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写作表达

2025-03-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雅思写作表达(精选7篇)

雅思写作表达 篇1

错误一:与have混用

我们都知道,“There be句型”表示“有……”这个意思。而除了这个句型之外,平时同学们还会经常用“have/has”来表达“有……”。因此,乌龙就出现了,常常会有人把there be错用成there have。这简直是中学里“师见打”的错误表达。例如,要表达“楼梯上有只猫”的时候。会有人把”There is a cat on the stairway.”错用成”There has a cat on the stairway.”

不说there have这种句型本身就不存在,实际上,there be和have在表示“有”的含义时,上下文的搭配也是不一样的。

“Have”表示拥有,主语往往是人

例如: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你有个足球吗?)

而且,比较正式的“拥有”,我们还可以用possess来替换have,常用来表示拥有财产:

He possesses a nice garden. (他有一座漂亮的花园。)

而“There be”表示存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地方)有……”,

例如:

There is a village on the river. (河边有个村子。)

所以在there be和have不混用的情况下,两者也不能直接互相替换,需要结合具体语境。

错误二:there be的冗余使用

在解析这种常见错误之前,先让同学们试着翻译一个句子:

“有些人认为年轻人应该遵循他们社会的传统。”(可以将你的翻译放在留言区哦)

此时,会不会有同学第一反应是写成:There are some people think that young people should follow traditions of their society?

如果这么写,那么已经掉到陷阱里去了。这里出现了一个使用“There be句型”时的常见错误,即句子中出现多个谓语——又是are,又是think。

稍微“机智”一点的同学会说:“老师,那我这里把后面的think改成thinking不就好了吗?”又或是有人在后面加一个定语从句,写成:“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think that young people should follow traditions of their society.”

乍一看,好像句子是没语法问题了,但是这里,无论是哪一种改法,都不能称之为地道的表达。

想一想,这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使用“there be句型”?因为“有”些人?你要强调的内容到底是“这么想的人是存在的”,还是他们认为的观点?答案很显然是后者。

所以,这里,最好的写法其实是直接“Some people think that young people should follow traditions of their society.”原句中的“有些人”,相当于“一些人”,直接用“some people”表述就可以,完全不需要用到“there be句型”。

怎么样?看完这两个例子,是不是觉得以前“there be”句型真的错用了很多次?中了招也没关系,纠正了之后,这个句型依然是作文中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学会了的话赶紧找题目去练练笔吧!

雅思写作语法观点详解

雅思语法观点一:讲解深度合理化

语法不好的原因,归根结底,不是学英语的学生的智商有问题,大部分学员是因为没有听懂,或者被语法中的各种专有名词和复杂区别给打败了。各种“从句”“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等貌似高大上的名词,以及讲解中这个“做成分”,那个是“短语”,这个是“某词性”,听了就感觉自己被砸到了。上来老师就告诉你:你听好了,时态有多少个,从句有多复杂。是个学员基本上都被砸晕了,试问还有谁有信心学下去。

在语法教授过程中,星星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把握语法的深度,不是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倒给学生,生怕学生没有学到而来指责你。而是由老师分辨哪些是应该讲解的,要讲几个,用到哪一步,有些语法有没有必要都背熟,从句到底讲多深,是不是把所有特殊情况都讲到……

很多的语法是没有必要讲解那么详细的,因为说白了,就是基本用不到,或者就算教给学员很可能三五次考试也见不到,或者即使经常出现,基本不影响学员做题。如果是以上几种情况,那就选择不要讲,具体涉及的内容没有办法在这里一一讲解,可以在星星老师的课上多留心。

雅思语法观点二:讲解用语通俗化

讲解语法,一定要说“人话”。这个“人话”是指,要用让学生听懂的语言讲解,而不是用各种语法专有术语“迷惑”学生。有很多时候,过于学术的语言,学生是没有办法理解,而且容易被弄晕。举个例子,很多学生学到定语从句都会听到一句话:“……看先行词在不在从句中做成分”。

对于这句话,就要考虑到,有些语法不好的学员是否知道“先行词”,知不知道什么是“成分”,能不能分清哪些是“成分”,什么是“做成分”。如果我们这样讲解:“……主要看前面的名词,能否直接放入从句中(有时候会加一个介词-也就是状语)不改变整句话的意思”是不是稍微容易理解。

再比如,讲到名词,其实一般学生都知道是什么,但是如果这样讲:“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是某个(些)人,地方,机构等专有的名称,如Beijing,China等。普通名词是一类人或东西或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名词,如:book,sadness等…”后面再讲个分类,基本上学生已经无心听下去。如果是高中课程,这样讲解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雅思等国外课程教学,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什么是名词?就是“人或物”,只要是有名字的就是名词。教授语法不是追求自己的用语高大上,而是力争让学生搞清楚。(这里需要指出,中学语法教学较为严谨,因此会使用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是可以理解并且合理的。)

郑州新东方雅思部伍星兴老师——(星星)作文写作寄语

写作和语法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表达自然,脚踏实地,那如何把作文写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雅思写作观点一:首位为“切题”

很多学生初上考场,写不完作文是很常见的问题。当他们向星星老师诉苦,我都会反问,你看了几遍题?有没有列提纲?很多学生觉得写都写不完,看题目列提纲简直这就是浪费时间,我说绝对不是。

作为老师,每次看到一篇作文题目,我都会至少读三遍,第一遍看大概是哪方面的题目;第二遍找到具体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关键词;第三遍找到一些会影响立意的限定词。比如“在school里面是否应该开设艺术课”,和“在high school是否应该开设艺术课”的论证角度必然是不一样的。然后再列提纲,小作文先写什么,哪些数据分组写,哪些数据需要比较;大作文每一段写什么,是单边还是双边。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认为自己的偏好可以决定自己论文的立意,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题目,觉得应该怎么写,在列完提纲之后,反而会发现对立面更容易写,或者本来想写双边,最后发现单边更容易写。但是如果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写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再费时间思考,浪费的可不是一两分钟的问题。

花时间在审题和列提纲上,如果语言上没有太大问题,在写的过程就会行云流水,“欲罢不能”哦。而且如果因为审题不到位,造成跑题偏题,对文章的评分是毁灭性的,无论你的其他三项评分有多高,你的文章一般很难超过5.5分。

雅思写作观点二:词汇“环保化”

这里指的环保,不是指环保类文章,而是词汇需要自然、多样、无污染。很多学生很注重显摆自己刚背的,连自己都一知半解的词汇,甚至于重复使用。最后读出来,一点也显示不出来你的功底,反而是各种奇怪的组合。所以词汇的境界是搭配合理,而不是长、难、罕见。

过分使用不合适的大词,不但不会给你争得很好的分数,反而容易引起考官的反感。如果这些词里面再夹杂一些词性不顾,只管意思的,那真是让阅卷考官跪了。

还有一些小盆友问我,到底口语词汇可不可以用,很多材料上都说不让用啊。我的回答是,雅思是一个学术性比较强的考试,其写作考察确实需要学术词汇的积累,口语词汇确实是不可以用在雅思写作中的。对于这一点,是没有捷径的。星星老师经常提醒学生:只靠背单词是绝对不能够学好写作的,因为你要展现给考官的是句子,但是不背单词也是万万不行的。

雅思写作观点三:去除“模板化”

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刚接触雅思,或者本身英语功底不是很深厚的学生都会很依赖模板,觉得终于找到了捷径。确实,如果你的目标分数只是5分以下,模板可以帮你拿到类似这样的分数。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分数是6或者更高,星星老师告诉你:对于模板,论纯熟程度,考官绝对胜过你。考官们每天要改的文章绝对比你背过的还多,那些被用烂了的模板,考官基本上每天看到上百遍,他已经恶心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了,不要妄想用你那长长的模板向考官“博取同情”。

更何况雅思评分标准中有一项额外的评分标准,就在你的答题纸上,清楚的写道“memorised”,意思就是已经告诉你,背诵的痕迹太多是会被扣分的。更何况模板之外的句子,你写得让考官费解得“惊为天人”,前后如此不一致。考官不是没有判断力,靠几个模板句来给分的。

写作观点四:语法 “说人话”

还有些学生语法功底很弱,基本都是简单句,我们觉得是问题。但是有些学生语法功底还不错,全部长难句伺候,而且还一个套一个。我说,亲爱的,长难句多,你写不晕,考官都读晕了。雅思是语言能力测试,雅思最主要的写作标准,语言最重要的是“自然”。因此长短句结合才是真理,换句话说:请你“说人话”。

另外,还有学员从句结构很清楚,但是各种单句中双动词,无动词,单三不写,冠词没有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好不容易从句写对了,一句话小词语法错误能有五六个,我说:童鞋,你白费心机了。回家先把普通话—哦,不,普通英语说好。在语法方面,往往打败你的,不是从句,不是非谓语动词,而是最基本的你都不屑于学习的小词语法。这也正是学生所忽视的,但是考官所重视的语法点。当你把小词语法保证了正确率,再提高你的复合句能力也不迟。

雅思写作观点五:“限时”真水平

限时这个要求,写作老师一般不会对初学者有此要求,但是如果是马上备战的同学,这个是必然的。

一来,是给自己制造考试时的紧张感(千万不要依赖考试的时候“激发潜能”这回事);二来,不限时的写作,是没有办法体现你的真实水平的,老师在批改的时候也没有办法掌握你的真实能力。此外,绝对不能查词典,初学的时候查分类词汇或者查词典都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对于马上要考试的考生,这个绝对要克制。

雅思写作观点六:不可忽视“改”

那很多学生就有疑问了,那我作文写得很烂,都扔给老师改么?我说,当然不是。练习写作,一定要学会“烫剩饭”。很多学生写完,感觉自己简直“不忍直视”,就赶紧扔给老师,文章被改得面目全非“爽”过之后,就把文章“存档了”。星星老师要问,你看了么?你改了么?你确实分析过里面的错误问题么?

雅思小作文如何从差距细节中找答案

Example 1:

The graph above show information of employment rates across 6 countries in 1995 and .

Summarize the information by choosing and describe the main idea, and make comparisons where appropriate.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我们不难发现,这幅图两个明显的信息点,即对于这六个国家来说,1995年的雇佣率总是低于的雇佣率,女性的受雇佣率也总是低于男性的相应数据。接下来,还有什么信息点需要进行阐述呢?很明显,在本图中,除了年份和性别外,国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该如何描述国家间的对比关系呢?如果以国家的雇佣率高低来进行描述,会显得信息冗杂且重复。那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以一个国家内部的数据特点作为分类标准,看看国家内同年份男性和女性的雇佣率差距,不难发现Australia, Iceland 和 New Zealand同年份的男女雇佣率差距很明显,而在Switzerland, UK 和 USA 二者的差距就比较小。就此,这道题第三个重要的信息点就可以被归纳出来了。

Example 2:

The chart below shows information about changes in average house prices in five different cities between 1990 and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house prices in 1989.

Summarise the information by selecting and reporting the main features, and make comparisons where relevant. (剑桥雅思真题7 Test 3 Task 1)

对本题的信息描述并不难,我们可以对两个时间段的房价情况进行分别描述,也可以把两个时间段的信息进行混合,按照“始终在1989年平均房价之上”、“始终在1989年平均房价之下”和“一开始低于1989年的平均房价但之后高于1989年的均价”的标准进行分类描述。但无论哪种思路,在总结段我们都需要对图中信息做进一步的对比,那么柱子间的差距就又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信息了。通过比较差值不难发现,New York 和 London的平均房价在这里经历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而Madrid, Tokyo 和 Frankfurt 的平均房价则变动不大。

雅思写作表达 篇2

日记1 :第一天:今天我到妈妈单位玩,玩得好高兴呢。第二天:昨天我到妈妈单位玩,玩得好高兴呢。第三天:今天我又想起前天我到妈妈单位玩,玩得很高兴呢。

日记2 :今天妈妈让我出去买菜,我问多少钱一斤,卖菜的说1元,我说“:真便宜呀真便宜,真便宜呀真便宜,真便宜呀真便宜……”

作文1 :昨天我到中山陵去玩,看到三个孙中山,下面的一个站着,是铜的。爬到上面,房子里有一个坐着,是白色的。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睡着的,是石头的。后来,我小了一泡便,就回家了。

作文2 《:我的早晨》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起来了。懒洋洋地穿好衣服,刷过牙,洗了脸,就去吃早饭了。吃过鸡蛋牛奶,我就上学去了,没办法呀, 过几天就要考试了。

两则日记和作文都在反映一个普遍的写作问题,学生觉得没啥内容好写,教师的评价又一定是 “内容不具体”。学生觉得没啥好写的原因是认为作文是总结,“很好玩”“真便宜”都是总结,学生以为总结完毕,就是写作文了。这种“总结”的直接结果就是无内容,或内容缺乏,或不具体。看来,好文章必定要“有内容”,无内容,好从何来?

内容来自哪里?首先来自“再现”。再现所见之人、所遇之事、所看之景、所感之心、所化之境。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会叮嘱学生要观察, 还要描写,要注意细节等。但是不是描写了,再现了全部的细节之后就是好文章呢?我们来看经过学生修改后的作文2《我的早晨》:

“铃铃铃……”急促的闹钟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唉,怎么这么快就天亮了?又是一个清晨六点。 我也不睁眼,伸手摸索着摁下了闹铃开关,懒洋洋地从被窝里钻出来。

窗外还是黑糊糊的,按亮了壁灯,在光晕中找到昨夜胡乱丢弃的衣裤,没精打采地套上,又挪到床沿,伸脚勾过鞋子,也懒得弯腰拔起鞋跟,一边拎裤子一边打着哈欠,摇摇晃晃地走向洗脸间。

照例是要刷牙洗脸的。但牙膏似乎跟我不情愿起床一样不愿从牙膏筒里出来,我费了好大劲才挤了一点在牙刷上,便捣进嘴进而胡乱地刷起来, 牙膏掉了一点出来也不管,牙膏沫弄到腮帮上也不顾,就着水龙头漱漱口,就算完事了。又伸出食指与中指,夹住毛巾架上的毛巾一角,顺势扯了下来,打湿了,在脸上横竖蹭了几下,便往毛巾架上一搭,才不管它还在滴水呢。

早饭是百年不变的鸡蛋牛奶,妈妈已为我备好摆在桌子上。我半睁半闭着眼,抓起鸡蛋咬下一口来,含在嘴里,如上锈的齿轮一般缓慢地嚼着,难以下咽。妈妈说这是最有营养的早餐,吃了我的智商会噌噌噌地往上长。

好不容易完成了妈妈布置的早餐任务,我就背起书包,耷头耷脑地出了门。天地间已经充满了光亮,一切都像生机勃勃的样子,可我感觉自己仍在半梦半醒之间,昏昏沉沉地迈着机械的脚步向学校走去。再过几天就要考试了,真希望赶快考试,考试过后我能彻底放松一下,大睡它个三天三夜呢。

毫无疑问,文章有内容了,而且内容很具体了。 但我们又会赞同如此内容具体的《我的早晨》吗? 估计又会说,这不是流水账吗?面面俱到,读来如白开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可见,写文章要会再现,但又不能仅仅是再现, 流水账似的面面俱到的再现又是没有意义的。好文章在再现“有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有其他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学生中有两弟兄同班读书,老师布置写作文《我家的狗》。弟弟偷懒,就拿哥哥的作文照抄一遍。几天后,老师发还作文本,责问弟弟“:你写的怎么和你哥哥写的完全一样?”弟弟着急地说“:我家只有一只狗啊!”

弟弟觉得家里只有一只狗,哥哥写过了,当然没有什么好写了。但是,作文是个性化的产物。家里的狗不是没啥好写,而是缺少发现,因为我家的狗虽然是一只狗,但在哥哥和弟弟眼里看来,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好作文,还需要“发现”。

如同样写狗,可以有这样的发现层次:

第一层次:对狗的特征、生活习性的描写。

第二层次:把狗的主人放进去,人和狗的情感关系通过一些情节来加以揭示,狗就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存在,而是一个知冷知热的伙伴,它和我一起喜怒哀乐。

第三层次:可以写同学的狗、亲戚家的狗,也可以写那些稀少的犬种在检疫、安检、缉毒、刑侦、搜救、导盲等诸多领域的神奇和贡献等。

第四层次:可以写无形的“狗的精神”——狗的忠诚聪明、狗的勇猛无比、狗的身手不凡、啃硬骨头等,所以要珍爱、开发和利用“狗资源”,让狗造福于社会,借鉴与弘扬狗的精神品质。

发现的层次不同,狗的写作内容自然不一,也就不愁家里只有一只狗了。

如写《我最好的老师》,你会写哪位老师?写他的什么?是写老师的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灯下备课,还是辛勤辅导?六年级《我最好的老师》一文启发我们,写《我最好的老师》重在发现老师独特的教育招数、发现老师非同一般的脾气性格、发现老师别具一格的教学风采 、发现老师感人的爱生细节…… 唯有如此发现,才会有每个人心中的《我最好的老师》。

再举几例。

写“礼花鞭炮”,写礼花鞭炮在除夕夜燃放,你若只看到礼花鞭炮,不算发现。你若想到为了能让礼花鞭炮燃放而辛勤劳作的人,礼花和鞭炮就有了色彩。

写《遥远的地方》,写能够到达的地方:新疆、 西藏,国外的一些国家。写目前自己根本到达不了的地方:月球、太阳、银河系等天体。写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的地方:动画片里想象的世界…… 发现层次不一样,写出的内容自然不同。

写《一棵树》,可以写《母爱:生而为一棵树》《关于树的随想 》《流浪的森林》《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悬崖边的树》《为你种下一棵树》《信任是棵树》 《一棵树的风景》《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与树对视》 《解读一棵树》《一棵树的智慧》《我想做一棵树》 《一棵树的自述》《一棵开花的树》……发现的角度不一样,写作内容的境界自然各异。

写作是一种发现,是一种创造。无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精神,技术的讲究或提高是没有意义的,有时甚至是浅薄而可笑的。换言之,技术的提高必须在观念的改善下完成。

同时,写作中的发现总是毫无例外地伴随着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动,这就解决了写作动力的问题; 有了发现,就有了要“吐”的内容,这就解决了写作内容的问题;有所发现,文章自然就不会千篇一律, 这就解决了写作个性的问题。

发现是对再现内容的再取舍:什么东西最重要 ? 什么事情最生动 ?什么内容彼此有联系 ?发现来自哪里?来自思想、思维、思考。要写好文章,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没有“发现” 的文章,即使技巧多么高超,都不算完美。

有了再现和发现的内容,是不是就是一篇好文章呢?也不一定“。有内容 + 有美感”才能成为好文章,也就是说,如何将再现和发现的内容表现出来, 且有美感,才算完成了好文章的写作。

但美感并不是一定要有优美的词语、华丽的章句、生动的比喻。

你看萧红的《呼兰河传》中写的《祖父的园子》: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你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你看获得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作文《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了,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 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因为妈妈回来了,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可见,美感跟好词佳句没有关系。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好词好句,但当词语脱离了文本,就好比鱼儿离开了大海,它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情感的,它只是抽象的符号而已。同样的词语和句子,在不同的文章中,有着迥然不同的表达效果。

写作与生命表达 篇3

【关键词】写作 生命 教材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写作无不与生命活动相关联。这一点我们从学生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就能找到有力的佐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在必修的五个模块中,设20个专题,分54个板块,共选113篇文章。在这100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看一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达生命的。

一、叩问自身生命的意义

写作是叩问自身生命意义的过程。

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而古今中外的作家们通过叩问自身生命的意义,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传世之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著名作家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面对这个人类自身永恒的追问,他给出的回答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开创传记文学先河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

生命,有播种的春,有耕耘的夏,有收获的秋,也有回顾四季的冬。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的《我的四季》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实际上就是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人既然拥有了生命,那么你就必须得为自己的生命地块负责。“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体现了作者坚定的人生态度:我真地付出过,认真地耕耘过,无愧地经历过,那么在生命的黄昏将不会有人生的哀叹和遗憾。

空气、水、阳光、鲜花、笔这五样东西是作家心中的热爱,当这五样东西最后只能保留一种时,作家毕淑敏在《我的五样》一文中最终留下的是笔,因为笔是作者此生的最爱。我们清楚作者的选择,没有了笔,作家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批评,这样的生命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我为何而生?作者的回答是为了写作。“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这是作者在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生命存在意义之后的释然,这让作者感到轻松,灵魂深处异常单纯,写作是作者惟一不可以放弃的追求。通过对自己灵魂的叩问,作者回答了我因何而生这一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一次大规模和平示威集会上的演讲词。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使美国所有黑人享受与白人平等的权利。他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促成了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从法律上正式结束美国黑人的被歧视地位。为黑人争取平等的权利和自由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这也是他自身生命存在意义之所在。

无论是罗素、司马迁、张洁、毕淑敏还是马丁·路德·金,在他们的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报任安书》《我的四季》《我的五样》《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通过对自己灵魂的扣问,作品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关注他人生命的价值

写作是关注他人生命价值的过程。

屈原的“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在《药》中对寂寞而死的夏瑜表现出的景仰,闻一多《发现》一诗中交织着的挚爱与怨愤,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憧憬等等,或是歌唱生命,或是悲天悯人,或是敬重善良,或是诅咒黑暗,作者的笔端流淌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真情关怀。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讲述了老作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作者让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我们在感动之余,看到了作家对他人生命价值的关注。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恪守着道德准则,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

《五人墓碑记》中,五人虽为平民,但精神伟大,浩气长存。“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表现出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和高尚的人格尊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普通百姓的正义行为也能对国家政治的变化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拉斯恪守职业道德,他宁肯饿死也不愿偷工减料降低靴子的质量,体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倾注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杨绛的叙事散文《老王》,讲述了作者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与老王的一生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他们毕竟还有工资,毕竟还能享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总而言之:毕竟一个是坐车的,一个是拉车的。作者的道德观在这里起了作用,真正的知识分子,对人间的苦难总是能充满同情与悲悯。老王在辛劳穷苦的生活中,却能关心他人,同情他人,作者从中看到了人间的不平等,更看到了身处社会底层的老王的可贵品质。

三、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写作也是对话,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

(一)与读者对话

写作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这种表达自然应当以一定的读者为对象,作者应当有与读者对话的意识,心中应当有读者。写作是人与人的心灵对话,人可以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人生情怀,引起读者的关注和理解。阅读那些伟大的经典作品,我们在敬重与叹服的同时,会发现作者常常是在和我们愉快地交谈,作者与读者之间,心有灵犀,时时相通。

对话必须真诚。写作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我们读一个人的作品,很想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同样,我们的写作也要想到读者,要对读者掏出心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之所以能赢得全世界读者的赞誉,成为传世之作,不仅仅在于他的演讲表现了崇高理想,还在于他抒发的都是肺腑之言。晋朝名士李密用血泪写成的千古孝文《陈情表》之所以能打动晋武帝,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以及对晋武帝“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全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不仅打动了晋武帝,也打动了后世的读者。

(二)心灵的自我对话

回望自己的写作经历,你会发现,你的写作常常是在面对自己。确实如此,心灵的对话是一个人走向成熟和理性的必然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内心矛盾,这就必然需要自我的对话:理智与情感,梦幻与觉醒,怀疑与发现,怨愤与排解,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心灵如星空,如大海,星汉灿烂,波澜壮阔,一刻也不会平静,与自己的对话一刻也不会终止。

重视与自己的对话,随时把自己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随时把自己的生活印痕刻画出来,随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整理出来。在这样的对话中,思想经受磨砺,情感得到陶冶,写作水平自然也在不断提高。

雅思写作否定表达练习题 篇4

Bingo!

来个汉译英热热身吧:

很多老年人找不到高工资的工作。

Old people cannot find high-paid jobs.

还是

The old cannot find jobs which offer high salary.

哪一个句子和你的差不多?

如果在雅思写作中只是简单的用not的思维来套用否定,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点low。我们试一下改写。

改写一:Old people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hunt the well-paid jobs.

这个句子感觉上好了很多。用find it difficult to do这个词组来换掉cannot; 用hunt来换掉find这个常用动词。

改写二:Few theelderly meet job opportunities with high wage.

在这个句子中,few这个词表示很少的,替代cannot。而在动词方面使用meet。

通过这两个句子改写,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否定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改变。其实在课堂上,我通常会将否定表达作为一个主要补充知识点给学生。越是容易忽略的点,越有可能得到迅速提高。

闲话少叙,总结如下:

首先,常用的 cannot ;do not

cannot 我们可以直接考虑 be unable to。

do not呢???思考时间。。。

答案来了:fail to。

其次,有关否定的形容词有如下:

find it difficult/hard todo sth

find trouble in doing sth

It is less likely/impossible/ difficult to do

few/little

再者,关于否定的动词总结如下,并欢迎你们自行补充。

禁止:refuse、avoid、forbid、ban、preventfrom、prohibit

减少:lessen、lower、decrease、decline

阻碍:hold up、stand in the way of、block、put off、interrupt

破坏:destroy、damage、disturb、break、exert great damage to、do harm to、disorder、pose threat to

注:请同学们重点记忆短语类表达,也就是词伙。

最后,有关否定的副词:

hardly

barely

rarely

seldom

only

我们再来翻译一个句子

在家受教育的小孩子很难与他人有效沟通。

Homeschooled children hardly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effectively.

上面的.句子是大部分学生的翻译答案。在当我们用到以上否定副词的时候,要注意倒装句的使用。

[注:通常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但在实际语法应用中,为了表示强调,常把谓语移到主语之前,为倒装,常见有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而否定副词类属于部分倒装。]

来我们看一下变成倒装和部分改变后的句子:

改写一:Hardly do homeschooled children interact with the peer effectively.

1)倒装:否定副词提前,后面提取本句谓语动词的一部分到主语前,

2)改写:communicate 改为interact

others 替换为 the peer

改写二:Hardly do homeschooled children develop effective people skills withthe peer.

在改写二中,可以看到interact又被develop effective people skills所替代。

通过以上否定的讲解,大家可以看到对于否定的改变使得句子层次提高了,摆脱了中国学生千篇 一律的表达方式。而两个翻译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句子的经过逐步替代后所显示出不一样的level。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写作技巧 篇5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首先要看准文章的写作体裁,其次才能定时态、定人称、定格式(因为不同的文体的格式不同),然后再考虑语言、语气的运用。

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用书面语;而应用文,如书信、口头通知、便条等多用口头语。记叙文、日记等一般可用过去时,而说明文、通知等一般要用一般现在时或将来时。如果是看图写文,看懂每幅图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根据每幅图写出一至两句话。因为每年高考书面表达一般控制在10句话、120个词左右。

2.连句成文。每句话写好后,用适当的连词连接起来,使之上下连贯、呼应、通顺、简洁,即可形成文章。

3.查错漏。完稿后,检查一下有没有时态、语态、拼写错误并逐一加以改正。

4.书写规范,卷面干净。任何一种形式的书面文字材料,都要求书写规范,拼写准确无误,字迹清晰,按书写规则、大小写和移行要保持正确,切记不要有“铁丝网”、“地雷”、“篱笆”之类的东西,卷面一定要讲究干净。

不同的书面表达形式有不同的格式,如书信、日记、通知等各有其特殊形式,都要按要求书写规范。书写时除了注意移行规则外,还应注意字母写得圆滑饱满,有15%左右的倾斜度,每行写10个单词左右,词与词的距离要小、行与行的距离稍大些,写10行左右,这样的字段既符合要求,也显得短小精悍。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好,要用最流行、最回味的语言和语句去写,这样更会得到评卷老师的好感。只有这样考生才会得到满意而有理想的高分。

二、一篇好的作文应具备的几个要素

1.生动、具体(有细节支撑)。

The animal ran at his prey(猎物).

With a great roar,the tiger dashed through the jungle toward its prey.

2.恰当运用高级结构和高级词汇。

(1)使用习语、短语、成语。

After supper,I used to take a walk along the river bank.

(2)倒装句。

Only when everyone can do some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ill we have a clean environment.

(3)介词结构。

In spite of a lot of difficulties,we accomplished our task on time.

(4)非谓语动词――简捷、生动,富有。

I enjoy lying on grass on a clear night,watching twinkling stars in the sky.

(5)各种复合句

We take an active part in a variety of activities,which are very beneficial to our growth.

(6)强调结构

It is a variety of school activities that make our life colorful.

3.语篇的连贯性。

文章的连贯性和紧凑感是很重要的。句子作为最小的表达意思的语言单位,如果只是被随意地整合,是无法达到有效表达的目的。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可以使用连接词、分词短语、复合句等。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有机联系、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自然过渡,使文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结构严密紧凑、衔接自然。

4.语言的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性很重要,它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同时这是不让别人理解引起歧义的关键因素。语言的逻辑性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要想提高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除了天赋外,训练是唯一的手段了,当然,拥有扎实的知识体系结构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Regardless of tiredness and tough work,we went home with satisfaction,...

――Regardless of the tough work,we worked in high spirits,...

5.交际语言得体――根据题材选择语言。

学生写作如何做到真诚的表达 篇6

关键词:作文,真诚,体验,反思

真诚的表达不仅是作文内容的需要, 它还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打破‘做’文章的观念, 只有学生习惯于如实地、自然地、真诚地表达时, 他的思路才能打开”。的确,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过去我们在引导学生在“真”说上下的功夫太少, 才导致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似、背”等现象。无论内容, 还是表达, 招招式式, 都可以看出学生只是在编故事, 他们不知道, 他们的生活是大地, 是自然。只要走向生活, 走向自然, 通过课堂“学得”和课外“习得”双渠道, 他们的作文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不久前我们吴淞中学出版了一本作文集《弦诵书香》, 这是一本能让青年学子的生活变得充实的书, 是一本能彰显当代青年风采的书, 是一本打造快乐阅读的文学读物。出书的目的是告诉读者, “文必己出”是古往今来的写作原则, “崇尚个性”是现代中学生作文的命脉, “真诚的表达”是作文教学的策略。这本集子里有很多精彩的文章, 有很多真实的故事, 更有很多真诚的表达, 读后让我们既感动又欣慰。欣慰之余, 我们更清楚肩上责任的重大, 我们有义务为学生作文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献计, 我们有责任为扭转浮夸的文风献策。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学生搭建起“真诚表达”的平台, 为“真诚的表达”开一扇窗。

基于这种想法, 本人将“如何做到真诚的表达”作为一个专题, 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探讨, 采取的主要流程是“三环节”作文训练, 以下简称“三环节”。

环节一课前 (前作文阶段———真诚表达什么的问题) 体验与积淀

文学即人学, 语文即生活。要想做到真诚的表达, 首先要积累真实的生活。积累、储备材料是作文必须跨过的第一道坎。我一直都赞同这样一种提法:学生作文写的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而是自己平日里大量的积累与沉淀的结果。

的确, 只有感受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然后加以咀嚼、消化、感悟、理解, 才能更好的真诚的表现自我。我经常给学生创造“真诚表达”的机会:下雪了, 让他们马上走出课堂去欣赏雪景, 因为在上海, 这种雪景实在是少之又少;下雨了, 雨后的学校别有风味, 让他们沐浴在雨中, 将自己融化在雨中校园的景象中, 然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描写出来;参观烈士陵园, 让他们用文字表达出: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可以说, 学生每一次真诚的表达无不感人至深, 因为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源于生活, 是从生活中撷取的素材, 所以才会如此具有感染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写出来的作文才称得上真实、诚恳, 是的的确确的真作文。

环节二课中作文阶段 (如何真诚的表达) 命题与写作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使生活素材走向写作素材。常言道:“万物皆可入文”, 但是不能随意使用。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 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 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 基于此, 我在命题与写作过程中首先关注以下几点:

(一) 命题原则:

1. 就命题特点而言。

我的命题原则是要兼顾全体同学, 既要照顾年级特点, 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 这就要求命题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次命题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要调动学生已建构的哪些知识积累, 当然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就命题内容而言。

尽量多一些对客观世界和现实问题的关注, 命题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提供给学生的训练内容要与他的精神成长同步, 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做文章, 因为这样更易于“真诚的表达”。这样的作文, 恐怕让学生所背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事例在这里就毫无用武之地了。

3. 就命题数量而言。

每一次写作训练, 我都会给学生提供多个备选题目, 以供学生参考。这既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的有效的方法, 又给学生“真诚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更浓厚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我们知道, 兴趣是思维启动的钥匙, 思维启动了, 智慧也就出现了。开启了智慧, “真诚的表达”有如行云流水一般, 有的同学叙写了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或一段心理历程, 真实感人。有的同学发表了自己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见解, 睿智深刻。每篇文章都做到了“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而最主要的是“言之有生活”。

(二) 写作过程:

写作过程中, 我遵循的是开放式作文训练的原则, 即写作课堂向生活和阅读开放, 这正是“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也是使学生做到“真诚表达”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我还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等方面的技巧进行有效指导和点拨, 但遵循的原则是点拨和指导的“度”要适当, 点拨指导过多, 会束缚学生的自由表达, 点拨指导不到位, 学生的思维打不开, 没产生写作的冲动, 作文效果缺乏实效性。只有点拨指导做到恰倒好处, 才能有“生活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大量涌现。

环节三课后 (后作文阶段——主要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 评价与反思

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 使作文教学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 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明白作文评改的归属权问题, 我在作文评改时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 批改的形式采取多种方法。面批、自批、互批,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叶圣陶说过, “改”与“作”的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 所以培养学生修改的能力很关键。正因如此, 我经常给学生创造修改作文的机会。事实上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的确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我认为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 评改的总原则采用激励法。评价学生的作文要侧重表扬激励。作文评价不是“纠错”, 而应该是“觅优”, 是发现学生学习语文闪光点的机会, 哪怕是“一得之见”、“一字之妙”教师都要满腔热忱地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给学生一点精神支柱。尤其在“真诚表达”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教师更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三) 评价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

我在教学实践中已意识到了评价过程中忽略中间状态学生的危害性, 所以作文评价过程中就坚决避免只顾两头的现象。因为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毕竟是主流部分, 是不可忽视的群体, 处于中间状态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才真正称得上是大面积的提高。

如果说三个环节中前两个环节强调的是内化, 强调的是自主, 那么, “评改”这个环节则是在自主基础上的合作探究, 这个探究的过程也是“行”, 这个“行”体现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是一个能让学生的作文循序渐进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通过以上“三环节”的训练, 一个学期下来, 我所欣赏到的学生的作文没有一篇不是至真至纯的性情作文。这里我想特别提及的是学生的随笔书写, 经过整整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的随笔由过去的“流水账”变成了今天的真诚的“内心独白”。

事实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我认为, 每周一次的随笔, 比课堂作文的效果还要好, 首先, 从内容上来讲, 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真实情感的流露, 有鲜明个性的跳跃, 有独特语言辞采的飞扬, 全都是自然的、真实的、真诚的再现。从形式上来讲, 随笔的特点没有个人日记的私密性, 却增强了展示、交流的功能, 我引导学生把小练笔作为朋友, 有高兴的事与它同享, 有烦恼的事向它倾诉。同时这种练笔形式也是教师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中学生处在成长期, 对人生、家庭、社会有很多困惑, 有时产生的低落情绪会反映到文章中和小练笔中,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通过随笔这个平台, 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 向他们渗透人文教育, 使学生对生活、人生有一份更深透的理解和感悟。

目前, 我所尝试和探讨的作文训练的“三环节”深得语文教师的青睐,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易于操作, 有明显成效的作文训练的流程, 正因如此, 我校作文教学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势头。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基本领会了这样一个写作宗旨:“为质朴的文风开一扇窗;为真诚的表达敞一扇门”。比如同样写父亲这个话题的作文, 过去学生写父亲, 讳饰心理凸现, 言不由衷, 毫无个性, 要么写父亲教子严格, 办事果断, 要么写父亲身材魁梧, 性格顽强, 全班几十个学生写出来的父亲的形象大同小异, 现在同学们一改过去的文风, 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完全做到了以个性化的抒情替代“套子式”的感情。“三环节”作文训练向我们印证了这样一个理念:“知识重要, 而态度、习惯、能力、方法更重要, 学生观察过、思考过、写过、修改过、实践过比教师看过、思考过、写过、修改过、实践过更重要。”

尊重表达渴望涵养写作源泉 篇7

爱表达、爱交流是学生的天性,自由地抒发情感是他们的精神渴求。眼下虽然我们还无法摆脱应试作文的限制和束缚,但是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顺应学生的表达天性,舒展他们的创作热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

一、开放作文样式,提供适宜写作的条件

中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万象,面对急剧变动的身心状况,好奇、困惑、期盼、躁动……他们急于表达,渴望交流。作文教学要顺应这一特点,因势利导,作文样式可以不拘一格,而过多的限制只能堵塞他们的渴求,束缚孩子们表达的天性。因此,多种多样的课外练笔,包括日记、评论、歌词仿写、网络帖子、辩论稿、演讲稿、自由命题作文等,都可以纳入写作范围。

很多课文上完后,学生们余意未尽,自己还有很多话要说,适时把课停下来,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铺开稿纸,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时抒发自己的情感,那样的时刻教室显得出奇的安静,二十分钟或半小时,他们就能写上几百字。这样的情形出现在讲授诗歌《雨的自述》时,也出现在分析小说《天坑》时,还出现在欣赏余秋雨散文《信客》时。学生为信客写的墓志铭可谓精彩纷呈:

有一种卑微的职业叫信客,面对埋怨和委屈,你却始终用诚实仁厚、任劳任怨去撰写崇高。为他人送去期待,自己却在孤独的行程中忍受疾病缠身的痛楚。

你是信客,你是师长!斯人长辞,精神长存;时光荏苒,馨德永驻!

与劳,与疾,与苦为伴;

与兢,与诚,与德为友。

这些不拘样式的练笔不仅文采斐然、形象饱满,而且意蕴丰富。可见,期盼表达,渴望抒发的写作冲动存在于学生们的天性中,教师如果能够顺势而为,教学中相机而动,让写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阅读教学产生互动,随时捕捉学生的表达热情,学生就会愿意、也能够畅快淋漓地写作。乐在写中,作文课同样可以兴味盎然。

二、放松命题束缚,创设自由发展的空间

不可否认,在各类考试包括决定学生命运的中高考中,相对严格的作文命题限制仍然回避不了、绕转不开。但是平时练笔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动起来、写起来。一直固守“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僵化模式,必然堵塞学生们创作的主动性,扼杀写作应有的活力。为此,我在给定范围自由练笔和学生自主命题两种写作命题形式上做了一些尝试。

《丑小鸭》是学生们很小就读过的童话,丑小鸭变成美丽天鹅的故事曾让他们的心灵插上梦幻的翅膀。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坎坷之后,如今再读,他们感触如有万千,曾经的懊恼、伤心得到了释放。我就让学生借助纸和笔,在“再读《丑小鸭》”这个范围内,让心灵再次飞翔起来。少了命题束缚的写作精彩纷呈。一些题目如《丑小鸭与我》《成长的烦恼》《我爱丑小鸭》《恒久的梦想》《信心是命运的主宰》等,思維缤纷,真情与梦想撞击着学生的心灵。

尝试让学生自主命题,一开始难免会担心学生年龄小,不能产生像样的创意,也拟不出像样的题目。但一尝试起来,就发现学生的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自拟的题目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能反映他们内心的情感,孩子们也乐于写自己命制的文题。有时他们为写作还会组织专门活动。一次,他们准备描写日落或日出,大家自由组合,分成多组,有的清晨去大蜀山欣赏日出;有的傍晚去天鹅湖观赏日落;有的就近登上高层楼顶,站在城市之巅,看日出也看日落……

三、松绑评价标准,解放独舒性灵的个性

写作贵在创新,创新就需要自由的天地,自由畅快表达的氛围。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和赞赏学生的个体差异,松绑固定僵化的评价标准。

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唯有“真”,才有“善”和“美”。有时作文中的假话,也往往是被命题者逼出来的。在评价标准上,不能将所谓的“中心突出,思想鲜明”作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应强调对各种文体的评价标准多元化。从散文来说,有情趣、有意趣、有文采的文章当然是好文章;从议论文来说,有思辨性、角度独特、有说服力的文章当然是好文章;从记叙文来说,形象生动、描绘传神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重视一文一得,即一篇作文在某个方面有创新、有闪光点,就是一篇好作文。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和表述方式,根据自身所长,灵活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

上一篇: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综述下一篇:学生违纪检讨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