青年失业率达到14%,尽管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16.4%,但15至24岁的青年人在就业,特别是较优质的就业机会方面,仍面临着更严重的问题。拉丁美洲近年的就业机会不足以为青年人提供良好的就业前景,青年被失业和非正式就业问题所困扰。劳工组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负责人Elizabeth Tinoco指出:“我们需要采取创新有效的政策来对抗劳工市场的不稳定。在拉丁美洲,年轻人在街上闲逛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他们缺少就业机会,生活中充满失望和挫折,这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甚至是民主制度。”
【街镇青年就业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青年就业创业12-15
青年就业培训基地05-31
青年就业调查报告11-13
浅谈如何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03-05
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研究07-01
路桥分公司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自查报告02-07
关于创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实施方案07-25
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11-20
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03-10
威宁县青年思想状况及青年工作调查问卷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