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场所安全工作方案(共8篇)

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篇1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 我们在做安全生产工作时, 通常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设备上、硬件上, 比如怎么样做好预防维修, 怎么样让设备更加现代化, 然后意识到需要管理体系, 可是当我们的设备、管理体系做到很好的时候, 事故率往往还是居高不下。

20世纪90年代开始, 杜邦、BP等公司开始开展一些与行为安全相关的工作, 如STOP (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 , 即安全训练观察计划。当这些工作推行的时候, 就涉及到了人的行为, 所以出现了BBS (Behavior Based Safety) , 即行为安全观察, 这与安全训练观察计划 (STOP) 有些类似。

行为安全观察原理

笔者在运用安全训练观察计划 (STOP) 时, 常遇到一个问题, 就是在安全训练观察计划 (STOP) 中, 行为安全和不安全状况是放在一起的, 有时容易产生混淆。因此, 设计行为安全观察 (BBS) 时, 我们则只针对人的行为。

海因里希法则大家比较熟悉, 可是在这“冰山”下面还有一部分, 即未遂事故与不安全行为。据统计, 每减少2万4 000个不安全行为可以减少1个未遂事故, 每减少600个未遂事故可以减少1起财产损失事故。

任何一个伤害事故的产生, 都是由冒险行为引起的, 冒险行为的基础是人的认知。由人体的认知产生冒险行为, 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减少或消除冒险行为, 从而减少事故的产生,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零事故。设计行为安全观察 (BBS) 的时候就是想让大家产生一种反射, 形成一种认知习惯, 如我们见到床会想到睡觉。习惯可以影响人们在做事时的行为, 即让刺激因素、理念、行为、后果互相产生影响。

在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中, 研究人员让众人观看一段录像, 内容是两队身着白色和黑色运动衫的篮球队员进行比赛的情形。研究者让观众尽量记住队员传球的次数, 却让一个扮成黑猩猩模样的人中途加入比赛。录像放映完毕, 当被问起是否留意到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发生时, 大多数观众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到“黑猩猩”的存在。这说明, 有些行为如果我们不去观察, 我们就发现不到它, 当理论体系和实践不能充分结合的时候, 有些不安全行为就会被我们忽略掉。这是我们在管理体系和设备安全管理上无法覆盖到的。

行为安全观察步骤

准备

准备就是准备做的工作, 如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合作伙伴, 组合成何种团队, 选择何种路线等来做行为安全观察 (BBS) 。主要包括:

●定期Conduct BBS in a regular basis

●找伴Find a partner withyou

●路线Select a route

●记录卡Review the BBS Questionnaire

观察

在进行观察时, 我们通常需要关注6个“P”, 即:

●人的反应People-Reaction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人的位置Positions

●工具/设备/材料Parts-tools/equipment/materials

●作业场所与环境Place-workplace/environment

●程序Procedures

讨论 (沟通)

在整个行为安全观察 (BBS) 的程序中, 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样来进行讨论, 进行沟通。主要包括:

●开放式提问Open questions

●伤害的原因和严重性Injury cause and severity

●纠正Correction

一些常提出的问题是:

●如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会怎样?

●还有其他的什么人会受到影响呢?

●怎样才能使工作更安全?

●那些没有经验的人会怎样?

在倾听过程当中, 在交谈过程当中, 还有在行动过程当中, 我们都会在这个行为观察中得到一些结果, 然后下一步怎样进行跟踪, 如何付诸行动, 要有一个很全面的认知, 那么此时, 行为、意识、认知就串在了一起。

通过倾听、交谈、行动, 使行为、意识、认知串在一起

记录

如何进行记录, 主要包括:

●保存审核记录Record of audits made

●建立跟进行动的管理系统System for follow-up action

●数据分析Analysis of data

●审查管理系统Review of management system

●质量控制和培训Quality control and training

跟踪

跟踪就是要有行动力, 要有执行力, 主要包括:

●定期上现场Visit the workplace regularly

●进一步跟进口头达成的协议Follow-up on agreements

●审查安全管理体系Overhaul the management system

●定期评审安全程序Periodically review safety procedures

●根据安全报告采取的行动Act on safety-related reports

●加强培训与教育Follow up on orientation and training

这与我们日常工作中“准备、行动、整改”的程序基本一致, 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行为安全观察应用

分析

在做行为安全观察 (BBS) 时, 会得出一些结果, 那么如何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叫做ABC, 即通过A (Activator刺激因素) , B (at-risk Behaviors冒险行为) , C (Consequence后果) 来对结果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是一个分析示意图, 我们在做分析时, 希望得到的一个最理想的输出结果, 就是能够给其他的管理层、管理经理一些建议, 如:我们下一个月的管理点、着重点应该在哪里等。通过行为安全观察 (BBS) 进行一些分析, 得出一些曲线, 得出一些趋势, 这些是可以给予其他管理层、管理经理一些帮助的。

实施

我们在做行为安全观察 (BBS) 时, 需要一些具体的东西来实施, 比如, 我们需要有指南, 需要有程序, 即指导我们怎样去做。另外还要有工具, 没有工具是无法实施行为安全观察 (BBS) 的, 比如在现场贴一些图标, 填写行为安全观察 (BBS) 卡等, 这些工具在现场都要具备, 而且要充足, 甚至包括办公室。

经验

●现场安全员。当开始推行行为安全观察 (BBS) 的时候, 通常只有安全员来填行为安全观察 (BBS) 卡, 其他员工不好发动, 此时需要一点一点逐步实施, 发挥安全员的带头作用。只要坚持, 经过一段时间, 一定会有所改善, 各方会达成一个共识。

●委员会。在推行程序的时候, 最好由现场经理组成一个领导团队。这样会对推行这套程序有所帮助。

●领导示范。比如离现场较远的财务经理, 也要定期来到现场, 填一次行为安全观察 (BBS) 卡, 达到领导示范的目的。

●老带新。老带新, 一带一。

●鼓励和认知。其中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礼物当成一个习惯。

●跟踪。开发一个软件, 统计不安全行为及整改措施, 然后对其进行跟踪, 减少人的工作量。

●面子。对于一些无法绕过的问题, 则直面应对, 一点一点改变。

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篇2

根据省州安监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

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整治堵塞疏散通道和锁闭安全出口的违法行为,保障疏散设施完好和安全出口畅通;督促单位认真贯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使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县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县长、县安委会主任李宏才任组长,县安委会副主任、县安监局局长罗国彪和县公安局副局长和永顺任副组长,县监察局、县综治办、县旅游局、县教育局、县文体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人防办、县工商局、县总工会、县交通警察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罗国彪兼办公室主任。

三、专项治理的范围和内容

(一)专项治理的范围

1.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录相厅、歌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

2.容纳50人以上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

3.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

4.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

5.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二)专项治理的内容

1.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生产、工作期间或集体住宿的老人、幼儿、住院患者、学生、员工休息时间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被遮挡、覆盖的。

2.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的设置场所、位置、数量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疏散指示标志缺少、损坏和标识错误的;应急照明灯损坏或失效的;常闭式防火门闭门装置损坏不能保持常闭状态的,以及疏散门开启方向错误的。

3.商住楼经营部分与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未分开设置的。

4.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的和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包括集体宿舍的学生、幼儿、老人、住院患者和员工休息的房间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消防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

在人员密集场所常闭防火门上,应当张贴常闭防火门应随时处于关闭状态的警示用语;在公众聚集场所应当采取多媒体、广播、书面等宣传方式,告知顾客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和安全疏散路线,并形成制度。

四、时间安排

专项治理工作分组织部署、自查整改、检查验收、抽查监督四个阶段。

(一)组织部署阶段(1月—5月)。自本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各乡镇要召开人员聚集场所动员部署会,对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和检查重点进行通报和工作部署。各主管部门、各街道要制定出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精心组织。5月1日前,各单位、各乡镇要将专项治理组织计划、动员部署情况上报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8526222)。

(二)自查整改阶段(6月—8月)。在广泛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推动单位按照各项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和此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查整改。自查整改结束后,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单位要分别向教育、卫生、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写出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属于商贸行业人员聚集场所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向行业管理部门写出自查情况报告;属于宾馆、饭店、旅馆、商场、市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和其他无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应向专项治理办公室写出自查整改报告。截止时间为8月14日。

(三)检查验收阶段(8月—9月)。县教育局、县旅游局、县民政局等部门要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检查验收。对自查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应当依法给予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行政或纪律处分,直至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要责令限期整改落实。

(四)抽查监督阶段(10月—12月)。各相关部门检查验收工作结束后,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组织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工会、文化、工商等部门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依法严格治理。10月22日前,各单位要将专项治理工作总结上报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五、专项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对存在专项治理第一项内容方面问题的,应当责令当场改正,对不能当场改正的,应当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拘留等处罚。

(二)对存在专项治理第二项、第三项内容方面问题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拘留等处罚。

(三)对营业性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数量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整改,经安全评估确认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停产停业的立即停产停业,该改变使用性质的迅速改变使用性质,以确保安全。

(四)人员密集场所存在专项治理第四项第一款内容方面问题的,要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拆除;对拒不拆除的,由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强制拆除。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实施行政拘留。

(五)对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安全疏散设施存在其他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和违反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六)对拒不履行执法部门作出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处罚决定的单位,相关执法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责及程序提请法院强制执行。

(七)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公安消防部门应当及时报请县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决定。

(八)在执法检查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他。对于在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中发现其他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特别是对2008年专项治理中要求限期整改火灾隐患到期尚未整改的,也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工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警、民政、工商等部门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关部门要在此次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加强本行业、本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和疏散设施的完好,确保消防安全。

(三)加强宣传教育,把握舆论导向。各单位、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板报和报刊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存在违法行为拒不整改的单位,坚决予以曝光。同时,要将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纳入社会公益宣传的内容,不断强化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在专项治理中,鼓励采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要认真汲取以往屡经治理、多有反复的教训,切实贯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认真贯彻去年颁布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积极采取有效的技防措施,大力加强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篇3

2021年9月1日,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为深刻吸取近年来餐饮场所燃气泄漏爆炸事故教训,切实加强餐饮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餐饮场所燃气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定于2021年11月10日至2022年

3月底在全区深入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专项整治的必要性

一是部分餐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现场安全管理混乱;

二是安全投入不到位,营业场所现场防火、防爆、防泄漏等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三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力,从业人员缺乏燃气使用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四是部分餐饮企业对液化石油气进货渠道把控不严,从无燃气经营资质的气贩手中购置液化石油气,使得超期、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混入餐饮场所;五是部分单位对餐饮场所燃气使用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对餐饮企业的安全监管主体不明确,打击和取缔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措施不力等。

全区餐饮场所量多面广,绝大多数规模小,安全生产条件差,容易发生燃气泄漏爆炸事故,且多位于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巨大。因此须对餐饮场所集中组织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坚决依法取缔淘汰一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餐饮场所,强化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防范和遏制餐饮场所燃气事故的发生。

二、目标任务

本次专项排查整治的范围是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气的餐饮场所,主要目标任务是:依据安全生产、公安、消防以及燃气、餐饮行业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存在燃气使用安全隐患的餐饮场所,责令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一)凡存在以下情形的餐饮场所,一律依法取缔:

1、在地下、半地下空间违规使用燃气的;

2、相关证照不全的。

(二)凡达不到以下要求的餐饮场所,立即停业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营业:

1、使用瓶装压缩天然气的,应当建立独立的瓶组气化站,站点防火间距应当不小于18米。

2、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存瓶总重量超过100千克

(折合2瓶50千克或7瓶以上15

千克气瓶)时,应当设置专用气瓶间。存瓶总重量小于420千克时,气瓶间可以设置在与用气建筑相邻的单层专用房间内。存瓶总重量大于420千克时,气瓶间应当为与其他民用建筑间距不小于10

米的独立建筑。

(2)气瓶间高度应当不低于2.2米,内部须加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且不得有暖气沟、地漏及其他地下构筑物;外部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应当使用防爆型照明等电气设备,电器开关设置在室外。

(3)气相瓶和气液两相瓶必须专瓶专用,使用和备用钢瓶应当分开放置或者用防火墙隔开。

(4)放置钢瓶、燃具和用火设备的房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使用明火;同一房间内不得同时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明火。

(5)液化石油气钢瓶减压器正常使用期限为5年,密封圈正常使用期限为3年,到期应当立即更换并记录。

(6)钢瓶供应多台液化石油气灶具的,应当采用硬管连接,并将用气设备固定。钢瓶与单台液化石油气灶具连接使用耐油橡胶软管的,应当用卡箍紧固,软管的长度控制在1.2米到2.0米之间,且没有接口;橡胶软管应当每2年更换一次;若软管出现老化、腐蚀等问题,应当立即更换;软管不得穿越墙壁、窗户和门。

3、瓶组气化站、燃气管道、用气设备、燃气监控设施及防雷防静电等应当符合《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

》GB51142—201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20

年版)。

4、用气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5、应当使用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供应企业提供的合格燃气钢瓶,不得使用无警示标签、无充装标识、过期或者报废的钢瓶。

6、严禁在液化石油气气瓶中掺混二甲醚。

7、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燃气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8、从业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掌握燃气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

9、应当定期进行燃气安全检查,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方案,保证从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内容。

10、应当与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签订安全供气合同,每次购气后留存购气凭证,购气凭证应当准确记载钢瓶注册登记代码。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我区成立由燃气管理、消防、市场监管、商务、应急管理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如下:

城镇燃气管理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餐饮场所使用燃气的基本安全要求;督促燃气供应企业与餐饮企业签订供用气合同;督促燃气供应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合同的约定承担用户燃气设施巡检、燃气使用安全技术指导和宣传责任;向社会公示合法燃气供应企业名录;对存在违法违规供气行为的燃气供应企业依法追究责任。

消防部门:负责对餐饮场所的消防安全实施专项监管;依法查处餐饮场所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未办理营业执照及卫生许可的餐饮场所依法进行查处。对餐饮场所使用的判废、超期未检和标记不符合规定的钢瓶出具查验证明,将存在上述问题的钢瓶移送专业检验机构依法处理,并依法追究充装企业责任。

商务部门:负责组织餐饮场所开展燃气使用安全自查工作,主动消除隐患;对未与供气企业签订供用气合同的餐饮场所,督促其与合法供气企业签订安全供用气合同。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经有关部门确定,在燃气使用方面存在重大隐患的餐饮场所,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或者立即停止使用供用气设施、设备。

四、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和制定方案阶段(11月10日至11月底)。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内的餐饮场所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建立基础台账,并制定本地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二)自查自改和督促整改阶段(12月1日至2022年2月底)。

1、餐饮场所要按照相关规定、标准的要求,认真进行自查自改,对查出的隐患,要逐一登记、建档,强化整改,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2、区专项整治工作专班要组织成员单位,对餐饮场所自查自改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和检查,督促整改、跟踪问效。对逾期未整改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情节严重的,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并依法关闭取缔。

(三)验收总结阶段(2022年3月1日至3月底)。

各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通过抽查、互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开展专项整治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要针对专项整治涉及面广、餐饮场所数量多的情况,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并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及时发现和依法取缔各类非法违法使用、存储燃气的餐饮场所。

(二)加强宣传培训。

各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要结合实际,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和培训班、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宣传燃气安全知识。要加强对餐饮场所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采用多种宣传形式,确保宣传培训工作的质量和覆盖面。

(三)严格责任追究。

各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注重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对未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篇4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社会单位:

近期,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高层建筑等场所连续发生火灾,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全面做好我县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防控工作,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根据公安部召开的《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及临沧支队防火委员会关于转发《云南省防火安全委员会关于近期全国部分省市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情况通报》的通知,结合双江实际,制定本方案下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专项整治的时间

2009年2月20日至4月20日。

二、专项整治的范围和重点内容

(一)专项整治的范围

专项整治的范围重点是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 1.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

2.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歌舞娱乐场所; 3.酒吧、咖啡厅和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馆、茶馆等餐饮场所;

4.网吧、游艺场所;

5.洗浴馆、旱冰场、健身房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二)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

1.是否通过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

2.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重点检查顶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以及窗帘、幕布,其燃烧性能等级是否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等国家标准要求;

3.建筑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是否完好有效;

4.是否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有效展开,成立双江县公众聚集场所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双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白光兴担任,副组长由双江县公安局副局长郑朝军担任,成员由县公安局、县文化局、县工商局、县安监局相关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在双江县消防大队设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吴明强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统筹、组织、策划和检查、指导、验收。

四、专项整治的工作措施

(一)对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公安消防部门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文化、工商部门要依法予以取缔。

(二)对公众聚集场所采用聚氨酯类泡沫塑料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文化、工商部门要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采用其他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材料装修装饰的,责令限期改正。

(三)对公众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封堵,自动消防设施损坏,不能立即整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

(四)对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不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员工不具备基本消防安全素质的,要依法责令限期改正。

(五)对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违法使用、燃放烟花爆竹的,依法责令立即改正。

(六)加大对建筑工程验收、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检查装修材料的抽检频率和力度,对易燃、可燃装修材料必须抽检。

对有发生火灾事故危险,拒不改正的,公安机关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对公众聚集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依法拘留。

五、专项整治的组织实施

(一)全面部署。公安派出所、文化、工商、安全监管部门要立即成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构,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迅速部署开展工作。

(二)集中排查整治。公安派出所、文化、工商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对本地区所辖公众聚集场所消防行政许可文件、娱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办理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核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全面清理盘点本地区公众聚集场所底数,对辖区的公众聚集场逐一排查,并逐一填写登记表,并全部登记造册建档。在此基础上,公安派出所、文化、安全监管等部门要组成联合检查组,对照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对本地区公众聚集场所逐一排查。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要责令单位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督促单位落实整改方案、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整改资金,制定应急预案;对单位难以自行完成整改的,要提请政府挂牌督办,确保按期消除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对排查的每处公众聚集场所均要如实记载检查人员的姓名、检查时间、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并存档备查。

(三)检查验收。4月10日前,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对治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实地抽查公众聚集场所的数量不少于所有公众聚集场所总数的20%。对检查验收发现整治不到位、公众聚集场所存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的地区,将责令重新组织排查整治。

六、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部署。领导小组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措施,立即组织开展排查整治工作。

(二)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整治合力。公安派出所、文化、工商、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通力协作配合,由公安部门牵头建立部门定期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及时通报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和改进的工作措施,形成执法合力。

(三)严格依法整治,强化服务意识。专项整治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坚决依法整治,绝不手软。同时,要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存在问题的业主、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监督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个岗位、落实到每个环节。要加大专项整治工作督促检查的力度,被督查发现未按要求开展整治、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将严格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未在规定时间完成专项整治任务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停职检查;对因工作失职特别是又因易燃可燃装修材料造成公众聚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将严格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

(五)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要树立“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指导思想,将专项整治工作与新修订《消防法》宣传贯彻工作结合起来,全力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技能,增强全民消防安全素质;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修订有关法规,完善有关制度,不断健全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坚决巩固专项整治工作成果,为全国“两会”、建国60周年大庆等重要活动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要于3月8日前完成对辖区内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情况的全面排查,准确掌握本地区公众聚集场所的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状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于3月10日将本县专项整治排查工作情况及统计表报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4月20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书面报县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篇5

1问卷调查情况

1.1问卷

研究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对安全标志理解性的差异,选取关注度、危险感知、安全提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等6个指标。针对6个指标设置6个问题。对某煤矿机加工车间和副井口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试题测评内容见表1。

调查中使用的安全标志是煤矿工作场所中的安全标志,每个问题设3个选项,A选项为对安全标志的相关指标持肯定态度,B选项认为安全标志的相关指标有作用但作用不大,C选项对安全标志的相关指标持否定态度。

1.2问卷调查人员

本次问卷调查中被调查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作业员工,现场作业人员;管理层,班组长,即直接领导一线员工或负责日常事务管理的领导,一般是厂长、 副厂长、工程师[4]等。问卷调查分别在机加工车间和副井口工作面两个地点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既包括在机加工车间和副井口的固定工作人员,也包括因为工作原因出入这两个地点的流动人员)。机加工车间共抽取有效样本60人,其中一线员工52人, 管理层8人。副井口共抽取有效样本105人,其中一线员工57人,管理层48人。

2问卷调查结果整体分析

2.1性别的差异性

从样本结果分析情况来看,从抽取的有效样本165人中,男性为132人占总数的80% ;女性33人占总数的20% 。将各类被调查人员针对问卷中的6个问题的答案绘制成折线图进行对比,并综合分析其原因。在165位被调查人员中,男性对标志的理解度为69. 8% (A选项平均值),女性对标志的理解度为83. 3% (A选项平均值),见图1 ~ 2。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员工答案统计线形图的走势来看,女性对于安全标志的整体认识明显要好于男性。女性员工对于安装的标志系统的主观感受更强烈,安全标志系统更好地捕捉到女性员工的注意,并极好地引导和控制了其安全行为,提高了女性员工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2.2学历的差异性

根据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将被调查人员分为4类: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员工; 高中学历的员工; 中专及大专学历的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将学历不同的被调查人员针对问卷中的6个问题的答案绘制成折线图,如图3 ~ 6所示。

对比图3 ~ 6可以发现,不同学历的员工对于工作场所的安全标志的理解存在差异,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对工作场所的安全标志理解度最高, 为81% (A选项平均值,下同);其次为高中、初中及以下、中专及大 专学历的 员工,分别为80. 8% 、 78. 9% 、76. 0%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接受不同教育程度的被调查人员对安全标志的理解、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安全标志是一种设置在作业现场、可以向人们传达安全信息,是控制作业现场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5]。 高学历者大都能够意识到安全标志的设置对提高企业安全性以及业绩具有较大的意义,因而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安全标志,而低学历者在安全标志问题上的认识有其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低学历者对安全标志的关注和重视程度。

2.3工作年限的差异性

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将被调查人员分为3类: 工作5 a以下的员工;工作5 ~ 10 a的员工;工作10 a以上的员工。将工作年限不同的被调查人员针对问卷中的6个问题的答案绘制成折线图,见图7 ~ 9。

对比图7 ~ 9可以发现,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对于工作场所的安全标志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其中工作10 a以上的员工对工作场所安全标志理解最好, 其次为工作5 ~ 10 a的员工和工作5 a以下的员工, 分别为79. 1% ,74. 2% 和68. 5% 。其原因可能是工作年限越长,员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和关注程度都较高[6]。

2.4接受安全标志相关培训的差异性

根据有无接受过安全标志相关的培训,将被调查人员分为两类:接受过培训的员工;未接受过培训的员工。将这两类被调查人员针对问卷中的6个问题的答案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0 ~ 11所示。

由图10 ~ 11可以看出,接受过安全标志培训的员工的理解度为83. 8% ;未接受过培训的员工的理解度仅为79. 4% 。通过培训,员工对不容易理解的安全标志的理解力也会增强[7]。因而,为提高安全标志的有效性,企业应对每个员工进行安全标志相关的培训。但是在安全标志的危险感知作用大小上,经过培训的员工反而降低,可能是因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5工作区域固定和流动人员的差异性

根据员工是否在副井口和机加工车间工作,将被调查人员分为两类:工作区域的固定员工;工作区域的流动员工。将这两类被调查人员针对问卷中的6个问题的答案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2 ~ 13所示。

对比图12 ~ 13可以发现,工作场所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对工作场所内的安全标志理解差异较大, 工作场所固定员工的理解度为89% ,工作场所流动人员的理解度为62. 85% 。究其原因,可能与员工在标志设置场所停留的时间和对场所的熟悉度有关。 工作场所固定的员工对其场所的场景、危险性等属性更了解,对安全标志的作用更加重视[8]。工作场所的流动员工一般是因为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经过副井口或机加工车间,且停留的时间不长;工作场所固定的员工长时间处在安全标志的环境中,通过员工间的自主交流和互相提醒,可以提高对安全标志的关注,促进对标志的遵从[9,10]。

3结论

1) 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是否接受过安全标志的相关培训、是否接受过安全培训、是否在工作场所固定工作都会影响员工对煤矿工作场所安全标志的理解。

2) 女性对于工作场所内安全标志的整体认识明显要好于男性。男性对标志的理解度为69. 8% ,女性对标志的理解度为83. 3% 。

3)随着员工学历水平的提升,对安全标志的理解度增加。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对工作场所的安全标志理解度最高,为81%;其次为高中、初中及以下、中专及大专学历的员工,分别为80.8%、78.9%、76%。

4) 随着员工工作年限的增加,对安全标志的理解度增加。其中工作10 a以上的员工对工作场所安全标志理解最好,其次为工作5 ~ 10 a的员工和工作5 a以下的员工,分别为79. 1% ,74. 2% 和68. 5% 。

5) 相对于未接受过安全标志培训的员工,接受过培训的员工对工作场所安全标志的整体理解度更高。接受过安 全标志培 训的员工 的理解度 为83. 8% ;未接受培训的员工的理解度为79. 4% 。

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篇6

按照市、县教育局安排部署,为深刻吸取四平市梨树县太平洋洗浴中心“2.15”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我镇小学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群死群伤和重特大事故,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学校领导研究,在全镇小学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整治目的

全面排查和治理校园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促进全镇小学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整治范围

各校教学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微机室、校车、在建工程及装修改造工程、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场所等。

三、整治重点

(一)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

1.排查治理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消防车通道、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电路线路老化等方面存在的火灾隐患。

2.排查治理食堂燃用油、锅炉和体育健身设施等设备安全隐患。

3.排查治理体育课、课间、上下学、大型活动等时间段的监管隐患。4.排查治理校舍、围墙等建筑物存在的建筑安全隐患。

(二)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1.严格执行并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以及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

2.成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完善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加强全员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

4.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

四、整治步骤

专项整治行动从3月1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

(一)安排部署阶段。3月1日至10日,中心校制定整治方案,中心校安保处、总务处及各分校按照本方案要求,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制定相应专项整治工作计划。

(二)自查自改阶段。3月10日至4月30日,中心校安保处及各分校进行自查自改,更新安全隐患台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中心校总务处要当即整改的。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时限、整改办法及责任人。

(三)督查检查阶段。5月1日至5月10日,中心校及两所分校要随时迎接县教育局督查组的专项督导检查。

(四)整改提高阶段。5月10日以后,根据自检自查和检查督查发现的问题,中心校将分层次落实整改责任,并认真进行整改。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落实。要深刻吸取四平市梨树县太平洋洗浴中心“2.15”事故教训,充分认清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思想认识,扎实有效地推进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分管负责人要深入一线开展检查,有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因思想重视不够,导致专项整治行动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责任。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高整治效能。在抓好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要兼顾好开学初期各项安全工作,在工作部署上统一安排,在人员力量上统一调度,力争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做到统筹兼顾,确保安全形势稳定。

(三)加大宣传,广泛参与,提高安全意识。要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营造“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全校师生的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万昌镇中心校

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篇7

整治方案

工业园区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近年来园区认真开展了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等在同一建筑内混合设置的“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一些场所未得到有效整治,“回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火灾隐患还比较突出。为坚决遏制“三合一”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决定6月1日至6月30日在园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力争到年6月底,现有“三合一”场所得

到有效整治,基本实现员工集体宿舍与车间或仓库分离、与经营部位分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杜绝产生新的“三合一”场所;进一步改善消防安全设施,增强企业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水平,促进消防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整治范围

排查整治的范围: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即设有员工宿舍的厂房、仓库,从事生产储存活动的有人居住的建筑,经营使用可燃物品、住宿于一体的企业及施工工地等。

三、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从年6月1日开始,到年6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进行。动员部署阶段。各企业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三合一”场所整治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整治责任,广泛动员,统一认识,周密部署。要提高工作人员对“三合一”场所的认定能力和水平,确保场所界定清楚,隐患认定准确。

全面排查阶段。管委会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全面掌握“三合一”场所的性质、建筑结构、规模大小、住宿人员数量、存在隐患等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查明情况。对于排查过程中发现的“三合一”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于情况紧急随时有可能发生重特大火灾的,要责令立即整改。

集中整改阶段。各企业要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边查边改,坚持“疏堵并举、有效防控”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大力整治“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对排查发现存在“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问题的,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措施将住宿人员从生产储存经营场所中搬离出来,实现生产、储存、经营与住宿完全分离。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责令限期整改,明确整改时限,督促各企业制订整改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实施

整改,通过开通第二出口,疏通逃生通道,增设室外通廊,实行垂直或水平实体墙防火分隔,规范安装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局部自动喷水应用系统,加强火源管理,对企业员工实行全员消防安全培训等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对整顿后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不能解决“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问题的,要及时组织经贸、公安、安监、工商、建设、土地、规划、劳动保障、税务、房管、供电、供水、文化、城管、消防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确定的职责分工,采取“关、停、改、搬、防”等有效措施,确保关停到位,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三合一”场所完成整治后,要统一组织验收,做到整治合格一个、组织验收一个。凡逾期不改或经整治仍达不到基本消防安全要求、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必须吊销相关证照并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经整治合格的“三

合一”场所,再次检查发现“回潮”的,一律依法予以取缔。总结验收阶段。整治活动结束后,各企业要组织对“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自查验收,并将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今后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措施与意见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6月30日前上报园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园区管委会将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企业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各企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四、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各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消防安全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高对“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扎实抓好整治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领导。各企业要成立“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整治工作开展。

强化责任。“三合一”场所排查整治工作,由各企业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对企业“三合一”场所整治不力或发生火灾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广泛宣传。各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尤其要大力宣传新修订的《消防法》,宣传“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危害性、整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开展整治的有效办法;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与评估 篇8

1 影响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常见因素

1.1 建筑消防设计不合理。

部分公共场所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 为了节省设计费用擅自修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尤其是商场、宾馆、KTV等娱乐场所为了提升装修档次而盲目使用塑胶、木材、含烟含毒量较大的油漆等易燃材料, 造成设计主题建成后存在大量火灾隐患。除此之外, 多数场所通道设置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 临时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一方面加重了公共场所的火灾荷载, 另一方面降低了场所的耐火等级, 安全隐患进一步扩大, 导致火灾发生时过火面积较大, 火势迅速蔓延, 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还有部分场所未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配置防火分区, 简单的因为满足分区面积需要或超出面积分区标准以卷帘的形式进行分割, 根本没有仔细研究堆积物摆放的位置对人员疏散引起的不利影响, 导致表面凑足分区面积和数量, 根本上不能起到安全疏散的作用, 从而引起疏散通道不通, 防火分区不严, 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情况的产生。因此安全通道数量少、堵塞、被占用等现象是公共聚集场所普遍存在的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1.2 场所施工过程中电气线路敷设、电

气设备安装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 造成违章用电用火现象严重。特别是体育馆、广场等公共聚集场所人员密集且流量较大, 电气设备种类复杂, 而因活动需要必须设置通讯、照明、音箱等器械, 加上堆积物繁多, 管理难度较大。如果线路不按规范敷设, 则易造成场所线路繁杂, 乱接乱用电气线路现象严重, 用电负荷过大。一旦出现违规操作电气设备, 用电麻痹大意, 长时间则出现设备线路绝缘层发热老化, 甚至因负荷过大造成短路从而引起火灾。另外, 由于个别公共场所管理者及员工安全意识较差, 任意动用火源, 堆放多种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而造成火灾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1.3 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备配置不

全、管理维护不善, 且停用、损坏现象较为严重。一些经营者重效益轻安全, 场所灭火设备数量不足、配置标准不符合要求甚至过期使用, 未在安全通道设置指示标志或标识不明显;预报火灾事故的应急照明灯不达标、擅自拆除挪用甚至损坏严重;消防器材停用, 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维护不当, 损坏老化严重, 无法正常运行。以上种种做法均给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诸多隐患,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完全不能实现自救。

1.4 经营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一是部分公共聚集场所的经营人员没有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 不能积极主动地履行消防管理责任, 被动地配合消防机构宣传执法工作;二是消防单位主体急功近利、消防意识不强, 尚未形成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安全监督机制;三是部分经营单位对公共聚集场所的问题不够重视, 消防检查制度形同虚设, 消防设施不配套, 消防组织不完善, 消防值班检查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对员工开展基本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导致大部分从业人员上岗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对身边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四是许多公共场所私营企业秩序混乱, 违法经营, 对常见的安全隐患拒绝整改;五是人民群众消防安全知识普及范围较小及自救知识匮乏, 消防宣传教育不到位, 抵御火灾能力整体不足。

2 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评估

2.1 消防安全评估等级划分

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可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三个级别, 安全等级分别为优、良、差。评估办法可分为直接评定和综合评定两种方式, 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对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进行评估判定: (1) 公共场所总体平面布置及消防通道设置情况; (2) 消防器材配置是否完备、运行是否正常; (3)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到位情况; (4) 人员疏散所需的设备完善情况。

另外, 对于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共场所, 消防安全评估等级可直接评为Ⅲ级: (1) 场所竣工验收时未按规定依法进行消防验收而擅自投入使用的; (2) 场所竣工验收时经验收未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而擅自运行使用的; (3) 之前已经被公安消防机关评定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的。

2.2 评估程序与管理

对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应每年进行一次, 各场所单位应将以下材料递交评估单位:一是场所单位制定的消防安全制度及消防安全保障措施、应急疏散和防火灭火方案及演练情况汇报;二是由相关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法律文书和以往防火检查情况记录、火灾事故情况报告, 场所单位自行组织的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会议纪要和领导批示;三是场所消防设备检测结果、保养维修报告、自动消防设施运行情况报告, 以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递交的能够反映场所安全管理状况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评估单位要根据场所提交的相关材料实地对公共聚集场所进行检查, 重点为人员疏散通道设置、消防设施配置运行情况和实际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对于首次办理消防手续的场所单位应直接对其进行评估。

公安消防部门可根据对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等级评估结果对场所单位进行有效的日常监督及管理控制。对于达标的一二级场所单位, 相关管理部门可充分调动其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 并在办理相应手续时给予便利条件, 减少对此类场所的检查次数, 把有限的警力投入到其他需要监督管理的公共场所中去。对于未符合条件的三级单位, 消防部门可加大对场所的处罚力度, 必要情况下采取撤销行政许可的手段进一步规范场所单位的措施行为。

3 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改善措施

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针对公共聚集场所实施统一归类管理

首先有针对性地对公共聚集场所进行分类细化, 包括公共娱乐、餐饮、购物、医院、学校、养老院等, 方便公安消防行政部门加强对公共聚集场所实施统一归类管理。其次根据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且易发生火灾事故的特点督促各场所单位建立健全用电安全管理、灭火及应急疏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为消防安全潜在隐患的清除与治理提供可行的措施办法, 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的及时高效, 提升场所单位的预防及处理火灾事故的能力。另外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工程设计及验收时的监管, 在施工及装修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坚决防止场所单位不按规范设计施工的现象再次出现, 将隐患尽早排除。

3.2 落实主体责任, 保障公共安全

一方面要通过明文规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实际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明确规定场所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职责, 切实落实保障措施, 将安全检查、排除隐患工作落实到位,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 提高自救能力, 真正做到防范和杜绝火灾。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自纠自查工作, 对公共聚集场所的建筑结构、防火等级、装修装饰标准作出具体规定, 对不符合规定的消防措施实施改造, 细化防火要求, 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第三要定期组织场所单位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增强员工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公共聚集场所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黄辉, 任文梅, 张宏胜等.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现状与防火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2]金磊.从香港嘉利大厦火灾现场看现代商场安全防灾问题[J].劳动安全与健康, 1999.

上一篇:模拟面试优秀简历下一篇:地质灾害工程监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