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劳动法》执行情况汇报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民法院《劳动法》执行情况汇报(精选10篇)

人民法院《劳动法》执行情况汇报 篇1

汇报

XX县人民法院《劳动法》执行情况汇报

一、我县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特点与原因我县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有以下情况与特点:

1.劳动争议高幅攀升。据统计,全县法院1998年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仅为12件,此后迅速增长。1999年上升到18件,2000年为31件,2001年为53件,2002年高达68件,2003年

为89件,2004年达117件,6年间增长了%。劳动争议案件已成为近年来增幅最快的一类案件。这种高幅增长的趋势仍在持续。经初步统计,截止今年5月,我县法院已受理各类一审劳动争议案件52件。同时,劳动争议案件的

增长在我院各庭较为均衡。一些原来劳动争议收案较少的法庭收案也有大幅度增长,如冷水法庭两年来审理劳动争议案件21件,截止今年5月柏家坪法庭已受理劳动争议17件。

2.法律关系日益复杂,新类型的争议不断出现。1995年以前劳动争议案件类型比较单一,大多是工资、报酬纠纷案件,其后则逐步发展为多元,到目前劳动争议案件收案几乎涵盖了劳动法律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因开除、辞退、除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和辞职、自动离职引发的纠纷,因工伤、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引发的纠纷和因履行、变更、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纠纷等等。随着企业改制,新类型的劳动争议又在出现。

3、集体劳动争议大量出现。据初步统计,全县法院1998年受理一审集体劳动争议案件仅为1件,2004年猛增到58件(含集体争议分个案受理的)。几十名劳动者一起起诉的情况已不再少见。近

几年来,县排查办组织的重点矛盾纠纷排查中集体劳动争议的比例大大增加。4.适用法律、法规和执法统一难度较大。《劳动法》对案件的处理而言非常原则,操作性较差。为此国务院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不少法规、规章与政策作为劳动法的补充,但较为繁杂,缺乏体系性,难于掌握,并且还存在着相互矛盾的情况。此外,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情况的需要也出台了大量文件。劳动部门出台的文件往往成为劳动仲裁的依据,而难以为法院的审判人员所掌握。加之劳动法律关系尚未定型,新问题不断出现,导致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法规的难度较大,集中表现在法院内部执法的不统一,法院与劳动仲裁执法的不统一。同时,劳动法的理论研究尚不深入与具体,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有较大的差距,从而不能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智力支持。

5.对抗性强、调处难度大。劳动争议一般争议标的不大,争议的事实也容易

查清,但由于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切身利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新闻界也积极参与。当事人双方既关注纠纷事实本身,更关注处理结果,往往矛盾尖锐,特别是涉及对职工开除、除名、辞退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件,用人单位更注意企业的效益,坚持强调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劳动者面临失去职业就如同失去生存条件的困境,也绝不退让,委屈、困惑与气愤相交织,不少上诉要求政府解决,甚至以死抗争或以制造恶性事件相威胁。并且劳动者作为群体其利益具有共同性,一个纠纷往往隐含着、牵引着多起潜在的纠纷,极易引发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甚至使纠纷性质发生变化,造成社会不稳定。这种情况进而导致纠纷处理后的执行难问题。

二、我院执行《劳动法》的情况

《劳动法》颁布十二年来,我县劳动争议审判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逐步规范与壮大。十二年来,我县法院

劳动争议审判队伍共同努力,在上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坚持公正、效率的司法主题,秉持劳动法的基本理念,克服了案件数量高幅攀升、法律关系日益复杂、集体劳动争议大量出现、适用法规和统一执法难度较大、争议双方对抗性强、调处难度大的现实困难,全面完成了各项审判任务,为建立我县的劳动法律秩序、维护我县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各项改革成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自1994年到2004年,我县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18件。截止今年6月,我县法院已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457件。十二年来,我县劳动争议审判在规范与壮大中摸索出一套思路,积累了一些经验。注重指导思想、原则和理念的明确。立足《劳动法》的宗旨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审理劳动争议的指导思想,县法院在1995年即明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既要依法保护用人单位正当的用

人民法院《劳动法》执行情况汇报 篇2

20世纪初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模糊的、关于道德与宏观社会相关的问题, 股东看不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及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尽管今天仍然缺乏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收入密切相关的结论, 但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开始接受这个概念, 并认为社会责任会为公司带来长期的财务效果 (Min-Dong, 2008) 。这些变化归功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开始由宏观社会层面向组织层面转变, 由简单的伦理导向向复杂的操作导向转变, 由一个单纯的伦理概念演变为与企业长期绩效相联系的战略手段。Carroll (1979) 提出的结构模型把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法律、伦理和社会责任共四个类别, 企业应关注的社会事务包括消费者、环境、股东等。Wartick和Cochran (1985) 提出的公司社会表现模型是以企业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为基础的, 他们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准则、社会回应和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之间会相互作用”。这一观点没有把盈利排斥于社会责任之外, 而是把企业经济责任看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 从而为社会责任概念的推广铺平了理论道路。

尽管如此, 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依然充满争议, 争议围绕着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目前理论研究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由于定义的框架过大, 难以测量和检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贡献。因此, Barnett (2007) 认为, 应缩小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外延。他以社会财富和利益相关者为两个维度, 认为必须同时增进这两个方面的行为才能定义为社会责任行为。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解释之所以无法达成共识, 是因为对这种现象未能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下进行解释与推导。

在标准的公司模型中, 股东掌握公司的最终控制权, 公司经理承担管理公司的义务, 利益相关者 (如雇员、供应商和消费者等) 应当通过合同或者法律, 而不是通过参与公司治理享有权利。按照这样的标准公司模型, 利益相关者问题已经通过市场合约或者法律解决, 也就不可能涉及企业社会责任。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 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然而, 这个结论是在忽略市场摩擦的假设下企业被视为生产函数时得出的, 制度与组织理论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对这个结论进行了修正。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合约执行成本等一系列的制度因素, 使得企业无法完全通过市场治理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 企业的本质与各种形式的非市场机制无法分割。Williamson (2003)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化路径, 认为市场是被企业形式有选择而不是统一取代, 治理结构的差异与交易性质相联系。关于企业本质的研究依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框架看, 企业制度被视为相对于市场机制的另一种资源分配方式的观点已为很多学者所接受。同时, 资本市场、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作为外部治理机制, 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但是, Jensen (1986) 认为这些影响是有局限性的, 尤其是当经济活动中存在经济租金或准租金时, 产品和要素市场的约束力将会被削弱。Klein, Crawford和Alchian (1978) 举例说明了可占用准租与道德风险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共同所有权或者企业垂直一体化就是一种防范投资不足的机制。

然而, 共同所有权或垂直一体化这一防范机制未必是仅有的解决方式。当利益相关者因为人力、财务或其他的价值投资而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时,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就可能演变为一种影响较为广泛的社会问题。因此, Heal (2005) 对企业社会责任现象的经济解释是:当社会成本与公司成本一致时, 的确不存在社会责任, 但是当这两种成本不一致或者不公平现象存在时, 就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产权理论认为, 个人对财产权利的分享是不同合约安排的反映,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貌似偏离了传统的企业理论, 但由于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所有权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 因此, 对利益相关者的考虑只是改变了治理结构的形式 (即企业所有权) , 而并非否定基于个体产权上的财产所有权, 社会责任其实就是反映了雇员、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者在特定条件下对企业财产的索取权, 是通过非市场方式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以个体理性为前提的企业理论并非与社会责任现象相矛盾。

二、提出本文的研究课题

本文按照这样的理论背景以及Barnett (2007) 的思路, 从法律和市场的不完备角度定义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即把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定义为那些无法在法律与市场双重约束下的剩余行为, 是一种非市场手段的企业治理方式, 并选择《劳动合同法》的执行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本文的实证研究对象是2008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的《劳动合同法》, 这是近年来存在较多争议的法律。交易理论对合约的解释为:对价是承诺成为可以履行的必要条件, 即受约人给予立约人某物以诱导其给出承诺, 合同才算完整。这是《劳动合同法》争议的法理根源之一。例如, 在该法第14、25、46、48条规定中都对劳动关系中的资方在中止、结束劳动关系中所承担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但在法律全部条文中对劳动者义务的阐述只有第90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些条文体现了该法以保护劳动者利益为宗旨的立法意图, 但是削弱了劳动合同作为交易承诺的基本功能。根据许成钢 (2001) 对不完备法律的定义及总结, 《劳动合同法》是典型的不完备法律, 如果只依赖政府有限的资源执法, 其结果是效力不足。这种结果也体现在笔者对广东省13个城市近600个样本企业的数据调查中, 企业通过政府规定的劳动合同实现劳动关系的管理,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有显著的差异。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议并非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但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 法律责任是构成广义企业社会责任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履行也符合本文所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是在上述概念框架下探讨不同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程度的差异, 并结合企业理论分析准租的存在如何影响企业对非市场治理方式的选择。

三、样本及研究设计

1. 数据来源与样本数量特征。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 即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影响。本文分析有效样本企业263个, 行业集中于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下文简称“批零业”) 以及社会服务业 (下文简称“服务业”) , 所有制形式以非国有或集体企业为主。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根据表2的数据可知, 样本企业的资产和人数的中位数都小于其平均数, 分布呈右偏分布, 即样本中多数企业规模小于样本算术平均数。由于一般认为大型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状况普遍优于中小企业, 因此本次调查的预期目标是了解中小规模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状况。根据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可知, 样本的数量特征符合预期调查目标。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样本企业劳动合同签约率是本文实证分析的重点, 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 (修订) 全面执行起, 企业必须按照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认可的统一文本格式与劳动者确认劳动关系。但并非所有企业都严格执行了该规定, 在某些行业和企业, 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性较大, 劳动合同的签约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表3是四个行业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的劳动合同签约率的具体统计结果:

根据表3的数据可知, 2008年以来各行业劳动合同签约率的平均水平高于上年, 当然这种差异在统计上是否显著还需进一步检验。在四个行业中建筑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在两年内都低于其他三个行业, 其根本原因是该行业的作业地点不固定, 对部分岗位的专业性要求不高, 劳动力的流动性较大。因此, 在这个行业中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确认并非依靠政府强制的劳动合同文本, 更多的是依靠行业惯例、口头承诺等方式。笔者认为, 建筑业就是一个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行业, 因此, 以其作为本文研究的对照组。

2. 研究假设。

由于样本企业全部都是非上市公司, 以中等规模企业为主, 因此, 源于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并不突出, 在下面的研究中可以忽略这些影响。根据前文的理论推导, 由于投资具有专用性, 如果改变资产的用途将会面临资产的大幅贬值, 因此企业通过劳动合同这种形式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是规避风险的形式之一。可见, 对《劳动合同法》的履行将会与固定成本一起对企业绩效产生联合影响。综合上述思路, 本文提出两个研究假设:

假设1:可占用准租是影响劳动合同签约率的显著因素, 准租水平越高, 劳动合同签约率越高。

假设2:劳动合同是一种防范准租被占用的有效治理方式, 与固定成本联合影响企业绩效。

3. 变量定义与回归模型。

由于可占用准租主要来自难以转移的固定投资, 员工中止劳动关系可以使企业的固定投资面临损失, 因此, 在实证分析中以企业固定成本支出代表企业可占用准租规模, 以员工辞职比率反映劳动力流动程度。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P表示劳动合同签约百分比;cost_fix表示固定成本支出;liquidity表示员工流动性, 等于辞职员工比率;d I表示行业虚拟变量, 建筑业为0, 非建筑业为1;d Y表示年份虚拟变量, 2007年为0, 2008年为1;asset表示资产总额, 为控制变量;employee表示员工总数, 为控制变量。

通过上述回归模型 (1) 来验证假设1。在该模型中, 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建筑业作为对照组, 系数α3反映仅与产业相关与时期无关的边际影响, α4反映全部样本2007~2008年劳动合同签约率的变化。这里关注的重点是交互作用项d I×d Y的系数α5, 该系数反映了2008年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非建筑业与建筑业劳动合同签约率的差异。为了控制企业规模的影响, 以资产总额和员工总人数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

模型2的目的是描述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状况, 即劳动合同签约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反映在可占用准租影响下, 企业履行法律责任是否可以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模型以生产函数为基本形式, 以固定成本支出和劳动合同签约人数为解释变量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联合检验。由于样本企业为非上市公司, 因此以营业收入衡量企业绩效。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income表示营业收入;N表示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人数。

四、实证分析结果

1. 模型1的估计结果。

模型1首先检验了2008年全面执行《劳动合同法》 (修订) 后样本企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是否有显著变化, 然后把反映企业可占用准租的变量引入模型, 具体结果如表4。

根据模型1.1回归分析的结果, d I的系数显著为正, 非建筑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高于建筑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d Y系数为正, 与表3描述统计的分析结论一致, 但统计意义不显著, 原因在于样本内部的劳动合同签约率差异较大, 约10%的企业在2008年的劳动合同签约率下降, 从估计结果反映出来就是系数估计的标准差较大, 使2008年的劳动合同签约情况与之前年度相比所表现的变化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d I×d Y的系数估计结果为负值, 但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 即2008年后非建筑业企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并未比建筑业企业发生更加显著的改变, 这个结果证实这部法律存在不完备性。目前, 《劳动合同法》的执行主要依赖各级劳动管理部门的监督, 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 政府在监督该法实施方面的资源极其有限, 对劳动合同相关法规的履行成为企业的一种相机选择行为, 因此, 劳动合同签约率并没有因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出现显著的变化。

注:***、**、*分别代表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字为系数估计标准差, 下同。

模型1.2的解释变量引入了固定成本支出, 根据系数估计结果, 固定成本支出每增加10%, 劳动合同签约率平均上升0.127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较小的弹性水平。但从系数估计的标准差看, 系数估计结果在90%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 再结合所有模型的R2, 可以认为企业的固定成本支出是影响劳动合同签约率的因素之一。

在模型1.3中独立加入员工流动性变量后, 该变量系数为正, 即员工流动性越大, 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越高。但是, 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 即使在模型1.4中把固定成本支出和员工流动性同时引入模型, 结论依然没有改变。对员工流动性变量所作的描述统计结果显示, 样本数据中该变量的变化在13%~30%的区间内, 平均水平约为22%。在人力资源总体供给规模得以保证的前提下, 样本企业在研究期间招工难的现象并不突出, 因此, 这样的劳动力流动水平可能尚未造成对劳动合同签约水平的显著影响。值得关注的是, 在1.1至1.4的所有模型中, 企业员工人数的统计结果都呈现高度显著性, 而且该变量在全部模型中的系数估计都为负, 即员工规模越小的企业, 劳动合同签约率越高, 反之则越低。可以认为, 企业在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下面临准租占用的可能较大, 所以更倾向于通过劳动合同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因此, 可以认为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基本符合假设1。

2. 模型2的估计结果。

对模型2进行估计的目的是反映企业履行《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 以及企业运用劳动合同这种治理形式所产生的作用。本文分别对全部样本、建筑业、非建筑业样本进行了估计, 具体结果如表5。

在5个方程估计结果中, 资产与劳动力对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 基本符合经典生产理论的假设。对比2.1和2.3的估计结果, 当模型加入关于企业履行《劳动合同法》程度的变量后, 资本对产出的弹性系数上升。在包含全部样本和非建筑业样本的模型中, 固定成本支出无论单独还是联合其他解释变量进入模型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但是在所有的模型中, 劳动合同签约人数变量的系数t统计检验结果都不显著。根据假设2的含义, 企业与员工通过法定书面劳动合同的形式确认劳动关系的原因在于避免因固定投资所引致的准租占用, 因此, 如果签约人数产生影响, 应该是与固定成本支出变量联合产生作用, 而t统计量检验结果是在对单一变量无任何约束的前提下得出的检验结果, 因此未必能回答假设2所提出的问题, 必须通过联合检验, 以F统计量的形式进行检验才能得出结论。

提出检验的原假设:

如果假设2成立, 上述原假设应被拒绝。通过约束方程和非约束方程的回归残差平方和, 构建F统计量对方程2.3、2.4、2.5进行联合检验, F统计量的计算结果分别为13.360 8、14.218 7、0.503 7。根据F分布的临界值, 方程2.3和2.4拒绝原假设, 即在全部样本和非建筑业的样本中, 劳动合同签约人数与固定成本支出对企业绩效联合产生作用, 但在建筑业中, 这种作用不显著。

根据前文的描述统计分析, 建筑业是主要依赖市场机制实现劳动关系治理的行业, 因此在建筑业中企业管理层可以绕过书面劳动合同的形式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治理。尽管没有按政府规定的形式确认劳动关系, 但这并非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劳动者权益必然受到损害。事实上, 在对行业薪酬数据的比较中发现, 建筑业的薪酬水平、养老保险支付比例、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并非最低。按照本文的逻辑, 建筑业这种依赖市场力量的治理方式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建筑企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专用性的固定投资相对较少, 投资者一旦要退出这个行业, 其设备较容易在二手市场上转让。相比较而言, 非建筑业企业必须通过劳动合同这种非市场治理方式与员工建立稳定的劳动雇佣关系, 这是由其本身的资产特征所决定的。

五、结论

本文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某些经济因素相联系。企业在履行《劳动合同法》所要求的法律责任中, 可占用准租水平是影响企业履行这种责任的内部原因, 某些行业的企业由于可占用准租的存在, 通过法定劳动合同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 并作为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非市场治理方式。

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形式较丰富, 法律责任只是其中之一, 可占用准租是否也同样影响其他社会责任行为, 如消费者责任、环保、慈善等其他方面, 还不得而知。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并未对性质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区别对待, 未深入探讨制度、财务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路径, 这些都是日后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摘要: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非市场手段的企业治理方式, 这种治理方式与企业的财务结构密切相关, 是避免可占用准租产生的一种防范机制。本文以《劳动合同法》 (修订) 的实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切入点, 通过对广东省263个中小企业劳动与财务数据的分析, 得出结论:企业履行法律责任与企业的固定支出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企业对法律责任的履行状况和固定支出共同影响企业绩效。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动因,劳动合同法

参考文献

[1].Barnett ML.Stakeholder influence capacity and thevariability of financial retur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cademy of Manangement Review, 2007;3

[2].Carroll A.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Corporate Performance.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4

[3].Griffin J, Mahon JF.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Business andSociety, 1997;1

[4].Jensen MC.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Finance and Takeover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2

[5].Klein B, Crawford RG, Alchian AA.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78;2

[6].Min-Dong.A review of the theories of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8;10

[7].Wartick SL, Cochran PL.The Evolution of the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odel.The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85;10

人民法院《劳动法》执行情况汇报 篇3

??镇人民政府

(2011年8月19日)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根据县人大这次检查工作的具体安排,现在我就我镇《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镇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始终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将其列入全镇工作的重要日程。今年1至7月份,我镇先后组织在全镇范围开展了5项专项检查工作,共检查用工人数较多的各类用人企业234家,涉及劳动者8420人,督促各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200余份,累计签订劳动合同7578份,合同签订率达到90% ;这些用人单位共为7157人办理缴纳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同时,我们还对落实劳动保障制度比较全面的22个企业进行了劳动用工备案登记,采集了单位及职工的基本信息。总的来看,三年多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经过上下的一致努力,我镇《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全镇的大多数企业和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合同管----1

理的意识在明显增强,劳动用工进一步规范,合同签订率逐年提高;二是工资发放逐步规范化,最低工资制度得以有效执行,以保障农民工工资为重点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作扎实开展;三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劳动关系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走向和谐。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筹划,认真安排部署。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我镇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镇《劳动合同法》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人员和工作责任,在组织领导、人员、力量上保证了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点面结合,广泛宣传,提升法律意识。

多年来,我镇坚持采用多种形式做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今年1-7月份,我镇积极配合县人社局在行政广场、乐天玛特、翠湖园等群众集聚场所设立咨询点,就《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发放了宣传资料,同时就群众关心的问题集中进行了解释解答。前7个月的宣传活动中,共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9000多份(本),接受群众咨询1200多人(次)。整个宣传培训工作有四个特点:一是在对象上实现了广覆盖;二是在宣传形式上讲求灵活性;三是在内容上注重针对性;四是结合解决问题注重实效性。通过深入广泛宣传,显著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劳动合同法》的知晓率、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合同法》的意识和我镇劳动者正确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营造了健康良好的用工环境,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和广泛好评。

(三)集中检查,限期整改,抓好工作落实。

在日常检查及各项专项行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为重点,从用人单位职工工资发放表和职工花名册入手,紧紧围绕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是否规范等情况,进入各用人单位开展深入细致的检查,确保检查工作有的放矢。尤其是对出现劳动纠纷问题和投诉举报比较集中和突出的建设企业、涉及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餐饮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的当场进行了调查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也要求相关用人单位限期整改。今年1-7月,在与县劳动监察大队联合检查中,共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10份。目前,8个用人单位已按要求进行了整改,2个单位正在整改之中。集中检查工作促进了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完善机制,强化执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布臵,开展各类执法工作,认真处理了大量的信访和劳资纠纷案件,注意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促使用人单位加强和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积极发挥劳动监察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劳动关系和社会的稳定。今年1至7月,我镇共处理劳动争议16起,通过多种方式调解处理15起,1起正在处理中。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相关法律认识模糊。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用人单位认为《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增加了企业成本,对该法的贯彻持消极态度,老板一人说了就算,想用则用,不想用就走人的做法仍较普遍,有的与职工要么不签订劳动合同,要么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不够规范。与此同时,一些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不足,态度也不积极,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将影响自由流动,“捆住”了手脚,不利于自由择业而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群体中,多数务工人员认为自己农闲打工、农忙务农,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想受到约束,造成合同管理难度加大。

二是部分私营企业、多数个体户参加社会保险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尽管我镇多次深入各用人单位就其行业特点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但仍有部分私营企业、多数个体户认为他们用工灵活,人员流动性大,参加各类保险的必要性不大,再加上好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并认为各项社会保险要缴纳的费用高,企业难以承受,致使社会保险覆盖面窄、参保缴费率不高。

三是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今年以来,我镇受理的的16起关于劳动争议信访案件中,涉及用人单位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的案件就达15起,占总受理案件的93%,涉及人数61人,涉及金额达22万多元。在15起案件中,涉及建设领域的就达10起。因建设领域普遍存在非法转包、个人承包等现象,给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单靠劳动保障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解决欠薪问题。同时,部分个体工商户也存在随意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的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法律宣传培训,提高和深化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对《劳动合同法》的认识。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在《劳动合同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狠下功夫,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宣传工具,重点宣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宣传实效。通过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使在双方发生用工行为时,能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明确工资报酬数额或计算方法,从而尽可能避免产生劳资纠纷。

(二)继续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指导和管理。一是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完善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引导用人单位自觉建立职工花名册、工资花名册和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二是健全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建立起劳动合同、企业规章制度审查备案制度,建立完善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解除、终止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要重点推进餐饮、建筑、交通和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

(三)继续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力度。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分析劳动纠纷方面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加大调解力度,切实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实现对劳动合同争议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各位领导

县人大开展的这次检查活动,不仅仅是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一次检查,更是对我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一次检阅,有助于提升我镇各个部门和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认知程度,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坚信,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镇就《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将会更加深入,必将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的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法院执行汇报材料 篇4

市中级法院执行局:

一、2007年以来执行工作收案数为***件、收案标的为***万元、结案数为***件、结案标的为***万元。

二、被执行人为特殊主体未结案件的数量为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院执行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执行难”问题客观上仍然存在,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申请执行人方面:

1、市场交易、经营风险意识差。经营和交易时对对方当事人的财产、信用状况等没有主动和足够的了解,没有防范意识。从一开始,就已为日后难以履行埋下隐患,其实就是等于把自己原本的经营风险转嫁到了法院的身上。

2、诉讼风险意识差。表现在诉讼不及时,诉讼前被执行人就已经下落不明或者诉讼时不知道申请采取诉前财产保全。

3、执行风险意识差。申请人一般认为只要打赢官司,案件到执行阶段法院就得负责还钱,不闻不问,无执行风险意识,或者盲目地要求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稍有不慎就会认为法院是在袒护被执行人。

(二)被执行人方面:

1、被执行人难寻。我县经济相对落后,被执行人主要集中在农村,外出务工较多,这给法院寻找被执行人带来很大的困难。

2、部分被执行人缺乏诚

信意识,故意藏匿、转移财产逃避执行。因为被执行人的财产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存款、股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以及各种收藏等。它们的处所以及流向,只有被执行人自身最清楚,被执行人如把自己的存款以他人的名义进行存储,法院难以取得确切证据。

3、被执行人经济困难,无履行能力。在农村有些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家徒四壁,整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比较低,根本无力履行或只能部分履行。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由于被执行人大多已被关押,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家庭共有财产难以分割,这类案件基本上也就随着被执行人的入狱服刑而“冷冻”,难以执结。

4、不动产执行变现难。在处理债权与生存权的矛盾中,我国法律为保障生存权,选择了后者。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在实际生活当中,被执行人有两处房产的很少,且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其难以变现,所以造成有财产也不能执行到位。

(三)法院自身的原因:1、审判上的原因。民事案件在审理阶段审判人员一般只注重的实体处理,而往往忽略对被告的财产的注意,没有充分考虑今后案件的执行问题;个别案件由于判决主文语义模糊不清,执行时难度很大。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既判力强,执行率差。2、执行上的原因。我县人口较少,关系比较复杂,打官司拖关系、找熟人,无形中法院办案就受到制肘。加上近年来信访形势日益严峻,少数执行人员存在消极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思路不宽,综合办案能力不强,削弱了司法权威,使当事人对执行工作产生不信任或抵触情绪。

3、法院执行力量、经费、装备比较缺乏。对可能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外出下落不明,要经常去寻找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法院的人力、物力难以支撑。我院执行局办案只有手拷加上*辆执行用车,有*辆使用年限超过*年,车况很差,其余再没有什么可以依托的,如遇暴力抗法时,显得很无助。目前,*名执行干警中有法官资格的只有*人,执行力量、装备和执行人员素质与所承担的任务和执行难度不相适应。

(四)执法环境方面:

1、社会诚信度不够。社会诚信缺失、被执行人违法成本较低,有故意拖延履行的情况。以信用社案件为例,相当一部分债务人认为公家的钱全部偿还太“吃亏”,能拖就拖,往往最终是以信用社放弃了部分债权为代价结案,被执行人在违法中尝到了甜头,这在客观上使得执行难度加大。

2、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色彩依然存在。有些案件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但在地方或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或当事人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地方或部门利益往往占上风,法院执行承受着来自各方面所谓“合乎情理”的压力和阻挠。在执行行政机关、村委会等特殊主体是被执行人的案件时,负有法定协助义务的部门,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不积极协助配合,甚至给当事人通风报信,严重制约着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

3、司法救助基金机制仍不健全。对于申请

人为弱势群体、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的案件,由于政府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拨付司法救助基金,致使这类案件长期不能执结,引起当事人不满甚至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五)立法方面:“执行难”虽然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更关键的是缺乏一部专门、系统的民事强制执行法,造成了立法滞后的状况。有些方面需要法律作出相关规定却还是空白;有些规定太过于笼统和抽象,缺乏操作性;有些规定又过于保守和人性化,严重地束缚了执行工作的手脚;而有些规定不太合理。比如作为强制措施的拘留,法律规定拘留的最长期限是十五日,达不到震慑被执行人的效果,有些被执行人认为拘留与履行判决相比还是划算,法院最多也就是把人关个十五天就放出来。还有的更是错误地认为拘留可以代替履行义务,法院既然把我拘留了,那钱也就不用还了。

四、希望人大帮助解决的问题。

1、视察评议法院执行工作。

2、专项调研法院执行工作。

3、个案监督法院执行工作。

4、助力支持法院执行工作。

关于行政执行案件执行情况汇报 篇5

一、2010年度立案执行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为100件,其中征收社会抚养费47件,环境保护行政处罚25件,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4件,征收社会保险费14件,共执结91件,执结率为91%。2011年度立案执行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为46件,其中征收社会抚养费30件,环境保护行政处罚11件,药品监督管理处罚4件,水务保护处罚1件,共执结39件,执结率为84.78%。2009年受理一件司法强制拆迁执行案件。

二、执行一般的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申请期限问题。《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由此可见,在法定的起诉期限内相对人不起诉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的,起诉期限届满后,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一般以《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相对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三个月期限届满开始计算,在起诉期限届满后行政机关才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此时,《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六十日的复议期限一般也已经届满,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应在具体行政行为生效后”在理论和实 1

务中都无争议。但是,非诉行政执行主体具体何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才能更好地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利益,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申请执行的时间是否可以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并将相关的处罚(处理)决定书送达被执行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不论被执行人在复议期间或起诉期间是否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都不影响申请执行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都是值得商榷的。

2、财产保全问题。为了保证具体行政行为的落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义务。《解释》第九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有充分理由认为被执行人可能逃避执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者申请强制执行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基于对行政机关及确权人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实践的考察,行政机关或者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从行政机关立案调查到做出行政处罚(处理)决定前,如确有证据认为被处罚(处理)人将有可能逃避执行的,行政机关即可申请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手段,切实保障将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而对于确权人,如确有证据认为被处罚(处理)人将有可能逃避执行的,确权人只有在提供了担保的情况下,才能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而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手段,切实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的顺利实现。但是,这两种主体申请保全的条件应当不同,权利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在执行错误而给被执行人造成损失时,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没有关于行政机关申请

财产保全时应当提供财产担保的规定。法院依行政机关的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保全后,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具有可执行性,而给被执行人造成损失的,应由行政机关对其过错负行政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应当对财产保全的申请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作出是否予以财产保全的裁定。

三、执行行政政拆迁案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案件审理和执行的难度大。多数拆迁案件事关城市建设与社会的稳定,拆迁涉及面广,人数众多,此类案件越来越被社会关注,法院审理和执行面临较大的压力。房屋拆迁案件涉及老百姓的生存居住问题,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利益难以平衡,矛盾纠纷突出。拆迁案件强制执行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物力、财力,牵一发动全身,执行难度大,同时对全院其他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虽然每次强制执行前,我们都做了大量的教育疏导、矛盾排查、预案制定等工作,但每次执行过程中,就担心百密一疏,矛盾激化,面临的压力相当大。

2、法院协调工作的难度大。进入司法程序的拆迁案件一般都是社会矛盾较大、较易激化的案件,法院在审理执行过程中,要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做过细的协调工作,以平衡双方的利益。但法院在审理中所处的居中裁判的地位、在执行中所处的强制执行者的地位以及法院所承担的维护社会稳定职责等方面决定了法院协调工作的难度较大,一方面要考虑被拆迁人的利益,防止矛

盾激化,要求拆迁方作出必要的让步,另一方面又要考虑维护裁决的严肃性和同类地区补偿的平衡性等,做好被拆迁户的说服教育疏导工作,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把握好一个度,确实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拆迁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拆迁人、被拆迁人三方行政、民事法律关系纵横交叉,行政机关行政职权的行使、拆迁人商业利益的实现、被拆迁人的财产权益及对政府的合理依赖的保护之间相互博弈,如何在这种动态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也确实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房屋拆迁纠纷与其它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大多数被拆迁户都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就业压力又比较大,社会又处于各种矛盾的凸现期。拆迁后安置的经济适用房、二手房、廉租房等供应不足,社会救济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到位。因此,某些被拆迁人成为“钉子户”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被拆迁人与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会随着法院的司法强拆而集中转化为被拆迁人与法院之间的矛盾,甚至会转化为与法院的激烈冲突。

四、执行行政执行案件的机构、人员情况

本院的行政执行案件的审查、立案、执行工作都是由行政庭负责,审判人员为1名审判员,2名助理审判员,1名书记员。

五、对行政执行案件的建议:

1、建立行政机关协助法院执行的联动机制。行政机关就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院审查后准予执行,而后行政机关应协助法院做好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协助执行可采取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和参与实施两种方式。对于不需要采取司法强制措施的罚款类、征收社会扶养费类、有关收费类等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行政机关应在法院指导下负责实施执行;对于需要采取司法强制措施的对被执行人责令拆除违法建设或构筑物类、对被执行人责令停产停业停学类、不动产没收类等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行政机关应在法院组织下参与实施执行。

2、完善法院非诉行政执行程序和工作机制。如何积极稳妥地执行好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既使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得到有效执行,又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完善法院非诉行政执行程序和工作机制是重要一环。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申请条件、立案受理条件、司法审查标准和方式,引入调查询问程序和听证程序、先予执行制度,建立执行中的协调制度,完善结案方式,规定执行准予执行裁定的程序和对不准予执行裁定的救济权利等都是当务之急。

3、为非诉行政执行工作夯实内部保障、营造外部环境。法院应强化行政审判及非诉行政执行队伍建设和物质保障,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充足,装备优化。同时,法院要加强与行政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加强与被执行人的沟通疏导,并大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为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有利、有效地完成非诉行政执行工作。

4、行政机关要规范自身行政行为。解决非诉行政执行难问题,很大程度上还要看行政机关能否切实规范行政行为,使行政行为既合法、又合理、还及时,从而使行政执法行为树立坚实权威,使行政机关自身获取广泛公信,使行政执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源头上减轻非诉行政执行的重重压力。定期召开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联席会议,邀请法院、政府法制机构、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人大代表等参加,就法院在非诉行政执行工作中发现的行政机关执法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行政机关应改变非诉行政执行是法院一家唱“独角戏”的认识误区,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和联系,为法院非诉行政执行提供必要和有效的人力、物力支持,积极配合法院工作,共同努力降低非诉执行案件的执行难度。

5、对于行政政拆迁案件,应该就新《拆迁条例》制定符合自己管辖范围的实施细则。对此,我院制定了《昌江区人民法院关于为保障昌江“小区向大区”转变,提供优良司法环境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昌江区人民法院关于昌江区城市建设被征收房屋执行程序的意见》两份关于行政拆迁的实施细则。

***人民法院行政庭

人民法院《劳动法》执行情况汇报 篇6

劳动仲裁法院强制执行如何申请?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热门城市:沙河市律师 贺州律师 带岭区律师 宁城县律师 河池律师 乌伊岭区律师 新抚区律师 来宾律师 红星区律师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经常会碰到让劳动者恼火的事情:经过劳动仲裁或法院审理,有了仲裁的裁定或法院的判决,规定应当在多少日内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裁定或判决的结果。劳动者该如何维护和兑现仲裁裁定和法院判决赋予您的权利呢?那就是司法中的另一个程序——劳动仲裁法院强制执行的申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申请执行的期限

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立案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申请期限的起算日期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

二、执行立案管辖

执行申请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关于执行案件管辖主要有以下规定:

1、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由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管辖。

2、仲裁机构作出的国内仲裁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其级别管辖的规定参照各地法院受理诉讼案件的级别管辖的规定确定。

3、在国内仲裁过程中,您若申请财产保全(或证据保全),经仲裁机构提交人民法院的,由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被申请保全的财产(或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裁定并执行。

三、申请执行需要提交文件

1、申请执行书。

申请执行书中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2、作为执行根据的生效法律文书。

3、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法人申请应当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申请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4、如果代为申请执行还应提交授权委托书。

5、申请执行无需预先缴纳申请执行费,但人民法院在执行到位的首批执行款扣除人民法院依法应收取的执行费。

缴费标准:执行金额或价额在1万元以下的,每件交纳50元;一万元至50万元的,按执行金额或价额的千分之五交纳;50万元以上的,按执行金额或价额的千分之一再加2000元交纳。

6、还需要到仲裁员那儿开个生效证明,证明仲裁裁决已生效或者证明双方领取裁决的时间及双方送达回证复印件(还是证明已过起诉期,生效了。)

四、法院受理与执行时间和程序

人民法院的立案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在七日内审查立案,并移送执行机构;对不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执行机构在接受移送后,应当在三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逾期仍不履行的,依法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执行结束。

在法院执行过程中,作为申请人应按人民法院的要求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履行债务的能力及被执行人的下落等情况,以利于执行。否则,在人民法院无法查到被执行人财产时,申请执行人应承担执行不能的风险。

申请执行人了解到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但自行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确有困难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调查。但申请执行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

被执行人在接到人民法院执行书后,应当主动向人民法院进行财产申报,申报内容包括自己的财产状况、可供执行的财产以及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交相应的财产状况证明文件。

针对财产,法院在执行中可以采取冻结、划拨存款,提留收入;搜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强制迁出房屋等多种方式。但人民法院在采取这些措施时,会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要费用。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有义务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拘传。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隐匿、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劳动争议的处理与其他民事案件不同的是有个前置程序,即必须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定,只有对仲裁裁定不服才能向法院起诉,从而进入正式的司法程序。但是,当裁定送达后15天内,双方当事人都没有向法院起诉,那么仲裁的裁定就有了法律效应,而且双方都不能再就已经被裁定的事项申请再仲裁或向法院起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定的事项,另一方就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即使是申请对劳动仲裁结果的执行,也只能向法院申请,而劳动仲裁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利)。由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于该案件没有经过法院审理的程序,所以在向法院申请后,实际上还得经过法院执行庭的再审查。如果符合申请执行要求的,法院则按程序执行,如果不符合执行要求的,法院则可以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

因此在在最高法院关于劳动争议的解释中就有了以下的规定:“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审查核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裁定不予执行:

1、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2、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3、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4、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执行的裁定书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收到裁定书之次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发生仲裁裁定具有了法律效应,对方却不履行裁定,向法院申请执行又被裁定为不予执行的情况时,该怎么办呢?那还有两条路走,一是最高法院解释中所说的,在30天内向法院再起诉。二是按劳动部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决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再次向作出仲裁裁决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依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4条规定,按监督程序继续进行处理”。

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逾期不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措施。——《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请人:

地址:

身份证:

被申请人:

住址:

请求事项: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1、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责令被申请人履行(2011)办字第 xx 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判决书的内容;

2、本案执行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xx与被申请人因劳动争议纠纷一案,已经由XXXXXX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11年x月x日开庭并作出(2011)办字第xx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判决书,判令

1、被申请人应在本裁决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应未签订劳动合同支付申请人2010年8月5日至2011年1月10日的双倍工资差额人民币XXXXXX。

2、被申请人应在上述期限内为申请人补缴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的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该判决现已生效,但被申请人仍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无奈,申请人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四十九条之规定,特向贵院申请予以强制执行。

此致

XXXXXXXX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xxx

二〇一一年x月x日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劳动仲裁法院强制执行如何申请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当事人要申请仲裁庭强制执行仲裁结果,除了要提交申请书,还要准备上述的相关材料,只有履行了相关手续,仲裁庭才会支持当事人的请求。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伴清远律师。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合同履约执行情况汇报 篇7

一、工程概况

拉萨市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境内的拉萨河干流,上起拉萨市献多电站尾水出口,下至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本次实施的3#闸挡水工程为拉萨市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规划自下而上的第3座拦河闸及附属治导工程。目的是通过挖河心、固河岸、引水归槽、消除倒滩水、稳定河势,在枯水期或平水期拉萨河(城区段)形成水体水面以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根据2002年批准的《西藏自治区拉萨河流域综合规划修订报告》(F164G-A1)以10年一遇洪水水边线作为治导线修建治导工程以形成主槽、归顺水流。在防御20年一遇洪水治导工程平台上进行绿化等综合措施改善环境,有利于改善拉萨市城区环境条件,提高拉萨市城市综合能力。

工程区内,拉萨河左岸有G(318)国道,右岸有城市堤防工程抢险通道。拉萨市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3#闸)主要任务为引水归槽、消除倒滩水、稳定河势,在枯水期或平水期拉萨河(城区段)形成水体水面以改善水生态水环境。不仅可改善河道行洪条件,增强行洪安全性,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的实施对拉萨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拦河闸闸址位于拉萨市太阳岛下游约1.04km处,青藏川藏通车纪念碑处,柳梧大桥上游约1.4km处。3#拦河闸由泄洪闸、非溢流土石坝、及上、下游辅助建筑物组成。坝顶全长850.975.m,最大闸高9.8m。3#拦河闸河道治导工程轴线布置为上起太阳岛卡口河段,下至3#拦河闸闸址,并向闸下游延伸400m,中间以圆滑曲线相连接,并配合河道清淤疏浚。上、下游治导工程,左岸总长度为2192.363m,右岸总长度为2011.963m,两岸合计轴线长度为4204.326m。由于太阳岛卡口河段控制,治导工程形成的拉萨河主槽宽度最小为220m,最大为581.0m(闸址处)。我们项目部承建的A标段主要工程包括左右岸治导、内河整治、两岸景观带回填及上下游河道疏浚工程。工程量有土石方282.36万方,混凝土工程6.6万方,砌筑工程15675方,公路工程沥青面层14893平方米,水稳基层14893平方米,砂砾石垫层14893平方米等。其中混凝土工程和土石方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

二、临时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项目部及拌合站自2012年10月20日开始建设以来,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项目部水、电供应系统、办公设施已全部配备完成,拌合站拌合楼及生活房屋建筑全部完工,JW180拌合楼于2013年4月1日正式运行。

三、机械设备、人员情况

为了达到备料及施工条件,项目部职工、部属施工队伍及大小型机件于3月初全部进场,目前进场机械台班:装载机2700台次、挖掘机5400台次、压路机900台次、平地机900台次、自卸车9800台次、混凝土罐车3200台次。农牧民8650人次。项目部投入管理人员20余人,施工作业人员累计350余人。累计投入机械有大型碎石机2套、装载机26台、挖掘机58台、压路机8台、平地机8台、钻机5台、自卸车120辆、混凝土罐车12辆。其中堆龙德庆县柳梧乡运输车队机械有:装载机20台、挖掘机50台、压路机6台、平地机6台、自卸车100辆、混凝土罐车8辆。

四、工程进展情况

自2013年3月初正式开工以来,施工前期各项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2013年6月12日完成工程量有:

左岸治导工程砂卵石开挖67468方、基槽砂卵石回填14304方、墙背砂卵石回填18800方、混凝土挡墙11500方、混凝土防冲齿墙9472方、伸缩缝3600平方米、D50PVC排水管1800米、Φ20锚筋6500根;C30混凝土下河路面1350方;M10浆砌块石挡墙1050方。

右岸治导工程砂卵石开挖37261方、基槽砂卵石回填7853方、墙背砂卵石回填5500方、混凝土挡墙9600方、混凝土防冲齿墙4883方、混凝土防渗墙3328方、伸缩缝2100平方米、防渗墙开挖814米、钢筋混凝土防冲齿墙2800方、D50PVC排水管2000米、Φ20锚筋5800根;M10浆砌块石挡墙1000方。

原内河出口整治工程砂卵石开挖27222方、基槽砂卵石回填5448方、混凝土挡墙1955方、混凝土防冲齿墙2821方、伸缩缝330平方米。

新内河出口整治工程砂卵石开挖12000方、防渗墙开挖200米。河道疏浚砂卵石开挖889420方、两岸景观带回填工程砂卵石回填1538860方、河道疏浚砂卵石回填114081方。

我标段按照合同要求已超前保质保量完成相关施工计划。

五、工程质量监控情况

加强了防冲齿墙、挡墙混凝土、浆砌块石挡墙及防渗墙水下混凝土质量控制,并及时进行试验取样及相关检测工作。

及时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质量意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及时进行单元工程评定,做好过程资料收集工作。

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施工区内所有开关柜标示清楚,对临空临边施工区,设置安全防护栏杆、警示牌等。

对责任范围内的场内道路及时洒水,并安排专人进行维护。基坑开挖、回填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置专职安全员、技术员现场监督、控制,并制作、安装安全防护屏障。

贯彻执行<行诉法>情况汇报 篇8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诉讼法》情况的检查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抽调了由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人大代表、法工委全体兼职委员和政法委、政府办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13人检查组,对全县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情况进

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地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精心安排,认真部署。为了保证这次检查活动的有序开展,检查组制定了详细地《关于全县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情况的安排意见》和具体的视察提纲;检查前,由***同志主持召开了检查组全体成员参加的工作安排会,做好检查工作的一切准备。

2、坚持五个结合,确保检查实效。一是上下结合,检查组采取了上下联动方式,15个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检查中认真配合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织本乡镇人大代表走访视察辖区内贯彻执行情况,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县人大法工委;二是点面结合,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与几个重点单位的检查相结合。检查组在了解全县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情况的同时,重点对县政府办、计生局、城建局、交通局和城关镇、茅坪镇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三是检查与自查相结合,检查前要求县政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与县法院先行自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执法检查与个案监督相结合,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案件和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案件,检查组通过认真了解案情,调阅案卷,询问当事人的方式予以重点监督,并就此问题现场听取汇报,提出建议,要求限期整改;五是检查与宣传相结合,检查组每到一处,都要组织被查单位和部门及参会人员认真学习《行政诉讼法》,把检查与促进学习《行政诉讼法》有机结合起来。

3、既广泛听取意见,又突出检查重点。检查过程中,召开了有部门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审判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八场次;检查了县法院三年来办理的各类行政案件47案;抽查了相关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案件98案;走访相关行政案件当事人17人次;走访人民群众38人次;组织检查组成员现场旁听了法院对一起不服县政府土地使用证变更决定的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活动;检查组召开了有政府办、公安局、国土局等21个行政执法单位的专题座谈会,听取和了解相关单位近年来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情况,做到了全面了解和重点掌握相结合。

二、基本评价

《行政诉讼法》自1990年10月1日施行以来,我县各级政府和县人民法院及有关单位在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上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法院的公正审判。具体表现在:

1、积极开展了《行政诉讼法》宣传教育活动。县政府将《行政诉讼法》列入“四五”普法的重点内容,各职能部门通过设立专栏、专题知识讲座、印发法律宣传资料、组织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宣传。在加强对公民普法教育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突出重点,开展《行政诉讼法》的教育培训。首先,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以领导学法用法为重点切实抓好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县政府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举办《行政诉讼法》专题讲座。其次,抓好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以行政执法证件的申领工作为契机,对新领证、换证的执法人员进行以《行政诉讼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的培训,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第三,抓好司法人员的学习。县法院组织行政审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庭审观摩,开展案件研讨、案件复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业务交流。注重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办案能力。

2、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县政府建立健全了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复议机构,切实抓好了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三年来,县政府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6件,通过审理,决定维持的3起,撤销的4起,其它方式处理的9件,通过行政复议,维护了行政机关的权威,保护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认真开展了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清理了一批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切实从源头上做到依法行政。三是积极推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县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行政机关聘请了法律顾问,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诉讼意识逐渐增强,执法水平有所提高。

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汇报 篇9

按照集团关于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近期我部对公司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对照检查,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公司去年颁布实施的《管理规定》和《管理工作流程》,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人力资源管理》、《职工薪酬管理》、《考核管理》三个管理规定和《劳动合同》、《人员培训》、《人员招聘》、《员工考核》等四个管理工作流程。

以上这些规定和流程,是在根据过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同时考虑公司今后做大做强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新增、修订完善的,较好地反映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

公司《管理规定》和《管理工作流程》颁布实施后,我们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员工考核等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和实际操作中,能够按照管理规定和管理工作流程的要求,做到工作有记录、过程有痕迹、审批有程序,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较好的防范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风险。

下一步工作重点,主要是对已实施的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有关人才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员工考核等方面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收集汇总,并整理归档。另外按照集团总公司对内控体系建立、建设的工作步骤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进行明确和细化,确保集团总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人力资源部 年5月7日

义务教育法 贯彻执行情况汇报 篇10

关于宣传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对我镇的《义务教法》宣传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并希望你们提出宝贵意见。下面,我就我镇的普九教育工作汇报如下: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实现了全镇的“普九”目标。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营、仪、蓬三县交界地,距县城33公里,东于安固乡相邻,南接青山乡,西抵三星镇,北与仪陇县炬光乡相接,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31个居民小组,18000余人。我镇共有学校10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2所、村小7所),在校学生1758人(其中:中学生752人、小学生1006人),共有教职工123人(其中中学教师53人、小学教师62人,职工8人)。全镇适龄儿童1049人,适龄少年685人。

二、宣传贯彻执行情况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从宣传教育、教学硬软件设施、校园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一)《义务教育法》宣传情况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镇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教育滞后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指出:“普及义务教育,要增加危机感,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本镇的实际,认真研究解决普及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顺利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加强对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领导机构,负责全镇普及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育的副镇长担任,成员由各所站负责人、各村委会主任组成。党委、政府领导分片挂钩,各村委会干部具体负责,并与16个村(居)委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使义务教育工作层层得到落实,上下有人抓,有人管。

3、以宣传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了顺利实施义务教育工作,我镇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在镇三职干部会议上,把《义务教育法》的有关内容、要求作了广泛宣传。一是各村(居)委会召开工作会议,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是把《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印发到各村组和群众手中,让各级领导和群众学习、掌握《义务教育法》的有关政策和要求。三是组成工作队深入村片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宣传《义务教育法》,动员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四是中小学利用校会、班会等向教职工、学生宣传《义务教育法》,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机会向家长和群众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五是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六是在主要公共场所、重要路线、交通干线、明显建筑物上题写永久性宣传标语10多条,在各校门前、街道上悬挂宣传标语。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活动,教育法律法规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全镇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实现义务教育重大意义,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意识、法律意识,营造了依法治教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义务教育资金投入情况

1、镇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情况:2006到2008年,镇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56.5万元、58.5万元、63.8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5.5万元、6.6万元、7万元。

2、教职工工资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列入财政专户,实行财政统一按时足额打卡直发。

3、“两免一补”执行情况:我镇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到2011年,全镇共有3152名中小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

4、学校教学设施资金投入情况:我镇配合镇属学校,积极向县级有关部门争取对我镇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目前,已投入资金约870万元,目前绿水中学教学综合楼、教师周转房、学校膳食中心,绿水小学教师周转房等教学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

(三)义务教育发展情况

1、做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我镇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工作。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对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父母务工情况和联系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登记。学校建立了定期走访制度,要求班主任经常对留守学生进行家纺,建立教师与留守学生的结对帮扶制度,让教师充当“留守学生”的第二监护人。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机制,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建立了亲情联系机制,要求“留守学生”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或通一次电话,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亲情联系。对贫困学生,镇政府及学校及时组织党政干部、社会人士捐资助学,近年来,共捐助贫困生130人次,资助金额达5万余元。

2、在中央、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各学校实施了综合教学楼、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3、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发展民办教育。2008年以来,我镇共撤并教学点3个,由原来10个缩减为7个。鼓励和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批准开办了7所民办小学,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四)素质教育实施情况

1、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我镇于2008年全面实施了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改工作的全面展开,使“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得以确立,全镇学校德育教育、体卫艺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学生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巩固稳步提高。入学率:2008年到2011年,适龄儿童人口分别为1102、1040、1049、1121人,入学人口分别为1102、1040、1049、1121人,入学率100%。2008年到2011年,适龄少年人口,分别为800、699、685、647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44.63%、147.12%、124.38%、123.47%。6-15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入学率已达到国家教育工作迎检目标。

辍学率:2008年至2011年辍学率为零。完成率:15周岁人口中,2011年241人,已完成初等教育的240人(其中,周文同学在文殊小学六年级一班就读),完成初等教育率100%,17周岁人口395人,已受完初中教育375人,完成率94.94%。

(五)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我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全镇共有教职工123名、其中初中专任教师53人、小学专任教师62人,全镇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我镇历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实施“普九”的过程中,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重要的地位。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xxx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全镇教师队伍中,深入、广泛的开展以“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长)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三是按规定和要求组织在职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使教师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充实,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四是加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素质教育工作。

五是动员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六)营造校园良好环境情况

我镇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重任意识。乡镇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责任。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要求开学第一节课为安全教育课,开学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注意交通、饮食、消防、夏季安全等安全教育工作;每学期每季度每周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填写安全台账,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为了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我镇协调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开展网吧市场专项整治,取缔学校周边的电子游戏厅、卡拉ok厅、音像厅、桌球室等经营项目;取缔学校周边无证经营的餐饮、食品等各类摊点;积极防控、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大力整顿交通秩序,严禁无牌无证车辆载学生,严禁超载行为。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由于历史的原因,我镇教育事业起步晚,起点低,与其它乡镇相比差距大,人均受教育年限比较低,部分群众缺乏应有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意识还比较淡薄,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热情不是很高。

2、我镇地处山区,因贫穷辍学现象较为严重。资助贫困生的资相当有限,长期的贫困生救助问题很难解决。

3、家长法律意识淡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没有送子女入学是义务的意识,动员组织学生入学困难,“防流控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不依法送子女入学的现象仍存在。

4、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部分学校校舍比较简陋,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实验、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5、初中教育规模小、师资弱、质量低;学前教育规模小,发展缓慢,制约基础教育的发展;小学基础教育薄弱,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育改革推进缓慢,体制机制缺乏活力。

6、文化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黑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等场所均有学生进入,屡禁不止。

7、受近年来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逃、厌学、违纪现象严重,反复教育效果极不理想,欲处理又恐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

(八)意见和建议

1、强化措施,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我镇虽然如期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但由于“两基”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巩固“两基”任务还很艰巨,因此,我们要加强领导,继续完善措施,认真做好“防流控辍”工作。加大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子女接受学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要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习的趣味习性和吸引力,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不愿上学的问题。

2、整合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根据县教育局制定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统筹规划全镇辖区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学校布局的科学化、合理化。

3、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同时,全镇教育将转向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是要大力加强学校管理,以管理促质量、促效益,以突出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发展为根本,学生成才为目的,严格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努力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二是要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和管理相集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手段;三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加快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学校骨干教师业务是水平;四是要认真做好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重视课题研究,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活跃全镇教育科研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继续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建立救助贫困学生的长效机制,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不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三是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取缔黑网吧、游戏厅等非法经营场所。

上一篇:标题的含义与作用下一篇: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