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产业调研报告
小城子六合村,位于小城子工作部所在地南5公里处,东与黑龙江省塔子城镇相接壤;南与小城子青山村相邻;西与小城子丰源村相邻,境内有音图公路,贯穿全境,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发达。辖区内有5个自然屯。现有总人口1325人,总户数295户,耕地21127亩。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以种植玉米、绿豆、花生为主,每亩投入在300元左右,产出50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较低,主要以广种薄收为主。如果按照现在的种植模式发展下去,已经很难再有更高的升值空间了。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我村土地和水资源优势,通过两次外出考察调研,再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关于我村以后的种植发展方向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我村当地自然条件适宜辣椒生长
辣椒是茄科辣椒属一年生作物,属喜温蔬菜,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要20天以上,15℃时约10-15天,最适温25-30℃时只要5-6天。适宜生长的温度20-30℃,低于15℃停止发育,5℃以下就会受冻。开花结果的适温白天21-26℃,夜间16-20℃。辣椒虽属短日照作物,但对日照的要求不太严格,只要温度适宜,不论在长日照或短日照的条件下都能正常开花结果。辣椒在茄果类蔬菜中是较耐旱的作物,因为它的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而叶片较小,蒸发量也少,即使在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也能生长并开花结果,但产量较低。辣椒
苗期需水较少,进入开花结果期则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则果实膨大迟缓、瘦小、产量低。辣椒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论粘土、沙壤土、红土都可以栽培,但以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六合村位于地处北纬46°,东经121°,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气候特征;春季升温快,少雨多风,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空气湿润;秋季天气晴朗,气温迅速下降,昼夜温差比较大。平均无霜期:145天;平均温度:3.2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日照总时间:2855小时;年平均风速:3.5米/秒。非常适合辣椒生长。
二、考察洮南和开鲁红干椒产业后的心得体会
1、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优势产业
洮南人在多年的农业发展探索中,依据土壤、光照、温度等自然条件与市场发展需求,找到了发展红干椒这条创业富民之路;华西村把党的路线方针与本村实际有机结合,立足自身,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以工富民,以工哺农的特色发展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嘉善创造性地开展土地“两分两换”工作,即结合当地实际,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管,拆迁与征收分开办,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险;慈溪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优化农业制度经营布局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
2、能够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发展红干椒产业
开鲁县东明村在梁长武书记从当地实际出发,把目光盯在当地传统农产品红干椒上。梁长武意识到,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形不成产业,经不起风浪。要想解决农民生产与市场“两层皮”问题,必须要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农民的中介组织,一个以青年农民为主体,以产、供、销、信息传递、技术培训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民间中介组织——红干椒协会,就这样成立了。从1991年到现在,梁长武书记一直以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精神发展和壮大当地的红干椒产业。
3、合理规划,向规模经营要效益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不管是寿光、华西,还是洮南、开鲁,他们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布局,绝不是散乱无章。他们都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项目,制定农业产业总体规划,分阶段推进,按规划实施。规模经营中实行分类施策,如大规模连片经营条件具备的实施土地大规模流转经营。大规模连片经营条件不成熟的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统一布局,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实行规模经营,从而向规模经营要效益。
4、政府搭台,市场运行
洮南福顺镇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已经初步形成辣椒市场一条街。开鲁县的北方道德红干椒市场在当地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红干椒集贸市场。一个产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的,只有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我们的产业才能呈现出勃
勃生机。
5、抓好品牌,加强监管
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和档次,整合和保护农产品的品牌,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品牌建设。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积极推行农业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制定和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生产标准,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志,市场有检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逐步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杜绝有毒物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同时依法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夯实品牌发展之路。开鲁县的“道德红”牌红干椒,就是本着以上这几点发展起来的。
三、六合村发展辣椒产业的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总体思路
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择优布局,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逐步形成“政府协调,部门服务,企业主导,农户参与”和“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2、具体步骤
(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产基地。
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择优布局的原则,选择土壤疏松、有一定浇水条件的地块布局生产基地。
(二)做好宣传,加强引导。
进一步加大对种植农户的宣传和引导,加大宣传和技术服务力度,帮助种植农户解决生产困难。
(三)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宏观指导,市场运作,企业、农户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签订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
(四)加强试验、示范和技术研究工作,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创新。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样板,种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
(五)全面开展科技培训,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结合实际,研究、示范和推广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认真做好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六)“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组织科技人员、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外地考察学习。
(七)积极争取自治区、盟、旗各级财政给予立项扶持。
(八)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挥设施作用。
2、发展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择优布局,示范带动,逐步到位的原则,2010年,全村发展辣椒示范种植基地200亩,产值100万元。2011年种
植1000亩,产值500万元。
综上所述,虽然辣椒产业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但通过我对洮南和开鲁红干椒市场考察调研发现,辣椒产业依然是最适合我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的一项新的尝试。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这批大学生村官使命就是尝试!奋斗!开创未来!
小城子六合村大学生村官薛华
一、北票市辣椒产业的生产现状
1989年,北票开始引进、种植三鹰椒,并建立了首个辣椒外贸出口基地。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到2008年,生产面积一跃增加到20.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3%。重点分布在台吉营、马友营、黑城子等29个乡(镇),其中万亩以上乡(镇)5个,5000亩以上乡(镇)7个,千亩以上专业村22个,500亩以上专业村17个。生产红干椒0.5亿斤,产值3亿元。广大农民栽植辣椒的积极性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辣椒生产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生产面积稳步增加。
经多年的农户种植、企业生产加工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已经形成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体系,随着马友营等辣椒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壮大和加工企业的逐步完善,将形成市场+农户+基地+企业、贸工农一体化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
北票辣椒生产位居在辽宁省辣椒生产的首位,“川洲红”牌系列红干椒已走出国门打入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成为北票市农产品走出国门的“红色”名片。
二、北票辣椒产业发展的优越性
(一)发展辣椒生产适宜的气候条件
北票位于辽宁西部,属山地丘陵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特点是:春季偏旱,夏季炎热,秋季短且降温快。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辣椒生长和坐果率的提高,利于辣椒转色和晾晒。辣椒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二)丰富的种植繁育经验和栽植经验
北票辣椒生产从1989年开始,已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广大农民在长时间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种苗繁育到移栽及田间管理、采摘、晾晒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三)辣椒产品市场广阔
北票生产的辣椒具有色泽鲜艳、口感纯正、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欢迎,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各大、中城市及全国各地并已打入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市场,得到了不同消费群体的认可,市场销售前景看好。
三、北票辣椒产业发展建议
(一)辣椒是北票市适应型农业中的特色产业,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一方面加强加工企业项目扩建支持,另一方面搞好基地基础设施投入。
(二)搞好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
形成以生产为前提的经济合作组织和以加工为手段的项目研发队伍,把特色产业办成高附加值的产业。
(三)搞好种子繁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攻关工作。
有企业反映,一些中国优质的辣椒产品非要贴上印度的标签方能出口。中国食品产业的全球竞争力由此可见。孟素荷表示,正是从2008年起,中国食品产业才真正开始了自我修复过程,或者说被迫进行了自我修复。
食品产业面临转型
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从1998年的5780亿元到2014年的10.89万亿元,16年间增长了18.84倍。孟素荷说,这种世界罕见的高速成长缘于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三个不同需求阶段的历史性跨越。
她表示,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健康,我们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50年甚至上百年的历程。城镇化是中国食品产业成长的主要动力,五六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这个巨大的空间就是食品产业最大的机会。
2014年,中国37607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创造了10.89万亿元的产值,保持了8%的增速。但这一增速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低0.3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食品工业增速首次下跌到个位数。
事实上,中国食品工业增速已经连续3年下跌,利润率也在不断下跌,从2012年的8.6%,到2013年的7.4%,再到2014年的7%,三年下跌了1.6个百分点。就10.89万亿元的行业体量而言,每年减少了1742亿元的利润。
孟素荷说,中国食品产业正面临着近30年来最艰难而相对漫长的转型期。其中最重要的转型,就是食品行业逐渐从以“价格战”为主的终端竞争,转向以诚信与创新为主的品牌竞争、以产业链安全为主的价值竞争。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根基。
孟素荷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不论这种深度调整是被迫还是主动,随着进入调整期,以前没有显现的矛盾将逐渐显现。这并不是说现在不如以前了,而是以前没有发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尤其食品安全问题逐一显现,需要我们一一化解。
她说,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食品产业的活力依然在释放中,我们依然可以把目前定位于中国食品产业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只是“我们要打硬仗”。
食品产业现状
如何分析中国食品产业的现状?孟素荷说,首先,中国食品产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都和以前不一样了,而且食品产业的区域分布正逐渐走向均衡。原料优势正在形成产业的优势,全国食品工业居前五位的省份都是原料资源的优势大省。
其次,从科技界的角度看,必须对政府的工作给予好评。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思路日趋科学有序,对危机的处理更加从容,食品安全的管理逐步和世界接轨。
2014年发现的诸多食品安全隐患基本上是政府部门大规模排查之后首先发现的。发现之后,向行业发出预警、提出解决方案,这种链条的衔接相对完整,而不仅仅是处理危机。
孟素荷说,2014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执法,比起以往,显得从容有序,而且召回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国食品安全的管理逐渐与世界接轨。
第三,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在稳步提升。2004~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人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孟素荷说,比起交通事故(2014年死亡2.8万人),尽管食物中毒死亡人数(2014年110人)少得多,但食品安全事故引起的轰动效应更大,这就是现实。
最后,全行业的产品创新在加速。尽管有信任危机的阴影,但以乳品行业为例,产品结构调整在加速,产量同比下跌1.23%,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
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
孟素荷说,中国的食品安全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食品安全风险前移,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非法添加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最大的隐患在前端,在于大气、水源、环境污染。没有净土、没有净水,哪来食安?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
二是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产业的毒瘤,这是全球性的问题。
三是食品原料的来源日趋多元化,供应链复杂化,输入性风险加大,成为新的风险。
目前,因为中国农业相对落后,因此肉类、乳制品、糖这三大食品工业基础原料出现价格洼地,尽管2014年食品工业累计出口额增长了6.2%,但贸易逆差为6.11亿美元。大规模的原料进口,显示了中国食品产业未来30年的发展走向是用全球的优势资源服务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健康食品需求,全球化的趋势在加大。同时,输入性风险也在加大,境外的任何食品安全风险都会波及中国的食品市场,给监管增加难度。
四是,信任危机犹存,公众科普仍需加大力度。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之间并没有形成鲜明的对应关系,关注度最高的食品添加剂问题,其监测水平是比较好的,而水产品问题关注度却比较低。
2014年,中国的舆论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主流媒体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日趋准确。在“两会”上,以前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问题中,食品安全排第二,今年排在了第十。
大企业要有担当
孟素荷还对食品行业的大企业提出了新的命题。她说,过去30年,中国食品企业日子比较好过,“大水养大鱼”,成就了一大批体量庞大的食品企业。不过,以总量扩张为主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已经使食品行业形成产能过剩。
她说,整体而言,过多地向技术和管理要规模效益,较少地带领行业创新以形成差异化格局,由此造成市场过密、过挤和大量的价格战。
第一,概率风险。所有的企业都不可能万无一失,中国落后和分散的农业和高度集约的工业之间呈极大的矛盾,一家企业要面对上百家供应商,所以它比中小企业的风险更大、责任更重、影响更大。
第二,要注重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平衡。大企业是市场最大的受益者,要顾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平衡与和谐,对供应商要“思利及人”,不能一味靠挤压别人的利润空间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关键是要寻找理念相同的供应商作为放心的战略合作伙伴,要追求可持续利润而不是最高利润。否则,被挤压后无利可图的无良供应商会通过造假来追回其利益。
第三,要强化“和平时期”的风险交流和公众科普,这远比危机公关更有效。
遵义辣椒产业现状观察及发展方向
班级:物流10301班
学号:10055457
姓名:钟永恒
辣椒(Capsicum spp.)属于茄科辣椒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15世纪末,哥伦布在美洲发现辣椒之 后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在我国辣 椒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辣椒是世界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 ,其适应性广、营养丰富、产业链长 , 受到世界各地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世界辣椒产业 发展较快 , 其中以中国发展最为迅速。
辣椒营养价值高,其 中维生索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因此,辣 椒是一种得到世界认可的蔬菜之一。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辣椒不仅 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甚至还能阻止癌细胞扩散,抑制癌细胞生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除营养价值外更加看重保健价值。
遵义市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主产区,辣椒在本市已有近200年的种植历史。辣椒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除已形成的粮、油、烟、畜、茶、桑、果、中药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外。辣椒已成为遵义市独具特色的重要产业。本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纬度低海拔高,雨水充沛,气候垂直差异大,土壤类型多样,有种植优质辣椒的先天优势。主要优势条件还有
一、政府重视,农民积极性高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辣椒产业,把辣椒产业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产业,在重点产区设立了辣椒产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从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人员落实、资金安排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农民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生产积极性高,易组织,易引导。
二、资源条件好
遵义是全国闻名的辣椒主产区,所产辣椒有个小、色红、油亮、味辣、香浓等特点,是我国传统出口辣椒的主要品种,荣获贵州省“名优辣椒”,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园艺学会辣椒研究会“全国优质辣椒生产区”。辣椒资源丰富,其中新优品种遵椒1、2、3号通过审定,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三、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
遵义辣椒种植面积已达80余万亩,农户种椒收入1000元/亩以上,与其它农产品相比产值高,不少农户因发展辣椒或从事辣椒经营而过上富裕生活。其中遵义县2004年种植辣椒30.5万亩,产量2.9万吨,产值3.5亿元,全县种植椒农20.5万户,从业人员25.8万人,种椒5000亩以上的基地镇20个,1000亩以上的 基地村152个。
四、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遵义辣椒在全国各大小城市的农产品市场及东南亚、日本等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我市辣椒干销售,深受人们喜爱,并且价格较其它产区辣椒价格均价高出1~2元/公斤,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五、区位优势明显
遵义辣椒主产区处于我国辣椒消费的中心位置。遵义地处四川、重庆、湖南、云南等辣椒重要消费省的中心位置,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六、基础设施完善
2001年以来,遵义县公路建设投入达2.4亿元,改造县、乡、村公路525公里,其中硬化132公里,改造126公里,到村267公里。除1个乡镇外,该县到乡镇的公路基本上硬化完毕。全县主要辣椒产区已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在部分主要示范区,乡间小道也已经实现水泥路面硬化,更有供水设施直达田间,水电交通优势突出。本县特别注重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1998年以来,在其规划的东南部10个辣椒种植基地镇,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修通了100公里的东南大道,打造“百里红色经济走廊”,建设25万亩面积稳定、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配套设施完善的种植基地,带动了全县辣椒产业的发展。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遵义市“十一五”以来把辣椒列为“六个百万亩工程”之一,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导产业。各县市区也出台了扶持辣椒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推动了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辣椒种植规模逐年增长,2005年,全市种植面积80万亩,总产9.6万吨,产值6.72亿元。到2010年,种植面积已经增加到108万亩,总产17万吨,产值20.45亿元。已形成了以遵义、绥阳、湄潭、凤冈4县共60余个乡镇为代表的辣椒重点产业带。目前,100亩以上的辣椒基地110个。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遵义市辣椒种植生产现状
在遵义市,种植辣椒主要以遵义、绥阳、湄潭、凤冈四县共60余个乡镇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辣椒基地发展,这四县的种植面积共有78万亩,占全市辣椒种植面积的72%。在正安、余庆、习水、桐梓等10余个县(区、市)的30余个乡镇,也有总面积达30万亩的辣椒种植,占全市辣椒种植面积的28%。其中,绥阳、遵义两县分别荣获“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之都”的称号。
在遵义县,1999年,县委、县政府就决定做大做强辣椒产业、把辣椒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从此,该县辣椒产业发展在全县4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到2010年,遵义县辣椒种植面积已达40.76万亩,在全省88个县市中,是首屈一指的辣椒产业第一大县。是年,辣椒产量达6万吨,产值高达8亿元,全县农民实现人均种椒收入760元。
遵义目前有“老干妈”、“旭阳”、“贵三红”等规模化的辣椒加工企业,产品有油辣椒、泡椒、干椒及干椒制品等6个系列50余个品种。这些企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年加工量8万吨,产值10亿元,税收近1亿元。加工业有这样的实力,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培育紧密相关。
2008年以来,遵义县建立了龙泉食品工业园区,并修建了标准化厂房无偿提供给“贵州老干妈公司遵义分公司”使用。2009年3月建成投产后,去年完成辣制品加工量6.5万吨,产值5.5亿元,创税7000多万元。
2010年底,县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又融资6000余万元作为股份注入“遵义县贵山红辣椒食品厂”,对企业进行异地搬迁扩能技改。今年,又投资8000万元,新建占地230亩的标准化厂房提供给“贵三红”,目前项目即将完工投产。在辣椒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上,遵义市颇具实力。遵义市有辣椒研究所,有15个相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机构,69位专业技术人员,35个专业合作社或协会。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该市先后开展了辣椒的引种提纯复壮、品比试验、模式化栽培、平衡配方施肥等技术研究,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的当家品种。
当前遵义辣椒的生产的劣势
一、辣椒品种比较混杂,优质商品种少
一是由于种子产业化水平低,良种推广利用面积小,农村用种基本上都是根据地方的用种习惯及农民的个人爱好,自繁自育,自选自留,造成了一些地方品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种的严重混杂与退化。其椒果参差不齐,商品属性差,严重影响农民增收,给遵义辣椒产品的出口增加了困难。二是由于没有当家品种,对辣椒生产基地的规划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推广品种杂而乱,没有形成种植规模较大、极具影响力的地方特色辣椒品种,相反却造成了一些优良地方品种的退化。三是辣椒科研、育种工作开展滞后,辣椒品种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
二、生产管理粗放
一是种植辣椒普遍存在施肥不科学、防病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种植不规范的“四不现象”;二是种植技术科技含量低,规范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单产水平低(平均亩产120kg);三是采后处理技术落后。遵义气候日照数少,阴雨天多,空气湿度大,特别是在辣椒采收季节,天气常常阴雨绵绵,阴冷潮湿,一方面不利于辣椒干制,另一方面不利于辣椒贮藏。为此,绥阳等辣椒生产基地县大力推广晒席晾晒日光干制法,统一了烘房标准,规范了烘烤技术等,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辣椒加工企业发展与现代企业的差距明显
一是多数辣椒加工企业只能加工传统产品,品种单一,与当前人们追求风味独特多样、绿色健康安全、包装美观环保、多元精细方便的方向有较大的差距。二是重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不能紧跟市场需求,研究新用途,设计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三是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够,企业小而多,牌子杂而乱。四是对企业文化的培养与宣传淡化,企业形象模糊,缺乏企业精神。五是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辣椒生产企业重生产建设、轻科技投入的观念没有改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六是不注重品牌的保护与开发,没能及时按照市场规则推动产品获得必要的质量认证资格和市场准入资格,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被动局面。
四、市场不够健全
遵义市虽然已建成的虾子辣椒市场,绥阳辣椒市场等年吞吐量上万吨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另外还建成了一批镇级辣椒收购市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辣椒市场体系。但辣椒市场的覆盖面仍然不足,一些地方交易不便的问题仍然严重,影响了辣椒生产在这些地方的发展。市场经营范围较窄,包括虾子辣椒市场在内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的大型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仅以经营辣椒干为主,影响了辣椒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另外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市场管理较为粗放,服务系统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五、企业与种植户的订单生产有待加强
当前,我市的辣椒企业与辣椒种植户已经开始小范围的开展订单生产模式,但仅限于靠近辣椒生产企业与交通便利的地区,未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规模,边远地区辣椒仍要靠种植户自己与市场联系,同时辣椒企业与种植户的信息沟通较少,种植户对辣椒市场动态仍然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应对。六.散乱种植现象未改变
当前,我市辣椒种植虽然已形成规模,但任然主要以农户家庭小规模种植为主,每户种植面积基本在5亩以内,辣椒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辣椒种植大户较少,抗风险能力弱。
进一步推进辣椒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
一是抓好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和品种的复壮工作,提高和恢复种性,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二是抓好辣椒良种推广工作,按照规划实行种子统一供给,提高和确保种子质量,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建立一批有规模、上档次、高效益,并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原料生产基地。四是抓好培育壮苗、规范化种植、地膜覆盖栽培、无公害辣椒生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的推广,提高辣椒单产和质 量安全水平。
二、扶持龙头企业
遵义现有的辣椒产品加工企业中,多数为传统工艺生产,产品档次低,市场可容性小,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弱,带动力不强。因此,要加大加工企业特别是对精、深加工企业的培植与扶持,促进辣椒产品的提级增值,依托龙头企业前连市场,后连基地,带动辣椒产业的发展。具体做法是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贵州辣椒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一是落实扶强去弱,扶优去劣,搞好整合资源。二是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辣椒食品加工企业获得国家认证,与国际市场接轨。三是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投入,汇集地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方特色,开展创新。从油辣椒、酸辣椒、酱辣椒、泡辣椒等传统的简单加工发展到更精深的辣椒食品加工,从仅供食用发展到其它方面的用途,并最终形成辣椒产品的系列化生产。四是落实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保护与开发。
三、合理规划布局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在现有基础上重点规划2-3个种椒面积3万hm2以上的产椒基地大县,形成一批种椒面积500hm2以上的种椒基地镇,实现户均种椒面积1/15hm2以上。并规划发展1-2个主打品种,形成固定的品牌。二是与烤烟基地分开划片规划,减少烟椒互作、轮作。三是增强辣椒基地办公室的职能,建立辣椒基地网站,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椒农的培训。四是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一批辣椒规范种 植规化园区。五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培养一部分种植面积较大的辣椒种植大户
四、建立辣椒技术推广体系
针对遵义目前的情况,培养辣椒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椒能手,组建辣椒专业技术推广队伍较为紧迫。在辣椒生产大县,可在现有的农技人员中选调部份人员参与辣椒技术的学习培训,组成辣椒技术推广队伍。种椒面积达500hm2以上的镇要有辣椒技术人员2名以上。重点发展一批种椒0.2hm2以上的大户,培养一批种椒能手。积极发展利用多媒体、办培训班、印发技术材料、田间示范等形式,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辣椒技术传播网络。
五、加快辣椒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功能化、国际化建设
一是扩展市场规模,把虾子辣椒专业市场建设成全国性的辣椒集散中心,实现全国辣椒产品在此汇集与流通。二是推动市场集散辣椒产品向专业化、系列化发展,将遵义的鲜椒、干椒、辣椒加工制成品,甚至辣椒种业、辣椒技术、商务等通过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推进市场现代化建设,发展管理规范、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辣椒专业市场。建立起科学先进的信息系统、管理系统、营销系统、贮藏系统、运输系统、服务系统等,实现与省内市场、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的连网对接。四是拓展市场功能,把辣椒市场建成辣椒产品、技术与服务的集散中心,集商务、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核心场所。三是我市虽然已形成了几个较大的辣椒市场,但目前仍没有专业的物流园区配套,结合我市的辣椒
《物流流经济地理期》末考核小论文 授课教师:刘绍军 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建设现代化的专业的物流园区对于推进我市辣椒市场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功能化、国际化建设极为必要。
六、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院校的特有优势
我市拥有遵义医学院本科院校和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院,同时还有大批的医药企业,要积极推进校、企、种植户之间的合作,充分开发辣椒的医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对于延伸辣椒产业链,增加辣椒附加值,提高辣椒种植抗市场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我市辣椒知名度将有显著作用。
七、进一步加强我市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我市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整体较好,但也存在很大不足。一是主要辣椒种植镇之间虽较早就实现了沥青硬化,但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车流量猛增,部分路面已坑坑洼洼,坎坷不平,需要及时维护。同时目前我市主要辣椒种植镇之间的公路主要以乡道为主,结合目前及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应建设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二是我市水电设施有待加强,大部分辣椒种植基地的水电供应仍偏紧张,辣椒是一种不耐旱的经济作物,目前我国的环境恶化,我市旱灾频发,对于我市辣椒生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仅去年的旱灾就造成了我市辣椒产量的减产,加强水电设施建设,保障我市辣椒生产已刻不容缓。
八、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城”、“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中国辣椒之都”等称号,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对加工生产的辣椒系列产品要进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标识的申报认证,提高辣椒及其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坚持面向市场求发展,立足改革求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市场空间,加大辣椒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辣椒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拟在***市***县高新技术园区的70亩自有工业用地上改扩建一条辣椒综合加工生产线。项目总建筑面积16950平方米;总投资85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0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580万元。自筹资金5484万元,申请国家支持3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拥有年加工干辣椒30000吨的生产能力,年产1吨高纯辣椒碱、1000吨质量可控的辣椒红素、100吨粗辣椒碱、10吨脱色辣椒碱、1000吨辣椒籽油,相关制剂产品200吨及其他副产品27000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首家规模提供高纯辣椒碱的生产商,大幅提高本地色素产业的产品技术层次,为向更深、更广的天然色素制造领域进军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预期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4000万元,利税6000余万元。同时,可带动辣椒种植面积约70万亩,使农民增收2亿元左右。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支柱。
******公司所在地——河北******县自上世纪90年代起相继成立了 3 家专业从事天然色素生产的企业。经过20年发展,现在***县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天然色素产业群,其中辣椒提取物的产量在世界相关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色素产业群及其关联产业的兴起使***这个传统农业县的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经济总量占据全县经济总量的30%。全县在色素生产企业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2000人,给当地农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公司是***天然色素产业群中起步较早的企业之一。先发优势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原始积累,规模和效益一直在同行中保持较优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国内天然色素生产领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出,而本地企业基本是靠偶然的机遇发展起来,缺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条件和能力。产品长期停留于初级提取物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靠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过度消耗取得微薄利润的企业在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外界竞争压力面前,本地企业往往采取低水平扩大再生产来应对,期望以此取得在本地产业群中的比较优势来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结果非但不能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反而使本地产业群陷入自相残杀、恶性竞争的危险境地。为突破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发展瓶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经过多方联系,与***集团新药研发公司结成了发展协作伙伴关系。
***集团是一个拥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在制药及相关产业领域积累了非常优质的技术和智力资源。***集团旗下的新药研发公司是专门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企业。该公司持有辣椒提取物精制技术和成品制剂技术,技术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急需产业化平台转化实施。该项目实施后,******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高纯度辣椒碱供应商,改变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水溶性制剂产品的投产,将有效拓宽辣椒提取物的应用领域。
***利用***公司剩余研发资源,可极大减少自行研发所消耗的成本,缩短自行研发所消耗的时间,而***公司也可以将自己的剩余研发能力变为一种智力产品获得一定收益。
辣椒系列提取物一直是***的优势产品,***在这个产品领域已有比较好的生产经验和市场基础,对这个产品进行升级可以最充分利用原有的有利资源。
近年由于辣椒碱不断在非食品领域,特别是药物、军工领域,得到应用开发,国内、国际市场对高纯辣椒碱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扬。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辣椒碱年产量只有1200吨左右,国际市场年需5000多吨,市场缺口约4000吨左右;我国高纯辣椒碱标称年产量仅有200吨左右(实际产能可能更低),市场缺口在300吨以上,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辣椒红色素作为天然色素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比重越来越大,在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应用也得到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年需要量约8000吨。2002 年中国共生产辣椒红色素 350 吨(E150),全部作为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销售。现仍在生产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厂约21 个,集中分布于原料产地的周边地区,其中河北9家,山东10家,东北、四川各 1 家。年设备生产能力约 1000吨,全部以粗提物形式供应市场,产业层次亟待提升。
粗制辣椒碱 高纯辣椒碱
年份 产量(吨)价格(万元/吨)产量(吨)价格(万元/吨)2005 10 50 0.01 4000 2007 100 30 0.1 4000 ***的辣椒新项目实施后,将使***公司的辣椒产品由单一食品添加剂中间体转变食品添加剂、药物中间体、特殊营养保健品等几个质量层次齐备,油溶性、水溶性规格包装丰富齐全的产品系列;由单一食品添加剂原料供应商转变为食品添加剂原料和食品、药物中间体直接供应商。使***公司乃至本地产业群的相关产品及生产技术水平得到跨越式发展。产业链条显著延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新项目实施后,还可增加原料需求,增加就业人数,增加上缴税款,减少三废排放,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新项目的实施***可以与***公司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为后继合作奠定良好基础。***还可以借此掌握相关通用技术,组建自己的技术队伍、建设自己的研发平台,为独立、可持续发展做好资源准备。
目录
精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和修改党章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振奋了精神,决心为搞好产业后勤改革、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本我处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保障、建立现代产业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医疗、房地产、节水节电、绿化校园等工作中,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全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节约经费支出。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2、修改了董事会章程,制定了利润分配办法、职工分配办法,实行会计机构负责人委派制度,使后勤企业的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向企业会计靠拢。
3、贯彻“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二个文件后,使后勤服务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并为学校节省开支20万元。
4、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三、后勤基础设施整治效果明显
2、完成新月湖亮丽工程、安装霓虹灯管1267米,七彩数码霓虹灯108米。
3、增加路灯34盏、更换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各类电灯1400盏,安装电插座780个。
4、增加不锈钢垃圾箱50付(只),并对全校不锈钢垃圾筒进行了维修。
5、拓宽和新建道路1万平方米。
6、完成家属区的大门、围墙等工程,为3万平方米的校内教工住宅共11幢进行了平改坡。
8、修复各类课桌椅1万件,对门窗、围网等进行油漆,制作防盗门窗400米。
9、改造了6000平方米的教工集体宿舍。
10、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工作。
四、校园绿化品位得到提升
2、对7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音乐、美术大楼及风雨操场、杏园楼食堂配套绿化。
3、初阳湖美化工程在年底竣工,内有二个亭、二口井、一个广场、一座假山、一个花园,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雅致、宁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省、市文明及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保持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5、校区被金华市评为“绿化先进单位”。
五、房地产管理得到了加强
2、为820户购房户发放了土地证和房产证。
3、为城区200户教工办理了自来水“一户一表”和校区500户教工申请了用电“峰谷表”。
4、科技培训四号楼完成了招商工作。
6、二环路建设涉及我校房地产的房屋拆迁、树木迁移、管道网线改道等正在进行之中。
六、校办产业工作
1、完成了印刷厂的改制,在资产重组的基础上,组建了“金华市浙师印务
有限公司”。
2、修订了目标责任制。
3、文化艺校改制。
七、减少经费支出取得了成绩
2、申请免缴土地出让金96.8万元;
3、减少环卫费支出11万元,长话费3万元、房改手续费、契税等16.3万元;
4、后勤社会化改革节约人员经费140万元,后勤服务费60万元。
八、主要问题:
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不大,教育厅在我校的试点还没有答复,后勤服务企业大部分实体不具备资质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内部管理也有待加强。
2、科技实业总公司没有建立现代产业制度。
3、产业后勤管理处人员编制过紧,尤其是发包结算的实施和工程监督有时不到位。
4、后勤服务与行政职能、后勤管理与机关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理顺。九、二oo三年工作打算
1、按照全国 二oo三年一月十三日
任务而努力。本我处的重点工作有:后勤资产评估、学校扩招后的后勤保障、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每位同志都能各负其责,依靠后勤服务企业的配合和支持,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
1、完成了教育厅要求我校作为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进行了校办企业文印公司的改制试点;
3、学校扩招后的教学、生活、后勤保障全方位到位;
4、本科教学评估中对后勤基础设施有较高评价;
5、省爱卫会回头看中保持了我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6、校园被评为金华市区绿化先进单位,孙顺源、申屠文月还被评为绿化先进工作者。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1、根据教育厅浙教计[XX]255号文《关于加快试点高校后勤公司组建工作的通知》,确定我校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的要求,本对后勤服务总公司占用学校的资源进行了清产核资,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后勤企业人员和资产的实质性剥离方案和评估报告已于XX年5月送教育厅审批,后勤企业占用学校的资产为10503.63万元。
2、修改了董事会章程,制定了利润分配办法、职工分配办法,实行会计机构负责人委派制度,使后勤企业的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向企业会计靠拢。
3、贯彻“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二个文件后,使后勤服务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并为学校节省开支20万元。
4、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三、后勤基础设施整治效果明显
1、投资250万元,全长5公里的110kv电力专用线路在年底交付使用。
2、完成新月湖亮丽工程、安装霓虹灯管1267米,七彩数码霓虹灯108米。
3、增加路灯34盏、更换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各类电灯1400盏,安装电插座780个。
4、增加不锈钢垃圾箱50付(只),并对全校不锈钢垃圾筒进行了维修。
5、拓宽和新
建道路1万平方米。
6、完成家属区的大门、围墙等工程,为3万平方米的校内教工住宅共11幢进行了平改坡。
7、完成工程331项,其中维修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2.4万平方米,外墙涂料1万平方米,改造线路8000米,敷设线路5000米,敷设管道6000米,拆房4400平方米,围网XX平方米。
8、修复各类课桌椅1万件,对门窗、围网等进行油漆,制作防盗门窗400米。
9、改造了6000平方米的教工集体宿舍。
10、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工作。
四、校园绿化品位得到提升
1、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新植乔木200株、改造提档绿地2万平方米,校园获金华市绿化先进单位。
2、对7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音乐、美术大楼及风雨操场、杏园楼食堂配套绿化。
3、初阳湖美化工程在年底竣工,内有二个亭、二口井、一个广场、一座假山、一个花园,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雅致、宁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省、市文明及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保持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5、校区被金华市评
告以“三个代表”为主线,以“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是一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是一个从严治党、以改革精神加强中国***自身建设的指导性文献。大家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后勤改革发展的实际,围绕十六大精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与时俱进、理论创新和修改党章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振奋了精神,决心为搞好产业后勤改革、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本我处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后勤保障、建立现代产业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医疗、房地产、节水节电、绿化校园等工作中,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全校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节约经费支出。
全处同志能精诚团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为完成任务而努力。本我处的重点工作有:后勤资产评估、学校扩招后的后勤保障、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下,每位同志都能各负其责,依靠后勤服务企业的配合和支持,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
1、完成了教育厅要求我校作为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进行了校办企业文印公司的改制试点;
3、学校扩招后的教学、生活、后勤保障全方位到位;
4、本科教学评估中对后勤基础设施有较高评价;
5、省爱卫会回头看中保持了我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6、校园被评为金华市区绿化先进单位,孙顺源、申屠文月还被评
为绿化先进工作者,工作总结《后勤管理处工作总结》。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1、根据教育厅浙教计255 号文《关于加快试点高校后勤公司组建工作的通知》,确定我校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的要求,本对后勤服务总公司占用学校的资源进行了清产核资,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后勤企业人员和资产的实质性剥离方案和评估报告已于XX年5月送教育厅审批,后勤企业占用学校的资产为10503.63 万元。
2、修改了董事会章程,制定了利润分配办法、职工分配办法,实行会计机构负责人委派制度,使后勤企业的财务进一步得到规范,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向企业会计靠拢。
3、贯彻“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二个文件后,使后勤服务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并为学校节省开支20万元。
4、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解决了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三、后勤基础设施整治效果明显
1、投资250万元(更多请关注),全长5公里的110kv电力专用线路在年底交付使用。
2、完成新月湖亮丽工程、安装霓虹灯管1267米,七彩数码霓虹灯108米。
3、增加路灯34盏、更换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各类电灯1400盏,安装电插座780 个。
4、增加不锈钢垃圾箱50付(只),并对全校不锈钢垃圾筒进行了维修。
5、拓宽和新建道路1万平方米。
6、完成家属区的大门、围墙等工程,为3万平方米的校内教工住宅共11幢
进行了平改坡。
7、完成工程331项,其中维修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2.4万平方米,外墙涂料1万平方米,改造线路8000米,敷设线路5000米,敷设管道6000米,拆房4400平方米,围网XX平方米。
8、修复各类课桌椅1万件,对门窗、围网等进行油漆,制作防盗门窗400米。
9、改造了6000平方米的教工集体宿舍。
10、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基础设施整治工作。
四、校园绿化品位得到提升
1、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新植乔木200株、改造提档绿地2万平方米,校园获金华市绿化先进单位。
2、对7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音乐、美术大楼及风雨操场、杏园楼食堂配套绿化。
3、初阳湖美化工程在年底竣工,内有二个亭、二口井、一个广场、一座假山、一个花园,给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雅致、宁静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在省、市文明及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好评,保持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5、校区被金华市评为“绿化先进单位”。
五、房地产管理得到了加强
1、完成了2257名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了一次性住房货币化补贴。
2、为820户购房户发放了土地证和房产证。
3、为城区200户教工办理了自来水“一户一表”和校区500户教工申请了用电“峰谷表”。
4、科技培训四号楼完成了招商工作。
5、完成了引进人才的51、52幢教工住宅分配。
6、二环路建设涉及我校房地产的房屋拆迁、树木迁移、管道网线改道等正在进行之中。
六、校办产业工作
1、完成了印刷厂的改制,在资产重组的基础上,组建了“金华市浙师印务有限公司”。
2、修订了目标责任制。
3、文化艺校改制。
七、减少经费支出取得了成绩
1、节水164万吨、节电28万度,节约水指标费近1000万元,水电费185.23万元;
2、申请免缴土地出让金 96.8万元;
3、减少环卫费支出11万元,长话费3万元、房改手续费、契税等16.3万元;
4、后勤社会化改革节约人员经费140万元,后勤服务费60万元。
八、主要问题:
1、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不大,教育厅在我校的试点还没有答复,后勤服务企业大部分实体不具备资质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内部管理也有待加强。
2、科技实业总公司没有建立现代产业制度。
3、产业后勤管理处人员编制过紧,尤其是发包结算的实施和工程监督有时不到位。
4、后勤服务与行政职能、后勤管理与机关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理顺。九、二〇一四年工作打算
1、按照全国 约型后勤保障体系活动。重点加强办公楼、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水电管理,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现象。
在用电管理上,一是减少路灯开灯数量、缩短照明时间。对校园、学生区、家属区路灯采取“隔二开一”,照明时间压缩0.5—5小时。二是教室、实验室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作息时间,养成“人走关灯,按需供电”习惯,所有教室一律于晚上22时断电。特殊时期,根据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安排,在北校区8号和南校区2号教学楼分别设立24小时供电教室,保证学生复习、考研等学习用电。在不影响教学前提下,专人负责每天12:05—13:45全校所有教室统一拉闸停电。同时加强后勤保障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处置长明灯现象。
在用水管理上,后勤处、后勤集团加强巡视和检修,减少供水管网,特别是绿地和卫生间跑、冒、滴、漏现象。
在采暖管理上,根据季节冷暖变化,灵活调整供暖时间和出水温度,减少能源浪费。
3、加大技改力度,提高水、电使用效能
今年投资200余万元,对教学、科研和办公等区域安装电表1328块,为计量收费奠定了基础。投资86万元为教学楼、学生公寓和部分路灯加装了12台“省电霸”,节能率达23.7%。
(二)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工作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落实工作责任,节约经费,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出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起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供用电管理办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勤服务质量、收费、监督考评标准》。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进一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目标迈
进。
(三)文明校园建设
全年组织实施了植物所西院、农场家属区综合治理、中心区“生态园”、“牡丹园”绿化建设和北校区烟尘、污水治理等工程,美化了校园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为迎接“创建文明校园”检查,组织整理档案材料40余份,配合校 文明办完成了检查评比工作。
(四)校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年共接诊12.6万人次、体检2.4万人次(其中安排职工健康体检4023余名),比去年增加了37%。对490个药品采购实施“阳光”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平稳了药品价格。全年承担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270学时,听课5.4万人次。举办包括“世界结核病日”、“春季常见传染病”、“世界艾滋病防治”及以糖尿病、高血压、传染病为主题的宣传、义诊和专题讲座、培训等大型活动13次。计划免疫(服糖丸)564人次,注射疫苗3000多人次,新生接种
3.9万人次。对29例传染病,全部进行了流调和消毒处理,并及时上报,受到职工好评。
(五)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校计生办全年办理生育指标82人,新生人落户34人,补发独生子女费68人次,发放避孕药具18320件,开展“三查”活动3次、育龄妇女2236人次参加,“三查两清一服务”达90%,八表一册统计达到100%。处理计划生育等有关信访、信件219人次。健全了我校人口基础数据库,全年无违反计生政策事件发生。
(六)幼儿园本着“享受幸福、贴心服务”的宗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完成了650名幼儿的入托和保教任务,成立了家长学校,组织开展了“帮我早读书”
及“吉的堡”英语教学、幼儿画展、舞蹈三级考核、亲子园、蒙氏教育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和计算能力,提高了幼儿教育质量。有189名幼儿在陕西和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奖,其中11幅作品获“陕西省小书画家”金奖、38幅作品获银奖,35幅作品入选《陕西小书画家作品集》,集体荣获 箱安装等水电暖气维修、建设工程10项。保证了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环境治理和校园绿化
组织完成722.7万元的植物所西院改造,水科所校区家属区污水改造工程,农科院家属区、西农校区东南家属区隔离,实验总场住宅区治理改造,中心区二期绿化,南校区3号教学楼南、北广场绿化等工程24项。美化了校园环境,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教学、生活用房维修改造
组织实施了教学楼及学生生活用房维修工程66项。主要有:北区3号教学楼改造,南区清真食堂、3号学生公寓楼改造,06级新生920间宿舍及南区3号青年教工公寓楼维修,南区离退休活动中心建设,招生专线改造,水建学院水工、河工厅改造,蚕桑所灶房改造,棉花所于右任办公楼屋面维修,博士后流动站装修,成教学院维修改造,另外拆除了植物所平房、锅炉房、塑钢厂等区域,协调了台城路、西农路改造拆除。保证了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其它方面
在管理工作中,以“深化改革、细化管理、强化保障、优化服务”为指导思想,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团结协作,全体职工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治安综合治理项目完全达标,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积极开展内部节约活动,一般性消费支出费用较去年大为减少。
五、存在的问题
工作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后勤保障经费不足,导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如:东南区锅炉超期服役无
证运行;全校正常的水、电费,取暖费预算缺口1000余万元,后
勤运行日常保障维护费欠缺100余万元,导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2.公用部位电表及节能设施安装等硬件投入需进一步增加,为实施计量收费和大幅度降低能耗打好基础。
3.处内专职管理监督人员不足,导致职工超负荷带病工作,影响后勤服务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对学校和个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六、XX年工作要点
(一)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全面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我校后勤服务考核标准、后勤服务质量标准、后勤服务价格收费标准。与后勤集团签订校园管理物业管理、水电暖供应保障、通勤车管理等10个后勤服务项目协议。重点加强服务监督,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二)结合深化后勤改革工作,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活动。
出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用电费预算核定及结算暂行办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各学院维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学校水、电、汽、暖等管理办法,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广大师生员工节约用水、用电行为。
(三)继续做好新上项目的施工管理,保质保量完成07年维修计划。(四)继续组织安排好45岁以下教职工的体检工作。后勤管理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委的正确领导,分管校长的关怀指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本部门所有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后勤管理处以狠抓管理为主线,以服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为宗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体后勤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现将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形成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后勤领导班子始终强调,后勤是学校的后勤,后勤的一切工作要以学校大局为重,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及时交换工作意见,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后勤班子成员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后勤的作风,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统筹使用经费,保证了后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打造后勤服务形象
1、创建后勤文化,凝聚后勤凝聚力。后勤工作承载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托,我们的宗旨永远是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我们组织召开了后勤工作研讨会、后勤管理干部培训班及学习借鉴高校同行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通过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了理论水平,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路,加深了部门之间的了解,鼓舞了干劲,增强了责任感。研讨会后勤干部职工踊跃投稿,交流心得体会14篇。
2、加强宣传、网站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后勤网站、宣传栏等积极宣传展示后勤服务工作,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营造积极进取、文明和谐的后勤文化氛围。在网站管理方面指定专人负责,对上传内容严格审批程序, 全年网上上传校级新闻公告20余条,后勤网上发布新闻公告50余条。并通过网站信箱、轻风虚拟社区及时收集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反馈和回访工作。
3、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形势政策,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员工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
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贯彻“三服务、三育人”的后勤服务宗旨,讲解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对于学校稳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
1、按期圆满完成了一、二宿舍和谐拆迁的工作目标。自接到历城区拆迁办拆迁冻结通知,历时九个月,克服了居住人员类型较多,历史遗留问题多,补办资料繁多,程序复杂等各种困难,本次拆迁涉及我校职工宿舍楼4幢156位住户。共收回补偿资金1570余万元,达到了确保了学校利益不受损失,职工满意的目 1 的。
2、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百花园宿舍区多年来未解决的四邻认证工作,于XX年5月20日取得了百花园土地证。为下一步统一换证工作打好了基础。
3、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为师生排忧解难。维修中心组织人员对学生公寓和各教学楼消防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并做消防井一个,排除安全隐患10余处,公教楼、实验楼、教学楼卫生间、教职工公寓地下室渗水,基本杜绝地面、墙体渗水现象,解决了很多基建遗留问题。
4、积极探索物业监管的思路和方法,制定严格的检查标准。在今年的师生问卷调查中,师生满意率高达98%以上,使我校的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5、市区综合中心先后进行了一宿舍架空电缆抢修,葡萄园宿舍下水主管道疏通,一宿舍电缆入二环东路地下改造工程,三宿舍自来水并表,小高层电信、有线电视入室等工程,做到了服务零缺陷,操作零缺陷、设备零缺陷、安全零缺陷,为教职工的正常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在物价持续上涨条件下,确保伙食供应稳定。面对强烈的物价冲击,从学校的稳定大局出发,我们把保障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采取有力措施,发
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坚决执行政府和学校所有主、副食品不涨价的精神,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努力把亏损降到最少,确保了的饭菜价格稳定。
7、饮食服务中心圆满完成校庆接待任务。我校迎来60年大庆,为让校友吃上可口的饭菜,体会母校的温暖,中心周密部署,积极想办法,按照学校校庆办公室部署,圆满完成了校庆接待任务,受到了广大校友的积极评价。今年获得了济南市卫生局颁发的“食品经营笑脸单位”荣誉称号。
8、加强校园绿化保洁管理。除完成40万平方米的保洁工作外,今年完成苗圃育苗包括法桐、毛梾、流苏、美国红梣、雪柳等五个品种4000余株,熙华东路以东、南大门西侧种植法桐280余棵、紫叶李560余棵和50万平方米苗木花卉绿地的正常养护,在一食堂东修建垃圾台一处,周围种植大叶女贞400余棵,并接收绿化工程约35万平方米,大大美化了校园环境。3月份,赢得了济南市“花园式单位”的称号。
9、积极防治美国白蛾。对宿舍、校园的树木进行了剪枝,不间断地喷药,不留死角,不给美国白蛾爆发的机会,确保了校园的生态安全。
三、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节能降耗力度,突出成本控制观念
1、年初对1#、2#、3#教学楼、1#、2#公教楼、实验楼走廊灯采取节电措施;同时对1#、2#公教楼节电装置进行数据有效分析比较,提出改进更新方案,更新后节电效果明显。
2、中水站通过近半年的运行,校园绿化、学生公寓冲厕用中水,节约水费约计604100元(运行按10个月核算);浴室通过安装太阳能、智能射频卡后,节约自来水、蒸汽费约计657000元,因中水利用、太阳能射频卡洗浴系统及蒸汽减少凝结回收系统方面工作比较突出,今年荣获XX济南市节水先进单位和XX年全国高校节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3、中央空调机组采取分时段、周六、周日停开、天气情况等分别合理调整机组运行状态,调整完善路灯智能路灯调空设备的运行时间及运行电压。使该设备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4、对三个食堂、学生洗澡、供应开水,尽量压缩供汽时间、压缩天然气的用气量。冬季供暖期间实行分时段、根据天气温度情况实时控制各个换热站的供暖温度。供暖期间比去年同期每天节约大约6000立方天然气。对蒸汽管道加装300㎜钢阀门一套,减少热损失。
5、借济南市重新调整冬季供暖价格的机会,对南校区用房性质、面积重新确定,通过积极努力,每年可节省采暖费近十万元。同时,天然气、生活垃圾清运费较去年减少近50%。
6、长清校区面积大,学生多,环境保洁和苗木养护任务重。长清校区保洁面积50万平方米,养护面积近50万平方米,每天近20吨生活垃圾需收集和清运。为了干好工作,同时又为学校节约资金,我们一是与学生党校联系合作,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义务劳动;二是加强与学生部门沟通,将校园环境划分责任卫生区,平时注意保洁,逢学校有重大活动时,对各自责任卫生区进行集中整治。尤其在重大节日和校庆期间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齐抓共管,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确保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安全是头等大事,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地点的分散性,教职工的敏感性是检验我们工作的尺子。以紧绷安全这根弦时刻向职工灌输安全工作责任重大的思想,把好安全工作的每一个关口。后勤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做
到防范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全校水、电、气安全运行,无安全事故发生。
总之,XX年后勤管理处全体职工团结一致,勤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赢得了师生员工的好评;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倍增,决心继续努力,使后勤的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后勤管理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推荐相关范文: 后勤管理处工作总结 后勤管理处XX年工作总结 后勤管理处XX年工作总结及 后勤管理处XX年工作总结 后勤管理处XX工作业绩总结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目录
土地问题将由土地指标不足转化为客观上的土地资源严重稀缺。有乡镇办提到可以通过积极申报工业园区的方式获得更多建设用地。但是这只能缓解 已经树立起齐心协力发展经济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服务机制和有效稳定的竞争机制,达成了借助外力发展xx经济的共识,在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中
成绩卓著。jj集聚区的同志介绍了其企业零阻碍、企业零服务的工作经验,值得在全区学习推广。虽然有个别企业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颇有微词,但实际情形往往是政策、法规对办理事务的程序和周期有细致规定,工作人员照章办事而已。吃拿卡要是个案,在xx不具有典型性。如果逾越程序,僭越法律,导致程序混乱,无章可循,反而会造成效率低下。这就好比许多人以为排队的时候插队很快,但是打乱了秩序,影响整体的效率。
2、中小企业发展潜力不可小觑。调研中,企业、企业、的等中小型企业发展势头喜人。这些企业成立时间短,见效快,前景好,都被写入了我区的“十二五”规划,在今后五年必将大有作为。xx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达83种,拥有项专利。其企业经营者以炒制茶叶起家,逐渐涉足茶机械制造,亲自进行产品开发。他没有高学历,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凭借其炒茶的技术,动脑子花心思,研制开发的产品远销安徽、云南等省,创下了自己的品牌。等茶机械企业的迅速成长绝对离不开两个条件:某市毛尖独特的茶叶制作工艺和品牌效应。以及、等茶机械制造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区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显示出茶产业强大的集聚效应。大力建设产业集聚区,就是为了放大产业发展的外部规模效应,培育形成集聚效应,这是一种政府主导及产业转移形成集聚的模式。而茶产业已经逐渐成熟到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即依托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或本地资源优势,在较长时期发展过程中,催生了与传统产业相配合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东双河的恒信发制品企业是外出务工人员带回来的项目,但是目前这家企业产销两旺,发展迅猛。可见,能带来项目、研发技术的人才不一定很高端,特别是我区目前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阶段,这种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能够吸纳较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反而能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
(三)所思: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jj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仍停留在传统园区的水平
这里必须首先厘清一个问题:产业集聚区和传统的专业园区有什么区别。专业园区是政府出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考虑,为便于管理所划出的特定区域。发展园区其实也考虑到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因为经济学上认为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但园区的企业只是地域空间的接近,企业之间的发展几乎不存在分工合作等关联关系,所以规模效应不明显。而集聚区概念的提出则直接来自于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集聚区是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进而减少成本和交易费用,促进生产链分工细化,形成企业集群,提高谈判能力,获得更稳定的供货和销售渠道。
调研中我们发现,集聚区汇集了、公司jj物流信息港项目、公司通讯器材配送中心、科技园以及中心等一大些重点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涉及不同的行业,并不存在同类企业分工合作关系。所以产业集聚区吸引资金、人才、客商和企业的磁场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尚停留在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jj物流产业集聚区XX年正式成立,XX年才正式运行,起步较晚,面临全省100多个集聚区的竞争压力。我省各集聚区每季度进行排名,实行末尾淘汰制。目前我们的排名133位,并不具有明显优
势。目前,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驻同步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任务十分艰巨。集聚区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营业收入、税收、从业人员数量、环保、投资强度等(未查到全部指标),以增长速度进行比较。从这个角
度来说,我们的当务之急不仅是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择商选资。集聚区招商引资要有总体思路,总体规划,不能来什么项目上什么项目,浪费集聚区土地等稀缺资源,为好项目大项目节约预留空间。选项目时应把好科技含量、效益、集约用地、环保、产业对接关,重视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充分考虑xx发展实际和发展重点,既要重点谋划和储备一批有特色的传统产业项目,又要专门针对集聚区评价指标,招引能迅速提升评价指标的项目,即那些有发展前景,资源能耗低,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简言之,当前,jj物流产业集聚区正处在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变的阶段,我们要在集聚区全省排名中争先抢位,求生存而后谋发展。在这个逐渐过渡的特殊艰难时期,要确保集聚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发展中升级,逐渐发挥和放大集聚效应。
此外,“十二五”规划当中对集聚区的定位是“辐射南北的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现代化加工中心”。我区的茶产业发展有基础、有后劲、有前景,并且自发产生集聚效应。集聚区应当考虑重点发展几家大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既符合集聚区功能定位,又能助推茶产业再上台阶。
2、jj物流产业集聚区应当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在对长通的工作人员访谈时,我们了解到该企业虽冠名“仓储”,并且建设了规模较大的仓储中心,但其业务主要针对本公司,满足本公司仓储、配送和流通的需求,是本公司功能和业务的延伸,并不对外提供这种业务。这是当前我区物流业的显著特点,即尚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还不能称为现代物流。目前我们在集聚区大力发展物流业,可以发挥其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易于与其他产业合作的优势,为日后真正完成传统园区向集聚区功能转型打下基础。“十二五”规划即指出要“大力推进传统物流产业升级,推进企业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从企业分离出来,实施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 策允许范围内,放远眼光,放开思想,放活手段,把能做的做到极致。当前xx最大的优势在于全区上下发展经济的意识很明确,干劲很足。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了,必将打破一切不可能,创造出xx辉煌的明天。
协调重任,影响办事效率和建设发展速度。
各县在发展产业园区上也作了很多努力,但受2003年清理整顿开发区影响,各县总体上尚无一个地域清晰、规划与产业布局明确、管理独立科学、基础设施配套、组织架构健全的产业园区。因此,发展产业园区,对以“工业强市”推动突破发展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定要在深化市情、县情认识基础上尽快行动起来。
二、发展产业园区措施
要使产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
一要树立新理念。要充分认识发展产业园区有利于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产业优势;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产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中间投入;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要把产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全力以赴,全面推进。
二要高标准规划。园区规划要有前瞻性和长效性,要从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入手,把园区规划与提升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分类实施。规划要突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将资源、市场和技术等要素有机整合,并保持其严肃性和连续性;产业布局要密切结合自然禀赋,紧紧抓住绿色能源、××丝绸、富硒食品、金州矿产、秦巴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根据各地最大优势进行产业区划,明确主攻方向,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三要企业化运作。产业园区建设关键在融资。我市财力匮乏,无法承担园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破解融资难题。可在园区管委会下设立投资建设公司(与管委会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作为投资主体向金融部门贷款,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合作,也可引入外资或民间资
本,并应大胆探索发行建设债券、bot、bt和基础设施收益资产证券化等全新融资方式。无论何种方式,启动初期必须运作好土地资源,严格执行投入和产出最低标准,减少土地开发成本,实行滚动发展。
四要大力度招商。要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积极有为、亲商护商的投资氛围,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以“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无障碍”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入园。党委和政府应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发展、发展依靠项目的理念,明确招商引资任务和责任。要大力引进产值规模较大的“短、平、快”项目和能加强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限制高能耗、粗加工、投资强度小的项目入园。当前特别要抓好两个大型火电、铅锌选矿、大型水泥、生物能源、食品及饮料深加工和载能工业等项目。
五要全方位扶持。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扶持是十分必要的。政府要明确“企业唱主角,政府造环境”的定位,既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事事都管,要恪守制定政策、吸引生产要素集聚以及加强信贷、税收、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调控和指导的本分,努力创造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三、克服发展产业园区的误区
我国产业园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吸收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避
免如下误区:
一是园区建设不是“跑马圈地”。园区建设不圈地不行,光圈地无企业入住更不行。随着经济发展,各地招商引资越来越难,就在于工业园区过多,产业雷同,而各地形形色色的招商优惠政策又被取消,缺少了吸引力,企业主要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或成本低廉地区,广大农业地区除了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外再无
优势,只有依靠资源禀赋明确产业定
位,以优势资源吸引产业集聚。
二是产业园区不是各类企业“大杂烩”。有人认为园区就是企业的空间集聚。虽然“大杂烩”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基础设施投入,但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不鲜明,缺乏对外部资本和项目的吸引力,没有发展潜力。很多地方的综合性工业园未能生存下来,原因就在于此。产业园区建设要重视企业间互补和内在关联性,将关联度高的企业组织在一起,实行专业园或一区多园。
三是建园区就是发展。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园区发展更是长期奋斗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产业园区建设既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起,更不能只图热闹一风吹过,要立足长远,遵循规律,多方面扶持,促其逐步完善和壮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园区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腾飞。
公里,由广州市政府委托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与管理。广州高新区计划向国家科技部申请扩区,将生物岛纳入广州高新区规划范围之内。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广州高新区紧紧围绕 “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即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精心运作,积极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州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2)主要措施
——“一区多园”体制优化发展格局
在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思路下,按照“一区多园”规划,广州高新区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总面积达到37.34平方公里。五个园区各具特色,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最终与广州市政府委托高新区管委会开发管理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形成“五园一岛”的发展格局。
其中,广州科学城是综合性核心园区,以规模化、高端化的研发和服务体系为发展重点,已建设成集研发、孵化、产业、商务、居住生活等一体化的综合高科技社区,成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天河科技园的目标是成为支撑珠三角地区软件和通信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黄花岗科技园以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成为引领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龙头和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的源头;广州民营科技园,将建设成为区域民
营科技企业的总部基地、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抢占市场的前沿阵地;南沙资讯科技园已成为与港澳以及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与平台。
——集聚效应驱动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随着园区集聚效应的不断增强,广州高新区吸引了大批科技企业纷纷进驻,呈现出各类创新型企业加速集聚、快速发展的势头。
不仅吸引到了微软、ibm、英特尔、索尼、松下、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威创日新、京信通信、海格通信、粤晶高科等一批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本土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四个国家级的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及方欣科技、京华网络、华南资讯等一大批知名软件企业也应运而生。同时,诞生了迪森热能、粤首实业、广州华德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新能源行业领头企业,网易、神州数码、友邦资讯、漫友传媒、九州传媒等企业在快速成长,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的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企业集聚,为广州高新区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使区内的高新技术产品达到近XX项,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六大主导创新产业集群,先后荣获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等称号,成为了引领整个珠三角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高端产业带来高速发展
企业和产业的高水平集聚,带来的是广州高新区的快速发展。XX年,广州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9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以每平方公里60多亿元的产出,创造了珠三角高新区发展的奇迹。
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广州高新区还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检
测认证、科技研发、金融创新、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八大类服务业项目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立起一条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区域的自主创新步伐。
此外,广州高新区还将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宜居城市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三区”为目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规划,在XX年前,广州高新区将力争集聚和培育5家以上产值10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还计划对科技园完成投入200亿元以上,用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配套资金、创业人才发展基金等。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力争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1000亿元。
(3)经验
——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利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重点在于培育创新性的网络体系;——高技术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动因在于,利用特定地理区域内密集化的专业化劳动力和技术,获得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享受最优的区域政策;——产业集聚更有利于小企业,使其从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上获利。2.西安高新区——资金问题不再是瓶颈(1)园区概况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经过20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服务外包、半导体、光伏、电子元器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强劲,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现代制药为雄厚基础的中药提取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等为重点的创新型服务业日益活跃。随着西安高新区“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即着力扶持5个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10个过50亿元,50个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西安高新区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龙头、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2)主要措施
——招商引资内外兼修
内部市场化战略,强调的是培育型创新,即通过科技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让科技资源和科技人员从深宅大院里走出来,面向市场配置资源,创办企业,并利用市场化手段取得融资和发展。
外部资本化战略,强调的是结合型创新,即以放眼世界的目光和视野,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大规模地走出去,向世界推荐和营销城市、资源和项目,从而引进全球的资本和人才,使自身优势资源与外部资源实现完美结合。
西安高新区根据国内外产业转移与调整的现实,灵活地进行了招商体制的改革,分设了针对性强的多个招商部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招商政策,特别是他们实施的“大招商、招大商、引名企”和“围绕产业集群招商”战略,成效显著,引人瞩目。
——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政策促进:制定实施《鼓励和吸引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政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补贴暂行办法》、《鼓励扶持企业对外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的暂行办法》等政策,优化政策执行流程,增强政策激励效应。
引进聚集:把引进投融资机构作为管委会重要的招商工作指标,列入计划给予考核;建立政府投融资引导母基金,参股创业投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投融资机构聚集区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及政策举措。
创新推动: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建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开展产权、股权质押担保贷款等业务;精简行政管理对投融资服务机构的审批内容和流程;重点建设企业商业信用体系;加大管委会对企业上市、上柜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网络信息:建设了高新区金融、投资、担保、保险业协会等一批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建立投融资服务管理机构与投融资服务企业间的定期联系制度;建立了西安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
交易平台:通过引进外部专业机构组建、激活原有失效交易平台的活力、政策鼓励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建设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形成投资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保险平台、技术和产权交易平台等多种类型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示范引导:整合优化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资源、创业投资资源和创新担保资源;设立创投和担保基金,实行参股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服务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提升本地投资和投资管理水平。
信用环境:设置管委会主导的“高新区企业诚信联盟”,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讲诚信企业进入,建立起高新区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平台及高新区企业征信系统,维护园区信用环境。
组织保障:组建西安高新区投融资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顾问组和高新区投融资发展工作办公室。
表 1 西安高新区组织架构及其职责 组织 组成 职责
西安高新区投融资发展领导小组
除管委会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外,吸收高新区投融资管理和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士参与
每年向主任办公会提交高新区投融资服务发展情况的报告,对高新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向管委会主任办公会提出决策意见,受主任办公会委托对投融资政策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予以审查批准,对管委会有关部门促进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工作予以检查和指导
顾问组
高新区内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
发展领导小组就专项决策意见向顾问组咨询,或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顾问组向其提供专项研究报告。
高新区投融资发展工作办公室
承担领导小组、顾问组的文秘、沟通、协调、会议组织工作;依照领导小组的决议和要求承担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和“高新区企业诚信联盟”的组建和指导工作;承担“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
(3)经验
——注重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的互动,注重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破解“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
3.无锡高新区——生命力源于自主创新(1)园区概况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5年无锡高新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设立无锡新区。无锡新区下辖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出口加工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等多个专业科技园区和四个镇、三个街道,辖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成为无锡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
(2)主要措施
——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组织实施“创新孵化”和“创新产业化”的“双创工程”,大力推进由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及科技企业产业化基地组成的孵化、毕业、产业化的科技企业三级培育体系,形成由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等孵化载体构成的“创新孵化金三角”和由创新产业园等组成的“创新产业化金三角”。
——高水平引进培育创新主体
无锡高新区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器为载体、官产学研商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深化拓展“7+1”(即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7所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为主)政产学研联盟为重点,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园区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设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分校和科技园;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累计达到150家;大力推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依靠产学研结合,累计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个。
——高层次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导向
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实施重点创新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并进,重点推进“太湖硅谷”、“太湖液晶谷”、汽车零部件基地等建设,同时加快发展软件、光电、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
——高起点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制定实施《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支持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文件;设立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成立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引进了华东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起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围绕服务产业集群建立各类中介平台和中介网络。
——高品位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无锡高新区倡议并由无锡市政府建立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归国创业的530计划(即在5年内引进30名海归领军型创业人才),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业的配套政策;建立科技和人才发展基金,用于高级人才的补助、突出贡献人才奖励等。
(3)经验
——自主创新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人才是高新区竞争 在火炬旗帜的引领下持续发展壮大,今天为世界所瞩目。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创造的运营模式至今为全国大多数企业孵化器所运用。
东湖创业中心一直秉承“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宗旨,致力于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孵化器发展之路。十几年来,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其雄健的创业政策、优质的创业环境、完善的孵化服务和高效的管理团队,培育了众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使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孵化企业600多家,毕业企业400余家,东湖高新、烽火通讯、华工科技、长江通讯、武汉凡谷、精伦电子、凯迪电力、人福科技、st道博等26家上市公司。其中凯迪电力XX年纳税额,在东湖开发区排名 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专业技术平台也是该公司为在孵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武汉地区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人员密集,过去在计划体制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很多实验室、试验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一些智力资源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大量的创业企业没有能力装备自己完整的实验设施。作为武汉地区惟一一家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武汉创新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做起了公共研发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红娘”。孵化器公司首先与部分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专家库、公共实验室、新产品中试基地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平台,然后再利用这个平台为在孵企业服务,并收取费用。成立了以同济医科大学曾繁典教授、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生物医学秘书长周辉博士为主要成员的国内外专家组,建立了武汉大学药物产业化基地,与湖北中医学院合作建立了植物药研发实验技术平台。
——sbi产权孵化模式
sbi(shared business incubator)是企业孵化的一种运作模式,即产权式孵化器,通过对孵化器投资结构的重新设计来实现孵化器的商业化运作。sbi的建立,能够使孵化器的发展通过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完善孵化器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提高孵化器的管理水平,使广大社会投资者充分享受到创新企业与孵化器的成长性。
sbi创业街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首创的产权式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种全新的“科技房地产”概念。孵化器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都趋向多元化,投资主体主要有大机构投资者、中小企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方式可以分为托管投资型、自用投资型、回购投资型和信托投资型等。sbi产权式孵化器的出现将房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有效分离,投资者在享有房产稳定增值的同时,将房产委托给专业的孵化管理公司经营,获得稳定、可量化的托管经营收益。
可以说,sbi是一个在空间上放大、资源上有效整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业人社区同义,是企业孵化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经验
——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是成功的孵化器;——企业孵化器的产业化模式对社会投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要将创业企业与配套服务进行有机结合。5.成都高新区——为产业而生的新城区(1)园区概况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年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在国家科技部举行的历次综合评比中,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XX年,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
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7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两部分组成,已形成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等三大产业集群。南部园区位于成都市南,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府新城”,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的科技商务新城。西部园区位于成灌高速路两侧,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为主体,功能配套完善的综合产业园区。两个园区分别建有一个国家出口加工区。
(2)主要措施
——区域功能城市化步伐加快
按照城市化要求进行高起点规划:在空间拓展的基础上,对全区域进行整体
规划,实现了合理布局。在规划过程中,从母城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并遵循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规律和要求,不再单纯的建设一个工业园区,而是规划了工业组团、居住组团、政务商务组团等功能区域,也就是建设与母城相呼应的新城,成为母城未来的中心区或者副城区。
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始终致力于建设自然、人居、政策、服务及基础设施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已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注重商务以及生活配套环境的优化:由于牢固树立了城区化的环境建设理念,成都高新区的商务和生活配套与基础设施配套同步建设,极大地优化了综合投资环境。
——科技发展抓住自主创新不放松
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创建了西部首家生物医药孵化器、教育科技园孵化器、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孵化器、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等大规模、高标准的孵化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
注重构建资金、管理、中介服务等方面服务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成都高新区依托高新区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建设“八个子平台”——包括政策子平台、资金子平台、中介子平台、专家子平台、培训子平台、信息子平台、个性化服务子平台、文化子平台,丰富了创业孵化服务的内涵,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功能。
——产业发展注重二三产协调
成都高新区在空间位置上与市区相毗邻,在规划发展定位上明确了作为母城的新城区来建设,在功能布局上对商务、生活配套等给予了充分的考虑,这就为
区域 副组长,实行目标任务“细化”、“量化”、“硬化”三化管理。倒排工期、跟踪督查、量化考核、奖惩逗硬、1 确保基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抓规划“四网配套”: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蔬菜产业
基地建设,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行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建设,坚持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突出特色,带动发展。其中:
田网:我镇为了实现产业化发展、产业跨越式发展,成功流转土地XX多亩,为产业园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网:水利建设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今实现园区排灌渠系全覆盖,达到了旱涝保丰。
路网:园区主要道路实现了硬化。
电网:园区电力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变压器2座,园区线路全部翻新改造。
3、抓投入整合资源:一是整合项目资金2800万元,着力配套,统筹扶贫、中改、交通、农机、农业等项目资金,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民间资本互助合作;三是我镇财政投入50万元用于改善园区民生,为园区群众改造卫生、厕所、硬化院坝等。四是强化管理,确保基地建设资金渠道不乱、链条不断。
4、抓机制着力创新:园区实行“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猪(牛)一沼一菜”循环发展,形成园区内部生态、环保系统,发展高端蔬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引进“永胜”贸易公司入驻园区,并成立了园区产业党总支、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土壤调形改造、产业填充和内部管理等各项工
作有序推进。
5、抓市场突破营销:加强与农科院、农技院等科研单
位全方位合作,在
六、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规划,坚持一抓到底。将产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高起点,高标准,按照一园一特和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的要求,找准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特色,特别要抓好蔬菜、水果、水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坚持严格执行规划,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力争真正抓出成效。
二是进一步创新机制,推进健康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园区投入、融资保险、土地流建、经营管理、利益联接、评估奖励等机制。要从政策优惠、项目扶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等多方面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鼓励、支持业主开发土地,投资产业、建设园区。要积极发展农业专合组织,广泛调动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以积极、健康、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提高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并真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制定专门的工作考评办法,严格目标管理,硬绩效考核,狠抓工作落实。要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信息传播、工作协调等方面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能,提高服务水平。要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开拓市场,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市场营销企业,不断做大园区规模,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稳定、持续增收。
“两区同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上下已掀起了“两区同建”工作的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事关当前、受益长远,将强力推动xxx实现兴农富民强县。“两区同建”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我们按照“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的要求,经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形成本报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两区同建的内涵和意义
两区同建是指通过农村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农村经济集约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农村管理模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业规模经营三大变革,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最终构建起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两区同建是我县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美丽xxx的创新性实践,是把宏伟目标、上级要求与实际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可以完善农村社区配套,丰富公共服务内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社区人口规模、密度不断增加,农民转变为市民。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可以让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工业项目、农产品物流向产业园区安排,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真正享受到富裕体面的新生活。同时,通过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还能让城市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
二、我县两区同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同建工作,于去年11月23日,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同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两区同建指挥部及各镇街、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抢抓国家、省市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按照“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广覆盖”的工作目标,和“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人口向城镇、社区有序转移”的整体思路,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园区、农村社区“两区同建”战略。目前,两区同建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有部分群众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带来的实惠。
根据规划,我县的632个行政村,将合并建设67处社区;同时,将在全县建设产业园区78处,其中工业园区23处、景区2处、物流园区8处、农业园区45处。XX年计划完成31个产业园区和28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力争创造3——5处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实现农民职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并进、同步提升的发展之路。到XX年,基本达到全县人口社区化广覆盖,基本建成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丽xxx”。
(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国家竞争优势》(1990)中提出了钻石模型理论,该理论指出影响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四个基本要素的整合作用,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即“钻石模型”。其中四个基本要素包括:(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2)需求条件:主要是指本国市场的需求(需求结构、消费者的需求特点);(3)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往往是因为本国拥有健全而有竞争力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因此本国供应商非常重要;(4)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国家环境特色制定企业战略,缺乏同业竞争的垄断行为在长期是不可取的,同样过度竞争对产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钻石模型”最早应用于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分析中,近年来也被逐渐应用在包括农业等领域内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2 望都县辣椒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
望都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县域面积374平方公里,辖6乡2镇,总人口26万,耕地34万亩,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优越的地理条件适合种植各种作物,其中辣椒是其特色农作物。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辣椒集散地,望都被誉为全国“三大辣都”之首。目前,望都县已引进国内外菜椒、干鲜两用椒、杂交天鹰椒等优良辣椒品种3大系列34个品种,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万亩,辣椒种植产值1亿元左右,年加工辣椒16万吨,年产值近6亿元,该县农民的1/3收入来自辣椒产业,辣椒产业已经成为望都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2.1 生产要素分析
2.1.1 自然资源状况
望都土地肥沃水源丰沛,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储量为1.01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静水位8.8米,PH值为7.2。望都县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1.8,无霜期189天,日照时数20677小时。望都水利条件优越,农田水利设施成龙配套,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2.1.2 区位优势分析
望都县位于保定市西南部,北纬38°30′46″~38°48′30″东经115°01′16″~115°18′13″之间,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县;距首都机场200公里、石家庄机场90公里、天津港口185公里、黄骅港口12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利。宏观的区位优势为望都辣椒的生产、运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
2.2 辣椒需求分析
辣椒营养价值堪称“蔬菜之冠”,富含维生素B、C和蛋白质、胡萝卜素、铁、钙、磷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含量是茄子的35倍、是西红柿的9倍、是大白菜的3倍,少量食用对增加食欲、杀菌、保障身体健康大有益处,是人们餐桌上的佐餐佳品。作为辣椒生产大县,望都辣椒产业年产值近6亿元,望都产辣椒占据全国辣椒市场30%份额,泡椒更是傲视全国半壁江山。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喜欢吃辣椒的人越来越多,且用量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国内常吃辣椒的将近8亿人,年需鲜辣椒32亿公斤,国外日常消费辣椒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2.3 相关及支持产业
相关及支持产业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上游产业的存在为下游产业及时提供了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上下游产业的紧密配合,增强了各自的竞争力。相关及支持产业在高级要素方面的投资,会在行业间相互促进产生“溢出效应”从而促进这些行业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望都县把延长辣椒产业链条、发展辣椒精深加工作为辣椒产业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辣椒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开发出辣椒油、酱、粉、干、圈等8大系列80多种辣椒制品,根据不同地区人们吃辣的口味,做成了多种口味的辣制品,既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辣椒增值,又方便了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望都辣椒制品在北京就占到了约60%的市场份额,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等地,在日本的食用辣椒市场份额占到近四成。
望都县辣椒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化经营已见雏形。目前,全县拥有辣椒加工企业120多家,年加工辣椒16万吨,从业人员1万多人。全县辣椒企业年完成销售收入近3亿元,利税1亿多元。
2.4 企业的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企业的战略、结构指的是企业制定的目标、计划、组织管理形态。一般来讲,规模化生产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在生产经营中降低成本。但是由于望都辣椒加工企业、加工摊点比较分散,专业市场经营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信息闭塞,虽然辣椒及辣椒制品每年都供不应求,但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中国辣椒生产的区域广泛,种植面积分布在全国28个省,形成了以贵州、湖南、江西、云南、四川、陕西、河北、吉林16个省的重点辣椒产区和以贵州虾子镇、云南嫁依镇、河北鸡泽、山东武城、吉林兆南为代表的区域性辣椒集散地。辣椒生产区域的广泛性导致辣椒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
3 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要充分抓住有利的市场需求条件
首先是对辣椒的日常消费需求在不断的增加。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喜欢吃辣椒的人越来越多,且消费量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国内常吃辣椒的将近8亿人,年需鲜辣椒32亿公斤,国外日常消费辣椒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同时,对辣椒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比如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辣椒红色素不仅国内市场年缺口在200吨以上,而且国外市场前景同样看好,目前国外市场每吨售价约合60万元人民币,仅日本、韩国每年需求就达160吨和120吨。辣椒碱应用领域广阔,全球需要辣椒碱5000吨。目前产量只有1200吨。我国辣椒碱产量只有200多吨,市场缺口300吨。望都要抓住这有利的市场大环境,尽可能地寻找机会发展壮大自己的辣椒深加工产业。
3.2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望都辣椒大品牌
单纯靠简单辣椒种植利润并不大,必须以精深加工为重点,走产业化和品牌化道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实施品牌化战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河北省辣椒之乡”的名称号,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绿色”、“无公害”的消费主张已深入人心。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也要符合大趋势,对辣椒及辣椒系列产品进行“绿色”、“无公害”等品牌的申报和认证;同时要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老干妈”、“辣妹子”等知名企业的联系,争取落户望都县,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3.3 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增强产品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辣椒生产的动力,也是辣椒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望都辣椒原有品种单产低,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导致品质下降、抗病性差。为了使辣椒产业保持活力,望都县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通过不断丰富辣椒品种、提高辣椒品质,来促进辣椒加工业的发展,引导辣椒产业不断向上攀登。为此仅在2009年,全县就引进国内外菜椒、干鲜两用椒、杂交天鹰椒等优良辣椒品种3大系列34个品种。新品种的引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4 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建立健全营销体系
望都县已有500多年的辣椒种植历史,望都辣椒已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从宏观来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对于扶持和培育品牌,保护资源和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观层面,重点扶持辣都公司、华源辣业、羊角食品、常春藤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辣椒深加工增加辣椒产品的附加值,推进辣椒加工业上档升级,使辣椒加工业成为立县的主导产业。
3.5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辣椒产业又是一个易于受自然环境和市场风险制约的行业,因此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认真制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对其的服务,最终实现望都辣椒产业的大发展。
摘要:望都县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辣椒集散地,被誉为全国“三大辣都”之首。本文以钻石模型为切入点,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等几方面对望都县辣椒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望都,钻石模型,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万,李颖,王恒明.中国辣椒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8,(11):332-338.
[2]王永平.提升贵州辣椒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思考[J].长江蔬菜,2009,(19):1-4.
[3]钟利.云南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8,(02):528-532.
[4]李金玲.南阳盆地小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1,(03):19-20.
[5][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张海燕,吴颖.基于“钻石模型”的湘西柑产业竞争优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25-127.
【辣椒产业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观察辣椒生长日记作文07-20
简述辣椒栽培技术10-21
辣椒湖南人作文800字07-03
辣椒趣说阅读理解答案06-22
游艇产业调研报告05-30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06-26
储能产业调研报告07-26
产业实践报告总结09-14
COSPLAY产业报告11-08
区文化产业调研报告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