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s世界大学排名(共10篇)
TIMES英国大学排名发布啦!虽然英国各种大学排名很多,但是基本上,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也是国内雇主大多看的一个)就是要算TIMES这个。
综合排名:
剑桥第一,牛津第二,帝国第三。
前10名的.整体变化都不是特别大。
圣安因为王子和英国人心目中地位的关系,一直稳居前5.
G5里的LSE和UCL在TIMES里不很受待见,这一次调到了第九和第十。
变化大的几个Sussex从25到了19,Kent从30到了23,莱斯特从20掉到28,亚非学院从31调到44。
至于KCL和曼大一直都是每年的泪...英国排名=世界排名的代表。
一、世界大学排名对科研的测评
排名离不开评价指标体系, 每一套世界大学排名都伴有根据不同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指标体系。从世界主要大学排名版式看, 其信息资料基本上都源于如下三个渠道:第三方来源如政府数据库;高等教育机构;对学生、教职工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调研数据。然而, 由于具有可共享的跨国比较性资料的局限, 这些国际性大学排名只能从现有的可利用资源中更多地选择对容易量化的科研指标进行评价, 而非高等教育机构的全部学术活动。他们大多利用国际通用的Thomson-ISI或Elsevier-Scopus开发的文献计量 (bibliometric) 和文献引证 (citation) 数据库, 即通过同行评审杂志中的论文数量和科研论文影响因子对科研能力予以评价。如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强调在世界最权威杂志《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论文量和高等教育机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国际主要奖获得者数量。在排名体系中, 校友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数量占评价指标的10%, 教师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数量占20%, 高引用科学家人数占20%, 在世界顶级刊物《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数占20%, 被SCI和SSCI收录的论文数占20%, 人均指标占10%。排名所采用的数据都来自第三方, 如诺贝尔奖和国际数学联合会的官方网站、国际性的论文数据库、各个国家的权威教育统计机构等, 排名不采用任何由学校直接提供的数据[1]。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QS世界大学排名采取6项指标: (1) 学术界同行评价 (Peer Review) , 主要通过调查学者和专家对各大学的评价, 占总分的40%; (2) 雇主满意度评价 (Employer Review) , 占总分的10%; (3) 师生比例, 占总分的20%; (4) 教师科技论文引用率 (Citations/staff) , 占总分的20%; (5) 国际教资比例, 占总分的5%; (6) 国际学生比例, 占总分比例5%。可以看出, 第一和第四项基本都是对大学科研的评价, 共占60%[2]。
西班牙教育部高等学术研究委员会的Webometrics全球大学排名中测评大学的四个网络指标, 以“网站规模” (即使用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搜索到大学的网页数量) 、“网站搜索能见度” (只用雅虎搜索, 大学网站的全部链接数) 为主。其中网络搜索能见度 (Visibility) 占总分的50%;网站规模 (Size) 占总分的20%;“资料丰富度” (Rich Files) , 即对学术和出版行为评估, 并把网站中不同的文件出现形式也纳入考虑, 占总分的15%;“学者或研究人员” (Scholar) , 即该大学能搜索到的发表文献和被引用的文献, 占总分的15%[3]。在该评价指标体系中, 充分考虑了开放科学的国际化趋势, 即根据高等教育网络呈现的规模对大学科研进行评估, 每一个指标中主要呈现的是科研指标。这套对科研的测评体系主要采用网络计量学方法。
台湾高等教育评估与认证委员会的《研究型大学科技论文绩效排名》所用的指标和权重为:科研能力, 即过去11年的论文数量 (10%) 和当年的论文数量 (10%) ;科研影响度, 即过去11年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总和 (10%) , 过去2年被引用次数总和 (10%) , 过去11年间教师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 (10%) ;科研卓越, 即过去2年高引用率 (20%) , 过去10年高引用率论文量 (10%) , 当年高引用率期刊论文量 (10%) , 强势学科数量 (10%) [4]。
由此可见, 在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 科研指标权重最大。这说明, 学术研究是衡量世界大学水平的核心指标, 直接影响着大学排名。从数据搜集与分析看, 主要以可量化的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 (被引次数) 展开对大学科研定量分析。
二、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测评的国际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其日益增长的市场化导向, 使得学生、家长、雇主、研究机构、政府对大学的声誉、质量、投资回报率等越来越感兴趣。大学排名通过对大学间可比信息的加工处理, 以直观的结果显示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对世界大学了解的需求。因此世界大学排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1. 引发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
世界大学排名指标对科研的强调, 促使许多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加强科研能力提升国际学术竞争力, 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于是, 许多国家开始更多地强调在表现卓越的研究型大学投入更多科研资金,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和博士生教育项目建设。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 美国大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一些传统上著名的欧洲大学和亚洲国家并不看好, 这就引发了这些国家政府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和科研经费投入的反思。牛津大学校长在英国议会科学委员会上就曾提出:“世界大学排名看起来相当可信, 但结果表明欧洲大学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5]欧盟委员会教育专家简·费格尔 (Jan Figel) 指出, 如果不采取行动, 欧洲大学会被中国和印度的大学所超越。法国教育部门领导和高校校长也普遍认为, 法国大学规模不大, 资源分散, 政府对大学干预过多, 缺乏专项科研投入, 导致了法国大学的国际排名和国际竞争力下降。正如西方著名学者马丁 (Enserink Martin) 所言:“在世界大学排名中, 法国大学表现不佳, 从而引发了法国关于大学体系的全国性辩论, 并于2007年7月出台了新教育法, 赋予了大学更多的自治权。”[6]此外, 德国等多个国家对本国高等教育体系都进行了反思和科研资源配置战略的改革。在我国, 近几年国家强力推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以及近期 (2009年12月9日) 中央教科所发表的《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估报告》对我国一批重点大学投入和产出绩效做出的评估,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世界大学排名做出的反应。
就世界范围看, 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选择上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类是新自由主义模式。该战略模式目标是, 将世界大学排名作为自由市场机制, 将少数精英研究型大学提升为“卓越”级别的研究机构, 从而增强这些大学在世界的学术竞争力。这类模式的代表国家主要有法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中国等, 它们强调通过对“卓越中心”和研究生院的竞争来提升国家科研能力, 从而创建一小批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第二类是社会民主型模式。采取这类模式的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挪威等国。其战略目标主要是建立具有不同类别而非层级的世界级高等教育体系, 而非强调通过“竞争”实现精英化“卓越”。这类战略的典型特征是, 并不依赖精英研究型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之列, 而是强调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横向类别和使命差异。如澳大利亚努力通过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制, 使全国所有学生都能在所有高等教育机构获得世界一流教育。再如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2009年11月发表的《崇高志向:知识经济中的大学未来》 (Higher Ambitions:The Future of Universities in a Knowledge Economy) , 提出了确保英国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 提升英国大学整体学术竞争力的五项战略构想, 但重点强调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如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等[7]。
2. 引发各国大学自身战略规划的调整。
一项由经合组织和国际大学协会联合发起的全球大学校长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 大学的管理者经常使用大学排名, 70%的被调查对象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排在国内前10%, 71%的被调查对象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排在世界前25%;研究还显示, 占63%的被调查者指出, 他们已经在大学发展战略、组织、管理和学术上采取了重大改革, 而仅有8%的被调查者未采取改革行动[8]。世界大学排名也影响到大学学科和课程的优先发展战略, 同时在重新制衡教学与科研、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更多优质科研资源流向科研成果突出的学科领域和研究生教育。
在应对世界大学排名中, 国际上通用的策略是, 一味追求高水平科技论文的产出量。如绝大多数非英语国家高等教育机构激励教师在高影响因子的英语语种刊物或高水平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另外, 由于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指标通常倾向于具有医学院的传统大型综合性大学的科研产出, 因此大学科研规模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应地, 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 重组和联合大学体系, 特别是在科研领域, 如通过专项投资扩建研究院和研究生院。许多大学也开始通过聘请国际学者, 开发和扩展英语语种科研资源, 加大对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力度, 提升英语语种科技论文产出能力。由此, 正在引发新一轮的国际学者与科研声誉的学术竞赛。根据西方学者海泽尔昆 (Hazelkorn, E.) 的研究结果显示, 从国际上看, 不同大学应对世界大学排名的策略选择主要体现在科研产出、科研机构和组织、课程设置、学生、教师和学术服务几个方面 (详见表1) 。
三、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测评的缺失
从几家影响力较大的世界大学排名及其对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可以看出, 科研成为影响世界大学排名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但随着大量新兴、交叉学科和知识社会分配趋势的出现, 以学科独尊、兴趣驱动、大学为基地的传统科学知识生产方式正在向新兴的跨学科、应用情景、异质性和多样性的科学知识生产方式转型。正如吉本斯等学者于1994年著的《知识新生产: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研究动力学》指出的:我们正经历着科学、社会和文化知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传统的以理论独尊、试验性科学、学科内部驱动、以大学为核心的知识生产模式 (即Mode-I) , 正在被新知识生产范式, 即Mode-II所取代。这给目前的世界大学排名的科研评价方法论提出了质疑[10]。在以模式II主导的当代大学科学知识生产环境下, 目前的世界大学排名对科研的测评有诸多缺失。
1. 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测评的知识领域过于狭隘。
由于跨国比较性数据资料的欠缺, 上海交通大学和台湾的大学排名主要运用Thomson-ISI或Elsevier-Scopus开发的文献计量 (bibliometric) 和文献引证 (citation) 数据库的定量资料, 这些标准和数据最能记录医学和生物科学的表现, 这就意味着大学排名不可避免地过分强调传统科研产出, 而艺术和人文社科等领域容易受到伤害, 诸如工程、商学、教育学专业学科没有很强的同行评议出版的传统, 它们也面临着压力。比较上述两套排名体系, 泰晤士QS试图评价更广域的大学学术活动, 将同行评估和调研相结合, 但同行评估主要是对科学研究的声誉进行评定的, 并且仅限于英语国家。毫无疑问, 这些科研评估指标只能是“学科”评价性的, 难以测评跨学科学术研究成果。然而,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下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跨部门和跨国科研合作日益加强, 如何评价这些合作性科技论文是目前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指标的一大难题。
另外, 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指标过分强调传统知识产出, 即强调不同学科的同行评议期刊论文和被引次数, 也就是说, 它们只强调了学术论文在学术同行之间的影响。因此, 这种评价方式仍然体现的是传统科学知识质量监控模式, 即新知识的有效性和合法化都要经过学术共同体认可, 并主要以学科内部相关同行以引证、评论和应用等不同形式的评价进行检验, 主要以学术价值为评价的核心指标。然而, 这种传统评价方式对当前新知识生产方式下的科学知识无能为力。同时, 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普遍强调“科研、创新和商业化的生态系统”建设的发展战略, 而传统学术评价方式显然与之背道而驰。因此, 这不但给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指标体系带来新的挑战, 同时也给一味地依照世界大学排名对国家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战略做出不合时宜的调整提出了反思理由。
2. 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测评囿于传统基础研究。
传统上, 莫顿的“科学规范”和“布什范式”将科学研究二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在这种二分法指导下, 大学科研人员不受社会经济利益约束, 具有高度自主的科研空间, 主要从事基础研究, 大学的基础研究的实施不考虑实际结果, 基础科学一旦受命于不成熟的实际应用目标, 就会断送它的创造力;而产业部门主要从事应用研究[11], 结果使得大学与产业之间形成明显的科研鸿沟。而在以技术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社会,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界限日趋消解, 并出现了如斯托克斯所述的“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12]。尽管基础研究仍然是当代大学科研的根本取向, 但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已经成为大学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大学基础研究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科技论文, 而应用性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和强调创新的技术开发等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 科技论文仅是这些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他如专利、生物材料等非论文形式的科研成果所占份额不断增加。而当前的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测评主要以数据库期刊论文作为评价依据, 这就意味着基本上都是对传统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 而对如专利性知识难以测评。另外, 如上海交大采取的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作为评价指标, 也说明这些评价指标主要指向基础科学研究, 因为这些奖励基本上都是基础原创性研究成果。因此, 盲目的以世界大学排名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依据, 不可避免地导致重归传统“象牙塔”境遇, 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3. 世界大学排名科研测评导致片面强调一流大学创建。
我们知道, 世界大学排名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兴起的, 其评价指标自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世界大学排名的兴趣, 并做出了战略性的回应。与此同时, 世界大学排名就是要通过排名定位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 从而将世界一流大学从世界大学体系中分离出来。然而, 由于各国大学体制、类型和文化传统的不同, 运用一套单一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对不同国家大学进行比较, 其可信度显然难以保证。另外, 面对世界大学排名, 许多国家政府采取了新自由主义高等教育发展策略, 即重点建设一批精英式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从而将其与大众化的教学型大学区分开来。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 世界一流的科研并不一定只存在于世界一流大学, 同时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研究者也不一定只存在于世界一流大学。受世界大学排名的影响, 学术界普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如果没有基础科学卓越研究, 如果缺乏在国际刊物上的论文, 就不可能开展可持续性应用研究或产业相关的研究。这种理解表面看似乎合乎逻辑, 然而这显然是传统上的线性创新思维方式, 即20世纪40年代美国万尼瓦尔·布什提出的“由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生产经营”的基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二元分离”的思维模式。另外, 过分强调世界一流大学发展, 可能会削弱国家科研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服务能力。因为, 地方或区域大学, 特别是一些行业特色大学, 在区域创新系统建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The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EB/OL].http://www.arwu.org/RankingResources.jsp. (2010-01-01) .
[2]Times Higher Education.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story.asp?Storycode=408908. (2009-12-20) .
[3]CSIC.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EB/OL].http://www.webometrics.info/about.html.
[4]The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Accreditation Council of Taiwan (HEEACT) .Ranking of Scientific Papers for World Universities[EB/OL].http://ranking.heeact.edu.tw/en-us/2009/Page/Indicators. (2009-12-20) .
[5]Guardian.Chris Patten’s speech[EB/OL].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students/tuitionfees/. (2009-06-12) .
[6]Enserink Martin.Who Ranks the University Rankers[J].Science, 2007, 317 (5841) :1026-1028.
[7]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Higher Ambitions:The Future of Universities in a Knowledge Economy[R].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Skills, November2009.
[8]Hazelkorn E.The Impact of League Tables and Ranking Systems on Higher Education Decision-Making[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2007, 19 (02) :87-110.
[9]Hazelkorn E.Rankings and the Battle for World-Class Excellence:Institutional Strategies and Policy Choices[J].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2009, 21 (01) :47-68.
[10]Gibbons M, Limoges C, Nowotony H, Schwartzman S, Scott P and Trow M.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 1994:18.
[11]Bush V.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R].Washington, DC: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45, reprinted in1990) .
据悉,QS世界大学排名是世界三大大学排名之一,该排名基于学术界人士评比、雇主评比、教师与学生比例、教师研究报告被引用次数、外籍教师人数及外籍学生比例6项指标。今年该排名调查了33000多名学者和16000名雇主,规模为有史以来最大。
英美大学瓜分前十名
与往年一样,今年排行榜的前十位被英美大学瓜分,其中美国6席,英国4席。剑桥大学力压哈佛,占据第一位,蝉联了最佳大学。第二名至第五名依次为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lT)、美国耶鲁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
另外,进入前200位的大学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有54所,其次是英国(30所)、德国(12所)、荷兰和日本(各11所)、加拿大(9所)。中国大陆有7所大学进入200强。
8所澳大利亚大学跻身100强
澳大利亚院校在此次的排名中也表现不俗,前50位排名中,澳大利亚共有5所大学榜上有名,8所澳大利亚大学跻身100强,23所跻身200强。
澳大利亚在榜单中最靠前的大学是排名第26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其次是排名第31位的墨尔本大学。排名上升较快的澳大利亚大学有南澳大学(排名上升了25位),昆士兰科技大学(排名上升22位),科廷大学及西澳大学(排名都上升了16位)。
香港大学蝉联亚洲第一
1剑桥大学,Cambridge
2南安普顿大学,Southampton
3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4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5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
6伦敦大学学院,UCL
7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8萨里大学,Surrey
9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
10约克大学,York
11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12布里斯托大学,Bristol
12巴斯大学,Bath
14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部选择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具体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师数、在《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等。
1 哈佛大学 美国 1 100 100 2 斯坦福大学 美国 2 72.8 38 3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3 71.8 69 4 加州大学-伯克利 美国 4 71.6 67.5 5 剑桥大学 英国 1 69.8 80.3 6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5 64.1 48.5 7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6 62.1 52.3 8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7 60.1 64.2 9 芝加哥大学 美国 8 57.2 61.8 10 牛津大学 英国 2 56.1 51.2 11 耶鲁大学 美国 9 54.8 45.7 12 加州大学-洛杉基 美国 10 52.2 27.7 13 康乃尔大学 美国 11 50.8 38.7 14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12 50.5 33.4 15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 美国 13 49.6 20.3 16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美国 14 48.4 22.4 17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15 47.4 39.9 18 加州大学-旧金山 美国 16 46.6 0 19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美国 17 45.4 32.5 20 东京大学 日本 1 43.8 32.5 21 伦敦大学大学学院 英国 3 43.7 29.7 22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 美国 18 43.4 33.9 23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 瑞士 1 43.3 31.2 24 帝国理工学院 英国 4 42.4 15.3 25 伊利诺大学-香槟 美国 19 41.9 31.6
26 京都大学 日本 2 41.3 31.2 27 纽约大学 美国 20 40.9 29.7 28 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 1 40.8 21 29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 美国 21 39.7 27.7 30 西北大学(美国)美国 22 38.8 16.3 31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美国 23 37.6 19.6 32 洛克菲勒大学 美国 24 37 18 33 科罗拉多大学-玻尔得 美国 25 36.6 13.3 34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美国 26 36.5 15.3 35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 美国 27 35.8 17.1 36 杜克大学 美国 28 35.2 16.3 37 巴黎第十一大学 法国 1 34.9 32.1 38 马里兰大学-大学城 美国 29 34.7 20.3 39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 2 34.6 16.3 40 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5 33.9 19.6 41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 美国 30 33.5 9.4 42 卡罗林斯卡学院 瑞典 1 33.4 23.6 43 巴黎第六大学 法国 2 33.4 32.5 44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 1 33.1 23 45 加州大学-欧文 美国 31 32.2 0 46 南加州大学 美国 32 31.9 0 47 加州大学-戴维斯 美国 33 31.8 0 48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美国 34 31.6 19.6 49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学城 美国 35 31.5 10.8 50 范德比尔特大学 美国 36 31.4 16.3 51 卡内基梅隆大学 美国 37 30.6 33.4 52 爱丁堡大学 英国 6 30.6 21.7 53 慕尼黑工业大学 德国 1 30.5 36.8 54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以色列 1 30.5 33.9 55 乌得勒支大学 荷兰 1 30.5 24.3 56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 美国 38 30.2 14.3 57 墨尔本大学 澳大利亚 1 30.1 18 58 匹兹堡大学 美国 39 30 19.6 59 苏黎世大学 瑞士 2 29.9 5.4 60 慕尼黑大学 德国 2 29.7 27.1 61 鲁特格斯州立大学-新布朗斯维克 美国 40 29.6 10.8 62 海德堡大学 德国 3 29.5 14.3 63 麦吉尔大学 加拿大 3 29.3 32.1 6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2 29.1 14.3 65 布朗大学 美国 41 29 15.3 66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 美国 41 29 13.3 67 奥斯陆大学 挪威 1 28.9 18.8 68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英国 7 28.6 13.3 69 日内瓦大学 瑞士 3 28.5 23 70 布里斯托大学 英国 8 28.4 7.7 71 波士顿大学 美国 43 28 12.1 72 佛罗里达大学 美国 44 27.9 18 73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 3 27.6 50 74 莱顿大学 荷兰 2 27.6 18.8 75 赫尔辛基大学 芬兰 1 27.6 13.3 76 乌普萨拉大学 瑞典 2 27.6 18.8 77 亚利桑那大学 美国 45 27.4 15.3 78 以色列理工学院 以色列 2 26.9 21 79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滕比 美国 46 26.6 0 80 莫斯科国立大学 俄罗斯 1 26.3 43.7 81 斯德哥尔摩大学 瑞典 3 26.1 25.4 82 犹他大学 美国 47 26 0 83 大阪大学 日本 3 25.9 9.4 84 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 美国 48 25.7 10.8 85 巴塞尔大学 瑞士 4 25.6 20.3 86 奥尔胡斯大学 丹麦 2 25.5 12.1 87 诺丁汉大学 英国 9 25.5 12.1 88 罗切斯特大学 美国 49 25.5 26 89 根特大学 比利时 1 25.4 5.4 90 昆士兰大学 澳大利亚 3 25.3 13.3 91 赖斯大学 美国 50 25.1 17.1 92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4 25 13.3 93 德克萨斯农机大学-卡城 美国 51 24.6 0 94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4 24.6 15.3 95 魏茨曼科技大学 以色列 3 24.6 13.3 96 密歇根州立大学 美国 52 24.4 9.4 97 名古屋大学 日本 4 24.4 23 98 西澳大利亚大学 澳大利亚 5 24.4 14.3 99 凯斯西保留地大学 美国 53 24.3 32.1 100 弗莱堡大学 德国 4 24.3 19.6 101-150 艾克斯-马赛大学 法国 4-7 14.3 101-150 贝勒医学院 美国 54-67 0 101-150 鲁汶大学(德语)比利时 2-3 0 101-150 鲁汶大学(法语)比利时 2-3 10.8 101-150 埃莫里大学 美国 54-67 0 101-150 佐治亚理工学院 美国 54-67 13.3 101-150 北海道大学 日本 5-7 12.1 101-150 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 法国 4-7 0 101-150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英国 10-14 21 101-150 隆德大学 瑞典 4 22.4 101-150 梅奥临床医学院 美国 54-67 0 101-150 莫纳什大学 澳大利亚 6-7 0 101-150 台湾大学 中国台湾 1 12.1 101-150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1 0 101-150 奈梅亨大学 荷兰 3-7 17.1 101-150 首尔国立大学 韩国 1 0 101-150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 瑞士 6 0 101-150 特拉维夫大学 以色列 4 0 101-150 佐治亚大学 美国 54-67 0 101-150 谢菲尔德大学 美国 10-14 18.8 101-150 东北大学(日本)日本 5-7 15.3 101-150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5-7 13.3 101-150 塔夫茨大学 美国 54-67 15.3 101-150 阿尔伯特大学 加拿大 5-6 12.1 101-150 阿姆斯特丹大学 荷兰 3-7 5.4 101-150 伯明翰大学 英国 10-14 19.6 101-150 波恩大学 德国 5-8 16.3 101-150 加州大学-河滨 美国 54-67 13.3 101-150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 美国 54-67 0 101-150 特拉华大学 美国 54-67 10.8 101-150 法兰克福大学 德国 5-8 32.1 101-150 哥廷根大学 德国 5-8 28.7 101-150 格罗宁根大学 荷兰 3-7 0 101-150 夏威夷大学-玛娄 美国 54-67 0 101-150 艾奥瓦大学 美国 54-67 0 101-150 利物浦大学 英国 10-14 18 101-150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 美国 54-67 10.3 101-150 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 美国 54-67 0 101-150 蒙特利尔大学 加拿大 5-6 12.1 101-150 明斯特大学 德国 5-8 20.3 101-150 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大利亚 6-7 0 101-150 巴黎第七大学 法国 4-7 12.1 101-150 比萨大学 意大利 1-2 14.3 101-150 罗马第一大学 意大利 1-2 12.1 101-150 圣保罗大学 巴西 2 0 101-150 斯特拉斯堡大学 法国 4-7 26.6 101-150 萨塞克斯大学 英国 10-14 0 101-150 弗吉尼亚大学 美国 54-67 0 101-150 瓦格宁根大学 荷兰 3-7 0 101-150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荷兰 3-7 0 151-200 卡迪夫大学 英国 15-19 0 151-200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美国 68-85 0 151-200 达特茅斯学院 美国 68-85 18.8 151-200 伊拉兹马斯大学 荷兰 8 0 151-200 乔治梅森大学 美国 68-85 0 151-200 艾奥瓦州立大学 美国 68-85 0 151-200 九州大学 日本 8-9 0 151-200 西奈山医学院 美国 68-85 0 151-200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墨西哥 1 13.3 151-200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罗利 美国 68-85 0 151-200 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 美国 68-85 0 151-200 俄勒冈州立大学 美国 68-85 10.8 151-200 北京大学 中国 2-4 0 151-200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2-4 0 151-200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 美国 68-85 0 151-200 丹麦工业大学 丹麦 3 5.4 151-200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香港 1-2 0 151-200 奥克兰大学 新西兰 1 14.3 151-200 格拉斯哥大学 英国 15-19 7.7 151-200 香港大学 中国香港 1-2 0 151-200 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休斯顿 美国 68-85 0 151-200 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 美国 68-85 0 151-200 清华大学 中国 1-4 10.8 151-200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语)比利时 4 17.1 151-200 伯尔尼大学 瑞士 6 13.3 151-200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阿根廷 1 15.3 151-200 哥德堡大学 瑞典 5 0 151-200 汉堡大学 德国 9-14 12.1 151-200 伊利诺大学-芝加哥 美国 68-85 0 151-200 基尔大学 德国 9-14 10.8 151-200 科隆大学 德国 9-14 0 151-200 利兹大学 英国 15-19 18 151-200 美因茨大学 德国 9-14 0 151-200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 美国 68-85 0 151-200 迈阿密大学 美国 68-85 0 151-200 米兰大学 意大利 3-4 18 151-200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 美国 68-85 18 151-200 帕多瓦大学 意大利 3-4 0 151-200 巴黎第五大学 法国 8 12.1 151-200 南安普敦大学 英国 15-19 0 151-200 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 美国 68-85 10.8 151-200 筑波大学 日本 8-9 0 151-200 图宾根大学 德国 9-14 23.6 151-200 维也纳大学 奥地利 1 14.3 151-200 沃瑞克大学 英国 15-19 0 151-200 沃特卢大学 加拿大 7 0 151-200 维尔茨堡大学 德国 9-14 20.3 151-200 弗吉尼亚联邦(州立)大学 美国 68-85 10.8 151-200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美国 68-85 12.1 151-200 浙江大学 中国 1-4 0 2014年US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物理专业排名:(立即咨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立即咨询)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立即咨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立即咨询)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立即咨询)
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立即咨询)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立即咨询)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立即咨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学校
University of Maryland-Park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立即咨询)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立即咨询)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立即咨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立即咨询)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2014USNews美国大学原子学专业研究生排名:(立即咨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立即咨询)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Texas A&M University德州A&M大学
TOP30院校中,美国院校占据24席,亚洲地区仅中日韩三国有大学进入综合类榜单前200名。其中,进入前100的学校是东京大学(31)、北京大学(41)、新加坡国立大学(49)、清华大学(59)、香港大学(64)、南洋理工大学(74)、京都大学(86)和复旦大学(96)。
全球最佳大学排名重点关注机构的研究水平。特别是,排名用指标测量大学的全球和地区的声誉、学术研究的表现、包括文献引用和发表频度的文献使用指标、有关教工和博士毕业生的学校水平的数据。这些排名注重学术研究和声誉,正在寻找合适大学的学生可以自信地推断,一个列入排名的大学拥有很多受尊重的教职人员――这些教授都成功地在同行审查的顶级期刊中发表过文章,他们的着作反映了扎实的学术水平,并且推动了一个领域内知识的进展。
20USNews全球大学综合排名(1-100)
根据最新排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位列第一,英国牛津大学排在第二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紧随其后。此次前十的学校中,6所来自美国,3所来自英国,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成为前十中唯一非英美国家的大学。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有34所大学进入前200名,而美国大学的统治地位则有所削弱。排名前20位全部由欧美大学占据,其中有14所是美国大学。但是英国专家对本教育表示了担忧,这其中就包括英国教育经费的持续消减。
据BBC报道,英国顶尖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总干事温迪派亚特(Wendy Piatt)表示:“和我们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相比,英国花费在高等教育和研究上的钱要少得多。”他强调:“我们在中国、德国和日本的竞争对手都正在得到巨额的投资,因此也正在迎头赶上我们。”
为帮助大家了解各排名的不同,新东方小编在此给出Times排名所依据的各部分权重,供大家参考:
学界互评分数 (40%)
企业雇主评分 (10%)
国际师资分数 (5%)
国际学生分数 (5%)
师生比分数 (20%)
单位师资论文引用率分数 (20%).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衡量其成效如何最简便的方法可能就是考察我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排名的异动情况,公正、严谨、科学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则是一种有效的参考工具。
根据维基百科资料显示,近年来最具影响的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分别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最好大学400(World's Best Universities400)”;《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副刊》于2004年起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颁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其中,前面两个机构都是先后与“QS”((Quaquarelli Symonds,一家跨国性质的教育及学术资讯信息公司)合作推出大学排名。2009年前,“QS”与《泰晤士报》合作推出世界大学排名;2009年起,“QS”则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合作。《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放弃原有评价体系采用QS评价体系的官方解释是:“QS拥有世界上最领先的教育网络,他们的排行榜不仅对学术界影响不断增强,而且对政府决策和学生未来规划的影响也愈发重要”。因此,最具影响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其实就是“QS”和“ARWU”。本文主要以“QS”的“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与上海交通大学的“ARWU"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一、“QS”与“ARWU”数据的稳定性分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实力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同一指标体系中大学历年的排名不可能跳跃性太大,而应当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QS”与“ARWU”发布数据的稳定性如何可以衡量两套指标体系的质量,也是对两者进一步比较的基础。
通过SPSS17.0对“QS”2010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前100名数据和2009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2]结果(见表1)显示:相关系数为0.99,呈高度相关;再对数据的差异性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显示:两套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通过SPSS17.0对“ARWU”2010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前100名数据和2009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显示:相关系数为0.99,呈高度相关;再对数据的差异性进行检测,结果(见表4)显示:两套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以上为对“QS”与“ARWU”2010和2009两年公布数据的检测,如果采用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见图1)。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通过SPSS17.0对“QS”2010年排名中的前20所大学及其在2004年~2009年的排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其近6年的数据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大的为0.947,最小为0.647,呈高度相关。对近6年的数据做差异性检测,数据没有显著差异,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通过SPSS17.0对“ARWU”2010年排名中的前20所大学及其在2004年~2009年的排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近6年的数据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最大的为0.998,最小为0.982,呈高度相关。对近6年的数据做差异性检测,数据没有显著差异,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由以上结论可见,尽管大学排行榜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但两套体系在不断进行调整的同时基本上都坚持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数据稳定性较高,这也有利于下一步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研究。
二、“QS”与“ARWU”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虽然两个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者都是耳熟能详的世界一流名校,似乎差异不大,但从严格的统计意义上来说,两者是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呢?
首先,“QS”与“ARWU”的评价体系就大相径庭。两套体系各有6项指标,每项单独计分,最后根据权重得出总分进行排名。其明细和权重(见下页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这两套评价体系中上海交通大学的“ARWU”侧重纯学术类指标,“QS”的纯学术类指标权重为60%,其余可划归为教学类指标。就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受众群来看,人们不会去细分两者在评价体系上的具体区别,而是直接寻找所关心的大学在排行榜上的位置,也就是说会直接将其视作大学综合实力排名。那么,就此数据,可以引出以下问题:
[2]两者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是否发布的数据之间也同时存在差异呢?
通过SPSS17.0对2010年“QS”和“ARWU”发布的世界大学前100名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493,呈中度相关;对两份数据进行差异性检测,结果(见表6)显示,两份数据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QS”和“ARWU”2010年发布的数据不具有一致性,有明显差异。
(2)这种差异是否是由于指标体系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呢?
上海交通大学的“ARWU”是世界大学的“学术排名”,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的“学术成就”,那么以上差异是否是因为指标针对性不同而造成的呢?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QS”的评价指标中关于“学术成就”的有两项指标,分别是占40%权重的“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和占20%权重的“教师文献的引用情况”,把这两项指标及其分值单独挑出,经过处理合成为“QS学术评分”,然后与“AR-WU”的总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仍然显示两套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仅从“学术成就”来考虑,两套评价体系仍然存在显著不同。
(3)“QS”与“ARWU”2004年~2010年数据变化的差异性
“QS”与“ARWU”数据的差异性还表现在两者历年来数据变化的情形不同。如对2010年两个排行榜排名前20的大学在2004年~2009年排名中的位置变动情况进行分析,“ARWU”的数据钝性远远超过“QS”的数据:“QS”2010年的数据在与前期数据保持一致性的同时,时间间隔越远,相关性递减明显;而“ARWU”的数据则常年高度相关。仔细研究名单也会发现,“ARWU”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排名这7年内位置几乎没有变动或变动极小。
“QS”与“ARWU”的差异除了以上通过数理统计能够得出的整体性结论之外,直接观察数据也能发现一些明显不同。其中容易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中国两岸四地的大学,这些大学在两份数据中的位置截然不同:如北大、清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在“QS”中分别位列46、47、24、41、43,94;而在“ARWU”中则分别位列117、178、243、240、171、109。后者较前者不仅整体位置后移,各大学排名的先后秩序也有些颠倒。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排行榜面向的主要对象是非专业人士,如有求学和深造意向的学生和关心他们的家长、寻求合作伙伴或捐赠对象的工商界人士、拥有资金决策权和政策制定权的政府要员等。在当代社会,排名机构又倾向与权威媒体搭建共同平台,使其影响越来越大,如“QS”先与《泰晤士报》合作,后改弦易辙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合作,这些世界知名媒体的介入和宣传使得大学排行榜更加深入人心。但是,面对两份差异较大的排名,非专业的人士们难免产生诸多疑惑和烦恼:到底哪一份数据更具借鉴性呢?
三、“QS”与“ARWU”数据差异的深度分析
“QS”与“ARWU”大学排名数据的差异不仅仅是由于指标体系的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评价方法的差异。“QS”的数据更富弹性,主观评价地位重要;而“ARWU”的各项数据则属于硬指标,主观评价几乎不做考虑。“QS”与“ARWU”一者青睐“软数据”,另一者青睐“硬数据”,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评价方法的差异源于两者截然不同的评价理念。
(一)学术成就指标中的“软数据”与“硬数据”
“学术质量声誉对于学生今后如何选择一所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声誉将帮助毕业生获得一份重要的工作”。[3]“QS”总分中占40%权重的学术同行评价分数(Academic peer review)是根据3年内来自世界各地学者的网上调查而得出,即2010年颁布的有排名结果是2008年至2010年数据的综合考虑。调查从有影响的Mardev机构的国际图书信息服务中提取了不同领域的180,000名学术人员的电子邮箱地址,这其中包括500多名高校领导。受访者根据主观感受对被评价对象的学术概况予以评分,“QS”制定了一些规则如“受访者不得选择自己的学校”、“受访者只对自己熟悉的学术领域发表评价”等。“QS”数据的可靠性受到诸多质疑,而“ARWU”学术评分的方法似乎言之有据得多,不管是诺贝尔奖和菲尔茨奖、《Nature》和《Science》论文发表情况还是引用率等,各项数据的可靠性基本没有多少质疑。其实“ARWU”的评分方法和国内的学术评价方法一致,我们的各项评审(如职称、课题等)都习惯先比数据,虽然看上去客观、公正、易于操作,但是否真的能反映学术水平高低呢?
数据有时候确实能说明很多问题,中国大学对学术成就的管理也在日益追求数字化、模型化,因为这似乎代表着管理的科学性。但应当明确的是,数据虽然客观、明确,但选择什么数据却是主观的,甚至理由是模糊的。如“AWRU”选择获得诺贝尔奖或者菲尔兹奖的教师人数或校友人数作为指标并赋予了30%的权重,这就是明显带有中国“诺贝尔情结”的主观性指标。这个指标也一直受到质疑,因为“有些支撑起大学排行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去世将近一个世纪了”;而“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的顶尖学府,也曾是名师荟萃、俊彦云集,他们的辉煌已沉淀在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但这些成就并不能进入“AWRU”的学术指标。所以“QS”中这两所大学排名分别为46、47,但在“ARWU”中排名则为117、178。北大、清华的实力可以通过“同行评议”感受,但在人为选择的硬指标面前则会逊色一些。
数据处理其实也有其辩证的一面:数据本身虽然精确,但也许并不能充分体现客观事实,因为支配数据的毕竟是主体性极强的人;个人的主观判断可能带有随意性和情感色彩,但若通过科学方法的采集和处理,更加接近客观事实。从常识的角度来讲,比较合理的结果是北大和清华应该在世界大学中名列前100名,在这个意义上说,“QS”学术评价的数据应该更接近大学学术成就的全貌。
(二)教学指标的建构
大学评价应以“软数据”为主,“硬数据”为辅,这种需求在教学类指标中体现得更为明显。“QS”指标体系虽然对学术成就的反映比较贴近真实情况,但对大学教学水平的评估却有些失真。虽然权重只有30%,可也直接导致了最后总排名顺序的一些变化。除了师生比这一项占20%权重的指标理由不够充分外,其中更不合理的是国际教师占总教师数的比例(权重5%)和国际学生占总学生数的比例(权重5%)两项。这对大国非常不公,欧洲各国和一些地区学校则占尽优势(见表8)。如将2010年剑桥大学与哈佛大学的评分相比,在教师与学生的国际性这两项得分上,剑桥要比哈佛多出1.65分,而位居榜首的剑桥总分只比哈佛多出0.8分;同样将中国内地的大学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大学相比,北京大学在排名上较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靠后,其中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权重分差距分别为7.3分与6.55分,而总分差距却只有2.3分和1.5分。众所周知,欧洲国家远比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大国规模要小,欧盟成员国公民的流动也使其更容易“国际化”,性质特殊的香港地区更是如此。因此这两个项目的设置及其分值权重可以说很不合理。如果剔除这些因素,上述大学的排序将会有所颠倒。
同时,《泰晤士报》新的评价指标在教学评价方面的改进值得借鉴。在这套指标体系中教学水平的权重占30%,其中与教学相关的声誉调查占15%,另外4项硬指标合计占15%(博士学位授予数占6%,师均在册本科生数占4.5%,师均收入占2.25%,博士与学士学位授予比占2.25%)。声誉调查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这部分采用“软数据”其实更接近大学现实,那些可量化或不可量化的成就都能通过个体的主观意见反映出来,当调查样本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这种主观表达就具备了较可靠的客观性。
(三)差异的价值
荷兰移民局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关于高技术移民的新规定:毕业于荷兰高等学院与世界知名大学者均可申请在荷兰居留1年,世界知名大学的界定主要是指根据英国《泰晤士报》(原与“QS”合作)和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ARWU”中的前150名的大学。[4]
任何大学的排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渗透了其价值取舍和利益关系。然而,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QS”与“ARWU”在国际上之所以能获得较高声誉,正是因为两者的数据相对透明、合理,给许多业内外人士的参考简洁明了。而多一种排名方式,又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防止遗漏优秀者。如“ARWU”的500强名单遗漏了“出身显赫”但近况有些复杂的“柏林自由大学”,而“QS”将其排在71位,参考两份数据,就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因为虽然两份名单的数据差异客观存在,但凡是能进入前150名的大学,绝对都不是泛泛之辈。
此外,虽然“ARWU”的数据倾向于用学术数据说话,没有关注大学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是,不管大学的历史多么悠久,声名多么显赫,躺在功勋簿上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作为“大学之母”的博洛尼亚大学也只是刚刚进入500强之列。“ARWU”的数据即使不够全面,但切切实实地起到了警示作用,因为在国际化的大潮中,大学也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总的来说,“QS”与“ARWU”的数据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也会给公众造成一些疑惑,但同时必须强调差异的积极意义。任何独树一帜的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大学发展和公众选择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工具,也将在客观上促进大学排名体系本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QS”与“ARWU”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大学排行榜从诞生之日起便饱受批评和指责,但却在各种不信任中茁壮成长。今天,世界范围、地区范围、国家范围的或者各个专业领域的大学排行榜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信息时代”衍生出“榜时代”,这符合了大众需求,因为我们需要专业人士为我们“提纯”信息。[5]
“QS”和“AWRU”之所以能获得较高声望,重要原因即是因其以比较令人信赖的专业背景和稳定、互补的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代大学的真正实力。
大学对自身在排行榜的位置其实也颇为在意,因为声誉是大学的通用货币,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的声誉广泛影响着学者和学生的选择,改变着投资者的取舍。“国际性排行榜在国际学术市场承担着质量保证的角色”,[6]建立在公正基础上、有着严格统计学意义的大学排行榜是时代的需求。“QS”和“AWRU”正在这个方面发挥了正面作用,即使两者在技术层面也许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在道德和诚意方面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信任。当然,这种信任也要求发布机构能严格自律和不断改进,因为其中承载了一份社会公信的义务。
摘要:“QS”世界大学排名和上海交大的“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影响最大的世界大学排行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项排名的历年数据稳定性均表现较好,但两项排名的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存在的浅层次原因是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同,深层次原因则是源于评价方法和评价理念上的区别,这种差异显示两者都有可以改进之处。同时,两者差异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多元评价体系为大学发展和公众选择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工具。
关键词:QS,ARWU,世界大学排名榜,学术排名
参考文献
[1][摩洛哥]杰米尔·萨尔米,[加]阿勒诺什·萨拉杨.作为政策工具的大学排行榜[J].教育研究,2010,(1):60
[2](1)本文关于“QS”大学排名数据及其说明均来自QS门户网站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2)本文关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数据及其说明均来自其门户网站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worlds-bestuniversities-rankings;(3)本文关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ARWU”数据及其说明均来自其门户网站http:/www.arwu.org/Chinese/ARWU2010.jsp;(4)本文关于《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大学排名数据及其说明均来自其门户网站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0-2011/top-200.html.
[3]Robert J.Morse.《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经验及美国高等教育政策[J].评价与管理,2010,(4):7.
[4]荷兰移民法新规定,荷兰在线.http://www.rnw.nl/chinese/article/344600.
[5]张静.拿什么拯救排行榜[J].人民文摘,2005,(6):28.
2012年度的QS(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近日发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超越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位居该排名榜首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位列中国前三,全球排名分别为44位、48位、90位。香港大学排名为全球第23位,仍位居亚洲各大学之首。
27岁大学新生演绎“重走青春”现实版
电视剧《北京青年》让“重走青春”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话题。前不久,在山东交通学院新生报到现场,27岁的临沂青年赵俊上演了现实版的“重走青春”。
2005年,赵俊以高分被东华大学录取。但上了大学之后,网吧通宵上网,两三天不回寝室……迷失的赵俊成绩日渐下滑,不少课程相继亮起了红灯。“挣扎”到2009年,赵俊领到了自己的本科毕业证书。拿着一纸文凭,他却始终感觉自己还没有毕业。“大学4年都在混日子,得过且过,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这算毕业嘛?”
毕业后,赵俊拥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可工作中,赵俊发现自己的知识面非常狭窄,这让他时常感到“很自卑”。 “我的大学不该就这么度过,我的人生不能这样抱着遗憾走下去。”
今年,立志发奋的赵俊终于以491分的成绩,被山东交通学院录取。
重庆一中学自制毕业证 吸烟、早恋都拿不到
考试作弊、不孝顺父母、吸烟喝酒、早恋……通通拿不到毕业证!新学年,巴蜀中学,这所重庆的名校计划从新一届高中学生开始,推出这项创新的高中毕业证改革。
“能考上北大清华,不一定能获得巴蜀中学的毕业证书。”校长王国华说。巴蜀中学课改办主任张学忠解释,要获取巴蜀中学的毕业证,学生除了达到国家规定的高中毕业标准之外,学生还要在学习成绩、体艺特长等10方面特长中,至少具备3项。
为了体现证书“含金量”,学校制定了严厉的一票否决条件,学生只要有过5种不良行为(缺失诚信、不敬长辈、严重违纪、不良嗜好、早恋倾向)里的一种,都不能获得毕业证。不过这一点也引发了很多争议。
批判性阅读,真的对大脑有益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一组文学博士申请者们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FMRI)监控下阅读简·奥斯汀的小说。结果发现,批判性的、文学的阅读和休闲性的阅读引发了完全不同的神经训练。
实验中阅读者有两种选择:一是空闲时放松地阅读,二是为了批判性地分析而阅读,就好像为了考试而理解这个章节一样。功能磁共振成像仪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大脑中的血液流动情况,他们的发现十分有意思:当我们阅读时,血液流经了执行管理功能的区域,此外,也流经了与短期记忆有关的区域。
这项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了解阅读对大脑的影响方式。同时,也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你刚上学时老师就告诉你的那句话是千真万确的:“阅读对大脑有好处。”
·微博·
★ 他们说
@任志强 从一辈子看,人的核心竞争力有时超过一半是来自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这些分别是:1.读书,特别是读那些非实用性的书。2.锻炼身体。3.与智者交朋友。4.听音乐会、看电影戏剧等艺术活动。5.潜心一到两项业余爱好。6.广交朋友并为他们做事情。这些看起来都不是最最紧急的活动打造了你的生活品质。
来自腾讯微博
@朱 伟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歌唱,但现在的歌唱让每个人成了他人。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喧闹的场合里大声说话,什么是真的好声音,本来是常识,现在却拨乱反正都难了。
来自新浪微博
@孙 雯 从小到大,思想品德课没少上!爱这个,爱那个!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现在才发现,真正能影响自己的,是人生的经历中,你所看到的人和事!若公平和善意时常在身边发生,我想人自然而然就会受影响!
来自新浪微博
@南方都市报 这个孩子举着最不起眼的一块小牌,穿过沸腾的人群,他的身旁,那些年纪和身体都比他大得多的男人们在砸门,在标语下兴奋地照相。而他的牌上写着“反对暴力,理性爱国”。他说他是广州的一名高中生。他,才是城市的希望。
来自新浪微博
★ 有用的
@实用小百科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里缺少哪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吗】 眼干涩: 缺维生素A、胡萝卜素。口臭 : 缺维生素B6、锌。牙齿不坚固: 缺维生素A、钙、铁。唇干燥、脱皮: 缺维生素A、B2。贫血、手脚发凉: 缺维生素B6、铁叶酸。易疲劳、精力差: 缺维生素B1、B2、B6。脱发过多、头皮屑过多: 缺维生素A、B6、锌、钙。
此外,中国大学的世界排名有很大进步。清华大学排名从36位上升至26位,首次超过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从41位上升至32位。香港大学从前50名跌出,去年排名是43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排行榜的编辑菲尔・巴蒂表示,“中国两所顶尖学校取得的进步反映该国致力于发展世界一流大学”。
总体来看,美国大学仍在排行榜中占多数,前50强中夺得26个席位,紧随其后的是英国。亚洲大学排名最高的是东京大学,排名第12位,相较于去年下滑一名。
国际著名教育机构QS在伦敦发布最新一期《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再破纪录,共有4所高校进入QS世界百强名单,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今年QS调整了部分评价指标,对中国高校有利。据了解,医学/生命科学在全球最大学术论文数据库Scopus中的发表量占所有学科领域发表量的49%,但仅有14%的大学学生在该领域学习。今年,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后,QS把大学的 “师均论文发表数”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高等教育5大学科领域各占20%。欧美顶尖名校医学/生命科学强,发文量大,本次排名单项指标调整后有较大降幅,而中国名校理工科、自然科学见长,发文量一般少于欧美医学/生命学发文量,本次调整后对中国综合性大学有利,单项指标开始赶超欧美名校。
QS报告指出,不过,在反映教学的“师生比”和国际化的“国际教职工比例” 和“国际学位生比例”上,中国内地大学有待加强。“师生比”上,中国内地30所大学均分41,低于全球920所上榜学校均分52。“国际教职工比例”上,中国大学均分22.8,低于全球均分50。“国际学位生比例”上,中国内地大学均分14.4,远低于全球均分48。
【times世界大学排名】推荐阅读:
2019莫纳什大学世界排名09-08
世界排名的医科大学10-06
温哥华岛大学世界排名06-3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世界排名怎么样?06-08
大学纪念世界红十字日宣传活动简报09-2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世界经济目录书目06-28
大学生文明观看世界杯倡议书11-13
大学生世界地球日环保活动策划书10-03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暑假读物10-21
大学排名09-23