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古诗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节日的古诗(共10篇)

节日的古诗 篇1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夕

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节日的古诗 篇2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包含着该民族的心理、道德、信仰、审美等民族个性, 也记载着民族的发展史, 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关乎一个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决定着民族的发展, 是任何民族都竭力保护不容侵犯的。然而,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 西方文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侵入我国, 并且对我国的传统节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现象的形成, 有我们本民族自身的原因, 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1 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

1.1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拥有绵长的发展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漫长的。在古代, 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 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常常进行祭祀活动, 长期如此, 就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 就是节日以祈福为目的, 以吃喝为主题, 这也凸显了我国人民的长期溯源就是衣食富足, 健康长寿。另外,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 封建社会漫长, 传统节日也大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 所以, 不免打上了封建性、等级性的烙印。例如春节、中秋、元宵等, 我国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 以长辈为中心, 以吃喝为主题。但是, 在现代社会, 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更向往追求自由, 所以, 难免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些排斥。

而西方文化就完全不同。西方文化明显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 而且西方人一直都非常崇尚自由, 所以, 西方的节日往往以宗教故事为主题, 以追求自由快乐为目的。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 都是以群体参与为主, 以娱乐欢畅为主要形式, 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非常能够宣泄个体的情感。因此, 这种方式, 更能够迎合当前青年人崇尚自由的愿望。

1.2 教育、传媒及经济利益的左右

可以说, 教育在将青少年更多地推向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现在的英语教育, 孩子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 对西方的文化、节日都很熟悉, 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再者, 我国当代的教育更加功利化, 片面追求学习成绩, 漠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宣扬。

另外, 广大传媒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会经常观察到这种现象, 就是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来临的时候, 众多的报纸、电视节目都以这个为主题, 这无形中起到了宣传西方节日的作用。特别是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入, 更是让西方的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广大商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他们大都看准了当前社会上青少年追求西方节日的商机, 在西方节日来临时, 以多种形式兜售节日用品, 或是开展主题庆祝活动, 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反而在我国传统节日面前, 他们表现得要冷静得多。

2 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措施

2.1 继承与保护, 弘扬传统文化的内涵

其实, 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由来已久, 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的。例如春节, 它是我国长久以来每年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 也是全国很多民族都共同庆祝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放鞭炮以及包饺子等各种春节吃食, 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无限祝福。再比如清明节, 它是由我国的祭祀传统演变而来的,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 以表达对于祖先的怀念和追悼,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各地对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大致都包括祭祀、踏青、扫墓、放风筝等形式。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并且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 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 是不容许我们丢弃的。因此,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

2.2 创新与发展, 让传统文化披上时代的新衣, 熠熠生辉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下, 以小农经济为土壤成长起来的, 它表达了当时人们渴望平安长寿、衣食无忧的愿望, 但是,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已经逐渐过上富足的生活, 想要追求更多的理想和自由。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要学会创新。寻找更好的方式, 让传统文化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土壤中进一步生根发芽, 获得重生, 让广大青少年能以我国的传统节日为骄傲, 而不是盲目的崇尚外国的文化。当然对于国外的文化, 我们也不要逃避, 要学会积极地吸收, 比如它们节日的娱乐性、互动性和参与性, 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任何民族的文化在前进的过程中都是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的, 这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也是当前我国保护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萧放.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A].清明 (寒食) 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寒食) 论坛文集续编[C].2011.

[2]张平.在第三届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寒食) 文化论坛上的致辞[A].清明 (寒食) 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寒食) 论坛文集续编[C].2011.

[3]袁晋.从香港的老字号说起——漫谈民间文化产业的传承[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 篇3

关键词:西方节日;传统节日;冲击;原因;态度

我国历史发展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漫长的。在古代,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常常进行祭祀活动,长期如此,就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节日以祈福为目的,以吃喝为主题,这也凸显了我国人民的长期溯源就是衣食富足,健康长寿。另外,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封建社会漫长,传统节日也大都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所以,不免打上了封建性、等级性的烙印。例如春节、中秋、元宵等,我国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以长辈为中心,以吃喝为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迅速传入我国并被国人所接受。在这当中青年人占大多数,青年人更向往追求自由,西方文化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而且西方人一直都非常崇尚自由,所以,西方的节日往往以宗教故事为主题,以追求自由快乐为目的。例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都是以群体参与为主,以娱乐欢畅为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非常能够宣泄个体的情感。因此,这种方式,更能够迎合当前青年人崇尚自由的愿望。而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使得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渐渐的被大家所淡忘,吉林大学社会学博士包峰说:“现在很多人也非常想过传统节日,问题在于如何使传统节日的形式变得更活泼一些,尤其是能吸引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同时让民众也有更丰富多彩的参与方式,这样才能使这些传统节日焕发新的青春。”节日吸引我们的不只是娱乐而已。娱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一,但它不是精神生活的唯一需求。

一、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

外来节日,这一现象不是只存在于中国,比如说中国的节日在西方也是“洋节”,反映了外来节日对于本土节日的对应关系,这里只是以它来特指当前中国社会的外来节日。主要的西方节日有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过圣诞节时的圣诞树、圣诞老人;情人节火红的玫瑰、巧克力,这是它们的魅力所在。而传统节日是指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华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种各样的节日数不胜数,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主要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过节是很能让人向往、憧憬的,如划龙舟、放鞭炮、敲大鼓、舞狮子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们生活元素的改变,这种过节的幸福感逐渐消失。大众对传统节日的观念也越来越淡。而国外的节日却在慢慢融入中国社会,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外来节日被追捧得炙手可热。

二、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节日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交流

我国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加速了外来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随着外企越来越多地登陆中国,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相应增多,遇上其本国节日庆贺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如今国人出国的机会也多了,海归们在国外接受西式教育,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归国后仍然保留西方的节日习俗也无可厚非。而就是在这些文化的相互交流当中,才使得西方节日在我国越来越流行,超过我国对自己国家传统节日的热忱,从而导致大家对传统节日的观念越来越淡,西方节日却越来越红火。

2.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

西方节日在中国倍受欢迎,这与我国的教育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在将青少年更多地推向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孩子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对西方的文化、节日都很熟悉,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相反的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却相对缺乏。另一方面,广大传媒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会经常看到到这种现象,就是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来临的时候,众多的报纸、电视节目都以这个为主题,这无形中起到了宣传西方节日的作用。特别是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入,更是让西方的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3.商业炒作、物质利益的驱动

广大商家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节日的重要之处是带给大众欢乐,家人、朋友在一起享受幸福的时光总是离不开商品的。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刺激,为节日增添色彩。他们大都看准了当前社会上青少年追求西方节日的商机,在西方节日来临时,以多种形式兜售节日用品,或是开展主题庆祝活动,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反而在我国传统节日面前,他们表现得要冷静得多。每到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商家会借各种概念进行市场的宣传和运作,各种相应的产品相应产生,从万圣节的假面具热销到圣诞节市场的火爆,借助西方节日发财,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而这些大都被国人买账。

4.西方节日自身的优势

西方节日之所以比较受欢迎,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很大原因是由于西方节日注重情感交流,形式丰富多彩、欢快,在节日中能感受一种全新新的文化氛围。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过节的方式在当代社会里显得比较含蓄、沉闷且缺乏浪漫气息。在满足温饱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潜意识的个人主义的大众文化,在宽松的政治背景下蔓延和扩展开来。西方人追求平等、自由、享受的生活方式受到现代大众的欢迎。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更多的表现为家族式,节日大多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三、理性的态度面对西方节日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在诸如香港、上海这些东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国际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缓慢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会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由此可见,中国人多一些畅快抒发心情的洋节也是不错的,我们要一理性的态度看待西方节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走近圣诞节、情人节的同时,也学会了在母亲节、父亲节给老人献上一份祝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现代各个民族文化毕竟是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

在崇尚西方节日、热热闹闹的过节的同时,不要忘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由来已久,是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的。例如春节,它是我国长久以来每年最重大、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全国很多民族都共同庆祝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放鞭炮以及包饺子等各种春节吃食,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无限祝福。再比如清明节,它是由我国的祭祀传统演变而来的,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扫墓祭祀,以表达对于祖先的怀念和追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各地对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大致都包括祭祀、踏青、扫墓、放风筝等形式。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承载着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是不容许我们丢弃的。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它们都各有起自身特殊文化内涵,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我们要客观看待;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节日文化,都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何继承、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何推陈出新,并且赋予它以新的含义,是我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拒绝西方节日,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们更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因为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一种文化的生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西方节日的“入侵”,我们要教育国民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否则,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我们要要重新认识和建设中国传统节日,要研究、创造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我们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金升霞,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J].长江大学 学报,2005,(6)

[2] 冯小娟,杨足.从喜庆节日的变化谈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民 俗的影响[J].高等教育,2006,(1)

中秋节日的经典古诗诗句 篇4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s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长相思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ソ鹁ァ�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l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描写节日的古诗诗句有哪些 篇5

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3、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4、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寒食》

6、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7、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8、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9、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0、流水L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1、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12、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3、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1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7、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8、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0、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1、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22、琅碧,花影弄蜻蜓。——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24、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5、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6、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倦寻芳慢·露向晚》

27、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2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寒食》

29、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0、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1、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夜深》

32、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杨万里《寒食上冢》

3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36、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7、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3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9、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0、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E《小重山·端午》

41、上巳清明都过了,只是春寒。——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42、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4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44、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5、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6、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47、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8、羽书万里飞来处。——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49、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50、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51、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2、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53、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54、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55、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56、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57、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58、五更风雨断遥岑。——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59、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60、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61、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63、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6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65、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66、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67、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68、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69、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70、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71、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72、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3、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74、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75、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6、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77、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78、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79、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从节日营销到节日“赢销” 篇6

节假日——事半功倍的“营销切入点”

在零售商场企划工作中,经常会讲到的一句话“有节过节,没有节日,造节也要过节!”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节假日对商场促销的重要性。

通常卖场的营销与卖场的氛围营造有许多的切入点,如主题营销、周年庆营销等等,但是以时间为序,以节假日为节点安排全年的营销企划方案以及相应的卖场氛围营造,是最常规、最好操作、最实用的一种计划手段。大家可以适当观察一下,就会看到很多零售行业的营销与推广工作都是围绕着“节假日”展开进行的;同时,在卖场装饰与氛围营造当中,有许多装饰主题也都是围绕着“节假日”展开的。

在这里的“节假日”只是一个常规性的概念,纵观目前的节假日营销,已经将节假日进行了深入的细分,不仅传统的节日要做营销,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而且“洋节”更是大行其道,如圣诞节、情人节,甚至一些以前不被人注意的节日,如万圣节、愚人节等被各大商场所挖掘,策划了促销活动与营销主题;推而广之,目前更多的零售商业已经不满足于常规的节假日,更将节假日营销渗透到了12星座、12生肖、24节气等一切有关联的节日、假日、节气等,可以说零售商业的节假日的营销,已经打破常规的概念,成为古今中外、洋节土节、打破空间、立体式的“节假日营销”与氛围营造。

节假日:让“营销”变为“赢销”的利器

1、节假日营销是一种“最讨巧”的营销手段

节日是动感的日子,欢乐的日子!节日中的人们是感动着的,是欢乐着的,是开心着的,是闲情着的,是在逛逛看看中团聚着的。人类的内心都是喜欢欢乐的、动感的,而节假日恰恰是满足人们欢乐的窗口与载体,谁抓住了“节假日”,谁就掌握了营销的主动权。从消费者的情绪上来看,逢年过节花钱买个热闹,图的就是要让自己和家里人开心快乐。商家促销活动的关键是在于如何让消费者觉得钱花得快乐、花得值得。

因此,换个角度来讲,如果商家恰当地、充分合理地利用“节假日”做足营销的文章,从营销战略上讲,无疑将成为一种“最讨巧”的营销手段。

2、节假日营销是一种最方便安排的营销计划

通常,商业零售企业都有自己的"年度企划营销方案”以及“季度、月企划营销方案”,而这些企划按通常都是以自然天、周、月为顺序进行编排,而以时间为序的各个节日、假日贯穿其中,成为企划案的一个个促销主题和促销亮点,这样的安排不论对于策划者还是执行者来说,都是一种最符合常规、最符合操作习惯、最方便安排的营销企划模式。

3、节假日的营销是一种最具操作性的营销方式

现在的商业零售企业中,各式各样的营销方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如打折、返券、赠礼、换购、抽奖等等,但这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行业的特点、商品的属性、甚至企划费用的多寡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因时而定,而节假日营销是一种最具普遍性的操作方式,可以说包含了做大多数的人的需求,以它为切入点进行操作,可以说是一种“通吃”的战术,因此,节假日营销是一种最具操作性的营销方式。

4、节假日的营销是一种最具贯穿性、脉络性很强的营销理念

寻找节日的故事 篇7

元旦

说年俗,首先要从新年的第一天“元旦”的来历说起。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另一种说法为,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指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正因为如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元旦”在中国是个尴尬的节日。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内涵,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民俗。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专家萧放教授说:“一个节日的成立,除了时间有一个特定的选择外,它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文化内容。按照中国传统,每一个节日都会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风俗,例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可中国为何唯独元旦缺少这些元素?这是因为现在的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旦对于中国只是个符号,没有任何的民俗内容,没有在老百姓中形成习惯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人感到元旦空洞,和星期天没太大差别。”

接下来连接元旦和春节的腊八节,就显示出了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气氛。

腊八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衣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一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贺丰收,预祝来年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八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由于版面有限,我们简单介绍几种不同地区腊八粥的做法。

北京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山东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浙江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荧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昧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味道甜威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从各地的腊八粥制作材料可以看出每个地区的风土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喝完腊八粥。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还有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日“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腊八和腊八粥表达的只是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心理活动。

“腊八”一过,就开始清扫屋宇灰尘,为过大年做准备工作,赶集置办年货。正如一首儿歌所唱:“腊八到,过年了。爷爷好喝老白烧,奶奶爱吃胡花椒,妈妈要扯花布料,娃娃要响大麻炮,乐得爸爸哈哈笑”。

在腊八节的欢笑声中,春节来临了。

春节

春节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风土文化的节日。

中国的春节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

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送灶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考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问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这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这个中心。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茶、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

此外还有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等,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开门炮仗

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拜年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说“恭禧发财”,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

此外还有“占岁”、“送穷”、“开市”、“谷日”等年岁期间的日子排列。占岁之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则所主之物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这些特定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元宵节。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过后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观灯

关于元宵节放灯与观灯习俗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现摘录其一,与读者分享’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后来,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元宵节节日古诗 篇8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月时,月与灯如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杨广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4、《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5、《诗曰》

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尽散,孤灯犹唤卖汤元。

6、《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7、《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8、《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10、《折桂令·元宵》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有趣的动物节日 篇9

猴子节

印度尼西亚一些山区的居民特别喜爱猴子,特地将每年6月7日定为“猴子节”。这天,他们会带上好吃的糖果、饼干、糕点和一些民间乐器赶到猴群聚集地。猴子们一边吃着人们送来的美味,一边欣赏专为它们举办的音乐会,别提多快活了!

熊节

俄罗斯西伯利亚为了保护珍稀动物——北极熊,将每年的12月5日定为“熊节”。这天,北极熊可以直接吃到直升飞机投放的肉类食品。如果哪只熊病了,当地的兽医还会为它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牛节

在我国贵州省仡佬族地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王节”。仡佬族人要杀鸡、备酒来敬奉牛王菩萨,求它保佑耕牛健康。这天,牛可以休息,吃最好的饲料,到湖边照“镜子”。另外,牛还能吃到人们为它特制的糍粑哦。

羊节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羊最多的国家,有“羊背上的国家”之称。这里的人们对羊很爱护,每年8月14日要为羊举行庆祝活动。这天,牧人们兴高采烈地放鞭炮,向羊群道喜,然后将它们带到水草最茂盛的牧场去,让它们吃个够,玩个痛快。在“羊节”里,任何人都不能用鞭子抽羊。

象节

每年11月10日是泰国的大象节,这天会举行大象运动会。人们把大象洗得干干净净,给它们披上盖布、彩带,挂上小铃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大象运动会有精彩的拾物竞走、足球比赛、蹬滚筒等项目。最惊险的项目是“象踏人毯”,5头大象依次踩过观众躺下排成的“人毯”,顿时,全场沸腾。活动结束后,获胜的大象就能享受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

狗节

都市人的节日“空”慌 篇10

与前几次不同的是,临近春节,保姆的突然离去,使她家里感到措手不及。

她家的孩子1岁多,正是认人的时候,小家伙从感情上已经接受了这位安徽阿姨。保姆要回安徽老家过春节,几经协商,刘女士还是没能留住她。

刘女士在朝阳区双井富力城的一家咨询公司上班,丈夫是北京某报的记者,两个人都顾不上带孩子,家中的老人又没有足够的精力照看孩子。

家政公司?没有保姆,只有小时工;网上发帖子?骗子多,心里不塌实。年终岁末,北京的许多家庭出现了“保姆荒”。

心急“保姆荒”

1月5日上午,北京市潘家园东里20号楼一位80岁的失明老太太从4层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起因是保姆要离京返家过春节,子女又不在身边,老太太突然失去感情依赖的对象,难以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1月9日,大兴区的那位刘女士就在“赶集网”上发了帖子,但是,细心的她对应征者的身份却多有疑虑。

“有一位自称是刚刚退休的成都英语女教师,给我打了电话,我和她聊完之后就觉得她是个骗子,不可靠。”

使她产生怀疑的主要原因是,对方提出要在网上通过QQ和她聊天。她觉得一位已经50多岁的妇女不应该有上网聊天的习惯,何况对方QQ在线的时间很长。

她希望能找到四川或安徽的保姆。她认为南方的保姆更细心、干活更干净,尤其洗菜和做饭会卫生一些,能做什么口味是次要的,关键是能够吃得放心。

对于年龄的要求,她觉得应该在35岁到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最能干活。超过45岁的女人,干活儿会体力不支;岁数太小的,让人不放心,她们可能趁女主人不在家,偷偷使用家里的名牌化妆品,还可能换上女主人的衣服出去会朋友,回来后再换下来,她还可能把家里的东西都倒腾出去。”

先前她请的第一个保姆是东北的,曾经一段时间让其帮着买菜。“后来就不让了,我发现给她100块钱,她也买不了什么菜,一天下来就没剩多少了。”

家里的贵重物品,刘女士已经事先放在安全的地方,但是,重新请保姆,她觉得还是心里不塌实。

“还有啊,有的保姆不自觉,会趁着家里没人的时候‘偷嘴’吃。我家原来请过一个保姆,把我给孩子买的一些国外进口的水果给吃了,我知道后就跟她讲,说你以后不能随便吃家里的东西,要是吃个鸡蛋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尽管保姆有时候做了令她不满意的事,刘女士还是觉得不能过分责备。“我家孩子太小了,万一人家要是不高兴,报复到孩子身上,那可就麻烦了。”

最让她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安全。她向保姆规定,没有家人陪同的情况下,绝对不允许把孩子带出家门。对孩子的饮食安全,她也很认真。保姆给孩子吃什么喝什么、什么时间喂孩子,都是事先安顿好的,不允许保姆乱给孩子吃东西。

尽管对外人来家里很不放心,但她又离不开保姆,她说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几乎干不了什么家务,全得依靠保姆。过年期间,家里肯定会来不少客人,自己做不了饭,如果请不到保姆,会很麻烦。

而实际的情况并不容乐观,京城多家家政公司都表示,节日期间只能提供小时工和兼职服务人员,全职保姆都回家过春节了,找不到。

位于广渠门外的中祥和家政公司的王经理说,春节期间找保姆的人很多,尽管工资比平时要高很多,还是很难将外省来的保姆留在北京。

“来找我们的很多雇主,大都是老客户,一般都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有的是节日期间需要加班,没有精力照看家里的老小;还有的人家,虽然在北京买了房子,可在老家还有亲属,必须得回老家过年,又不能带着身体不好的老人,只能寄希望于请保姆。可是,现在确实很难找,保姆的流动性本来很大,我们也不可能强制要求人家加班。所以,雇主们着急,我们也很着急,如果在这节骨眼上不能为老客户提供帮助,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今后的生意。”

王经理说话的中间,有两个电话打进来,都是找保姆,她将两手一摊,无奈地一笑,“没办法,他们自己想法子吧!”

去留有牵挂

想留人的留不住,想离京的乘车难。家在福州市的孙映华,在北京一家物流公司做主管,一年没回家了,公司春节能给她10天的假期,而她乘车在路上的时间来回就需要4天,她特别希望能买到单位放假当天的火车票,却非常担心到时候会买不到票。

她最近一直在关注铁路春运的售票信息,也委托了可能为自己买到票的朋友帮忙。1月14日,她在网上看到各地火车站有人三天三夜排队购票的信息后说:“我都快疯了!如果不能早点回家,就是最后能回家一趟,过完春节能不能按时回北京上班,我的心里都没底了。我们单位可是要求很严的,不能按时到岗会影响到一个月的绩效考核,一年12个月,我就有一个月的收入要受到影响。”

像她一样在为回家犯愁的并不在少数。铁道部预计,1月23日至3月2日的40天春运里,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1.786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3%。

车船飞机将成千上万进城人员运出的同时,也会把北京、广州、上海等众多移民城市“搬空”。2006年和2007年,就有相关调查报告用“空城”来形容春节期间这些大城市的状况。

家在新疆库尔勒的崔姐,去年就没回家,今年,尽管父母亲多次催促,她还是决定留在北京。“太远了,乘飞机太贵,往返要4000多块钱,乘火车到我们那个地方很遭罪,时间也长,还存在危险。”

崔姐的父母两年没见到女儿了,就想一家人过个团圆年,后来,崔姐的父亲决定,全家人都到郑州的亲戚家里过春节。但崔姐并不想去亲戚家过年。

她同时表示,自己独自留在北京也不舒服。平时,都和同事一起合住,春节大家都回家了,自己一个人住在一个大房子里,既孤独又害怕,到时候,小商小贩要回家,周围的小饭馆要关门,她出去买菜吃饭都会变得不方便。

她说去年春节,自己在北京待着,小区里冷冷清清的,没人放鞭炮,也没地方找朋友玩,大年初一那天,自己闷在家里睡了一整天觉。

和崔姐不同,孙浩虽然想回家,却有着不同的顾虑。

他是河南新乡人,在北京工作了两年多,至今仍在海淀区肖家河租住平房。住处周围是一大片平房区,聚集着数万外来打工者。孙浩的全部家当中,最值钱的就是一台电脑,自己的邻居曾经丢失过电脑主机,这使他觉得不能把电脑放在出租房里。但是,把电脑带回家也不大可能,太沉,又担心路上磕碰坏;寄存到朋友的住处?也不好找地方,自己没几个很熟的朋友;已经相处两年的同事,除了工作之余在外边吃顿饭,连他们住什么地方都不清楚,再说大家春节都要回家,就是能寄存给同事,自己也不放心。他找了房东,希望房东能帮他照看,房东说贵重物品担不起责任。

除了寄存电脑的烦恼,孙浩对回家也是顾虑重重:“我起早贪黑在外工作了一年,没攒下多少钱,不知道该给家里买点什么东西合适。最怕回去后,邻居和朋友会问起我在外边的情况,自己混得不好,不知道该怎么见那些人,觉得没脸,抬不起头来。”

还在北京某高校上大二的李彬显得比较乐观,他没有购买车票的烦恼,却在为自己饲养的一只兔子犯愁。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整理自己的行李。

学校里规定不让在宿舍饲养小动物,他的兔子是拣来的。

火车上不让携带小动物,他却舍不得把它扔掉。“前几天,我和学校旁边一个饭店的老板说起了这事,那个老板说,你把它拿来,炖一炖,吃了得啦!”

“他要不这么说还好,一说我还真是担心,都养好几个月了,平时没事就逗着它玩,很有感情的,真要是送给谁,把它吃了,那可太可怜了。”

他在网上发了张帖子,想找个有爱心的人送了,过了3天,真有一个女孩在QQ上问起兔子的事,结果,约了时间,见了面,小女孩一看兔子又肥又大,嫌丑,就没要。

马上要走了,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送。“实在不行,就给那个老板吧,他爱吃就吃,管不了那么多,眼不见心不疼。

安全静悄悄

尽管在采访过的人中,不管离京与否,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烦恼,却没有人表示出对安全的过分忧虑。

“北京的治安还是很好的。我们小区里,最近晚上保安加强了巡逻。大冷天,他们两个人一组,拿着手电筒,一晚上就在院子里转悠,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崔姐说。

她居住的芳古园小区里,每个单元的门口都张贴着物业的警示:春节期间无人居住的住户,请务必把水龙头和燃气阀关好,并将电源插头拔掉。离京人员最好到物业登记能够方便联系的电话,以便家中发生意外时及时联系。

此外,同时张贴的还有芳庄派出所的告示:近期附近发现个别入户盗窃的现象,离家前务必检查房间的门窗是否关好,发现可疑人员,请立即向派出所举报。

实际上,警方已经在悄悄部署一系列春节前的治安防控措施。

北京的东单和崇文门等人流密集的地铁换乘车站里,从早上开始,就会发现警察比平时明显增多,平时很少进行的随机抽检过往人员身份证件的工作,也已开始进行。

上一篇:学习部管理规章制度表下一篇: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