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共7篇)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1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成长

国际化进程中激烈的竞争要求高素质的人才,本文通过对当今大学教育模式的.剖析,分析了其现存的弊端,以及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与课堂教学之间关系,为了完善大学教育体制,提出合理化教学建议;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认识到当今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完善.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参考.

作 者:戚萍 朱杰 杨威 王晓  作者单位:戚萍,朱杰(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221008)

杨威,王晓(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21008)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H64 关键词:大学教学模式   素质   成长   教学改革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2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教学,贯彻

大学课堂是进行大学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师生思想交流、灌溉出智慧之花的神圣殿堂。在不同的大学精神指导下的大学课堂会培养出不同的人才。而大学精神为何?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种精神?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礼记·大学篇》中提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 (亲) 新民, 在止于至善。”这句话道出了大学精神的精髓: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的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这简单的一句话中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大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成为兼具德行与智慧的人才。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使学生拥有促使他人和社会向着更加崇高而美好的未来奋进的能力。最后,不论在提升自己还是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都要精益求精,并以此为人生目标。

因此,在这种大学精神的指引下,大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大学不是为了某一个单位培养特定的人才而存在的,而是要培养在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能带动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说过:“大学生的价值观,实际上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十年、二十年的价值取向。大学不应该为一个企业来培养一个毕业以后马上能够使用的专门性的人才,而是要思考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于此,笔者认为,大学精神的精髓可以这样归纳:大学要培养的不是社会现在想要的人,而是社会今后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精神在大学课堂上的反映

那么,社会今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何种品质的人才能将社会带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培育出这样的人才,作为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直接场所,大学课堂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呢?

本文认为,除了道德因素之外,创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动力。因此,大学培养的人才,除了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以及崇高的理想之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当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同时,适应能力是学生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影响并改变他人的先决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也是大学的重要任务。

要培育出具备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大学这个小社会从方方面面进行努力。但是作为“教与学”最直接的场所,作为大学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大学课堂所承担的任务最为直接。因此,大学课堂也就自然而然的承担起培养学生适应力与创造力的大部分责任。

适应力与创造力体现在课堂中的是什么呢?本文认为,在大学课堂中达到锻炼学生适应力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接受”知识实现的;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则体现在“批判”知识上。因此,大学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与“批判”知识就成为大学精神最直接的反映。

三、大学精神在大学教学中的贯彻

要将“接受”知识与“批判”知识融汇在课堂之中,就必须在课堂上做好“传授知识”与“启发式教学”两个部分。

本文认为“传授知识”应该分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本身,二是让学生接受老师在传授知识时的思维方法。基础知识与思维方法两者都是支撑大学教育的两大基石,缺一不可。要做到在课堂上既传授知识本身,又传授思维方法,这需要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教师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系统化,做到脱稿授课”。教师就是为了让学生比较轻松容易的学到知识而存在的,因此,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要将深奥的知识点简单化,这必须经过教师深刻的理解、反复的思考,再通过设计合理的授课思路,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剖析、解读,顺着教师的思维进行下去,就可以在学到知识本身的同时,学到如何学习知识点的能力。

其次,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很重要,是决定学生课堂学习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在大学课堂上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讲授、板书、提问、指导学生看书或做练习、指导学生活动或实验、声像、教师形体或实物演示、教师赞许学生或批评学生、教师回答学生提问、与学生讨论、布置作业等。”好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对象、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等因素变换课堂行为、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必然会使学生昏昏欲睡,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再次,带着激情授课。教师授课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如果课堂上教师不能倾注感情,必然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情绪是教师对生活、对事业、对学生所持态度的直接反映,也是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习到对工作、对生活、对人生应持何种态度最直接的体现。激情授课除了要求教师端正教学态度之外,也需要配合一定的方法才能将这种情绪外化。例如,多利用身体语言、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运用不同的表情以及用音调的变化体现出情绪的变化等等。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并不是随意性的,教师在这种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多种方面考虑问题、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要做好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在课堂上“我讲你听”的单一形式,更多的充当领路人的角色,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善于“问问题”。一个好的引导者,最拿手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问题。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近答案,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另一个问题,同样也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答案。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他们的智慧。

总之,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以及思考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真正意义上具有“适应力”与“创造力”的人才,才能从本质上彰显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克, 《陈嘉庚教育思想对培育我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启示》,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9月

【2】孙继兵, 杨薇, 武建军, 闫殿然,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二卷, 第三期, 2010年9月。

【3】李杰, 《日本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启示》, 《长春大学学报》, 第17卷, 第2期, 2007年4月。

【4】李文山, 《中国大学精神的内涵及其演变》,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年11期。

【5】党亭军, 《大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做些什么——对现行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当代教育科学》, 2008年15期。

【6】ELLM EJM, 〔J〕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K〕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7】陈海容, 《论大学精神的思想内涵》,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年12月。

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85-01

社会一直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准则,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数学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不仅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具,已经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受到各院校的关注,其中,大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几十年来,大部分的大学数学课堂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站讲台上,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灌输数学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安静的听,繁冗,抽象,成了学生对数学的普遍认识,数学课堂的气氛也是被学生们公认的太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有了畏惧、厌倦的情绪,对于后期数学知识在其专业课中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到底该如何进行,本人对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1 在教学中穿插与课堂有关的小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关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小故事,肯定能为枯燥的知识增添不少色彩,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如讲到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时,老师可穿插一个小故事,“在微积分创立的优先权上,数学界曾掀起一场激励的争论,到底是牛顿还是莱布尼兹创建了微积分,大家众说纷纭……到后来人们公认牛顿和莱布尼兹是从不同的角度各自独立地创建微积分的。”精彩的数学故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兴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我们再引入此数学公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它,对公式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符号

数学的世界是符号的世界,数学语言也是由符号组成的,罗素曾说:“数学是符号加逻辑”,也可见符号在数学中的地位。数学符号通常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最形象、最简单的抽象符号来准确、清晰地表现出来,好的数学符号能节省思维劳动,运用符号的技巧是数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但由于对数学符号缺乏正确的认识,才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整个数学课程产生了畏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符号,让其对数学符号产生亲切感。其次,注重实际问题到数学符号的过渡,也就是让学生确切的理解符号的真正含义,加深对符号的认识。最后,多举些实例,把复杂的问题用简约的数学符号来表示,让学生发现数学符号的魅力。总之,赋予数学符号鲜活的生命力,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数学虽然是由符号和数学关系组成的一门抽象学科,但它源于生活,所以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生活化,这也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授课老师的基本功要非常扎实,还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还得具备很强的授课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如的来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讲到概率论中参数为的poisson分布时,先给出一个实例,“120一天内接到的急救电话的个数”,让学生去感受其取值及各种问题,接着再慢慢把学生带入这个分布,这时学生就不会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枯燥的数学定义,而把它看做是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实例。当然我们后面再用到poisson分布的时候,授課老师仍然可以用有趣的实例来代替枯燥的数学定义,我们把此教学方式称为生活化教学,利用抽象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轻松接受数学知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这也是我们最重要的教学目的。

4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多为灌输式教学,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其实学生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上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通过提问、学生相互讨论、让学生讲解例题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入主课堂。

5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数学富有非常强的逻辑性,需要一步步的推导,所以在数学课的讲授中我们经常采用板书的授课方式,随着电脑等高科技的发展,某些数学课程也进行了一些改革,采用多媒体教学。笔者认为我们要取两者的优点,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利用板书一步步推导,把数学知识的连贯性、逻辑性体现出来,利用老师的语言和板书动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象等有机地集成一体,所以在某些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时,比如数学图形的处理上,又可以采用此教学工具。我们需要把两者结合,取其优点,同时融如入到数学课堂中来,即不失数学的逻辑性,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更多的数学信息。

6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这种现象在所难免,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数学学习差,并不代表智力低,我们曾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学成绩差,大学数学肯定学不好,所以从心理上有自卑感,畏惧感。针对这些学生,我们要从一开始就鼓励他,排除他的心理障碍,让其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教学,重拾他对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同时,针对某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也可采用“学生互助式”的学习方式,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学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大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大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在近两天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

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大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

本人很有幸参加20xx—20xx小学综合实践国培,在先期进行的北京大学慕课培训《翻转课堂法》学习中,对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有了初步认识,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大家分享。

“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既定的思维方势。“翻转课堂”是什么,从来没有实践过,也没有看过具体的这种课堂模式,通过这次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初步认识: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测试并提出自己学习上的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完成作业及个性化指导,学生形成新知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现如今,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讲课—— 布置家庭作业——回家练习。但“翻转课堂”却几乎把传统教学翻转了过来,构建了学生在家依据 教师制作的 8 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几个有针对性的测试。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体会,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 或者反转,改变了学生学习的顺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 能游刃有余地根据自己的基础、认知探索学习需求。老师不在是讲台上的“权威”,而是成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引路人。

二、“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

1、时间短:教学中的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视频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我们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片段”或“微课例”。

2、内容少:相对于内容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容量小:从容量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资料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情景化”: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整合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相关教学资源, 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易于训练学生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段思维能力的学习,教师能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三、感受:

1、慕课的最大成就是:它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传播到地球的每个角落让全球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全球顶尖明星教师的免费课程。为此,有人甚至夸张地说,慕课使得全球一门学科只需要一个教师。

2、慕课带来的是超时空的变革。不仅在全球各个角落我们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它还是移动的,可以走到哪儿学到哪儿,甚至可以反复学,甚至十年二十年后再学。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是继班级授课制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

3、当然,慕课作为班级授课制后最大的一场教育变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一个疆域较大的国家,各地区发展如果不平衡,城乡差距极大的话,慕课的建设不可能在一时半会就能取得成功。这需要政府大力地投入,并且培训工作还要及时跟进,否则,难以普及。普及中还要尊重差异、稳步发展,过快、过急会影响教师们的兴趣。

4、另外,慕课的优势虽明显,但传统的授课不能丢,因为计算机的普及虽加快教学进度和深度,但人的发展,脑的思维有个循序渐进、领悟提升的过程。特别是使用电脑,对人的眼睛伤害不容忽视,否则,就会人类的各项机能受到损害。

以上是我学习后的体会,不当之处还请专家指正!

大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

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通过参与英国牛津大学外语教学的各项活动,总结了牛津大学外语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及理念,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希望对国内正在进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英国牛津大学的留学生除了少数来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非英语国家。如何对操着各种口音的大批留学生进行外语教学,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融入牛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对他们进行国际化培养,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他们日后在包括工科在内的各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牛津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许多方面对“卓越计划”的实施确实有启示、借鉴作用。

如何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外语教学理念,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卓越计划”,尤其是大学英语如何满足“卓越计划”中的“国际化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培养工程专业学生的“参与国际交流”、“提升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等是摆在许多试点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于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通过深入课堂观摩学习、参与课内外活动、与多位老师深入切磋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研究分析了牛津大学外语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及理念,从中汲取经验并与国内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相结合,希望对“卓越计划”中国际化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所启示。语言教学活动

1.1语言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

牛津大学强调以学生为主,其语言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课堂从不以教师为中心,授课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知识结构、实际需求和课堂表现等组织课堂活动,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形式和速度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上语言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授课教师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同样在卓越计划的英语教学中,也要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英语听说读写水平,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满足卓越计划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把熟悉工程专业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等作为提高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他们日后的专业英语课程或将来的工程师工作做好语言和内容上的准备Ⅲ。

1.2课堂教学

牛津大学语言中心的课堂多采用小班上课,每班人数一般控制在12人左右,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同学都有充分的锻炼机会,尤其是两、三人为基础的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更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增加友谊。授课教师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参与,他们会在课前设计好问题或根据课程情况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不同的观点。在英语课堂上,老师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训练,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小组讨论、个人或小组汇报、小组或班级辩论等。任课教师特别注重学生语言运用、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交际中意义的表达与协商,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运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善用“支架”(scaffolding)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虽然卓越工程师班的大学英语教学还不可能达到小班授课,但是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交际策略,通过任务型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

1.3不拘一格的教材

牛津大学以及许多英国大学老师没有固定的教材,学生也没有课本。但是老师通常都会开出一些书目,供学生课下阅读、课上参考。(英语教学论文)老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检索资料,阅读指定书目的相关章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分发handout,供课堂讨论使用。对于卓越计划中的学生,老师应分配他们课下分工,查询有关主题或内容的教学资料,如工程图纸设计方面、机械仪表方面的内容,同时任课教师自己课下查询或参考有关工程英语内容,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同时老师也能根据卓越计划的具体情况,设法整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适当增加工程方面的学习材料,增加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拓展卓越计划学生的专业和国际视野。

2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2.1 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扩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是指学生可以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通过英文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等获取相关资讯,可以通过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人情等,可以通过阅读等手段了解本行业知识、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等。

在外语教学活动中,牛津大学非常重视英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因为国外留学生是通过英语这门外语来学习其他各学科的知识、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的。英语老师们要求学生把英语确实当作一门实用工具,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适当使用,而对于交流中的语音和语法问题,可以不一定强求其准确无误,只要不影响正常的交流沟通即可。即使在牛津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学府,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讲的英语也是五花八门,南腔北调,但是牛津大学的外语教师们对于外语学习者所犯的错误是非常宽容的。老师们并不是刻意纠正学生们的语音语调,也不刻意去纠正他们谈话中的语法错误,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谈话的内容而不是形式,关注的是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尤其是沟通交流策略的培养,关注的是如何顺利捕捉谈话人的信息以及如何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以英语为手段获取自己专业方面所需的信息。

2.2听说及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根据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理论,听是说的前提,语言的学习首先是听。在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口说,而在语言输出过程中,说话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在牛津大学的英语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内容表达的关注程度远大于对语音、语法和语调的关注。

卓越计划要求将来的国际工程师能用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获取专业资料,与外国同行交流技术问题,所以在探索适应和服务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法时,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尤其是听说的基本能力。在听说中,听的能力更应得到加强,如果工程师听不懂他人的谈话,也就没有办法回答了;要是说的不太准确或有些口音,倒是不会太影响沟通交流。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前司长张尧学所述:要以听说为主,听力为纲,其他为目,纲举目张,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大学生在大学里学英语主要是学会继续学习和能够交流的实用能力,首先是听力”。

另外,卓越计划中的英语教学毕竟只是大学英语而不是专业英语教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强求学生语音必须完全纯正,交流中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实就英国而言,各地口音也非常明显,比如伦敦、伯明翰、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等地的英语和英国标准BBC英语有一定差别,有的差别甚至还比较大,但是很少有人会特别留意,交流中关键是有效获得信息和表达思想。由于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国际化的工程师,而不是专业英语翻译或者英语教师,所以突出英语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课外活动、自主学习和评估

3.1课外语言教学活动寓教于乐

牛津大学语言中心的教学活动,除了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外,为了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任课老师还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文化、历史或自然景区游玩。笔者在牛津大学期间跟随老师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起参观牛津大学一些著名的学院,如以拍摄《哈利波特》闻名的Christ ChurchCollege(基督堂学院),以写作《爱丽丝梦游仙境》闻名的Worcester College等;参观牛津周边景点,如著名的St

onehenge(巨石阵)、莎士比亚故居、丘吉尔庄园、中世纪大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等。学生听任课教师和景区管理人员讲解这些著名景点,他们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了解了许多人文、地理、历史和社会知识,开阔了他们的国际视野,这种形式深受广大同学的欢迎。同样,在卓越计划中,要通过组织多种外语活动,给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练习、训练和使用外语的机会和场合,包括组织外语沙龙、成立外语兴趣小组、开设周末外语之角、举办外语口语演讲比赛、组织外国学者报告、参加涉外语言实习活动等等。除了为学生营造讲英语的环境、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语言实践活动外,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增加介绍西方历史文化等知识的内容,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概况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老师课堂授课或通过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方式讲授。

3.2 注重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个人学习或者个别学习,也绝不是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牛津大学的语言学习中心有几十个自主学习教室,里面有录音资料、视频资料、图书资料及供学生使用的录音设备等。老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进行培养,还定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使用学校的自主学习室、语音室等设施,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语言实验室进行自我测试或口语和听力训练等。教师利用语音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检查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并及时提供个性化辅导。同样,卓越计划中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自主学习机房和设备,老师应定期跟踪检查和评估,包括进度、时间、效果等,老师要根据检查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培训,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注重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结合牛津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价。形成性评估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使学生能够加强学习进程的规划,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牛津大学学生的动态形成性评估在学生总成绩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卓越计划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体系中,也要更加突出对学生的动态日常评估,做到每节课都有采分点,都有评估项目,无论是课上回答问题、课下作业、课上的小组讨论等老师都应该给予量化打分。同时,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中都要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跨文化交流沟通及合作能力。结束语

借鉴国外一流名校的外语教学经验,根据燕山大学卓越计划的具体情况,研究大学英语课程如何更好地配合和服务于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大力推进国际工程人才的培养,使卓越计划中的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快速接近或达到卓越计划的国际化培养目标,为他们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参与国际竞争等做好语言上的充分准备。

燕山大学从20xx年推进卓越计划以来,卓越试点班的规模逐步扩大,由试点之初的两个试点班扩展到目前的五个教学实验班,卓越试点班的专业也在逐步增加。牛津大学外语教学的经验和理念对于燕山大学以工科学生为教学主体、适应和服务于卓越计划中“国际化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将起到推动作用

大学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课程简介

《21世纪大学英语》是根据教育部办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的一套大学英语教材,系统地把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融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也日益受到重视。许多领域离不开英语。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提高英语能力,掌握好这一工具,在实践中更好地使用它。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总的教学要求是:本课程融精读、泛读和听说于一体,围绕精读课文重点培养读、写、译的能力;围绕听说教材主要培养听和说的能力。使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速度和听力理解速度都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同时,由于我院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一向较高,我们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一次性通过考试,并且能够在实际使用中运用自如。

课程的重点及难点是: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的能力;难点是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提高写作和翻译技能,培养学生用口语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必修课。对象为XX级本部普通班和东方学院各班。

四、教学时间的安排

本学期03级大学英语普通班和东方班从第一周开始上课,第十九周结束,每周授课时数为5学时。精读教材采用《21世纪大学英语》,计划完成第二册第五单元至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计划用两个教学周完成。在校历第十周安排期中考试,考察第二册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的内容,考试以随堂方式进行。本学期安排三次四级模拟考试,考试以随堂方式进行。

每一单元课文A讲解单词、词组、课文结构、重点难点、课文主旨及课后练习;课文B在课堂上适当讲解;课文C要求并监督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此外,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上的练习册,对练习册上难度较大的练习应给予必要的讲解。

听力教材采用《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每两周安排一次听力课,共9次,每次2学时,共18学时。计划完成第三册。每次完成两个单元的内容。如时间允许,可视情况增加视听内容。

希望各位教师注意教学时间的安排,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大学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第一,在业务水平上。由于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和老教师比起来缺少实际教学经验.在教材理解方面会存在一些疑问,也不十分了解学生,所以,我会积极向老教师们尤其是董海秀老师学习,探讨,来丰富自己对业务水平的知识渗透。

第二,在知识蕴涵量上.虽然是本科生,但自己的知识含量,特别是低年级教学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俗话说:学海无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心,不断反思与积累教学方面的心得与见解。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我认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都要为学生着想,要努力工作,应当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协调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协力共同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随处可见。因此,我将利用家长会、家长沙龙等活动和家长共同探讨关于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将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利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做让家长们认可和值得信赖的班主任。

综上所述是我在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大学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坚持不懈,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加大专业建设与改造力度。学校一方面积极申报新专业,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应用性改造的力度,区别对待、凝炼特色,逐步形成“网格状”的发展态势;做好省特色专业的遴选申报工作。

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抓住本次全国专业目录调整的契机,对接行业、关注就业,充分调研,不断细化“三类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做好20xx年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积极做好“创新班”的调研与筹备工作;继续深化卓越计划的试点改革工作。

3、持续推进课程的应用性改造。以“应用性课程标准”为引领,以“千人业师”为载体,做实校首批“优秀应用性课程”,培育院级应用性课程,以点带面,扎实进行课程应用性改造;选择部分专业,做好职业证书与专业课程对接工作。

4、改革招生模式,尝试进行大类招生的试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院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落实专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本科专业校内竞争机制。

二、突出重点,持续推进“优秀课堂”的创建工作

1、不断深化“优秀课堂”创建活动。坚持每天检查到课制度,抓两头、带中间;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创建力度;加强调研、筹备教师业绩考核制度的修订工作,引导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效果;做好“优秀课堂”的阶段性总结,提前布署下阶段的创建工作。

2、确保高质量教学运行。全校上下应按照评估的要求,从教学计划、课表安排、教师确定、教材选定、教学资料、考试组织试卷批阅等方面,细化每一个环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序。

3、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举行教学技能比赛,引导各学院广泛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结合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研究交流、等各项工作,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做好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培育与遴选工作。

4、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工作。加强调研、统筹兼顾,与人事、科研等部门一起,稳步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工作。

三、注重应用,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1、推动实验平台建设与改革。以“开放、复合、共享”为指导,深化实验管理平台建设与改革;完善实验室建设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项目资源;做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效能工作。

2、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深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改革,积极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机制;突出重点,抓好校级优秀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以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提高与政府、企业的对接与管理服务水平。

3、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积极准备启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

四、精心准备,做好评估专家回访及教学质量发布会工作

1、精心做好评估专家回访工作。全校上下要认真总结评估一年多来取得的办学成果,起草完成评估整改报告;以此为契机,各学院各专业再次梳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办学特点与改革举措。

2、继续办好本科教学质量发布会。对照本科教学状态数据与办学指标,有的放矢地加以完善;积极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结合专业建设与二级管理,逐步建立动态监机制。

3、认真总结整改与教学质量发布的经验,规范管理、形成完善制度,夯实教学工作的基础。

五、明晰职责,做好二级管理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

1、按照学校二级管理的整体要求与部署,加强调研,明晰校院两级教学建设与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制订教学相关实施细则;以此为契机,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院加强质量、提升效益。

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监控,更加重视备课、作业、辅导、答疑、实验、毕业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的监控;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与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各子系统的保证机制建设。

3、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遵照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六、强化服务、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1、结合二级管理的需要,教务处将继续改进工作内容流程,完善奖惩,内提效率、外拓资源,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与能力。

2、鉴于教学管理干部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参观和教学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科学性。

3、稳步推进学生的选择权。积极拓展辅修专业、完善学生选教师制、完善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完善课程中心建设,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课堂教学理念探析 篇6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及其弊端

课堂教学理念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它制导着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以知识为中心, 以教师讲授为主, 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教师通过系统的、全面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

在这种传统课堂教学理念主导下的课堂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讲授注重课程本身的系统性, 忽视课程之间的联系;课程内容陈旧, 缺乏学科的前沿性知识介绍,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在教学方法上比较注重“讲懂”, 让学生“学会”, 而不是“会学”;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重灌输轻启发;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师生之间的学问探讨和思维交流的活动, 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只重视知识传递, 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失去生命和活力, 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

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课堂教学应该树立的课堂教学理念

每个历史阶段, 随着人们对教育功能、教学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 教学理念也随之改变。近几年,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跨入了国际所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和“80后90后现象”在大学校园的突显, 都对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就必须更新课堂教学理念, 以新世纪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为依据, 树立正确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建立崭新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 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能力。

1、树立以学生主体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激情, 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以学定教”,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使学生充分地自读、思考、理解、练习、纠错。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树立面向全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观念、认识、情感、个性和生活背景, 比起他们身上那些普遍具有的东西, 张扬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个性也许更为宝贵。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以多元的视觉看待每个学生, 而不是以认知能力、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全面的发展。

3、树立平等、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 它更需要师生问情感的交流。在现代的大学课堂上, 师生应该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对话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参与问题探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 与学生平等的交往和对话, 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对话性的课堂教学,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开启了学生的心智, 唤醒了学生的潜能, 使课堂教学真正的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的统一。

4、树立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的教学理念

现在的时代, 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的累积和更新速度决定了现代课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而知识是无限的, 课堂“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教”的目的是培养的自学能力和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与课堂教学留出充裕的时间, 创设教学情境, 设计出切实可行的, 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原因探析

我国教育界早已意识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改到大学的教学质量工程, 无不针对是课堂教学改革, 而实际普通高校本科课堂教学大多数课程还是基于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 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并未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导致这种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脱节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 高校的相关制度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 轻视教学理念。

在不少高校, 教师的职称评定、聘任并没有与教学质量实质性的挂钩。一般普通高校普遍关注上层次而忙于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 教师也不得不去拼命完成“量化”的科研指标, 对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自然难以顾及。重科研轻教学, 导致不少高校教师虽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却保留着陈旧的教学理念, 甚至阻碍了高校课堂教学的发展。

2. 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

每个人的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 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联系起来, 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新的理念, 进而指导教学实践。理念通过课堂教学行为来体现, 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在教师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

要让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走进大学课堂, 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个人化的知识,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 才能有力地指导和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总之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大学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是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一个课题。

摘要:课堂教学的开展总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理念支撑下进行的, 在高等教学大众化阶段, 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提升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 重视教学理念的研究,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彭逢春:走向对话与复调的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转变[J],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S2)

大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7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一、引言

2014年10月17日,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于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研制工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和部分指导委员会委员出席并发言。

专家们就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新的发展方向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手段、数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对教育出版所带来的影响,并对新时期的教学实践、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

本次研讨会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论述:以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国情,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需求,构建科学、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从英语能力、学业/学术英语能力、英语工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领域设计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体现基础性与应用性,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等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与高中英语课程相衔接,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阶段,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英语入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是大多数大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发展目标是针对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学生的能力、需求和兴趣而提出的多元目标要求。分级目标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多元教学目标决定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不同层次高校各个类别的课程所占比例应有不同,并依此设计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

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新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思路具有自主,分级和多元三个特征。

(1)自主性

自主性即自主确定起始阶段和教学目标。例如教育部直属院校,“985”和“211”重点院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高,英语基础普遍较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首次通过率较高。这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较高的起始阶段。如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为:完成基础目标,即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量,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如下:第二学期教学目标为:完成提高目标,即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第三学期的教学目标为:完成发展目标,即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第四学期目标为:完成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所需的英语基础。普通高等院校可以参考以上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分级性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有些省市,如直辖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对英语教学投入较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有些内陆省市对英语投入相对偏小,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分级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成效有其必要性。分级教学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师资和合理配置。

关于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各个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师情况自行制定适合的分级方法。常见的分级方法是分A、B级,或是A、B、C级,或是A、B、C、D四个级别。其中最常见的分级方法是分为A、B两级,并尽可能的增加A级班级数量,至少不少于20%,如果能够有40%的学生在A级班级,更加符合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多元性

根据王守仁教授的发言,大学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由多门课程组成。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类英语三个类别,每个类别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

重点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可以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六级考试可以认定为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在第四学期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修英语。

大学英语选修课应具有多元化特征,可以开设的课程包括;英语基础技能类课程,如大学英语听说或大学英语基础翻译等;英语基础技能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基础。商务英语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语或外贸函电等。商务英语是学生在求职和就业中非常实用,是一门很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如会计英语或计算机英语等和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英语类课程能够为学生今后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测试评价类英语,如雅思英语或托福英语等,这类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出国深造的英语学习需求。

三、结论

大学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应做到符合英语教学规律,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沁水县农牧业发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